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7968A - 一种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17968A CN114717968A CN202210503391.3A CN202210503391A CN114717968A CN 114717968 A CN114717968 A CN 114717968A CN 202210503391 A CN202210503391 A CN 202210503391A CN 114717968 A CN114717968 A CN 1147179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wer
- cross beam
- cable
- construction
- construc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10000002435 tendon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00746 Structural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5000000396 iron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13 prestress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083 cement morta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22 pa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0 reinforced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14—Towers; Anchors ; Connection of cables to bridge parts; Saddle suppor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1/00—Material constitution of bridges
- E01D2101/20—Concrete,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
- E01D2101/24—Concrete
- E01D2101/26—Concrete reinforced
- E01D2101/28—Concrete reinforced prestresse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斜拉桥主塔包括一对下塔柱、一对上塔柱、下横梁与上横梁,下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主塔两侧的上、下塔柱交接处,上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上塔柱的顶端连接;主塔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施工下塔柱,下塔柱采用翻模施工;步骤2,施工下横梁,下横梁采用支架法施工,下横梁混凝土分多节浇筑,浇筑后张拉对应部分的预应力筋;步骤3,施工上塔柱,上塔柱采用液压爬模施工,液压爬模的分节浇筑高度结合钢锚梁预埋件位置进行分段,上塔柱浇筑至上横梁下方;步骤4,施工上横梁,上横梁采用支架法施工,对支架系统的承载能力、稳定性进行验算分析,并完善支架系统的设计;提高了斜拉桥主塔的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斜拉桥塔柱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斜拉桥是一种由塔受压、拉索受拉、梁体受弯的一种组合体系桥梁。该体系可有效降低建筑结构高度、减轻重量、节省材料。现代斜拉桥以其良好的结构性能、较大的跨越能力、合理的经济指标以及优美的建筑造型在现代桥梁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现代结构理论、高强材料、计算机技术及施工方法的进步使斜拉桥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斜拉桥的主塔的浇注一般采用翻模施工及液压爬模浇注两种方式,所谓液压爬模浇筑即在桥墩的浇注过程中使用一套液压爬模装置,附着与墩柱墙体表面,利用液压系统实现爬模装置的自爬升、利用模板移动支架实现模板的脱模及支模、实现墩柱混凝土的逐层浇注,当浇注完一层后,利用液压系统实现爬模装置自爬升,再往上浇注,直到桥墩浇注完成为止。这种浇注方式,一般需在桥柱的四个侧面上均布置爬升系统。尤其是由于浇注大体积桥墩时,所需爬升系统数量和辅助装置较多,这大大增加了桥墩浇注的成本。液压爬模、抬爬工法爬模,对于剪力墙、框架核心筒和桥墩等高耸结构而言,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施工工艺。它具备自爬的能力,不需起重机械的吊运,因此减少了施工中运输机械的吊运工作量,由此亦减少了起重机械数量、施工速度加快,所用爬升装置数量较少,经济效益良好。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斜拉桥主塔结构,单一的爬模施工并不能完成。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以至少解决目前单一爬模施工方法无法完成主塔施工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所述斜拉桥主塔包括一对下塔柱、一对上塔柱、下横梁与上横梁,下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主塔两侧的上、下塔柱交接处,上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上塔柱的顶端连接;
