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44936A - 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44936A
CN115344936A CN202211162915.3A CN202211162915A CN115344936A CN 115344936 A CN115344936 A CN 115344936A CN 202211162915 A CN202211162915 A CN 202211162915A CN 115344936 A CN115344936 A CN 115344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ruction
bridge
hanging basket
concrete
rigi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629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爱莲
徐振
樊业光
杨绪广
杜云昊
刘凯
马少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filed Critical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Priority to CN20221116291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449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44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49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集桥梁各种BIM构件,构建一个数据库,根据施工需要,选择方案的桥梁构件;步骤二:将各主梁离散成梁单元,三个墩底视为固结,两边跨端视为链杆支承,将单元几何信息及各施工阶段的数据输入桥梁构件;步骤三: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施工仿真计算,确定箱梁设计线形、目标线形和预拱度线形;本发明构建箱梁立模标高模型,在阶段施工时,放样立模标高,在实测变形和理论计算值不符时,调整计算参数,修正理论模型,消除理论和实际的偏差,掌握实际变形的规律,通过调整立模标高对桥梁进行把控,保证对桥梁施工过程中构造的掌控。

Description

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连续刚构桥是墩梁固接的连续梁桥,它是在连续梁桥和T型刚构桥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大跨径桥梁最常用的形式之一,具有跨越能力大,行车舒适,无需大型支座等特点,该类桥梁特别适合于跨越深谷、大河、急流的桥位,今年以来,在交通建立中,穿越山岭重丘区架设在陡坡深谷之间的高墩大跨度桥梁日益增多,给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如何有效地提高该类桥梁的施工控制水平,确保构造的平安和稳定,保证构造的受力合理和线形平顺,为大桥平安、顺利地建成提供技术保障,是施工中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CN 112030772A公开了“连续刚构桥的快速施工方法”,并具体公开了:采用单桩独柱的下部结构体系,降低了环境因素对施工的影响;通过整孔节段拼装和墩顶二次浇筑等工艺,降低了材料用量和施工成本;由于预应力筋的拉伸在墩顶二次浇筑完成后进行,因此,减少了架桥机的等待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然而,连续刚构体系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历构造单元数量、荷载逐步变化的等情况,是一种复杂的超静定构造,上述技术中,缺乏对施工过程中构造的变形、应力情况的掌控,也缺乏对外界因素的模拟,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该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掌握实际变形的规律,通过调整立模标高对桥梁进行把控,保证对桥梁施工过程中构造的掌控。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桥梁各种BIM构件,构建一个数据库,根据施工需要,选择方案的桥梁构件;
步骤二:将各主梁离散成梁单元,三个墩底视为固结,两边跨端视为链杆支承,将单元几何信息及各施工阶段的数据输入桥梁构件;
