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3499A - 一种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及其分体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及其分体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3499A
CN115243499A CN202210879618.4A CN202210879618A CN115243499A CN 115243499 A CN115243499 A CN 115243499A CN 202210879618 A CN202210879618 A CN 202210879618A CN 115243499 A CN115243499 A CN 115243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lit
frame
observation system
box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7961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洪洋
陶雄强
许人东
范明海
徐林
周伟胜
李伟
朱冯建
孟晓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engtong Marine Cable Systems Co Ltd
Shanghai Hengtong Marin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engtong Marine Cable Systems Co Ltd
Shanghai Hengtong Marin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engtong Marine Cable Systems Co Ltd, Shanghai Hengtong Marin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engtong Marine Cabl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7961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34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3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34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H05K7/12Resilient or clamping means for holding component to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01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的分体总成,包括分离框架,用于安装控制通信变换器;控制通信变换器专用夹具,包括多个第一上夹具和浮球起吊连接元件,第一上夹具设置至少一个浮球起吊连接元件;第一上夹具将控制通信变换器固定在分离框架内;第一上夹具包括上抱箍、连接座和下抱箍,上抱箍和下抱箍箍住控制通信变换器,连接座和下抱箍固定连接,且连接座沿下抱箍的径向一侧延伸;连接座搭载于分离框架的底部;浮体,设置于分离框架的上方,且浮球起吊连接元件穿过浮体;基础框架,搭载分离框架;当控制通信变换器回收维修保养时,分离框架从基础框架中拆卸分离。本发明实现控制通信变换器的反复回收维修保养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及其分体总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及其分体总成。
背景技术
对于海底观测网络来讲,电能可从陆地岸基站通过骨干网以直流高压电流的形式输送到海底的观测系统。由于各个观测设备所需电能情况不同,不能使用统一的光电缆传来的电能,需要对输送来的高压电进行变压处理,因此在其中间需要一个转换和分配的环节。另外,由于海底观测系统由很多的观测设备组成,这些设备所收集到的数据需要实时发送到岸基站,同时岸基站也会下达相关的指令给各个观测设备,所以,在这其中需要有一个环节对信号进行处理和调度。而这一个中间环节就是接驳盒,它负责对电能和数据信号进行集中处理和调度。
在海底采用接驳盒技术为整个海底观测网络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不仅为信号的处理、控制盒管理提供了一个集中的站点,同时为观测设备插座模块提供了接口(可借助水下机器人ROV在海底接驳盒上直接对观测设备插座模块进行热插拔),还为海底观测网络的电脑的低功率输送、转换、分配与管理提供了可能。
但是,传统的水下观测系统搭载的设备几乎全部在框架本体,一旦出现问题,需整体进行打捞,对于水下观测网建设,尤其是在深水领域,维护费用高昂。因此,传统水下观测系统有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对海洋观测技术的发展,鉴于水下控制/通信设备的使用寿命有限,为实现海底的全面观测,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至关重要,可实现控制/通信变换器的多次反复可回收维修保养功能,同时方便增减、更换、维修腔体和外接挂设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及其分体总成。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的分体总成,包括
分离框架,用于安装控制通信变换器;
控制通信变换器专用夹具,包括多个第一上夹具和浮球起吊连接元件,所述第一上夹具设置至少一个浮球起吊连接元件,所述浮球起吊连接元件用于安装浮球;所述第一上夹具将所述控制通信变换器固定在所述分离框架内;所述第一上夹具包括上抱箍、连接座和下抱箍,所述上抱箍和所述下抱箍共同箍住所述控制通信变换器,所述连接座和所述下抱箍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搭载于所述分离框架的底部;
浮体,设置于所述分离框架的上方,且所述浮球起吊连接元件穿过所述浮体,所述浮体调整分体总成在水中质量;
