CN115360804A - 一种有序充电系统及有序充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序充电系统及有序充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60804A
CN115360804A CN202211263788.6A CN202211263788A CN115360804A CN 115360804 A CN115360804 A CN 115360804A CN 202211263788 A CN202211263788 A CN 202211263788A CN 115360804 A CN115360804 A CN 1153608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ordered
charging pile
terminal devic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637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60804B (zh
Inventor
岑迪庆
谢运夫
黄建平
陈浩
李钟煦
王益进
刘明波
陈捷
何锡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Cixi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Cixi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Cixi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6378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608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60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608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608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608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3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network capac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7Controlling two or more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8Off-site monitoring or control, e.g. remot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5/00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nergy stored within a vehicle to a power network, i.e. vehicle-to-grid [V2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1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or ripp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02J3/32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the battery being on-board an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 e.g. vehicle to grid arrangements [V2G], power aggregation, use of the battery for network load balancing, coordinated or cooperative battery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02J7/04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20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序充电系统及有序充电方法,所述有序充电系统包括配电主站装置、融合终端装置以及充电桩系统,配电主站装置用于与融合终端装置进行策略下发以及状态上报,融合终端装置用于通过实时通信方式与融合终端装置进行负荷分配以及状态上报,充电桩系统包括V2G充电桩,V2G充电桩包括双向AC/DC变换器以及双向DC/DC变换器,双向AC/DC变换器用于作为V2G充电桩的前级电路,双向DC/DC变换器用于作为V2G充电桩的后级电路;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实现了电动汽车的有序充电以及有序供电,解决了目前面临的现有电网条件下充电资源制约电动汽车充电数量难题。

Description

一种有序充电系统及有序充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调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序充电系统及有序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清洁能源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各国广泛关注,以清洁电能作为动力的电动汽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各项政策扶持和促进电动汽车的产业发展。德国规划2021年前电动汽车规模发展到120万辆,美国更是规划将来电动汽车作为家庭出行的主要工具,而我国也正式将电动汽车产业列入国家鼓励产业,且相继发布了电动汽车免购置税及购置补贴、基础设施奖励等政策鼓励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电动汽车市场销售量迅速增加,2014年电动汽车全国销售7.9万辆,2016年增长至32.4万辆,2017年更是达到了55.4万辆。截至2018年01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8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50%以上,预计将在2021年达到500万辆以上。
由此可以预计,在国家政策鼓励和技术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私人会选择购买电动汽车。工信部电动汽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预测显示,预计2030年全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000万辆,假设每辆电动汽车以7kw的充电功率和70%的同时率充电,负荷峰值功率将达到惊人的近3亿千瓦,约占2030年全国预计总装机容量23.3亿千瓦的12.9%。假如私人电动汽车均选择通过住宅小区分散接入电网,这样一方面目前大部分己建小区本身在规划和设计时就没有考虑到电动汽车充电要求,面临着无法满足大量电动汽车的接入充电需求的问题,以致用户最后不得不选择放弃,这严重影响了电动汽车的推广和使用。而且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具有时空随机性和间歇性特征,随着电动汽车的大量使用,电动汽车充电将成为全国电能使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大量电动汽车集中某时刻充电,会短时间接近甚至超过台区设计容量,给电网运行和电网设备带来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引起电能质量降低、电压波动大、网络损耗率增大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会极大增加电网调度的压力,如增大区域电网负荷峰谷差、缩短变压器运行寿命等。
另一方面,电动汽车停车状态较长,远大于车充满电所需时间,因此具有较大的充电时间和功率调度裕度,可以有效减小电动汽车发展对于电网的压力,有利于电网系统稳定经济运行。所以,研究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策略,针对性地制定与台区相匹配的高效经济充电计划,这对保障电动汽车电能供给和电网运行安全,提升电网设备利用率,促进清洁能源消纳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可提高清洁能源消纳能力,促进交通领域节能减排
通过设置多种充电方案,合理引导电动汽车用户使用清洁能源电力,将大幅提高风能、太阳能利用率。到2020与2030年,充电基础设施与清洁能源互动的电量占比分别按10%与40%考虑,则增加消纳清洁能源电量为58亿kwh和1614亿kwh,分别相当于2016年全国弃风弃光电量的10%和451%。
(2)可提高配网设备利用率,延缓配网建设投资
针对居民用户电动汽车充电桩进行有序充电管理,可以降低规模化集中充电对局部配网和配变的负荷冲击,保障配变稳定运行和居民生活用电,延缓配网改造投资,提高设备利用率。
(3)可保障电动汽车电能供给,满足用户经济充电需求
