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8409A - 锁紧结构及磁共振线圈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锁紧结构及磁共振线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8409A
CN115248409A CN202110461668.6A CN202110461668A CN115248409A CN 115248409 A CN115248409 A CN 115248409A CN 202110461668 A CN202110461668 A CN 202110461668A CN 115248409 A CN115248409 A CN 115248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coil
assembly
adjusting
adjusting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616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祥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6166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8409A/zh
Priority to US17/645,061 priority patent/US11656304B2/en
Publication of CN115248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8409A/zh
Priority to US18/321,736 priority patent/US20230288504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2Excitation or detection systems, e.g. us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 G01R3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sonators, specially adapted to M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紧结构及磁共振线圈装置。该锁紧结构包括:锁定组件,可被设置于磁共振线圈装置的第一线圈结构;以及调节组件,可被设置于所述磁共振线圈装置的第二线圈结构,所述调节组件具有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所述调节组件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锁定组件抵接,并由所述锁定组件锁定;所述调节组件处于解锁位置,所述调节组件脱离所述锁定组件,使所述第二线圈结构与所述第一线圈结构可相对移动。通过锁定组件对调节组件的锁定与解锁,能使得第二线圈结构在成像时可靠锁定于第一线圈结构,避免第二线圈结构的位置发生窜动,保证成像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锁紧结构及磁共振线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锁紧结构及磁共振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磁共振系统(也称为MR或MRT)通常包括多个不同的天线(也称为线圈),用于发射磁共振的射频脉冲,和/或获取感应的磁共振信号。磁共振系统在进行成像扫描时,需要保证其位置固定,以保证成像结果的准确性。
尤其是头部的磁共振系统,其通常具有上下两个部分,上下两个部分可以相对移动,实现磁共振系统的操作。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下两个部分之间的位置无法固定,存在振动还会导致上下两个部分错位,影响成像结果的准确性。而且,若采用卡扣、螺栓等固定方式操作较为复杂,影响手术效率,不便于医护人员使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磁共振系统的上下部分成像时存在相对运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第一线圈结构与第二线圈结构锁定与解锁的锁紧结构及磁共振线圈装置。
一种锁紧结构,包括:
锁定组件,可被设置于磁共振线圈装置的第一线圈结构;以及
调节组件,可被设置于所述磁共振线圈装置的第二线圈结构,所述调节组件具有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
所述调节组件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锁定组件抵接,并由所述锁定组件锁定;所述调节组件处于解锁位置,所述调节组件脱离所述锁定组件,使所述第二线圈结构与所述第一线圈结构可相对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安装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外壳的调节螺杆,所述安装外壳固定于所述第二线圈结构,所述调节螺杆能够带动所述安装外壳移动并相对于所述安装外壳转动,且所述调节螺杆移动时其端部能够移入所述锁定组件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定壳,所述锁定壳固定于所述第一线圈结构,所述锁定壳用于安装所述调节螺杆的端部,并锁定所述调节螺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螺杆具有螺旋槽,所述锁定壳的内部具有锁定凸起,所述锁定凸起与所述螺旋槽旋合连接,用于锁定所述调节螺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调节旋钮,所述调节螺杆远离所述锁定组件的端部伸出所述安装外壳,并安装所述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用于带动所述调节螺杆移动与旋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结构还包括自锁组件,所述自锁组件可移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外壳,并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杆,所述自锁组件能够在所述解锁位置锁定所述调节螺杆,并在旋转位置解锁所述调节螺杆,使所述调节螺杆可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螺杆具有自锁槽,所述自锁组件包括自锁滑套,所述自锁滑套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杆,所述自锁滑套的内壁具有锁定凸筋,所述锁定凸筋能够移入或移出所述自锁槽,所述锁定凸筋移入所述自锁槽,所述锁定凸筋限制所述调节螺杆转动。
一种磁共振线圈装置,包括:
第一线圈结构;
第二线圈结构,能够与所述第一线圈结构组合在一起;以及
锁紧结构,包括锁定组件以及调节组件,所述锁定组件设置于磁共振线圈装置的第二线圈结构,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磁共振线圈装置的第一线圈结构,所述调节组件具有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