基础框架,搭载所述分离框架并与所述分离框架可拆卸连接;当控制通信变换器进行回收维修保养时,所述分离框架从所述基础框架中拆卸分离。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通信变换器专用夹具还包括第一下夹具,所述第一下夹具设置于所述控制通信变换器的两侧,并和相邻的所述第一上夹具螺栓连接。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上夹具之间通过连板连接。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湿插拔连接器面板,所述湿插拔连接器面板设置多个湿插拔连接器。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浮球起吊连接元件通过连接组件和所述分离框架连接。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相连的挂钩元件和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和所述浮球起吊连接元件固定连接,所述挂钩元件挂设于所述分离框架上。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框架的一侧设置高压变换器和光电分离器,所述高压变换器和所述光电分离器通过高压变换器及光电分离器专用夹具固定在所述基础框架内。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框架的另一侧设置ROV操作面板,所述ROV操作面板为ROV机械手进行湿插拔连接器插拔作业提供操作面板,实现分体总成与设备分离。
一种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包括盒体,盒体设置有所述的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的分体总成。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盒体设置防拖网盖板和防护门,所述防拖网盖板和所述防护门用于保护所述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的分体总成。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有效解决了水下观测系统中接驳盒结构单一的局限性,可实现控制通信变换器的多次反复可回收维修保养功能,方便增减、更换、维修腔体和外接挂设备。
本发明的分体总成可方便快捷的进行组装和拆卸,可工业化生产,通用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分体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去除浮体的分体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去除分离框架的分体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去除防拖网盖板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4中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去除防拖网盖板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基础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4中基础框架的主视图。
图10是图4中可拆卸防拖网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基础框架;11、上框架;12、下框架;13、支撑柱;14、弦杆;15、第一连梁;16、第二连梁;17、第一起吊受力元件;18、第二起吊受力元件;19、门用支撑架;2、分体总成;21、控制通信变换器;22、分离框架;221、第一下夹具;222、第一上夹具;2221、上抱箍;2222、连接座;2223、下抱箍;223、浮球起吊连接元件;224、中心吊点;225、湿插拔连接器面板;226、连板;227、连接组件;23、浮体;24、第一防撞垫脚;3、高压变换器;31、第二下夹具;32、第二上夹具;4、光电分离器;41、第三下夹具;42、第三上夹具;5、湿插拔连接器;6、防拖网盖板;61、第一过渡板;62、第二过渡板;63、侧板;7、防护门;8、ROV操作面板;9、第二防撞垫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4,一种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的分体总成,包括
分离框架22,用于安装控制通信变换器21;
控制通信变换器专用夹具,包括多个第一上夹具222和浮球起吊连接元件223,第一上夹具222设置至少一个浮球起吊连接元件223,浮球起吊连接元件223用于安装浮球;第一上夹具222将控制通信变换器21固定在分离框架22内;第一上夹具222包括上抱箍2221、连接座2222和下抱箍2223,上抱箍2221和下抱箍2223共同箍住控制通信变换器21,连接座2222和下抱箍2223固定连接,且连接座2222沿下抱箍2223的径向一侧延伸;连接座2222搭载于分离框架22的底部;
浮体23,设置于分离框架22的上方,且浮球起吊连接元件223穿过浮体23,浮体23调整分体总成在水中质量;
基础框架1,搭载分离框架22并与分离框架22可拆卸连接;当控制通信变换器21进行多次反复回收维修保养时,分离框架22从基础框架1中拆卸分离。
上述提供一种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的分体总成,可实现控制通信变换器的多次反复可回收维修保养功能,同时方便增减、更换、维修腔体和外接挂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通信变换器专用夹具还包括第一下夹具221,第一下夹具221设置于控制通信变换器21的两侧,并和相邻的第一上夹具222螺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上夹具222之间通过连板226连接,即连板226的一侧抵接其中一个第一上夹具222,连板226的另一侧抵接另一个第一上夹具222。
在本实施例中,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的分体总成还包括湿插拔连接器面板225,湿插拔连接器面板225设置多个湿插拔连接器5。
在本实施例中,浮球起吊连接元件223通过连接组件227和分离框架22连接。具体地,浮球起吊连接元件223包括立杆和设置在立杆端部的吊环,吊环可以连接浮球。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227包括相连的挂钩元件和支撑元件,支撑元件和浮球起吊连接元件223固定连接,挂钩元件挂设于分离框架22上。具体地,挂钩元件为L型钣金件,支撑元件为型钢,支撑元件的中轴线和浮球起吊连接元件223的立杆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座2222包括在同一垂直平面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的宽度<第二连接部的宽度<第三连接部的宽度,在减少制作成本的前提下,对上抱箍2221提供径向支撑力以及对浮球起吊连接元件223提供轴向支撑力。
