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29691B - 一种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29691B
CN115329691B CN202210915694.6A CN202210915694A CN115329691B CN 115329691 B CN115329691 B CN 115329691B CN 202210915694 A CN202210915694 A CN 202210915694A CN 115329691 B CN115329691 B CN 1153296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grid
height
cfd
gri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156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29691A (zh
Inventor
刘睿
张俞
陈振宇
陈晗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91569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296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29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296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296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296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8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luid dynamics, e.g. us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20Finite element generation, e.g. wire-frame surface description, tesse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8Flui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Algebra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属于风环境模拟领域。所述方法获取待研究城市的建筑物数据,并采用GIS方法得到建筑立面栅格与建筑高度栅格;再通过栅格运算与重分类对建筑立面栅格与建筑高度栅格进行简化,得到简化建筑密度栅格与简化建筑容积高度栅格,并计算生成建筑块栅格;将建筑块栅格转化为三维建筑块实体;建立CFD数值模拟的计算域,并对计算域进行离散化;设置CFD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与湍流模型,对计算域进行初始化并完成数值求解,模拟得到当前城市风场。本发明以几十米的空间分辨率准确刻画了建筑三维空间形态对城市风环境的影响,缩短了模拟周期,降低了计算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风环境模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风环境是近地面自然风在城市下垫面影响下形成的风速与风向的分布情况,城市风环境影响人们的体感舒适度、城市空气质量等。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尤其对于城区常住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密度与高度较大的建筑群对周围的风速产生了显著的削弱作用,不仅容易造成严重的城市风环境问题,还可能降低城市内居民的热舒适度,并可能使大气污染物在城区聚集,从而降低空气质量,因此,需要对超大城市内的风速与风向进行高空间分辨率数值模拟从而为改善城市风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实地观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取城市风场。实地观测方法由于城市中的观测站点分布稀疏,且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风速、风向测量,虽然能获取时间连续的离散观测值,但是很难获得区域或者空间连续的风场。中尺度模式可以模拟城市风场,但也受限于模式机理无法获取百米尺度以下的城市风场,无法满足获取几十米空间分辨率的风场来探究建筑三维空间形态对城市风环境影响的需求。此外,城市中大量三维空间形态复杂的建筑对风环境模拟带来较大的计算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用以实现超大城市几十米空间分辨率风环境的数值模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获取待研究城市的建筑物数据,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中的矢栅转换工具将建筑物数据中的建筑矢量多边形转换为建筑立面栅格与建筑高度栅格;
步骤S2,通过GIS软件中的栅格运算工具与重分类工具将建筑立面栅格与建筑高度栅格转换为简化建筑密度栅格与简化建筑容积高度栅格,并进一步将简化建筑密度栅格与简化建筑容积高度栅格转换为建筑块栅格;
步骤S3,在CAD软件中将建筑块栅格转化为三维建筑块实体,以刻画建筑物的三维空间形态;