所述调节组件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锁定组件抵接,并由所述锁定组件锁定,使所述第一线圈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二线圈结构固定;所述调节组件处于解锁位置,所述调节组件脱离所述锁定组件,使所述第一线圈结构与所述第二线圈结构可相对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结构包括接收线圈上部以及接收线圈下部,所述接收线圈上部可拆卸设置或者固定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上部;所述接收线圈下部部分或者全部曲面配置以形成收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结构包括接收线圈下部;所述接收线圈下部部分或者全部曲面配置以形成收容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锁紧结构及磁共振线圈装置,调节组件可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相对于锁定组件运动。当调节组件处于解锁位置时,调节组件脱离锁定组件,此时,第二线圈结构可相对于第一线圈结构移动,以使第一线圈线圈结构与第二线圈结构之间可以移入或移出扫描对象;当调节组件处于锁定位置时,调节组件与锁定组件抵接,并由锁定组件锁定,此时,第二线圈结构被锁定组件固定于第一线圈结构。通过锁定组件对调节组件的锁定与解锁,能够有效的解决目前磁共振系统的线圈组件组合后存在相对运动的问题,使得第二线圈结构在成像时可靠锁定于第一线圈结构,避免第二线圈结构的位置发生窜动,保证成像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锁紧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锁紧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锁紧结构爆炸图,其中锁定壳与安装外壳剖开;
图4为图1所示的锁紧结构的剖视图,其中调节螺杆处于旋转位置;
图5为图1所示的锁紧结构的剖视图,其中调节螺杆处于锁定位置;
图6为图1所示的锁紧结构的剖视图,其中调节螺杆从解锁位置向旋转位置移动;
图7为图1所示的锁紧结构的剖视图,调节组件处于解锁位置;
图8为图3所示的锁紧结构中调节组件与自锁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自锁组件中自锁滑套的透视图;
图10为图5所示的锁紧结构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锁紧结构应用于磁共振线圈装置的局部切开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磁共振线圈装置中第一线圈结构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1所示的磁共振线圈装置中第一线圈结构安装锁紧结构的立体图;
图14为图11所示的磁共振线圈装置中第二线圈结构安装接收线圈上部以及锁紧结构从一角度看的立体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第二线圈结构安装接收线圈上部以及锁紧结构从一角度看的立体图;
图16为图15所示的接收线圈上部连接图1中锁紧结构中调节组件的剖视图;
图17为图16所示的接收线圈上部连接图1中锁紧结构中调节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18为图15所示的第二线圈结构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19为图1所示的锁紧结构锁紧第一线圈结构与第二线圈结构后的使用结构图。
其中:100、锁紧结构;110、锁定组件;111、锁定壳;1111、锁定凸起;112、安装座;120、调节组件;121、安装外壳;1211、第一固定槽;122、调节螺杆;1221、螺旋槽;1222、自锁槽;12223、第二固定槽;123、调节旋钮;130、自锁组件;131、自锁滑套;1311、锁定凸筋;132、弹性件;140、角调组件;141、角度调节件;142、复位件;200、第一线圈结构;220、接收线圈下部;221、第一壳体;2211、收纳槽;300、第二线圈结构;310、发射线圈;320、接收线圈上部;321、固定块;400、检查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1、图1至图7,本发明提供一种锁紧结构100。该锁紧结构100应用于磁共振线圈装置中,用于实现磁共振线圈装置中第一线圈结构200与第二线圈结构300的锁定与解锁,且第一线圈结构200与第二线圈结构300能够组合在一起。锁紧结构100锁定时,第一线圈结构200与第二线圈结构300固定,第二线圈结构300无法相对于第一线圈结构200运动。当锁紧结构100解锁时,第二线圈结构300可以被驱动以相对于第一线圈结构200运动。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该锁紧结构100也可应用于其他需要锁紧的装置中。在本发明中,仅以锁紧结构100应用于磁共振线圈装置中为例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的,对应对于磁共振系统尤其是头部的磁共振系统而言,其通常具有上下两个部分,上下两个部分可以相对移动,实现磁共振系统的操作。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下两个部分之间的位置无法固定,磁共振系统工作时的振动还会导致上下两个部分错位,影响成像结果的准确性。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锁紧结构100,该锁紧结构100能够实现磁共振线圈装置的锁定与解锁。以下详细介绍锁紧结构100的具体结构。
参见图11、图1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锁紧结构100包括锁定组件110以及调节组件120。锁定组件110可被/能够被设置于磁共振线圈装置的第一线圈结构200。调节组件120可被设置于磁共振线圈装置的第二线圈结构300,调节组件120具有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调节组件120处于锁定位置,调节组件120与锁定组件110抵接,并由锁定组件110锁定,调节组件120处于解锁位置,第二线圈结构300与第一线圈结构200形成组合结构;调节组件120脱离锁定组件110,使第二线圈结构300与第一线圈结构200可相对移动或实现两者分离,通过外力驱动第二线圈结构300即可使第二线圈结构300与第一线圈结构200的组合结构被拆解。磁共振线圈装置例如可以是头部线圈、膝关节线圈、腹部线圈、脚踝线圈等。
锁定组件110设置在第一线圈结构200上,锁定组件110为锁紧结构100的锁定部件,用于实现锁紧结构100的锁定与解锁。调节组件120为锁紧结构100的运动部件,调节组件120设置在第二线圈结构300上,调节组件120能够带动第二线圈结构300运动,使得第二线圈结构300固定或者解锁于第一线圈结构200。
