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5959A - 离子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离子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5959A
CN115335959A CN202080098952.5A CN202080098952A CN115335959A CN 115335959 A CN115335959 A CN 115335959A CN 202080098952 A CN202080098952 A CN 202080098952A CN 115335959 A CN115335959 A CN 1153359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ower supply
voltage
ion
resistance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89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崎雄太
水谷司朗
福井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dz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imadz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dzu Corp filed Critical Shimadz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335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59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49/00Particle spectrometers or separator tubes
    • H01J49/02Details
    • H01J49/022Circuit arrangements, e.g. for generating deviation currents or voltages ;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high voltage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49/00Particle spectrometers or separator tubes
    • H01J49/02Details
    • H01J49/10Ion sources; Ion guns
    • H01J49/16Ion sources; Ion guns using surface ionisation, e.g. field-, thermionic- or photo-emission
    • H01J49/165Electrospray ionisation
    • H01J49/167Capillaries and nozzl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Other Investigation Or Analysis Of Materials By Electr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分析装置(2),具备:供电电路(26),串联地设置有电源连接部(261)、第1电极连接部(262)、第1电阻元件(263)、第2电极连接部(264)、第2电阻元件(265)以及接地部;电源(P),连接至电源连接部(261)并输出正负两极性的直流电压;第1电压供给电极(23),连接至第1电极连接部(262);第2电压供给电极(24),连接至第2电极连接部(264)。特别地,能够优选地用作对配置于具备ESI源(21)的质量分析装置的离子化室(20)的推斥电极(23)与聚焦电极(24)施加电压的离子分析装置。

Description

离子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分析液体试样所包含的物质的装置之一,存在液相色谱仪质量分析装置。在液相色谱仪质量分析装置中,随着流动相的流动而将液体试样导入液相色谱仪的色谱柱,在该色谱柱的内部将目标物质从其他的物质中分离。从色谱柱流出的目标物质被质量分析装置的离子化源离子化后,由质量分析部根据质荷比分离并测量。
