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3901B - 收发器芯片及其直流信号平衡方法、tdd系统 - Google Patents

收发器芯片及其直流信号平衡方法、tdd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3901B
CN115333901B CN202210499207.2A CN202210499207A CN115333901B CN 115333901 B CN115333901 B CN 115333901B CN 202210499207 A CN202210499207 A CN 202210499207A CN 115333901 B CN115333901 B CN 1153339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ransceiver chip
module
tdd system
i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992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33901A (zh
Inventor
何润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Jinzhen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Jinzhen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Jinzhen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Jinzhen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9920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339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33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39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339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39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6Dc level restoring means; Bias distortion correction ; Decision circuits providing symbol by symbol detection
    • H04L25/061Dc level restoring means; Bias distortion correction ; Decision circuits providing symbol by symbol detection providing hard decisions only; arrangements for tracking or suppressing unwanted low frequency components, e.g. removal of dc offs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Bidirectional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收发器芯片及其直流信号平衡方法、TDD系统,所述TDD系统包括:第一收发器芯片,发送一下行信号;所述下行信号包括信号比特和结尾比特;所述下行信号的信号比特用于传输下行信号的有效信息;所述下行信号的结尾比特利用TDD系统的延时空闲传输,用于补偿所述下行信号的信号比特的直流分量;第二收发器芯片,通过一信道与所述第一收发器芯片通信相连,接收所述下行信号,获得所述下行信号的信号比特的有效信息。本发明利用了系统延时的空闲不但可以有效补偿发送信号的直流分量,解决基线漂移问题,还可以保证信号的传输效率,不需要接收端对补偿信号做额外工作,不增加运算量和成本。

Description

收发器芯片及其直流信号平衡方法、TDD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通信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收发器芯片及其直流信号平衡方法、TDD(Time re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复用)系统。
背景技术
当收发器芯片的直流信号传输遇到交流耦合(AC coupled)信道时,基带传输都会遇到基线漂移(Baseline wander)问题。基线漂移问题与传输的直流(Direct Current,DC)信号有关,也与传输信道有关,还与发送信号的低频情况有关。参见图1所示,当输入端的输入信号持续为低频信号时,输出端的信号会发生波动,波动的厉害程度与输入的分量有关,这种低频波动即为基线漂移。
解决基线漂移有很多种方法,例如:
1、在收发器芯片的接收电路设置基线漂移补偿(Baseline wander correction),输入端不做任何事情。这种方案有局限性,如果信号传输频谱空闲很小,低频干扰可以通过自适应的办法预估出来进行补偿,但实现方式偏复杂。