调节组件120能够带动第二线圈结构300相对于锁定组件110运动,并可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运动。调节组件120处于解锁位置时,调节组件120与锁定组件110相分离,调节组件120可相对于锁定组件110运动,此时,调节组件120与锁定组件110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相应的,第二线圈结构300与第一线圈结构200也存在一定的距离,第二线圈结构300没有罩设第一线圈结构200,这样,便于扫描对象移入或移出第一线圈结构200。
调节组件120处于锁定位置,调节组件120与锁定组件110抵接,此时,锁定组件110锁定调节组件120,调节组件120无法相对于锁定组件110运动,并且,第二线圈结构300罩设于第一线圈结构200,扫描对象位于第一线圈结构200与第二线圈结构300之间。这样能够使第二线圈结构300与第一线圈结构200之间的位置固定,保证扫描对象成像结果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锁紧结构100在实际使用时,调节组件120处于解锁位置,将扫描对象移入第一线圈结构200后,推动调节组件120带动第二线圈结构300朝向第一线圈结构200运动,使得第二线圈结构300罩设第一线圈结构200,此时,调节组件120从解锁位置运动至锁定位置,并由锁定组件110锁定,使得第二线圈结构300准确罩设于第一线圈结构200的外侧。
随后,可以对扫描对象进行成像,在成像过程中,因锁定组件110锁定调节组件120,进而限制第二线圈结构300相对于第一线圈结构200的窜动,使得第二线圈结构300位置被固定,避免因成像时的震动导致第二线圈结构300偏离第一线圈结构200,保证成像结果的准确性,便于后期医护人员诊断。
成像完成后,拖动调节组件120带动第二线圈结构300朝向远离第一线圈结构200的方向运动,调节组件120逐渐脱离锁定组件110,使得第二线圈结构300脱离第一线圈结构200,此时,调节组件120从锁定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完成第二线圈结构300的解锁,随后,扫描对象可以移出第一线圈结构200。
上述实施例的锁紧结构100,通过锁定组件110对调节组件120的锁定与解锁,能够有效的解决目前磁共振系统的上下部分成像时存在相对运动的问题,使得第二线圈结构300在成像时可靠锁定于第一线圈结构200,避免第二线圈结构300的位置发生窜动,保证成像结果的准确性。
参见图11、图1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调节组件120包括安装外壳121以及设置于安装外壳121的调节螺杆122,安装外壳121固定于第二线圈结构300,调节螺杆122能够带动安装外壳121移动并相对于安装外壳121转动,且调节螺杆122移动时其端部能够移入锁定组件110中。
安装外壳121用于实现调节组件120与第二线圈结构300的安装,通过安装外壳121实现调节组件120固定在第二线圈结构300上,这样,第二线圈结构300运动时能够通过安装外壳121带动调节组件120同步运动,而且,当调节组件120需要锁紧时,可以带动安装外壳121移动第二线圈结构300同步移动,避免第二线圈结构300过度运动,同时还能避免与安装外壳121以及第二线圈结构300发生干涉,保证运动的准确性。
而且,安装外壳121还能起承载作用,调节组件120的运动部件设置在安装壳体的内壁,避免外界部件与调节组件120接触,保证调节组件120运动的准确性,进而保证调节组件120能够准确的与锁定组件110配合,实现可靠锁定与解锁。调节组件120的运动部件为调节螺杆122,调节螺杆122卡设在安装外壳中,并可转动设置于安装外壳121中。具体的,调节螺杆122能够带动安装外壳121同步移动,并带动安装外壳121转动。
调节螺杆122处于解锁位置时,调节螺杆122的端部脱离锁定组件110,此时锁定组件110不会锁定调节螺杆122,调节组件120能够带动安装外壳121自由移动,并相对于安装壳体121转动。当调节螺杆122带动安装外壳121朝向锁定组件110运动至锁定位置时,调节螺杆122与锁定组件110抵接,此时,锁定组件110锁定调节螺杆122,限制调节螺杆122在安装外壳121中的运动。
可选地,调节螺杆122的端部露出安装壳体121。这样,调节螺杆122露出安装壳体121的端部可以与锁紧组件110配合。当然,调节螺杆122的端部也可位于安装壳体121内。此时,调节螺杆122带动安装壳体121同步运动时,安装壳体121能够逐渐罩设锁紧组件110,使得锁紧组件110在安装壳体121的内部与调节螺杆122配合。
参见图8、图16和图17,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线圈结构300具有固定块321,安装外壳121开设有第一固定槽1211,调节螺杆122上开设与第一固定槽1211相对应的第二固定槽1223。调节组件120安装于第二线圈结构300时,固定块321穿过第一固定槽1211伸入到第二固定槽1223中。这样,调节螺杆122移动时,调节螺杆122通过第二固定槽1223、固定块321以及第一固定槽1211的配合能够使得调节螺杆122带动安装外壳122以及第二线圈结构300同步运动。
参见图11、图1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锁定组件110包括锁定壳111,锁定壳111固定于第一线圈结构200,锁定壳111用于安装调节螺杆122的端部,并锁定调节螺杆122。锁定壳111为锁定组件110的固定结构,用于实现锁定组件110与第一线圈结构200的固定连接,使得锁定组件110被可靠固定在第一线圈结构200。这样,调节螺杆122伸入锁定壳111,并与锁定壳111接触后,锁定壳111能够可靠固定调节螺杆122,使得调节螺杆122固定在锁定位置,保证调节螺杆122锁定可靠,避免调节螺杆122的位置发生窜动,进而避免第二线圈结构300的位置发生窜动。
本发明的锁紧结构100锁定第一线圈结构200与第二线圈结构300时,调节螺杆122的端部伸入锁定壳111中,通过锁定壳111对调节螺杆122固定,限制调节螺杆122的位移,以通过锁定壳111与调节螺杆122的配合将第二线圈结构300固定于第一线圈结构200,实现第一线圈结构200与第二线圈结构300的锁定。当锁紧结构100解锁第一线圈结构200与第二线圈结构300时,调节螺杆122的端部移出锁定壳111,锁定壳111不再对调节螺杆122进行限位,此时,第二线圈结构300能够相对于第一线圈结构200移动,以此实现第一线圈结构200与第二线圈结构300的解锁。
可以理解的,锁定壳111可以直接安装于第一线圈结构200,当然,锁定壳111也可间接设置于第一线圈结构200。可选地,锁定组件110还包括安装座112,安装座112设置于锁定壳111,锁定壳111通过安装座112固定于第一线圈结构200。可以理解的,安装座112的结构形式原则上不受限制,只要能够实现锁定壳111固定于第一线圈结构200即可。示例性地,安装座112为支撑板等。
参见图11、图1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调节螺杆122具有螺旋槽1221,锁定壳111的内部具有锁定凸起1111,锁定凸起1111与螺旋槽1221旋合连接,用于锁定调节螺杆122。调节螺杆122的外壁上具有沿其轴向螺旋设置的螺旋槽1221,锁定壳111的内壁具有沿径向方向凸出设置的锁定凸起1111,该锁定凸起1111能够与螺旋槽1221配合。
具体的,当调节螺杆122移入锁定壳111后,调节螺杆122的螺旋槽1221的端部与锁定凸起1111相对应。锁定时,转动调节螺杆122,调节螺杆122的螺旋槽1221沿锁定凸起1111滑动,当锁定凸起1111与螺旋槽1221的端部抵接时,表明调节螺杆122运动到位,调节螺杆122不会再发生转动与移动,实现调节螺杆122的锁定。解锁时,反向转动调节螺杆122,使得调节螺杆122带动螺旋槽1221沿锁定凸起1111滑动,使锁定凸起1111逐渐滑出螺旋槽1221。当锁定凸起1111脱离螺旋槽1221后,调节螺杆122可沿轴向移动以滑出锁定壳111,实现调节螺杆122的解锁。
