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7529A - 专用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专用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7529A
CN115297529A CN202210923685.1A CN202210923685A CN115297529A CN 115297529 A CN115297529 A CN 115297529A CN 202210923685 A CN202210923685 A CN 202210923685A CN 115297529 A CN115297529 A CN 1152975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vate network
network terminal
heartbeat packet
heartbea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236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人和
黄粤
魏颖琪
杨少龙
刘英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2368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975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97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75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5Maintenance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专用网络接入方法、专用网络接入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其中,该专用网络接入方法包括:获取专网终端生成的第一心跳包以及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基于第一心跳包以及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确定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并基于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专网终端接入专用网络;构建专网终端的第二心跳包,并将第二心跳包发送给心跳服务器,以获取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基于第二心跳包以及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将专网终端持续接入专用网络。本公开使得专网终端能够长期接入专用网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专网终端接入专用网络的性能开销。

Description

专用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专用网络接入方法、专用网络接入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从网络层面上来说,专用网络(专网)的需求大部分集中于对本地园区网络的部署,专网终端与专用网络服务器之间交互的数据只能在本地园区内流转,专网终端只允许在本地园区内接入专用网络。
相关技术中,在接入专用网络时,专网终端需要时刻保持与UPF(User PlaneFunction,用户面功能)的心跳连接,以维持专网终端至UPF的N3数据通道,进而维持专网终端在本地园区的上下行数据通道。在该过程中,专网终端中基于N3 LBO(Local Break-out,本地分流)的应用需要长驻操作系统内存,以保持与UPF之间的心跳连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专网终端的性能开销。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专用网络接入方法、专用网络接入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专网终端的性能开销。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专用网络接入方法,应用于专网分流设备,所述专网分流设备分别与专网终端以及心跳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心跳服务器部署于公用网络,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专网终端生成的第一心跳包以及所述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所述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基于所述第一心跳包以及所述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确定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并基于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所述专网终端接入专用网络;构建所述专网终端的第二心跳包,并将所述第二心跳包发送给所述心跳服务器,以获取所述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所述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基于所述第二心跳包以及所述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将所述专网终端持续接入所述专用网络。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专网终端生成的第一心跳包以及所述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所述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包括:响应于所述专网终端的心跳连接请求,获取所述专网终端的第一心跳包,并将所述第一心跳包发送给所述心跳服务器,以使所述心跳服务器返回所述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接收由所述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所述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基于所述第一心跳包以及所述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确定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专网终端进行身份认证,若身份认证通过,则确定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心跳包以及所述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确定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心跳包以及所述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确定所述专网终端的上下行关联信息;基于所述专网终端的上下行关联信息,确定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所述专网终端接入专用网络,包括:基于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所述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上行专网数据发送至所述专用网络的局域网;和/或接收所述专用网络的局域网发送的所述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下行专网数据,并基于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所述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下行专网数据发送给所述专网终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心跳包以及所述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将所述专网终端持续接入所述专用网络,包括:根据所述第二心跳包以及所述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更新所述专网终端的上下行关联信息;根据所述专网终端更新后的上下行关联信息,维护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并基于所述专网终端更新后的分流通道将所述专网终端接入所述专用网络。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构建所述专网终端的第二心跳包,包括:监测所述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上行专网数据,若所述专网终端存在用户面的上行专网数据,则构建所述专网终端的第二心跳包。