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7043A - 超声波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超声波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7043A
CN115337043A CN202210441703.2A CN202210441703A CN115337043A CN 115337043 A CN115337043 A CN 115337043A CN 202210441703 A CN202210441703 A CN 202210441703A CN 115337043 A CN115337043 A CN 1153370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e
forceps
distal end
ultrasonic
metal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417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之本升
森本康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337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70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12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 body cavities or body tracts, e.g. by using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91Nozz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96Optical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11Manufacturing of endoscope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5Control of fluid supply or evacu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for receiving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5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mage sensor, e.g. camera, being in the distal end portion
    • A61B1/051Details of CCD assemb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7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light-conductive means, e.g. optical fib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related to the probe
    • A61B8/445Details of catheter 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ndoscopes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提高弯曲部中的钳子软管的抗扭结性和提高前端硬质部中的电磁波屏蔽性这两者的超声波内窥镜。钳子软管(94)中,在配置于弯曲部(42)的内侧的软管弯曲部(94A)缠绕有金属裸线(100),且包括屏蔽环(54)的与开口部(54A)对置的开口部对置区域(B)的软管前端部(94B)由不易受电磁波的影响的材料构成。软管前端部(94B)仅由钳子软管(94)构成。即,在软管前端部(94B)未缠绕有受电磁波影响的金属裸线(100),并且不易受电磁波影响的氟橡胶或硅橡胶等树脂露出于开口部对置区域(B)。

Description

超声波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波内窥镜,尤其涉及一种在插入部的前端部具有超声波振子和处置器具导出口的超声波内窥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医疗现场使用超声波内窥镜。超声波内窥镜具备:对受检者的体内的图像进行拍摄的观察系统;及向受检者的体内照射超声波,并接收其反射波而进行影像化的超声波探头。这样的超声波内窥镜例如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那样,超声波探头的多个超声波振子与多个超声波用信号线分别电连接。
并且,专利文献1的超声波内窥镜中,在设置有超声波探头的前端硬质部的内侧配设有钳子管。该钳子管的前端侧与形成于前端硬质部的前端面的处置器具导出用开口连接,钳子管的基端侧与钳子软管连接。
专利文献1:专利特开2008-237842号公报
由于内窥镜的弯曲部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动作,并反复进行该动作,有时会对钳子软管施加反复负荷从而发生破损(扭结(kink))。作为其对策,考虑例如通过采用在钳子软管的外周面缠绕金属制部件的结构,来提高内窥镜的弯曲部中的钳子软管的抗扭结性(kink resistance)。
但是,在超声波内窥镜中,由于从超声波换能器放射的电磁波产生的影响,配置于超声波换能器附近的金属制部件有时成为电磁波发送源或电磁波接收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存在EMC(F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适应性)性能下降的问题。因此,如上所述,无法将缠绕有金属制部件的钳子软管配置于超声波换能器附近,并且难以在避免电磁波产生的影响的同时提高钳子软管的抗扭结性。并且,还考虑在钳子软管的外壳的内部内置金属制部件,但对于抑制电磁波的影响仍存在极限。
