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7348A - 一种服务器管理方法、服务器及服务器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服务器管理方法、服务器及服务器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7348A
CN115277348A CN202210852800.0A CN202210852800A CN115277348A CN 115277348 A CN115277348 A CN 115277348A CN 202210852800 A CN202210852800 A CN 202210852800A CN 115277348 A CN115277348 A CN 1152773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or
server
pcie
message
reques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528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跃武
刘尚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5280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73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7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73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04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parallel bus
    • G06F13/4221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parallel bus being an input/output bus, e.g. ISA bus, EISA bus, PCI bus, SCSI b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2Standardisation; Integ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服务器管理方法、服务器及服务器管理系统,该方法包括:处理器接收来自服务器管理装置发送的请求消息;所述处理器将所述请求消息发送给基板管理控制器;所述处理器接收来自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响应消息;所述处理器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以及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通过高速串行总线PCIE连接,所述请求消息和所述响应消息为支持PCIE协议的消息。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网线连接基板管理控制器对服务器进行管理时连接复杂的问题,从而能够通过PCIE与基板管理控制器进行连接,简化与基板管理控制器的连接方式,能够更好对服务器进行管理。

Description

一种服务器管理方法、服务器及服务器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服务器管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服务器管理方法、服务器及服务器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基板管理控制器(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简称为BMC)可以对计算机设备进行管理,例如查看计算机设备运行参数、进行远程升级等。在个人计算机中通常不安装基板管理控制器,在服务器中为了对服务器进行更好的管理,一般会在服务器中配置基板管理控制器,这样可以对服务器进行管理。服务器管理装置(例如,智能板卡和/或设备)一般通过外接网线连接基板管理控制器,这种在服务器外部对服务器进行管理的方式被称作是带外管理。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中带外管理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为了增强系统的稳定性,智能板卡和/或设备1和智能板卡和/或设备2互为冗余备份。服务器1和服务器2的带外网线需要同时连接到智能板卡和/或设备1和智能板卡和/或设备2,这种场景下带外网线连接复杂,且BMC一般只提供一个网口,一台服务器同时接两台智能板卡/设备还需要交换机辅助才能实现。
由此可见,在图1中,虽然BMC提供了带外管理服务器的能力,但是一般都是通过外接网线实现带外管理,在智能板卡或设备多对多服务器管理的情况下,带外网线的连接过于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管理方法、服务器及服务器管理系统,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网线连接基板管理控制器对服务器进行管理时连接复杂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管理方法,包括:处理器接收来自服务器管理装置发送的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用于对服务器进行管理,所述处理器配置在所述服务器中;所述处理器将所述请求消息发送给基板管理控制器;所述处理器接收来自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响应消息为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对所述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后的响应消息;所述处理器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以及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通过高速串行总线PCIE连接,所述请求消息和所述响应消息为支持PCIE协议的消息。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处理器以及基板管理控制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管理方法,包括:服务器管理装置向处理器发送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用于对服务器进行管理,所述处理器配置在所述服务器中;所述服务器管理接收来自所述处理器的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响应消息为所述处理器将所述请求消息发送给基板管理控制之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对所述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后做出的响应;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接收所述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以及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通过高速串行总线PCIE连接,所述请求消息和所述响应消息为支持PCIE协议的消息。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管理方法,包括:服务器管理装置向处理器发送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用于对服务器进行管理,所述处理器配置在所述服务器中;所述处理器将所述请求消息发送给基板管理控制器;所述处理器接收来自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响应消息,并将所述响应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其中,所述响应消息为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对所述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后的响应消息;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接收所述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以及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通过高速串行总线PCIE连接,所述请求消息和所述响应消息为支持PCIE协议的消息。