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11694A -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11694A
CN115311694A CN202210949403.5A CN202210949403A CN115311694A CN 115311694 A CN115311694 A CN 115311694A CN 202210949403 A CN202210949403 A CN 202210949403A CN 115311694 A CN115311694 A CN 1153116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image
fingerprint
identified
user
un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494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鞠新
杜娟
孙海才
尹荣贻
李芒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4940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116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11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16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65Matching;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5Structures or tool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uthentication
    • G06F21/46Structures or tool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uthentication by designing passwords or checking the strength of passwo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传统指纹解锁方式存在的解锁不便利性的问题,该方法为:获取当前用户的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在确定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预存的注册指纹图像不匹配后,将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备用指纹图像进行比对,若匹配,则解锁设备,为用户解锁设备的部分使用权限,其中,备用指纹图像是基于包含残缺指纹区域的参考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得到的,参考指纹图像是在确定在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之前获取的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注册指纹图像不匹配,且通过人脸身份验证解锁成功后存储的;这样,无需重复录入注册指纹图像,即可成功解锁设备,提高了指纹解锁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迅速发展,智能终端可以安装的应用程序越来越多,用户可通过智能终端随时随地享用应用程序所带来的丰富服务。通常为了保证用户的隐私、财产和信息安全,用户通常会使用锁屏功能:在一定时间内用户未操作屏幕时,智能终端可以自动进行锁屏。当用户需要使用智能终端时,通过预设的解锁操作对智能终端进行解锁,以解锁对智能终端的使用权限。
指纹解锁是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户可以通过已录入的指纹信息将需要使用的智能终端解锁。由于指纹具有“各不相同、终生不变”的特性,采用指纹解锁方式,不仅方便用户能够快速解锁智能终端,也保证用户的隐私、财产和信息的安全。
然而,因用户的个体原因,自身的手指指纹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残缺的情况,比如,手指蜕皮、磨损、受伤等,这样,就导致在采用指纹解锁方式对智能终端进行解锁过程中,智能终端频繁输出解锁失败的情况。已有技术下,通常解决上述解锁失败的方式是:用户重新录入指纹,以恢复指纹解锁功能。
但随着手指残缺指纹自修复,手指指纹可以恢复正常,此时再对智能终端进行指纹解锁时,同样出现录入的手指指纹与预存的包含残缺指纹的手指指纹不匹配的问题,智能终端提示重新录入指纹;这样,就降低了指纹解锁的解锁速度,也降低了指纹解锁的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提高智能解锁的解锁速度,提高指纹解锁的便利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用户的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判断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预存的注册指纹图像是否匹配;
若匹配,则解锁设备,并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限;
若不匹配,则将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备用指纹图像进行比对,在确定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所述备用指纹图像相匹配后解锁设备,并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设备的部分使用权限,其中所述备用指纹图像是基于包含残缺指纹区域的参考指纹图像和所述注册指纹图像得到的,所述参考指纹图像是在确定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所述注册指纹图像不匹配,且通过人脸身份验证解锁成功后存储的,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是在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之前获取的。
上述方法,在确定当前录入的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与预存的注册指纹图像不匹配后,可以通过人脸身份验证,在通过人脸身份验证后,基于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注册指纹图像,得到备用指纹图像,从而使后续得到第一识别指纹图像时,可以在确定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注册指纹图像不匹配后,将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备用指纹图像进行比对,若二者相匹配,也可以解锁设备,获得设备的部分使用权限;这样,在指纹存在残缺的情况下,无需用户重复录入注册指纹图像,即可完成包含残缺指纹区域的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的指纹解锁,提高了解锁速度,也提高了通过指纹识别进行设备解锁的便利性,最大限度地给予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设备的部分使用权限之后,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用户执行所述部分使用权限之外的操作,则调用采集设备对所述用户进行人脸身份验证;
在确定所述用户通过所述人脸身份验证后,解锁所述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限;
在确定所述用户未通过所述人脸身份验证后锁定设备,并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以及将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标记为无效指纹图像,其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用户未通过人脸身份验证。
上述方法,在为用户解锁设备的部分使用权限后,检测到用户执行了超权限的操作,进一步进行人脸身份验证,并在通过人脸身份验证后,解锁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限,保证了用户的隐私、财产和信息安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设备的部分使用权限之后,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用户执行打开目标应用程序的操作,则显示录入密码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应用程序是所述部分使用权限之外的应用程序;
判断所述用户录入的密码与预存密码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使用权限;
若不一致,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用户不具有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使用权限。
上述方法,在为用户解锁设备的部分使用权限后,检测到用户执行打开超权限的应用程序时,进一步进行人脸身份验证,并在通过人脸身份验证后,为用户解锁该应用程序的使用权限,保证了用户的隐私、财产和信息安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如下方式得到所述参考指纹图像:
在确定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所述注册指纹图像不匹配后,判断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所述注册指纹图像的匹配率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若是,则基于所述注册指纹图像,对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进行分区判断,并基于分区判断结果,得到所述残缺指纹区域;
在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中对所述残缺指纹区域进行标记;
调用采集设备对所述用户进行人脸身份验证,并在确定通过人脸身份验证后,将标记后的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存储为所述参考指纹图像。
上述方法,通过设置第一阈值,在确保获取到的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与用户的注册指纹图像的匹配率较高时,对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进行残缺指纹区域标记,并在确定当前用户通过人脸身份验证后,基于标记后的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得到参考指纹图像,保证了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是用户的指纹图像,从而提高了后续基于残缺指纹对设备进行解锁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分区判断结果,得到所述残缺指纹区域,包括:
