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1835A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1835A
CN115331835A CN202210927378.0A CN202210927378A CN115331835A CN 115331835 A CN115331835 A CN 115331835A CN 202210927378 A CN202210927378 A CN 202210927378A CN 115331835 A CN115331835 A CN 1153318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module
doctor
medical
consul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273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凤兰
林芳宇
成守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9273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318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31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18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8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dical practitioners or patients, e.g. for collaborative diagnosis, therapy or health monito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2Reservations, e.g. for tickets, services or event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3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images
    • G16H3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images for handling medical images, e.g. DICOM, HL7 or PAC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e.g. managing hospital staff or surgery room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e.g. based on medical expert system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7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referenc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7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references
    • G16H70/4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references relating to drugs, e.g. their side effects or intended us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athology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医院客户端实现注册多家医院居民健康信息关联和共享利用;医生客户端提供在线问诊、远程会诊和答疑服务;患者客户端提供挂号、线下就诊、检查的预约和导引服务,及提供住院前、中、出院后的一系列服务;云服务器端提供就医服务支持和数据存储服务。该系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可让患者在门诊就诊、住院治疗、居家康复过程中得到简单便利的就医相关指引,患者的全程就医及康复得到一体化管理;解决患者在就诊、住院、居家康复过程中出现疾病问题能及时得到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引,住院期间和居家康复过程同时能得到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就医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医疗服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方面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也逐渐有所改善,但针对人口基数较大、患者较多的现状,存在诊疗效率低、落地难的问题。
