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47984B - 一种编译码系统、编译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编译码系统、编译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47984B
CN115347984B CN202210993677.4A CN202210993677A CN115347984B CN 115347984 B CN115347984 B CN 115347984B CN 202210993677 A CN202210993677 A CN 202210993677A CN 115347984 B CN115347984 B CN 1153479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zen
information
channel
transmitted
chann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936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47984A (zh
Inventor
庄永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9367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479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47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7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47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79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编译码系统、编译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电子设备在获取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之后,根据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因为一个编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各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不全部相同,因此,通过给多个编码器配置多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可以实现多用户极化码编译码。

Description

一种编译码系统、编译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编译码系统、编译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4G(4th-generation,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5G(5th-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等通信系统中,通常采用信道编码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目前Polar码(极化码)已经作为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5G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而多用户极化码编码将可以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提供海量用户接入。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译码系统、编译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编码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编码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
根据所述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所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其中,一个编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各所述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不全部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所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针对每一个编码器,根据该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所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所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
根据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各所述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各自对应有相应的译码器,每个译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所述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包括:
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译码器所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得到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所对应的编码器,得到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各所述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各自对应有相应的译码器;
在所述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将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编码器所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确定为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译码器所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各所述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各自对应有相应的译码器,每个译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每个译码器对应一个编码器,具有对应关系的编码器与译码器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相同;
所述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包括:
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译码器所对应的编码器,得到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译码器对应一个数据接收端。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是根据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极化码的长度及信息比特的数量确定得到的。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确定方式为:
获取初始模型中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极化码的长度N,信息比特的数量K;
选取可靠性最低的前N-K个极化信道作为初始冻结信道,选取剩余的K个极化信道作为初始信息信道;
在所述初始冻结信道的可靠性最高的P个极化信道中,选择Q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冻结信道;从所述初始信息信道的可靠性最低的P个极化信道中,选择Q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信息信道;其中,Q≤P;
将所述初始模型中的差异冻结信道和第一信息信道设置为信息信道,将所述差异信息信道和第一冻结信道设置为冻结信道,得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信道为所述初始信息信道中除所述差异信息信道之外的其他极化信道,所述第一冻结信道为所述初始冻结信道中除所述差异冻结信道之外的其他极化信道;
重复执行上述得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过程,直至得到预设数量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其中,不同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冻结信道及信息信道不完全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所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所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排,得到多个待编码比特序列;
对多个所述待编码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多个编码比特序列;
在所述得到多个编码比特序列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所述多个编码比特序列,以使译码器接收到待译码序列之后,基于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接收到的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操作,得到译码结果,其中,所述待译码序列是对所述编码比特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的。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译码方法,应用于译码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待译码序列;其中,所述待译码序列是电子设备中的编码器利用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的,所述电子设备中包括多个编码器,一个编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各所述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不全部相同;
基于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接收到的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操作,得到译码结果。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基于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接收到的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操作,得到译码结果,包括:
获取自身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中的目标冻结比特的位置;
基于所述目标冻结比特的位置对所述待译码序列进行极化码译码,得到译码结果。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冻结比特的位置对所述待译码序列进行极化码译码,得到译码结果之后,基于所述译码结果确定所述待译码序列是否为所述译码器的目标待译码序列。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译码结果确定所述待译码序列是否为所述译码器的目标待译码序列,包括:
在连续预设数量个码字译码失败时,确定所述待译码序列不是所述译码器的目标待译码序列;所述预设数量是基于误块率确定的。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编译码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设备,第二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编码方法的步骤,所述第二设备用于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译码方法的步骤。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资源管理器,用于根据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极化码的长度及信息比特的数量确定多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将所述多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分配给多个所述译码器和多个所述编码器。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资源管理器具体用于:
获取初始模型中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极化码的长度N,信息比特的数量K;
选取可靠性最低的前N-K个极化信道作为初始冻结信道,选取剩余的K个极化信道作为初始信息信道;
在所述初始冻结信道的可靠性最高的P个极化信道中,选择Q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冻结信道;从所述初始信息信道的可靠性最低的P个极化信道中,选择Q个极化道作为差异信息信道;其中,Q≤P;
将所述初始模型中的差异冻结信道和第一信息信道设置为信息信道,将所述差异信息信道和第一冻结信道设置为冻结信道,得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信道为所述初始信息信道中除所述差异信息信道之外的其他极化信道,所述第一冻结信道为所述初始冻结信道中除所述差异冻结信道之外的其他极化信道;
重复执行上述得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过程,直至得到预设数量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其中,不同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冻结信道及信息信道不完全相同。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编码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编码器,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所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其中,一个编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各所述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不全部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编码器,根据该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所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
根据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各所述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各自对应有相应的译码器,每个译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译码器所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得到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所对应的编码器,得到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各所述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各自对应有相应的译码器;
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之后,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将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编码器所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确定为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译码器所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各所述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各自对应有相应的译码器,每个译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每个译码器对应一个编码器,具有对应关系的编码器与译码器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相同;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译码器所对应的编码器,得到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译码器对应一个数据接收端。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是根据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极化码的长度及信息比特的数量确定得到的。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确定方式为:
获取初始模型中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极化码的长度N,信息比特的数量K;
选取可靠性最低的前N-K个极化信道作为初始冻结信道,选取剩余的K个极化信道作为初始信息信道;
在所述初始冻结信道的可靠性最高的P个极化信道中,选择Q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冻结信道;从所述初始信息信道的可靠性最低的P个极化信道中,选择Q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信息信道;其中,Q≤P;
将所述初始模型中的差异冻结信道和第一信息信道设置为信息信道,将所述差异信息信道和第一冻结信道设置为冻结信道,得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信道为所述初始信息信道中除所述差异信息信道之外的其他极化信道,所述第一冻结信道为所述初始冻结信道中除所述差异冻结信道之外的其他极化信道;
重复执行上述得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过程,直至得到预设数量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其中,不同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冻结信道及信息信道不完全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所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排,得到多个待编码比特序列;
对多个所述待编码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多个编码比特序列;
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得到多个编码比特序列之后,发送所述多个编码比特序列,以使译码器接收到待译码序列之后,基于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接收到的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操作,得到译码结果,其中,所述待译码序列是对所述编码比特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的。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译码装置,应用于译码器,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待译码序列;其中,所述待译码序列是电子设备中的编码器利用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的,所述电子设备中包括多个编码器,一个编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各所述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不全部相同;
译码模块,用于基于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接收到的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操作,得到译码结果。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译码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自身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中的目标冻结比特的位置;
基于所述目标冻结比特的位置对所述待译码序列进行极化码译码,得到译码结果。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冻结比特的位置对所述待译码序列进行极化码译码,得到译码结果之后,基于所述译码结果确定所述待译码序列是否为所述译码器的目标待译码序列。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在连续预设数量个码字译码失败时,确定所述待译码序列不是所述译码器的目标待译码序列;所述预设数量是基于误块率确定的。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编码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译码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所述的编码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所述的译码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所述的编码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所述的译码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编码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编码方法的一种交互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译码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编译码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编码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译码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公开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编译码系统、编译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实现多用户极化码编译码。
下面,首先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编码方法进行介绍。该方法应用于任一可以提供编码服务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等。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编码方法可以被设置于电子设备中的软件、硬件电路和逻辑电路中的至少一种实现。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编码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电子设备,上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编码器,上述方法包括:
S110,获取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
