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4868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4868A
CN115294868A CN202210981584.XA CN202210981584A CN115294868A CN 115294868 A CN115294868 A CN 115294868A CN 202210981584 A CN202210981584 A CN 202210981584A CN 115294868 A CN115294868 A CN 1152948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flexible display
display screen
metal segmen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815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爱国
路凯
伍双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8158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948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94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48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设置于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本体的第二表面;所述柔性显示屏基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而变形;第一框,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具有所述柔性显示屏一侧;第二框,位于所述第二本体具有所述柔性显示屏一侧;所述柔性显示屏基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至少在第二框形成路径中移动;消除影响部件,位于所述第二框且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受影响部件满足层次关系。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设备;然而,目前电子设备的形式单一,适应性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设置于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本体的第二表面;所述柔性显示屏基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而变形;
第一框,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具有所述柔性显示屏一侧;
第二框,位于所述第二本体具有所述柔性显示屏一侧;所述柔性显示屏基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至少在第二框形成路径中移动;
消除影响部件,位于所述第二框且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受影响部件满足层次关系。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除影响部件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地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除影响部件通过耦合方式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地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天线辐射体,位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相对。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除影响部件包括:第一金属段和第二金属段,所述第二金属段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地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段与所述第二金属段之间的间距满足耦合条件。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段与所述第二金属段占据所述第二框的第一部分。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段包括:至少两个导电单体,所述至少两个导电单体中相邻导电单体之间的间距满足耦合条件;所述至少两个导电单体中的至少一个导电单体与所述第二金属段之间的间距满足耦合条件。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导电单体中相邻导电单体中的第一导电单体具有第一凸起,所述至少两个导电单体中相邻导电单体中的第二导电单体具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的间距满足耦合条件。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金属段,具有第四表面;
所述第二金属段,具有第五表面;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相对,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形成喇叭状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的大端靠近所述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体。
本申请实施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本体;
框体,位于所述本体具有所述柔性显示屏一侧;所述框体的目标部分覆盖所述显示屏的第三表面;
消除影响部件,位于所述第三表面到所述目标部分之间的缝隙,用于消除显示屏的受影响部件的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的固定端与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的第一端固定,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活动端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相对;所述柔性显示屏基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而变形;第一框,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具有所述柔性显示屏一侧;第二框,位于所述第二本体具有所述柔性显示屏一侧;所述柔性显示屏基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至少在第二框形成路径中移动;消除影响部件,位于所述第二框且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受影响部件满足层次关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消除影响部件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消除影响部件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消除影响部件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消除影响部件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0、第一本体;120、第二本体;210、第一框;220、第二框;221、容纳空间;222、开口;310、柔性显示屏;320、受影响部件;400、消除影响部件;410、第一金属段;411、导电单体;420、第二金属段;430、第三金属段;510、第一金属件;610、天线辐射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申请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下结合图1至图12对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310、第一框210、第二框220和消除影响部件400。