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3761B - 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3761B
CN115273761B CN202210991850.7A CN202210991850A CN115273761B CN 115273761 B CN115273761 B CN 115273761B CN 202210991850 A CN202210991850 A CN 202210991850A CN 115273761 B CN115273761 B CN 1152737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ghtness
mini
model
coefficient
atten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918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73761A (zh
Inventor
陈少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borui Electronics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borui Electronics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borui Electronics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borui Electronics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918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37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3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3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737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37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3Improving th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niformity across the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基板上设置Mini LED,其中Mini LED1作为常规显示背光需求使用,Mini LED2作为补充背光显示使用;同步在基板上设置mini_PD,并通过其采集获取照明亮度信号信息,再将照明亮度信号信息输入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中,输出亮度衰减系数;根据亮度衰减系数进行亮度反馈,获得亮度补偿系数;基于所述亮度补偿系数,通过所述Mini LED2进行区域亮度补偿。达到通过Mini LED2进行区域亮度的补充,延长基于Mini LED LCD显示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产品品质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Mini LED是芯片尺寸介于50~200μm之间的LED器件,随着Mini LED显示技术的迅速发展,Mini LED显示产品已开始应用于超大屏高清显示,如监控指挥、高清演播、高端影院、医疗诊断、广告显示、会议会展、办公显示、虚拟现实等商用领域。现有Mini LED背光LCD显示,其中MiniLED分布在基板上,通过光学膜片可以实现均匀的光线。由于LED是同步同亮度发光,随着时间推移,LED发光效率降低,同步亮度降低,人眼很难识别,而现在的MiniLED则是和显示画面同步。
然而,现有技术在长时间固定画面下,Mini LED使用程度有差异,导致Mini LED不同区域亮度有差异,长时间使用会出现显示器亮度不均匀,造成各种痕迹现象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Mini LED不同区域亮度有差异,长时间使用会出现显示器亮度不均匀,造成各种痕迹现象的技术问题,达到通过设置两类Mini LED检测原本Mini LED在长期使用后区域亮度的衰减情况,进行亮度反馈,通过Mini LED2进行区域亮度的补充,延长基于Mini LED LCD显示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产品品质的技术效果。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基板上设置Mini LED,所述Mini LED包括Mini LED1和Mini LED2;所述Mini LED1作为常规显示背光需求使用,所述Mini LED2作为补充背光显示使用;同步在所述基板上设置mini_PD;通过所述mini_PD采集获取照明亮度信号信息;构建亮度衰减监测模型,将所述照明亮度信号信息输入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中进行分析,输出亮度衰减系数;根据所述亮度衰减系数进行亮度反馈,获得亮度补偿系数;基于所述亮度补偿系数,通过所述MiniLED2进行区域亮度补偿。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LED设置模块,用于在基板上设置Mini LED,所述Mini LED包括Mini LED1和Mini LED2;LED使用模块,用于所述Mini LED1作为常规显示背光需求使用,所述Mini LED2作为补充背光显示使用;二极管设置模块,用于同步在所述基板上设置mini_PD;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mini_PD采集获取照明亮度信号信息;模型分析模块,用于构建亮度衰减监测模型,将所述照明亮度信号信息输入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中进行分析,输出亮度衰减系数;补偿系数获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亮度衰减系数进行亮度反馈,获得亮度补偿系数;亮度补偿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亮度补偿系数,通过所述Mini LED2进行区域亮度补偿。