步骤S4,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中建立CFD数值模拟的计算域,在所述计算域中使用所述三维建筑块实体刻画建筑物的三维空间形态,并使用非结构化网格对计算域进行离散化;
步骤S5,在CFD软件中设置湍流模型参数、边界条件与求解器,对计算域进行初始化并完成数值求解,模拟当前城市风场。
上述方案中,步骤S1的建筑立面栅格中,使用二元值a与b表示栅格对应的像元是否被建筑覆盖;建筑高度栅格中,使用建筑高度属性表示建筑的高度,所述建筑高度属性使用大于等于0的实数表示。
上述方案中,步骤S2包括:
步骤S21,建立覆盖建筑立面栅格或建筑高度栅格的连续格网,该格网由形状大小一致的单元构成,单元的边长R由建筑密度与城市道路宽度决定;采用栅格运算工具对单元内的建筑密度与建筑容积高度进行分区统计,生成建筑密度栅格与建筑容积高度栅格;
步骤S22,使用GIS栅格运算工具对建筑密度栅格进行重分类,使用二元值c与d分别表示不含建筑覆盖的区域与含建筑物覆盖的区域,得到简化建筑密度栅格;采用相等间隔分类方法对建筑容积高度栅格进行重分类得到简化建筑容积高度栅格;使用栅格计算工具将简化建筑密度栅格和简化建筑容积高度栅格转换为建筑块栅格。
上述方案中,所述采用栅格运算工具对单元内的建筑密度与建筑容积高度进行分区统计,采用建筑覆盖率C与建筑容积高度Hvol来表示单元内的建筑密度与建筑容积高度,计算方法如公式(1)和(2)所示:
式(1)和(2)中,Sc,i表示第i个边长为R的单元的面积,Sj表示Sc,i范围内第j个建筑要素的立面面积,hj表示Sj的高度属性。
上述方案中,步骤S3包括:
步骤S31,使用GIS软件中的栅矢转换工具将建筑块栅格转换为建筑块矢量,栅格属性值被转换为建筑块的高度属性;所述的建筑块栅格使用简化后的建筑容积高度值表示建筑块的高度,使用像元值0表示除建筑块以外的其他区域;
步骤S32,使用CAD软件将建筑块矢量转换为三维建筑块实体;所述转换方法为:使用GIS软件将建筑块矢量导出为建筑块三维多段线,并使用CAD软件中的拉伸工具将所述建筑块三维多段线转换为建筑块三维实体,拉伸高度为建筑块矢量的高度属性值,从而将建筑块矢量转换为三维建筑块实体。
上述方案中,步骤S4包括:
步骤S41,依据待研究城市与三维建筑块实体建立CFD数值模拟的计算域,建立计算域的方法为:在CAD软件中建立计算域三维实体;所述计算域的边界包括底边界、侧边界、顶边界与建筑表面;使用布尔运算工具将计算域三维实体与三维建筑块实体求减运算;
步骤S42,对计算域进行非结构化网格划分,包括面网格尺寸与体网格尺寸的设置;将建筑表面网格的最大尺寸设置为单元边长R,将最小面网格的尺寸限制在2/3R;底边界表面网格的最大尺寸设置为100m以下,底边界、侧边界、顶边界与建筑表面的面网格增长率为1.05以下,以保证核心计算域至侧边界网格尺寸的均匀过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计算域的范围包括水平范围和垂直范围,水平范围Hhor与垂直范围Hver分别由待研究城市的水平范围Hcity与三维建筑块实体高度的最大值Hmax决定,且Hhor应为Hcity的五倍以上,Hver至少达到待研究城市的边界层高度;所述核心计算域为水平范围为Hcity的CFD数值模拟核心区域。
上述方案中,步骤S5包括:
步骤S51,在CFD软件中设置湍流模型及相关模拟参数;
步骤S52,设置CFD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
步骤S53,设置CFD数值模拟的求解器与CFD数值模拟的初始化方法,并对计算域进行初始化与迭代求解。
上述方案中,所述湍流模型为基于雷诺平均方法的湍流模型。
上述方案中,所述边界条件包括:顶边界为对称边界或无滑移壁面,底边界与建筑表面为无滑移壁面,出口边界为自由流,侧边界为速度入口,速度入口采用指数风剖面定义风速,计算方法如公式(3)所示:
式(3)中,z0为参考风速v0的高度,α为与地貌类别与海拔高度相关的地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速入口还使用x,y,z三个方向上的分量u,v,w定义入口风向。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实现了几十公里城市范围内百米以下尺度的城市风场模拟,能够以几十米的空间分辨率刻画三维建筑物与周围风速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城市建筑三维空间形态对高密度城市风环境的影响、规划高密度城市通风廊道进而改善城市通风状况、提高行人热舒适度、城市污染源扩散等提供技术支撑,从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建筑局部三维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上海市中心城区的简化后建筑块局部三维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计算域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上海市中心城区非结构化网格划分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近地面10m剖面风速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也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只是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解决风环境评估中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范围难以覆盖整个城市、对建筑影响下的风环境进行数值模拟时建筑物数量较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通过GIS手段有效简化建筑要素,实现对超大城市几十公里范围、几十米空间分辨率风环境的数值模拟,模拟过程覆盖整个城市范围,提供的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实现了几十公里城市范围内几十米空间分辨率的城市风场模拟,为研究城市建筑三维空间形态对高密度城市风环境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撑。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获取待研究城市建筑物数据,并采用GIS软件中的矢栅转换工具将建筑物数据中的建筑矢量多边形转换为建筑立面栅格与建筑高度栅格。