所述柔性显示屏310设置于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11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本体120的第二表面;所述柔性显示屏310基于所述第一本体110与所述第二本体120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而变形;第一框210位于所述第一本体110具有所述柔性显示屏310一侧;第二框220位于所述第二本体120具有所述柔性显示屏310一侧;所述柔性显示屏310基于所述第一本体110与所述第二本体120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至少在第二框220形成路径中移动;消除影响部件400位于所述第二框220且与所述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满足层次关系;消除影响部件400能够消除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所受影响;同时,由于消除影响部件400不影响所述柔性显示屏310基于所述第一本体110与所述第二本体120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至少在第二框220形成路径中移动,使柔性显示屏310能够通过移动而适应第一本体110与所述第二本体120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能够防止柔性显示屏310由于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的相对位置改变而损坏或褶皱不平整,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适应能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电子设备可以为电脑,也可以为手机,还可以为游戏机。
这里,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只要第一本体110与所述第二本体120的相对位置能够改变即可。例如,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可以可转动地连接;这里,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可转动地连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作为一示例,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可以通过转轴组件实现可转动地连接。又例如,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可以可移动地连接;这里,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可移动地连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作为一示例,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可以通过滑轨组件实现可移动地连接。
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的材料不作限定。作为一示例,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的材料均为金属。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310具有柔性能够弯折变形。所述柔性显示屏310能够基于所述第一本体110与所述第二本体120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而变形。例如,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柔性显示屏310处于展平的状态;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处于扣合状态的情况下,柔性显示屏310处于折叠的状态。又例如,如图10所示,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可弯折地连接,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通过弯折组件连接,柔性显示屏310位于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侧的部分处于平整状态,柔性显示屏310位于弯折组件侧的部分能够随着弯折组件弯折而弯折,从而使电子设备形成平板状形态或折叠状形态。柔性显示屏310至少位于第二本体120侧的部分能够移动而适应电子设备的形态;柔性显示屏310位于第一本体110侧的部分可以固定,柔性显示屏310位于第一本体110侧的部分也可以能够移动而适应电子设备的形态;其中,图10未示出第一框210和第二框220。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柔性显示屏310基于所述第一本体110与所述第二本体120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而变形的情况下,柔性显示屏310的移动量较小,柔性显示屏310仅做微量移动以使柔性显示屏310无褶皱或损坏。
这里,柔性显示屏31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端;柔性显示屏的两端可以均相对移动,也可以仅一端能够相对移动。
例如,如图10所示,柔性显示屏310与第一本体110可以在A区域通过第一粘接胶实现可移动连接,柔性显示屏310与第二本体120可以在B区域通过第二粘接胶实现可移动连接,这里的第一粘接胶和第二粘接胶能够变形,第一粘接胶能够防止柔性显示屏310与第一本体110脱开,第二粘接胶能够防止柔性显示屏310与第二本体120脱开,同时,通过第一粘接胶还能够适应柔性显示屏310相对于第一框210移动,通过第二粘接胶的变形还能够适应柔性显示屏310相对于第二框220移动,防止柔性显示屏310由于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的相对位置改变而损坏或褶皱不平整。这里,第一粘接胶和第二粘接胶为弹性结构。当然,在其他方式中,第一粘接胶可以为不能够变形的胶,此时,柔性显示屏310与第一本体110可以在A区域通过第一粘接胶实现固定连接。
又例如,所述柔性显示屏310的固定端与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110的第一端固定,所述柔性显示屏310的活动端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120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本体110的第一端与第二本体120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相对,此时,柔性显示屏310的固定端和所述柔性显示屏310的活动端位于电子设备的相对侧;第一本体110的另一端和第二本体120的另一端可以通过转轴组件连接。
这里,柔性显示屏310的固定端与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110的第一端可以通过卡紧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柔性显示屏310的固定端与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110的第一端也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这里,所述柔性显示屏310的活动端可以通过限位结构可移动地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120的第二端。限位结构可以为限位槽,也可以为限位腔。这里,柔性显示屏310的活动端可以与弹性件连接,以便柔性显示屏310的活动端既能够移动,又能够保证柔性显示屏310平整。当然,柔性显示屏310的活动端也可以与可移动的移动件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框210位于所述第一本体110具有所述柔性显示屏310一侧,用于保护第一本体110一侧的柔性显示屏310。