在本实施例中,分离框架22上设置中心吊点224,中心吊点224用于ROV使用专用工具进行吊装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分离框架22上设置多个第一防撞垫脚24,第一防撞垫脚24用于保护分体总成2与基础框架1之间发生碰撞。
结合图8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基础框架1包括上框架11、下框架12和多根支撑柱13,上框架11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下框架12的长度和宽度,多根支撑柱13设置在上框架11和下框架12之间,且支撑柱13的一端抵接上框架11,支撑柱13的另一端抵接下框架12。同时,上框架11和下框架12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组弦杆14,弦杆14起到支撑的作用,提高基础框架1的稳定性。
下框架12的中部区域设置多根平行的第一连梁15,下框架12的左侧区域设置多根平行的第二连梁16,且第一连梁15和第二连梁16相互垂直设置,第一连梁15和第二连梁16防止下框架12受到挤压变形,提高下框架12的稳定性,同时,第一连梁15和第二连梁16可以用于支承和/或固定其他部件。
下框架12的右侧设置门用支撑架19,门用支撑架19的顶部开设V型槽。
其中,支撑柱13上设置第一起吊受力元件17,上框架11设置至少两个第二起吊受力元件18。根据起吊装置的型号,选择第一起吊受力元件17和第二起吊受力元件18,对基础框架1进行起吊、打捞。
优选地,上框架11、下框架12、支撑柱13、弦杆14、第一连梁15和第二连梁16均为空心管,有效减轻装置的整体重量。
结合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基础框架1的一侧设置高压变换器3和光电分离器4,高压变换器3和光电分离器4通过高压变换器及光电分离器专用夹具固定在基础框架1内。
具体地,高压变换器及光电分离器专用夹具包括两组第二下夹具31和第二上夹具32以及一组第三下夹具41和第三上夹具42,每组第二下夹具31和第二上夹具32对高压变换器3的一侧进行抱箍固定,第二下夹具31固定于基础框架1上,第三下夹具41和第三上夹具42对光电分离器4进行抱箍固定,第三下夹具41固定于基础框架1上。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基础框架1的另一侧设置ROV操作面板8,ROV操作面板8为ROV机械手进行湿插拔连接器5插拔作业提供操作面板,实现分体总成2与基础框架1分离。
基础框架1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防撞垫脚9,第二防撞垫脚9保护整体设备在安装、运输等过程中发生磕碰损伤。
实施例2:
一种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包括盒体,盒体设置有实施例1提供的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的分体总成。
上述提供了一种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有效解决了现有水下观测系统中接驳盒结构单一的局限性。
结合图4和图10,在本实施例中,盒体设置防拖网盖板6和防护门7,防拖网盖板6和防护门7用于保护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的分体总成。
具体地,防拖网盖板6包括两组第一过渡板61和第二过渡板62以及一侧板63,两组第一过渡板61和第二过渡板62分别设置在侧板63的两侧,并且第一过渡板61和第二过渡板62之间为弯折连接,该设置为适应基础框架1的结构。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的分体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离框架(22),用于安装控制通信变换器(21);
控制通信变换器专用夹具,包括多个第一上夹具(222)和浮球起吊连接元件(223),所述第一上夹具(222)设置至少一个浮球起吊连接元件(223),所述浮球起吊连接元件(223)用于安装浮球;所述第一上夹具(222)将所述控制通信变换器(21)固定在所述分离框架(22)内;所述第一上夹具(222)包括上抱箍(2221)、连接座(2222)和下抱箍(2223),所述上抱箍(2221)和所述下抱箍(2223)共同箍住所述控制通信变换器(21),所述连接座(2222)和所述下抱箍(222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2222)搭载于所述分离框架(22)的底部;
浮体(23),设置于所述分离框架(22)的上方,且所述浮球起吊连接元件(223)穿过所述浮体(23),所述浮体(23)调整分体总成在水中质量;
基础框架(1),搭载所述分离框架(22)并与所述分离框架(22)可拆卸连接;当控制通信变换器(21)进行回收维修保养时,所述分离框架(22)从所述基础框架(1)中拆卸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的分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通信变换器专用夹具还包括第一下夹具(221),所述第一下夹具(221)设置于所述控制通信变换器(21)的两侧,并和相邻的所述第一上夹具(222)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的分体总成,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上夹具(222)之间通过连板(22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的分体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湿插拔连接器面板(225),所述湿插拔连接器面板(225)设置多个湿插拔连接器(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的分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起吊连接元件(223)通过连接组件(227)和所述分