S120,根据上述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上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其中,一个编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各上述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不全部相同。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通信系统等应用场景,通信系统通常采用信道编码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以保证通信的质量,目前,可以采用Polar码(极化码)来进行信道编码,其中,Polar码是一种线性块码,传统Polar码的编码过程中,一部分比特用来携带信息,称为信息比特;另外的一部分比特设置为电子设备和译码器预先约定的固定值,称之为冻结比特。
电子设备可以为基站,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为发送给用户终端的信息比特序列,其中,用户终端包括有译码器,用户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计算机,服务器等。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先发送给电子设备,由电子设备进行编码操作之后,再发送给用户终端,由用户终端的译码器进行译码操作。其中,为了实现多用户极化码编译码,电子设备包括多个编码器,其中,一个编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各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不全部相同。
具体的,在同一时刻,一个编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各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不全部相同,进一步的,一个编码器可以只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也可以是在不同的时刻对应不同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例如,编码器1在10:05对应冻结信道分布模型1,在编码器1对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之后,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编码器1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进行更新,例如,更新为冻结信道分布模型2。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作限定。
电子设备在获取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之后,根据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因为一个编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各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不全部相同,因此,通过给多个编码器配置多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可以实现多用户极化码编译码。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根据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排,得到多个待编码比特序列;
对多个待编码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多个编码比特序列;
在得到多个编码比特序列之后,方法还包括:
发送多个编码比特序列,以使译码器接收到待译码序列之后,基于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接收到的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操作,得到译码结果,其中,待译码序列是对编码比特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的。
电子设备根据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排,得到多个待编码比特序列,对多个待编码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多个编码比特序列,然后发送多个编码比特序列,以使译码器接收到待译码序列之后,基于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接收到的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操作,得到译码结果,其中,待译码序列是对编码比特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的。
其中,发送给某一译码器的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具有对应的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用于指示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目的译码器,具体的,该标识信息为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目的译码器的标识信息,电子设备获取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之后,基于其对应的标识信息确定目的译码器,然后利用目的译码器的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确定得到信息信道以及冻结信道,对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排,从而得到待编码比特序列,进而进行编码等操作。
译码器在接收到待译码序列之后,基于自身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接收到的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操作,得到译码结果。
例如,长度为K比特的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a1 K经校验码生成器生成校验码后,然后经由冻结信道分布模型进行编排,得到待编码比特序列u1 N,经编码器编码后发送给调制器进行调制,已调信号在传输介质中传输时引入信道干扰,解调器将接收的已调信号解调出待译码序列发送给CA-SCL((CRC-Aided 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译码算法)译码器,译码得到如图2所示,给不同译码器分配不同的冻结信道分配模型,当一个译码端接收到待译码序列y1 N时,使用分配给该译码器的冻结信道分配模型进行译码,如果译码成功,则接收到的待译码序列y1 N为发送给该译码器的码字;如果译码失败,则接收到的待译码序列不是发送给该译码器的码字,而是发送给其他译码器的码字。
因为给每个译码器分配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是不相同的,使得每一个译码器只能正确译出发送给该译码器的待译码序列,对发送给其他译码器的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则会导致译码失败,即,每一个译码器只能对发送给其自身的待译码序列译码成功。因此,通过给不同的编码器和译码器分发并配置多个不同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可以实现多用户极化码编译码。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根据上述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上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针对每一个编码器,根据该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上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
因为有多个编码器,在获取了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之后,每一个编码器可以分别对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处理。其中,需要先确定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具体的,可以预先建立编码器与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每个编码器均会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如此针对每一个编码器,可以先确定该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这样在获取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之后,可以根据每一个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分别对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多个编码比特序列。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根据上述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上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
根据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
在获取了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之后,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只能由其对应的编码器进行处理。具体的,可以预先建立编码器和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对应关系,针对每一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均会对应有编码器,在确定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之后,即可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根据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各上述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各自对应有相应的译码器,每个译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上述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包括:
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译码器所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得到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所对应的编码器,得到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
在获取了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之后,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只能由其对应的编码器进行处理。具体的,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各自对应有相应的译码器,每个译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其中,每个编码器又对应有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如此在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译码器所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得到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所对应的编码器,得到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各上述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各自对应有相应的译码器;
