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52110B - 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52110B CN115252110B CN202210899183.XA CN202210899183A CN115252110B CN 115252110 B CN115252110 B CN 115252110B CN 202210899183 A CN202210899183 A CN 202210899183A CN 115252110 B CN115252110 B CN 11525211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suction
- air
- air guide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02—Probes for open surger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2018/1405—Electrodes having a specific shape
- A61B2018/1412—Blad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218/00—Details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218/001—Details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having means for irrigation and/or aspiration of substances to and/or from the surgical site
- A61B2218/007—Aspiration
- A61B2218/008—Aspiration for smoke evacu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外科手术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该吸烟电刀笔包括壳体、电极、控制电路板和吸气导管,壳体呈管状且内部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包括吸气腔、导气腔和安装腔,吸气腔与导气腔前后连通,导气腔与安装腔相互隔断,安装腔位于吸气腔和导气腔的外侧;导气腔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呈螺旋分布的凸起;所述吸气导管套设在壳体的外侧;吸气导管的前端设有吸嘴;吸嘴的管径由后往前逐渐缩小,吸嘴的前端面设有第一吸气孔;电极的前端凸出于吸气腔和吸气导管,电极的后端伸入安装腔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本方案用于解决吸烟电刀笔吸气能力不佳的问题,达到快速吸走手术部位的有毒烟尘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外科手术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
背景技术
高频电刀是一种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外科医疗器械。它通过有效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与肌体接触时对组织进行加热,实现对肌体组织的分离和凝固,从而起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电切是高密度电流使细胞温度迅速上升超过100摄氏度,细胞内液体气化的压力,导致细胞膜被撑裂。因此无需机械力量就可以精准切割,切割的同时产生止血作用。电凝是相对缓慢气化细胞内外液体,使细胞收缩凝固,封闭血管壁止血,无须单独缝扎血管。
高频电刀在上述电切和电凝的过程中会产生烟尘。该烟尘属于医疗废物,对医疗废物的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医患的交叉感染,危害到医务人员的健康。此外,烟尘的产生还会干扰主刀医生的视线,不利于手术的进行。因此,高频电刀的刀头位置通常会设置一根用于吸排有毒烟尘的管道。管道的进气口贴近电刀刀头,出气口连接排气装置。工作时,排气装置产生负压,将手术部位产生的烟尘经管道收集排出。现有技术采用管道与高频电刀相互独立和管道与高频电刀一体式两种结构。独立管道进气口较大,气体流通效果好,制作工艺简单;但需要额外配备一套除尘系统,而且进气口只能覆盖高频电刀刀头的一侧,无法实现全方位的吸气。一体式结构则是在高频电刀的外壳内腔设置吸气管道,吸气管道与高频电刀的前端开设的进气口连通。一体式结构优点是使用灵活,并且根据进气口的位置设置能够全方位的吸气。一体式结构也因此被称为吸烟刀,成为主流高频电刀选用的结构。
现有的吸烟刀忽视了其内腔设置的吸气管道的优化设计。一方面,吸气管道与吸烟刀的内腔未完全隔断密封,吸烟刀不平整的内壁对吸气管道中的气流产生扰动;另一方面,吸气管道的内壁无法对气流进行引导加速。在负压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将导致吸烟刀的气体流速难以进一步提高,有毒烟尘难以被快速吸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至少一项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用于解决吸烟电刀笔吸气能力不佳的问题,达到快速吸走手术部位的有毒烟尘的效果。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包括壳体、电极和控制电路板,壳体呈管状且内部设有腔体,壳体的前端设有吸气导管,电极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并共同设置在腔体中。
所述腔体包括吸气腔、导气腔和安装腔,吸气腔与导气腔前后连通,导气腔与安装腔相互隔断,安装腔位于吸气腔和导气腔的外侧;所述导气腔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呈螺旋分布的凸起;所述吸气导管套设在壳体的外侧;吸气导管的前端设有吸嘴;吸嘴的管径由后往前逐渐缩小,吸嘴的前端面设有第一吸气孔;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在安装腔中,电极设置在吸气腔中;电极的前端凸出于吸气腔和吸气导管,电极的后端伸入安装腔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本方案的吸烟电刀笔的后端设有排风管接口并连接有排风管。排风管与导气腔相互连通。工作时,排风管内具有负压,手术部位产生的烟尘从吸烟电刀笔的前端被吸入吸气腔中,然后经过导气腔引导加速后,直接由排风管快速吸走。一方面,导气腔一前一后直接连通吸气腔与排风管,与壳体的其他部分相互隔断,尤其是安装腔,避免了壳体结构对其导气腔内的气流产生扰动,提高了气流通过的流速。另一方面,导气腔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呈螺旋分布的凸起,凸起相当于旋转风叶,对从前往后通过的气流进行引导,使其相对于导气腔的中心轴线进行旋转,形成螺旋式气流。气流呈旋涡方式集中向前流动,增强了气流的指向性,减少气流在导气腔以及后续的排风管中出现的紊流现象,进一步提高了气流的流速,也即旋转加速。
本方案的吸气导管的前端设有吸嘴;吸嘴的管径由后往前逐渐缩小,吸嘴的前端面设有第一吸气孔。第一吸气孔也即上述进气口。吸气导管的前端通过吸嘴逐渐收缩,一方面减少对手术部位的视野阻挡,便于主刀医生手术操作;另一方面,在负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有效增加进气口的气流流量和流速,增强吸烟效果,有利于有害烟尘的吸走排出。
本方案中,锥形状的吸嘴与带有若干呈螺旋分布的凸起的导气腔相互耦合作用,使手术部位的有毒烟尘以呈螺旋锥形的方式被吸入第一吸气孔,进而在独立的导气腔中进行旋转加速;在负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综合提高了气流通过的流速,进而解决吸烟电刀笔吸气能力不佳的问题,达到快速吸走手术部位的有毒烟尘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导气腔的凸起是以一种截面形状在导气腔的内壁上按螺旋线扫描形成的导气条。