如此,在超声波内窥镜中,难以解决提高弯曲部中的钳子软管的抗扭结性和提高前端硬质部中的电磁波屏蔽性这两个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提高弯曲部中的钳子软管的抗扭结性和提高前端硬质部中的电磁波屏蔽性这两者的超声波内窥镜。
本发明的超声波内窥镜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具备:插入部,沿长轴方向设置有前端硬质部、与前端硬质部的基端侧连结的弯曲部及与弯曲部的基端侧连结的软性部;超声波换能器,沿前端硬质部的圆周方向排列有接收和发送超声波的多个超声波振子;钳子通道,插入并贯穿于插入部的内部,前端侧在前端硬质部的前端面开口;屏蔽部件,配置于超声波换能器与钳子通道之间,抑制从超声波换能器放射的电磁波;超声波屏蔽电缆,从软性部经由弯曲部地在屏蔽部件的成为配置钳子通道侧的一侧配设有前端部;及多个信号线,容纳于超声波屏蔽电缆中,从超声波屏蔽电缆的前端部延伸并与多个超声波振子分别连接,屏蔽部件具有:开口部,用于将多个信号线从屏蔽部件的一侧起布线到成为配置超声波换能器侧的另一侧,钳子通道具有:金属制的钳子管,配置于屏蔽部件的一侧;及钳子软管,在屏蔽部件的一侧与钳子管的基端侧连结,钳子软管中,至少在弯曲部的内侧的一部分缠绕金属裸线,且包括屏蔽部件的与开口部对置的区域在内的软管前端部由不易受电磁波影响的材料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金属裸线仅设置于钳子软管中的除了软管前端部以外的其他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软管前端部的弯曲刚性比其他部分的弯曲刚性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在钳子软管,分别设置有用于在软管前端部及其他部分这两者缠绕金属裸线的槽,设置于软管前端部的槽的深度比其他部分的槽的深度浅。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在钳子软管,设置用于仅在其他部分缠绕金属裸线的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软管前端部的壁厚比其他部分的壁厚厚。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软管前端部被热收缩软管被覆。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软管前端部被增强用软管被覆。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钳子软管从前端侧依次具有第1软管和与第1软管的基端侧连结的第2软管,在第1软管及第2软管中,仅在第2软管缠绕有金属裸线,第1软管至少配置在屏蔽部件的与开口部对置的位置,第1软管和第2软管在弯曲部的内侧或前端硬质部的内侧连结。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第1软管的弯曲刚性比第2软管的弯曲刚性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软管前端部缠绕有金属裸线并被第1绝缘软管被覆。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金属裸线内置于钳子软管的外壳的内部,软管前端部被第2绝缘软管被覆。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钳子管中,至少包括屏蔽部件的与开口部对置的区域在内的基端侧部分被第3绝缘软管被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提高弯曲部中的钳子软管的抗扭结性和提高前端硬质部中的电磁波屏蔽性这两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超声波内窥镜的超声波检查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一例的外观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的纵剖视图。
图4是示意性表示同轴电缆的一例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示意性表示由多个同轴电缆构成的信号线束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提高钳子软管的弯曲刚性的第1方式的钳子软管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提高钳子软管的弯曲刚性的第2方式的钳子软管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提高钳子软管的弯曲刚性的第3方式的钳子软管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提高钳子软管的弯曲刚性的第4方式的钳子软管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提高钳子软管的弯曲刚性的第5方式的钳子软管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钳子软管的第2方式的钳子软管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钳子软管的第3方式的钳子软管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钳子软管的第4方式的钳子软管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钳子软管的第5方式的钳子软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超声波内窥镜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12的超声波检查系统10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的外观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3是沿图2所示的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中心轴的纵剖视图。