所述主塔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施工下塔柱,下塔柱采用翻模施工,浇筑至下横梁底部;
步骤2,施工下横梁,下横梁采用支架法施工,下塔柱与下横梁在竖直方向上重叠的部分同步浇筑,下横梁混凝土分多节浇筑,浇筑后张拉对应部分的预应力筋;
步骤3,施工上塔柱,上塔柱采用液压爬模施工,液压爬模的分节浇筑高度结合钢锚梁预埋件位置进行分段,上塔柱浇筑至上横梁下方;
步骤4,施工上横梁,上横梁采用支架法施工,对支架系统的承载能力、稳定性进行验算分析,并根据验算分析结果完善支架系统的设计。
如上所述的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优选地,在步骤1中,下塔柱分多节浇筑,下塔柱第一节随承台一起浇筑,其余节浇筑高度相同,第一节浇筑高度低于其余节高度;
浇筑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安装主塔劲性骨架,作为钢筋支撑、定位的辅助结构,绑扎钢筋,安装预埋件,分层浇筑混凝土。
如上所述的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优选地,在步骤2中,下横梁混凝土分为底板与顶板两部分进行浇筑,第一次浇筑至内模底部,在第一次浇筑完成的底板上搭设内模支架,绑扎顶板钢筋,完成第二次浇筑。
如上所述的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优选地,下横梁支架包括钢管立柱,钢管立柱包括与承台上预埋件焊接连接的钢管柱,以及承台和两栈桥中间位置增加的钢管桩;
在钢管立柱上设置分配梁,分配梁上设置贝雷架,贝雷架上铺设下横梁底模系统,分配梁与钢管立柱顶部之间设置钢楔块,通过钢楔块来调整贝雷架的标高并进行抄平。
如上所述的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优选地,在下横梁中设置预应力孔道,预应力孔道采用波纹管,下横梁中设置定位网,定位网安装调整完成后,波纹管自两端向中间铺设,两段波纹管在中间位置用接头连接,波纹管中间顶部连通塑料管作为排气管。
如上所述的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优选地,在步骤3中,塔柱起步段分两次浇筑,采用翻模施工,模板采用塔吊安装;
施工步骤如下:施工测量,接长预埋劲性骨架,对塔柱区进行凿毛处理,安装钢筋,安装模板,安装预埋件,浇筑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及拆除模板。
如上所述的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优选地,预埋件为锥形螺母即锚固筋,在安装模板之前,先将预埋件临时固定在钢筋上,待模板调校完成后,再将预埋件固定在模板上,以保证预埋件的准确安装。
如上所述的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优选地,起步段塔柱施工完成后,在预埋件上安装模系统,进行其余节段塔柱的爬模施工;
施工步骤如下:安装外爬架系统,爬升外爬架至下一施工节段,吊装内爬架及内模系统,安装劲性骨架并接长塔柱钢筋,进行模板施工并调校模板位置,浇筑塔柱混凝土,并开始上述施工循环。
如上所述的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优选地,在步骤4中,上横梁托架下弦竖向支撑在钢靴上,水平向及上弦、下弦均采用拉杆预拉顶紧;托架上设置横向分配梁,横向分配梁与托架之间设置砂筒,以便于落架;分配梁上设置贝雷梁,横梁根部采用变高度桁梁,在变高度桁梁上架设上横梁底模系统。
如上所述的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优选地,钢锚梁的安装需要保证钢锚梁中索导管的精准定位,索导管的定位采用三维坐标一体化的方法,利用全站仪在上下游塔柱内建立三维坐标系,确定塔柱内三维坐标基本控制点,基本控制点分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两个部分;
把塔柱内的基本控制点平移作为索导管及劲性骨架的定位控制点,先固定劲性骨架,在劲性骨架特点位置上加焊角铁,并系好弦线以便于标定竖直基本面;
借助弯管目镜,把铅垂面投到加焊的角铁上,同时用水准仪把临时水准点上的高程控制点引到角铁上做出水平标志点建立起空间控制线,进行索导管调整时,就以所述空间控制线为基准进行管口位置调整。
有益效果: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针对具有上下横梁及上下塔柱的斜拉桥主塔,针对主塔各个节段结构的不同,合理巧妙的衔接各个结构的施工步骤,并采用针对性的施工方法,不仅能够保证主塔的施工质量,而且能够保证主塔在最短施工周期内完成施工,大大提高了斜拉桥主塔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斜拉桥主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下横梁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斜拉桥上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横梁托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下横梁中预应力筋布置示意图。
