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8684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68684A
CN115268684A CN202210626338.2A CN202210626338A CN115268684A CN 115268684 A CN115268684 A CN 115268684A CN 202210626338 A CN202210626338 A CN 202210626338A CN 115268684 A CN115268684 A CN 1152686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bridge
touch
display pane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263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元博
顾家昌
宋先保
彭涛
何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2633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686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68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86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功能层和触控功能层,触控功能层包括跨桥连接层、绝缘层和触控电极层,跨桥连接层包括多个桥电极,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单元,第二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二电极单元,同一第一触控电极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单元通过桥电极电连接,第一电极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分部,第一电极分部在跨桥连接层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桥电极的覆盖范围内。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解决了金属残留导致不同的触控电极之间短路的问题,保证触控功能正常。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为申请日为2020年06月02日、申请号为202010491527.4、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触摸屏技术已经逐渐取代按键技术成为移动终端等的主流技术。触摸屏技术是根据手指、笔等接触安装在显示装置前端的触摸屏时,所触摸的位置(以坐标的形式)被检测到并送到CPU,从而确定被输入的信息的一种技术。目前,触摸屏的应用范围非常广阔,主要的产品包括触控类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以及工业自动化行业的人机显示界面等。
为实现显示装置的触摸功能,通常需要在显示装置内引入触控电极,不同的触控电极之间相互绝缘,这就需要对触控金属层做断开处理,但在制备触控金属层的过程中,由于工艺的原因,会产生一些金属残留,该金属残留会导致不同的触控电极之间短路,从而使得触控功能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避免金属残留导致不同的触控电极之间短路,保证触控功能正常。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功能层和触控功能层;
所述触控功能层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显示功能层出光侧的跨桥连接层、绝缘层和触控电极层;
所述跨桥连接层包括多个桥电极;
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相互绝缘;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单元,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二电极单元,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单元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同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单元通过所述桥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分部,所述第一电极分部在所述跨桥连接层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桥电极的覆盖范围内。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触控电极中第一电极单元的第一电极分部在跨桥连接层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桥电极的覆盖范围内,使得第一电极分部与桥电极边缘处形成的残留金属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从而使得第一电极分部与残留金属之间绝缘,进而避免因金属残留导致的第一电极分部所在的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短路,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在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沿D-D’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沿E-E’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桥电极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桥电极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桥电极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沿F-F’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3,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功能层10和触控功能层11,触控功能层11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12、多个触控感测电极13,以及用于连接触控驱动电极12或触控感测电极13的多个桥电极14,触控驱动电极12和触控感测电极13设置在同一金属层上,桥电极14与触控驱动电极12和触控感测电极13设置在不同的金属层上,且触控驱动电极12和触控感测电极13之间相互绝缘,显示面板基于触控驱动电极12和触控感测电极13之间的电容变化来生成触摸信息,进而实现触控功能。
为避免显示功能层10影响触控驱动电极12和触控感测电极13之间的电容变化,一般将桥电极14设置在临近显示功能层10的金属层,将触控驱动电极12和触控感测电极13设置在桥电极14背离显示功能层10一侧的金属层。具体的,参考图2和图3,在制备触控功能层11时,先在显示功能层10出光侧制备一层金属层,然后通过刻蚀工艺,形成桥电极14,然后在桥电极14上制备绝缘层15,在绝缘层15上再制备一层金属层,通过刻蚀工艺形成触控驱动电极12和触控感测电极13。在形成触控驱动电极12和触控感测电极13时,会在桥电极14的边缘处残留少量金属,残留金属16在图2中椭圆圈出的位置处分别与触控驱动电极12和触控感测电极13电连接,造成触控驱动电极12和触控感测电极13之间短路,从而致使触控功能失效。