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8613A -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8613A
CN115278613A CN202210863550.0A CN202210863550A CN115278613A CN 115278613 A CN115278613 A CN 115278613A CN 202210863550 A CN202210863550 A CN 202210863550A CN 115278613 A CN115278613 A CN 115278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terminal
interface
relay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635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华
杨皓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6355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86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8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86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 H04W40/36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due to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6Reselection control by user or terminal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4Selective release of ongoing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通过空口直接链路与网络进行通信;若所述第一终端检测到所述空口直接链路的链路质量变差或者接收到网络侧的指示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触发中继链路的建立,并从所述空口直接链路切换至所述中继链路。

Description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0年01月02日的PCT国际专利申请PCT/CN2020/070132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中国专利申请号202080073149.6、发明名称为“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间直连通信业务作为一个新的业务形态被引入到标准中进行相关的标准化。
对于设备间直连通信来说,终端可以通信的路径会有多种情况,例如终端和终端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在终端与网络通信的过程中,有两条路径可以选择,在通过其中一条路径与对端进行通信时如果发生了路径切换(即从当前路径切换到另一条路径),会导致业务的中断,给用户带来较差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通过空口直接链路与网络进行通信;
若所述第一终端检测到所述空口直接链路的链路质量变差或者接收到网络侧的指示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触发中继链路的建立,并从所述空口直接链路切换至所述中继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通过中继链路与网络进行通信;
若所述第一终端检测到Uu接口的链路质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则所述第一终端决定从中继链路切换至空口直接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装置,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通过空口直接链路与网络进行通信;
切换单元,用于若检测到所述空口直接链路的链路质量变差或者接收到网络侧的指示信息,则触发中继链路的建立,并从所述空口直接链路切换至所述中继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装置,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通过中继链路与网络进行通信;
切换单元,用于若检测到Uu接口的链路质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则所述第一终端决定从中继链路切换至空口直接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链路切换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用于实现上述的链路切换方法。
具体地,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的设备执行上述的链路切换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链路切换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链路切换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链路切换方法。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终端在中继链路和空口直接链路之间切换,尽可能的保障终端能够得到最佳的链路质量,从而保障了业务的有效传输;另一方面,使得终端正在进行的业务能够在切换过程中尽量减少中断时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的示意性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D2D技术的网络架构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5G网络架构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中继方式的网络架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一;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二;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示意性结构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5G通信系统或未来的通信系统等。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通信系统100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10,网络设备110可以是与终端120(或称为通信终端、终端)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11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进行通信。可选地,该网络设备110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中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交换中心、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者未来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等。
该通信系统100还包括位于网络设备110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120。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和/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无线接口,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和/或另一终端的被设置成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和/或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终端可以指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终端等。
可选地,终端120之间可以进行终端直连(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
可选地,5G通信系统或5G网络还可以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或NR网络。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和两个终端,可选地,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系统中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可称为通信设备。以图1示出的通信系统100为例,通信设备可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网络设备110和终端120,网络设备110和终端120可以为上文所述的具体设备,此处不再赘述;通信设备还可包括通信系统100中的其他设备,例如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Figure BDA0003756244770000031
设备间直连通信
