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24347A - 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24347A
CN115324347A CN202210999459.1A CN202210999459A CN115324347A CN 115324347 A CN115324347 A CN 115324347A CN 202210999459 A CN202210999459 A CN 202210999459A CN 115324347 A CN115324347 A CN 1153243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construction
floor slab
poured
po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994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24347B (zh
Inventor
荆锐
李强
邓亮文
李燕
谢林林
杨思
臧玉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9945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243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24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243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243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243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02Conveying or working-up concrete or similar masses able to be heaped or cas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24Safety or protective measures preventing damage to building parts or finishing work during construction
    • E04G21/246Safety or protective measures preventing damage to building parts or finishing work during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curing concrete in situ, e.g. by covering it with protective shee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厂房的建筑图纸,确定厂房的待浇筑结构,并划分得到符合预设标准的施工段;在所述施工段内搭设浇筑模板并绑扎钢筋网,在所述钢筋网内埋设应变计;所述应变计用于在混凝土浇筑后,监控混凝土在冷凝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变化;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施工段,并搭设养护棚;根据所述应变计的监控数据,确定需养护的区域,并对所述区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工作。即通过在对厂房楼板的施工方法进行改进,分别对钢筋捆扎、浇筑过程、养护方法等内容进行改进,从而保证浇筑后的厂房楼板不会产生裂缝。