进一步,所述导气条分为若干段,每段导气条的长度为其导程的1/4至1/2,相邻的两段导气条沿前后方向错开。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前端为吸气部,吸气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吸气导管的内壁上设有滑块;吸气导管套设在吸气部的外侧,滑块在第一滑槽上滑动使吸气导管相对于吸气部前后伸缩。
进一步,所述吸气导管的外壁上设有伸缩指示标记,伸缩指示标记用于指示吸气导管相对于所述吸气部进行前后伸缩时的方向。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握持部,握持部的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从前往后并列设置为若干组,凹槽的深度依次递减,凹槽的宽度依次递增,凹槽的长度依次递增。
进一步,所述握持部的宽度从前往后先逐渐由宽变窄,再逐渐由窄变宽,且握持部的前部的宽度大于握持部的后部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后端设有排风管接口;壳体的后端设有外球面,排风管接口的前端设有内球面,内球面包裹外球面使排风管接口与壳体相互连接并可以多角度旋转;所述腔体的后端与排风管接口相互连通。
进一步,所述排风管接口的外表面上设有线圈扣,线圈扣用于固定为所述控制电路板供电的线缆。
优选地,所述壳体沿其中心平面分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腔体沿中心平面分为两部分;所述电极与所述控制电路板一体化连接后先整体插入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再通过卡扣合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方案通过锥形状的吸嘴与带有若干呈螺旋分布的凸起的导气腔相互耦合作用,使手术部位的有毒烟尘以呈螺旋锥形的方式被吸入第一吸气孔,进而在独立的导气腔中进行旋转加速;在负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综合提高了气流通过的流速,进而解决吸烟电刀笔吸气能力不佳的问题,达到快速吸走手术部位的有毒烟尘的效果。
本方案通过导气条的设置,导气条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为螺旋面,对从前往后通过的气流进行引导,使其相对于导气腔的中心轴线进行旋转,形成螺旋式气流。本方案通过对导气条的长度、导程角、凸出高度和条数的优化设计,在使气流通过导气腔时获得较佳的旋转加速效果的同时,降低气流通过导气腔时的阻力。
本方案通过滑块与第一滑槽的结构,使吸气导管相对于吸气部可以随时灵活地前后伸缩,从而解决吸烟电刀笔的吸气导管与吸气部的长度不能灵活调整的问题,达到避免频繁更换吸气导管、操作方便的效果。
本方案通过伸缩指示标记为吸气导管进行前后伸缩调节提供了指引,方便操作,更符合人体工学设计。
本方案通过排风管接口与排风管连接,壳体与排风管接口之间通过球副活动连接。以排风管接口为固定基准,壳体相对排风管接口可以绕前后、左右和上下三个方向自由旋转。主刀医生使用吸烟电刀笔时,无论吸烟电刀笔如何多角度多方向操作,排风管接口在排风管的重力拉动下,始终保持固定角度,进而解决吸烟电刀笔末端连接的排风管反复缠绕的问题,避免缠绕的排风管拉扯吸烟电刀笔,影响主刀医生的操作。
本方案通过采用电极与控制电路板一体化连接,壳体的前端或电极的后端上不再需要设置用于快速拆装电极的结构;而电极本身为细条状或扁条状,其横截面尺寸小,空间占用率低;进而从根源上解决分体式电极结构挤占腔体的问题。由于气流通过腔体时的阻力大为减少,进而提升腔体吸排有毒烟尘的效果。此外,本方案通过对开方式的壳体设计,极大地简化了壳体的层次构造,同时也方便了一体化电极的安装,进而达到简化吸烟电刀笔的装配工艺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壳体的立体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壳体的纵向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导气条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A-A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连续的导气条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导气片的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导气条的结构图。
图10为发明实施例的完整爆炸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正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爆炸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吸气导管向前伸出时的局部正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吸气导管拆装时的局部正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吸气导管向后缩回时的局部背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吸气导管的前端视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主视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俯视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爆炸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握持部的放大主视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凹槽的放大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B-B处的截面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C-C处的剖面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中心线位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排风管接口位置的局部剖视图,排风管接口的中心线与壳体的中心线夹角为0°。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排风管接口位置的局部剖视图,排风管接口的中心线与壳体的中心线夹角为25°。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排风管接口位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爆炸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爆炸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纵向剖视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一体化电极的结构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B-B处的剖视图。
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结构图。
图34为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图。
图35为本发明实施例8的一体化电极的结构图。
标号说明:壳体10、吸气腔11、导气腔12、安装腔13、导气条14、导气片15、导流片16、外球面17、进线腔18、电极20、刀头21、固定段22、弯折段23、连接段24、第四凹槽25、绝缘套26、控制电路板30、操作按钮31、线缆32、排风管接口40、内球面41、气管接头42、倒角面43、U型槽44、线圈扣45、握持部50、凹槽51、第一凹槽52、第二凹槽53、第三凹槽54、凸台55、第一切割线61、第二切割线62、圆角63、第一表面64、第二表面65、第三表面66、吸气部70、第一滑槽71、第二滑槽72、吸气导管80、滑块81、伸缩指示标记如图 82、吸嘴83、第一吸气孔84、第二吸气孔85、第一壳体91、第二壳体92、卡扣93、固定钩94、第五凹槽9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2、3、10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包括壳体10、电极20和控制电路板30,壳体10呈管状且内部设有腔体,电极20与控制电路板30电连接并共同设置在腔体中。
