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5364A - 管型吻合器 - Google Patents

管型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5364A
CN115245364A CN202110456837.7A CN202110456837A CN115245364A CN 115245364 A CN115245364 A CN 115245364A CN 202110456837 A CN202110456837 A CN 202110456837A CN 115245364 A CN115245364 A CN 1152453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
groove
knob
piec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568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立娜
刘殿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toCa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toCa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toCa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toCa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5683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53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5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53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performing anastomosis; Buttons for anastomosis
    • A61B17/115Staplers for performing anastomosis in a single operation
    • A61B17/1155Circular stapler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tap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外科手术器械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管型吻合器包括管状壳体、旋钮、钉砧、钉仓、止挡件和止挡槽。在位于终止位置的旋钮向起始位置转动之前,旋钮上的止挡件伸入管状壳体上的止挡槽中并位于止挡槽的一端。位于终止位置的旋钮在向起始位置转动的过程中,止挡件相对于止挡槽滑动,直至止挡件抵至止挡槽的另一端,此时钉仓与钉砧处于最低限张开状态。由此,通过止挡件和止挡槽的配合,旋钮能够停止在适当位置,使得钉仓与钉砧能够停留在最低限张开状态。操作者无需再记录旋钮的旋转角度,可方便地保证钉仓与钉砧能够稳定地处于良好的最低限张开状态,进而有效避免二者张开过大而对吻合组织造成牵拉,产生伤害。

Description

管型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外科手术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管型吻合器包括管状壳体、旋钮、致动杆、钉砧和钉仓。旋钮可转动地固定在管状壳体的近端,钉砧和钉仓位于管状壳体的远端。致动杆穿设在管状壳体中,致动杆的近端与旋钮螺合,根据丝杠螺母原理,旋钮在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之间转动,旋钮的转动可以转化为致动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轴向移动。致动杆的远端以能够改变钉仓与钉砧之间距离的方式与钉砧连接,如此,旋钮位于起始位置时,致动杆位于第一位置,钉仓与钉砧处于张开状态;旋钮位于终止位置时,致动杆位于第二位置,钉仓与钉砧处于闭合状态,以夹紧组织层。一般而言,在夹紧组织层并完成缝合后,需要将旋钮转动预设角度(一般是1/2圆周或3/4圆周),促使致动杆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一个位置,在该位置,钉仓与钉砧的距离大于二者在闭合状态又小于二者在张开状态,称之为“最低限张开状态”。钉仓和钉砧在“最低限张开状态”时,钉仓和钉砧的距离可以使得连接于人体的肠道组织能够从钉仓和钉砧的接触面自由离开(此钉仓和钉砧的距离基本相当于旋钮旋转1/2圆周到3/4圆周所对应的螺距,大致为2mm左右)。而钉仓与钉砧的距离也不能过大,如钉砧与钉仓的距离过大,则会产生负压空间,对吻合组织造成牵拉,产生伤害。因此,在拔出管型吻合器时,保证钉仓与钉砧位于最低限张开状态,是本领域的普遍追求。而在实际使用中,操作者往往忘记了旋钮被转动了多少,导致钉仓与钉砧张开过大或过小。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操作者忘记旋钮的转动角度而导致钉仓与钉砧张开过大或过小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型吻合器,包括管状壳体、旋钮、钉砧和钉仓,旋钮可转动地固定在管状壳体的近端,旋钮在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之间的转动驱动钉仓与钉砧在张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还包括止挡件和止挡槽;止挡槽设在管状壳体的近端面并与旋钮同轴;止挡件设在旋钮上并可选择地伸入止挡槽中;在位于终止位置的旋钮向起始位置转动之前,止挡件伸入止挡槽中并位于止挡槽的一端;位于终止位置的旋钮在向起始位置转动的过程中,止挡件相对于止挡槽滑动,直至止挡件抵至止挡槽的另一端,此时钉仓与钉砧处于最低限张开状态。
根据本发明,止挡槽为弧形槽,弧形槽的长度为1/2圆周-3/4圆周;和/或止挡槽中可插拔地插设有至少一个弧形块,弧形块的形状与止挡槽匹配。
根据本发明,在旋钮的远端面设有轴向插槽;止挡件包括弹性件和止挡体,止挡体通过弹性件弹性连接在轴向插槽中;止挡槽为弧形槽,其两端壁为由中间向侧面的方向向近端倾斜的斜面。
根据本发明,在管状壳体的近端面还设有弧形限位槽,弧形限位槽与止挡槽首尾相接形成一与旋钮同轴的圆环形槽;斜面在止挡槽和弧形限位槽之间形成平滑过渡。