作为质量分析装置的离子化源,使用例如电喷雾离子化(ESI:ElectroSprayionization)源。ESI源是在大气压气氛下将目标物质离子化的大气压离子化源之一。利用ESI源使液体试样带电,对其吹送雾化气体并向离子化室内进行喷雾。被喷雾至离子化室内的带电液滴通过在液滴内部的电荷排斥所引起的分裂与流动相的汽化(脱溶剂)而进行离子化。
在质量分析装置中,若源自目标物质的离子以外的物质、例如大量包含源自流动相的中性分子的液滴进入质量分析部,则会导致质量分析部被污染。于是,在许多ESI源中,以使从ESI喷嘴喷雾带电液滴的方向与从离子化室将离子导入质量分析部的方向正交的方式来决定ESI喷嘴与离子导入部的配置。在离子化室内生成的离子随着由于处于大气压的离子化室与处于真空的质量分析部之间的压差产生的气流而被取入质量分析部。
在专利文献1记载有在具有上述的构成的ESI源中,能提高向质量分析部的离子的取入效率的构成。该ESI源具备:板状的聚焦电极,具有包围从离子化室向质量分析部的离子的取入口的开口;板状的推斥电极,夹着来自ESI喷嘴的射流而配置在聚焦电极的相反侧。对推斥电极从第1电源施加与测量对象离子同极性的第1电压。此外,对聚焦电极从第2电源施加与测量对象离子同极性的、且绝对值比第1电压更小的第2电压。进一步地,离子的取入口接地。从ESI喷嘴放出的射流所包含的离子通过从推斥电极向聚焦电极的电位梯度而被推向聚焦电极,在聚焦电极的附近通过从聚焦电极向离子取入口的电位梯度而向离子取入口收敛。另一方面,中性分子不受电位梯度的影响。因此,能够抑制源自流动相等的中性分子进入质量分析部而污染该质量分析部,并提高源自目标物质的离子的取入效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078693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质量分析装置中,有时会连续进行正离子的测量与负离子的测量这双方。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ESI源中连续进行正离子的测量与负离子的测量的情况下,切换施加至推斥电极以及聚焦电极的电压的极性。对推斥电极从第1电源施加第1电压,对聚焦电极从第2电源施加第2电压,但即使对于第1电源与第2电源输出指示同时切换极性的控制信号,对于该控制信号,实际上从第1电源输出的电压的极性到切换为止所需的时间与从第2电源输出的电压的极性到切换为止所需的时间也并不一定完全一致。即,由于在第1电源与第2电源中响应特性不一定相同,因此有时在施加至推斥电极的第1电压的极性切换完成的时机、与施加至聚焦电极的第2电压的极性切换完成的时机产生偏差。这样一来,在推斥电极与聚焦电极之间形成不期望的电场,向质量分析部的离子的取入效率变差。
在此,以质量分析装置的离子化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离子分析装置中,在通过对两个电极施加同极性且不同大小的电压而使电位梯度产生从而控制离子的行为的各种状况下存在与上述相同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在通过对两个电极施加同极性且不同大小的电压而使电位梯度产生从而控制离子的行为的离子分析装置中,抑制在切换施加电压的极性时电极之间产生不期望的电场的情况。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离子分析装置具备:
供电电路,串联地设置有电源连接部、第1电极连接部、第1电阻元件、第2电极连接部、第2电阻元件以及接地部;
电源,连接至所述电源连接部并输出正负两极性的直流电压;
第1电压供给电极,连接至所述第1电极连接部;
第2电压供给电极,连接至所述第2电极连接部。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离子分析装置中,使用串联地设置有电源连接部、第1电极连接部、第1电阻元件、第2电极连接部、第2电阻元件以及接地部的供电电路,将电源连接至电源连接部并对该电源连接部施加规定的大小的电压。由此,对连接至与电源连接部邻接的第1电极连接部的第1电压供给电极施加该规定的大小的电压。此外,对连接至第2电极连接部的第2电压供给电极施加与上述规定的大小的电压以及第1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和第2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对应的大小的电压。即,在本发明的离子分析装置中,能够使用单一的电源对第1电压供给电极以及第2电压供给电极的双方同时输出具有与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对应的电位差的两种电压,因此不存在施加至第1电压供给电极的第1电压的极性切换完成的时机、与施加至第2电压供给电极的第2电压的极性切换完成的时机产生偏差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在切换电压的极性时电极间产生不期望的电场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本发明的离子分析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液相色谱仪质量分析装置的主要部分构成图。
