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7983B - 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7983B
CN115247983B CN202211154656.XA CN202211154656A CN115247983B CN 115247983 B CN115247983 B CN 115247983B CN 202211154656 A CN202211154656 A CN 202211154656A CN 115247983 B CN115247983 B CN 1152479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urrent
result
feedback
deton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5465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47983A (zh
Inventor
金宝全
冯吉诚
郑弘毅
朱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5465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79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7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79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479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79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CAMMUNITION FUZES; ARMING OR SAFETY MEANS THEREFOR
    • F42C19/00Details of fuzes
    • F42C19/08Primers; Detonators
    • F42C19/12Primers; Detonators electr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CAMMUNITION FUZES; ARMING OR SAFETY MEANS THEREFOR
    • F42C19/00Details of fuzes
    • F42C19/08Primers; Deton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方法和系统,包括:设置多个档位的通信参数,每个通信参数设置有不同的采样窗口时间和反馈判断阈值,通过起爆器发送采样指令,根据每次起爆器获取的通信结果,动态选择合适档位的通信参数。本发明公开的调参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起爆器与电子雷管间通讯的可靠性,提高起爆器的带载能力;可以提升单台起爆器的组网能力,能够在大多场景下避免使用起爆器级联的方式进行组网爆破,节省了大量的施工时间和人力物理成本,避免了起爆器级联通信不稳定而引起的各种问题。

Description

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雷管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民爆行业使用的电子雷管起爆器单台带载能力通常1000米内中/浅孔不超过500发,1000米内深孔不超过300发。起爆器带载能力受限的部分原因是当使用较多长脚线的电子雷管时起爆器无法与电子雷管进行正确可靠的通信。深孔爆破使用的单根脚线长度通常为20米及以上,中/浅孔使用脚线长度通常为7米~10米。电子雷管脚线内部通常是双绞线,长距离并行线会产生较大的容抗,当使用过多长脚线组网时就会出现由于网络容性过大,通信的信号就会发生大幅度的畸变,导致通信过程中出现错误。
目前大部分起爆器的极限带载能力是1000米中浅孔不超过500发,深孔不超过300发,其通信参数也是固定的,同一套参数在极限情况下可能通信很好,但是反而在组网网络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短母线、雷管发数少)会出现通信异常。
目前由于单台起爆器的带载能力限制,在进行长脚线多发数组网时通常会使用级联的方式完成爆破任务,通过使用更多的起爆器来减少每台起爆器的带载零,但由于起爆器级联使用额外的通信限流,在施工时增加了施工任务,还引入了很多由于起爆器间级联通信导致的问题。这时目前电子雷管用户对于起爆器单台带载能力提升不上去的一种妥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方法和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方法,包括:设置多个档位的通信参数,每个通信参数设置有不同的采样窗口时间和反馈判断阈值,通过起爆器发送采样指令,根据每次起爆器获取的通信结果,动态选择合适档位的通信参数。