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在基板上设置Mini LED,所述Mini LED包括Mini LED1和Mini LED2,其中Mini LED1作为常规显示背光需求使用,Mini LED2作为补充背光显示使用,并同步在基板上设置mini_PD,再通过mini_PD采集获取照明亮度信号信息,然后将照明亮度信号信息输入亮度衰减监测模型中进行分析,输出亮度衰减系数,再根据亮度衰减系数进行亮度反馈,获得亮度补偿系数,基于所述亮度补偿系数,通过Mini LED2进行区域亮度补偿的技术方案。进而达到通过设置两类Mini LED检测原本Mini LED在长期使用后区域亮度的衰减情况,进行亮度反馈,通过Mini LED2进行区域亮度的补充,延长基于Mini LED LCD显示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产品品质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中Mini LED背光LCD显示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中MiniLED1按照矩形阵列1排列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中Mini LED1按照矩形阵列2排列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中MiniLED1按照轴对称图形阵列1排列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中Mini LED1按照轴对称图形阵列2排列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LED设置模块11,LED使用模块12,二极管设置模块13,信号采集模块14,模型分析模块15,补偿系数获得模块16,亮度补偿模块17。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通过提供了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Mini LED不同区域亮度有差异,长时间使用会出现显示器亮度不均匀,造成各种痕迹现象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通过设置两类Mini LED检测原本Mini LED在长期使用后区域亮度的衰减情况,进行亮度反馈,通过Mini LED2进行区域亮度的补充,延长基于Mini LED LCD显示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产品品质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0:在基板上设置Mini LED,所述Mini LED包括Mini LED1和Mini LED2;
步骤S200:所述Mini LED1作为常规显示背光需求使用,所述Mini LED2作为补充背光显示使用;
具体而言,Mini LED是芯片尺寸介于50~200μm之间的LED器件,随着Mini LED显示技术的迅速发展,Mini LED显示产品已开始应用于超大屏高清显示,如监控指挥、高清演播、高端影院、医疗诊断、广告显示、会议会展、办公显示、虚拟现实等商用领域。现有MiniLED背光LCD显示,其中Mini LED分布在基板上,通过光学膜片可以实现均匀的光线。
本申请Mini LED背光LCD显示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基板上设置两类Mini LED,基板包括反射膜和导光板以及铁框,所述Mini LED具体包括Mini LED1和Mini LED2,其中所述Mini LED1作为常规显示背光需求使用,另一类所述Mini LED2作为补充背光显示使用。
步骤S300:同步在所述基板上设置mini_PD;
进一步而言,所述同步在所述基板上设置mini_PD,本申请步骤S300还包括:
步骤S310:获得所述基板的使用区域信息;
步骤S320:根据所述使用区域信息和使用需求信息,确定排列区域信息;
步骤S330:在所述排列区域信息内,将所述Mini LED1按照矩形阵列进行排列;
步骤S340:将所述Mini_PD设置在所述Mini LED1的排列区域中心。
进一步而言,本申请步骤S340还包括:
步骤S341:在所述排列区域信息内,将所述Mini LED1按照轴对称图形阵列进行排列;
步骤S342:将所述Mini_PD设置在所述Mini LED1的排列区域中心;
步骤S343:将所述Mini LED2均匀设置在所述Mini_PD的预设位置上。
具体而言,同步在所述基板上设置mini_PD,即光电发光二极管,具体为首先获取所述基板的可使用区域信息,即Mini LED可设置区域。再根据所述使用区域信息和用户的显示使用需求信息,确定Mini LED的可排列区域信息,在所述排列区域信息内,将所述MiniLED1按照矩形阵列进行排列。排列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将所述Mini_PD设置在所述MiniLED1的排列区域中心,间隔均匀的设置Mini_PD,保证排列区域有检测Mini_PD,或均匀阵列设置Mini_PD,间隔均匀设置Mini LED2与Mini_PD相邻或者不相邻,保证区域有补偿的MiniLED2,可以有效检测区域亮度。
在所述排列区域信息内,还可将所述Mini LED1按照轴对称图形阵列进行排列,排列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再将所述Mini_PD设置在所述Mini LED1的排列区域中心,将所述Mini LED2均匀设置在所述Mini_PD的预设位置上,例如与Mini_PD相邻位置上。通过设置两类Mini LED和Mini_PD位置,可以有效检测区域亮度,进而检测原本Mini LED在长期使用后区域亮度的衰减情况。
步骤S400:通过所述mini_PD采集获取照明亮度信号信息;
具体而言,通过所述mini_PD即光电二极管采集获取照明亮度信号信息,即对MiniLED的照明亮度变化进行监测采集,通过光电二极管产生与该照明度成比例的电流信号,进而将电流输出信号转换为反映照明亮度的可用信号信息。
