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84056B - 柔性组合式数控机床 - Google Patents

柔性组合式数控机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84056B
CN115284056B CN202210753545.4A CN202210753545A CN115284056B CN 115284056 B CN115284056 B CN 115284056B CN 202210753545 A CN202210753545 A CN 202210753545A CN 115284056 B CN115284056 B CN 1152840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ring
carousel
processing
chip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535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84056A (zh
Inventor
林银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yin Machine Tool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yin Machine Tool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yin Machine Tool Zhe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yin Machine Tool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5354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840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84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4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84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40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1/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chine tool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or for cooling work;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 B23Q11/0042Devices for removing chi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柔性组合式数控机床,包括工作台、转盘、驱动件一和多个加工设备,转盘转动连接在工作台上,驱动件一驱动转盘进行转动,转盘上设有夹持装置,夹持装置用来夹持工件,多个加工设备用来对夹持装置上夹持的工件依次进行加工,所述夹持装置有多个,多个夹持装置沿转盘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在转盘上,多个夹持装置根据用途分成一个装料工位和多个加工工位,多个加工设备分别对应多个加工工位,所述加工设备用来对加工工位上的工件进行加工,所述装料工位用来供操作人员取放工件。转盘每转动一次,加工设备不断对不同工件进行加工,能够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柔性组合式数控机床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运输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柔性组合式数控机床。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工件的加工来说,需要进行多步加工才能形成产品,一般的做法是将工件使用夹具固定在转盘上,转盘转动带动工件转向不同的加工设备,从而更方便的对工件进行加工。
相关技术的数控机床如图1所示,包括工作台1、转盘11、驱动件一12和多个加工设备13,转盘11转动连接在工作台1上,驱动件一12驱动转盘11进行转动,转盘11上设有夹持装置14,夹持装置14用来夹持工件,多个加工设备13用来对夹持装置14上夹持的工件依次进行加工。
上述的相关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随着转盘的转动,多个加工设备依次对工件进行加工,然后操作人员再取下加工好的工件换上新的工件进行新一轮的加工,单个加工设备歇停的时间较长,导致整个过程工件的加工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本申请提供柔性组合式数控机床。