在医院层面,针对医院普遍存在着数据量巨大的大数据,比如: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症状、治疗过程等数据,但其利用率却很低的情况。
在患者方面,具有症状,且不知上医院挂什么号。比如:患者A睡不好老失眠,该挂什么号?买了一些药,不知道该如何服用?有哪些用药禁忌?这项检查化验需不需要提前空腹……;“知症不知病”、“知病不知科”是一种新型的“就医难”,很多患者在挂号时无从选择,挂错了号、找错了科室更是家常便饭;拿完药或是要做检查时,又折返去找医生反复咨询,影响正常就诊秩序。
因此,针对上述数种情况:现患者在门诊就诊、住院治疗、居家康复过程中问题较多,流程较为复杂,患者得不到专业便利的指引,经常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就医体验较差等。亟需普及智慧医疗,使医疗资源合理化,缓解就医压力。如何将医疗行业与新兴技术进行整合,方便人们就医,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至少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该系统可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就医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包括:医院客户端、医生客户端、患者客户端和云服务器端;
医院客户端,用于作为医院管理者的身份登录云服务器,进行接入管理,实现注册在内的多家医院所具有的居民健康信息关联、互联互通和共享利用;
医生客户端,用于作为对应医院的医生身份登录云服务器,给对应的患者提供在线问诊、远程会诊和答疑服务;
患者客户端,用于作为患者身份登录云服务器,选择问诊服务、就诊医院,并提供挂号、线下就诊、线下检查的预约服务和导引服务,及提供住院前、住院中、出院后的一系列服务;
云服务器端,用于为上述三个客户端提供就医服务支持和数据存储服务。
进一步地,所述云服务器端,包括:
患者智能问诊模块,用于采用人工智能与患者进行交流互动,得到患者画像;给出问诊结果或推荐预约挂号服务,并引导患者线下就诊;
在线治疗咨询模块,用于患者与医生在线音视频交流互动;医生对比报告与预期给出相应的答复意见;
远程会诊模块,用于基层医生的客户端与大医院的医生客户端建立视频通讯连接,实现远程专家的会诊;并将患者在基层的检查单子或影像片子同步远程传给对应大医院的影像科诊断。
进一步地,所述云服务器端,还包括:
慢病管理模块,用于为患者提供精细化的慢病随访、肿瘤随访、健康管理服务。
进一步地,所述云服务器端,还包括:
专业知识图谱模块,用于根据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的智能技术,通过学习提供的权威临床疾病资料,构建专业临床知识库。
进一步地,所述患者智能问诊模块,包括:
AI交互对话单元,用于医师自定义交互时的沟通问题,为特定患者预设针对性问题,以供后续预约挂号、分组分类提供支撑;并用于人工智能基于专业知识图谱模块给患者提供对话服务;
患者画像单元,用于基于AI交互对话单元的交流结果进行结构化,包括:患者信息、性别、年龄、患者描述、病症、体征、既往病史、用药史以及历次病历、检查报告和检验报告,最终以结构化的业务数据形成患者画像;
AI审核单元,用于对患者的问诊要求进行审核,是否符合问诊条件;
人工审核单元,用于对AI审核单元的审核结果进行二次审核;
反馈单元,用于当人工审核单元的审核结果通过后,给出患者的问诊结果或辅助患者完成挂号操作;
就诊指引单元,用于获取患者的语音指令,引导患者就近停车入库和/或指引租借轮椅就诊;
门诊流程单元,用于根据患者的语音指令,协助用户完成挂号、预约、抢号、提醒、就诊要求须知、就诊路线、就诊停车、就诊租借轮椅的事项。
进一步地,所述在线治疗咨询模块,包括:
诊疗咨询接口单元,用于提供标准Webservice服务接口,供来自微信端, app端,网站端调用,接收患者咨询信息,包括上传的影像报告;
咨询诊疗管理单元,用于提供网站页面形式展示患者咨询列表和/或患者视频窗口,查询明细信息,报告信息及信息及时反馈回复;辅助在线音视频交流互动;
在线咨询系统统计单元,统计所有方式来源的咨询数、用户访问数及支持复合搜索查询统计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云服务器端,还包括:
智能问病模块,用于患者在对话框输入疾病名称或通过语音交互获得疾病名称,则获取相关疾病知识展示,并推送系列科普文章;
智能问药模块,用于患者在对话框输入药品名或通过语音交互获得药品名,弹出各个生产厂家的药品介绍,并附带完整的电子说明书;
指标百科模块,用于患者在对话框输入医学检查相关问题或通过语音交互获得医学检查相关问题,反馈相应指标的寓意,并弹出CT、核磁、胃肠镜检查在检前须知的提示。
进一步地,所述医生客户端,包括:
所属患者管理模块,用于对与该医生存在问诊关系的患者进行日常管理;包括:问询答复、用药提醒和连线沟通;
预约模块,用于记录并提醒医生待处理的事项或任务;
医学常识分享模块,用于医生发表有关医学常识的文章或短视频;并可一键同步到第三方社交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患者客户端,包括:
注册模块,用于患者在云服务器端进行信息注册,绑定患者的身份证明相关的号码;以及获取患者相关的身份信息;
上传模块,用于患者自行上传检查结果单据或检查影像报告;
定位模块,用于获取患者登录客户端的定位信息,以便于关联第三方地图软件提供导航服务;
查询模块,用于查询患者的检查结果和/或诊断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患者客户端,还包括:
等待住院模块,用于将等待住院的患者放进虚拟病区,随时接受患者的咨询事宜;并提供等待住院的排队信息;
