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17781A - 用于电极植入的固定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极植入的固定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17781A
CN115317781A CN202211019796.6A CN202211019796A CN115317781A CN 115317781 A CN115317781 A CN 115317781A CN 202211019796 A CN202211019796 A CN 202211019796A CN 115317781 A CN115317781 A CN 1153177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ing portion
electrode
rotating plate
opening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197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思伦
加福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eisheng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eisheng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eisheng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eisheng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1979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177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17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77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5Electrodes for implantation or insertion into the body, e.g. heart electrode
    • A61N1/0526Head electrodes
    • A61N1/0529Electrodes for brain stimulation
    • A61N1/0539Anchoring of brain electrode systems, e.g. within burr ho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02Cancer treatment, e.g. tumou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sych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Neurology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Onc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描述了一种用于电极植入的固定机构,是用于将电极固定于目标区域的固定机构,目标区域包括形成于颅骨的开口、以及形成在颅骨的内侧并经由开口与外部连通的组织腔室,固定机构包括基板和可相对于基板旋转的转板,基板包括主体部、第一紧固部、以及设置于颅骨的外侧的第一夹紧部,在主体部安装有伸入组织腔室的电极,转板包括用于伸入开口的第二夹紧部和用于设置于颅骨的外侧并与第一紧固部配合以固定转板与基板的位置关系的第二紧固部,转板配置为在第二夹紧部伸入开口时旋转以使第二夹紧部和第一夹紧部靠近。由此,能够提供一种更方便地对植入式电极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

Description

用于电极植入的固定机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体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极植入的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脑胶质瘤是由于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癌变所产生的、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肿瘤。目前对于胶质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手段。手术往往是胶质瘤治疗的第一步,手术不仅可以提供最终的病理诊断,而且可以迅速去除大部分的肿瘤细胞,缓解患者症状,并为下一步的其他治疗提供便利。对于一些低级别胶质瘤,如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手术的完整切除,可以使患者得到根治以及长期存活。然而,部分肿瘤无法通过手术切除实现完全治愈,手术治疗后大几率会出现复发的情况,据统计,具有脑胶质瘤的患者的在手术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低于5%。
为了在手术治疗后的提高对肿瘤的治疗效果,会使用放疗或化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然而,目前的放疗或化疗的方式对肿瘤的治疗效果有限,同时容易损害肿瘤附近的正常细胞。肿瘤电场治疗(Tumor Treating Fields,简称为TTFields或TTF)是一种全新的肿瘤治疗技术,通过低强度、中频(200kHz)交变电场,作用于增殖癌细胞的微管蛋白,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使受影响的癌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生长。