步骤S500:构建亮度衰减监测模型,将所述照明亮度信号信息输入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中进行分析,输出亮度衰减系数;
进一步而言,所述构建亮度衰减监测模型,本申请步骤S500还包括:
步骤S510:获得历史照明亮度信号信息,将所述历史照明亮度信号信息作为模型样本信息进行标识;
步骤S520:对标识后的所述模型样本信息按照预定比例进行划分,获得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
步骤S530:基于所述训练集对进行网络模型监督训练,获得基础亮度衰减监测模型;
步骤S540:基于所述验证集和所述测试集对所述基础亮度衰减监测模型进行验证和测试,直到模型分析准确率达到预设准确率,获得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
进一步而言,所述获得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本申请步骤S540还包括:
步骤S541:对所述基础亮度衰减监测模型的分析验证效果进行评价,获得模型分析准确性系数;
步骤S542:当所述模型分析准确性系数未达到预设准确性系数时,将所述模型分析准确性系数和所述预设准确性系数的差值作为模型优化参数;
步骤S543:基于模型优化算法和所述模型优化参数,对所述基础亮度衰减监测模型进行迭代更新,获得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
进一步而言,所述将所述照明亮度信号信息输入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中进行分析,输出亮度衰减系数,本申请步骤S500还包括:
步骤S550: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包括输入层、亮度信号层、衰减逻辑层和输出层;
步骤S560:将所述照明亮度信号信息作为输入层,输入至所述亮度信号层中进行分析,获得亮度信号衰减结果;
步骤S570:将所述亮度信号衰减结果输入所述衰减逻辑层中进行评估,输出亮度衰减系数;
步骤S580:将所述亮度衰减系数作为模型输出结果,通过所述输出层输出。
具体而言,首先构建亮度衰减监测模型,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用于检测原本Mini LED在长期使用后区域亮度的衰减情况。具体构建方法为,首先获取历史照明亮度信号信息,即Mini LED的历史照明亮度信号信息。将所述历史照明亮度信号信息作为模型样本信息进行标识,对标识后的所述模型样本信息按照预定比例进行划分,获得对应划分的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示例性的,可按照6:2:2的比例进行划分获得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
基于所述训练集对网络模型进行监督训练学习,生成基础亮度衰减监测模型,用于Mini LED的亮度衰减分析。基于所述验证集和所述测试集对所述基础亮度衰减监测模型的分析效果进行验证和测试,直到模型预测准确率达到预设准确率,表明模型输出准确性达标,生成最终的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具体为对所述基础亮度衰减监测模型的分析验证效果进行评价,即统计所述模型测试验证样本中分析准确和分析错误的样本数量,计算获得分析准确率即模型分析准确性系数。当所述模型分析准确性系数未达到预设准确性系数时,表明模型准确性未达标,其中预设准确性系数可自行设定。
将所述模型分析准确性系数和所述预设准确性系数的差值作为模型优化参数,即需要优化改进的分析准确率,基于模型优化算法和所述模型优化参数,常用模型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粒子群算法等,对所述基础亮度衰减监测模型进行迭代更新,直到分析准确性达到预设准确性。搭建的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包括输入层、亮度信号层、衰减逻辑层和输出层,将所述照明亮度信号信息作为输入层,输入至所述亮度信号层中进行分析,所述亮度信号层用于对Mini LED的照明亮度进行衰减趋势分析,输出亮度信号衰减结果,即照明亮度信号的衰减趋势结果。
再将所述亮度信号衰减结果输入所述衰减逻辑层中进行评估,所述衰减逻辑层用于对照明衰减趋势进行程度等级评估,输出亮度衰减系数,即Mini LED的光照明度衰减程度,系数越大,表明光衰减程度越大。将所述亮度衰减系数作为模型输出结果,通过所述输出层输出,通过对亮度衰减监测模型进行验证构建,保证模型分析准确率,进而提高亮度衰减系数的分析准确性和分析效率。
步骤S600:根据所述亮度衰减系数进行亮度反馈,获得亮度补偿系数;
进一步而言,本申请步骤S600还包括:
步骤S610:获得所述Mini LED的应用环境信息;
步骤S620:对所述应用环境信息进行亮度影响评价,获得环境亮度影响因子;
步骤S630:基于所述环境亮度影响因子,对所述亮度补偿系数进行修正。
具体而言,根据所述亮度衰减系数进行亮度反馈,需要对光衰减亮度进行光补偿,以此获得亮度补偿系数,即需要补充的光照明强度。但在实际使用场景中,常常因为应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例如使用环境天气昏暗,导致亮度无法用户的预期效果。因此对所述MiniLED的应用环境信息进行亮度影响评价,评估应用环境带来的亮度影响,获得环境亮度影响因子,影响因子越大,表明应用环境带来的亮度影响越大。基于所述环境亮度影响因子,对所述亮度补偿系数进行修正,例如根据应用环境对亮度补偿进行加大修正。通过结合应用环境因素进行光亮度补偿,实现光亮度补偿自适应调节,进而保证亮度补偿准确性,提高显示效果。
步骤S700:基于所述亮度补偿系数,通过所述Mini LED2进行区域亮度补偿。