住院准备模块,用于引导其停车、做相关检查、指引到病房路线、及引导办理入院手续,并提醒陪护要求;
住院期间模块,用于提供患者住院期间衣食住行服务,提醒做检查的注意事项;引导至检查地点;当有检查结果时,提醒查看;以及提供所需物品的配送服务;
出院准备模块,用于引导患者和/或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并可对接转诊医院;
居家康复模块,用于提供患者在居家康时的图文护理咨询服务、就诊服务;并将出院后的病理结果发送给对应的医生,实现点对点在线咨询;
复诊模块,用于根据患者的出院记录,辅助患者预约复诊时间和复诊医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包括:医院客户端、医生客户端、患者客户端和云服务器端;医院客户端,用于作为医院管理者的身份登录云服务器,进行接入管理,实现注册在内的多家医院所具有居民健康信息关联、互联互通和共享利用;医生客户端,用于作为对应医院的医生身份登录云服务器,给对应的患者提供在线问诊、远程会诊和答疑服务;患者客户端,用于作为患者身份登录云服务器,选择问诊服务、就诊医院,并提供挂号、线下就诊、线下检查的预约服务和导引服务,及提供住院前、住院中、出院后的一系列服务;云服务器端,用于为上述三个客户端提供就医服务支持和数据存储服务。该系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就医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云服务器端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患者智能问诊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线治疗咨询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生客户端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患者客户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包括:医院客户端1、医生客户端2、患者客户端3和云服务器端4;
其中,医院客户端1,用于作为医院管理者的身份登录云服务器,进行接入管理,实现注册在内的多家医院所具有的居民健康信息关联、互联互通和共享利用。该系统可整合N家医院,尤其是将一些大城市的医院整合入驻。另外,可以实现居民健康信息的高度关联、互联互通和共享利用,医院与医院之间检查结果的互认,避免劳民伤财,做些重复的不必要的检查。
医生客户端2,用于作为对应医院的医生身份登录云服务器,给对应的患者提供在线问诊、远程会诊和答疑服务。有助于缓解基层人们对于复杂疑难杂症的救治不利局面,用一根网线,就可以将上级医院的优质专家资源“输送”到乡镇卫生院,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远程门诊、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覆盖所有医疗联合体,让基层的人们获得优质医疗服务。
患者客户端3,用于作为患者身份登录云服务器,选择问诊服务、就诊医院,并提供挂号、线下就诊、线下检查的预约服务。比如,对于边远山区或农村的患者,甚至可以做到足不出村,通过互联网技术,就能实现在线看病。当然,也可以为需前往医院治疗和住院的患者,提供导引服务,并提供住院前、住院中、出院后的一系列服务。
云服务器端4,用于为上述三个客户端提供就医服务支持和数据存储服务。
该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在具体实施时,比如可采用如下技术:
前端:主要采用HTML5+CSS+Jquery框架来构建Web端服务,运用AJAX 实现前后端交互提高运行速度。
后端:主要以ASP.NET技术开发,使用JSP技术在传统的网页HTML文件中插入Java程序段(Scriptlet)和JSP标记(tag),从而形成JSP文件。使用三层架构与SqlServer数据库进行交互,将逻辑和数据层分离同时融合 IRQA、KBQA、bootstrap等形成的混合框架的智能问答系统,持续迭代优化自动问答、自然语言理解(NLU)、自然语言生成(NLG)以及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基础技术。
各个客户端与云端服务器之间应用5G等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服务患者能力,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便患者享受高效精准的医疗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就医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云服务器端4,包括:
患者智能问诊模块41,用于采用人工智能与患者进行交流互动,得到患者画像;给出问诊结果或推荐预约挂号服务,并引导患者线下就诊;
在线治疗咨询模块42,用于患者与医生在线音视频交流互动;医生对比报告与预期给出相应的答复意见;
远程会诊模块43,用于基层医生的客户端与大医院的医生客户端建立视频通讯连接,实现远程专家的会诊;并将患者在基层的检查单子或影像片子同步远程传给对应大医院的影像科诊断;在会诊过程中,可进行录音录像,以便进行查询。