本申请提供的柔性组合式数控机床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柔性组合式数控机床,包括工作台、转盘、驱动件一和多个加工设备,转盘转动连接在工作台上,驱动件一驱动转盘进行转动,转盘上设有夹持装置,夹持装置用来夹持工件,多个加工设备用来对夹持装置上夹持的工件依次进行加工,所述夹持装置有多个,多个夹持装置沿转盘的周向方向依次分布在转盘上,多个夹持装置根据用途分成一个装料工位和多个加工工位,多个加工设备分别对应多个加工工位,所述加工设备用来对加工工位上的工件进行加工,所述装料工位用来供操作人员取放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盘每转动一次,原本装料工位上的工件移动至加工工位并正对第一道工序的加工设备,原本加工工位上的工件移动至下一个加工工位,原本最后一个加工工位上加工完成后的工件移动至装料工位,加工设备不断对不同工件进行加工,能够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
优选的,还包括转轴和轴承,所述转轴可拆卸连接在工作台上,所述轴承同轴套设在转轴上,所述转轴与轴承内圈固定,所述转盘同轴套设并固定在轴承的外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用于给转盘的转动起到定位或者限位作用,轴承则对转盘起到支撑作用,降低转盘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从而提高转盘转动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一包括第一齿圈和两个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圈同轴固定套设在转盘上,两个第一齿轮分别位于第一齿圈的两侧且啮合连接在第一齿圈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一齿圈转动,两个第一齿轮分别位于第一齿圈的两侧来带动第一齿圈转动,能够使第一齿圈的受力更加平衡,提高第一齿圈转动的稳定性。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锁定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用来对转盘进行锁定,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抵接块和驱动件二,所述抵接块沿平行于转盘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在工作台上,所述驱动件二驱动抵接块滑动,所述抵接块用于抵紧转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抵接块运动,使抵接块抵接在转盘上,抵接块与转盘之间产生摩擦力来降低转盘的转速,使转盘能够快速停止转动,同时也对转盘起到锁定作用。
优选的,所述抵接块有多个,所述转盘内同轴开设有容纳环槽,所述抵接块活动连接在容纳环槽内,多个抵接块沿容纳环槽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在容纳环槽内,所述容纳环槽靠近转盘的外周设置,所述抵接块用于抵接在容纳环槽的顶壁或者底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环槽的开设能够使抵接块作用在转盘的内部,减小抵接块对转盘上其他部件的影响;多个抵接块同时作用在转盘上,使得抵接块能够更好的限制转盘的转动;容纳环槽靠近转盘的外周设置,说明容纳环槽与转盘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较远,多个抵接块作用在容纳环槽内壁上,通过增加着力点到转盘转轴之间的距离矢量,来提高力矩大小,使得抵接块能够更好的限制转盘的转动。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锁定机构,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锁定块、驱动件三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二齿圈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一齿圈与第二齿圈同轴设置,所述锁定块位于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的外侧且沿垂直于转盘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在工作台上,所述驱动件三驱动锁定块滑动,所述锁定块同时也嵌入第一齿圈与第二齿圈相对应的若干齿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上均有多个齿槽,以第二齿圈为标准,然后使用锁定块同时插入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的对应齿槽中,能够对转盘的转动进行进一步精确的限制。