图2是对本实施例的液相色谱仪质量分析装置的离子化源的构成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示出在以往的质量分析装置的离子化源中的推斥电极与聚焦电极的电压变化的图表。
图4是示出在以往的质量分析装置的离子化源中的向推斥电极的施加电压与向聚焦电极的施加电压的差的变化的图表。
图5是示出在本实施例中的推斥电极与聚焦电极的电压变化的图表。
图6是示出在本实施例中的向推斥电极的施加电压与向聚焦电极的施加电压的差的变化的图表。
图7是对变形例的离子源的构成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对供电电路的一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包含本发明的离子分析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液相色谱仪质量分析装置,以下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液相色谱仪质量分析装置的主要部分构成图。本实施例的液相色谱仪质量分析装置大致由液相色谱仪1、质量分析仪2以及控制它们的动作的控制与处理部6构成。
液相色谱仪1具备:储存有流动相的流动相容器10、抽吸流动相并以恒定流量进行输送的泵11、向流动相中注入规定量的试样液的注射器12、使试样液中包含的各种化合物随时间方向分离的色谱柱13。此外,在液相色谱仪1连接有将多个液体试样逐一导入注射器12的自动进样器14。
质量分析仪2具备离子化室20、第1中间真空室30、第2中间真空室40以及分析室50。离子化室20内为大致大气压气氛。另一方面,分析室50内被未图示的高性能的真空泵抽真空到例如10-3~10-4Pa左右的高真空状态。被离子化室20与分析室50夹着的第1中间真空室30以及第2中间真空室40也分别被未图示的真空泵抽真空,从而成为真空度从离子化室20向分析室50阶段性地提高的多级差动排气系统的构成。
在离子化室20内配置有ESI用离子化探针21。如图2所示,ESI用离子化探针21具有ESI喷嘴211与辅助气体喷嘴212。在ESI喷嘴211中,对从液相色谱仪1的色谱柱13流出的液体试样施加规定的高电压(ESI电压),对其吹送雾化气体,从而作为带电液滴向离子化室20内进行喷雾。
对辅助气体喷嘴212供给加热气体,促进从ESI喷嘴211喷雾的液体试样所包含的流动相的汽化(脱溶剂)。从ESI用离子化探针21喷雾的带电液滴与周围的大气接触而被微细化,在流动相等溶剂从液滴蒸发的过程中,试样成分带电荷飞出而变成离子。在从ESI用离子化探针21起的喷雾流的前方,配置有接地电极22、推斥电极23以及聚焦电极24。从供电电路26对推斥电极23以及聚焦电极24施加规定的直流电压。
离子化室20与第1中间真空室30之间通过细径的加热毛细管25连通。由于在该加热毛细管25的两开口端存在压力差,因此可通过该压力差形成从离子化室20向第1中间真空室30流动的气流。在离子化室20内生成的离子随着该气流的流动而被吸入加热毛细管25,从其出口端与气流一起被导入第1中间真空室30。
在将第1中间真空室30与第2中间真空室40分隔的隔墙设置有在顶部具有小径的开口的锥孔体32。在第1中间真空室30内配置有围绕离子光轴而配置的由多个环状的电极构成的离子导向器31。被导入第1中间真空室30的离子通过由该离子导向器31形成的电场的作用,被收敛至锥孔体32的开口附近,通过该开口被送入第2中间真空室40。
在第2中间真空室40配设有由多个杆电极构成的多极(例如八极)型的离子导向器41。通过由该离子导向器41形成的高频电场的作用使离子被收敛,并通过设置在将第2中间真空室40与分析室50分隔的隔墙的锥孔体42的开口将离子送入分析室50。
在分析室50内配置有四极滤质器51与离子检测器52。将被导入分析室50的离子导入四极滤质器51,通过由施加在该四极滤质器51的高频电压与直流电压形成的电场的作用,仅具有特定的质荷比的离子穿过四极滤质器51而到达离子检测器52。离子检测器52生成与到达的离子的量对应的检测信号,并输出检测信号至控制与处理部6。
控制与处理部6具备存储部61以及测量控制部62。控制与处理部6的实体为一般的计算机,能够通过由处理器执行预先安装的专用的软件来将测量控制部62作为功能模块具体实现。在控制与处理部6连接有输入部7以及显示部8。
对于离子化室20的构成,参照图2进行详细说明。此处为了方便,将沿着来自ESI用离子化探针21的喷雾流的中心轴的吹出方向设为Z轴方向,将沿着与其正交的加热毛细管25的中心轴的离子的取入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
