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5983B - 一种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5983B
CN115295983B CN202210886628.0A CN202210886628A CN115295983B CN 115295983 B CN115295983 B CN 115295983B CN 202210886628 A CN202210886628 A CN 202210886628A CN 115295983 B CN115295983 B CN 1152959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resonance
rod
shaped
r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866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95983A (zh
Inventor
陶海军
柯友文
吴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Fing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Fing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Fing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Fing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8662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959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95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59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959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59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滤波器,包括外壳以及若干片状谐振杆,若干片状谐振杆间隔设置在外壳的容置腔内,至少一对相邻的片状谐振杆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电耦合分支片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相互交错产生容性耦合,第一电耦合分支片、第二电耦合分支片分别设置在该对相邻的片状谐振杆中的第一片状谐振杆、第二片状谐振杆的侧壁,第一电耦合分支片自第一片状谐振杆的侧壁向第二片状谐振杆延伸,第二电耦合分支片自第二片状谐振杆的侧壁向第一片状谐振杆延伸。本发明的滤波器耦合实现灵活方便,可根据零点位置灵活调整耦合极性,小尺寸情况下更易实现滤波器设计,使滤波器结构更简化,方便加工,成本较低,而且安装方便,改善产品性能,提高产品合格率。

Description

一种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滤波器。
背景技术
现有滤波器设计的耦合结构一般都是感性窗口形式实现,相邻的两个谐振器之间通过窗口加连筋的方式产生正耦合,连筋的主要作用为感性耦合,需要根据耦合量调整更高的高度,窗口为两谐振器的窗口空间。但是对于钣金滤波器或其他特殊的谐振器结构,有时感性的窗口耦合并不是最理想的方式和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滤波器,通过设置第一电耦合分支片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相互交错产生容性耦合,可以实现较强的容性耦合,且可以很容易设计出较宽带宽的滤波器,满足性能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滤波器,包括外壳以及若干片状谐振杆,若干片状谐振杆间隔设置在外壳的容置腔内,至少一对相邻的片状谐振杆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电耦合分支片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相互交错产生容性耦合,第一电耦合分支片设置在该对相邻的片状谐振杆中的第一片状谐振杆的侧壁,第二电耦合分支片设置在该对相邻的片状谐振杆中的第二片状谐振杆的侧壁,第一电耦合分支片自第一片状谐振杆的侧壁向第二片状谐振杆延伸,第二电耦合分支片自第二片状谐振杆的侧壁向第一片状谐振杆延伸。
进一步地,第一片状谐振杆的第一电耦合分支片与第二片状谐振杆的第二电耦合分支片上下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片状谐振杆的侧壁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电耦合分支片,第二片状谐振杆的侧壁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电耦合分支片。
进一步地,第一片状谐振杆的第一电耦合分支片与第二片状谐振杆的第二电耦合分支片至少部分平行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耦合分支片、第二电耦合分支片为平板状或L型。
进一步地,第一片状谐振杆、第二片状谐振杆沿条状底座的长度方向间隔竖立在条状底座上端,形成一体带线谐振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两排片状谐振杆,每排片状谐振杆具有多个片状谐振杆,每排片状谐振杆的多个片状谐振杆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容置腔内设有第一隔离板,第一隔离板位于容置腔中间并沿第一方向延伸,两排片状谐振杆分别位于第一隔离板的两侧,第一排片状谐振杆包括相邻的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B,第二排片状谐振杆包括相邻的片状谐振杆C与片状谐振杆D,且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D相对设置,片状谐振杆B与片状谐振杆C相对设置,片状谐振杆C与片状谐振杆D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电耦合分支片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相互交错产生容性耦合,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D之间设有第一耦合窗口,所述第一耦合窗口处固定安装有第一飞杆,所述第一飞杆的一端与片状谐振杆A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片状谐振杆D、片状谐振杆C间隔相对设置,使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D之间以及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C之间形成负耦合,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B之间设有窗口空间,形成正耦合,片状谐振杆B与片状谐振杆C之间设有窗口空间,形成正耦合。