本步骤中,所述失栅转换的目的是:栅格数据具有高效的空间叠置运算能力,使用栅格数据能够提高建筑块的生成效率,使大量建筑物高效简化为三维实体。所述建筑数据中包括具有建筑高度属性的建筑矢量多边形数据。所述建筑要素,包括地理坐标、形态与高度。
本步骤中,所述待研究城市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1000万的超大城市。
优选地,所述GIS软件为商用GIS软件ArcGIS 10.2系列中的ArcMap,所述的矢栅转换工具为ArcMap中的“要素转栅格”。
本步骤中,所述建筑立面栅格中,使用二元值a与b表示栅格对应的像元是否被建筑覆盖;所述建筑高度栅格中,使用建筑高度属性表示建筑的高度,所述建筑高度属性使用大于等于0的实数表示。所述二元值a与b可以选择0和1或其他相区别的两个不同实数。优选地,建筑立面栅格使用像元值0与1表示建筑物立面的水平位置,像元值1表示该像元上被建筑覆盖,像元值0则表示该像元上没有建筑覆盖。
步骤S2,通过GIS软件中的栅格运算工具与重分类工具将建筑立面栅格与建筑高度栅格转换为简化建筑密度栅格与简化建筑容积高度栅格,并进一步将简化建筑密度栅格与简化建筑容积高度栅格转换为建筑块栅格。
本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S21,建立覆盖建筑立面栅格或建筑高度栅格的连续格网,该格网由形状大小一致的单元构成,单元的边长R由建筑密度与城市道路宽度决定;采用栅格运算工具对单元内的建筑密度与建筑容积高度进行分区统计,生成建筑密度栅格与建筑容积高度栅格。本步骤中,所述单元为形状规则的多边形,其边长R能够反映建筑的空间分辨率。
优选地,所述GIS栅格运算工具为ArcMap中的“分区统计”;
优选地,采用建筑覆盖率C与建筑容积高度Hvol来刻画单元内的建筑密度与建筑容积高度,其计算方法如公式(1)和(2)所示:
式(1)和(2)中,Sc,i表示第i个边长为R的单元的面积,Sj表示Sc,i范围内第j个建筑要素的立面面积,hj表示Sj的高度属性。
步骤S22,使用GIS栅格运算工具对建筑密度栅格进行重分类,使用二元值c与d分别表示不含建筑覆盖的区域与含建筑物覆盖的区域,得到简化后的建筑密度栅格;采用相等间隔分类方法对建筑容积高度栅格进行重分类得到简化建筑容积高度栅格;使用栅格计算工具将简化后的建筑密度栅格和简化建筑容积高度栅格转换为建筑块栅格。所述二元值c与d可以选择0和1或其他两个相区别的不同实数。
优选地,所述GIS栅格运算工具为ArcMap中的“重分类”;
优选地,将建筑密度栅格重分类为值为1的建筑块所覆盖区域与值为0的其他区域,分类结果为简化的建筑密度栅格;
优选地,对建筑容积高度栅格采用对建筑高度属性的相等间隔分类方法将建筑容积高度分为多级,生成简化的建筑容积高度栅格。重分类后的值为每一个分级中的中位数。所述相等间隔分类方法能够保证建筑块在垂直方向上的空间分辨率相对均匀。所述分类级数与建筑高度的最大、最小值与待研究城市建筑块在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分辨率相关。
步骤S3,在CAD软件中将建筑块栅格转化为三维建筑块实体,以刻画建筑的三维空间形态。
本步骤具体包括:
优选地,所述CAD软件为商用软件公司Autodesk出品的AutoCAD 2018;
步骤S31,使用GIS软件中的栅矢转换工具将建筑块栅格转换为建筑块矢量,栅格属性值被转换为建筑块的高度属性;所述的建筑块栅格使用简化后的建筑容积高度值表示建筑块的高度,使用像元值0表示除建筑块以外的其他区域。
优选地,所述栅矢转换工具为ArcMap中的“栅格转面”;
所述建筑块栅格使用简化后的建筑容积高度值表示建筑块的高度,使用像元值0表示除建筑块以外的其他区域。
步骤S32,使用CAD软件将建筑块矢量转换为三维建筑块实体,所述转换方法为:使用GIS软件将建筑块矢量导出为建筑块三维多段线,并使用CAD软件拉伸工具将之拉伸为三维实体,拉伸高度为建筑块矢量的高度属性值。
步骤S4,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中建立CFD数值模拟的计算域,在所述计算域中使用所述三维建筑块实体刻画建筑物的三维空间形态,并使用非结构化网格对计算域进行离散化。
本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S41,依据待研究城市与三维建筑块实体建立CFD数值模拟的计算域,建立计算域的方法为:在CAD软件中建立计算域三维实体;使用布尔运算工具将计算域三维实体与三维建筑块实体求减运算。
所述计算域的范围包括水平范围和垂直范围,水平范围Hhor与垂直范围Hver分别由待研究城市的水平范围Hcity与建筑块高度属性的最大值Hmax决定。Hhor应为Hcity的五倍以上,Hver应至少达到待研究城市的边界层高度。计算域的边界分为底边界、侧边界、顶边界与建筑表面;所述核心计算域为水平范围为Hcity的CFD数值模拟核心区域。
步骤S42,对计算域进行非结构化网格划分。本步骤中,网格类型为非结构化网格,能够通过设置网格参数的手段有效捕捉城市内气流的复杂流动,与使用结构化网格相比能有效减少网格数量以降低CFD数值模拟的运算成本。
优选地,所述非结构化网格的参数包括面网格尺寸与体网格尺寸的设置。建筑表面网格的最大尺寸设置为单元边长R,最小面网格的尺寸限制在2/3R;底边界表面网格的最大尺寸设置为100m以下,建筑表面、底边界、侧边界、顶边界的面网格增长率为1.05以下,以保证核心计算域至侧边界网格尺寸的均匀过度。
步骤S5,在CFD软件中设置湍流模型参数、边界条件与求解器,对计算域进行初始化并完成数值求解,模拟当前城市风场。