可以理解的,为了便于锁定凸起1111与调节螺杆122的螺旋槽1221的配合,即螺旋槽1221的两端分别为入口以及限位端。在锁定时,调节螺杆122移入锁定壳111,使得螺旋槽1221对准螺旋槽1221的入口,随后可以旋转调节螺杆122。当锁定凸起1111与螺旋槽1221的限位端接触后,表明调节螺杆122转动到位,完成调节螺杆122的锁定。解锁时,转动调节螺杆122,使锁定凸起1111脱离螺旋槽1221的限位端,并从螺旋槽1221的入口滑出,再将调节螺杆122移出锁定壳111,即可完成调节螺杆122的解锁。
可选地,螺旋槽12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螺旋槽1221之间的相位相差180°,锁定凸起1111对应螺旋槽1221的设置。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螺旋槽1221的数量也可为一个或者更多个。
参见图11、图1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调节组件120还包括调节旋钮123,调节螺杆122远离锁定组件110的端部伸出安装外壳121,并安装调节旋钮123,调节旋钮123用于带动调节螺杆122移动与旋转。调节旋钮123能够便于调节螺杆122的锁定与解锁操作。可以理解的,调节旋钮123的形式原则上不受限制,只要能够便于医护人员操作即可。示例性地,调节旋钮123为操作扳手,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调节旋钮123还可为其他能够实现旋转操作的部件。
具体的,调节螺杆122的一端伸出安装外壳121,并暴露在第二线圈结构300所围成空间的内部,调节旋钮123固定设置在调节螺杆122的伸出端上,并能够带动调节螺杆122转动与移动。医护人员能够通过调节旋钮123推动或拽动调节螺杆122移动,并能够旋转调节螺杆122,以此实现调节螺杆122与锁定壳111的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调节组件120还具有旋转位置,旋转位置位于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调节螺杆122从解锁位置移动至旋转位置,使锁定凸起1111位于螺旋槽1221的入口;调节螺杆122能够通过锁定凸起1111与螺旋槽1221的配合在旋转位置旋转,使调节螺杆122运动至锁定位置。
旋转位置为调节螺杆122锁定时移动的终点位置、旋转的起点位置。在初始状态下,调节螺杆122处于解锁位置。推动调节螺杆122从解锁位置朝向锁定壳111运动,即推动调节螺杆122沿图所示方向向左移动,调节螺杆122从解锁位置移动至旋转位置。此时,调节螺杆122的端部位于锁定壳111中,并且,锁定壳111中的锁定凸起1111位于调节螺杆122的螺旋槽1221的入口处。
随后,旋转调节螺杆122,调节螺杆122能够带动螺旋槽1221沿锁定凸起1111滑动,当锁定凸起1111与螺旋槽1221的限位端抵接后,表明调节螺杆122运动至锁定位置,此时,调节螺杆122不在转动与移动,锁定壳111通过锁定凸起1111锁定调节螺杆122,进而实现第二线圈结构300的固定。解锁时,反向转动调节螺杆122,使得调节螺杆122从锁定位置运动至旋转位置,然后,再向右移动调节螺杆122,使得调节螺杆122移出锁定壳111,从旋转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
参见图11、图1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锁紧结构100还包括自锁组件130,自锁组件130可移动设置于安装外壳121,并套设于调节螺杆122,自锁组件130能够在解锁位置锁定调节螺杆122,并在旋转位置解锁调节螺杆122,使调节螺杆122可转动。
可以理解的,若调节螺杆122在解锁位置不发生转动,调节螺杆122从解锁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时,螺旋槽1221的入口能够对准锁定凸起1111。若调节螺杆122在解锁位置转动一定角度,调节螺杆122上螺旋槽1221的入口也会相应转动一定角度,在此情况下,当调节螺杆122从解锁位置移动至旋转位置时,锁定凸起1111不会对应螺旋槽1221的入口,再旋转调节螺杆122,螺旋槽1221也无法和锁定凸起1111配合,进而无法实现调节螺杆122的锁定。
为此,本发明在锁紧结构100中增加自锁组件130,通过自锁组件130实现调节螺杆122在解锁位置的锁定,限制调节螺杆122的转动,限制调节螺杆122保证调节螺杆122的螺旋槽1221的入口能够对准锁定凸起1111,便于后期调节螺杆122与锁定壳111的锁定配合,使得锁定螺杆在锁定位置被准确锁定,进而保证第二线圈结构300被可靠固定。
初始状态下,调节螺杆122处于解锁位置,并与锁定壳111相分离,锁定组件110与调节螺杆122抵接,限制调节螺杆122的转动,但是,调节螺杆122可相对于自锁组件130移动。需要锁定调节螺杆122时,推动调节螺杆122朝向锁定壳111移动,并逐渐伸入锁定壳111,在此过程中,锁定壳111与自锁组件130接触,使得自锁组件130不再锁定调节螺杆122,调节螺杆122运动至旋转位置,且螺旋槽1221的入口对准锁定凸起1111,调节螺杆122可旋转,并转动至锁定位置。
当调节螺杆122解锁时,调节螺杆122从锁定位置运动至旋转位置,并将调节螺杆122朝向远离锁定壳111的方向移动,此时,调节螺杆122逐渐脱离锁定壳111,自锁组件130逐渐恢复对调节螺杆122的锁定,当调节螺杆122移动至解锁位置后,自锁组件130完全限制调节螺杆122的转动,此时,调节螺杆122被锁定在解锁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调节螺杆122具有自锁槽1222,自锁组件130包括自锁滑套131,自锁滑套131套设于调节螺杆122,自锁滑套131的内壁具有锁定凸筋1311,锁定凸筋1311能够移入或移出自锁槽1222,锁定凸筋1311移入自锁槽1222,锁定凸筋1311限制调节螺杆122转动。
自锁滑套131与安装外壳121滑动连接,安装外壳121限制自锁滑套131的转动,且自锁滑套131能够沿安装外壳121的轴向移动。并且,自锁滑套131还套设于调节螺杆122上,调节螺杆122移动时,能够带动自锁滑套131同步移动。当锁定壳111与自锁滑套131接触时,调节螺杆122还能相对于自锁滑套131移动。
调节螺杆122处于解锁位置,自锁滑套131的锁定凸筋1311伸入到调节螺杆122的自锁槽1222中,因自锁滑套131被安装外壳121转动限位无法转动,相应的,调节螺杆122在解锁位置无法转动。调节螺杆122从解锁位置移动至旋转位置的过程中,调节螺杆122带动自锁滑套131同步移动,当调节螺杆122的端部逐渐移入锁定壳111时,锁定壳111会推动自锁滑套131与调节螺杆122的运动相分离,使得自锁滑套131不再随调节螺杆122同步移动,这样,自锁滑套131的锁定凸筋1311会逐渐脱离自锁槽1222,使得调节螺杆122在旋转位置可转动。
调节螺杆122从旋转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的过程中,调节螺杆122会逐渐移出锁定壳111,此时,自锁槽1222会逐渐靠近锁定凸筋1311,当调节螺杆122移出锁定壳111后,锁定凸起1111会伸入到自锁槽1222中。并且,调节螺杆122将继续带动自锁滑套131移动,直至移动至解锁位置,在此位置,自锁滑套131通过锁定凸筋1311与凹槽的配合锁定调节螺杆122,限制调节螺杆122的转动。
