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8468A - 歧管电磁阀及阀座 - Google Patents

歧管电磁阀及阀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8468A
CN115298468A CN202180020816.9A CN202180020816A CN115298468A CN 115298468 A CN115298468 A CN 115298468A CN 202180020816 A CN202180020816 A CN 202180020816A CN 115298468 A CN115298468 A CN 115298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enoid
valve
relay connector
valve seat
solenoid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08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木弘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gan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gane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ganei Corp filed Critical Kogane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298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84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03Housing formed from a plurality of the same valve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2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lift valves
    • F16K27/029Electro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4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 F16K27/048Electro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03Multiple-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75Electromagnet aspects, e.g. electric supply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15B13/06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two or more servomotors
    • F15B13/08Assemblies of units, each for the control of a single servomotor only
    • F15B13/0803Modular units
    • F15B13/0846Electrical 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15B13/06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two or more servomotors
    • F15B13/08Assemblies of units, each for the control of a single servomotor only
    • F15B13/0803Modular units
    • F15B13/0846Electrical details
    • F15B13/0857Electrical connecting means, e.g. plugs, sock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15B13/06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two or more servomotors
    • F15B13/08Assemblies of units, each for the control of a single servomotor only
    • F15B13/0803Modular units
    • F15B13/0846Electrical details
    • F15B13/0864Signalling means, e.g. LE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阀座(15)具有:阀座主体(20),形成有连接器收纳部(37)及基板安装孔(38);基板组件(42),设置有多个输出端子以及分别通过输出布线与输出端子连接的多个输入端子,并安装于基板安装孔(38);中继连接器(41),设置有与螺线管端子连接的螺线管侧连接部以及与输出端子连接的基板侧连接部,并安装于连接器收纳部(37);以及贯通孔(55),与连接器收纳部(37)连通地设置于阀座主体(20),供中继连接器(41)的一部分露出到外部,使阀座(15)相互对接而形成歧管电磁阀。通过安装于阀座(15)的中继连接器(41)表示电磁阀的种类。

