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5013A - 一种连接装置及一种集成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装置及一种集成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65013A
CN115265013A CN202110482766.8A CN202110482766A CN115265013A CN 115265013 A CN115265013 A CN 115265013A CN 202110482766 A CN202110482766 A CN 202110482766A CN 115265013 A CN115265013 A CN 1152650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base body
accommodating
connecting device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827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65013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8276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65013B/zh
Priority to EP22794769.4A priority patent/EP4331874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88420 priority patent/WO202222829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265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5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65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5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连接装置及集成组件,包括基体部与流道部,两者限位和/或固定设置;连接装置包括多个元件连接部与多个能用于与系统连接的外接口;所述基体部包括至少两个容置部,所述流道部包括至少两个模块和连接件;所述模块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容置部;所述基体部具有限制所述模块移动的限位结构;所述基体部至少在两个相邻的所述容置部之间设置有缺口部,连接装置具有连接件,连接至少一组相邻的所述两个模块,所述连接件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缺口部;这样每个零部件相对方便加工,再组合形成,并且利于系统的组装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装置及一种集成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热管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及采用连接装置组合形成的集成组件。
背景技术
车用热管理系统包括多个部件,如热管理系统中一般包括中间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换热组件、节流元件、汽液分离器或储液器等流体组件、控制用阀件等多种部件,这些部件通过管路连接并在系统中固定设置,由于系统中部件相对较多,系统的管路连接也相对复杂。
发明内容
为提供一种在系统连接时使用连接相对简单方便的连接装置,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基体部与流道部,所述基体部与所述流道部限位和/或固定设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多个元件连接部,所述连接装置具有多个能用于与系统连接的外接口;所述基体部包括容置部,所述流道部包括至少三个模块和连接件;所述模块至少有部分位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容置部;所述基体部具有限制所述模块移动的限位结构;
所述基体部至少在两个相邻的所述容置部之间设置有缺口部,在所述两个相邻的容置部分别设置有模块,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位于所述相邻的容置部的所述两个模块,所述连接件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缺口部。
本文中的连接件与基体部限位设置包括在基体部设置凸起结构,相应地在连接件设置凹部,两者配合限位的情况,也包括在基体部设置凹部,相应地在连接件设置凸部,两者配合限位的情况。
所述基体部可以具有限位配合部,所述连接件具有限位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基体部限位设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三个以上的模块,所述基体部包括边框与凸起部,所述边框在所述基体部的相对外侧设置,所述凸起部相对位于所述基体部的边框的内侧,所述基体部包括与所述模块数量相对应的容置部,所述容置部之间设置有部分所述凸起部。
定义设置有缺口部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容置部为第一容置部与第二容置部,定义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置部的模块为第一模块,定义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置部的模块为第二模块,所述连接装置的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模块与所述第二模块;所述第一容置部与所述第二容置部之间具有所述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从所述基体部的底板部凸出设置;所述流道部与所述基体部的限位或固定还包括卡扣、螺纹连接、安装板配合螺纹固定方式的至少其中之一。
所述连接装置至少包括三个背向所述基体部的底板部设置的元件连接部,所述连接装置至少包括三个开口背向所述基体部的底板部设置的外接口;所述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其中之一设置有至少三个侧向的接口部,三个侧向的接口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块的至少两个侧部;另外一个模块设置有至少两个侧向的接口部。