进一步地,第一方向为容置腔的长度方向。
进一步地,片状谐振杆B位于第一排片状谐振杆的一端端头,片状谐振杆C位于第二排片状谐振杆的一端端头。
进一步地,第一隔离板未延伸至片状谐振杆B与片状谐振杆C之间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离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耦合窗口,且第一隔离板的两端与容置腔的侧壁之间均设有间距。
进一步地,第一排片状谐振杆的多个片状谐振杆沿第一条状底座的长度方向间隔竖立在第一条状底座上端,形成第一谐振结构,第二排片状谐振杆的部分片状谐振杆沿第二条状底座的长度方向间隔竖立在第二条状底座上端,形成第二谐振结构,第二排片状谐振杆的另一部分片状谐振杆沿第三条状底座的长度方向间隔竖立在第三条状底座上端,形成第三谐振结构,所述第二谐振结构与第三谐振结构通过位于容置腔内设置的第二隔离板隔开。
进一步地,第一谐振结构、第二谐振结构、第三谐振结构为一体带线谐振结构。
进一步地,第二隔离板与第一隔离板垂直,第二谐振结构与第三谐振结构分别位于第二隔离板的两侧。
进一步地,除了相邻的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B之间,第一谐振结构上其余相邻的片状谐振杆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电耦合分支片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相互交错产生容性耦合;第二谐振结构上每相邻的两个片状谐振杆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电耦合分支片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相互交错产生容性耦合,第三谐振结构上每相邻的两个片状谐振杆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电耦合分支片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相互交错产生容性耦合;所述第二谐振结构的片状谐振杆与第一谐振结构的片状谐振杆一一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谐振结构的片状谐振杆与第一谐振结构的片状谐振杆一一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排片状谐振杆还包括依次设置的片状谐振杆E、片状谐振杆F、片状谐振杆G,第二排片状谐振杆还包括依次设置的片状谐振杆H、片状谐振杆I、片状谐振杆J,且片状谐振杆E与片状谐振杆J相对设置,片状谐振杆F与片状谐振杆I相对设置,片状谐振杆G与片状谐振杆H相对设置,片状谐振杆G位于第一排片状谐振杆的端头,片状谐振杆H位于第二排片状谐振杆的端头,第二谐振结构的片状谐振杆I与第一谐振结构的片状谐振杆F之间设有第二耦合窗口,第二耦合窗口处设置有第二飞杆,第二飞杆的一端与片状谐振杆F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片状谐振杆H、片状谐振杆I间隔相对设置,使片状谐振杆F与片状谐振杆H之间以及片状谐振杆F与片状谐振杆I之间形成负耦合;
所述第二谐振结构的片状谐振杆J与第一谐振结构的片状谐振杆E之间设有第三耦合窗口。
进一步地,第二谐振结构、第三谐振结构互相靠近的一端分别设有输入输出抽头,所述容置腔的腔底设有两个输入输出孔,输入输出孔内安装有绝缘支撑件,各输入输出抽头下端对应插入输入输出孔内的绝缘支撑件中。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的腔底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谐振结构、第二谐振结构、第三谐振结构的安装槽,所述第一谐振结构、第二谐振结构、第三谐振结构的下端分别对应插接在容置腔腔底的安装槽内,并与容置腔腔底焊接固定;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供定位销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谐振结构、第二谐振结构、第三谐振结构的下端均设有定位孔,与外壳侧壁上的定位通孔一一对应。
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滤波器采用了一种通过设置第一电耦合分支片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相互交错产生容性耦合的结构,采用此种电容片的负耦合形式实现滤波器功能,可以实现较强的耦合,可以很容易设计出较宽带宽的滤波器,满足性能要求。
本发明的滤波器耦合实现灵活方便,可根据零点位置灵活调整耦合极性,对于一体带线谐振结构更加灵活。小尺寸情况下更易实现滤波器设计,使滤波器结构更简化,方便加工,成本较低,而且安装方便,改善产品性能,提高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的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的所有谐振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的第三谐振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传统的4腔双飞容性交叉耦合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7至图11为与图6所示拓扑结构相同性能和传输零点的不同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6至图11所示拓扑结构的仿真曲线图;
图13为传统的4腔双飞对称飞交叉耦合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14至图16为与图13所示拓扑结构相同性能和传输零点的不同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2至图16所示拓扑结构的仿真曲线图;