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管理系统,包括:上述的服务器,以及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了处理器接收来自服务器管理装置发送的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用于对服务器进行管理,所述处理器配置在所述服务器中;所述处理器将所述请求消息发送给基板管理控制器;所述处理器接收来自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响应消息为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对所述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后的响应消息;所述处理器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以及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通过高速串行总线PCIE连接,所述请求消息和所述响应消息为支持PCIE协议的消息。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网线连接基板管理控制器对服务器进行管理时连接复杂的问题,从而能够通过PCIE与基板管理控制器进行连接,简化与基板管理控制器的连接方式,能够更好对服务器进行管理。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中带外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服务器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将IPMI封装成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格式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PCIE总线的服务器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ManagementAgent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服务器管理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以下实施例中服务器管理装置用于对服务器的管理,该服务器管理装置可以是智能板卡或者也可以是智能设备,在以下实施例中将能够对服务器进行管理的智能设备和/或板卡均称为服务器管理装置。
在以下实施例中使用了高速串行总线(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Express,简称为PCIE),PCIE存在多种版本,无论哪种版本均可以适用于以下实施例。在以下实施例中,需要对服务器进行管理,基于此,该服务器中配置了基板管理控制器,服务器中的处理器(简称为CPU)通过PCIE与基板管理控制器连接,服务器中的处理器可以提供多个端口(该端口也可以被称作是根端口)用于进行PCIE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管理装置也可以通过PCIE与处理器提供的端口进行连接。在多个服务器管理装置与处理器进行连接时,只要将不同的服务器管理装置连接到处理器提供的不同的PCIE端口上即可。
基板管理控制器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单独装置,其通常是一个贴片集成在服务器主板上或者是外挂在服务器主板上的独立的板卡,该基板管理控制器不依赖于服务器的处理器、BIOS或操作系统来工作,而是有常电供电并独立运行的,具有一个单独的子系统。
基于上述PCIE的连接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服务器管理方法,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服务器管理方法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处理器接收来自服务器管理装置发送的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用于对服务器进行管理,所述处理器配置在所述服务器中;
步骤S204,所述处理器将所述请求消息发送给基板管理控制器;
步骤S206,所述处理器接收来自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响应消息为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对所述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后的响应消息;
步骤S208,所述处理器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以及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通过高速串行总线PCIE连接,所述请求消息和所述响应消息为支持PCIE协议的消息。
在上述步骤中,服务器管理装置在对服务器进行管理时,会发送用于进行管理的请求消息,基板管理控制器会对请求消息进行响应,即基板管理控制器会针对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并在处理之后发送响应消息。由于服务器管理装置和基板管理控制器均通过PCIE与处理器连接,因此,在上述步骤中,均是根据PCIE协议的要求生成的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通过这样的处理,服务器管理装置就可以与基板管理控制器基于PCIE进行消息的交互。PCIE协议中支持多个设备的连接,如果存在多个服务器管理装置均需要对服务器进行管理,此时,将多个服务器管理装置均与处理器进行直接连接即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多个服务器管理装置使用网线连接基板管理控制器时需要使用交换机不同,使用PCIE进行连接时,多个服务器管理装置中的每个服务器管理装置也是直接与处理器中的PCIE端口连接的。同理,如果存在多个基板管理控制器,每个基板管理控制器也直接与处理器中的PICE端口连接即可,因此,通过上述步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网线连接基板管理控制器对服务器进行管理时连接复杂的问题,进而能够通过PCIE与基板管理控制器进行连接,简化与基板管理控制器的连接方式,能够更好对服务器进行管理。
上述步骤从服务器中的处理器一侧进行了描述,对应的,服务器管理装置与处理器的交互步骤如下:服务器管理装置向处理器发送请求消息;所述处理器将所述请求消息发送给基板管理控制器;所述处理器接收来自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响应消息,并将所述响应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接收所述响应消息。无论从哪一侧进行描述,只要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以及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通过高速串行总线PCIE连接,并且所述请求消息和所述响应消息均为支持PCIE协议的消息则都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这是由PCIE所带来的技术效果。
在PCIE系统定义了有几种设备类型:根复合体(Root Complex,简称为RC)、交换设备(Switch)、节点设备(Endpoint)等。其中,根复合体是CPU和PClE总线之间的接口,由于PCIE支持的拓扑结构为树状拓扑,根复合体位于PCIE倒立树拓扑的“根”,并代表CPU与系统的其余部分进行通信。从广义上讲,RC可以理解为系统CPU和PClE拓扑之间的接口,PClE端口在配置空间中被标记为“根端口”。Switch:提供扩展或聚合能力,并允许更多的设备连接到一个PClE端口。它们充当包路由器,根据地址或其他路由信息识别给定包需要走哪条路径。Endpoint:处于PCIE总线系统拓扑结构中的末端,一般作为总线操作的发起者或者终结者。Endpoint只能接受来自上级拓扑的数据包或者向上级拓扑发送数据包。图2示出步骤的基板管理控制器和服务器管理装置均可以理解为是PCIE中的Endpoint。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可以由处理器来实现根复合体的功能,即所述处理器包括PCIE的根复合体,所述根复合体包括多个根端口,每个根端口均与一个支持PCIE的装置连接,支持PCIE的装置包括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和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所述根复合体作为所述支持PCIE的装置之间连接的桥。这种实现方式可以直接通过处理器实现PCIE拓扑,使得连接更加简单。
由于根复合体包括了多个根端口,因此,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处理器中保存各个根端口所连接的设备,例如,处理器中可以通过映射表的方式保存基板管理控制器所连接的根端口,即将基板管理控制器与该基板控制器所连接的根端口的对应关系保存在表中。通过这种处理方式,可以快速得找到基板管理控制器所连接的根端口,然后使用通过该根端口进行消息的转发。即在该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将所述请求消息发送给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的步骤可以包括:所述处理器查找是否存在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连接的根端口;所述处理器在查找到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连接的根端口之后,将所述请求消息通过所述根端口发送给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