可选地,自锁槽1222的数量为多个,锁定凸筋1311的数量也为多个,锁定凸起1111与自锁槽1222配合实现自锁滑套131锁定调节螺杆122。锁定凸筋1311的位置对应自锁槽1222设置。示例性地,自锁槽1222的数量为两个,相应的,锁定凸筋1311的数量也为两个,并对应自锁槽1222设置。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锁定凸筋1311的数量也可为一个甚至更多个。
在一实施例中,自锁组件130还包括弹性件132,弹性件132套设于调节螺杆122,弹性件132的一端与自锁滑套131抵接,弹性件132的另一端固定于调节螺杆122。在解锁位置,弹性件132的弹性力使锁定凸筋1311锁定于自锁槽1222中,在旋转位置,锁定壳111推动自锁滑套131压缩弹性件132,使锁定凸筋1311脱离自锁槽1222。
弹性件132用于使锁定凸筋1311始终在解锁位置始终伸入自锁槽1222,避免锁定凸筋1311移出,保证锁定凸筋1311能够与自锁槽1222可靠配合,并且,弹性件132还用于实现自锁滑套131的自动复位,使得自锁滑套131与调节螺杆122在解锁时保持在解锁位置,避免震动或者其他外力导致调节螺杆122在解锁位置发生窜动,使得调节螺杆122可靠保持于解锁位置。可选地,弹性件132为弹簧。弹性件132的一端与自锁滑套131抵接,弹性件132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杆122抵接。
调节螺杆122从解锁位置运动至旋转位置时,调节螺杆122带动自锁滑套131及弹性件132朝向锁定壳111移动,当调节螺杆122伸入锁定壳111后,锁定壳111会推动自锁滑套131压缩弹性件132,使得锁定凸筋1311逐渐移出自锁槽1222。使得调节螺杆122可转动。当调节螺杆122从旋转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时,调节螺杆122逐渐移出锁定壳111,锁定壳111对自锁滑套131的压力逐渐减小,使得弹性件132推动自锁滑套131逐渐朝向自锁槽1222所在方向运动,当调节螺杆122完全移出锁定壳111后,锁定壳111脱离自锁滑套131,此时,弹性件132的弹性力使自锁滑套131复位,即锁定凸筋1311卡设于自锁槽1222中,实现调节螺杆122在解锁位置的锁定,避免调节螺杆122在解锁位置转动。
参见图2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锁紧结构100还包括角调组件140,角调组件140设置于安装外壳121与调节旋钮123之间,角调组件140用于锁定调节旋钮123。角调组件140设置在调节螺杆122与调节旋钮123之间,角调组件140能够增加调节旋钮123的转动阻力,使得调节旋钮123保持在当前位置,避免调节旋钮123在震动等外力作用下带动调节螺杆122运动。可以理解的,角调组件140与自锁组件130位于第二固定槽的两侧,当第二线圈结构300的固定块位于第二固定槽后,角调组件140与自锁组件130位于固定块的两侧。
可以理解的,角调组件140具有凸出位置,凸出位置之外为呈弧形的凹陷设置。该凸出位置分别对应旋转位置与锁定位置。当调节旋钮123带动调节螺杆122从旋转位置运动至锁定位置的过程中,调节旋钮123与角调组件140的凸出位置抵接,当调节旋钮123过凸出位置后,弧形的凹陷能够引导调节旋钮123转动。也就是说,凸出位置为一个极限位置,在该凸出位置直线,转动调节旋钮123比较费力,当越过凸出位置,转动调节旋钮123会比较省力。
本发明通过角调组件140提示医护人员对调节旋钮123的操作。当调节旋钮123受到震动或者意外碰触时,因角调组件140的凸出位置能够对调节旋钮123提供一定的限制力,该限制力限制调节旋钮123的转动,使得调节旋钮123可靠的位于解锁位置或锁定位置。当操作人员对调节旋钮123的作用力超过上述限制力后,调节旋钮123能够越过该凸出位置,以使调节旋钮123带动调节螺杆122运动至解锁位置或锁定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角调组件140包括角度调节件141以及复位件142,复位件142设置于安装外壳121与角度调节件141之间,用于使角度调节件141与旋钮抵接。角度调节件141具有凸出位置,两个凸出位置之间为弧形的凹陷部,如图2和图7所示。角度调节件141可滑动套设于调节螺杆122,并且,调节螺杆122在该侧的端部上安装调节旋钮123。复位件142设置在角度调节件141远离调节旋钮123的一端,且复位件142分别与安装外壳121以及角度调节件141抵接。
当调节旋钮123与角度调节件141的凸出位置抵接时,调节旋钮123通过角度调节件141压缩复位件142,使得调节旋钮123能够带动调节螺杆122转动。当调节旋钮123转动到位后,松开调节旋钮123,复位件142的弹性力会抵接角度调节件141,使得角度调节件141抵接于调节旋钮123,限制调节旋钮123的转动,保证调节旋钮123位置固定可靠。可选地,复位件142为弹簧。
参见图11、1至图7,本发明的锁紧结构100在锁定时,推动调节旋钮123带动调节螺杆122从解锁位置运动至旋转位置,使调节螺杆122的螺旋槽1221的入口对准锁定凸起1111。在此过程中,调节螺杆122带动自锁滑套131同步运动,当调节螺杆122伸入锁定壳111时,锁定壳111与自锁滑套131接触并推动自锁滑套131,使得自锁滑套131带动锁定凸筋1311脱离自锁槽1222,使调节螺杆122可转动。随后,旋转调节旋钮123以带动调节螺杆122转动,使螺旋槽1221沿锁定凸起1111运动,以使调节螺杆122运动至锁定位置,通过锁定凸起1111限制调节螺杆122的运动,实现调节螺杆122的锁定。
当解锁调节螺杆122时,反向转动调节旋钮123,调节旋钮123带动调节螺杆122转动,使锁定凸起1111滑出螺旋槽1221,此时,调节螺杆122处于旋转位置。再将调节螺杆122反向移动,使调节螺杆122脱离锁定壳111进而运动至解锁位置。在调节螺杆122脱离锁定壳111的过程中,锁定壳111对自锁滑套131施加的作用力逐渐减小,弹性件132的弹性力推动自锁滑套131逐渐朝向自锁槽1222运动。当锁定凸筋1311卡设于自锁槽1222后,自锁滑套131在解锁位置锁定调节螺杆122,限制调节螺杆122的转动。
值得说明的是,调节螺杆122通过安装外壳121可移动设置于第二线圈结构300,锁定壳111固定于第一线圈结构200,通过调节螺杆122与锁定壳111的运动会带动第一线圈结构200与第二线圈结构300移动,并伴随着调节螺杆122与锁定壳111的运动旋合实现第一线圈结构200与第二线圈结构300的锁止,使得二者固定可靠。这样可以防止由于长时间扫描,扫描对象运动而引起线圈组件的振动或移动而引起潜在的扫描风险。
参见图11至图1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磁共振线圈装置,包括第一线圈结构200、第二线圈结构300以及锁紧结构100。第一线圈结构200能够与第二线圈结构300组合在一起,第二线圈结构300具有至少部分容纳第一线圈结构200的容纳空间,第一线圈结构200可沿容纳空间轴向移动,以使第一线圈结构200至少部分位于容纳空间的下部。锁紧结构100包括锁定组件110以及调节组件120,锁定组件110可被设置于磁共振线圈装置的第二线圈结构300,调节组件120可被设置于磁共振线圈装置的第一线圈结构200,例如调节组件120可运动/活动设置于磁共振线圈装置的第一线圈结构200,调节组件120具有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调节组件120处于锁定位置,调节组件120与锁定组件110抵接,并由锁定组件110锁定,使第一线圈结构200相对于第二线圈结构300固定;调节组件120处于解锁位置,调节组件120脱离锁定组件110,使第一线圈结构200与第二线圈结构300可相对移动。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磁共振线圈装置中所使用的锁紧结构100与上述实施例中锁紧结构100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实质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本发明中通过描述磁共振线圈装置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附带说明锁紧结构100,但不具体赘述。
