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0937B - 一种动力总成与电源联合调试模拟测试控制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总成与电源联合调试模拟测试控制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0937B
CN115290937B CN202211225232.8A CN202211225232A CN115290937B CN 115290937 B CN115290937 B CN 115290937B CN 202211225232 A CN202211225232 A CN 202211225232A CN 115290937 B CN115290937 B CN 1152909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control
inner shell
simulation test
cons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252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90937A (zh
Inventor
江厚军
刘峰
杨力
汪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Weide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Weide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Weide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Weide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2523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909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90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0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90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0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4Housings; Supporting membe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 G01R1/0408Test fixtures or contact fields; Connectors or connecting adaptors; Test clips; Test sockets
    • G01R1/0416Connectors, termin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4Housings; Supporting membe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engaging or disengaging the two parts of a coupling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总成与电源联合调试模拟测试控制台。该动力总成与电源联合调试模拟测试控制台,包括控制台主体,所述控制台主体的表面设置有控制按钮与显示屏,所述控制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内壳,所述控制内壳的表面连接有控制连接器,所述控制连接器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按钮连接,所述控制内壳的表面还连接有插接壳体,所述插接壳体内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有卡接管,所述控制内壳还连接有移动插接盒,所述移动插接盒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组竖直排列的插接座体,所述移动插接盒可于控制内壳体内上下移动;该动力总成与电源联合调试模拟测试控制台,能够直接将待联调的设备的线束接到对应的功能模块,工作效率高,接插错误率极低。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总成与电源联合调试模拟测试控制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插座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总成与电源联合调试模拟测试控制台。
背景技术
控制台是用于联调测试的,联调测试也就是动力总成和电源总成联合调试,通过测试得到测试的数据,从这个方面来判断生产的设备是否达到出厂标准。现有技术中的控制台集成度不够,在使用时,需要人工单独将各个电器件的插头插入至插座中,由于电器件较多,测试时有的可能需要测试多遍,操作十分麻烦,有时候第一次测试完随手一丢,下次需要测试时需要通过线顺好久才能找到相应插头,因此,人工拔插的方式十分不便,也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动力总成与电源联合调试模拟测试控制台。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动力总成与电源联合调试模拟测试控制台,包括控制台主体,所述控制台主体的表面设置有控制按钮与显示屏,所述控制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内壳,所述控制内壳的表面连接有控制连接器,所述控制连接器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按钮连接,所述控制内壳的表面还连接有插接壳体,所述插接壳体内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有卡接管,所述控制内壳还连接有移动插接盒,所述移动插接盒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组竖直排列的插接座体,所述移动插接盒可于控制内壳体内上下移动,插头置于卡接管内固定,所述驱动组件驱动卡接管内的插头插入于插接座体内或从插接座体内拔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插接壳体设置有若干组移动插接盒,若干组所述移动插接盒连接的插