所述流道部还可以包括第三模块、第四模块、第五模块,所述基体部还包括第三容置部、第四容置部、第五容置部;所述第三模块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三容置部,所述第四模块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四容置部,所述第五模块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五容置部;所述第二容置部与所述第三容置部之间具有所述缺口部,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第三模块的连接包括连接件连接,连接所述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第三模块的连接件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置部与所述第三容置部之间的缺口部。
所述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其中之一设置有至少三个侧向的接口部,三个侧向的接口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块的至少两个侧部;另外一个模块设置有至少两个侧向的接口部;所述连接件在与所述接口部配合的部位设置有密封槽,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密封槽,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模块的接口部的孔之间通过密封件配合实现密封;所述连接件还设置有限位部,在所述基体部的与所述连接件对应部位设置有限位配合部,所述限位配合部与所述限位部对应凹凸配合而实现限位。
所述基体部包括底板部,所述基体部在其板状部具有孔,所述基体部的主体部为塑料件,所述基体部包括卡扣部、螺纹连接部,所述卡扣部、螺纹连接部与所述基体部的主体部为一体结构或相对限位或固定结构;所述基体部的主体部包括第一凸筋与第二凸筋,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第二凸筋凸出所述底板部,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第二凸筋交叉或相连接。本文中底板部不限于平板状,形状可以是多样的,底板部主要起支撑作用。
所述边框可以具有缺口部;所述基体部包括限位部,所述边框或所述凸起部包括所述限位部,所述基体部在所述限位部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相对靠近所述容置部;与每个容置部对应至少具有两个所述导向部。
所述集成组件包括换热部,所述换热部包括两个流道,所述换热部具有四个接口,所述换热部的至少一个接口与所述模块的一个模块连接,所述换热部的一个接口与所述模块的另一个模块连接;所述模块中至少有两个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通过所述换热部连接。
所述基体部包括底板部,定义所述基体部的所述底板部的一侧为下方,所述容置部的上方大于所述容置部的下方,所述容置部大于与该容置部对应配合的所述模块的配合部位。
同时还提供一种集成组件,包括根据上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组件包括至少三个阀件,所述三个阀件与所述连接装置固定或限位设置;所述集成组件包括与所述连接装置限位或固定的传感元件、流体组件、换热部三者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阀件与所述连接装置的限位或固定方式包括卡扣、螺纹连接、安装板配合螺纹固定方式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传感元件或流体组件或换热部与所述连接装置的限位或固定方式包括卡扣、螺纹连接、安装板配合螺纹固定方式的至少其中之一。
本文外接口部指其设置有与系统其他部件连接的接口的部件,可以是带有外接口的模块或模块的接口部;换热部接口部部指的是设置有与换热部连接的接口的部位,可以是单独的模块,也可以是模块一部分。
上述连接装置,通过将基体部与流道部分开设置再进行限位和或相对固定,使流道部由所需要的模块与接口部组合形成,再通过基体部实现连接装置的相对固定,可以方便加工,再通过组合形式组合在一起,方便加工的同时,也可以相应降低成本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集成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集成组件的背面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集成组件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集成组件分解成两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上述集成组件的流道部带阀件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6为上述集成组件的基体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上述集成组件的的第一模块带阀件的示意图;
图8为上述集成组件的的第二模块带阀件的示意图;
图9为上述集成组件的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上述集成组件的第一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上述集成组件的第二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上述集成组件的连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集成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基体部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0基体部,100底板部,101第一容置部,102第二容置部,103第三容置部,104第四容置部,105第五容置部,111、112、113、114、115缺口部,121限位配合部,1211导向部,131边框,1310缺口部,1311导向部,132凸起部,1321导向部,141第一凸筋,142第二凸筋,151螺纹配合部,152卡扣配合部,161卡扣部;
20流道部,201第一外接口,202第二外接口,203第三外接口,204第四外接口,205第五外接口,206元件连接部,21第三模块,22第四模块,23第五模块,24第一模块,241元件连接部,242、243、244接口部,25第二模块,251、253、254接口部,252元件连接部,
31第一阀件,32第二阀件,33第三阀件,34第四阀件,35第五阀件,36第六阀件,37第七阀件;
