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58834A - 绕线结构、绕线方法及线状组件 - Google Patents

绕线结构、绕线方法及线状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58834A
CN115258834A CN202210910916.5A CN202210910916A CN115258834A CN 115258834 A CN115258834 A CN 115258834A CN 202210910916 A CN202210910916 A CN 202210910916A CN 115258834 A CN115258834 A CN 115258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winding
connecting mechanism
coils
arr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109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锋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Wang Ruili Creative Culture Studio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Wang Ruili Creative Culture Studi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Wang Ruili Creative Culture Studio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dustrial Park Wang Ruili Creative Culture Studio
Priority to CN20221091091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588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58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588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01R11/12End pieces terminating in an eye, hook, or fork
    • H01R11/14End pieces terminating in an eye, hook, or fork the hook being adapted for hanging on overhead or other suspended lines, e.g. hot line clam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4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electric cords or electric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绕线结构、绕线方法及线状组件。所述绕线结构包括:线圈绕组,由线状物体绕制形成;至少一线圈规整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线圈绕组中的相邻两匝线圈之间,并能够在使所述相邻两匝线圈相对固定的连接状态和解除连接的彼此独立状态之间进行操作。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无需采用绕线装置或附加绕线机构即可实现绳、索、线或缆等的规整收卷,操作简便、成本低,收卷后形成的线圈绕组绕线牢固度高、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存放和运输,且易于放卷,特别是能依据现场应用需求控制放卷、收卷的程度,能显著降低放卷、收卷的工作量,并有助于大幅改善现场的整洁有序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绕线结构、绕线方法及线状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绕线结构、绕线方法及线状组件。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绳索、缆线等在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这些绳索、缆线在闲置状态下通常需要被绕卷为线圈绕组,以利于人们收纳或携运。
以电力领域的电力接地线为例,传统方式中工作人员一般将其手工缠绕在绝缘杆上,或者直接手工绕叠后捆扎设置,该种方式捆扎不整齐,比较凌乱。尤其是对于长度较长的电力接地线来说,若采用手工绕叠方式捆扎收卷,还容易导致接地线出现纠缠交叉等情况,使得工作人员在将其重新放卷使用时,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对其进行解理。
鉴于此,业界发明了多种绕线装置,以实现电力接地线的规整绕线。例如,ZL00247989.3提出了一种无杆接地线的绕线架,其主要由管和固定于管一侧的绕线架组成。又例如,ZL00264942.X提出了一种带杆接地线绕线架,其主要由管、固定于管一侧的线卡和绕线架、设于管另一侧的提手等组成。使用这些绕线架虽然可以使接地线的绕线更为便捷、规范,但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包括:一方面,这些绕线装置体积较大,在存放和运输时,都需要占用较大空间;另一方面,当电力接地线被在电力施工现场使用时,需要与绕线装置分离,此时闲置的绕线装置需要另行收存,这会造成电力接地线使用成本和管理成本上的增加。特别是在绕线装置数量较大的情况下,若未对这些绕线装置进行及时、规范的存储、管理,则不仅会影响电力施工现场安全,还使在结束接地作业进行收线时难以找到匹配绕线装置的问题。