优选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通过起爆器扫描每个电子雷管脚线的二维码进行注册,得到注册表;
步骤S2:通过电子雷管网络的A、B总线,完成电子雷管芯片上电初始化;
步骤S3:使用初始档位的通信参数,通过起爆器发送“扫描”指令,获取当前的扫描结果;
步骤S4:将注册表按照理论回复顺序排序,将当前扫描结果与排序后的理论结果进行比较,若完全相同则继续使用该通信参数进行通信,若不完全相同则更换通信参数的档位进行通信;
步骤S5:继续扫描,由于每发雷管在扫描阶段只回复一次,直至扫描到没有雷管回复;
步骤S6:对扫描结果中存在的未注册电子雷管发送单发寻址指令,若未收到反馈,则说明是通信错误导致,将其删除,若收到反馈,说明网络中存在多接的电子雷管,对该电子雷管进行单发确认,若在线则加入在线列表,若不在线加入离线列表;
步骤S7:记录当前使用的通信参数,在当前的组网网络环境下,使用该通信参数进行通信。
优选地,所述步骤S4包括:
若当前指令完全没有回复时,由于波形畸变导致说明芯片没有正确识别当前指令,更换通信参数的档位继续通信;
若当前扫描结果与理论结果比较相差小于3个字符,则认为是由于通信错误导致,更换采样窗口时间和反馈判断阈值进行通信;
若当前扫描结果与理论结果比较多出3个不同字符,则认为当前存在读出错误,继续使用该通信参数进行通信。
优选地,若当前扫描结果与理论结果比较相差小于3个字符,包括以下情形:
若当前扫描结果字典序大于理论结果,说明通信时将总线电流波动误识别成了芯片反馈信号,更换反馈判断参数进行通信,缩短采样窗口时间,提高反馈判断阈值;
若当前扫描结果的字典序小于理论结果,说明通信时漏采了芯片反馈信号,更换反馈判断参数进行通信,增加采样窗口时间,降低反馈判断阈值。
优选地,所述通信参数包括起爆器下发指令的波形频率、占空比及脉冲宽度、起爆器识别电子雷管芯片上行反馈电流信号的判断阈值及采样的超时时间。
优选地,所述通信参数的档位参数根据电子雷管的数量、总线长度以及电子雷管脚线长度设置;
当电子雷管的数量越多,总线上的电流会越大,网络的总容值越大,通信参数采样窗口越大,反馈判断阈值越小;
当总线长度越长,网络的阻值越大,通信信号越弱,反馈判断阈值调小;
当电子雷管脚线长度越长,单根脚线的容值越大,网络的总容值越大,采样窗口调大,反馈判断阈值调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系统,包括以下模块:
模块M1:通过起爆器扫描每个电子雷管脚线的二维码进行注册,得到注册表;
模块M2:通过电子雷管网络的A、B总线,完成电子雷管芯片上电初始化;
模块M3:使用初始档位的通信参数,通过起爆器发送“扫描”指令,获取当前的扫描结果;
模块M4:将注册表按照理论回复顺序排序,将当前扫描结果与排序后的理论结果进行比较,若完全相同则继续使用该通信参数进行通信,若不完全相同则更换通信参数的档位进行通信;
模块M5:继续扫描,由于每发雷管在扫描阶段只回复一次,直至扫描到没有雷管回复;
模块M6:对扫描结果中存在的未注册电子雷管发送单发寻址指令,若未收到反馈,则说明是通信错误导致,将其删除,若收到反馈,说明网络中存在多接的电子雷管,对该电子雷管进行单发确认,若在线则加入在线列表,若不在线加入离线列表;
模块M7:记录当前使用的通信参数,在当前的组网网络环境下,使用该通信参数进行通信。
优选地,所述模块M4包括:
若当前指令完全没有回复时,由于波形畸变导致说明芯片没有正确识别当前指令,更换通信参数的档位继续通信;
若当前扫描结果与理论结果比较相差小于3个字符,则认为是由于通信错误导致,更换采样窗口时间和反馈判断阈值进行通信;
若当前扫描结果与理论结果比较多出3个不同字符,则认为当前存在读出错误,继续使用该通信参数进行通信。
优选地,若当前扫描结果与理论结果比较相差小于3个字符,包括以下情形:
若当前扫描结果字典序大于理论结果,说明通信时将总线电流波动误识别成了芯片反馈信号,更换反馈判断参数进行通信,缩短采样窗口时间,提高反馈判断阈值;
若当前扫描结果的字典序小于理论结果,说明通信时漏采了芯片反馈信号,更换反馈判断参数进行通信,增加采样窗口时间,降低反馈判断阈值。
优选地,所述通信参数包括起爆器下发指令的波形频率、占空比及脉冲宽度、起爆器识别电子雷管芯片上行反馈电流信号的判断阈值及采样的超时时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使用本发明,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起爆器与电子雷管间通讯的可靠性,提高起爆器的带载能力。
2、使用本发明,可以提升单台起爆器的组网能力,能够在大多场景下避免使用起爆器级联的方式进行组网爆破,节省了大量的施工时间和人力物理成本,避免了起爆器级联通信不稳定而引起的各种问题。
3、使用本发明,在大部分应用场景会优先使用同样一套最佳的参数,不需要每次尝试多组参数才能保证通信可靠性,因此大部分情况下并不额外增加不必要的通信时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电子雷管组网示意图;
图2为电子雷管芯片通讯反馈电路图;
图3为二总线驱动电路图;