41第一换热部,411第一换热部接口部,412第二换热部接口部,413第一换热部外接口部,414第二换热部外接口部,42第二换热部,421第三换热部接口部,422第四换热部接口部,423第三换热部外接口部,424第四换热部外接口部,43传感元件,
51连接件,511、512密封槽,513限位部;
61卡扣部,62螺纹配合部,63螺纹连接部,64安装板,65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集成组件包括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基体部与流道部,流道部包括至少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分别具有两个以上的接口,模块之间通过连接部或换热部或其他部件连通,至少每个模块能的接口与其他至少一个模块的一个接口连通;基体部用于放置及限位流道部并便于与系统连接安装,如可以通过固定方式或限位方式使流道部相对固定或限位,基体部可以与系统固定,流道部具有与系统连接的多个外接口,流道部通过基体部相对固定或限位,这样减小运输或系统运行时的震动等对流道部其的影响。集成组件包括连接装置及可以与连接装置固定或限位的部件,如流体控制用阀件、汽液分离器或储液器等流体组件、换热部、传感元件等的一种或几种,阀件可以是控制阀、单向阀、节流阀、换向阀等,流道部可以包括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具有至少两个以上接口,设置接口的部位定义为接口部,接口部能与部件连接,接口部的腔能与对应部件的相应部位导通,如一个模块能和一个或多个部件连接,也有可能是两个模块分别有部分和一个部件连接等。本文中将用于与部件连接的接口部位定义为元件连接部。
下面以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参图1-图12所示,图1为集成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集成组件的背面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集成组件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该集成组件的分解成两部分的立体示意图,这主要是为说明清楚,实际可能并不存在这种状态,图5为上述集成组件的流道部带阀件部分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上述集成组件的基体部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上述集成组件的的第一模块带部件的示意图,图8为上述集成组件的的第二模块带部件的示意图,图9为上述集成组件的一种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上述集成组件的第一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上述集成组件的第二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上述集成组件的连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集成组件包括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基体部10与流道部20,基体部10与流道部20可以限位设置,再采用螺钉和/或卡扣部等实施相对固定,也可以固定设置。集成组件还可以包括控制用阀件、流体组件、换热组件、传感元件等,连接装置设置有元件连接部,能与控制用阀件、流体组件、换热组件、传感元件等部件配合安装。
本实施例的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部41、第二换热部42,第一换热部41、第二换热部42是双流道换热部。集成组件上安装的部件具体包括第一阀件31、第二阀件32、第三阀件33、第四阀件34、第五阀件35、第六阀件36、第七阀件37。连接装置具有与系统其他组件配合连接的至少2个以上的外接口部,每个外接口部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外接口,外接口设置于流道部;流道部20包括多个用于与系统配合的外接口,本实施例具体包括:第一外接口201,第二外接口202,第三外接口203,第四外接口204,第五外接口205,第一外接口201设置于第三模块21,第二外接口202设置于第四模块22,第三外接口203设置于第一模块24,第四外接口204、第五外接口205设置于第二模块25。集成组件还可以包括传感元件,同样传感元件可以与元件连接部配合安装。其中的两个模块之间可以通过连接件连接并对应连通,和/或通过换热部件连接并连通,也可以通过部件连接连通。
流道部20具体包括第一模块24、第二模块25、第三模块21、第四模块22、第五模块23。每个模块设置有接口,其中背向基体部一侧的接口部如元件连接部可以用于安装各类部件,或用于与系统配合连接,如带有外接口的接口部,其侧向的接口部可用于与其他模块配合连接。下面,以第一模块为例进行说明,参图7、图10、图12。第一模块24可以通过型材加工而成,第一模块24朝上的一侧,或者说相对背向基体部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外接口203、及两个元件连接部241,元件连接部用于与部件的配合安装,如本实施例分别用于安装第一阀件31与第二阀件32,在有的系统要安装的部件较少时,可减少元件连接部的设置,这样基体部可以标准化。第一模块在靠近第二模块的一侧的侧向设置有接口部243、244,第一模块在靠近第五模块23的一侧的侧向设置有接口部242,连接件51连接第一模块24与第五模块23,连接件51的一端伸入第一模块24侧向的接口部242的孔,连接件51的另一端伸入第五模块23侧向的接口部的孔并通过密封件65相对密封。两个连接件51同时连接第一模块24与第二模块25,一个连接件51的一端伸入第一模块24侧向的接口部243的孔,并通过密封件65相对密封,该连接件51的另一端伸入第二模块25侧向的接口部254的孔;另一个连接件51的一端别伸入第一模块24侧向的接口部244的孔,连接件51的另一端伸入第二模块25侧向的接口部253的孔,并通过密封件65配合相对密封。本实施例的第一模块通过连接件与第二模块、第五模块连接,并且采用可拆式连接方式,连接件与基体部限位设置。
