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4680A - 一种制冷系统、空调机组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系统、空调机组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64680A CN115264680A CN202210791640.3A CN202210791640A CN115264680A CN 115264680 A CN115264680 A CN 115264680A CN 202210791640 A CN202210791640 A CN 202210791640A CN 115264680 A CN115264680 A CN 1152646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tion
- temperature
- fan
- water
- water pu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3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0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0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2425 crystalli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025 crystall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41000886569 Cyprogenia stega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AMXOYNBUYSYVKV-UHFFFAOYSA-M lithium bromide Chemical compound [Li+].[Br-] AMXOYNBUYSYVKV-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NLXLAEXVIDQMFP-UHFFFAOYSA-N Ammonium chloride Substances [NH4+].[Cl-] NLXLAEXVIDQMF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VHUUQVKOLVNVRT-UHFFFAOYSA-N Ammonium hydroxide Chemical compound [NH4+].[OH-] VHUUQVKOLVNVR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ammonia Natural products N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114 ammonium hydrox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5—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riable-flow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absorption or desorp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空调机组和控制方法,涉及空调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静压风机在进行送风时,风机产生的热量使空气温度升高,造成整机能效较低的问题。本发明的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制冷机构、第二制冷机构和风机,风机上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与第二制冷机构之间形成换热回路,第一制冷机构的冷凝水出口与第二制冷机构连接,并使第二制冷机构利用风机提供的热量和第一制冷机构产生的冷凝水对空气进行制冷。本发明的制冷系统,通过转移风机产生的热量和通过第二制冷机构产生的冷量两方面来降低风机送风时带来的温升,从而可提高制冷系统的能力能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空调机组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离心风机作为空调行业常用的零部件,在空调系统中起着输送回风(新风)的作用。实际上,离心风机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不仅输送了空气,还加热了空气。离心风机对空气加热的热量来自两部分,一是电机高速旋转产生的热量,一是风叶旋转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量,前者是通过热传导加热空气,后者则是通过摩擦生热,将动能转换成热能加热空气。