图中:1、下塔柱;2、下横梁;21、预应力筋;3、上塔柱;4、上横梁;5、钢管柱;6、钢管桩;7、下横梁底模系统;8、上横梁托架;9、钢靴;10、拉杆;11、砂筒;12、横向分配梁;13、贝雷架;14、变高度桁梁;15、上横梁底模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斜拉桥主塔包括一对下塔柱、一对上塔柱、下横梁与上横梁,下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主塔两侧的上、下塔柱交接处,上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上塔柱的顶端连接。塔柱为空心薄壁结构,截面尺寸均沿高度方向线性变化,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
在本实施例中,下塔柱1高28m,单肢横桥向宽8.69m~9m、顺桥向等宽8m,采用单箱单室“D”型截面,壁厚为横桥向1.5m(内侧)、2.0m(外侧)、顺桥向1.5m,在根部及与下横梁2交界部一定范围内壁厚逐渐加厚。
上塔柱3高94m,横桥向宽度按塔高线性变窄,最大处为8.69m,最小处为7.5m,顺桥向等宽8m,采用单箱单室“D”型截面,壁厚为横桥向0.8m(内侧)、1.0m(外侧)、顺桥向1.2m。上塔柱3内索锚区设有斜拉索锚块或钢锚梁。
下横梁2为预应力混凝土单箱单室结构,底面线型为半径134.44m的圆曲线,高度5m(中间)~6.5m(两侧),顺桥向宽7m,顶、底、腹板厚度均为0.8m,塔肢间下横梁2顶面净宽41.12m。
上横梁4为预应力混凝土单箱单室结构,顶、底板线型均为圆曲线,横梁中间高度15m,两侧高度17.75m,顺桥向等宽8m,顶板厚度均为0.6m,底板厚度均为0.4m,腹板厚度均为0.6m,塔肢间上横梁4顶面净宽31.47m。
主塔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施工下塔柱1,下塔柱1采用翻模施工,浇筑至下横梁2底部。其中,下塔柱1分多节浇筑,下塔柱1第一节随承台一起浇筑,其余节浇筑高度相同,第一节浇筑高度低于其余节高度。
根据主塔具体实施例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下塔柱1分4次进行浇筑,采用6米钢模板翻模施工。第一节随承台一起浇筑3.5米高,第二次浇筑6米高,第三次浇筑6米高,第四节浇筑6米高至下横梁2底部,与下横梁2处于同一高度段随下横梁2一起浇筑,采用托架支撑底模板。
浇筑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安装主塔劲性骨架,作为钢筋支撑、定位的辅助结构,绑扎钢筋,安装预埋件,分层浇筑混凝土。
测量放线:待主塔承台施工完毕后,确定塔柱的准确位置,放出测量点。根据测量点的位置及高程,清理承台混凝土表面,调整预埋钢筋。塔柱施工逐节增高时,采用全站仪定位,做模板检查、混凝土竣工检查,并采用全站仪检查塔柱的倾斜度。
主塔施工测量的重点是保证塔柱的倾斜度、垂直度和外形几何尺寸以及一些内部构件的空间位置。测量的主要内容有:塔柱的中心线放样、各节段劲性骨架的定位与检查、模板定位与检查、预埋件定位、各节段竣工测量及施工中的各项变形观测等,如塔柱沉降观测、塔身摆动观测。
劲性骨架安装:主塔劲性骨架由型钢焊接组成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的桁架式结构,作为钢筋支撑、定位的辅助结构。主塔劲性骨架在钢筋加工车间加工,转运至现场进行安装。主塔侧面向上收缩,通过上下两节劲性骨架连接板进行调节。劲性骨架主桁片均为∠120×120×10mm角钢,连接系均为∠75×75×8mm角钢。
主塔劲性骨架在承台施工时进行预埋,后续施工时根据塔柱分节长度依次安装各节劲性骨架,劲性骨架每节长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作为钢筋安装成型的整体胎架和支撑结构。钢筋绑扎前,将劲性骨架接高,使之高出需绑扎的钢筋,然后按照设计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安装劲性骨架之间的连接件(兼做钢筋定位辅助件),每节劲性骨架均采用焊接连接。
绑扎钢筋:首先将箍筋套在已施工完成塔柱顶预留的竖筋上,并与塔柱伸出钢筋点焊或绑扎,接着将塔柱接长筋与塔柱伸出钢筋接头连接,接头上下相互错开。箍筋绑扎时,在竖筋外侧绑一定数量的C55水泥砂浆垫块,以保证浇筑混凝土时塔柱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安装预埋件:主塔施工过程中,除钢筋和劲性骨架外,所有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安装的结构均定义为预埋件。预埋件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提前制作、精确定位、可靠加固。
混凝土浇筑:塔柱分节段进行浇筑,布设天泵进行分节段混凝土灌注。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方式,每次灌注厚度为30cm,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塔内劲性骨架处混凝土要缓慢灌入,振捣密实,避免造成空洞。在使用插入式振捣器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避免与钢筋和预埋件相接触。
步骤2,施工下横梁2,下横梁2采用支架法施工,下塔柱1与下横梁2在竖直方向上重叠的部分同步浇筑,下横梁2混凝土分多节浇筑,浇筑后张拉对应部分的预应力筋21。下横梁2混凝土分为底板与顶板两部分进行浇筑,第一次浇筑至内模底部,在第一次浇筑完成的底板上搭设内模支架,绑扎顶板钢筋,完成第二次浇筑。