通过有序充电控制,可以将电动汽车用户引导到非电网负荷高峰的“谷价”时段充电,降低用户的充电成本,同时有效提高电网接入充电设施的能力,满足更多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以北京地区为例,现有发输配电能力,谷电可利用电能量为2694万kwh,按照日行90km耗电量18kwh计算,夜间低谷时段可为约150万辆电动轿车充满电。此外在电力市场环境下,通过有序充电能抑制高峰时段市场恶意竞价行为,有效保障用户充电经济性。
利用有序充电和V2G技术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应用,以共享经济模式让电动汽车富裕的电池成为电网的移动储能,参与电网调节多种辅助服务,是目前提升电网平衡能力最经济的方式,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渗透下为电力平衡提供支撑,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电动汽车用户的用车成本,有利于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提高电能在交通用能的比例,降低石油资源对外依存度,进一步助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服务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V2G技术是利用电气、通信、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的知识来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的互动。它描述了这样一种关系:当电动汽车或者混动汽车处于闲置状态时,利用电动汽车的蓄电池作为储能单元,通过智能电网作为中间的媒介,来实现削峰填谷的作用,也实现了电动汽车的有序充放电行为。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
近年来,新能源行业得到了各国的重视,利用风能以及太阳能进行发电的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根据REN21的2018年报告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净增加值占全球发电产业发电量的70%,其扩大了可再生能源的能力,2018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前十名的国家。由于这些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靠性,当其被接入电网时,因其稳定性较差,会导致电网电压的不间断供电,也会在并网时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以及引入新的谐波问题。因此需要改善电网的架构,增加新的无功补偿设备,提高公共连接点短路容量比,从而改善新能源发电自身带来的能量不持续性,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单个电动汽车向电网回馈电能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当大量的电动汽车并入电网时就会产生影响。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带来的规模化充电需求给我们带来的既是挑战,也是全新的机遇。由于电力系统中的负荷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中,当电网负荷超过基本容量时,调峰电厂就会作为备用电能储备来进行供电;当用电负荷低于基本负荷发电时,基本负荷发电输出就会高于用电需求量,这就会浪费很大一部分没有并使用过的电能。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发电系统接入电网带来的闪变,也增加了电网的能源成本,因此需要对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进行合理安排。接入电网的电动汽车也可以作为分布式的储能系统,在电力需求小、电价较低时给电动汽车车载电池进行充电,在电力需求大、电力价格高时将电动汽车蓄电池的电能回馈给电网,这样可以达到削峰填谷的作用。电动汽车拥有者也可以用电高峰时向电网进行售电,在用电低谷时向电网进行购电,车主也可以在其中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电网的平稳运行,也给迅速发展的新能源行业带来了新的想法与思路,V2G系统图如图2所示。
车辆到电网(V2G)的概念最早是由Amory Letendre的学者于1995年提出的,然后由美国特拉华大学的Willlett Kempton教授进一步研究。2007年10月,成功地将电动汽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并纳入了电网,以接受和批准电网调度准则,每辆电动汽车都可以从中受益。随后,丹麦政府,新能源协会和德国西门子共同启动了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项目工程。这标志着电动汽车V2G技术在丹麦得到广泛应用。该实验的含义是,V2G技术可以参与风能的调度,并且在调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风能过多,它们可以用作储能系统将能量被反馈到电网。合理的控制可减少电网的峰谷差异,平衡负载,防止电网不稳定,提高电网传输的电能的可靠性并提高电网质量。
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在开发新能源汽车,总部位于圣地亚哥的Nuwe公司尝试将V2G技术从概念发展为商业,以使电动汽车能够提供超越交通运输的价值。Willlett Kempton教授目前是Nuvve公司的技术总监,己与丹麦政府和EDF Energy合作,计划在英国安装约1600个V2G充电桩,这种充电桩在给电动汽车充电的同时,还可以在用电高峰时将电动汽车电池中多余的电量回馈给电网,为工业、家庭、城市办公以及公共设施等提供稳定的电能。
新加坡国立大学也已开始在V2G领域开发,并且Nuvve开发的V2G充电桩已推广到供电不稳定的偏远地区,使其成为小区域更经济的微电网(MASERA )。在日本,东风日产与英国Enel公司合作开发了V2G充电桩,该公司计划在法国办事处使用该技术为其供电,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V2G电动汽车系统。
我国V2G技术发展起步虽然晚于美国、日本等国,充电设施也相对落后,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高校与公司的合作等,己经解决了当前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面临的问题,例如:安全隐患问题、充电不方便、环境适应差、用户体验差等。
综上所述,V2G技术作为未来国家电网的储能终端,不仅可以将电动汽车剩余的电量反馈给电网,在充分利用电网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但是这项技术还处于试验发展阶段,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开展V2G领域的顶层设计,加快V2G技术向产业化发展。
目前,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基本采用即插即充方式,充电功率根据车载充电机的电池特性调节,电网对此过程无干预手段。即使部分车具有预约充电功能,也没有考虑对电网的影响。随着电动汽车的急速增加,大量电动汽车若集中同时充电,会进一步加大当前用户负荷峰值,迫使电网增加投资建设更大容量的配电网系统,可是这样的峰值往往就1~2小时存在,大大降低了电网设备的利用率,也给电网可靠运行带来更大的压力。
为了减小电动汽车迅速发展给电网带来的压力,国内外研究机构纷纷对有序充电优化控制策略展开了研究。总体看来,策略研究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第1类是从电网需求出发,在满足用户充电目标的前提下,研究根据电网条件调节整个电动汽车充电时间段的充电功率的策略,实现充电功率的转移,达到降低负荷峰值的目的。
第2类是从用户角度出发,运用需求响应策略引导用户参与有序充电。具体是分别制定引导性的分时电价和签订需求相应协议,通过电价激励和补贴激励的方法,促使用户参与充电负荷优化,达到引导用户尽量避免高峰期充电的目的。
(1)电网控制充电策略
目前研究的电网控制充电优化策略,主要以负荷峰谷差最小、电网网损最小、负荷波动最小等方面为优化目标。有文献提出了全局统筹的充电策略,目的是尽量减小最大负荷峰值。有文献构建了一个电网网损模型,以网损最小作为优化目标。有文献综合考虑网损、台区负载率以及负荷波动三者关系,给出了以降低网损为目标的有序充电控制策略。有文献根据不同类型充电汽车充电需求,给出不同的充电时段划分方法,限制不同时段的充电汽车数量,达到高峰期充电负荷控制目的。有文献主要开展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实时控制策略研究,提出了基于灵敏度分析法的单位网损增量最小的节点规划方法,然后优先选择在这些节点充电,进而实现降损目的。有文献以有功网损最低为优化目标,建立节点电压动态迭代修正的网损优化模型,求解节点最优充电容量。有文献以负荷波动优化为目标,提出不同时段设计不同电动汽车充电数量的方法。有文献给出台变集中充电的电动汽车数量求解模型。有文献则提出了基于博弈论的区域网电动汽车分布模型,实现有序充电。
(2)需求响应策略引导
