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03051U - 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03051U
CN218103051U CN202221623384.9U CN202221623384U CN218103051U CN 218103051 U CN218103051 U CN 218103051U CN 202221623384 U CN202221623384 U CN 202221623384U CN 218103051 U CN218103051 U CN 218103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tower
fixedly connected
angle
adap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2338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商正平
刘益峰
刘金玲
黄爱琴
王为疆
江珍梅
罗亚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Jie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Wu Xuan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Hengyuan Ding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ujian Jie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Hengyuan Ding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ujian Jie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Hengyuan Ding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2338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030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03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030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其包括:支撑部,安装部,用于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安装部连接于支撑部上;自适应调整部,连接于安装部上,所述自适应调整部对所述安装部进行调整,以对太阳能光伏板与太阳光照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通过自适应调整部对安装部进行调整,实时准确地调整太阳能电板的角度,保证太阳能光伏板与光照方向相配合,实现太阳能光伏板发电的高效性,同时可以消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太阳能光伏板安装误差。

Description

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
背景技术
因受地域、环境等的限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光伏支架倾向于光伏柔性支架。然而,现有光伏柔性支架在发电效能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如太阳光照角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使得太阳能电板采用单一角度时,难以充分利用太阳能,严重制约了太阳能发电产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寻求一种既经济高效,且又能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非常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其包括:支撑部,
安装部,用于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安装部连接于支撑部上;
自适应调整部,连接于安装部上,所述自适应调整部对所述安装部进行调整,以对太阳能光伏板与太阳光照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为按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塔架,所述支撑塔架包括若干按纵向间隔设置的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梁;所述支撑塔架的底部连接有塔架基础。
进一步地,所述塔架基础包括塔架底座和塔架底座预埋件,所述塔架底座预埋件埋设于地面内,塔架底座固定连接于塔架底座预埋件上,立柱的底部与塔架底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包括连接于支撑塔架上的若干横向设置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通过自适应调整部与之相靠近的两个支撑塔架相连接;相邻两个连接组件形成太阳能光伏板的安装位,太阳能光伏板的后部底面与位于相邻两个连接组件的后方的第一连接件相固定连接,通过自适应调整部对第一连接件进行角度调整,使得太阳能光伏板以第一连接件为支点,进行转动,实现角度的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第一连接件的正下方;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之相靠近的两个支撑塔架固定连接;太阳能光伏板的前部底面与位于相邻两个连接组件的前方的第二连接件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自适应调整部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撑塔架上的控制器、转动装置和光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和转动装置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光敏传感器用以实时监测光照角度,并将监测得