对于静压较小或者风量较大的离心风机,上述两种形式的热量对空气的加热可忽略不计。然而,某些特定场所用的高静压、小风量离心风机,上述两种形式的热量可使空气温度升高10℃左右,显然,如此高的温升对于制冷系统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也是不可忽视的,会抵消制冷系统很大一部分制冷量,降低整机能效。例如,飞机地面空调用的高静压离心风机便是这种情况,空调制冷时,其对空气温度的加热不可忽视。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小型高速电机,该小型高速电机通过在轴承与外壳之间设置若干个散热通道,利用散热通道连通外壳的前端和后端,通过位于前端的风叶转动所形成的压力差,使外壳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经由散热通道形成了流动的气流流场,后端的电机处于此流动的气流流场之间,从而提升电机的散热效果。但是该高速电机仅是增强电机的散热,无法解决风叶旋转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量引起空气温度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制冷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静压风机在进行送风时,风机产生的热量使空气温度升高,造成整机能效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制冷机构、第二制冷机构和风机,其中,所述风机上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第二制冷机构之间形成换热回路,所述第一制冷机构的冷凝水出口与所述第二制冷机构连接,并使所述第二制冷机构利用所述风机提供的热量和所述第一制冷机构产生的冷凝水对空气进行制冷。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制冷机构包括多个制冷组件,所述第二制冷机构与所述制冷组件串联,并且所述第二制冷机构设置于所述风机之后。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制冷机构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制冷组件的蒸发器下方,所述接水盘用于收集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并且所述接水盘还通过冷凝水流路与所述第二制冷机构连接。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置于所述冷凝水流路上。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设置于所述换热管上。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制冷组件包括第一制冷组件、第二制冷组件、第三制冷组件和第四制冷组件,所述第一制冷组件和所述第二制冷组件串联,所述第三制冷组件和所述第四制冷组件串联,并且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制冷组件和所述第三制冷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制冷机构设置于所述风机和所述第三制冷组件之间。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接水盘包括第一接水盘和第二接水盘,其中,所述第一接水盘位于所述第一制冷组件的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制冷组件的第二蒸发器下方,所述第二接水盘位于所述第三制冷组件的第三蒸发器和所述第四制冷组件的第四蒸发器下方。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制冷机构包括发生器、冷凝器、第五蒸发器和吸收器,其中,所述发生器和所述吸收器内用于盛放吸收剂溶液,所述发生器、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五蒸发器、所述吸收器和所述发生器依次连接并形成制冷回路,并且所述发生器还与所述吸收器连接并形成吸收剂回路,所述发生器还与所述换热管连接并形成所述换热回路,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和吸收器还与接水盘连接。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制冷机构还包括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发生器和所述吸收器之间,并使所述发生器内的吸收剂溶液和所述吸收器内的吸收剂溶液在所述热交换器处换热。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风机上还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风机处的温度。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收器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吸收器内吸收剂溶液的温度;所述冷凝器处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凝器内水分的温度。
本发明提供的制冷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制冷机构、第二制冷机构和风机,一方面,换热管与第二制冷机构之间形成换热回路,可快速转移风机产生的热量,降低风机产生的热量对空气的影响;第二方面,第二制冷机构利用风机提供的热量和第一制冷机构产生的冷凝水对空气进行制冷,通过第二制冷机构产生的冷量可部分抵消由风机产生热量造成的温升,而且第二制冷机构进行制冷时,无需消耗额外的能量,还可将第一制冷机构产生的废热以及冷凝水携带的冷量利用起来,转换成可利用的冷量。可见,本发明的制冷系统,通过转移风机产生的热量和通过第二制冷机构产生的冷量两方面来降低风机送风时带来的温升,从而可提高制冷系统的能力能效。
即本发明的制冷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静压风机在进行送风时,风机产生的热量使空气温度升高,造成整机能效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机组。