接座体分为若干类别,一组所述移动插接盒连接有一类插接座体,相同类别的插接座体相互并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插接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采集器与第二采集器,所述第一采集器采集插入于卡接管内的插头的型号,所述第二采集器采集插接座体的型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采集器与第二采集器均为图像采集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控制内壳包括外壁体,所述插接壳体设置于外壁体的外部,所述控制内壳还包括隔离内壁,所述隔离内壁与外壁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移动插接盒设置于所述隔离内壁内,且其可沿隔离内壁上下移动,所述外壁体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孔,所述隔离内壁的表面同样开设有槽体,所述连接槽孔与槽体对应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插接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插接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插入孔,所述卡接管位于插入孔的上方,插头由插入孔插入至卡接管内,所述第一采集器设置于卡接管的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卡接管为空心管状结构,其包括转动部与竖直部,所述转动部位于竖直部的上方,且与竖直部的外壳铰接,所述转动部的转动第一极限状态为其中心轴线与竖直部的中心轴线重合时,所述转动部的转动第二极限状态为其中心轴线与竖直部的中心轴线垂直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卡接管上下移动时,所述卡接管的转动部为第一极限状态,当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卡接管上移到极限位置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卡接管的转动部转动至第二极限状态后,带动插头横移,直至与插接座体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主齿轮,所述主齿轮的表面设置有部分锥齿与部分边齿,所述部分锥齿与部分边齿为同一齿轮区域的表面与边缘,所述主齿轮通过部分锥齿与所述锥齿轮啮合,通过部分边齿与所述连接齿轮啮合,所述锥齿轮连接有连接杆件,所述连接杆件连接有第一双向螺杆,所述第一双向螺杆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推板件,所述第二采集器位于推板件内,所述连接齿轮固定连接有第二双向螺杆,所述第二双向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卡接管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转动部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凹槽,所述推板件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弹性凸块,所述连接块与卡接管之间设置有伸缩杆,所述弹性凸块可插入于连接凹槽内,带动卡接管拉伸伸缩杆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整个控制台采用隐藏式插头插座处理,将功能模块集成在控制台中,整体的集成度高,体积小,方便安装,便于控制,不同的功能模块接线不需要对线束进行分类慢慢寻找,也不需要基于连接插座多次手动拔插插头使用,能够直接将待联调的设备的线束接到对应的功能模块,工作效率高,接插错误率极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控制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控制内壳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卡接管的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卡接管上升至极限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卡接管的转动部转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驱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双向螺杆与连接件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卡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台主体;11、控制按钮;12、显示屏;13、控制内壳;131、外壁体;132、隔离内壁;133、移动插接盒;134、插接座体;135、连接槽孔;2、控制连接器;3、插接壳体;31、第一采集器;32、第二采集器;33、卡接管;331、转动部;332、竖直部;333、转动内管;334、内缩块;4、驱动组件;41、驱动件;42、主齿轮;43、锥齿轮;44、连接杆件;45、连接齿轮;46、第二双向螺杆;47、连接块;48、第一双向螺杆;49、连接件;5、推板件;51、弹性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动力总成与电源联合调试模拟测试控制台,包括控制台主体1,所述控制台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控制按钮11与显示屏12,所述控制台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内壳13,所述控制内壳13的表面连接有控制连接器2,所述控制连接器2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按钮11连接,所述控制内壳13的表面还连接有插接壳体3,所述插接壳体3内设置有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连接有卡接管33,所述控制内壳13还连接有移动插接盒133,所述移动插接盒133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组竖直排列的插接座体134,所述移动插接盒133可于控制内壳体13内上下移动,插头置于卡接管33内固定,所述驱动组件4驱动卡接管33内的插头插入于插接座体134内或从插接座体