通过上述处理方式,处理器可以更快的将请求消息转发给基板管理控制器。其中获取基板管理控制器所在的根端口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处理器可以在空闲时向各个端口发送询问消息,该询问消息用于询问各个根端口所连接的设备类型,在接收到响应消息之后,处理器可以保存各个根端口所连接的设备。或者,作为另一种更加直接的处理方式,处理器在接收到请求消息之后,如果没有查找到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连接的根端口,此时,所述处理器可以将所述请求消息发送给除所述与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连接的根端口之外的所有根端口;由于该请求消息是需要基板管理控制器来进行处理的,如果根端口连接的设备不是基板管理控制器,则该设备不会对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基板管理控制器会对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在基板管理控制器对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得到响应消息之后,将响应消息发送给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在接收到来自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响应消息的情况下,建立接收到所述响应消息的根端口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的映射关系。处理器在建立根端口与基板管理控制器之间的映射关系之后,如果再接收到请求消息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根据该映射关系查找到基板管理控制器所在的根端口,然后通过该根端口将请求消息直接转发给基板控制器。
处理器的根端口有很多个,其可以连接多个服务器管理装置,因此,在连接多个服务器管理装置的情况下,需要区分请求消息来自于哪个服务器管理装置。区分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例如,可以在请求消息中使用特定字节来标识其来源的服务器管理装置,这种处理方式需要对请求消息的格式进行改动,实现起来有些繁琐。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可以由处理器来记录请求消息来源的根端口,当接收到该请求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之后,根据记录的该请求消息来源的根端口将响应消息发送给对应的服务器管理装置。即在该可选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在接收到所述请求消息之后,在表中保存所述请求消息来源的根端口与所述请求消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响应消息对应的所述请求消息的标识在所述表中查找与所述标识对应的根端口,所述处理器通过与所述标识对应的根端口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
在该可选方式中,使用了一张表来记录每条请求消息来源的根端口,根据请求消息来源的根端口发送响应消息,即处理器相当于进行了消息路由的处理,通过这种方式对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本身不需要进行改动,只需要在处理器中增加一张表来记录请求消息来源的根端口即可,实现简单,处理效率比较高。
由于请求消息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响应消息,因此,在得到该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之后,就可以考虑将该请求消息对应的根端口号从表中删除。在该可选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之后,所述处理器在所述表中删除所述请求消息来源的根端口与所述请求消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保持表占用的空间一直较少,并且表中的内容也比较少,处理器在查找表中对应的根端口时需要消耗的资源也比较少,有利于提高处理器的运行效率。
上述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均是通过PCIE进行传输的,因此,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均是支持PCIE协议的消息。一个完整的PCIE体系结构包括应用层、事务层(Transaction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和物理层(Physical Layer),其中,应用层是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来定义的,下面对其他三个层进行说明。
事务层(Transaction Layer):接收端的事务层负责事务层包(TransactionLayer Packet,TLP)的解码与校检,发送端的事务层负责TLP的创建。此外,事务层还有QoS(Quality of Service)和流量控制(Flow Control)以及Transaction Ordering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链路层包(Data LinkLayer Packet,DLLP)的创建,解码和校检。同时,本层还实现了Ack/Nak的应答机制。
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负责字符集包(Ordered-Set Packet)的创建于解码。同时负责发送与接收所有类型的包。当前在发送之前,还需要对包进行一些列的处理,例如Scramble(扰码)、编码等。对应的,在接收端就需要进行相反的处理。此外,物理层还实现了链路训练(Link Training)和链路初始化(Link Initialization)的功能,这一般是通过链路训练状态机(Link Training and Status State Machine,简称为LTSSM)来完成的。
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上述三个不同层的报文来进行实现。在一个可选方式中可以选择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来实现上述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其报文长度相比事务层的报文长度更短,而且,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相比于物理层报文而言也具有相应的传输控制功能。除此之外,选择链路层传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传输层依赖于软件(BIOS等)配置,例如,需要软件配置bus号,分基地址寄存器配(BaseAddress Registers,简称为BAR)资源等,而带外管理要尽最大可能独立,这样保证CPU挂死无法运行软件时,依然可以完成带外管理的功能(例如,带外重启恢复CPU)。因此,使用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来进行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的传输是一种较优的方式,使用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能够提高在服务器管理装置和基板管理控制器之间进行报文传输的效率。
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是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其中除了构成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的必须字段内容之外,请求消息中的具体请求内容以及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对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后得到的处理结果对于服务器管理装置和基板管理控制器均是比较重要的,服务器管理装置和基板管理控制器之间可以对请求内容和处理结果的格式进行约定,这样双方就可以基于约定号的格式生成请求内容和处理结果,然后在再将请求内容和处理结果封装成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进行传输。