第一框210的材料不作限定。作为一示例,第一框210的材料为非金属。
第一框210可以具有第一限位结构,柔性显示屏310的部分可以通过第一限位结构移动,第一限位结构为柔性显示屏310移动的路径。第一限位结构可以为第一限位槽,也可以为第一限位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框220位于所述第二本体120具有所述柔性显示屏310一侧,第二框220用于保护第二本体120一侧的柔性显示屏310。同时,所述柔性显示屏310基于所述第一本体110与所述第二本体120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至少在第二框220形成路径中移动,以使柔性显示屏310能够通过移动而适应第一本体110与所述第二本体120的相对位置的改变,防止柔性显示屏310由于固定设置而无法适应第一本体110与所述第二本体120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而损坏;另外,由于柔性显示屏310能够适应性地移动还能够保证柔性显示屏310处于平整而无褶皱的状态。目前,柔性显示屏310的活动端通过胶粘接固定于第二本体120,第一本体110与所述第二本体120的相对位置改变的情况下,柔性显示屏310无法移动,造成柔性显示屏310容易损坏且出现褶皱而不平整。
第二框220的材料不作限定。作为一示例,第二框220的材料为非金属。
第二框220可以具有第二限位结构,柔性显示屏310的部分可以通过第二限位结构移动,第二限位结构为柔性显示屏310移动的路径。第二限位结构可以为第二限位槽,也可以为第二限位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消除影响部件400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消除影响部件400位于所述第二框220能够消除所述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所受影响即可。
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所受影响的形式不作限定。例如,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所受影响可以为静电;此时,消除影响部件400可以为金属部件,金属部件能够吸收静电;作为一示例,所述消除影响部件400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地连接,以便消除影响部件400将静电传递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地;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可以为柔性显示屏310的电子元器件,也可以为柔性显示屏310的连接线,如图10和图11所示。又例如,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所受影响可以为电磁干扰,此时,消除影响部件400可以为金属部件,金属部件能够屏蔽外部的电磁;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可以为柔性显示屏310的电子元器件。再例如,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所受影响可以为水气或灰尘;此时,消除影响部件400可以为防尘件;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可以为柔性显示屏310的电子元器件,也可以为柔性显示屏310的连接线。
这里,电子设备的地不作限定。电子设备的地可以为能够与地连接的部件。作为一示例,电子设备的地可以为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120,第二本体120可以为金属壳体。
这里,消除影响部件400位于所述第二框220,且消除影响部件400与所述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满足层次关系,以便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所受影响先通过消除影响部件400消除;消除影响部件400与所述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具体的层次关系不作限定。由于柔性显示屏310的活动端能够在第二框220形成路径中移动,柔性显示屏310的部分与第二框220之间形成有缝隙,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所受影响能够通过柔性显示屏310的部分与第二框220之间形成的缝隙进入电子设备的内部而影响所述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所述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相较于消除影响部件400更靠近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120侧,消除影响部件400更远离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120侧;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所受影响在从柔性显示屏310的部分与第二框220之间形成的缝隙进入电子设备内部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所受影响先与消除影响部件400接触,通过消除影响部件400将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所受影响消除,从而能够避免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受影响。这里,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所受影响可以通过空气从柔性显示屏310的部分与第二框220之间形成的缝隙进入电子设备内部。作为一示例,静电通过空气从柔性显示屏310的部分与第二框220之间形成的缝隙进入电子设备内部。
作为一示例,如图2所示,第二框220具有容纳空间221和开口222;柔性显示屏310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纳空间221内,柔性显示屏310的第一部分通过所述开口222显露;所述第二框220包括第一壁体,所述第一壁体的侧面围成所述开口222的至少部分,消除影响部件400设置于第一壁体的内表面处;其中,第一壁体的内表面和第一壁体的侧面连接;消除影响部件400、柔性显示屏310的第二部分和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在第一方向满足层次关系,此时,消除影响部件400、柔性显示屏310的第二部分和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在第一方向叠设,柔性显示屏310的第二部分位于消除影响部件400和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之间,以便消除影响部件400先与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所受影响接触而消除该影响。
这里,第一方向可以为第二本体120的厚度方向。
这里,消除影响部件400可以固定于第一壁体的内表面。
这里,柔性显示屏310的第二部分可以位于第二本体120的第二端。当然,柔性显示屏310的第二部分可以不位于第二本体120的第二端。作为一示例,柔性显示屏310的第二部分可以位于第二本体120的底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除影响部件400通过耦合方式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地连接,以便减化消除影响部件400与电子设备的地连接的结构。