2、在收发器芯片的发送电路采用编码的方法,保证发送信号的DC分量很少,也不会产生基线漂移问题。但该方法的缺点是,牺牲了传输效率。例如:利用10B的长度传输8B的有效信号,不让发送端产生很多的低频信号。此方法虽然解决了基线漂移问题,但却是以牺牲传输效率为代价换取的。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发器芯片及其直流信号平衡方法、TDD系统,用于解决现有交流耦合信道传输直流信号分量时遇到的基线漂移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收发器芯片的直流信号平衡方法,应用于一TDD系统中,所述TDD系统包括互相通信的至少二个收发器芯片;所述收发器芯片的直流信号平衡方法包括:所述收发器芯片利用TDD系统的延时空闲,对发送的信号进行直流补偿。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TDD系统的延时空闲包括第一延时空闲或/和第二延时空闲;所述第一延时空闲为所述信号从所述收发器芯片开始发出至另一收发器芯片开始接收之间的时间空闲;所述第二延时空闲为所述信号从所述收发器芯片结束发出至所述收发器芯片开始接收之间的时间空闲。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器芯片对发送的信号进行直流补偿的一种实现过程包括:所述收发器芯片在发送的信号的尾部加上一组结尾比特,所述结尾比特用于补偿所述发送的信号的直流分量;所述结尾比特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TDD系统的传输延时空闲的长度。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器芯片对发送的信号进行直流补偿的一种实现过程还包括:所述收发器芯片根据所述TDD系统的当前信道的下行信号和上行信号估计获得所述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根据所述基线漂移在所述下行信号的结尾比特进行补偿;所述下行信号为所述收发器芯片发送的信号;所述上行信号为所述收发器芯片接收的信号;当所述基线漂移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结尾比特为DC平衡的比特;当所述基线漂移为大于第二阈值的正电压时,所述结尾比特为与所述正电压相对应的负电压;当所述基线漂移为大于第三阈值的负电压时,所述结尾比特为与所述负电压相对应的正电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TDD系统,所述TDD系统包括:第一收发器芯片,发送一下行信号;所述下行信号包括信号比特和结尾比特;所述下行信号的信号比特用于传输下行信号的有效信息;所述下行信号的结尾比特利用TDD系统的延时空闲传输,用于补偿所述下行信号的信号比特的直流分量;第二收发器芯片,通过一信道与所述第一收发器芯片通信相连,接收所述下行信号,获得所述下行信号的信号比特的有效信息。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结尾比特跟随在所述信号比特后面,所述结尾比特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TDD系统的延时空闲的长度。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TDD系统的延时空闲包括第一延时空闲或/和第二延时空闲;所述第一延时空闲为所述信号从所述收发器芯片开始发出至另一收发器芯片开始接收之间的时间空闲;所述第二延时空闲为所述信号从所述收发器芯片结束发出至所述收发器芯片开始接收之间的时间空闲。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发器芯片包括:发送子模块,通过所述TDD系统的当前信道发送下行信号;接收子模块,通过所述TDD系统的当前信道接收上行信号;信道估计子模块,与所述发送子模块和所述接收子模块分别通信相连,根据所述当前信道的下行信号和上行信号估计获得所述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控制子模块,与所述信道估计子模块和所述发送子模块分别通信相连,根据所述基线漂移控制所述下行信号的结尾比特的补偿内容,包括:当所述基线漂移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结尾比特为DC平衡的比特;当所述基线漂移为大于第二阈值的正电压时,所述结尾比特为与所述正电压相对应的负电压;当所述基线漂移为大于第三阈值的负电压时,所述结尾比特为与所述负电压相对应的正电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收发器芯片,所述收发器芯片包括:发送子模块,通过当前信道发送下行信号;接收子模块,通过所述当前信道接收上行信号;信道估计子模块,与所述发送子模块和所述接收子模块分别通信相连,根据所述当前信道的下行信号和上行信号估计获得所述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控制子模块,与所述信道估计子模块和所述发送子模块分别通信相连,根据所述基线漂移控制所述下行信号的结尾比特的补偿内容,包括:当所述基线漂移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结尾比特为DC平衡的比特;当所述基线漂移为大于第二阈值的正电压时,所述结尾比特为与所述正电压相对应的负电压;当所述基线漂移为大于第三阈值的负电压时,所述结尾比特为与所述负电压相对应的正电压。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收发器芯片及其直流信号平衡方法、TDD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了系统延时的空闲不但可以有效补偿发送信号的直流分量,解决通过交流耦合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在接收端容易发生的基线漂移问题,还可以保证信号的传输效率,不会以牺牲信号传输效率为代价换取补偿,而且不需要接收端对补偿信号做额外工作,不增加运算量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发生基线漂移问题的信号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TDD系统的延时空闲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对发送的信号进行直流补偿的一种实现方式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信道估计子模块的一种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TDD系统的一种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TDD系统的一种结构示例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收发器芯片的一种实现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凡是用到交流耦合(AC coupled)信道的场景都会遇到基线漂移问题,大部分通信信道、通信接口、汽车里的应用等采用的都是交流耦合(AC coupled)通信信道。