在另一个可选方式中,请求内容和处理结果也可以采用现有的管理协议,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管理装置和基板管理控制器只需要根据现有的管理协议的格式生成请求内容和处理结果即可,然后将生成请求内容和处理结果再封装成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现有的管理协议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一种来进行使用。作为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可以选择智能平台管理接口IPMI协议来生成请求内容和处理结果。下面对IPMI进行介绍。
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应为全称是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简称为IPMI。它是由多个企业和厂商共同提出,同时,由已经得到了多家供应商的支持,这使得其逐渐成为了一个完整地包括服务器和其他系统(如存储设备、网络和通信设备)的硬件管理规范。通过该规范,用户可以使用IPMI协议监视服务器的物理健康特征,例如,可以监控温度、电压、风扇工作状态、电源状态等。综上,IPMI是一个面向服务器的管理协议,该协议规定了消息格式规范,对于不同的传输接口,消息格式会有所不同。同时,除了协议规定的标准命令外,还有预留了许多自定义(oem)命令,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实现oem命令。
IPMI可以集中控制和监控服务器,可以认为IMPI是服务器的安全警卫。下面对IPMI的功能进行举例说明。
1.远程控制服务器开关机、重启等操作。
2.远程查看和修改bios设置,查看系统启动过程。
3.远程连接服务器,登入系统,解决ssh访问问题。
4.查看系统故障日志记录访问系统事件日志(System Event Log,简称为SEL)和传感器状况等。
5.获取系统的SNMP警报。
6.远程安装系统,查看系统启动故障等问题。
7.对系统进行各种设置等。
IPMI协议是基于命令/响应机制,其中,命令可以理解为上述的请求消息。在工作时,所有的IPMI命令都发给BMC,BMC收到命令后返回结果或者执行对应的操作,BMC上可以记录对应的数据或操作日志。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服务器管理装置与BMC进行交互,服务器管理装置通过向BMC发送命令(该命令携带在请求消息中),并接收来自BMC的响应(该响应携带在响应消息中),这样可以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在远程管理时,可以通过命令获取到服务器的传感器状态信息、主机的调试信息(简称为SOL)、控制服务器上下电重启等。
在本实施例中,在服务器管理装置和基板管理控制器之间使用了PCIE,因此在使用IPMI命令以及响应时,需要将命令以及响应封装成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即所述请求消息是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将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协议IPMI中的命令封装成所述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得到的,所述响应消息是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将所述IPMI中的对所述命令的响应封装成所述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得到的。
将IPMI封装成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需要在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中寻找合适的字段来放置IPMI的命令和响应,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将IPMI封装成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格式示意图,下面结合图3对携带IPMI命令和/或响应的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的格式进行说明。在以下面描述中,将携带有IPMI命令和/或响应的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简称为IPMIDLLP报文。
图3中示出了IPMI DLLP报文格式,如图3所示,第0字节为DLLP Type,用于标识该报文为IPMI DLLP报文;第1字节为保留字节;第2字节为序列号(sequence num),该序列号可以理解为用于标识该报文的标识;第3字节为IPMI DLLP报文长度(不含循环冗余校验,简称为CRC);第4字节为IPMI DLLP Type,用于标识IPMI Request DLLP(即请求消息)或者IPMI Response DLLP(即响应消息);第5字节至DLLP长度(Len)字节为IPMI协议内容;第DLLP Len字节到DLLP Len+2字节为CRC。
通过图3中示出的IPMI DLLP报文,在所述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中使用预定字节(例如,第4字节)来标识该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是所述请求消息或者所述响应消息,从而有利于处理器对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进行处理。例如,处理器在在接收到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之后,该第4字节中的内容确定该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是请求消息还是响应消息,如果是请求消息,则将请求消息的标识(例如,序列号)与该请求消息来源的根端口建立对应关系并保存在表中;如果是响应消息,则根据该响应消息对应的请求消息的标识查找对应的根端口,并从查找到根端口将响应消息发送给服务器管理装置。
在所述请求消息和所述响应消息均为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的情况下,请求消息中具体请求的内容以及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对请求消息的处理结果,可以根据需要携带在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的相应字段中。
图3示出的是一个例子,在该例子中,所述IPMI中的命令和所述IPMI中的响应被封装在所述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中的第五字节到用于指示所述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长度的字节之间,当然,也可以将IPMI中的命令和响应封装在其他字段,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无论将IPMI的命令和响应封装在哪个字段,只要封装成PCIE数据链层报文就可以实现服务器管理装置和基板管理控制器之间的交互。
在上述实施例中,服务器管理装置和基板管理控制器之间通过处理器进行PICE数据链路层报文的交互,上述已经对处理器实现的功能进行了描述。根据上述描述,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提供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包括实现了上述功能的处理器和基板管理控制器。该基板管理控制器可以集成在服务器中的主板上,或者也可以是一块板卡插在服务器的主板上。无论基板管理控制器以什么样的方式安装在服务器中,只要能够实现上述的功能,就均可以实现通过PCIE与服务器管理装置之间的交互。
在采用了IPMI协议的情况下,上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需要将能够处理IPMI的命令,该命令被封装成了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另外该基板管理控制器还需要能够将IPMI命令的响应也封装成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这些功能分为不同的模型来实现。
即在该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可以包括:IPMI模块、IPMI overPCIE模块以及PCIE数据链路层模块,其中,所述IPMI模块用于生成基于IPMI协议的消息,所述IPMI over PCIE模块用于将基于IPMI协议的消息封装成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所述PCIE数据链路层模块用于传输所述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其中,基于IPMI协议的消息可以是IPMI的命令或者IPMI的响应。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服务器管理装置与上述服务器组合为一种服务器管理系统。该服务器管理系统包括上述服务器以及服务器管理装置。