134内拔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移动插接盒133的竖向移动,来配合相应的插头进行连接试验、测试,使用者可以直接将插头插入至卡接管33内,由卡接管33将其夹持,通过驱动组件4驱动其插入至插接座体134内,并通过驱动组件4来进行拔插插头,便于试验、测试中对某些电器件的多次拔插,更换调试使用;当然,该装置内还设置有控制装置等,该控制装置可以选用DSP、ARM构架的处理器(C6A816X处理器)、存储单元内存盘与控制机单片机(AT89C51单片机)进行控制使用,控制装置基于现有技术与各电气件配合连接,该装置在整体进行使用时,通过显示屏12以及控制按钮11进行驱动组件4的控制以及测试数据的读取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壳体3设置有若干组移动插接盒133,若干组所述移动插接盒133连接的插接座体134分为若干类别,一组所述移动插接盒133连接有一类插接座体134,相同类别的插接座体134相互并联。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使用中,当需要四组电器件进行多次循环、配合调试时,可以设置四组移动插接盒133,一组移动插接盒133分别与四组插接座体134连接,即整个装置中存在四个相同类别的插接座体134,这四个相同类别的插接座体134并联连接,无论哪一个插头插入至移动插接盒133内,均可以通过控制移动插接盒133的移动,来控制插头与其进行的配合,十分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插头部分所预留的部分可以进行限制,即需要控制插头凸出于卡接管33上方的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壳体3内设置有第一采集器31与第二采集器32,所述第一采集器31采集插入于卡接管33内的插头的型号,所述第二采集器32采集插接座体134的型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采集器31与第二采集器32均为图像采集装置,该图像采集装置可以选用摄像组件,通过摄像组件采集插头或者插接座体134的形态,来判断二者是否相互搭配,具体的,各插头可以采用不同的插头形式,如二角插座、三角插座、圆柱体插座等,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插头形式,通过在插头、插座的表面喷涂或粘贴不同颜色的贴纸,来便于计算机识别使用,当然,贴纸部分也可以基于不同的插头形式配合计算机识别使用。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装置整体的集成性,限定移动插接盒133的移动稳定性,做如下改进: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动力总成与电源联合调试模拟测试控制台,包括控制台主体1,所述控制台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控制按钮11与显示屏12,所述控制台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内壳13,所述控制内壳13的表面连接有控制连接器2,所述控制连接器2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按钮11连接,所述控制内壳13的表面还连接有插接壳体3,所述插接壳体3内设置有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连接有卡接管33,所述控制内壳13还连接有移动插接盒133,所述移动插接盒133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组竖直排列的插接座体134,所述移动插接盒133可于控制内壳体13内上下移动,插头置于卡接管33内固定,所述驱动组件4驱动卡接管33内的插头插入于插接座体134内或从插接座体134内拔出。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壳体3设置有若干组移动插接盒133,若干组所述移动插接盒133连接的插接座体134分为若干类别,一组所述移动插接盒133连接有一类插接座体134,相同类别的插接座体134相互并联;
再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壳体3内设置有第一采集器31与第二采集器32,所述第一采集器31采集插入于卡接管33内的插头的型号,所述第二采集器32采集插接座体134的型号。
其中,具体的,所述移动插接盒133的移动可以通过现有的线性驱动组件进行竖直方向的线性驱动即可。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内壳13包括外壁体131,所述插接壳体3设置于外壁体131的外部,所述控制内壳13还包括隔离内壁132,所述隔离内壁132与外壁体131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移动插接盒133设置于所述隔离内壁132内,且其可沿隔离内壁132上下移动,所述外壁体131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孔135,所述隔离内壁132的表面同样开设有槽体,所述连接槽孔135与槽体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间隙,其一可以保护插接座体134的表面,使其上下滑动不会被外壁体131影响,并且可将全部的插接座体134隐藏于外壁体131内,其二,整个间隙形成相对封闭的黑暗空间,便于通过第二采集器32观测插座拔插时所带来电光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壳体3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组件4,所述插接壳体3的底部开设有插入孔,所述卡接管33位于插入孔的上方,插头由插入孔插入至卡接管33内,所述第一采集器31设置于卡接管33的上方。
其中,所述卡接管33为空心管状结构,其包括转动部331与竖直部332,所述转动部331位于竖直部332的上方,且与竖直部332的外壳铰接,所述转动部331的转动第一极限状态为其中心轴线与竖直部332的中心轴线重合时,所述转动部331的转动第二极限状态为其中心轴线与竖直部332的中心轴线垂直时。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驱动组件4驱动所述卡接管33上下移动时,所述卡接管33的转动部331为第一极限状态,当驱动组件4驱动所述卡接管33上移到极限位置时,所述驱动组件4驱动所述卡接管33的转动部331转动至第二极限状态后,带动插头横移,直至与插接座体134连接。