在离子化室20中,在距离ESI用离子化探针21最近的位置配置有接地电极22。接地电极22是平行于X-Y平面的平板状的电极,形成有以来自ESI用离子化探针21的喷雾流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开口部221。
在加热毛细管25的入口侧的端部配置有聚焦电极24。聚焦电极24是平行于Y-Z平面的平板状的电极,形成有包围加热毛细管25的入口侧的端部的开口部241。
夹着喷雾流而与加热毛细管25的入口端以及聚焦电极24对置地配置有与Y-Z轴平面平行的平板状的推斥电极23。即,来自ESI用离子化探针21的喷雾流在通过接地电极22的开口部221之后,进入推斥电极23与聚焦电极24之间的空间。
接地电极22以及加热毛细管25与接地的腔室的隔墙连接。因此,这些的电位为0V。另一方面,从供电电路26对推斥电极23以及聚焦电极24施加规定的直流电压。
供电电路26是串联地设置有电源连接部261、第1电极连接部262、第1电阻元件263、第2电极连接部264、第2电阻元件265以及接地部的电路。在电源连接部261连接有电源P。在第1电极连接部262连接有推斥电极23。在第2电极连接部264连接有聚焦电极24。
若从电源P输出电压V1,则对连接至第1电极连接部262的推斥电极施加电压V1。此外,对连接至第2电极连接部264的聚焦电极施加与第1电阻元件的电阻值R1及第2电阻元件的电阻值R2对应的大小的、与V1同极性的电压V2。电压V1的绝对值|V1|例如在2~5kV的范围内。此外,电压V2的绝对值|V2|例如在1-3kV的范围内。其中,|V1|>|V2|>0。
在ESI喷嘴211中,对液体试样施加数kV的直流高电压。施加至推斥电极23的电压V1及施加至聚焦电极24的电压V2的极性与作为测量对象的离子的极性相同。即,在测量对象离子是正离子的情况下,电压V1、V2的极性均为正。此外,在测量对象离子是负离子的情况下,电压V1、V2的极性均为负。
以下对使用本实施例的液相色谱仪质量分析装置测量液体试样的一例进行说明。在此,对于液体试样所包含的目标物质,对在正离子模式与负离子模式的两种模式下获取质谱的情况进行说明。该例子中,第1电阻元件263的电阻值R1以及第2电阻元件265的电阻值R2为250MΩ。
使用者从存储部61读取记载有液体试样的测量条件的方法文件,若指示测量开始,则测量控制部62使液相色谱仪质量分析装置的各部如下所述地进行动作。
自动进样器14将预先设置的液体试样从注射器12注入流动相的流动中。将被注入流动相的液体试样导入色谱柱13。在色谱柱13的内部,液体试样所包含的物质相互分离并流出。从液相色谱仪1的色谱柱13流出的液体试样被依次导入ESI用离子化探针21。在ESI用离子化探针21中,对液体试样施加正极性的高电压(ESI电压。例如数kV)的电压,从而喷雾带正电的带电液滴。
根据目标物质的保留时间,在供电电路26中从电源P输出+4kV的直流电压。由此,对连接至第1电极连接部262的推斥电极施加+4kV的电压V1。此外,对连接至第2电极连接部264的聚焦电极施加+2kV的电压V2。
若对推斥电极以及聚焦电极施加上述电压(接地电极接地),则在推斥电极23与聚焦电极24之间,形成具有在从推斥电极23向聚焦电极24的方向上推动正离子的力的推斥电场。此外,由于推斥电极23与加热毛细管25的电位差比推斥电极23与聚焦电极24的电位差更大,因此可形成具有从推斥电极23向加热毛细管25更强烈地推动离子的力的反射电场。进一步地,还形成具有在从聚焦电极24向加热毛细管25的方向上、即从聚焦电极24的开口部241的内缘部向其中心方向推动正离子的力的聚焦电场。
包含通过了接地电极22的开口部221的离子的喷雾流以朝下的方式在推斥电极23与聚焦电极24之间的空间中行进。此时,通过上述电场的作用,将具有正电荷的离子推向聚焦电极24的方向,将其从气流分离。此外,若离子来到加热毛细管25的入口端的附近,则向该入口端收敛。另一方面,带电液滴所包含的源自流动相等的中性分子不受上述电场的影响而直行前进。因此,能够仅将离子高效地导入第1中间真空室30。
被导入第1中间真空室30的离子通过离子导向器31被收敛,通过锥孔体32的顶部的开口而被导入第2中间真空室40。被导入第2中间真空室40的离子进一步通过离子导向器41被收敛,通过锥孔体42的顶部的开口而被导入分析室50。被导入分析室50的离子通过四极滤质器51被质量分离并被离子检测器52检测。在规定的范围内扫描通过四极滤质器51的质荷比,从而得到正离子模式下的质谱数据。
若得到正离子模式下的质谱数据,则测量控制部62将向质量分析仪2内的各部施加的电压的极性反转。即,在ESI用离子化探针21中,对液体试样施加负极性的高电压(ESI电压。例如数kV)的电压,从而喷雾带负电的带电液滴。
使来自供电电路26的电源P的输出电压V1变更为-4kV。由此,对推斥电极23施加-4kV的电压,对聚焦电极24施加-2kV的电压。