图4为反馈电流采样电路图;
图5为不同组网网络下的通信波形畸变示意图;
图6为不同组网网络下反馈电流信号波形畸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为电子雷管组网示意图,电子雷管模块通过脚线连接到起爆器引出的总线上,并通过总线和脚线实现电子雷管与起爆器的控制和通信。如图2所示,为电子雷管芯片通信反馈电路图,图中起爆器用于完成对电子雷管的起爆控制,一般包含了主控单元、二总线电路(产生A、B总线电源和信号)及反馈电流采样功能。整流桥用于实现交流信号到直流信号的转换。控制逻辑用于接收起爆器下发的命令,在需要反馈数据给起爆器的时候控制反馈开关,来实现电流反馈功能。存储器用于保存芯片掉电后不会丢失的数据。如图3所示,为二总线驱动电路,二总线驱动电路产生A、B总线电源和信号,其中采样电阻R1、R2通常采用10ohm。如图4所示,为B总线的反馈电流采样电路, D1为3V稳压管。该电路的典型配置如下:运放倍数为7.8倍,RC滤波为200Ω+22nF,截止频率约36K,B_ADC_TEST接单片机的模数采样ADC通道。
起爆器与电子雷管通信分为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其中下行通信是起爆器向电子雷管发送“指令”,通常是电压信号;上行通信是电子雷管向起爆器发送“数据”,通常是电流信号。起爆器通过调节A、B总线的电压向电子雷管发送相应的指令,电子雷管通过控制反馈控制开关增加自身电流消耗向起爆器发送相应的数据。
电子雷管组网后使用的总线越长,线阻就越大,电压损耗就会越大,使用的脚线越长越多,形成的寄生电容就越大,电流的变化就会被减缓。所以当组网的总线越长,使用的脚线越长,发数越多就越容易出现通信异常的情况。
通常情况的浅孔爆破,组网网络环境比较好,通信的信号基本与原信号相差很小,这时使用较大的通信参数可以确保通信可靠性,在不漏采信号的前提下提高整个通信过程的抗干扰能力。大多数的中孔爆破,使用的脚线长度适中,总线较长,这时使用较大的通信参数就容易出现漏采电子雷管反馈电流信号的情况,需要使用小一级的通信参数。超长母线的深孔爆破中,组网网络环境非常恶劣,通信的信号通常已经畸变为三角波,而电子雷管芯片的反馈电流幅度也变得非常小。这时就需要使用最小档位的通信参数。
通信参数包含并不限于起爆器下发指令的波形频率、占空比及脉冲宽度、起爆器识别电子雷管芯片上行反馈电流信号的判断阈值及采样的超时时间等。
在起爆器使用时是无法获取当前组网网络的具体信息的。所以需要一个能够让起爆器自动匹配通信参数的方法。
参照图5所示,为不同组网网络下的通信波形畸变,起爆器空载时通过A,B总线发送电压信号,其中+10V为‘1’,-10V为‘0’。起爆器空载时的波形为标准的方波,占空比1:1,脉冲宽度为80us,频率6.25KHz。发送的数据为‘0101010101’。
将500发雷管不使用脚线直接接在1000米的总线上时,方波的幅度会由于总线的电阻分压导致幅值降低。原本±10V的方波会降低为±9V。
将500发20米脚线的雷管直接接在起爆器输出接线柱上,发送的方波边沿会变缓,芯片识别的信号是以±3V为判断阈值,所以这时发送1:1的方波实际上芯片会识别成3:5的方波,脉冲宽度变为60us和100us。
将500发20米脚线的雷管接在1000米的总线上,由于总线电阻和脚线电容的影响,方波会畸变为三角波,片内识别的信号进一步会变为5:11的方波,脉冲宽度变为50us和110us。
芯片片内识别脉冲时有最小宽度和最大宽度两个阈值,当使用较多长脚线雷管时,芯片识别到的脉冲宽度就可能超出芯片的识别范围。这样芯片就没有正确的识别到相应的指令。
参照图6所示,不同组网网络下反馈电流信号的波形畸变。起爆器直接连接雷管时,雷管的反馈电流脉冲是一个比较标准的方波,幅度为1V,持续100us。
将雷管直接接在1000米总线上,反馈电流脉冲的幅度会由于模块入口电压的减小而减小。
将20米脚线的雷管直接接在起爆器上,反馈电流脉冲的边沿会变缓,导致在采样窗口中幅度都比较小。所以就需要适当的增加采样窗口的时间,确保能够将整个反馈涵括在采样窗口中。
将20米脚线雷管接在1000米总线上,反馈电流脉冲会完全变成三角波,在采样窗口中反馈的最大幅度也变得非常小。所以就需要适当的调整反馈的判断阈值,确保不错识别的情况下不漏掉任何一个反馈脉冲。
针对上述通信情况中出现为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方法,包括:设置多个档位的通信参数,多个通信参数之间设置不同的采样窗口时间和反馈判断阈值,通过起爆器发送采样指令,根据每次起爆器获取的通信结果,动态选择合适档位的通信参数。
具体的,参数调节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通过起爆器扫描每个电子雷管脚线的二维码进行注册,得到注册表;
步骤S2:通过电子雷管网络的A、B总线,完成电子雷管芯片上电初始化;
步骤S3:使用初始档位的通信参数,通过起爆器发送“扫描”指令,获取当前的扫描结果;
步骤S4:将注册表按照理论回复顺序排序,将当前扫描结果与排序后的理论结果进行比较,若完全相同则继续使用该通信参数进行通信,若不完全相同则更换通信参数的档位进行通信。
若当前指令完全没有回复时,由于波形畸变导致说明芯片没有正确识别当前指令,更换通信参数的档位继续通信;