步骤三: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施工仿真计算,确定箱梁设计线形、目标线形和预拱度线形,应用预拱度曲线构建箱梁立模标高模型,在后阶段施工时,放样立模标高;
步骤四:建立风速模拟,从多个方位,多级风力对桥梁施工后模型施压风压,判断桥梁各结构面的受力状况,确定加固点;
步骤五:采用翻转模板进行高墩施工,施工过程中控制墩身垂直度、外观质量;
步骤六:利用索吊拼装挂篮,挂篮安装完成后,进行模拟预压,然后进行钢筋和管道的安装,接着分底板、腹板、顶板三个部位依次进行混凝土浇筑;
步骤七: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预应力总张拉顺序为:先张拉纵向预应力钢绞线、再张拉横向预应力钢绞线、最后张拉竖向预应力粗钢筋;
步骤八:上一节段浇筑完成,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完成预应力钢束及钢筋张拉后,移动挂篮,进行下一节段的施工;
步骤九:对每个箱梁悬臂,在挂篮移动后、节段混凝土浇注完、张拉预应力筋前、张拉预应力筋后,进行挠度测量。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数据库中,桥梁各种BIM构件均为以3M 为基准模数的模块,且选择方案的桥梁构件,在BIM应用中,以模型的形式展现。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各施工阶段的数据包括荷载、徐变、收缩、预加力信息。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三中,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进展施工仿真计算,且步骤三中,应用预拱度曲线构建箱梁立模标高模型:
Hi 立模=Hi 设计+fi 1/2静活载+fi 后期徐变+Fi 竣工
式中:Hi 立模-第i阶段的立模标高;
Hi 设计-第i阶段的设计标高,由设计方提供;
fi 1/2静活载-桥梁承受1/2静活载所引起的变形;
fi 后期徐变-桥梁竣工后由于混凝土后期徐变引起的变形,通过构造计算求得;
Fi 竣工-构造某一点在立模之后,由于以后的施工操作使该点产生变形,这种变形直到成桥竣工时为止;
在后阶段施工时,放样立模标高,当实测变形和理论计算值不符时,调整计算参数,修正理论模型,消除理论和实际的偏差,掌握实际变形的规律,通过调整立模标高对桥梁进行把控。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建立风速模拟,首先获取桥梁待建造位置处的风力云图,对桥梁模型进行风压测试,然后从风力云图未覆盖的区域模拟风力,对桥梁模型进行风压测试,判断桥梁各结构面的受力状况,确定加固点。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五中,采用翻转模板进行高墩施工,采用索吊浇筑砼和安装模板,具体为:投入至少四套翻转模板进行薄壁墩的施工,每套翻转模板由两组模板构成,墩柱首次施工一次性浇筑Xm节段,以后均是Ym一个周期,每完成一次砼浇筑,翻转安装下面的一组模板,并留最上面一组模板作为翻转模板的承重支撑结构,每安装一次劲性骨架、钢筋、模板和浇筑一次砼为一个周期进行施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六中,利用索吊拼装挂篮,首先将主桁在已浇梁段上拼装就位,然后拼装底篮,利用卷扬机将其提升悬挂就位,最后完善安装起吊系统、锚固系统,行走系统,挂篮安装完成后,进行模拟预压,验证挂篮的稳定性,得出挂篮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预压荷载为最重梁段自重的115%,预压之前,在每台挂篮的前上横梁上、底模板各建两个观测点,涂上油漆,预压过程中进行观测,同时计算出各阶段的理论沉降量,实际沉降量与理论沉降量的差值小于10mm,此为预测的非弹性变形,且步骤六中,接着分底板、腹板、顶板三个部位依次进行混凝土浇筑,在底板混凝土初凝后方可开始浇筑腹板,腹板浇筑顺序为:先浇筑节段的前端,再浇筑节段的后端,最后从两端向中间浇筑,采用水平分层法浇筑,一次整体浇筑成型,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覆盖毛毡,及时洒水养护,节段端头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作凿毛处理并清洗干净。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七中,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且混凝土龄期不少于7d后,进行预应力施工,预应力钢绞线采用一次张拉的工艺,其中,在纵向、横向张拉完成后采用砂轮机切断钢绞线,控制控制锚环外露钢绞线长度大于3-5cm,然后进行封锚。