所述腔体包括吸气腔11、导气腔12和安装腔13,吸气腔11与导气腔12前后连通,导气腔12与安装腔13相互隔断,安装腔13位于吸气腔11和导气腔12的外侧;导气腔12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呈螺旋分布的凸起;控制电路板30设置在安装腔13中,电极20设置在吸气腔11中;电极20的前端凸出于吸气腔11,电极20的后端伸入安装腔13与控制电路板30电连接。
本方案的吸烟电刀笔的后端设有排风管接口并连接有排风管。排风管与导气腔12相互连通。工作时,排风管内具有负压,手术部位产生的烟尘从吸烟电刀笔的前端被吸入吸气腔11中,然后经过导气腔12引导加速后,直接由排风管快速吸走。一方面,导气腔12一前一后直接连通吸气腔11与排风管,与壳体10的其他部分相互隔断,尤其是安装腔13,避免了壳体10结构对其导气腔12内的气流产生扰动,提高了气流通过的流速。另一方面,导气腔12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呈螺旋分布的凸起,凸起相当于旋转风叶,对从前往后通过的气流进行引导,使其相对于导气腔12的中心轴线进行旋转,形成螺旋式气流。气流呈旋涡方式集中向前流动,增强了气流的指向性,减少气流在导气腔12以及后续的排风管中出现的紊流现象,进一步提高了气流的流速,也即旋转加速。在相同负压条件下,本方案通过相对隔断的导气腔12,以及导气腔12内壁上设置的若干呈螺旋分布的凸起,综合提高了气流通过的流速,进而解决吸烟电刀笔吸气能力不佳的问题,达到快速吸走手术部位的有毒烟尘的效果。
本方案中,壳体10整体为管状,但吸气腔11、导气腔12和安装腔13的整体形状不作限定,可以根据需求设计为圆柱体、长方体或其他不规则多面体。吸气腔11与安装腔13可以中心轴线对齐,也可以偏置,只要前后连通即可。以腔体的中心为内侧,安装腔13位于吸气腔11和导气腔12的外侧。控制电路板30的后端连接有供电的线缆。控制电路板30用于控制电极20工作的启停,以及电切和电凝工作模式的切换。凸出于吸气腔11的电极20前端为高频电刀的刀头。
本实施例中,吸气腔11和导气腔12为同轴的圆柱体腔体。安装腔13为不规则的多面体腔体,位于吸气腔11和导气腔12的上方。安装腔13的前端的下方与吸气腔11的后端的上方相连通,以供所述电极20穿过。壳体10采用注塑工艺成型。壳体10为分体式结构,由左壳体和右壳体组成。左壳体与右壳体通过卡扣连接固定。卡扣上可进一步设置密封胶或密封圈,以增强壳体10中各腔体的密封性能。壳体10的上表面还设有对应电切和电凝的操作按钮,操作按钮穿过壳体10与控制电路板30接触。
本方案中,所述呈螺旋分布的凸起可以是凸起本身呈螺旋状,也可以是若干凸起呈螺旋状排布。本方案通过凸起对导气腔12中的气流实现旋转加速。
如图4、5所示,可选地,所述导气腔12的凸起是以一种截面形状在导气腔12的内壁上按螺旋线扫描形成的导气条14。截面形状可以是三角形、梯形等常规几何形状,也可以是由抛物线、双曲线等组成的特殊平面形状。导气条14开始于导气腔12的前端,结束于导气腔12的后端。导气条1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为螺旋面,对从前往后通过的气流进行引导,使其相对于导气腔12的中心轴线进行旋转,形成螺旋式气流。
如图5、7所示,进一步,所述导气条14分为若干段,每段导气条14的长度为其导程的1/4至1/2,相邻的两段导气条14沿前后方向错开。导气条14为导气腔12内壁上的凸起,连续的导气条14会降低导气腔12的等效通气横截面。本方案将每段导程长度范围的导气条14分割为多段,每小段导气条14分别对气流进行旋转加速。气流依次通过多段导气条14后,仍然可以形成螺旋式气流。由于气流是分段逐渐旋转加速的,降低了气流通过导气腔12时的阻力。另外,由于相邻的两小段导气条14沿前后方向错开,其中间位置的导气腔12的通气横截面保持不变,降低了导气条14对导气腔12的等效通气横截面的影响。
进一步,所述导气条14的导程角在60°至80°之间。从导气腔12的纵向截面来看,导气条14的导程角与导气条14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互为余角。导程角越大,倾斜角度越小。导气条14的倾斜角度越小,导气条14作为凸起对通过气流的影响越小,也即气流通过导气腔12时的阻力越小。导气条14的倾斜角度越大,导气条14作为凸起对通过气流的影响越大,也即气流通过导气腔12时的旋转加速效果越好。当倾斜角度在20°至30°时,也即导程角在60°至80°时,导气条14对气流的旋转加速效果最佳。
如图6所示,进一步,所述导气条14凸出于所述导气腔12的高度呈周期性变化,导气条14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高度低。气流逐渐过渡进入导气条14,相对于导气腔12的中心轴线进行旋转,并逐渐过度离开导气条14。导气条14凸出高度的渐变,使气流进入和离开导气条14时的所受冲击小,避免了在其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发生紊流。对于连续的导气条14而言,导气条14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高度低,中间位置高度高,凸出的高度连续变化。中间位置的导气条14高度也可以是高低呈周期性变化的,以产生类似上述分段逐渐旋转加速的效果,但需要保证导气条14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高度低。对于间断的多段导气条14而言,每小段的导气条14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高度低,中间位置高度高,凸出的高度连续变化,多段导气条14组合为整体后,其凸出高度呈周期性变化。
本实施例中,导气腔12内壁上的凸起为导气条14,导气腔12的直径为8mm,导气条14的导程为64mm,导气条14的导程角约为68.5°。每小段导气条14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凸出高度接近为0mm,中间位置的凸出高度约为1mm,导气条14的凸出高度连续变化。每段导程长度范围的导气条14被分割为2段,每小段导气条14的长度约为其导程的1/2,导气条14一共设置有3段,最后一段的导气条14螺旋向下。每小段导气条14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壳体或所述右壳体的内壁上,其中左壳体有2段导气条14,右壳体有1段导气条14。
可选地,所述吸气腔11的内壁上也设有若干呈螺旋分布的所述凸起。上述导气腔12设置的凸起也可以应用在吸气腔11的内壁上。但由于吸气腔11需要安装所述电机,优选采用导气片15的方式,且凸出的高度不宜过高。
如图4所示,可选地,所述吸气腔11与所述安装腔13的连接位置设有导流片16,导流片16上设有供所述电极20穿过的缺口,导流片16的表面贴齐吸气腔11的内壁。吸气腔11中的电极20的后端需要伸入外侧的安装腔13与控制电路板30电连接。吸气腔11与安装腔13之间连通位置会使吸气腔11的内壁产生缺口,气流通过缺口时容易产生紊流。导流片16的设置恰好弥补了该缺口,使吸气腔11的内壁保持光滑。本实施例中,导流片16为“凵”零件,两个竖直侧面上设有卡扣,固定在安装腔13内;下表面为圆弧面,其直径与所述吸气腔11的直径相同。
可选地,所述吸气腔11的通气横截面大于所述导气腔12的通气横截面,吸气腔11与导气腔12的相接位置设有倒角过渡。基于伯努利原理,吸气腔11至导气腔12的通气横截面由大变小的设计,对吸入的气流产生提速作用。由于大截面进小截面,“瞬时体积流量”的改变,使腔体内的气流流速增加。另外,吸气腔11靠近手术部位,为了扩大吸收烟尘的范围,吸气腔11的通气横截面也应相对导气腔12加大。吸气腔11与导气腔12的相接位置的倒角使通过的气流平滑汇集。本实施例中,吸气腔11的直径为9.5mm。
实施例2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不再累述。本实例采用导气片15代替导气条14作为所述导气腔12的内壁上的凸起。