若当前扫描结果与理论结果比较相差小于3个字符,则认为是由于通信错误导致,更换采样窗口时间和反馈判断阈值进行通信;这里分两种情况讨论:
1、若当前扫描结果字典序大于理论结果,说明通信时将总线电流波动误识别成了芯片反馈信号,更换反馈判断参数进行通信,缩短采样窗口时间,提高反馈判断阈值;
2、若当前扫描结果的字典序小于理论结果,说明通信时漏采了芯片反馈信号,更换反馈判断参数进行通信,增加采样窗口时间,降低反馈判断阈值。
若当前扫描结果与理论结果比较多出3个不同字符,则认为当前存在读出错误,继续使用该通信参数进行通信。读出错误是指当前读出的结果不应该出现,因为注册表中并未记载该电子雷管。在组网扫描过程中是可能会存在未注册的电子雷管,这种电子雷管的码是不在注册表中的,所以这类读出结果需要暂时存储,放在最后处理。而一般情况通信出错时,读出的结果会与预计注册表中的结果相差1-2字符,不会超过3个字符。若出现读出错误时直接更换参数则会导致后续所有电子雷管都读不对,并且无法发现多接的电子雷管,如果工人不规范操作则多接的雷管会不可控的起爆,这很危险。因此针对读出错误这类结果大多数为多接的电子雷管,并不是通信错误导致的,这些会在最后确认是否是多接的。
步骤S5:继续扫描,由于每发雷管在扫描阶段只回复一次,直至扫描到没有雷管回复。扫描的目的是将在网的全部雷管都扫出,由于网络中存在多接的电子雷管,这些电子雷管未进行二维码注册,不在注册表中。通常扫描直至指令完全没有雷管回复才认为将网络中的全部雷管都扫描出来了。若直接按照注册表的数量发送扫描指令,则未注册的电子雷管会成为安全隐患,如果操作人员不规范强制起爆,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步骤S6:对扫描结果中存在的未注册电子雷管发送单发寻址指令,通过单发寻址指令确认所有读出错误的扫描结果是否是由于通信错误导致,若未收到反馈,则说明是通信错误导致,将其删除,若收到反馈,说明网络中存在多接的电子雷管,对该电子雷管进行单发确认,若在线则加入在线列表,若不在线加入离线列表。
步骤S7:记录当前使用的通信参数,在当前的组网网络环境下,使用该通信参数进行通信。
所述通信参数的档位参数根据电子雷管的数量、总线长度以及电子雷管脚线长度设置。当电子雷管的数量越多,总线上的电流会越大,网络的总容值越大,通信参数采样窗口越大,反馈判断阈值越小;当总线长度越长,网络的阻值越大,通信信号越弱,反馈判断阈值调小;当电子雷管脚线长度越长,单根脚线的容值越大,网络的总容值越大,采样窗口调大,反馈判断阈值调小。
在本实施例中公开一种不同组网网络下的部分通信参数的实例,如下表所示:
序号 发数 总线 脚线长 指令‘1’宽度 指令‘0’宽度 采样窗口时间 反馈判断阈值
1 500发 1000米 5米 80us 80us 100us 0.8V
2 300发 500米 20米 90us 80us 100us 0.8V
3 300发 1000米 20米 90us 80us 120us 0.7V
4 500发 800米 10米 80us 80us 120us 0.7V
5 500发 1000米 20米 100us 70us 150us 0.6V
在1000米总线500发5米雷管组网时,虽然指令和反馈脉冲的幅度会变小,但整体波形没有太大畸变,使用常规的参数就能够进行可靠的通信。
500米总线300发20米脚线雷管组网时,虽然波形存在一定的变形,但只需要调整一下指令的波形就能够进行可靠通信。当前情况下同样也可以使用1号参数进行通信,只不过2号参数会更加可靠,不会使芯片内部识别的脉冲过于接近识别阈值。
1000米总线300发20米脚线雷管组网时,反馈脉冲的幅度进一步降低,就需要进一步调小反馈判断阈值并适当加长采样窗口。当前情况下若使用1号参数就会出现漏采反馈的情况,如‘0110 0011 0100 1001’可能就会被起爆器识别成‘0110 0011 0000 1000’。当出现类似这种情况就需要调小采样通信参数,也就是采样窗口时间和反馈判断阈值。
800米500发10米脚线雷管组网时,指令的波形变化幅度不是很大,但反馈脉冲也比较小,需要使用小一些的反馈判断阈值,加长采样窗口。当前情况使用3号参数也可以正确通信。
1000米总线500发20米脚线雷管组网时,指令的波形畸变严重,而且反馈脉冲非常小,就要使用变形后的反馈脉冲以达到片内识别的信号是能够可靠识别的脉冲宽度。同时使用最小的反馈判断阈值在最长的采样窗口进行检测。当前情况下若使用1号参数就可能出现芯片无法正确识别指令的情况,就需要调小指令通信参数,也就是‘1’和‘0’的脉冲宽度。当出现漏采反馈时还需要进一步调小采样通信参数。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系统,包括以下模块:
模块M1:通过起爆器扫描每个电子雷管脚线的二维码进行注册,得到注册表;
模块M2:通过电子雷管网络的A、B总线,完成电子雷管芯片上电初始化;
模块M3:使用初始档位的通信参数,通过起爆器发送“扫描”指令,获取当前的扫描结果;
模块M4:将注册表按照理论回复顺序排序,将当前扫描结果与排序后的理论结果进行比较,若完全相同则继续使用该通信参数进行通信,若不完全相同则更换通信参数的档位进行通信。
若当前指令完全没有回复时,由于波形畸变导致说明芯片没有正确识别当前指令,更换通信参数的档位继续通信;