本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S51,在CFD软件中设置湍流模型及相关模拟参数。
优选地,本步骤中湍流模型为基于雷诺平均方法的RNG k-epsilon湍流模型。
步骤S52,设置CFD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
优选地,本步骤中边界条件包括:顶边界为对称边界或无滑移壁面;底边界与建筑表面为无滑移壁面;侧边界为速度入口,速度入口采用指数风剖面来定义风速,计算方法如公式(3)所示:
式(3)中,z0为参考风速v0的高度,α为与地貌类别与海拔高度相关的地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侧边界即风速入口还使用x,y,z三个方向上的对应分量u,v,w来定义入口风向。
步骤S53,设置CFD数值模拟的求解器与CFD数值模拟的初始化方法,并对计算域进行初始化与迭代求解。
优选地,本步骤中所述求解器为压力耦合式求解器,初始化方法为混合初始化与多重网格初始化。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进行风场模拟。
上海市是典型的超大城市。上海市政府将上海市外环线S20以内区域定义为上海市中心城区,七普所调查的各区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约为2220.94万人,约占总人口数的89.3%;中心城区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26.9%,符合超大城市的指标。本实施例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作为待研究城市。
采用本发明的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进行风场模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待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建筑物数据,并在ArcMap中使用矢栅转换工具将该数据转化为建筑立面栅格与建筑高度栅格。
本步骤通过权衡栅格像元大小与栅格文件大小,将建筑立面栅格与建筑高度栅格的像元大小设置为1m。
可选地,当待研究城市建筑矢量的层数已知而层高未知时,建筑数据的高度属性可采用“建筑层高×3m”表示,处理后得到的上海市中心区的建筑局部三维场景如图2所示。
步骤S2、通过GIS软件的栅格运算与重分类工具将建筑立面栅格与建筑高度栅格转换为简化建筑密度栅格与简化建筑容积高度栅格,并将之转换为建筑块栅格。采用栅格运算工具ArcMap中的“分区统计”,计算建筑密度与建筑容积高度;采用栅格运算工具ArcMap中的“重分类”,生成简化建筑密度栅格与简化建筑容积高度栅格;采用栅格运算工具ArcMap中的“栅格计算器”生成建筑块栅格。
优选地,采用ArcMap中的“泰森多边形”在城市地图中建立连续格网。所述的单元区域为所建立的单位正六边形格网,使用正六边形格网的优越性在于:该格网中每个正六边形要素与相邻要素有且只有一条长为R的邻边,在三维实体中则是一个面,能够避免后续建立计算域时出现布尔减运算错误。
优选地,当选取R为30m时,将上海市中心城区平均宽度为30m的一级、二级道路与建筑物分离,也能够将建筑物与河流、大片公共空间分离。
优选地,建筑密度栅格重分类阈值为0.4,建筑容积高度栅格被重分类为相等间隔的71级,每级的间隔为5m;得到的建筑块局部三维场景如图3所示。
步骤S3,在CAD软件中将建筑块转化为三维建筑实体,以几十米的空间分辨率刻画建筑的三维空间形态;建筑块栅格由简化后的建筑密度栅格与简化后的建筑高度栅格相乘得到;将ArcMap导出的建筑块三维多段线转换为三维建筑块实体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S31,使用GIS软件将建筑块矢量导出为建筑块三维多段线;
步骤S32,使用AutoCAD 2018软件拉伸工具将建筑块三维多段线转换为三维实体,向z轴负方向拉伸高度为建筑块矢量的高度属性值。
步骤S4,建立CFD模拟的计算域,如图4所示,并在CFD软件中使用非结构化网格对计算域进行离散化。优选地,所述CFD软件采用西门子公司的CFD软件StarCCM 2020。
优选地,计算域为一个底面直径Hhor约60km,高度Hver为1km的圆柱形实体,便于定义入口风向;该设计不仅权衡了网格数量与计算域垂直高度对流场产生的影响,还在侧边界与核心计算域之间预留了较大的湍流发展距离使流场风速达到稳定,核心计算域的水平范围Hcity覆盖了直径约1000km上海市中心城区,是模拟上海市中心城区风场的核心区域。
优选地,所述非结构化网格的参数包含:将建筑表面的表面网格最大尺寸设置为3.1节中的R,即30m,将最小面网格的尺寸限制在20m;底边界表面网格的最大尺寸设置为100m,建筑表面、底边界的表面网格增长率为1.025,以保证核心计算域至侧边界网格尺寸的均匀过度;侧边界、顶边界的面网格增长率为1.05。在此基础上采用四面体体网格工具生成体网格,并对底边界与建筑表面附近的区域划分棱柱层网格以较好捕捉近地面的复杂湍流。四面体体网格的增长率为1.15,在底边界与建筑表面上设置的棱柱层数分别为8层与5层,棱柱层总厚度均为30m,相邻棱柱层网格的增长率均为1.06。计算域非结构化网格划分局部如图5所示:建筑表面被整齐的三角形网格所填充,非建筑区域的面网格较光顺,尺寸具有显著差异,降低了数值模拟的计算成本。
步骤S5,在CFD软件中设置湍流模型参数、模拟的边界条件与求解器,对计算域进行初始化并完成数值求解,模拟当前城市风场。
本步骤中,CFD软件为商用软件ANSYS Fluent19.0。
优选地,所述边界条件包括侧边界、顶边界、底边界与建筑表面。侧边界为速度入口,需要设置入口风速与入口风向。由于使用气象站10m处的风速值计算边界条件,参考高度z0为10m,α为与地貌类别与海拔高度相关的地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α为0.3。