优选的,所述锁定块呈与第一齿圈以及第二齿圈相配合的弧形齿条状设置,当锁定块朝向第一齿圈以及第二齿圈一侧伸出时,所述锁定块同时啮合连接在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转盘转动后,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上的齿槽不一定会直接对准,将锁定块设置成弧形齿条状能够方便锁定块更顺利的伸入对应齿槽中,伸入齿槽后的锁定块啮合连接在齿槽上,能够实现转盘转动角度的微调,使转盘的转动角度更加精确。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之间留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盘转动时,第二齿圈不会影响第一齿圈,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之间不会发生磨损,能够延长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转盘上的清屑板,所述工作台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放置有收集箱,所述工作台顶面上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进屑口,所述进屑口正对收集箱,所述进屑口位于清屑板的移动路径上,所述清屑板用于将掉落在工作台上的废屑刮至进屑口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盘转动不仅能带动工件移动至下一加工工位,还能够带动清屑板在工作台上移动,从而将掉落在工作台上的加工废屑刮到进屑口处,废屑会直接从进屑口处掉落至收集箱中,从而实现对工作台上废屑的自动清理,操作人员不用再每隔一端时间就来清理工作台上的废屑,能够减轻操作人员的作业压力。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顶面上开设有与进屑口连通的集屑环槽,所述集屑环槽用来承接工件加工后的废屑,所述清屑板抵接在集屑环槽的底壁以及两个周向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集屑环槽,加工后的废屑会掉落在集屑环槽中,当清屑板在集屑环槽内移动时,废屑会被限制在清屑板以及集屑环槽共同形成的空间中,废屑不易脱离清屑板散落到工作台上,能够提高废屑清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设置清屑板,转盘转动带动清屑板在工作台上移动,从而将掉落在工作台上的加工废屑刮到进屑口处,从而实现对工作台上废屑的自动清理;
通过设置集屑环槽,加工后的废屑会掉落在集屑环槽中,当清屑板在集屑环槽内移动时,废屑会被限制在清屑板以及集屑环槽共同形成的空间中,废屑不易脱离清屑板散落到工作台上,能够提高废屑清理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转盘与驱动件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C处的放大图。
图8是图4中D处的放大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二驱动件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二分屑板移动至进屑口正上方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图11中E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台;11、转盘;111、通孔;112、连接环;113、容纳环槽;114、环形通槽;115、通过槽;12、驱动件一;121、第一齿圈;122、第一电机;123、第一齿轮;13、加工设备;131、机械手;132、车床;133、铣床;134、磨床;14、夹持装置;141、加工工位;142、装料工位;143、第二电机;144、三爪卡盘;15、转动件;151、转轴;1511、第一环;1512、第一螺栓;152、轴承;153、安装环;1531、第二槽;1532、第二螺栓;154、第一槽;16、罩体;161、清屑板;1611、竖槽;17、集屑环槽;171、进屑口;18、分屑板;181、分屑槽;182、导向面;19、驱动件四;191、带动杆;1911、倾斜面;192、弹簧;193、第一齿条;194、第二齿条;195、第二齿轮;2、第一锁定机构;21、抵接块;22、驱动件二;221、第一油缸;3、第二锁定机构;31、锁定块;32、驱动件三;321、第二油缸;33、第二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柔性组合式数控机床。
实施例一:
参照图2、图3,本实施例的柔性组合式数控机床包括工作台1、转盘11、驱动件一12和多个加工设备13,转盘11转动连接在工作台1顶面上,转盘11的转动轴线呈竖直设置,驱动件一12驱动转盘11进行转动。转盘11顶面上设有多个夹持装置14,夹持装置14用来夹持工件,夹持装置14能够根据需要夹持的工件进行定制。多个加工设备13分别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上,多个加工设备13沿转盘11的周向方向依次分布在转盘11的外侧,加工设备13按工件的加工工序进行定制,加工设备13用来对夹持装置14夹持好的工件进行加工。
参照图2、图3,多个夹持装置14根据用途可以分成一个装料工位142和多个加工工位141,多个加工工位141分别对应多个加工设备13,装料工位142用来供操作人员将加工好的工件取下并换上新的未加工的工件,装料工位142不进行工件的加工。转盘11每转动一次,原本装料工位142上的工件移动至加工工位141并正对第一道工序的加工设备13,原本加工工位141上的工件移动至下一个加工工位141,原本最后一个加工工位141上加工完成后的工件移动至装料工位142。