Description

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防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其核岛厂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不低于C40,且耐久性要求高,与民用建筑和前代核电工程相比,在混凝土性能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华龙一号核岛厂房主要包括:反应堆厂房(BRX)、燃料厂房(BFX)、安全厂房(BSX)、反应堆龙门架厂房(BRP)、核辅助厂房(BNX)、放射性废物处理厂房(BWX)、进出厂房(BAX)、额外冷却水与核岛消防水厂房(BEJ)、柴油发电机厂房(BDX)等。根据设计文件要求,除BRP厂房外,其余各厂房主体结构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楼板与楼板结构混凝土标号一般为C50,且部分厂房楼板及楼板厚度较大(楼板厚度大于等于1000mm,楼板厚度大于等于800mm),属于大体积高强混凝土,若防裂措施采取不当极易造成混凝土早期裂缝。
基于前代核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方式,受混凝土材料性能、工程结构形式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影响,核岛厂房楼板、楼板容易在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后1个月内)出现由于混凝土温度变化、收缩以及约束等原因而产生的危害性裂缝,由此带来严重的开裂、渗漏乃至破坏问题。与未损伤混凝土相比,大多数研究结果指出,裂缝的存在显著加速了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过程,因此,浇筑混凝土在冷凝成型后产生裂缝,对核电厂长期运营安全造成潜在危害。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核岛厂房板墙结构高强混凝土的开裂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厂房的建筑图纸,确定厂房的待浇筑结构,并划分得到符合预设标准的施工段;
在所述施工段内搭设浇筑模板并绑扎钢筋网,在所述钢筋网内埋设应变计;所述应变计用于在混凝土浇筑后,监控混凝土在冷凝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变化;
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施工段,并搭设养护棚;
根据所述应变计的监控数据,确定需养护的区域,并对所述区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工作。
示例性的,所述根据厂房的建筑图纸,确定厂房的待浇筑结构,并划分得到符合预设标准的施工段,包括:
根据厂房的建筑图纸,确定厂房的待浇筑结构,并确定所述待浇筑结构的结构特征;
基于所述结构特征,控制划分出的施工段的长度与区域;
其中,所述长度的控制条件包括:控制所述施工段中浇筑长边小于30m;
其中,所述区域的控制条件包括:控制所述施工段从所述待浇筑结构中选取的结构为规则板块,且在划分得到所述施工段后,当相邻待浇筑板的厚度差大于等于300mm时,所述施工段的区域整体大小保持固定不变。
示例性的,所述在所述施工段内搭设浇筑模板并绑扎钢筋网之前,包括:
在所述施工段内搭设支撑架,在所述支撑架上搭设浇筑模板并绑扎钢筋网;
根据预设隔层拆除方式,设置所述支撑架在混凝土施工后的拆除顺序,以保证在混凝土施工后,采用所述隔层拆除方式防止浇筑的混凝土产生裂缝。
示例性的,所述在所述施工段内搭设浇筑模板并绑扎钢筋网之后,包括:
确定所述施工段的楼板的厚度和洞口特性;
在所述楼板上的套管洞口、方形洞口和圆形洞口周边及角部增加抗裂钢筋。
示例性的,所述在所述钢筋网内埋设应变计之后,包括:
将所述应变计与监控设备相连;所述监控设备将所述应变计检测到的数据实时输出至相关人员,并在所述检测到的数据小于预设阈值时,输出提示消息至所述相关人员,以提醒所述相关人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措施。
示例性的,所述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施工段,包括:
根据所述厂房的待浇筑结构,确定各个所述施工段中待浇筑的楼板厚度;
在所述楼板厚度大于300mm时,且所述楼板厚度小于500mm时,采用整体推进的第一施工方式;
在所述楼板厚度大于500mm时,采用分层布料、多次浇筑的第二施工方式;
在确定采用的施工方式后,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施工段;
所述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施工段之前,还包括:
对孔洞密集区域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规划下料口;所述下料口尺寸按照长为1000mm、宽为300mm的方式进行布置,其中,所述下料口的长与宽均小于等于2000mm。
示例性的,所述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施工段之前,还包括:
在待调制混凝土中添加水化热抑制剂,得到浇筑施工用的混凝土;其中,所述水化热抑制剂是由7个a-葡萄糖以糖苷键相聚合而成的b-环糊精,其中,b-环糊精占混凝土胶材用量的0.2-0.6%。
示例性的,所述并搭设养护棚之前,包括:
在将所述混凝土浇筑至所述施工段后,得到未冷凝的楼板,并在所述楼板上铺设养护层;
当所述楼板厚度小于等于1000mm时,在所述楼板上先后铺设一层土工布、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土工布;
当所述楼板厚度大于1000mm时,在所述楼板上先后铺设一层土工布、一层塑料薄膜和两层土工布;
所述在所述楼板上铺设养护层,还包括:
在施工时间处于冬季时,在所述养护层的顶层上多增加一层土工布。
示例性的,所述在所述楼板上铺设养护层之后,包括:
用防雨篷布将走廊灯的狭长部位、通风较好的房间的门洞、二浇区,以及较大洞口进行封堵;所述二浇区为第二施工方式中的二次浇筑区域。
示例性的,所述并搭设养护棚,包括:
在所述混凝土凝结硬化后,采用马凳进行搭设底座;其中,马凳高度大于等于300mm,所述马凳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800mm,在所述马凳布置完成后,使用直径大于等于20mm的钢筋将所述马凳连接成一个整体;
在所述马凳上铺设长宽为4m×0.25m钢跳板,使用铁丝将所述钢跳板固定在所述马凳顶部;其中,所述钢跳板之间的间距为800mm;
在所述钢跳板上铺设防雨布;其中,所述防雨布由低向高铺设,沿排水方向层层覆盖搭接,搭接长度为800-1000mm,棚顶与侧面采用搭接,搭接长度大于等于1000mm;
使用镀锌丝将所述防雨布与所述马凳绑扎,得到养护棚;
所述并搭设养护棚,还包括:
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风力大小,确定是否设置缆风绳;其中,所述缆风绳沿所述防雨布外伸的长边处设置,并在所述缆风绳尾段悬挂重物,以压住所述防雨布,其中,所述防雨布外伸长度大于等于500mm。
与现有技术中,核岛厂房的混凝土浇筑的楼板的厚度、体积均比普通厂房的大,大体积的高强度混凝土由于温度变化、收缩以及约束等原因,会造成混凝土产生危害性裂缝,由此带来严重的开裂、渗漏乃至破坏的情况相比,在本申请中,通过根据厂房的待浇筑结构,划分符合预设标准的施工段,并在施工段中搭建浇筑模板并绑扎钢筋网,在钢筋网内埋设应变计,通过应变计对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并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后,搭设养护棚,根据应变计检测到的监控数据,确定需养护的区域,并对该区域进行相应的保温保湿的养护工作,以达到从前期的浇筑规划,将原本整部分大体积浇筑的建筑结构划分成多个施工段、到后期通过应变计对混凝土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控,实现浇筑施工的施工段划分,避免一次性浇筑施工得到的楼板容易产生开裂的现象,同时,以应变计实时监控,对需养护位置精准养护的方式,进一步避免浇筑施工得到的楼板容易产生开裂的现象。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楼板支撑架拆除示意图;
图3为方形洞口处增加抗裂钢筋的施工示意图;
图4为圆形洞口处增加抗裂钢筋的施工示意图;
图5为在一排方形洞口处增加抗裂钢筋的施工示意图;
图6为两排方形洞口处增加抗裂钢筋的施工示意图;
图7为应变计在楼板的横截面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8为测温传感器埋设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S110:根据厂房的建筑图纸,确定厂房的待浇筑结构,并划分得到符合预设标准的施工段;
为解决核岛厂房板墙结构高强混凝土在超长及大面积分段施工情况的开裂问题,结合混凝土材料自身特性和施工防裂措施,发明一种可有效降低核岛厂房结构高强混凝土开裂风险的施工方法。
施工设计人员会根据厂房的强度要求、厂房在核岛上的分布要求等,设计出厂房施工用的建筑图纸,根据建筑图纸,施工人员进行相应施工。
同时根据建筑图纸,确定出厂房的待浇筑结构,即厂房的底板、厂房的楼板、厂房每层楼之间的楼板等。
此外,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相应划分,将厂房按照长度、大小、楼板厚度等进行划分,得到多个施工段,其中,该施工段为施工人员进行浇筑厂房楼板的最小施工区域,该区域的大小影响着浇筑成型后的混凝土的质量,例如,在浇筑混凝土是否产生裂缝等问题,当浇筑的施工段越长时,混凝土越容易产生裂缝。
示例性的,所述根据厂房的建筑图纸,确定厂房的待浇筑结构,并划分得到符合预设标准的施工段,包括:
步骤a:根据厂房的建筑图纸,确定厂房的待浇筑结构,并确定所述待浇筑结构的结构特征;
在确定出厂房的待浇筑结构后,需要根据其结构特征进行相应的浇筑施工方法,例如,当前厂房的待浇筑结构为整条长边楼板,即在浇筑施工时,直接划定长边区域为施工段进行浇筑施工,又例如,当前厂房的待浇筑结构为存在多孔、且存在多角度楼板的复杂结构时,无法直接对该待浇筑结构进行浇筑,需要根据待浇筑结构的结构特征进行划分更小的施工段。
示例性的,待浇筑结构的结构特征包括:楼板的厚度、楼板的长度、楼板上存在的多孔(多通道)的结构等。
步骤b:基于所述结构特征,控制划分出的施工段的长度与区域;
由于需要避免待浇筑的楼板边长过长、待浇筑结构过于复杂等情况,因此,需要对待浇筑结构进行相应的划分,其划分规则,根据结构特征,控制划分出的施工的长度和区域,一方面避免整段楼板过长而导致楼板开裂的情况,另一方面避免整个施工段的结构过于复杂,对浇筑结果产生影响,例如,多个横向楼板和纵向楼板扦插在一处的结构,在浇筑施工时,无法充分浇筑,混凝土无法流动入每一处边角位置,影响浇筑施工的强度。
步骤c:其中,所述长度的控制条件包括:控制所述施工段中浇筑长边小于30m;
施工段的长度需要控制在浇筑的长边小于30m。
步骤d:其中,所述区域的控制条件包括:控制所述施工段从所述待浇筑结构中选取的结构为规则板块,且在划分得到所述施工段后,当相邻待浇筑板的厚度差大于等于300mm时,所述施工段的区域整体大小保持固定不变。
对施工段的所属区域进行控制,一方面控制其区域划分后的整体性,例如,对一个边长不超过30m的平整楼板,不需要将其划分成两个施工段,又例如,边长不超过30m的楼板,其中,在该楼板的一侧处开设多个孔道,则此时将该楼板划分成两个施工段,将设有多个孔道处的楼板划分成整体的施工段。
此外,在同一个施工段内的相邻待浇筑板的厚度差大于等于300mm时,该施工段不可再次划分,需保证该施工段的完整性,在施工时,以保证该施工段以待浇筑区域的固定大小进行施工。
示例性的,当相邻的待浇筑板(横向楼板、纵向楼板等)的厚度差很大时,需要先浇筑其中厚度较厚的待浇筑板,之后再浇筑其中厚度较薄的待浇筑板。
步骤S120:在所述施工段内搭设浇筑模板并绑扎钢筋网,在所述钢筋网内埋设应变计;所述应变计用于在混凝土浇筑后,监控混凝土在冷凝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变化;
绑扎钢筋为浇筑混凝土前的最重要准备工作,绑扎后的钢筋稳固性影响着浇筑施工的强度。
在施工段内搭设浇筑模板并绑扎钢筋网,以浇筑模板和钢筋网的实际位置为浇筑施工的目标位置。
在绑扎好钢筋网后,在钢筋网中埋设应变计,应变计能够检测温度与应力变化情况,在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的冷凝动作会产生相关的应力变化、温度变化,尤其在混凝土凝固变硬的后期,混凝土的温度下降速度会比前期快速,因此,对温度的变化需要实时监控,同时,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会产生应力变化,例如,整面楼板浇筑后,某一处有产生裂缝的倾向时(混凝土开裂、楼板变形产生凸起,迫使混凝土开裂等),该处楼板的应力变化大会比其他部分的变化剧烈。
示例性的,应变计在钢筋网内,在混凝土浇筑后,应变计实时监控混凝土在冷凝过程中的数据变化包括两方面,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内部的应力变化。
示例性的,所述在所述施工段内搭设浇筑模板并绑扎钢筋网之前,包括:
步骤e:在所述施工段内搭设支撑架,在所述支撑架上搭设浇筑模板并绑扎钢筋网;
在施工段内搭设支撑架,该支撑架搭建在整体待浇筑结构的底板上,整体浇筑施工均施加在底板上,支撑架作为辅助用架,在底板上构建起辅助撑起待浇筑结构的支撑架,以支撑架的位置限定出待浇筑楼板位置。
在支撑架上搭设浇筑模板,并绑扎钢筋网,将混凝土浇筑至钢筋网中,完成浇筑施工。
在完成浇筑施工后,需将支撑架这一辅助结构拆除,由于支撑架需在混凝土未完成凝固后,且在混凝土已固定成型一定部分时进行拆除,其拆除的顺序影响着混凝土的应力情况,将支撑架拆除同时为了保证正常对混凝土进行保养工作。