设备间直连通信主要针对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游戏、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游戏等应用,对速率、时延、丢包率、高速编解码等业务质量有很高的要求。例如:对于VR游戏,需要达到10Gbps速率,丢包率不可超过10E-4。针对设备间直连通信业务建立的会话,在同一会话内的终端可以认为组成一个业务应用组,例如:游戏中组队。组内终端之间有以下可能的通信方式,以下通信方式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彼此临近的通信方式:例如:使用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技术进行广播或组播的通信方式。再例如:建立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侧行链路(sidelink)进行1对1的通信方式,这种通信方式也称为基于PC5接口的通信方式,需要说明的是,PC5接口是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的接口。
-远离彼此的通信方式:例如:使用如下路径的通信方式:第一终端→第一网络→应用服务器→第二网络-第二终端,这种通信方式也称为基于Uu接口的通信方式。
Figure BDA0003756244770000041
终端和终端之间通过D2D进行通信
图2是一种可选地基于D2D技术的网络架构图,如图2所示,该架构涉及到的设备包括:终端(User Equipment,UE)、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移动管理功能(Mobility ManagementEntity,MME)网元、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服务/分组数据网关(Serving/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S/PGW)、接近服务(Proximity-basedServices Function,ProSe)功能网元、ProSe应用服务(ProSe ApplicantionServer)、SLP网元。
其中,UE A和UE B之间通过PC5接口进行通信,基于PC5接口进行通信的路径称为终端直通路径。
Figure BDA0003756244770000043
终端和终端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图3是一种可选地5G网络架构图,如图3所示,该架构涉及到的设备包括:终端(UE,User Equipment)、无线接入网(RAN,Radio Access Network)、用户平面功能(UPF,UserPlane Function)、数据网络(DN,Data Network)、核心接入和移动性管理(AMF,Core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会话管理功能(SMF,Session ManagementFunction)、策略控制功能(PCF,Policy Control Function)、应用功能(AF,ApplicationFunction)、鉴权服务器功能(AUSF,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统一数据管理(UDM,Unified Data Management)。
其中,终端和终端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可以参考图3所示的网络架构,在这种网络架构中,终端的数据发送到应用服务器(即AF),AF将数据发送到对端的终端。
Figure BDA0003756244770000042
终端和终端之间通过中继设备进行通信
图4是一种可选地基于中继方式的网络架构图,如图4所示,该架构涉及到的设备包括:远端UE、中继UE、基站、核心网等。其中,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通过PC5接口进行通信,中继UE与基站之间通过Uu接口进行通信。
基于上述几种通信方式,终端在与终端通信的过程中,或者与网络通信的过程中有两条路径可以选择,一条路径为空口直接路径(也称为空口直接链路),另一条路径为中继路径(也称为中继链路)。在终端通过其中的一条路径与对端进行通信时切换到了另一条路径,此时由于IP地址的更换会导致业务的中断。为此,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以下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链路”和“路径”指代的含义相同,可以相互替换。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如图5所述,所述链路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第一终端通过空口直接链路与网络进行通信。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是指远端UE(Remote UE)。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空口直接链路为基于Uu接口的传输链路;所述Uu接口是指所述第一终端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
举个例子:第一终端通过空口直接链路与网络进行通信的路径为:第一终端→RAN→UPF。
步骤502:若所述第一终端检测到所述空口直接链路的链路质量变差或者接收到网络侧的指示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触发中继链路的建立,并从所述空口直接链路切换至所述中继链路。
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网络侧预配置第一阈值,该第一阈值用于判定链路质量的好坏;例如:若链路质量小于等于第一阈值,则表明链路质量较差;若链路质量大于第一阈值,则表明链路质量较好。基于此,所述第一终端检测到所述空口直接链路的链路质量变差,是指:所述第一终端检测到所述空口直接链路的链路质量小于等于第一阈值。
在本申请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网络侧通过向第一终端发送一个指示信息,来触发第一终端建立中继链路。例如:网络侧可以根据第一终端上报的空口直接链路的链路质量检测结果来决定是否向第一终端下发指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链路质量较差也可以表示为链路信号覆盖度较弱或者说将要发生链路失败。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终端检测到所述空口直接链路的链路质量小于等于第一阈值,则表明所述空口直接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差或者说所述空口直接链路的覆盖度较弱或者说所述空口直接链路将要发生链路失败。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会尝试发现一个合适的中继设备(即ProSe UE-to-Network Relay),具体地,所述第一终端执行中继设备发现流程(即ProSe UE-to-Network Relay discovery procedure),若所述第一终端发现作为中继设备的第二终端,则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一终端触发所述第二终端建立中继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中继链路为基于PC5接口和Uu接口的传输链路;所述PC5接口是指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接口,所述Uu接口是指所述第二终端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这里,所述第一终端为远端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为中继设备。
举个例子:第一终端通过中继链路与网络进行通信的路径为:第一终端→第二终端→RAN→UPF。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若第一核心网网元接收到远端UE报告消息(Remote UEreport message),则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确认中继链路已完成建立,并触发第一PDU会话的释放流程或去激活流程,其中,所述第一PDU会话是指所述空口直接链路关联的PDU会话。这里,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例如是SMF。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如图6所述,所述链路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第一终端通过中继链路与网络进行通信。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是指远端UE(Remote UE)。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中继链路为基于PC5接口和Uu接口的传输链路;所述PC5接口是指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接口,所述Uu接口是指所述第二终端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这里,所述第一终端为远端终端(即Remote UE),所述第二终端为中继设备(即Relay UE)。
举个例子:第一终端通过中继链路与网络进行通信的路径为:第一终端→第二终端→RAN→UPF。
步骤602:若所述第一终端检测到Uu接口的链路质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则所述第一终端决定从中继链路切换至空口直接链路。