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专用网络接入装置,应用于专网分流设备,所述专网分流设备分别与专网终端以及心跳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心跳服务器部署于公用网络,所述装置包括:心跳包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专网终端生成的第一心跳包以及所述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所述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终端首次接入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心跳包以及所述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确定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并基于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所述专网终端接入专用网络;心跳包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所述专网终端的第二心跳包,并将所述第二心跳包发送给所述心跳服务器,以获取所述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所述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终端持续接入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心跳包以及所述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将所述专网终端持续接入所述专用网络。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专用网络接入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专用网络接入方法。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专用网络接入过程中,获取专网终端生成的第一心跳包以及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基于第一心跳包以及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确定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并基于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专网终端接入专用网络;构建专网终端的第二心跳包,并将第二心跳包发送给心跳服务器,以获取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基于第二心跳包以及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将专网终端持续接入专用网络。本公开通过构建第二心跳包,将专网分流设备与心跳服务器进行心跳连接,来模拟专网终端与心跳服务器之间的心跳连接,由专网分流设备承担专网终端与心跳服务器与之间的连接,以便维持专网终端至UPF的N3数据通道,使得专网终端在一次接入专用网络后可长期接入专用网络。一方面,通过在公用网络中部署心跳服务器,与专网分流设备进行交互,使得专网终端无需与UPF侧时刻保持心跳连接,只需在接入时发起一次心跳连接请求即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专网终端接入专用网络的性能开销。另一方面,由专网分流设备承担专网终端的心跳连接,进而维持专网终端的专网数据通道,降低了专网终端基于N3 LBO的应用对操作系统的要求,使得专网终端基于N3 LBO的应用无需长驻操作系统内存,摆脱了专网终端操作系统及耗电管理对专用网络接入的限制,进而简化了应用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专用网络接入方法所运行的系统架构;
图2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专用网络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3A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首次接入专用网络的实例图;
图3B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持续接入专用网络的实例图;
图4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将专网终端长期接入专用网络的流程图;
图5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专用网络接入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实现上述专用网络接入方法的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本文中,“第一”、“第二”等是对特定对象的标记,而并非限定对象的数量或次序。
相关技术中,专网终端在接入专用网络时,需要基于N3 LBO的应用长驻操作系统内存,以保持与UPF之间的心跳连接,使得专用网络的接入不仅性能开销较大,且受到专网终端操作系统、耗电管理的限制,可能会影响到用户的专网接入体验。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专用网络接入方法,可适用于5G(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面向封闭式的使用场景,如园区、厂区、校区等,能够满足5G网络部署区域化、网络需求个性化、行业应用场景化等需求。
示例性的,该专用网络接入方法可适用但不限于以下应用场景:需要进行企业5G专网建设以替代原有企业的有线、WiFi网络的场景;建设组网安全性、专网数据隔离、超低时延通信的企业5G专网的场景;需要定制5G终端、定制5G专网以支持其信息化改造的场景,等。
首先对本公开中所提供的专用网络接入方法运行环境的系统架构进行说明。参考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专网终端110、专网基站120、专网分流设备130、局域网设备140、UPF网元150、心跳服务器160。
其中,专网终端110,可通过专网分流设备130接入局域网设备140。专网基站120用于将专网终端110所产生的数据或请求进行转发。专网分流设备130,可部署于专网基站120与UPF150之间,用于将专网终端所在设备产生的专网数据和公网数据进行分流处理,可将上行专网数据转发至局域网设备,将上行公网数据转发至公用网络。局域网设备140可以为企业内网、部门内网以及学校内网等局域网的相关设备。UPF网元150主要负责5G核心网用户面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相关功能。心跳服务器160部署于公用网络,可用于对心跳包进行应答响应。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专用网络接入方法可由专网分流设备执行,其中该专网分流设备可分别与专网终端以及心跳服务器通信连接,心跳服务器可部署于公用网络。下面结合图2,对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专用网络接入方法做具体说明,具体可包括以下步骤S210至S240:
步骤S210,获取专网终端生成的第一心跳包以及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
步骤S220,基于第一心跳包以及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确定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并基于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专网终端接入专用网络;
步骤S230,构建专网终端的第二心跳包,并将第二心跳包发送给心跳服务器,以获取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
步骤S240,基于第二心跳包以及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将专网终端持续接入专用网络。
上述专用网络接入方法,一方面,通过在公用网络中部署心跳服务器,与专网分流设备进行交互,使得专网终端无需与UPF侧时刻保持心跳连接,只需在接入时发起一次心跳连接请求即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专网终端接入专用网络的性能开销。另一方面,由专网分流设备承担专网终端的心跳连接,进而维持专网终端的专网数据通道,降低了专网终端基于N3 LBO的应用对操作系统的要求,使得专网终端基于N3 LBO的应用无需长驻操作系统内存,摆脱了专网终端操作系统及耗电管理对专用网络接入的限制,进而简化了应用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专用网络是指为特定的部门或群体提供安全可靠的无线服务的专业网络,其基础网络一般与公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独立;公用网络是指网络服务提供商所建设的能够供公共用户使用的通信网络。心跳包是通信双方中一方向另一方定时发送的能够体现自身当前在线状态的数据包。