本发明的空调机组,包括本发明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冷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机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空调机组,由于具有本发明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制冷系统,从而可通过转移风机产生的热量和通过第二制冷机构产生的冷量两方面来降低风机送风时带来的温升,进而可提高空调机组制冷的能力能效。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空调机组的工作状态;
当空调机组处于制冷状态时,控制换热管与第二制冷机构之间形成换热回路,控制第一制冷机构的冷凝水出口与所述第二制冷机构连接,并使所述第二制冷机构利用所述风机提供的热量和所述第一制冷机构产生的冷凝水对空气进行制冷。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吸收器内吸收剂溶液的实时温度;
比较吸收剂溶液的实时温度与吸收剂溶液的结晶温度;
基于吸收剂溶液实时温度与吸收剂溶液结晶温度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水泵的流量,并使所述吸收器内的吸收剂溶液保持非结晶状态。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当Tl-Tj≤Tmin时,控制所述第一水泵的流量向减小的方向变化;
当Tl-Tj≥Tmax时,控制所述第一水泵的流量向增大的方向变化;
当Tmin<Tl-Tj<Tmax时,保持所述第一水泵的流量不变;其中,
Tl是所述吸收器内吸收剂溶液的实时温度,Tj是吸收剂溶液的结晶温度,Tmin和Tmax分别是:吸收剂溶液的实时温度与吸收剂溶液的结晶温度允许的最小温差和最大温差。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冷凝器内水分的实时温度;
将冷凝器内水分的实时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
基于冷凝器内水分实时温度与预设温度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水泵的流量,并使所述冷凝器内水分的温度不超过50℃。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当T2>T20时,控制所述第一水泵的流量向增大的方向变化;其中,T2是所述冷凝器内水分的实时温度,T20是所述冷凝器内水分的预设温度。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风机外壳的实时温度;
比较所述风机外壳的实时温度与环境露点温度;
基于所述风机外壳实时温度与环境露点温度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二水泵的流量,并使所述风机外壳处保持非结露状态。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当Tn-Tm≤Tt时,控制所述第二水泵的流量向减小的方向变化;
当Tn-Tm≥Tk时,控制所述第二水泵的流量向增大的方向变化;
当Tt<Tn-Tm<Tk时,保持所述第二水泵的流量不变;其中,
Tn是所述风机外壳的实时温度,Tm是环境露点温度,Tt和Tk分别是:所述风机外壳的实时温度与环境露点温度允许的最小温差和最大温差。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当空调机组处于制冷状态时,控制换热管与第二制冷机构之间形成换热回路,控制第一制冷机构的冷凝水出口与第二制冷机构连接,并使第二制冷机构利用风机提供的热量和第一制冷机构产生的冷凝水对空气进行制冷,从而可通过转移风机产生的热量和通过第二制冷机构产生的冷量两方面来降低风机送风时带来的温升,进而可提高空调机组制冷的能力能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制冷系统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风机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优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中:1、风机;11、换热管;12、第一温度传感器;2、冷凝水流路;3、第一水泵;4、第二水泵;51、第一接水盘;52、第二接水盘;53、第一蒸发器;54、第二蒸发器;55、第三蒸发器;56、第四蒸发器;61、发生器;62、冷凝器;63、第五蒸发器;64、吸收器;65、热交换器;66、第二温度传感器;67、第三温度传感器;68、节流毛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4以及实施例1~3对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空调机组和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制冷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制冷机构、第二制冷机构和风机1,如图2所示。优选的,风机1上设置有换热管11,换热管11与第二制冷机构之间形成换热回路,第一制冷机构的冷凝水出口与第二制冷机构连接,并使第二制冷机构利用风机1提供的热量和第一制冷机构产生的冷凝水对空气进行制冷,如图2和图3所示。优选的,风机1为高静压小风量离心风机。具体的,离心风机的静压范围为4500~8000Pa,风量范围为5500~12000m3/h。换热管11缠绕于风机1的散热肋片表面。具体的,换热管11内设有换热介质,通过换热介质的流动可将风机1处的热量带到第二制冷机构处,换热介质为第二制冷机构提供热量后,温度降低,回到风机1处继续吸收风机1的热量,形成换热循环。换热介质例如是水。优选的,第一制冷机构例如是压缩式制冷机构,第一制冷机构的结构可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二制冷机构例如是吸收式制冷机构。