参照图2、图3,关于夹持装置14和加工设备13的相互配合,在另一实施例中,夹持装置14有七个,加工工位141有六个,其中一个夹持装置14专门供操作人员进行装卸工件。夹持装置14包括第二电机143和三爪卡盘144,第二电机143固定在转盘11顶面上,第二电机143的输出轴朝向远离转盘11轴线一侧伸出并固定在三爪卡盘144上,三爪卡盘144用来对圆柱形的工件进行夹持。六个加工设备13按工件的加工工序依次包括三台车床132、铣床133和磨床134,其中工作台1上还安装有机械手131,机械手131位于第二工序和第三工序的两个车床132之间,机械手131用来将工件调换头,随着转盘11的转动,工件进行车外圆、车内孔、然后经过机械手131调换头后,再进行车外圆、上下铣槽,最后进行削外圆以及削内孔的加工。
参照图3、图4,驱动件一12包括第一齿圈121和两个第一电机122,第一齿圈121同轴固定套设在转盘11上,第一电机122固定在工作台1上,第一电机122的输出轴竖直向上伸出并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123,两个第一齿轮123分别位于第一齿圈121的两侧且相互正对设置,第一齿轮123啮合连接在第一齿圈121上。
参照图3、图5,工作台1上设有转动件15,转盘11通过转动件15转动连接在工作台1上。转动件15包括转轴151、轴承152和安装环153,转轴151可拆卸连接在工作台1上,转轴151底端固定套设有第一环1511,工作台1顶面上开设有与第一环1511以及转轴151底端匹配的第一槽154,第一环1511上连接有多个第一螺栓1512,第一螺栓1512的一端穿过第一环1511并螺纹连接在工作台1上,多个第一螺栓1512沿第一环1511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在第一环1511上,当第一螺栓1512将第一环1511固定在工位台上时,转轴151与转盘11同轴设置,第一环1511以及转轴151的底端嵌入第一槽154中,第一环1511的周向外壁抵接在第一槽154的周向内壁上。
参照图3、图5,轴承152同轴套设在转轴151上,转轴151与轴承152内圈固定。安装环153同轴套设在轴承152上,安装环153与轴承152外圈固定,转盘11可拆卸连接在安装环153上。转盘11的中心处开设有供转动件15容纳的通孔111,通孔111底端的周向内壁上同轴固定有连接环112,安装环153上开设有与连接环112匹配的第二槽1531,安装环153上连接有多个第二螺栓1532,第二螺栓1532的一端穿过安装环153并螺纹连接在转盘11上,多个第二螺栓1532沿安装环153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在安装环153上。
参照图3、图5,转轴151用于给转盘11的转动起到定位或者限位作用,轴承152则对转盘11起到支撑作用,降低转盘11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从而提高转盘11转动的稳定性。由于转盘11上的连接块能够嵌入安装环153上的第二槽1531内,当转盘11转动时,安装环153对转盘11起到限位作用,有效减小转盘11窜动的幅度,提高转盘11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参照图1,工作台1上设有第一锁定机构2和第二锁定机构3,第一锁定机构2和第二锁定机构3均用来对转盘11进行锁定。
参照图5、图7,第一锁定机构2包括多个抵接块21和驱动件二22,抵接块21沿平行于转盘11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在工作台1上,所述驱动件二22驱动抵接块21滑动,抵接块21用于抵紧转盘11来使转盘11停止转动。转盘11内开设有不与外界连通的容纳环槽113,容纳环槽113靠近转盘11的外周设置。
参照图5、图7,驱动件二22包括多个第一油缸221,多个第一油缸221分别对应多个抵接块21,第一油缸221固定在工作台1上,第一油缸221的活塞杆竖直向上伸出并可拆卸连接在对应抵接块21上,抵接块21通过第一油缸221在工作台1上滑动,抵接块21螺纹连接在第一油缸221的活塞杆上。
参照图5、图7,容纳环槽113底壁上开设有供第一油缸221活塞杆以及抵接块21底端伸入并活动的环形通槽114,环形通槽114与容纳环槽113同轴设置。参照图3、图7,容纳环槽113上还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通过槽115,通过槽115能够供整个抵接块21伸入容纳环槽113内。参照图5、图7,抵接块21活动连接在容纳环槽113内,多个抵接块21沿容纳环槽113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在容纳环槽113内。当第一油缸221的活塞杆伸出时,抵接块21位于容纳环槽113内且不与容纳环槽113的任何内壁相接触;当第一油缸221的活塞杆收缩时,抵接块21顶端的底面能够抵紧在容纳环槽113的底壁上,抵接块21与转盘11之间产生摩擦力来降低转盘11的转速,使转盘11能够快速停止转动,同时也对转盘11起到锁定作用。
参照图5、图7,容纳环槽113的开设能够使抵接块21作用在转盘11的内部,减小抵接块21对转盘11上其他部件的影响;多个抵接块21同时作用在转盘11上,使得抵接块21能够更好的限制转盘11的转动;容纳环槽113靠近转盘11的外周设置,说明容纳环槽113与转盘11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较远,多个抵接块21作用在容纳环槽113内壁上,通过增加着力点到转盘11转轴151之间的距离矢量,来提高力矩大小,使得抵接块21能够更好的限制转盘11的转动。