此外,信号与电源同信道传输的场景也会遇到基线漂移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收发器芯片的直流信号平衡方法,应用于一TDD系统中,所述TDD系统包括互相通信的至少二个收发器芯片;所述收发器芯片的直流信号平衡方法包括:所述收发器芯片利用TDD系统的延时空闲,对发送的信号进行直流补偿。本发明利用系统延时的空闲不但可以有效补偿发送信号的直流分量,解决通过交流耦合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在接收端容易发生的基线漂移问题,还可以保证信号的传输效率,不会以牺牲信号传输效率为代价换取补偿。
在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技术)模式的通信系统中,接收和传送在同一频率信道(即载波)的不同时隙,用保证时间来分离接收和传送信道。TDD系统有如下特点:
1)不需要成对的频率,能使用各种频率资源,适用于不对称的上下行数据传输速率,特别适用于IP型的数据业务;
2)上下行工作于同一频率,电波传播的对称特性使之便于使用;
3)设备成本较低,比FDD系统低20%-50%。用智能天线等新技术,达到提高性能、降低成本的目的;
4)系统只需使用频谱的一个信道,没有必要浪费频谱资源设置"安全频段",或采取信道隔离措施。
参见图2所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TDD系统的延时空闲包括第一延时空闲或/和第二延时空闲;所述第一延时空闲为所述信号从所述收发器芯片开始发出至另一收发器芯片开始接收之间的时间空闲;所述第二延时空闲为所述信号从所述收发器芯片结束发出至所述收发器芯片开始接收(其他信号)之间的时间空闲。图2中,t1为第一延时空闲,t2为第二延时空闲,DS_R与US_T之间可以有时间间隔也可以没有时间间隔。其中,第一延时空闲和第二延时空闲可以都被利用,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利用部分延时空闲。
参见图3所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器芯片对发送的信号进行直流补偿的一种实现过程包括:所述收发器芯片在发送的信号的尾部加上结尾比特,所述结尾比特用于补偿或平衡所述发送的信号的直流分量;所述发送的信号通过信号比特传输,用于补偿的直流分量通过结尾比特传输,所述结尾比特跟随在所述信号比特后面。所述结尾比特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TDD系统的延时空闲的长度,即所述结尾比特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延时空闲的长度,或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延时空闲的长度,或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延时空闲和所述第二延时空闲之和的长度。图3中,DS_T1和US_T1均为信号比特,DS_T2和US_T2均为结尾比特。所述结尾比特的设置可以补偿信号比特中的直流分量,确保发送的信号通过交流耦合(AC coupled)通信信道传输后依然和原发送的信号一样,不会产生基线漂移。
进一步,所述收发器芯片对发送的信号进行直流补偿的一种实现过程还包括:由结尾比特传输的用于补偿的直流分量如何确定,具体为:所述收发器芯片根据所述TDD系统的当前信道(即交流耦合通信信道)的下行信号和上行信号估计获得所述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根据所述基线漂移在所述下行信号的结尾比特进行补偿;所述下行信号为所述收发器芯片发送的信号;所述上行信号为所述收发器芯片接收的信号;补偿包括如下情况:
当所述基线漂移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结尾比特为DC平衡的直流分量;
当所述基线漂移为大于第二阈值的正电压时,所述结尾比特为与所述正电压相对应的负电压;
当所述基线漂移为大于第三阈值的负电压时,所述结尾比特为与所述负电压相对应的正电压。所述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设定。
本发明所述的收发器芯片的直流信号平衡方法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本实施例列举的步骤执行顺序,凡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所做的现有技术的步骤增减、步骤替换所实现的方案都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TDD系统,所述TDD系统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述的收发器芯片的直流信号平衡方法,但本发明所述的收发器芯片的直流信号平衡方法的实现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例列举的TDD系统的结构,凡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所做的现有技术的结构变形和替换,都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参见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TDD系统,所述TDD系统500包括:第一收发器芯片510、第二收发器芯片520和通信信道530。所述第一收发器芯片510和第二收发器芯片520通过通信信道530通信相连。所述第一收发器芯片510发送一原信号(即下行信号);所述原信号包括信号比特和结尾比特;所述信号比特用于传输原信号的有效信息;所述结尾比特利用TDD系统的延时空闲传输,用于补偿或平衡所述信号比特的直流分量,不传输原信号的任何有效信息。