本发明人对电力接地线绕线方面的问题也进行了长期研究,并在CN203255811U、CN203255812U、CN203260982U等专利中提出了多种类型的接地线绕线装置,这些绕线装置虽然结构比传统绕线装置大幅简化,使用更为方便,但无法完全克服传统绕线装置的不便收纳等缺陷。此后,本发明人在CN101651304B中提出了一种携带型带杆接地线的绕线方法,以及在CN102180387 B提出了一种脱卸式或短杆携带型短路接地线的绕线方法。这两种绕线方式虽然可以避免使用体积相对较大的绕线装置,但事实上仍需要一些机构作为绕线载体。例如,CN101651304B的方案需要带杆接地线的杆作为绕线机构,并需要在杆上额外装配绕线用的上、下支架等,因此仅对有带杆接地线适用,对无杆接地线则是不适用的,且其结构复杂,易损坏、难于安装。CN102180387 B事实上需要额外采用具有承绕机构的承载体等,其仍会造成使用成本增加、安装不便等问题,难以推广应用。
此外,现有的绕线方式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例如在电力施工现场使用时,需要将接地线全部放卷,而不能部分放卷,这会给接电线的放卷和后续的收卷工作都增加了工作量,且全部放卷的接地线在电力施工现场绵延交错,既使施工现场环境更为凌乱不美观,还会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结构、绕线方法及线状组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绕线结构,其包括:
线圈绕组,由线状物体绕制形成;
至少一个线圈规整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线圈绕组中的相邻两匝线圈之间,并能够在使所述相邻两匝线圈相对固定的连接状态和解除连接的彼此独立状态之间进行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规整固定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能够与第二连接机构可拆分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线圈绕组的相邻两匝线圈上,当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与相应第二连接机构连接时,所述相邻两匝线圈被相对固定。相应的,当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与相应第二连接机构解除连接时,所述相邻两匝线圈彼此独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绕组包括多匝线圈,其中任意两匝线圈之间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线圈规整固定机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相邻两匝线圈之间沿所述线圈绕组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所述线圈规整固定机构。示例性的,设置于所述相邻两匝线圈之间的多个所述线圈规整固定机构沿所述线圈绕组的周向均匀分布。采用这种设置,可以使多匝线圈在周向上更为规则的固定,避免出现多匝线圈在周向上的局部位置处出现彼此松脱而导致线圈绕组散落凌乱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选定线圈上设有至少一第一连接机构和至少一第二连接机构,所述选定线圈上的第一连接机构用于与位于所述选定线圈一侧的一匝线圈上的第二连接机构配合,以及,所述选定线圈上的第二连接机构用于与位于所述选定线圈另一侧的另一匝线圈上的第一连接机构配合。如此,可以将线圈绕组中的多匝线圈规整固定。
在一些情况下,所述选定线圈上的一第一连接机构及一第二连接机构一体设置,以使线圈规整固定机构的结构更为简单紧凑,且易于制造和使用。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绕线方法,其包括:
提供线状物体,并在所述线状物体上设置至少一个线圈规整固定机构;
将所述线状物体绕制为线圈绕组,且使所述线圈规整固定机构分布在所述线圈绕组中的相邻两匝线圈之间;
以所述线圈规整固定机构将所述相邻两匝线圈相互连接,从而使所述相邻两匝线圈相对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状物体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所述线圈规整固定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能够与第二连接机构可拆分地连接;
并且所述绕线方法具体包括:
至少在所述第一线段上设置第一连接机构,并至少在所述第二线段上设置第二连接机构;
将所述线状物体绕制为线圈绕组,其中所述第一线段、第二线段分别形成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且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相邻设置;
将所述第一线圈上的第一连接机构与所述二线圈上的相应第二连接机构连接,从而将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相对固定。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在所述第一线段、第二线段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一连接机构、多个第二连接机构。在另一些情况下,可以同时在所述第一线段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机构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连接机构,并相应在所述第二线段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连接机构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机构。进而使得所述线状物体在被绕制为线圈绕组后,可以利用多个线圈规整固定机构将相邻两匝线圈相对固定,使其更为规整规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绕线方法具体包括:
在第一线段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连接机构,以及,在第二线段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连接机构;
将所述第一线段、第二线段分别绕制为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并使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机构沿所述第一线圈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机构沿所述第二线圈周向均匀分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绕线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线圈上的第一连接机构与所述二线圈上的相应第二连接机构的连接解除,从而使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彼此独立。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状组件,包括线状物体和至少一个线圈规整固定机构,所述线状物体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多个线段,当所述线状物体被绕制为线圈绕组时,其中每一匝线圈由一个所述线段形成;所述线圈规整固定机构与所述线状物体连接,并能够在使相邻两匝线圈相对固定的连接状态和解除连接的彼此独立状态之间进行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规整固定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能够与第二连接机构可拆分地连接,一个第一连接机构以及与该第一连接机构配合的第二连接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线段上,当该两个线段形成相邻两匝线圈,且该第一连接机构与相应第二连接机构连接时,该相邻两匝线圈被相对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线状物体上连接至少一扎带,在将所述线状物体绕制为线圈绕组时,还可以利用所述扎带将线圈绕组进一步捆扎固定。
在本发明中,所述线状物体包括绳、索、线或缆,例如消防绳、登山绳、安全带、船舶缆绳、牵引绳(如电力牵引绳)、电力线缆(如电力接地线)、通信线缆等,且不限于此。以及,所述线圈规整固定机构包括雌雄搭扣式连接机构(如尼龙粘扣)、拉链式连接机构、揿钮式连接机构(亦称子母扣)、纽扣式连接机构、磁力连接机构、粘连机构、插接连接机构、夹持连接机构(如夹子、钳扣)、螺纹连接机构或捆绑连接机构(如箍扣)等,且不限于此。
较之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包括:
(1)通过设置线圈规整固定机构,在将线状物体收卷为线圈绕组时,可以避免手工缠绕绕线等方式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且无需额外以绕线装置或绕线支架等辅助绕线,只需简单操作,即可利用所述线圈规整固定机构将线圈绕组中的多匝线圈规整固定,成本低;
(2)可以采用常见的尼龙粘扣、子母扣、磁力连接件等作为所述线圈规整固定机构,其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因此利用其规整固定的线圈绕组相较于采用手工缠绕方式形成的线圈绕组,在整体体积、重量等方面基本无变化,更利于收存和携运;
(3)在将所述线圈绕组放卷时,只需简单调整线圈规整固定机构,即可解除相邻两匝线圈的相对固定状态,使得放卷操作简单易施行,而且工作人员可以依据实际工作需要,将所述线圈绕组中的部分线圈,以获得足够长度的绳、索、线或缆自由使用,而使其余线圈仍保持规整固定状态,如此可以大幅减少将线圈绕组放卷及后续收卷的工作量,并保持现场使用环境的整洁有序,降低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中一种电力接地线组件在完全放卷时的示意图;
图2a是图1所示电力接地线组件在完全收卷为线圈绕组时的主视图;
图2b是图1所示电力接地线组件在完全收卷为线圈绕组时的右视图;
图3是图2a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将图2a所示线圈绕组以扎带捆扎的示意图;
图5是图2a所示线圈绕组在部分放卷时的主视图;
图6是实施例2中一种电力接地线组件在完全放卷时的示意图;
图7a是图1所示电力接地线组件在完全收卷为线圈绕组时的主视图;
图7b是图1所示电力接地线组件在完全收卷为线圈绕组时的右视图;
图8是图7a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将图7a所示线圈绕组以绑带固定在绝缘杆上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3中一种插接式连接机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11a是实施例3中一种插接式连接机构的立体图;
图11b是实施例3中一种插接式连接机构在固定相邻两匝线圈时的横向剖视图;
图12a是实施例4中一种纽扣式连接机构的立体图;
图12b是实施例4中一种纽扣式连接机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12c是实施例4中一种纽扣式连接机构在固定相邻两匝线圈时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接地线组件,其包括电力接地线和固定在电力接地线上的多个磁块12(例如规格为1cm×1cm×0.5cm,但不限于此)。该电力接地线为脱卸式携带型短路接地线,其可以为单相、三相或四相接地线等,且包括接地导线11和与接地导线直接连接的导线夹头(图中未示出)。多个磁块12沿接地导线1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参阅图2a-图2b,在将该电力接地线组件收卷为线圈绕组时,可以使线圈绕组的一匝线圈上分布一个磁块12,且使相邻两匝线圈上的两个磁块12的异性磁极相对(参阅图3),以使两个磁块12可以通过磁力作用相互吸合形成一线圈规整固定机构,从而将相邻两匝线圈相互固定,进而使线圈绕组保持规整,其体积紧凑,不会出现散乱,利于收存和运输。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使线圈绕组中的多个磁块12沿与线圈绕组轴线平行的一条直线分布,以使电力接地线组件收卷形成线圈绕组时更为美观。进一步的,参阅图4,还可以用至少一根扎带13或绑绳从线圈绕组中部或其它位置将线圈绕组整体捆扎,从而更有效的防止线圈绕组在存放、运输过程中松脱、散乱。