该远程会诊模块,可以有助于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基层治疗,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模式,对村民来说,既能在本地获得与上级医院相同的检查,和上级专家的诊治方案,又能无需前往大城市医治承担高额的经济负担。
慢病管理模块44,用于为患者提供精细化的慢病随访、肿瘤随访、健康管理服务;
专业知识图谱模块45,用于根据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的智能技术,通过学习提供的权威临床疾病资料,构建专业临床知识库;
上述患者智能问诊模块41的智能分诊过程是基于AI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模拟诊前咨询流程,引导患者对病症描述和理解。患者可通过比如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或该系统平台预约挂号窗口进入,点击智能导诊,AI导诊助手就开始服务。
比如,患者智能问诊模块41中,患者注册并设置好年龄和性别后,仅需根据提示手动输入自己的基本症状。通过智能人机对话方式,该系统会依据大数据一步步帮助患者“诊断”,并最终推荐就医的科室和相关专家。患者随后自主选择,实现“一键挂号”。这一模式将精确的导诊服务前置,从源头上让医疗服务更高效。
具体地,上述患者智能问诊模块41,如图3所示,包括:
AI交互对话单元411,用于医师自定义交互时的沟通问题,为特定患者预设针对性问题,以供后续预约挂号、分组分类提供支撑;并用于人工智能基于专业知识图谱模块给患者提供对话服务;
患者画像单元412,用于基于AI交互对话单元的交流结果进行结构化,包括:患者信息、性别、年龄、患者描述、病症、体征、既往病史、用药史以及历次病历、检查报告和检验报告,最终以结构化的业务数据形成患者画像;基于多个患者的数据,形成大数据,有助于医生能够在早期发现病患的可能性疾病并介入。
AI审核单元413,用于对患者的问诊要求进行审核,是否符合问诊条件;
人工审核单元414,用于对AI审核单元的审核结果进行二次审核;
反馈单元415,用于当人工审核单元的审核结果通过后,给出患者的问诊结果或辅助患者完成挂号操作;
就诊指引单元416,用于获取患者的语音指令,引导患者就近停车入库和 /或指引租借轮椅就诊;
门诊流程单元417,用于根据患者的语音指令,协助用户完成挂号、预约、抢号、提醒、就诊要求须知、就诊路线、就诊停车、就诊租借轮椅的事项。
在患者智能问诊模块中,患者通过智能问答的互动方式,大致了解其表现的症状,也帮助了医院对就诊患者提前进行信息收集及筛选。
以线下门诊就诊的流程举例来说:
门诊就诊存在问题:出现相关症状不知道挂哪个科?不知道如何挂号?号源满了不知道如何抢号?来院后停车难、找轮椅和车床难。
采用如下方式解决:
(1)首次挂号难,患者不知道如何挂号,可以直接链接或下载该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的患者客户端,指引患者如何注册预约挂号。
(2)患者不知道自己的疾病该挂哪个专科号,很多患者不知道就诊的流程:首次挂号应该先挂专科号,把该专科的检查先做了,再挂教授号让教授看诊。否则好不容易挂上教授号后,开了一堆检查,浪费了教授和患者的时间,因此,可以语音说初次就诊该怎么办,患者智能问诊模块将把就诊指引发给患者看,根据患者是否有检查结果等预约专科号还是教授号。如果号源满了,语音挂不到号怎么办?将指引患者如何抢号。并在抢号前提醒患者进入抢号系统。
(3)患者来院后停车难、找轮椅难、就诊指引欠缺。部分患者由于行动不便,需要轮椅就诊,但不知道如何才能得到轮椅,语音轮椅后,将指引患者找到租用轮椅的地方,方便患者就诊。初次就诊患者及家属都不熟悉就诊路线和流程,导致在寻找就诊地方、寻找预约或缴费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不利于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4)便利门诊就诊流程:患者身体出现相关问题,需要就诊,首先进行实名注册,语音告知AI交互对话单元的人工助手相关症状,助手推荐到相应专科挂号,如果当天预约满,助手会告知患者如果抢号,并在抢号时间前提醒患者到APP抢号。抢号成功后,等待就诊。助手会提前提醒患者就诊时间,同时,就诊需要带好身份证、医保卡等。就诊前一天,门诊流程单元,根据患者的居住地址,告知患者可以通过自驾车、公交车等方式来院就诊。当天患者到达医院后,平台主动指引自驾车患者到停车场停车。对于需要轮椅或车床搬运的患者,在语音搜索轮椅及车床,马上指引家属到相应地方租取轮椅或车床,把患者安放好。语音寻求就诊科室,门诊流程单元马上发来定位,根据定位到达就诊地方,根据排号到诊室就诊。就诊完毕后,打开门诊流程单元可以看到指引到相应部门实施检查预约、缴费、取药。
对于病理确诊的患者,还可以针对病情符合实际治疗条件的患者,收集相关信息,通过平台反馈、邮件、电话等方式主动联系患者做进一步的人工筛选。最终指引符合条件患者来院就诊进行手术等,避免患者不必要的长途奔波。
患者智能问诊模块中,一方面可以满足患者对某一个疾病或者一种治疗方式初步了解的需求,平台的上线打通了患者与医生沟通的壁垒,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长期困扰患者选择医疗机构的难题,又可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尽可能兼顾社会公平,避免挤占优质医疗资源的矛盾。
具体地,上述在线治疗咨询模块42,如图4所示,具体包括:
诊疗咨询接口单元421,用于提供标准Webservice服务接口,供来自微信端,app端,网站端调用,接收患者咨询信息,包括上传的影像报告;
咨询诊疗管理单元422,用于提供网站页面形式展示患者咨询列表和/或患者视频窗口,查询明细信息,报告信息及信息及时反馈回复;辅助在线音视频交流互动;