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功能层和触控功能层,触控功能层包括依次设置于显示功能层出光侧的跨桥连接层、绝缘层和触控电极层,跨桥连接层包括多个桥电极,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相互绝缘,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单元,多个第一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二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二电极单元,多个第二电极单元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同一第一触控电极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单元通过桥电极电连接,第一电极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分部,第一电极分部在跨桥连接层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桥电极的覆盖范围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触控电极中第一电极单元的第一电极分部在跨桥连接层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桥电极的覆盖范围内,使得第一电极分部与桥电极边缘处形成的残留金属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从而使得第一电极分部与残留金属之间绝缘,进而避免因金属残留导致的第一电极分部所在的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短路,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在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沿D-D’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功能层20和触控功能层21,触控功能层21包括依次设置于显示功能层20出光侧的跨桥连接层211、绝缘层212和触控电极层213,跨桥连接层211包括多个桥电极31,触控电极层213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32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33,第一触控电极32和第二触控电极33相互绝缘,第一触控电极32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单元321,多个第一电极单元321沿第一方向X排列,第二触控电极33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二电极单元331,多个第二电极单元331沿第二方向Y排列,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同一第一触控电极32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单元321通过桥电极31电连接,第一电极单元321包括第一电极分部41,第一电极分部41在跨桥连接层211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桥电极31的覆盖范围内。
其中,参考图4-7,为减小显示功能层20对触控功能层21中第一触控电极32和第二触控电极33的影响,保证触控效果,将桥电极31设置在与显示功能层20距离较近的跨桥连接层211,第一触控电极32和第二触控电极33设置在距离显示功能层20较远的触控电极层213。具体的,在触控电极层213,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单元321依次通过桥电极31电连接,形成第一触控电极32,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个第二电极单元331依次电连接形成第二触控电极33,第一触控电极32和第二触控电极33之间相互绝缘,显示面板基于第一触控电极32和第二触控电极33之间的电容变化来生成触摸信息,进而实现触控功能。
在形成第一触控电极32和第二触控电极33时,会在桥电极31的边缘处形成残留金属34,残留金属34与第一触控电极32和第二触控电极33均位于触控电极层213。由于桥电极31与第二触控电极33相交,桥电极31边缘处形成的残留金属34会与第二触控电极33电连接,若残留金属34再与第一触控电极32电连接,则会造成第一触控电极32和第二触控电极33之间短路,从而致使触控功能失效。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单元321包括第一电极分部41,第一电极分部41是第一电极单元321中用于与桥电极31电连接的部分,如图6和图7所示,通过设置第一电极分部41在跨桥连接层211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桥电极31的覆盖范围内,使第一电极分部41与桥电极31边缘处形成的残留金属34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从而使得第一电极分部41与残留金属34之间绝缘,进而避免第一电极分部41所在的第一触控电极32与第二触控电极33之间短路,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桥电极31的边缘处均存在金属残留的可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附图仅示出容易导致第一触控电极32和第二触控电极33之间短路的关键位置处的残留金属3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设置第一触控电极32中第一电极单元321的第一电极分部41在跨桥连接层211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桥电极31的覆盖范围内,使得第一电极分部41与桥电极31边缘处形成的残留金属34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从而使得第一电极分部41与残留金属34之间绝缘,进而避免第一电极分部41所在的第一触控电极32与第二触控电极33之间短路,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沿E-E’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可选的,桥电极31包括桥电极端子311和与桥电极端子311电连接的桥走线312,第一电极分部41包括第一电极端子411,绝缘层212设置有多个过孔2121,第一电极端子411通过过孔2121与桥电极端子311电连接,第一电极端子411在跨桥连接层211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桥电极端子311的覆盖范围内。
具体的,参考图8和图9,桥电极31设置有桥电极端子311,第一电极分部41设置有第一电极端子411,桥电极端子311和第一电极端子411之间通过绝缘层212上的过孔2121电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电极端子411在跨桥连接层211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桥电极端子311的覆盖范围内,使得第一电极端子411与桥电极端子311边缘处形成的残留金属34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从而使得第一电极端子411与残留金属34之间绝缘,进而避免第一电极端子411所在的第一触控电极32与第二触控电极33之间短路,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
继续参考图8,可选的,沿第一方向X,第一电极端子411的延伸长度为D1,桥电极端子311的延伸长度为D2,其中,D1<D2;沿第二方向Y,第一电极端子411的延伸长度为D3,桥电极端子311的延伸长度为D4,其中,D3<D4。且第一电极端子411在跨桥连接层211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与桥电极端子311的边沿不交叠。
其中,如图8和图9所示,通过设置桥电极端子311的尺寸大于第一电极端子411的尺寸,且令第一电极端子411在跨桥连接层211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与桥电极端子311的边沿不交叠,进一步拉大第一电极端子411与桥电极端子311边缘处形成的残留金属34之间的距离,保证第一电极端子411与桥电极端子311边缘处形成的残留金属34之间的绝缘效果。
可选的,第一电极端子411在跨桥连接层211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的中心与桥电极端子311的中心重叠。
其中,参考图8和图9,将第一电极端子411与桥电极端子311对中,使得第一电极端子411的任一边缘均与桥电极端子311边缘处的残留金属34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从而保证第一电极端子411与桥电极端子311边缘处的残留金属34之间的绝缘效果。
可选的,1nm≤D2-D1≤2nm,1nm≤D4-D3≤2nm。