在将该电力接地线组件收卷形成的线圈绕组放卷使用时,只需施力将各个磁块12相互分开,即可使电力接地线组件恢复为收卷前的形态,如图1所示。
特别是,参阅图5,在将前述线圈绕组放卷时,可以依据电力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将线圈绕组中的部分磁块12分开,将足够长度的电力接地线释放出来进行使用,并使线圈绕组中的其余磁块12仍保持相互吸合固定的状态,如此可以精确控制电力接地线放卷的长度,减少放卷的工作量,也大大减少了后续收卷的工作量,且可以避免将电力接地线完全放卷而可能导致的电力施工现场凌乱不整洁,存在安全隐患以及电力接地线损伤等问题。
实施例2参阅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接地线组件,其包括电力接地线和固定在电力接地线上的多个尼龙粘扣(又称魔术贴、粘扣带等)。该电力接地线为带杆接地线,其包括绝缘杆21、接地导线22和与接地导线直接连接的导线夹头(图中未示出)。
该接地导线22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多个线段,每一尼龙粘扣23的公扣231(刺毛,HOOK)和母扣232(圆毛,LOOP)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线段上,且每一线段上至少间隔设置有一个尼龙粘扣的公扣和另一个尼龙粘扣的母扣,或者两个以上尼龙粘扣的公扣或母扣。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参阅图7a-图7b,在将该电力接地线组件收卷为线圈绕组时,可以使线圈绕组的一匝线圈(由相应的一个线段卷曲形成)的上、下侧分别设置一个公扣231和一个母扣232,且一匝线圈上侧的一个公扣231与相邻的另一匝线圈上侧的相应一个母扣232相互粘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尼龙粘扣(即线圈规整固定机构)。同样的,一匝线圈下侧的一个公扣232与相邻的另一匝线圈下侧的相应一个公扣231相互粘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尼龙粘扣(参阅图8)。如此,可以利用线圈规整固定机构从上下两侧将相邻两匝线圈相互固定,相较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可以使电力接地线组件在收卷时更为规整,更不易散乱,更利于收存和运输,且成本也更低。
当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若电力接地线的整体长度较长,其形成的线圈绕组的每一匝线圈的直径较大,还可以在每一匝线圈的左、右侧亦设置公扣231或母扣232,或者沿每一匝线圈的周向均匀布置更多公扣231或母扣232,以使相邻两匝线圈的结合更为牢靠。同时,还可以将每一匝线圈上的多个粘扣均设置为母扣或公扣,并将与之相邻的另一匝线圈上的多个粘扣均相应设置为公扣或母扣。
参阅图9所示,在将该电力接地线组件收卷为线圈绕组后,可以通过绑带24将该线圈绕组固定在绝缘杆21上,即可以存放或运输。相较于CN101651304B、CN102180387 B等现有绕线方式,本实施例无需在绝缘杆21上增设绕线支架等,也无需额外添加具有承绕机构的承载体等,操作更为简便,不会增加电力接地线组件的结构复杂度,成本更低,亦不会增加后续放卷时的难度和工作量。
在将该电力接地线组件形成的线圈绕组放卷使用时,只需施力将各个尼龙粘扣的公扣和母扣相互分开,即可使电力接地线组件恢复为收卷前的形态,如图6所示。
与实施例1类似的,在将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线圈绕组放卷时,可以依据电力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将线圈绕组中部分尼龙粘扣的公扣和母扣相互分开,将足够长度的电力接地线释放出来进行使用,并使线圈绕组中的其余尼龙粘扣的公扣和母扣仍保持相互贴合固定的状态,如此可以精确控制电力接地线放卷的长度,减少放卷的工作量,也大大减少了后续收卷的工作量,且可以避免将电力接地线完全放卷而可能导致的电力施工现场凌乱不整洁,存在安全隐患以及电力接地线损伤等问题。
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接地线组件与实施例2相似,区别仅在于:其中的线圈规整固定机构为插接式连接机构。参阅图10所示,所述插接式连接机构32包括具有榫舌的第一连接机构321和具有榫槽的第二连接机构322,其中榫槽可以采用燕尾槽,榫舌可以与相应榫槽插接配合。一个插接式连接机构32的第一连接机构321和第二连接机构322分别设置在接地导线中的相邻两个线段上。
若电力接地线组件的整体长度较短,且将其收卷形成线圈绕组时,由接地导线的每一线段卷曲形成的每匝线圈的直径较小,则可以在相邻两个线段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机构321及与之匹配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机构322。进而,通过将一匝线圈上每一第一连接机构321与相邻的另一匝线圈上的相应一个第二连接机构322通过榫槽结构相互插接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插接式连接机构(即线圈规整固定机构),即可使相邻两匝线圈规整固定。采用相似方式将线圈绕组中的其它第一连接机构321与相应第二连接机构322插接配合,即可使整个线圈绕组实现规整缠绕,并且在存放和运输过程中的绕线牢固度较高。
