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4901A - 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4901A
CN115294901A CN202210920345.3A CN202210920345A CN115294901A CN 115294901 A CN115294901 A CN 115294901A CN 202210920345 A CN202210920345 A CN 202210920345A CN 115294901 A CN115294901 A CN 1152949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display
gray scale
pictur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203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凡艳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2034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949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94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49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6Electronic inspection or testing of displays and display drivers, e.g. of LED or LCD display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控制显示面板显示第一画面,第一画面包括棋盘格显示区域和第一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为纯色显示区域;在第一画面显示第一时长后,控制显示面板将第一画面切换为检测画面,检测画面包括与棋盘格显示区域对应的检测区域以及与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限样区域,检测区域的灰阶为第三灰阶,限样区域包括具有第三灰阶的第一子区域和具有第四灰阶的第二子区域,第三灰阶和第四灰阶之间满足预设标准限样条件;比对检测区域和限样区域,以得到显示面板的残影程度。本申请提高了棋盘格残影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出厂前,需要进行棋盘格残影测试。现有技术在进行棋盘格残影测试时,通常是在显示面板上显示残影老化画面,并在一段时间后,将残影老化画面切换为判定画面,由视效组人员观察判定画面中棋盘格消失所需的时间。但由于人工判定棋盘格消失的标准具有较强主观性,导致棋盘格残影测试的结果缺乏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和装置,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棋盘格残影测试的结果缺乏准确性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包括:
控制显示面板显示第一画面,第一画面包括棋盘格显示区域和第一显示区域,棋盘格显示区域包括矩阵排列的多个纯色子画面,每相邻两个纯色子画面的灰阶分别为第一灰阶和第二灰阶,第一显示区域为纯色显示区域;
在第一画面显示第一时长后,控制显示面板将第一画面切换为检测画面,检测画面包括与棋盘格显示区域对应的检测区域以及与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限样区域,检测区域的灰阶为第三灰阶,限样区域包括具有第三灰阶的第一子区域和具有第四灰阶的第二子区域,第三灰阶和第四灰阶之间满足预设标准限样条件;
比对检测区域和限样区域,以得到显示面板的残影程度。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显示面板显示第一画面,第一画面包括棋盘格显示区域和第一显示区域,棋盘格显示区域包括矩阵排列的多个纯色子画面,每相邻两个纯色子画面的灰阶分别为第一灰阶和第二灰阶,第一显示区域为纯色显示区域;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第一画面显示第一时长后,控制显示面板将第一画面切换为检测画面,检测画面包括与棋盘格显示区域对应的检测区域以及与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限样区域,检测区域的灰阶为第三灰阶,限样区域包括具有第三灰阶的第一子区域和具有第四灰阶的第二子区域,第三灰阶和第四灰阶之间满足预设标准限样条件;
比对模块,用于比对检测区域和限样区域,以得到显示面板的残影程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和装置,通过控制显示面板显示第一画面,并在第一画面显示第一时长后,控制显示面板将第一画面切换为检测画面,进而通过比对检测画面中的检测区域和限样区域,以得到显示面板的残影程度。