若当前扫描结果与理论结果比较相差小于3个字符,则认为是由于通信错误导致,更换采样窗口时间和反馈判断阈值进行通信;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1、若当前扫描结果字典序大于理论结果,说明通信时将总线电流波动误识别成了芯片反馈信号,更换反馈判断参数进行通信,缩短采样窗口时间,提高反馈判断阈值;
2、若当前扫描结果的字典序小于理论结果,说明通信时漏采了芯片反馈信号,更换反馈判断参数进行通信,增加采样窗口时间,降低反馈判断阈值。
若当前扫描结果与理论结果比较多出3个不同字符,则认为当前存在读出错误,继续使用该通信参数进行通信。
模块M5:继续扫描,由于每发雷管在扫描阶段只回复一次,直至扫描到没有雷管回复;
模块M6:对扫描结果中存在的未注册电子雷管发送单发寻址指令,若未收到反馈,则说明是通信错误导致,将其删除,若收到反馈,说明网络中存在多接的电子雷管,对该电子雷管进行单发确认,若在线则加入在线列表,若不在线加入离线列表;
模块M7:记录当前使用的通信参数,在当前的组网网络环境下,使用该通信参数进行通信。
所述通信参数包括起爆器下发指令的波形频率、占空比及脉冲宽度、起爆器识别电子雷管芯片上行反馈电流信号的判断阈值及采样的超时时间。所述通信参数的档位参数根据电子雷管的数量、总线长度以及电子雷管脚线长度设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及其各个装置、模块、单元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及其各个装置、模块、单元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及嵌入式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所以,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及其各项装置、模块、单元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模块、单元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也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模块、单元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9)

1.一种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多个档位的通信参数,每个通信参数设置有不同的采样窗口时间和反馈判断阈值,通过起爆器发送采样指令,根据每次起爆器获取的通信结果,动态选择合适档位的通信参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通过起爆器扫描每个电子雷管脚线的二维码进行注册,得到注册表;
步骤S2:通过电子雷管网络的A、B总线,完成电子雷管芯片上电初始化;
步骤S3:使用初始档位的通信参数,通过起爆器发送“扫描”指令,获取当前的扫描结果;
步骤S4:将注册表按照理论回复顺序排序,将当前扫描结果与排序后的理论结果进行比较,若完全相同则继续使用该通信参数进行通信,若不完全相同则更换通信参数的档位进行通信;
步骤S5:继续扫描,由于每发雷管在扫描阶段只回复一次,直至扫描到没有雷管回复;
步骤S6:对扫描结果中存在的未注册电子雷管发送单发寻址指令,若未收到反馈,则说明是通信错误导致,将其删除,若收到反馈,说明网络中存在多接的电子雷管,对该电子雷管进行单发确认,若在线则加入在线列表,若不在线加入离线列表;
步骤S7:记录当前使用的通信参数,在当前的组网网络环境下,使用该通信参数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
若当前指令完全没有回复时,说明由于波形畸变导致芯片没有正确识别当前指令,更换通信参数的档位继续通信;
若当前扫描结果与理论结果比较相差小于3个字符,则认为是由于通信错误导致,更换采样窗口时间和反馈判断阈值进行通信;
若当前扫描结果与理论结果比较多出3个不同字符,则认为当前存在读出错误,继续使用该通信参数进行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当前扫描结果与理论结果比较相差小于3个字符,包括以下情形:
若当前扫描结果字典序大于理论结果,说明通信时将总线电流波动误识别成了芯片反馈信号,更换反馈判断参数进行通信,缩短采样窗口时间,提高反馈判断阈值;
若当前扫描结果的字典序小于理论结果,说明通信时漏采了芯片反馈信号,更换反馈判断参数进行通信,增加采样窗口时间,降低反馈判断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参数包括起爆器下发指令的波形频率、占空比及脉冲宽度、起爆器识别电子雷管芯片上行反馈电流信号的判断阈值及采样的超时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参数的档位参数根据电子雷管的数量、总线长度以及电子雷管脚线长度设置;
当电子雷管的数量越多,总线上的电流会越大,网络的总容值越大,通信参数采样窗口越大,反馈判断阈值越小;
当总线长度越长,网络的阻值越大,通信信号越弱,反馈判断阈值调小;