Description

歧管电磁阀及阀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多个电磁阀集合而形成的电磁阀集合体的歧管电磁阀及阀座。
背景技术
将多个电磁阀集合而形成的电磁阀组件称为电磁阀歧管或歧管电磁阀。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各个电磁阀具备设置有切换流路的阀芯轴也就是主阀轴的阀壳也就是主阀块以及安装于主阀块的螺线管块。
在电磁阀歧管中,存在将电磁阀和搭载有电磁阀的基块也就是阀座作为电磁阀单元,并将电磁阀单元集合而成的分割型。专利文献2公开了分割型的歧管电磁阀。电磁阀单元成为被集合的状态并被安装或者通过螺钉部件紧固于被称为DIN导轨的支承部件。
电磁阀具有在螺线管块中嵌有一个螺线管的单螺线管阀和嵌有两个螺线管的双螺线管阀的规格。单螺线管阀通过一个螺线管驱动主阀轴,若停止向螺线管施加驱动信号,则主阀轴通过由弹簧力或空气压力形成的恢复力恢复至原来的位置。双螺线管阀即使停止向一方的螺线管施加驱动信号,主阀轴也能够保持原来的状态直到向另一方的螺线管施加驱动信号为止。专利文献1公开了双螺线管阀。
在歧管电磁阀中,存在将线圈的正侧端子作为共用端子也就是公共端子的正公共型和将线圈的负侧端子作为共用端子的负公共型的布线规格。
为了从外部的控制器向各个螺线管施加驱动信号,电缆与歧管电磁阀的布线块连接。各个阀座上安装有基板,设置于基板的印刷布线具有用于向螺线管发送驱动信号的输出布线和用于向邻接的其他基板发送驱动信号的连结布线。
插入式连接器也就是中继连接器安装于基块,当电磁阀安装于阀座时,设置于电磁阀的连接端子的插脚插入中继连接器。专利文献3公开了将多个歧管基座也就是阀座接合而使用的堆叠型的歧管电磁阀。为了将各个连结布线的连结端子与设置于相邻的其他基块的基板的输入端子连接,相邻的基板通过连接器部件被连结,从而邻接的基板的连结布线被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55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749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368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设置于基板的输出布线和连结布线的图案根据搭载于阀座的电磁阀是单螺线管阀还是双螺线管阀而不同。另外,供电磁阀的连接端子的插脚插入的插入式连接器也就是中继连接器在歧管电磁阀的布线规格是正公共型还是负公共型这一点上不同。其结果是,在堆叠型的歧管电磁阀中,根据搭载于阀座的电磁阀的规格和歧管电磁阀的布线规格来决定阀座的规格。而且,在歧管电磁阀的组装时或歧管电磁阀的维护时,需要确认阀座的规格。
因此,根据阀座的规格,在阀座上设置表示各个类型的记号或文字等。而且,需要根据阀座的规格的种类而使用于成型阀座的成型模不同,需要设置多种阀座用的成型模。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歧管电磁阀及阀座,不用设置多种阀座用的成型模,通过安装于阀座的中继连接器表示电磁阀的种类。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歧管电磁阀具有至少一个电磁阀单元,所述电磁阀单元具备设置有至少一个螺线管的电磁阀和分别搭载电磁阀的阀座,该歧管电磁阀具有:基板组件,设置有多个输出端子以及分别通过输出布线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的多个输入端子,并安装于所述阀座;中继连接器,设置有与所述螺线管的端子连接的螺线管侧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的基板侧连接部,并安装于所述阀座;以及贯通孔,设置于所述阀座,供安装于所述阀座的所述中继连接器的一部分露出到外部。
本发明的阀座分别搭载设置有至少一个螺线管的电磁阀,且相互对接而形成歧管电磁阀,该阀座具有:阀座主体,形成有电磁阀搭载面、在该电磁阀搭载面上开口的连接器收纳部以及沿宽度方向贯通的基板安装孔;基板组件,设置有多个输出端子以及分别通过输出布线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的多个输入端子,并安装于所述基板安装孔;中继连接器,设置有与所述螺线管的螺线管端子连接的螺线管侧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的基板侧连接部,并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收纳部;以及贯通孔,与所述连接器收纳部连通地设置于所述阀座主体,供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收纳部的所述中继连接器的一部分露出到外部。
发明效果