优选地,据上海市宝山、浦东、虹口气象观测站2018-2020年的全年风速观测数据,设置v0=3m/s,风向为东南进行了模拟,在连续运算了6小时、迭代了800步以后残差下降至10-4,近地面10m处水平风速剖面如图6所示。该城市的中心区位于上海市内环以内,建筑的三维空间形态复杂,对周围的风速具有显著的削弱作用,使中心区的风速显著小于中心区以外的风速。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实现了几十公里城市范围内复杂建筑影响下的城市风场模拟,接近超大城市风场的真实环境,不仅准确表达了风速与建筑物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模拟周期短,计算成本低,有效地节约了模拟资源。
以上描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获取待研究城市的建筑物数据,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中的矢栅转换工具将建筑物数据中的建筑矢量多边形转换为建筑立面栅格与建筑高度栅格;
步骤S2,通过GIS软件中的栅格运算工具与重分类工具将建筑立面栅格与建筑高度栅格转换为简化建筑密度栅格与简化建筑容积高度栅格,并进一步将简化建筑密度栅格与简化建筑容积高度栅格转换为建筑块栅格;具体包括:
步骤S21,建立覆盖建筑立面栅格或建筑高度栅格的连续格网,该格网由形状大小一致的单元构成,单元的边长R由建筑密度与城市道路宽度决定;采用栅格运算工具对单元内的建筑密度与建筑容积高度进行分区统计,生成建筑密度栅格与建筑容积高度栅格;
步骤S22,使用GIS栅格运算工具对建筑密度栅格进行重分类,使用二元值c与d分别表示不含建筑覆盖的区域与含建筑物覆盖的区域,得到简化建筑密度栅格;采用相等间隔分类方法对建筑容积高度栅格进行重分类得到简化建筑容积高度栅格;使用栅格计算工具将简化建筑密度栅格和简化建筑容积高度栅格转换为建筑块栅格;
步骤S3,在CAD软件中将建筑块栅格转化为三维建筑块实体,以刻画建筑物的三维空间形态;具体包括:
步骤S31,使用GIS软件中的栅矢转换工具将建筑块栅格转换为建筑块矢量,栅格属性值被转换为建筑块的高度属性;所述的建筑块栅格使用简化后的建筑容积高度值表示建筑块的高度,使用像元值0表示除建筑块以外的其他区域;
步骤S32,使用CAD软件将建筑块矢量转换为三维建筑块实体;所述转换方法为:使用GIS软件将建筑块矢量导出为建筑块三维多段线,并使用CAD软件中的拉伸工具将所述建筑块三维多段线转换为建筑块三维实体,拉伸高度为建筑块矢量的高度属性值,从而将建筑块矢量转换为三维建筑块实体;
步骤S4,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中建立CFD数值模拟的计算域,在所述计算域中使用所述三维建筑块实体刻画建筑物的三维空间形态,并使用非结构化网格对计算域进行离散化;
步骤S5,在CFD软件中设置湍流模型参数、边界条件与求解器,对计算域进行初始化并完成数值求解,模拟当前城市风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的建筑立面栅格中,使用二元值a与b表示栅格对应的像元是否被建筑覆盖;建筑高度栅格中,使用建筑高度属性表示建筑的高度,所述建筑高度属性使用大于等于0的实数表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栅格运算工具对单元内的建筑密度与建筑容积高度进行分区统计,采用建筑覆盖率C与建筑容积高度Hvol来表示单元内的建筑密度与建筑容积高度,计算方法如公式(1)和(2)所示:
式(1)和(2)中,Sc,i表示第i个边长为R的单元的面积,Sj表示Sc,i范围内第j个建筑要素的立面面积,hj表示Sj的高度属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包括:
步骤S41,依据待研究城市与三维建筑块实体建立CFD数值模拟的计算域,建立计算域的方法为:在CAD软件中建立计算域三维实体;所述计算域的边界包括底边界、侧边界、顶边界与建筑表面;使用布尔运算工具将计算域三维实体与三维建筑块实体求减运算;
步骤S42,对计算域进行非结构化网格划分,包括面网格尺寸与体网格尺寸的设置;将建筑表面网格的最大尺寸设置为单元边长R,将最小面网格的尺寸限制在2/3R;底边界表面网格的最大尺寸设置为100m以下,底边界、侧边界、顶边界与建筑表面的面网格增长率为1.05以下,以保证核心计算域至侧边界网格尺寸的均匀过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域的范围包括水平范围和垂直范围,水平范围Hhor与垂直范围Hver分别由待研究城市的水平范围Hcity与三维建筑块实体高度的最大值Hmax决定,且Hhor应为Hcity的五倍以上,Hver至少达到待研究城市的边界层高度;所述核心计算域为水平范围为Hcity的CFD数值模拟核心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包括:
步骤S51,在CFD软件中设置湍流模型及相关模拟参数;
步骤S52,设置CFD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
步骤S53,设置CFD数值模拟的求解器与CFD数值模拟的初始化方法,并对计算域进行初始化与迭代求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湍流模型为基于雷诺平均方法的湍流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界条件包括:顶边界为对称边界或无滑移壁面,底边界与建筑表面为无滑移壁面,出口边界为自由流,侧边界为速度入口,速度入口采用指数风剖面定义风速,计算方法如公式(3)所示:
式(3)中,z0为参考风速v0的高度,α为与地貌类别与海拔高度相关的地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速入口还使用x,y,z三个方向上的分量u,v,w定义入口风向。