下面分别对图2中的每个步骤进行具体说明。
步骤S210,获取专网终端生成的第一心跳包以及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
专网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CPE(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用户前端设备)、DTU(Data Transfer Unit,数据传输单元)等终端。
第一心跳包可以是专网终端在接入网络时所生成的心跳包。专网终端在接入网络时,可通过专网分流设备向心跳服务器发送包含第一心跳包的心跳连接请求,以便与心跳服务器建立心跳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专网分流设备获取专网终端生成的第一心跳包以及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响应于专网终端的心跳连接请求,获取专网终端的第一心跳包,并将第一心跳包发送给心跳服务器,以使心跳服务器返回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接收由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
专网分流设备可实时监听专网终端的上下行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获取、解析,当监测到专网终端向心跳服务器发起心跳连接请求时,则获取专网终端生成的第一心跳包,并将第一心跳包发送给心跳服务器。心跳服务器获取到第一心跳包后,可响应于专网终端所发起的心跳连接请求,将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通过专网分流设备返回给专网终端。
专网分流设备通过监测来自专网终端的心跳连接请求,以便在专网终端发起心跳连接后,及时维持与心跳服务器之间的心跳连接,以便专网终端能够长期接入专用网络。
此外,专网终端在发送第一心跳包时,还可在第一心跳包中携带用户认证信息以及专网终端向专网分流设备下发的指令信息等,以辅助专网分流设备认证专网终端、建立专网分流通道、保持心跳行为等。
以企业园区为例,如图3A所示,企业专网5G终端可通过5G专网基站(gNB)与专网分流设备进行通信,专网分流设备可通过UPF与心跳服务器进行通信。其中5G专网基站与专网分流设备之间可采用N3接口连接;专网分流设备与UPF网元之间可采用N3接口连接;UPF网元与心跳服务器之间可采用N6接口连接。数据流301为企业专网5G终端向心跳服务器发起心跳连接请求时所产生的数据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心跳包,该第一心跳包还可携带用户认证信息以及企业专网5G终端向专网分流设备下发的指令信息等。数据流302为心跳服务器对心跳连接请求进行响应后所产生的数据流,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专网分流设备可监控数据流301与数据流302,以及时获取第一心跳包以及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
专网分流设备在获取专网终端与心跳服务器交互过程中的第一心跳包以及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后,可执行步骤S220,以便将专网终端接入专用网络。
步骤S220,基于第一心跳包以及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确定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并基于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专网终端接入专用网络。
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指的是用户业务数据传输的传输通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基于第一心跳包以及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确定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之前,还可以对专网终端进行身份认证,若身份认证通过,则确定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
具体的,可根据第一心跳包所携带的用户认证信息,判别发起心跳连接请求的专网终端的是否为合法专网终端,若该专网终端为合法专网终端,则该专网终端身份认证通过。
上述过程通过身份认证区分了专网终端和非专网终端,使得专网终端能够访问专用网络,非专网终端无法访问专用网络,以便满足专网终端的访问需求,确保专用网络的安全访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220中基于第一心跳包以及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确定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具体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基于第一心跳包以及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确定专网终端的上下行关联信息;基于专网终端的上下行关联信息,确定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
专网终端的上下行关联信息可包含专网终端的用户面上下行通道信息。具体的,专网终端的用户面上行通道信息可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信息:UPF侧GTP(GPRS TunnelingProtocol,GPRS隧道协议)的TEID(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隧道端点标识)、UE侧N3接口的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互连协议)地址、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的IP地址、局域网设备侧IP地址等;专网终端的用户面下行通道信息可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专网基站侧N3接口的IP地址、专网基站侧GTP TEID等。通过解析第一心跳包以及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可获取到专网终端的上下行关联信息,进而确定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即UE的IP地址与局域网设备侧IP地址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提到的GTP是一组基于IP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移动性的功能,使得网络的终端能够在网络中移动位置;TEID是由接收端生成,供发送端使用,可用于区分GTP隧道中的不同连接。
上述过程中,专网分流设备通过确定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以便将专网终端的专网数据进行内部转发,以确保专网数据的私密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基于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专网终端接入专用网络,具体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基于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上行专网数据发送至专用网络的局域网;和/或接收专用网络的局域网发送的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下行专网数据,并基于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下行专网数据发送给专网终端。
示例性的,如图3A中的数据流303所示,通过专网分流设备将企业专网5G终端的专网数据发送至企业局域网,并将企业局域网所下发的专网数据转发给企业专网5G终端。
具体的,在基于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下行专网数据发送给专网终端时,可将下行专网数据分组封装成下行GTP-U数据分组,发送给专网基站,由专网基站将封装的下行GTP-U数据分组发送给相应的专网终端。其中GTP-U为用户层面的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是GTP中的一种,可用来传输S1/X2用户面数据。
专网分流设备通过转发专网数据,以使专网终端能够接入专用网络的局域网,使得专网数据无需在运营商网络迂回,进而确保数据的私密性。
专网终端在经过一次认证接入专用网络的局域网,实现本地分流后,无需再于心跳服务器保持心跳连接。专网设备再次接入专用网络的局域网时,专网分流设备可继续执行步骤S230所示的步骤。
步骤S230,构建专网终端的第二心跳包,并将第二心跳包发送给心跳服务器,以获取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
