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80853A -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电力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电力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80853A
CN115280853A CN202080098145.3A CN202080098145A CN115280853A CN 115280853 A CN115280853 A CN 115280853A CN 202080098145 A CN202080098145 A CN 202080098145A CN 115280853 A CN115280853 A CN 1152808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group
active
multicast
communic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81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280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08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6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V2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90Services for handling of emergency or hazardous situations, e.g. 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s [ET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6Processing of subscriber group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无线通信装置(200)具有:无线通信部(210),其收发信号;以及处理器(220),其控制向所述无线通信部(210)的供电,所述处理器(220)执行如下处理:根据与信号的组播的设定有关的信息,决定表示向所述无线通信部(210)供电的时间的活动区间,在所决定的活动区间中向所述无线通信部(210)供电,在所决定的活动区间中,执行判定是否由其他装置使用无线资源的侦听。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电力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电力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网络中,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功能电话)的业务占据了网络的资源的大部分。另外,移动终端使用的业务今后也有扩大的倾向。
另一方面,要求配合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服务(例如交通系统、智能电表、装置等监视系统)的开展来应对具有多种要求条件的服务。因此,在第五代移动通信(5G或NR(New Radio))的通信标准中,除了4G(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技术(例如,非专利文献2~12)以外,还要求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化、大容量化、低延迟化的技术。
另外,关于第五代通信标准,在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工作组会(例如,TSG-RAN WG1、TSG-RAN WG2等)中进行了技术研究,在2017年12月发布了标准说明书的初版(非专利文献13~39)。
如上所述,为了应对多种多样的服务,在5G中,设想了被分类为eMBB(EnhancedMobile Broad Band:增强型移动宽带)、Massive 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机器类型通信)、以及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
另外,在3GPP的工作组会中,还讨论了NR-V2X(New Radio Vehicle toEverything:新无线车与外界)通信。NR-V2X例如是使用侧链路信道进行汽车间通信的V2V(Vehicle to Vehicle)、在汽车与行人(Pedestrian)之间进行通信的V2P(Vehicle toPedestrian)、在汽车与标识等道路基础设施之间进行通信的V2I(Vehicle toInfrastructure)、以及在汽车与网络之间进行通信的V2N(Vehicle to Network)等的总称。关于V2X的规定例如记载在非专利文献1中。
关于NR-V2X中的资源配置,有使控制信道(PSCCH: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侧链路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PSSCH: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le(物理侧链路共享信道))进行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复用)或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频分复用)的配置方法。另外,对PSCCH的资源映射例如包含与对应的PSSCH的数据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有关的信息等的SCI(SidelinkControl Information:侧链路控制信息)。此外,为了提高侧链路的信道质量,引入反馈信道(PSFCH:Physical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物理侧链路反馈信道))。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22.186V 16.2.0(2019-06)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211V16.0.0(2019-12)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36.212V16.0.0(2019-12)