本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制冷机构、第二制冷机构和风机1,一方面,换热管11与第二制冷机构之间形成换热回路,可快速转移风机1产生的热量,降低风机1产生的热量对空气的影响;第二方面,第二制冷机构利用风机1提供的热量和第一制冷机构产生的冷凝水对空气进行制冷,通过第二制冷机构产生的冷量可部分抵消由风机1产生热量造成的温升,而且第二制冷机构进行制冷时,无需消耗额外的能量,还可将第一制冷机构产生的废热以及冷凝水携带的冷量利用起来,转换成可利用的冷量。可见,本实施例的制冷系统,通过转移风机1产生的热量和通过第二制冷机构产生的冷量两方面来降低风机1送风时带来的温升,从而可提高制冷系统的能力能效。即本实施例的制冷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静压风机在进行送风时,风机产生的热量使空气温度升高,造成整机能效较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制冷机构包括多个制冷组件,第二制冷机构与制冷组件串联,并且第二制冷机构设置于风机1之后,如图2所示。优选的,风机1设置于相邻两个制冷组件之间,第二制冷机构串联设置于风机1和制冷组件之间。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制冷系统,第二制冷机构与制冷组件串联,并且第二制冷机构设置于风机1之后,空气经第一制冷机构的制冷组件制冷后,被风机1加热,再经过第二制冷机构降温,该种结构与现有方案相比,空气在被风机1加热后,由第二制冷机构降温,可抵消大部分由风机1产生热量造成的温升,从而可有效提高制冷系统的能力能效,如图1和图2所示。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制冷机构还包括接水盘,接水盘位于制冷组件的蒸发器下方,接水盘用于收集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并且接水盘还通过冷凝水流路2与第二制冷机构连接,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制冷系统,接水盘还通过冷凝水流路2与第二制冷机构连接,从而可通过冷凝水流路2为第二制冷机构提供冷凝水,不仅可使第二制冷机构利用风机1提供的热量和第一制冷机构产生的冷凝水对空气进行制冷,而且还可充分利用利用第一制冷机构产生的冷凝水携带的冷量,可实现节能的效果。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3,第一水泵3设置于冷凝水流路2上,如图2所示。优选的,第一水泵3为变频水泵。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制冷系统,冷凝水流路2上设置有第一水泵3,不仅可将接水盘中的冷凝水泵送至第二制冷机构处,而且还可通过调节第一水泵3的流量来控制进入第二制冷机构处的冷凝水量,从而可实现对第二制冷机构制冷效果和吸收剂溶液的状态进行控制。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二水泵4,第二水泵4设置于换热管11上,如图2所示。优选的,第二水泵4为变频水泵。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制冷系统,换热管11上设置有第二水泵4,不仅可将换热管11内的换热介质泵送至第二制冷机构处,而且还可通过调节第二水泵4的流量来控制风机1外壳的温度,从而可实现对风机1外壳结露状态进行控制。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制冷组件包括第一制冷组件、第二制冷组件、第三制冷组件和第四制冷组件,第一制冷组件和第二制冷组件串联,第三制冷组件和第四制冷组件串联,并且风机1设置于第二制冷组件和第三制冷组件之间,第二制冷机构设置于风机1和第三制冷组件之间,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制冷系统,空气经第一制冷组件和第二制冷组件制冷后,被风机1加热,再经过第二制冷机构、第三制冷组件和第四制冷组件降温,由于空气在被风机1加热后,由第二制冷机构降温,可抵消大部分由风机1产生热量造成的温升,从而可有效提高制冷系统的能力能效。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接水盘包括第一接水盘51和第二接水盘52,其中,第一接水盘51位于第一制冷组件的第一蒸发器53和第二制冷组件的第二蒸发器54下方,第二接水盘52位于第三制冷组件的第三蒸发器55和第四制冷组件的第四蒸发器56下方,如图2所示。如图2所示,第二接水盘52还位于第五蒸发器63下方。接水盘的设置形式不限于此,也可是在第一蒸发器53、第二蒸发器54、第三蒸发器55、第四蒸发器56和第五蒸发器63下方分别设置一个接水盘。接水盘的出水口与冷凝水流路2连接,接水盘中的冷凝水可经冷凝水流路2流向第二制冷机构,从而可为第二制冷机构提供冷凝水。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二制冷机构包括发生器61、冷凝器62、第五蒸发器63和吸收器64,发生器61和吸收器64内用于盛放吸收剂溶液,发生器61、冷凝器62、第五蒸发器63、吸收器64和发生器61依次连接并形成制冷回路,并且发生器61还与吸收器64连接并形成吸收剂回路,发生器61还与换热管11连接并形成换热回路,冷凝器62和和吸收器64还与接水盘连接,如图2所示。更优选的,吸收剂溶液例如是溴化锂溶液或氨水溶液,吸收剂溶液的浓度可不做限制。吸收剂溶液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余的溶液。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制冷系统,发生器61内的吸收剂溶液被换热管11提供的热水加热至沸腾,吸收剂溶液中的水分不断蒸发并进入冷凝器62中,冷凝器62中的水分被来自冷凝水流路2中的冷凝水冷却液化,液化后的水经节流毛细管68后压力降低,而后进入第五蒸发器63,进入第五蒸发器63的水分吸收空气热量而蒸发汽化,从而实现对空气制冷,同时汽化后的水分被吸收器64中的吸收剂溶液吸收,吸收器64中吸收水分后的吸收剂溶液再次进入发生器61内,从而实现制冷循环。