根据本发明,还包括驱动件;旋钮上设有相连通的轴向插槽和驱动件插槽,驱动件插设于驱动件插槽中,驱动件的外端突出在旋钮的外部,止挡件插设于轴向插槽中;驱动件与止挡件相接,以驱动止挡件在伸入止挡槽的止挡位置和退出止挡槽的让位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发明,驱动件可沿旋钮的轴向移动地插设在驱动件插槽中,止挡件为杆状的止挡体;止挡槽为弧形槽,止挡槽的两端的端壁与槽底垂直。
根据本发明,驱动件可沿旋钮的轴向移动地插设在驱动件插槽中;止挡件包括底座、弹性件和止挡体,弹性件连接在底座和止挡体之间,底座与驱动件相接,止挡体用于伸入止挡槽中;止挡槽为弧形槽,止挡槽中用于止挡件抵止的一端的端壁为由中间向侧面的方向向近端倾斜的斜面;斜面与管状壳体的近端面中的非止挡槽区域形成台阶;止挡槽中位于两端壁之间的区域的长度为1/2圆周,斜面的长度为1/4圆周。
根据本发明,止挡件的近端与驱动件枢转连接;在旋钮上设有第一锁定槽和第二锁定槽,第一锁定槽和第二锁定槽与驱动件插槽连通并沿驱动件插槽的轴向布置;止挡件位于让位位置时,驱动件能够旋转进入第一锁定槽;止挡件位于止挡位置时,驱动件能够旋转进入第二锁定槽;在第一锁定槽和第二锁定槽的远离驱动件插槽的边沿设有卡扣,在驱动件的外端设有与卡扣匹配的卡舌。
根据本发明,驱动件沿旋钮的侧向可移动地插设在驱动件插槽中;驱动件的内端的远侧壁设为倾斜面,止挡件的近端抵接在驱动件的倾斜面上,止挡件的远端弹性抵压在旋钮的远端;或者驱动件中具有沿侧向排列有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止挡件的近端设有第三磁铁,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中的一个磁铁与第三磁铁磁性相同,另一个磁铁与第三磁铁磁性相反。
根据本发明,驱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钮、驱动轴和驱动齿轮,驱动钮位于旋钮的外侧,驱动轴穿设在驱动件插槽中;止挡件穿设在轴向插槽中,止挡件的外壁上具有与驱动齿轮啮合的齿条。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管型吻合器,通过旋钮上的止挡件和管状壳体上的止挡槽的配合,旋钮能够停止在适当位置,使得钉仓与钉砧能够停留在最低限张开状态。操作者无需再记录旋钮的旋转角度,可方便地保证钉仓与钉砧能够稳定地处于良好的最低限张开状态,进而有效地避免钉砧与钉仓间距过大,产生负压空间,对吻合组织造成牵拉,产生伤害。进而,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管型吻合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管型吻合器的近端的纵向主视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管型吻合器中的管状壳体的近端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提供的管型吻合器中的管状壳体的近端面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提供的管型吻合器的近端的纵向主视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管型吻合器中的管状壳体的近端面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四提供的管型吻合器中的管状壳体的近端面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五提供的管型吻合器的近端的纵向主视截面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管型吻合器中的管状壳体的近端面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六提供的管型吻合器的近端的纵向俯视截面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七提供的管型吻合器的近端的纵向主视截面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八提供的管型吻合器的近端的纵向主视截面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九提供的管型吻合器的近端的纵向主视截面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十提供的双轴式管型吻合器的近端的纵向主视截面示意图;
以上图2-图14仅为示意图,细节部分进行了简化,比如未画出致动杆、螺母和旋钮上的螺纹。
【附图标记说明】
1:管状壳体;2:旋钮;3:致动杆;4:钉砧;5:钉仓;6:止挡件;7:止挡槽;8:弧形块;9:轴向插槽;10:弧形限位槽;11:驱动件插槽;12:驱动件;13:第一锁定槽;14:第二锁定槽;15:第一磁铁;16:第二磁铁;17:第三磁铁;18:驱动钮;19:驱动轴;20:驱动齿轮;21:止挡体;22:第一弹性件;23:底座;24:第二弹性件;25:螺母;26:插片;27:起始端;28:终止端;29:第一凸缘;30:第二凸缘;31:第三弹性件;32:插杆;33:第一凸台;34:方形插杆;35:第二凸台;36:挡边;37:卡扣;38:卡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如下描述以使用时距离操作者近的一端为“近”,以距离操作者远的一端为“远”。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管型吻合器。该管型吻合器包括管状壳体1、旋钮2、致动杆3、钉砧4和钉仓5,当然,还包括其他管型吻合器的常见现有结构,与本发明的发明点无关的结构,不在此赘述。
其中,旋钮2可转动地固定在管状壳体1的近端,即旋钮2仅能沿自身轴线转动,不能移动。旋钮2的转动轴线与管状壳体1的轴线平行,优选为重合。旋钮2能够在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之间转动,一般而言,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之间相差数圈,即数个圆周。
其中,钉砧4和钉仓5位于管状壳体1的远端。钉砧4和钉仓5用于将组织夹在二者之间并通过闭合来进一步进行推钉缝合和切断。本实施例中,钉砧4和钉仓5的排列方向与管状壳体1的轴向一致,并且钉砧4位于钉仓5的远侧。