图18为传统的3腔交叉容性耦合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19至图20为与图18所示拓扑结构相同性能和传输零点的不同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8至图20所示拓扑结构的仿真曲线图。
附图中,1为腔体,1-1为第一隔离壁,1-2为第二隔离壁,1-3为第一耦合窗口,1-4为限位凸台,1-5为定位通孔,1-6为第二耦合窗口,1-7为第三耦合窗口,2为盖板,3为第一谐振结构,4为第二谐振结构,5为第三谐振结构,6为片状谐振杆,7为条状底座,7-1为定位孔,8为第一电耦合分支片,9为第二电耦合分支片,10为第一飞杆,11为输入输出抽头,12为绝缘支撑件,13为定位销,14为连接筋,15为第二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见图1至图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滤波器,包括外壳以及若干片状谐振杆,若干片状谐振杆间隔设置在外壳的容置腔内,至少一对相邻的片状谐振杆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相互交错产生容性耦合,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设置在该对相邻的片状谐振杆中的第一片状谐振杆的侧壁,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设置在该对相邻的片状谐振杆中的第二片状谐振杆的侧壁,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自第一片状谐振杆的侧壁向第二片状谐振杆延伸,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自第二片状谐振杆的侧壁向第一片状谐振杆延伸。第一片状谐振杆设置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的侧壁与第二片状谐振杆设置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的侧壁相对间隔设置。
外壳包括腔体1以及固定在腔体1上的盖板2。
进一步地,第一片状谐振杆的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与第二片状谐振杆的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上下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片状谐振杆的侧壁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第二片状谐振杆的侧壁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第一片状谐振杆上的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与第二片状谐振杆上的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相互交叉产生电耦合,且可以根据耦合的强弱增加或减少分支长度、距离以及分支交指数量,即为了实现较强的耦合,可以通过增加电耦合分支片来满足。
进一步地,当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为多个时,多个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在第一片状谐振杆的侧壁上;当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为多个时,多个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在第二片状谐振杆的侧壁上;第一片状谐振杆的多个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与第二片状谐振杆的多个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交错设置,相邻的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之间设有间距。当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为多个时,多个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自第一片状谐振杆的侧壁向第二片状谐振杆方向延伸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当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为多个时,多个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自第二片状谐振杆的侧壁向第一片状谐振杆方向延伸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进一步地,第一片状谐振杆的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与第二片状谐振杆的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至少部分平行相对间隔设置。本发明可以通过调整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之间平行相对间隔设置的距离以及相对覆盖的区域大小来调整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之间的耦合量。
相对应的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至少部分沿上下方向或水平方向相对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为平板状。如当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为平板状,且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上下交错设置时,本发明还可以调节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之间沿竖直方向的间距以及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之间相对覆盖的区域大小(即调整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的长度)来调整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之间的耦合量。