在上述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将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编码器所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确定为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译码器所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各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各自对应有相应的译码器,在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之后,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将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编码器所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确定为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译码器所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各上述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各自对应有相应的译码器,每个译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每个译码器对应一个编码器,具有对应关系的编码器与译码器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相同;
上述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包括:
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译码器所对应的编码器,得到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
另外,各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各自对应有相应的译码器,每个译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每个译码器对应一个编码器,具有对应关系的编码器与译码器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相同,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可以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译码器所对应的编码器,得到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继而根据该编码器对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每个上述译码器对应一个数据接收端。
数据接收端可以为手机终端,其中每个手机终端中包含一个译码器。手机终端利用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接收到的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操作。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多个上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是根据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极化码的长度及信息比特的数量确定得到的。
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是根据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极化码的长度及信息比特的数量确定得到的,例如,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是根据极化码的长度及信息比特的数量,以及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之间的差值来进行确定,也可以根据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确定出初始冻结信道和初始信息信道,然后设置差异窗口长度,差异窗口长度用于从初始冻结信道和初始信息信道确定出差异冻结信道和差异信息信道,以此将确定出的差异冻结信道和差异信息信道进行调换,即将差异冻结信道设置为信息信道,将差异信息信道设置为冻结信道,从而确定出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在对接收的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译码之前,先确定各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其中,Polar码的构造过程为:获取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极化码的长度N,信息比特的数量K,选取可靠性最低的前N-K个极化信道作为初始冻结信道,选取剩余的K个极化信道作为初始信息信道,在初始冻结信道的可靠性最高的P个极化信道中,选择Q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冻结信道;从初始信息信道的可靠性最低的P个极化信道中,选择Q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信息信道;其中,Q≤P;将初始模型中的差异冻结信道和第一信息信道设置为信息信道,将差异信息信道和第一冻结信道设置为冻结信道,得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其中,第一信息信道为初始信息信道中除差异信息信道之外的其他极化信道,第一冻结信道为初始冻结信道中除差异冻结信道之外的其他极化信道,重复执行得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过程,直至得到预设数量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其中,不同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冻结信道及信息信道不完全相同。
进一步的,获取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极化码的长度N,信息比特的数量K之后,先确定极化信道队列,具体的,可以将各极化信道按照可靠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得到极化信道队列,在极化信道队列中,选取第1到第N-K个极化信道得到初始冻结信道,选取第N-K+1到第N个极化信道作为初始信息信道,在极化信道队列的第N-K-P个极化信道到第N-K个极化信道中任意选择Q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冻结信道,从第N-K+1个极化信道到第N-K+P个极化信道任意选择Q个极化道作为差异信息信道,即,差异窗口长度为2P;其中,Q≤P;将初始模型中的差异冻结信道和第一信息信道设置为信息信道,将差异信息信道和第一冻结信道设置为冻结信道,得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其中,第一信息信道为初始信息信道中除差异信息信道之外的其他极化信道,第一冻结信道为初始冻结信道中除差异冻结信道之外的其他极化信道,重复执行得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过程,直至得到预设数量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其中,不同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冻结信道及信息信道不完全相同。因为Q≤P,则确定了差异窗口长度2P之后,可以得到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假如,初始模型中极化码的长度N为16,则极化信道个数为16个,各个极化信道以序号进行标识,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以相对大小表示,如表1所示,例如,序号为5的极化信道的可靠性在16个极化信道中排列第9,序号为6的极化信道的可靠性低于序号为5的极化信道,在16个极化信道中排列第4。在初始模型中各个极化信道性质是待定的,其中针对每一个极化信道,该极化信道性质指的是该极化信道是冻结信道,还是信息信道。确定出初始模型中各个极化信道性质后,即,确定出初始模型中各个极化信道中哪些是信息信道,哪些是冻结信道,然后将初始模型中的各个极化信道进行对应的设置,将极化信道性质对应设置后得到就是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表1
根据码率可以确定初始模型中信息信道和冻结信道的位置。例如,码率为1/2,即信息比特和冻结比特的数量都是8个,则初始模型中相应地有8个信息信道和8个冻结信道。然后基于初始模型中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确定极化信道队列,进而可确定各极化信道的极化信道性质,其中,极化信道队列是将各极化信道按照可靠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列得到。
如表2所示,得到的极化信道队列中按照可靠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极化信道序号依次为:1、2、3、6、4、7、8、12、5、9、10、13、11、14、15、16。
表2
以码率为1/2为例,假如,确定差异窗口长度为4,即,将极化信道队列中第1个到第8个可靠性低的极化信道作为初始冻结信道,将第9到第16个可靠性高的极化信道作为初始信息信道,将第7到第10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窗口,然后假如Q为2,即,从第7个极化信道到第8个极化信道选择2个极化道作为差异冻结信道;从第9个极化信道到第10个极化信道选择2个极化道作为差异信息信道;然后将第1到第6个信道以及第9、第10个极化信道为冻结信道,其余极化信道为信息信道。即,第1到第6个信道以及第9、第10个极化信道的极化信道性质为冻结信道,其余极化信道的极化信道性质为信息信道,也就是说,极化信道序号为1、2、3、6、4、7、5、9的极化信道为冻结信道,其余为信息信道,如表3所示。以此将初始模型中的各个极化信道进行对应的设置,将极化信道性质对应设置后得到一个新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表3
同样以码率为1/2为例,假如,P=1,Q=1,则确定差异窗口长度为2,即,将极化信道队列中可靠性低的第1个到第8个极化信道作为初始冻结信道,将可靠性高的第9到第16个极化信道作为初始信息信道,将第8到第9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窗口,将第8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冻结信道;将第9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信息信道,将第8个极化信道以及第10到第16个极化信道设置为信息信道,将第1到第7个信道以及第9设置为冻结信道,第1到第7个信道以及第9为冻结信道,其余极化信道为信息信道。也就是说,极化信道序号为1、2、3、6、4、7、8、5的极化信道为冻结信道,其余为信息信道,如表4所示。以此将初始模型中的各个极化信道进行对应的设置,将极化信道性质对应设置后得到一个新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表4
假如,P=2,Q=1,则确定差异窗口长度为2,即,将极化信道队列中可靠性低的第1个到第8个极化信道作为初始冻结信道,将可靠性高的第9到第16个极化信道作为初始信息信道,将第7到第10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窗口,可以将第7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冻结信道,也可以将第8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冻结信道,同理,可以将第9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信息信道,也可以将第10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信息信道,即当P=2,Q=1时,可以得到4种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当用户终端接入网络时,电子设备选取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分配给用户终端对应译码器。例如,电子设备为基站,该基站对应于区域A,假如基站计算得到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为10000个。当基站需要和同时进入区域A的用户A和用户B建立点对点的通信链路时,基站会给用户A分配一个空闲(未分配给其他用户)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1,给用户B分配一个空闲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2,当需要为用户A发送信息时,则基站将发送给用户A的信息先基于冻结信道分布模型1对其进行编排和编码,得到编码比特序列1,然后基站将编码比特序列1进行调制后在区域A中进行发送,用户A和用户B接收到信号后进行解调,分别得到待译码序列1之后,用户A基于冻结信道分布模型1对其进行译码,用户B基于冻结信道分布模型2对其进行译码,由于基站发送的信号是基于冻结信道分布模型1进行编排,用户A对待译码序列1的译码获得成功,用户B对待译码序列1的译码失败,因此实现了不同用户之间基于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传输隔离。
