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1461U - 光伏幕墙干挂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伏幕墙干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1461U
CN219261461U CN202222767836.7U CN202222767836U CN219261461U CN 219261461 U CN219261461 U CN 219261461U CN 202222767836 U CN202222767836 U CN 202222767836U CN 219261461 U CN219261461 U CN 2192614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ging
longitudinal
limiting
curtain wall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6783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涛
孙志强
骆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ao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ao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ao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ao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6783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14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1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14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包括:挂持单元,挂持单元包括呈阵列排布的若干单体框架,单体框架的上下边框上分别设置有上挂件和下挂件,其中,上挂件包括开口朝上的上挂装槽,下挂件包括开口朝下的下挂装槽;承挂单元,承挂单元包括若干纵向龙骨以及沿每根纵向龙骨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承挂组件,且每相邻两列单体框架之间均对应一根纵向龙骨,每上下相邻的两个单体框架之间均对应一个承挂组件,其中,承挂组件包括上挂钩和下挂钩,位于承挂组件上方的单体框架通过下挂装槽挂装在上挂钩上,位于承挂组件下方的单体框架通过上挂装槽与下挂钩插接配合。本方案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挂装可靠性好,安装误差小。

Description

光伏幕墙干挂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伏幕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幕墙干挂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也称作太阳能发电,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目前,将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作为太阳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趋势,例如光伏幕墙、光伏采光顶等,其中,光伏幕墙大多通过干挂系统安装在建筑外墙上,现有的干挂系统主要包括由纵向龙骨和横向龙骨组成的安装架,其中,每根横向龙骨上均通过挂装结构挂装有多个光伏组件,然而由于现有的横向龙骨均是预安装在建筑外墙上的,因此,在进行光伏幕墙的安装时,横向龙骨的高度无法调节,而横向龙骨在预安装时也难免会出现施工误差,从而导致挂装在各个横向龙骨上的光伏组件也会产生安装误差,使各个光伏组件之间的纵向间距具有差异,安装效果差。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单体框架的上下挂件均为由上向下挂在承挂件上,导致单体框体受到向上的力(例如地震)时容易跳出脱落,存在安全隐患。为消除上述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设置防跳件或者利用螺钉将挂件进行固定来避免挂件跳出,但如此一来,就导致了挂件系统的结构复杂化,安装也更加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提供一种光伏幕墙干挂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干挂系统光伏幕墙安装误差大,结构复杂,安装步骤繁琐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包括:
挂持单元,所述挂持单元包括呈阵列排布的若干单体框架,所述单体框架的上下边框上分别设置有上挂件和下挂件,其中,所述上挂件包括开口朝上的上挂装槽,所述下挂件包括开口朝下的下挂装槽;
承挂单元,所述承挂单元包括若干纵向龙骨以及沿每根所述纵向龙骨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承挂组件,且每相邻两列所述单体框架之间均对应一根所述纵向龙骨,每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单体框架之间均对应一个所述承挂组件,其中,所述承挂组件包括上挂钩和下挂钩,位于所述承挂组件上方的所述单体框架通过所述下挂装槽挂装在所述上挂钩上,位于所述承挂组件下方的所述单体框架通过所述上挂装槽与所述下挂钩插接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挂组件包括底座和连接臂,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于所述纵向龙骨上,所述底座连接于所述连接臂的一侧,所述上挂钩和所述下挂钩连接于所述连接臂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向龙骨上设置有与所述底座配合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所述纵向龙骨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