参图8、图11、图12。第二模块25可以通过型材加工而成,也可以通过锻压等加工形成,第二模块25朝上的一侧,或者说相对背向基体部10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外接口204、第五外接口205及元件连接部252、换热部接口部411,元件连接部252用于与部件的配合安装,如本实施例用于安装第三阀件33,第二模块在靠近第一模块的一侧的侧向设置有接口部253、254,第二模块在靠近第五模块23的一侧的侧向设置有接口部251,连接件51连接第二模块25与第五模块23,连接件51的一端伸入第二模块25侧向的接口部251的孔,连接件51的另一端伸入第五模块23侧向的接口部的孔并通过密封件65相对密封。两个连接件51同时连接第一模块24与第二模块25。第二模块在与设置接口部253、254的一侧相背的一侧也设置有接口部,该一侧相对靠近第三模块21,第二模块与第三模块21通过连接件51连接并连通。连接件51的一端伸入第二模块25侧向的接口部的孔,并通过密封件65相对密封,该连接件51的另一端伸入第三模块25靠近第二模块一侧的侧向的接口部的孔,并通过密封件65配合相对密封。本实施例的第二模块在三侧均具有接口部,三侧分别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模块、第五模块、第三模块连接,并且采用可拆式连接方式,连接件与基体部限位设置。另外,第二模块的换热部接口部411能用于与换热部的配合连接与连通,第一换热部41的一个冷媒接口端与第二模块的第一换热部接口部411配合连接,第一换热部41的另一个冷媒接口端与第三模块的第二换热部接口部412配合连接,这样,第二模块与第三模块分别通过连接件51、第一换热部41连接并对应连通。第三模块还设置有元件连接部206,以便安装阀件或传感元件等部件。第一换热部41可以是双流道换热器,其一个流道可以用于流通冷媒,另一流道可以是冷媒,也可以是冷却液或油等,如第一换热部外接口部413、第二换热部外接口部414可以与系统的冷却液流路连接,第二换热部的第三换热部外接口部423、第四换热部外接口部424可以与系统的冷却液流路连接。
连接件可以参图9,连接件51在其与接口部配合的部位分别设置有密封槽511、512,密封槽可用于放置密封件65,连接件51与模块的接口部的孔之间通过密封件65实现密封;另外在连接件51的中部位置还设置有限位部513,对应地,在基体部10的与连接件对应部位可以设置缺口部,缺口部能配合连接件的安装,在缺口部侧还可以设置限位配合部121,使限位配合部121与限位部513对应配合。限位配合部可以是如图的凸部结构,相应地,限位部可以是凹槽结构,另外也可以相反设置,如在基体部设置凹槽结构作为限位配合部,而在连接件设置局部的凸部作为限位部,同样也能实现相对限位。如使基体部的限位配合部121部分位于限位部513的槽,以实现两者的相对限位。
基体部参图2、图4、图6,基体部10可以是通过注塑形成的塑料件,也可以是挤压或铸造加工形成的。基体部10具有底板部100、边框131、凸起部132,边框131、凸起部132从底板部100向上凸起,底板部100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如图具有缺口部153,以使部件通过或方便安装。边框131可以连续设置,也可以如图带有多个缺口1310。边框131与凸起部132配合,使各个模块能得以与基体部限位。基体部10具有第一容置部101、第二容置部102、第三容置部103、第四容置部104、第五容置部105。基体部在凸起部位置还设置有多个缺口部111、112、113、114、115,本实施例具有5个缺口部,第一容置部101与第二容置部102之间具有缺口部111、115,第一容置部101与第五容置部105之间具有缺口部112,第二容置部102与第三容置部103之间具有缺口部114,第二容置部102与第五容置部105之间具有缺口部113,设置缺口部主要是用于连接件配合安装的需要。另外,为了减轻重量,也可以设置减重用缺口部或欠缺部。在基体部采用注塑加工时,边框131、凸起部132与底板部100可以是一体的结构。为了增加基体部的机械性能如抗震性能,还可以在底板部设置凸筋结构,如在其背面侧设置第一凸筋141与第二凸筋142,凸筋可以设置在背向流道部一侧即背面侧,这样模具加工相对简单一些,第一凸筋141与第二凸筋142呈交叉状,或者连接,这样可以增加相应的强度。另外凸筋也可以设置在朝向流道部一侧。
参图1及图4,第一模块与基体部的第一容置部101对应,第二模块与第二容置部102对应,第三模块与第三容置部103对应,第四模块与第四容置部104对应,第五模块与第五容置部105对应,每个模块至少有部分位于相对应的容置部,且基体部的边框131与内部的凸起部132配合,使各个模块得以限位,实现水平方向的限位。基体部还可以包括卡扣部161,在基体部和/或流道部还可以设置螺纹连接部,再加上与模块连接的连接件51与基体部之间的限位,即使模块之间没有通过焊接连接,流道部与基体部水平方向得以限位,两者组装后,配合螺钉固定、和/或卡扣部卡设,两者能实现相对可靠地固定。卡扣部可以是注塑时形成的一体结构,如图1所示的卡扣部161,用于卡设第三模块21,在流道部如第三模块还设置有螺纹配合部62,利用螺纹连接部63方便与换热部或其他部件固定。另外螺纹孔也可以设置在基体部10,如在底板部100、边框131、凸起部132某些部位设置螺纹配合部151,与螺纹连接部63配合实现螺纹连接。卡扣部也可以是与基体部的本体卡设的结构,在基体部的本体如底板部100或边框131、凸起部132设置卡扣配合部152,卡扣部61穿过卡扣配合部152并卡设于基体部的本体,并用于流道部的模块和/或部件的卡设,配合限位结构实现相对固定。另外,部件与流道部、基体部的固定方式还可以配合其他固定方式,如采用带折弯结构的安装板64,采用螺纹连接部将安装板64与基体部的本体或流道部的模块连接,使安装板64能对压设需要固定的模块或部件,配合限位结构等其他限位或固定方式从而限位与固定。
为使流道部与基体部安装方便,每一个对应的容置部可以略大于对应模块的配合部位,如第一容置部101略大于第一模块24位于第一容置部101的部位,第二容置部102略大于第二模块位于第二容置部102的部位,第三容置部103略大于第三模块21位于第三容置部103的部位,第四容置部104略大于第四模块22位于第四容置部104的部位,第五容置部105略大于第五模块23位于第五容置部105的部位.并且为使安装更加方便,与每一模块对应的容置部可以设置相应的导向结构,参图13,图13以与第二模块对应配合的第二容置部102为例进行简单说明,在第二容置部102的周壁,在边框131、凸起部132最靠近第二模块的部分作为限位部,在该限位部设置有导向部,分别包括在边框131设置的导向部1311,在凸起部132设置的导向部1321,导向部1311设置在外框起限位作用的部分,导向部1321可以设置在凸起部的起限位作用的部分,如分别位于第二容置部的两侧的相对最靠近第二模块的部分,第二模块另外在与边框131设置导向部1311相对的凸起部的起限位作用的部分也可以设置导向部,这样形成较好的导向结构,安装时在第二模块的四侧均具有导向部的导向,可以较好地实现自动化的组装;本文中的凸起部与外框可以是不连续的,也可以是连续的。另外还可以是另外一种导向结构,即使容置部呈现出上部略大于底部处,使相应的模块与上部的配合相对宽松,而使模块与下部位置配合相对紧凑,如局部位置呈现小间隙,这样安装也同样方便简单,同样也能实现导向结构的目的,导向结构并不限于这两种。同样基体部除了针对各模块的导向结构,对流道部的其他部件也可以设置导向部,如对连接件51除了设置限位配合部,还可以设置导向部1211,如流道部还包括其他部件,也可以设置相应的导向部,这样流道部与基体部整体的组装更加方便。
流道部20主要是用于安装各种部件,如阀件、流体组件、换热组件及传感元件等,为了使各种部件能得以较好限位,还可以在流道部设置限位部,如在第一模块24的元件连接部241的旁边设置限位部245,可以使第一阀件的周向方位得以限位;如在第二模块25的元件连接部252的旁边设置限位部255,可以使第三阀件的周向方位得以限位,限位方式可以根据部件与模块的结构而定,这里不作作限制。