现有的TTF技术,是将无创、佩戴式的电极板放置在颅骨四周,贴于皮肤表面的一种治疗方式。然而,这种体外TTF具有能量消耗大(交变电场需要穿过皮肤、颅骨、脑脊液等多重组织再作用于肿瘤组织)、电池续航不足、患者使用不便捷和易引起头皮不良反应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且对肿瘤组织起到更好的杀伤效果,目前提出了一种植入式TTF的技术,即将发放交变电场的电极放置于需要进行电场聚焦的部位(即肿瘤周围或肿瘤切除后的残腔周围),大大减少了人体组织各向异性对电场聚焦的阻碍,更方便地将电场聚焦于需要聚焦的部位。一般的植入式TTF是利用打骨钉的方式对电极进行固定的,但这样的固定方式不够简便,对于手术医生来说,操作比较繁琐,且打骨钉的方式对后续电极的拆除也会造成不便。所以,这对植入式TTF如何更方便地固定于头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有鉴于上述的状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方便地对植入式电极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
为此,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电极植入的固定机构,是用于将电极固定于目标区域的固定机构,所述目标区域包括形成于颅骨的开口、以及形成在颅骨的内侧并经由所述开口与外部连通的组织腔室,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基板和可相对于所述基板旋转的转板,所述基板包括主体部、第一紧固部、以及设置于所述颅骨的外侧的第一夹紧部,在所述主体部安装有伸入所述组织腔室的所述电极,所述转板包括用于伸入所述开口的第二夹紧部和用于设置于所述颅骨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一紧固部配合以固定所述转板与所述基板的位置关系的第二紧固部,所述转板配置为在所述第二夹紧部伸入所述开口时旋转以使所述第二夹紧部和所述第一夹紧部靠近。
在本公开中,基板的主体部用于安装固定电极,转板的第二夹紧部伸入开口,在转板旋转完成后,基板的第一夹紧部与转板的第二夹紧部靠近并在基板的第一紧固部和转板的第二紧固部完成紧固后互相配合以夹紧颅骨,以使整个固定机构稳固地固定在颅骨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转板的旋转,能够更方便地将转板置入颅骨的内侧,同时通过转板与基板的配合,能够更好地使整个固定机构稳固的固定在颅骨上,从而将更好地将电极固定于目标区域。另外,由于转板是旋转完成后进行固定,由此可以使得固定机构可以适应不同的颅骨部位的开口手术或适应不同颅骨部位的厚度,固定机构的使用能够更加地灵活。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固定机构中,可选地,所述主体部具有第一厚度且位于所述开口的侧壁之间,所述第一夹紧部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且所述第一夹紧部由所述主体部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二厚度的差值基本上等于颅骨的厚度。在这种情况下,主体部位于开口的侧壁之间,第一夹紧部位于颅骨的外侧,如此能够防止基板横向移动偏离开口的位置,由此,基板能够更好的适配在开口的位置,与转板配合能够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同时,由于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二厚度的差值基本上等于颅骨的厚度,基板在与转板配合紧固后能够与开口基本贴合,不会留有较大的间隙,基板的形变不至于太大,不会导致边缘翘起,固定机构整体可以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固定机构中,可选地,所述转板呈“Z”字型的结构。由此,能够使转板更易置入颅骨的内侧。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固定机构中,可选地,所述第二夹紧部和所述第二紧固部分别位于所述转板的两端并相互平行。在这种情况下,转板完成旋转并在第二紧固部固定于第一紧固部后,使转板与颅骨之间的缝隙很小,由此能够使转板和基板更稳定地夹紧颅骨。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固定机构中,可选地,所述基板覆盖所述开口。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基板覆盖了开口,能够防止颅内组织与外部接触,避免发生感染。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固定机构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紧固部具有与所述第二紧固部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二紧固部伸入所述卡槽以使所述第二紧固部紧固于所述第一紧固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紧固部的卡槽提供给第二紧固部一个卡接的槽体,能够使第二紧固部和第一紧固部稳定地固定在一起。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固定机构中,可选地,所述转板的数量为多个,并在植入后绕所述开口的中心轴线对称式分布。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多个转板与基板配合以夹紧颅骨,能够使固定机构更稳固地固定在颅骨上。同时,多个转板与基板配合夹紧颅骨,能够使颅骨的受力更加均匀,固定机构的固定效果更好。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固定机构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紧固部具有预设的手术缝合线,所述手术缝合线在所述转板旋转完成后绕过所述第二紧固部并绑紧以使所述第二紧固部紧固于所述第一紧固部。由此,能够使第二紧固部更稳定地固定于第一紧固部。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固定机构中,可选地,所述主体部具有通孔,所述电极经由所述通孔伸入所述组织腔室。在这种情况下,电极可以通过通孔伸入组织腔室,由此能够简化安装的流程,同时使机构各部件之间固定后更加紧密。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固定机构中,可选地,所述通孔具有内螺纹,所述电极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在这种情况下,电极的一端的内螺纹与通孔的外螺纹进行配合,能够对电极更方便地进行固定。
根据本公开的固定机构,能够更方便地对植入式电极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仅通过参考附图的例子进一步详细地解释本公开,其中:
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机构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目标对象的头部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目标区域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机构固定于颅骨时的整体剖面示意图。