非专利文献4:3GPP TS 36.213V16.0.0(2019-12)
非专利文献5:3GPP TS 36.300V16.0.0(2019-12)
非专利文献6:3GPP TS36.321 V15.8.0(2019-12)
非专利文献7:3GPP TS 36.322V 15.3.0(2019-09)
非专利文献8:3GPP TS 36.323V 15.5.0(2019-12)
非专利文献9:3GPP TS 36.331V15.8.0(2019-12)
非专利文献10:3GPP TS36.413 V16.0.0(2019-12)
非专利文献11:3GPP TS 36.423V16.0.0(2019-12)
非专利文献12:3GPP TS 36.425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13:3GPP TS 37.340V16.0.0(2019-12)
非专利文献14:3GPP TS 38.201V16.0.0(2019-12)
非专利文献15:3GPP TS 38.202V16.0.0(2019-12)
非专利文献16:3GPP TS 38.211V16.0.0(2019-12)
非专利文献17:3GPP TS 38.212V16.0.0(2019-12)
非专利文献18:3GPP TS 38.213V16.0.0(2019-12)
非专利文献19:3GPP TS 38.214V16.0.0(2019-12)
非专利文献20:3GPP TS 38.215V16.0.1(2020-01)
非专利文献21:3GPP TS 38.300V16.0.0(2019-12)
非专利文献22:3GPP TS 38.321V15.8.0(2019-12)
非专利文献23:3GPP TS 38.322V15.5.0(2019-03)
非专利文献24:3GPP TS 38.323V15.6.0(2019-06)
非专利文献25:3GPP TS 38.331V15.8.0(2019-12)
非专利文献26:3GPP TS 38.401V16.0.0(2019-12)
非专利文献27:3GPP TS 38.410V16.0.0(2019-12)
非专利文献28:3GPP TS 38.413V16.0.0(2019-12)
非专利文献29:3GPP TS 38.420V15.2.0(2018-12)
非专利文献30:3GPP TS 38.423V16.0.0(2019-12)
非专利文献31:3GPP TS 38.470V16.0.0(2019-12)
非专利文献32:3GPP TS 38.473V16.0.0(2019-12)
非专利文献33:3GPP TR38.801 V14.0.0(2017-03)
非专利文献34:3GPP TR38.802 V14.2.0(2017-09)
非专利文献35:3GPP TR38.803 V14.2.0(2017-09)
非专利文献36:3GPP TR38.804 V14.0.0(2017-03)
非专利文献37:3GPP TR 38.900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38:3GPP TR38.912 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39:3GPP TR38.913 V15.0.0(2018-06)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通常为了降低无线通信装置的耗电,无线通信装置有时进行间歇地执行接收处理的间歇接收(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在进行DRX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仅在规定的DRX周期内的活动区间(Active Interval)中使无线通信部工作,执行接收处理。同样在NR-V2X中,各个终端装置通过执行DRX,能够降低耗电。
然而,在NR-V2X中,大量的业务是组播业务,并且当属于同一组的终端装置分别执行DRX时,存在通信性能降低的问题。
具体地,在NR-V2X中,认为将频繁地执行终端装置向属于同一组的其他终端装置发送信号的组播。此时,组内的各终端装置分别独立地设定活动区间,仅在该活动区间中执行接收处理,这样根据信号被组播的定时,能够接收信号的终端装置变少。
此外,也考虑使属于同一组的终端装置的活动区间一致,各终端装置同时执行接收处理,但在该情况下,各终端装置调查无线资源的空闲状况的侦听也在相同的定时执行。因此,在根据侦听结果来选择用于发送的无线资源时,发生各终端装置所选择的无线资源的冲突的可能性变高。
这样,在进行组播的情况下,想要不降低通信的性能而通过间歇接收来降低无线通信装置的耗电并不容易。
所公开的技术是鉴于这一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降低耗电的同时抑制通信的性能降低的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电力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所公开的无线通信装置在1个方式中,具有:无线通信部,其收发信号;以及处理器,其控制向所述无线通信部的供电,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处理:根据与信号的组播的设定有关的信息,决定表示向所述无线通信部供电的时间的活动区间;在所决定的活动区间中向所述无线通信部供电;以及在所决定的活动区间中,执行判定是否由其他装置使用无线资源的侦听。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电力控制方法的1个方式,起到能够降低耗电并且抑制通信的性能降低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组播的类型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组播的类型的另一例的图。
图3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说明发送时隙的选择的图。