进一步地,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为L型。当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为L型时,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自第一片状谐振杆的侧壁向第二片状谐振杆延伸,并垂直折转呈L型,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自第二片状谐振杆的侧壁向第一片状谐振杆延伸,并垂直折转呈L型。如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的折转方向反向(如一个向上折转,另一个向下折转)时,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的折转段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的折转段相对间隔设置。
第一片状谐振杆、第二片状谐振杆可以沿条状底座7的长度方向间隔竖立在条状底座7上端,形成一体带线谐振结构。片状谐振杆的底面与条状底座7的上端面连接。片状谐振杆的下段与条状底座7垂直。
条状底座7的作用是将其他片状谐振杆组成一个整体,使滤波器装配更简单和高效,另外还将会改善滤波器在长时间带功率工作时的散热。上部的分支电容负耦合为主导耦合。
本实施例的所述片状谐振杆6为T型片状谐振杆。当然,本发明的片状谐振杆不限于T型,S型、N型、回字型、三角型、水平和垂直方向往复反折型片状谐振杆等均可以。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两排片状谐振杆,每排片状谐振杆具有多个片状谐振杆,每排片状谐振杆的多个片状谐振杆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容置腔内设有第一隔离板或第一隔离壁1-1,第一隔离板位于容置腔中间并沿第一方向延伸,两排片状谐振杆分别位于第一隔离板的两侧,第一排片状谐振杆包括相邻的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B,第二排片状谐振杆包括相邻的片状谐振杆C与片状谐振杆D,且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D相对设置,片状谐振杆B与片状谐振杆C相对设置,片状谐振杆C与片状谐振杆D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相互交错产生容性耦合,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D之间设有第一耦合窗口1-3,所述第一耦合窗口1-3处固定安装有第一飞杆10,第一飞杆10的一端与片状谐振杆A间隔相对设置,所述飞杆10的另一端分别与片状谐振杆D、片状谐振杆C间隔相对设置,使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D之间以及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C之间形成负耦合,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B之间设有窗口空间,形成正耦合,片状谐振杆B与片状谐振杆C之间设有窗口空间,形成正耦合。本实施例片状谐振杆A、B、C、D通过同一个第一飞杆10来满足实现产生两容性零点,简化了滤波器结构,这种设计特别是对于钣金滤波器来说,极大的提高了设计的灵活性,简化结构,以及小型钣金滤波器可实现功能性提供支持。
进一步地,第一方向为容置腔的长度方向。
进一步地,片状谐振杆B位于第一排片状谐振杆的一端端头,片状谐振杆C位于第二排片状谐振杆的一端端头。
第一隔离板一端未延伸至片状谐振杆B与片状谐振杆C之间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离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耦合窗口1-3,且第一隔离板的两端与容置腔的侧壁之间均设有间距。
进一步地,第一排片状谐振杆的多个片状谐振杆沿第一条状底座7的长度方向间隔竖立在第一条状底座7上端,形成第一谐振结构3,第二排片状谐振杆的部分片状谐振杆沿第二条状底座7的长度方向间隔竖立在第二条状底座7上端,形成第二谐振结构4,第二排片状谐振杆的另一部分片状谐振杆沿第三条状底座7的长度方向间隔竖立在第三条状底座7上端,形成第三谐振结构5,所述第二谐振结构4与第三谐振结构5通过位于容置腔内设置的第二隔离板或第二隔离壁1-2隔开。
本实施例的第三谐振结构具有三个片状谐振杆。本实施例的第二谐振结构具有三个片状谐振杆。本实施例的第一谐振结构具有七个片状谐振杆。
所述第一隔离板或第一隔离壁1-1的右端(沿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设有第一耦合窗口1-3。所述第一隔离板或第一隔离壁左端设有第二耦合窗口1-6,第一耦合窗口1-3与第二耦合窗口1-6之间设有第三耦合窗口1-7。
第一排片状谐振杆还包括依次设置的片状谐振杆E、片状谐振杆F、片状谐振杆G,第二排片状谐振杆还包括依次设置的片状谐振杆H、片状谐振杆I、片状谐振杆J,且片状谐振杆E与片状谐振杆J相对设置,片状谐振杆F与片状谐振杆I相对设置,片状谐振杆G与片状谐振杆H相对设置,片状谐振杆G位于第一排片状谐振杆的另一端端头,片状谐振杆H位于第二排片状谐振杆的另一端端头。所述第三耦合窗口1-7位于第二谐振结构的片状谐振杆J与第一谐振结构的片状谐振杆E之间。第二耦合窗口1-6位于第二谐振结构的片状谐振杆I与第一谐振结构的片状谐振杆F之间,第二耦合窗口1-6处也设置有第二飞杆15,第二飞杆15的一端与片状谐振杆F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飞杆15的另一端分别与片状谐振杆H、片状谐振杆I间隔相对设置,使片状谐振杆F与片状谐振杆H之间以及片状谐振杆F与片状谐振杆I之间形成负耦合。
第一谐振结构3、第二谐振结构4、第三谐振结构5为一体带线谐振结构。
第二隔离板与第一隔离板垂直,第二谐振结构4与第三谐振结构5分别位于第二隔离板的两侧。
进一步地,除了相邻的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B之间,第一谐振结构3上其余相邻的片状谐振杆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相互交错产生容性耦合;第二谐振结构4上每相邻的两个片状谐振杆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相互交错产生容性耦合,第三谐振结构5上每相邻的两个片状谐振杆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相互交错产生容性耦合;所述第二谐振结构4的片状谐振杆与第一谐振结构3的片状谐振杆一一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谐振结构5的片状谐振杆与第一谐振结构3的片状谐振杆一一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的第一谐振结构上位于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E之间设有两个片状谐振杆。本实施例的第二谐振结构上只设置片状谐振杆H、片状谐振杆I、片状谐振杆J。本实施例的第三谐振结构上设置三个片状谐振杆,包括片状谐振杆C、片状谐振杆D、片状谐振杆K。