在线咨询系统统计单元423,统计所有方式来源的咨询数、用户访问数及支持复合搜索查询统计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云服务器端4,还包括:
在智能问病模块,患者在对话框输入疾病名称或通过语音交互获得疾病名称,即可获取相关疾病知识,同时推送系列科普文章;在智能问药模块,患者在对话框输入药品名或通过语音交互获得药品名,会弹出各个生产厂家的药品介绍,并附带完整的电子说明书;在指标百科模块,患者在对话框输入医学检查相关问题或通过语音交互获得医学检查相关问题,就会反馈相应指标的寓意,并弹出CT、核磁、胃肠镜检查等检前须知的提示。
借助人工智能平台,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语音、搜图、文本等方式,快速、准确地了解相关的病理知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医生客户端2,如图5所示,包括:
所属患者管理模块21,用于对与该医生存在问诊关系的患者进行日常管理;包括:问询答复、用药提醒和连线沟通;
预约模块22,用于记录并提醒医生待处理的事项或任务;
医学常识分享模块23,用于医生发表有关医学常识的文章或短视频;并可一键同步到第三方社交平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患者客户端3,如图6所示,包括:
注册模块31,用于患者在云服务器端进行信息注册,绑定患者的身份证明相关的号码;以及获取患者相关的身份信息;需要提供患者准确的身份信息,以便关联相关医保报销政策;另外,根据其描述的年龄、性别,也可便于进行群体分类,辅助于大数据中某一疾病的预测;
上传模块32,用于患者自行上传检查结果单据或检查影像报告;患者可将自己在线下的检查报告进行上传,以便获取医生的诊断意见或指导服药期限、方式等;
定位模块33,用于获取患者登录客户端的定位信息,以便于关联第三方地图软件提供导航服务;
查询模块34,用于查询患者的检查结果和/或诊断结果;客户端与云服务端采用5G技术还能助力检查报告实时生成。
等待住院模块35,用于将等待住院的患者放进虚拟病区,随时接受患者的咨询事宜;并提供等待住院的排队信息;
住院准备模块36,用于引导其停车、做相关检查、指引到病房路线、及引导办理入院手续,并提醒陪护要求;
住院期间模块37,用于提供患者住院期间衣食住行服务,提醒做检查的注意事项;引导至检查地点;当有检查结果时,提醒查看;以及提供所需物品的配送服务;
出院准备模块38,用于引导患者和/或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并可对接转诊医院;
居家康复模块39,用于提供患者在居家康时的图文护理咨询服务、就诊服务;并将出院后的病理结果发送给对应的医生,实现点对点在线咨询;
复诊模块40,用于根据患者的出院记录,辅助患者预约复诊时间和复诊医生。
下面从两个问题进行举例说明:
一、住院治疗存在问题:等待床位,不知道什么时候住院?住院科室地点在哪里?住院的管床医生和护士是谁?相关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每天的治疗相关健康教育?需要购置的生活用品能否配送?陪人可以推荐附近的酒店住宿等。
(1)等待住院模块35:患者就诊后需要住院,但病房没有床位,患者一直等待医院通知,心情比较着急,有时患者等待不耐烦,可能会直接到其他医院住院,这样也造成了病源的流失,不利于医院的发展。因此,将等待住院的患者放进虚拟病区,患者可以随时咨询大概什么时候可以住院,虚拟科室有相应的电话,指引患者可以电话咨询,或者等待该电话入院。采用排队的方式看到床位的周转,也让患者安心等待通知入院。
(2)住院准备模块36:患者接到住院电话、准备入院;并指引患者到病房的路线,到病房后如何办理入院。包括提供病房的咨询电话,让患者能及时得到住院指引,准备相应的住院物品。同时提醒患者不能留陪人,指引家属可以到附近的酒店留宿。
(3)住院期间模块37:患者住院后,语音搜索首次住院注意事项,可以看到相应的住院规则:包括住院期间的衣食住行。需要做的检查,语音搜索相应检查的注意事项。指引患者到达检查地点。有检查结果时,住院期间模块37会智能提醒患者查看检查结果。有相关治疗时,可以及时得到相关的健康教育。语音搜索需要买什么物品,可提供安排后勤派送到病区,方便快捷,也让医院后勤对接患者住院期间需要的物品,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后勤保障。
二、出院后存在问题:康复期患者不知道如何转诊、居家出现相应问题时得不到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行动不便的患者有相关护理问题时,没有便利的上门服务。患者回家后有相应的医疗及护理问题,经常得不到及时处理,也不知道如何联系医生和护士。
(1)出院准备模块38:医生开立医嘱出院,马上提醒患者做好出院准备,告知家属接出院。指引出院如何复印病历,如何报销等事项。对于康复期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回家造成家庭照顾负担,需要转诊到社区医院继续治疗,但患者不知道如何联系转诊,因此语音搜索转诊,直接可以链接到转诊咨询电话,顺利完成转诊。提高医院的床位周转率。
(2)居家康复模块39:居家时,如果患者出院居家有相应的护理问题,语音将护理问题反馈,比如打开APP后,直接链接到护理咨询页面,推荐相应专科的护士,为患者提供图文咨询。患者居家出现相关症状,语音搜索相关症状,APP直接链接到网上咨询医生,让患者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如果需要就诊,直接指引患者来院就诊或者到附近合适的医院就诊。如果患者的问题需要护士上门服务处理,语音上门服务,可直接跳至上门服务页面,让患者按照页面指引完成上门服务预约和缴费,等待护士上门服务。