集成组件包括连接装置及与连接装置连接的各种部件,这些部件与连接装置可以是限位连接或固定连接或者限位结合固定方式,部件可以是阀件如电子膨胀阀、膨胀阀、电动阀、单向阀、检测用传感元件元件、储液器、分离器及换热部件等的一种或几种,这些部件可以是完整的部件,也可以只是主体部分,其一部分由流道部承担,如由流道部这部分结构与主体部分结合形成,如部件是膨胀阀的主体部分,但阀体可以借用流道部的某一模块的元件安装部的结构,两者组合形成膨胀阀,其他部件也是如此。本实施例的集成组件包括两个换热部、六个控制和或检测用部件,换热部与流道部通过换热部接口部连接,换热部可以与流道部固定或限位,也可以与基体部固定或限位,如本实施例的所述换热部与所述流道部通过螺纹配合部与螺纹连接部配合连接,即螺纹连接或卡扣方式固定从而使所述换热部与所述流道部实现相对固定;流道部与各个部件也同样采用卡扣、螺纹连接、限位、安装板结合螺纹连接部等的一种或几种,换热部可以与一个模块连接,也可以与两个模块连接。流道部设置有需要配合安装的接口部,如需要与贮液器、分离器等流体组件连接,流道部包括与所述流体组件配合的接口部;如需要与换热部连接,流道部包括与所述换热部配合的接口部。另外集成组件用于与系统配合,本实施例的集成组件还包括5个用于与系统连接的接口部,每个接口部均具有与系统配合的外接口。
本实施例的基体部10与流道部20通过限位配合螺纹连接、或卡扣方式相对固定,采用可拆方式固定;模块之间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再结合基体部的限位,这样维修相对方便。另外模块之间也可以采用焊接固定,即将连接件两端与需要连接的两个模块焊接固定也是可以的,只是焊接后位置相对固定,与基体部的组装时需要相对较大的容许公差范围。基体部可以设置有螺纹配合部62与一体的卡扣部161,即所述螺纹配合部62与卡扣部161可以与基体部的底板部为一体结构,也可以是采用卡设方式设置卡扣部、螺纹配合部,螺纹配合部与卡扣部可以与基体部的主体部如底板部或边框、凸起部为限位或卡设结构,基体部包括与基体部的主体部一起配合设置的螺纹配合部与卡扣部。基体部可以为塑料件,基体部经注塑加工形成,卡扣部、螺纹连接部可以为与板状部一体的结构,均经注塑加工形成;基体部也可以为其他材料,如基体部主体为金属材料如铝合金材料,卡扣部、螺纹连接部可以是经焊接与基体部主体固定或通过卡设方式与与基体部主体相对固定。
连接装置具有多个元件连接部,元件连接部的开口背向所述基体部的底板部100设置,外接口同样背向所述基体部的底板部100,这样方便于检测与安装。流道部具有多个侧向的接口部,如第一模块设置有三个侧向的接口部,第二模块设置有四个侧向的接口部,第三模块设置有两个侧向的接口部,第四模块设置有一个侧向的接口部,第五模块设置有两个侧向的接口部,侧向的接口部主要用于与其他模块配合连接。设置位置与数量可以根据系统需要而定,外接口的设置也同样与系统相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文中侧向接口部是相对上、下两侧而言的,包括四周各侧均可以设置。各模块相对应的两者之间可以通过连接件连接并连通,也可以通过其他部件如换热部件连接并连通,如第二模块与第三模块之间同时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换热部连接,第四模块与第五模块之间通过第二换热部连接并连通。所述连接件可以为接管件,所述第一模块与其他模块的其中之二分别通过所述接管件连接并连通,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第五模块分别通过所述接管件连接并连通,第二模块与第一模块、第三模块、第五模块分别通过所述接管件连接并连通,第二模块与第三模块也通过换热部连接并连通;第三模块与第四模块通过所述接管件连接并连通,第四模块与第五模块通过第二换热部连接并连通,第五模块分别与第一模块、第二模块通过接管件连接并连通。模块之间连接的接管件通过模块位于侧向的接口部连接。
集成组件还可以包括传感元件,传感元件同样可以与元件连接部固定或限位设置;集成组件还可以包括流体元件,流体组件与流道部对应的接口部固定或限位设置。控制用阀件可以有多个不同用途的阀件,这里不作限制。第一换热部41、第二换热部42均可以是双流道换热器,本实施例的第一换热部41、第二换热部42均可用于冷媒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另外也可用于相对高温的冷媒与相对低温的冷媒能进行热交换,里面的两个流道均可以用于冷媒的流通换热;第二换热部42能用于冷媒与传热介质进行热交换,里面的两个流道一个可以用于冷媒的流通,另一个可以用于传热介质的流通换热。
流道部20具有第一换热部接口部411、第二换热部接口部412、第三换热部接口部421、第四换热部接口部422,第二模块包括第一换热部接口部411,第三模块包括第二换热部接口部412,第四模块包括第四换热部接口部422,第五模块包括第三换热部接口部421。第一换热部41包括第一换热部外接口部413、第二换热部外接口部414,第二换热部42包括第三换热部外接口部423、第四换热部外接口部424。第一换热部41具有四个接口,其中两个接口分别与第二模块24的第一换热部接口部411、第三模块的第二换热部接口部412连通,另外两个接口分别能与系统的冷却液流路连通。第一换热部接口部411与第二换热部接口部412通过第一换热部的第一流道连通;第一换热部外接口部413、第二换热部外接口部414通过第一换热部的第二流道连通。第二换热部42具有四个接口,其中两个接口分别与第四模块22的第四换热部接口部422、第五模块的第三换热部接口部421连通,另外两个接口分别能与系统的冷却液流路连通。第三换热部接口部421与第四换热部接口部422通过第二换热部的第一流道连通;第三换热部外接口部423、第四换热部外接口部424通过第二换热部的第二流道连通。
在不同的系统时,连接方式也可以不同。换热部可以通过螺纹连接部与流道部固定连接,换热部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部与基体部固定连接,甚至可以与流道部、基体部同时通过螺纹连接部连接,如部分螺纹连接部连接换热部与基体部,另有部分螺纹连接部连接换热部与流道部。这样流道部的强度得以加强,使集成组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集成组件具有多个外接口,分别与系统不同的部位连接连通。通过集成组件的设置,热管理系统的连接安装都相对简单方便。在一种具体的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除了集成组件,还包括压缩机、对外换热器、散热换热器或冷凝器、蒸发器、中间换热器与汽液分离器,第二外接口202与系统的冷凝器出口连通,第三外接口203与系统的外部换热器的一个接口连通,第一外接口201与系统的中间换热器连通,第四外接口204与系统的汽液分离器连通,第五外接口205与系统的蒸发器连通。在制热工况时,从压缩机出来的冷媒经过散热换热器经第二外接口202进入集成组件,在集成组件经膨胀阀节流从第一外接口201通向中间换热器,再经过中间换换器到对外换热器,再经第三外接口203进入集成组件,经第四外接口204流出集成组件到系统的汽液分离器,回到压缩机。在制冷工况时,从压缩机出来的冷媒经过散热换热器经第二外接口202进入集成组件,这时散热换热器基本不进行热交换,经过集成组件从第三外接口203通向对外换热器,在对外换热器热交换后再经过中间换换器进行热交换,经第一外接口201进入集成组件,在集成组件分成两路,一路经第五外接口205到蒸发器,另一路经第四外接口204流出集成组件到系统的汽液分离器,从蒸发器出来的冷媒也经过汽液分离器,两路冷媒汇合后回到压缩机。