在本实现方式中,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所受影响为静电,消除影响部件400通过耦合方式将静电传递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地。
在本实现方式中,消除影响部件400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吸收静电即可。例如,消除影响部件400可以为板状结构。又例如,消除影响部件400可以为片状结构。
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天线辐射体610,天线辐射体610与消除影响部件400可以位于第二本体120的同侧。作为一示例,天线辐射体610位于所述第二本体120的第二端,消除影响部件400可也位于第二本体120的第二端,由于消除影响部件400通过耦合方式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地连接,能够阻止长度较长的导电结构影响天线辐射体610的功能。
这里,天线辐射体610的数量不作限定。例如,如图4和图12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两个天线辐射体610,两个天线辐射体610可以位于第二本体120的一端的相对侧。
这里,消除影响部件400的长度不作限定,只要消除影响部件400不影响天线辐射体610的功能即可。例如,消除影响部件400的长度A与天线辐射体610辐射的最小波长λ具有对应关系。作为一示例,
Figure BDA0003798700330000101
以便使消除影响部件400的谐振处于天线辐射体正常工作的频率以外。作为又一示例,
Figure BDA0003798700330000102
+B;其中,B为电子设备对天线辐射体正常工作的影响系数,当电子设备的产品形态确定以后,B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确定。
这里,消除影响部件400与天线辐射体610之间具有间距,以便减小消除影响部件400对天线辐射体610的影响;这里,消除影响部件400与天线辐射体610之间的间距越大消除影响部件400对天线辐射体610的影响越小。
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消除影响部件400通过耦合方式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地连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这里,消除影响部件400为一个整体结构件的情况下,消除影响部件400与电子设备的地之间通过耦合方式传递电。消除影响部件400包括至少两个结构件的情况下,至少两个结构件中相邻结构件之间可以通过耦合方式传递电,至少两个结构件与电子设备的地之间可以通过耦合方式传递电,也可以直接连接传递电。
例如,电子设备可以包括金属件,金属件与电子设备的地连接,消除影响部件400与金属件之间的距离满足电磁耦合的条件,消除影响部件400吸收的静电能够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传递至金属件,金属件将静电传递至电子设备的地。
这里,金属件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金属件能够变形。作为一示例,金属件可以为导电泡棉。当然,金属件也可以不能够变形。
又例如,如图3所示,所述消除影响部件400可以包括:第一金属段410和第二金属段420,所述第二金属段420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地连接,以便通过第二金属段420吸收静电并将吸收的静电传递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地。
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二金属段420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地连接的方式不作限定。例如,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金属件510,第一金属件510与电子设备的地连接,第二金属段420与第一金属件510之间的距离满足电磁耦合的条件,第二金属段420吸收的静电能够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传递至第一金属件510,第一金属件510将静电传递至电子设备的地;当然,第二金属段420与第一金属件510也可以直接接触,第二金属段420吸收的静电能够直接传递至第一金属件510。这里的第一金属件510与上述的金属件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示例中,第一金属段410和第二金属段420均用于吸收静电,第一金属段410用于将吸收的静电传递至电子设备的地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第一金属段410也可以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地连接;第一金属段410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地连接的实现方式与上述第二金属段420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地连接的实现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再例如,所述第一金属段410与所述第二金属段420之间的间距满足耦合条件,第一金属段410能够将吸收的静电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传递至第二金属段420,再由第二金属段420传递于电子设备的地;此时,由于第一金属段410不需要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地连接,能够大大地减化电子设备的结构;同时,第一金属段410和第二金属段420之间存在间距,在消除影响部件400的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长度较短的金属段能够减小消除影响部件400对天线辐射体610的影响。
在本示例中,第一金属段410的长度和第二金属段420的长度与天线辐射体610的关系与上述消除影响部件400的长度与天线辐射体610的关系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一金属段410与所述第二金属段420占据所述第二框220的第一部分,以便所述第一金属段410与所述第二金属段420能够吸收第二框220的第一部分的静电。
这里,所述第二框220的第一部分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第二框220的第一部分可以为所述第二框220与第二本体120的第二端对应的部分。又例如,所述第二框220的第一部分可以为电子设备的握持部分。作为一示例,第二框220的第一部分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底侧部分,这里,电子设备的底侧部分是以操作者使用电子设备为参考。
在本示例中,第一金属段410和第二金属段42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一金属段410和第二金属段420可以均为片状结构。又例如,第一金属段410和第二金属段420可以均为板状结构。
在本示例中,第一金属段410和第二金属段420之间的形状不作限定。
例如,第一金属段410具有第四表面;第二金属段420具有第五表面;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相对。