形成歧管电磁阀的电磁阀有双螺线管阀和单螺线管阀的规格,歧管电磁阀的布线规格有正公共型和负公共型。与由电磁阀的规格和歧管电磁阀的布线规格的组合决定的阀座的规格对应地准备多种中继连接器。中继连接器为了将电磁阀的螺线管与基板组件的输出端子连接而安装于阀座。中继连接器的色彩根据阀座的规格而不同,使中继连接器的一部分从阀座露出到外部。而且,通过从外部确认中继连接器的色彩,可以确认阀座的规格。由此,不用在阀座上设置表示与阀座的规格对应的各个模具的记号或文字等,可以利用一种成型模制造阀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歧管电磁阀的正面侧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3是从正面侧观察电磁阀单元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背面侧观察电磁阀单元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正面侧观察阀座时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从底面侧观察阀座时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安装有中继连接器的状态的阀座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8是正公共型的电磁阀与基板组件的接线图,(A)表示双螺线管阀,(B)表示单螺线管阀。
图9是负公共型的电磁阀与基板组件的接线图,(A)表示双螺线管阀,(B)表示单螺线管阀。
图10中(A)是表示组合了两个基板组件的状态的俯视图,(B)是(A)中的10B-10B线剖视图,(C)是表示将两个基板组件分离的状态下与(B)同样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A)的后视图。
图12中(A)是阀座的侧视图,(B)是(A)中的12B-12B线剖视图。
图13是将阀座在基板安装孔的部分切开的阀座的局部切开立体图,示出安装有基板组件的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图1及图2所示的歧管电磁阀10具有将四个电磁阀单元14集合而形成的电磁阀集合体12,且是堆叠型的,该电磁阀单元14具备搭载有电磁阀11的阀座15。电磁阀11具有主阀块13a和安装于主阀块13a的螺线管块13b。电磁阀集合体12通过使电磁阀单元14的阀座15相互对接而形成。此外,图1及图2中构成电磁阀集合体12的电磁阀单元14的数量为一例,可以通过任意数量的电磁阀单元14构成电磁阀集合体12,从而组装成歧管电磁阀10。
配管块16a、16b与电磁阀集合体12的两端对接,电磁阀集合体12安装于配管块16a、16b。设置有供给端口18和排气端口17的接头板19安装于各个配管块16a、16b。供给端口18经由未图示的配管与空气供给源连接。排气端口17根据需要与未图示的排出管或消音器连接。如果不需要排出管或消音器,则排气端口17也可以不与任何物体连接。与接头板19形状相同的盖部件19a拆卸自如地安装于配管块16a、16b的表面,若交换盖部件19a和接头板19,则成为供给端口18和排气端口17安装于配管块16a、16b的表面的形态。
如图3及图4所示,阀座15具有由树脂成型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阀座主体20、安装于阀座主体20的接头板23以及安装于阀座主体20的中继连接器41和基板组件42。阀座主体20的表面设置有电磁阀搭载面21,电磁阀搭载面21搭载有电磁阀11。设置有两个输出端口22a、22b的接头板23安装于各个阀座主体20的正面,各个输出端口22a、22b通过配管与气压工作设备连接。
如图3及图4所示,阀座主体20形成有供给孔24和两个排气孔25a、25b。当使多个阀座15对接时,通过多个供给孔24在阀座集合体形成供给通路,通过多个排气孔25a形成第一排气流路,通过多个排气孔25b形成第二排气流路。供给通路与供给端口18连通,各个排气流路与排气端口17连通。
如图5所示,在阀座主体20设置有在电磁阀搭载面21开口的供给连通孔26,供给连通孔26与供给孔24连通。两个输出连通孔27a、27b设置于供给连通孔26的两侧,输出连通孔27a与输出端口22a连通,输出连通孔27b与输出端口22b连通。与输出连通孔27a相邻地设置有排气连通孔28a,与输出连通孔27b相邻地设置有排气连通孔28b,各个排气连通孔28a、28b经由排气孔25a、25b与排气端口17连通。
主阀块13a具有与供给连通孔26连通的输入端口、与各个输出连通孔27a、27b连通的两个输出端口以及与排气连通孔28a、28b连通的两个排气端口。对于这些端口省略图示。主阀块13a内嵌有未图示的主阀轴。主阀轴在使阀座15的供给连通孔26与一个输出连通孔27a连通而向输出端口22a供给压缩空气的位置与使供给连通孔26与另一个输出连通孔27b连通而向输出端口22b供给压缩空气的位置之间进行流路的切换。当输出连通孔27a与输出端口22a连通时,输出端口22b与排气连通孔28b连通。当输出连通孔27b与输出端口22b连通时,输出端口22a与排气连通孔28a连通。
歧管电磁阀10具备两个配管块16a、16b,因此可以从两个供给端口18向供给孔24供给压缩空气。但是,也可以仅设置两个配管块16a、16b的任一方。与接头板23形状相同的盖部件23a拆卸自如地安装于主阀块13a的表面,若交换盖部件23a和接头板23,则歧管电磁阀10成为输出端口22a、22b安装于主阀块13a的形态。
螺线管块13b内嵌有至少一个螺线管也就是线圈。通过向螺线管供给的驱动信号而向设置于主阀轴的活塞供给先导气体,主阀轴沿轴向被驱动。这样,电磁阀11是具有先导电磁阀的间接工作型。用于将供给至主阀轴的活塞的先导气体排出到外部的先导气体的排气连通孔31设置于阀座主体20,排气连通孔31与设置于主阀块13a的先导端口连通。在电磁阀11为外部先导型的情况下,先导气体的供给连通孔32设置于阀座15,以从外部向活塞供给先导气体。
如图1及图2所示,端块33a与配管块16a呈一体地设置,端块33b与配管块16b呈一体地设置。通过在设置于各个端块33a、33b的安装孔34安装螺钉部件,可以将歧管电磁阀10安装于未图示的支承台。进而,通过将端块33a、33b固定于未图示的DIN导轨,可以将歧管电磁阀10安装于DIN导轨。