如图1所示,超声波检查系统10具备:超声波内窥镜12;超声波用处理器装置14,生成超声波图像;内窥镜用处理器装置16,生成内窥镜图像;光源装置18,向超声波内窥镜12供给照亮体腔内的照明光;及显示器20,显示超声波图像及内窥镜图像。并且,超声波检查系统10具备:送水罐21a,储存清洗水等;及抽吸泵21b,抽吸体腔内的抽吸物。
超声波内窥镜12具有:插入部分22,插入于受检体的体腔内;操作部24,连接设置于插入部分22的基端部且用于由执刀医生进行操作;及通用塞绳26,一端与操作部24连接。
在操作部24并排设置有如下:送气送水按钮28a,打开和关闭来自送水罐21a的送气送水管路(未图示);及抽吸按钮28b,打开和关闭来自抽吸泵21b的抽吸管路(未图示)。并且,在操作部24设置有一对弯角钮29、29和处置器具插入口30。
在通用塞绳26的另一端部设置有如下:超声波用连接器32a,与超声波用处理器装置14连接;内窥镜用连接器32b,与内窥镜用处理器装置16连接;及光源用连接器32c,与光源装置18连接。超声波内窥镜12经由这些连接器32a、32b及32c分别装卸自如地连接于超声波用处理器装置14、内窥镜用处理器装置16及光源装置18。并且,连接器32c具备:送气送水用软管34a,与送水罐21a连接;及抽吸用软管34b,与抽吸泵21b连接。
插入部分22从前端侧依次具有:前端部40,具有超声波观察部36和内窥镜观察部38;弯曲部42,连结于前端硬质部40的基端侧;及软性部44,连结弯曲部42的基端侧与操作部24的前端侧之间。沿插入部22的长轴A配置有前端硬质部40、弯曲部42及软性部44。弯曲部42连结多个弯曲件(弯角环)而成,且构成为弯曲自如。软性部44细长且长条,并且具有挠性。
弯曲部42通过对设置于操作部24的一对弯角钮29、29进行转动操作,被远程地进行弯曲操作。由此,能够使前端硬质部40朝向所期望的方向。另外,在图3中,示出构成弯曲部42的多个弯曲件43,以及前端侧与弯曲部42连结且基端侧与一对弯角钮29、29(图1参照)连结的多根(图3中为2根)弯曲操作线45。
图1所示的超声波用处理器装置14生成并供给用于使构成超声波观察部36的超声波换能器46(参考图2)的多个超声波振子48产生超声波的超声波信号。并且,超声波用处理器装置14利用超声波振子48接收并获取从被放射超声波的观察对象部位反射的回波信号,对所获取的回波信号实施各种信号处理来生成超声波图像。所生成的超声波图像显示于显示器20。
内窥镜用处理器装置16在内窥镜观察部38中接收并获取从被来自光源装置18的照明光照亮的观察对象部位获取的图像信号,对所获取的图像信号实施各种信号处理及图像处理来生成内窥镜图像。所生成的内窥镜图像显示于显示器20。
在本例中,超声波用处理器装置14及内窥镜用处理器装置16由分别设置的2台装置(计算机)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一台装置来构成超声波用处理器装置14及内窥镜用处理器16这两者。
光源装置18产生由红光、绿光及蓝光等三原色光构成的白色光或特定波长光等的照明光。照明光传播超声波内窥镜12内的光导件(未图示)等,从内窥镜观察部38射出而对体腔内的观察对象部位进行照亮。
显示器20接收由超声波用处理器装置14及内窥镜用处理器装置16生成的各视频信号并显示超声波图像及内窥镜图像。关于这些超声波图像及内窥镜图像的显示,也能够适当地切换仅任意一个图像而显示于显示器20上,或同时显示两个图像。
在本例中,在一台显示器20上显示超声波图像及内窥镜图像,但也可以分别设置超声波图像显示用显示器和内窥镜图像显示用显示器。并且,也可以以显示器20以外的显示方式例如显示于执刀医生所携带的终端的显示器的方式来显示超声波图像及内窥镜图像。
接着,参考图2及图3对前端硬质部4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前端硬质部40中,在前端侧设置有用于获取内窥镜图像的内窥镜观察部38、在基端侧设置有用于获取超声波图像的超声波观察部36。
前端硬质部40具备:覆盖前端侧的内窥镜观察部38的部分的帽状的前端零件50、配置于基端侧的超声波观察部36的基端侧的基端侧环52。前端零件50及基端侧环52由硬质树脂等绝缘部件构成,成为外装部件。
如图3所示,屏蔽环54与前端零件50的基端侧连结。在屏蔽环54的基端侧形成有连接片55,连接片55经由绝缘性导热部件56与前端侧的弯曲件43连接。在隔着屏蔽环54的外周壁的一侧(内侧)配置有后述的钳子通道90,在隔着屏蔽环54的外周壁的另一侧(外侧)配置有超声波换能器46。换言之,屏蔽环54配置在超声波换能器46与钳子通道90之间。屏蔽环54作为本发明的屏蔽部件发挥作用,其抑制从超声波换能器46放射的电磁波。另外,对屏蔽环54将进行后述。
返回到图2,内窥镜观察部38包括在前端零件50的前端面51开口的处置器具导出口60、观察窗62、照明窗64及清洗喷嘴66等。照明窗64隔着观察窗62设置有2个。
超声波观察部36由超声波换能器46构成。超声波换能器46通过沿屏蔽环54的外周壁的圆周方向排列多个超声波振子48而构成。
在前端硬质部40,可以装卸自如地安装有向内部注入了覆盖超声波观察部36的超声波传递介质(例如,水、油等)的气囊(未图示)。超声波及回波信号在空气中衰减。因此,向上述的气囊中注入超声波传递介质而使其膨胀,并使其与观察对象部位抵接,由此能够从超声波观察部36的超声波换能器46和观察对象部位之间排除空气,从而防止超声波及回波信号的衰减。
如图3所示,在前端硬质部40中,在观察窗62的后方(基端侧)配置有观察系统单元68。观察系统单元68包括物镜70、棱镜72、成像元件74、基板76及信号电缆78等。
从观察窗62入射的观察对象部位的反射光被物镜70捕捉。所捕捉到的反射光通过棱镜72,其光路弯曲成直角,而成像于成像元件74的摄像面。成像元件74将成像于上述的摄像面的观察对象部位的反射光进行光电转换而输出图像信号。作为成像元件74,能够举出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及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型金属氧化膜半导体)等。
成像元件74搭载于基板76。在基板76上形成与成像元件74电连接的电路图案(未图示)。电路图案在端部具备多个电极,多个信号电缆78分别连接于该多个电极。信号电缆78可以由用绝缘软管被覆芯线而构成。多个信号电缆78在包括多个信号电缆78的屏蔽电缆(信号线束)80的状态下,从图1所示的弯曲部42经由软性部44插入并贯穿于操作部24。然后,多个信号电缆78从操作部24插入并贯穿于通用塞绳26,与内窥镜用连接器32b连接。内窥镜用连接器32b与内窥镜用处理器装置16连接。
返回到图3,前述的钳子通道90与处置器具导出口60连接。钳子通道90插入并贯穿于插入部22(参考图1)的内部,前端侧在前端硬质部40的前端面51开口。
