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46455A - 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46455A
CN116846455A CN202310849137.3A CN202310849137A CN116846455A CN 116846455 A CN116846455 A CN 116846455A CN 202310849137 A CN202310849137 A CN 202310849137A CN 116846455 A CN116846455 A CN 1168464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ession
satellite
inter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491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恒
齐文
聂衡
贾靖
邢燕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1084913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464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46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464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3Satellite systems for providing telephony service to a mobile station, i.e.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 H04B7/18558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s, i.e. for setting up, maintaining or releasing a call between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3Transmission in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5Transmission equipment in satellites or space-based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3Satellite systems for providing telephony service to a mobile station, i.e.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 H04B7/18532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transmission, i.e. for transporting data or a signalling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6Airborne or Satellit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8Service support devices;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涉及移动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响应于在接收到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的带有卫星互通信息的创建会话上下文请求,创建会话上下文,并基于卫星互通信息确定互通终端筛选条件,在待互通终端列表中,将满足互通终端筛选条件的待互通终端确定为目标互通终端;向星上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携带分组检测规则的会话建立请求,以使星上用户面功能网元在接收到会话建立请求后,根据分组检测规则建立源终端与目标互通终端之间的会话,以建立连接于同一基站的源终端与目标互通终端之间的会话。本公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终端间因为馈线链路断开而出现的通信中断或时延的问题。

Description

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中,将卫星作为5G新空口(New Radio,NR)技术作为数据的回传链路,然而,卫星可能会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中断与地面信关站的连接,造成移动网业务的中断;因此,在3GPP R19卫星研究中,关于将基站与用户平面功能网元(User Plane Function,UPF)部署在卫星提出了需求,因此,亟待一种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以使得终端的用户面流量可以通过单颗卫星转发至与该颗卫星连接的其他终端,以实现终端间的数据交换。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终端间因为馈线链路断开而出现的通信中断或时延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会话管理功能网元,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在接收到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的带有卫星互通信息的创建会话上下文请求,创建会话上下文,并基于所述卫星互通信息确定互通终端筛选条件,在待互通终端列表中,将满足所述互通终端筛选条件的待互通终端确定为所述目标互通终端;向星上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携带分组检测规则的会话建立请求,以使所述星上用户面功能网元在接收到所述会话建立请求后,根据所述分组检测规则建立所述源终端与所述目标互通终端之间的会话,以建立连接于同一基站的源终端与目标互通终端之间的会话,所述基站部署于非地面的卫星。
可选的,在所述基于卫星互通信息确定互通终端筛选条件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向策略控制功能网元发送携带所述卫星互通信息的请求,以使所述策略控制功能网元根据所述卫星互通信息确定所述待互通终端列表,并将所述待互通终端列表发送至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
可选的,所述在待互通终端列表中,基于卫星互通信息确定互通终端筛选条件,包括:基于所述卫星互通信息中的卫星标识、网络切片标识与数据网信息确定所述互通终端筛选条件。