所述第二收发器芯片520通过所述通信信道530接收所述原信号,获得所述信号比特的有效信息;或通过所述通信信道发送一上行信号至所述第一收发器芯片。所述通信信道530为交流耦合(AC coupled)通信信道。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TDD系统的延时空闲包括第一延时空闲或/和第二延时空闲;所述第一延时空闲为所述下行信号从所述第一收发器芯片开始发出至所述第二收发器芯片开始接收之间的时间空闲;所述第二延时空闲为所述下行信号从所述第一收发器芯片结束发出至所述第一收发器芯片开始接收(其他信号或上行信号)之间的时间空闲。其中,第一延时空闲和第二延时空闲可以都被利用,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利用部分延时空闲。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结尾比特跟随在信号比特后面,所述结尾比特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TDD系统的延时空闲的长度,即所述结尾比特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延时空闲的长度,或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延时空闲的长度,或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延时空闲和所述第二延时空闲之和的长度。所述结尾比特的设置可以补偿信号比特中的直流分量,确保发送的信号通过交流耦合(AC coupled)通信信道传输后依然和原发送的信号一样,不会产生基线漂移。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发器芯片510包括:发送子模块511,接收子模块512,信道估计子模块513,控制子模块514。
所述发送子模块511通过所述TDD系统的当前信道发送下行信号。
所述接收子模块512通过所述TDD系统的当前信道接收上行信号。
所述信道估计子模块513与所述发送子模块511和所述接收子模块512分别通信相连,根据所述当前信道的下行信号和上行信号估计获得所述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所述信道估计子模块513是模拟预测所述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即模拟当前信道的DC不平衡度,越不平衡,基线漂移就越大。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信道估计子模块513的实现电路参见图4所示,包括:第一逻辑运算单元410,交叉相乘单元420,第二逻辑运算单元430,寄存器440。
所述第一逻辑运算单元410输入所述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所述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根据所述当前信道的下行信号和上行信号估计获得。
所述交叉相乘单元420对所述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乘以一预设系数u,输出估计基线漂移;所述预设系数u是根据所述当前信道的特性决定的,即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的快慢决定的。如果当前信道的的基线漂移比较快,预设系数u就会比较大一些;如果当前信道的的基线漂移比较慢,预设系数u就会比较小一些;如果DC不平衡很长时间,预设系数u也会比较大。u为RC的倒数,其中C为当前信道的耦合电容,R为所述第一收发器芯片的特性阻抗。
所述第二逻辑运算单元430将所述估计基线漂移通过寄存器440输出。
所述输出的估计基线漂移作为参照基线漂移分别反馈输入至所述第一逻辑运算单元和所述第二逻辑运算单元。所述第一逻辑运算单元将输入的所述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与反馈的所述参照基线漂移做差获得基线漂移差值;所述基线漂移差值经过所述交叉相乘单元乘以预设系数u后传输至所述第二逻辑运算单元;所述第二逻辑运算单元将所述乘以预设系数u的基线漂移差值与所述反馈的基线漂移做和,获得调整后的基线漂移,并通过寄存器输出所述调整后的基线漂移。
所述控制子模块514与所述信道估计子模块513和所述发送子模块511分别通信相连,根据所述信道估计子模块输出的基线漂移控制所述下行信号的结尾比特的补偿内容,包括:当所述基线漂移很小时,所述结尾比特为DC平衡的直流分量;当所述基线漂移为较大的正电压时,所述结尾比特为与所述较大的正电压相对应的负电压;当所述基线漂移为较大的负电压时,所述结尾比特为与所述较大的负电压相对应的正电压。
例如,参见图6所示,所述TDD系统600包括:第一收发器芯片610、第二收发器芯片620和通信信道630。所述第一收发器芯片610包括:发送子模块611,接收子模块612,信道估计子模块613,控制子模块614。所述第二收发器芯片620包括:发送子模块621,接收子模块622,信道估计子模块623,控制子模块624。
于所述第一收发器芯片610中,所述发送子模块611发送下行信号S11后,接收子模块612接收上行信号S21。所述信道估计子模块613根据下行信号S11与上行信号S21获得所述第一收发器芯片610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A1。所述控制子模块614根据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A1确定下行信号S11的结尾比特的补偿分量。其中,下行信号S11包括信号比特和结尾比特,信号比特用于传输信号的有效信息,结尾比特利用TDD系统的延时空闲传输用于补偿或平衡信号比特的直流分量,即补偿分量,结尾比特不传输信号的任何有效信息。进一步,延时空闲包括第一延时空闲或/和第二延时空闲;所述第一延时空闲为下行信号S11从所述发送子模块611开始发出至所述接收子模块612开始接收之间的时间空闲;所述第二延时空闲为下行信号S11从所述发送子模块611结束发出至所述接收子模块612开始接收S12之间的时间空闲。其中,第一延时空闲和第二延时空闲可以都被所述第一收发器芯片610利用,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利用部分延时空闲。