图5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示出电力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区域与活动区间的关系的具体例的图。
图8是示出与通信范围对应的活动区间的具体例的图。
图9是示出与组ID对应的活动区间的具体例的图。
图10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活动区间的具体例的图。
图11是示出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活动区间的具体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公开的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电力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再有,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组播的一例的图。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具有分别搭载于汽车的多个终端装置。各终端装置能够相互进行无线通信,有时执行向属于同一组的其他终端装置发送信号的组播。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以发送信号的终端装置为中心,规定的通信范围(Communication Range)内的终端装置构成组。即,例如,以发送信号的终端装置TX#1为中心的规定的通信范围内的终端装置属于组#1,以发送信号的终端装置TX#2为中心的规定的通信范围内的终端装置属于组#2,以发送信号的终端装置TX#3为中心的规定的通信范围内的终端装置属于组#3。各个组#1~#3的通信范围的大小例如根据通信服务的种类等而预先决定。
各终端装置通过根据地理坐标而设定的区域来确定本装置以及发送信号的终端装置的位置。即,在开展无线通信系统的地域例如设定格子状的区域,各终端装置能够根据发送信号的终端装置所在的区域与本装置所在的坐标之间的距离来判断本装置是否属于组。具体而言,例如当从终端装置TX#1发送包含终端装置TX#1所在的区域的识别信息(以下称为“区域ID”)的信号时,各终端装置根据本装置所在的坐标和从终端装置TX#1发送的信号中包含的区域ID,计算本装置与终端装置TX#1之间的距离。并且,各终端装置通过判定计算出的距离是否包含在通信范围内,能够判断本装置是否属于组#1。
这样,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时执行在根据通信范围设定的组内收发信号的类型的组播。
图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组播的另一例的图。与图1同样地,在图2中,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也具有例如分别搭载于汽车的多个终端装置。各终端装置能够相互进行无线通信,有时执行向属于同一组的其他终端装置发送信号的组播。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预先登记为成员的终端装置构成组。即,例如图中实线所包围的多个终端装置属于组#1,图中虚线所包围的多个终端装置属于组#2。这些组不依赖于终端装置的位置,例如即使是离得远的终端装置彼此,只要预先登记,就属于相同的组。此外,各终端装置也可以同时属于多个组,分别保存本装置所属的组的识别信息(以下称为“组ID”)。此外,组ID是表示组播的目的地组的识别信息,因此有时也称为目的地ID(Destination ID)。
这样,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时执行在根据组ID设定的组内收发信号的类型的组播。
进行组播的终端装置根据组播的类型执行间歇接收(DRX)。即,终端装置根据与组播的设定有关的信息,决定表示向无线通信部供电的时间的活动区间(Active Interval),仅在活动区间中执行信号的收发。而且,终端装置在规定的DRX周期内的活动区间以外的时间,停止向无线通信部的供电并进行省电。
图3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100的结构的框图。图3所示的发送装置100是对信号进行组播的终端装置的1个,在图3中仅图示了与信号的发送有关的处理部。另外,以下,主要对执行与通信范围对应的组播的情况下的各处理部的功能进行说明。
图3所示的发送装置100具有处理器110、存储器120以及无线通信部130。
处理器110例如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等,统一控制发送装置100的整体。具体而言,处理器110具有应用处理部111、控制信息生成部112、发送数据生成部113、组管理部114、时隙选择部115以及发送控制部116。
应用处理部111执行与各种通信服务对应的应用的处理。
控制信息生成部112例如生成SCI(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侧链路控制信息)等控制信息。在控制信息生成部112生成的控制信息中,包含发送装置100所在的区域的区域ID。此外,在控制信息中,也可以包含数据的编码率以及调制方式的信息、确定在数据的发送中使用的数据信道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确定在数据的重发中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等。
发送数据生成部113根据应用处理部111的处理,生成向组内的终端装置进行组播的发送数据。发送数据生成部113生成的发送数据例如被组播到根据通信范围设定的组内的终端装置。
组管理部114管理发送装置100所属的组。具体而言,组管理部114例如使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等取得发送装置100的位置信息,确定发送装置100所在的区域的区域ID。而且,组管理部114以发送装置100所在的区域为中心来确定通信范围内所包含的区域。组管理部114判断为通信范围内所包含的区域是与组对应的区域,并保存这些区域的区域ID。
此外,组管理部114在执行与组ID对应的组播的情况下,保存发送装置100所属的组的组ID,并且保存属于该组的其他终端装置的识别信息。
时隙选择部115根据由组管理部114管理的组的信息,选择发送数据的时隙。具体而言,时隙选择部115选择如下的时隙,该时隙包含于属于成为数据的发送目的地的组的终端装置的活动区间中。即,各终端装置的活动区间由与终端装置所在的区域对应的时隙构成,活动区间根据终端装置所在的区域而不同。因此,时隙选择部115选择属于数据的发送目的地的组的所有终端装置共同的成为活动区间的时隙。