步骤f:根据预设隔层拆除方式,设置所述支撑架在混凝土施工后的拆除顺序,以保证在混凝土施工后,采用所述隔层拆除方式防止浇筑的混凝土产生裂缝。
预设隔层拆除方式,即在浇筑施工后,以隔层拆除的方式,将支撑架进行有序的拆除,如此,保证在拆除过程中,仍然保留部分支撑架起到辅助支撑和定位的作用,避免因同时将支撑架全部拆除,混凝土未完全冷凝,混凝土突然失去外部的支撑力,导致混凝土内部应力向外释放,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等问题。
参照图2,图2为楼板支撑架拆除示意图,图2中的整体框架横截面为以浇筑楼板的结构框架,以四层楼板切割出三个浇筑楼体内部的三层楼的结构,其中,最下层的楼层为装修楼层(需将拆除支撑架的楼层,预先设置从下至上的顺序分别对多个楼层进行装修),中间作为隔层支撑,最上层的本层楼板支撑为待拆除楼层的支撑架,按照隔层拆除支撑架的方式,当装修楼层的支撑架拆除后,隔层支架不允许被拆除,本层楼板的支撑架允许被拆除。
在浇筑施工时,设置支撑架的拆除顺序,以标记的形式,避免在将全部厂房进行浇筑施工后,将拆除顺序搞混。
示例性的,所述在所述施工段内搭设浇筑模板并绑扎钢筋网之后,包括:
步骤g:确定所述施工段的楼板的厚度和洞口特性;
楼板为横向的墙板,以楼板为分割线,将整体大楼划分成多个楼层,其中,每层之间会铺设一些管道、液体输送管、电线管道等,由此,在楼板上会存在一些洞口。
示例性的,楼板上存在的洞口包括:套管洞口、方形洞口和圆形洞口等。
洞口特性即洞口的形状、洞口所在楼板的楼板厚度(洞口的深度)等。
步骤h:在所述楼板上的套管洞口、方形洞口和圆形洞口周边及角部增加抗裂钢筋。
为了防止裂缝产生,在核岛厂房楼板厚度小于800mm时,在方形洞口顶部与底部斜向布置直径为12mm的抗裂钢筋;在楼板的厚度小于800mm且方形洞口单边长度大于800mm时,在方形洞口顶部、中间与底部斜向布置直径为12mm的抗裂钢筋;在楼板厚度大于等于800mm时,在方形洞口顶部、中间与底部斜向布置直径为12mm的抗裂钢筋。
在核岛厂房楼板厚度小于800mm时,在套管、混凝土圆形洞口顶部与底部环向布置直径为12mm的抗裂钢筋;在楼板厚度小于800mm且套管、混凝土圆形洞口直径大于800mm时,在套管、混凝土圆形洞口顶部、中间与底部斜向布置直径12mm的抗裂钢筋;在楼板厚度大于等于800mm时,在套管、混凝土圆形洞口顶部、中间与底部斜向布置直径12mm的抗裂钢筋。
核岛厂房楼板单排或多排布置的圆形和方形洞口周边增加抗裂钢筋。若连续洞口或组合洞口净距大于500mm,则抗裂钢筋应分开设置。核岛厂房楼板方形洞口或圆形洞口距离楼板较近无法安装时,洞口边算起锚入长度不小于200mm(圆形洞口为U型筋)。
参照图3、图4、图5和图6,图3为方形洞口处增加抗裂钢筋的施工示意图,图4为圆形洞口处增加抗裂钢筋的施工示意图,图5为在一排方形洞口处增加抗裂钢筋的施工示意图,图6为两排方形洞口处增加抗裂钢筋的施工示意图。
其中,图3、图4、图5和图6中所使用的抗裂钢筋的尺寸参数均为直径大于12mm钢筋@50mm。
其中,根据图3,针对单独一个的方形洞口,在方形洞口的四角外侧,以与洞口呈一定倾斜角度的方式,增加抗裂钢筋。
其中,根据图4,针对单独一个的圆形洞口,将抗裂钢筋以环绕该圆形洞口的方式进行对圆形洞口的补强工作。
其中,根据图5,针对一排、多个方形洞口,在两侧的洞口处各增加两个方向的抗裂钢筋。
其中,根据图6,针对两排、多个方形洞口,在两排整体的洞口的两侧的洞口处各增加两个方向的抗裂钢筋。
对于BRX内部结构厂房,不需设置上述楼板洞口和套管中间层抗裂钢筋。核岛厂房现场实际情况较为复杂,在遇到相邻洞口抗裂钢筋碰撞或由于其他预埋构件无法安装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弯折或调整避让。针对洞口位置,可将重叠部位钢筋网片切除,优先保证洞口抗裂钢筋的保护层,使洞口抗裂钢筋发挥作用。
核岛厂房现场实际情况较为复杂,在楼板套管、洞口或其他物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截断处理;在楼板板底遇到洞口(圆洞或方洞)已增加抗裂钢筋时,钢筋网片错开洞口角部抗裂钢筋,两者错位安装,避免冲突;楼板主筋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在保护层内配置直径8@200×200钢筋网片。当主筋直径大于等于28mm时,在保护层内配置直径10@200×200钢筋网片,部分特殊部位,抗裂钢筋大小可根据相应变更调整;当楼板的厚度(设楼板的厚度为参数b)大于等于800mm时,单侧双向两层或者4层钢筋且中间未布置钢筋的素混凝土时,增加抗裂钢筋规定如表1:
表1楼板抗裂钢筋增加原则
Figure BDA0003806910980000101
抗裂钢筋等级均为HRB400E,原设计图纸中已有中间层横纵向钢筋的可不再布置。板底抗裂钢筋网片设置以房间为单元,长宽比大于2.0的房间,网片的最外侧钢筋沿房间长边方向布置。
在楼板底角部原正交钢筋网片上方与板底钢筋之间增设间距200mm的直径10mm抗裂钢筋,数量为10根,布置范围为楼板角部周边约3000mm,钢筋长度3000mm;抗裂钢筋遇到楼板套管、洞口或其他物项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钢筋网片进行截断处理。当抗裂钢筋与抗裂钢筋冲突时,钢筋网片错开洞口角部抗裂钢筋,避免冲突。若对拉钩钢筋有影响时,可适当调整抗裂钢筋以避开拉钩,拉钩尺寸不变。
示例性的,所述在所述钢筋网内埋设应变计之后,包括:
步骤i:将所述应变计与监控设备相连;所述监控设备将所述应变计检测到的数据实时输出至相关人员,并在所述检测到的数据小于预设阈值时,输出提示消息至所述相关人员,以提醒所述相关人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措施。
应变计与监控设备相连,该监控设备连接网络(局域网、工业网、无线网等),通过网络,监控设备将应变计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实时传输,输出应变计检测到的数据至相关人员。
并在应变计检测到的数据小于预设阈值时,输出相应的提示消息至相关人员,以提醒相关人员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其中,预设阈值与混凝土的温度与应力值相关。
对混凝土的保养措施主要包括保持混凝土的保温、保湿的养护,混凝土的湿度降低太快,会导致混凝土变得干燥,容易产生开裂的情况。
步骤S130: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施工段,并搭设养护棚;
在通常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后,均会对施工段处进行保养,喷洒温水保持混凝土的湿度以平缓的速度降低,覆盖保湿层、保温层等材料层,保证当前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平稳。
示例性的,所述并搭设养护棚,包括:
步骤j:在所述混凝土凝结硬化后,采用马凳进行搭设底座;其中,马凳高度大于等于300mm,所述马凳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800mm,在所述马凳布置完成后,使用直径大于等于20mm的钢筋将所述马凳连接成一个整体;