上述连接装置,通过将基体部与流道部分开设置,使流道部由所需要的模块组合形成,再通过基体部实现连接装置的相对限位或固定,可以方便加工,再通过组合形式组合在一起,各个模块可以单独检测,也可以在最终组装前对流道部进行检测,这样方便加工的同时,也可以相应降低不良品造成的成本损失。将集成组件拆分为各个模块组件,能够有效减少冷热流道直接的热传导。各模块通过装配式的接管件连接,流道部通过卡扣或者安装板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基体部限位或固定,装配过程工艺简单,没有焊剂等工艺过程,能够有效降低工艺成本与质量损失。另外,上面实施例,流道部包括五个模块与三个接口部,这并不是必须的,模块可以根据制造方便的需要进行分配,如可以只有三个模块等。
组装时,可以先将流道部组装在一起,再将流道部与基体部进行组装;另外也可以将部分部件先与模块进行组装,再将模块组装在一起,再将组装好的模块组件与基体部组装形成集成组件;具体地,可以是将一些阀件分别与对应的模块组装,另外象带线圈的阀件,可以是将阀件的除线圈以外的部件与模块组装,再将组装好的模块组件与基体部组装,再装上相应的线圈形成集成组件。这一方案基体部可实现标准化,不同的系统可以只调整模块的结构或部分模块的结构,且连接方便,且不再采用整体式的流道部,相对于高低温的冷媒流道设置在一起,可以相对减少流道部的冷媒中高低温流道之间的传热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这不能作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结合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方案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基体部与流道部,所述基体部与所述流道部限位和/或固定设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多个元件连接部,所述连接装置具有多个能用于与系统连接的外接口;所述基体部包括容置部,所述流道部包括至少三个模块和连接件;所述模块至少有部分位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容置部;所述基体部具有限制所述模块移动的限位结构;
所述基体部至少在两个相邻的所述容置部之间设置有缺口部,在所述两个相邻的容置部分别设置有模块,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位于所述相邻的容置部的所述两个模块,所述连接件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缺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部具有限位配合部,所述连接件具有限位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基体部限位设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三个以上的模块,所述基体部包括边框与凸起部,所述边框在所述基体部的相对外侧设置,所述凸起部相对位于所述基体部的边框的内侧,所述基体部包括与所述模块数量相对应的容置部,所述容置部之间设置有部分所述凸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设置有缺口部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容置部为第一容置部与第二容置部,定义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置部的模块为第一模块,定义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置部的模块为第二模块,所述连接装置的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模块与所述第二模块;所述第一容置部与所述第二容置部之间具有所述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从所述基体部的底板部凸出设置;所述流道部与所述基体部的限位或固定还包括卡扣、螺纹连接、安装板配合螺纹固定方式的至少其中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至少包括三个背向所述基体部的底板部设置的元件连接部,所述连接装置至少包括三个开口背向所述基体部的底板部设置的外接口;所述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其中之一设置有至少三个侧向的接口部,三个侧向的接口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块的至少两个侧部;另外一个模块设置有至少两个侧向的接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部还包括第三模块、第四模块、第五模块,所述基体部还包括第三容置部、第四容置部、第五容置部;所述第三模块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三容置部,所述第四模块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四容置部,所述第五模块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五容置部;所述第二容置部与所述第三容置部之间具有所述缺口部,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第三模块的连接包括连接件连接,连接所述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第三模块的连接件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置部与所述第三容置部之间的缺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设置有所述缺口部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容置部为第一容置部与第二容置部,定义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置部的模块为第一模块,定义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置部的模块为第二模块,所述连接装置的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