其中,第一画面包括棋盘格显示区域和第一显示区域,检测画面包括检测区域和限样区域,棋盘格显示区域与检测区域对应,第一显示区域与限样区域对应,而限样区域内的第三灰阶和第四灰阶之间满足预设标准限样条件,且限样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区域为纯色显示区域,因此限样区域不受棋盘格残影影响,且能够与棋盘格显示区域对应的检测区域同时显示,由此能够在进行人工视效比对时,以限样区域为参照标准进行残影检测,提高了棋盘格残影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使棋盘格残影测试的结果更具参考价值,从而改善了现有技术中棋盘格残影测试的结果缺乏准确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相关技术中的残影老化画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相关技术中的判定画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的可选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中第一画面的可选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中检测画面的一可选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中检测画面的另一可选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残影检测方法与相关技术进行对比量测时的用时统计表。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在显示第一画面前设置检测点的位置示意图。
图9是图8所涉及的检测点在使用不同亮度等级以及灰阶条件下的实际显示亮度对比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中第二画面的一可选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中在进行限样区域的显示稳定性验证的单次判定结果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目前,在OLED显示面板出厂前,需要进行棋盘格残影测试,而参看图1至图2,该棋盘格残影测试的判定过程通常是先点亮屏幕,使显示面板(或显示模组)显示一残影老化画面,例如残影老化画面可以是图1中的8*8棋盘格。
在该残影老化画面显示一段时间后,可以控制显示面板从残影老化画面切换为一固定灰阶(后续又称为原始检测灰阶)的判定画面(后续又称为检测画面)。而由于OLED面板的长期残影滞留,会使得原本固定灰阶的判定画面呈现如图2所示的亮度深浅不一的类棋盘格画面,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图2所示的类棋盘格画面将消失,在该过程中可以通过人眼进行目视判定,即由视效组人员判定棋盘格消失所需达到的时间。
但由于判定人员具有主观性,由此不同判定人员对同一片屏幕棋盘格消失的时间判定上存在差异,因此对不同批次产品的验证数据之间的对比造成干扰,使得经过棋盘格残影测试的结果准确性低,测试结果本身缺乏参考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和装置,通过对显示面板的棋盘格残影测试时,点亮屏幕后所输出的残影老化画面和判定画面进行了改进,使得判定人员在目视判定时,可以以判定画面(即检测画面)上显示的限样区域为参考,对同时显示的检测画面的残影消失时间进行判定,进而得到显示面板的残影程度,以提高残影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残影测试结果的参考价值。
以下结合附图,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请一并参看图3至图6,在本申请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的一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
S310,控制显示面板显示第一画面。
其中,第一画面可以包括棋盘格显示区域和第一显示区域,该棋盘格显示区域可以包括矩阵排列的多个纯色子画面,每相邻两个纯色子画面的灰阶分别为第一灰阶和第二灰阶,第一显示区域为纯色显示区域。
示例性地,参看图4,其是上述第一画面的可选画面示意图。在该示例中,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被划分为8*8的棋盘格,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棋盘格显示区域也可以是由12*19、12*16或4*4个矩形等组成的区域。
其中,图4左侧8*5的矩形区域为棋盘格显示区域,图4右侧8*3的矩形组合显示所形成的区域为第一显示区域,上述棋盘格显示区域由多个纯色子画面构成,多个纯色子画面的灰阶又分为第一灰阶和第二灰阶,其中不同灰阶的两个纯色子画面相邻,由此形成棋盘格。
上述第一灰阶和第二灰阶不同,该第一灰阶和第二灰阶中的一者可以是显示面板所能达到的显示灰阶的最大值,另一者可以是显示面板所能达到的显示灰阶的最小值。示例性地,第一灰阶和第二灰阶中的其中一者为0灰阶,另一者为255灰阶,由此使得棋盘格显示区域呈现黑白棋盘格显示画面。
请继续参看图4,该第一显示区域为纯色显示区域,该纯色显示区域的灰阶可以等于第一灰阶或第二灰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纯色显示区域的灰阶也可以在第一灰阶至第二灰阶之间。示例性地,第一显示区域的灰阶可以为127灰阶,255灰阶,或者其他灰阶值。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显示区域可以保证后续限样区域的显示不受棋盘格残影影响,提高限样区域的标准度,进而保证棋盘格残影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在另一些可选示例中,请参看图4和图5,其中图5示出了第一画面中另一种第一显示区域的可选灰阶显示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类似图4中第一显示区域显示为黑色的情况,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第一显示区域切换为限样区域时,受显示面板内部薄膜晶体管的特性影响,限样区域的亮度会比未切换前的显示亮度有所提升,该现象将导致残影对比值下降,由此影响了残影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示例性地,在标准亮度(500尼特)模式下,若写黑的第一显示区域显示10分钟后,切换为第三灰阶为128灰阶的限样区域,此时实际显示亮度相比未进行残影老化时128灰阶的显示亮度有所提升,由此导致限样区域的残影对比值下降,实际第三灰阶的显示亮度和第四灰阶的显示亮度之间不符合预设标准限样条件。