并且,钳子通道90具有:配置于屏蔽环54的内侧的金属制的钳子管92及在屏蔽环54的内侧与钳子管92的基端侧连结的钳子软管94。钳子管92与钳子软管94的连接部(钳子管92被钳子软管94被覆的部分)96配置在屏蔽环54的内侧且前端硬质部40的基端侧。在此,钳子通道90相当于本发明的钳子通道。钳子管92相当于本发明的钳子管,例如为SUS(不锈钢(Steel Use Stainless))制。钳子软管94相当于本发明的钳子软管的第1方式,是不易受电磁波影响的材料,例如氟橡胶或硅橡胶等树脂制。在此,不易受电磁波影响的材料是指,即使受到电磁波的影响也不会妨碍超声波内窥镜12的使用的材料,包括完全不受电磁波影响的材料。
钳子软管94从屏蔽环54的内侧经由弯曲部42的内侧向软性部44(参考图1)的基端侧延伸设置,钳子软管94的基端与操作部24的处置器具插入口30(参考图1)连接。钳子等的处置器具从处置器具插入口30插入到钳子软管94,经由钳子管92从处置器具导出口60导出。由此,通过处置器具进行受检体的处置。
并且,钳子软管94具备增强钳子软管94来抑制钳子软管94的扭结的金属裸线100。该金属裸线100相当于本发明的金属裸线。对金属裸线100将进行后述。
光导件(未图示)的射出端与图2所示的照明窗64连接。光导件从图1所示的插入部22向操作部24延伸设置,从操作部24插入并贯穿于通用塞绳26内,从而光导件的入射端与光源用连接器32c连接。光源用连接器32c与光源装置18连接。光源装置18中所发出的照明光传播光导件并从图2照明窗64照射到被观察部位。
送气送水通道(未图示)与清洗喷嘴66连接。送气送水通道从图1所示的插入部22向操作部24延伸设置,从操作部24插入并贯穿于通用塞绳26内。而且,送气送水通道与光源用连接器32c连接,并且经由送气送水用软管34a与送水罐21a连接。为了清洗观察窗62及照明窗64的表面,清洗喷嘴66从送水罐21a经由超声波内窥镜12内的送气送水通道,向观察窗62及照明窗64喷出空气或者清洗水。
以下,对超声波换能器46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超声波换能器46是由以圆筒状排列的多个例如48~192个长方体形状的超声波振子48构成的多个通道(CH)的阵列。在超声波换能器46中,多个超声波振子48作为一例,如图示例所示,通过沿周向以规定的间距排列而构成。如此,构成超声波换能器46的各超声波振子48以等间隔排列成以前端硬质部40的中心轴(插入部分22的长轴A)为中心的圆筒状。而且,各超声波振子48根据从超声波用处理器装置14输入的驱动信号依次被驱动。由此,将排列有超声波振子48的范围作为扫描范围进行径向电子扫描。
并且,如图3所示,超声波换能器46包括:具备与多个超声波振子48对应的多个单独电极102及与多个超声波振子48共用的共用电极104的电极部106、分别连接有多个单独电极102的挠性印制电路板108、在外周壁支撑多个超声波振子48的屏蔽环54。挠性印制电路板108也称为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挠性印制电路板)基板。
挠性印制电路板108薄且具有柔软性,因此能够容易弯曲。能够应用不具有柔软性的刚性高的刚性基板来代替挠性印制电路板108。当包含挠性印制电路板108和刚性基板的情况下,简称为基板。
超声波换能器46还具有层叠在超声波振子48上的声匹配层110、及层叠在声匹配层110上的声透镜112。超声波换能器46由声透镜112、声匹配层110、超声波振子48及背衬材料层114的层叠体构成。该层叠体在屏蔽环54的外周壁通过嵌合等方法来支撑。
声匹配层110用于获取人体等受检体与超声波振子48之间的声阻抗匹配。
声透镜112用于使从超声波振子48发出的超声波朝向观察对象部位会聚。声透镜112例如由硅系树脂(混炼型(millable)硅橡胶、液态硅橡胶等)、丁二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等构成。并且,在声透镜112中,为了提高超声波的透射率,根据需要,混合氧化钛、氧化铝或二氧化硅等粉末。
关于安装于背衬材料层114的基端侧的侧面的挠性印制电路板108,一方与电极部106的多个单独电极102电连接,另一方与容纳在超声波屏蔽电缆120的多个同轴电缆122连接。由此,单独电极102与各同轴电缆122电连接,作为其结果,各超声波振子48与超声波屏蔽电缆120电连接。
多个同轴电缆122在容纳于超声波屏蔽电缆120的状态下,从图1所示的弯曲部42经由软性部44插入并贯穿于操作部24。然后,多个同轴电缆122从操作部24插入并贯穿于通用塞绳26,并且与超声波用连接器32a连接。超声波用连接器32a与超声波用处理器装置14连接。在此,超声波屏蔽电缆120相当于本发明的超声波屏蔽电缆,多个同轴电缆122相当于本发明的多个信号线。
接着,根据图4及图5,对同轴电缆122和超声波屏蔽电缆12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同轴电缆122在中心具备芯线124、在芯线124的外周具备第1绝缘层126、在第1绝缘层126的外周具备屏蔽部件128、在屏蔽部件128的外周具备第2绝缘层130。同轴电缆122通过从中心侧以同心圆状层叠芯线124、第1绝缘层126、屏蔽部件128及第2绝缘层130而构成。
如图5所示,超声波屏蔽电缆120具备:由多个同轴电缆122构成的电缆束132、被覆电缆束132的屏蔽层134、及被覆屏蔽层134的外皮136。电缆束132通过捻合多个同轴电缆122而构成。超声波屏蔽电缆120被视为在内部包含多个同轴电缆122的一根信号线束。
屏蔽层134例如能够通过编织多根裸线而构成。裸线由电镀处理(镀锡或镀银)的铜线或铜合金线等构成。
并且,在屏蔽层134的内侧,在电缆束132的外周,可以配置胶带缠绕层(未图示)。胶带缠绕层例如为树脂制胶带,能够抑制电缆束132分散成单独的同轴电缆122。这种情况下,胶带缠绕层的范围与约束电缆束132的长轴A方向(参考图3)的范围基本相同。
如图3所示,如上所述构成的超声波屏蔽电缆120从弯曲部42的内侧向前端硬质部40的内侧延伸设置,超声波屏蔽电缆120的前端部120A配置于屏蔽环54的内侧。而且,多个同轴电缆122从超声波屏蔽电缆120的前端部120A向前端侧延伸。所延伸的多个同轴电缆122从屏蔽环54的内侧(成为配置有钳子通道90侧的一侧。以下相同。)起,经由形成于屏蔽环54的开口部54A,布线到屏蔽环54的外侧(成为配置有超声波换能器46侧的另一侧。以下相同。),从而与挠性印制电路板108连接。在此,形成于屏蔽环54的开口部54A相当于本发明的“形成于屏蔽部件的开口部”。