进一步的,在一些情况下,参阅图11a及图11b所示,可以在由接地导线31的一个线段卷曲形成的一匝线圈的同一周向位置处同时设置两个第一连接机构321,并使该两个第一连接机构321通过螺纹连接机构等固定连接,或者使该两个第一连接机构321一体设置,且使两个榫舌相背设置;以及,在与该匝线圈相邻的另一匝线圈上的相应周向位置处设置相互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的两个第二连接机构322,并使两个榫槽相背设置。通过将多匝线圈上的第一连接机构321的榫舌与相应第二连接机构322的榫槽依次插接配合,形成联锁结构,即可非常方便的使整个线圈绕组规整缠绕,且整个线圈绕组的结构更为紧凑、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绕线牢固度更高。
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在每一匝线圈的同一周向位置处同时设置一个第一连接机构321和一个第二连接机构322,并使该第一连接机构321和第二连接机构322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且使其中的榫舌和榫槽相背设置。依据与前述方案类似的方式,通过将每一匝线圈上的第一连接机构321的榫舌与相邻另一匝线圈上的相应第二连接机构322的榫槽插接配合,也可以形成前述联锁结构,进而也能实现整个线圈绕组的规整缠绕。
若电力接地线的整体长度较长,其形成的线圈绕组的每一匝线圈的直径较大,还可以在每一匝线圈上沿周向均匀布置多个第一连接机构321和/或多个第二连接机构322,以使相邻两匝线圈的结合更为牢靠。
在将该电力接地线组件形成的线圈绕组放卷使用时,只需施力将各个第一连接机构321的榫舍与相应第二连接机构322的榫槽相互分开,即可使电力接地线组件恢复为收卷前的形态。
相较于实施例2,本实施例可以使电力接地线组件在收卷时形成的线圈绕组的绕线牢固度规整,更不易散乱,更利于收存和运输,且放卷操作更为简便。
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接地线组件与实施例3相似,区别仅在于:其中的线圈规整固定机构为揿钮式连接机构。参阅图12a-图12c所示,所述揿钮式连接机构42包括具有子扣的第一连接机构421和具有母扣的第二连接机构422,子扣可以与相应母扣扣合固定。一个揿钮式连接机构42的第一连接机构421和第二连接机构422分别设置在接地导线41中的相邻两个线段上。该电力接地线组件的收卷、放卷操作与实施例3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前述实施例1-实施例4中的线圈规整固定机构还可以用拉链式连接机构、钮扣式连接机构、粘连机构、夹持连接机构、螺纹连接机构、捆绑连接机构等替换,但从便于收卷、放卷操作以及提高绕线规整程度、牢固度、紧凑性等方面考量,优选采用磁性连接机构、揿钮式连接机构、插接连接机构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圈绕组,由线状物体绕制形成;
至少一个线圈规整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线圈绕组中的相邻两匝线圈之间,并能够在使所述相邻两匝线圈相对固定的连接状态和解除连接的彼此独立状态之间进行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规整固定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能够与第二连接机构可拆分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线圈绕组的相邻两匝线圈上,当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与相应第二连接机构连接时,所述相邻两匝线圈被相对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绕组包括多匝线圈,其中任意两匝线圈之间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线圈规整固定机构;
和/或,所述相邻两匝线圈之间沿所述线圈绕组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所述线圈规整固定机构;
和/或,所述线状物体包括线、绳、索或缆;
和/或,所述线圈规整固定机构包括雌雄搭扣式连接机构、拉链式连接机构、揿钮式连接机构、纽扣式连接机构、磁力连接机构、粘连机构、插接连接机构、夹持连接机构、螺纹连接机构或捆绑连接机构;
和/或,一选定线圈上设有至少一第一连接机构和至少一第二连接机构,所述选定线圈上的第一连接机构用于与位于所述选定线圈一侧的一匝线圈上的第二连接机构配合,以及,所述选定线圈上的第二连接机构用于与位于所述选定线圈另一侧的另一匝线圈上的第一连接机构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定线圈上的一第一连接机构及一第二连接机构一体设置。
5.一种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线状物体,并在所述线状物体上设置至少一个线圈规整固定机构;
将所述线状物体绕制为线圈绕组,且使所述线圈规整固定机构分布在所述线圈绕组中的相邻两匝线圈之间;
以所述线圈规整固定机构将所述相邻两匝线圈相互连接,从而使所述相邻两匝线圈相对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状物体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所述线圈规整固定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能够与第二连接机构可拆分地连接;
并且所述绕线方法具体包括:
至少在所述第一线段上设置第一连接机构,并至少在所述第二线段上设置第二连接机构;
将所述线状物体绕制为线圈绕组,其中所述第一线段、第二线段分别形成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且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相邻设置;