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下达转动装置转动的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动元件,所述转动元件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转动元件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件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元件通过固定部固定连接于支撑塔架上,根据控制器传递的指令,启动转动元件,驱动第一连接件转动,进行角度调整,保证太阳能光伏板与光照保持最佳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主缆缆索,所述主缆缆索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主缆索头,所述主缆索头与之相对应的转动元件的输出端相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塔架的侧边设有辅助部,所述辅助部包括侧连接件,其两端分别连接有侧连接头;侧连接件一端的侧连接头与支撑塔架相固定连接,侧连接件另一端的侧连接头与地面相固定连接;
侧连接件另一端的侧连接头通过紧固连接部与地面相连接,所述紧固连接部包括锚锭底座和锚锭底座预埋件,锚锭底座预埋件埋设于地面内,所述锚锭底座固定连接于锚锭底座预埋件上,侧连接件另一端的侧连接头与锚锭底座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自适应调整部对安装部进行调整,实时准确地调整太阳能电板的角度,保证太阳能光伏板与光照方向相配合,实现太阳能光伏板发电的高效性,同时可以消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太阳能光伏板安装误差。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如图1和图3所示,其包括:支撑部,起到支撑作用;
安装部,用于安装太阳能光伏板17,安装部连接于支撑部上;
自适应调整部5,连接于安装部上,所述自适应调整部5对所述安装部进行调整,以对太阳能光伏板17与太阳光照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为按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塔架3,应当说明,支撑塔架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加,并不只限定数量为两个;本实施例采用两个支撑塔架进行描述。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撑塔架3包括若干按纵向间隔设置的立柱7,所述立柱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梁8;为了增加支撑塔架3的载荷能力,所述支撑塔架3的底部连接有塔架基础4,塔架基础4为埋设于地面之下,支撑塔架3与塔架基础4的连接方式为螺栓和螺母的固定连接,具体地,立柱7的底部与塔架基础4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塔架基础4包括塔架底座9和塔架底座预埋件10,所述塔架底座预埋件10埋设于地面内,塔架底座9固定连接于塔架底座预埋件10上,立柱7的底部与塔架底座9固定连接,塔架基础4将支撑塔架3和地面相连接的作用,并将支撑塔架3传递的荷载进一步传递至地面。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安装部包括连接于支撑塔架3上的若干横向设置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101,所述第二连接件101位于第一连接件1的正下方;所述第二连接件101的两端分别与之相靠近的两个支撑塔架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的两端分别通过自适应调整部5与之相靠近的两个支撑塔架3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101均为钢缆;相邻两个连接组件形成太阳能光伏板17的安装位,具体安装方式为:太阳能光伏板17的前部底面与位于相邻两个连接组件的前方的第二连接件101相接,此连接只是为了承担太阳能光伏板17的重力,以防止第一连接件1单点受力过大,造成太阳能光伏板17易掉落,太阳能光伏板17的后部底面与位于相邻两个连接组件的后方的第一连接件1相固定连接,通过自适应调整部5对第一连接件1进行角度调整,使得太阳能光伏板17以第一连接件1为支点,进行转动,实现角度的调整。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自适应调整部5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撑塔架3上的控制器15、转动装置14和光敏传感器13,光敏传感器13和转动装置14分别与控制器15相连接;所述光敏传感器13用以实时监测光照角度,并将监测得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控制器15,控制器15下达转动装置14转动的指令。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装置14包括转动元件16,所述转动元件16为转动电机或转动马达;所述转动元件16与控制器15电连接;所述转动元件16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件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元件16通过固定部18固定连接于支撑塔架3上,根据控制器15传递的指令,启动转动元件16,驱动第一连接件1转动,进行角度调整,保证太阳能光伏板17与光照保持最佳角度;应当说明,自适应调整部5所涉及的电路、控制器15、转动元件16以及光敏传感器13的控制和/或连接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包括主缆缆索19,所述主缆缆索19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主缆索头20,所述主缆索头20与之相对应的转动元件16的输出端相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撑塔架3的侧边设有用于防止和解决支撑塔架3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大弯矩的辅助部2,所述辅助部2包括侧连接件21,所述侧连接件21为背索缆索,其两端分别连接有侧连接头22,所述侧连接头22为背索索头;侧连接件21一端的侧连接头22与支撑塔架3相固定连接,侧连接件21另一端的侧连接头22与地面相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在本实施例中,侧连接件21另一端的侧连接头22通过紧固连接部6与地面相连接,所述紧固连接部6包括锚锭底座11和锚锭底座预埋件12,锚锭底座预埋件12埋设于地面内,所述锚锭底座11固定连接于锚锭底座预埋件12上,侧连接件21另一端的侧连接头22与锚锭底座11固定连接,在锚锭底座11和辅助部2之间起到传递荷载作用。