如图1所示,供电块35安装于端块33a。供电块35具备连接与外部的控制器连接的电缆的连接器支架36,设置于连接器支架36的未图示的连接器与嵌在各个螺线管块13b的螺线管电连接。由此,来自控制器的驱动信号被施加于各个螺线管,通过基于主阀轴的流路切换移动来控制朝向气压工作设备的压缩空气的供给。
如图3至图5所示,连接器收纳部37以在电磁阀搭载面21开口的方式形成于阀座主体20的背面侧。进而,基板安装孔38形成于阀座主体20,基板安装孔38沿阀座主体20的宽度方向贯通。当将中继连接器41安装于连接器收纳部37,并将电磁阀11配置于阀座15的电磁阀搭载面21时,设置有螺线管端子的嵌合部13c与中继连接器41嵌合。
基板组件42从一侧插入基板安装孔38而被安装于阀座主体20。基板组件42具备基板43和基板连接器44,通过基板43与基板连接器44的组合形成基板组件42。当使安装有基板组件42的阀座15以侧面彼此对接时,基板43安装于相邻其他的阀座15的基板连接器44,设置于基板43的输入端子与相邻其他的基板连接器44的连结端子连接。由此,所有基板组件42被连结并使设置于基板组件42的布线连接,从而来自控制器的驱动信号被施加于各个螺线管。
电磁阀11有嵌有单个螺线管的单螺线管阀和嵌有两个螺线管的双螺线管阀的规格,歧管电磁阀10有具备单螺线管阀和双螺线管阀中的任一个电磁阀11的形态和两者混合存在的形态。另外,歧管电磁阀10的布线规格有将螺线管也就是线圈的正侧的端子作为共用端子的正公共型和将负侧的端子作为共用端子的负公共型。
图8是布线规格为正公共型时的电磁阀与基板组件的接线图,(A)表示电磁阀是双螺线管阀的情况,(B)表示电磁阀是单螺线管阀的情况。另一方面,图9是布线规格为负共用阀时的电磁阀与基板组件的接线图,(A)表示电磁阀是双螺线管阀的情况,(B)表示电磁阀是单螺线管阀的情况。
在图8及图9中,关于电磁阀11,双螺线管阀用附图标记11a表示,单螺线管阀用附图标记11b表示。关于中继连接器41,共用正型用附图标记41a(第一中继连接器)表示,负公共型用附图标记41b(第二中继连接器)表示。进而,关于基板组件42,双螺线管阀的基板组件42用附图标记42a表示,单螺线管阀的基板组件用附图标记42b表示。在图8及图9中,概略地示出了由基板43和基板连接器44构成的布线图案。
双螺线管阀11a具有第一螺线管SOL.A和第二螺线管SOL.B各自的正侧和负侧的螺线管端子,合计具有四个螺线管端子。单螺线管阀11b具有单个螺线管SOL.A的正侧和负侧的螺线管端子,合计具有两个螺线管端子。
中继连接器41a、41b具有与螺线管端子连接的四个螺线管侧连接部1~4。
如图8(A)所示,与双螺线管阀11a连接的正公共型的中继连接器41a具有与螺线管侧连接部2连接的第一基板侧连接部A,该基板侧连接部A经由第一内部布线与第一螺线管SOL.A的一方的螺线管端子(负端子)电连接。中继连接器41a具有与螺线管侧连接部4连接的第二基板侧连接部B,该基板侧连接部B经由第二内部布线与第二螺线管SOL.B的一方的螺线管端子(负端子)电连接。中继连接器41a具有与两个螺线管侧连接部1、3连接的共用连接部也就是共用的基板侧连接部COM(共用连接部COM),该基板侧连接部COM经由第三内部布线与第一螺线管SOL.A和第二螺线管SOL.B各自的另一方的螺线管端子(正侧)电连接。
如图8(B)所示,当该中继连接器41a与单螺线管阀11b连接时,螺线管SOL.A的一方的螺线管端子(负侧)与螺线管侧连接部2连接,基板侧连接部A经由内部布线与螺线管SOL.A的一方的螺线管端子(负极端子)电连接。螺线管SOL.A的另一方的螺线管端子(正侧)与螺线管侧连接部1连接,共用的基板侧连接部COM经由内部布线与螺线管SOL.A的另一方的螺线管端子(正侧)电连接。
作为与单螺线管阀11b连接的中继连接器41a,不需要基板侧连接部B和与其连接的内部布线。因此,与单螺线管阀11b连接的中继连接器41a既可以没有也可以有基板侧连接部B和与其连接的内部布线。
如图9(A)所示,与双螺线管阀11a连接的负公共型的中继连接器41b具有与螺线管侧连接部1连接的第一基板侧连接部A,该基板侧连接部A经由第一内部布线与第一螺线管SOL.A的一方的螺线管端子(正端子)电连接。中继连接器41b具有与螺线管侧连接部3连接的第二基板侧连接部B,该基板侧连接部B经由第二内部布线与第二螺线管SOL.B的一方的螺线管端子(正端子)电连接。中继连接器41b具有与两个螺线管侧连接部2、4连接的共用连接部也就是共用的基板侧连接部COM,该基板侧连接部COM经由第三内部布线与第一螺线管SOL.A和第二螺线管SOL.B各自的另一方的螺线管端子(负侧)电连接。
如图9(B)所示,当该中继连接器41b与单螺线管阀11b连接时,螺线管SOL.A的一方的螺线管端子(正侧)与螺线管侧连接部1连接,基板侧连接部A经由内部布线与螺线管SOL.A的一方的螺线管端子(正端子)电连接。螺线管SOL.A的另一方的螺线管端子(负侧)与螺线管侧连接部2连接,共用的基板侧连接部COM经由内部布线与螺线管SOL.A的另一方的螺线管端子(负侧)电连接。
作为与单螺线管阀11b连接的中继连接器41b,不需要基板侧连接部B和与其连接的内部布线。因此,与单螺线管阀11b连接的中继连接器41b既可以没有也可以有基板侧连接部B和与其连接的内部布线。
如图8及图9所示,中继连接器41的内部布线结构在正公共型41a和负公共型41b中不同。通过准备两种不同的内部布线结构,可以使两方的中继连接器41a、41b的树脂制的部分共用,从而可以使用一种树脂成型模来制造两方的中继连接器41a、41b。
如图8的(A)、图9的(A)所示,双螺线管阀11a的双布线的基板组件42a具有与中继连接器41a、41b的第一基板侧连接部A连接的第一输出端子SOLa、与第二基板侧连接部B连接的第二输出端子SOLb以及作为与共用的基板侧连接部COM连接的共用输出端子的第三输出端子SOLc。这些输出端子设置于基板组件42a的端部。
如图8的(B)、图9的(B)所示,单螺线管阀11b的单布线的基板组件42b具有与中继连接器41a、41b的第一基板侧连接部A连接的第一输出端子SOLa以及作为与共用的基板侧连接部COM连接的共用输出端子的第二输出端子SOLc。这些输出端子设置于基板组件42b的端部。