CN202210915694.6A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 Active CN1153296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5694.6A CN115329691B (zh)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5694.6A CN115329691B (zh)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29691A CN115329691A (zh) 2022-11-11
CN115329691B true CN115329691B (zh) 2024-03-12

Family

ID=83919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15694.6A Active CN115329691B (zh)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296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94496B (zh) * 2022-12-02 2024-03-12 上海师范大学 城市公园高分辨率大气co2浓度三维场的数值模拟方法
CN116151141B (zh) * 2022-12-12 2024-01-30 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 城市风环境cfd仿真区域选取方法及装置
CN117077558A (zh) * 2023-07-18 2023-11-17 西南林业大学 一种时空精细化的风速场构建方法
CN117669009B (zh) * 2024-02-02 2024-05-10 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城市通风廊道走向划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2038A (zh) * 2015-04-09 2015-06-24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基于gis的城市通风廊道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5006006A (zh) * 2015-07-01 2015-10-28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城市高温区通风廊道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5426591A (zh) * 2015-11-06 2016-03-23 天津大学 一种城市通风廊道的构建方法
CN105513133A (zh) * 2016-02-03 2016-04-20 东南大学 一种城市风环境数字地图制作及显示方法
CN105913135A (zh) * 2016-03-22 2016-08-31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风环境效应场模型的街区三维形态格局优化方法
CN106250590A (zh) * 2016-07-21 2016-12-2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cfd数值模拟的高空露天平台行人风环境评估方法
CN106845074A (zh) * 2016-12-19 2017-06-13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建立六边形格网模型的方法、洪水推演模拟方法及其系统
CN109033664A (zh) * 2018-08-07 2018-12-18 北京建筑大学 基于cfd的考虑建筑体穿流效应的建筑风环境评估方法
CN109241580A (zh) * 2018-08-15 2019-01-18 深圳大学 一种地块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614638A (zh) * 2018-10-30 2019-04-1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非直接建模的城市风环境cfd模拟方法
CN109948214A (zh) * 2019-03-11 2019-06-28 天津城建大学 城市多尺度风环境数值模拟方法
CN110135103A (zh) * 2019-05-24 2019-08-16 南京大学 一种采用水流模拟城市自然通风潜力的方法和系统
CN110827402A (zh) * 2020-01-13 2020-02-21 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栅格化技术的类建筑物三维模型简化方法及系统
CN112052503A (zh) * 2020-09-04 2020-12-08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商业街区建筑体块生成的方法
CN112100720A (zh) * 2020-09-04 2020-12-18 东南大学 一种提升风环境的人工智能城市设计形态布局方法
CN113705125A (zh) * 2021-08-30 2021-11-26 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一种高层建筑局域风场cfd模拟分析方法
CN114091146A (zh) * 2021-11-10 2022-02-25 青岛理工大学 基于风环境模拟的街区形态设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139471A (zh) * 2021-12-11 2022-03-04 福州大学 适用于cfd的城市街区三维模型构建和网格划分方法及系统