具体的,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件41,所述驱动件41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主齿轮42,所述主齿轮42的表面设置有部分锥齿与部分边齿,所述部分锥齿与部分边齿为同一齿轮区域的表面与边缘,所述主齿轮42通过部分锥齿与所述锥齿轮43啮合,通过部分边齿与所述连接齿轮45啮合,所述锥齿轮43连接有连接杆件44,所述连接杆件44连接有第一双向螺杆48,所述第一双向螺杆48连接有连接件49,所述连接件49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推板件5,所述第二采集器32位于推板件5内,所述连接齿轮45固定连接有第二双向螺杆46,所述第二双向螺杆46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连接块47,所述连接块47与所述卡接管33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主齿轮42的转动,先带动连接齿轮45以及第二双向螺杆46转动,从而驱动第二双向螺杆46表面的连接块47上移,连接块47带动卡接管33向上移动,待其移动到最高点时,主齿轮42通过部分锥齿与锥齿轮43啮合,驱动锥齿轮43转动,从而驱动连接杆件44与第一双向螺杆48转动,第一双向螺杆48转动,从而驱动连接件49以及推板件5动作,推板件5推动转动部331绕其铰接处转动,使插头朝向插接座体134。
还必不可少的是,所述转动部331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凹槽,所述推板件5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弹性凸块51,所述连接块47与卡接管33之间设置有伸缩杆,所述弹性凸块51可插入于连接凹槽内,带动卡接管33拉伸伸缩杆移动。
当插头朝向插接座体134时,弹性凸块51已插入至连接凹槽内,锥齿轮43持续转动,驱动推板件5带动弹性凸块51,配合连接凹槽,从而使伸缩杆伸长,推动卡接管33向插接座体134内插入,完成插接;此处的伸缩杆为被动式伸缩杆,由主杆、内杆构成,内杆插入于主杆内滑动,主杆内还设置有弹簧件,最佳的,主杆与内杆的横截面呈方形结构;
复位时,主齿轮42继续转动,此时部分锥齿区域继续与锥齿轮43接触,带动连接件49沿第一双向螺杆48反向移动,至伸缩杆的初始位置为止,此时部分锥齿区域脱离锥齿轮43,随着主齿轮42的继续转动,部分边齿区域开始与连接齿轮45接触,从而带动第二双向螺杆46转动,此时连接块47基于第二双向螺杆46下移,使连接凹槽脱离弹性凸块51,转动部331同样缓慢复位,完成一次循环(该循环并非拔插循环,此为更换相应的插座组件的循环,拔插循环仅通过电机来进行正反转,从而驱动推板件5带动转动部331完成相应的拔插即可)。
实施例3
如图9所示,进一步的,在上述两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插座与插接座体134的插接稳定性,所述转动部331内还转动设置有转动内管333,所述转动内管333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转动内管333的内壁均匀设置有内缩块334。
其中,内缩块334为嵌入至内壁内,向转动内管333的中心滑动或远离转动内管333的中心滑动的结构组件,其底部设置弹簧,且该弹簧处于内壁内,转动内管333与转动部331的外壳体之间可以增设轴承减小摩擦,也可以选用其他相应减小摩擦,增强转动的结构。
该方案在实际的使用中,多适用于三角插头的配合使用,通过转动部331的转动,使其通过重力,将接地线的金属插头受重力影响朝下,当然,在实际的使用中,可以将插接座体134的插孔也如此配合设置;进一步的,为了适应性使用,可以在插头的需要其转动至最下方的表面处粘贴相应的贴片,该贴片为金属贴片,具有一定的重量,便于辅助插头转动使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动力总成与电源联合调试模拟测试控制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台主体,所述控制台主体的表面设置有控制按钮与显示屏,所述控制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内壳,所述控制内壳的表面连接有控制连接器,所述控制连接器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按钮连接,所述控制内壳的表面还连接有插接壳体,所述插接壳体内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有卡接管,所述控制内壳还连接有移动插接盒,所述移动插接盒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组竖直排列的插接座体,所述移动插接盒可于控制内壳体内上下移动,插头置于卡接管内固定,所述驱动组件驱动卡接管内的插头插入于插接座体内或从插接座体内拔出;所述插接壳体设置有若干组移动插接盒,若干组所述移动插接盒连接的插接座体分为若干类别,一组所述移动插接盒连接有一类插接座体,相同类别的插接座体相互并联;所述插接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采集器与第二采集器,所述第一采集器采集插入于卡接管内的插头的型号,所述第二采集器采集插接座体的型号;所述控制内壳包括外壁体,所述插接壳体设置于外壁体的外部,所述控制内壳还包括隔离内壁,所述隔离内壁与外壁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移动插接盒设置于所述隔离内壁内,且其可沿隔离内壁上下移动,所述外壁体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孔,所述隔离内壁的表面同样开设有槽体,所述连接槽孔与槽体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总成与电源联合调试模拟测试控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集器与第二采集器均为图像采集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总成与电源联合调试模拟测试控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插接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插入孔,所述卡接管位于插入孔的上方,插头由插入孔插入至卡接管内,所述第一采集器设置于卡接管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力总成与电源联合调试模拟测试控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管为空心管状结构,其包括转动部与竖直部,所述转动部位于竖直部的上