在本实施例中,下横梁2支架采取钢管柱5贝雷梁支架,下横梁2支架包括钢管立柱,钢管立柱包括与承台上预埋件焊接连接的钢管柱5,以及承台和两栈桥中间位置增加的钢管桩6;在钢管立柱上设置分配梁,分配梁上设置贝雷架13,贝雷架13上铺设下横梁低模系统7,分配梁与钢管立柱顶部之间设置钢楔块,通过钢楔块来调整贝雷架13的标高并进行抄平。在下横梁2中设置预应力孔道,预应力孔道采用波纹管,下横梁2中设置定位网,定位网安装调整完成后,波纹管自两端向中间铺设,两段波纹管在中间位置用接头连接,波纹管中间顶部连通塑料管作为排气管,具体的排气采应用φ20mm的增强塑料管,管长应能引出结构物顶面30cm以上。
在本实施例中,预应力筋21采用直径15.2mm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公称抗拉强度为1860Mpa,弹性模量1.95x104Mpa;下横梁2中的预应力筋21共设置18条,下横梁2两侧各布置9条,其中下横梁2一侧的上部设置2条,下部设置7条。
步骤3,施工上塔柱3,上塔柱3采用液压爬模施工,液压爬模的分节浇筑高度结合钢锚梁预埋件位置进行分段,上塔柱3浇筑至上横梁4下方。
塔柱起步段分两次浇筑,采用翻模施工,模板采用塔吊安装;施工步骤如下:施工测量,接长预埋劲性骨架,对塔柱区进行凿毛处理,安装钢筋,安装模板,安装预埋件,浇筑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及拆除模板。预埋件为锥形螺母即锚固筋,在安装模板之前,先将预埋件临时固定在钢筋上,待模板调校完成后,再将预埋件固定在模板上,以保证预埋件的准确安装。
起步段塔柱施工完成后,在预埋件上安装模系统,进行其余节段塔柱的爬模施工;施工步骤如下:安装外爬架系统,爬升外爬架至下一施工节段,吊装内爬架及内模系统,安装劲性骨架并接长塔柱钢筋,进行模板施工并调校模板位置,浇筑塔柱混凝土,并开始上述施工循环。
在本实施例中,钢锚梁和牛腿按照“零件→单元件→节段→试拼装→涂装”流程加工成设计段。即将钢锚梁的锚垫板、锚下加劲板、竖向加劲板、箱梁腹板、顶底板、端隔板及索导管和牛腿的顶板、腹板、腹板加劲板、塔壁预埋钢板、剪力钉、加劲钢板等下料成零件。然后在专用组装胎架上将钢锚梁的锚垫板、锚下加劲板、竖向加劲板、箱梁腹板、顶底板、端隔板及索导管组焊成锚头单元;另外将牛腿顶板、腹板、腹板加劲板、塔壁预埋钢板、剪力钉、加劲钢板组焊成牛腿单元件。在专用胎架上将钢锚梁和牛腿的零部件分别组焊成钢锚梁和牛腿节段。
主塔钢锚梁及索导管安装定位是测量控制难度最大、精度要求最高的部分,索导管的位置在钢锚梁制作时已按相对几何位置精确定出,对钢锚梁精确定位实质上就是对索导管的精确定位。
索导管的定位采用三维坐标一体化的方法,利用全站仪在上下游塔柱内建立三维坐标系,通过平移再建立平行于坐标轴的竖直面,利用空间的点和面的关系,调整索道管的管口三维坐标到设计值。
确定塔柱内三维坐标基本控制点:基本控制点分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两个部分。
平面控制点的确定有两种方法:
先在塔柱上任一点放置全站仪,直接测出置测点到各桥梁控制点的距离,经气象改正和投影改正,用距离后方交会平差计算出置测点的平面坐标,再根据测点坐标后视点,用极坐标法放出塔柱内基本控制点。
在主塔柱邻墩中心点上设置全站仪后视点,直接放出塔柱内基本控制点。
高程临时控制点确立也有两种方法:
几何水准法:用水准仪借助检定过的钢尺从平台上的水准点沿施工脚手架往上传递。
三角高程法:在主塔柱邻墩上设置全站仪,直接测出高程临时控制点的高程。
竖直基本面的确立:把塔柱内的基本控制点平移,作为索导管及劲性骨架的定位控制点,先固定劲性骨架,使劲性骨架大致对中且基本铅直,固定好并加焊牢固。在劲性骨架特点位置上加焊角铁,并系好弦线以便于标定竖直基本面;借助弯管目镜,把铅垂面投到加焊的角铁上(顶面、底面各做两个点),同时用水准仪把临时水准点上的高程控制点引到角铁上做出水平标志点建立起空间控制线,进行索导管调整时,就以所述空间控制线为基准进行管口位置调整。
步骤4,施工上横梁4,上横梁4采用支架法施工,对支架系统的承载能力、稳定性进行验算分析,并根据验算分析结果完善支架系统的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上横梁4采用悬空支架法施工,上横梁托架8下弦竖向支撑在钢靴9上,水平向及上、下弦均采用拉杆10预拉顶紧;托架上设置横向分配梁12,横向分配梁12与托架之间设置砂筒11,以便于落架;分配梁上设置贝雷梁,横梁根部采用变高度桁梁14,在变高度桁梁14上设置上横梁底模系统15,变高度桁梁14能够调节上横梁底模系统15的高度。
上横梁4分三次进行浇筑,浇筑采用高压泵管泵送灌注,其余工艺与下横梁2施工工艺类似。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针对具有上下横梁及上下塔柱的斜拉桥主塔,针对主塔各个节段结构的不同,合理巧妙的衔接各个结构的施工步骤,并采用针对性的施工方法,不仅能够保证主塔的施工质量,而且能够保证主塔在最短施工周期内完成施工,大大提高了斜拉桥主塔的施工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描述仅为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在本发明待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桥主塔包括一对下塔柱、一对上塔柱、下横梁与上横梁,下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主塔两侧的上、下塔柱交接处,上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上塔柱的顶端连接;
所述主塔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施工下塔柱,下塔柱采用翻模施工,浇筑至下横梁底部;