可选地,所述导气腔12的凸起为多片导气片15,多片导气片15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共同组成螺旋面。导气片15为导气腔12内壁上的微小片状凸起,导气片15呈螺旋线排布。导气片15相当于上述每小段的导气条14的进一步细分,实现更为精细的气流分段逐渐旋转加速,进一步降低气流通过导气腔12时的阻力,也进一步降低导气片15对导气腔12的等效通气横截面的影响。
实施例3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不再累述。本实例采用两条导气条14作为所述导气腔12的内壁上的凸起。
进一步,所述导气腔12的凸起包括多条导气条14,多条导气条14沿其共同的轴线旋转一定角度后错开设置。导气条14为一条时,在导气腔12的通气横截面上只有一个单侧凸起,因此只能从单侧对气流进行旋转加速。导气条14为多条时,在导气腔12的通气横截面上具有多个按圆周方向均布的凸起,因此可以同时从多侧对气流进行旋转加速。多条导气条14的螺旋线参数必须相同,但开始位置不同。另外,每条导气条14也可以分割为多段导气条14,每条导气条14凸出于导气腔12的高度呈周期性变化。以导气条14的开始位置为基准,导气条14为2条,导气条14之间旋转180°错开。
实施例4
如图10、图11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包括壳体10和电极20,壳体10呈管状且内部设有腔体,壳体10的前端设有吸气部70和吸气导管80,电极20设置在腔体中且其前端凸出于吸气部70和吸气导管80。所述吸气导管80套设在吸气部70的外侧,吸气导管80的内壁上设有滑块81,吸气部70的外壁上设有第一滑槽71,滑块81在第一滑槽71上滑动使吸气导管80相对于吸气部70前后伸缩。
本方案中,吸气导管80套设在吸气部70的外侧,吸气导管80相对于吸气部70可进行前后伸缩。吸气导管80完全缩回时,吸气导管80与吸气部70的总长度为最小值;吸气导管80完全伸出时,吸气导管80与吸气部70的总长度为最大值。吸气导管80与吸气部70的总长度,也即壳体10前端的长度,在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可根据操作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吸气导管80的前端面,也即进气口位置也就可以得到灵活调整。此外,吸气导管80与吸气部70之间通过其侧壁上各自设置的滑块81与第一滑槽71实现活动连接。滑块81与第一滑槽71的配合,为吸气导管80提供支撑的同时,也限制了吸气导管80伸缩的范围,避免其脱落。滑块81在第一滑槽71中的滑动范围,决定了吸气导管80相对于吸气部70前后伸缩的范围,也决定了吸气导管80与吸气部70的总长度的变化范围。当选用的电极20具有较长的规格,而吸气导管80与吸气部70的总长度的最大值过小时,可以更换具有更长规格的吸气导管80,以加长其总长度。
使用时,主刀医生根据电极20的刀头长度,先调整吸气导管80相对于吸气部70的伸出长度;在手术操作中,主刀医生可以进一步将吸气导管80伸出,使进气口尽可能地靠近刀头或手术部位,以全面有效地吸走有毒烟尘;当吸气导管80的前端阻挡手术部位的视线,或吸气管的前端与手术部位出现干涉时,主刀医生又可以临时将吸气管缩回,使进气口暂时远离刀头或手术部位。本方案通过滑块81与第一滑槽71的结构,使吸气导管80相对于吸气部70可以随时灵活地前后伸缩,从而解决吸烟电刀笔的吸气导管80与吸气部70的长度不能灵活调整的问题,达到避免频繁更换吸气导管80、操作方便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壳体10采用注塑工艺成型,吸气部70与壳体10一体成型,吸气导管80单独成型后组装。吸气部70和吸气导管80均为圆管。壳体10为分体式结构,由左壳体10和右壳体10组成。左壳体10与右壳体10通过卡扣连接固定。卡扣上可进一步设置密封胶或密封圈,以增强壳体10中腔体的密封性能。吸气导管80的内壁和/或吸气部70的外壁可进一步设置密封圈,以增强吸气导管80与吸气部70之间的密封性能。电极20的前端,即刀头凸出于壳体10的前端,为吸烟电刀笔的工作部分。吸烟电刀笔还包括控制电路板30和操作按钮31。控制电路板30与电极20电连接并共同设置在壳体10内部的腔体中。控制电路板30用于控制电极20工作的启停,以及电切和电凝工作模式的切换。控制电路板30的后端连接有供电的线缆。操作按钮31对应电切和电凝工作模式设置为两个,位于在壳体10的上表面。操作按钮31穿过壳体10与控制电路板30接触。吸烟电刀笔的壳体10的后端连接有排风管。工作时,排风管内具有负压,手术部位产生的有毒烟尘从吸烟电刀笔的吸气导管80的前端(进气口)吸入,进而依次沿吸气部70、壳体10内部的其他腔体、以及排风管的路径吸走排出。
本方案中,上述滑块81与第一滑槽71的结构型式可不作进一步限定。滑块81可以是矩形、圆形或梯形,可以是柱状、球状或台状。第一滑槽71的截面形状与滑块81相匹配,第一滑槽71的轨迹可以是直线或曲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槽71为所述吸气部70的外壁上的螺旋型凹槽;所述滑块81在螺旋型凹槽中螺旋滑动,使所述吸气导管80通过相对于吸气部70旋转进行前后伸缩。吸气部70的外壁为圆柱面,第一凹槽的轨迹为圆柱面上的螺旋线。相比于直线型凹槽,滑块81在螺旋型凹槽滑动时,吸气导管80相对于吸气部70的前后伸缩调节更为精细,避免在调节时一下子伸出过多,或一下子缩回过多。本实施例中,螺旋型凹槽设置为两条,右旋,长度等于其1/2导程,即:一条以吸气部70的后端的上表面为起点,在其左侧表面、从后往前延伸至吸气部70的下表面,另一条以吸气部70的后端的下表面为起点,在其右侧表面、从后往前延伸至吸气部70的上表面。与此对应,吸气导管80的内壁上设置有两个滑块81,两个滑块81相对180°布置。
优选地,所述滑块81为所述吸气导管80的内壁上的半球状凸起;所述第一滑槽71为所述吸气部70的外壁上的半圆型凹槽;半球状凸起在半圆型凹槽中滑动使吸气导管80相对于吸气部70前后伸缩。半圆型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型,其半径与半球状凸起的半径相匹配。相比于其他形状的滑块81与第一滑槽71,半球状凸起在半圆型凹槽中滑动时的摩擦阻力更小,耐磨性能更好。
如图14所示,进一步,所述吸气部70的外壁上还设有第二滑槽72;第二滑槽72为直线型凹槽,第二滑槽72连接吸气部70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滑槽71。第二滑槽72用于吸气导管80的快速拆装。由于所述第一滑槽71是螺旋型凹槽,吸气导管80需要相对吸气部70旋转多圈,才能拆下或套上。第二滑槽72为直线型凹槽,从前往后连接吸气部70的前端与螺旋型凹槽。安装时,将吸气导管80上的滑块81对准直线型凹槽,从前往后推入吸气导管80即可套上;拆卸时,将吸气导管80上的滑块81旋转至螺旋型凹槽与直线型凹槽的连接处,从后往前拉出即可拆下。本实施例中,直线型凹槽的横截面与螺旋型凹槽的横截面相同。直线型凹槽设置为两条,分别位于吸气部70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并分别连接吸气部70的前端与螺旋型凹槽的1/2长度位置。
进一步,所述滑块81与所述第一滑槽71为过盈配合。所述半球状凸起与所述半圆型凹槽之间过盈配合时,半球状凸起与半圆型凹槽之间存在一定摩擦力,一方面使吸气导管80相对于吸气部70进行前后伸缩调节后,吸气导管80可以被稳定地固定在某一位置;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增加吸气导管80相对吸气部70旋转时的阻尼,使吸气导管80的前后伸缩调节手感更好。
如图13至图15所示,优选地,所述吸气导管80的外壁上设有伸缩指示标记82,伸缩指示标记82用于指示吸气导管80相对于所述吸气部70进行前后伸缩时的方向。伸缩指示标记82为吸气导管80进行前后伸缩调节提供了指引,方便操作,更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伸缩指示标记82可包括各类线条、图形和文字等。
进一步,所述伸缩指示标记82由圆点和箭头组成;箭头位于圆点的前面,且指向所述吸气导管80的伸出方向。圆点和箭头作为伸缩指示标记82,使吸气导管80相对于吸气部70的伸出调节一目了然、简单清晰。
进一步,所述伸缩指示标记82为所述吸气导管80的外壁上的凸起或凹陷。凸起或凹陷可以增加主刀医生调节吸气导管80时的触感,从而感知到其前后伸缩的方向。此外,凸起或凹陷还可以增加吸气导管80抓握时的摩擦力,达到一定防滑效果。
本实施例中,伸缩指示标记82包括圆点和旋转箭头,共设置有两套,分别凸出于吸气导管80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