限位槽,所述底座嵌入在所述限位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形成于所述纵向龙骨靠近所述单体框架一侧的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固定设置于所述纵向龙骨靠近所述单体框架一侧的侧面上,所述限位槽形成于所述基座靠近所述单体框架一侧的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基板以及固定于所述基板两侧的连接板,所述基板位于所述纵向龙骨靠近所述单体框架的一侧,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位于所述纵向龙骨的两侧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纵向龙骨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槽形成于所述基板靠近所述单体框架一侧的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为连接螺钉,每个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纵向龙骨之间均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螺钉,且相邻两个所述螺钉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30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上设置有加强肋板,所述加强肋板沿所述连接臂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体框架的上边框上设置有两个上挂件,两个所述上挂件分布于所述上边框的两端,且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单体框架上相邻端部的两个所述上挂件与同一个所述下挂钩挂接;所述单体框架的下边框上设置有两个所述下挂件,且两个所述下挂件分布于所述下边框的两端,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单体框架上相邻端部的两个所述下挂件与同一个所述上挂钩挂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挂钩的下端与所述上挂装槽的下端之间设置有纵向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体框架由若干单体边框围合形成,相邻两个所述单体边框之间通过角键连接,每个所述单体边框远离所述承挂组件的一侧均设置有与光伏组件匹配的卡槽,所述上挂件和所述下挂件设置于所述单体边框远离所述卡槽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体框架的上下边框的内侧均设置有卡合部,所述上挂件和所述下挂件上均设有卡合配合部,所述上挂件通过所述卡合配合部与所述单体框架上边框的所述卡合部卡接配合,所述下挂件通过所述卡合配合部与所述单体框架下边框的所述卡合部卡接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合部为T形卡接槽,所述卡合配合部为与所述T形卡接槽匹配的T形卡接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纵向龙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以将所述纵向龙骨与建筑主体结构固定连接的锁紧机构,每个所述锁紧机构均包括转接件、第一调节锁紧组件和第二调节锁紧组件;
所述第一调节锁紧组件包括用以调节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的相对位置的第一调节结构以及锁紧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的第一锁紧结构;
所述第二调节锁紧组件包括用以调节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纵向龙骨的相对位置的第二调节结构以及锁紧所述纵向龙骨与所述转接件的第二锁紧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包括两个由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构成的L形板件,且两个所述L形板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纵向龙骨的两侧,其中,两个所述L形板件的所述第一侧板均通过第一调节锁紧组件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固定连接,两个所述L形板件的所述第二侧板通过第二调节锁紧组件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纵向龙骨的两侧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结构包括固定件以及两个第一活动件,所述固定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上,两个所述第一活动件沿X向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分别沿Z向可活动地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活动件上;所述第一锁紧结构包括两个分别将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固定件进行锁紧固定的第一锁紧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沿X向延伸的X向调节槽,所述X向调节槽为T形槽,所述第一活动件为T形螺栓,所述T形螺栓的头部伸入所述X向调节槽中,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沿Z向延伸的Z向调节孔,所述T形螺栓的杆部穿过所述Z向调节孔,所述第一锁紧件为螺旋配合于所述T形螺栓上的第一螺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锁紧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两块所述第一侧板上的第一限位垫片,所述第一限位垫片上设置有供所述T形螺栓的杆部穿过的第一限位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