需求响应引导策略目前主要从电价引导角度入手展开研究。文献提出了基于分时充电电价的需求响应策略,通过充电电价引导激励用户在电网负荷低谷充电。有文献以降低负荷波动为目标,提出面向楼宇的电动汽车需求响应管理策略。有文献根据当前常规负荷曲线制定了以峰谷差最小为目标的分时充电电价,但是导致出现新的负荷峰谷时段。有文献依据时段和价格都不会改变的静态分时电价,造成电动汽车集中充电时会出现新的负荷高峰。有文献以峰谷差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电动汽车V2G峰谷电价模型。有文献以充电费用最低为优化目标,提出了用户基于峰谷电价的充电时间段选择模型及求解算法。有文献提出了充电费用最小为目标的最早充电起始时间选择求解模型,能够根据台区负荷波动给出不同的划分方法。有文献考虑台区负荷波动,以负荷峰谷差最小为目标,提出将电动汽车充电时段优化方法。有文献提出基于分时电价的充电功率调节策略,控制调节不同时段的充电功率,降低用户充电费用。
总之,国内外针对电动汽车优化控制策略都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但大部分都是针对单个充电用户个体展开研究,而随着目前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大量电动汽车涌现,单个台区会出现众多电动汽车集中充电场景,现有的有序充电控制策略就很难起到效果。同时,目前受限于电动汽车没有接收充电控制指令的接口,业内主要专注于通过电动汽车本身充电机控制实现充电优化控制,不能实现车与电网之间的互动,由电网统筹考虑求解最优控制结果。在有序充电应用模式场景分析、负荷预测、数据采集控制方面,仍存在场景分析不充分,负荷预测缺乏及时性、准确性,数据采集控制不能保证高效、安全等亟需解决的痛点。
在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电动汽车的有序充电以及有序供电,并且目前还面临现有电网条件下充电资源制约电动汽车充电数量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电动汽车的有序充电以及有序供电,解决目前面临的现有电网条件下充电资源制约电动汽车充电数量难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有序充电系统,包括配电主站装置、融合终端装置以及充电桩系统,所述配电主站装置用于与所述融合终端装置进行策略下发以及状态上报,所述融合终端装置用于通过实时通信方式与所述融合终端装置进行负荷分配以及状态上报,所述充电桩系统包括V2G充电桩,所述V2G充电桩包括双向AC/DC变换器以及双向DC/DC变换器,所述双向AC/DC变换器用于作为所述V2G充电桩的前级电路,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用于作为所述V2G充电桩的后级电路;所述配电主站装置包括充电桩单元,所述充电桩单元包括运行状态展示模块、有序策略制定模块以及设备管理模块;所述配电主站装置用于制定大尺度范围的充电桩负荷调控策略并下发到所述融合终端装置;所述融合终端装置,包括上行通信应用程序、MQTT Broker、数据中心应用程序、采集应用程序以及有序充电应用程序;所述上行通信应用程序用于将实际充电运行数据上行传输给配电主站装置;所述MQTT Broker包括 MQTT 消息服务器软件,所述MQTT Broker还用于运行MQTT 消息服务器软件;所述数据中心应用程序用于部署和安装满足业务功能的程序;所述采集应用程序用于采集配变运行状态;所述MQTT Broker和所述数据中心应用程序还用于数据传输;所述采集应用程序用于采集配变运行状态,所述有序充电应用程序用于负荷分析、策略计算、状态上报以及策略下发,其中,融合终端装置为素数融合终端装置;所述充电桩系统包括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有序充电桩以及充电应用程序;所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用于与所述充电应用程序进行状态上报以及充电需求下发;所述有序充电桩用于与所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进行状态上报以及充电下发;所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用于对有序充电桩的充电和放电进行调控管理,所述充电应用程序可以将充电需求上报至所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
优选地,所述有序策略制定模块用于根据区域负荷分布和调控需求,结合车联网平台传递的用户参与充放电信息,制定大尺度范围的充电桩负荷调控策略,通过4G通信下发到素数融合终端装置;
所述运行状态展示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融合终端装置通过4G通信上报的实际充电运行数据,做数据展示和闭环数据分析;
所述设备管理模块用于对接入的有序充电桩进行管理。
优选地,所述有序充电桩通过4G通信将状态上报至所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并通过4G通信接收其充电下发指令,所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与所述充电应用程序之间采用4G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优选地,所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在满足用电需求的前提下采用有序方式充电、参与V2G应用服务,也可以采用竞价方式优先满足用户紧急充电需求。
优选地,所述充电桩系统中的V2G充电桩,包括电动车接入充电装置、电流整合传输装置、电网接入装置,其中,
所述电动车接入充电装置,用于接入电动车,为电动车充电或者接收电动车提供的电能;
所述电流整合传输装置,包括,双向AC-DC变换器、双向DC/DC变换电路、功率开关器件和变压器;
所述电网接入装置,用于电力耦合电网与所述V2G充电桩。
优选地,所述双向AC/DC变换器的电路为三相半桥电压型双向AC/DC变换电路;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的电路为半桥结构双向DC/DC变换电路,采用独立PWM控制方式进行控制。
优选地,所述融合终端装置的边缘计算节点,包括边缘计算平台层、边缘计算基础软件层以及应用软件层;
所述边缘计算平台层,用于完成边缘计算、平台计算、存储、网络、通信以及AI引擎的资源管理,对并资源进行虚拟化,实现业务应用与资源的隔离,业务应用与业务应用之间的隔离,并对业务应用提供标准接口;
所述边缘计算基础软件层,用于在平台层的基础上,将业务应用所需的基础服务抽象出来,形成基础功能模块,为业务应用提供数据管理、跨业务应用的数据通信功能,还包括对端和云的数据通信功能和即插即用服务;
所述应用软件层,用于基于所述边缘计算平台层和所述边缘计算基础软件层提供的基础功能,部署和安装满足业务功能的应用程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配电主站装置中的充电桩单元进行运行状态展示、有序策略制定以及设备管理,配电主站装置将大尺度范围的充电桩负荷调控策略通过4G通信下发到素数融合终端装置;素数融合终端装置中的上行通信应用程序将实际充电运行数据上行传输给配电主站装置,采集应用程序采集配变运行状态,实现配变监测功能,有序充电应用程序接收来自配电主站的负荷调控策略,订阅台区负荷实时数据,根据策略和负荷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制定台区充电桩充放电调控指令,通过实时数据通道下发调控指令并控制充电桩负荷,MQTT Broker(TCP服务端)和数据中心应用程序进行数据传输;素数复用的原理明确,算法简单,其天然的变长度码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极高的检错率和高概全错纠正加强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充电桩系统中的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对有序充电桩的充电和放电进行调控管理,充电应用程序将充电需求上报至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通过数据中心应用程序中用于部署和安装满足业务功能的程序,实现状态全面感知、资源高效利用、业务快速迭代、应用模式转型升级的目标。
其中充电桩系统的V2G充电桩包括双向AC/DC变换器,通过调整功率开关器件的开关时序,V2G充电桩可实现向电池充电、向电网放电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双向连续可调的四象限输出,V2G充电桩具有充放电能力。在充电状态下,要抑制网侧谐波电流,稳定直流母线电压,在放电状态下,要将蓄电池中剩余电量回馈给电网,双向AC/DC变换电路具有功率因数矫正功能,可有效减少谐波电流对电网的干扰。实现了电动汽车的有序充电以及有序供电,解决了目前面临的现有电网条件下充电资源制约电动汽车充电数量难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有序充电方法,包括:IV区主站根据区域负荷调控制定各台区有序充电策略并下发到融合终端装置;所述融合终端装置的有序充电应用程序实时更新主站的所述有序充电策略并采集台区负载率;所述融合终端装置的有序充电应用程序实时采集充电桩运行状态、充电服务状态并上报至所述IV区主站;所述融合终端装置的有序充电应用程序接收到充电桩容量请求时,实时计算充电桩可用容量并下发至所述充电桩,所述充电桩用于执行充电服务;有序充电桩用于根据融合终端负荷调控指令与电动汽车信息交互,后以指定负荷充电。