这里,第五表面和第四表面可以满足平行条件,如图8所示。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也可以形成喇叭状第一空间,如图9所示,此时,第一金属段410的第一尖角端和第二金属段420的第二尖角端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实现传递静电,能够进一步减小消除影响部件400的有效面积,同时,第一金属段410和第二金属段420通过尖角端更容易实现电磁耦合;这里,所述第一空间的大端可以靠近所述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体610,还能够增大消除影响部件400与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体610之间的距离,减小消除影响部件400对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体610的影响。作为一示例,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金属段410可以具有第三凸起,第二金属段420可以具有第四凸起,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第四凸起之间的间距满足耦合条件,此时,第一金属段410的第三凸起和第二金属段420的第四凸起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实现传递静电,能够进一步减小消除影响部件400的有效面积,同时,第一金属段410和第二金属段420通过凸起更容易实现电磁耦合。
在本示例中,所述消除影响部件400还包括:第三金属段430。
这里,第一金属段410、第二金属段420和第三金属段430均用于吸收静电,第一金属段410、第二金属段420和第三金属段430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作限定。例如,第一金属段410和第三金属段430均与第二金属段420相邻设置。作为一示例,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金属段410和第三金属段430位于第二金属段420的背对侧。当电子设备包括两个天线辐射体610的情况下,两个天线辐射体610中的一个天线辐射体610可以设置于第一金属段410和第二金属段420的缝隙对应位置,两个天线辐射体610中的另一个天线辐射体610可以设置于第三金属段430和第二金属段420的缝隙对应位置,以便增大消除影响部件400与天线辐射体610之间的距离,减小消除影响部件400对天线辐射体610的影响。
第三金属段430用于将吸收的静电传递至电子设备的地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第三金属段430也可以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地连接;第三金属段430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地连接的实现方式与上述第二金属段420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地连接的实现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再例如,所述第三金属段430与所述第二金属段420之间的间距满足耦合条件,第三金属段430能够将吸收的静电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传递至第二金属段420,再由第二金属段420传递于电子设备的地;此时,由于第三金属段430不需要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地连接,能够大大地减化电子设备的结构。
这里,第三金属段430的长度与天线辐射体610的关系与上述消除影响部件400的长度与天线辐射体610的关系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第三金属段430、所述第二金属段420和第一金属段410占据所述第二框220的第一部分,以便所述第三金属段430、所述第二金属段420和第一金属段410能够吸收第二框220的第一部分的静电。
这里,第三金属段43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三金属段430可以为片状结构。又例如,第三金属段430也可以为板状结构。
在本示例中,第三金属段430和第二金属段420之间的形状不作限定。
例如,第三金属段430具有第六表面;第二金属段420具有第七表面;所述第七表面与所述第六表面相对。
这里,第七表面和第六表面可以满足平行条件。所述第七表面与所述第六表面也可以形成喇叭状第二空间,此时,第三金属段430的第三尖角端和第二金属段420的第四尖角端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实现传递静电,能够进一步减小消除影响部件400的有效面积,同时,第三金属段430和第二金属段420通过尖角端更容易实现电磁耦合;这里,所述第二空间的大端可以靠近所述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体610,还能够增大消除影响部件400与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体610之间的距离,减小消除影响部件400对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体610的影响;当电子设备包括两个天线辐射体610的情况下,两个天线辐射体610中的一个天线辐射体610可以设置于第一空间的大端处,两个天线辐射体610中的另一个天线辐射体610可以设置于第二空间的大端处。
作为一示例,所述第三金属段430可以具有第五凸起,第二金属段420可以具有第六凸起,所述第五凸起和所述第六凸起之间的间距满足耦合条件,此时,第三金属段430的第五凸起和第二金属段420的第六凸起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实现传递静电,能够进一步减小消除影响部件400的有效面积,同时,第三金属段430和第二金属段420通过凸起更容易实现电磁耦合。
示例一,第一金属段41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导电单体411,所述至少两个导电单体411中相邻导电单体411之间的间距满足耦合条件,以便相邻导电单体411之间能够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导电;所述至少两个导电单体411中的至少一个导电单体411与所述第二金属段420之间的间距满足耦合条件,以便至少一个导电单体411的静电能够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传递至第二金属段420,消除影响部件400覆盖相同面积的情况下,相邻导电单体411之间的间距处不需要设置消除影响部件400,能够减小消除影响部件400的有效面积。
在示例一中,导电单体411长度与天线辐射体610的关系与上述消除影响部件400的长度与天线辐射体610的关系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示例一中,至少两个导电单体411可以形成网格结构状结构;此时,第二金属段420可以与导电单体411的形状相同,第二金属段420和至少两个导电单体411可以形成如图6所示的阵列状结构。当然,第二金属段420与导电单体411的形状也可以不同。
在示例一中,所述至少两个导电单体411中相邻导电单体411之间的形状不作限定。
例如,所述至少两个导电单体411可以包括:第一导电单体和第二导电单体。第一导电单体具有第八表面;第二导电单体具有第九表面;所述第九表面与所述第八表面相对。
这里,第九表面和第八表面可以满足平行条件。所述第九表面与所述第八表面也可以形成喇叭状第三空间,此时,第一导电单体和第二导电单体的尖角端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实现传递静电,能够进一步减小消除影响部件400的有效面积,同时,第一导电单体和第二导电单体通过尖角端更容易实现电磁耦合;所述第三空间的大端可以靠近所述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体610,还能够增大导电单体411与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体610之间的距离,减小导电单体411对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体610的影响。