图5a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板为圆形的外侧面示意图;图5b是示出了图5a所涉及的基板的侧面的剖面示意图,取自A-A线。
图6a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板的左视图;图6b是示出了图6a所涉及的转板的俯视图。
图7a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机构在目标区域固定前的示意图;图7b是示出了图7a所涉及的固定机构在目标区域固定后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极固定在基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目标对象,10…目标区域,12…肿瘤组织,13…脑组织,14…颅骨,140…开口,15…组织腔室,2…固定机构,3…电极,21…基板,211…主体部,212…第一夹紧部,213…第一紧固部,22…转板,221…第二夹紧部,222…第二紧固部,214…凹部,215…通孔,31…线缆,a…第一厚度,b…第二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参考以下对特定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其中包括的实施例,以及参考附图和它们的前述和后述描述,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本公开所涉及的用于电极植入的固定机构。
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应当理解,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的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公开将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制。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患者”是指需要的人类或动物对象使用所披露的系统和设备进行治疗。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电极”是指允许产生本文进一步披露的电动势、电流或电场的任何结构。可选地,电极可以包括换能器。可选的,电极可以包括一个导电元件的非绝缘部分。
虽然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特定示例,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基于本公开的教导,可以做出变形和修改而不偏离本公开及其更广泛的方面,因此所附权利要求将在其范围内涵盖在本公开的真实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改变和修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一般而言,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一般意图为“开放”术语(例如术语“包括”应被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具有”应被解释为“至少具有”,术语“包括”应被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等)。
应该理解的是,这里披露的公开内容的示例是本公开的原理的说明。可以采用的其他修改可以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因此,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公开的教导,可以利用本公开的替代配置。因此,本公开的示例不限于如所示和所描述的那样。
提供以下示例是为了更好地说明要求保护的公开内容,而不是将其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提及具体材料的范围内,这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旨在限制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开发等同的手段或反应物,而无需发挥创造性的能力,并且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示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本公开涉及一种固定机构,其可以用于对植入在体内的电极进行固定,以使电极牢固地固定于体内。本公开所涉及的固定机构也可以称为固定装置或医疗器械固定机构等。
肿瘤治疗场(TTFields),在此也被称为肿瘤电场治疗或交变电场,可以表示为一种抗有丝分裂的癌症治疗方式或一种通过电场辅助其他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的方法。为了更好的治疗癌症,人们开发了一种植入式TTF的技术,即将发放交变电场的电极放置于需要进行电场聚焦的部位(即肿瘤周围或肿瘤切除后的残腔周围),大大减少了人体组织各向异性对电场聚焦的阻碍,更方便地将电场聚焦于需要聚焦的部位,同时减少了能量的损耗。
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机构2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目标对象1的头部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目标区域10的示意图。
一般来说,植入式TTF通过将电场发生电极直接置于肿瘤组织四周,电场的传递不需要经过皮肤、颅骨、脑脊液、脑组织这几层,大大降低了能量消耗。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1,目标对象1为需要进行电极植入的患者,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固定机构2和电极3可以植入至目标对象1的目标区域10。
在一些示例中,目标对象1可以是人。在另一些示例中,目标对象1也可以是动物。在一些示例中,目标对象1可以是具有肿瘤组织12的患者。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1,目标对象1可以是具有颅内肿瘤的患者。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涉及的固定机构2和电极3可移植入至肿瘤组织12的附近,肿瘤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胃肿瘤、脑肿瘤、肺肿瘤、肝肿瘤。以下以脑胶质瘤为例对固定机构2和电极3进行说明。