当基站需要和同时进入区域A的用户组A和用户组B建立点对多点的组播通信链路时,基站会为用户组A和用户组B分别分配一个空闲(未分配给其他用户)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例如,给用户组A分配冻结信道分布模型1,给用户组B分配冻结信道分布模型2,当需要为用户组A发送信息时,则基站将发送给用户组A的信息先基于冻结信道分布模型1对其进行编排和编码,得到编码比特序列1,然后基站将编码比特序列1进行调制后在区域A中进行发送,用户组A中的各个用户和用户B组中的各个用户接收到信号后进行解调,分别得到待译码序列1之后,用户组A中的用户基于冻结信道分布模型1对其进行译码,用户组B中的用户基于冻结信道分布模型2对其进行译码,由于基站发送的信号是基于冻结信道分布模型1进行编排的,用户组A中的用户对待译码序列1的译码获得成功,用户组B中的用户对待译码序列1的译码失败,因此实现了不同用户组之间基于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传输隔离。
当基站需要通过广播信道和同时进入区域A的全部用户广播系统信息时,基站会为全部用户分别分配一个空闲(未分配给其他用户)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例如,给用户A分配冻结信道分布模型1,给用户B分配冻结信道分布模型2,给用户C分配冻结信道分布模型3,则当基站需要将系统信息1、系统信息2和系统信息3分别发送给用户A、用户B和用户C时,先基于冻结信道分布模型1、冻结信道分布模型2和冻结信道分布模型3分别对系统信息1、系统信息2和系统信息3进行编排和编码,并分别得到编码比特序列1、编码比特序列2和编码比特序列3,然后基站将全部编码比特序列进行调制,并在区域A中进行发送,用户A、用户B和用户C对接收到的系统信息进行解调,并基于分配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进行译码,用户A能够成功地译出系统信息1,无法译出系统信息2和系统信息3,同样地,用户B能够成功地译出系统信息2,无法译出系统信息1和系统信息3,用户C能够成功地译出系统信息3,无法译出系统信息1和系统信息2,从而实现广播信道的多用户接收。
进一步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控制器,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包括多个编码器,其中,上述控制器用于根据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极化码的长度、信息比特的数量以及差异窗口长度,确定多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当用户终端接入网络时,控制器可以先验证用户终端的身份信息,当验证通过时,控制器为用户终端分配对应的编码器,然后为用户终端及其对应的编码器分配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然后当电子设备的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给用户终端的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时,接收端将发送给用户终端的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发送给发送端对应的编码器进行编码,具体的,利用编码器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排,得到待编码比特序列,然后利用目标用户终端对应的编码器的极化码编码器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然后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中的调制器对编码比特序列进行处理,以广播模式或通过点对点模式发送给用户终端。
进一步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控制器,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包括多个编码器;
控制器用于根据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极化码的长度、信息比特的数量以及差异窗口长度,确定多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然后控制器将多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分配给授权终端,该授权终端可以为用户终端,也可以为控制器中的某一个设备,该授权终端用于在接收到控制器的分配指令时,为待分配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用户终端分配相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具体的,当用户终端接入网络时,控制器可以先验证用户终端的身份信息,当验证通过时,则控制器向授权终端发送分配指令,该分配指令包括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然后授权终端从多个编码器确定出一个编码器作为用户终端对应的编码器,然后建立编码器和用户终端的对应关系,并从多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中确定出一个未分配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给用户终端,将确定出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发送给用户终端和编码器。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译码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应用于译码器,上述方法包括:
S310,接收待译码序列;其中,上述待译码序列是电子设备中的编码器利用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的,上述电子设备中包括多个编码器,一个编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各上述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不全部相同;
S320,基于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接收到的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操作,得到译码结果。
电子设备中的编码器利用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处理后得到编码比特序列,将编码比特序列进行处理后可以得到待译码序列,然后将待译码序列发送给译码器,译码器接收待译码序列之后,基于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接收到的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操作,得到译码结果。
因为给每个译码器分配有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使得每一个译码器只能正确译出发送给该译码器的待译码序列,对发送给其他译码器的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则会导致译码失败,即,每一个译码器只能对发送给其自身的待译码序列译码成功。因此,通过给不同的编码器分发并配置多个不同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可以实现多用户极化码编译码。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可以将译码器分成不同的组,得到多组译码器,其中一组包括至少一个译码器,一个分组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也就是说,同一个分组中的译码器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相同,不同分组中的译码器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不相同。
将译码器进行分组,可以使得不同组的译码器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不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基于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接收到的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操作,得到译码结果,包括:
获取自身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中的目标冻结比特的位置;
基于上述目标冻结比特的位置对上述待译码序列进行极化码译码,得到译码结果。
当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确定之后,就确定了极化码信道中哪些位置是冻结信道,则译码器可以确定自身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中的目标冻结比特的位置,然后基于目标冻结比特的位置对待译码序列进行极化码译码,得到译码结果,因为给每个译码器分配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是不全部相同的,一个编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各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不全部相同,使得每一个译码器只能正确译出发送给该译码器的待译码序列,对发送给其他译码器的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则会导致译码失败,即,每一个译码器只能对发送给其自身对应的待译码序列译码成功,以此可以实现多用户极化码编译码。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上述基于上述目标冻结比特的位置对上述待译码序列进行极化码译码,得到译码结果之后,基于上述译码结果确定上述待译码序列是否为上述译码器的目标待译码序列。
译码器在得到译码结果之后,可以基于译码结果确定待译码序列是否为译码器自身的目标待译码序列。具体的,当译码器译码成功时,则确定待译码序列是译码器自身的目标待译码序列,当译码器译码失败时,则确定待译码序列不是译码器自身的目标待译码序列。其中,极化码译码包括但不限于:SC(Successive Cancellation,串行抵消)译码、CA-SCL(Cyclic Redundancy Check Aided-Successive CancellationList,循环冗余校验辅助的列表连续删除)译码、PC-SCL(Parity-Check-Successive CancellationList,奇偶校验辅助的列表连续删除)译码。
进一步的,可以根据误块率来设定连续预设数量个码字译码失败作为判断是否译码失败的依据,其中,误块率越大,预设数量的值越大,预设数量为大于等于1的数。“块”是指连续比特的一个分组,当块内的任意比特发生错误时,称该块是误块。例如,基于误块率确定预设数量为2,则若连续2个码字译码失败时,确定待译码序列不是接收端的目标待译码序列。
如图4所示,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编译码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上述系统包括:
第一设备410,第二设备420;
上述第一设备410用于实现上述任一编码方法的步骤,上述第二设备420用于实现任一译码方法的步骤。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系统还包括:
资源管理器,用于根据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极化码的长度及信息比特的数量确定多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将上述多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分配给多个上述译码器和多个上述编码器。
在编译码系统中,可以有资源管理器来确定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然后将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分配给多个译码器和上述编码器。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资源管理器具体用于:
获取初始模型中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极化码的长度N,信息比特的数量K;
选取可靠性最低的前N-K个极化信道作为初始冻结信道,选取剩余的K个极化信道作为初始信息信道;