多个输入端子IN1~INn隔开一定间隔呈一条直线状地设置于基板43,共用连结端子INc与第n个输入端子INn相邻地设置于基板43。输入端子的数量n根据构成一组歧管电磁阀10的电磁阀11的最大数而设定。各个基板组件42a、42b的一侧是基板连接器44,多个连结端子OUT1~OUTn隔开一定间隔呈一条直线状地设置于基板连接器44,共用连结端子OUTc与第n个连结端子OUTn相邻地设置于基板连接器44。连结端子的数量n与输入端子的数量相同。
在双螺线管阀11a的基板组件42a中,第一输出端子SOLa通过输出布线46a与第一个输入端子IN1连接,输入端子IN1与第一基板侧连接部A连接。第二输出端子SOLb通过输出布线46b与第二个输入端子IN2连接,输入端子IN2与第二基板侧连接部B连接。共用的输出端子SOLc通过虚线的共用连结布线46c与共用输入端子INc和共用连结端子OUTc连接。第一个至第n-2个连结端子OUT1~OUTn-2分别通过连结布线46d与第三个及其之后的输入端子IN3~INn连接。
另一方面,在单螺线管阀11b的基板组件42b中,第一输出端子SOLa通过输出布线46a与第一个输入端子IN1连接,输入端子IN1与第一基板侧连接部A连接。共用的输出端子SOLc通过虚线的共用连结布线46c与共用输入端子INc和共用连结端子OUTc连接。第一个至第n-1个连结端子OUT1~OUTn-1分别通过连结布线46d与第二个及其之后的输入端子IN2~INn连接。各个基板组件42a、42b的连结端子与相邻的其他的基板组件的输入端子接触。这样,基板组件42a和基板组件42b的布线图案不同。
如图5所示,中继连接器41具有连接器主体51,连接器主体51设有与螺线管端子连接的螺线管侧连接部1~4。基板侧连接部A、B、COM位于螺线管侧连接部1~4的相反侧并设置于连接器主体51的基部52。中继连接器41的基部52安装于设于阀座主体20的安装孔53。
如图5及图7所示,在阀座主体20的背面侧设置有端壁部54。贯通孔55形成于端壁部54,贯通孔55贯通端壁部54,使连接器收纳部37与阀座主体20的外部连通。卡合凹部56与贯通孔55对置地形成于阀座主体20。中继连接器41具有插入贯通孔55的露出爪57和与卡合凹部56卡合的卡合爪58。因此,当将中继连接器41插入连接器收纳部37,将基部52安装于安装孔53时,露出爪57进入贯通孔55,卡合爪58与卡合凹部56卡合。由此,能够防止中继连接器41从连接器收纳部37脱落,作为中继连接器41的一部分的露出爪57从贯通孔55露出到外部。
如上所述,构成歧管电磁阀10的电磁阀11的规格有双螺线管阀11a和单螺线管阀11b,歧管电磁阀10的布线规格有正公共型和负公共型。电磁阀及歧管电磁阀除此之外还有防水、防爆这样的规格。中继连接器41的形状有时也根据规格而不同。通过根据规格至少使中继连接器41的从贯通孔55露出的部分的形状、花纹、色彩不同,可以确认电磁阀11或歧管电磁阀10的规格。
中继连接器41中有正公共型的中继连接器41a和负公共型的中继连接器41b。基板组件42具有双布线的基板组件42a和单布线的基板组件42b。通过将两种中继连接器41a、41b中的任一个与两种基板组件42a、42b中的任一个组合,如表1所示,阀座15被设定为正公共型的双螺线管阀、正公共型的单螺线管阀、负公共型的双螺线管阀、负公共型的单螺线管阀这四个规格中的任一个。
[表1]
Figure BDA0003843258150000111
Figure BDA0003843258150000121
如上所述,为了将构成歧管电磁阀10的电磁阀11是四个规格中的哪一个显示于外部,与双布线的基板组件42a连接的正公共型的中继连接器41a被着色为绿色,与单布线的基板组件42b连接的正公共型的中继连接器41a被着色为蓝色。进而,与双布线的基板组件42a连接的负公共型的中继连接器41b被着色为灰色,与单布线的基板组件42b连接的负公共型的中继连接器41b被着色为粉红色。
按颜色区分为四个规格的中继连接器41通过各自树脂成型时的树脂材料中包含的颜料被着色。如上所述,通过使两方的中继连接器41a、41b的树脂制部分共用,可以使用一种树脂成型模来制造表示四个规格的中继连接器41的两方中继连接器41a、41b,因此可以提高中继连接器的制造效率。
而且,由于利用中继连接器41来显示阀座15的规格,因此,无需在阀座上设置表示与各自规格相应的模具的记号或文字等,可以利用一种成型模来制造阀座。由此,阀座的制造效率提高,并且歧管电磁阀10的组装效率提高。通过中继连接器41显示的规格不限于电磁阀11的螺线管数、歧管电磁阀10的布线规格。例如,也可以显示歧管电磁阀10或可搭载的电磁阀11的形状、功能、性能、使用的部件、对应的规格等规格。
由于露出于贯通孔55的部位即露出爪57能够经由贯通孔55从外部对其进行目视确认,因此,可以根据露出爪57的色彩从外部识别电磁阀11的规格、歧管电磁阀10的布线规格。进而,在组装歧管电磁阀10时,需要根据电磁阀11的种类来区别安装于阀座15的中继连接器41的种类,但可以根据色彩来区别种类,从而可以提高组装效率。
如图5所示,露出爪57为一个,关于卡合爪58,形成有两个宽度尺寸比露出爪57小的卡合爪58。另外,卡合爪58的宽度尺寸比贯通孔55的宽度尺寸小,因此卡合爪58不与贯通孔55卡合。这样,若使露出爪57与卡合爪58的形状互不相同,则在将中继连接器41安装于阀座15时,能够防止相对于阀座15错误地安装中继连接器41,从而安装作业性提高。
如图4及图5所示,贯通孔55具有与露出爪57的前端面卡合的外侧卡合面55a,卡合凹部56具有与卡合爪58的前端面卡合的内侧卡合面56a。如图5所示,阀座主体20中的中继连接器41的基部52所抵接的面到外侧卡合面55a为止的长度L1被设定得比到内侧卡合面56a为止的长度L2小。这样,在外侧卡合面55a和内侧卡合面56a中,中继连接器41的卡合位置不同,因此能够防止中继连接器41相对于阀座15的误安装。