参照图3、图7,通过槽115能够供多个抵接块21依次进入容纳环槽113内,同时也能方便抵接块21移出容纳环槽113,能够方便操作人员对抵接块21进行维修或者更换,通过槽115开设的位置不影响抵接块21对转盘11的抵接,第一油缸221的活塞杆收缩时,不会有抵接块21位于通过槽115的正上方。
参照图4、图8,第二锁定机构3包括锁定块31、驱动件三32和第二齿圈33,第二齿圈33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上,第二齿圈33位于第一齿圈121的正下方且与第一齿圈121同轴设置,第一齿圈121与第二齿圈33的外形完全相同,第一齿圈121和第二齿圈33之间留有间隙。
参照图4、图8,锁定块31位于第一齿圈121和第二齿圈33的外侧,锁定块31沿垂直于转盘11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在工作台1上,锁定块31滑动路径的延长线能够与第一齿圈121以及第二齿圈33的转轴151相交于一点,驱动件三32驱动锁定块31滑动。驱动件三32为第二油缸321,第二油缸321位于锁定块31远离第一齿圈121的一侧且固定在工作台1上,第二油缸321活塞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锁定块31的滑动方向,第二油缸321的活塞杆固定在锁定块31上。
参照图4、图8,当第二油缸321的活塞杆收缩时,锁定块31移动至远离第一齿圈121和第二齿圈33;当第二油缸321的活塞杆伸出时,锁定块31远离第二油缸321的端部移动至同时嵌入第一齿圈121以及第二齿圈33的若干齿槽中。锁定块31呈与第一齿圈121以及第二齿圈33相配合的弧形齿条状设置。当锁定块31嵌入第一齿圈121和第二齿圈33的其中一个齿槽中时,当锁定块31朝向第一齿圈121以及第二齿圈33一侧伸出时,锁定块31同时啮合连接在第一齿圈121和第二齿圈33上。
参照图3、图8,第一齿圈121和第二齿圈33上均有多个齿槽,以第二齿圈33为标准,然后使用锁定块31同时插入第一齿圈121和第二齿圈33的对应齿槽中,能够对转盘11的转动进行进一步精确的限制。由于转盘11转动后,第一齿圈121和第二齿圈33上的齿槽不一定会直接对准,将锁定块31设置成弧形齿条状能够方便锁定块31更顺利的伸入对应齿槽中,伸入齿槽后的锁定块31啮合连接在齿槽上,能够实现转盘11转动角度的微调,使转盘11的转动角度更加精确。
参照图2、图4,由于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废屑,同时一些工件的加工还会喷淋冷却液,所以为了减小对第一锁定机构2以及第二锁定机构3的影响,转盘11上固定有罩体16,罩体16将第一锁定机构2与第二锁定机构3以及驱动件一12包围在内,加工过程中所需的喷淋液以及产生的废屑会阻挡在罩体16外。
参照图2、图4,为了方便废屑的清理,工作台1顶面上开设有集屑环槽17,集屑环槽17将罩体16以及转盘11包围在内,集屑环槽17用来承接工件加工后的废屑。罩体16的外壁上固定有清屑板161,集屑环槽17的周向内壁直接与罩体16连通,清屑板161抵接在集屑环槽17的底壁以及两个周向内壁上。工作台1内开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内放置有收集箱,集屑环槽17底壁上开设有若干与容纳腔连通的进屑口171,进屑口171正对收集箱,进屑口171位于清屑板161的移动路径上,清屑板161用于将掉落在工作台1上的废屑刮至进屑口171内。
参照图2、图4,转盘11转动不仅能带动工件移动至下一加工工位141,还能够带动清屑板161在工作台1上移动,从而将掉落在集屑环槽17上的加工废屑刮到进屑口171处,废屑会直接从进屑口171处掉落至收集箱中,从而实现对工作台1上废屑的自动清理。当清屑板161在集屑环槽17内移动时,废屑会被限制在清屑板161以及集屑环槽17共同形成的空间中,废屑不易脱离清屑板161散落到工作台1上,能够提高废屑清理的效果。
实施例二:
参照图9、图10,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清屑板161上连接有分屑板18,分屑板18位于清屑板161转动方向的一侧,分屑板18用来代替清屑板161将掉落在集屑环槽17上的加工废屑刮到进屑口171处。参照图2、11,进屑口171位于其中一个加工工位141的正下方。参照图10,清屑板161上还设有驱动件四19,驱动件四19驱动分屑板18活动连接在清屑板161上。
参照图9、图10,驱动件四19包括带动杆191、弹簧192、第一齿条193、第二齿条194、扭簧和两个第二齿轮195,清屑板161底面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竖槽1611,带动杆191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竖槽1611上,弹簧192位于竖槽1611内,弹簧19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竖槽1611顶壁上以及带动杆191上。参照图11、图12,当清屑板161移动至进屑口171的正上方时,此时没有外力作用在带动杆191上时,参照图10、图12,带动杆191的底端在弹簧192的作用下移出竖槽1611。
参照图9、图10,两个第二齿轮195同轴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齿轮195转动连接在清屑板161内,第二齿轮195的转动轴线呈水平设置,第一齿条193固定在带动杆191上,第二齿条194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在清屑板161上,第一齿条193啮合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二齿轮195上,第二齿条194啮合连接在另一个第二齿轮195上。第二齿条194的滑动方向始终沿罩体16的切线方向设置。第二齿条194的一端能够伸出清屑板161并铰接在分屑板18靠近清屑板161的一侧侧面上。