在上述初始冻结信道的可靠性最高的P个极化信道中,选择Q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冻结信道;从上述初始信息信道的可靠性最低的P个极化信道中,选择Q个极化道作为差异信息信道;其中,Q≤P;
将上述初始模型中的差异冻结信道和第一信息信道设置为信息信道,将上述差异信息信道和第一冻结信道设置为冻结信道,得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其中,上述第一信息信道为上述初始信息信道中除上述差异信息信道之外的其他极化信道,上述第一冻结信道为上述初始冻结信道中除上述差异冻结信道之外的其他极化信道;
重复执行上述得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过程,直至得到预设数量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其中,不同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冻结信道及信息信道不完全相同。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编码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上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编码器,如图5所示,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编码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上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
处理模块520,用于根据上述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上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其中,一个编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各上述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不全部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处理模块520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编码器,根据该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上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处理模块520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
根据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各上述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各自对应有相应的译码器,每个译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上述处理模块520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译码器所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得到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所对应的编码器,得到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各上述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各自对应有相应的译码器;
上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上述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之后,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将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编码器所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确定为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译码器所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各上述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各自对应有相应的译码器,每个译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每个译码器对应一个编码器,具有对应关系的编码器与译码器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相同;
上述处理模块520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译码器所对应的编码器,得到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每个上述译码器对应一个数据接收端。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多个上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是根据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极化码的长度及信息比特的数量确定得到的。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确定方式为:
获取初始模型中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极化码的长度N,信息比特的数量K;
选取可靠性最低的前N-K个极化信道作为初始冻结信道,选取剩余的K个极化信道作为初始信息信道;
在上述初始冻结信道的可靠性最高的P个极化信道中,选择Q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冻结信道;从上述初始信息信道的可靠性最低的P个极化信道中,选择Q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信息信道;其中,Q≤P;
将上述初始模型中的差异冻结信道和第一信息信道设置为信息信道,将上述差异信息信道和第一冻结信道设置为冻结信道,得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其中,上述第一信息信道为上述初始信息信道中除上述差异信息信道之外的其他极化信道,上述第一冻结信道为上述初始冻结信道中除上述差异冻结信道之外的其他极化信道;
重复执行上述得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过程,直至得到预设数量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其中,不同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冻结信道及信息信道不完全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处理模块520具体用于:
根据上述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上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排,得到多个待编码比特序列;
对多个上述待编码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多个编码比特序列;
上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上述得到多个编码比特序列之后,发送上述多个编码比特序列,以使译码器接收到待译码序列之后,基于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接收到的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操作,得到译码结果,其中,上述待译码序列是对上述编码比特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的。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译码装置,应用于译码器,如图6所示,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译码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上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610,用于接收待译码序列;其中,上述待译码序列是电子设备中的编码器利用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的,上述电子设备中包括多个编码器,一个编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各上述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不全部相同;
译码模块620,用于基于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接收到的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操作,得到译码结果。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译码模块620具体用于:
获取自身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中的目标冻结比特的位置;
基于上述目标冻结比特的位置对上述待译码序列进行极化码译码,得到译码结果。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上述基于上述目标冻结比特的位置对上述待译码序列进行极化码译码,得到译码结果之后,基于上述译码结果确定上述待译码序列是否为上述译码器的目标待译码序列。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在连续预设数量个码字译码失败时,确定上述待译码序列不是上述译码器的目标待译码序列;上述预设数量是基于误块率确定的。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包括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存储器703和通信总线704,其中,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存储器703通过通信总线7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7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701,用于执行存储器7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
根据上述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上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其中,一个编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各上述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不全部相同。
可选的,处理器701,用于执行存储器7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还可以实现上述任一编码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待译码序列;其中,上述待译码序列是电子设备中的编码器利用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的,上述电子设备中包括多个编码器,一个编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各上述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不全部相同;
基于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接收到的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操作,得到译码结果。
可选的,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还可以实现上述任一译码方法。
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在本公开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编码方法的步骤。
在本公开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译码方法的步骤。
在本公开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编码方法。