如图12、图16所示,优选地,所述吸气导管80的前端设有吸嘴83;吸嘴83的管径由后往前逐渐缩小,吸嘴83的前端面设有第一吸气孔84。第一吸气孔84也即上述进气口。吸气导管80的前端通过吸嘴83逐渐收缩,一方面使进气口的截面积减少,在负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增加进气口的气流流速,增强进气口的吸力效果,有利于有毒烟尘的吸走排出;另一方面使吸气导管80的前端的侧面倾斜,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对手术部位的视线阻挡,便于主刀医生手术操作。本实施例中,吸嘴83与吸气导管80为一体,吸嘴83近似为圆锥管。吸嘴83的管径为曲线式渐变,吸嘴83靠后的管径缩小速度快,吸嘴83靠前的管径缩小速度慢。第一吸气孔84为圆形,设置在吸嘴83的前端面中心,其直径约为吸气导管80的内径的1/2。
如图16所示,进一步,所述吸嘴83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吸气孔85,第二吸气孔85围绕所述第一吸气孔84排布。当吸气导管80的前端收缩过小,第一吸气孔84过小时,设置第二吸气孔85可以增加进气口的截面积,增加进气口的覆盖范围。本实例中,第二吸气孔85以第一吸气孔84为中心,从前往后圆周均布为6个,其直径为第一吸气孔84的直径的1/2至1/3。
实施例5
如图10、图17至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包括呈笔杆状的壳体10。所述壳体10的外表面包括握持部50,握持部50的侧壁上设有凹槽51;所述凹槽51由端点相交的第一参考线61与第二参考线62在握持部50的侧壁移动扫描形成,其中第一参考线61形成凹槽51的第一表面64,第二参考线62形成凹槽51的第二表面65。
本方案中,吸烟电刀笔的壳体10上划分出握持部50,进而在握持部50的侧壁上的合适位置上设置凹槽51。主刀医生采用握笔的方式握持吸烟电刀笔,即握持部50搭在蜷缩的中指上,大拇指和食指按压在凹槽51上,或大拇指和中指按压在凹槽51上。凹槽51的第一表面64和第二表面65分别与手指接触。由于手指是嵌入按压在凹槽51的第一表面64和第二表面65上,手指活动时,带动吸烟电刀笔活动,吸烟电刀笔不会产生绕手指的多余晃动,使主刀医生可以精准、稳定地掌控吸烟电刀笔的姿态;同时嵌入按压也提高了吸烟电刀笔的防滑性能。此外,由于手指与凹槽51是面接触,降低了手指按压时的压力,进而提升吸烟电刀笔的握持手感。
本方案中,为了方便描述所述凹槽51的形状,引入第一参考线61和第二参考线62作为假想参考线。第一参考线61的一端与第二参考线62的一端相交。第一参考线61在握持部50的侧壁上移动产生的扫描面为凹槽51的第一表面64,第二参考线62在握持部50的侧壁上移动产生的扫描面为凹槽51的第二表面65。第一表面64与第二表面65的夹角优选为钝角,以使凹槽51尽可能地宽,更利于手指嵌入按压。凹槽51应设置多个,从前往后排布在握持部50的侧壁,以提供多个可选的握持位置,方便主刀医生使用。
本实施例中,握持部50设置壳体10的中间靠前位置,多个凹槽51对称地设置在握持部50的左侧和右侧。壳体10采用注塑工艺成型,凹槽51与壳体10一体成型。壳体10为分体式结构,由左壳体10和右壳体10组成。左壳体10与右壳体10通过卡扣连接固定。卡扣上可进一步设置密封胶或密封圈,以增强壳体10中腔体的密封性能。吸烟电刀笔还包括电极20和控制电路板30,电极20和控制电路板30电连接并共同设置在壳体10内部的腔体中。电极20的前端凸出于壳体10的前端,为吸烟电刀笔的工作部分。壳体10的后端连接有排风管。工作时,排风管内具有负压,手术部位产生的有毒烟尘从吸烟电刀笔的前端吸入,进而由排风管吸走排出。控制电路板30用于控制电极20工作的启停,以及电切和电凝工作模式的切换。控制电路板30的后端连接有供电的线缆。壳体10的握持部50的上表面设有对应电切和电凝的操作按钮31,操作按钮31穿过壳体10与控制电路板30接触。操作按钮31优选为硬胶制品,材料为ABS和/或PC。操作按钮31的上表面设有防滑条纹或纹理,以增强其防滑效果。
如图22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参考线61与所述握持部50的侧壁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参考线62与所述握持部50的侧壁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表面64与握持部50的侧壁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表面65与握持部50的侧壁之间的夹角。第一表面64、第二表面65或侧壁为曲面时,夹角为其相交位置的切线之间的夹角。本方案通过该夹角的大小关系限定,使所述凹槽51的第一表面64比第二表面65宽,也即凹槽51的两侧表面,前侧(第一表面64)较平缓,而后侧(第二表面65)较陡峭。不对称的凹槽51更加贴合握持时按压的手指。
如图20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参考线61与所述第二参考线62在所述握持部50的侧壁从前往后、倾斜向上、线性移动扫描形成所述凹槽51。倾斜的凹槽51更加符合吸烟电刀笔握持时手指弯曲的角度。
进一步,所述线性移动扫描的倾斜角度在30°至50°之间。
如图23所示,进一步,所述第一参考线61与所述第二参考线62在所述握持部50的侧壁移动扫描时的深度逐渐由深变浅。第一参考线61和第二参考线62是从前往后,由下往上移动扫描的,因此握持部50的侧壁的下部的凹槽51深度较深。吸烟电刀笔在握持时,握持部50的下部是搭在主刀医生的中指上的。较深的凹槽51能更好地卡住中指,进一步提升吸烟电刀笔的握持稳定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参考线61与所述第二参考线62的相交端点设有圆角63,所述第一表面64与所述第二表面65的相交位置设有第三表面66。圆角63在握持部50的侧壁上移动产生的扫描面为凹槽51的第三表面66。第三表面66作为第一表面64与第二表面65的过渡,使凹槽51的表面光滑、无棱边,进一步提升吸烟电刀笔的握持手感。
如图20所示,优选地,所述凹槽51包括从前往后并列设置的第一凹槽52、第二凹槽53和第三凹槽54,第一凹槽52的深度、第二凹槽53的深度和第三凹槽54的深度依次递减,第一凹槽52的宽度、第二凹槽53的宽度和第三凹槽54的宽度依次递增,第一凹槽52的长度、第二凹槽53的长度和第三凹槽54的长度依次递增。
优选地,所述握持部50的侧壁或所述凹槽51的表面设有防滑材料。
优选地,所述握持部50的前部向下设有凸台55,凸台55与握持部50的中间部平滑过渡。吸烟电刀笔在握持时,握持部50的下部是搭在主刀医生的中指上的。凸台55恰好位于中指的前方,限制进一步向前握持。
如图18所示,优选地,所述握持部50的宽度从前往后先逐渐由宽变窄,再逐渐由窄变宽,且握持部50的前部的宽度大于握持部50的后部的宽度。纤细的握持部50使主刀医生能更容易且更稳定地掌控吸烟电刀笔的姿态。
实施例6
如图10、图24至图28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包括壳体10、排风管接口40、电极20和控制电路板30,壳体10呈管状且内部设有腔体,电极20与控制电路板30电连接并共同设置在腔体中。所述壳体10的后端设有外球面17,所述排风管接口40的前端设有内球面41,内球面41包裹外球面17使排风管接口40与壳体10相互连接并可以多角度旋转;所述腔体的后端与排风管接口40相互连通。
本方案中,吸烟电刀笔通过排风管接口40与排风管连接,壳体10与排风管接口40之间通过球副活动连接。以排风管接口40为固定基准,壳体10相对排风管接口40可以绕前后、左右和上下三个方向自由旋转。主刀医生使用吸烟电刀笔时,无论吸烟电刀笔如何进行多角度多方向操作,排风管接口40在排风管的重力拉动下,始终保持固定角度,进而解决吸烟电刀笔末端连接的排风管反复缠绕的问题,避免缠绕的排风管拉扯吸烟电刀笔,影响主刀医生的操作。壳体10的内腔、排风管接口40的内腔和排风管的内腔依次连通,由外部排气装置提供的负压条件,手术部位的有毒烟尘从壳体10的前端被吸入,沿上述依次连通的内腔被吸走排出。此外,壳体10的外球面17和/或排风管接口40的内球面41可以进一步设置密封垫,以增强壳体10与排风管接口40之间的气密性。
本实施例中,壳体10采用注塑工艺成型。壳体10为分体式结构,由左壳体10和右壳体10组成。左壳体10与右壳体10通过卡扣连接固定。卡扣上可进一步设置密封胶或密封圈,以增强壳体10中腔体的密封性能。电极20的前端凸出于壳体10,为吸烟电刀笔的工作部分。控制电路板30的后端连接有供电的线缆。控制电路板30用于控制电极20工作的启停,以及电切和电凝工作模式的切换。壳体10的上表面设有对应电切和电凝的操作按钮,操作按钮穿过壳体10与控制电路板30接触。