当电子雷管脚线长度越长,单根脚线的容值越大,网络的总容值越大,采样窗口调大,反馈判断阈值调小。
6.一种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模块:
模块M1:通过起爆器扫描每个电子雷管脚线的二维码进行注册,得到注册表;
模块M2:通过电子雷管网络的A、B总线,完成电子雷管芯片上电初始化;
模块M3:使用初始档位的通信参数,通过起爆器发送“扫描”指令,获取当前的扫描结果;
模块M4:将注册表按照理论回复顺序排序,将当前扫描结果与排序后的理论结果进行比较,若完全相同则继续使用该通信参数进行通信,若不完全相同则更换通信参数的档位进行通信;
模块M5:继续扫描,由于每发雷管在扫描阶段只回复一次,直至扫描到没有雷管回复;
模块M6:对扫描结果中存在的未注册电子雷管发送单发寻址指令,若未收到反馈,则说明是通信错误导致,将其删除,若收到反馈,说明网络中存在多接的电子雷管,对该电子雷管进行单发确认,若在线则加入在线列表,若不在线加入离线列表;
模块M7:记录当前使用的通信参数,在当前的组网网络环境下,使用该通信参数进行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M4包括:
若当前指令完全没有回复时,说明由于波形畸变导致芯片没有正确识别当前指令,更换通信参数的档位继续通信;
若当前扫描结果与理论结果比较相差小于3个字符,则认为是由于通信错误导致,更换采样窗口时间和反馈判断阈值进行通信;
若当前扫描结果与理论结果比较多出3个不同字符,则认为当前存在读出错误,继续使用该通信参数进行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当前扫描结果与理论结果比较相差小于3个字符,包括以下情形:
若当前扫描结果字典序大于理论结果,说明通信时将总线电流波动误识别成了芯片反馈信号,更换反馈判断参数进行通信,缩短采样窗口时间,提高反馈判断阈值;
若当前扫描结果的字典序小于理论结果,说明通信时漏采了芯片反馈信号,更换反馈判断参数进行通信,增加采样窗口时间,降低反馈判断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参数包括起爆器下发指令的波形频率、占空比及脉冲宽度、起爆器识别电子雷管芯片上行反馈电流信号的判断阈值及采样的超时时间。
CN202211154656.XA 2022-09-22 2022-09-22 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52479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4656.XA CN115247983B (zh) 2022-09-22 2022-09-22 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4656.XA CN115247983B (zh) 2022-09-22 2022-09-22 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7983A CN115247983A (zh) 2022-10-28
CN115247983B true CN115247983B (zh) 2022-12-20

Family

ID=83700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54656.XA Active CN115247983B (zh) 2022-09-22 2022-09-22 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798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9971A (zh) * 2003-05-30 2006-07-26 脉冲互联有限公司 超宽带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13348337A (zh) * 2018-12-17 2021-09-03 原子能及能源替代委员会 电子雷管组的点火方法
CN114646243A (zh) * 2022-05-07 2022-06-21 浙江航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安全性的数码雷管起爆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894051A (zh) * 2022-05-19 2022-08-12 上海芯飏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crc校验码主动防冲突的电子雷管扫描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9971A (zh) * 2003-05-30 2006-07-26 脉冲互联有限公司 超宽带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13348337A (zh) * 2018-12-17 2021-09-03 原子能及能源替代委员会 电子雷管组的点火方法