其中,致动杆3穿设在管状壳体1中,致动杆3的近端具有螺纹,旋钮2中具有螺纹孔,进而致动杆3与旋钮2螺合,根据丝杠螺母原理,旋钮2绕其轴线的转动可以转化为致动杆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沿其轴向的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置位于第二位置的远侧,即旋钮2沿第一方向从起始位置转动到终止位置时,致动杆3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旋钮2沿第二方向从终止位置转动到起始位置时,致动杆3从第二位置运动到第一位置。致动杆3的远端直接或通过轴等其他现有技术中的结构连接于钉砧4,以能够改变钉仓5与钉砧4之间距离,同时,钉砧4和与其连接的致动杆3或轴等其他结构为可拆卸的连接,便于释放组织时从吻合器中卸下钉砧4。如此,旋钮2位于起始位置时,致动杆3位于第一位置,钉仓5与钉砧4处于张开状态;旋钮2位于终止位置时,致动杆3位于第二位置,钉仓5与钉砧4处于闭合状态,以夹紧组织层,换言之,旋钮2在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之间的转动驱动钉仓与钉砧在张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的切换,具体为,旋钮2从起始位置向终止位置转动(致动杆3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的过程驱动钉砧4朝向钉仓5移动,直至二者处于闭合状态;而旋钮2从终止位置向起始位置转动(致动杆3从第二位置运动到第一位置)的过程驱动钉砧4远离钉仓5移动,直至二者处于张开状态。而具体的旋钮2的转动量、致动杆3的移动量以及钉砧4与钉仓5之间的距离,根据致动杆3和旋钮2的螺纹行程而定,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管型吻合器还包括止挡件6和止挡槽7。
止挡件6设在旋钮2上并可从旋钮2的远端面伸出,以可选择地伸入止挡槽7中,止挡件6的远端伸入止挡槽7中时,止挡件6位于止挡位置;止挡件6的远端退出止挡槽7时,止挡件6位于让位位置,因此,止挡件6可在止挡位置和让位位置之间移动并选择位于二者之一。
止挡槽7设在管状壳体1的近端面上并与旋钮2同轴。旋钮2位于终止位置并且在旋钮2将进一步向起始位置转动之前,止挡件6伸入止挡槽7中并位于止挡槽7的一端,该端称为止挡槽7的起始端27。位于终止位置的旋钮2在向起始位置转动的过程中,止挡件6在止挡槽7滑动,直至止挡件6抵至止挡槽7的另一端,该端称为止挡槽7的终止端28,此时钉仓5与钉砧4处于最低限张开状态,操作者感受到到位感。其中,此“最低限张开状态”为钉仓5和钉砧4的距离可以使得连接于人体的肠道组织能够从钉仓5和钉砧4的接触面自由离开(基本相当于旋钮2旋转1/2圆周到3/4圆周所对应的螺距,大致为2mm左右);同时钉仓5与钉砧4的距离不过大,否则肠子外壁会在钉砧与钉仓间隙处因产生的负压而向内凹陷,管型吻合器拔出时对肠子产生拉扯,容易破坏吻合伤口,造成伤害。
通过止挡件6和止挡槽7的配合,在完成缝合之前(即在旋钮2从起始位置运动到终止位置的过程中以及在缝合的过程中),无论旋钮2沿哪一方向运动,即无论钉砧4和钉仓5是张开还是闭合,旋钮2的旋转都不会受到止挡件6的阻碍。而在完成缝合并需要适度张开钉砧4和钉仓5时,止挡件6被选择至止挡位置,并且此时止挡件6位于止挡槽7的一端,通过止挡槽7的长度来限定旋钮2旋转多少角度而被止挡,即间接限制致动杆3的移动距离,进而限定钉砧4和钉仓5的距离,故止挡槽7的长度与上述“最低限张开状态”对应计算。而在需要钉砧4和钉仓5从最低限张开状态进一步变为张开状态时,止挡件6可离开当前的止挡位置,旋钮2能够进一步旋转而不受到止挡件6的阻碍。
由此,在钉仓5与钉砧4已处于最低限张开状态时给予操作者到位感,使得操作者知道钉仓5与钉砧4已处于最低限张开状态,可保持此状态并将管状吻合器与人体分离。如此,操作者无需再记录旋钮2的旋转角度,可方便地保证钉仓5与钉砧4能够稳定地处于良好的最低限张开状态,进而有效避免钉砧与钉仓间距过大而造成的对吻合组织的牵拉,避免造成伤害。进而,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进一步参照图2和图3,在旋钮2的远端面设有轴向插槽9,即轴向插槽9的延伸方向为旋钮2的轴向。止挡件6包括止挡体21和弹性件(为与其他实施例中设于不同位置的弹性件相区分,这里称为“第一弹性件22”),止挡体21通过第一弹性件22弹性连接在轴向插槽9中。优选地,止挡体21与轴向插槽9形成间隙配合,但间隙很小,同时保证止挡体21的顺利移动以及止挡体21的移动方向与旋钮2的轴向相同。
当旋钮2转动至止挡体21对应止挡槽7时,止挡体21弹入止挡槽7;当旋钮2转动至管状壳体1的近端面中的非止挡槽区域对应止挡体21时,止挡体21被管状壳体1的近端面中的非止挡槽区域压缩并滑动抵接在管状壳体1的近端面。因此,在止挡体21位于止挡槽7中时,旋钮2的旋转阻力小;当止挡体21抵接在管状壳体1的近端面中的非止挡槽区域上时,旋钮2的旋转阻力大。
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止挡体21为圆柱体,且其远端构造为球面,以便于其在止挡槽7和管状壳体1的近端面上顺畅的滑动。配合于止挡体21,轴向插槽9为圆形插槽。
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止挡槽7为弧形槽,其起始端27和终止端28的端壁均为由中间向侧面的方向向近端倾斜的斜面,如此在止挡槽7和非止挡槽区域之间形成平滑连接。如此避免止挡体21卡死在止挡槽7中。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吻合器应用的不同操作部位,所需的最低限张开状态略有不同,例如,针对小肠,止挡槽7一般在1/2圆周,针对盲肠,止挡槽7要比1/2圆周大一点。因此,可针对不同的操作部位,选择止挡槽7(包括起始端27和终止端28的斜面在内)的长度为1/2-3/4圆周。
更加优选的是,终止端28的斜面的长度为1/4圆周,止挡槽7的其余部分为1/2圆周。如此设置,针对不同的操作部位,操作者可以在刚刚进入终止端28而阻力刚开始增大的时候,即刚刚有到位感时停止旋转旋钮2;也可以在阻力上升至停止继续上升时停止旋转旋钮2,这样,该管型吻合器可以通用于多用操作部位。
在管型吻合器插入人体中,需要旋钮2沿第一方向转动,驱动钉砧4和钉仓5从张开状态到闭合状态,此过程中,止挡体21随着旋钮2的数圈旋转而相对于管状壳体1的近端面上的非止挡槽区域和止挡槽7循环转动,直到旋钮2位于终止位置,此时止挡体21伸入止挡槽7中并停止在起始端27位置。如此,本实施例的止挡件6和止挡槽7的配合设计,通过旋钮2的旋转阻力的变化来提示操作者,不会阻碍钉砧4和钉仓5从张开状态到闭合状态。
如下描述从人体中拔出管状吻合器的过程:
S1、将旋钮2沿第二方向转动,致动杆3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止挡体21沿止挡槽7行走,止挡体21逐渐走上止挡槽7的终止端28的斜面,旋钮2的旋转阻力加大,操作者感受到到位感,操作者根据需要在阻力刚刚变大等时机(即在转动1/2圆周至3/4圆周时)停止转动旋钮2,致动杆3停留在适当位置,钉砧4和钉仓5处于最低限张开状态;
S2、将管状吻合器从人体中拔出;
S3、继续沿第二方向旋转旋钮2数圈,止挡体21随着旋钮2的数圈旋转而相对于管状壳体1的近端面上的非止挡槽区域和止挡槽7循环转动,致动杆3继续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直至旋钮2到达终止位置,致动杆3位于第一位置,钉砧4和钉仓5处于张开状态,操作者可以将钉砧从吻合器上取下,从而取出被切割掉的组织。