如以叙述那样,屏蔽环54具有抑制从超声波换能器46放射的电磁波的功能。而且,由于屏蔽环54具有上述的功能,因此作为一例,整体由SUS等金属构成。另外,屏蔽环54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为在由硬质树脂形成的环状的基材的表面被覆金属膜而构成的结构。
由于在屏蔽环54中形成有连通屏蔽环54的内侧和外侧的开口部54A,因此认为在该开口部54A中,上述的抑制功能下降。并且,在开口部54A中,布线有放射电磁波的多个同轴电缆122。因此,在前端硬质部40中,有时从开口部54A向屏蔽环54的内侧放射电磁波。在这样的结构中,当在屏蔽环54的内侧,尤其在与开口部54A对置的区域B(以下,称为“开口部对置区域B”。)设置有金属制部件的情况下,由于金属制部件容易受电磁波的影响,因此需要提高相对于电磁波的屏蔽性。在此,开口部对置区域B相当于本发明的“开口部对置的区域”。例如从开口部54A的开口方向(图3的上方)观察时,开口部对置区域B为与开口部54A重叠的区域。
另一方面,由于钳子软管94配设于弯曲部42的内侧并伴随弯曲部42的弯曲动作而弯曲,因此需要抑制因该弯曲动作发生的扭结。因此,钳子软管94具备用于提高抗扭结性的金属裸线100,该金属裸线100作为一例以螺旋状缠绕于钳子软管94的外表面。当作为这样的金属制部件的金属裸线100设置于开口部对置区域B的情况下,由于金属裸线100受电磁波的影响,因此有时会妨碍超声波内窥镜12的使用。因此,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12通过采用以下的结构,实现提高钳子软管94的抗扭结性和提高电磁波屏蔽性这两者。
即,如图3所示,钳子软管94中,在钳子软管94中的配置于弯曲部42的内侧的软管弯曲部94A(相当于本发明的“至少弯曲部的内侧的一部分”)的外周面缠绕有金属裸线100,且包括开口部对置区域B的软管前端部94B由不易受电磁波影响的材料构成。而且,作为软管前端部94B的结构的一例,第1方式的钳子软管94仅由钳子软管94构成软管前端部94B。即,成为如下结构:在软管前端部94B未缠绕有容易受电磁波影响的金属裸线100,并且氟橡胶或硅橡胶等树脂露出于开口部对置区域B。
根据第1方式的钳子软管94,由于在软管弯曲部94A的外周面缠绕有金属裸线100,因此弯曲部42中的钳子软管94的抗扭结性提高。并且,由于包括开口部对置区域B的软管前端部94B由不易受电磁波影响的材料构成,因此能够减少从开口部54A向屏蔽环54的内侧放射的来自同轴电缆122的电磁波的影响。因此,根据具有第1方式的钳子软管94的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12,能够实现提高弯曲部42中的钳子软管94的抗扭结性和提高前端硬质部40中的电磁波屏蔽性这两者。
在此,软管前端部94B在长轴A方向上至少具有与开口部对置区域B的总长对应的长度即可。即,软管前端部94B可以从开口部对置区域B向前端侧具有延长规定长度的长度,也可以从开口部对置区域B向基端侧具有延长规定长度的长度。图3中所例示的软管前端部94B具有从开口部对置区域B延伸至钳子软管94的前端部为止的长度,且具有从开口部对置区域B向基端侧延伸规定长度的长度。由此,在开口部对置区域B的前端侧不存在金属裸线100,且能够使金属裸线100从开口部对置区域B的基端侧分离,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减少由同轴电缆122产生的电磁波的影响。另外,软管前端部94B例如能够通过从软管前端部94B除去预先缠绕在软管前端部94B的外周面的金属裸线100而构成。并且,关于软管前端部94B,在制造钳子软管94时,可以不在软管前端部94B缠绕金属裸线,而在除了软管前端部94B以外的软管基端侧部分的规定区域(本例为软管弯曲部94B)缠绕金属裸线100。在此,软管基端侧部分相当于本发明的“其他部分”。
第1方式的钳子软管94对在软管弯曲部94A缠绕金属裸线100的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即,金属裸线100在除了软管前端部94B以外的软管基端侧部分中,至少设置于软管弯曲部94A即可,具体而言,可以仅设置于软管弯曲部94A。由此,弯曲部42中的钳子软管94的抗扭结性提高。并且,金属裸线100可以设置于包括软管弯曲部94A的软管基端侧部分的一部分区域,也可以设置于软管基端侧部分的整个区域。由此,弯曲部42及软性部44中的钳子软管94的抗扭结性提高。
当与弯曲部42的弯曲动作联动而钳子软管94发生弯曲的情况下,与金属制的钳子管92连结的软管前端部94B中容易产生应力(拉伸应力和压缩应力)。因此,软管前端部94B有时会因疲劳而破损。因此,为了抑制上述的破损,优选使软管前端部94B的弯曲刚性比钳子软管94中除了软管前端部94B以外的软管基端侧部分的弯曲刚性高。以下,例举几个方式对提高软管前端部94B的弯曲刚性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与图3所示的钳子软管94相同或类似的部件附加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并且,以下说明的弯曲刚性是指,不包括金属裸线100时的软管单体的弯曲刚性。
图6是第1方式的钳子软管94I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如图6所示,钳子软管94I中,在软管前端部94B及包括软管弯曲部94A的软管基端侧部分94C这两者分别设置有用于缠绕金属裸线100(参考图3)的槽95A、槽95B,设置于软管前端部94B的槽95A的深度比设置于软管基端侧部分94C的槽95B的深度浅。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根据第1方式的钳子软管94I,由于软管前端部94B的弯曲刚性比软管基端侧部分94C的弯曲刚性高,因此能够抑制由于疲劳引起的软管前端部94B的破损。
图7是第2方式的钳子软管94II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如图7所示,钳子软管94II中,仅在软管基端侧部分94C设置有用于缠绕金属裸线100(参考图3)的槽95B。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根据第2方式的钳子软管94II,由于软管前端部94B的弯曲刚性比软管基端侧部分94C的弯曲刚性高,因此能够抑制上述的破损。