优选地,所述融合终端装置的有序充电应用程序接收到充电桩容量请求时,实时计算充电桩可用容量并下发到充电桩由充电桩执行充电服务,还包括:若台区可用容量大于台区所有充电桩需求充电功率之和,所述有序充电桩按请求功率足额充电;若台区可用容量小于台区所有充电桩需求充电功率之和,根据负荷分配策略调控充电桩充电功率;其中,所述负荷分配策略包括:平均分配策略、权重分配策略以及先到先得策略。
优选地,当台区重过载或IV区主站预测台区重过载情况将要出现时,主动向所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发起V2G服务需求;所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通过价格机制向电动汽车车主发布V2G配网互动需求招募消息;所述电动汽车车主在接受招募信息后,参与V2G服务应用,通过有序充电桩向电网供电;配电主站根据用户需求数据和台区调控目标,下发到融合终端装置实施本地控制策略,生成控制指令下发到充电桩控制电动汽车充放电时间。
本发明所述的有序充电方法与上述有序充电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的关系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V2G系统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有序充电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台区智能融合终端详细架构;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融合终端框架链路;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有向无环图网络路径寻优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V2G充电桩拓扑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连续可调的四象限输出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理想的三相PWM整流器模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V2G充电桩充电状态下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发明。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发明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需要注意,本发明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多个”应理解为两个或以上。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1:
结合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有序充电系统,具体包括:包括配电主站装置、融合终端装置以及充电桩系统,所述配电主站装置用于与所述融合终端装置进行策略下发以及状态上报,所述融合终端装置用于通过实时通信方式与所述融合终端装置进行负荷分配以及状态上报,所述充电桩系统包括V2G充电桩,所述V2G充电桩包括双向AC/DC变换器以及双向DC/DC变换器,所述双向AC/DC变换器用于作为所述V2G充电桩的前级电路,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用于作为所述V2G充电桩的后级电路;所述配电主站装置包括充电桩单元,所述充电桩单元包括运行状态展示模块、有序策略制定模块以及设备管理模块;所述配电主站装置用于制定大尺度范围的充电桩负荷调控策略并下发到所述融合终端装置;所述融合终端装置,包括上行通信应用程序、MQTT Broker、数据中心应用程序、采集应用程序以及有序充电应用程序;所述上行通信应用程序用于将实际充电运行数据上行传输给配电主站装置;所述MQTT Broker包括 MQTT 消息服务器软件,所述MQTT Broker还用于运行MQTT消息服务器软件;所述数据中心应用程序用于部署和安装满足业务功能的程序;所述采集应用程序用于采集配变运行状态;所述MQTT Broker和所述数据中心应用程序还用于数据传输;所述采集应用程序用于采集配变运行状态,所述有序充电应用程序用于负荷分析、策略计算、状态上报以及策略下发,其中,融合终端装置为素数融合终端装置;所述充电桩系统包括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有序充电桩以及充电应用程序;所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用于与所述充电应用程序进行状态上报以及充电需求下发;所述有序充电桩用于与所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进行状态上报以及充电下发;所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用于对有序充电桩的充电和放电进行调控管理,所述充电应用程序可以将充电需求上报至所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
其中,根据ECC和AII的定义,将融合终端的边缘计算节点划分三层,如图4所示,包括边缘计算平台层(EC-IaaS)、边缘计算基础软件层(EC-PaaS)以及应用软件层(EC-SaaS)。
(1)EC-IaaS层主要完成边缘计算平台计算、存储、网络、通信以及AI引擎等资源管理,对并资源进行虚拟化,实现业务应用与资源的隔离,业务应用与业务应用之间的隔离,并对业务应用提供标准接口。
(2)EC-PaaS层在平台层的基础上,将业务应用所需的基础服务抽象出来,形成基础功能模块,为业务应用提供数据管理、跨业务应用的数据通信等功能,还包括对端和云的数据通信功能和即插即用服务。
(3)EC-SaaS层基于EC-PaaS和EC-IaaS层提供的基础功能,部署和安装满足业务功能的APP,实现状态全面感知、资源高效利用、业务快速迭代、应用模式转型升级的目标。
结合图5所示,融合终端框架链路包括物理层、资源管理层、采集层、消息路由、高级应用、管理平台,其中物理层包括LTE模块、时钟、电源温度等系统资源、交采芯片、HPLC、安全芯片交互、485-1、485-2、485-3、485-4、232-1、232-2;资源管理包括,agent、拨号程序、指令集、SNTP、ESDK、485/232管理、载波管理、安全代理;采集层,包括,交采APP、485电能表采集APP、环境监测APP、漏保APP、无功APP、光伏APP;高级应用,包括,边缘计算APP、物联网Agent、104APP、698协议;管理平台包括,物联管理平台、物联网管理数据中心平台、配电自动化主站、用电信息采集管理主站。
基于融合终端实现营配就地交互、低压可靠性分析等6大类监测类和低压拓扑动态识别、台区线损精益管理及反窃电精准定位等7大类治理类APP上线应用,在IV区主站(是指的物联管理平台、物联网管理数据中心平台、配电自动化主站、用电信息采集管理主站吗)系统实现运维人员对现场设备实时监控。
其中,融合终端通信技术:智能融合终端通信主要采用高速电力线载波通信、微功率无线通信、RS-485通信等。
其中,高速电力线载波通信:高速电力线载波通信(High speed Power LineCommunication,简称HPLC)主要采用OFDM+Turbo编码作为其核心技术,其传输频段在12MHz内,有4个可选的频段范围,分别为:0.7MHz-3MHz、1.7MHz-3MHz、2.4MHz-5.6MHz、2MHz-12MHz、调制方式支持BPSK,QPSK,16QAM,子载波数目为1024个,物理层传输速率最高速率可达10Mbps。与工作频带为9kHz至500kHz的低压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相比,宽带载波通信的优势在于通信速率高、传输时延小,抗多径传输及噪声干扰能力强。因此高速载波通信是本地通信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
表1 HPLC系列技术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1 Q/GDW 11612.1—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2 Q/GDW 11612.2—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2部分:总则
3 Q/GDW 11612.3—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3部分:总则
4 Q/GDW 11612.41—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4-1部分:物理层通信协议
5 Q/GDW 11612.42—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4-2部分:数据链路层通信协议
6 Q/GDW 11612.43—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4-3部分:应用层通信协议
其中,微功率无线通信(Radio Frequency Mesh Network,简称RF Mesh)技术指发射功率不超过50mW、工作频带为470-486MHz、具备7级中继深度自组网功能的无线通信网络。微功率无线网络中,网络内的各级无线节点之间可以进行相互间的平行双向通讯。通过该网络特性,台区里的各电力设备可将自身业务数据汇聚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