参照图9、图10,扭簧安装在分屑板18的铰接处,扭簧驱动分屑板18始终向上转动至抵接在清屑板161上,带动杆191底端朝向分屑板18的一侧开设有倾斜面1911,倾斜面1911从顶端至底端逐渐远离分屑板18。
参照图9、图10,当清屑板161在集屑环槽17底壁上滑动时,带动杆191底端抵接在集屑环槽17底壁上且完全位于竖槽1611内,从而带动分屑板18朝向清屑板161一侧移动至抵接在清屑板161上,此时分屑板18靠近清屑板161的一侧侧面完全抵紧贴合在清屑板161上。分屑板18在这个状态下能够将掉落在集屑环槽17上的加工废屑刮到进屑口171处。
参照图10、图12,由于清屑板161在运动至进屑口171的正上方时,带动杆191会在弹簧192的作用下自动弹出,从而带动分屑板18朝向远离清屑板161一侧移出,分屑板18在扭簧的作用下会呈倾斜设置。分屑板18在弹出的瞬间不仅能够帮助抖落分屑板18上黏附的废屑,同时分屑板18朝向工件一侧呈倾斜设置,对工件喷淋的冷却液能够更好的作用在分屑板18上,从而将分屑板18上的废屑冲洗掉,能够对分屑板18起到清洗作用。
参照图9、图11,然后清屑板161经过进屑口171后又会移动至集屑环槽17底壁上,参照图9、图10,此时带动杆191在倾斜面1911的作用下能够朝向竖槽1611一侧移动至缩回竖槽1611,能够使分屑板18重新变回清屑状态。
参照图9、图12,分屑板18远离清屑板161的一侧侧面开设有两个分屑槽181,两个分屑槽181分别位于分屑板18靠近罩体16的一侧和远离罩体16的一侧,分屑槽181的内壁上还开设有导向面182,当分屑板18刮动废屑时,废屑会经由两个分屑槽181之间的凸起被分割到两个分屑槽181中,然后顺着导向面182分别移动至两个分屑槽181相互远离的一端,从而能够减小由于废屑数量较多时,废料堆积的高度超过清屑板161的高度,从而落在集屑环槽17外以及翻过清屑板161落回到集屑环槽17上的几率,能够更好的实现清屑功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柔性组合式数控机床,包括工作台(1)、转盘(11)、驱动件一(12)和多个加工设备(13),转盘(11)转动连接在工作台(1)上,驱动件一(12)驱动转盘(11)进行转动,转盘(11)上设有夹持装置(14),夹持装置(14)用来夹持工件,多个加工设备(13)用来对夹持装置(14)上夹持的工件依次进行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14)有多个,多个夹持装置(14)沿转盘(11)的周向方向依次分布在转盘(11)上,多个夹持装置(14)根据用途分成一个装料工位(142)和多个加工工位(141),多个加工设备(13)分别对应多个加工工位(141),所述加工设备(13)用来对加工工位(141)上的工件进行加工,所述装料工位(142)用来供操作人员取放工件;
所述驱动件一(12)包括第一齿圈(121)和两个第一电机(122),所述第一电机(122)设置在工作台(1)上,所述第一电机(122)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123),所述第一齿圈(121)同轴固定套设在转盘(11)上,两个第一齿轮(123)分别位于第一齿圈(121)的两侧且啮合连接在第一齿圈(121)上;
还包括第二锁定机构(3),所述第二锁定机构(3)包括锁定块(31)、驱动件三(32)和第二齿圈(33),所述第二齿圈(33)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上,所述第一齿圈(121)与第二齿圈(33)同轴设置,所述锁定块(31)位于第一齿圈(121)和第二齿圈(33)的外侧且沿垂直于转盘(11)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在工作台(1)上,所述驱动件三(32)驱动锁定块(31)滑动,所述锁定块(31)同时也嵌入第一齿圈(121)与第二齿圈(33)相对应的若干齿槽内;
夹持装置(14)包括第二电机(143)和三爪卡盘(144),第二电机(143)固定在转盘(11)顶面上,第二电机(143)的输出轴朝向远离转盘(11)轴线一侧伸出并固定在三爪卡盘(144)上,六个加工设备(13)按工件的加工工序依次包括三台车床(132)、铣床(133)和磨床(1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组合式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151)和轴承(152),所述转轴(151)可拆卸连接在工作台(1)上,所述轴承(152)同轴套设在转轴(151)上,所述转轴(151)与轴承(152)内圈固定,所述转盘(11)同轴套设并固定在轴承(152)的外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组合式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锁定机构(2),所述第一锁定机构(2)用来对转盘(11)进行锁定,所述第一锁定机构(2)包括抵接块(21)和驱动件二(22),所述抵接块(21)沿平行于转盘(11)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在工作台(1)上,所述驱动件二(22)驱动抵接块(21)滑动,所述抵