图8是第3方式的钳子软管94III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如图8所示,钳子软管94III中,软管前端部94B的壁厚t1比软管基端侧部分94C的壁厚t2厚。换言之,软管前端部94B的内径与软管基端侧部分94C的内径相等,软管前端部94B的外径比软管基端侧部分94C的外径大。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根据第3方式的钳子软管94III,由于软管前端部94B的弯曲刚性比软管基端侧部分94C的弯曲刚性高,因此能够抑制上述的破损。
图9是第4方式的钳子软管94IV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如图9所示,钳子软管94IV通过实施了热固化处理的热收缩软管140被覆软管前端部94B。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根据第4方式的钳子软管94IV,由于通过热固化的热收缩软管140而使软管前端部94B的弯曲刚性比软管基端侧部分94C的弯曲刚性高,因此能够抑制上述的破损。作为热收缩软管140,作为一例,能够使用不易受电磁波影响的热收缩性硅橡胶。另外,在图9中,作为软管前端部94B,示出了图7所示的没有槽的方式,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为图6所示的浅槽95A的方式,也可以为深槽95B的方式。并且,在第4方式中,作为被覆在软管前端部94B的软管,例示出了热收缩软管140,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被覆其他方式的软管。将其一例示于图10。
图10是第5方式的钳子软管94V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如图10所示,钳子软管94V通过将作为其他方式的增强用软管142被覆在软管前端部94B来增强软管前端部94B。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根据第5方式的钳子软管94V,由于通过增强用软管142而使软管前端部94B的弯曲刚性比软管基端侧部分94C的弯曲刚性高,因此能够抑制上述的破损。作为增强用软管142,作为一例,能够使用不易受电磁波影响的硅橡胶。另外,在图10中,作为软管前端部94B,示出了图7所示的没有槽的方式,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为图6所示的浅槽95A的方式,也可以为深槽95B的方式。
接着,对钳子软管的第2方式进行说明。图11是第2方式所涉及的钳子软管150的剖视图。另外,对与图3所示的钳子软管94相同或类似的部件附加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对图11所示的第2方式的钳子软管150和图3所示的第1方式的钳子软管94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其不同点在于,图3所示的钳子软管94中,软管前端部94B与软管基端侧部分94C由1根钳子软管94构成,相对于此,图11所示的钳子软管150中,由第1软管152和第2软管154等构成钳子软管150。
具体地说明,钳子软管150从前端侧依次具有第1软管152及与第1软管152的基端侧连结的第2软管154。在第1软管152及第2软管154中,仅在第2软管154缠绕有金属裸线100。而且,第1软管152至少配置于屏蔽环54(参考图3)的与开口部54A(参考图3)对置的位置(开口部对置区域B),第1软管152和第2软管154作为一例在弯曲部42(参考图3)的内侧连结。并且,第1软管152与图3所示的软管前端部94B同样地,由不易受电磁波影响的氟橡胶或硅橡胶等树脂构成。并且,第1软管152与钳子管92的基端侧连结。
根据第2方式的钳子软管150,由于在配置于弯曲部42的内侧的第2软管154的外周面缠绕有金属裸线100,因此弯曲部42(参考图1参照)中的钳子软管150的抗扭结性提高。并且,由于在开口部对置区域B配置有不易受电磁波影响的第1软管152,因此能够减少从开口部54A(参考图3)向屏蔽环54(参考图3)的内侧放射的来自同轴电缆122(参考图3)的电磁波的影响。因此,在具有第2方式的钳子软管150的超声波内窥镜中,也能够实现提高弯曲部42中的钳子软管150的抗扭结性和提高前端硬质部40中的电磁波屏蔽性这两者。
作为用于连结第1软管152和第2软管154的方式,如图11所示,能够使用接头用的管156。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管156的前端侧嵌入第1软管152的基端侧,将管156的基端侧嵌入第2软管154的前端侧,能够连结第1软管152和第2软管154。并且,第1软管152与第2软管154的连结部158并不限定于弯曲部42(参考图3)的内侧,也可以为前端硬质部40(参考图3)的内侧。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妨碍弯曲部42的弯曲动作。而且,作为一例,管156优选为具有柔软性的橡胶制。由此,管156随着第1软管152与第2软管154的弯曲动作而弯曲,因此弯曲部42平滑地进行弯曲动作。另外,能够使用例如粘结剂直接粘结第1软管152和第2软管154。
在图11所示的钳子软管150中,也优选第1软管152的弯曲刚性比第2软管154的弯曲刚性高。对于提高第1软管152的弯曲刚性的结构,能够采用图6所示的浅槽95A的方式、图7所示的没有槽的方式、图8所示的厚度厚的方式、图9所示的使用热收缩软管140的方式、及图10所示的使用增强用软管142的方式。
接着,对钳子软管的第3方式进行说明。图12是第3方式所涉及的钳子软管160的剖视图。另外,对与图3所示的钳子软管94相同或类似的部件附加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对图12所示的第3方式的钳子软管160和图3所示的第1方式的钳子软管94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其不同点在于,图3所示的钳子软管94中,在软管前端部94B未缠绕有金属裸线100,相对于此,图12所示的钳子软管160中,在软管前端部94B缠绕有金属裸线100且软管前端部94B被绝缘软管162被覆。绝缘软管162例如为氟橡胶或硅橡胶等树脂制,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绝缘软管。