如此,本实施例的管型吻合器的设计,在管状吻合器从人体中拔出后,还可以继续驱动钉砧4和钉仓5张开,便于释放组织。
此外,本实施例中,致动杆3的近端可设置两段具有不同螺距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第一螺纹段位于第二螺纹段的近侧并且第一螺纹段的螺距小于第二螺纹段的螺距。旋钮2连接有螺母25,螺母25的内螺纹的螺距大于旋钮2的内螺纹的螺距,并且螺母25的内螺纹位于旋钮2的内螺纹的远侧。如此,致动杆3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的移动为先快后慢。
实施例二
参照图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在管状壳体1的近端面还设有弧形限位槽10,弧形限位槽10与止挡槽7首尾相接形成一圆环形槽,该圆环形槽与旋钮2同轴。弧形限位槽10的深度小于止挡槽7中起始端27和终止端28之间的深度,止挡槽7的起始端27和终止端28的两个斜面在止挡槽7和弧形限位槽10之间形成平滑过渡。
在管型吻合器插入人体中,需要旋钮2沿第一方向转动,驱动钉砧4和钉仓5从张开状态到闭合状态,此过程中,止挡体21随着旋钮2的数圈旋转而相对于弧形限位槽10和止挡槽7循环转动,直到旋钮2位于终止位置,此时止挡体21伸入止挡槽7中并停止在止挡槽7的起始端27位置。
如下描述从人体中拔出管状吻合器的过程:
S1、驱动旋钮2沿第二方向转动,致动杆3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止挡体21在止挡槽7中行走,止挡体21逐渐走上止挡槽7的终止端28的斜面,旋钮2的旋转阻力加大,操作者感受到到位感,操作者根据需要在阻力刚刚变大等时机(即在转动1/2圆周至3/4圆周时)停止转动旋钮2,致动杆3停留在适当位置,钉砧4和钉仓5处于最低限张开状态;
S2、将管状吻合器从人体中拔出;
S3、继续沿第二方向旋转旋钮2数圈,止挡体21随着旋钮2的数圈旋转而相对于弧形限位槽10和止挡槽7循环转动,致动杆3继续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直至旋钮2到达终止位置,致动杆3位于第一位置,钉砧4和钉仓5处于张开状态,操作者可以将钉砧从吻合器上取下,从而取出被切割掉的组织。
综上,相比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可以对止挡体21进行更好的限位,防止止挡体21偏航而不能进入止挡槽7,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增加了弧形限位槽10,轴向插槽9与止挡体21的间隙可增大,以便于生产、装配。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管状吻合器还包括驱动件12,并且止挡件6和止挡槽7的结构也有所不同。
参照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旋钮2上设有相连通的轴向插槽9和驱动件插槽11,轴向插槽9沿旋钮2的轴向延伸,驱动件插槽11的延伸方向为垂直于旋钮2的轴向的方向。本实施例中,驱动件插槽11位于轴向插槽9的近侧,二者相连呈L形。
进一步,驱动件12为长方体形的插片26,插片26插设于驱动件插槽11中,插片26的外端突出在旋钮2的外部,供操作者操作。插片26的长度方向沿驱动件插槽11的延伸方向,插片26的厚度方向沿旋钮2的轴向。驱动件插槽11相配合地为条形槽,驱动件插槽11在沿旋钮2的轴向上的尺寸大于插片26在此方向上的尺寸,使得插片26可以沿旋钮2的轴向在驱动件插槽11中移动。本实施例中的插片26形状便于操作者扳动,但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12也可为杆件,比如圆形杆、正方形杆等。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止挡件6区别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止挡件6仅包括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止挡体21,不包括第一弹性件22。同样,在本实施例中,止挡体21为杆状件,优选为圆形杆,并且止挡体21的远端构造成球面,以利于顺畅地沿止挡槽7行走。止挡体21可沿旋钮2的轴向移动地设于轴向插槽9中。
插片26的位于旋钮2内的一端(称之为插片26的内端)与止挡体21的近端固定连接,以通过扳动插片26的位于旋钮2外的一端(称之为插片26的外端)沿旋钮2的轴向双向移动来驱动止挡体21在伸入止挡槽7的止挡位置和退出止挡槽7的让位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插片26与止挡体21的固定连接,即驱动件12与止挡件6的固定连接,指的是二者在装配后的使用过程中不相对运动,并非限定连接方式必须为不可拆卸的,比如,驱动件12的内端与止挡件6的近端的固定连接可以采用粘接、焊接、熔接,也可以采用卡接,只要保证在驱动件顺利驱动止挡件在让位位置和止挡位置之间移动即可。
相配合地,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不同,本实施例中的止挡槽7的起始端27和终止端28的端壁非斜面,而是与槽底垂直。止挡槽7的起始端27和终止端28之间的长度选取在1/2圆周至3/4圆周之间(图6中以3/4圆周为例)。
在管型吻合器插入人体中需要旋钮2沿第一方向转动来驱动钉砧4和钉仓5从张开状态到闭合状态之前,保证插片26抵靠在驱动件插槽11的近端壁上,此时止挡体21退出止挡槽7。当旋钮2转动至终止位置时,止挡体21对应于止挡槽7的起始端27,但止挡体21未伸入止挡槽7中。
如下描述从人体中拔出管状吻合器的过程:
S1、扳动插片26朝向远侧移动,直至插片26抵靠至驱动件插槽11的远端壁,对应于止挡槽7的起始端27的止挡体21伸入止挡槽7中,或者直至止挡体21的远端抵至止挡槽7的槽底(此时插片26可能抵靠至驱动件插槽11的远端壁,也可能不抵靠);
S2、驱动旋钮2沿第二方向转动,致动杆3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止挡体21在止挡槽7中行走,直到止挡体21抵到止挡槽7的终止端28,操作者感受到到位感,且无法继续转动旋钮2。此时致动杆3停留在适当位置,钉砧4和钉仓5处于最低限张开状态;
S3、将管状吻合器从人体中拔出,然后扳动插片26朝向近侧移动,止挡件6从止挡槽7中退出;
S4、继续沿第二方向旋转旋钮2数圈,此过程中止挡体21始终不与管状壳体1接合,致动杆3继续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直至旋钮2到达终止位置,致动杆3位于第一位置,钉砧4和钉仓5处于张开状态,操作者可以将钉砧从吻合器上取下,从而取出被切割掉的组织。