与基板管理控制器类似,在采用IPMI协议的情况下,服务器管理装置也需要将IPMI格式的消息(例如需要发送给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命令)封装成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服务器管理装置还需要对接收到的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进行解析。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服务器管理装置中通过不同的模块来实现这些功能。例如,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可以包括:IPMI模块、IPMI over PCIE模块以及PCIE数据链路层模块,其中,所述IPMI模块用于生成基于IPMI协议的消息,所述IPMI over PCIE模块用于将基于IPMI协议的消息封装成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所述PCIE数据链路层模块用于传输所述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
服务器管理装置可以是智能板卡或者智能设备,下面结合附图以服务器管理装置是智能板卡或设备为例对一个可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PCIE总线的服务器管理系统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服务器包括:处理器(CPU)和基板管理控制器(BMC)等组件。在可选实施例中,CPU包括根复合(Root Complex),上述实施方式以及本可选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实现的功能,均可以由根复合来实现。为了更加清楚的描述根复合的功能,在本可选实施例中,可以将RootComplex的分为两个功能部分,即根复合可以包括管理代理(Management Agent)和根端口(Root Port)。在图4中示出了两个根端口,其中一个根端口通过PCIE与BMC连接,另一个根端口通过PCIE与智能板卡或设备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中不仅仅可以有两个端口,还可以有更多的根端口用于与BMC或者智能板卡或设备连接,在图4中为了更加明确数据包的走向仅示出了两个端口。在图4示出的结构中,管理代理实现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处理器的功能。
在图4中还示出了BMC和智能板卡或者设备的结构,下面对此分别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基板管理控制器(简称为BMC)可以包括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Packets,简称为PCIE DLLP)模块,IPMI over PCIE模块和智能平台管理接口(Intelligent PlatformManagement Interface,简称为IPMI)处理模块(或者简称为IPMI模块)。其中,基板管理控制器与CPU Root Complex的Root Port通过PCIE连接。与基板管理控制器的结构相似,智能板卡或设备也包括:PCIE DLLP模块、IPMI over PCIE模块和IPMI命令模块。智能板卡或设备与服务器CPU Root Complex的Root Port通过PCIE连接。
其中,IPMI处理模块用于生成IPMI的命令或者用于在接收到IPMI的命令之后该命令进行处理并反馈处理结果(即响应),IPMI over PCIE模块将IPMI命令或者响应封装成PICE数据链路层报文或者对接收到PICE数据链路层报文进行解析得到IPMI命令或者响应,PCIE DLLP模块用于发送或者接收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下面对智能板卡或设备以及基板管理控制器中的各个模块分别进行说明。
智能板卡或设备中的IPMI模块(可以也称作IPMI命令模块)用于产生IPMI命令(智能板卡或设备发送方向)以及处理IPMI响应(智能板卡或设备接收方向),IPMI over PCIE模块用于将IPMI命令组建成IPMI Request DLLP(即请求消息)并交给PCIE DLLP模块(智能板卡或设备发送方向)以及解析IPMI Response DLLP(即响应消息)并将结果交给IPMI命令模块(智能板卡或设备接收方向),PCIE DLLP模块在发送方向用于发送IPMI Request DLLP报文,在接收方向用于识别IPMI Response DLLP报文并交给IPMI over PCIE模块。
BMC的IPMI命令模块用于处理IPMI命令(BMC接收方向)以及产生IPMI处理结果(BMC发送方向),IPMI over PCIE模块用于解析IPMI Request DLLP并将结果交给IPMI处理模块(BMC接收方向)以及将IPMI处理结果组建成IPMI Response DLLP并交给PCIE DLLP模块(BMC发送方向),PCIE DLLP模块在接收方向用于识别IPMI Request DLLP报文并交给IPMI over PCIE模块,在发送方向用于发送IPMI Response DLLP报文。
由此可见,智能板卡或设备以及基板管理控制器均对IPMI协议中命令或者处理结果进行了处理,或者将其封装成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或者从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中解析得到响应的结果,无论是封装或者解析,均需要确定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的结构。图3中就示出了一种可选的结构,如图3所示,IPMI DLLP报文格式如下:第0字节为DLLP Type,用于标识IPMI DLLP;第1字节为保留字节;第2字节为sequence num;第3字节为DLLP长度(不含CRC);第4字节为IPMI DLLP Type,用于标识IPMI Request DLLP或者IPMI Response DLLP;第5字节至DLLP Len字节为IPMI协议内容;第DLLP Len字节到DLLP Len+2字节为CRC。需要说明的是,该报文结构仅仅是一种可选的结构,在实际应用时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报文结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可选实施例中,考虑到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中没有用于路由的字段,因此,在本可选实施例中,使用了表来进行路由。即路由的功能是通过两张表由Management Agent来实现的。这两张表分别是BMC与Root Port映射表和sequence num与Rootport映射表。其中,Management Agent在BMC与Root Port映射表查找是否存在与基板管理控制器连接的根端口;在查找到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连接的根端口之后,将请求消息通过该根端口发送给对应的基板管理控制器。Management Agent在sequence num与Rootport映射表中记录请求消息来源的根端口,当接收到该请求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之后,根据记录的该请求消息来源的根端口将响应消息发送给对应的服务器管理装置。需要说明的是,该sequence num与Rootport映射表可以是先入先出(简称为FIFO)表,因此,该sequence num与Rootport映射表也可以称作是sequence num-Root Port FIFO表。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Management Agent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Management Agent可以包括PCIE DLLP模块、BMC-Root Port映射表和sequence num-RootPort FIFO表。PCIE DLLP模块用于识别智能板卡或设备IPMI Request DLLP,并解析IPMIRequest DLLP中的sequence num将其与Rootport的映射关系添加到sequence num-RootPort FIFO表,或者识别BMC的IPMI Response DLLP,并解析IPMI Response DLLP中的sequence num将其从sequence num-Root Port FIFO表中删除。PCIE DLLP模块还用于识别BMC的IPMI Response DLLP,并将BMC和Root Port的映射关系记录到BMC-Root Port映射表。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服务器管理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服务器上电后,智能板卡或设备IPMI命令模块用于产生IPMI命令,组装成IPMI Request DLLP后,发送到CPURoot Complex,CPU Root Complex Management Agent中的PCIE DLLP模块,识别到IPMIRequest DLLP,并解析IPMI Request DLLP中的sequence num将其与Rootport的映射关系添加到sequence num-Root Port FIFO表。Management Agent检查是否存在BMC与RootPort映射表,如果存在则将IPMI Request DLLP转发到BMC,如果不存在则向CPU RootComplex的所有Root Port(除了连接智能板卡或设备的Root Port之外的其他Root Port)转发IPMI Request DLLP。BMC收到IPMI Request DLLP,解析并处理IPMI命令,并将处理结果组装成IPMI Response DLLP,发送到CPU Root Complex。CPU Root Complex ManagementAgent中的PCIE DLLP模块,识别到IPMI Response DLLP,并解析IPMI Response DLLP中的sequence num,根据sequence num-Root Port FIFO表将IPMI Response DLLP转发到智能板卡或设备,最后将sequence num-Root port的映射关系从sequence num-Root PortFIFO表中删除。