根据第3方式的钳子软管160,由于在软管基端侧部分94C的外周面缠绕有金属裸线100,因此弯曲部42(参考图1)中的钳子软管160的抗扭结性提高。并且,由于在屏蔽环54(参考图3)的与开口部54A(参考图3)对置的位置(开口部对置区域B)配置有被绝缘软管162被覆的软管前端部94B,因此能够减少从开口部54A向屏蔽环54的内侧放射的来自同轴电缆122(参考图3)的电磁波的影响。因此,在具有第3方式的钳子软管160的超声波内窥镜中,也能够实现提高弯曲部42中的钳子软管160的抗扭结性和提高前端硬质部40中的电磁波屏蔽性这两者。
接着,对钳子软管的第4方式进行说明。图13是第4方式所涉及的钳子软管170的剖视图。另外,对与图3所示的钳子软管94相同或类似的部件附加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对图13所示的第4方式的钳子软管170和图12所示的第3方式的钳子软管160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其不同点在于,图12所示的钳子软管160中,在软管前端部94B及软管基端侧部分94C的各自的外周面缠绕有金属裸线100,相对于此,图13所示的钳子软管170中,在软管前端部94B及软管基端侧部分94C的外壳的内部内置有金属裸线100,且软管前端部94B被绝缘软管172被覆。绝缘软管172例如为氟橡胶或硅橡胶等树脂制,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绝缘软管。
第4方式的钳子软管170为在软管前端部94B的外壳的内部内置有金属裸线100的方式,但该金属裸线100有时受电磁波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第4方式的钳子软管170,通过利用绝缘软管172被覆软管前端部94B来减少电磁波的影响。
根据第4方式的钳子软管170,由于在软管基端侧部分94C的外壳的内部内置有金属裸线100,因此弯曲部42(参考图1)中的钳子软管170的抗扭结性提高。并且,由于在屏蔽环54(参考图3)的与开口部54A(参考图3)对置的位置(开口部对置区域B)配置有被绝缘软管172被覆的软管前端部94B,因此能够减少从开口部54A向屏蔽环54的内侧放射的来自同轴电缆122(参考图3)的电磁波的影响。因此,在具有第4方式的钳子软管170的超声波内窥镜中,也能够实现提高弯曲部42中的钳子软管170的抗扭结性和提高前端硬质部40中的电磁波屏蔽性这两者。
另外,第4方式的钳子软管170中,有时金属裸线100的前端100A从软管前端部94B的前端露出,因此如图13,通过以不露出软管前端部94B的前端侧的方式利用绝缘软管172进行被覆,能够减少前端100A受电磁波的影响。
接着,对钳子软管的第5方式进行说明。图14是第5方式所涉及的钳子软管180的剖视图。另外,对与图12所示的钳子软管160相同或类似的部件附加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对图14所示的第5方式的钳子软管180和图12所示的第3方式的钳子软管160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其不同点在于,图12所示的钳子软管160中,仅软管前端部94B被绝缘软管162被覆,相对于此,图14所示的钳子软管180中,在钳子管92中至少位于开口部对置区域B的基端侧部分92A被绝缘软管182的前端侧部分182A被覆,且软管前端部94B被绝缘软管182的基端侧部分182B被覆。绝缘软管182例如为氟橡胶或硅橡胶等树脂制,相当于本发明的第3绝缘软管。
根据第5方式的钳子软管180,由于在软管基端侧部分94C的外周面缠绕有金属裸线100,因此弯曲部42(参考图1)中的钳子软管180的抗扭结性提高。并且,由于金属制的钳子管92中位于开口部对置区域B的基端侧部分92A和软管前端部94B被绝缘软管182被覆,因此能够减少电磁波的影响。因此,在具有第5方式的钳子软管180的超声波内窥镜中,也能够实现提高弯曲部42中的钳子软管180的抗扭结性和提高前端硬质部40中的电磁波屏蔽性这两者。
另外,在图14中,示出前端侧部分182A和基端侧部分182B一体化的绝缘软管182,但并不限定于此,前端侧部分182A和基端侧部分182B也可以采用单独的绝缘软管。但是,若考虑对于钳子软管的绝缘软管的安装性,则优选采用前端侧部分182A和基端侧部分182B一体化的绝缘软管182。并且,图14所示的绝缘软管182的前端侧部分182A也能够应用于图3所示的第1方式的钳子软管94、图11所示的第2方式的钳子软管150、图13所示的第4方式的钳子软管170中。
以上,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一些改良和变形。
符号说明
10-超声波检查系统,12-超声波内窥镜,14-超声波用处理器装置,16-内窥镜用处理器装置,18-光源装置,20-显示器,21a-送水罐,21b-抽吸泵,22-插入部,24-操作部,26-通用塞绳,28a-送气送水按钮,28b-抽吸按钮,29-弯角钮,30-处置器具插入口,32a-连接器,32b-连接器,32c-连接器,34a-送气送水用软管,34b-抽吸用软管,36-超声波观察部,38-内窥镜观察部,40-前端硬质部,42-弯曲部,43-弯曲件,44-软性部,45-弯曲操作线,46-超声波换能器,48-超声波振子,50-前端零件,51-前端面,52-基端侧环,54-屏蔽环,54A-开口部,55-连接片,56-绝缘性导热部件,60-处置器具导出口,62-观察窗,64-照明窗,66-清洗喷嘴,68-观察系统单元,70-物镜,72-棱镜,74-成像元件,76-基板,78-信号电缆,80-屏蔽电缆,90-钳子通道,92-钳子管,94-钳子软管,94I-钳子软管,94II-钳子软管,94III-钳子软管,94IV-钳子软管,94V-钳子软管,94A-软管弯曲部,94B-软管前端部,94C-软管基端侧部分,95A-槽,95B-槽,96-连接部,100-金属裸线,100A-前端,102-单独电极,104-共用电极,106-电极部,108-挠性印制电路板,110-声匹配层,112-声透镜,114-背衬材料层,120-超声波屏蔽电缆,120A-前端部,122-同轴电缆,124-芯线,126-第1绝缘层,128-屏蔽部件,130-第2绝缘层,132-电缆束,134-屏蔽层,136-外皮,140-热收缩软管,142-增强用软管,150-钳子软管,152-第1软管,154-第2软管,156-管,158-连结部,160-钳子软管,162-绝缘软管,170-钳子软管,172-绝缘软管,180-钳子软管,182-绝缘软管,182A-前端侧部分,182B-基端侧部分,A-长轴,B-开口部对置区域。

Claims (13)

1.一种超声波内窥镜,其具备:
插入部,沿长轴方向设置有前端硬质部、与所述前端硬质部的基端侧连结的弯曲部及与所述弯曲部的基端侧连结的软性部;