出院后如果有病理结果,语音搜索什么时候能出病理结果,APP上显示病理结果后,语音搜索怎么找医生看病理结果,APP直接把页面链接到互联网医院相应专科的医生,患者可以预约在线咨询。
(3)复诊模块40:语音录入如何复诊,APP将会显示患者的出院记录,患者查看复诊时间,并指导患者如何预约复诊医生。可以先通过互联网医院咨询医生是否可以云复诊还是需要现场复诊,对于可以云复诊的患者,直接点击互联网医院,咨询相关教授复诊即可。如果需要现场复诊,APP指引患者预约挂号,按照门诊复诊的流程实施复诊。
该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可以将患者就诊、住院治疗、居家康复的所有流程实施人工智能化,患者在每个就医流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均可以利用本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录入相关问题,保障患者在全程就医过程得到及时、便捷、快速的医疗服务。能优化患者在就医过程的所有服务流程,同时,能联合医院多部门合作,采用智能化管理,方便患者就诊、住院治疗、居家康复、转诊等,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的就医体验。
针对线下门诊医疗、住院治疗的患者,该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可以让患者在门诊就诊、住院治疗、居家康复过程中得到简单便利的就医相关指引,患者的全程就医及康复得到一体化管理,解决了患者在就诊、住院、居家康复过程中出现疾病问题能及时得到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引,住院期间和居家康复过程同时能得到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就医体验。
另外,通过利用5G、AI等先进技术手段形成多元化在线诊疗服务闭环,通过与实时业务系统对接,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全健康智能管理流程,实现诊前智能导医、智能客服,诊中语音智能录入、电子病历自动导入,诊后健康管理、智能随访,形成适用于综合医疗服务能力的人工智能应用,建成一套完善的智能服务全闭环管理,甚至实现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业的诊疗服务,让患者切实感受到指尖上的便利,信息化带来的高效便捷的就医体验。同时有效缓解医院服务工作压力,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节约患者就诊成本,避免非必要的出行、时间、经济等支出,帮助患者提高参与度的同时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另外,通过建设智能问诊,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5G技术和医疗服务进行有机结合,医生在为患者看诊前,可对患者的基本病情有所了解,降低患者无效就医,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对院内流程进行优化,减少人工导诊、人工客服等的投入成本,降低院内人工运营成本。进一步地,还可以实现有序合理引导公众就医,帮助公众建立更科学合理的就诊倾向,最大限度保障大众的利益,为公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精准、更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有效发挥各个医院的医疗资源的优势,支撑医疗资源合理化利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医院客户端、医生客户端、患者客户端和云服务器端;
医院客户端,用于作为医院管理者的身份登录云服务器,进行接入管理,实现注册在内的多家医院所具有的居民健康信息关联、互联互通和共享利用;
医生客户端,用于作为对应医院的医生身份登录云服务器,给对应的患者提供在线问诊、远程会诊和答疑服务;
患者客户端,用于作为患者身份登录云服务器,选择问诊服务、就诊医院,并提供挂号、线下就诊、线下检查的预约服务和导引服务,及提供住院前、住院中、出院后的一系列服务;
云服务器端,用于为上述三个客户端提供就医服务支持和数据存储服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端,包括:
患者智能问诊模块,用于采用人工智能与患者进行交流互动,得到患者画像;给出问诊结果或推荐预约挂号服务,并引导患者线下就诊;
在线治疗咨询模块,用于患者与医生在线音视频交流互动;医生对比报告与预期给出相应的答复意见;
远程会诊模块,用于基层医生的客户端与大医院的医生客户端建立视频通讯连接,实现远程专家的会诊;并将患者在基层的检查单子或影像片子同步远程传给对应大医院的影像科诊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端,还包括:
慢病管理模块,用于为患者提供精细化的慢病随访、肿瘤随访、健康管理服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端,还包括:
专业知识图谱模块,用于根据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的智能技术,通过学习提供的权威临床疾病资料,构建专业临床知识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智能问诊模块,包括:
AI交互对话单元,用于医师自定义交互时的沟通问题,为特定患者预设针对性问题,以供后续预约挂号、分组分类提供支撑;并用于人工智能基于专业知识图谱模块给患者提供对话服务;
患者画像单元,用于基于AI交互对话单元的交流结果进行结构化,包括:患者信息、性别、年龄、患者描述、病症、体征、既往病史、用药史以及历次病历、检查报告和检验报告,最终以结构化的业务数据形成患者画像;
AI审核单元,用于对患者的问诊要求进行审核,是否符合问诊条件;
人工审核单元,用于对AI审核单元的审核结果进行二次审核;
反馈单元,用于当人工审核单元的审核结果通过后,给出患者的问诊结果或辅助患者完成挂号操作;
就诊指引单元,用于获取患者的语音指令,引导患者就近停车入库和/或指引租借轮椅就诊;
门诊流程单元,用于根据患者的语音指令,协助用户完成挂号、预约、抢号、提醒、就诊要求须知、就诊路线、就诊停车、就诊租借轮椅的事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线治疗咨询模块,包括:
诊疗咨询接口单元,用于提供标准Webservice服务接口,供来自微信端,app端,网站端调用,接收患者咨询信息,包括上传的影像报告;
咨询诊疗管理单元,用于提供网站页面形式展示患者咨询列表和/或患者视频窗口,查询明细信息,报告信息及信息及时反馈回复;辅助在线音视频交流互动;
在线咨询系统统计单元,统计所有方式来源的咨询数、用户访问数及支持复合搜索查询统计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端,还包括:
智能问病模块,用于患者在对话框输入疾病名称或通过语音交互获得疾病名称,则获取相关疾病知识展示,并推送系列科普文章;
智能问药模块,用于患者在对话框输入药品名或通过语音交互获得药品名,弹出各个生产厂家的药品介绍,并附带完整的电子说明书;
指标百科模块,用于患者在对话框输入医学检查相关问题或通过语音交互获得医学检查相关问题,反馈相应指标的寓意,并弹出CT、核磁、胃肠镜检查在检前须知的提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生客户端,包括:
所属患者管理模块,用于对与该医生存在问诊关系的患者进行日常管理;包括:问询答复、用药提醒和连线沟通;
预约模块,用于记录并提醒医生待处理的事项或任务;
医学常识分享模块,用于医生发表有关医学常识的文章或短视频;并可一键同步到第三方社交平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客户端,包括:
注册模块,用于患者在云服务器端进行信息注册,绑定患者的身份证明相关的号码;以及获取患者相关的身份信息;
上传模块,用于患者自行上传检查结果单据或检查影像报告;
定位模块,用于获取患者登录客户端的定位信息,以便于关联第三方地图软件提供导航服务;
查询模块,用于查询患者的检查结果和/或诊断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客户端,还包括:
等待住院模块,用于将等待住院的患者放进虚拟病区,随时接受患者的咨询事宜;并提供等待住院的排队信息;
住院准备模块,用于引导其停车、做相关检查、指引到病房路线、及引导办理入院手续,并提醒陪护要求;
住院期间模块,用于提供患者住院期间衣食住行服务,提醒做检查的注意事项;引导至检查地点;当有检查结果时,提醒查看;以及提供所需物品的配送服务;
出院准备模块,用于引导患者和/或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并可对接转诊医院;
居家康复模块,用于提供患者在居家康时的图文护理咨询服务、就诊服务;并将出院后的病理结果发送给对应的医生,实现点对点在线咨询;
复诊模块,用于根据患者的出院记录,辅助患者预约复诊时间和复诊医生。
CN202210927378.0A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 Pending CN1153318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7378.0A CN115331835A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7378.0A CN115331835A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1835A true CN115331835A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22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27378.0A Pending CN115331835A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3183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25305A (zh) * 2023-06-19 2023-09-29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卫生应急医院) 一种智能医院多功能导航服务方法及系统
CN116936078A (zh) * 2023-07-18 2023-10-24 南京大经中医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医预问诊收集管理系统