若所述分区判断结果表征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包含的目标分区的总数大于预设值,则在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中,将匹配率不大于分区阈值的分区标记为所述残缺指纹区域,其中,所述目标分区是匹配率大于所述分区阈值的分区,所述分区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上述方法,通过分区判断,可以准确得到匹配率大于分区阈值的分区,从而将匹配率不大于分区阈值的分区作为残缺指纹区域,可以确保得到的备用指纹图像中包含用户当前较为完整的残缺指纹,以保证后续通过残缺指纹识别进行指纹解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如下方式得到所述备用指纹图像:
从当前存储的所述备用指纹图像中,去除所述参考指纹图像中残缺指纹区域内的残缺指纹,得到目标指纹图像;
将所述目标指纹图像存储为新的备用指纹图像,并删除所述参考指纹图像,其中,在启用备用指纹图像比对后,首个存储的备用指纹图像是从所述注册指纹图像中,去除得到的参考指纹图像中残缺指纹区域内的残缺指纹得到的。
上述方法,由于首个备用指纹图像是基于参考指纹图像,从注册指纹图像中去除的参考指纹图像中的残缺指纹,因此,后续得到的备用指纹图像是一个完整的指纹图像,这样,便于后续对获取到的待识别指纹图像进行比对,进一步保证了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若匹配,则解锁设备,并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限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中是否包含所述备用指纹图像所包含的残缺指纹区域;
在确定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中包含所述备用指纹图像所包含的残缺指纹区域后,判断所述残缺指纹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所述注册指纹图像的区域匹配率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确定所述区域匹配率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后,为所述残缺指纹区域设置残缺指纹已恢复标识;
判断所述备用指纹图像包含的所有残缺指纹区域是否均设置所述残缺指纹已恢复标识;
在确定所述备用指纹图像包含的所有残缺指纹区域均设置所述残缺指纹已恢复标识后,删除所述备用指纹图像。
上述方法,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残缺的指纹是会慢慢恢复,因此,设置取消上述别用指纹图像比对流程,当指纹恢复如初的时候,可以取消上述备用指纹图像比对流程,提高了指纹解锁的解锁速度,也提高了指纹解锁的便利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解锁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用户的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判断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预存的注册指纹图像是否匹配;
解锁模块,用于若匹配,则解锁设备,并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限;
比对和解锁模块,用于若不匹配,则将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备用指纹图像进行比对,在确定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所述备用指纹图像相匹配后解锁设备,并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设备的部分使用权限,其中所述备用指纹图像是基于包含残缺指纹区域的参考指纹图像和所述注册指纹图像得到的,所述参考指纹图像是在确定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所述注册指纹图像不匹配,且通过人脸身份验证解锁成功后存储的,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是在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之前获取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设备的部分使用权限之后,所述比对和解锁模块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用户执行所述部分使用权限之外的操作,则调用采集设备对所述用户进行人脸身份验证;
在确定所述用户通过所述人脸身份验证后,解锁所述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限;
在确定所述用户未通过所述人脸身份验证后锁定设备,并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以及将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标记为无效指纹图像,其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用户未通过人脸身份验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设备的部分使用权限之后,所述比对和解锁模块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用户执行打开目标应用程序的操作,则显示录入密码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应用程序是所述部分使用权限之外的应用程序;
判断所述用户录入的密码与预存密码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使用权限;
若不一致,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用户不具有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使用权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如下方式得到所述参考指纹图像:
在确定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所述注册指纹图像不匹配后,判断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所述注册指纹图像的匹配率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若是,则基于所述注册指纹图像,对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进行分区判断,并基于分区判断结果,得到所述残缺指纹区域;
在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中对所述残缺指纹区域进行标记;
调用采集设备对所述用户进行人脸身份验证,并在确定通过人脸身份验证后,将标记后的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存储为所述参考指纹图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分区判断结果,得到所述残缺指纹区域,所述比对和解锁模块用于:
若所述分区判断结果表征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包含的目标分区的总数大于预设值,则在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中,将匹配率不大于分区阈值的分区标记为所述残缺指纹区域,其中,所述目标分区是匹配率大于所述分区阈值的分区,所述分区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如下方式得到所述备用指纹图像:
从当前存储的所述备用指纹图像中,去除所述参考指纹图像中残缺指纹区域内的残缺指纹,得到目标指纹图像;
将所述目标指纹图像存储为新的备用指纹图像,并删除所述参考指纹图像,其中,在启用备用指纹图像比对后,首个存储的备用指纹图像是从所述注册指纹图像中,去除得到的参考指纹图像中残缺指纹区域内的残缺指纹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若匹配,则解锁设备,并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限之后,所述比对和解锁模块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中是否包含所述备用指纹图像所包含的残缺指纹区域;
在确定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中包含所述备用指纹图像所包含的残缺指纹区域后,判断所述残缺指纹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所述注册指纹图像的区域匹配率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确定所述区域匹配率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后,为所述残缺指纹区域设置残缺指纹已恢复标识;
判断所述备用指纹图像包含的所有残缺指纹区域是否均设置所述残缺指纹已恢复标识;
在确定所述备用指纹图像包含的所有残缺指纹区域均设置所述残缺指纹已恢复标识后,删除所述备用指纹图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被控制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
控制器与所述存储器连接,被配置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另外,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包含完整残缺指纹区域的指纹图像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指纹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注册指纹图像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得到备用指纹图像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当前用户指纹图像和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的对比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得到残缺指纹区域的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在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中标记各个残缺指纹区域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人脸身份验证的场景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得到参考指纹图像的过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人脸身份验证的过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得到备用指纹图像的过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得到新的备用指纹图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得到新的备用指纹图像的过程示意图;