具体而言,基于所述亮度补偿系数,通过所述Mini LED2进行区域亮度补偿,亮度补偿系数越大,所述Mini LED2的亮度补偿程度越大。达到延长基于Mini LED LCD显示的使用寿命,保证产品显示效果,进而提高产品品质的技术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采用了在基板上设置Mini LED,所述Mini LED包括Mini LED1和Mini LED2,其中Mini LED1作为常规显示背光需求使用,Mini LED2作为补充背光显示使用,并同步在基板上设置mini_PD,再通过mini_PD采集获取照明亮度信号信息,然后将照明亮度信号信息输入亮度衰减监测模型中进行分析,输出亮度衰减系数,再根据亮度衰减系数进行亮度反馈,获得亮度补偿系数,基于所述亮度补偿系数,通过Mini LED2进行区域亮度补偿的技术方案。进而达到通过设置两类Mini LED检测原本Mini LED在长期使用后区域亮度的衰减情况,进行亮度反馈,通过Mini LED2进行区域亮度的补充,延长基于Mini LED LCD显示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产品品质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同样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系统,如图7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LED设置模块11,用于在基板上设置Mini LED,所述Mini LED包括Mini LED1和Mini LED2;
LED使用模块12,用于所述Mini LED1作为常规显示背光需求使用,所述Mini LED2作为补充背光显示使用;
二极管设置模块13,用于同步在所述基板上设置mini_PD;
信号采集模块14,用于通过所述mini_PD采集获取照明亮度信号信息;
模型分析模块15,用于构建亮度衰减监测模型,将所述照明亮度信号信息输入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中进行分析,输出亮度衰减系数;
补偿系数获得模块16,用于根据所述亮度衰减系数进行亮度反馈,获得亮度补偿系数;
亮度补偿模块17,用于基于所述亮度补偿系数,通过所述Mini LED2进行区域亮度补偿。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设置模块还包括:
使用区域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基板的使用区域信息;
排列区域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使用区域信息和使用需求信息,确定排列区域信息;
矩形阵列排列单元,用于在所述排列区域信息内,将所述Mini LED1按照矩形阵列进行排列;
二极管排列单元,用于将所述Mini_PD设置在所述Mini LED1的排列区域中心。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轴对称阵列排列单元,用于在所述排列区域信息内,将所述Mini LED1按照轴对称图形阵列进行排列;
二极管设置单元,用于将所述Mini_PD设置在所述Mini LED1的排列区域中心;
LED均匀设置单元,用于将所述Mini LED2均匀设置在所述Mini_PD的预设位置上。
进一步的,所述模型分析模块还包括:
历史信息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历史照明亮度信号信息,将所述历史照明亮度信号信息作为模型样本信息进行标识;
样本划分单元,用于对标识后的所述模型样本信息按照预定比例进行划分,获得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
模型训练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训练集对进行网络模型监督训练,获得基础亮度衰减监测模型;
模型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验证集和所述测试集对所述基础亮度衰减监测模型进行验证和测试,直到模型分析准确率达到预设准确率,获得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模型获得单元还包括:
模型评价单元,用于对所述基础亮度衰减监测模型的分析验证效果进行评价,获得模型分析准确性系数;
优化参数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模型分析准确性系数未达到预设准确性系数时,将所述模型分析准确性系数和所述预设准确性系数的差值作为模型优化参数;
模型更新单元,用于基于模型优化算法和所述模型优化参数,对所述基础亮度衰减监测模型进行迭代更新,获得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模型分析模块还包括:
模型构成单元,用于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包括输入层、亮度信号层、衰减逻辑层和输出层;
模型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照明亮度信号信息作为输入层,输入至所述亮度信号层中进行分析,获得亮度信号衰减结果;
模型评估单元,用于将所述亮度信号衰减结果输入所述衰减逻辑层中进行评估,输出亮度衰减系数;
模型输出单元,用于将所述亮度衰减系数作为模型输出结果,通过所述输出层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应用环境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Mini LED的应用环境信息;
亮度影响评价单元,用于对所述应用环境信息进行亮度影响评价,获得环境亮度影响因子;
补偿修正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环境亮度影响因子,对所述亮度补偿系数进行修正。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基板上设置Mini LED,所述Mini LED包括Mini LED1和Mini LED2;所述Mini LED1作为常规显示背光需求使用,所述Mini LED2作为补充背光显示使用;同步在所述基板上设置mini_PD;通过所述mini_PD采集获取照明亮度信号信息;构建亮度衰减监测模型,将所述照明亮度信号信息输入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中进行分析,输出亮度衰减系数;根据所述亮度衰减系数进行亮度反馈,获得亮度补偿系数;基于所述亮度补偿系数,通过所述Mini LED2进行区域亮度补偿。解决了现有技术Mini LED不同区域亮度有差异,长时间使用会出现显示器亮度不均匀,造成各种痕迹现象的技术问题。达到通过设置两类MiniLED检测原本MiniLED在长期使用后区域亮度的衰减情况,进行亮度反馈,通过MiniLED2进行区域亮度的补充,延长基于Mini LED LCD显示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产品品质的技术效果。