CN114646243A (zh) * 2022-05-07 2022-06-21 浙江航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安全性的数码雷管起爆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894051A (zh) * 2022-05-19 2022-08-12 上海芯飏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crc校验码主动防冲突的电子雷管扫描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7983A (zh) 2022-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02004011616T2 (de) Zünder welcher aufgrund gemessener spannungen zwischen logger- bzw. sprengmodus auswählt
DE602004003826T2 (de) Zündbereitschaftsdiagnose einer pyrotechnischen vorrichtung wie eines elektronischen zünders
EP0728348B1 (en) Data link module for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ntrol systems
US7617775B2 (en) Multiple slave logging device
DE602004006439T2 (de) Dynamische grundlinienbestimmung bei der auf strommodulation basierenden kommunikation
US7870825B2 (en) Enhance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an unknown or unmarked slave device such as in an electronic blasting system
ZA200600318B (en) Method of identifying an unknown or unmarked slave device such as in an electronic blasting system
US9915515B1 (en) Auto logging of electronic detonators
CN1462014A (zh) 具有多种通信模式的集成电路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14894051B (zh) 基于crc校验码主动防冲突的电子雷管扫描系统及方法
CN105871381B (zh) 一种可供电的工业总线终端实现电路及其解码方法
US20230296364A1 (en) Improved communications in electronic detonators
DE602004011518T2 (de) Konstantstrom-, versorgungsspannungsgeregelt-ladender elektronischer zünder
CN115247983B (zh) 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的方法和系统
DE602004011519T2 (de) Gestaffeltes laden von nachführvorrichtungen, wie in einem elektronischen sprengsystem
US7334738B2 (en) Riser card identification system
EP1644691B1 (en) Pre-fire countdown in an electronic detonator and electronic blasting system
CN114967531A (zh) 组网的电子雷管反馈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0287073A (zh) 一种针对多种多个异步串行通信外设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0286285A (zh) 一种测试aisg电调设备的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CN115493464B (zh) 提高电子雷管通信组网能力的方法和系统
CN114254580A (zh) 用于芯片id生成的装置和方法
CN115574673A (zh) 自适应匹配电子雷管通信母线长度的系统及方法
CN115479511B (zh) 电子雷管组网在线检测的方法及系统
CN115371505B (zh) 适用浅孔爆破的电子雷管通信速率自适应调整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