在以往的质量分析装置中,在推斥电极23与聚焦电极24分别独立地连接有电源。例如对推斥电极23从第1电源施加电压,对聚焦电极24从第2电源施加电压。因此,即使对于第1电源与第2电源输出指示同时切换极性的控制信号,也存在对于该控制信号,实际上从第1电源输出的电压的极性到切换为止所需的时间与从第2电源输出的电压的极性到切换为止所需的时间并不一致的情况。
即,在以往的质量分析装置中,由于在第1电源与第2电源中响应特性不一定相同,因此有时在施加至推斥电极的第1电压的极性切换完成的时机、与施加至聚焦电极的第2电压的极性切换完成的时机产生偏差。其结果为,在切换测量模式的极性时,在推斥电极23与聚焦电极24之间形成不期望的电场,向质量分析部的离子的取入效率变差。
参照图3以及图4示出具体的一例。如图3所示,从第1电源输出的电压的极性到切换为止所需的时间比从第2电源输出的电压的极性到切换为止所需的时间短的情况下,在推斥电极23与聚焦电极之间形成的电位差如图4所示地变化。其结果是,在切换极性的中途产生过冲(overshoot)(过度的电位差)。
对此,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如图5所示地从单一的电源P对推斥电极23与聚焦电极24双方施加电压,因此如图6所示,施加至两电极的电压的极性切换完成的时机一致。因此,能够抑制在切换电压的极性时电极间产生不期望的电场的情况。
即使在以往的质量分析装置中,只要在执行正离子模式后空出充分的时间,则也能够对源自目标物质的离子在使不期望的电场不起作用的前提下执行负离子模式。但是,如本实施例那样在液相色谱仪质量分析装置中对由液相色谱仪的色谱柱分离的目标物质以正离子模式与负离子模式的两种模式测量的情况下,需要在目标物质从色谱柱流出的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两种模式的测量,通过采用本实施例的构成,能够短时间且高灵敏度地测量源自目标物质的离子。
在负离子模式中,将极性与正离子模式反转的电压施加至各部,但作用于离子的电势与正离子模式相同。即,在推斥电极23与聚焦电极24之间,形成具有在从推斥电极23向聚焦电极24的方向上推动负离子的力的推斥电场。此外,由于推斥电极23与加热毛细管25的电位差比推斥电极23与聚焦电极24的电位差更大,因此可形成具有从推斥电极23向加热毛细管25更强烈地推动离子的力的反射电场。进一步地,还形成具有在从聚焦电极24向加热毛细管25的方向上、即从聚焦电极24的开口部241的内缘部向其中心方向推动负离子的力的聚焦电场。通过这些电场的作用,能够高效地将负离子导入加热毛细管25的入口端,并导入第1中间真空室30。
被导入第1中间真空室30的离子通过离子导向器31被收敛,通过锥孔体32的顶部的开口而被导入第2中间真空室40。被导入第2中间真空室40的离子进一步通过离子导向器41被收敛,通过锥孔体42的顶部的开口而被导入分析室50。被导入分析室50的离子通过四极滤质器51被质量分离并被离子检测器52检测。在规定的范围内扫描通过四极滤质器51的质荷比,从而得到负离子模式下的质谱数据。
接着,对于变形例的液相色谱仪质量分析装置进行说明。由于变形例的液相色谱仪质量分析装置的供电电路的构成与上述实施例不同,而其他的构成相同,因此对于供电电路以外的构成元件,标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7是变形例的液相色谱仪质量分析装置的离子化源的概略构成图。在变形例中的供电电路27是将第1电容器271与第2电容器272追加至上述实施例的供电电路26的构成而得的供电电路。第1电容器271与第1电阻元件263并联地连接,第2电容器272与第2电阻元件265并联地连接。
在如上述实施例的ESI源那样的大气压离子化源中,在推斥电极23与聚焦电极24之间存在大气。此外,在聚焦电极24与加热毛细管25或离子化室20与第1中间真空室30的隔墙(以下,将这些统称为GND)之间也存在大气。因此,根据各电极的配置(例如电极间的距离的大小)或状态(电极表面的污染的状态)的不同,有时在推斥电极23与聚焦电极24之间或聚焦电极24与GND之间产生无法忽视的大小的电容性负载(杂散电容)。若在这些之间产生杂散电容,则对推斥电极23施加电压的时机与对聚焦电极24施加电压的时机产生偏差,其结果为,发生与以往相同的过冲。
上述变形例的供电电路27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所使用的供电电路。只要如下地决定第1电容器271的电容C1与第2电容器272的电容C2的大小即可:使推斥电极23及聚焦电极24之间的电容Cpf(=C1+推斥电极23与聚焦电极24之间的寄生电容)与聚焦电极24及GND之间的电容Cfg(=C2+聚焦电极24与GND之间的寄生电容)之比、变得和第1电阻元件263的电阻值R1与第2电阻元件265的电阻值R2之比(几乎)相同。但是,实际上难以测量推斥电极23与聚焦电极24之间的电容Cpf或聚焦电极24与GND之间的电容Cfg的大小本身。因此,基于适当地变更第1电容器271以及/或者第2电容器272的电容来进行导入标准物质的离子并切换测量对象离子的极性的预备测量而得的结果,来求出第1电容器271以及/或者第2电容器272的最优的电容。