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方式,通过旋转阻力变化来提示操作者到位,操作者需要留心注意到位感的到来。而本实施例中止挡件6抵靠在止挡槽7的终止端28时,旋钮2便不再能够被转动,到位感明显且不会出错,相对更加准确。但是,本实施例需操作者增加操作驱动件的步骤,因此,从操作角度而言,本实施例的使用止挡件手动在止挡位置和让位位置之间切换的方案,没有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通过止挡件和止挡槽的结构设计而使止挡件自动在止挡位置和让位位置之间切换的方案简便。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改变了止挡槽7的结构。
参照图7,在本实施例中,止挡槽7为圆环形槽,在止挡槽7中可插拔地插设有多个弧形块8,弧形块8的形状与止挡槽7匹配。每个弧形块8具有一定的长度,本实施例中为1/12圆周,但不局限于此。在止挡槽7中插设一个或多个弧形块8,来设定止挡槽7的起始端27和终止端28的位置,并且选择止挡槽7的起始端27和终止端28之间的长度,以适应不同的操作部位。比如,图7中示出通过6个弧形块8限定了止挡槽7的起始端27和终止端28的长度为1/2圆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插设3个弧形块,限定止挡槽7的起始端27和终止端28的长度为3/4圆周。
当然,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止挡槽7还可以为弧形槽,此时,不插入弧形块8为止挡槽7中起始端27和终止端28之间长度的最大值,插入弧形块8则相应减小止挡槽7的起始端27和终止端28之间的长度。
如此,由于人体中不同的操作部位所需要的止挡槽7的长度不同,所以实施例三的止挡槽7在操作部位上有局限性,或者针对有些部位效果不好。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止挡槽长度可变的结构,以更加适应于不同的操作部位。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以实施例三为基础,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止挡件6和止挡槽7的结构。
参照图8和图9,本实施例的止挡件6包括底座23、弹性件(为与其他实施例中不同位置的弹性件相区分,此处称为“第二弹性件24”)和止挡体21,第二弹性件24连接在底座23和止挡体21之间,底座23的近端与插片26的内端固定连接,止挡体21用于伸入止挡槽7中。其中,“固定连接”的定义同实施例三。
止挡槽7的起始端27的端面仍垂直于槽底,而止挡槽7的终止端28为由中间向侧面的方向向近端倾斜的斜面,并且该斜面的外端与管状壳体1的近端面中的非止挡槽区域形成台阶,以提供绝对的止挡作用。
其中,止挡槽7的起始端27的端壁和终止端28的端壁之间的槽底区域的长度为1/2圆周,斜面的长度为1/4圆周。由此,斜面提供逐渐增大的阻力,给操作者以提示和选择。
在管型吻合器插入人体中需要旋钮2沿第一方向转动来驱动钉砧4和钉仓5从张开状态到闭合状态之前,保证插片26抵靠在驱动件插槽11的近端壁上,此时止挡体21退出止挡槽7。当旋钮2转动至终止位置时,止挡体21对应于止挡槽7的起始端27,但止挡体21未伸入止挡槽7中。
如下描述从人体中拔出管状吻合器的过程:
S1、扳动插片26朝向远侧移动,直至插片26抵靠至驱动件插槽11的远端壁,对应于止挡槽7的起始端27的止挡体21伸入止挡槽7中,或者直至止挡体21的远端抵至止挡槽7的槽底(此时插片26可能抵靠至驱动件插槽11的远端壁,也可能不抵靠);
S2、驱动旋钮2沿第二方向转动,致动杆3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止挡体21在止挡槽7中行走,止挡体21逐渐走上止挡槽7的终止端28的斜面,操作者感受到旋转阻力的逐渐增大,在适当位置停止转动旋钮2或者等待止挡体21抵至终止端28的台阶上,致动杆3停留在适当位置,钉砧4和钉仓5处于最低限张开状态;
S3、将管状吻合器从人体中拔出,然后扳动插片26朝向近侧移动,直至插片26抵至驱动件插槽11的近端壁,止挡体21从止挡槽7中退出;
S4、继续沿第二方向旋转旋钮2数圈,此过程中止挡体21始终不与管状壳体1接合,致动杆3继续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直至旋钮2到达终止位置,致动杆3位于第一位置,钉砧4和钉仓5处于张开状态,操作者可以将钉砧从吻合器上取下,从而取出被切割掉的组织。
一方面,本实施例中止挡件6抵靠在止挡槽7的终止端28的台阶时,旋钮2便不再能够被转动,到位感明显且不会出错,相对更加方便和准确。另一方面,通过具有第二弹性件24的止挡件6和具有斜面的终止端28的配合设计,针对不同的操作部位,操作者可以在刚刚有阻力,即刚刚有到位感时停止旋转旋钮2;也可以在阻力上升至止挡体21抵至台阶无法继续转动旋钮2时停止,这样,该管型吻合器可以通用于多个操作部位。换言之,本实施例结合了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三的设计,互相取长补短,效果更好。
实施例六
在实施例三、四、五的基础上,都可做如下变化。
参照图10(此图是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作变化),驱动件12为插杆32,止挡件6的近端(实施例三和四中为止挡体21的近端,实施例五中为底座23的近端)与驱动件12的内端(在本实施例中为插杆32的内端)枢转连接。在旋钮2上设有第一锁定槽13和第二锁定槽14,第一锁定槽13和第二锁定槽14与驱动件插槽11连通并沿驱动件插槽11的轴向布置,第一锁定槽13位于第二锁定槽14的近侧。止挡件6位于让位位置时,插杆32的位置对应于第一锁定槽13,插杆32能够旋转进入第一锁定槽13;止挡件6位于止挡位置时,插杆32的位置对应于第二锁定槽14,插杆32能够旋转进入第二锁定槽14;在第一锁定槽13和第二锁定槽14的远离驱动件插槽11的边沿设有卡扣37,在插杆32的外端设有与卡扣37匹配的卡舌38。如此,提供止挡件6位置的锁定作用,更加有利于操作的稳定性。
在管型吻合器插入人体中需要旋钮2沿第一方向转动来驱动钉砧4和钉仓5从张开状态到闭合状态之前,保证插杆32转进第一锁定槽13并且插杆32上的卡舌38与第一锁定槽13的卡口卡接,此时止挡体21退出止挡槽7并被锁定。当旋钮2转动至终止位置时,止挡槽7的起始端27对应于止挡体21,但止挡体21未伸入止挡槽7中。
如下描述从人体中拔出管状吻合器的过程:
S1中:扳动插杆32转出第一锁定槽13(扳动过程中卡扣37和卡舌38解锁),然后扳动插杆32朝向远侧移动至对应第二锁定槽14,对应于止挡槽7的起始端27的止挡体21伸入止挡槽7中,然后旋转插杆32进入第二锁定槽14卡住;
S3中:将管状吻合器从人体中拔出,然后扳动插杆32旋转离开第二锁定槽14并至驱动件插槽11(扳动过程中卡扣37和卡舌38解锁),并进一步扳动驱动件12朝向近侧移动至对应第一锁定槽13,止挡体21从止挡槽7中退出,然后旋转插杆32进入第一锁定槽13卡住,止挡体21被锁定。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的主要区别在于驱动件和止挡件的结构。