马凳,广义为形状像马一样的凳子,狭义指在工程施工中,临时用于站人放料的凳子。
利用马凳与混凝土结构的高度差,以马凳为底座,搭建起养护棚。
同时,在搭建养护棚时,需要考虑马凳的高度,以保证马凳与混凝土结构产生高度差,并考虑马凳之间的间距,以确保搭建起的养护棚不会产生塌陷的状况,并需要使用钢筋将马凳进行绑扎、连接起来,搭建起整体性的养护棚。
步骤k:在所述马凳上铺设长宽为4m×0.25m钢跳板,使用铁丝将所述钢跳板固定在所述马凳顶部;其中,所述钢跳板之间的间距为800mm;
步骤l:在所述钢跳板上铺设防雨布;其中,所述防雨布由低向高铺设,沿排水方向层层覆盖搭接,搭接长度为800-1000mm,棚顶与侧面采用搭接,搭接长度大于等于1000mm;
步骤m:使用镀锌丝将所述防雨布与所述马凳绑扎,得到养护棚;
在搭建养护棚时,需要在马凳上铺设钢跳板,并使用铁丝将钢跳板固定在马凳的顶部,并在钢跳板上铺设防雨布,防雨布主要用于防止雨水天气,雨水冲刷混凝土结构,导致混凝土结构湿度过大,进而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变化。
因此,在铺设防雨布时,考虑一定防雨布形成一定的角度,保证雨水顺着防雨布的倾斜角度而下。
防雨布由低向高铺设,且沿排水方向层层覆盖搭建,以保证雨水会在防雨布上顺力排水。
最后,使用镀锌丝将防雨布与马凳绑扎、固定,从而得到搭建完成的养护棚。
示例性的,所述并搭设养护棚,还包括:
步骤n: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风力大小,确定是否设置缆风绳;其中,所述缆风绳沿所述防雨布外伸的长边处设置,并在所述缆风绳尾段悬挂重物,以压住所述防雨布,其中,所述防雨布外伸长度大于等于500mm。
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风力大小,确定是否设置缆风绳,例如,在沿海地区的自然风力水平通常较内陆地区的自然风力水平大,又例如,确定施工所在地所属的区域为常年无风或弱风地带或常年大风天气的地带。
在施工现场的自然风力较大时,会导致防雨布被风吹起,影响其正常防雨效果,由此,需设置缆风绳,以在缆风绳上悬挂重物坠压的效果,将防雨布固定在马凳的顶部,其中,设置缆风绳时,需考虑将防雨布向外拉伸,以保证缆风绳能够正常压在防雨布上,同时,将防雨布向外拉伸后,将防雨布与养护棚主架(马凳、跳钢板等组成的主架)的侧边保持贴合,从而,当缆风绳在防雨布上方绕过时,能够将防雨布紧紧压住,并使得防雨布贴合养护棚的主架。
步骤S140:根据所述应变计的监控数据,确定需养护的区域,并对所述区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工作。
根据应变计的监控数据,该数据为实时向相关人员传递的数据,监控数据内容主要为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变力的变化情况,例如,混凝土在冷凝成型后期,混凝土的温度下降速度快,又例如,混凝土在冷凝成型过程中产生脱水、干燥的现象时,混凝土会产生收缩的现象,混凝土内部的应力会产生增大的情况。
根据应变计的监控数据大小,判断当前应变计所监控的区域是否需要进行养护,例如,当前应变计所监控的区域的温度变化速度超出阈值,又例如,挡墙应变计所监控的区域的应变力过大,需要补充水分,降低混凝土的收缩速度等。
根据应变计确定出需养护区域,并针对该养护区域进行保温、保湿的养护工作。其中,养护工作均在已搭建好的养护棚中执行,养护棚的覆盖范围涵盖整个混凝土浇筑区域。
表2楼板结构混凝土温控措施表
Figure BDA0003806910980000131
在浇筑施工时,在首层楼板中埋设测温传感器,该测温传感器设置在应变计上,测温传感器用于检测应变计的温度,根据测温数据进行实时动态养护;并根据测温数据进行温度应力计算,掌握混凝土的变形规律,为后续养护提供技术支持;后续楼板根据首层数据情况,确定具体养护措施。楼板的测温,在混凝土浇筑前布置测温点,测温点布置间距宜为10-15m。
参照图7和图8,图7为应变计在楼板的横截面上的分布示意图,图8为测温传感器埋设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7以楼板中心点为参考点,分别向楼板的一侧横向与一侧纵向,以相等的间距埋设应变计,其中,最靠近楼板边缘的应变计与楼板的边缘的间距控制在50mm,其中,图7中的黑色原点为应变计所在的位置。
根据图7的应变计的埋设分布情况,应变计能够对楼板从中心处以至楼板的边缘处的温度和应力变化情况进行检测。
其中,图8中设计出应变计埋设的结构分布情况,在应变计上设置有测温传感器,因此,应变计与测温传感器在同一点位处,在图8标记测温传感器的位置,以代表应变计的位置。
测温传感器主要检测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而混凝土浇筑得到的楼板内包含了起到增加楼板强度的固定钢筋,而钢筋的温度会影响测温传感器对混凝土的温度检测精度,因此,需避免测温传感器与固定钢筋之间直接接触,同时测温传感器外部连接测温线,以达到测量更大范围内的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变化,同时,测温线同时避免与固定钢筋直接接触。
根据图8,在固定钢筋与测温传感器之间加设一块混凝土垫块。
在首层楼板浇筑完成后测温策略如下:第一天至第二天,每2小时不少于一次;第三天至第四天,每4小时不少于一次;第五天至第七天,每8小时不少于一次;当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连续3天小于25℃,降温速率小于2℃/天,且表里温差小于表3的控制值,可停止测温。
表3混凝土表里温差控制值
混凝土厚度(m) <1.5 1.5-2.5 >2.5
表里温差(℃) 20 25 28
所述混凝土养护棚养护原则根据环境温度及现场实测混凝土温度调整混凝土养护棚养护时间。厚度小于等于500mm楼板,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养护4天后可将养护棚拆除;500mm<厚度<1000mm的楼板,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养护7天后可将养护棚拆除;厚度大于等于1000mm的楼板,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将养护棚拆除。特别注意的是板面浇筑后三天内严禁上部堆载,以保证混凝土初期处于稳定状态;后续板面堆载,应满足核岛厂房混凝土结构设计总说明中规定的施工荷载要求。
与现有技术中,核岛厂房的混凝土浇筑的楼板的厚度、体积均比普通厂房的大,大体积的高强度混凝土由于温度变化、收缩以及约束等原因,会造成混凝土产生危害性裂缝,由此带来严重的开裂、渗漏乃至破坏的情况相比,在本申请中,通过根据厂房的待浇筑结构,划分符合预设标准的施工段,并在施工段中搭建浇筑模板并绑扎钢筋网,在钢筋网内埋设应变计,通过应变计对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并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后,搭设养护棚,根据应变计检测到的监控数据,确定需养护的区域,并对该区域进行相应的保温保湿的养护工作,以达到从前期的浇筑规划,将原本整部分大体积浇筑的建筑结构划分成多个施工段、到后期通过应变计对混凝土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控,实现浇筑施工的施工段划分,避免一次性浇筑施工得到的楼板容易产生开裂的现象,同时,以应变计实时监控,对需养护位置精准养护的方式,进一步避免浇筑施工得到的楼板容易产生开裂的现象。