例如,如图4所示,在发送装置100进行组播的组包含区域#1~#5的情况下,各区域#1~#5的活动区间如图中斜线所示那样分别不同。即,位于区域#1的终端装置的活动区间是时隙#2~#6,位于区域#2的终端装置的活动区间是时隙#3~#7,位于区域#3的终端装置的活动区间是时隙#4~#8,位于区域#4的终端装置的活动区间是时隙#5~#9,位于区域#5的终端装置的活动区间是时隙#6~#10。这些活动区间的长度通过根据通信范围的大小与区域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构成活动区间的时隙数而决定。
在图4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时隙选择部115选择位于区域#1~#5的所有终端装置共同的成为活动区间的时隙#6,并将该意思通知给发送控制部116。
另外,时隙选择部115在执行与组ID对应的组播的情况下,选择属于发送目的地的组的终端装置的成为活动区间的时隙。即,在执行与组ID对应的组播的情况下,按每个组设定活动区间,因此时隙选择部115选择与发送目的地的组对应的活动区间的时隙,并将该意思通知给发送控制部116。
发送控制部116对控制信息以及发送数据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并映射到无线资源,生成发送信号。即,发送控制部116将控制信息映射到控制信道,将发送数据映射到数据信道而生成发送信号。此时,发送控制部116将发送数据以及控制信息映射到从时隙选择部115通知的时隙。
存储器120例如具备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存储处理器110的处理所使用的信息。
无线通信部130向其他终端装置发送信号。具体而言,无线通信部130对发送信号实施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经由天线进行无线发送。该发送信号是向属于发送目的地的组的终端装置进行组播的信号。
图5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200的结构的框图。图5所示的接收装置200是接收被组播的信号的终端装置的1个。但是,无线通信系统所具有的终端装置也可以具备图3所示的发送装置100和图5所示的接收装置200双方的功能。以下,主要对执行与通信范围对应的组播的情况下的各处理部的功能进行说明。
图5所示的接收装置200具有无线通信部210、处理器220以及存储器230。
无线通信部210在与其他终端装置之间收发信号。具体而言,无线通信部210经由天线无线接收信号,对接收信号实施规定的无线接收处理。另外,无线通信部210对发送信号实施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经由天线而无线发送到其他终端装置。如后所述,无线通信部210仅在接收装置200的活动区间工作,在活动区间以外进行节能而不耗电。
处理器220例如具备CPU、FPGA或DSP等,统一控制接收装置200的整体。具体而言,处理器220具有组管理部221、时隙判定部222、电力管理部223、接收控制部224、侦听部225、应用处理部226、控制信息生成部227、发送数据生成部228以及发送控制部229。
组管理部221管理接收装置200所属的组。具体而言,组管理部221例如使用GPS等取得接收装置200的位置信息,确定接收装置200所在的坐标。而且,组管理部221从接收信号中取得信号的发送源所在的区域的区域ID,判定接收装置200是否属于组。即,计算信号的发送源的区域与接收装置200所在的坐标之间的距离,如果计算出的距离在通信范围的大小以下,则判定为接收装置200属于组。另外,组管理部221根据接收装置200的坐标,确定接收装置200所在的区域的区域ID。
另外,组管理部221在执行与组ID对应的组播的情况下,保存接收装置200所属的组的组ID,并且保存属于该组的其他终端装置的识别信息。
时隙判定部222从组管理部221取得接收装置200所在的区域的区域ID,判定成为接收装置200的活动区间的时隙。即,时隙判定部222分别对与区域对应的时隙进行判定,决定由连续的多个时隙构成的接收装置200的活动区间。具体而言,时隙判定部222通过表示时隙#n是否包含于活动区间中的下式(1)的判定函数S(n),判定包含于活动区间中的时隙。
[数式1]
Figure BDA0003833939140000091
上式(1)的判定函数S(n)为1的时隙#n包含于活动区间中,判定函数S(n)为0的时隙#n不包含于活动区间中。其中,在上式(1)中,Δt是整数的规定的偏移,N是规定的DRX周期的时隙数。另外,amodA表示将a除以A的情况下的余数。并且,Z(m)是下式(2)的函数。
[数式2]
Figure BDA0003833939140000092
其中,在上式(2)中,i是接收装置200所在的区域#i的区域ID,Y是根据通信范围和区域的大小决定的常数。具体而言,Y是满足下式(3)的条件的整数。
[数式3]
Figure BDA0003833939140000093
其中,在上式(3)中,dcr表示通信范围的大小,L表示区域的大小。在此,区域为1边L的正方形。
根据上式(2)、(3)可知,例如在常数Y是满足上式(3)的最小的整数的情况下,函数Z(m)在区域#m处于与接收装置200的通信范围内的情况下输出1,在区域#m处于与接收装置200的通信范围外的情况下输出0。即,函数Z(m)是表示区域的关联性的函数,是至少对于处于从接收装置200所在的区域起的通信范围内的区域,输出表示有关联性的1的函数。
另外,根据上式(1)可知,与存在关联性的区域对应的时隙被判定为包含于活动区间。因此,时隙判定部222将与接收装置200所在的区域以及与该区域具有关联性的区域对应的时隙判定为接收装置200的活动区间。通过该判定而决定的活动区间的长度(时隙数)lact由下式(4)表示。
lact=2Y+1...(4)
如果是这样的活动区间的长度,则至少对于处于从接收装置200所在的区域起的通信范围内的区域,存在同时成为活动区间的时隙。因此,通过使包含接收装置200在内的各终端装置同样地决定活动区间,存在位于从信号的发送源起的通信范围内的所有终端装置同时成为活动区间的时隙,能够在通信范围内的各终端装置能够接收的定时发送信号。另外,关于上式(1)~(4)的所有参数,可以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事先设定,也可以半静态(semi-statically)地再设定。