模块与所述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其中之一设置有至少三个侧向的接口部,三个侧向的接口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块的至少两个侧部;另外一个模块设置有至少两个侧向的接口部;所述连接件在与所述接口部配合的部位设置有密封槽,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密封槽,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模块的接口部的孔之间通过密封件配合实现密封;所述连接件还设置有限位部,在所述基体部的与所述连接件对应部位设置有限位配合部,所述限位配合部与所述限位部对应凹凸配合而实现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部包括底板部,所述基体部在其板状部具有孔,所述基体部的主体部为塑料件,所述基体部包括卡扣部、螺纹连接部,所述卡扣部、螺纹连接部与所述基体部的主体部为一体结构或相对限位或固定结构;所述基体部的主体部包括第一凸筋与第二凸筋,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第二凸筋凸出所述底板部,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第二凸筋交叉或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具有缺口部;所述基体部包括限位部,所述边框或所述凸起部包括所述限位部,所述基体部在所述限位部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相对靠近所述容置部;与每个容置部对应至少具有两个所述导向部。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部包括底板部,定义所述基体部的所述底板部的一侧为下方,所述容置部的上方大于所述容置部的下方,所述容置部大于与该容置部对应配合的所述模块的配合部位。
10.一种集成组件,包括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组件包括至少三个阀件,所述三个阀件与所述连接装置固定或限位设置;所述集成组件包括与所述连接装置限位或固定的传感元件、流体组件、换热部三者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阀件与所述连接装置的限位或固定方式包括卡扣、螺纹连接、安装板配合螺纹固定方式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传感元件或流体组件或换热部与所述连接装置的限位或固定方式包括卡扣、螺纹连接、安装板配合螺纹固定方式的至少其中之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成组件,所述集成组件包括换热部,所述换热部包括两个流道,所述换热部具有四个接口,所述换热部的至少一个接口与所述模块的一个模块连接,所述换热部的一个接口与所述模块的另一个模块连接;所述模块中至少有两个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通过所述换热部连接。
CN202110482766.8A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连接装置及一种集成组件 Active CN1152650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2766.8A CN115265013B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连接装置及一种集成组件
EP22794769.4A EP4331874A1 (en) 2021-04-30 2022-04-22 Connection apparatus and integrated assembly
PCT/CN2022/088420 WO2022228298A1 (zh) 2021-04-30 2022-04-22 一种连接装置及一种集成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2766.8A CN115265013B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连接装置及一种集成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5013A true CN115265013A (zh) 2022-11-01
CN115265013B CN115265013B (zh) 2024-04-19

Family

ID=83744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2766.8A Active CN115265013B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连接装置及一种集成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331874A1 (zh)
CN (1) CN115265013B (zh)
WO (1) WO2022228298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9313A (zh) * 2017-09-11 2019-03-19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流体控制组件
CN110411261A (zh) * 2018-04-28 2019-11-05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流体换热装置及热管理单元
KR102122996B1 (ko) * 2018-12-24 2020-06-15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이온 교환막을 이용한 흡수식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11811153A (zh) * 2019-04-12 2020-10-23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热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112026677A (zh) * 2020-09-27 2020-12-04 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集成电池高压盒
CN112431946A (zh) * 2020-09-30 2021-03-02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5710B (zh) * 2015-10-29 2019-02-22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电源转换装置