可选的,所述将满足所述互通终端筛选条件的待互通终端确定为所述目标互通终端,包括:获取所述待互通终端列表中每个所述待互通终端的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信息;将满足所述互通终端筛选条件的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信息,所对应的待互通终端确定为所述目标互通终端。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星上用户面功能网元,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会话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的携带分组检测规则的会话建立请求,并根据所述分组检测规则建立所述源终端与所述目标互通终端之间的会话。
可选的,所述分组检测规则包括信息转发隧道地址,在所述建立所述源终端与所述目标互通终端之间的会话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源终端发出上行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信息转发隧道地址将所述上行数据转发至目标终端。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信息转发隧道地址将所述数据转发至所述目标互通终端,包括:对所述数据中目标终端的第一地址,与所述分组检测规则中的目标互通终端的第二地址进行匹配;在所述第一地址与所述第二地址匹配成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信息转发隧道地址将所述数据转发至所述目标终端,否则,将所述数据转发至地面用户面功能网元;以使地面用户面功能网元将所述数据转发至所述目标终端。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发送携带卫星互通信息的创建会话上下文请求,以使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根据所述卫星互通信息创建会话上下文。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方面,通过星上用户面功能网元、会话管理功能网元与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之间的交互,建立连接于同一卫星的终端间的会话,以实现终端间的星上通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现有通信方法中终端间因为馈线链路断开而出现的通信中断或时延的问题,进一步降低了终端间通信对馈线链路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将满足互通终端筛选条件的待互通终端确定为目标互通终端,有效提升了通信过程的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系统运行架构;
图2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应用于会话管理功能网元的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确定目标互通终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星上用户面功能进行数据转发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5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终端间进行星上通信的交互过程的示意图;
图6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相关技术中,在当前的3GPP标准中,将卫星作为5G新空口(New Radio,NR)技术作为数据的回传链路,然而,卫星可能会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中断与地面信关站的连接,造成移动网业务的中断;因此,在3GPP R19卫星研究中,关于将基站与UPF部署在卫星提出了需求,因此,亟待一种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以使得终端的用户面流量可以通过单颗卫星转发至与该颗卫星连接的其他终端,以实现终端间的数据交换。
鉴于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首先提供一种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下面结合图1对本示例性实施方式运行环境的系统架构进行说明。
参考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会话管理功能网元110、星上用户面功能网元120、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130、源终端140、目标互通终端150、卫星160,以及部署于卫星160的基站170,其中,源终端140与目标互通终端15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摄像头等电子设备,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目标互通终端150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公开对第二终端150的个数不做特殊限定。会话管理功能网元120可以与星上用户面功能网元160通过馈线链路形成连接,以进行数据交换。源终端140与目标互通终端150连接于部署在卫星160的基站170,源终端140、目标互通终端150与基站170之间可以通过无线的通信链路形成连接,以进行数据交互。
可以通过星上用户面功能网元120、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130与会话管理功能网元110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执行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示例性的,参考图1所示,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130可以向会话管理功能网元110发送携带卫星互通信息的创建会话上下文请求,会话管理功能网元110响应于接收到带有卫星互通信息的创建会话上下文请求,建立会话上下文建立;并在成功建立会话上下文后,会话管理功能网元110可以基于卫星互通信息确定互通终端筛选条件,在待互通终端列表中,将满足互通终端筛选条件的待互通终端确定为目标互通终端150;确定了目标互通终端150后,会话管理功能网元110可以向星上用户面功能网元120发送携带分组检测规则的会话建立请求,星上用户面功能网元120在接收到会话建立请求后,根据分组检测规则建立源终端140与目标互通终端150之间的会话,从而实现源终端140与目标互通终端150之间的星上通信。
下面结合图2对应用于会话管理功能网元110的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进行说明。图2示出了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包括以下步骤S210至S220:
步骤S210,响应于在接收到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的带有卫星互通信息的创建会话上下文请求,创建会话上下文,并基于卫星互通信息确定互通终端筛选条件,在待互通终端列表中,将满足互通终端筛选条件的待互通终端确定为目标互通终端;