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网络侧预配置第二阈值,该第二阈值用于判定链路质量的好坏;例如:若链路质量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表明链路质量较差;若链路质量大于第二阈值,则表明链路质量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链路质量较差也可以表示为链路信号覆盖度较弱或者说将要发生链路失败。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终端检测到Uu接口的链路质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则表明空口直接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或者说空口直接链路的覆盖度较强。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触发建立和/或激活第一PDU会话,所述第一PDU会话是指所述空口直接链路关联的PDU会话。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触发业务请求流程,所述业务请求流程用于建立和/或激活第一PDU会话,所述第一PDU会话是指所述空口直接链路关联的PDU会话;或者,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触发PDU会话建立流程,所述PDU会话建立流程用于建立和/或激活第一PDU会话,所述第一PDU会话是指所述空口直接链路关联的PDU会话。
进一步,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业务请求流程中或者所述PDU会话建立流程中,第一核心网网元向第二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从中继链路切换至空口直接链路;
所述第一终端切换至空口直接链路之前所使用的第二PDU会话(即中继链路关联的PDU会话);
所述第一终端切换至空口直接链路之后所使用的第一PDU会话。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例如是SMF,所述第二核心网网元例如是UPF。
进一步,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PDU会话处于激活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触发第二终端释放PC5接口;其中,所述第二终端释放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PC5接口后,所述第二终端更新远端UE报告并经SMF向第二核心网网元发送远端UE报告消息,所述远端UE报告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不使用中继链路。从而所述第二核心网网元通过空口直接链路发送的下行数据给所述第一终端,相应地,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核心网网元通过空口直接链路发送的下行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核心网网元例如是UPF。
以下结合具体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
示例一
图7给出了远端UE从空口直接链路切换至中继链路的流程图,需要说明的是,空口直接链路也可以称为Uu链路或者Uu直接链路或者Uu无线链路,其中,“链路”也可以被替换为“路径”或者“连接”。如图7所示,切换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远端UE通过空口直接链路与网络进行通信。
步骤702:远端UE检测到空口直接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差,发现一个合适的中继UE。
这里,远端UE检测到空口直接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差也可以理解为远端UE检测到空口直接链路将要发生链路失败,例如网络侧配置一个阈值(具体为链路质量阈值),若远端UE检测到空口直接链路的链路质量小于等于该阈值,则表明空口直接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差。这种情况,远端UE执行中继设备发现流程(即ProSe UE-to-Network Relay discoveryprocedure),以尝试发现一个合适的中继设备(即ProSe UE-to-Network Relay)。
步骤703:远端UE触发建立中继链路的建立流程。
具体地,远端UE发现了一个合适的中继设备,即中继UE后,决定与该中继UE建立连接。而后,远端UE触发中继UE进行中继链路的建立流程。
步骤704:SFM接收到远端UE报告消息后,触发释放或去激活Uu接口上的PDU会话的流程。
具体地,SFM接收到中继UE发送的远端UE报告消息(Remote UE report message)后,SMF确认中继链路已准备好(或者说建立完成),启动针对第一PDU会话的释放或者去激活流程,该第一PDU会话为针对Uu接口的PDU会话(即空口直接链路关联的PDU会话)。
示例二
图8给出了远端UE从中继链路切换至空口直接链路的流程图,需要说明的是,空口直接链路也可以称为Uu链路或者Uu直接链路或者Uu无线链路,其中,“链路”也可以被替换为“路径”或者“连接”。如图8所示,切换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远端UE通过中继链路与网络进行通信。
步骤802:远端UE检测到空口直接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
这里,远端UE检测到空口直接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也可以理解为远端UE检测到空口直接链路的覆盖度较强,例如网络侧配置一个阈值(具体为链路质量阈值),若远端UE检测到空口直接链路的链路质量大于等于该阈值,则表明空口直接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具体实现时,远端UE可以通过检测Uu接口上的链路质量来实现对空口直接链路的检测。这种情况,远端UE决定切换至空口直接链路,以通过空口直接链路与网络进行通信。
步骤803:远端UE触发业务请求流程或者PDU会话建立流程。
具体地,远端UE触发业务请求流程或者PDU会话建立流程,以建立和/或激活一个新的PDU会话(即第一PDU会话),该新的PDU会话用于空口直接链路。
进一步,可选地,在业务请求流程或者PDU会话建立流程中,SMF通知UPF远端UE发生了链路切换(即从中继链路切换到了空口直接链路),进一步,这个通知还用于指示发生链路切换的UE是哪个UE,和/或发生链路切换的原PDU会话是哪个PDU会话(即SMF notifiesthe UPF the path switch from the relay path to direct Uu path for the remoteUE or for the associated relay PDU Session)。这里,原PDU会话(即第二PDU会话)也可以称为关联的中继PDU会话(associated relay PDU Session),其中,关联的中继PDU会话是指中继UE为需要中继的远端应用业务建立的PDU会话(即The associated relay PDUSession refers to the PDU Session the Relay UE established for the remoteapplication traffic to be relayed)。
在一可选方式中,SMF基于PDU会话建立请求中携带的UE标识信息和/或远端UE报告消息中携带的UE标识信息,确定远端UE和/或PDU会话(即The SMF determines theremote UE or the PDU Session based on the remote UE ID information in PDU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 and the remote UE ID in the Remote UEInformation report received before this step)。
步骤804:远端UE释放与中继UE之间的PC5连接。
这里,在空口直接链路关联的PDU会话处于激活状态的情况下,远端UE释放与中继UE之间的PC5连接(PC5 connection)。
步骤805:中继UE向SMF发送更新的远端UE报告消息。
这里,更新的远端UE报告消息中携带中继UE更新后的远端UE信息。SMF基于UE报告消息可以确定远端UE不使用中继链路。
步骤806:SMF通知UPF更新后的UE报告消息。
这里,SMF通过N4接口向UPF发送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包括更新后的UE报告消息。
这里,由于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的PC5连接已被释放,因而更新后的UE报告消息中不会携带该远端UE的信息。
UPF基于更新后的UE报告消息可以确定远端UE不使用中继链路,不会再通过中继PDU会话转发下行数据给远端UE。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中继PDU会话是指中继链路关联的PDU会话(即第二PDU会话)。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一,应用于第一终端,如图9所示,所述链路切换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901,用于通过空口直接链路与网络进行通信;