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如果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

1.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基板上设置Mini LED,所述Mini LED包括Mini LED1和Mini LED2;
所述Mini LED1作为常规显示背光需求使用,所述Mini LED2作为补充背光显示使用;
同步在所述基板上设置mini_PD;
通过所述mini_PD采集获取照明亮度信号信息;
构建亮度衰减监测模型,将所述照明亮度信号信息输入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中进行分析,输出亮度衰减系数;
根据所述亮度衰减系数进行亮度反馈,获得亮度补偿系数;
基于所述亮度补偿系数,通过所述Mini LED2进行区域亮度补偿;
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Mini LED的应用环境信息;
对所述应用环境信息进行亮度影响评价,获得环境亮度影响因子;
基于所述环境亮度影响因子,对所述亮度补偿系数进行修正;
所述构建亮度衰减监测模型,包括:
获得历史照明亮度信号信息,将所述历史照明亮度信号信息作为模型样本信息进行标识;
对标识后的所述模型样本信息按照预定比例进行划分,获得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
基于所述训练集对进行网络模型监督训练,获得基础亮度衰减监测模型;
基于所述验证集和所述测试集对所述基础亮度衰减监测模型进行验证和测试,直到模型分析准确率达到预设准确率,获得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
所述获得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包括:
对所述基础亮度衰减监测模型的分析验证效果进行评价,获得模型分析准确性系数;
当所述模型分析准确性系数未达到预设准确性系数时,将所述模型分析准确性系数和所述预设准确性系数的差值作为模型优化参数;
基于模型优化算法和所述模型优化参数,对所述基础亮度衰减监测模型进行迭代更新,获得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
所述同步在所述基板上设置mini_PD,包括:
获得所述基板的使用区域信息;
根据所述使用区域信息和使用需求信息,确定排列区域信息;
在所述排列区域信息内,将所述Mini LED1按照矩形阵列进行排列;
将所述Mini_PD设置在所述Mini LED1的排列区域中心;
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排列区域信息内,将所述Mini LED1按照轴对称图形阵列进行排列;
将所述Mini_PD设置在所述Mini LED1的排列区域中心;
将所述Mini LED2均匀设置在所述Mini_PD的预设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照明亮度信号信息输入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中进行分析,输出亮度衰减系数,包括:
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包括输入层、亮度信号层、衰减逻辑层和输出层;
将所述照明亮度信号信息作为输入层,输入至所述亮度信号层中进行分析,获得亮度信号衰减结果;
将所述亮度信号衰减结果输入所述衰减逻辑层中进行评估,输出亮度衰减系数;
将所述亮度衰减系数作为模型输出结果,通过所述输出层输出。
3.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系统包括:
LED设置模块,用于在基板上设置Mini LED,所述Mini LED包括Mini LED1和MiniLED2;
LED使用模块,用于所述Mini LED1作为常规显示背光需求使用,所述Mini LED2作为补充背光显示使用;
二极管设置模块,用于同步在所述基板上设置mini_PD;
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mini_PD采集获取照明亮度信号信息;
模型分析模块,用于构建亮度衰减监测模型,将所述照明亮度信号信息输入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中进行分析,输出亮度衰减系数;
补偿系数获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亮度衰减系数进行亮度反馈,获得亮度补偿系数;
亮度补偿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亮度补偿系数,通过所述Mini LED2进行区域亮度补偿;
应用环境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Mini LED的应用环境信息;
亮度影响评价单元,用于对所述应用环境信息进行亮度影响评价,获得环境亮度影响因子;
补偿修正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环境亮度影响因子,对所述亮度补偿系数进行修正;
历史信息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历史照明亮度信号信息,将所述历史照明亮度信号信息作为模型样本信息进行标识;
样本划分单元,用于对标识后的所述模型样本信息按照预定比例进行划分,获得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
模型训练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训练集对进行网络模型监督训练,获得基础亮度衰减监测模型;
模型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验证集和所述测试集对所述基础亮度衰减监测模型进行验证和测试,直到模型分析准确率达到预设准确率,获得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
模型评价单元,用于对所述基础亮度衰减监测模型的分析验证效果进行评价,获得模型分析准确性系数;
优化参数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模型分析准确性系数未达到预设准确性系数时,将所述模型分析准确性系数和所述预设准确性系数的差值作为模型优化参数;