优选地,所述腔体包括导气腔12;导气腔12用于引导从所述壳体10的前端吸入的气流,导气腔12的后端伸入所述排风管接口40的内腔。独立设置的导气腔12与壳体10内部的其他腔体相互隔断,使气流被直接从壳体10的前端引导至排风管接口40的内腔,进而沿排风管吸走排出,避免了壳体10的结构对气流产生扰动,提高了气流通过的流速。其次,导气腔12的后端伸入排风管接口40的内腔,使气流离开壳体10后,即刻进入排风管接口40的内腔,避免了有毒烟尘的泄露。进一步,导气腔12的内壁上可设有若干呈螺旋分布的凸起,以对从前往后通过的气流进行引导,使其相对于导气腔12的中心轴线进行旋转,形成螺旋式气流,进一步提高气流通过的流速。
进一步,所述导气腔12的后端面倾斜向下,倾斜角度小于10°。吸烟电刀笔被主刀医生握持时,排风管接口40相对于壳体10,常常位于下极限位置。壳体10的后端面,也即导气腔12的后端面倾斜向下时,导气腔12的下方内壁短,上方内壁长。气流离开导气腔12时,较短的下方内壁能减少对气流产生的阻挡,使气流更加容易进入排风管接口40的内腔,降低气流通过的阻力。此外,倾斜的角度不宜过大,过大时,导气腔12的下方内壁过短,也即壳体10的下方外球面17面积过小。当排风管接口40相对于壳体10向上旋转,位于上极限位置时,壳体10的下方外球面17与排风管接口40的下方内球面41之间的接触面积小,球副的密封性能下降,容易产生有毒烟尘泄露。因此,优选的角度在10°以内。
优选地,所述排风管接口40的后端设有气管接头42;气管接头42用于连接排风管,气管接头42的内腔与所述内球面41围成的内腔相互连通。气管接头42的表面并列设有若干组圆锥面,圆锥面靠近前端的直径大。排风管的内表面直接套入气管接头42的圆锥面,完成气密连接。若干组圆锥面则进一步提高了该连接的气密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内球面41围成的内腔与所述气管接头42的内腔之间设有倒角过渡。气管接头42的内腔为圆柱体,具有标准的系列的直径。气管接头42的内腔直径小于内球面41围成的内腔的直径。倒角的设置,使气流可以平滑地从内球面41围成的内腔过渡到气管接头42的内腔,避免气流在两个内腔的相交边缘产生紊流现象。另外,为了达到最佳的平滑过渡效果,倒角形成的倒角面43应该尽可能地大,倒角面43的延伸面应与所述壳体10的外球面17相切。
可选地,所述气管接头42为气动快换接头;气动快换接头用于快速拆装排风管,气动快换头的内腔与所述内球面41围成的内腔相互连通。排风管接口40采用气动快换接头的方式与排风管连接,使吸烟电刀笔与排风管可以快速地连接和分开,实现了吸烟电刀笔的快速更换。气动快换接头为常见的通用机械零配件,具体结构可参照现有标准。气动快换接头可以180°直通类型,也可以是90°弯通类型。排风管接口40上的气动快换接头为公头或母头。
如图26、图27所示,优选地,所述排风管接口40的前端面设有U型槽44;排风管接口40相对所述壳体10旋转至极限位置时,U型槽44的表面与壳体10的表面相互贴合。U型槽44使排风管接口40与壳体10在极限位置时,由线接触改为面接触,降低了排风管接口40的端面与壳体10的外表面的磨损。
优选地,所述排风管接口40相对所述壳体10旋转至极限位置时,排风管接口40的中心线与壳体10的中心线夹角为20°至30°。吸烟电刀笔被主刀医生握持时,排风管接口40与壳体10的夹角过大,排风管将干扰主刀医生的手臂,影响外科手术的进行。夹角限定为20°至30°时,既能满足主刀医生多角度的灵活旋转操作,又能避免排风管的干扰,符合人体工学。
优选地,所述排风管接口40的外表面上设有线圈扣45,线圈扣45用于固定为所述控制电路板30供电的线缆。
进一步,所述线圈扣45的形状为“U”形且具有弹性。线缆从上往下卡入线圈扣45的“U”形开口中。
进一步,所述线圈扣45的端面设有倒角过渡,线圈扣45的内侧面设有光滑贴片。线圈扣45设置在排风管接口40上,线缆从壳体10引出,排风管接口40相对于壳体10多角度旋转,线圈扣45相对于线缆运动。设置倒角过渡和光滑贴片,有利于减少线缆与线圈扣45之间的摩擦。光滑贴片优选采用低摩擦系统的材料。
本实施例中,排风管接口40采用注塑工艺成型,整体呈管状,包括前部、中部和后部。前部的内壁为所述内球面41,中部的内壁为所述倒角面43,后部的内壁为气管接头42的管壁。内球面41和所述外球面17的直径为16mm。气管接头42的内径为8mm,外表面并列设有三组圆锥面。U型槽44设置在排风口接口的前端的下方。排风管接口40相对所述壳体10旋转至下极限位置时,U型槽44的表面与壳体10的下表面相互贴合,排风管接口40的中心线与壳体10的中心线夹角为25°。线圈扣45位于排风管接口40的前端的上表面,线圈扣45与排风管接口40为一体式结构。排风管接口40的前端开口和后端开口处设有圆滑的倒角。
实施例7
如图10、图29、图30、图3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包括壳体10、电极20和控制电路板30,壳体10呈管状且内部设有腔体,电极20与控制电路板30电连接并共同设置在腔体中。所述壳体10沿其中心平面分为第一壳体91和第二壳体92,所述腔体沿中心平面分为两部分;所述电极20与所述控制电路板30一体化连接后先整体插入第一壳体91或第二壳体92,第一壳体91与第二壳体92再通过卡扣93合体连接。
本方案中,由于电极20在腔体内从前往后连续延伸,电极20与控制电路板30采用一体化连接,壳体10的前端或电极20的后端上不再需要设置用于快速拆装电极的结构;而电极20本身为细条状或扁条状,其横截面尺寸小,空间占用率低;进而从根源上解决分体式电极结构挤占腔体的问题。由于气流通过腔体时的阻力大为减少,进而提升腔体吸排有毒烟尘的效果。电极20与控制电路板30的一体化连接方式包括铆接、焊接或螺纹紧固等。另外,为了将一体化电极轻松地装入壳体10,壳体10采用对开方式设计。以左右对开为例说明,壳体10沿通过其中心或轴线的竖直平面一分为二,分为第一壳体91和第二壳体92。壳体10的腔体沿该竖直平面对称地分为左侧腔体和右侧腔体。左侧腔体位于第一壳体91,右侧腔体位于第二壳体92。壳体10的腔体可由多个不同的子腔体组成,而左侧腔体或右侧腔体均为多个子腔体的一半。第一壳体91和第二壳体92的侧面开口的四周边缘分别设有配对的卡扣93。卡扣93上可进一步设置密封胶或密封圈,以增强壳体10中腔体的密封性能。安装时,一体化电极从左侧或右侧插入第一壳体91或第二壳体92的腔体中,第一壳体91与第二壳体92再通过卡扣93合体连接,形成具有气密性的腔体。对开方式的壳体10仅包括第一壳体91和第二壳体92,极大地简化了壳体10的层次构造,同时也方便了一体化电极的安装,进而达到简化吸烟电刀笔的装配工艺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壳体10采用注塑工艺成型,第一壳体91和第二壳体92单独成型后组装。电极20的前端,即刀头21凸出于壳体10的前端,为吸烟电刀笔的工作部分。控制电路板30用于控制电极20工作的启停,以及电切和电凝工作模式的切换。控制电路板30的后端连接有供电的线缆32。操作按钮31对应电切和电凝工作模式设置为两个。操作按钮31穿过壳体10与控制电路板30接触。此外,壳体10上表面居中设置有两个按钮座,按钮座用于放置该操作按钮31。为了提升按钮座的防水效果,按钮座整体不分割,按钮座位于第一壳体91或第二壳体92上。吸烟电刀笔的壳体10的后端连接有排风管。工作时,排风管内具有负压,手术部位产生的有毒烟尘从吸烟电刀笔的前端(进气口)吸入,进而依次沿壳体10内部的腔体和排风管的路径吸走排出。
如图31、图32所示,优选地,所述电极20包括弯折段23,弯折段23的往前部分的电极20居中设置于所述腔体中,弯折段23的往后部分的电极20靠近于所述腔体的内壁。电极20的刀头21居中凸出于腔体,以保证刀头21周边一定范围内的有毒烟尘均能被吸入腔体。携带有毒烟尘的气流靠近腔体的中间位置的流速较快,靠近腔体的边缘位置的流速较慢。因此,电极20从前往后延伸进入腔体后,应该弯折靠近腔体的内壁,以增大流速较快位置的通气截面,从而提高气流通过腔体时的整体流速。
进一步,所述电极20包括固定段22,固定段22位于所述弯折段23的前面,固定段22用于与所述壳体10连接,固定段22上设有第四凹槽25,第四凹槽25上套设有绝缘套26。电极20的后端与控制电路板30一体化连接固定,形成一个支撑位置;电极20的固定段22则形成了另一个支撑位置;一前一后的两个支撑位置共同保证了电极20的安装稳固。弯折段23的往前部分逐渐凸出于腔体。在弯折段23的前面合理地设置固定段22,可以降低电极20前端的悬臂距离,改善使用时电极20的受力情况,避免电极20前端受力弯折。为了保证吸烟电刀笔的使用安全性,电极20与壳体10直接接触的位置需要增强其绝缘性能,因此,固定段22上需增设有绝缘套26。而为了避免绝缘套26在固定段22上滑移,固定段22上进一步设有第四凹槽25。