图14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包含用户A的完整残缺指纹区域的备用指纹图像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应用场景中的两种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应用场景中一种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16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应用场景中另一种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应用场景中的两种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删除备用指纹图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指纹解锁装置的逻辑架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实体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在除了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设计思想进行简要介绍。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指纹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图1示出了一个包含残缺指纹区域的指纹图像示意图。参阅图1所示,实际生活中,因用户的个体原因,如手指蜕皮、磨损、受伤等,指纹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残缺的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残缺的指纹会逐渐恢复正常。
已有技术下,采用指纹解锁方式对同一设备进行解锁时,上述两种情况下,需预先为该设备录入两个指纹,才可以保证后续顺利解锁该设备,但对于同一用户来说,这不仅降低了指纹解锁的解锁速度,也降低了指纹解锁的便利性,给予用户不友好的用户体验度。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传统指纹解锁方式存在的解锁不便利性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当前用户的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在确定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预设的注册指纹图像相匹配后,解锁设备,并对用户解锁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限;在确定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预存的注册指纹图像不匹配后,将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备用指纹图像进行比对,若匹配,则解锁设备,并为用户解锁设备的部分使用权限,其中,备用指纹图像是基于包含残缺指纹区域的参考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得到的,参考指纹图像是在确定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注册指纹图像不匹配,且通过人脸身份验证解锁成功后存储的,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是在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之前获取的。
采用该申请提供的指纹解锁方法,在确定当前录入的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与预存的注册指纹图像不匹配后,可以通过人脸身份验证,在通过人脸身份验证后,基于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注册指纹图像,得到备用指纹图像,从而使后续得到第一识别指纹图像时,可以在确定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注册指纹图像不匹配后,将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备用指纹图像进行比对,若二者相匹配,也可以解锁设备,获得设备的部分使用权限;这样,在指纹存在残缺的情况下,无需用户重复录入注册指纹图像,即可完成包含残缺指纹区域的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的指纹解锁,提高了解锁速度,也提高了通过指纹识别进行设备解锁的便利性,最大限度地给予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在介绍完本申请实施例的设计思想之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优选的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阅图2所示,其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该应用场景包括设备110。在该应用场景中,用户通过录入指纹解锁设备110。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设备110用于获取当前用户的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判断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预存的注册指纹图像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解锁设备,并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限;若不匹配,则将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备用指纹图像进行比对,其中,备用指纹图像是基于包含残缺指纹区域的参考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得到的,参考指纹图像是在确定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注册指纹图像不匹配,且通过人脸身份验证解锁成功后存储的,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是在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之前获取的;
还用于在确定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备用指纹图像相匹配后解锁设备,并为用户解锁设备的部分使用权限。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设备为用户使用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终端,智能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掌上设备,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计算机,智能屏,各类可穿戴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该电子设备还可以是部署指纹解锁功能的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部署指纹解锁功能的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部署指纹解锁功能的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本申请中不对上述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进行限定。
在介绍完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之后,参阅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指纹解锁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300:获取当前用户的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300时,设备通过指纹采集模块采集当前用户的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纹采集模块可以是安装在设备中的光学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310:判断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预存的注册指纹图像是否匹配,若是,则执行步骤320,否则,执行步骤330。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310时,将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和预存的注册指纹图像进行比较,若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的匹配率大于匹配率阈值,则确定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相匹配,执行步骤320。
相应的,若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的匹配率不大于匹配率阈值,则确定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不匹配,执行步骤33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注册指纹图像是预先录入到设备中,用于指纹解锁使用的标准指纹图像,如图4所示,注册指纹图像为用户A的完整的手指指纹,不存在残缺指纹区域。
步骤320:解锁设备,为用户解锁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限。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执行步骤310,确定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注册指纹图像相匹配,则执行步骤320,解锁设备,为用户解锁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限,即,实际应用中,设备正常解锁。