步骤2,施工下横梁,下横梁采用支架法施工,下塔柱与下横梁在竖直方向上重叠的部分同步浇筑,下横梁混凝土分多节浇筑,浇筑后张拉对应部分的预应力筋;
步骤3,施工上塔柱,上塔柱采用液压爬模施工,液压爬模的分节浇筑高度结合钢锚梁预埋件位置进行分段,上塔柱浇筑至上横梁下方;
步骤4,施工上横梁,上横梁采用支架法施工,对支架系统的承载能力、稳定性进行验算分析,并根据验算分析结果完善支架系统的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下塔柱分多节浇筑,下塔柱第一节随承台一起浇筑,其余节浇筑高度相同,第一节浇筑高度低于其余节高度;
浇筑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安装主塔劲性骨架,作为钢筋支撑、定位的辅助结构,绑扎钢筋,安装预埋件,分层浇筑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下横梁混凝土分为底板与顶板两部分进行浇筑,第一次浇筑至内模底部,在第一次浇筑完成的底板上搭设内模支架,绑扎顶板钢筋,完成第二次浇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下横梁支架包括钢管立柱,钢管立柱包括与承台上预埋件焊接连接的钢管柱,以及承台和两栈桥中间位置增加的钢管桩;
在钢管立柱上设置分配梁,分配梁上设置贝雷架,贝雷架上铺设下横梁底模系统,分配梁与钢管立柱顶部之间设置钢楔块,通过钢楔块来调整贝雷架的标高并进行抄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下横梁中设置预应力孔道,预应力孔道采用波纹管,下横梁中设置定位网,定位网安装调整完成后,波纹管自两端向中间铺设,两段波纹管在中间位置用接头连接,波纹管中间顶部连通塑料管作为排气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塔柱起步段分两次浇筑,采用翻模施工,模板采用塔吊安装;
施工步骤如下:施工测量,接长预埋劲性骨架,对塔柱区进行凿毛处理,安装钢筋,安装模板,安装预埋件,浇筑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及拆除模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埋件为锥形螺母即锚固筋,在安装模板之前,先将预埋件临时固定在钢筋上,待模板调校完成后,再将预埋件固定在模板上,以保证预埋件的准确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起步段塔柱施工完成后,在预埋件上安装模系统,进行其余节段塔柱的爬模施工;
施工步骤如下:安装外爬架系统,爬升外爬架至下一施工节段,吊装内爬架及内模系统,安装劲性骨架并接长塔柱钢筋,进行模板施工并调校模板位置,浇筑塔柱混凝土,并开始上述施工循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上横梁托架下弦竖向支撑在钢靴上,水平向及上弦、下弦均采用拉杆预拉顶紧;托架上设置横向分配梁,横向分配梁与托架之间设置砂筒,以便于落架;分配梁上设置贝雷梁,横梁根部采用变高度桁梁,在变高度桁梁上架设上横梁底模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钢锚梁的安装需要保证钢锚梁中索导管的精准定位,索导管的定位采用三维坐标一体化的方法,利用全站仪在上下游塔柱内建立三维坐标系,确定塔柱内三维坐标基本控制点,基本控制点分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两个部分;
把塔柱内的基本控制点平移作为索导管及劲性骨架的定位控制点,先固定劲性骨架,在劲性骨架特点位置上加焊角铁,并系好弦线以便于标定竖直基本面;
借助弯管目镜,把铅垂面投到加焊的角铁上,同时用水准仪把临时水准点上的高程控制点引到角铁上做出水平标志点建立起空间控制线,进行索导管调整时,就以所述空间控制线为基准进行管口位置调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03391.3A CN114717968A (zh) | 2022-05-09 | 2022-05-09 | 一种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03391.3A CN114717968A (zh) | 2022-05-09 | 2022-05-09 | 一种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17968A true CN114717968A (zh) | 2022-07-08 |
Family
ID=82232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03391.3A Pending CN114717968A (zh) | 2022-05-09 | 2022-05-09 | 一种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717968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23924A (zh) * | 2022-08-04 | 2022-11-11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公铁两用跨江a型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 |
CN115897399A (zh) * | 2022-11-21 | 2023-04-04 | 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琵琶形斜拉桥斜向主塔施工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39536A (zh) * | 2016-04-01 | 2016-08-10 |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斜拉桥索塔的施工方法 |