在上述可选实施例中,基于PCIE链路层实现了智能板卡或设备管理服务器BMC的方案,并且还可以通过Requset和Response类型区分出BMC和智能板卡或设备,针对路由部分的处理则是通过sequence num找到Response DLLP路由信息。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达到如下的技术效果:实现了智能板卡或设备通过PCIE管理服务器BMC的方案,由于上述方案是基于PCIE链路层实现,摆脱服务器BIOS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以上实施例中的方法。
上述程序可以运行在处理器中,或者也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或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这些计算机程序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对应与不同的步骤可以通过不同的模块来实现。
该本实施例中就提供了这样的一种处理器,该处理器包括如下模块: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服务器管理装置发送的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用于对服务器进行管理,所述处理器配置在所述服务器中;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请求消息发送给基板管理控制器;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响应消息为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对所述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后的响应消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以及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通过高速串行总线PCIE连接,所述请求消息和所述响应消息为支持PCIE协议的消息。
该系统或者装置用于实现上述的实施例中的方法的功能,该系统或者装置中的每个模块与方法中的每个步骤相对应,已经在方法中进行过说明的,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所述处理器包括PCIE的根复合体,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第一发送模块、第二接收模块和第二发送模块位于所述根复合体中,所述根复合体包括多个根端口,每个根端口均与一个支持PCIE的装置连接,支持PCIE的装置包括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和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所述根复合体作为所述支持PCIE的装置之间连接的桥。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查找是否存在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连接的根端口;所述处理器在查找到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连接的根端口之后,将所述请求消息通过所述根端口发送给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未查找到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连接的根端口的情况下,将所述请求消息发送给除所述与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连接的根端口之外的所有根端口;所述处理器还包括保存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来自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响应消息的情况下,建立接收到所述响应消息的根端口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保存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请求消息之后,在表中保存所述请求消息来源的根端口与所述请求消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响应消息对应的所述请求消息的标识在所述表中查找与所述标识对应的根端口,所述处理器通过与所述标识对应的根端口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包括删除模块,用于在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之后,在所述表中删除所述请求消息来源的根端口与所述请求消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通过上述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网线连接基板管理控制器对服务器进行管理时连接复杂的问题,从而能够通过PCIE与基板管理控制器进行连接,简化与基板管理控制器的连接方式,能够更好对服务器进行管理。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服务器管理方法,包括:
处理器接收来自服务器管理装置发送的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用于对服务器进行管理,所述处理器配置在所述服务器中;
所述处理器将所述请求消息发送给基板管理控制器;
所述处理器接收来自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响应消息为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对所述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后的响应消息;
所述处理器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以及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通过高速串行总线PCIE连接,所述请求消息和所述响应消息为支持PCIE协议的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处理器包括PCIE的根复合体,所述根复合体包括多个根端口,每个根端口均与一个支持PCIE的装置连接,支持PCIE的装置包括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和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所述根复合体作为所述支持PCIE的装置之间连接的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处理器将所述请求消息发送给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包括:
所述处理器查找是否存在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连接的根端口;
所述处理器在查找到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连接的根端口之后,将所述请求消息通过所述根端口发送给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所述处理器在未查找到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连接的根端口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将所述请求消息发送给除所述与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连接的根端口之外的所有根端口;