模型更新单元,用于基于模型优化算法和所述模型优化参数,对所述基础亮度衰减监测模型进行迭代更新,获得所述亮度衰减监测模型。
CN202210991850.7A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52737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1850.7A CN115273761B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1850.7A CN115273761B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3761A CN115273761A (zh) 2022-11-01
CN115273761B true CN115273761B (zh) 2023-11-24

Family

ID=83752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1850.7A Active CN115273761B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73761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1728A (zh) * 2007-07-06 2008-01-09 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亮度控制系统
CN101392875A (zh) * 2008-10-22 2009-03-25 北京巨数数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led背光系统
CN101697273A (zh) * 2009-10-29 2010-04-21 彩虹集团公司 使用led背光源的lcd亮度均匀性自动校正系统及校正方法
CN101833928A (zh) * 2010-04-24 2010-09-15 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与相关的背光模组发光亮度调整方法
CN102132200A (zh) * 2009-09-02 2011-07-20 光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ed背光板液晶显示器衰减快速检测方法及该显示器
CN102155231A (zh) * 2011-03-18 2011-08-17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隧道施工过程的快速反馈分析系统
CN104575439A (zh) * 2015-02-15 2015-04-29 北京京东方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补偿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07808641A (zh) * 2017-10-27 2018-03-16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色彩校正方法
CN109508817A (zh) * 2018-10-23 2019-03-22 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隧道环境信息的病害预测方法
CN111024223A (zh) * 2019-12-16 2020-04-17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其光衰的补偿方法和补偿装置及显示系统
CN211237684U (zh) * 2020-03-02 2020-08-11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亮度的调节装置
CN112989706A (zh) * 2021-04-01 2021-06-18 东北大学 一种隧道灯具照度衰减预测方法
CN113593480A (zh) * 2020-04-30 2021-1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屏的亮度补偿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WO2022048442A1 (zh) * 2020-09-04 2022-03-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4415418A (zh) * 2021-12-30 2022-04-2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722658A (zh) * 2022-01-21 2022-07-0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多信任度协同元模型在预测燃料舱焊接变形的应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1728A (zh) * 2007-07-06 2008-01-09 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亮度控制系统
CN101392875A (zh) * 2008-10-22 2009-03-25 北京巨数数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led背光系统
CN102132200A (zh) * 2009-09-02 2011-07-20 光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ed背光板液晶显示器衰减快速检测方法及该显示器
CN101697273A (zh) * 2009-10-29 2010-04-21 彩虹集团公司 使用led背光源的lcd亮度均匀性自动校正系统及校正方法
CN101833928A (zh) * 2010-04-24 2010-09-15 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与相关的背光模组发光亮度调整方法
CN102155231A (zh) * 2011-03-18 2011-08-17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隧道施工过程的快速反馈分析系统