其中,若桥电极端子311与第一电极端子411之间的尺寸差距过小,则无法保证第一电极端子411与桥电极端子311边缘处的残留金属34之间的绝缘效果;若桥电极端子311与第一电极端子411之间的尺寸差距过大,则会使得桥电极端子311的面积较大,从而对第一触控电极32和第二触控电极33之间的电容造成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触控效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合适的D2-D1的值,以及D4-D3的值,在保证第一电极端子411与桥电极端子311边缘处的残留金属34之间的绝缘效果的同时,减小桥电极端子311对触控效果的影响。
继续参考图8,可选的,沿第二方向Y,桥电极端子311的延伸长度大于桥走线312的宽度,桥电极端子311与桥走线312在连接处形成第一拐角51。
其中,如图8所示,沿第二方向Y,由于桥电极端子311的延伸长度大于桥走线312的宽度,在桥电极端子311与桥走线312的连接处会形成第一拐角51,一方面,在第一拐角51处金属不易残留,因此残留金属34会在第一拐角51处断开,从而进一步减小第一触控电极32与第二触控电极33之间短路的概率;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a处为残留金属34与第二触控电极33的电连接点,b点为残留金属34与第一触控电极32的电连接点,通过设置桥电极端子311的延伸长度大于桥走线312的宽度,延长了残留金属34从a点到b点的路径距离,从而增大残留金属34断开的概率。
继续参考图8,可选的,桥电极端子311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拐角52。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桥电极端子311为四边形,因此包括四个第二拐角52,在第二拐角52处金属不易残留,因此残留金属34会在第二拐角52处断开,从而进一步减小第一触控电极32与第二触控电极33之间短路的概率。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桥电极端子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在桥电极端子311上设置突出结构,突出结构为三角形,从而形成第二拐角52,在第二拐角52处金属不易残留,因此残留金属34会在第二拐角52处断开,进一步减小第一触控电极32与第二触控电极33之间短路的概率。此外,通过在桥电极端子311上设置突出结构,也延长了残留金属34从a点到b点的路径距离,从而增大残留金属34断开的概率。其中,第二拐角52可以为钝角、直角和锐角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桥电极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在桥电极端子311上设置的突出结构为矩形,从而形成多个第二拐角52,在第二拐角52处金属不易残留,因此残留金属34会在第二拐角52处断开,进一步减小第一触控电极32与第二触控电极33之间短路的概率。需要注意的是,突出结构并不限定为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三角形和矩形,还可以为其他任意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只要可以形成第二拐角52即可。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桥电极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在桥电极端子311上还可以设置凹陷结构来形成第二拐角52,在第二拐角52处金属不易残留,因此残留金属34会在第二拐角52处断开,进一步减小第一触控电极32与第二触控电极33之间短路的概率。此外,通过在桥电极端子311上设置凹陷结构,也延长了残留金属34从a点到b点的路径距离,从而增大残留金属34断开的概率。其中,凹陷结构的形状可以为图12所示的矩形,也可以为三角形等其他任意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形成第二拐角52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拐角52的数量可通过在桥电极端子311设置的突出结构或凹陷结构的数量来确定,一般来说,第二拐角52的数量越多,第一触控电极32与第二触控电极33之间短路的概率越小,但也增大了桥电极端子311的复杂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可选的,桥走线312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拐角53。
示例性的,继续参考图10,在桥走线312上设置突出结构,突出结构为三角形,从而形成第三拐角53,在第三拐角53处金属不易残留,因此残留金属34会在第三拐角53处断开,进一步减小第一触控电极32与第二触控电极33之间短路的概率。此外,通过在桥走线312上设置突出结构,也延长了残留金属34从a点到b点的路径距离,从而增大残留金属34断开的概率。其中,第三拐角53可以为钝角、直角和锐角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1,在桥走线312上设置的突出结构为矩形,从而形成多个第三拐角53,在第三拐角53处金属不易残留,因此残留金属34会在第三拐角53处断开,进一步减小第一触控电极32与第二触控电极33之间短路的概率。需要注意的是,突出结构并不限定为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三角形和矩形,还可以为其他任意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只要可以形成第三拐角53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2,在桥走线312上还可以设置凹陷结构来形成第三拐角53,在第三拐角53处金属不易残留,因此残留金属34会在第三拐角53处断开,进一步减小第一触控电极32与第二触控电极33之间短路的概率。此外,通过在桥走线312上设置凹陷结构,也延长了残留金属34从a点到b点的路径距离,从而增大残留金属34断开的概率。其中,凹陷结构的形状可以为图12所示的矩形,也可以为三角形等其他任意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形成第三拐角53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第三拐角53的数量可通过在桥走线312设置的突出结构或凹陷结构的数量来确定,一般来说,第三拐角53的数量越多,第一触控电极32与第二触控电极33之间短路的概率越小,但也增大了桥走线312的复杂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沿F-F’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3和图14所示,可选的,桥走线312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电极分部41还包括第一电极走线412,第一电极走线412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电极走线412在跨桥连接层211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桥走线312的覆盖范围内。
具体的,如图13和图14所示,为了减小第一电极分部41与桥电极31之间的连接电阻,每个第一电极单元321会通过多个过孔2121与桥电极31电连接,因此,第一电极分部41会包括与桥走线312交叠的第一电极走线4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设置第一电极走线412在跨桥连接层211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桥走线312的覆盖范围内,使得第一电极走线412与桥走线312边缘处形成的残留金属34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从而使得第一电极分部41与残留金属34之间绝缘,进而避免第一电极分部41所在的第一触控电极32与第二触控电极33之间短路,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
继续参考图13和图14,可选的,沿第二方向Y,桥走线312的宽度大于第一电极走线412的宽度,且第一电极走线412在跨桥连接层211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与桥走线312的边沿不交叠。