步骤330:将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备用指纹图像进行比对,其中,备用指纹图像是基于包含残缺指纹区域的参考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得到的,参考指纹图像是在确定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注册指纹图像不匹配,且通过人脸身份验证解锁成功后存储的,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是在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之前获取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执行步骤310,确定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注册指纹图像不匹配,即二者的匹配率不大于匹配率阈值,则执行步骤330,将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和设备中的备用指纹图像进行比较,其中,备用指纹图像是基于包含残缺指纹区域的参考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得到的。
参阅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备用指纹图像是通过预先执行如下步骤得到的,其中,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是在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之前获取的:
步骤500:获取当前用户的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500时,设备通过指纹采集模块采集当前用户的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
步骤501:判断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注册指纹图像是否匹配,若是,则执行步骤502,否则,执行步骤503。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501时,将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和预存的注册指纹图像进行比较,若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的匹配率大于匹配率阈值,则确定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相匹配,执行步骤502。
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若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的匹配率不大于匹配率阈值,则确定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不匹配,执行步骤503。
步骤502:解锁设备,为用户解锁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限。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501,确定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注册指纹图像相匹配,则执行步骤502,解锁设备,为用户解锁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限,即,实际应用中,设备正常解锁。
步骤503:判断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的匹配率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504,否则,执行步骤510。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503时,若确定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的匹配率大于第一阈值,则执行步骤504;若确定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的匹配率不大于第一阈值,则执行步骤510。
步骤504:基于注册指纹图像,对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进行分区判断。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的匹配率大于第一阈值后,按照预设分区规则,对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进行分区,分别判断每个分区中,每个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的匹配率,得到多个分区判断结果。
步骤505:基于分区判断结果,得到残缺指纹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505时,若分区判断结果表征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包含的目标分区的总数大于预设值,则在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中,将匹配率不大于分区阈值的分区标记为残缺指纹区域,其中,目标分区是匹配率大于分区阈值的分区,分区阈值大于第一阈值。
例如,参阅图6和图7所示,以用户A通过指纹解锁设备A为例。
假设设备A的指纹采集区域小于注册指纹图像的区域,其中,注册指纹图像为用户A的完整手指指纹,其注册指纹图像中不存在残缺指纹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设备A的指纹采集区域小于注册指纹图像的区域,因此,获取到的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只是手指的一部分指纹图像。
图6示出了当前用户指纹图像和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的对比示意图。参阅图6所示,当前用户指纹图像包含完整残缺指纹区域,以及,设备A获取到的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为注册指纹图像中的一部分,如,注册指纹图像中的中部区域。
又假设设备A中未存储备用指纹图像,且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的匹配率大于第一阈值。
那么,按照预设分区规则,对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进行分区,并分别将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包含的分区与注册指纹图像进行比对,以基于注册指纹图像,判断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包含的每个分区的匹配率。
若确定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包含的目标分区的总数大于预设值,则在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中,将匹配率不大于分区阈值的分区标记为残缺指纹区域,其中,目标分区是匹配率大于分区阈值的分区,分区阈值大于第一阈值。
假设预设值的取值为7,以及,目标分区为22个。
那么,参阅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匹配率不大于分区阈值的分区标记为残缺指纹区域。
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若分区判断结果表征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包含的目标分区的总数不大于预设值,则判定为当前获取到的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注册指纹图像的匹配率太低,为了保证用户的隐私、财产和信息安全,将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不作为本人的指纹图像。
步骤506:在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中,对残缺指纹区域进行标记。
例如,参阅图8所示,仍以用户A通过指纹解锁设备A为例。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得到残缺指纹区域后,首先,在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中,对残缺指纹区域进行标记。
假设通过执行步骤505,得到了四个残缺指纹区域。
那么,参阅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中,分别将残缺指纹区域标记为残缺指纹区域1、残缺指纹区域2、残缺指纹区域3、残缺指纹区域4。
步骤507:调用采集设备对用户进行人脸身份验证,并在确定通过人脸身份验证后,将标记后的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存储为参考指纹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507之前,还可以判断用户是否开启了人脸身份验证功能,若是,则解锁设备,为用户解锁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限,并执行步骤507;否则,提示用户开启人脸身份验证功能,提示用户录入密码进行解锁,并在确定密码解锁成功后,录入用户的人脸图像,执行步骤507。
例如,参阅图9、图10、图11所示,仍以用户A通过指纹解锁设备A为例。
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A在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中标记残缺指纹区域后,进一步判断用户A是否开启了人脸身份验证,若是,则调用采集设备对用户A进行人脸身份验证,具体的,设备A通过屏幕输出人脸身份验证请求,如图9所示,通过采集设备(如,设备A的摄像头)采集用户A人脸图像,并与预存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
假设上述用户A通过了人脸身份验证。
则解锁设备A,为用户A解锁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限,并将标记后的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存储为参考指纹图像,如图10所示。
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若判断用户A未开启人脸身份验证功能,则参阅图11所示,提示用户A开启人脸身份验证功能,提示用户A录入密码解锁,并在密码解锁成功后,录入用户的人脸图像。
然后,设备A调用采集设备(如,摄像头)采集用户人脸图像,并与预存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以及在确定通过人脸身份验证后,将标记后的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存储为参考指纹图像,如图10所示。