CN104575439A (zh) * 2015-02-15 2015-04-29 北京京东方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补偿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07808641A (zh) * 2017-10-27 2018-03-16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色彩校正方法
CN109508817A (zh) * 2018-10-23 2019-03-22 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隧道环境信息的病害预测方法
CN111024223A (zh) * 2019-12-16 2020-04-17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其光衰的补偿方法和补偿装置及显示系统
CN211237684U (zh) * 2020-03-02 2020-08-11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亮度的调节装置
CN113593480A (zh) * 2020-04-30 2021-1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屏的亮度补偿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WO2022048442A1 (zh) * 2020-09-04 2022-03-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2989706A (zh) * 2021-04-01 2021-06-18 东北大学 一种隧道灯具照度衰减预测方法
CN114415418A (zh) * 2021-12-30 2022-04-2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722658A (zh) * 2022-01-21 2022-07-0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多信任度协同元模型在预测燃料舱焊接变形的应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3761A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bd-Alhamid et al. Developing an innovative method for visual perception evaluation in a physical-based virtual environment
Moscoso et al. Window size effects on subjective impressions of daylit spaces: indoor studies at high latitudes using virtual reality
CN110689855B (zh) 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调节方法、显示亮度调节装置及显示装置
US962232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emitted light intensity level
ES2415663T3 (es) Dispositivo de procesamiento de imágenes
Shafavi et al. Occupants visual comfort assessments: A review of field studies and lab experiments
US20100231563A1 (en) Display Characteristic Feedback Loop
CN109979389A (zh) 伽马校正方法及装置、显示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2967443B (zh) 一种透明显示器件测试方法及设备
US11482167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mbient light sensor disposed under display layer
EP3852096A1 (en) Method for modulating brightness-grayscale curve of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3777913A (zh) 用于数字放射照相图像的呈现的装置和显示放射照相图像的方法
CN106448544A (zh) Led显示装置
KR20130132317A (ko) 입체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4047838A (zh) 屏幕刷新定位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73761B (zh) 一种双重点阵的Led亮度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627378A (zh) 具有用于亮度补偿的光学传感器的显示器
CN113763892A (zh) 灰阶调节方法、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7348831B (zh) 液晶显示屏的画面调校方法及系统
CN114047841A (zh) 屏幕刷新定位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049116A1 (ja) 太陽電池群の製造装置、太陽電池群、及び太陽電池群の製造方法
JP2010098364A (ja) ラインセンサを用いた動画応答特性の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CN101276462B (zh) 一种医用图像处理方法
TW201430326A (zh) 具背光之裝置的亮度量測方法及系統
CN214712524U (zh) 色觉测量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