另一方面,发生器61内的吸收剂溶液的水分被蒸发后,吸收剂溶液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变成浓溶液,发生器61内的浓溶液流向吸收器64,吸收器64内的吸收剂溶液浓度增大,从而可不断吸收来自第五蒸发器63汽化后的水蒸气,而后变成稀溶液再次进入发生器61内,从而实现吸收剂溶液的循环。第三方面,来自冷凝水流路2中的冷凝水流经冷凝器62后,还流经吸收器64,吸收来自吸收器64中稀溶液与浓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从而使得吸收器64中吸收剂溶液的温度降低。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二制冷机构还包括热交换器65,其中,热交换器65设置于发生器61和吸收器64之间,并使发生器61内的吸收剂溶液和吸收器64内的吸收剂溶液在热交换器65处换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制冷系统,第二制冷机构还包括热交换器65,在吸收器64内的稀溶液流向发生器61的过程中,同时发生器61内的浓溶液流向吸收器64,稀溶液与浓溶液在热交换器65处换热后,可使流向发生器61的稀溶液温度升高,从而可提高发生器61内的吸收剂溶液水分的蒸发速度和蒸发量,进而可提高第二制冷机构的制冷效果。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风机1上还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2,第一温度传感器12用于检测风机1处的温度,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制冷系统,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2检测风机1处的温度,从而可实现对风机1外壳的结露状态进行监控。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吸收器64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66,第二温度传感器66用于检测吸收器64内吸收剂溶液的温度;冷凝器62处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67,第三温度传感器67用于检测冷凝器62内水分的温度,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制冷系统,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66检测吸收器64内吸收剂溶液的温度,从而可实现对吸收剂溶液的状态进行监控;通过第三温度传感器67检测冷凝器62内水分的温度,从而可实现对第二制冷机构的制冷效果进行监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空调机组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空调机组,包括实施例1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制冷系统。优选的,本实施例的空调机组为单制冷空调机组,空调机组的其余结构可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空调机组,由于具有实施例1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制冷系统,从而可通过转移风机1产生的热量和通过第二制冷机构产生的冷量两方面来降低风机1送风时带来的温升,进而可提高空调机组制冷的能力能效。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对本发明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4示出了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实施例2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空调机组的工作状态;
当空调机组处于制冷状态时,控制换热管11与第二制冷机构之间形成换热回路,控制第一制冷机构的冷凝水出口与第二制冷机构连接,并使第二制冷机构利用风机1提供的热量和第一制冷机构产生的冷凝水对空气进行制冷。
实施例2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当空调机组处于制冷状态时,可通过转移风机1产生的热量和通过第二制冷机构产生的冷量两方面来降低风机1送风时带来的温升,进而可提高空调机组制冷的能力能效。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吸收器64内吸收剂溶液的实时温度;比较吸收剂溶液的实时温度与吸收剂溶液的结晶温度;基于吸收剂溶液实时温度与吸收剂溶液结晶温度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水泵3的流量,并使吸收器64内的吸收剂溶液保持非结晶状态。理论上,进入第二制冷机构的冷凝水温度越低,第二制冷机构的制冷效果越好,但是温度过低,易造成吸收器64内的吸收剂溶液结晶,从而影响第二制冷机构的制冷能力。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第一水泵3的流量来控制吸收器64处的冷凝温度,并使吸收器64内的吸收剂溶液保持非结晶状态,避免第二制冷机构的制冷效果因吸收剂溶液结晶而降低,使得吸收器64内吸收剂溶液可始终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