第一线圈结构200能够用于接收扫描对象的磁共振信号。第二线圈结构300能够发射射频脉冲。通过第一线圈结构200与第二线圈结构300的配合,实现对扫描对象进行成像,得到扫描对象的图像信息。锁紧结构100的锁定壳111固定在第一线圈结构200上,安装外壳121固定在第二线圈结构300上,通过调节螺杆122与锁定壳111的配合实现第一线圈结构200与第二线圈结构300的锁定与解锁。
具体的,调节旋钮123转动使调节螺杆122处于解锁位置时,第二线圈结构300与第一线圈结构200处于解锁状态,第二线圈结构300可相对于第一线圈结构200滑动,使得第一线圈结构200与第二线圈结构300形成的完整的线圈组合被分开,退开扫描对象的运动空间。随后,扫描对象躺入后,将第二线圈结构300沿第一线圈结构200滑动,使得第一线圈结构200与第二线圈结构300形成的完整的线圈组合,然后再通过锁紧结构100将第二线圈结构300与第一线圈结构200锁定。此时,可以对扫描对象进行成像。成像完成后,再将锁紧结构100解锁,使第二线圈结构300脱离第一线圈结构200,此时,扫描对象可移出第一线圈结构10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磁共振线圈装置以头线圈为例说明,第一线圈结构200包括接收线圈上部320以及接收线圈下部220。第二线圈结构300包括发射线圈320。具体的,第一线圈结构200包括接收线圈上部320以及接收线圈下部220,接收线圈上部320可拆卸设置或者固定设置在容纳空间的上部;接收线圈下部220部分或者全部曲面配置以形成收容槽。接收线圈下部220包括第一壳体221和第一接收线圈,第一壳体221上表面凹陷形成收容槽,第一接收线圈承载在第一壳体221表面或者第一壳体221中。第二线圈结构300包括第二壳体和设置在第二壳体内部或者表面的发射线圈310,第二壳体径向地围绕形成容纳空间。
第二线圈结构300、接收线圈上部320和接收线圈下部220。第二线圈结构300中可设置发射线圈310,该发射线圈310用于发射射频脉冲。接收线圈上部320和接收线圈下部220可分别设置有接收线圈,用于接收磁共振信号,而且接收线圈上部320可以接收扫描对象前部/面部的磁共振信号,接收线圈下部220可用于接收扫描对象后部/背面的磁共振信号。第二线圈结构300能够环绕形成容纳空间,且第二线圈结构300能够被驱动以在容纳空间形成射频发射场/B1场。接收线圈上部320可通过铆接、粘接等静连接方式固定在容纳空间的上部分,也可通过螺纹连接、销连接、锁扣连接、插接等可拆卸固定方式设置在容纳空间的上部分。接收线圈下部220可用作支撑部件,第二线圈结构300与接收线圈下部220可滑动连接,第二线圈结构300可相对接收线圈下部220移动,以使得接收线圈下部220处于容纳空间的下部分。
例如,在第二线圈结构300中的发射线圈310与接收线圈上部320未组合的情况下,接收线圈下部220放置于病床上,移动第二线圈结构300的位置,可使得接收线圈下部220位于容纳空间内,具体处于容纳空间的下部分,第二线圈结构300发射射频脉冲后,接收线圈下部220可单独接收扫描对象受激产生的磁共振信号。又例如,例如,在第二线圈结构300中的发射线圈310与接收线圈上部320形成可拆卸组合结构或者一体式组合结构后,移动第二线圈结构300的位置可带动与之连接的接收线圈上部320,接收线圈下部220处于容纳空间的下部分,第二线圈结构300发射射频脉冲后,处于不同位置的接收线圈上部320与接收线圈下部220可同时接收扫描对象受激产生的磁共振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接收线圈下部220部分或全部曲面配置以形成收容槽,收容槽可用于容置并支撑扫描对象的至少部分区域,即收容槽可用于收容扫描对象所需检测的部位。
在一实施例中,接收线圈下部220包括第一壳体221和第一接收线圈,第一壳体221的部分上表面凹陷形成收容槽,第一接收线圈承载在第一壳体221中。当然,也可承载在第一壳体221表面。第一壳体221上表面凹陷形成收容槽,收容槽沿着轴向延伸,且收容槽的部分形状设置为半圆顶,符合人体头部的形态特征,在承担承载功能的同时,位于第一壳体221中的第一接收线圈还能接收头后部的磁共振信号,且接收线圈下部220起到主要的承载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线圈结构300包括第二壳体和设置在第二壳体内部或者表面的发射线圈310,第二壳体径向地围绕形成容纳空间,发射线圈310用于向容纳空间施加射频脉冲。优选的,第二壳体环绕形成筒状壳体,该筒状壳体的一端设置成完全敞开的开口,另一端设置为具有敞口的半封闭壳体,且接收线圈下部220可部分穿过半封闭壳体的敞口,发射线圈310设置在筒状壳体的外表面上。进一步地,发射线圈310均匀排布在筒状壳体上,使得发射线圈310提供均匀的发射场,且能够满足发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第二线圈结构300可沿平行容纳空间的轴向移动,以使得接收线圈下部220的至少部分置于容纳空间的下部。
可选的,发射线圈310可以设置为鸟笼线圈或者发射阵列线圈。发射线圈310包括位于端部的两个端环,在两个端环之间设置多个腿部,多个腿部从一个端环延伸至另一个端环,且该多个腿部沿着第二壳体的周向并排分布。如此,两个端环、多个腿部共同形成鸟笼线圈。
第二壳体或接收线圈上部320可包括连接器公端(图中未示出),第一壳体221包括连接器母端,而第二线圈结构300沿容纳空间的轴向移动至设定位置时,连接器公端与连接器母端形成配合结构。连接器公端与连接器母端中可同时设置有射频针、直流针等多种类型,分别用于驱动第二线圈结构300的发射线圈310、实现接收线圈下部220中第一接收线圈的谐振与失谐、实现接收线圈上部320中第二接收线圈的谐振与失谐。
例如,在第二线圈结构300移动至设定位置(例如,接收线圈上部320和接收线圈下部220形成完整的接收线圈组合时,第二线圈结构300所对应的位置),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母端形成配合结构,电连接导通,使得第二线圈结构300与外部线缆连接,使得接收线圈上部320、接收线圈下部220内部的电器元件与外部线缆导通,以使磁共振线圈装置可以进行检测。在第二线圈结构300未移动至设定位置时(例如,接收线圈上部320和接收线圈下部220未形成完整的接收线圈组合时,)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母端分开,此时仅有接收线圈下部220与外部线缆能够电气连接,第二线圈结构300、接收线圈上部320无法电气连接外部电源。
通过连接器公端与连接器母端形成配合结构,可以实现接收线圈上部320与接收线圈下部220的电气端口复用,同时可以将插头部分的线缆均放置在接收线圈下部220,一方面,可以减少设置的线缆数量,而发射线圈310部、接收线圈上部320以及接收线圈下部220通过连接器均实现与外部电气连接;另一方面,线缆可放置在静止的接收线圈下部220,可减少弯折次数,提高线缆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插头部分的线缆放置位置不作具体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插头部分的线缆可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如电气连接接收线圈上部320的插头部分的线缆可设置在上部,电气连接接收线圈下部220的插头部分的线缆可设置在下部,电气连接第二线圈结构300的插头部分的线缆可设置一侧、上部、下部等一个或多个位置。插头部分的线缆对于磁共振线圈装置而言也不是必要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插头部分的线缆可省去,而是在接收线圈下部220设置电气接口,与之相对应的,在病床上也可设置电气接口,接收线圈下部220的电气接口与病床上的电气接口相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线圈结构300还包括屏蔽壳,屏蔽壳套设在第二壳体的外部。屏蔽壳内壁设置有屏蔽层,以实现对于发射线圈310的外部屏蔽,可以避免功率损失或对系统造成其它的影响。