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507时,若确定用户未通过人脸身份验证,则结束流程,表征当前获取到的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注册指纹图像的匹配率太低,为了保证用户的隐私、财产和信息安全,将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不作为本人的指纹图像。
步骤508:从备用指纹图像中,去除参考指纹图像中残缺指纹区域内的残缺指纹,得到目标指纹图像,其中,在启动备用指纹图像比对后,首个备用指纹图像是从注册指纹图像中,去除得到的参考指纹图像中残缺指纹区域内的残缺指纹得到的。
步骤509:将目标指纹图像存储为备用指纹图像,并删除参考指纹图像。
例如,参阅图12所示,仍以用户A通过指纹解锁设备A为例。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阅图12所示,在得到参考指纹图像后,将注册指纹图像中,参考指纹图像中残缺指纹区域内的残缺指纹去除,从而得到备用指纹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参考指纹图像是基于上述指纹解锁方法确定的首个参考指纹图像,因此,本实施例中,备用指纹图像是基于参考指纹图像,从注册指纹图像中去除部分指纹得到的。
可选的,后续获取到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注册指纹图像不匹配,但匹配率大于第一阈值后,均可以采用上述指纹解锁方式,得到参考指纹图像,并基于新得到的参考指纹图像和当前存储的备用指纹图像,得到新的备用指纹图像。
步骤510:不解锁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在执行步骤503,确定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注册指纹图像的匹配率不大于第一阈值,则判定为当前用户与预存的注册指纹图像不是同一人,因此,执行步骤510,不解锁设备。
步骤340:在确定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备用指纹图像相匹配后解锁设备,并为用户解锁设备的部分使用权限。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用户的隐私、财产和信息安全,在用户通过残缺指纹解锁成功设备后,仅为用户解锁设备的部分使用权限。
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330之后,在确定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备用指纹图像不匹配后,不解锁设备,或,提示用户采用其他解锁方式进行解锁,其中,其他解锁方式包括人脸身份验证解锁,和/或,密码解锁等。
进一步地,判断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注册指纹图像的匹配率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若否,则丢弃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若是,则参阅图13所示,进一步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1300:基于注册指纹图像,对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进行分区判断。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1300时,按照预设分区规则,对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进行分区,分别判断每个分区中,每个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的匹配率,得到多个分区判断结果。
步骤1310:基于分区判断结果,得到残缺指纹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1310时,若分区判断结果表征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包含的目标分区的总数大于上述预设值,则在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中,将匹配率不大于分区阈值的分区标记为残缺指纹区域,其中,目标分区是匹配率大于分区阈值的分区,分区阈值大于第一阈值。
步骤1320:在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中,对残缺指纹区域进行标记。
步骤1330:调用采集设备对用户进行人脸身份验证。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用户的隐私、财产和信息安全,在得到残缺指纹区域之后,执行步骤1330,调用采集设备对用户进行人脸身份验证。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1330之后,若用户通过人脸身份验证,则执行步骤1340;否则,结束流程。
步骤1340:在确定通过人脸身份验证后,将标记后的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存储为参考指纹图像。
步骤1350:从当前存储的备用指纹图像中,去除参考指纹图像中残缺指纹区域内的残缺指纹,得到新的备用指纹图像,并用新的备用指纹图像替换当前存储的备用指纹图像,删除参考指纹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1340之后,得到针对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的参考指纹图像,则执行步骤1350,基于当前存储的备用指纹图像和参考指纹图像,得到新的备用指纹图像,并用新的备用指纹图像替换当前存储的备用指纹图像,删除参考指纹图像。
例如,参阅图14A、图14B所示,仍以用户A通过指纹解锁设备A为例。
假设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当前存储的备用指纹图像不匹配,但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的匹配率大于第一阈值。
那么,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是在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之后获取的,且设备A的指纹采集区域均小于注册指纹图像对应的区域,因此,当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当前存储的备用指纹图像不匹配,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的匹配率大于第一阈值时,表征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包含备用指纹图像包含的残缺指纹,故执行类似步骤504-步骤509的流程,以得到更为贴合用户A的用户当前指纹图像。
假设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是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靠右侧的指纹图像,如图14A所示。
那么,本申请实施例中,按照预设分区规则,对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进行分区,并分别将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包含的分区与注册指纹图像进行比对,以基于注册指纹图像,判断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包含的每个分区的匹配率。
然后,在确定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包含的目标分区的总数大于预设值后,在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中,将匹配率不大于分区阈值的分区标记为残缺指纹区域,其中,目标分区是匹配率大于分区阈值的分区。
再次,在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中,对残缺指纹区域进行标记,调用采集设备对用户进行人脸身份验证,并在确定通过人脸身份验证后,将标记后的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存储为参考指纹图像,从而基于参考指纹图像和当前存储的备用指纹图像,得到新的备用指纹图像,如图14A所示。
然后,用新的备用指纹图像替换当前存储的备用指纹图像,删除参考指纹图像。
由于上述实施例中,假设设备A中未存储备用指纹图像,且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注册指纹图像的匹配率大于第一阈值,从而得到的备用指纹图像,因此,若在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之后又获取到多个第三待识别指纹图像,那么,通过对该多个第三待识别指纹图像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包含用户A的完整残缺指纹区域的备用指纹图像,如图14B所示,此时无论设备A获取到的是手指的哪部分指纹图像,均可以在与备用指纹图像进行比对时所识别,从而顺利解锁设备A,得到设备A的部分使用权限,避免了残缺指纹无法解锁设备,需重新录入注册指纹图像的弊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340之后,设备为用户解锁了部分使用权限,那么,参阅图15所示,还可以通过进一步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1500:若检测到用户执行部分使用权限之外的操作,则调用采集设备对用户进行人脸身份验证。
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可以在设备中预先存储限制操作列表,这样,在检测到用户执行的操作后,可查询检测到的操作是否包含在该限制操作列表中,若否,则直接相应该操作,否则,执行步骤1500调用采集设备对用户进行人脸身份验证。
步骤1510:在确定用户通过人脸身份验证后,解锁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限。
步骤1520:在确定用户未通过人脸身份验证后锁定设备,并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表征用户未通过人脸身份验证。
步骤1530:将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标记为无效指纹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1520,确定用户未通过人脸身份验证后,首先,锁定设备,然后,将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标记为无效指纹图像,进一步地,还可以将该无效指纹图像上报至云端,或关联的终端设备,用于提示风险或作为证明数据等。
例如,参阅图16A、图16B所示,仍以用户A通过指纹解锁设备A为例。
假设用户A通过设备A的屏幕执行部分使用权限之外的操作,如,用户A通过设备A的屏幕执行对某个私密文件的删除操作。
那么,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A调用采集设备对用户A进行人脸身份验证。
假设用户A未通过设备A的人脸身份验证。