所述处理器在接收到来自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响应消息的情况下,建立接收到所述响应消息的根端口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的映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处理器在接收到所述请求消息之后,在表中保存所述请求消息来源的根端口与所述请求消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所述处理器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包括: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响应消息对应的所述请求消息的标识在所述表中查找与所述标识对应的根端口,所述处理器通过与所述标识对应的根端口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处理器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处理器在所述表中删除所述请求消息来源的根端口与所述请求消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请求消息和所述响应消息均为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请求消息是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将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协议IPMI中的命令封装成所述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得到的,所述响应消息是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将所述IPMI中的对所述命令的响应封装成所述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得到的;和/或,在所述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中使用预定字节来标识该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是所述请求消息或者所述响应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IPMI中的命令和所述IPMI中的响应被封装在所述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中的第五字节到用于指示所述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长度的字节之间。
10.一种服务器,包括:
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以及,
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服务器,其中,
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包括:IPMI模块、IPMI over PCIE模块以及PCIE数据链路层模块,其中,所述IPMI模块用于生成基于IPMI协议的消息,所述IPMI over PCIE模块用于将基于IPMI协议的消息封装成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所述PCIE数据链路层模块用于传输所述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
12.一种服务器管理方法,包括:
服务器管理装置向处理器发送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用于对服务器进行管理,所述处理器配置在所述服务器中;
所述服务器管理接收来自所述处理器的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响应消息为所述处理器将所述请求消息发送给基板管理控制之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对所述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后做出的响应;
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接收所述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以及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通过高速串行总线PCIE连接,所述请求消息和所述响应消息为支持PCIE协议的消息。
13.一种服务器管理方法,包括:
服务器管理装置向处理器发送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用于对服务器进行管理,所述处理器配置在所述服务器中;
所述处理器将所述请求消息发送给基板管理控制器;
所述处理器接收来自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响应消息,并将所述响应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其中,所述响应消息为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对所述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后的响应消息;
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接收所述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以及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通过高速串行总线PCIE连接,所述请求消息和所述响应消息为支持PCIE协议的消息。
14.一种服务器管理系统,包括:
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服务器,以及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服务器管理装置包括:IPMI模块、IPMI over PCIE模块以及PCIE数据链路层模块,其中,所述IPMI模块用于生成基于IPMI协议的消息,所述IPMI over PCIE模块用于将基于IPMI协议的消息封装成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所述PCIE数据链路层模块用于传输所述PCIE数据链路层报文。
CN202210852800.0A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服务器管理方法、服务器及服务器管理系统 Pending CN1152773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2800.0A CN115277348A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服务器管理方法、服务器及服务器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2800.0A CN115277348A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服务器管理方法、服务器及服务器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7348A true CN115277348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67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52800.0A Pending CN115277348A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服务器管理方法、服务器及服务器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7734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04214A (zh) * 2023-04-25 2023-06-0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Bmc升级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610373A (zh) * 2023-07-19 2023-08-18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Pcie设备管理架构、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7399A (zh) * 2010-11-18 2012-05-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基板管理控制器的韧体更新系统及方法