垫片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孔套设在两个所述T形螺栓的杆部上,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垫片用以在完成所述纵向龙骨的Z向调节后与第一侧板进行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结构包括相对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上并沿Y向方向延伸的Y向调节孔以及贯通所述纵向龙骨和两侧的所述Y向调节孔的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二锁紧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件的端部并用以将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分别锁紧在所述纵向龙骨的两侧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紧结构包括第二螺栓以及第二螺母,所述纵向龙骨上贯穿设置有与两个所述Y向调节孔相对的通孔,所述第二螺栓的杆部贯通所述通孔和两侧的所述Y向调节孔伸出至所述纵向龙骨的外侧,所述第二螺母螺旋配合于所述第二螺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锁紧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两块第二侧板上的第二限位垫片,所述第二限位垫片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栓的杆部适配的第二限位孔,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垫片分别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孔套设在所述第二螺栓上,且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垫片用以在完成所述纵向龙骨的Y向调节后与所述第二侧板进行固定。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光伏幕墙干挂系统,通过单体框架挂装光伏组件,再通过单体框架上的上挂件和下挂件与纵向龙骨上的下挂钩和上挂钩进行挂接配合,从而使光伏组件被挂装在纵向龙骨上,当若干光伏组件呈阵列排布的挂装在纵向龙骨上时,则形成了光伏幕墙。本实施例采用干挂式连接,安装形式简单易操作,可提高光伏组件的安装效率,进而节约人工成本及工期成本,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本方案中,无横向龙骨的设计,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了龙骨的安装效率。同时,本方案直接将承挂组件安装在纵向龙骨上,承挂组件可以在纵向龙骨的限位槽内沿纵向龙骨长度方向任意调节位置,使得本方案可以根据施工需求调节承挂组件的高度,进而在安装时可以根据上下两层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对承挂组件进行高度调节,从而实现对光伏组件高度的调节,减小安装误差,使上下两层光伏组件可以紧密衔接,提升光伏幕墙外立面光伏组件间间隙的均匀度及美观度。并且,下挂件挂装在上挂钩上可实现单体框架的下限位,而上挂件与下挂钩插接配合可实现单体框架的上限位,如此,可以使单体框架不会向上跳出或者向下沉降,能够被稳定的卡接在上下两个承载组件之间,确保单体框架在纵向方向上具有较佳的定位可靠性,能够抵抗径向载荷和纵向载荷。相比于现有技术,结构更加简单,安装也更为方便,挂装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伏幕墙干挂系统一实施例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伏幕墙干挂系统一实施例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伏幕墙干挂系统一实施例中承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光伏幕墙干挂系统一实施例中限位结构与纵向龙骨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另一实施例中限位结构与纵向龙骨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光伏幕墙干挂系统一实施例中上下挂件和上下边框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光伏组件10、单体框架20、单体边框201、下挂件21、角键22、卡槽23、连接腔24、T形卡接槽25、T形卡接件26、下挂装槽27、上挂件28、上挂装槽29、承挂组件30、上挂钩31、下挂钩32、连接臂33、加强肋板34、底座35、螺钉安装孔36、纵向龙骨40、限位槽41、基座42、连接板421、基板422、紧固件43、第二防腐胶垫44、密封胶50、第一防腐胶垫60、防噪音胶条61、L形板件70、第一侧板701、第二侧板702、第二螺栓71、第二螺母72、第二限位垫片73、T形螺栓74、第一螺母75、第一限位垫片76、固定件77、Y向调节孔78、X向调节槽79、Z向调节孔80、不锈钢螺钉90、建筑主体结构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纵向”、“横向”、“水平”、“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亦仅为了便于简化叙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包括挂持单元和承挂单元,其中,挂持单元包括呈阵列排布的若干单体框架,单体框架的上下边框上分别设置有上挂件和下挂件,其中,上挂件包括开口朝上的上挂装槽,下挂件包括开口朝下的下挂装槽;承挂单元包括若干纵向龙骨以及沿每根纵向龙骨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承挂组件,且每相邻两列单体框架之间均对应一根纵向龙骨,每上下相邻的两个单体框架之间均对应一个承挂组件,其中,承挂组件包括上挂钩和下挂钩,位于承挂组件上方的单体框架通过下挂装槽挂装在上挂钩上,位于承挂组件下方的单体框架通过上挂装槽与下挂钩插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通过单体框架挂装光伏组件,再通过单体框架上的上挂件和下挂件与纵向龙骨上的下挂钩和上挂钩进行挂接配合,从而使光伏组件被挂装在纵向龙骨上,当若干光伏组件呈阵列排布的挂装在纵向龙骨上时,则形成了光伏幕墙。