其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通过设置桥走线312的宽度大于第一电极走线412的宽度,且令第一电极走线412在跨桥连接层211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与桥走线312的边沿不交叠,进一步拉大第一电极走线412与桥走线312边缘处形成的残留金属34之间的距离,保证第一电极走线412与桥走线312边缘处形成的残留金属34之间的绝缘效果。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可选的,第一电极单元321和第二电极单元331均为网格结构,网格结构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走线61和多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走线62,相邻两条第一走线61和相邻两条第二走线62交叉限定出网格结构的网孔63,显示功能层20包括多个子像素64,网孔63在显示功能层20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覆盖至少一个子像素64。
其中,第一电极单元321和第二电极单元331均为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但是金属材料的透光性较差。通过将第一电极单元321和第二电极单元331设置为网格结构,网格结构包括多条第一走线61、第二走线62,以及相邻两条第一走线61和相邻两条第二走线62交叉限定出的网孔63,通过设置网孔63在显示功能层20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覆盖至少一个子像素64,使得第一走线61以及第二走线62和子像素64不交叠,避免影响子像素64的发光效果。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可选的,同一第一电极单元321中,第二走线62与第一电极分部41不连接,且第二走线62在跨桥连接层211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与桥电极31的边沿不交叠。
其中,通过设置第二走线62与第一电极分部41不连接,且第二走线62在跨桥连接层211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与桥电极31的边沿不交叠,使得第一电极单元321的第二走线62与桥电极31边缘处形成的残留金属34之间绝缘,进而避免第一触控电极32与第二触控电极33之间短路,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
继续参考图16,可选的,显示功能层20包括多个子像素64,沿第一方向X,第一电极单元321和第二电极单元331之间的最短距离为D8,子像素64的长度为D9,其中,D8>D9。
其中,沿第一方向X,通过保证第一电极单元321和第二电极单元331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子像素64的长度,使得第一电极单元321和第二电极单元331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有助于增大残留金属34各部分之间断开的几率,保证第一电极单元321和第二电极单元331之间绝缘。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可选的,桥电极31包括至少两组子桥电极310,子桥电极310包括第一桥电极端子3111、第二桥电极端子3112以及分别连接第一桥电极端子3111和第二桥电极端子3112之间的桥走线312,第一桥电极端子3111和第二桥电极端子3112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单元321打孔电连接,桥走线312沿第一方向X延伸。
其中,通过设置桥电极31包括至少两组子桥电极310,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单元321通过多组子桥电极310电连接,有助于降低桥电极31的电阻,减小触控信号在桥电极31上的损耗。在其他实施例中,子桥电极310的组数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子桥电极310中可包括多个第一桥电极端子3111和多个第二桥电极端子3112,每个第一电极单元321可通过多个第一桥电极端子3111以及多个第二桥电极端子3112与子桥电极310电连接,从而进一步降低第一电极单元321与子桥电极310之间的连接电阻。
继续参考图17,可选的,桥电极31还包括至少一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连接走线313,相邻两组子桥电极310通过连接走线313电连接。
其中,通过设置桥电极31包括至少一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连接走线313,使得桥电极31同时具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走线,走线分布更加均匀,从而避免桥电极31的边界过于明显,影响显示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走线313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可选的,第一触控电极32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二触控电极33为触控感测电极,或者,第一触控电极32为触控感测电极,第二触控电极33为触控驱动电极。
其中,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测电极均与驱动芯片电连接,在触控阶段,驱动芯片向触控驱动电极发送触控驱动信号,当触控感测电极感应到触摸整体的触摸时,会将触控感测信号发送至驱动芯片,驱动芯片根据触控感测信号判断得到触摸位置,从而实现了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功能层20包括依次设置的像素电路层201、有机发光层202和封装层203,触控功能层21位于封装层203远离有机发光层202的一侧。
其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有机发光层202,有机发光层202能够自发光,每个像素点都能投射出红绿蓝三原色的光,因此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更加鲜艳饱满,由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点独立工作,功耗低、响应速度快,并且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无需设置背光层,有助于实现曲面屏幕。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功能层20包括依次设置的阵列基板204、液晶层205和彩膜基板206,触控功能层21位于彩膜基板206远离液晶层205的一侧。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液晶层205,液晶层205设置在背光的出光面,通过阵列基板204控制液晶层205中液晶的偏转控制像素点的明暗,进而控制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图案,液晶显示面板显示效果比较自然,长时间观看不易疲劳,成本低,寿命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设置第一触控电极32中第一电极单元321的第一电极分部41和桥电极31的具体尺寸、结构以及位置关系,以及保证第一电极单元321和第二电极单元331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增大残留金属34各部分之间断开的几率,大大降低了第一电极单元321和第二电极单元331之间短路的概率,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该显示装置70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71,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70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结构以及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70可以为图20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功能层和触控功能层;
所述触控功能层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显示功能层出光侧的跨桥连接层、绝缘层和触控电极层;
所述跨桥连接层包括多个桥电极;