在一些示例中,目标区域10可以位于颅内。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2,脑胶质瘤患者的头部可以包括:皮肤、颅骨14、硬脑膜、脑筋膜、脑脊液、脑组织13和肿瘤组织12。在一些示例中,肿瘤组织12可以利用手术切除。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3,目标区域10可以包括形成于颅骨14的开口140。在一些示例中,目标区域10可以包括组织腔室15,组织腔室15形成在颅骨14的内侧,组织腔室15经由开口140与外部连通。在一些示例中,组织腔室15可以是肿瘤组织12的肿瘤细胞相对于正常的脑组织细胞形成的肿瘤腔。在一些示例中,组织腔室15也可以是切除肿瘤组织12后形成的空腔(或残腔)。
在一些示例中,切除肿瘤组织12后,可以在脑组织13内形成空腔。在这种情况下,切除肿瘤组织12后的脑胶质瘤患者的头部可以包括:皮肤、颅骨14、硬脑膜、脑筋膜、脑脊液、脑组织13和空腔。在一些示例中,目标区域10也可以包括切除肿瘤组织12后的空腔。
由于目前的手术的局限性,无法保证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12后,组织腔室15的内壁不存在遗留的肿瘤细胞。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本公开所涉及的电极3植入至目标对象1的目标区域10后,能够利用电极3形成的电场抑制组织腔室15的内壁附近的肿瘤细胞的生长。
但本公开不限于此,本公开所涉及的电极3也能够在切除肿瘤组织12之前植入至肿瘤组织12附近,并在肿瘤组织12附近形成电场对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12)进行杀伤,降低或消除肿瘤细胞的快速繁殖。
需要说明的是,对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12)进行治疗,可以是指抑制内壁附近的肿瘤细胞的生长。例如,对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12)进行治疗可以是指利用特定频率的交变电场作用于肿瘤细胞以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对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12)进行治疗也可以是指利用特定频率的交变电场作用于肿瘤细胞以引起肿瘤细胞的死亡和凋亡从而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对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12)进行治疗还可以是指利用交变电场与化疗、放疗或药物等其他肿瘤治疗方法相配合以提高相应的治疗方法的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利用固定机构2将电极3的一端固定于开口140处,将电极3的另一端伸入组织腔室15内,电极3产生的交变电场的传递不需要经过皮肤、颅骨14、脑脊液、脑组织等几层,电场的利用效率大大调高,从而大大降低了能量消耗。
图4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机构2固定于颅骨14时的整体剖面示意图。图5a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板为圆形的外侧面示意图;图5b是示出了图5a所涉及的基板的侧面的剖面示意图,取自A-A线。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4,固定机构2可以包括基板21和转板22。在一些示例中,转板22可相对于基板21进行旋转。在一些示例中,基板21可以以横跨开口140的方式布置在颅骨14的外侧。由此,基板21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在一些示例中,在颅骨14外侧布置的基板21可以固定在颅骨14或紧贴颅骨14的筋膜组织上。
在脑肿瘤切除手术或植入电极手术中,一般需要对颅骨14进行打薄或钻孔的方式来打开一个开口(即颅骨钻孔术),进而对脑组织进行手术,颅骨14的开口140的形状一般是规则的,例如可以是圆形,本公开所描述的开口140也可以称之为颅骨的开窗或窗口。在一些示例中,基板21可以覆盖开口140。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基板21覆盖了开口140,因此能够防止颅内组织与外部接触,避免发生感染。在一些示例中,基板21也可以不完全覆盖开口140。
在一些示例中,基板21可以包括主体部211、第一夹紧部212和第一紧固部213。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夹紧部212可以设置于颅骨14的外侧。在一些示例中,主体部211可以安装有电极3。在一些示例中,电极3的一端可以固定在主体部211上,电极3的另一端可以伸入组织腔室15。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紧固部213可以将转板22固定在基板21上。
在一些示例中,基板21可以呈长条状以横跨开口140的方式布置在颅骨14的外侧。在一些示例中,基板21可以呈圆形以横跨开口140的方式布置在颅骨14的外侧。在一些示例中,基板21可以呈长条状且不覆盖开口140,基板21的两端紧贴于颅骨14的外侧,基板21的中段悬空在开口140上,这种情况下,基板21和开口140之间可以留有间隙,用以手术时观测固定机构2其他构件的安装情况,手术后该间隙会在患者的愈合阶段被患者机化产生的结缔组织覆盖,进一步加固固定机构2。在一些示例中,基板21可以呈圆形且完全覆盖开口140。在这种情况下,基板21可以防止脑部组织与外部的接触,避免手术后发生感染。
在一些示例中,基板21的形状也可以是矩形、菱形、三角形、椭圆形或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