如图5及图6所示,阀座15的一个侧面为基板插入面15a,基板组件42从基板插入面15a侧插入基板安装孔38。基板43的侧面隔开一定间隔呈直线状地配置有多个输入端子,输入端子设置于基板43的表背两面。在图5及图6中,对设置于基板43两面的多个输入端子中的一个标注附图标记IN。
安装于基板43的另一个侧面侧的基板连接器44具有供相邻的其他的基板组件42的基板43插入的狭缝60,狭缝60的内表面隔开一定间隔呈直线状地配置有连结端子。在图5及图6中,对设置于狭缝60的内表面的多个输入端子中的一个标注附图标记OUT。当将另一个基板组件42的基板43插入一个基板组件42的基板连接器44时,设置于另一个基板组件42的基板43的各个输入端子IN与一个基板组件42的各个连结端子OUT连接。
图10的(A)是表示组合了两个基板组件42的状态的俯视图。在一方的基板连接器44以露出于狭缝60的方式上下设置有多个连结端子OUT,在基板43的表背两面设置有输入端子IN,该输入端子IN通过连结布线46d与连结端子OUT连接。因此,当将另一个基板组件42的基板43插入一个基板组件42的基板连接器44的狭缝60时,连结端子OUT与输入端子IN连接。
此外,也可以将输入端子IN及共用输入端子INc设置于基板连接器44,将连结端子OUT及共用连结端子OUTc设置于基板43。
上述第一输出端子SOLa、第二输出端子SOLb以及第三输出端子SOLc设置于基板43的端部。如图11所示,与作为各个输出端子的导体连接的第一输出插脚61、第二输出插脚62以及第三输出插脚63安装于基板43的背面侧。各个输出插脚61~63从基板43的背面突出,呈具有在基板组件42的宽度方向上与基板43平行地延伸的插入部61a~63a的L字形状,构成输出端子。
如图5及图6所示,插脚支承部64设置于阀座主体20,在插脚支承部64与三根输出插脚61~63对应地设置有三个插脚插入孔65。因此,当基板组件42安装于基板安装孔38时,各个输出插脚61~63插入插脚插入孔65。
图7表示阀座15的一个侧面15b,该侧面15b是基板插入面15a相反侧的面。引线66的一端部从插脚插入孔65的相反侧的面安装于各个插脚插入孔65,引线66的另一端部安装于中继连接器41的基板侧连接部。由此,作为第一输出端子的输出插脚61与中继连接器41的第一基板侧连接部A连接,作为第二输出端子的输出插脚62与第二基板侧连接部B连接,作为第三输出端子的输出插脚63与第三基板侧连接部COM连接。
作为单螺线管阀11b的基板组件42b,可以采用不设置输出插脚62的形态,也可以以虚拟的形式设置输出插脚62。
图12的(A)表示阀座15的侧面15b,图12的(B)是图12(A)的12B-12B线剖视图。当将基板组件42安装于基板安装孔38时,如图12的(B)所示,设置于基板43的侧面侧的连结端子的部分从阀座15的侧面15b突出。基板连接器44的侧面与阀座15的基板插入面15a成为大致同一面并露出于外部。当使分别安装有基板组件42的阀座15侧面相互对接时,其他的基板组件的基板43插入一方的基板连接器44的狭缝60的内部。
如图5及图13所示,基板连接器44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卡合突起72a~72c。卡合突起72a和72c呈线对称的L字形状,卡合突起72b呈T字形状。如图6所示,基板连接器44的背面也设置有卡合突起72a~72c。如图5所示,阀座主体20设置有卡合爪73,卡合爪73在将基板组件42安装于基板安装孔38时与卡合突起72a、72c卡合。通过使卡合爪73与卡合突起72a、72c卡合,基板组件42被定位固定于阀座主体20的规定位置。
如图11及图13所示,基板连接器支承面71设置于阀座15,在卡合突起72a~72c设置有基座接触面76。当将基板组件42安装于基板安装孔38时,基座接触面76与基板连接器支承面71抵接而被其支承,基板组件42被定位于阀座主体20的规定位置。这样,通过使基板连接器44与阀座15抵接而支承基板组件42。
如图13所示,多个突起部74a、74b从侧面15b突出而设置于阀座主体20。突起部74a是四边形状的突起,突起部74b是L字形状的突起。在阀座主体20上,与各个突起部74a、74b相对应地以在基板插入面15a开口的方式设置有供相邻的基板组件42的突起部74插入的凹部75。另外,突起部74b的形状为与卡合突起72b对应的形状,并被插入卡合突起72b与卡合爪73之间。由此,当使侧面接触而使多个阀座15对接时,相邻的阀座15成为突起部74啮合的状态,相邻的阀座15彼此相互以规定的位置关系组合。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电磁阀11也可以不是利用先导电磁阀控制先导气体来驱动主阀轴的间接工作型,而是利用螺线管直接驱动阀芯的直接工作型。也可以在电磁阀11与阀座15之间设置用于停止向单独的电磁阀11供给空气的截止阀、用于对电磁阀11单独地直接供给空气的供气块、用于从电磁阀11单独地排出空气的排气块等,从而将电磁阀11以不与阀座15抵接的方式搭载于阀座。另外,也可以在阀座15上不搭载电磁阀11,而搭载对供给连通孔26、输出连通孔27a、27b、排气连通孔28a、28b进行密封的块板。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歧管电磁阀具备阀座,在使用气压工作设备的技术领域中,用于控制相对于气压工作设备的压缩空气的供给。

Claims (14)

1.一种歧管电磁阀,具有至少一个电磁阀单元,所述电磁阀单元具备设置有至少一个螺线管的电磁阀和分别搭载电磁阀的阀座,其中,
所述歧管电磁阀具有:
基板组件,设置有多个输出端子以及分别通过输出布线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的多个输入端子,并安装于所述阀座;
中继连接器,设置有与所述螺线管的端子连接的螺线管侧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的基板侧连接部,并安装于所述阀座;以及