示例性的,参照图9,图9是本申请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本申请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第一实施例,提出第二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10:根据所述厂房的待浇筑结构,确定各个所述施工段中待浇筑的楼板厚度;
不同位置处的核岛厂房所承受的外力影响不同,例如,在核岛外围的普通水循环厂房等,其受到的外力(高温、高压等情况)较少,而在核岛中心的核反应,燃料厂房等处,该处厂房受到的高温、高压等外力影响,其厂房的楼板强度需要增加厚度、增加稳固钢筋等方式,增加楼板的稳固性和强度。
因此,在浇筑施工之前,需根据厂房的待浇筑结构,确定各个施工段中待浇筑的楼板厚度。
在混凝土浇筑得到的楼板厚度增加时,该结构的体积大,且为保证浇筑后的楼板强度达标,选择高强度的混凝土浇筑大体积结构的楼板,在浇筑时,不采取一定措施,会导致浇筑出的楼板产生严重的开裂现象,因此,根据楼板厚度的不同,需采取不同的浇筑方式。
步骤S220:在所述楼板厚度大于300mm时,且所述楼板厚度小于500mm时,采用整体推进的第一施工方式;
在楼板厚度大于300mm时,且小于500mm时,根据楼板厚度认定当前的楼板属于体积较小的楼板,此时直接以第一施工方式,其中,第一施工方式为整体推进式,即浇筑该施工段的楼板时,直接一次成型浇筑,将施工段内的全部楼板浇筑成型。
步骤S230:在所述楼板厚度大于500mm时,采用分层布料、多次浇筑的第二施工方式;
而在楼板厚度大于500mm时,根据楼板厚度认定当前的楼板属于体积大的楼板,此时,以第一施工方式,会导致混凝土冷凝成型过程中产生裂缝,因此,在浇筑此类楼板时,选择第二施工方式,其中,第二施工方式为分层不料、多次浇筑的施工方式,即在对施工段进行浇筑混凝土施工时,将原本的超过500mm的楼板划分成至少两段的施工区域,例如,楼板厚度一共为600mm,第一次浇筑300mm厚度,待第一浇筑的楼板成型后,进行第二次浇筑,第二浇筑300mm厚度,以此浇筑方式,避免在同一时间内,直接浇筑成型超过500mm的楼板。
步骤S240:在确定采用的施工方式后,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施工段。
在确定出施工方式后,在对应的不同施工段上进行相应的浇筑施工。
以第一施工方式浇筑小体积的楼板,以第二施工方式浇筑大体积的楼板,避免大体积楼板一次浇筑成型而导致混凝土成型过程中,温度变化、应力变化而导致的开裂现象。
示例性的,所述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施工段之前,包括:
步骤o:对孔洞密集区域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规划下料口;所述下料口尺寸按照长为1000mm、宽为300mm的方式进行布置,其中,所述下料口的长与宽均小于等于2000mm。
在将混凝土浇筑至施工段之前,还需要对施工段进行测量,考虑施工段中可能存在的孔洞密集区域,在第一实施例中已阐述楼板上的孔洞类型,在此不再赘述。
在浇筑孔洞密集区域,一方面要考虑孔洞处的混凝土的成型结构强度,另一方面需考虑孔洞的结构对浇筑施工的影响。
示例性的,所述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施工段之前,还包括:
步骤p:在待调制混凝土中添加水化热抑制剂,得到浇筑施工用的混凝土;其中,所述水化热抑制剂是由7个a-葡萄糖以糖苷键相聚合而成的b-环糊精,其中,b-环糊精占混凝土胶材用量的0.2-0.6%。
所述水化热抑制剂为含有6-8个不等的a-葡萄糖以糖苷键相聚合而成的环状分子,依分子中葡萄糖单体数目不同而分别称为a、b、c-环糊精,其中b-环糊精成本较低,工业应用最为广泛。所述水化热抑制剂是由7个a-葡萄糖以糖苷键相聚合而成的b-环糊精,其中,b-环糊精占混凝土胶材用量的0.2-0.6%。所述水化热抑制剂会明显延缓胶凝材料水化温升时间,且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和核心最高温度;在严格养护要求下可有助于控制混凝土水化温升,降低混凝土开裂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楼板在浇筑施工时,每个施工段内采用的混凝土中均加入了水化热抑制剂掺入混凝土施工,以此延缓胶凝材料水化温升时间,并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和核心最高温度,降低混凝土开裂风险。
示例性的,所述并搭设养护棚之前,包括:
步骤r:在将所述混凝土浇筑至所述施工段后,得到未冷凝的楼板,并在所述楼板上铺设养护层;
在浇筑施工后,得到未冷凝的楼板,此时,需要对该楼板进行养护,保持楼板的温度和湿度,一方面,避免其混凝土冷却过快,收缩过猛,造成开裂现象,另一方面,保证混凝土的湿度,避免因为干燥太快,造成开裂现象。
为保证楼板的温度和湿度,以在楼板上铺设养护层的方式,将混凝土散发的水分锁住,并通过养护层对其进行保温,降低温度变化的速度。
步骤t:当所述楼板厚度小于等于1000mm时,在所述楼板上先后铺设一层土工布、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土工布;
步骤u:当所述楼板厚度大于1000mm时,在所述楼板上先后铺设一层土工布、一层塑料薄膜和两层土工布;
养护层通常为三层结构,外侧两层分别为土工布,中间层为塑料薄膜。
同时,在铺设养护层时,需考虑楼板的体积大小,由于楼板的体积影响着其散出的热量高低,以及湿度的散发量,以1000mm为区分界限,在楼板厚度小于1000mm时,采取一层土工布、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土工布的养护层结构,而在楼板厚度大于1000mm时,采取一层土工布、一层塑料薄膜和两层土工布的养护层结构。
示例性的,所述在所述楼板上铺设养护层,还包括:
步骤v:在施工时间处于冬季时,在所述养护层的顶层上多增加一层土工布。
同时,在铺设养护层时,考虑施工所处的季节,在施工时间在冬季时,由于冬季的室外温度与浇筑施工时的混凝土温差大(混凝土在浇筑前均需要进行搅拌,其温度相对于冬季室外温度较高),进而导致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后,由于冬季室外气温低,混凝土的温度降低速度过快,导致混凝土产生开裂现象。
因此,针对施工时间在冬季的情况,在养护层的顶层上多增加一层土工布。
示例性的,所述在所述楼板上铺设养护层之后,包括:
步骤w:用防雨篷布将走廊灯的狭长部位、通风较好的房间的门洞、二浇区,以及较大洞口进行封堵;所述二浇区为第二施工方式中的二次浇筑区域。