作为一示例,所述至少两个导电单体411中相邻导电单体411中的第一导电单体具有第一凸起,所述至少两个导电单体411中相邻导电单体411中的第二导电单体具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的间距满足耦合条件,此时,第一导电单体和第二导电单体的凸起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实现传递静电,能够进一步减小消除影响部件400的有效面积,同时,第一导电单体和第二导电单体通过凸起更容易实现电磁耦合。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310,所述柔性显示屏310的固定端与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110的第一端固定,所述柔性显示屏310的活动端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120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相对;所述柔性显示屏310基于所述第一本体110与所述第二本体120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而变形;第一框210,位于所述第一本体110具有所述柔性显示屏310一侧;第二框220,位于所述第二本体120具有所述柔性显示屏310一侧;所述柔性显示屏310基于所述第一本体110与所述第二本体120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至少在第二框220形成路径中移动;消除影响部件400,位于所述第二框220且与所述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满足层次关系;消除影响部件400能够消除柔性显示屏310的受影响部件320所受影响;同时,由于消除影响部件400不影响所述柔性显示屏310基于所述第一本体110与所述第二本体120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至少在第二框220形成路径中移动,使柔性显示屏310能够通过移动而适应第一本体110与所述第二本体120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能够防止柔性显示屏310由于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的相对位置改变而损坏或褶皱不平整。
本申请实施例还记载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框体和消除影响部件。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本体;框体位于所述本体具有所述柔性显示屏一侧;所述框体的目标部分覆盖所述显示屏的第三表面;消除影响部件位于所述第三表面到所述目标部分之间的缝隙,消除影响部件用于消除显示屏的受影响部件的影响;消除影响部件能够消除显示屏的受影响部件所受影响,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适应能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本体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本体可以为平板状结构。又例如,本体可以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上述实施例已经对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进行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屏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显示屏可以为具有一定刚度的显示屏,显示屏不能够变形。又例如,显示屏可以具有一定柔性而能够弯折;作为一示例,显示屏可以为柔性显示屏,上述实施例已经对柔性显示屏进行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这里,显示屏相对于本体可以固定不动。当然,显示屏相对于本体也能够移动,作为一示例,柔性显示屏基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至少在第二框形成路径中移动。
这里,显示屏的第三表面为显示屏外表面,也为显示屏位于显示侧的表面。显示屏的第三表面可以位于显示屏的边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框体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框体可以为框架状结构。又例如,框体可以包括第一框和第二框,上述实施例已经对第一框和第二框进行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这里,框体的目标部分覆盖所述显示屏的第三表面,以便通过框体的目标部分保护显示屏。当显示屏相对于框体能够移动的情况,所述第三表面到所述目标部分之间的缝隙为显示屏的移动路径。
这里,在不设置消除影响部件的情况下,显示屏的受影响部件所受影响能够通过空气从所述第三表面到所述目标部分之间的缝隙进入电子设备内部而对显示屏的受影响部件影响。
上述实施例已经对消除影响部件进行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屏的受影响部件和显示屏的受影响部件所受影响与上述柔性显示屏的受影响部件和柔性显示屏的受影响部件所受影响类似,上述关于柔性显示屏的受影响部件和柔性显示屏的受影响部件所受影响同样适用于这里的显示屏的受影响部件和显示屏的受影响部件所受影响,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设置于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本体的第二表面;所述柔性显示屏基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而变形;
第一框,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具有所述柔性显示屏一侧;
第二框,位于所述第二本体具有所述柔性显示屏一侧;所述柔性显示屏基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至少在第二框形成路径中移动;
消除影响部件,位于所述第二框且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受影响部件满足层次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消除影响部件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消除影响部件通过耦合方式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天线辐射体,位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消除影响部件包括:第一金属段和第二金属段,所述第二金属段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金属段与所述第二金属段之间的间距满足耦合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金属段与所述第二金属段占据所述第二框的第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金属段包括:至少两个导电单体,所述至少两个导电单体中相邻导电单体之间的间距满足耦合条件;所述至少两个导电单体中的至少一个导电单体与所述第二金属段之间的间距满足耦合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金属段,具有第四表面;
所述第二金属段,具有第五表面;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相对,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形成喇叭状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的大端靠近所述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体。
10.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本体;
框体,位于所述本体具有所述柔性显示屏一侧;所述框体的目标部分覆盖所述显示屏的第三表面;
消除影响部件,位于所述第三表面到所述目标部分之间的缝隙,用于消除显示屏的受影响部件的影响。