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八中,挂篮移动步骤:脱除内模系统及侧模系统;脱除底膜系统;拆除垫块,铺设至前段箱梁,迁引滑道移动至前一段箱梁;锚固滑道;挂篮主桁系统前移,并带动侧模系统、内模系统与底模系统一起前移;挂篮到位,锚固主桁;提升底模系统;提升侧模系统;提升内模系统;准备下一节段施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九中,在阶段施工时,放样立模标高的时候,选择温度稳定的时刻进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构建箱梁立模标高模型,在阶段施工时,放样立模标高,在实测变形和理论计算值不符时,调整计算参数,修正理论模型,消除理论和实际的偏差,掌握实际变形的规律,通过调整立模标高对桥梁进行把控,保证对桥梁施工过程中构造的掌控。
2、本发明对每个箱梁悬臂,在挂篮移动后、节段混凝土浇注完、张拉预应力筋前、张拉预应力筋后,进行挠度测量,以此抓住施工控制的关键阶段,满足对施工应力的把控。
3、本发明基于BIM应用,建立风速模拟,从多个方位,多级风力对桥梁施工后模型施压风压,判断桥梁各结构面的受力状况,确定加固点,有利于提高后续施工的可靠性。
4、本发明在施工中,对挂篮安装进行模拟预压,验证挂篮的稳定性,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控制预应力总张拉顺序,并把控混凝土的强度要求,使得施工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一
根据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桥梁各种BIM构件,构建一个数据库,根据施工需要,选择方案的桥梁构件;
步骤二:将各主梁离散成梁单元,三个墩底视为固结,两边跨端视为链杆支承,将单元几何信息及各施工阶段的数据输入桥梁构件;
步骤三: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施工仿真计算,确定箱梁设计线形、目标线形和预拱度线形,应用预拱度曲线构建箱梁立模标高模型,在后阶段施工时,放样立模标高;
步骤四:建立风速模拟,从多个方位,多级风力对桥梁施工后模型施压风压,判断桥梁各结构面的受力状况,确定加固点;
步骤五:采用翻转模板进行高墩施工,施工过程中控制墩身垂直度、外观质量;
步骤六:利用索吊拼装挂篮,挂篮安装完成后,进行模拟预压,然后进行钢筋和管道的安装,接着分底板、腹板、顶板三个部位依次进行混凝土浇筑;
步骤七: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预应力总张拉顺序为:先张拉纵向预应力钢绞线、再张拉横向预应力钢绞线、最后张拉竖向预应力粗钢筋;
步骤八:上一节段浇筑完成,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完成预应力钢束及钢筋张拉后,移动挂篮,进行下一节段的施工;
步骤九:对每个箱梁悬臂,在挂篮移动后、节段混凝土浇注完、张拉预应力筋前、张拉预应力筋后,进行挠度测量。
本发明构建箱梁立模标高模型,在阶段施工时,放样立模标高,在实测变形和理论计算值不符时,调整计算参数,修正理论模型,消除理论和实际的偏差,掌握实际变形的规律,通过调整立模标高对桥梁进行把控,保证对桥梁施工过程中构造的掌控。
实施例二
根据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桥梁各种BIM构件,构建一个数据库,数据库中,桥梁各种BIM构件均为以3M为基准模数的模块,根据施工需要,选择方案的桥梁构件,在BIM应用中,以模型的形式展现;
将各主梁离散成梁单元,三个墩底视为固结,两边跨端视为链杆支承,将单元几何信息及各施工阶段的数据,包括荷载、徐变、收缩、预加力信息,输入桥梁构件;便于将桥梁构件模拟为各个单元的模型,从而方便进行拼凑搭建,施工模拟。
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进展施工仿真计算,确定箱梁设计线形、目标线形和预拱度线形,应用预拱度曲线构建箱梁立模标高模型,在后阶段施工时,放样立模标高,应用预拱度曲线构建箱梁立模标高模型:
Hi 立模=Hi 设计+fi 1/2静活载+fi 后期徐变+Fi 竣工
式中:Hi 立模-第i阶段的立模标高;
Hi 设计-第i阶段的设计标高,由设计方提供;
fi 1/2静活载-桥梁承受1/2静活载所引起的变形;
fi 后期徐变-桥梁竣工后由于混凝土后期徐变引起的变形,通过构造计算求得;
Fi 竣工-构造某一点在立模之后,由于以后的施工操作使该点产生变形,这种变形直到成桥竣工时为止。
在后阶段施工时,放样立模标高,当实测变形和理论计算值不符时,调整计算参数,修正理论模型,消除理论和实际的偏差,掌握实际变形的规律,通过调整立模标高对桥梁进行把控;本发明构建箱梁立模标高模型,在阶段施工时,放样立模标高,在实测变形和理论计算值不符时,调整计算参数,修正理论模型,消除理论和实际的偏差,掌握实际变形的规律,通过调整立模标高对桥梁进行把控,保证对桥梁施工过程中构造的掌控。