第二心跳包为专网分流设备所模拟的专网终端的心跳包,该第二心跳包可通过UPF与心跳服务器维持连接。专网分流设备可通过UPF将第二心跳包发送给心跳服务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构建专网终端的第二心跳包,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监测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上行专网数据,若专网终端存在用户面的上行专网数据,则构建专网终端的第二心跳包。
在构建专网终端的第二心跳包之前,专网分流设备可实时监测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上行专网数据,响应于监测到专网终端存在用户面的上行专网数据,构建专网终端的第二心跳包。
心跳服务器在获取到第二心跳包后,可通过UPF向专网分流设备返回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
示例性的,以企业园区为例,如图3B所示,数据流304为专网分流设备向心跳服务器发送第二心跳包时所产生的数据流。数据流305为心跳服务器向专网分流设备返回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时所产生的数据流。
通过专网分流设备来维持与心跳服务器之间的心跳连接,降低了专网终端原有纯数据面基于N3 LBO应用对操作系统的性能要求,突破了操作系统对应用的限制。
专网分流设备在接收到第二心跳包以及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后,可将继续执行以下步骤S240。
步骤S240,基于第二心跳包以及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将专网终端持续接入专用网络。
当专网分流设备获取到第二心跳包以及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后,专网分流设备可模拟专网终端心跳保持行为,维持与心跳服务器之间的心跳连接,进而将专网终端持续接入专用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240中基于第二心跳包以及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将专网终端持续接入专用网络,具体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根据第二心跳包以及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更新专网终端的上下行关联信息;根据专网终端更新后的上下行关联信息,维护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并基于专网终端更新后的分流通道将专网终端接入专用网络。
专网分流设备响应于接收到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实时更新专网终端的上下行关联信息,进而维护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以便维持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的连接状态,使得专网终端可长期接入专用网络的局域网。示例性的,如图3B中的数据流306所示,当企业专网5G终端存在用户面的上行专网数据时,专网分流设备将企业专网5G终端所发送的专网数据发送至企业局域网,并将企业局域网所下发的专网数据转发给企业专网5G终端。
所更新的上下行关联信息,可包括:UPF侧GTP的TEID、UE侧N3接口的IP地址、UE的IP地址、局域网设备侧IP地址、专网基站侧N3接口的IP地址、专网基站侧GTP TEID等信息。
如图4所示,提供一种将专网终端长期接入专用网络的流程图,具体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响应于专网终端的心跳连接请求,获取专网终端的第一心跳包,并将第一心跳包发送给心跳服务器,以接收由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
步骤S402,对专网终端进行身份认证,若身份认证通过,则基于第一心跳包以及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确定专网终端的上下行关联信息,并基于专网终端的上下行关联信息,确定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
步骤S403,基于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上行专网数据发送至专用网络的局域网;接收专用网络的局域网发送的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下行专网数据,并基于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下行专网数据发送给专网终端。
步骤S404,监测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上行专网数据,若专网终端存在用户面的上行专网数据,则构建专网终端的第二心跳包,并将第二心跳包发送给心跳服务器,以获取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
步骤S405,根据第二心跳包以及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更新专网终端的上下行关联信息;根据专网终端更新后的上下行关联信息,维护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专网终端接入专用网络。
本公开通过在本地部署专网分流设备,不仅部署简单,成本较低,而且还避免了专网数据在运营商网络的迂回,保证了数据的私密性,能够提供超低时延的通信,实现了专网数据的本地分流,相比于专网数据在公网中的分流,还能够进一步简化分流设备的处理逻辑,提高数据分流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专网终端可由核心网进行分配、管理及计费,专网终端所产生的数据可始终绑定在UDM(Unified Data Management,统一数据管理功能)数据库中,以便对专网终端用户的业务进行扩展。此外,由于本公开中的专用网络接入方法,在运行过程中对专网终端的系统性能要求较低,因而可以支持Android、IOS的原生应用程序开发以及以小程序/Web应用的方式接入,其适用性更强,有利于专网分流业务的推广和普及。其中Android和IOS是市面上常见的两种操作系统。
此外,本公开还提供一种专用网络接入系统,可包括:专网分流设备、以及心跳服务器。其中,专网分流设备可分别与专网终端以及心跳服务器通信连接,该心跳服务器可部署于公用网络中。
专网分流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专用网络接入方法。该专网分流设备可以通过对专网终端的用户面交互的上下行数据进行监听、获取、解析,识别专网终端与心跳服务器之间的心跳包以及该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确定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能够模拟专网终端与心跳服务器之间的心跳包,维护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上行专网数据基于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转发至专用网络的局域网,将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下行专网数据基于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转发至专网终端。
心跳服务器,可对专网终端发送的第一心跳包以及专网分流设备所发送的第二心跳包进行响应,进而维持与专网终端/专网分流设备的心跳连接,使得专网终端可以长期接入专用网络。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专用网络接入装置,应用于专网分流设备,专网分流设备分别与专网终端以及心跳服务器通信连接,心跳服务器部署于公用网络,如图5所示,该专用网络接入装置500可以包括:
心跳包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专网终端生成的第一心跳包以及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
终端首次接入模块520,用于基于第一心跳包以及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确定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并基于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专网终端接入专用网络;
心跳包构建模块530,用于构建专网终端的第二心跳包,并将第二心跳包发送给心跳服务器,以获取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