步骤S220,向星上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携带分组检测规则的会话建立请求,以使星上用户面功能网元在接收到会话建立请求后,根据分组检测规则建立源终端与目标互通终端之间的会话,以建立连接于同一基站的源终端与目标互通终端之间的会话,基站部署于非地面的卫星。
其中,源终端可以是发出会话请求的终端,目标互通终端是与源终端连接于同一卫星的与源终端进行通信的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对目标互通终端的个数不作特殊限定,目标互通终端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在进行星上通信前,源终端已成功通过卫星接入核心网并完成注册流程。
基于上述方法,一方面,通过星上用户面功能网元、会话管理功能网元与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之间的交互,建立连接于同一卫星的终端间的会话,以实现终端间的星上通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现有通信方法中终端间因为馈线链路断开而出现的通信中断或时延的问题,进一步降低了终端间通信对馈线链路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将满足互通终端筛选条件的待互通终端确定为目标互通终端,有效提升了通信过程的可靠性。
下面对图2中的每个步骤进行具体说明。
参考图2,在步骤S210中,响应于在接收到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的带有卫星互通信息的创建会话上下文请求,创建会话上下文,并基于卫星互通信息确定互通终端筛选条件,在待互通终端列表中,将满足互通终端筛选条件的待互通终端确定为目标互通终端。
其中,卫星互通信息可以是用于确定目标互通终端,本公开对卫星互通信息的具体内容不作特殊限定,示例性的,卫星互通信息可以包括卫星的卫星标识Satellite ID=10001、用户永久标识符(SUbscription Permanent Identifier,SUPI)SUPI=4600311112222、数据网名称(Data Network Name,DNN),以及网络切片标识信息,网络切片标识信息可以包括单个网络切片选择协助信息(Single Network Slice SelectionAssistance information,S-NSSAI)S-NSSAI=4600301。创建会话上下文请求可以用于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向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指示开始创建会话上下文,创建会话上下文请求可以携带卫星互通信息。会话上下文可以用于指示会话的基本信息,例如,在源终端需要建立一个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时,会话上下文的类型可以是Nsmf_PDUSession_CreateSMContext,相应的,创建会话上下文请求可以是Nsmf_PDUSession_CreateSMContext Request,创建会话上下文请求可以是Nsmf_PDUSession_CreateSMContext Response。
互通终端筛选条件是判断待互通终端是否为目标互通终端的依据,示例性的,互通终端筛选条件可以是“DNN=ctsat,S-NSSAI=4600301,Satellite ID=10001”,相应的,目标互通终端可以是待互通终端列表中,满足“DNN=ctsat,S-NSSAI=4600301,SatelliteID=10001”的PDU会话所对应的待互通终端。待互通终端列表可以是策略控制功能(PolicyControl Function,PCF)网元根据卫星互通信息确定的待互通终端的集合,示例性的,待互通终端列表可以是待互通终端的用户永久标识符的集合,如,待互通终端列表User List=[4600311112222,4600311112223,4600311112224,4600311112225],其中,4600311112222,4600311112223,4600311112224,4600311112225是不同的待互通终端的用户永久标识符。
举例而言,在接收到AMF发送的带有卫星互通信息的创建会话上下文请求后,SMF可以根据卫星互通信息向源终端发出的每个PDU会话增加卫星的卫星标识等信息,在对每个PDU会话添加信息完成后,SMF可以向AMF发送创建会话上下文响应,创建会话上下文响应用于SMF向AMF指示会话上下文已创建成功。以创建会话上下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基于卫星互通信息确定互通终端筛选条件前,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下述步骤:
向策略控制功能网元发送携带卫星互通信息的请求,以使策略控制功能网元根据卫星互通信息确定待互通终端列表,并将待互通终端列表发送至会话管理功能网元。
举例而言,PCF在接收到SMF发送的带有卫星互通信息的请求后,可以在连接于卫星的终端中,将与卫星互通信息中的卫星标识,网络切片标识信息(S-NSSAI),数据网名称(DNN)等信息一致的终端,确定为待互通终端,并将所有待互通终端的SUPI存储在待互通终端列表User List中,如基于卫星互通信息SUPI=4600311112222,DNN=ctsat,S-NSSAI=4600301,Satellite ID=10001,得到了User List=[4600311112222,4600311112223,4600311112224,4600311112225],则PCF在得到待互通终端列表后,可以向SMF发送带有卫星互通信息与待互通终端列表的请求Npcf_SMPolicyControl_Create request,该请求可以携带以下信息:SUPI=4600311112222,DNN=ctsat,S-NSSAI=4600301,Satellite ID=10001,User List=[4600311112223,4600311112224,4600311112225]。
通过SMF向PCF发送携带卫星互通信息的请求,PCF支持存储星上交换的用户策略,支持根据卫星标识、网络切片标识信息、数据网名称等信息筛选出一组可以进行通信的待互通终端,并向SMF发送待互通终端列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在待互通终端列表中,基于卫星互通信息确定互通终端筛选条件,可以包括:
基于卫星互通信息中的卫星标识、网络切片标识与数据网信息确定互通终端筛选条件。
基于卫星互通信息中的卫星标识、网络切片标识与数据网信息确定互通终端筛选条件,可以降低互通终端筛选条件的获取方法的复杂度,进一步提升建立终端间的星上通信的效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将满足互通终端筛选条件的待互通终端确定为目标互通终端,参考图3所示,可以包括步骤S310~S320:
步骤S310,获取待互通终端列表中每个待互通终端的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信息;
步骤S320,将满足互通终端筛选条件的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信息,所对应的待互通终端确定为目标互通终端。