超声波换能器,沿所述前端硬质部的圆周方向排列有接收和发送超声波的多个超声波振子;
钳子通道,插入并贯穿于所述插入部的内部,前端侧在所述前端硬质部的前端面开口;
屏蔽部件,配置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与所述钳子通道之间,抑制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放射的电磁波;
超声波屏蔽电缆,从所述软性部经由所述弯曲部地在所述屏蔽部件的成为配置所述钳子通道侧的一侧配设有前端部;及
多个信号线,容纳于所述超声波屏蔽电缆中,从所述超声波屏蔽电缆的前端部延伸并与所述多个超声波振子分别连接,
所述屏蔽部件具有:
开口部,用于将所述多个信号线从所述屏蔽部件的所述一侧起布线到成为配置所述超声波换能器侧的另一侧,
所述钳子通道具有:
金属制的钳子管,配置于所述屏蔽部件的所述一侧;及
钳子软管,在所述屏蔽部件的所述一侧与所述钳子管的基端侧连结,
所述钳子软管中,至少在所述弯曲部的内侧的一部分缠绕金属裸线,且包括所述屏蔽部件的与所述开口部对置的区域在内的软管前端部由不易受所述电磁波的影响的材料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所述金属裸线仅设置于所述钳子软管中的除了所述软管前端部以外的其他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所述软管前端部的弯曲刚性比所述其他部分的弯曲刚性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在所述钳子软管,分别设置有用于在所述软管前端部及所述其他部分这两者缠绕所述金属裸线的槽,
设置于所述软管前端部的所述槽的深度比设置于所述其他部分的所述槽的深度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在所述钳子软管,设置用于仅在所述其他部分缠绕所述金属裸线的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所述软管前端部的壁厚比所述其他部分的壁厚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所述软管前端部被热收缩软管被覆。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所述软管前端部被增强用软管被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所述钳子软管从前端侧依次具有第1软管和与所述第1软管的基端侧连结的第2软管,在所述第1软管及所述第2软管中,仅在所述第2软管缠绕有所述金属裸线,
所述第1软管至少配置在所述屏蔽部件的与所述开口部对置的位置,
所述第1软管和所述第2软管在所述弯曲部的内侧或所述前端硬质部的内侧连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所述第1软管的弯曲刚性比所述第2软管的弯曲刚性高。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所述软管前端部缠绕有所述金属裸线并被第1绝缘软管被覆。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所述金属裸线内置于所述钳子软管的外壳的内部,
所述软管前端部被第2绝缘软管被覆。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所述钳子管中,至少包括所述屏蔽部件的与所述开口部对置的区域在内的基端侧部分被第3绝缘软管被覆。
CN202210441703.2A 2021-05-13 2022-04-25 超声波内窥镜 Pending CN1153370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1487A JP2022175241A (ja) 2021-05-13 2021-05-13 超音波内視鏡
JP2021-081487 2021-05-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7043A true CN115337043A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48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41703.2A Pending CN115337043A (zh) 2021-05-13 2022-04-25 超声波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61845A1 (zh)
JP (1) JP2022175241A (zh)
CN (1) CN115337043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61845A1 (en) 2022-11-17
JP2022175241A (ja) 2022-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14251B (zh) 超声波内窥镜及其制造方法
CN109069126B (zh) 超声波振子单元
US11103220B2 (en) Ultrasonic endoscope
CN109414250B (zh) 超声波内窥镜
CN108882919B (zh) 超声波振子单元及使用该单元的超声波内窥镜
CN109328037B (zh) 超声波内窥镜
CN109414252B (zh) 超声波内窥镜
CN115337043A (zh) 超声波内窥镜
CN109414253B (zh) 超声波内窥镜
US20240099691A1 (en) Ultrasonic endoscope
JP6744118B2 (ja) 内視鏡
JP7324180B2 (ja) 超音波内視鏡
US11944496B2 (en) Ultrasound endoscope
EP4042947A1 (en) Ultrasound endoscope
JP7482298B2 (ja) 超音波内視鏡
JP2023128309A (ja) 内視鏡
CN114145779A (zh) 超声波内窥镜
WO2018230502A1 (ja) 超音波内視鏡
JP2023128308A (ja) 内視鏡
CN115916063A (zh) 超声波振子单元及超声波内窥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