CN108068572B (zh) * 2016-11-09 2022-08-05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流体换热组件及车辆热管理系统
KR102406126B1 (ko) * 2017-08-09 2022-06-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ce 모듈
KR102382721B1 (ko) * 2017-09-27 2022-04-05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통합 열관리 시스템
CN109927534B (zh) * 2019-03-20 2023-04-25 天津大学 一种混合动力重型载货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038216B (zh) * 2019-12-30 2022-10-14 华域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阀体集成模块及热泵空调系统
CN211764805U (zh) * 2020-03-04 2020-10-27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热管理集成模块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9313A (zh) * 2017-09-11 2019-03-19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流体控制组件
CN110411261A (zh) * 2018-04-28 2019-11-05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流体换热装置及热管理单元
KR102122996B1 (ko) * 2018-12-24 2020-06-15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이온 교환막을 이용한 흡수식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11811153A (zh) * 2019-04-12 2020-10-23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热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112026677A (zh) * 2020-09-27 2020-12-04 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集成电池高压盒
CN112431946A (zh) * 2020-09-30 2021-03-02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5013B (zh) 2024-04-19
WO2022228298A1 (zh) 2022-11-03
EP4331874A1 (en) 2024-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08511B2 (en) Heat exchange device
CN110459830B (zh) 热交换装置
CN102287258B (zh) 具有集成的油冷却器的水泵
CN110429358B (zh) 热交换装置
US9810486B2 (en) Heat exchanger pressure adjustable baffle
US20150345877A1 (en) Combined heat exchanger
CN115265013A (zh) 一种连接装置及一种集成组件
CN113968113A (zh) 热管理组件
KR101745280B1 (ko) 열전달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0737159B1 (ko) 내부열교환기를 가진 냉동사이클 시스템의 배관 플랜지연결구조
EP2177722B1 (en) Valve housing attachable to a vehicle cooling module, vehicle cooling module and combinaison thereof
CN115479484A (zh) 一种流道组件及一种集成组件
EP4170274A1 (en) Throttling heat exchange assembly
US20240042825A1 (en) Connecting device and integrated assembly
CN216716649U (zh) 膨胀阀、温控装置和电池包
CN219346836U (zh) 电池热管理模块及其应用的板式换热器组件
US20210108863A1 (en) Modular fluid cooling assembly
US20210378143A1 (en) Liquid distribution module and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US20240131903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fluid module for vehicle
CN115615235A (zh) 一种连接装置及一种集成组件及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5610178A (zh) 热管理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
JP2024514784A (ja) 弁群統合モジュール、車両熱管理システム及び車両
KR20230088799A (ko) 열 교환기, 열 교환 어셈블리, 및 열 관리 시스템
CN117656764A (zh) 用于车辆的流体管理模块
CN113970267A (zh) 一种换热组件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101

Assignee: Shaoxing Sanhua Automotive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90000290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connecting device and an integrated component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228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