因此,为了改善第一显示区域的灰阶所可能造成的显示亮度差异影响,可以对第一显示区域的灰阶值进行调整,使该灰阶值相比写黑时的灰阶值升高。示例性地,可以将第一显示区域的灰阶设置为128灰阶,即如图5所示,或者第一显示区域的灰阶也可以是在128灰阶上下浮动一定限值后的灰阶值。由此使得切换画面后,限样区域的亮度维持,不影响残影对比值,帮助间接提升残影检测的准确性。
S320,在第一画面显示第一时长后,控制显示面板将第一画面切换为检测画面。
其中,第一时长可以根据不同产品,不同客户要求进行设置,示例性地,第一时长可以为30秒、1分钟、10分钟或者30分钟。
上述检测画面可以包括与棋盘格显示区域对应的检测区域以及与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限样区域。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区域对应可以指对应区域覆盖的像素点一致,即检测区域与第一画面显示时棋盘格显示区域所在的位置一致,该限样区域可以与第一画面显示时第一显示区域的位置一致。
示例性地,参看图6,其中,图6左侧8*5的矩形区域为检测区域,即视效组人员观测残影消失时间的区域,图6右侧的矩形区域为限样区域,该限样区域是人眼观测到的残影消失的标准图样。在另一些可选示例中,限样区域可以仅由两个不同灰阶的矩形构成,即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为单一的矩形区域。
请继续参看图6,其中,检测区域的灰阶为第三灰阶,限样区域可以包括具有第三灰阶的第一子区域和具有第四灰阶的第二子区域。第三灰阶和第四灰阶之间可以满足预设标准限样条件,该预设限样条件可以是第三灰阶的显示亮度和第四灰阶的显示亮度满足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JND)2.2,即限样区域为JND2.2时的标准限样图示。
上述第三灰阶和第四灰阶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第三灰阶和第四灰阶之间满足预设标准限样条件即可。例如第三灰阶可以为127灰阶,也可以为32灰阶、48灰阶或者128灰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三灰阶和第四灰阶可以相差一个灰阶,例如在某些亮度等级下显示时,第三灰阶可以为254灰阶,第四灰阶可以为253灰阶,由此能够保证第三灰阶和第四灰阶的显示亮度差异满足最小可觉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看图6,上述第一子区域可以包括矩阵排列的多个第一子画面,第二子区域可以包括矩阵排列的多个第二子画面,第一子画面和第二子画面间隔设置,由此使得限样区域在符合标准限样条件的同时,也形成了类棋盘格画面,后续视效组人员在进行比对时,可以更为直观地进行参考,提高了棋盘格残影测试的准确性和残影测试结果的可参考性。
S330,比对检测区域和限样区域,以得到显示面板的残影程度。
该比对检测区域和限样区域的过程可以是持续比对检测区域的亮度差和限样区域的亮度差,获得检测区域转变为与限样区域亮度差相同时的转变时长;根据转变时长得到显示面板的残影程度。
可选地,上述根据转变时长评估残影程度可以是将获得的转变时长与预设时长阈值进行比较,在转变时长小于预设时长阈值时,认为显示面板棋盘格残影测试通过,从而帮助提高了出厂时的显示面板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检测画面中植入符合标准限样条件的限样区域,能够辅助视效组人员进行检测区域和限样区域的对比判定,减少了人员判定的主观性,降低残影检测结果受人员主观影响的波动性,从而得到准确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残影检测结果。
即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画面设置棋盘格显示区域和第一显示区域,检测画面设置检测区域和限样区域,棋盘格显示区域与检测区域对应,第一显示区域与限样区域对应,且限样区域内的第三灰阶和第四灰阶之间满足预设标准限样条件,因此限样区域不受棋盘格残影影响,且与棋盘格显示区域对应的检测区域同时显示,能够在进行人工视效比对时,以限样区域为参照标准进行残影检测,由此提高了棋盘格残影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使棋盘格残影测试的结果更具参考价值,从而改善了现有技术中棋盘格残影测试的结果缺乏准确性的问题。
为了突出本申请实施例与相关技术在进行棋盘格残影检测的区别,以及本申请实施例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以下结合相关检测数据进行说明。
可以通过5名视效组人员(对应图7中人员A至人员E)对5组显示面板(对应图7中1#至5#),分别采用相关技术和本申请实施例的残影检测方法进行对比量测,并记录采用不同量测方案进行比对的时间,具体参看图7。
由图7可见,针对仅显示固定灰阶的检测画面的方案(即图示中的“无限样”对应的柱状图),不同视效组人员的比对时间间隔在10分钟至35分钟之间,差异较大。针对检测画面区分检测区域和限样区域的量测方案(即图示中的“有限样”对应的柱状图),不同视效组人员的比对时间间隔在5分钟至10分钟之间,差异较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能够改善不同人员、不同批次的产品对残影检测的结果影响,进而提高了残影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看图1至图8,上述S320中控制显示面板将第一画面切换为检测画面,可以包括:
控制显示面板将第一亮度等级下的第一画面切换为在第二亮度等级下的检测画面。
显示面板在第一亮度等级下的原始检测灰阶显示时的显示亮度为L1,检测画面在第二亮度等级下的第三灰阶显示时的显示亮度为L2,|L1-L2|<L,L为亮度阈值。