优选的,当Tl-Tj≤Tmin时,控制第一水泵3的流量向减小的方向变化;当Tl-Tj≥Tmax时,控制第一水泵3的流量向增大的方向变化;当Tmin<Tl-Tj<Tmax时,保持第一水泵3的流量不变;其中,Tl是吸收器64内吸收剂溶液的实时温度,Tj是吸收剂溶液的结晶温度,Tmin和Tmax分别是:吸收剂溶液的实时温度与吸收剂溶液的结晶温度允许的最小温差和最大温差。吸收剂溶液的结晶温度可通过现有技术的方法获得,例如通过查结晶曲线图或是计算获得。优选的,3℃≤Tmin≤5℃;8℃≤Tmax≤12℃。具体的,当Tl-Tj≤Tmin时,说明吸收器64内吸收剂溶液的温度过低,吸收器64内的吸收剂溶液开始结晶,控制第一水泵3的流量向减小的方向变化,从而可减少进入吸收器64的冷凝水量;当Tl-Tj≥Tmax时,说明吸收器64内吸收剂溶液的温度过高,控制第一水泵3的流量向增大的方向变化,从而可增大进入吸收器64的冷凝水量;当Tmin<Tl-Tj<Tmax时,可保持第一水泵3的流量不变。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冷凝器62内水分的实时温度;将冷凝器62内水分的实时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基于冷凝器62内水分实时温度与预设温度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水泵3的流量,并使冷凝器62内水分的温度不超过50℃。优选的,当T2>T20时,控制第一水泵3的流量向增大的方向变化;其中,T2是冷凝器62内水分的实时温度,T20是冷凝器62内水分的预设温度。优选的,T20例如是50℃。对冷凝器62内水分的最低温度不做限制,冷凝器62内水分的温度越低,第二制冷机构的制冷效果越好,只要吸收器64内的吸收剂溶液保持非结晶状态即可。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控制方法,还通过控制第一水泵3的流量使冷凝器62内水分的温度不超过50℃,从而可保证第二制冷机构的制冷效果。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获取风机1外壳的实时温度;比较风机1外壳的实时温度与环境露点温度;基于风机1外壳实时温度与环境露点温度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二水泵4的流量,并使风机1外壳处保持非结露状态。理论上,风机1外壳的实时温度越低越好,但是温度过低,易造成风机1外壳结露的问题。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第二水泵4的流量来控制风机1外壳处的温度,并使风机1外壳处保持非结露状态,使得风机1可始终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
优选的,当Tn-Tm≤Tt时,控制第二水泵4的流量向减小的方向变化;当Tn-Tm≥Tk时,控制第二水泵4的流量向增大的方向变化;当Tt<Tn-Tm<Tk时,保持第二水泵4的流量不变;其中,Tn是风机1外壳的实时温度,Tm是环境露点温度,Tt和Tk分别是:风机1外壳的实时温度与环境露点温度允许的最小温差和最大温差。环境露点温度可通过现有技术的方法获得,例如通过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的计算获得。Tn一般是70~150℃。Tt为3~5℃,Tk为10~15℃。具体的,当Tn-Tm≤Tt时,说明风机1外壳处的温度过低,控制第二水泵4的流量向减小的方向变化,从而可使风机1外壳处的温度升高,避免风机1外壳因温度过低而结露;当Tn-Tm≥Tk时,说明风机1外壳处的温度过高,控制第二水泵4的流量向增大的方向变化,从而可使风机1外壳处的温度降低;当Tt<Tn-Tm<Tk时,可保持第二水泵4的流量不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制冷机构、第二制冷机构和风机(1),其中,所述风机(1)上设置有换热管(11),所述换热管(11)与所述第二制冷机构之间形成换热回路,所述第一制冷机构的冷凝水出口与所述第二制冷机构连接,并使所述第二制冷机构利用所述风机(1)提供的热量和所述第一制冷机构产生的冷凝水对空气进行制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机构包括多个制冷组件,所述第二制冷机构与所述制冷组件串联,并且所述第二制冷机构设置于所述风机(1)之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机构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制冷组件的蒸发器下方,所述接水盘用于收集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并且所述接水盘还通过冷凝水流路(2)与所述第二制冷机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水泵(3),所述第一水泵(3)设置于所述冷凝水流路(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水泵(4),所述第二水泵(4)设置于所述换热管(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包括第一制冷组件、第二制冷组件、第三制冷组件和第四制冷组件,所述第一制冷组件和所述第二制冷组件串联,所述第三制冷组件和所述第四制冷组件串联,并且所述风机(1)设置于所述第二制冷组件和所述第三制冷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制冷机构设置于所述风机(1)和所述第三制冷组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包括第一接水盘(51)和第二接水盘(52),其中,所述第一接水盘(51)位于所述第一制冷组件的第一蒸发器(53)和所述第二制冷组件的第二蒸发器(54)下方,所述第二接水盘(52)位于所述第三制冷组件的第三蒸发器(55)和所述第四制冷组件的第四蒸发器(56)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冷机构包括发生器(61)、冷凝器(62)、第五蒸发器(63)和吸收器(64),其中,所述发生器(61)和所述吸收器(64)内用于盛放吸收剂溶液,所述发生器(61)、所述冷凝器(62)、所述第五蒸发器(63)、所述吸收器(64)和所述发生器(61)依次连接并形成制冷回路,并且