在对楼板铺设养护层之后,同样对施工后的厂房内部的一些走廊灯狭长部位(预计铺设的走廊灯的灯座部位开设的槽口等部位),通风较好的房间处的门洞、二浇区、以及较大的洞口进行封堵。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施工段中待浇筑施工的楼板厚度,采用不同的施工方式,分别使用第一施工方式应对小体积的楼板的整体浇筑,以及使用第二施工方式应对大体积的楼板的分层布料、多次浇筑,以不同的浇筑施工方式,避免直接整体性浇筑大体积的楼板,进而避免大体积楼板在一次浇筑成型后容易产生裂痕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厂房的建筑图纸,确定厂房的待浇筑结构,并划分得到符合预设标准的施工段;
在所述施工段内搭设浇筑模板并绑扎钢筋网,在所述钢筋网内埋设应变计;所述应变计用于在混凝土浇筑后,监控混凝土在冷凝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变化;
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施工段,并搭设养护棚;
根据所述应变计的监控数据,确定需养护的区域,并对所述区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厂房的建筑图纸,确定厂房的待浇筑结构,并划分得到符合预设标准的施工段,包括:
根据厂房的建筑图纸,确定厂房的待浇筑结构,并确定所述待浇筑结构的结构特征;
基于所述结构特征,控制划分出的施工段的长度与区域;
其中,所述长度的控制条件包括:控制所述施工段中浇筑长边小于30m;
其中,所述区域的控制条件包括:控制所述施工段从所述待浇筑结构中选取的结构为规则板块,且在划分得到所述施工段后,当相邻待浇筑板的厚度差大于等于300mm时,所述施工段的区域整体大小保持固定不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施工段内搭设浇筑模板并绑扎钢筋网之前,包括:
在所述施工段内搭设支撑架,在所述支撑架上搭设浇筑模板并绑扎钢筋网;
根据预设隔层拆除方式,设置所述支撑架在混凝土施工后的拆除顺序,以保证在混凝土施工后,采用所述隔层拆除方式防止浇筑的混凝土产生裂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施工段内搭设浇筑模板并绑扎钢筋网之后,包括:
确定所述施工段的楼板的厚度和洞口特性;
在所述楼板上的套管洞口、方形洞口和圆形洞口周边及角部增加抗裂钢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钢筋网内埋设应变计之后,包括:
将所述应变计与监控设备相连;所述监控设备将所述应变计检测到的数据实时输出至相关人员,并在所述检测到的数据小于预设阈值时,输出提示消息至所述相关人员,以提醒所述相关人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措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施工段,包括:
根据所述厂房的待浇筑结构,确定各个所述施工段中待浇筑的楼板厚度;
在所述楼板厚度大于300mm时,且所述楼板厚度小于500mm时,采用整体推进的第一施工方式;
在所述楼板厚度大于500mm时,采用分层布料、多次浇筑的第二施工方式;
在确定采用的施工方式后,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施工段;
所述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施工段之前,包括:
对孔洞密集区域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规划下料口;所述下料口尺寸按照长为1000mm、宽为300mm的方式进行布置,其中,所述下料口的长与宽均小于等于2000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施工段之前,还包括:
在待调制混凝土中添加水化热抑制剂,得到浇筑施工用的混凝土;其中,所述水化热抑制剂是由7个a-葡萄糖以糖苷键相聚合而成的b-环糊精,其中,b-环糊精占混凝土胶材用量的0.2-0.6%。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搭设养护棚之前,包括:
在将所述混凝土浇筑至所述施工段后,得到未冷凝的楼板,并在所述楼板上铺设养护层;
当所述楼板厚度小于等于1000mm时,在所述楼板上先后铺设一层土工布、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土工布;
当所述楼板厚度大于1000mm时,在所述楼板上先后铺设一层土工布、一层塑料薄膜和两层土工布;
所述在所述楼板上铺设养护层,还包括:
在施工时间处于冬季时,在所述养护层的顶层上多增加一层土工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楼板上铺设养护层之后,包括:
用防雨篷布将走廊灯的狭长部位、通风较好的房间的门洞、二浇区,以及较大洞口进行封堵;所述二浇区为第二施工方式中的二次浇筑区域。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搭设养护棚,包括:
在所述混凝土凝结硬化后,采用马凳进行搭设底座;其中,马凳高度大于等于300mm,所述马凳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800mm,在所述马凳布置完成后,使用直径大于等于20mm的钢筋将所述马凳连接成一个整体;
在所述马凳上铺设长宽为4m×0.25m钢跳板,使用铁丝将所述钢跳板固定在所述马凳顶部;其中,所述钢跳板之间的间距为800mm;
在所述钢跳板上铺设防雨布;其中,所述防雨布由低向高铺设,沿排水方向层层覆盖搭接,搭接长度为800-1000mm,棚顶与侧面采用搭接,搭接长度大于等于1000mm;
使用镀锌丝将所述防雨布与所述马凳绑扎,得到养护棚;
所述并搭设养护棚,还包括:
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风力大小,确定是否设置缆风绳;其中,所述缆风绳沿所述防雨布外伸的长边处设置,并在所述缆风绳尾段悬挂重物,以压住所述防雨布,其中,所述防雨布外伸长度大于等于500mm。
CN202210999459.1A 2022-08-19 2022-08-19 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 Active CN1153243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9459.1A CN115324347B (zh) 2022-08-19 2022-08-19 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9459.1A CN115324347B (zh) 2022-08-19 2022-08-19 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24347A true CN115324347A (zh) 2022-11-11
CN115324347B CN115324347B (zh) 2023-09-26