那么,本申请实施例中,参阅图16A所示,设备A锁定设备,并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并将该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标记为无效指纹图像,上传至云端进行记录,其中,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表征用户A未通过人脸身份验证。
又假设用户A通过设备A的人脸身份验证。
那么,本申请实施例中,参阅图16B所示,设备A解锁设备A的全部使用权限,并响应用户的操作,对该私密文件进行删除,并在删除完成后,向用户A展示删除成功界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340之后,设备为用户解锁了部分使用权限,那么,参阅图17所示,还可以通过进一步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1700:若检测到用户执行打开目标应用程序的操作,则显示录入密码提示信息,其中,目标应用程序是部分使用权限之外的应用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检测到用户执行打开目标应用程序的操作,如,打开聊天应用程序,则显示录入密码提示信息。
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通常应用程序均配置包名,那么,可以在设备中预先存储上述部分使用权限之外的应用程序的包名列表,这样,在检测到用户执行打开某应用程序的操作后,查询该应用程序的包名是否包含在该包名列表中,若否,则直接显示该应用程序的界面,否则,执行步骤1700显示录入密码提示信息。
步骤1710:判断用户录入的密码与预存密码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1720,否则,执行步骤1730。
步骤1720:为用户解锁目标应用程序的使用权限。
步骤1730: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不具有目标应用程序的使用权限。
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残缺的指纹会慢慢恢复,当指纹恢复如初的时候,需取消上述备用指纹图像比对流程,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参阅图18所示,在执行步骤320之后,还可以通过执行如下步骤,取消备用指纹图像比对流程:
步骤1800:判断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中是否包含备用指纹图像所包含的残缺指纹区域,若是,则执行步骤1810,否则,执行步骤1850。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1800时,将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当前存储的备用指纹图像进行比对,若确定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中包含备用指纹图像所包含的残缺指纹区域,则执行步骤1810,反之,即确定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中不包含备用指纹图像所包含的残缺指纹区域,则执行步骤1850。
步骤1810:判断残缺指纹区域内的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注册指纹图像的区域匹配率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其中,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1820,否则,执行步骤1850。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1810时,首先,确定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中残缺指纹区域内的残缺指纹,与注册指纹图像中对应残缺指纹内的指纹的匹配率,该匹配率记为区域匹配率;
然后,判断区域匹配率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确定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内残缺指纹区域内的残缺指纹,与注册指纹图像内对应残缺指纹区域内的指纹的区域匹配率大于第二阈值,则执行步骤1820;反之,即确定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内残缺指纹区域内的残缺指纹,与注册指纹图像内对应残缺指纹区域内的指纹的区域匹配率不大于第二阈值,则执行步骤1850,其中,第二阈值不小于匹配率阈值。
步骤1820:为该残缺指纹区域设置残缺指纹已恢复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1810时,若确定区域匹配率大于第二阈值,则判定残缺指纹区域内的残缺指纹已恢复,执行步骤1820,为该残缺指纹区域设置残缺指纹已恢复标识,用于记录该残缺指纹区域的残缺指纹已恢复。
步骤1830:判断备用指纹图像包含的所有残缺指纹区域是否均设置残缺指纹已恢复标识,若是,则执行步骤1840,否则,执行步骤1850。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每次确定区域匹配率大于第二阈值后,为该区域匹配率大于第二阈值的残缺指纹区域设置了残缺指纹已恢复标识,那么,在执行步骤1830时,进一步判断备用指纹图像包含的所有残缺指纹区域是否均被设置残缺指纹已恢复标识,若是,则执行步骤1840,否则,执行步骤1850。
步骤1840:删除备用指纹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当前存储的备用指纹图像包含的所有残缺指纹区域均被设置了残缺指纹已恢复标识,即,当前用户的指纹已完全恢复,因此,执行步骤1840,删除备用指纹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备用指纹图像是当前存储的备用指纹图像,该备用指纹图像可以是启动备用指纹图像比对后的首个存储的备用指纹图像,也可以是包含当前用户的部分残缺指纹区域的备用指纹图像,还可以是包含当前用户完整残缺指纹区域的备用指纹图像;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执行步骤1800-1840,实现删除备用指纹图像的流程,从而取消备用指纹图像比对流程。
步骤1850:丢弃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
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当用户的指纹再次出现残缺情况时,设备可以通过执行步骤500-步骤509,得到备用指纹图像,启动备用指纹图像的比对流程,以及,通过执行步骤1300-步骤1350,得到新的备用指纹图像,并用新的备用指纹图像替换当前存储的备用指纹图像,从而优化后续指纹解锁流程。
综上,通过上述指纹解锁方法,在用户的指纹一段时间内存在残缺的情况下,无需用户重复录入注册指纹图像,即可基于包含残缺指纹区域的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实现设备的指纹解锁,提高了解锁速度,也提高了通过指纹识别进行设备解锁的便利性,最大限度地给予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是以注册指纹图像为完整的用户手指指纹图像为例展开介绍的,实际应用中,注册指纹图像也可能为包含残缺指纹区域的指纹图像,相应的,仍可以采用上述指纹解锁方法,得到备用指纹图像,以及启动与备用指纹图像的比对流程,此时,备用指纹图像包含的指纹信息多于注册指纹图像包含的指纹信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阅图1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指纹解锁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910,用于获取当前用户的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判断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预存的注册指纹图像是否匹配;
解锁模块1920,用于若匹配,则解锁设备,并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限;
比对和解锁模块1930,用于若不匹配,则将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备用指纹图像进行比对,在确定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所述备用指纹图像相匹配后解锁设备,并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设备的部分使用权限,其中所述备用指纹图像是基于包含残缺指纹区域的参考指纹图像和所述注册指纹图像得到的,所述参考指纹图像是在确定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所述注册指纹图像不匹配,且通过人脸身份验证解锁成功后存储的,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是在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之前获取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设备的部分使用权限之后,所述比对和解锁模块1930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用户执行所述部分使用权限之外的操作,则调用采集设备对所述用户进行人脸身份验证;
在确定所述用户通过所述人脸身份验证后,解锁所述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限;
在确定所述用户未通过所述人脸身份验证后锁定设备,并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以及将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标记为无效指纹图像,其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用户未通过人脸身份验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设备的部分使用权限之后,所述比对和解锁模块1930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用户执行打开目标应用程序的操作,则显示录入密码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应用程序是所述部分使用权限之外的应用程序;
判断所述用户录入的密码与预存密码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使用权限;
若不一致,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用户不具有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使用权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如下方式得到所述参考指纹图像:
在确定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所述注册指纹图像不匹配后,判断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所述注册指纹图像的匹配率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若是,则基于所述注册指纹图像,对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进行分区判断,并基于分区判断结果,得到所述残缺指纹区域;