接收线圈上部320可拆卸设置或固定设置在容纳空间的上部。可选地,接收线圈上部320固定在筒状壳体的内表面,即接收线圈上部320固定在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发射线圈310和接收线圈上部320设置在筒状壳体的不同表面,可以防止因为发射线圈310工作产生的热量影响接收线圈的性能;同时,接收线圈更靠近扫描对象,可以提高接收灵敏度。由于第二线圈结构300与接收线圈上部320组合在一起,在扫描对象在接收线圈下部220摆位好或者定位好之后,通过移动第二线圈结构300,即可承载接收线圈上部320移动,以使得接收线圈上部320和接收线圈下部220形成完整的接收线圈组合。因此,磁共振线圈装置操作简单,可以减少接收线圈上部320、接收线圈下部220和发射线圈310部组合的时间和流程,同时还有利于减少磁共振线圈装置的尺寸和重量。
在一实施例中,接收线圈上部320包括上支撑结构和第二接收线圈,上支撑结构位于容纳腔的上半部分,且上支撑结构设置有一开窗,第二接收线圈位于上支撑结构的内部或表面,且多个第二接收线圈形成阵列结构。接收线圈的排布需要避开上支撑结构上的开窗位置。可选地,第二接收线圈均匀排布在上支撑结构的表面上,能够更充分的接收扫描对象检测部位发出的磁共振信号。由于第一接收线圈和第二接收线圈位于容纳空间的上部和下部,因此,在磁共振线圈装置进行检测时,能够同时接收面部和后部的磁共振信号。
而第二线圈结构300和接收线圈上部320设置在完全不同的支撑结构上,进一步拉大两者之间的距离,防止第二线圈结构300工作产生的较多热量影响接收线圈上部320的接收灵敏度。同时,接收线圈上部320更贴合人体表面,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而且,在上支撑结构上设置开窗,可以避免因为接收线圈上部320距离组织近,而导致扫描对象的眼睛产生的幽闭感觉。
参见图11至图15、图18,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磁共振线圈装置同样以头线圈为例说明,第一线圈结构200包括接收线圈下部220,第二线圈结构300包括第二壳体、发射线圈310以及接收线圈上部320。也就是说,第二线圈结构300为发射线圈310和接收线圈上部320的组合结构。发射线圈31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线圈单元,两个线圈单元呈圆筒形设置,并且,其中一个线圈单元设置在内层,另一个线圈单元设置在外层,两个线圈单元在工作时被同步驱动。接收线圈上部320设置在内层的线圈单元。接收线圈下部220中设置射频接收线路与驱动线路。
值得说明的是,第二实施例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实质相同,只是将第一线圈结构200中的接收线圈上部320与第二线圈结构300中的发射线圈210组合,形成组合结构,而第二实施例中发射线圈、接收线圈上部320以及接收线圈下部22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工作原理实质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磁共振线圈装置可以是膝关节线圈、脚踝线圈或者腹部线圈,第一线圈结构200包括接收线圈上部320,第二线圈结构300包括发射线圈。也就是说,相较于第一实施例而言,本实施例省去了接收线圈上部320。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310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第一实施例中实质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综上可见,本发明提供的磁共振线圈装置通过发射线圈310与接收线圈上部320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减少磁共振线圈装置的尺寸和重量,而且在扫描对象在接收线圈下部220摆位好或者定位好之后,通过移动发射线圈310部,即可承载接收线圈上部320移动,以使得接收线圈上部320和接收线圈下部220形成完整的接收线圈组合,即磁共振线圈装置操作简单,可以减少接收线圈上部320、接收线圈下部220和发射线圈310部组合的时间和流程。由于磁共振线圈装置包括接收线圈上部320和接收线圈下部220,使得磁共振线圈装置可同时接收面部和后部的磁共振信号,即可以多方位更全面的接收扫描对象发出的磁共振信号。
在实际使用时,本发明的磁共振线圈装置安装于检查床400上,以便于使用。如图19所示,磁共振线圈装置位于检查床400的端部,检查床400承载换车,通过磁共振线圈装置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扫描成像。
而且,本发明提供的磁共振线圈装置的所有线缆均可以放置在接收线圈下部220,能够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减少线圈的零部件数量,以便减少磁共振线圈装置尺寸和重量,以及提高磁共振线圈装置的使用寿命。
同时,本发明提供的磁共振线圈装置还包括潜望镜以及锁紧结构100,可以保证发射线圈310部、接收线圈上部320以及接收线圈下部220的电器元件连接性和磁共振线圈装置扫描的可靠性,同时可以减少患者的幽闭感觉,也可以满足视觉刺激的要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定组件,可被设置于磁共振线圈装置的第一线圈结构;以及
调节组件,可被设置于所述磁共振线圈装置的第二线圈结构,所述调节组件具有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
所述调节组件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锁定组件抵接,并由所述锁定组件锁定;所述调节组件处于解锁位置,所述调节组件脱离所述锁定组件,使所述第二线圈结构与所述第一线圈结构可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安装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外壳的调节螺杆,所述安装外壳固定于所述第二线圈结构,所述调节螺杆能够带动所述安装外壳移动并相对于所述安装外壳转动,且所述调节螺杆移动时其端部能够移入所述锁定组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定壳,所述锁定壳固定于所述第一线圈结构,所述锁定壳用于安装所述调节螺杆的端部,并锁定所述调节螺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杆具有螺旋槽,所述锁定壳的内部具有锁定凸起,所述锁定凸起与所述螺旋槽旋合连接,用于锁定所述调节螺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调节旋钮,所述调节螺杆远离所述锁定组件的端部伸出所述安装外壳,并安装所述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用于带动所述调节螺杆移动与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还包括自锁组件,所述自锁组件可移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外壳,并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杆,所述自锁组件能够在所述解锁位置锁定所述调节螺杆,并在旋转位置解锁所述调节螺杆,使所述调节螺杆可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杆具有自锁槽,所述自锁组件包括自锁滑套,所述自锁滑套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杆,所述自锁滑套的内壁具有锁定凸筋,所述锁定凸筋能够移入或移出所述自锁槽,所述锁定凸筋移入所述自锁槽,所述锁定凸筋限制所述调节螺杆转动。