在该示例中,限定了在第一亮度等级下显示原始检测灰阶时的亮度与检测画面中处于第三灰阶的显示区域的亮度关系。可以理解的是,原始检测灰阶即是参照相关技术进行画面切换后,第一亮度等级下的判定画面的灰阶值,若直接将该原始检测灰阶作为检测画面的显示灰阶,由于此时在检测画面中增加了限样区域,因此限样区域的灰阶同样也会受影响,在某些情况下限样区域的显示亮度难以达到JND2.2的要求。
示例性地,在标准亮度下若将检测区域的第三灰阶直接设置为相关技术中的128灰阶,第四灰阶设置为127灰阶,此时限样区域的第三灰阶和第四灰阶的亮度相隔1.2尼特,JND=2.4,不满足预设标准限样要求。
因此,可以在各项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亮度等级以及第三灰阶和第四灰阶的值,使得在第二亮度等级下第三灰阶的显示亮度与第一亮度等级下原始检测灰阶的亮度差异尽可能小,同时又满足预设标准限样要求。
示例性地,按照原始检测灰阶为128灰阶,第一亮度等级为500尼特为例,画面切换后,检测画面的第二亮度等级可以为110尼特,第三灰阶为254灰阶,第四灰阶可以为253灰阶。当然,第二亮度等级下的第三灰阶和第四灰阶在满足JND2.2条件,以及满足与第一亮度等级下的原始灰阶的显示亮度近似的条件的前提下,也可以是其他灰阶值。上述亮度阈值例如可以为0.6。
在一些可选示例中,上述实现第二亮度等级以及第三灰阶和第四灰阶调整的过程可以是在控制显示面板显示第一画面之前,还可以确定显示面板的第一亮度等级以及第一亮度等级下的原始检测灰阶;进而获取显示面板在第一亮度等级下的原始检测灰阶显示时的实际显示亮度和/或理论显示亮度;最终根据实际显示亮度和/或理论显示亮度,确定第二亮度等级以及第二亮度等级下的第三灰阶和第四灰阶。
可以理解的是,在已知原始检测灰阶和第一亮度等级的情况下,可以计算第一亮度等级下原始检测灰阶的理论显示亮度,和/或测试得到第一亮度等级下原始检测灰阶的实际显示亮度。进而依据理论显示亮度和/或实际显示亮度,设置第二亮度等级以及第二亮度等级下的第三灰阶和第四灰阶。
示例性地,请参看图8和图9所示,可以在显示第一画面之前,在5片显示模组中检测区域对应的位置设置若干个检测点,其中图8示出了每个显示模组的检测画面中设置的A、B、C三个测试点,图9分别示出了5片显示模组中三个检测点在第一亮度等级为500尼特,原始检测灰阶为128灰阶,以及第二亮度等级为110尼特,检测区域的第三灰阶为254灰阶的实际显示亮度对比图。
此外,还可以根据伽马公式计算得到上述两个条件下的理论显示亮度,其中500尼特下128灰阶的理论显示亮度为500*(128/256)2.2=108.82尼特,110尼特下254灰阶的理论显示亮度为110*(254/256)2.2=108.02尼特,两者理论显示亮度也接近。
由此可以发现两个亮度等级以及灰阶条件下的实际显示亮度差异在±0.6范围内,理论显示亮度也十分接近,而该轻微差异不影响最终结果判定,能保证第三灰阶和第四灰阶满足预设标准限样条件。
在再一些可选示例中,为了保证限样区域的显示稳定性,还可以在进行显示面板的残影测试前,即可以是显示第一画面前对限样区域的显示稳定性进行验证。该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A1,每间隔第二时长,控制预设数量的显示模组在第三时长内持续显示第二画面,第二画面包括与限样区域对应的限样测试区域,限样测试区域包括具有第三灰阶的第三子区域和具有第四灰阶的第四子区域,显示模组与显示面板对应。
A2,在显示第二画面的过程中,每间隔第四时长对限样测试区域进行判定,以得到判定结果,判定结果指示限样测试区域的显示亮度是否符合预设标准限样条件,第三时长小于第四时长。
A3,在第二画面的累计显示次数达到次数阈值时,通过所有判定结果对限样测试区域进行稳定性验证,得到验证结果。
A4,根据验证结果,评估限样区域的稳定性。
示例性地,可以每间隔10分钟持续点屏60分钟,即第二时长可以为10分钟,第三时长为60分钟,可以设置3名视效组人员对10片显示模组进行目视。
参看图10,第二画面可以如图所示,其中至少包括类似限样区域的限样测试区域,该区域中第三子区域和第四子区域的灰阶与限样区域中的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的灰阶对应一致,限样测试区域的位置也可以与限样区域对应一致。
在60分钟显示第二画面的过程可以每隔10分钟进行判定,即第四时长为10分钟,通过目视进行判定的时刻为T0+n10,其中n为0至6的整数,进而得到判定结果。
上述示例的单次判定结果可以如图11所示,由此通过不同人员不同时刻不同面板的检测,可以发现增加了限样区域后,显示模组以及显示模组对应的显示面板在进行检测画面显示时,限样区域的片间一致性较好,均符合JND2.2要求,持续点屏稳定性高,能够适用于显示面板的长期残影检测。
上文中结合图1至图11,详细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显示面板显示第一画面,第一画面包括棋盘格显示区域和第一显示区域,棋盘格显示区域包括矩阵排列的多个纯色子画面,每相邻两个纯色子画面的灰阶分别为第一灰阶和第二灰阶,第一显示区域为纯色显示区域。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第一画面显示第一时长后,控制显示面板将第一画面切换为检测画面,检测画面包括与棋盘格显示区域对应的检测区域以及与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限样区域,检测区域的灰阶为第三灰阶,限样区域包括具有第三灰阶的第一子区域和具有第四灰阶的第二子区域,第三灰阶和第四灰阶之间满足预设标准限样条件。
比对模块,用于比对检测区域和限样区域,以得到显示面板的残影程度。
该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装置可以基于上述方法的实施例,从而实现结合图1至图11描述的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因此该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装置也具有上述实施例所有的有益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所述显示面板显示第一画面,所述第一画面包括棋盘格显示区域和第一显示区域,所述棋盘格显示区域包括矩阵排列的多个纯色子画面,每相邻两个纯色子画面的灰阶分别为第一灰阶和第二灰阶,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为纯色显示区域;