所述发生器(61)还与所述吸收器(64)连接并形成吸收剂回路,所述发生器(61)还与所述换热管(11)连接并形成所述换热回路,所述冷凝器(62)和所述和吸收器(64)还与接水盘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冷机构还包括热交换器(65),其中,所述热交换器(65)设置于所述发生器(61)和所述吸收器(64)之间,并使所述发生器(61)内的吸收剂溶液和所述吸收器(64)内的吸收剂溶液在所述热交换器(65)处换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上还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2),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2)用于检测所述风机(1)处的温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器(64)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66),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66)用于检测所述吸收器(64)内吸收剂溶液的温度;所述冷凝器(62)处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67),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67)用于检测所述冷凝器(62)内水分的温度。
12.一种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
1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空调机组的工作状态;
当空调机组处于制冷状态时,控制换热管(11)与第二制冷机构之间形成换热回路,控制第一制冷机构的冷凝水出口与所述第二制冷机构连接,并使所述第二制冷机构利用所述风机(1)提供的热量和所述第一制冷机构产生的冷凝水对空气进行制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吸收器(64)内吸收剂溶液的实时温度;
比较吸收剂溶液的实时温度与吸收剂溶液的结晶温度;
基于吸收剂溶液实时温度与吸收剂溶液结晶温度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水泵(3)的流量,并使所述吸收器(64)内的吸收剂溶液保持非结晶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Tl-Tj≤Tmin时,控制所述第一水泵(3)的流量向减小的方向变化;
当Tl-Tj≥Tmax时,控制所述第一水泵(3)的流量向增大的方向变化;
当Tmin<Tl-Tj<Tmax时,保持所述第一水泵(3)的流量不变;其中,
Tl是所述吸收器(64)内吸收剂溶液的实时温度,Tj是吸收剂溶液的结晶温度,Tmin和Tmax分别是:吸收剂溶液的实时温度与吸收剂溶液的结晶温度允许的最小温差和最大温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冷凝器(62)内水分的实时温度;
将冷凝器(62)内水分的实时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
基于冷凝器(62)内水分实时温度与预设温度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水泵(3)的流量,并使所述冷凝器(62)内水分的温度不超过50℃。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T2>T20时,控制所述第一水泵(3)的流量向增大的方向变化;其中,T2是所述冷凝器(62)内水分的实时温度,T20是所述冷凝器(62)内水分的预设温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风机(1)外壳的实时温度;
比较所述风机(1)外壳的实时温度与环境露点温度;
基于所述风机(1)外壳实时温度与环境露点温度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二水泵(4)的流量,并使所述风机(1)外壳处保持非结露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Tn-Tm≤Tt时,控制所述第二水泵(4)的流量向减小的方向变化;
当Tn-Tm≥Tk时,控制所述第二水泵(4)的流量向增大的方向变化;
当Tt<Tn-Tm<Tk时,保持所述第二水泵(4)的流量不变;其中,
Tn是所述风机(1)外壳的实时温度,Tm是环境露点温度,Tt和Tk分别是:所述风机(1)外壳的实时温度与环境露点温度允许的最小温差和最大温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91640.3A CN115264680A (zh) | 2022-07-05 | 2022-07-05 | 一种制冷系统、空调机组和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91640.3A CN115264680A (zh) | 2022-07-05 | 2022-07-05 | 一种制冷系统、空调机组和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64680A true CN115264680A (zh) | 2022-11-01 |