在一些示例中,基板21可以具有较大的杨氏模量,基板21可以具有一定的刚性,这样基板21可以更稳固的贴合于颅骨14的外侧,对整个固定机构2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在一些示例中,基板21可以在保持刚性的同时具体一定的柔性,这样基板21可以更好的贴合颅骨14和开口140的形状而不至于伤害到颅骨14外侧附近的人体组织。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5a和图5b,基板21可以呈圆形。主体部211可以具有第一厚度a,第一夹紧部212可以具有第二厚度b。在一些示例中,主体部211的第一厚度a可以比第一夹紧部212的第二厚度b更大。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夹紧部212可以是主体部211向外延伸而形成的檐状结构。在一些示例中,主体部211可以位于开口140的侧壁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主体部211位于开口的侧壁之间,第一夹紧部212位于颅骨的外侧,如此能够防止基板21横向移动偏离开口140的位置,由此,基板21能够更好的适配在开口140的位置,与转板22配合能够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在一些示例中,主体部211的第一厚度a和第一夹紧部212的第二厚度b的差值可以基本上等于颅骨14的厚度,在这种情况下,基板21与转板22固定后能够与开口140基本贴合,不会留有较大的间隙,由此,基板21的形变不至于太大,不会导致边缘翘起,固定机构2整体可以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基板21可以具有凹部214(参见图5a和图5b)。在一些示例中,凹部214可以位于基板21的中心位置,凹部214也可以位于基板21的其他位置。在一些示例中,凹部214可以为一个。在另一些示例中,凹部214可以为多个。在一些示例中,凹部214可以位于主体部211上且朝向基板21远离颅骨14的一侧,这种情况下,基板21形成了如图5b所示的阶梯状。
在一些示例中,用于将电极3与固定机构2固定在一起的紧固构件或由电极3向外延伸的部分线缆31可以被置于凹部214内。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电极3与固定机构2植入后不会在脑部有太大的凸起,可以让患者有更好的舒适感,增加了患者的使用体验。
图6a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板22的左视图;图6b是示出了图6a所涉及的转板22的俯视图。图7a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机构在目标区域固定前的示意图;图7b是示出了图7a所涉及的固定机构在目标区域固定后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转板22为与基板21配合夹紧颅骨14以使固定机构2固定在目标区域10的构件。在一些示例中,转板22可配置为相对于基板21可以进行旋转(参见图7a及图7b)。图7a为在电极3的植入过程中,转板22还未进行旋转的示意图;凸7b为转板22旋转完成后的示意图。在一些示例中,转板22相对于基板21可以绕固定轴旋转。由此,能够使植入手术中的转板22的旋转操作更加简便。在一些示例中,转板22相对于基板21可以不绕着固定轴旋转,即转板22与基板21的相对旋转不是绕着一个固定轴进行旋转的。在这种情况下,转板22的一端可以一边伸入颅骨14的内侧,一边进行缓慢的旋转,由此,在组织腔室15相对不够大的情况下,可以避免伤到组织腔室内15的正常人体组织。同时,转板22边伸入边完成角度调节的操作,能够使转板22的适用性更强,可以适用不同的复杂的手术环境。
在一些示例中,转板22可以包括第二夹紧部221和第二紧固部222。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夹紧部221和第二紧固部222可以位于转板22的两端。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夹紧部221可以用于伸入开口140。第二紧固部222可以用于设置于颅骨14的外侧。第二紧固部222可以与第一紧固部213配合以固定转板22与基板21的位置关系。当转板22伸入开口140并旋转时,第二夹紧部221和第一夹紧部212靠近以使颅骨位于第二夹紧部221和第一夹紧部212的中间,此时第二紧固部222靠近了第一紧固部213,将第一紧固部213和第二紧固部222固定后,此时转板22的旋转停止,第二夹紧部221和第一夹紧部212在力的作用下夹紧颅骨14(此过程参考图7a至图7b的动态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转板22的旋转,能够更方便地将转板22置入颅骨14的内侧,通过与基板21的配合,能够更好地使整个固定机构2稳固的固定在颅骨14上,从而将更好地将电极3固定于目标区域10。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夹紧部221和第二紧固部222可以分别位于转板22的两端并相互平行。在这种情况下,转板22完成旋转并在第二紧固部222固定于第一紧固部213后,使转板22与颅骨14之间的缝隙很小,由此能够使转板22和基板21更稳定的夹紧颅骨14。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夹紧部221靠近第一夹紧部212的一面可以设置有缓冲部。第二夹紧部221伸入开口并抵触在颅骨14的内侧,设置于第二夹紧部221的缓冲部能够提供很好的缓冲,防止转板22与基板21夹紧后伤害到颅骨14内侧的正常组织。
在一些示例中,转板22可以呈“Z”字型的结构(参见图6a及图6b)。由此,能够使转板22更易置入颅骨14的内侧。此时,第二夹紧部221和第二紧固部222可以位于“Z”字型的两端。
在一些示例中,转板22也可以呈“S”型的结构或其他的两端平行中间弯曲的结构,只要能如本公开所达到的效果一样,转板22的第二夹紧部221与基板21的第一夹紧部212配合能够将颅骨14夹紧,同时转板22的第二紧固部222与基板21的第一紧固部213配合能够使它们之间相互固定,通过类似于剪刀的结构将固定机构2固定在目标区域10,都可以视之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在一些示例中,转板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一些示例中,转板22的数量可以为1~8。在一些示例中,转板22的数量可以为1、2、4、6、8。在一些示例中,多个转板22可以在植入后绕开口140的中心轴线对称式分布。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多个转板22与基板21配合以夹紧颅骨14,能够使固定机构2更稳固地固定在颅骨14上。