在所述第一画面显示第一时长后,控制所述显示面板将所述第一画面切换为检测画面,所述检测画面包括与所述棋盘格显示区域对应的检测区域以及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限样区域,所述检测区域的灰阶为第三灰阶,所述限样区域包括具有所述第三灰阶的第一子区域和具有第四灰阶的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三灰阶和所述第四灰阶之间满足预设标准限样条件;
比对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限样区域,以得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残影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显示面板将所述第一画面切换为检测画面,包括:
控制所述显示面板将第一亮度等级下的所述第一画面切换为在第二亮度等级下的所述检测画面;
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第一亮度等级下的原始检测灰阶显示时的显示亮度为L1,所述检测画面在所述第二亮度等级下的所述第三灰阶显示时的显示亮度为L2,
|L1-L2|<L,L为亮度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显示面板显示第一画面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亮度等级以及所述第一亮度等级下的所述原始检测灰阶;
获取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第一亮度等级下的所述原始检测灰阶显示时的实际显示亮度和/或理论显示亮度;
根据所述实际显示亮度和/或理论显示亮度,确定所述第二亮度等级以及所述第二亮度等级下的所述第三灰阶和所述第四灰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原始检测灰阶为128灰阶时,所述第三灰阶为254灰阶,第四灰阶为253灰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区域包括矩阵排列的多个第一子画面,所述第二子区域包括矩阵排列的多个第二子画面,所述第一子画面和所述第二子画面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显示面板显示第一画面之前,还包括:
每间隔第二时长,控制预设数量的显示模组在第三时长内持续显示第二画面,所述第二画面包括与所述限样区域对应的限样测试区域,所述限样测试区域包括具有所述第三灰阶的第三子区域和具有第四灰阶的第四子区域,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显示面板对应;
在显示所述第二画面的过程中,每间隔第四时长对所述限样测试区域进行判定,以得到判定结果,所述判定结果指示所述限样测试区域的显示亮度是否符合所述预设标准限样条件,所述第三时长小于所述第四时长;
在所述第二画面的累计显示次数达到次数阈值时,通过所有判定结果对所述限样测试区域进行稳定性验证,得到验证结果;
根据所述验证结果,评估所述限样区域的稳定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灰阶和所述第二灰阶中的一者为0灰阶,另一者为255灰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灰阶和所述第四灰阶之间相差一个灰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对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限样区域,以得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残影程度,包括:
持续比对所述检测区域的亮度差和所述限样区域的亮度差,获得所述检测区域转变为与所述所述限样区域亮度差相同时的转变时长;
根据所述转变时长得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残影程度。
10.一种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显示面板显示第一画面,所述第一画面包括棋盘格显示区域和第一显示区域,所述棋盘格显示区域包括矩阵排列的多个纯色子画面,每相邻两个纯色子画面的灰阶分别为第一灰阶和第二灰阶,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为纯色显示区域;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画面显示第一时长后,控制所述显示面板将所述第一画面切换为检测画面,所述检测画面包括与所述棋盘格显示区域对应的检测区域以及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限样区域,所述检测区域的灰阶为第三灰阶,所述限样区域包括具有所述第三灰阶的第一子区域和具有第四灰阶的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三灰阶和所述第四灰阶之间满足预设标准限样条件;
比对模块,用于比对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限样区域,以得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残影程度。