所述片状谐振杆C、片状谐振杆D位于第三谐振结构5上。片状谐振杆G与片状谐振杆H之间连接有连接筋14。连接筋14连接在片状谐振杆G与片状谐振杆H的下端。第一隔离板另一端未延伸至片状谐振杆G与片状谐振杆H之间的空间,使片状谐振杆G与片状谐振杆H之间设有窗口空间。
进一步地,第二谐振结构4、第三谐振结构5互相靠近的一端分别设有输入输出抽头11(即一个输入输出抽头设置在第二谐振结构4上靠近第二隔离壁的片状谐振杆J上,另一个输入输出抽头设置在第三谐振结构上靠近第二隔离壁的片状谐振杆K上),所述容置腔的腔底设有两个输入输出孔(通孔),输入输出孔内安装有输入输出抽头绝缘支撑件12,两输入输出抽头11下端分别对应插入两输入输出孔内的输入输出抽头绝缘支撑件中。
本实施例中,当第二谐振结构4的输入输出抽头11具体为输入端时,第三谐振结构5的输入输出抽头11具体为输出端。当第二谐振结构4的输入输出抽头11具体为输出端时,第三谐振结构5的输入输出抽头11具体为输入端。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的腔底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谐振结构3、第二谐振结构4、第三谐振结构5的安装槽,所述第一谐振结构3、第二谐振结构4、第三谐振结构5的下端分别对应插接在容置腔腔底的安装槽内,并与容置腔腔底焊接固定;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供定位销13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谐振结构3、第二谐振结构4、第三谐振结构5的下端均设有定位孔7-1,与外壳侧壁上的定位通孔1-5一一对应。
所述第一隔离板或第一隔离壁以及外壳侧壁上分别设有用于对第一谐振结构3、第二谐振结构4、第三谐振结构5定位的限位凸台1-4。第一谐振结构3、第二谐振结构4、第三谐振结构5限位在第一隔离板或第一隔离壁的限位凸台与外壳侧壁的限位凸台之间。
进一步地,本滤波器为钣金滤波器。
如参见图6为传统的4腔双飞容性交叉耦合(即CT结构),通带左边产生两传输零点,如图12所示。
参见图7至图11所示的结构,都是可以实现上方相同性能和传输零点的不同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7中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B之间耦合为正,片状谐振杆B与片状谐振杆C之间耦合为正,所述片状谐振杆C与片状谐振杆D之间耦合为负,片状谐振杆D与片状谐振杆A之间耦合为负,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C之间交叉耦合为负,通过这种拓扑零点布局结构,可以在通带左边产生两个传输零点(两容性零点),由于钣金滤波器在此结构中片状谐振杆D与片状谐振杆A、片状谐振杆C之间的强窗口正耦合实现较为困难,本实施例中将片状谐振杆D与片状谐振杆A、片状谐振杆C之间设计为负耦合连接,而采用本发明的耦合结构对于带线谐振结构非常容易实现负耦合,从而提高了小尺寸滤波器功能设计的灵活性。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滤波器拓扑结构将正负耦合灵活替换,通过相位转换灵活实现相应零点,使得滤波器的零点设计以及谐振腔间耦合实现更加灵活,有利于滤波器空间布局,对应特定结构下滤波器的实现提供可能,方便加工,成本较低,而且安装方便,改善产品性能,提高产品合格率。
参见图8所示的结构,其中,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B以及片状谐振杆C与片状谐振杆D之间均通过设置第一电耦合分支片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相互交错产生容性耦合,而片状谐振杆B与片状谐振杆C以及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D之间以及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C均采用正耦合。
参见图9至图11所示的结构,调整主耦合A-B、B-C、C-D、A-D间的耦合正负极性即可。
如参见图13为4腔双飞对称飞交叉耦合(CT结构),可以分别在通带左边和右边各产生一个传输零点,如图17所示。
参见图14至图16所示的结构,都是可以实现上方相同性能和传输零点的不同拓扑结构示意图(调整主耦合A-B、B-C或C-D间的耦合正负极性即可),其中,两个相邻的片状谐振杆之间的负耦合是通过设置第一电耦合分支片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相互交错产生的。
如参见图14所示的结构,其中,片状谐振杆C与片状谐振杆D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电耦合分支片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相互交错产生容性耦合,而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B以及片状谐振杆B与片状谐振杆C以及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D之间以及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C均采用正耦合。
如参见图15所示的结构,其中,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B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电耦合分支片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相互交错产生容性耦合,而片状谐振杆C与片状谐振杆D以及片状谐振杆B与片状谐振杆C以及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D之间以及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C均采用正耦合。
还比如参见图18为常见的CQ结构的3腔容性交叉耦合,通带左边产生一个传输零点,如图21所示。