此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例的供电电路26以及变形例的供电电路27中的第1电阻元件263以及第2电阻元件265设为可变电阻。在目标物质易于离子化的情况下,在ESI用离子化探针21的出口附近进行离子化,在目标物质难以离子化的情况下,在远离ESI用离子化探针21的出口的位置进行离子化。即,根据物质的离子化的难易度,将离子引入加热毛细管25的路径不同,对于推斥电极23以及聚焦电极24的施加电压的大小的最优值也不同。通过预先将第1电阻元件263以及第2电阻元件265设为可变电阻,能够在一系列的测量中对每个目标物质将最优的电压施加至推斥电极23以及聚焦电极24,从而高灵敏度地进行目标物质的测量。
此外,也能够将上述变形例的供电电路27中的第1电容器271以及/或者第2电容器272设为可变电容器。如上所述,在推斥电极23与聚焦电极24之间或聚焦电极24与GND之间产生的电容性负载(杂散电容)的大小也有可能根据质量分析装置的状态(电极表面的污染的状态等)而产生变化。通过将第1电容器271以及/或者第2电容器272设为可变电容器,能够设定适合测量时间点的质量分析装置的状态的电容。
上述实施例以及变形例均为一例,且能够根据本发明的主旨适当地进行变更。
上述实施例以及变形例均设为质量分析装置,但也能够在离子迁移率分析装置等其他离子分析装置中使用与上述相同的构成。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以及变形例中,说明了对配置于离子化室内的推斥电极以及聚焦电极施加电压的情况,但对于将电压施加至其他电极的情况也能够使用与上述相同的供电电路。作为这样的电极,例如能够例举配置在第1中间真空室30内的构成离子导向器31的多个环状电极。如该离子导向器31这样,对于3个以上的电极,在施加同极性且大小彼此不同的电压时,只要如图8的供电电路28所示地根据需要增加电阻元件以及/或者电容器的数量即可。此外,如图8所示,也能够适当地构成为将一部分的电阻元件设为可变电阻元件281、282,将一部分的电容器设为可变电容器291、292等。
[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多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是以下的方案的具体例。
(第1项)
一方案的离子分析装置具备:
供电电路,串联地设置有电源连接部、第1电极连接部、第1电阻元件、第2电极连接部、第2电阻元件以及接地部;
电源,连接至所述电源连接部并输出正负两极性的直流电压;
第1电压供给电极,连接至所述第1电极连接部;
第2电压供给电极,连接至所述第2电极连接部。
在第1项所述的离子分析装置中,使用串联地设置有电源连接部、第1电极连接部、第1电阻元件、第2电极连接部、第2电阻元件以及接地部的供电电路,将电源连接至电源连接部并对该电源连接部施加规定的大小的电压。由此,对连接至与电源连接部邻接的第1电极连接部的第1电压供给电极施加该规定的大小的电压。此外,对连接至第2电极连接部的第2电压供给电极施加与上述规定的大小的电压以及第1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和第2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对应的大小的电压。即,在第1项所述的离子分析装置中,能够使用单一的电源对第1电压供给电极以及第2电压供给电极的双方同时输出具有与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对应的电位差的两种电压,因此不存在施加至第1电压供给电极的第1电压的极性切换完成的时机、与施加至第2电压供给电极的第2电压的极性切换完成的时机产生偏差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在切换电压的极性时电极间产生不期望的电场的情况。
(第2项)
在第1项所述的离子分析装置中,
所述第1电压供给电极为推斥电极,在离子化室内夹着离子的供给路径而配置在将该离子化室与离子分析部连通的离子取入口的相反侧;
所述第2电压供给电极为聚焦电极,在所述离子化室内,具有包围所述离子取入口的开口。
第1项的离子分析装置能够优选地用作第2项的离子分析装置,其中,对用于形成将导入离子化室的离子输送至位于该离子化室的后级的离子分析室的电场的推斥电极以及聚焦电极施加电压。
(第3项)
在第2项所述的离子分析装置中,
所述离子通过大气压离子化源而生成。
(第4项)
在第3项所述的离子分析装置中,
所述大气压离子化源为ESI源。