本实施例的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的安装方法,如图1-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制作和安装塔架基础4和紧固连接部6,需保证塔架基础4的塔架底座9和紧固连接部6的锚锭底座11尺寸的精确性,以及塔架基础4的塔架底座预埋件10和紧固连接部6的锚锭底座预埋件12能够精准预埋,这是保证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能够装配式施工的关键步骤,随后根据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的设计图纸,确定塔架基础4和紧固连接部6的空间位置,进行塔架基础4和紧固连接部6的制作和安装,并预埋塔架底座预埋件10和锚锭底座预埋件12;
步骤S2、安装支撑塔架3,待塔架基础4安装完成后,根据塔架基础4的塔架底座预埋件10形式和位置,通过塔架基础4的塔架底座预埋件10连接支撑塔架3和塔架基础4;在此安装步骤中,需严格控制支撑塔架3垂直度在合理范围内,同时要保证支撑塔架3与塔架底座预埋件10连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步骤S3、安装辅助部2,待支撑塔架3、紧固连接部6安装完成后,辅助部2的一端侧连接头22与支撑塔架3连接,另一端的侧连接头22与紧固连接部6连接,同时按照设计索力张拉辅助部2;在此安装步骤中,先安装辅助部2的目的是能够有效控制后续工序施工过程中支撑塔架3的安全性,辅助部2张拉需根据塔架垂直度变形进行及时张拉,且需采用智能张拉设备进行有效张拉;
步骤S4、连接自适应调整部5与第一连接件1,将第一连接件1两端分别与自适应调整部5的转动元件16连接,形成整体,同时要进行自适应调整部5的转动元件16的预转动试验,保证自适应调整部5安装后能够自由转动;
步骤S5、安装第一连接件1,待自适应调整部5与第一连接件1连接成整体后,将自适应调整部5的固定部18与支撑塔架3连接,同时按照设计索力张拉第一连接件1;在此安装步骤中,需保证第一连接件1线形能够达到设计线形,且以“线形为主,索力为辅”作为控制原则;
步骤S6、安装光敏传感器13和控制器15,待第一连接件1、自适应调整部5的转动装置14安装完成后,在支撑塔架3表面安装光敏传感器13和控制器15,同时测试控制器15的可靠性和能够根据外界光照角度第一连接件1转动,保证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有效性;
步骤S7、安装太阳能光伏板17,第一连接件1、辅助部2、支撑塔架3、塔架基础4、自适应调整部5和紧固连接部6安装和调试完成后,安装太阳能光伏板17在第一连接件1上,同时,进一步调试自适应调整部5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从以上描述可知,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能够根据光照角度的变化,实时准确地调整太阳能电板的角度,保证太阳能光伏板与光照方向相配合,实现太阳能光伏板发电的高效性,同时可以消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太阳能光伏板安装误差。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撑部,
安装部,用于安装太阳能光伏板(17),安装部连接于支撑部上;
自适应调整部(5),连接于安装部上,所述自适应调整部(5)对所述安装部进行调整,以对太阳能光伏板(17)与太阳光照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按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塔架(3),所述支撑塔架(3)包括若干按纵向间隔设置的立柱(7),所述立柱(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梁(8);所述支撑塔架(3)的底部连接有塔架基础(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架基础(4)包括塔架底座(9)和塔架底座预埋件(10),所述塔架底座预埋件(10)埋设于地面内,塔架底座(9)固定连接于塔架底座预埋件(10)上,立柱(7)的底部与塔架底座(9)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连接于支撑塔架(3)上的若干横向设置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1),所述第一连接件(1)的两端分别通过自适应调整部(5)与之相靠近的两个支撑塔架(3)相连接;相邻两个连接组件形成太阳能光伏板(17)的安装位,太阳能光伏板(17)的后部底面与位于相邻两个连接组件的后方的第一连接件(1)相固定连接,通过自适应调整部(5)对第一连接件(1)进行角度调整,使得太阳能光伏板(17)以第一连接件(1)为支点,进行转动,实现角度的调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第二连接件(101),所述第二连接件(101)位于第一连接件(1)的正下方;所述第二连接件(101)的两端分别与之相靠近的两个支撑塔架(3)固定连接;太阳能光伏板(17)的前部底面与位于相邻两个连接组件的前方的第二连接件(101)相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调整部(5)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撑塔架(3)上的控制器(15)、转动装置(14)和光敏传感器(13),光敏传感器(13)和转动装置(14)分别与控制器(15)相连接;所述光敏传感器(13)用以实时监测光照角度,并将监测得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控制器(15),控制器(15)下达转动装置(14)转动的指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14)包括转动元件(16),所述转动元件(16)与控制器(15)电连接;所述转动元件(16)