接块(21)用于抵紧转盘(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组合式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块(21)有多个,所述转盘(11)内同轴开设有容纳环槽(113),所述抵接块(21)活动连接在容纳环槽(113)内,多个抵接块(21)沿容纳环槽(113)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在容纳环槽(113)内,所述容纳环槽(113)靠近转盘(11)的外周设置,所述抵接块(21)用于抵接在容纳环槽(113)的顶壁或者底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组合式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块(31)呈与第一齿圈(121)以及第二齿圈(33)相配合的弧形齿条状设置,当锁定块(31)朝向第一齿圈(121)以及第二齿圈(33)一侧伸出时,所述锁定块(31)同时啮合连接在第一齿圈(121)和第二齿圈(3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组合式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圈(121)和第二齿圈(33)之间留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组合式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转盘(11)上的清屑板(161),所述工作台(1)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放置有收集箱,所述工作台(1)顶面上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进屑口(171),所述进屑口(171)正对收集箱,所述进屑口(171)位于清屑板(161)的移动路径上,所述清屑板(161)用于将掉落在工作台(1)上的废屑刮至进屑口(17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组合式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顶面上开设有与进屑口(171)连通的集屑环槽(17),所述集屑环槽(17)用来承接工件加工后的废屑,所述清屑板(161)抵接在集屑环槽(17)的底壁以及两个周向内壁上。
CN202210753545.4A 2022-06-29 2022-06-29 柔性组合式数控机床 Active CN1152840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3545.4A CN115284056B (zh) 2022-06-29 2022-06-29 柔性组合式数控机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3545.4A CN115284056B (zh) 2022-06-29 2022-06-29 柔性组合式数控机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4056A CN115284056A (zh) 2022-11-04
CN115284056B true CN115284056B (zh) 2023-07-21

Family

ID=83820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53545.4A Active CN115284056B (zh) 2022-06-29 2022-06-29 柔性组合式数控机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84056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0014521A1 (en) * 1989-05-26 1990-11-29 Gnani, Dario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cking rotary bodies
JPH0679576A (ja) * 1992-09-03 1994-03-22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ワーク位置決め装置
EP1205279A1 (en) * 2000-11-08 2002-05-15 IEMCA Giuliani Macchine Italia S.p.A. Transfer type machine tool
JP2004142081A (ja) * 2002-10-28 2004-05-20 Brother Ind Ltd 旋回テーブルのロック装置
DE102004036371A1 (de) * 2004-07-23 2006-02-16 Starragheckert Gmbh Vorrichtung für die Mehrseitenbearbeitung von Werkstücken
JP2006150519A (ja) * 2004-11-30 2006-06-15 Sankyo Mfg Co Ltd 工作用テーブル装置
CH695486A5 (de) * 2001-12-13 2006-06-15 Hug Maschinenfabrik Ag Rundtaktmaschine.