贯通孔,设置于所述阀座,供安装于所述阀座的所述中继连接器的一部分露出到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歧管电磁阀,其中,
在所述中继连接器中,所述中继连接器的至少露出于所述贯通孔的部分的形状、花纹或者色彩根据所述阀座的规格或者可搭载于所述阀座的所述电磁阀的规格而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歧管电磁阀,其中,
在所述中继连接器中,所述中继连接器的至少露出于所述贯通孔的部分的色彩根据所述阀座的规格或者可搭载于所述阀座的所述电磁阀的规格而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歧管电磁阀,其中,
在所述中继连接器中,第一中继连接器和第二中继连接器中的任意一个安装于所述阀座,
所述第一中继连接器是至少一个螺线管的正侧的螺线管端子与共用连接部连接的正公共型的中继连接器,
所述第二中继连接器是至少一个螺线管的负侧的螺线管端子与共用连接部连接的负公共型的中继连接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歧管电磁阀,其中,
所述第一中继连接器及所述第二中继连接器是与双螺线管阀连接的中继连接器和与单螺线管阀连接的中继连接器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与双螺线管阀连接的中继连接器设置有:
第一基板侧连接部,与设有第一螺线管和第二螺线管的双螺线管阀的第一螺线管的一个螺线管端子连接;
第二基板侧连接部,与第二螺线管的一个螺线管端子连接;以及
所述共用连接部,与第一螺线管和第二螺线管各自的另一个螺线管端子连接,
所述与单螺线管阀连接的中继连接器设置有:
第一基板侧连接部,与设有单个螺线管的单螺线管阀的一个螺线管端子连接;以及
所述共用连接部,与另一个螺线管端子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歧管电磁阀,其中,
在与所述双螺线管连接的所述第一中继连接器、与所述单螺线管阀连接的所述第一中继连接器、与所述双螺线管连接的所述第二中继连接器以及与所述单螺线管连接的所述第二中继连接器中,至少露出于所述贯通孔的部位的色彩不同。
7.一种阀座,分别搭载设置有至少一个螺线管的电磁阀,且相互对接而形成歧管电磁阀,其中,
所述阀座具有:
阀座主体,形成有电磁阀搭载面、在该电磁阀搭载面上开口的连接器收纳部以及沿宽度方向贯通的基板安装孔;
基板组件,设置有多个输出端子以及分别通过输出布线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的多个输入端子,并安装于所述基板安装孔;
中继连接器,设置有与所述螺线管的螺线管端子连接的螺线管侧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的基板侧连接部,并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收纳部;以及
贯通孔,与所述连接器收纳部连通地设置于所述阀座主体,供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收纳部的所述中继连接器的一部分露出到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阀座,其中,
在所述中继连接器中,所述中继连接器的至少露出于所述贯通孔的部分的形状、花纹或者色彩根据所述阀座的规格或者可搭载于所述阀座的所述电磁阀的规格而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阀座,其中,
所述中继连接器的至少露出于所述贯通孔的部位的色彩根据所述中继连接器的内部布线结构而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阀座,其中,
所述中继连接器的至少露出于所述贯通孔的部位的色彩根据所述基板组件的布线图案而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座,其中,
所述中继连接器具有卡合爪和露出爪,所述卡合爪插入设置于所述阀座的卡合凹部,所述露出爪插入所述贯通孔,能够经由所述贯通孔从外部目视确认所述露出爪。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阀座,其中,
所述露出爪与所述卡合爪的形状互不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阀座,其中,
所述卡合爪的宽度尺寸比所述贯通孔的宽度尺寸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座,其中,
所述贯通孔具有与所述露出爪卡合的外侧卡合面,所述卡合凹部具有供所述卡合爪卡合的内侧卡合面,在所述外侧卡合面与所述内侧卡合面中,所述中继连接器的卡合位置不同。
CN202180020816.9A 2020-03-11 2021-02-18 歧管电磁阀及阀座 Pending CN1152984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41517 2020-03-11
JP2020-041517 2020-03-11
PCT/JP2021/006174 WO2021182062A1 (ja) 2020-03-11 2021-02-18 マニホールド電磁弁およびバルブベー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8468A true CN115298468A (zh) 2022-11-04

Family