电力管理部223控制向无线通信部210的供电,使无线通信部210工作或节能。具体而言,电力管理部223在由时隙判定部222判定出的活动区间中,通过进行供电来使无线通信部210工作。另一方面,电力管理部223在活动区间以外,停止供电而使无线通信部210节能。
接收控制部224从无线通信部210取得接收信号,执行对接收信号的接收处理。具体而言,接收控制部224执行控制信道的解调及解码而取得控制信息,将信号的发送源所在的区域的区域ID通知给组管理部221。此外,接收控制部224按照控制信息执行数据信道的解调以及解码。
侦听部225执行判定是否由其他终端装置在使用无线资源的侦听。具体而言,侦听部225在规定的侦听窗口中,当由时隙判定部222判定出的活动区间到来时,判定在活动区间内的各时隙中其他终端装置是否正在发送信号。
应用处理部226执行与各种通信服务对应的应用的处理。
控制信息生成部227例如生成SCI等控制信息。在控制信息生成部227生成的控制信息中,包含接收装置200所在的区域的区域ID。此外,在控制信息中,也可以包含数据的编码率以及调制方式的信息、用于确定在数据的发送中使用的数据信道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用于确定在数据的重发中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等。
发送数据生成部228根据应用处理部226的处理,生成向组内的终端装置进行组播的发送数据。将发送数据生成部228生成的发送数据例如组播到根据通信范围设定的组内的终端装置。
发送控制部229对控制信息以及发送数据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并映射到无线资源,生成发送信号。即,发送控制部229将控制信息映射到控制信道,将发送数据映射到数据信道而生成发送信号。此时,发送控制部229基于侦听部225的侦听的结果,选择要在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无线资源。具体而言,发送控制部229从选择窗口中选择作为侦听的结果、被估计为未被其他终端装置使用的无线资源,且该无线资源包含在成为数据的发送目的地的终端装置的活动区间中。另外,选择窗口是在侦听窗口之后的定时设定的规定时间宽度的资源池。
存储器230例如具备RAM或ROM等,存储处理器220的处理所使用的信息。
接着,参照图6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接收装置200的电力控制方法。
首先,例如通过使用GPS等取得接收装置200的位置信息,由组管理部221取得接收装置200所在的坐标,根据坐标确定区域ID(步骤S101)。然后,时隙判定部222使用上式(1)~(3)来判定接收装置200的活动区间(步骤S102)。即,将与接收装置200所在的区域以及与该区域具有关联性的区域对应的时隙判定为接收装置200的活动区间。具体而言,例如如图7所示,在接收装置200位于区域#4的情况下,将以区域#4为中心的例如区域#2~#6判定为具有关联性的区域。然后,将与区域#2~#6对应的时隙#2~#6判定为接收装置200的活动区间。
然后,由电力管理部223判定当前的时隙是否包含于活动区间(步骤S103),在不包含于活动区间的情况下(步骤S103:否),停止向无线通信部210的供电而进行节能(步骤S104)。
另一方面,在当前的时隙包含于活动区间的情况下(步骤S103:是),向无线通信部210供电而使无线通信部210工作。然后,由接收控制部224执行对由无线通信部210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处理(步骤S105)。另外,在规定的侦听窗口内,通过侦听部225执行侦听,判定在当前的时隙中其他终端装置是否正在发送信号。
这样,通过设定与接收装置200所在的区域对应起来的活动区间,能够在活动区间外进行无线通信部210的节能,能够实现耗电的降低。此外,在活动区间内,能够进行信号的收发,能够执行调查无线资源的空闲状况的侦听。
接着,具体举例说明属于同一组的多个终端装置的活动区间。图8是表示多个终端装置UE#1~#5的活动区间的具体例的图。终端装置UE#1~#5属于与通信范围对应的同一组。此外,终端装置UE#1~#5分别位于不同的区域。
如图8所示,侦听窗口的窗口宽度是包含多个DRX周期的宽度。在各个DRX周期中,各包含1次与组内的各区域对应的活动区间。终端装置UE#1~#5分别确定与本装置所在的区域以及与该区域具有关联性的区域对应的时隙,设定活动区间。由此,分别位于不同的区域的终端装置UE#1~#5将定时互不相同的活动区间、且共同包含无线通信部工作的时隙的活动区间设定为各自的DRX周期。然后,终端装置UE#1~#5在各个活动区间中执行侦听。因此,终端装置UE#1~#5能够分别在不同的定时调查无线资源的空闲状况。
当在侦听窗口之后的定时选择窗口到来时,终端装置UE#1~#5基于侦听的结果选择用于信号的发送的无线资源。具体而言,终端装置UE#1~#5从与各个活动区间对应的无线资源中选择根据侦听结果估计为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无线资源。由于终端装置UE#1~#5的活动区间分别是不同的定时,所以成为选择的候选的无线资源也分别不同,能够降低发生所选择的无线资源的冲突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图9是表示根据组ID进行组播的情况下的活动区间的具体例的图。
如图9所示,侦听窗口的窗口宽度是包含多个DRX周期的宽度。在各个DRX周期中,各包含1次每个组的活动区间。即,组#1、#2的活动区间包含在各个DRX周期中。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每个组的活动区间是相同的定时。因此,在进行组播的情况下,只要在发送目的地的组的活动区间中发送信号即可。即,例如在对组#1的终端装置进行组播的情况下,只要在组#1的活动区间中发送信号即可。
在各DRX周期内,每个组的活动区间是相同的定时,与此相对,在不同的DRX周期中,每个组的活动区间是不同的定时。即,例如组#1的活动区间在图9所示的3次DRX周期中分别成为不同的定时。这例如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将与对每个组的组ID赋予了偏移而得到的值对应的时隙设为各个DRX周期中的活动区间,其中所述偏移是预先按每个DRX周期而决定的。