于所述第二收发器芯片620中,所述发送子模块621发送上行信号S12后,接收子模块622接收下行信号S13。所述信道估计子模块623根据上行信号S21和下行信号S13获得所述第二收发器芯片610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A2。所述控制子模块624根据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A2确定上行信号S12的结尾比特的补偿分量。其中,上行信号S12包括信号比特和结尾比特,信号比特用于传输信号的有效信息,结尾比特利用TDD系统的延时空闲传输用于补偿或平衡信号比特的直流分量,即补偿分量,结尾比特不传输信号的任何有效信息。进一步,延时空闲包括第一延时空闲或/和第二延时空闲;所述第一延时空闲为上行信号S12从所述发送子模块621开始发出至所述接收子模块622开始接收之间的时间空闲;所述第二延时空闲为上行信号S12从所述发送子模块621结束发出至所述接收子模块622开始接收S13之间的时间空闲。其中,第一延时空闲和第二延时空闲可以都被所述第二收发器芯片620利用,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利用部分延时空闲。
参见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收发器芯片,所述收发器芯片700包括:发送子模块710,接收子模块720,信道估计子模块730,控制子模块740。
所述发送子模块710通过所述TDD系统的当前信道发送下行信号。
所述接收子模块720通过所述TDD系统的当前信道接收上行信号。
所述信道估计子模块730与所述发送子模块710和所述接收子模块720分别通信相连,根据所述当前信道的下行信号和上行信号估计获得所述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
所述控制子模块740与所述信道估计子模块730和所述发送子模块710分别通信相连,根据所述基线漂移控制所述下行信号的结尾比特的补偿内容,包括:当所述基线漂移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结尾比特为DC平衡的比特;当所述基线漂移为大于第二阈值的正电压时,所述结尾比特为与所述正电压相对应的负电压;当所述基线漂移为大于第三阈值的负电压时,所述结尾比特为与所述负电压相对应的正电压。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信道估计子模块730的一种实现电路参见图4所示,包括:第一逻辑运算单元410,交叉相乘单元420,第二逻辑运算单元430,寄存器440。
所述第一逻辑运算单元410输入所述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所述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根据所述当前信道的下行信号和上行信号估计获得。
所述交叉相乘单元420对所述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乘以一预设系数u,输出估计基线漂移;所述预设系数u是根据所述当前信道的特性决定的,即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的快慢决定的。如果当前信道的的基线漂移比较快,预设系数u就会比较大一些;如果当前信道的的基线漂移比较慢,预设系数u就会比较小一些。u为RC的倒数,其中C为当前信道的耦合电容,R为所述第一收发器芯片的特性阻抗。
所述第二逻辑运算单元430将所述估计基线漂移通过寄存器440输出。
所述输出的估计基线漂移作为参照基线漂移分别反馈输入至所述第一逻辑运算单元和所述第二逻辑运算单元。所述第一逻辑运算单元将输入的所述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与反馈的所述参照基线漂移做差获得基线漂移差值;所述基线漂移差值经过所述交叉相乘单元乘以预设系数u后传输至所述第二逻辑运算单元;所述第二逻辑运算单元将所述乘以预设系数u的基线漂移差值与所述反馈的基线漂移做和,获得调整后的基线漂移,并通过寄存器输出所述调整后的基线漂移。
本发明所述的收发器芯片的其他功能描述详见本实施例所述的收发器芯片的直流信号平衡方法及TDD系统。经过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收发器芯片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场景中。
本发明所述的收发器芯片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述的收发器芯片的直流信号平衡方法,但本发明所述的收发器芯片的直流信号平衡方法的实现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例列举的收发器芯片的结构,凡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所做的现有技术的结构变形和替换,都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利用了系统延时的空闲不但可以有效补偿发送信号的直流分量,解决通过交流耦合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在接收端容易发生的基线漂移问题,还可以保证信号的传输效率,不会以牺牲信号传输效率为代价换取补偿,而且不需要接收端对补偿信号做额外工作,不增加运算量和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7)

1.一种收发器芯片的直流信号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一TDD系统中,所述TDD系统包括互相通信的至少二个收发器芯片;所述收发器芯片的直流信号平衡方法包括:所述收发器芯片利用TDD系统的延时空闲,对发送的信号进行直流补偿;其中,
所述收发器芯片对发送的信号进行直流补偿的一种实现过程包括:
所述收发器芯片在发送的信号的尾部加上一组结尾比特,所述结尾比特用于补偿所述发送的信号的直流分量;
所述收发器芯片对发送的信号进行直流补偿的一种实现过程还包括:
所述收发器芯片根据所述TDD系统的当前信道的下行信号和上行信号估计获得所述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根据所述基线漂移在所述下行信号的结尾比特进行补偿;所述下行信号为所述收发器芯片发送的信号;所述上行信号为所述收发器芯片接收的信号;
当所述基线漂移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结尾比特为DC平衡的比特;
当所述基线漂移为大于第二阈值的正电压时,所述结尾比特为与所述正电压相对应的负电压;
当所述基线漂移为大于第三阈值的负电压时,所述结尾比特为与所述负电压相对应的正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器芯片的直流信号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DD系统的延时空闲包括第一延时空闲或/和第二延时空闲;所述第一延时空闲为所述信号从所述收发器芯片开始发出至另一收发器芯片开始接收之间的时间空闲;所述第二延时空闲为所述信号从所述收发器芯片结束发出至所述收发器芯片开始接收之间的时间空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器芯片的直流信号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尾比特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TDD系统的传输延时空闲的长度。
4.一种TDD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TDD系统包括:
第一收发器芯片,发送一下行信号;所述下行信号包括信号比特和结尾比特;所述下行信号的信号比特用于传输下行信号的有效信息;所述下行信号的结尾比特利用TDD系统的延时空闲传输,用于补偿所述下行信号的信号比特的直流分量;
第二收发器芯片,通过一信道与所述第一收发器芯片通信相连,接收所述下行信号,获得所述下行信号的信号比特的有效信息;
所述第一收发器芯片包括:
发送子模块,通过所述TDD系统的当前信道发送下行信号;
接收子模块,通过所述TDD系统的当前信道接收上行信号;
信道估计子模块,与所述发送子模块和所述接收子模块分别通信相连,根据所述当前信道的下行信号和上行信号估计获得所述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
控制子模块,与所述信道估计子模块和所述发送子模块分别通信相连,根据所述基线漂移控制所述下行信号的结尾比特的补偿内容,包括:
当所述基线漂移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结尾比特为DC平衡的比特;
当所述基线漂移为大于第二阈值的正电压时,所述结尾比特为与所述正电压相对应的负电压;
当所述基线漂移为大于第三阈值的负电压时,所述结尾比特为与所述负电压相对应的正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DD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尾比特跟随在所述信号比特后面,所述结尾比特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TDD系统的延时空闲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DD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TDD系统的延时空闲包括第一延时空闲或/和第二延时空闲;所述第一延时空闲为所述信号从所述收发器芯片开始发出至另一收发器芯片开始接收之间的时间空闲;所述第二延时空闲为所述信号从所述收发器芯片结束发出至所述收发器芯片开始接收之间的时间空闲。
7.一种收发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芯片包括:
发送子模块,通过当前信道发送下行信号;所述下行信号包括信号比特和结尾比特;所述下行信号的信号比特用于传输下行信号的有效信息;所述下行信号的结尾比特利用TDD系统的延时空闲传输,用于补偿所述下行信号的信号比特的直流分量;
接收子模块,通过所述当前信道接收上行信号;
信道估计子模块,与所述发送子模块和所述接收子模块分别通信相连,根据所述当前信道的下行信号和上行信号估计获得所述当前信道的基线漂移;
控制子模块,与所述信道估计子模块和所述发送子模块分别通信相连,根据所述基线漂移控制所述下行信号的结尾比特的补偿内容,包括:
当所述基线漂移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结尾比特为DC平衡的比特;
当所述基线漂移为大于第二阈值的正电压时,所述结尾比特为与所述正电压相对应的负电压;
当所述基线漂移为大于第三阈值的负电压时,所述结尾比特为与所述负电压相对应的正电压。
CN202210499207.2A 2022-05-09 2022-05-09 收发器芯片及其直流信号平衡方法、tdd系统 Active CN1153339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9207.2A CN115333901B (zh) 2022-05-09 2022-05-09 收发器芯片及其直流信号平衡方法、tdd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9207.2A CN115333901B (zh) 2022-05-09 2022-05-09 收发器芯片及其直流信号平衡方法、tdd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3901A CN115333901A (zh) 2022-11-11
CN115333901B true CN115333901B (zh) 2024-01-30

Family

ID=83916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9207.2A Active CN115333901B (zh) 2022-05-09 2022-05-09 收发器芯片及其直流信号平衡方法、tdd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3390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98685A (en) * 1968-12-14 1972-12-06 Bodenseewerk Perkin Elmer Co Automatic compensation of baseline drift