通过将第2项所述的离子分析装置在第3项所述的具备大气压离子化源的离子分析装置、特别是在第4项所述的具备ESI源的离子分析装置中使用,能够提高离子的取入效率且提高测量灵敏度。
(第5项)
在第1项至第4项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子分析装置中,
所述第1电阻元件以及/或者所述第2电阻元件的电阻值是可变的。
在第5项的离子分析装置中,能够根据控制对象的离子的特性来形成适合该离子的电场。
(第6项)
在第1项至第5项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子分析装置中,
在所述供电电路中,与所述第1电阻元件以及/或者所述第2电阻元件并联地连接有电容器。
在第6项的离子分析装置中,能够抵消可能在第1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或者第2电极与分析装置的壳体等之间产生的电容性负载(杂散电容),更进一步抑制在第1电压供给电极与第2电压供给电极之间形成不期望的电场。
(第7项)
在第6项所述的离子分析装置中,
所述电容器的电容是可变的。
在第7项的离子分析装置中,根据因污染附着于第1电压供给电极以及第2电压供给电极而导致的杂散电容的增加、或配置有两电极的位置(离子化室等)的状态的变化而适当地变更电容器的电容,能够更进一步抑制在第1电压供给电极与第2电压供给电极之间形成不期望的电场。
附图标记说明
1 液相色谱仪
13 色谱柱
14 自动进样器
2 质量分析仪
20 离子化室
21 ESI用离子化探针
211 ESI喷嘴
212 辅助气体喷嘴
22 接地电极
221 开口部
23 推斥电极(第1电压供给电极)
24 聚焦电极(第2电压供给电极)
241 开口部
25 加热毛细管
26、27、28 供电电路
261 电源连接部
262 第1电极连接部
263 第1电阻元件
264 第2电极连接部
265 第2电阻元件
271 第1电容器
272 第2电容器
281 可变电阻元件
291 可变电容器
30 第1中间真空室
31 离子导向器
40 第2中间真空室
41 离子导向器
50 分析室
51 四极滤质器
52 离子检测器
6 控制与处理部
61 存储部
62 测量控制部
P 电源。

Claims (7)

1.一种离子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供电电路,串联地设置有电源连接部、第1电极连接部、第1电阻元件、第2电极连接部、第2电阻元件以及接地部;
电源,连接至所述电源连接部并输出正负两极性的直流电压;
第1电压供给电极,连接至所述第1电极连接部;
第2电压供给电极,连接至所述第2电极连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电压供给电极为推斥电极,在离子化室内夹着离子的供给路径而配置在将该离子化室与离子分析部连通的离子取入口的相反侧;
所述第2电压供给电极为聚焦电极,在所述离子化室内,具有包围所述离子取入口的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通过大气压离子化源而生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子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压离子化源为ESI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电阻元件以及/或者所述第2电阻元件的电阻值是可变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供电电路中,与所述第1电阻元件以及/或者所述第2电阻元件并联地连接有电容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子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的电容是可变的。
CN202080098952.5A 2020-04-17 2020-04-17 离子分析装置 Pending CN1153359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16876 WO2021210165A1 (ja) 2020-04-17 2020-04-17 イオン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5959A true CN115335959A (zh) 2022-11-11

Family

ID=78085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8952.5A Pending CN115335959A (zh) 2020-04-17 2020-04-17 离子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97427A1 (zh)