拓展IEEE 802.15.4、6LoWPAN标准协议栈,结合前向纠错技术,采用IPv6动态路由协议,通过目标函数将网络节点构造成一个有向无环图,根节点通过广播方式与其余节点交互信息,目标函数利用度量来计算最佳路径,从而形成可适用于配电网复杂信道环境下多跳网络,如图6所示。国网浙江电力应用该技术建成了边端本地通信RF-mesh网络,网络带宽150-400kbps可选、单跳距离可达200米、支持7跳网络。
表2 微功率无线技术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1 DL/T 698.44—2016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4-4部分:通信协议-微功率无线通信协议
2 Q/GDW 11016—2013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4部分:基于微功率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协议
其中,RS-485是一个定义差分平衡数字多点系统中的驱动器和接收器的电气特性的标准,该标准由电信行业协会和电子工业联盟定义,又称TIA-485-A,ANSI/TIA/EIA-485或TIA/EIA-485。使用该标准的数字通信网络能在远距离条件下以及电子噪声大的环境下有效传输信号。RS-485使得低成本网络以及多支路通信链路的配置成为可能。RS-485作为本地通信主要实现Ⅱ型集中器、Ⅱ型采集器与智能电能表之间的数据交互。在本地信道占比约25%。
其中,配电台区,采用电网现有配电台区,为有序充电桩提供电能。
V2G充电桩拓扑结构图如图7所示,V2G充电桩的核心部件是双向AC-DC变换器,通过调整功率开关器件的开关时序,V2G充电桩可实现向电池充电、向电网放电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双向连续可调的四象限输出,如图8所示。V2G充电桩具有充放电能力。在充电状态下,要抑制网侧谐波电流,稳定直流母线电压。在放电状态下,要将蓄电池中剩余电量回馈给电网。从结构上讲,V2G充电桩就是双向AC/DC变换电路和双向DC/DC变换电路的组合。
双向AC/DC变换电路为三相半桥电压型双向AC/DC变换电路,其具有功率因数矫正功能,可有效减少谐波电流对电网的干扰。由于三相半桥电压型双向AC/DC变换电路结构简单、转换效率高,因此将它作为V2G充电桩的前级电路。
双向DC/DC变换电路是V2G充电桩的电池侧接口,考虑到生产成本和功率等级等因素,选用半桥结构双向DC/DC变换电路作为V2G充电桩的后级电路。
其中,双向AC/DC变换器结构设计根据三相半桥电压型双向AC/DC变换器电路拓扑,可以获得理想的三相PWM整流器模型,如图9所示。
其中,双向DC/DC变换作为V2G充电桩的后级电路拓扑,是连接前级双向AC/DC变换器与电动汽车蓄电池的桥梁。双向DC/DC变换器的作用是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改变功率传输的方向。根据其工作原理,D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互补PWM控制,另一种为独立PWM控制。下面对这两种控制方式做出详细的介绍。
(1)互补PWM控制:双向DC/DC变换器采用这种方法时,功率开关管S1和S2均处于工作状态,并且开关管之间的相位差为180°,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导通状态来控制后级输出电流的正负极性,但是此方法存在S1与S2互通的情况,因此存在电气安全隐患。
(2)独立PWM控制:V2G充电桩在充电时,开关管S1导通,S2关断。在向电网回馈电能时,开关管S1关断,S2导通,此方法可以解决互补PWM控制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通过对比两种双向DC/DC的控制方法,本发明选用独立PWM控制作为后级DC/DC的控制方式。
充电状态下工作原理图如图10所示,此时电路等效为buck电路。电容C上电压处于稳定状态,可等效为直流电压源。开关管S1导通时,直流电压源UI通过开关管S1、电感L1向电阻R提供电能,此时电感L1可作为存能单元,S1断开时,电感L1将存储的电能进行释放。
充电桩增加实时通信线路或者考虑电力载波通信方式连接到融合终端,响应负荷调控指令并上报实时状态数据到融合终端。
在完成调控后,配电主站也需要将调控信息、台区负荷数据同步至车联网平台,用于车联网平台侧有序充电、V2G的策略分析优化。
该方案可以充分发挥端侧计算能力,主要具备以下优势:一是可以借助融合终端就地化数据存储与决策分析能力,在台区侧进行实时策略计算,对台区负荷变化感知响应速度和调控精度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二是在充电桩离线后,融合终端既可以作为负荷控制器,也可以作为计量信息中继,继续收集计量信息,实现离线充电与区域自治,提升平台充电稳定性。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中的有序充电系统组成部分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当有序充电桩不支持与融合终端通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对设备下达负荷调控指令,进行负荷调控,以满足业务系统对设备兼容性与扩展性的要求。过程中,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仍可以复用配网系统的调控策略能力、台区状态数据,以获得更高的调控精度。
充电桩通过4G通信方式与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进行通讯,响应负荷调控指令,并上报实时状态数据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
融合终端采集配变数据与配电主站保持实时通讯,配电主站生成负荷需求数据给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策略中心结合配电主站上送的负荷需求数据和用户参与充放电信息,实时制定充电桩负荷调控策略并生成充放电计划指令,下发到充电桩。同时接收充电桩上报的实际充电运行数据,做数据展示和闭环数据分析,不断优化有序充电、V2G策略。
在完成调控后,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也需要将调控信息同步至配电主站,用于配网系统做数据展示和闭环数据分析,并不断优化有序充电、V2G策略。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电动汽车充放电时充放电功率准确率100%;充放电指令响应度100%;充放电指令执行准确度95%;用户出行影响度0%;充放电功率指令调整响应时间<1秒。
该方案可以有效提升平台的兼容性及可用性:一是可以确保不具备与融合终端进行通讯能力的可控充电桩如存量桩、社会桩,或不具备安装融合终端的环境,仍可以通过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控制充电桩参与配网互动应用,提升方案整体的普适性;二是在融合终端出现问题时可以作为补充对充电桩进行控制,在端侧实现业务的高可用;三是在实现上仍可以继续复用配网系统的调控策略能力、台区状态数据,以获得更高的调控精度。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3:
一种利用实施例1或2中的序充电系统进行有序充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IV区主站根据区域负荷调控制定各台区有序充电策略并下发到融合终端装置;
(2)融合终端装置的有序充电APP实时更新主站有序充电策略并采集台区负载率;
(3)融合终端装置的有序充电APP实时采集充电桩运行状态、充电服务状态并上报到IV区主站;
(4)融合终端装置的有序充电APP接收到充电桩容量请求时,实时计算充电桩可用容量并下发到充电桩由充电桩执行充电服务;
(5)有序充电桩根据融合终端负荷调控指令与电动汽车信息交互后以指定负荷充电。
其中,步骤(4)进一步地包括,若台区可用容量大于台区所有充电桩需求充电功率之和,有序充电桩按请求功率足额充电;若台区可用容量小于台区所有充电桩需求充电功率之和,根据负荷分配策略调控充电桩充电功率,负荷分配策略包括,平均分配策略,权重分配策略,先到先得策略。
平均分配策略每台充电桩可用容量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权重分配策略每台充电桩可用容量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当采用权重分配策略时,以球山村1号台区(容量400kVA)为例,若台区安装两台7kW交流桩,2台30kW直流桩,当台区负载率小于60%时,4台充电桩均以额定功率充电。当台区负载率大于60%时,充电桩可用总容量为40kW(台区容量10%),每台充电桩分配的容量如下表所示:
表3 权重分配策略示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先到先得策略每台充电桩可用容量分配方式如下:
(1)充电桩请求功率,需满足充电桩可用总容量-已用容量>请求功率;
(2)充电桩可用总容量-已用容量(充电桩可用总容量-已用容量<请求功率);
(3)当充电完成容量释放后,将释放出的容量分配给请求充电队列中的充电桩。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4:
一种利用实施例1或2中的序充电系统进行有序充电的方法,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步骤:
(1)当台区重过载或IV区主站预测台区有重过载情况将要出现时,主动向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发起V2G服务需求(指车辆向电网供电);