建立风速模拟,首先获取桥梁待建造位置处的风力云图,对桥梁模型进行风压测试,然后从风力云图未覆盖的区域模拟风力,对桥梁模型进行风压测试,从多个方位,多级风力对桥梁施工后模型施压风压,判断桥梁各结构面的受力状况,确定加固点;本发明基于BIM应用,建立风速模拟,从多个方位,多级风力对桥梁施工后模型施压风压,判断桥梁各结构面的受力状况,确定加固点,有利于提高后续施工的可靠性。
采用翻转模板进行高墩施工,采用索吊浇筑砼和安装模板,具体为:投入至少四套翻转模板进行薄壁墩的施工,每套翻转模板由两组模板构成,墩柱首次施工一次性浇筑Xm节段,以后均是Ym一个周期,每完成一次砼浇筑,翻转安装下面的一组模板,并留最上面一组模板作为翻转模板的承重支撑结构,每安装一次劲性骨架、钢筋、模板和浇筑一次砼为一个周期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控制墩身垂直度、外观质量;实际应用中,投入4套翻转模板进行薄壁墩的施工,每套翻转模板由两组模板构成,每组模板高度均为2.0m,墩柱首次施工一次性浇筑4m 节段,以后均是2m一个周期,每完成一次砼浇筑,翻转安装下面的一组2m模板,并留最上面一组2m模板作为翻转模板的承重支撑结构,主桥墩身平均施工周期每2m高度为3天,即每安装一次劲性骨架、钢筋、模板和浇筑一次砼为一个周期,基本3天为一个施工周期,要保证平均每天施工0.7米,考虑到其他不可预见的因数,72米墩身施工时间为120天。砼采用索吊吊装,平均吊装能力为7m3/h。
利用索吊拼装挂篮,首先将主桁在已浇梁段上拼装就位,然后拼装底篮,利用卷扬机将其提升悬挂就位,最后完善安装起吊系统、锚固系统,行走系统,挂篮安装完成后,进行模拟预压,验证挂篮的稳定性,得出挂篮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预压荷载为最重梁段自重的115%,预压之前,在每台挂篮的前上横梁上、底模板各建两个观测点,涂上油漆,预压过程中进行观测,同时计算出各阶段的理论沉降量,实际沉降量与理论沉降量的差值小于10mm,此为预测的非弹性变形,然后进行钢筋和管道的安装,接着分底板、腹板、顶板三个部位依次进行混凝土浇筑,在底板混凝土初凝后方可开始浇筑腹板,腹板浇筑顺序为:先浇筑节段的前端,再浇筑节段的后端,最后从两端向中间浇筑,采用水平分层法浇筑,一次整体浇筑成型,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覆盖毛毡,及时洒水养护,节段端头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作凿毛处理并清洗干净;实际应用:挂篮的自重(包括模板) 不得大于最大梁段的0.4倍,所以在选择挂篮形式时,选用结构轻巧、受力合理的三角形挂篮,杆件基本采用大截面型钢,以保证挂篮的刚度,预压过程中,测量人员要密切观测,如发现异常现象,立即终止预压,查找原因。
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预应力总张拉顺序为:先张拉纵向预应力钢绞线、再张拉横向预应力钢绞线、最后张拉竖向预应力粗钢筋;具体为: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且混凝土龄期不少于7d后,进行预应力施工,预应力钢绞线采用一次张拉的工艺,其中,在纵向、横向张拉完成后采用砂轮机切断钢绞线,控制控制锚环外露钢绞线长度大于3-5cm,然后进行封锚;封锚端混凝土的浇筑工序:安装钢筋网,固定模板,浇筑混凝土,拆除模板,养护。
上一节段浇筑完成,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完成预应力钢束及钢筋张拉后,移动挂篮,步骤为:脱除内模系统及侧模系统;脱除底膜系统;拆除垫块,铺设至前段箱梁,迁引滑道移动至前一段箱梁;锚固滑道;挂篮主桁系统前移,并带动侧模系统、内模系统与底模系统一起前移;挂篮到位,锚固主桁;提升底模系统;提升侧模系统;提升内模系统;准备下一节段施工;
对每个箱梁悬臂,在挂篮移动后、节段混凝土浇注完、张拉预应力筋前、张拉预应力筋后,进行挠度测量,同时,在阶段施工时,放样立模标高的时候,选择温度稳定的时刻进行。实测数据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因此,对温度变化影响高程线形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温度场随时随地都在变化,要准确计算温度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尽量防止温度变化对高程线形的影响,在箱梁施工阶段确立立模标高的时候,应尽可能选择在温度较稳定、影响较小的时刻进展。