ID=77671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0816.9A Pending CN115298468A (zh) 2020-03-11 2021-02-18 歧管电磁阀及阀座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39784A1 (zh)
EP (1) EP4119822A4 (zh)
JP (1) JPWO2021182062A1 (zh)
KR (1) KR20220152269A (zh)
CN (1) CN115298468A (zh)
WO (1) WO202118206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0550Y2 (zh) * 1985-03-23 1990-06-05
JP3150369B2 (ja) * 1991-09-06 2001-03-26 エスエムシー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783511B2 (ja) 1994-07-26 1998-08-06 株式会社コガネイ 電磁弁の電気信号供給装置
US6053198A (en) * 1997-12-01 2000-04-25 Numatics, Incorporated Solenoid valve control system
JP3409060B2 (ja) * 1999-03-31 2003-05-19 エスエムシー株式会社 シリアル信号駆動のマニホールド形電磁弁
JP3323454B2 (ja) * 1999-03-31 2002-09-09 エスエムシー株式会社 シリアル信号駆動のマニホールド形電磁弁
JP3323455B2 (ja) * 1999-03-31 2002-09-09 エスエムシー株式会社 シリアル信号駆動のマニホールド形電磁弁
JP3282128B2 (ja) * 1999-07-19 2002-05-13 エスエムシー株式会社 電磁弁マニホールドの給電装置
DE10114439B4 (de) * 2000-04-07 2005-12-15 Smc K.K. Solenoidventilverteiler
JP4072756B2 (ja) 2002-07-05 2008-04-09 Smc株式会社 センサー付きマニホールドバルブ
JP3843060B2 (ja) * 2002-11-07 2006-11-08 Smc株式会社 基板搭載型マニホールドバルブ
JP4251315B2 (ja) * 2002-11-27 2009-04-08 Smc株式会社 マニホールドバルブ
KR100743388B1 (ko) * 2006-03-09 2007-07-27 (주) 티피씨 메카트로닉스 매니폴드형 전자밸브의 제어 절환장치
JP5180859B2 (ja) 2009-01-29 2013-04-10 株式会社コガネイ 電磁弁マニホールド
US8905071B2 (en) * 2010-10-26 2014-12-09 Air Lift Company Integrated manifol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n air suspens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182062A1 (zh) 2021-09-16
EP4119822A1 (en) 2023-01-18
KR20220152269A (ko) 2022-11-15
WO2021182062A1 (ja) 2021-09-16
EP4119822A4 (en) 2024-04-10
US20230139784A1 (en) 2023-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41327B1 (en) Manifold solenoid valve driven by serial signals
KR100743388B1 (ko) 매니폴드형 전자밸브의 제어 절환장치
US6170527B1 (en) Manifold solenoid valve driven by serial signals
US7328720B2 (en) Solenoid valve
US7677264B2 (en) Manifold-type solenoid valve with external port
US20050236595A1 (en) Coupling solenoid valve
EP1043527B1 (en) Manifold solenoid valve driven by serial signals
KR100363390B1 (ko) 시리얼신호구동의 매니폴드형 전자밸브
US4527589A (en) Valve assembly
EP1081389B1 (en) Manifold-type solenoid valve with relay unit
CN115298468A (zh) 歧管电磁阀及阀座
CN115244322A (zh) 歧管电磁阀及阀座
JP2006349042A (ja) 多連式マニホールド形電磁弁
CA2632990A1 (en) A valve with an integrated pc board and connecting bar
CA2632545A1 (en) An alignment ramp for a pc board in an operator for a valve
JP4585655B2 (ja) 電磁弁マニホールド
JPH10103554A (ja) パイロット形電磁弁
JPH09273652A (ja) パイロット式電磁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