Family
ID=83762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91640.3A Pending CN115264680A (zh) | 2022-07-05 | 2022-07-05 | 一种制冷系统、空调机组和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264680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454321U (zh) * | 2013-09-04 | 2014-02-26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型可调风量防结露空调系统 |
CN108167987A (zh) * | 2017-12-27 | 2018-06-15 | 嘉兴学院 | 基于液膜吸收蒸发换热的小型吸收式制冷机组 |
CN210664026U (zh) * | 2019-10-01 | 2020-06-02 | 无锡聚智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逆流紧凑型闭式冷却塔 |
CN214014845U (zh) * | 2020-11-27 | 2021-08-20 | 上海翱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物联网电子控制智能控制装置 |
CN215444338U (zh) * | 2020-12-29 | 2022-01-07 | 上海岚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机的散热装置 |
CN215597816U (zh) * | 2021-06-29 | 2022-01-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系统 |
-
2022
- 2022-07-05 CN CN202210791640.3A patent/CN11526468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454321U (zh) * | 2013-09-04 | 2014-02-26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型可调风量防结露空调系统 |
CN108167987A (zh) * | 2017-12-27 | 2018-06-15 | 嘉兴学院 | 基于液膜吸收蒸发换热的小型吸收式制冷机组 |
CN210664026U (zh) * | 2019-10-01 | 2020-06-02 | 无锡聚智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逆流紧凑型闭式冷却塔 |
CN214014845U (zh) * | 2020-11-27 | 2021-08-20 | 上海翱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物联网电子控制智能控制装置 |
CN215444338U (zh) * | 2020-12-29 | 2022-01-07 | 上海岚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机的散热装置 |
CN215597816U (zh) * | 2021-06-29 | 2022-01-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董惠民等: "高层建筑设备维修管理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pages: 1231 - 192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07272B (zh) | 一种风冷冰箱保湿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8278810A (zh) | 冰箱 | |
CN108870591A (zh) | 一种粮库用蒸发冷凝式空调机组 | |
CN108731163A (zh) | 宽温全新风无级调节制冷装置 | |
CN107130415B (zh) | 一种热泵热管复合式干衣机 | |
JP2004144420A (ja) | 冷凍システム | |
CN110763005B (zh) | 一种热泵型双流体除湿升温干燥机及干燥室 | |
JP3887204B2 (ja) | 2段吸収冷温水機 | |
CN115264680A (zh) | 一种制冷系统、空调机组和控制方法 | |
CN208382439U (zh) | 一种粮库用蒸发冷凝式空调机组 | |
CN214039472U (zh) | 一种水冷式热泵除湿烘干机组 | |
CN209572307U (zh) | 一种列间空调 | |
CN211177567U (zh) | 一种恒温恒湿冷藏柜 | |
JPH0821671A (ja) | 吸収式冷凍機 | |
JP3225155B2 (ja) | 吸収冷暖房機 | |
CN205505203U (zh) | 空调器 | |
CN110285613A (zh) | 水气分离装置、制冷设备及分离空气中水蒸气的方法 | |
WO1999014538A1 (fr) | Systeme de conditionnement d'air | |
KR200288627Y1 (ko) | 고효율 흡수식 냉온수기 | |
CN220892439U (zh) | 一种低温环境制冷除湿型空调设备 | |
CN206310696U (zh) | 一种回收利用冷凝热与冷凝水的空调系统 | |
CN209229909U (zh) | 一种水份蒸发装置及分体式空调 | |
JPS6118373Y2 (zh) | ||
KR0136068Y1 (ko) | 흡수식 냉방기 | |
KR200142462Y1 (ko) | 흡수식 냉방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