CN114357571A (zh) * 2021-12-14 2022-04-15 华南理工大学 建成建筑环境下大气边界层风场特性的反演方法和系统
CN114417467A (zh) * 2022-01-06 2022-04-29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城市密集区通风廊道的建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2038A (zh) * 2015-04-09 2015-06-24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基于gis的城市通风廊道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5006006A (zh) * 2015-07-01 2015-10-28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城市高温区通风廊道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5426591A (zh) * 2015-11-06 2016-03-23 天津大学 一种城市通风廊道的构建方法
CN105513133A (zh) * 2016-02-03 2016-04-20 东南大学 一种城市风环境数字地图制作及显示方法
CN105913135A (zh) * 2016-03-22 2016-08-31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风环境效应场模型的街区三维形态格局优化方法
CN106250590A (zh) * 2016-07-21 2016-12-2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cfd数值模拟的高空露天平台行人风环境评估方法
CN106845074A (zh) * 2016-12-19 2017-06-13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建立六边形格网模型的方法、洪水推演模拟方法及其系统
CN109033664A (zh) * 2018-08-07 2018-12-18 北京建筑大学 基于cfd的考虑建筑体穿流效应的建筑风环境评估方法
CN109241580A (zh) * 2018-08-15 2019-01-18 深圳大学 一种地块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614638A (zh) * 2018-10-30 2019-04-1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非直接建模的城市风环境cfd模拟方法
CN109948214A (zh) * 2019-03-11 2019-06-28 天津城建大学 城市多尺度风环境数值模拟方法
CN110135103A (zh) * 2019-05-24 2019-08-16 南京大学 一种采用水流模拟城市自然通风潜力的方法和系统
CN110827402A (zh) * 2020-01-13 2020-02-21 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栅格化技术的类建筑物三维模型简化方法及系统
CN112052503A (zh) * 2020-09-04 2020-12-08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商业街区建筑体块生成的方法
CN112100720A (zh) * 2020-09-04 2020-12-18 东南大学 一种提升风环境的人工智能城市设计形态布局方法
WO2022047959A1 (zh) * 2020-09-04 2022-03-10 东南大学 一种提升风环境的人工智能城市设计形态布局方法
CN113705125A (zh) * 2021-08-30 2021-11-26 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一种高层建筑局域风场cfd模拟分析方法
CN114091146A (zh) * 2021-11-10 2022-02-25 青岛理工大学 基于风环境模拟的街区形态设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139471A (zh) * 2021-12-11 2022-03-04 福州大学 适用于cfd的城市街区三维模型构建和网格划分方法及系统
CN114357571A (zh) * 2021-12-14 2022-04-15 华南理工大学 建成建筑环境下大气边界层风场特性的反演方法和系统
CN114417467A (zh) * 2022-01-06 2022-04-29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城市密集区通风廊道的建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乌鲁木齐高层居住区室外风环境研究;郑悦;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第2021年第07期);1-76 *
城市建筑迎风面积密度矢量/栅格计算模型对比研究;沈娟君;邱新法;何永健;曾燕;李梦溪;;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第19卷(第11期);1433-1441 *
基于CFD技术对板式高层建筑风环境数值模拟;张仕奇;闫铂;蔡亚东;;北方建筑(第05期);48-53 *