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件(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元件(16)通过固定部(18)固定连接于支撑塔架(3)上,根据控制器(15)传递的指令,启动转动元件(16),驱动第一连接件(1)转动,进行角度调整,保证太阳能光伏板(17)与光照保持最佳角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包括主缆缆索(19),所述主缆缆索(19)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主缆索头(20),所述主缆索头(20)与之相对应的转动元件(16)的输出端相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塔架(3)的侧边设有辅助部(2),所述辅助部(2)包括侧连接件(21),其两端分别连接有侧连接头(22);侧连接件(21)一端的侧连接头(22)与支撑塔架(3) 相固定连接,侧连接件(21)另一端的侧连接头(22)与地面相固定连接;
侧连接件(21)另一端的侧连接头(22)通过紧固连接部(6)与地面相连接,所述紧固连接部(6)包括锚锭底座(11)和锚锭底座预埋件(12),锚锭底座预埋件(12)埋设于地面内,所述锚锭底座(11)固定连接于锚锭底座预埋件(12)上,侧连接件(21)另一端的侧连接头(22)与锚锭底座(11)固定连接。
CN202221623384.9U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 Active CN2181030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23384.9U CN218103051U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23384.9U CN218103051U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03051U true CN218103051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77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23384.9U Active CN218103051U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030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76740B2 (ja) 太陽光発電パネルおよび太陽光発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8344190B (zh) 具有集成的倾斜度传感器的驱动器
KR101465832B1 (ko) 회전가능한 모듈러 태양열 집열기 배치물
US10038400B2 (en) Floating structures for floating photovoltai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floating structures
AU2014213748B2 (en) Tracking photovoltaic solar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nstalling or for using such tracking photovoltaic solar system
JP4795649B2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
CN104823376A (zh) 一体式扭矩耦接件与安装座
JP2015518703A (ja) 太陽光発電用追跡装置
CN113022805A (zh) 一种组装式的水面光伏发电漂浮支架系统
KR20110053210A (ko) 수면 부상형 태양광 발전장치
CN218103051U (zh) 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
KR100927905B1 (ko) 차세대 태양광추적시스템의 설치방법
TWI625041B (zh) 懸吊追日式太陽能發電設備
CN114499358A (zh) 一种漂浮式光伏平台和海上风电机组
KR101136342B1 (ko) 회전 링크모듈 및 이를 갖는 태양광 발전시스템
CN115065314A (zh) 一种可自适应光照角度的光伏柔性支架及安装方法
CN219261461U (zh) 光伏幕墙干挂系统
CN214480418U (zh) 大开距支架基础的桁架式光伏阵列
JP2003008045A (ja) 太陽電池アレイ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KR101791064B1 (ko) 태양광 발전기
KR20110012485A (ko) 태양광 발전용 추적 장치
CN107015574B (zh) 多绳牵拉式太阳跟踪系统驱动机构及其设计方法
CN221353699U (zh) 一种电缆检修平台
CN111442938A (zh) 一种追踪式柔性光伏支架结构的气弹试验装置
US9759453B1 (en) Densely packed solar concentrator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03

Address after: Room 306, Building 3, Wanfu Center, No. 8 Chuangye Road, Shangjie Town, Minhou County,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109

Patentee after: Fujian Jie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Wu Xuan

Address before: 10/F, 9th Floor, Building 1, Hengyu International, No. 39 Dongchengbian Street, Wenquan Street, Gulou District,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001 (Business Office) -1

Patentee before: Fujian Jie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Fujian Hengyuan Ding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