参照图11,本实施例中,旋钮2上同样设有相连通的轴向插槽9和驱动件插槽11,轴向插槽9沿旋钮2的轴向延伸,驱动件插槽11的延伸方向为垂直于旋钮2的轴向的方向。但本实施例中,驱动件插槽11连通在轴向插槽9的中部,二者相连呈T形。
驱动件12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钮18、驱动轴19和驱动齿轮20,驱动钮18位于旋钮2的外侧,驱动轴19穿设在驱动件插槽11中,驱动齿轮20主要位于驱动件插槽11中,但部分进入轴向插槽9。驱动钮18的旋转带动驱动轴19转,驱动轴19的旋转带动驱动齿轮20转。
止挡件6仅为一个止挡体21,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圆形杆,止挡件6的远端构造成球面。止挡体21穿设在轴向插槽9中,止挡体21的近端外壁上设有与驱动齿轮20啮合的齿条。驱动齿轮20的旋转会驱动止挡体21沿旋钮2的轴向移动,继而驱动止挡体21进出止挡槽7。
在管型吻合器插入人体中需要旋钮2沿第一方向转动来驱动钉砧4和钉仓5从张开状态到闭合状态之前,保证止挡件6位于让位位置。当旋钮2转动至终止位置时,止挡件6对应于止挡槽7的起始端27,但未伸出止挡槽7中。
如下描述从人体中拔出管状吻合器的过程:
S1、旋转驱动钮18,对应于止挡槽7的起始端27的止挡件6伸入止挡槽7中;
S2、驱动旋钮2沿第二方向转动,致动杆3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止挡件6在止挡槽7中行走,止挡件6抵至终止端28,操作者感受到到位感,停止转动旋钮2,致动杆3停留在适当位置,钉砧4和钉仓5处于最低限张开状态;
S3、将管状吻合器从人体中拔出,然后反向旋转驱动钮18,止挡件6退出止挡槽7;
S4、继续沿第二方向旋转旋钮2数圈,此过程中止挡件6始终不与管状壳体1接合,致动杆3继续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直至旋钮2到达终止位置,致动杆3位于第一位置,钉砧4和钉仓5处于张开状态,操作者可以将钉砧从吻合器上取下,从而取出被切割掉的组织。
当然,本实施例中不局限于此,止挡件6也可以改为实施例五中的底座23、第二弹性件24和止挡体21组成的形式,此时,底座23的侧壁上设置与驱动齿轮配合的齿条。相应地,止挡槽7改为实施例五中的结构。
实施例八
在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的基础上,主要更改了驱动件12、止挡件6和插槽的结构,止挡槽与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12,本实施例中,旋钮2上同样设有相连通的轴向插槽9和驱动件插槽11,轴向插槽9沿旋钮2的轴向延伸,驱动件插槽11的延伸方向为垂直于旋钮2的轴向的方向。但是,轴向插槽9连通在驱动件插槽11的中部,二者相连呈T形。
驱动件12为沿旋钮2的侧向可移动地插设在驱动件插槽11中的方形插杆34,即驱动件12沿着垂直于旋钮2的轴向的方向移动,并且解除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中的驱动件12与止挡件6的固定连接关系,将方形插杆34的内端的远侧壁设为倾斜面25。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2的内端沿向内的方向变薄。
进一步,方形插杆34的外端设有第一凸台33,在方形插杆34的中部设有第二凸台35,且第二凸台35位于驱动件插槽11中,在驱动件插槽11的外端口设有挡边36。
止挡件6包括止挡体21和弹性件(为与其他实施例中其他位置的弹性件相区分,在此称为“第三弹性件31”),止挡体21的近端抵接在方形插杆34的倾斜面25上。止挡体21的远端外壁设有第一凸缘29,轴向插槽9的远端设有第二凸缘30,第三弹性件31抵压在第一凸缘29和第二凸缘30之间,由此,止挡件6的远端弹性抵压在旋钮2的远端。如此,向内推动方形插杆34,驱动件12的倾斜面25推动止挡体21压缩第三弹性件31且伸入止挡槽7;释放对方形插杆34的推动力,第三弹性件31的蓄力驱动止挡体21退出止挡槽7且推动驱动件12向外移动。具体地,当第一凸台33抵压在挡边36上时,止挡体21位于止挡位置,当第二凸台35抵压在挡边36上时,止挡体21位于让位位置。
在管型吻合器插入人体中需要旋钮2沿第一方向转动来驱动钉砧4和钉仓5从张开状态到闭合状态之前,保证方形插杆34位于上拉的位置,第三弹性件31的推力保证止挡体21退出止挡槽7,位于让位位置。当旋钮2转动至终止位置时,止挡体21对应于止挡槽7的起始端27,但止挡体21未伸入止挡槽7中。如下描述从人体中拔出管状吻合器的过程:
S1、按压方形插杆34至第一凸台33抵压在挡边36上,并保持这一按压力,位于起始端27的止挡体21伸入止挡槽7中;
S2、驱动旋钮2沿第二方向转动,致动杆3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止挡体21在止挡槽7中行走,止挡体21抵至终止端28,操作者感受到到位感,致动杆3停留在适当位置,钉砧4和钉仓5处于最低限张开状态;
S3、将管状吻合器从人体中拔出,然后解除对驱动件12的按压,第三弹性件推动止挡体21退出止挡槽7,第二凸台35抵靠在挡边36上;
S4、继续沿第二方向旋转旋钮2数圈,此过程中止挡体21始终不与管状壳体1接合,致动杆3继续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直至旋钮2到达终止位置,致动杆3位于第一位置,钉砧4和钉仓5处于张开状态,操作者可以将钉砧从吻合器上取下,从而取出被切割掉的组织。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去掉第二凸台。
此外,S2中驱动旋钮2转动和S3中拔出管状吻合器的过程中,需要对方形插杆34持续按压,提高了操作难度。为此,可通过在第一凸台33上和旋钮2的侧壁上设置相配合的锁定结构来替代上述按压。比如,相配合的锁定结构为锁环和锁扣,锁孔和按扣。
实施例九
在实施例三至五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2包括沿旋钮2的侧向可移动地插设在驱动件插槽11中的插片26,插片26的外端设有第一凸台33,在插片26的中部设有第二凸台35,且第二凸台35位于驱动件插槽11中,在驱动件插槽11的外端口设有挡边36。并且驱动件12解除与止挡件6的固定连接关系。图13示出的为在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的基础上进行的变化,可同理变化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2还包括在驱动件12的远侧沿侧向排列的第一磁铁15和第二磁铁16,止挡件6的近端(实施例三和四中为止挡体21的近端,实施例五中为底座的近端)设有第三磁铁17,第一磁铁15和第二磁铁16中的一个磁铁与第三磁铁17磁性相同,另一个磁铁与第三磁铁17磁性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铁15位于第二磁铁16的外侧,第一磁铁15与第三磁铁17的磁性相同,第二磁铁16与第三磁铁17的磁性相反。