CN117238533A (zh) * 2023-11-16 2023-12-1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基于智能穿戴和实时诊断以及知识图谱的医疗护理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25305A (zh) * 2023-06-19 2023-09-29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卫生应急医院) 一种智能医院多功能导航服务方法及系统
CN116936078A (zh) * 2023-07-18 2023-10-24 南京大经中医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医预问诊收集管理系统
CN116936078B (zh) * 2023-07-18 2024-04-26 南京大经中医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医预问诊收集管理系统
CN117238533A (zh) * 2023-11-16 2023-12-1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基于智能穿戴和实时诊断以及知识图谱的医疗护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aleem et al. Telemedicine for healthcare: Capabilities, features, barriers, and applications
CN110322953B (zh) 一种智能陪诊系统及其陪诊方法
US20210374626A1 (en) Network-Based Medical Patient Servicing System
AU2011288135B2 (en) An automated integrated system, method and platform for healthcare services.
Siau Health care informatics
CN115331835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就医便民系统
CN111260520A (zh) 基于智能语音多轮问询和自助挂号技术的导诊导医系统
US20160259902A1 (en)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interactive interface system
US20180032692A1 (en) Computer assisted patient navig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40038152A1 (en) Medical visualiz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2021032758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users through engagement, monitoring, analytics, and care management
JP2007172275A (ja) 医療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CN112133414A (zh) 医疗服务系统
McIntosh et al. Patient evaluation of an acute care pediatric telemedicine service in urban neighborhoods
KR20010088639A (ko) 네트워크를 이용한 원격 진료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Salisbury Do NHS walk-in centres in England provide a model of integrated care?
WO2023112483A1 (ja) 情報処理装置
KR20010097433A (ko) 인터넷을 통한 의료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WO2014019050A1 (en) Medical visualization method and system
JP2003345905A (ja) 医療支援方法
JP2022023545A (ja) 医療施設の外来アシスタントシステム
JP2002169897A (ja) 医療情報提供方法及び医療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Olsen et al. A dual interface approach for patient diagnosis and doctor consultation with the help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KR20230171307A (ko) 의사 및 환자 간 질의응답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KR20230171308A (ko) 의사 및 환자 간 질의응답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