方,且与竖直部的外壳铰接,所述转动部的转动第一极限状态为其中心轴线与竖直部的中心轴线重合时,所述转动部的转动第二极限状态为其中心轴线与竖直部的中心轴线垂直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动力总成与电源联合调试模拟测试控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卡接管上下移动时,所述卡接管的转动部为第一极限状态,当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卡接管上移到极限位置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卡接管的转动部转动至第二极限状态后,带动插头横移,直至与插接座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动力总成与电源联合调试模拟测试控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主齿轮,所述主齿轮的表面设置有部分锥齿与部分边齿,所述部分锥齿与部分边齿为同一齿轮区域的表面与边缘,所述主齿轮通过部分锥齿与锥齿轮啮合,通过部分边齿与连接齿轮啮合,所述锥齿轮连接有连接杆件,所述连接杆件连接有第一双向螺杆,所述第一双向螺杆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推板件,所述第二采集器位于推板件内,所述连接齿轮固定连接有第二双向螺杆,所述第二双向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卡接管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动力总成与电源联合调试模拟测试控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凹槽,所述推板件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弹性凸块,所述连接块与卡接管之间设置有伸缩杆,所述弹性凸块可插入于连接凹槽内,带动卡接管拉伸伸缩杆移动。
CN202211225232.8A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动力总成与电源联合调试模拟测试控制台 Active CN1152909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25232.8A CN115290937B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动力总成与电源联合调试模拟测试控制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25232.8A CN115290937B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动力总成与电源联合调试模拟测试控制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0937A CN115290937A (zh) 2022-11-04
CN115290937B true CN115290937B (zh) 2022-12-20

Family

ID=83833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25232.8A Active CN115290937B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动力总成与电源联合调试模拟测试控制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9093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460008U (zh) * 2020-05-30 2021-02-02 东莞市越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位插座导通测试机构
CN111929555A (zh) * 2020-06-06 2020-11-13 常世猛 一种半导体检测设备
KR102380940B1 (ko) * 2020-10-15 2022-03-31 주식회사 세인블루텍 카메라모듈 테스트용 소켓
CN215449558U (zh) * 2020-11-12 2022-01-07 合肥福森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插头接触状况检测装置
CN113075542A (zh) * 2021-03-30 2021-07-06 深圳群芯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光耦继电器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0937A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67792B (zh) 多功能充电器
CN105828047A (zh) 一种便携式电力设备检查装置
CN211103710U (zh) 一种磁吸式前维护工具
CN115290937B (zh) 一种动力总成与电源联合调试模拟测试控制台
CN109883667B (zh) 一种全自动插拔耐久试验装置
CN209150981U (zh) 一种便携式电源适配器
CN115441272A (zh) 一种伸缩式usb数据线
CN201238070Y (zh) Usb电池
CN219419623U (zh) 一种防水充电器
CN206057394U (zh) 一种电表接线端子
CN203193092U (zh) 一种通用型usb无线充电接口
CN218569338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重载连接器
CN109408305A (zh) 硬盘背板测试工装
CN220527308U (zh) 一种方便拔插的防水型连接器
CN202009116U (zh) 带usb接口充电器的交流插座
CN202737257U (zh) 一种多型号充电接头的插线板
CN211063392U (zh) 一种省电无线充电底座
CN2613914Y (zh) 低压抽屉开关柜主电路接插件
CN219917765U (zh) 一种插头防脱落的插座
CN219917696U (zh) 一种多功能插座
CN214957677U (zh) 一种可收纳充电线的插座
CN214058359U (zh) 一种具有高稳定的电子元件固定架
CN218222503U (zh) 一种可移动试验架
CN107732601A (zh) 一种模块插座
CN208923480U (zh) 一种可伸缩的手机充电适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