在管型吻合器插入人体中需要旋钮2沿第一方向转动来驱动钉砧4和钉仓5从张开状态到闭合状态之前,保证驱动件12上拉至第二凸台35抵到挡边36,第二磁铁16吸引止挡体21退出止挡槽7,位于让位位置。当旋钮2转动至终止位置时,止挡件6对应于止挡槽7的起始端27,但没有伸入止挡槽7。
如下描述从人体中拔出管状吻合器的过程:
S1、按压驱动件12至第一凸台33抵至挡边36,第一磁铁15对应第三磁铁17且二者相斥,止挡体21伸入止挡槽7中并位于止挡槽7的起始端27;
S2、驱动旋钮2沿第二方向转动,致动杆3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止挡体21在止挡槽7中行走,止挡体21抵至终止端28,操作者感受到到位感,致动杆3停留在适当位置,钉砧4和钉仓5处于最低限张开状态;
S3、将管状吻合器从人体中拔出,然后向外拉动驱动件12至第二凸台35抵到挡边36,第二磁铁16与第三磁铁17对应,二者相吸,止挡体21退出止挡槽7;
S4、继续沿第二方向旋转旋钮2数圈,此过程中止挡件6始终不与管状壳体1接合,致动杆3继续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直至旋钮2到达终止位置,致动杆3位于第一位置,钉砧4和钉仓5处于张开状态,操作者可以将钉砧从吻合器上取下,从而取出被切割掉的组织。
实施例十
参照图14,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驱动件插槽11的延伸方向为闭合驱动钮2的轴向,一端与轴向插槽9连通,另一端贯通闭合驱动钮2的近端面。
相应地,在使用时,实施例三中的朝向近侧扳动驱动件在本实施例中改为朝向近侧拉动驱动件,实施例三中朝向远侧扳动驱动件在本实施例中改为朝向远侧按下驱动件。驱动件12在最远位置到位,可通过在驱动件上设置标记或限位结构,或者通过抵接止挡槽的槽第来限定;驱动件12在最近位置到位,可通过在驱动件上设置标记或限位结构来限定。
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弹性件可选择弹簧、弹性垫、海绵等。
此外,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十的基础上,可在止挡槽7中增设电路,同时在止挡件6上也增设电路,当止挡件6和止挡槽7接合时,两个电路导通,电路上的灯亮起或者电路上的发生器发出声音。
综上,本发明不仅可以应用于肠道,同时也可以应用于胃口和食管,虽然胃口和食管不会像肠道那样产生凹陷问题,但仍需要确定一个适于拔出的最低限张开状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管型吻合器,包括管状壳体(1)、旋钮(2)、钉砧(4)和钉仓(5),所述旋钮(2)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管状壳体(1)的近端,所述旋钮(2)在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之间的转动驱动所述钉仓(5)与所述钉砧(4)在张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挡件(6)和止挡槽(7);
所述止挡槽(7)设在所述管状壳体(1)的近端面并与所述旋钮(2)同轴;
所述止挡件(6)设在所述旋钮(2)上并可选择地伸入所述止挡槽(7)中;
在位于所述终止位置的所述旋钮(2)向所述起始位置转动之前,所述止挡件(6)伸入所述止挡槽(7)中并位于所述止挡槽(7)的一端;
位于所述终止位置的所述旋钮(2)在向所述起始位置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止挡件(6)相对于所述止挡槽(7)滑动,直至所述止挡件(6)抵至所述止挡槽(7)的另一端,此时所述钉仓(5)与所述钉砧(4)处于最低限张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型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槽(7)为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长度为1/2圆周-3/4圆周;和/或
所述止挡槽(7)中可插拔地插设有至少一个弧形块(8),所述弧形块(8)的形状与所述止挡槽(7)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型吻合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钮(2)的远端面设有轴向插槽(9);
所述止挡件(6)包括弹性件和止挡体(21),所述止挡体(21)通过所述弹性件弹性连接在所述轴向插槽(9)中;
所述止挡槽(7)为弧形槽,其两端壁为由中间向侧面的方向向近端倾斜的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型吻合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管状壳体(1)的近端面还设有弧形限位槽(10),所述弧形限位槽(10)与所述止挡槽(7)首尾相接形成一与所述旋钮(2)同轴的圆环形槽;
所述斜面在所述止挡槽(7)和所述弧形限位槽之间形成平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型吻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件(12);
所述旋钮(2)上设有相连通的轴向插槽(9)和驱动件插槽(11),所述驱动件(12)插设于所述驱动件插槽(11)中,所述驱动件(21)的外端突出在所述旋钮(2)的外部,所述止挡件(6)插设于所述轴向插槽(9)中;
所述驱动件(12)与所述止挡件(6)相接,以驱动所述止挡件(6)在伸入所述止挡槽(7)的止挡位置和退出所述止挡槽(7)的让位位置之间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型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件(12)可沿所述旋钮(2)的轴向移动地插设在所述驱动件插槽(11)中,所述止挡件(6)为杆状的止挡体(21);
所述止挡槽(7)为弧形槽,所述止挡槽(7)的两端的端壁与槽底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型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件(12)可沿所述旋钮(2)的轴向移动地插设在所述驱动件插槽(11)中;
所述止挡件(6)包括底座(23)、弹性件和止挡体(21),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底座(23)和所述止挡体(21)之间,所述底座(23)与所述驱动件(12)相接,所述止挡体(21)用于伸入所述止挡槽(7)中;