CN202210981584.XA 2022-08-15 2022-08-15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2948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1584.XA CN115294868A (zh) 2022-08-15 2022-08-15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1584.XA CN115294868A (zh) 2022-08-15 2022-08-15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4868A true CN115294868A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30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81584.XA Pending CN115294868A (zh) 2022-08-15 2022-08-15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94868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1539A (zh) * 2018-06-22 2018-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877533A (zh) * 2018-07-18 2018-11-23 厦门美图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1477115A (zh) * 2020-05-27 2020-07-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组件及终端设备
CN112669708A (zh) * 2020-12-28 2021-04-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14587772U (zh) * 2021-04-16 2021-11-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4007348A (zh) * 2021-01-27 2022-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4286614A (zh) * 2021-12-30 2022-04-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20220132682A1 (en) * 2020-10-26 2022-04-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improving antenna performance
WO2022119135A1 (ko) * 2020-12-03 2022-06-0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정전기를 그라운드에 연결시키는 방전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1539A (zh) * 2018-06-22 2018-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877533A (zh) * 2018-07-18 2018-11-23 厦门美图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1477115A (zh) * 2020-05-27 2020-07-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组件及终端设备
US20220132682A1 (en) * 2020-10-26 2022-04-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improving antenna performance
WO2022119135A1 (ko) * 2020-12-03 2022-06-0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정전기를 그라운드에 연결시키는 방전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2669708A (zh) * 2020-12-28 2021-04-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4007348A (zh) * 2021-01-27 2022-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214587772U (zh) * 2021-04-16 2021-11-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4286614A (zh) * 2021-12-30 2022-04-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55160B1 (en) Capping member,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416726B2 (en)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274996B2 (en) Coupling member,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355161B1 (en) Connecting member,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355154B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8933902B2 (en) Touch panel structure, touch and display panel structure, and integrated touch display panel structure having antenna pattern and method of forming touch panel having antenna pattern
US10268245B2 (en)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210047753A (ko) 디스플레이 보호 구조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JP5284449B2 (ja) 電子機器
US20180210496A1 (en)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686713B1 (en)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5294868A (zh) 电子设备
US8902107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160002070A (ko) 케이스 장치
CN117119088A (zh) 一种可折叠式移动终端
US11121451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router unit with antenna
US6608758B1 (en) Chassis shielding system
WO2021035569A1 (zh)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通讯装置
CN213423800U (zh) 电子设备
CN221409436U (zh) 电子设备
CN220067760U (zh) 一种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JP7398424B2 (ja) 情報処理装置用電子基板
CN207303453U (zh) 终端设备及其pcb板组件
CN112727909A (zh)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KR20220127075A (ko)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