8.一种磁共振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线圈结构;
第二线圈结构,能够与所述第一线圈结构组合在一起;以及
锁紧结构,包括锁定组件以及调节组件,所述锁定组件设置于磁共振线圈装置的第二线圈结构,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磁共振线圈装置的第一线圈结构,所述调节组件具有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
所述调节组件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锁定组件抵接,并由所述锁定组件锁定,使所述第一线圈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二线圈结构固定;所述调节组件处于解锁位置,所述调节组件脱离所述锁定组件,使所述第一线圈结构与所述第二线圈结构可相对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共振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结构包括接收线圈上部以及接收线圈下部,所述接收线圈上部可拆卸设置或者固定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上部;所述接收线圈下部部分或者全部曲面配置以形成收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共振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结构包括接收线圈下部;所述接收线圈下部部分或者全部曲面配置以形成收容槽。
CN202110461668.6A 2021-03-12 2021-04-27 锁紧结构及磁共振线圈装置 Pending CN1152484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1668.6A CN115248409A (zh) 2021-04-27 2021-04-27 锁紧结构及磁共振线圈装置
US17/645,061 US11656304B2 (en) 2021-03-12 2021-12-20 Radio frequency coil and coil assembly thereof
US18/321,736 US20230288504A1 (en) 2021-03-12 2023-05-22 Radio frequency coil and coil assembly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1668.6A CN115248409A (zh) 2021-04-27 2021-04-27 锁紧结构及磁共振线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8409A true CN115248409A (zh) 2022-10-28

Family

ID=83696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61668.6A Pending CN115248409A (zh) 2021-03-12 2021-04-27 锁紧结构及磁共振线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840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07279B2 (ja) コネクタを遠隔で係合および係脱させ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US9060739B2 (en) Photographing device including a power transmission body selectively coupled to a rotating arm and to a support
US7942060B2 (en) Universal ultrasound holder and rotation device
US8487619B2 (en) Adapter to connect a local coil in a magnetic resonance system
CN115248409A (zh) 锁紧结构及磁共振线圈装置
WO2022052955A1 (zh) 一种显影盒
RU2518540C2 (ru) Общий индуктивный ручной блок для активных устройств
CN108742709A (zh) 图像诊断装置
CN114711967A (zh) 一种快速单向安装连接装置
KR20150121700A (ko) 연결 시스템 및 상기 연결 시스템을 구비한 초음파 시스템
CN211213225U (zh) 一种螺旋扫描型微探头、驱动器及微探头连接结构
CN210038137U (zh) 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部线圈组件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KR101584182B1 (ko) 회전형 컨트롤패널을 구비하는 초음파진단장치
CN213715439U (zh) 线圈组件及磁共振设备
CN116211221A (zh) 一种内窥镜
CN217689367U (zh) 磁共振线圈组件
US20040106865A1 (en) Magnetic resonance apparatus with a movable gradient coil unit
US10441228B2 (en) Breast examination apparatus and compression plate for a breast examination apparatus
CN110200658B (zh) 一种螺旋扫描型微探头、驱动器及微探头连接结构
CN115998438A (zh) 一种无菌适配器、无菌屏障以及医疗系统
CN115079067A (zh) 磁共振线圈组件
CN220857077U (zh) 插口助力组件及医用床
CN221383588U (zh) 移动医用床的对接脱离结构、成像装置、医学成像设备
CN114325521B (zh) 线圈结构及控制线圈结构的方法
CN215340280U (zh) 一种磁共振膝关节射频线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