在本公开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译码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5)

1.一种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编码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
根据所述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所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其中,一个编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各所述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不全部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所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针对每一个编码器,根据该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所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所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
根据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各自对应有相应的译码器,每个译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所述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包括:
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译码器所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得到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所对应的编码器,得到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各自对应有相应的译码器;
在所述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将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编码器所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确定为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译码器所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各自对应有相应的译码器,每个译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每个译码器对应一个编码器,具有对应关系的编码器与译码器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相同;所述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包括:
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译码器所对应的编码器,得到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译码器对应一个数据接收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是根据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极化码的长度及信息比特的数量确定得到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确定方式为:获取初始模型中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极化码的长度N,信息比特的数量K;
选取可靠性最低的前N-K个极化信道作为初始冻结信道,选取剩余的K个极化信道作为初始信息信道;
在所述初始冻结信道的可靠性最高的P个极化信道中,选择Q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冻结信道;从所述初始信息信道的可靠性最低的P个极化信道中,选择Q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信息信道;其中,Q≤P;
将所述初始模型中的差异冻结信道和第一信息信道设置为信息信道,将所述差异信息信道和第一冻结信道设置为冻结信道,得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信道为所述初始信息信道中除所述差异信息信道之外的其他极化信道,所述第一冻结信道为所述初始冻结信道中除所述差异冻结信道之外的其他极化信道;
重复执行上述得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过程,直至得到预设数量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其中,不同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冻结信道及信息信道不完全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
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所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所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排,得到多个待编码比特序列;
对多个所述待编码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多个编码比特序列;
在所述得到多个编码比特序列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所述多个编码比特序列,以使译码器接收到待译码序列之后,基于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接收到的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操作,得到译码结果,其中,所述待译码序列是对所述编码比特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的。
11.一种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译码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待译码序列;其中,所述待译码序列是电子设备中的编码器利用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的,所述电子设备中包括多个编码器,一个编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各所述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不全部相同;
基于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接收到的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操作,得到译码结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接收到的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操作,得到译码结果,包括:
获取自身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中的目标冻结比特的位置;
基于所述目标冻结比特的位置对所述待译码序列进行极化码译码,得到译码结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冻结比特的位置对所述待译码序列进行极化码译码,得到译码结果之后,基于所述译码结果确定所述待译码序列是否为所述译码器的目标待译码序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译码结果确定所述待译码序列是否为所述译码器的目标待译码序列,包括:
在连续预设数量个码字译码失败时,确定所述待译码序列不是所述译码器的目标待译码序列;所述预设数量是基于误块率确定的。
15.一种编译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设备,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包括译码器;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所述第二设备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1-14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资源管理器,用于根据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极化码的长度及信息比特的数量确定多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将所述多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分配给多个所述译码器和多个所述编码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管理器具体用于:
获取初始模型中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极化码的长度N,信息比特的数量K;
选取可靠性最低的前N-K个极化信道作为初始冻结信道,选取剩余的K个极化信道作为初始信息信道;
在所述初始冻结信道的可靠性最高的P个极化信道中,选择Q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冻结信道;从所述初始信息信道的可靠性最低的P个极化信道中,选择Q个极化道作为差异信息信道;其中,Q≤P;
将所述初始模型中的差异冻结信道和第一信息信道设置为信息信道,将所述差异信息信道和第一冻结信道设置为冻结信道,得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信道为所述初始信息信道中除所述差异信息信道之外的其他极化信道,所述第一冻结信道为所述初始冻结信道中除所述差异冻结信道之外的其他极化信道;重复执行上述得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过程,直至得到预设数量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其中,不同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冻结信道及信息信道不完全相同。
18.一种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编码器,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所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其中,一个编码器
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各所述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不全部相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编码器,根据该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所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
根据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比特序列。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各自对应有相应的译码器,每个译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译码器所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得到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所对应的编码器,得到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各自对应有相应的译码器;