本发明构建箱梁立模标高模型,在阶段施工时,放样立模标高,在实测变形和理论计算值不符时,调整计算参数,修正理论模型,消除理论和实际的偏差,掌握实际变形的规律,通过调整立模标高对桥梁进行把控,保证对桥梁施工过程中构造的掌控。且本发明对每个箱梁悬臂,在挂篮移动后、节段混凝土浇注完、张拉预应力筋前、张拉预应力筋后,进行挠度测量,以此抓住施工控制的关键阶段,满足对施工应力的把控。同时,本发明基于BIM应用,建立风速模拟,从多个方位,多级风力对桥梁施工后模型施压风压,判断桥梁各结构面的受力状况,确定加固点,有利于提高后续施工的可靠性。另外,本发明在挂篮安装完成后,进行模拟预压,验证挂篮的稳定性,得出挂篮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控制预应力总张拉顺序,并把控混凝土的强度要求,使得施工安全可靠。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桥梁各种BIM构件,构建一个数据库,根据施工需要,选择方案的桥梁构件;
步骤二:将各主梁离散成梁单元,三个墩底视为固结,两边跨端视为链杆支承,将单元几何信息及各施工阶段的数据输入桥梁构件;
步骤三: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施工仿真计算,确定箱梁设计线形、目标线形和预拱度线形,应用预拱度曲线构建箱梁立模标高模型,在后阶段施工时,放样立模标高;
步骤四:建立风速模拟,从多个方位,多级风力对桥梁施工后模型施压风压,判断桥梁各结构面的受力状况,确定加固点;
步骤五:采用翻转模板进行高墩施工,施工过程中控制墩身垂直度、外观质量;
步骤六:利用索吊拼装挂篮,挂篮安装完成后,进行模拟预压,然后进行钢筋和管道的安装,接着分底板、腹板、顶板三个部位依次进行混凝土浇筑;
步骤七: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预应力总张拉顺序为:先张拉纵向预应力钢绞线、再张拉横向预应力钢绞线、最后张拉竖向预应力粗钢筋;
步骤八:上一节段浇筑完成,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完成预应力钢束及钢筋张拉后,移动挂篮,进行下一节段的施工;
步骤九:对每个箱梁悬臂,在挂篮移动后、节段混凝土浇注完、张拉预应力筋前、张拉预应力筋后,进行挠度测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数据库中,桥梁各种BIM构件均为以3M为基准模数的模块,且选择方案的桥梁构件,在BIM应用中,以模型的形式展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各施工阶段的数据包括荷载、徐变、收缩、预加力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进展施工仿真计算,且步骤三中,应用预拱度曲线构建箱梁立模标高模型:
Hi 立模=Hi 设计+fi 1/2静活载+fi 后期徐变+Fi 竣工
式中:Hi 立模-第i阶段的立模标高;
Hi 设计-第i阶段的设计标高,由设计方提供;
fi 1/2静活载-桥梁承受1/2静活载所引起的变形;
fi 后期徐变-桥梁竣工后由于混凝土后期徐变引起的变形,通过构造计算求得;
Fi 竣工-构造某一点在立模之后,由于以后的施工操作使该点产生变形,这种变形直到成桥竣工时为止;
在后阶段施工时,放样立模标高,当实测变形和理论计算值不符时,调整计算参数,修正理论模型,消除理论和实际的偏差,掌握实际变形的规律,通过调整立模标高对桥梁进行把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建立风速模拟,首先获取桥梁待建造位置处的风力云图,对桥梁模型进行风压测试,然后从风力云图未覆盖的区域模拟风力,对桥梁模型进行风压测试,判断桥梁各结构面的受力状况,确定加固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采用翻转模板进行高墩施工,采用索吊浇筑砼和安装模板,具体为:投入至少四套翻转模板进行薄壁墩的施工,每套翻转模板由两组模板构成,墩柱首次施工一次性浇筑Xm节段,以后均是Ym一个周期,每完成一次砼浇筑,翻转安装下面的一组模板,并留最上面一组模板作为翻转模板的承重支撑结构,每安装一次劲性骨架、钢筋、模板和浇筑一次砼为一个周期进行施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利用索吊拼装挂篮,首先将主桁在已浇梁段上拼装就位,然后拼装底篮,利用卷扬机将其提升悬挂就位,最后完善安装起吊系统、锚固系统,行走系统,挂篮安装完成后,进行模拟预压,验证挂篮的稳定性,得出挂篮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预压荷载为最重梁段自重的115%,预压之前,在每台挂篮的前上横梁上、底模板各建两个观测点,涂上油漆,预压过程中进行观测,同时计算出各阶段的理论沉降量,实际沉降量与理论沉降量的差值小于10mm,此为预测的非弹性变形,且步骤六中,接着分底板、腹板、顶板三个部位依次进行混凝土浇筑,在底板混凝土初凝后方可开始浇筑腹板,腹板浇筑顺序为:先浇筑节段的前端,再浇筑节段的后端,最后从两端向中间浇筑,采用水平分层法浇筑,一次整体浇筑成型