所述止挡槽(7)为弧形槽,所述止挡槽(7)中用于所述止挡件(6)抵止的一端的端壁为由中间向侧面的方向向近端倾斜的斜面;
所述斜面与所述管状壳体(1)的近端面中的非止挡槽区域形成台阶;
所述止挡槽(7)中位于两端壁之间的区域的长度为1/2圆周,所述斜面的长度为1/4圆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管型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件(6)的近端与所述驱动件(12)枢转连接;
在所述旋钮(2)上设有第一锁定槽(13)和第二锁定槽(14),所述第一锁定槽(13)和所述第二锁定槽(14)与所述驱动件插槽(11)连通并沿所述驱动件插槽(11)的轴向布置;
所述止挡件(6)位于所述让位位置时,所述驱动件(12)能够旋转进入所述第一锁定槽(13);
所述止挡件(6)位于所述止挡位置时,所述驱动件(12)能够旋转进入所述第二锁定槽(14);
在所述第一锁定槽(13)和所述第二锁定槽(14)的远离所述驱动件插槽(11)的边沿设有卡扣,在所述驱动件(12)的外端设有与所述卡扣匹配的卡舌。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型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件(12)沿所述旋钮(2)的侧向可移动地插设在所述驱动件插槽(11)中;
所述驱动件(12)的内端的远侧壁设为倾斜面(25),所述止挡件(6)的近端抵接在所述驱动件(12)的倾斜面(25)上,所述止挡件(6)的远端弹性抵压在所述旋钮(2)的远端;或者
所述驱动件(12)中具有沿侧向排列有第一磁铁(15)和第二磁铁(16),所述止挡件(6)的近端设有第三磁铁(17),所述第一磁铁(15)和所述第二磁铁(16)中的一个磁铁与所述第三磁铁(17)磁性相同,另一个磁铁与所述第三磁铁(17)磁性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型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件(12)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钮(18)、驱动轴(19)和驱动齿轮(20),所述驱动钮(18)位于所述旋钮(2)的外侧,所述驱动轴(19)穿设在驱动件插槽(11)中;
所述止挡件(6)穿设在所述轴向插槽(9)中,所述止挡件(6)的外壁上具有与所述驱动齿轮(20)啮合的齿条。
CN202110456837.7A 2021-04-25 2021-04-25 管型吻合器 Pending CN1152453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6837.7A CN115245364A (zh) 2021-04-25 2021-04-25 管型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6837.7A CN115245364A (zh) 2021-04-25 2021-04-25 管型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5364A true CN115245364A (zh) 2022-10-28

Family

ID=83696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56837.7A Pending CN115245364A (zh) 2021-04-25 2021-04-25 管型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536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401102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erforming circular stapling
US11439388B2 (en) Surgical stapler with electromechanical lockout
US20230371954A1 (en) Method of applying an annular array of staples to tissue
EP3395266B1 (en) Hysteresis removal feature in surgical stapling instrument
US9192381B2 (en) Surgical stapling apparatus with powered articulation
US6695199B2 (en) Fluid delivery mechanism for use with anastomosing, stapling, and resecting instruments
US7044352B2 (en) Surgical stapling instrument having a single lockout mechanism for prevention of firing
US20180092640A1 (en) Electric surgical stapler
US20040232200A1 (en) Surgical stapling instrument having a spent cartridge lockout
US20070068990A1 (en) Surgical stapling instrument having preloaded firing assistance mechanism
CN112168260A (zh) 用于外科缝合器的套管针联接组合件
US11642134B2 (en) Surgical stapler with reversible polarity
CN115245364A (zh) 管型吻合器
CN114948035A (zh) 管型吻合器
CN216060625U (zh) 一种用于吻合器的环形结构
JP7451549B2 (ja) 電動外科用ステープラのための電力制御回路
CN115245365A (zh) 双轴式管型吻合器
CN115227320A (zh) 一种双轴式管型吻合器
CN114795352A (zh) 一种管型吻合器
JP7441842B2 (ja) 触発機構及びステープラー
EP3733089A1 (en) Handle assembly and stapler comprising same
JP2022524089A (ja) 電動外科用ステープラの発射を制御するためのタイマー回路
CN216060626U (zh) 一种用于吻合器的驱动机构
CN115517731B (zh) 一种吻合器
CN214259401U (zh) 一种吻合器复位机构及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