CN113802468A (zh) * | 2021-11-01 | 2021-12-17 | 中天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非对称斜拉桥异形混凝土塔柱施工工艺 |
-
2022
- 2022-05-09 CN CN202210503391.3A patent/CN11471796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39536A (zh) * | 2016-04-01 | 2016-08-10 |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斜拉桥索塔的施工方法 |
CN113802468A (zh) * | 2021-11-01 | 2021-12-17 | 中天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非对称斜拉桥异形混凝土塔柱施工工艺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23924A (zh) * | 2022-08-04 | 2022-11-11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公铁两用跨江a型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 |
CN115323924B (zh) * | 2022-08-04 | 2023-03-10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公铁两用跨江a型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 |
CN115897399A (zh) * | 2022-11-21 | 2023-04-04 | 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琵琶形斜拉桥斜向主塔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31668B (zh) | 一种无背索斜拉桥双向倾斜v型桥塔施工方法 | |
CN111455859A (zh) | 一种高墩连续钢构桥0、1号块托架施工方法 | |
CN108914785B (zh) | 一种多室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的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工法 | |
CN108978471B (zh) | 一种增大斜拉桥异形索塔刚度的支撑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 |
CN110700105B (zh) | 高墩墩柱与系梁同步施工方法及所用模板 | |
CN110453613B (zh) | 一种大跨径梁桥箱梁全断面一次悬浇施工方法 | |
CN102619331B (zh) |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钢管支撑叠合浇筑一次成型施工方法 | |
CN108004928A (zh) | 一种非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 | |
CN102839601A (zh) | 门式刚架天桥钢墩柱与承台固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2900268B (zh) | 满堂支架及模板系统的安装工艺 | |
CN113638304B (zh) | 混凝土梁式桥隐盖梁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4717968A (zh) | 一种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 | |
CN109098092A (zh) | 一种h型百米索塔线型控制及快速施工方法 | |
CN109457814B (zh) | 基于贝雷架结构的高耸及大直径建筑物顶盖施工方法 | |
CN110778116B (zh) | 复杂曲面巨形混凝土束筒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112554077A (zh) | 钢管混凝土拼装式桁架组合梁施工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205242278U (zh) | 用于跨线桥施工的三角挂篮法悬浇装置 | |
CN107724252B (zh) | 一种连续箱梁挂篮悬浇施工方法 | |
CN214168790U (zh) | 钢管混凝土拼装式桁架组合梁施工体系 | |
CN109629447B (zh) | 变截面现浇箱梁施工及混凝土浇筑方法 | |
CN115897399B (zh) | 一种琵琶形斜拉桥斜向主塔施工方法 | |
CN210288124U (zh) | 一种现浇箱梁底腹板钢筋分节段预制绑扎胎具 | |
CN219604164U (zh) | 变截面异形钢塔冠安装装置 | |
CN115162165B (zh) | 一种公铁两用跨江a型斜拉桥中塔柱合拢施工方法 | |
CN115075143B (zh) | 一种桥梁塔柱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