这样,通过在DRX周期内的各种定时设定各组的活动区间,在选择窗口中,与每个组的活动区间对应的无线资源变多。作为结果,成为选择的候选的无线资源变多,能够降低发生按各个组选择的无线资源的冲突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接收装置设定与区域以及通信范围对应的活动区间,或者设定与组ID对应的活动区间,在活动区间中执行包含侦听在内的接收处理,在活动区间以外的区间中进行节能。此外,发送装置在发送目的地的终端装置共同的成为活动区间的定时对信号进行组播。因此,能够由发送目的地的终端装置接收发送装置进行组播的信号,并且能够降低接收装置从侦听结果中选择无线资源时的冲突的可能性。换言之,能够在降低耗电的同时,抑制通信的性能降低。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进行与通信范围对应的组播的情况下,设定例如图8所示那样的活动区间,但也可以设定赋予了每个DRX周期的偏移的活动区间。即,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在3次DRX周期中对各终端装置UE#1~#5的活动区间赋予分别不同的偏移Δt1~Δt3
这样,通过对活动区间赋予每个DRX周期的偏移,在DRX周期内的各种定时设定活动区间,因此在选择窗口中,与各个终端装置的活动区间对应的无线资源变多。作为结果,成为选择的候选的无线资源变多,能够降低发生由各终端装置从选择窗口选择的无线资源的冲突的可能性。
此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与通信范围对应的组播和与组ID对应的组播,但1个终端装置也可以属于双方的组播的组。在该情况下,设定与各个组播的类型对应的活动区间。
具体而言,例如如图11所示,在终端装置UE#1~#5属于与通信范围对应的组播和与组ID对应的组播这两方的组播的组的情况下,设定各个类型的活动区间。即,设定与终端装置UE#1~#5所属的组的组ID对应的活动区间,并且设定与终端装置UE#1~#5所在的区域以及通信范围对应的活动区间。在各个活动区间中,各终端装置UE#1~#5使无线通信单元工作,执行包含侦听在内的接收处理。
标号说明
110、220 处理器
111、226 应用处理部
112、227 控制信息生成部
113、228 发送数据生成部
114、221 组管理部
115 时隙选择部
116、229 发送控制部
120、230 存储器
130、210 无线通信部
222 时隙判定部
223 电力管理部
224 接收控制部
225 侦听部

Claims (9)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无线通信装置具备:
无线通信部,其收发信号;以及处理器,其控制向所述无线通信部的供电,
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处理:
根据与信号的组播的设定有关的信息,决定表示向所述无线通信部供电的时间的活动区间;
在所决定的活动区间中向所述无线通信部供电;以及
在所决定的活动区间中,执行判定是否由其他装置使用无线资源的侦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根据与通信服务对应的通信范围而设定的组内进行组播的情况下,进行所述决定的处理决定与本装置所在的区域以及所述通信范围对应的活动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行所述决定的处理决定由分别与区域对应的、连续的多个时隙构成的活动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行所述决定的处理决定包含与本装置所在的区域以及从本装置起所述通信范围内所包含的区域对应的时隙的活动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预先登记的组内进行组播的情况下,进行所述决定的处理决定与本装置所属的组的识别信息对应的活动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行所述决定的处理决定每个间歇接收周期的活动区间,该活动区间是在多个间歇接收周期中分别被赋予了不同的偏移而得到的区间。
7.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无线通信装置具有:无线通信部,其收发信号;以及处理器,其决定从所述无线通信部发送的信号的发送定时,
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处理:
管理终端装置的组,该终端装置的组成为被组播的信号的发送目的地;以及
根据与组播的设定有关的信息,选择发送定时,该发送定时成为属于所述组的终端装置共同的能够接收信号的活动区间。
8.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具有第一终端装置和第二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具有:第一无线通信部,其收发信号;以及第一处理器,其决定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发送的信号的发送定时,
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如下处理:管理终端装置的组,该终端装置的组包含成为被组播的信号的发送目的地的所述第二终端装置;以及根据与组播的设定有关的信息,选择成为属于所述组的终端装置的活动区间的发送定时,
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具有:第二无线通信部,其收发信号;以及第二处理器,其控制向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的供电,
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如下处理:根据与所述组播的设定有关的信息,决定表示向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供电的时间的活动区间;以及在所决定的活动区间中向所述无线通信部供电。
9.一种电力控制方法,该电力控制方法由具有收发信号的无线通信部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控制方法包括如下处理:
根据与信号的组播的设定有关的信息,决定表示向所述无线通信部供电的时间的活动区间;以及
在所决定的活动区间中向所述无线通信部供电;以及
在所决定的活动区间中,执行判定是否由其他装置使用无线资源的侦听。