其中,上述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信息可以用于确定PDU会话是否满足互通终端筛选条件,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信息可以至少包括卫星标识、网络切片标识与数据网信息等信息。
举例而言,可以将卫星互通信息中的DNN=ctsat,S-NSSAI=4600301,SatelliteID=10001作为互通终端筛选条件,获取待互通列表User List=[4600311112223,4600311112224,4600311112225]中所有待互通终端的PDU会话的卫星标识、网络切片标识与数据网信息,将待互通终端的所有PDU会话中卫星标识、网络切片标识与数据网信息与互通终端筛选条件相同的PDU会话,所对应的待互通终端确定为目标互通终端。
基于图3的方法,仅对待互通终端的PDU会话满足互通终端筛选条件进行判断,缩小了目标互通终端的选择范围,有效提升了建立终端间的星上通信的过程的效率。
此外,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根据卫星互通信息与待互通终端列表共同确定互通终端筛选条件,并将管理的所有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中符合互通终端筛选条件的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所对应的终端确定为目标互通终端。
举例而言,可以将卫星互通信息中的卫星标识、网络切片标识与数据网信息以及待互通终端列表中的每个SUPI进行组合,以得到互通终端筛选条件,如,目标互通信息为DNN=ctsat,S-NSSAI=4600301,Satellite ID=10001,待互通终端列表User List=[4600311112223,4600311112224,4600311112225],则互通终端筛选条件可以包括:
{
{DNN=ctsat,S-NSSAI=4600301,Satellite ID=10001,SUPI=4600311112223},
{DNN=ctsat,S-NSSAI=4600301,Satellite ID=10001,SUPI=4600311112224},
{DNN=ctsat,S-NSSAI=4600301,Satellite ID=10001,SUPI=4600311112225}
}。
在SMF所管理的所有PDU会话中筛选符合互通终端筛选条件的PDU会话,并将这些PDU会话所对应的终端确定为目标互通终端。
通过将卫星互通信息与待互通终端列表进行组合,以得到互通终端筛选条件,并在SMF所管理的所有终端中确定目标互通终端,可以有效降低了目标互通终端确定过程的复杂度。
在确定了目标互通终端后,继续参考图2,在步骤S220中,向星上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携带分组检测规则的会话建立请求,以使星上用户面功能网元在接收到会话建立请求后,根据分组检测规则建立源终端与目标互通终端之间的会话,以建立连接于同一基站的源终端与目标互通终端之间的会话,基站部署于非地面的卫星。
其中,分组检测规则(Packet Detection Rule,PDR)用于指示UPF进行数据报文的检测和分类,可以包括目标终端的地址信息以及转发动作规则(Forward Action Rule,FAR),FAR可以包括会话标识以及信息转发隧道地址,示例性的,Packet Detection Rule={IP address=10.0.0.24}(目标终端的地址)及对应的Forward Action Rule={PDUSession ID=123(会话标识),DL CN Tunnel Info={IP address=10.0.1.12}(信息转发隧道地址)}。信息转发隧道地址可以用于指示数据转发所使用的隧道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PDR可以基于满足互通终端筛选条件的PDU会话信息确定,因此,PDR的个数与满足互通终端筛选条件的PDU会话个数相同,即PDR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基于上述应用于会话管理功能网元的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SMF支持在向PCF发送的请求消息中携带卫星标识,支持在会话建立时向分组检测规则中增加一个或多个目标终端的网络地址,和与分组检测规则对应的转发动作规则,以及会话标识,信息转发隧道地址等信息。
下面对应用于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130的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进行说明,该方法可以包括下述步骤:
向会话管理功能网元发送携带卫星互通信息的创建会话上下文请求,以使会话管理功能网元根据卫星互通信息创建会话上下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向会话管理功能网元发送携带卫星互通信息的创建会话上下文请求前,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源终端发送的会话建立请求,根据源终端对应的卫星的卫星标识选择会话管理功能网元。
举例而言,源终端触发PDU会话建立流程,并向AMF发送PDU会话建立请求;AMF在接收到PDU会话建立请求后,可以根据源终端通过卫星接入核心网并进行注册时获取的卫星的卫星标识选择一个SMF建立PDU会话,且该SMF可以支持与星上UPF进行交互。
可见,AMF需要支持保存终端接入核心网时的卫星标识,支持根据卫星标识选择会话管理功能,支持向会话管理功能发送创建会话上下文时携带卫星互通信息。
通过卫星的卫星标识选择SMF,可以确保该SMF能够管理终端的星上通信过程,从而进一步提升终端间的星上通信的建立速度。
下面对应用于星上用户面功能网元120的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进行说明。该方法可以包括下述步骤:
接收会话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的携带分组检测规则的会话建立请求,并根据分组检测规则建立源终端与目标互通终端之间的会话。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分组检测规则可以包括信息转发隧道地址,在建立源终端与目标互通终端之间的会话后,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源终端发出上行数据的情况下,根据信息转发隧道地址将上行数据转发至目标终端。上述根据信息转发隧道地址将数据转发至目标互通终端,参考图4所示,可以包括步骤S410~S420:
步骤S410,对数据中目标终端的第一地址,与分组检测规则中的目标互通终端的第二地址进行匹配;
步骤S420,在第一地址与第二地址匹配成功的情况下,根据信息转发隧道地址将数据转发至目标终端,否则,将数据转发至地面用户面功能网元;以使地面用户面功能网元将数据转发至目标终端。
其中,目标终端可以是上行数据的到达终端,目标终端可以是与源终端连接于同一卫星的终端,或者未与源终端连接于同一卫星的终端。
举例而言,当源终端与目标互通终端建立会话后,源终端需要将上行数据发送至目标终端,星上UPF可以获取上行数据中存储的目标终端的第一地址,并获取N个分组检测规则中的N个目标互通终端的第二地址,若N个第二地址中包括第一地址,则第一地址与第二地址匹配成功,星上UPF根据N个分组检测规则中的PDU会话标识,信息转发隧道地址对该上行数据重新封包,并通过信息转发隧道地址将上行数据转发至目标终端,以实现源终端与目标终端之间的星上通信;若N个第二地址中不包括第一地址,则星上UPF将上行数据转发至地面UPF,由地面UPF进行数据转发。