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相互绝缘;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单元,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二电极单元,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单元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同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单元通过所述桥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分部,所述第一电极分部在所述跨桥连接层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桥电极的覆盖范围内;
所述桥电极包括桥电极端子和与所述桥电极端子电连接的桥走线;
所述第一电极分部包括第一电极端子,所述绝缘层设置有多个过孔,所述第一电极端子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桥电极端子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在所述跨桥连接层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桥电极端子的覆盖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电极端子的延伸长度为D1,所述桥电极端子的延伸长度为D2,其中,D1<D2;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电极端子的延伸长度为D3,所述桥电极端子的延伸长度为D4,其中,D3<D4;
且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在所述跨桥连接层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桥电极端子的边沿不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在所述跨桥连接层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的中心与所述桥电极端子的中心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1nm≤D2-D1≤2nm;1nm≤D4-D3≤2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桥电极端子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桥走线的宽度,所述桥电极端子与所述桥走线在连接处形成第一拐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桥电极端子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拐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桥走线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拐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桥走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电极分部还包括第一电极走线,所述第一电极走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在所述跨桥连接层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桥走线的覆盖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桥走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的宽度,且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在所述跨桥连接层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桥走线的边沿不交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均为网格结构,所述网格结构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走线和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走线,相邻两条所述第一走线和相邻两条所述第二走线交叉限定出所述网格结构的网孔;
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多个子像素;
所述网孔在所述显示功能层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所述子像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中,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第一电极分部不连接,且所述第二走线在所述跨桥连接层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桥电极的边沿不交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多个子像素;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最短距离为D8,所述子像素的长度为D9,其中,D8>D9。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桥电极包括至少两组子桥电极,所述子桥电极包括第一桥电极端子、第二桥电极端子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桥电极端子和所述第二桥电极端子之间的桥走线;
所述第一桥电极端子和所述第二桥电极端子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单元打孔电连接,所述桥走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桥电极还包括至少一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连接走线,相邻两组所述子桥电极通过所述连接走线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感测电极;或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感测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依次设置的像素电路层、有机发光层和封装层;所述触控功能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依次设置的阵列基板、液晶层和彩膜基板;所述触控功能层位于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626338.2A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2686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6338.2A CN115268684A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6338.2A CN115268684A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2010491527.4A CN111665986B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1527.4A Division CN111665986B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8684A true CN115268684A (zh) 2022-11-01

Family

ID=7238370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1527.4A Active CN111665986B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2210626388.0A Pending CN114935983A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2210626338.2A Pending CN115268684A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1527.4A Active CN111665986B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2210626388.0A Pending CN114935983A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4179B2 (zh)