进一步,所述电极20包括连接段24,连接段24位于所述弯折段23的后面,连接段24呈“∩”字型,连接段24的开口搭在所述控制电路板30的触点上并与之一体化连接。电极20的后端与控制电路板30的前端固定连接时,两者容易产生角度偏移误差,导致一体化电极装入壳体10后,电极20的刀头21偏离腔体的中心。“∩”字型的连接段24起到限位作用,其与控制电路板30的边缘配合后,限制了电极20与控制电路板30连接时的角度。
进一步,所述电极20包括刀头21,刀头21向前凸出于所述壳体10,刀头21呈扁平的长条状,刀头21从后往前逐渐变尖,刀头21的前端部呈圆弧状。变尖的刀头21和圆弧状的刀头21端部使电切和电凝操作更为精准和灵活。
进一步,所述刀头21的外表面设有防沾涂层和/或凹凸纹理。凹凸纹理为微细的点阵或条纹或波纹。防沾涂层和凹凸纹理均有利于防止电切时出现的肌体组织的黏连现象。
本实施例中,电极20为竖直设置的L型长条片。电极20从前往后依次包括刀头21、固定段22、弯折段23和连接段24。固定段22的第四凹槽25分别开设在电极20的上下边缘。弯折段23由两个依次相连的直角弯折组成,弯折段23使电极20从腔体的中心位置向左侧偏移。在电极20的结构强度允许的条件下,两个直角弯折之间开设有缺口,进一步减少气流通过时的阻力。连接段24采用铆接的型式与控制电路板30一体化连接。
如图32、图33所示,优选地,所述壳体10包括固定钩94,固定钩9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91和所述第二壳体92的内壁上,固定钩94上设有第五凹槽95,第五凹槽95分别夹持所述电极20的固定段22上的绝缘套26的两侧边缘。本实施例中,固定钩94从壳体10的内壁上向中心伸出,对应电极20的固定段位置。第一壳体91的固定钩94从下方夹持电极20的绝缘套26的下边缘,第二壳体92的固定钩94从上方夹持电极20的绝缘套26的上边缘。固定钩94的第五凹槽95的一侧设有倒角,以使安装时电极20可以按压滑进第五凹槽95。固定钩94的第五凹槽95恰好位于所述腔体的中心,以保证电极20的刀头21的居中位置。固定钩94的第五凹槽95的背面还设有加强筋,以增加固定钩94的结构强度。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板30的外表面使用绝缘材料进行包覆。包覆提升了控制电路板30的防水防尘等级,绝缘材料提升了控制电路板30的绝缘性能。
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30包括前触点、后触点和薄膜开关。前触点与电极20的连接部电连接。后触点与所述线缆32电连接。薄膜开关实现对应所述操作按钮31的功能,
如图30、图33所示,优选地,所述腔体包括外侧独立设置的安装腔13,所述控制电路板30设置在安装腔13内,所述电极20的后端伸入安装腔13内与控制电路板30一体化连接。控制电路板30放置在独立的安装腔13后,一方面避免了控制电路板30对腔体内通过的气流产生阻碍,降低气流速度;另一方面避免了携带了有毒烟尘的气流对控制电路板30产生腐蚀和造成短路。
本实施例中,安装腔13位于壳体10内部的其他腔体的上方。控制电路板30水平设置在安装腔13内。所述电极20的弯折段23的往后部分,向上转折延伸至安装腔13内的控制电路板30的左侧面,并继而通过连接部与控制电路板30的前触点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腔体包括进线腔18,进线腔18位于所述安装腔13的后端,进线腔18用于引入与所述控制电路板30电连接的线缆32,进线腔18以倾斜的角度与安装腔13连通。进线腔18相对于安装腔13向上弯折,使腔体内的线缆32向上弯折,增加了线缆32相对于壳体10的摩擦力,使线缆32更耐拉扯,避免了线缆32与控制电路板30的电连接脱离。
实施例8
如图34、图35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具有一体化电极的吸烟电刀笔,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采用整体相同的结构,以下仅针对区别部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出于结构展示目的,图34中已移除第二壳体92、吸气导管80。
可选地,所述电极20从前往后依次包括刀头21、固定段22和连接段24;所述刀头21向前凸出于所述壳体10,刀头21呈扁平的长条状,刀头21由后往前逐渐变尖,刀头21的前端部呈尖角状;所述固定段22位于电极20的中间位置,固定段22用于与所述壳体10连接,固定段22上设有第四凹槽25;所述连接段24位于电极20的后端,连接段24呈“T”字型,连接段24水平地搭在所述控制电路板30的触点上并与之一体化连接。
本实施例中,电极20为竖直设置的L型长条片,电极20居中设置在壳体10的腔体内。固定段22的第四凹槽25分别开设在电极20的上下边缘。固定段22的宽度尺寸最大,固定段的前后侧通过斜面进行平滑过渡。连接段24采用铆接的型式与控制电路板30一体化连接。此外,固定钩94仅设置在第一壳体91上,固定钩94从第一壳体91的内壁想中心伸出,对应电极20的固定段位置。固定钩94上的第五凹槽95从上下两侧分别夹持固定段22的第四凹槽25。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包括壳体、电极和控制电路板,壳体呈管状且内部设有腔体,壳体的前端设有吸气导管,电极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并共同设置在腔体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腔体包括吸气腔、导气腔和安装腔,吸气腔与导气腔前后串接连通,导气腔与安装腔相互隔断,安装腔并列于吸气腔和导气腔的外侧;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在安装腔中,电极设置在吸气腔中;电极的前端凸出于吸气腔和吸气导管,电极的后端伸入安装腔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导气腔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呈螺旋分布的凸起;所述凸起是以一种截面形状在导气腔的内壁上按螺旋线扫描形成的导气条;所述导气条分为若干段,每段导气条的长度为其导程的1/4 至 1/2 ,相邻的两段导气条沿前后方向错开;
所述吸气导管套设在壳体的外侧;吸气导管的前端设有吸嘴;吸嘴的管径由后往前逐渐缩小,吸嘴的前端面设有第一吸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端为吸气部,吸气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吸气导管的内壁上设有滑块;吸气导管套设在吸气部的外侧,滑块在第一滑槽上滑动使吸气导管相对于吸气部前后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导管的外壁上设有伸缩指示标记,伸缩指示标记用于指示吸气导管相对于所述吸气部进行前后伸缩时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握持部,握持部的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从前往后并列设置为若干组,凹槽的深度依次递减,凹槽的宽度依次递增,凹槽的长度依次递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的宽度从前往后先逐渐由宽变窄,再逐渐由窄变宽,且握持部的前部的宽度大于握持部的后部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后端设有排风管接口;壳体的后端设有外球面,排风管接口的前端设有内球面,内球面包裹外球面使排风管接口与壳体相互连接并可以多角度旋转;所述腔体的后端与排风管接口相互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接口的外表面上设有线圈扣,线圈扣用于固定为所述控制电路板供电的线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沿其中心平面分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腔体沿中心平面分为两部分;所述电极与所述控制电路板一体化连接后先整体插入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再通过卡扣合体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99183.XA CN115252110B (zh) | 2022-07-28 | 2022-07-28 | 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99183.XA CN115252110B (zh) | 2022-07-28 | 2022-07-28 | 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52110A CN115252110A (zh) | 2022-11-01 |