(2)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通过价格机制等营销策略向电动汽车车主发布V2G配网互动需求招募消息;
(3)电动汽车车主用户接受招募信息,参与V2G服务应用,通过有序充电桩向电网供电;
(4)配电主站根据用户需求数据和台区调控目标,下发到融合终端装置实施本地控制策略,生成控制指令下发到充电桩控制电动汽车充放电时间,就地平衡台区负荷,实现台区重过载、电压偏差、三相不平衡调节。
其中,步骤(3)中,电动汽车车主在参与V2G服务应用过程中,融合终端根据台区实时负载率控制V2G充电桩充放电,将电动汽车作为台区的储能资源;用户在参与过程中通过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将用户车辆电池容量、SOC上下限、取车时间等信息同步给配电主站。
步骤(4)中的台区调控目标,包括重过载、电压偏差、三相不平衡以及新能源消纳。
电动汽车与配网台区互动的智能充放电调控策略,实际是多元边界条件复杂非线性系统优化算法设计。最终目标是根据用户画像的需求分析,综合充电桩充放电特性和配网台区运行情况等设备侧边界条件数据,计算分析充电桩的运行策略、用户激励策略等调控目标策略,基于系统安全校核,实现对配网台区侧的负荷平滑、参与企业微网端的能源管理以及用户侧的车网互动最大化价值服务。
实际目前调控策略以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包括电量电费成本、电池损耗成本),只考虑电动汽车运行约束(车辆离开时间)、电池约束(电池调控空间、保底电量需求)及台区功率约束(台区负载率限制)作为线性规划的约束条件。
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他说明:
关于终端下行数据流说明:台区智能融合终端装置的V2G充电桩下行数据配电侧主要包括:本地有线接入的“环境量、智能电容器、智能漏保、智能开关”,以及HPLC/RF Mesh接入的“线路/表箱监测单元、电动汽车充电桩、分布式光伏等”,并通过营配交互获取“用户电表”数据,Ⅰ型集中器台区采用“替换集中器模式”、Ⅱ型集中器台区采用“就地交互模式”。
关于终端上行网络通道说明: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的V2G充电桩上行网络通道采用“4G APN专网”,单SIM卡、一卡三发的模式,标准流量配置为300M。
关于主站关系说明:配电自动化主站通过“配电业务通道104规约”直接接收台区智能融合终端“配变监测、电能质量分析、环境量、电容器、漏保、低压开关、线路监测”等配电侧数据。配电侧业务数据不推送物管平台。
物管平台通过“管理通道MQTT规约”直接接收台区智能融合终端“设备运行状态、容器信息、APP信息”等设备管理数据。
用采主站直接接收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台区总表计量、用户电表采集”等营销侧数据。营销侧业务数据不推送物管平台。
设备管理组件部署在物管平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虽然本发明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有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电主站装置、融合终端装置以及充电桩系统,所述配电主站装置用于与所述融合终端装置进行策略下发以及状态上报,所述融合终端装置用于通过实时通信方式与所述融合终端装置进行负荷分配以及状态上报,所述充电桩系统包括V2G充电桩,所述V2G充电桩包括双向AC/DC变换器以及双向DC/DC变换器,所述双向AC/DC变换器用于作为所述V2G充电桩的前级电路,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用于作为所述V2G充电桩的后级电路;
所述配电主站装置包括充电桩单元,所述充电桩单元包括运行状态展示模块、有序策略制定模块以及设备管理模块;所述配电主站装置用于制定大尺度范围的充电桩负荷调控策略并下发到所述融合终端装置;
所述融合终端装置,包括上行通信应用程序、MQTT Broker、数据中心应用程序、采集应用程序以及有序充电应用程序;所述上行通信应用程序用于将实际充电运行数据上行传输给配电主站装置;所述MQTT Broker包括 MQTT 消息服务器软件,所述MQTT Broker还用于运行MQTT 消息服务器软件;所述数据中心应用程序用于部署和安装满足业务功能的程序;所述采集应用程序用于采集配变运行状态;所述MQTT Broker和所述数据中心应用程序还用于数据传输;所述采集应用程序用于采集配变运行状态,所述有序充电应用程序用于负荷分析、策略计算、状态上报以及策略下发,其中,融合终端装置为素数融合终端装置;
所述充电桩系统包括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有序充电桩以及充电应用程序;所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用于与所述充电应用程序进行状态上报以及充电需求下发;所述有序充电桩用于与所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进行状态上报以及充电下发;所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用于对有序充电桩的充电和放电进行调控管理,所述充电应用程序可以将充电需求上报至所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序策略制定模块用于根据区域负荷分布和调控需求,结合车联网平台传递的用户参与充放电信息,制定大尺度范围的充电桩负荷调控策略,通过4G通信下发到素数融合终端装置;
所述运行状态展示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融合终端装置通过4G通信上报的实际充电运行数据,做数据展示和闭环数据分析;
所述设备管理模块用于对接入的有序充电桩进行管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序充电桩通过4G通信将状态上报至所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并通过4G通信接收其充电下发指令,所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与所述充电应用程序之间采用4G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在满足用电需求的前提下采用有序方式充电、参与V2G应用服务,也可以采用竞价方式优先满足用户紧急充电需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系统中的V2G充电桩,包括电动车接入充电装置、电流整合传输装置、电网接入装置,其中,
所述电动车接入充电装置,用于接入电动车,为电动车充电或者接收电动车提供的电能;
所述电流整合传输装置,包括,双向AC-DC变换器、双向DC/DC变换电路、功率开关器件和变压器;
所述电网接入装置,用于电力耦合电网与所述V2G充电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AC/DC变换器的电路为三相半桥电压型双向AC/DC变换电路;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的电路为半桥结构双向DC/DC变换电路,采用独立PWM控制方式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终端装置的边缘计算节点,包括边缘计算平台层、边缘计算基础软件层以及应用软件层;
所述边缘计算平台层,用于完成边缘计算、平台计算、存储、网络、通信以及AI引擎的资源管理,对并资源进行虚拟化,实现业务应用与资源的隔离,业务应用与业务应用之间的隔离,并对业务应用提供标准接口;
所述边缘计算基础软件层,用于在平台层的基础上,将业务应用所需的基础服务抽象出来,形成基础功能模块,为业务应用提供数据管理、跨业务应用的数据通信功能,还包括对端和云的数据通信功能和即插即用服务;
所述应用软件层,用于基于所述边缘计算平台层和所述边缘计算基础软件层提供的基础功能,部署和安装满足业务功能的应用程序。
8.一种有序充电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有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IV区主站根据区域负荷调控制定各台区有序充电策略并下发到融合终端装置;
所述融合终端装置的有序充电应用程序实时更新主站的所述有序充电策略并采集台区负载率;
所述融合终端装置的有序充电应用程序实时采集充电桩运行状态、充电服务状态并上报至所述IV区主站;
所述融合终端装置的有序充电应用程序接收到充电桩容量请求时,实时计算充电桩可用容量并下发至所述充电桩,所述充电桩用于执行充电服务;
有序充电桩用于根据融合终端负荷调控指令与电动汽车信息交互,后以指定负荷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序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终端装置的有序充电应用程序接收到充电桩容量请求时,实时计算充电桩可用容量并下发到充电桩由充电桩执行充电服务,还包括:
若台区可用容量大于台区所有充电桩需求充电功率之和,所述有序充电桩按请求功率足额充电;
若台区可用容量小于台区所有充电桩需求充电功率之和,根据负荷分配策略调控充电桩充电功率;
其中,所述负荷分配策略包括:平均分配策略、权重分配策略以及先到先得策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序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台区重过载或IV区主站预测台区重过载情况将要出现时,主动向所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发起V2G服务需求;