在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中对所述残缺指纹区域进行标记;
调用采集设备对所述用户进行人脸身份验证,并在确定通过人脸身份验证后,将标记后的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存储为所述参考指纹图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分区判断结果,得到所述残缺指纹区域,所述比对和解锁模块1930用于:
若所述分区判断结果表征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包含的目标分区的总数大于预设值,则在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中,将匹配率不大于分区阈值的分区标记为所述残缺指纹区域,其中,所述目标分区是匹配率大于所述分区阈值的分区,所述分区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如下方式得到所述备用指纹图像:
从当前存储的所述备用指纹图像中,去除所述参考指纹图像中残缺指纹区域内的残缺指纹,得到目标指纹图像;
将所述目标指纹图像存储为新的备用指纹图像,并删除所述参考指纹图像,其中,在启用备用指纹图像比对后,首个存储的备用指纹图像是从所述注册指纹图像中,去除得到的参考指纹图像中残缺指纹区域内的残缺指纹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若匹配,则解锁设备,并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限之后,所述比对和解锁模块1930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中是否包含所述备用指纹图像所包含的残缺指纹区域;
在确定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中包含所述备用指纹图像所包含的残缺指纹区域后,判断所述残缺指纹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所述注册指纹图像的区域匹配率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确定所述区域匹配率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后,为所述残缺指纹区域设置残缺指纹已恢复标识;
判断所述备用指纹图像包含的所有残缺指纹区域是否均设置所述残缺指纹已恢复标识;
在确定所述备用指纹图像包含的所有残缺指纹区域均设置所述残缺指纹已恢复标识后,删除所述备用指纹图像。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结构可以如图20所示,包括:通信组件2010、存储器2020、显示单元2030、摄像头2040、传感器2050、音频电路2060、蓝牙模块2070、处理器2080等部件。
通信组件2010用于与服务器或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包括电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WiFi模块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电子设备通过WiFi模块可以帮助用户收发信息。
存储器20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及数据。处理器20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020的软件程序或数据,从而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20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存储器2020存储有使得电子设备能运行的操作系统。本申请中存储器202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及各种应用程序,还可以存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的代码。
显示单元2030还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电子设备的各种菜单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具体地,显示单元2030可以包括设置在电子设备正面的显示屏2032。其中,显示屏2032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单元2030可以用于显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图像以及信息等。
显示单元2030还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具体地,显示单元2030可以包括设置在电子设备正面的触摸屏2031,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例如点击按钮,拖动滚动框等。
其中,触摸屏2031可以覆盖在显示屏2032之上,也可以将触摸屏2031与显示屏2032集成而实现电子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集成后可以简称触摸显示屏。本申请中显示单元2030可以显示应用程序以及对应的操作步骤。
摄像头2040可用于捕获静态或动态图像,用户可以将摄像头2040拍摄的静态或动态图像传输给其他设备。摄像头2040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处理器2080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
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2050,比如加速度传感器2051、距离传感器2052、指纹传感器2053、温度传感器2054。电子设备还可配置有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
音频电路2060、扬声器2061、传声器2062可提供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20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2061,由扬声器20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电子设备还可配置音量按钮,用于调节声音信号的音量。另一方面,传声器20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20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通信组件20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电子设备,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2020以便进一步处理。
蓝牙模块2070用于通过蓝牙协议来与其他具有蓝牙模块的蓝牙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例如,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蓝牙模块2070与同样具备蓝牙模块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建立蓝牙连接,从而进行数据交互。
处理器2080是电子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020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202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0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2080还可以集成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基带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2080中。本申请中处理器2080可以运行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用户界面显示及触控响应,以及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另外,处理器2080与显示单元2030耦接。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指纹解锁装置执行的任意一种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中的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中的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中的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中的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中的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中的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当前用户的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判断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预存的注册指纹图像是否匹配;
若匹配,则解锁设备,并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限;
若不匹配,则将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备用指纹图像进行比对,在确定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所述备用指纹图像相匹配后解锁设备,并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设备的部分使用权限,其中所述备用指纹图像是基于包含残缺指纹区域的参考指纹图像和所述注册指纹图像得到的,所述参考指纹图像是在确定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所述注册指纹图像不匹配,且通过人脸身份验证解锁成功后存储的,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是在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之前获取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设备的部分使用权限之后,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用户执行所述部分使用权限之外的操作,则调用采集设备对所述用户进行人脸身份验证;