切换单元902,用于若检测到所述空口直接链路的链路质量变差或者接收到网络侧的指示信息,则触发中继链路的建立,并从所述空口直接链路切换至所述中继链路。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空口直接链路为基于Uu接口的传输链路;所述Uu接口是指所述第一终端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继链路为基于PC5接口和Uu接口的传输链路;所述PC5接口是指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接口,所述Uu接口是指所述第二终端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为远端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为中继设备。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到所述空口直接链路的链路质量变差,包括:检测到所述空口直接链路的链路质量小于等于第一阈值。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建立单元903,用于发现作为中继设备的第二终端,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连接;触发所述第二终端建立中继链路。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若第一核心网网元接收到远端UE报告消息,则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确认中继链路已完成建立,并触发第一PDU会话的释放流程或去激活流程,其中,所述第一PDU会话是指所述空口直接链路关联的PDU会话。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链路切换装置的相关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实施例的链路切换方法的相关描述进行理解。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二,应用于第一终端,如图10所示,所述链路切换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1001,用于通过中继链路与网络进行通信;
切换单元1002,用于若检测到Uu接口的链路质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则所述第一终端决定从中继链路切换至空口直接链路。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空口直接链路为基于Uu接口的传输链路;所述Uu接口是指所述第一终端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继链路为基于PC5接口和Uu接口的传输链路;所述PC5接口是指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接口,所述Uu接口是指所述第二终端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为远端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为中继设备。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触发单元1003,用于触发业务请求流程,所述业务请求流程用于建立和/或激活第一PDU会话,所述第一PDU会话是指所述空口直接链路关联的PDU会话;或者,触发PDU会话建立流程,所述PDU会话建立流程用于建立和/或激活第一PDU会话,所述第一PDU会话是指所述空口直接链路关联的PDU会话。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业务请求流程中或者所述PDU会话建立流程中,第一核心网网元向第二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从中继链路切换至空口直接链路;
所述第一终端切换至空口直接链路之前所使用的第二PDU会话;
所述第一终端切换至空口直接链路之后所使用的第一PDU会话。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触发单元1003,还用于在所述第一PDU会话处于激活状态的情况下,触发第二终端释放PC5接口;
其中,所述第二终端释放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PC5接口后,所述第二终端更新远端UE报告并经第一核心网网元向第二核心网网元发送远端UE报告消息,所述远端UE报告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不使用中继链路。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100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核心网网元通过空口直接链路发送的下行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链路切换装置的相关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实施例的链路切换方法的相关描述进行理解。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1100示意性结构图。该通信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图11所示的通信设备1100包括处理器1110,处理器11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11所示,通信设备11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120。其中,处理器1110可以从存储器11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11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11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110中。
可选地,如图11所示,通信设备11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130,处理器1110可以控制该收发器113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或数据,或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其中,收发器113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11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11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11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11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终端,并且该通信设备11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2所示的芯片1200包括处理器1210,处理器12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12所示,芯片12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220。其中,处理器1210可以从存储器12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12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12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210中。
可选地,该芯片1200还可以包括输入接口1230。其中,处理器1210可以控制该输入接口12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获取其他设备或芯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1200还可以包括输出接口1240。其中,处理器1210可以控制该输出接口124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或芯片输出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13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3所示,该通信系统1300包括终端1310和网络设备1320。
其中,该终端131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终端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以及该网络设备132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上述存储器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等等。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链路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通过空口直接链路与网络进行通信;
若所述第一终端检测到所述空口直接链路的链路质量变差或者接收到网络侧的指示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触发中继链路的建立,并从所述空口直接链路切换至所述中继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空口直接链路为基于Uu接口的传输链路;所述Uu接口是指所述第一终端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继链路为基于PC5接口和Uu接口的传输链路;所述PC5接口是指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接口,所述Uu接口是指所述第二终端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为远端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为中继设备。
5.一种链路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通过中继链路与网络进行通信;
若所述第一终端检测到Uu接口的链路质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则所述第一终端决定从中继链路切换至空口直接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空口直接链路为基于Uu接口的传输链路;所述Uu接口是指所述第一终端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继链路为基于PC5接口和Uu接口的传输链路;所述PC5接口是指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接口,所述Uu接口是指所述第二终端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为远端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为中继设备。