在一些示例中,转板22可以具有一定的刚性,这样转板22可以更稳固地与基板21配合夹紧颅骨14,从而对整个固定机构2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在一些示例中,转板22可以在保持刚性的同时具体一定的柔性,这样转板22的第二夹紧部221可以更好的贴合颅骨14内侧而不至于伤害到颅骨14内侧附近的人体组织。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紧固部213可以具有卡槽。第二紧固部222可以伸入卡槽。该卡槽可以与第二紧固部222配合以使第二紧固部222固定于第一紧固部213。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紧固部213的卡槽提供给第二紧固部222一个卡接的槽体,能够使第二紧固部222和第一紧固部213稳定地固定在一起。在一些示例中,该卡槽的横截面可以为一个U型孔,第二紧固部222可以方便地伸入其中。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紧固部213和第二紧固部222也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进行固定。具体而言,第一紧固部213上可以具有可按压的卡扣和导轨槽,卡扣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导轨槽移动,当卡扣在第一位置时,卡扣位于第一紧固部213的外缘,并且转板22可以自由旋转;转板22旋转并使第一紧固部213和第二紧固部222贴紧时,可以将卡扣推动至第二位置,此时,卡扣位于第一紧固部213和第二紧固部222的上方,并且限制了第二紧固部222的运动,从而能够对第一紧固部213和第二紧固部222进行固定。在一些示例中,导轨槽可以是燕尾槽。由此,第一紧固部213和第二紧固部222固定后可以更稳定。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紧固部213可以预设有手术缝合线。当转板22旋转至第二紧固部222靠近并贴合于第一紧固部213时,通过手术缝合线绕过第二紧固部222并绑紧,能够使第二紧固部222更稳定地固定于第一紧固部213。
在一些示例中,基板21和转板22可以是具体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具有高隔热的材料制成,例如可以是由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乙烯、及人工骨中的至少一种制成,基板21和转板22的外表面可喷涂有经过圆滑处理的骨组织趋化因子或羟基磷灰石。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材料的隔热性能好,能够更好的隔绝电极部件的热量传递,且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安全性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制成包括基板21、转板22或其他的相应的部件,只要能够便于固定机构2的实际应用即可,本公开对相应的部件所使用的的材料并不限定。
图8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极3固定在基板21上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电极3是用柔性的材料制成的,这样可以避免电极3切伤脑组织。在一些示例中,电极3是可以伸缩式电极或分体式电极的,以适应不同大小的腔室。应当理解的是,附图的展示不能理解为对电极3的形态的限制,电极3可以是不同方式的电极装置。
在一些示例中,电极3的一端可以固定于固定机构2上,另一端伸入组织腔室15。在一些示例中,的主体部211可以具有贯通的可供电极3穿过的通孔215,电极3经由通孔215而伸入组织腔室15。在这种情况下,电极3可以直接通过通孔215固定在固定在基板21上,而不需要另外在基板21上打孔后在基板21的边缘进行固定。由此,能够简化安装的流程,同时使机构各部件之间固定后更加紧密。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8,基板21的通孔215可以有内螺纹,电极3的一端具有与通孔215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在这种情况下,电极3可分离的固定于基板21上,电极3的一端的内螺纹与通孔215的外螺纹进行配合旋紧,能够更方便地对电极3进行固定。
在一些示例中,电极3和基板21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基板21可以充当电极3的其中一端的径向外延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把基板21缝合在颅骨14和/或硬脑膜和/或脑筋膜上,能够同时将电极3固定于目标区域10,也保证了整体机构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电极3远离组织腔室15的一端可以连接有线缆31,固定机构2上预留有可供线缆31通过的孔,线缆31可以穿过该孔连接外部。在一些示例中,线缆31通过创建皮下隧道的方式连接电极3和位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电源及控制模块。
在一些示例中,电极3和固定机构2的手术植入可以是在脑肿瘤切除手术后同步进行植入。在一些示例中,肿瘤切除手术过后的一段时间再进行植入手术,可以采用微创的方式进行植入,在这种方式中,可以采用术中影像学手段(如X线或超声)来保证电极位置,从而确保电极3和固定机构2的顺利植入。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示例对本公开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公开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公开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极植入的固定机构,是用于将电极固定于目标区域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区域包括形成于颅骨的开口、以及形成在颅骨的内侧并经由所述开口与外部连通的组织腔室,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基板和可相对于所述基板旋转的转板,所述基板包括主体部、第一紧固部、以及设置于颅骨的外侧的第一夹紧部,在所述主体部安装有伸入所述组织腔室的所述电极,所述转板包括用于伸入所述开口的第二夹紧部和用于设置于颅骨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一紧固部配合以固定所述转板与所述基板的位置关系的第二紧固部,所述转板配置为在所述第二夹紧部伸入所述开口时旋转以使所述第二夹紧部和所述第一夹紧部靠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第一厚度且位于所述开口的侧壁之间,所述第一夹紧部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且所述第一夹紧部由所述主体部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二厚度的差值基本上等于颅骨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呈“Z”字型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紧部和所述第二紧固部分别位