CN (3) CN1116659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25863B2 (en) 2020-09-18 2024-03-12 Snap Inc. Tracking hand gestures for interactive game control in augmented reality
WO2022216784A1 (en) * 2021-04-08 2022-10-13 Snap Inc. Bimanual interactions between mapped hand regions for controlling virtual and graphical elements
EP4327185A1 (en) 2021-04-19 2024-02-28 Snap, Inc. Hand gestures for animating and controlling virtual and graphical elements
KR20230046609A (ko) * 2021-09-30 2023-04-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표시 장치
CN113900542B (zh) * 2021-10-08 2023-09-2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67572B (zh) 2021-10-09 2024-01-2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41836A1 (zh) * 2022-01-26 2023-08-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774861A (zh) * 2022-03-10 2023-09-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46627A1 (ja) * 2010-10-08 2012-04-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WO2013031903A1 (ja) * 2011-09-02 2013-03-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3376928B (zh) * 2012-04-17 2017-04-19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3399682B (zh) * 2013-08-14 2016-08-10 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金属架桥周边确定位置短路金属残留的去除方法
CN104503633B (zh) * 2015-01-26 2018-07-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KR102329084B1 (ko) * 2017-06-30 2021-11-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 장치
KR102376822B1 (ko) * 2017-10-30 2022-03-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 장치와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2372564B1 (ko) * 2017-11-29 2022-03-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9032407B (zh) * 2018-07-25 2022-04-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触控基板和触控装置
KR101981291B1 (ko) * 2018-09-17 2019-05-22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0109573B (zh) * 2019-05-27 2023-02-24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10221723B (zh) * 2019-05-28 2022-07-01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制作方法、触控面板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34179B2 (en) 2022-05-17
CN111665986B (zh) 2022-07-01
CN114935983A (zh) 2022-08-23
US20210373691A1 (en) 2021-12-02
CN111665986A (zh) 202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6598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117067A1 (en) Touch panel
US10466846B2 (en) Touch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70017342A1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8255361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5739193A (zh) 内嵌式触摸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885200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CN113126822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376159A1 (en) Touch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I452508B (zh) 電容式觸碰面板的佈局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US10606388B2 (en)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CN109491546B (zh) 一种窄边框触摸面板与制造方法
CN104656965A (zh) 触摸板与触摸屏
US20160018929A1 (en) Touch panel substrate, electronic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019303A1 (en) Touch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0020347A1 (zh) 功能面板及其制造方法、终端
US11842019B2 (en) Touch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US11561634B2 (en) Display modul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056720B (zh) 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0618761B (zh) 位置输入装置和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WO2020052057A1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摸面板以及其形成方法
CN113407056B (zh) 触控功能膜层及显示面板
US20240094855A1 (en) Touch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3142048A1 (zh)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和触控层的制作方法
CN115904133A (zh) 触控显示基板及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