JP (1) JP7323058B2 (zh)
CN (1) CN115335959A (zh)
WO (1) WO202121016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31179A (ja) 2001-01-30 2002-08-16 Jeol Ltd 垂直加速型飛行時間型質量分析装置
JP4268463B2 (ja) * 2003-06-25 2009-05-27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時間分解測定装置および位置検出型電子増倍管
CN105409106B (zh) 2013-07-23 2018-04-10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高电压电源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质量分析装置
WO2017145380A1 (ja) 2016-02-26 2017-08-31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直流高圧電源装置
US10546740B2 (en) 2016-10-24 2020-01-28 Shimadzu Corporation Mass spectrometry device and ion detec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10165A1 (ja) 2021-10-21
US20230197427A1 (en) 2023-06-22
JPWO2021210165A1 (zh) 2021-10-21
JP7323058B2 (ja) 202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12459B2 (en) Ion sampling for APPI mass spectrometry
CN109952629B (zh) 质量分析装置以及离子检测装置
US6294779B1 (en) Orthogonal ion sampling for APCI mass spectrometry
JP3791479B2 (ja) イオンガイド
EP1933134A1 (en) Mass analyzer
GB2441601A (en) Ionizing apparatus
US11099161B2 (en) Ionizer and mass spectrometer
CN109716482B (zh) 用于控制离子污染的方法及系统
WO2015097503A1 (en) Simultaneous positive and negative ion accumulation in an ion trap for mass spectroscopy
JP6167934B2 (ja) 質量分析装置
US20030136904A1 (en) Liquid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
CN115335959A (zh) 离子分析装置
CN112292596A (zh) 用于通过离子迁移谱来分析物质的分析装置和方法
WO202200665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molecules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US20170336356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ross-talk elimination in continuous beam mobility-based spectrometers
CN115335692B (zh) 离子分析装置
US8502162B2 (en) Atmospheric pressure ioniz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JP7311038B2 (ja) イオン分析装置
US11195707B2 (e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device
CN115380360A (zh) 质量分析装置的控制方法、质量分析系统和电压控制装置
CN115372450A (zh) 离子分析装置
JP2001338605A (ja) 質量分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