WO2012100724A1 (zh) * 2011-01-28 2012-08-02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在pcie总线上传输报文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052621A (zh) * 2013-03-15 2014-09-17 英特尔公司 用于跨快速外围组件互连(pcie)段的平台管理消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9189602A (zh) * 2018-09-21 2019-01-1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CIE Slot故障定位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CN110457164A (zh) * 2019-07-08 2019-1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管理的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US10521376B1 (en) * 2018-03-15 2019-12-31 Seagate Technology Llc Enclosure management over PCIE
CN111352889A (zh) * 2020-02-29 2020-06-3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ctp协议的设备管理方法、设备、装置和介质
US20210279193A1 (en) * 2020-03-06 2021-09-09 Dell Products L.P. Configurable method to associate drive slot to bus number
CN113419977A (zh) * 2021-05-28 2021-09-21 济南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中pcie设备管理系统和服务器
CN114153782A (zh) * 2022-01-24 2022-03-08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系统、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4598735A (zh) * 2022-01-30 2022-06-07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7399A (zh) * 2010-11-18 2012-05-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基板管理控制器的韧体更新系统及方法
WO2012100724A1 (zh) * 2011-01-28 2012-08-02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在pcie总线上传输报文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052621A (zh) * 2013-03-15 2014-09-17 英特尔公司 用于跨快速外围组件互连(pcie)段的平台管理消息的方法和系统
US10521376B1 (en) * 2018-03-15 2019-12-31 Seagate Technology Llc Enclosure management over PCIE
CN109189602A (zh) * 2018-09-21 2019-01-1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CIE Slot故障定位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CN110457164A (zh) * 2019-07-08 2019-1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管理的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11352889A (zh) * 2020-02-29 2020-06-3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ctp协议的设备管理方法、设备、装置和介质
US20210279193A1 (en) * 2020-03-06 2021-09-09 Dell Products L.P. Configurable method to associate drive slot to bus number
CN113419977A (zh) * 2021-05-28 2021-09-21 济南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中pcie设备管理系统和服务器
CN114153782A (zh) * 2022-01-24 2022-03-08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系统、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4598735A (zh) * 2022-01-30 2022-06-07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之光;耿士华;: "浅谈BMC管理系统在国产平台服务器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no. 1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04214A (zh) * 2023-04-25 2023-06-0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Bmc升级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610373A (zh) * 2023-07-19 2023-08-18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Pcie设备管理架构、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CN116610373B (zh) * 2023-07-19 2023-09-15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Pcie设备管理架构、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4654B (zh) 自組態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及其自組態方法與儲存媒體
US10986171B2 (en) Method for unified communication of server, 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 and server
CN107818021B (zh) 使用bmc作为代理nvmeof发现控制器向主机提供nvm子系统的方法
CN115277348A (zh) 一种服务器管理方法、服务器及服务器管理系统
CN107820693B (zh) NVMe over Fabric中转发报文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7124234B2 (en) Managing transmissions between devices
CN108983938B (zh) 当待机电源故障时可操作系统、计算机实现方法、及介质
CN111654519B (zh) 用于传输数据处理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CN106933753B (zh) 智能接口卡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3120340A1 (zh) 网络接口模块的端口配置方法、装置及框式通信设备
US20190042161A1 (en) Hard Disk Operation Method and Hard Disk Manager
EP3014817B1 (en) Hardware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
JP6665190B2 (ja) ネットワーク共有実施方法及び装置
US20130111094A1 (en) Management of target devices
US10795846B1 (en) Scalable NVMe storage management over system management bus
CN109150724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网卡
CN110955537B (zh) 一种物理机纳管方法及装置
CN111459863B (zh) 一种基于nvme-mi的机箱管理系统及方法
TWI802269B (zh) 伺服設備與其輸入輸出裝置
WO2024103923A1 (zh) 一种故障通知方法及相关装置
EP3886368A1 (en) Control device, execution device, devi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device management system
CN114489818A (zh) 一种基于bios的bmc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8118321A (zh) 节点异常事件的处理方法、网卡及存储集群
CN117271064A (zh) 一种虚拟机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319255A (zh) 网卡带外管理功能的测试方法、装置、介质以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