CN202210920345.3A 2022-08-02 2022-08-02 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52949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0345.3A CN115294901A (zh) 2022-08-02 2022-08-02 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0345.3A CN115294901A (zh) 2022-08-02 2022-08-02 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4901A true CN115294901A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26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20345.3A Pending CN115294901A (zh) 2022-08-02 2022-08-02 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9490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12408A (zh) * 2024-03-20 2024-04-1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显示补偿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17912408B (zh) * 2024-03-20 2024-06-0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显示补偿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12408A (zh) * 2024-03-20 2024-04-1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显示补偿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17912408B (zh) * 2024-03-20 2024-06-0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显示补偿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89855B (zh) 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调节方法、显示亮度调节装置及显示装置
KR100422295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화질 분석 방법 및 시스템
US10798373B2 (en) Display correction apparatus, program, and display correction system
US9995630B2 (en) Unevenness inspection apparatus and unevenness inspection method
CN112863439B (zh) 一种改善oled残像的方法、装置、显示装置及介质
CN104766569A (zh) 屏幕的动态背光调节方法
CN111261079B (zh) 一种亮、暗斑异常现象的检测方法
CN101655409A (zh) 残像等级评定方法及装置
CN104167187B (zh) 一种宽银幕电影显示模式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1402769B (zh) 判定显示面板响应速度的方法
CN107561743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残像判断方法
WO2020259555A1 (zh) 显示亮度调试方法以及装置
Igarashi et al. 31.2: Proposal of the Perceptive Parameter Motion Picture Response Time (MPRT)
KR20150039277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화질 검사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4658461A (zh) 显示器发光均匀性的测试方法
Teunissen et al. Method for predicting motion artifacts in matrix displays
CN115294901A (zh) 显示面板的残影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4613315A (zh) 一种伽马曲线学习方法及led显示控制器
CN109613730B (zh) 机载液晶显示器影像残留检测方法
CN104122075B (zh) 一种基于运动方块宽度的直接测量显示器运动模糊的方法
Mori et al. Evalu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method of mura in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by just-noticeable-difference observation
US2004011392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effective number of gray levels of a display when showing motion images
CN111986629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断层现象的改善方法、装置及显示面板
KR20130110388A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플리커 조정방법
CN107966840B (zh) 一种液晶面板不良像素点的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