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之后,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将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编码器所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确定为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译码器所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各自对应有相应的译码器,每个译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每个译码器对应一个编码器,具有对应关系的编码器与译码器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相同;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确定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的译码器所对应的编码器,得到该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编码器。
24.根据权利要求21-2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译码器对应一个数据接收端。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是根据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极化码的长度及信息比特的数量确定得到的。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确定方式为:
获取初始模型中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极化码的长度N,信息比特的数量K;选取可靠性最低的前N-K个极化信道作为初始冻结信道,选取剩余的K个极化信道作为初始信息信道;在所述初始冻结信道的可靠性最高的P个极化信道中,选择Q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冻结信道;从所述初始信息信道的可靠性最低的P个极化信道中,选择Q个极化信道作为差异信息信道;其中,Q≤P;
将所述初始模型中的差异冻结信道和第一信息信道设置为信息信道,将所述差异信息信道和第一冻结信道设置为冻结信道,得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信道为所述初始信息信道中除所述差异信息信道之外的其他极化信道,所述第一冻结信道为所述初始冻结信道中除所述差异冻结信道之外的其他极化信道;
重复执行上述得到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过程,直至得到预设数量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其中,不同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的冻结信道及信息信道不完全相同。
27.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多个编码器中的至少两个编码器各自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所述多个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排,得到多个待编码比特序列;
对多个所述待编码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多个编码比特序列;
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得到多个编码比特序列之后,发送所述多个编码比特序列,以使译码器接收到待译码序列之后,基于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接收到的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操作,得到译码结果,其中,所述待译码序列是对所述编码比特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的。
28.一种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译码器,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待译码序列;其中,所述待译码序列是电子设备中的编码器利用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待传输信息比特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的,所述电子设备中包括多个编码器,一个编码器对应一个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各所述编码器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不全部相同;
译码模块,用于基于自身对应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对接收到的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操作,得到译码结果。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译码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自身的冻结信道分布模型中的目标冻结比特的位置;
基于所述目标冻结比特的位置对所述待译码序列进行极化码译码,得到译码结果。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冻结比特的位置对所述待译码序列进行极化码译码,得到译码结果之后,基于所述译码结果确定所述待译码序列是否为所述译码器的目标待译码序列。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在连续预设数量个码字译码失败时,确定所述待译码序列不是所述译码器的目标待译码序列;所述预设数量是基于误块率确定的。
3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3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1-14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3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3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14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CN202210993677.4A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编译码系统、编译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53479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3677.4A CN115347984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编译码系统、编译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3677.4A CN115347984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编译码系统、编译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7984A CN115347984A (zh) 2022-11-15
CN115347984B true CN115347984B (zh) 2024-06-28

Family

ID=83953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3677.4A Active CN115347984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编译码系统、编译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4798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5010A (zh) * 2019-12-27 2021-06-29 希捷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变换域分析的信道设计
CN113810172A (zh) * 2021-09-16 2021-12-17 苏州大学 一种低冗余的极化码量子噪声流物理层加密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60218B2 (en) * 2017-01-05 2020-02-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ecoding assistant bit-based polar code construction
CN114665890A (zh) * 2022-04-01 2022-06-24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冻结比特改进的一种极化码信道构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5010A (zh) * 2019-12-27 2021-06-29 希捷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变换域分析的信道设计
CN113810172A (zh) * 2021-09-16 2021-12-17 苏州大学 一种低冗余的极化码量子噪声流物理层加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7984A (zh) 202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7302B (zh) 一种编译码方法和终端
CN108809487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CN101610133B (zh) 低密度奇偶码编码装置和解码装置及其编码和解码方法
US11240709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03347202A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ewf码译码方法
CN107666372B (zh) 一种基于无速率编码的多链路协同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540259B (zh) 一种极化码编译码方法及装置
CN104135345A (zh) 一种应用于长期演进系统的跨层编解码方法
KR20150084099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채널 모델의 파라미터 추정 방법 및 시스템
US8537736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wireless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s
CN115347984B (zh) 一种编译码系统、编译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0890938A (zh) 使用Polar码的信道编码方案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098661A (zh) 一种基于喷泉码的卫星信道下的文件传输方法
CN104541469A (zh) 用于使用有关发射机的信息进行错误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CN114079530A (zh) 编码方法及装置
US10623140B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signaling sub-seg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access point, and station
JP7228797B2 (ja)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CN102265541B (zh) 误块率估计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3541698B (zh) 编码、译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JP3910777B2 (ja) 復号装置
CN108809504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MX2011009673A (es) Metodo para asignar y utilizar codigos de correccion de error de avance (fec).
CN110785937B (zh) Crc和极化码传输方案
CN101162966A (zh) 一种将纠错码技术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CN107579803B (zh) 包括错误更正程序的解码装置及解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