所述有序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通过价格机制向电动汽车车主发布V2G配网互动需求招募消息;
所述电动汽车车主在接受招募信息后,参与V2G服务应用,通过有序充电桩向电网供电;
配电主站根据用户需求数据和台区调控目标,下发到融合终端装置实施本地控制策略,生成控制指令下发到充电桩控制电动汽车充放电时间。
CN202211263788.6A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有序充电系统及有序充电方法 Active CN1153608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3788.6A CN115360804B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有序充电系统及有序充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3788.6A CN115360804B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有序充电系统及有序充电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60804A true CN115360804A (zh) 2022-11-18
CN115360804B CN115360804B (zh) 2023-03-24

Family

ID=84008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63788.6A Active CN115360804B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有序充电系统及有序充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6080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94814A (zh) * 2023-06-30 2023-07-28 四川金信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序充电转接集成装置及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
CN117498431A (zh) * 2023-11-02 2024-02-02 三峡大学 微电网控制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8824A (zh) * 2011-06-03 2011-10-05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系统
CN104029602A (zh) * 2014-03-05 2014-09-10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基于td-lte网络的交流充电桩系统
CN104953652A (zh) * 2015-06-11 2015-09-30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方法
CN105226696A (zh) * 2015-11-02 2016-01-0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智能园区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系统及方法
CN105871029A (zh) * 2016-05-20 2016-08-17 程伟 一种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智能管理系统及有序充电控制方法
CN106816931A (zh) * 2017-03-09 2017-06-09 上海电力学院 电动汽车换电站有序充电控制方法
CN107040003A (zh) * 2016-02-04 2017-08-11 范秀华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系统
CN109849724A (zh) * 2019-02-14 2019-06-07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的能源路由器及充电管理系统
CN111055718A (zh) * 2019-11-10 2020-04-24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双目标分层控制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方法及其系统
CN112542887A (zh) * 2020-12-03 2021-03-23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机的松耦合架构多站融合监控系统
CN112721711A (zh) * 2021-01-15 2021-04-30 北京和信瑞通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有序充电核心控制单元的有序用电系统
CN112874372A (zh) * 2021-03-26 2021-06-01 贵安新区配售电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系统、方法、介质、终端、本地充电桩
US20210354583A1 (en) * 2018-08-15 2021-11-18 Hangzhou Power Supply Company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ordered charging management of charging station
CN113928155A (zh) * 2021-09-29 2022-01-1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iec61499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系统的搭建方法
CN114091703A (zh) * 2021-11-25 2022-02-25 上海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管理平台及其运维方法
CN114169729A (zh) * 2021-11-30 2022-03-11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管理方法
CN114186867A (zh) * 2021-12-14 2022-03-15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电动车的有序充放电控制系统
CN114447987A (zh) * 2022-03-30 2022-05-06 安徽明生恒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台区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管理方法
CN114629153A (zh) * 2022-04-28 2022-06-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v2g模式的电动车智能云计算调峰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8824A (zh) * 2011-06-03 2011-10-05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系统
CN104029602A (zh) * 2014-03-05 2014-09-10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基于td-lte网络的交流充电桩系统
CN104953652A (zh) * 2015-06-11 2015-09-30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方法
CN105226696A (zh) * 2015-11-02 2016-01-0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智能园区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系统及方法
CN107040003A (zh) * 2016-02-04 2017-08-11 范秀华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系统
CN105871029A (zh) * 2016-05-20 2016-08-17 程伟 一种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智能管理系统及有序充电控制方法
CN106816931A (zh) * 2017-03-09 2017-06-09 上海电力学院 电动汽车换电站有序充电控制方法
US20210354583A1 (en) * 2018-08-15 2021-11-18 Hangzhou Power Supply Company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ordered charging management of charging station