,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覆盖毛毡,及时洒水养护,节段端头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作凿毛处理并清洗干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且混凝土龄期不少于7d后,进行预应力施工,预应力钢绞线采用一次张拉的工艺,其中,在纵向、横向张拉完成后采用砂轮机切断钢绞线,控制控制锚环外露钢绞线长度大于3-5cm,然后进行封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八中,挂篮移动步骤:脱除内模系统及侧模系统;脱除底膜系统;拆除垫块,铺设至前段箱梁,迁引滑道移动至前一段箱梁;锚固滑道;挂篮主桁系统前移,并带动侧模系统、内模系统与底模系统一起前移;挂篮到位,锚固主桁;提升底模系统;提升侧模系统;提升内模系统;准备下一节段施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九中,在阶段施工时,放样立模标高的时候,选择温度稳定的时刻进行。
CN202211162915.3A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53449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2915.3A CN115344936A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2915.3A CN115344936A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4936A true CN115344936A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56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62915.3A Pending CN115344936A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4493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05109B (zh) 跨越式桥梁现浇平台模拟等荷载分段预压施工方法
CN101200916B (zh) 一种预应力悬挂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6894639B (zh) 一种下挂式钢结构逆向安装施工方法
CN108460229B (zh) 连续桥面结构桥梁拉索内力的调整方法
CN110331668A (zh) 一种无背索斜拉桥双向倾斜v型桥塔施工方法
CN112195797B (zh) 一种连续梁桥合龙施工方法
CN111914458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拱桥拱圈线形控制方法
CN109098092A (zh) 一种h型百米索塔线型控制及快速施工方法
CN107916617A (zh) 一种快速施工三跨连续空间异形斜拉组合桥梁及施工方法
CN111287096A (zh) 一种下拖特大桥连续刚构梁合龙施工方法
CN110700105B (zh) 高墩墩柱与系梁同步施工方法及所用模板
CN113293694A (zh) 一种用于墩身高效施工的翻模框架结构及施工工艺
CN110230397B (zh) 一种建筑物空间错位悬挑露台的施工方法
CN105484165B (zh) 一体化预应力张拉框架结构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
CN110939067B (zh) 一种确定协作体系桥合龙段位置的方法
CN115344936A (zh) 一种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
CN111979918A (zh) 适用于海洋环境的v型墩组合施工方法
CN113550230B (zh) 一种异形拱塔双索面钢斜拉桥装配式施工及控制方法
CN102493363A (zh) 连续梁0号块快速施工方法
CN205531393U (zh) 一种墩柱施工系统
CN114717968A (zh) 一种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
CN105155424B (zh) 一种拱门形钢斜塔斜拉扣挂施工技术
CN113486417A (zh) 一种控制主塔和钢梁施工仿真系统
CN116512417A (zh) 城市轨交薄壁混张u型梁工业化施工方法及施工体系
CN110230270A (zh) 高墩多孔大跨长联连续钢构不平衡段悬浇施工工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