离框架(2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的分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27)包括相连的挂钩元件和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和所述浮球起吊连接元件(223)固定连接,所述挂钩元件挂设于所述分离框架(2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的分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框架(1)的一侧设置高压变换器(3)和光电分离器(4),所述高压变换器(3)和所述光电分离器(4)通过高压变换器及光电分离器专用夹具固定在所述基础框架(1)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的分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框架(1)的另一侧设置ROV操作面板(8),所述ROV操作面板(8)为ROV机械手进行湿插拔连接器插拔作业提供操作面板,实现分体总成与设备分离。
9.一种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盒体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的分体总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设置防拖网盖板(6)和防护门(7),所述防拖网盖板(6)和所述防护门(7)用于保护所述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的分体总成。
CN202210879618.4A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及其分体总成 Pending CN1152434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9618.4A CN115243499A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及其分体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9618.4A CN115243499A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及其分体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3499A true CN115243499A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75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79618.4A Pending CN115243499A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及其分体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34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40274A (zh) * 2023-12-20 2024-01-23 华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分离的海底观测网水下主基站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40274A (zh) * 2023-12-20 2024-01-23 华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分离的海底观测网水下主基站
CN117440274B (zh) * 2023-12-20 2024-04-12 华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分离的海底观测网水下主基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32516B1 (en) Offshore electrical plant install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9347424B2 (en) Water-based power generation installations
WO2018159866A1 (ko) 부유식 태양광 발전장치
CN115243499A (zh) 一种水下观测系统分体式接驳盒及其分体总成
CN114620194A (zh) 海上浮式光伏系统多体间多步运动补偿连接方法
JP2018522160A (ja) 風力発電設備のケーブル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CN206595654U (zh) 一种便于线缆安装和更换的线缆夹具
CN109301530A (zh) 一种新型低压线缆线路分配盘
US20230352872A1 (en) Single phase coupler
CN210175091U (zh) 漂浮式光伏发电安装系统
CN208889869U (zh) 一种新型低压线缆线路分配盘
CN216889668U (zh) 用于脐带缆终端高空吊装的辅助框架
CN217498404U (zh) 一种用于海底油气作业模块的吊装机构
CN212649027U (zh) 一种电气工程施工用线缆快速吊装架
CN218103051U (zh) 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
CN210167602U (zh) 一种母线槽用防尘移动插座
CN110053731A (zh) 漂浮式光伏发电安装系统
CN213461065U (zh) 高压电网输电线固定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钢管杆
CN216252589U (zh) 一种浮管式光伏方阵单元及浮管式光伏方阵
CN221023355U (zh) 一种铰接钩型弹性吊索连接装置
CN210577728U (zh) 一种耐压的接地箱上盖板结构
CN213753637U (zh) 一种分离式电表箱
CN211046644U (zh) 一种电机电缆结构
CN219372340U (zh) 一种光伏柔性支架辅助装置
CN217445281U (zh) 一种半潜式光伏漂浮平台及光伏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