终端持续接入模块540,用于基于第二心跳包以及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将专网终端持续接入专用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心跳包获取模块510,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专网终端的心跳连接请求,获取专网终端的第一心跳包,并将第一心跳包发送给心跳服务器,以使心跳服务器返回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接收由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基于第一心跳包以及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确定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之前,专用网络接入装置500,还包括身份认证模块,应用对专网终端进行身份认证,若身份认证通过,则确定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首次接入模块520中基于第一心跳包以及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确定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可以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心跳包以及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确定专网终端的上下行关联信息;基于专网终端的上下行关联信息,确定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首次接入模块520中基于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专网终端接入专用网络,可以被配置为:基于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上行专网数据发送至专用网络的局域网;和/或接收专用网络的局域网发送的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下行专网数据,并基于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下行专网数据发送给专网终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持续接入模块540,可以被配置为:根据第二心跳包以及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更新专网终端的上下行关联信息;根据专网终端更新后的上下行关联信息,维护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并基于专网终端更新后的分流通道将专网终端接入专用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心跳包构建模块530中构建专网终端的第二心跳包,可以被配置为:监测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上行专网数据,若专网终端存在用户面的上行专网数据,则构建专网终端的第二心跳包。
上述专用网络接入装置500中各部分的具体细节在方法部分实施方式中已经详细说明,未披露的细节内容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方式内容,因而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专用网络接入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电子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该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电子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公开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目标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专用网络接入方法的电子设备。下面参照图6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600。图6显示的电子设备6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600可以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6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处理单元610、至少一个存储单元6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620和处理单元610)的总线630和显示单元640。
存储单元620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以被处理单元610执行,使得处理单元6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处理单元610可以执行图2、图4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方法步骤。
存储单元6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6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6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623。
存储单元6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625的程序/实用工具624,这样的程序模块62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6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6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7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6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6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6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6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6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6所示,网络适配器660通过总线630与电子设备6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6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6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方法。
此外,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专用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专网分流设备,所述专网分流设备分别与专网终端以及心跳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心跳服务器部署于公用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专网终端生成的第一心跳包以及所述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所述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心跳包以及所述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确定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并基于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所述专网终端接入专用网络;
构建所述专网终端的第二心跳包,并将所述第二心跳包发送给所述心跳服务器,以获取所述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所述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
基于所述第二心跳包以及所述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将所述专网终端持续接入所述专用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专网终端生成的第一心跳包以及所述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所述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包括:
响应于所述专网终端的心跳连接请求,获取所述专网终端的第一心跳包,并将所述第一心跳包发送给所述心跳服务器,以使所述心跳服务器返回所述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