基于CFD模拟技术的深圳市城市风环境分析;吴珍珍;鄢涛;付祥钊;;工程质量(第11期);49-53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区域风环境模拟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季亮;谭洪卫;阪田升;;暖通空调(第01期);2-6 *
基于粗糙度理论的哈尔滨中心城区风环境研究;李安娜;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第2018年第02期);1-85 *
基于风环境的建筑形态参数化生成方法研究;李沛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第2018年第04期);1-157 *
郑州市市区风环境模拟研究;申鑫杰;赵芮;何瑞珍;王琦;郭煜琛;;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第06期);1349-135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29691A (zh) 2022-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29691B (zh) 一种基于cfd与gis的超大城市风环境模拟方法
CN112100720B (zh) 一种提升风环境的人工智能城市设计形态布局方法
CN107862738B (zh) 一种基于移动激光测量点云进行室内结构化三维重建方法
CN103942420B (zh) 一种建筑物尺度的太阳直射辐射能快速估算方法
CN104298828B (zh) 一种城市绿地格局对热环境影响的模拟方法
Xie et al. Urban scale ventilation analysis based on neighborhood normalized current model
CN108563867A (zh) 一种基于OpenFOAM实现WRF和CFD耦合模拟风场的方法
CN111767597A (zh) 一种城市模型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761310A (zh) 一种天空可视域数字地图的模拟分析及图像显示方法
Li et al. Wind tunnel study on the morphological parameterization of building non-uniformity
CN114580310A (zh) 一种基于palm实现wrf模拟风场降尺度处理的方法
Li et al. Exploring urban space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associated with outdoor ventilation potential
CN109254290A (zh) 一种天气雷达并行拼图方法及系统
Wang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urban morphology on commercial building carbon emissions at the block scale–A study of commercial buildings in Beijing
Duarte et al. Real-time simulation of cumulus clouds through skewt/logp diagrams
Wu et al. A Review on the Use of Landscape Indice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ree-Dimensional Urban Landscape Patterns on Haze Pollution in China.
CN113515798B (zh) 一种城市三维空间扩张模拟方法及装置
Lim et al. Multicollinearity issue for the parameterization of urban ventilation potential with urban morphology
Brasebin et al.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3D data geometric modeling on spatial analysis: Illustration with Skyview factor
Wang et al. Evaluating a combined WRF and CityFF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urban wind distributions
Ni et al. Enhancing rooftop solar energy potential evaluation in high-density cities: A Deep Learning and GIS based approach
Araújo et al. An approach to simulate wind fields around an urban environment for wind energy application
Lun et al. Progress in numerical modelling for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 studies
JP4043779B2 (ja) 風向別基本風速マップの作成方法及び風向別基本風速の推定方法
Tang et al. Impact of horizontal resolution in CALMET on simulated near-surface wind fields over complex terrain during Super Typhoon Meranti (2016)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