将所述第一线圈上的第一连接机构与所述二线圈上的相应第二连接机构连接,从而将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相对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在第一线段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连接机构,以及,在第二线段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连接机构;
将所述第一线段、第二线段分别绕制为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并使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机构沿所述第一线圈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机构沿所述第二线圈周向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第一线圈上的第一连接机构与所述二线圈上的相应第二连接机构的连接解除,从而使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彼此独立。
9.一种线状组件,包括线状物体,所述线状物体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多个线段,当所述线状物体被绕制为线圈绕组时,其中每一匝线圈由一个所述线段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状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线圈规整固定机构,所述线圈规整固定机构与所述线状物体连接,并能够在使相邻两匝线圈相对固定的连接状态和解除连接的彼此独立状态之间进行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规整固定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能够与第二连接机构可拆分地连接,一个第一连接机构以及与该第一连接机构配合的第二连接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线段上,当该两个线段形成相邻两匝线圈,且该第一连接机构与相应第二连接机构连接时,该相邻两匝线圈被相对固定。
CN202210910916.5A 2022-07-29 2022-07-29 绕线结构、绕线方法及线状组件 Pending CN1152588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0916.5A CN115258834A (zh) 2022-07-29 2022-07-29 绕线结构、绕线方法及线状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0916.5A CN115258834A (zh) 2022-07-29 2022-07-29 绕线结构、绕线方法及线状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58834A true CN115258834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46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10916.5A Pending CN115258834A (zh) 2022-07-29 2022-07-29 绕线结构、绕线方法及线状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5883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87291B2 (en) Cord organizer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754696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winding a portable cord
CN100569611C (zh) 线缆管理器及其使用方法
US6425543B1 (en) Cord holder
US5577932A (en) Coiled electrical cord retainer
KR101545263B1 (ko) 케이블 가닥들을 도관으로 당기는 방법 및 관련된 시스템
US8517761B2 (en) Power supply cord storage mechanism
US9148030B1 (en) Support for a battery charger and battery charger electrical cable
CN102180387B (zh) 脱卸式或短杆携带型短路接地线的绕线方法及绕线机构
US20130233498A1 (en) Retractable covering device
CN217996363U (zh) 电力接地线组件及电力接地线绕线结构
CA1115475A (en) Binding lace for automatic binder
CN115258834A (zh) 绕线结构、绕线方法及线状组件
US4534522A (en) Spool retaining device
US3460779A (en) Cord holder and storage device
CN214692613U (zh) 一种电力放线用电力线拉紧装置
CN210503897U (zh) 一种捆绑装置
CN111509623A (zh) 电缆穿管敷设用输送装置及电缆穿管敷设方法
CN212101503U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具有减震功能的电缆放线装置
EP3525215A1 (en) Tangle free cable sytem
CN212101488U (zh) 一种移动式穿线系统
CN202030388U (zh) 脱卸式或短杆携带型短路接地线的绕线机构
CN212245779U (zh) 一种快速收线器
JP2004075226A (ja) 線状材束
CN218403172U (zh) 一种电气试验用自动卷线线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