接收由所述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所述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第一心跳包以及所述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确定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专网终端进行身份认证,若身份认证通过,则确定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心跳包以及所述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确定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心跳包以及所述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确定所述专网终端的上下行关联信息;
基于所述专网终端的上下行关联信息,确定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所述专网终端接入专用网络,包括:
基于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所述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上行专网数据发送至所述专用网络的局域网;和/或
接收所述专用网络的局域网发送的所述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下行专网数据,并基于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所述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下行专网数据发送给所述专网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心跳包以及所述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将所述专网终端持续接入所述专用网络,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心跳包以及所述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更新所述专网终端的上下行关联信息;
根据所述专网终端更新后的上下行关联信息,维护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并基于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所述专网终端接入所述专用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所述专网终端的第二心跳包,包括:
监测所述专网终端用户面的上行专网数据,若所述专网终端存在用户面的上行专网数据,则构建所述专网终端的第二心跳包。
8.一种专用网络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专网分流设备,所述专网分流设备分别与专网终端以及心跳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心跳服务器部署于公用网络,所述装置包括:
心跳包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专网终端生成的第一心跳包以及所述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所述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
终端首次接入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心跳包以及所述第一心跳包的响应数据,确定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并基于所述专网终端的分流通道将所述专网终端接入专用网络;
心跳包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所述专网终端的第二心跳包,并将所述第二心跳包发送给所述心跳服务器,以获取所述心跳服务器所返回的所述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
终端持续接入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心跳包以及所述第二心跳包的响应数据,将所述专网终端持续接入所述专用网络。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923685.1A 2022-08-02 2022-08-02 专用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2975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3685.1A CN115297529A (zh) 2022-08-02 2022-08-02 专用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3685.1A CN115297529A (zh) 2022-08-02 2022-08-02 专用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7529A true CN115297529A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26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23685.1A Pending CN115297529A (zh) 2022-08-02 2022-08-02 专用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9752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44906B (zh) 数据流量分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727291B (zh) 本地分流系统、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002769B (zh) 流量分流方法、核心网网元、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4726829B (zh) 通信方法、用户面网关及通信系统
CN110177010B (zh)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1935017B (zh) 跨网络的应用调用方法、装置及路由设备
CN114828140B (zh) 业务流量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4272860B (zh) 用于通信网络中的有效信令消息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KR20190073115A (ko) 가상 랜 게이트웨이 시스템, 제어 평면 게이트웨이의 동작 방법 및 mme의 동작 방법
CN115297529A (zh) 专用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155932A (zh) 一种基于5g技术的分布式电力虚拟网络组建方法及装置
CN113472625B (zh)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透明桥接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80100A (zh) 业务数据分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27733A (zh) 用户终端的差异化控制方法及装置、设备及存储
CN114244716B (zh) 切片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0768888A (zh) 数据传输装置和系统
CN113114565B (zh) 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928830B (zh) 近域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846455A (zh) 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16074158A (zh) 通信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40050068A (ko) 상용망을 백홀로 사용하는 5g 특화망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상용망 연동형 기지국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16939762A (zh) 基于小区粒度的服务区域限制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7768969A (zh) 元宇宙语音呼叫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828449A (zh) 漫游场景下终端策略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74859A (zh) 业务分流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