于所述转板的两端并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覆盖所述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部具有与所述第二紧固部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二紧固部伸入所述卡槽以使所述第二紧固部紧固于所述第一紧固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的数量为多个,并在植入后绕所述开口的中心轴线对称式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部具有预设的手术缝合线,所述手术缝合线在所述转板旋转完成后绕过所述第二紧固部并绑紧以使所述第二紧固部紧固于所述第一紧固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通孔,所述电极经由所述通孔伸入所述组织腔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具有内螺纹,所述电极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CN202211019796.6A 2022-08-24 2022-08-24 用于电极植入的固定机构 Pending CN1153177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9796.6A CN115317781A (zh) 2022-08-24 2022-08-24 用于电极植入的固定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9796.6A CN115317781A (zh) 2022-08-24 2022-08-24 用于电极植入的固定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7781A true CN115317781A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25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19796.6A Pending CN115317781A (zh) 2022-08-24 2022-08-24 用于电极植入的固定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1778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53332B2 (ja) 移植式導線
JP5805671B2 (ja) 脳疾患の治療装置
EP1503685B1 (en) Implantable thermal treatment apparatus
AU201326652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lectrically stimulating patient tissue on or around one or more bony structures
Mendenhall et al. Preliminary results of linear accelerator radiosurgery for acoustic schwannomas
US10220200B2 (en) Device for cranial implantation, and system and use thereof
US20200330749A1 (en) Intracalvarial bci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ir making, implantation and use
CA2953453A1 (en) Brachytherapy clip and applicator
Flanigin et al. Stereotactic lesions of the amygdala and hippocampus in epilepsy
CN115317781A (zh) 用于电极植入的固定机构
CN116020054A (zh) 植入式电场治疗装置
US6163727A (en) Hook shaped spinal cord electrode assembly
CN115337538A (zh) 植入电极的固定机构
US11717680B2 (en) Cranial prosthetic
US20220266001A1 (en) Low-profile intercranial device with enhancing grounding to ensure proper impedance measurements
CN115337537A (zh) 缝线式固定机构
CN114225215B (zh) 电极系统
Zehetmayer et al. Suction fixation system for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of intraocular malignancies
RU2666121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больных с посттравматическим поражением головного мозга в раннем периоде заболевания
Yamasoba et al. Auditory findings after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in acoustic neurinoma
CN215994197U (zh) 一种微创髌骨内固定装置
RU2794934C1 (ru) Электрод для интраоперационного картирования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х сетей головного мозга
SU1797904A1 (ru) Уctpoйctbo фиkcaции иhtpoctatob пpи bhуtpиtkaheboй лучeboй tepaпии
RU2692985C2 (ru) Гипертермическая электротерапия (онкотермия) при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ом и комплексном лечении глиом высокой степени злокачественности
Ramos et al.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multiple non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