在确定所述用户通过所述人脸身份验证后,解锁所述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限;
在确定所述用户未通过所述人脸身份验证后锁定设备,并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以及将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标记为无效指纹图像,其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用户未通过人脸身份验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设备的部分使用权限之后,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用户执行打开目标应用程序的操作,则显示录入密码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应用程序是所述部分使用权限之外的应用程序;
判断所述用户录入的密码与预存密码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使用权限;
若不一致,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用户不具有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使用权限。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方式得到所述参考指纹图像:
在确定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所述注册指纹图像不匹配后,判断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和所述注册指纹图像的匹配率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若是,则基于所述注册指纹图像,对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进行分区判断,并基于分区判断结果,得到所述残缺指纹区域;
在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中对所述残缺指纹区域进行标记;
调用采集设备对所述用户进行人脸身份验证,并在确定通过人脸身份验证后,将标记后的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存储为所述参考指纹图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分区判断结果,得到所述残缺指纹区域,包括:
若所述分区判断结果表征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包含的目标分区的总数大于预设值,则在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中,将匹配率不大于分区阈值的分区标记为所述残缺指纹区域,其中,所述目标分区是匹配率大于所述分区阈值的分区,所述分区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方式得到所述备用指纹图像:
从当前存储的所述备用指纹图像中,去除所述参考指纹图像中残缺指纹区域内的残缺指纹,得到目标指纹图像;
将所述目标指纹图像存储为新的备用指纹图像,并删除所述参考指纹图像,其中,在启用备用指纹图像比对后,首个存储的备用指纹图像是从所述注册指纹图像中,去除得到的参考指纹图像中残缺指纹区域内的残缺指纹得到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匹配,则解锁设备,并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限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中是否包含所述备用指纹图像所包含的残缺指纹区域;
在确定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中包含所述备用指纹图像所包含的残缺指纹区域后,判断所述残缺指纹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所述注册指纹图像的区域匹配率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确定所述区域匹配率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后,为所述残缺指纹区域设置残缺指纹已恢复标识;
判断所述备用指纹图像包含的所有残缺指纹区域是否均设置所述残缺指纹已恢复标识;
在确定所述备用指纹图像包含的所有残缺指纹区域均设置所述残缺指纹已恢复标识后,删除所述备用指纹图像。
8.一种指纹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用户的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判断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预存的注册指纹图像是否匹配;
解锁模块,用于若匹配,则解锁设备,并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限;
比对和解锁模块,用于若不匹配,则将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备用指纹图像进行比对,在确定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所述备用指纹图像相匹配后解锁设备,并为所述用户解锁所述设备的部分使用权限,其中所述备用指纹图像是基于包含残缺指纹区域的参考指纹图像和所述注册指纹图像得到的,所述参考指纹图像是在确定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与所述注册指纹图像不匹配,且通过人脸身份验证解锁成功后存储的,所述第二待识别指纹图像是在所述第一待识别指纹图像之前获取的。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被控制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存储器连接,被配置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210949403.5A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3116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9403.5A CN115311694A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9403.5A CN115311694A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1694A true CN115311694A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60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9403.5A Pending CN115311694A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1169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29525A (zh) * 2023-03-31 2023-06-06 深圳市皇家金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针对破损指纹的指纹门锁解锁方法,装置,介质及指纹门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29525A (zh) * 2023-03-31 2023-06-06 深圳市皇家金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针对破损指纹的指纹门锁解锁方法,装置,介质及指纹门锁
CN116229525B (zh) * 2023-03-31 2023-08-01 深圳市皇家金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针对破损指纹的指纹门锁解锁方法,装置,介质及指纹门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04006B (zh) 用于可穿戴设备的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JP6155857B2 (ja) 入退室管理装置および入退室管理システム
CN103927466A (zh)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376248B (zh) 一种在密码输入界面进行用户验证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92091A (zh) 访问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08321A (zh) 移动终端的基于指纹识别用户权限的判别方法和判断系统
CN104899490A (zh)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7862194B (zh) 一种安全验证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228054A (zh) 身份验证方法和装置
WO2016192499A1 (zh) 一种终端管理方法及终端
WO2020024686A1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差异化应用加载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4156071A (zh) 设置屏幕密码、解锁屏幕的方法及装置
WO2016188230A1 (zh) 一种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07038462B (zh) 设备控制操作方法及系统
EP396819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3269481A (zh) 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程序或文件加密保护的方法及系统
CN105825103A (zh) 应用程序的加密设定方法、解密启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510164A (zh) 行李箱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733872A (zh) 信息打印方法及装置
CN115311694A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10049368A (ko) 휴대단말기의 잠금설정 해지 시스템 및 방법, 그 휴대단말 및 인증서버
CN107622189A (zh) 优化指纹解锁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00768A (zh) 智能门锁验证方法、装置和终端
JP4943127B2 (ja) 個人認証装置および個人認証システム
CN111368721B (zh) 身份识别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