参见图18,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B之间的主耦合为感性耦合(感性耦合一般为耦合窗口实现),片状谐振杆B与片状谐振杆C之间的主耦合为感性耦合(感性耦合一般为耦合窗口实现),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C之间的交叉耦合为容性耦合(容性耦合一般为容飞杆形式实现)。
参见图19至图20所示的结构,都是可以实现上方相同性能和传输零点的不同拓扑结构示意图(调整主耦合A-B或B-C间的耦合正负极性即可)。参见图17,通过将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B间设置如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相互交错结构产生容性耦合,片状谐振杆B与片状谐振杆C之间的主耦合为感性耦合(感性耦合一般为耦合窗口实现),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C之间的交叉耦合就可调整为感性窗口耦合(感性耦合一般为耦合窗口实现),可以实现同样的零点。这在CQ结构的3腔交叉耦合滤波器和CT结构的4腔双飞的交叉耦合滤波器中的零点实现中非常的灵活方便,通常实现容性零点经常是要使用容飞杆结构,但有时结构腔体交叉耦合不便于设置容飞杆的时候,我们就使用本案结构,可以去掉容飞杆,通过调整其他主耦合形成如本案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相互交错结构产生容性耦合,同样可以实现相同的零点,不紧节省飞杆降低成本,还使滤波器结构及装配更简单。
片状谐振杆采用的是一体带线片状谐振杆,片状谐振杆间的耦合采用的电耦合形式(负耦合),两个片状谐振杆之间的耦合是通过两个片状谐振杆上设置的电耦合分支片部分呈交错方式布置,形成容性耦合来实现滤波器的带宽。当需要实现较强的耦合时,还可以通过在相应片状谐振杆上增加电耦合分支片的数量来形成更多电容极板耦合,所有谐振腔间都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负耦合来实现滤波器,因此滤波设计可更具灵活性,可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本方案滤波器传输极点实现灵活方便,当窗口正耦合结构实现较困难时可使用通过设置第一电耦合分支片8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9相互交错产生容性耦合。正负耦合灵活替换,通过相位转换灵活实现相应零点,使得滤波器的零点设计以及谐振腔间耦合实现更加灵活,有利于滤波器空间布局,对应特定结构下滤波器的实现提供可能。
本发明的滤波器耦合实现灵活方便,可根据零点位置灵活调整耦合极性,对于一体带线谐振结构更加灵活。小尺寸情况下更易实现滤波器设计,使滤波器结构更简化,方便加工,成本较低,而且安装方便,改善产品性能,提高产品合格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滤波器,包括外壳以及若干片状谐振杆,若干片状谐振杆间隔设置在外壳的容置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两排片状谐振杆,每排片状谐振杆具有多个片状谐振杆,每排片状谐振杆的多个片状谐振杆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容置腔内设有第一隔离板,第一隔离板位于容置腔中间并沿第一方向延伸,两排片状谐振杆分别位于第一隔离板的两侧,第一排片状谐振杆包括相邻的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B,第二排片状谐振杆包括相邻的片状谐振杆C与片状谐振杆D,且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D相对设置,片状谐振杆B与片状谐振杆C相对设置,片状谐振杆C与片状谐振杆D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电耦合分支片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相互交错产生容性耦合,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D之间设有第一耦合窗口,所述第一耦合窗口处固定安装有第一飞杆,所述第一飞杆的一端与片状谐振杆A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片状谐振杆D、片状谐振杆C间隔相对设置,使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D之间以及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C之间形成负耦合,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B之间设有窗口空间,形成正耦合,片状谐振杆B与片状谐振杆C之间设有窗口空间,形成正耦合;
第一电耦合分支片设置在该对相邻的片状谐振杆中的第一片状谐振杆的侧壁,第二电耦合分支片设置在该对相邻的片状谐振杆中的第二片状谐振杆的侧壁,第一电耦合分支片自第一片状谐振杆的侧壁向第二片状谐振杆延伸,第二电耦合分支片自第二片状谐振杆的侧壁向第一片状谐振杆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片状谐振杆的第一电耦合分支片与第二片状谐振杆的第二电耦合分支片上下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片状谐振杆的侧壁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电耦合分支片,第二片状谐振杆的侧壁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电耦合分支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片状谐振杆的第一电耦合分支片与第二片状谐振杆的第二电耦合分支片至少部分平行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耦合分支片、第二电耦合分支片为平板状或L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片状谐振杆B位于第一排片状谐振杆的一端端头,片状谐振杆C位于第二排片状谐振杆的一端端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排片状谐振杆的多个片状谐振杆沿第一条状底座的长度方向间隔竖立在第一条状底座上端,形成第一谐振结构,第二排片状谐振杆的部分片状谐振杆沿第二条状底座的长度方向间隔竖立在第二条状底座上端,形成第二谐振结构,第二排片状谐振杆的另一部分片状谐振杆沿第三条状底座的长度方向间隔竖立在第三条状底座上端,形成第三谐振结构,所述第二谐振结构与第三谐振结构通过位于容置腔内设置的