CN202080098145.3A 2020-04-09 2020-04-09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电力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52808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16046 WO2021205627A1 (ja) 2020-04-09 2020-04-09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電力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0853A true CN115280853A (zh) 2022-11-01

Family

ID=78022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8145.3A Pending CN115280853A (zh) 2020-04-09 2020-04-09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电力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94812A1 (zh)
EP (1) EP4135366A4 (zh)
CN (1) CN115280853A (zh)
WO (1) WO202120562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164576A (en) * 2004-10-14 2006-10-05 Alvarion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saving in wireless systems
US20100208660A1 (en) * 2009-02-19 2010-08-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drx operation for ease of scheduling and effective power saving
JP6623802B2 (ja) * 2016-02-04 2019-12-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ユーザ端末、通信装置及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205627A1 (zh) 2021-10-14
EP4135366A1 (en) 2023-02-15
EP4135366A4 (en) 2023-05-03
WO2021205627A1 (ja) 2021-10-14
US20220394812A1 (en) 2022-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91361B (zh) 确定发射功率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9561400B (zh) 机器类型通信的方法、基站以及终端
CN110798825B (zh) 机器类型通信的方法、机器类型通信的终端以及基站
CN109565824B (zh) D2d中的资源索引方法
JP2019533364A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その端末デバイス
WO2013187981A1 (en)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9618310B (zh) 一种寻呼方法及设备
EP3566498B1 (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ler preserving communication in an out-of-coverage area
CN114642026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280853A (zh)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电力控制方法
CN111511025B (zh) 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1205628A1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電力制御方法
Shariatmadari et al. From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s to Internet of Things: Enabl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KR20220090511A (ko) 동적 물리 사이드링크 제어 채널 이득
CN11460052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677002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074805A1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電力制御方法
US11968695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source selecting method
KR2019010607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소형 셀을 운영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21161473A1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リソース選択方法
CN112584343B (zh) 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268997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059212A1 (ja) 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リソース選択方法
WO202122805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06529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for positioning infor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