可见,星上UPF实现了根据星上交换的分组检测规则,转发动作规则完成将数据从源终端的转发至目标终端。
举例而言,参考图5所示,源终端与卫星建立连接并完成注册后,发起会话建立流程,源终端向AMF发送PDU会话建立请求(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
AMF进行会话管理功能选择:根据注册时源终端对应的Satellite ID选择一个SMF,并向其发送PDU会话创建会话管理上下文请求(Nsmf_PDUSession_CreateSMContextRequest),该请求携带有SUPI=4600311112222,DNN=ctsat,S-NSSAI=4600301,Satellite ID=10001。SMF向AMF返回PDU会话创建会话管理上下文响应(Nsmf_PDUSession_CreateSMContext Respond),指示会话上下文建立成功。
SMF向PCF发送会话策略控制创建请求(Npcf_SMPolicyControl_Createrequest),该请求携带有SUPI=4600311112222,DNN=ctsat,S-NSSAI=4600301,Satellite ID=10001等信息,PCF可以找到与其DNN、S-NSSAI、Satellite ID一致的待互通终端列表User List=[4600311112222,4600311112223,4600311112224,4600311112225]。
PCF向SMF返回会话策略控制创建响应(Npcf_SMPolicyControl_Createresponse),其中SUPI=4600311112222,DNN=ctsat,S-NSSAI=4600301,Satellite ID=10001,User List=[4600311112223,4600311112224,4600311112225]。
假设SMF通过查找SUPI为4600311112223,4600311112224,4600311112225的所有PDU会话,并选择其中符合DNN=ctsat,S-NSSAI=4600301,Satellite ID=10001条件的PDU会话,并找到SUPI为4600311112223的1个PDU会话,该PDU会话的PDU Session ID=123。
SMF向星上UPF发送N4会话建立请求(N4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携带有Packet Detection Rule={IP address=10.0.0.24}及对应的Forward Action Rule={PDU Session ID=123,DL CN Tunnel Info={IP address=10.0.1.12}}。
会话建立成功后,该UE向同卫星下的地址为10.0.0.24的终端发送数据,当数据转发至星上UPF时,UPF转发至10.0.1.12的隧道,从而最终到达SUPI=4600311112223的终端。
基于上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现有通信方法中终端间因为馈线链路断开而出现的通信中断或时延的问题,进一步降低了终端间通信对馈线链路的依赖性。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电子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程序产品可以实现为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电子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公开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如可以是程序代码。处理器通过执行该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如可以是程序代码。处理器通过执行该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参考图6所示,电子设备600可以包括:处理器610、存储器620、总线630。
处理器6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61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AP(Application Processor,应用处理器)、调制解调处理器、显示处理器(Display Process Unit,DPU)、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ISP(Image Signal Processor,图像信号处理器)、控制器、编码器、解码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人工智能处理器等。
存储器6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AM 621、缓存单元622,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OM 623。存储器62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模块624,这样的程序模块624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630用于实现电子设备600的不同组件之间的连接,可以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尽管图6中未示出,还可以在电子设备600中设置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显示器、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会话管理功能网元,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在接收到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的带有卫星互通信息的创建会话上下文请求,创建会话上下文,并基于所述卫星互通信息确定互通终端筛选条件,在待互通终端列表中,将满足所述互通终端筛选条件的待互通终端确定为目标互通终端;
向星上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携带分组检测规则的会话建立请求,以使所述星上用户面功能网元在接收到所述会话建立请求后,根据所述分组检测规则建立源终端与所述目标互通终端之间的会话,以建立连接于同一基站的源终端与目标互通终端之间的会话,所述基站部署于非地面的卫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卫星互通信息确定互通终端筛选条件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策略控制功能网元发送携带所述卫星互通信息的请求,以使所述策略控制功能网元根据所述卫星互通信息确定所述待互通终端列表,并将所述待互通终端列表发送至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待互通终端列表中,基于卫星互通信息确定互通终端筛选条件,包括:
基于所述卫星互通信息中的卫星标识、网络切片标识与数据网信息确定所述互通终端筛选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满足所述互通终端筛选条件的待互通终端确定为所述目标互通终端,包括:
获取所述待互通终端列表中每个所述待互通终端的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信息;
将满足所述互通终端筛选条件的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信息,所对应的待互通终端确定为所述目标互通终端。
5.一种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星上用户面功能网元,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会话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的携带分组检测规则的会话建立请求,并根据所述分组检测规则建立所述源终端与所述目标互通终端之间的会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检测规则包括信息转发隧道地址,在所述建立所述源终端与所述目标互通终端之间的会话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源终端发出上行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信息转发隧道地址将所述上行数据转发至目标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信息转发隧道地址将所述数据转发至所述目标互通终端,包括:
对所述数据中目标终端的第一地址,与所述分组检测规则中的目标互通终端的第二地址进行匹配;
在所述第一地址与所述第二地址匹配成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信息转发隧道地址将所述数据转发至所述目标终端,否则,将所述数据转发至地面用户面功能网元;以使地面用户面功能网元将所述数据转发至所述目标终端。
8.一种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发送携带卫星互通信息的创建会话上下文请求,以使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根据所述卫星互通信息创建会话上下文。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849137.3A 2023-07-11 2023-07-11 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8464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49137.3A CN116846455A (zh) 2023-07-11 2023-07-11 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49137.3A CN116846455A (zh) 2023-07-11 2023-07-11 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46455A true CN116846455A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68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49137.3A Pending CN116846455A (zh) 2023-07-11 2023-07-11 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4645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8626B (zh) 用于移动ip的虚拟转交地址
US2023025436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an edge computing application
CN111629030A (zh) 基于边缘计算平台的通信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N112543468B (zh) 一种网关设备容灾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4244906B (zh) 数据流量分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1105781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data
CN115412993A (zh) 中继发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46455A (zh) 终端间的星上通信方法、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13132142B (zh) 用于获取网络切片标识的方法和装置
CN110768888A (zh) 数据传输装置和系统
WO2019134216A1 (zh) 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244716B (zh) 切片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2804719B (zh) 序列号一致性实现方法及装置
WO2024027479A1 (zh) 呼叫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5297529A (zh) 专用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157995B (zh) 蓝牙组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18538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104740A1 (zh) 一种非公共网络签约信息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16456411A (zh) 基站切换方法、接入网络、网元、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5190580A (zh) 网络功能注册方法、发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062174A (zh) 中继设备重选方法、重选策略生成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7998669A (zh) Npn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119554A (zh) 中继用户设备的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55131A (zh) 基于切片进行业务请求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17544942A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