第二隔离板隔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除了相邻的片状谐振杆A与片状谐振杆B之间,第一谐振结构上其余相邻的片状谐振杆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电耦合分支片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相互交错产生容性耦合;第二谐振结构上每相邻的两个片状谐振杆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电耦合分支片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相互交错产生容性耦合,第三谐振结构上每相邻的两个片状谐振杆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电耦合分支片与第二电耦合分支片相互交错产生容性耦合;所述第二谐振结构的片状谐振杆与第一谐振结构的片状谐振杆一一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谐振结构的片状谐振杆与第一谐振结构的片状谐振杆一一相对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排片状谐振杆还包括依次设置的片状谐振杆E、片状谐振杆F、片状谐振杆G,第二排片状谐振杆还包括依次设置的片状谐振杆H、片状谐振杆I、片状谐振杆J,且片状谐振杆E与片状谐振杆J相对设置,片状谐振杆F与片状谐振杆I相对设置,片状谐振杆G与片状谐振杆H相对设置,片状谐振杆G位于第一排片状谐振杆的端头,片状谐振杆H位于第二排片状谐振杆的端头,第二谐振结构的片状谐振杆I与第一谐振结构的片状谐振杆F之间设有第二耦合窗口,第二耦合窗口处设置有第二飞杆,第二飞杆的一端与片状谐振杆F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片状谐振杆H、片状谐振杆I间隔相对设置,使片状谐振杆F与片状谐振杆H之间以及片状谐振杆F与片状谐振杆I之间形成负耦合;
所述第二谐振结构的片状谐振杆J与第一谐振结构的片状谐振杆E之间设有第三耦合窗口。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第二谐振结构、第三谐振结构互相靠近的一端分别设有输入输出抽头,所述容置腔的腔底设有两个输入输出孔,输入输出孔内安装有绝缘支撑件,各输入输出抽头下端对应插入输入输出孔内的绝缘支撑件中。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底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谐振结构、第二谐振结构、第三谐振结构的安装槽,所述第一谐振结构、第二谐振结构、第三谐振结构的下端分别对应插接在容置腔腔底的安装槽内,并与容置腔腔底焊接固定;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供定位销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谐振结构、第二谐振结构、第三谐振结构的下端均设有定位孔,与外壳侧壁上的定位通孔一一对应。
CN202210886628.0A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滤波器 Active CN1152959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6628.0A CN115295983B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滤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6628.0A CN115295983B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滤波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5983A CN115295983A (zh) 2022-11-04
CN115295983B true CN115295983B (zh) 2024-01-02

Family

ID=83823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86628.0A Active CN115295983B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95983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2058A (zh) * 2009-09-22 2010-03-03 华南理工大学 源端耦合微带滤波器
CN101694900A (zh) * 2009-11-10 2010-04-14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腔体介质滤波器的耦合机构
CN102185170A (zh) * 2011-02-28 2011-09-14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大功率切角方腔滤波器
CN212676438U (zh) * 2020-07-07 2021-03-09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
WO2021167357A1 (ko) * 2020-02-20 2021-08-26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캐비티 필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14672910U (zh) * 2021-03-31 2021-11-09 昆山立讯射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腔体滤波器
CN215732130U (zh) * 2021-07-09 2022-02-01 昆山立讯射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腔体滤波器
WO2022033518A1 (zh) * 2020-08-13 2022-0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介质滤波器
CN215869728U (zh) * 2021-10-21 2022-02-18 昆山立讯射频科技有限公司 腔体滤波器
CN114243241A (zh) * 2021-12-21 2022-03-25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化钣金合路器