WO2017113225A1 (zh) * 2015-12-30 2017-07-06 深圳市配天智造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主轴加工设备
CN210476507U (zh) * 2019-08-26 2020-05-08 杭州美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曲面加工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0014521A1 (en) * 1989-05-26 1990-11-29 Gnani, Dario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cking rotary bodies
JPH0679576A (ja) * 1992-09-03 1994-03-22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ワーク位置決め装置
EP1205279A1 (en) * 2000-11-08 2002-05-15 IEMCA Giuliani Macchine Italia S.p.A. Transfer type machine tool
CH695486A5 (de) * 2001-12-13 2006-06-15 Hug Maschinenfabrik Ag Rundtaktmaschine.
JP2004142081A (ja) * 2002-10-28 2004-05-20 Brother Ind Ltd 旋回テーブルのロック装置
DE102004036371A1 (de) * 2004-07-23 2006-02-16 Starragheckert Gmbh Vorrichtung für die Mehrseitenbearbeitung von Werkstücken
JP2006150519A (ja) * 2004-11-30 2006-06-15 Sankyo Mfg Co Ltd 工作用テーブル装置
WO2017113225A1 (zh) * 2015-12-30 2017-07-06 深圳市配天智造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主轴加工设备
CN210476507U (zh) * 2019-08-26 2020-05-08 杭州美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曲面加工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4056A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33544B2 (ja) 歯車製造機械及び該歯車製造機械の作動方法
JP3844420B2 (ja) マシニングセンタ及びその工具交換方法
CN107931656B (zh) 一种外球面球轴承顶丝孔专用加工设备
CN114505732B (zh) 一种高性能磨制钻专用的制备成套设备
GB2159450A (en) Machine tool with two workpiece spindles
CN103192140A (zh) 一种干湿切卧式数控滚齿机
CN114425632A (zh) 轧钢生产线棒材月牙槽加工的铣床铣削设备
CN115284056B (zh) 柔性组合式数控机床
CN111347065A (zh) 一种立式数控镗床
CN203209798U (zh) 一种干湿切卧式数控滚齿机
CN211439015U (zh) 一种机床加工用夹持工装
CN113523916B (zh) 一种木工钻头生产制造磨顶尖加工机械
GB2383283A (en) A machining centre workpiece indexing system
US1804971A (en) Multiple spindle center turning machine
CN114192906A (zh) 一种螺母加工装置
KR101152784B1 (ko) 스핀들이 4개인 멀티 스핀들 가공기
CN213002655U (zh) 一种立式车床卸料装置
CN209849894U (zh) 一种立式数控镗床
CN114310315A (zh) 一种可随时清理工件与刀具的车铣一体式机床
KR101152779B1 (ko) 스핀들이 2개인 멀티 스핀들 가공기
CN116618697B (zh) 一种便捷式法兰盘孔位加工装置
DK164396B (da) Automatisk drejebaenk med flere spindler
CN112453587B (zh) 一种齿轮智能加工设备
CN215239588U (zh) 能自动换料的工具机
CN214053780U (zh) 立式升降台铣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