CN115252110B true CN115252110B (zh) | 2023-07-14 |
Family
ID=83772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99183.XA Active CN115252110B (zh) | 2022-07-28 | 2022-07-28 | 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252110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510348U (zh) * | 2009-10-27 | 2010-06-23 | 陈曦 | 一种新型高频手术电刀笔 |
CN101828961A (zh) * | 2008-09-27 | 2010-09-15 | 左圣林 | 一种吸引电刀 |
WO2020034246A1 (zh) * | 2018-08-13 | 2020-02-20 | 浙江迈德实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带照明并可锁定伸缩长度的吸烟高频手术刀 |
CN113208724A (zh) * | 2021-06-04 | 2021-08-06 | 江苏百宁盈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电刀笔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19587A (en) * | 1975-06-09 | 1982-03-16 | Irving S. Moser | Smoking article |
CN2258346Y (zh) * | 1996-04-23 | 1997-07-30 | 萧克兵 | 过滤烟气中有害物的烟嘴 |
TWM414934U (en) * | 2011-01-26 | 2011-11-01 | Shining World Health Care Co Ltd | Surgery electric knife with hanging-type smoke suction device |
CN202005800U (zh) * | 2011-02-16 | 2011-10-12 |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 | 一种管式吸烟高频手术电刀 |
WO2015120588A1 (zh) * | 2014-02-12 | 2015-08-20 | 吉瑞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烟及其气流控制方法 |
CN204861169U (zh) * | 2015-06-25 | 2015-12-16 | 深圳市新宜康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冲击感的电子烟烟嘴 |
CN206044695U (zh) * | 2016-05-17 | 2017-03-29 | 襄阳市中心医院 | 一种新型手术刀 |
CN209529319U (zh) * | 2018-08-28 | 2019-10-25 | 浙江大学 | 一种吸烟电刀笔 |
CN212234671U (zh) * | 2020-02-18 | 2020-12-29 | 康柏医疗器械(惠州)有限公司 | 可伸缩式吸烟照明手术电极 |
CN213047257U (zh) * | 2020-07-16 | 2021-04-27 | 德阳市人民医院 | 一种简易的吸烟装置 |
CN215349409U (zh) * | 2021-04-10 | 2021-12-31 | 浙江迈德实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吸烟高频手术电刀的伸缩罩 |
CN216439713U (zh) * | 2021-11-10 | 2022-05-06 | 赵丽丽 | 一种血站护理献血抽血装置 |
CN216328543U (zh) * | 2021-12-16 | 2022-04-19 | 东莞市瑞考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法兰加工用防尘切割装置 |
-
2022
- 2022-07-28 CN CN202210899183.XA patent/CN11525211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28961A (zh) * | 2008-09-27 | 2010-09-15 | 左圣林 | 一种吸引电刀 |
CN201510348U (zh) * | 2009-10-27 | 2010-06-23 | 陈曦 | 一种新型高频手术电刀笔 |
WO2020034246A1 (zh) * | 2018-08-13 | 2020-02-20 | 浙江迈德实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带照明并可锁定伸缩长度的吸烟高频手术刀 |
CN113208724A (zh) * | 2021-06-04 | 2021-08-06 | 江苏百宁盈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电刀笔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52110A (zh) | 2022-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484358B2 (en) | Flexible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 | |
US6802842B2 (en) | Electrosurgical tonsilar and adenoid electrode | |
JP5244804B2 (ja) | 筒状の軸機器 | |
EP2967748B1 (en) |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 | |
KR101805115B1 (ko) | 고정된 위치의 rf 전극 | |
US20130204246A1 (en) | Hand piece with adjustable utility conduit | |
CN115252110B (zh) | 一种具有螺旋式导流的吸烟电手术刀 | |
CN110934634A (zh) | 流体系统连接器 | |
EP3624720B1 (en) |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 extension attachment | |
BR102013017083A2 (pt) | peça de mão com conduto de inspeção ajustável | |
CN218106036U (zh) | 一种具有一体化电极的手术吸烟刀 | |
CN218279787U (zh) | 一种具有多角度旋转的手术吸烟刀 | |
CN115105197B (zh) | 一种具有螺旋式气流的吸烟电刀笔 | |
CN218106034U (zh) | 一种具有可伸缩导管的吸烟电刀笔 | |
CN113057728B (zh) | 一种配合内窥镜使用的高频电器械 | |
CN210521087U (zh) | 一种无推件式防水吸烟刀笔 | |
CN211511970U (zh) | 一种内镜下切割器 | |
CN209713125U (zh) | 一种内腔吸烟手控消融电极 | |
CN209932961U (zh) | 一种刀头可伸缩式刮吸电刀笔 | |
CN221557072U (zh) | 多功能解剖吸引冲洗器 | |
CN220293650U (zh) | 多功能型手术电钩 | |
CN214966546U (zh) | 一种可伸缩的双极手术刀 | |
CN109009412A (zh) | 一种电凝切割器 | |
CN219048757U (zh) | 一种新型软性内镜注射针 | |
CN213430514U (zh) | 一种防堵塞等离子手术电极的进水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