CN114361748A (zh) * 2021-06-04 2022-04-15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5g钣金双工器及其装配方法
CN216773483U (zh) * 2021-12-28 2022-06-17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谐振器及腔体滤波器
CN218039764U (zh) * 2022-07-26 2022-12-13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39971B1 (fr) * 2008-12-16 2011-02-11 Thales Sa Ensemble d'excitation compact pour la generation d'une polarisation circulaire dans une antenne et procede d'elaboration d'un tel ensemble d'excitation
KR102503237B1 (ko) * 2018-01-31 2023-02-23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무선 주파수 필터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2058A (zh) * 2009-09-22 2010-03-03 华南理工大学 源端耦合微带滤波器
CN101694900A (zh) * 2009-11-10 2010-04-14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腔体介质滤波器的耦合机构
CN102185170A (zh) * 2011-02-28 2011-09-14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大功率切角方腔滤波器
WO2021167357A1 (ko) * 2020-02-20 2021-08-26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캐비티 필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12676438U (zh) * 2020-07-07 2021-03-09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
WO2022033518A1 (zh) * 2020-08-13 2022-0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介质滤波器
CN214672910U (zh) * 2021-03-31 2021-11-09 昆山立讯射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腔体滤波器
CN114361748A (zh) * 2021-06-04 2022-04-15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5g钣金双工器及其装配方法
CN215732130U (zh) * 2021-07-09 2022-02-01 昆山立讯射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腔体滤波器
CN215869728U (zh) * 2021-10-21 2022-02-18 昆山立讯射频科技有限公司 腔体滤波器
CN114243241A (zh) * 2021-12-21 2022-03-25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化钣金合路器
CN216773483U (zh) * 2021-12-28 2022-06-17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谐振器及腔体滤波器
CN218039764U (zh) * 2022-07-26 2022-12-13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atrick Boe ; Daniel Miek ; Fynn Kamrath ; Michael Höft.Triple-Mode Bandpass Filter Based on TM Dielectric Rod Resonators.《2021 IEEE MTT-S International Microwave Symposium》.499-502. *
基于带状线的梳状线滤波器设计与实现;张宁、李楠、杨润秋;《磁性材料及器件》;38-41 *
腔体滤波器的设计中耦合窗口的计算;马军昌、魏文珍;《科技创新导报》;82-8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5983A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64998B2 (en) Multi-mode resonator
CN104143674B (zh) 带宽恒定的三阶电调带通滤波器
AU2017375168B2 (en) High-performance band-stop filter and communications cavity device thereof
CN111446524B (zh) 一种单层交叉耦合滤波器
CN212874712U (zh) 一种横跨线交指滤波器
CN112768929B (zh) 一种5g钣金成型双频段滤波天线
CN215732130U (zh) 一种腔体滤波器
CN212162041U (zh) 一种带阻滤波器及射频器件
CN115295983B (zh) 一种滤波器
CN218039764U (zh) 一种滤波器
CN216773483U (zh) 一种谐振器及腔体滤波器
KR20170019876A (ko) 무선 주파수 필터의 공진기
CN102354787A (zh) 带状线射频部件及其封装结构
CN209169350U (zh) 一种滤波器
CN212874711U (zh) 一种悬置线交指滤波器
CN205911408U (zh) 一种介质多腔滤波器的耦合结构
CN213989149U (zh) 滤波器及金属腔体滤波器
CN114301409A (zh) 低通带阻滤波器及其滤波电路、滤波模块和调谐方法
CN210723304U (zh) 滤波器和拓扑结构
CN214957291U (zh) 一种腔体滤波器
CN216312017U (zh) 双模介质滤波器
CN216214003U (zh) 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8770022U (zh) 一种小型化低端高抑制腔体滤波器
CN111446529A (zh) 一种滤波器
CN220585475U (zh) 一种毫米波准椭圆波导带通滤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