9.一种链路切换装置,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通过空口直接链路与网络进行通信;
切换单元,用于若检测到所述空口直接链路的链路质量变差或者接收到网络侧的指示信息,则触发中继链路的建立,并从所述空口直接链路切换至所述中继链路。
10.一种链路切换装置,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通过中继链路与网络进行通信;
切换单元,用于若检测到Uu接口的链路质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则所述第一终端决定从中继链路切换至空口直接链路。
CN202210863550.0A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Pending CN1152786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3550.0A CN115278613A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80073149.6A CN114600548A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PCT/CN2020/070132 WO2021134756A1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202210863550.0A CN115278613A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3149.6A Division CN114600548A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8613A true CN115278613A (zh) 2022-11-01

Family

ID=7668685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3149.6A Pending CN114600548A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202210863550.0A Pending CN115278613A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3149.6A Pending CN114600548A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85018A1 (zh)
EP (1) EP4075914A4 (zh)
CN (2) CN114600548A (zh)
WO (1) WO20211347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47478A (zh) * 2022-03-24 2023-10-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路径建立方法及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10123A1 (zh) * 2016-07-13 2018-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18102964A1 (zh) * 2016-12-05 2018-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20180213577A1 (en) * 2015-07-23 2018-07-26 Intel IP Corporation Layer 2 relay protocols and mobility relay method
CN108605379A (zh) * 2016-03-30 2018-09-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39735A1 (en) * 2015-09-03 2017-03-09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evolved node bs supporting layer-2 relaying and route switching
CN108632919A (zh) * 2017-03-23 2018-10-09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213577A1 (en) * 2015-07-23 2018-07-26 Intel IP Corporation Layer 2 relay protocols and mobility relay method
CN108605379A (zh) * 2016-03-30 2018-09-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
WO2018010123A1 (zh) * 2016-07-13 2018-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18102964A1 (zh) * 2016-12-05 2018-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等: "Solution for path switch between PC5 and Uu", SA WG2 MEETING #136 S2-1912400, pages 1 - 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00548A (zh) 2022-06-07
US20230085018A1 (en) 2023-03-16
EP4075914A4 (en) 2023-01-04
WO2021134756A1 (zh) 2021-07-08
EP4075914A1 (en) 2022-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10025A1 (en) Link switch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3615257B (zh) 一种路径选择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12534957B (zh) 处于无线电资源控制层处的不活动模式中的用户设备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选择
US11553549B2 (en) Multi-access PDU session state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UE and network
CN11486842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CN116746085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20220061075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twork device
CN115443723A (zh) 一种多路径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
WO2021203252A1 (zh) 非激活态下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
US20230085018A1 (en) Method for link switching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2929949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US20230126582A1 (en) Method for selecting relay device, remote device and relay device
JP5648555B2 (ja) 通信装置、移動端末、データ通信方法
CN116406024A (zh) 经由中继用户设备与另一远程用户设备连接的方法和设备
WO2022147836A1 (zh) 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CN111903154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6325924A (zh) 移动终端用户设备连接至回退网络的装置和方法
CN111918357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CN11311539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2400304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WO2022126412A1 (zh) 一种重置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WO2022027609A1 (zh) 获取系统消息的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WO202403122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upporting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s
WO2024073976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of supporting continuity of mrb
WO202214778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handling a mbs at a ran n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