CN1314039A (zh) * 1998-08-19 2001-09-19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无线收发信机的加强的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23116A (zh) * 2011-03-11 2011-07-1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偏置校准方法及其装置
CN104812011A (zh) * 2015-02-28 2015-07-2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控制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98685A (en) * 1968-12-14 1972-12-06 Bodenseewerk Perkin Elmer Co Automatic compensation of baseline drift
CN1314039A (zh) * 1998-08-19 2001-09-19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无线收发信机的加强的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23116A (zh) * 2011-03-11 2011-07-1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偏置校准方法及其装置
CN104812011A (zh) * 2015-02-28 2015-07-2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控制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F_6绝缘气体光谱信号的最佳小波基基线校正算法;刘艳;刘凯;陶维亮;王先培;;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第06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3901A (zh) 2022-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31366B2 (en) Orthogonal differential vector signaling
EP2909961B1 (en) Communicat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data in frames
US6175558B1 (en) CDMA radio multiplex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a CDMA radio multiplex receiving device
US5686872A (en) Termination circuit for computer parallel data port
CN104054275B (zh) 一种dsl系统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634816A (zh) 多小区大规模mimo基于导频污染的干扰消除方法
CN103765789B (zh) 一种线路初始化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060119144A (ko) 다중 사용자 다중 송수신 안테나 통신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9845356A (zh) 向无线电终端指派传输定时的方法、无线电网络节点和无线电终端
CN115333901B (zh) 收发器芯片及其直流信号平衡方法、tdd系统
CN108900449B (zh) 多小区mimo-imac的干扰对齐方法
CN102292952A (zh) 通信系统、通信单元和采用导频传输方案的方法
CN108923906B (zh) 时分双工系统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00246697A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Feedback for Closed-Loop Wideband MIMO-OFDM System
CN110677839B (zh) 一种基于noma的5g移动通信资源分配方法
CN107094118B (zh) 利用1200m传输速率模块搭配成无线2400m传输速率的无线路由器
CN205232203U (zh) 一种大功率can总线发送电路
CN110489363B (zh) 基于ddr写通道的发送电路
TWI523466B (zh) 用於交錯式子載波配置頻譜預編碼式正交分頻多重存取系統之傳輸端電路
GB2373420A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WO2016061744A1 (zh)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
EP4022853A1 (en) Precoding for asymmetric two-way ethernet physical layer
US9270500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dynamic transmit equalization
Sainte-Agathe et al. New results in iterative frequency-domain decision-feedback equalization
CN109644018B (zh) 一种控制收发器开关状态的方法及发送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