Family

ID=83925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9459.1A Active CN115324347B (zh) 2022-08-19 2022-08-19 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2434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7324A (zh) * 2008-09-03 2010-03-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滑坡监测预警方法和系统及系统的构建方法
CN103266551A (zh) * 2013-04-15 2013-08-28 同济大学 一种水泥混凝土铺面健康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
CN203639919U (zh) * 2013-09-29 2014-06-11 长沙聚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养护测控装置
JP2014152570A (ja) * 2013-02-13 2014-08-25 Fujita Corp コンクリート型枠装置およびコンクリート管理システム
JP2015113573A (ja) * 2013-12-09 2015-06-22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コンクリート連結鉄筋、定着構造、及び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連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7324A (zh) * 2008-09-03 2010-03-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滑坡监测预警方法和系统及系统的构建方法
JP2014152570A (ja) * 2013-02-13 2014-08-25 Fujita Corp コンクリート型枠装置およびコンクリート管理システム
CN103266551A (zh) * 2013-04-15 2013-08-28 同济大学 一种水泥混凝土铺面健康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
CN203639919U (zh) * 2013-09-29 2014-06-11 长沙聚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养护测控装置
JP2015113573A (ja) * 2013-12-09 2015-06-22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コンクリート連結鉄筋、定着構造、及び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連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24347B (zh) 202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90681B (zh) 一种防止墙体面外失稳造成砌体结构房屋震害倒塌的装置
CN107853008A (zh) 预制装配式植物墙
CN103643626A (zh) 一种曲线超高型桥墩墩身温度应力裂缝的控制方法
US20160010335A1 (en) Reverse ballasted roof system
CN100547181C (zh) 木结构房屋主体与混凝土基础连接的施工工艺
CN115324347A (zh) 核岛厂房高强混凝土防裂施工方法
CN205776824U (zh) 一种具有防鼠性能的装配式木结构墙体构造
CN209456992U (zh) 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
CN106827207A (zh) 一种简易混凝土柱养护装置
CN107299718A (zh) 质轻节能环保的预制楼板及其安装工艺
CN201024584Y (zh) 水暖地热管线铺设模板
CN102296798A (zh) 分段搭设式脚手架阳角部位架体承载结构
CN206396987U (zh) 叠层三角桁架复合轻质芯材无机板材
CN206289784U (zh) 预制带窗框的pcf外墙板
CN215166180U (zh) 一种沉箱式三次排水系统
CN212201049U (zh) 一种屋面女儿墙雨水口防冷桥结构
WO2007042050A1 (en) Method and foundation system for the transfer and spreading of load from a building structure onto stable layers
CN209413171U (zh) 一种轻质吸音预制部品楼梯
CN108071197A (zh) 屋面超能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7633655U (zh) 外天沟模板结构
CN108412033B (zh) 建筑体外垂直森林外挑阳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512867U (zh) 一种隔热效果良好的地面及外墙结构
CN109469044A (zh) 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及方法
CN206692240U (zh) 一种塔吊防雨棚
CN216787437U (zh) 一种高层钢结构住宅不等高施工屋面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Jing Rui

Inventor after: Li Qiang

Inventor after: Wei Desheng

Inventor after: Deng Liangwen

Inventor after: Li Guangyuan

Inventor after: Li Yan

Inventor after: Xie Linlin

Inventor after: Yang Si

Inventor after: Zang Yusong

Inventor before: Jing Rui

Inventor before: Li Qiang

Inventor before: Deng Liangwen

Inventor before: Li Yan

Inventor before: Xie Linlin

Inventor before: Yang Si

Inventor before: Zang Yuso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