CN109849724A (zh) * 2019-02-14 2019-06-07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的能源路由器及充电管理系统
CN111055718A (zh) * 2019-11-10 2020-04-24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双目标分层控制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方法及其系统
CN112542887A (zh) * 2020-12-03 2021-03-23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机的松耦合架构多站融合监控系统
CN112721711A (zh) * 2021-01-15 2021-04-30 北京和信瑞通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有序充电核心控制单元的有序用电系统
CN112874372A (zh) * 2021-03-26 2021-06-01 贵安新区配售电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系统、方法、介质、终端、本地充电桩
CN113928155A (zh) * 2021-09-29 2022-01-1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iec61499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系统的搭建方法
CN114091703A (zh) * 2021-11-25 2022-02-25 上海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管理平台及其运维方法
CN114169729A (zh) * 2021-11-30 2022-03-11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管理方法
CN114186867A (zh) * 2021-12-14 2022-03-15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电动车的有序充放电控制系统
CN114447987A (zh) * 2022-03-30 2022-05-06 安徽明生恒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台区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管理方法
CN114629153A (zh) * 2022-04-28 2022-06-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v2g模式的电动车智能云计算调峰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苏二号; 吕志鹏; 单杨: "基于台区融合终端的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系统", 《科技与创新》 *
阮浩洁; 郑隽杰; 林科振: "基于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的V2G充电桩构建与实现", 《中国高新科技》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94814A (zh) * 2023-06-30 2023-07-28 四川金信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序充电转接集成装置及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
CN116494814B (zh) * 2023-06-30 2023-09-05 四川金信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序充电转接集成装置及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
CN117498431A (zh) * 2023-11-02 2024-02-02 三峡大学 微电网控制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60804B (zh) 2023-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60804B (zh) 一种有序充电系统及有序充电方法
CN103236718A (zh) 一种智能微网的源-网-荷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160011577A1 (en) Collaborative balancing of renewable energy overproduction with electricity-heat coupling and electric and thermal storage for prosumer communities
CN104253470A (zh)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协调的有序充电控制方法
CN109217290A (zh) 计及电动汽车充放电的微网能量优化管理方法
CN102708425A (zh) 基于Multi-Agent系统的电动汽车服务网络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117805A (zh) 一种利用电动汽车的虚拟发电厂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8039722A (zh) 一种适用于交直流混合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方法
CN107490960A (zh) 基于智能家电在线需求响应潜力的双层协调优化方法
CN112234638A (zh) 基于负荷侧智能充电桩集群控制的电网调峰系统和方法
CN114243795A (zh) 一种典型充电站综合能源协同交互优化配置方法及系统
Wang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as mobile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units in smart grid
CN107732937B (zh) 含风-光-储-电动汽车的并网型微网的削峰填谷方法
Zhang et al. A non-cooperative game based charging power dispatch i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and charging effect analysis
CN113098042A (zh) 一种基于用户用电预测的基站分布式储能节电控制方法
Brenna et al. Synergy between renewable sources and electric vehicles for energy integration in distribution systems
Ma et al.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5G base station energy storage considering sleep mechanism
Yan et al.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node controller and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energy storage cloud platform architecture
Qu et al. Toward a global green smart microgrid: An industrial park in China
CN112152200A (zh) 一种基于智能微电网的多站融合集成方法及系统
Femy et al. A review on the feasibility of deploy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for electric vehicles under smart grid environment
Jog et al.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infrastructure: A review
Then et al. Coordination of spatially distributed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for voltage rise and voltage unbalance mitigation in networks with solar penetration
Cetinbas et al. Energy management of a PV energy system and a plugged-in electric vehicle based micro-grid designed for residential applications
CN115149540A (zh) 一种基于分区自治的多区域虚拟电厂协同优化运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