本实施例采用干挂式连接,安装形式简单易操作,可提高光伏组件的安装效率,进而节约人工成本及工期成本,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上述实施例中,无横向龙骨的设计,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了龙骨的安装效率。同时,本实施例直接将承挂组件安装在纵向龙骨上,承挂组件可以沿纵向龙骨长度方向任意调节位置,使得本实施例可以根据施工需求调节承挂组件的高度,进而在安装时可以根据上下两层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对承挂组件进行高度调节,从而实现对光伏组件高度的调节,减小安装误差,使上下两层光伏组件可以紧密衔接,提升光伏幕墙外立面光伏组件间间隙的均匀度及美观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下挂件挂装在上挂钩上可实现单体框架的下限位,而上挂件与下挂钩插接配合可实现单体框架的上限位,如此,可以使单体框架不会向上跳出或者向下沉降,能够被稳定的卡接在上下两个承载组件之间,确保单体框架在纵向方向上具有较佳的定位可靠性,能够抵抗径向载荷和纵向载荷。并且本实施例中单体框架的上下限位仅是通过挂件和挂钩的配合实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减少了防跳件和固定结构,结构更加简单,安装也更为方便,挂装可靠性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示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的示意图。为了便于描述,在本实施例中,将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记为X向,前后方向记为Y向,将纵向龙骨40的长度方向记为Z向。本实施例的方位均为相对位置,并不会本申请的范围造成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包括挂持单元和承挂单元。
其中,承挂单元固定安装在建筑主体结构100上,用于为挂持单元提供挂装支撑。在本实施例中,建筑主体结构100为建筑外墙。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承挂单元包括多根纵向龙骨40,每根纵向龙骨40均沿竖向方向固定安装在建筑外墙的墙面上,且多根纵向龙骨40呈间隔排列,以在建筑外墙的墙面上形成安装光伏组件10的支撑骨架。
为确保纵向龙骨40的支撑强度,在本实施例中,纵向龙骨4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纵向龙骨40可以为矩形铝合金龙骨或者矩形钢龙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纵向龙骨40的数量和间隔间距主要根据建筑外墙的尺寸和光伏组件10的宽度确定,通常而言,纵向龙骨40的数量和间隔间距在满足在光伏组件10能铺满墙面的前提下,确保每列光伏组件10的两侧均具有纵向龙骨40为其提供安装支撑即可。下文仅以单根纵向龙骨40作为示例对其结构和配合关系进行描述。
参见图1和2,在本实施例中,沿纵向龙骨4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以将纵向龙骨40与建筑外墙固定连接的锁紧机构,每个锁紧机构均包括转接件、第一调节锁紧组件和第二调节锁紧组件;第一调节锁紧组件包括用以调节转接件与建筑外墙的相对位置的第一调节结构以及锁紧转接件与建筑外墙的第一锁紧结构;第二调节锁紧组件包括用以调节纵向龙骨40与转接件的相对位置的第二调节结构以及锁紧转接件与纵向龙骨40的第二锁紧结构。
其中,转接件为中间连接件,其通过第一调节锁紧组件与建筑外墙固定连接,又通过第二调节锁紧组件与纵向龙骨40固定连接,如此,即可实现纵向龙骨40与建筑外墙的固定连接。
具体地,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转接件包括两个由第一侧板701和第二侧板702构成的L形板件70,且两个L形板件70对称设置于纵向龙骨40的两侧,其中,两个L形板件70的第一侧板701均通过第一调节锁紧组件与建筑外墙固定连接,两个L形板件70的第二侧板702通过第二调节锁紧组件分别固定连接于纵向龙骨40的两侧壁上。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两个L形板件70对称设置在纵向龙骨40的两侧,且两个L形板件70靠近建筑外墙的一侧与墙面贴合,该侧的侧板即为第一侧板701;两个L形板件70靠近纵向龙骨40的一侧分别与纵向龙骨40的左右侧壁贴合,该侧的侧板即为第二侧板702,如此,可通过两个L形板件70将纵向龙骨40夹紧固定,从而实现纵向龙骨40与转接件的固定。
为确保转接件的连接强度,在本实施例中,L形板件70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例如,铝合金、钢等。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结构包括固定件77以及两个第一活动件,固定件77固定设置于建筑外墙上,两个第一活动件沿X向可活动地设置于固定件77上,两个第一侧板701分别沿Z向可活动地设置于两个第一活动件上;第一锁紧结构包括两个分别将两个第一侧板701和第一活动件与固定件77进行锁紧固定的第一锁紧件。
基于上述结构设计,在安装过程中,通过第一活动件在固定件77上沿X向的活动,可调节第一侧板701在X向上的位置,即可调节纵向龙骨40在X向上的位置,如此,可吸收建筑外墙本身存在的X向上的施工偏差;同理,通过第一侧板701沿第一活动件进行Z向的移动,可调节第一侧板701在Z向上的位置,即可调节纵向龙骨40在Z向上的位置,如此,可吸收建筑外墙本身存在的Z向上的施工偏差。完成X向和Z向的调节后,可通过第一锁紧件将两个第一侧板701与固定件77进行固定,以实现纵向龙骨40与建筑外墙的固定安装。
通过上述的第一调节锁紧组件可以吸收建筑外墙在X向和Z向上的施工误差,确保纵向龙骨40的安装精度,进而保证光伏幕墙的安装精度。
具体地,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77上设置有沿X向延伸的X向调节槽79,且X向调节槽79为T形槽,第一活动件为T形螺栓74,T形螺栓74的头部伸入X向调节槽79中;第一侧板701上设置有沿Z向延伸的Z向调节孔80,T形螺栓74的杆部穿过Z向调节孔80,第一锁紧件为螺旋配合于T形螺栓74上的第一螺母75。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77为钢制件,例如长方体状的钢制件,参见图2,其通过预埋的方式固定安装至建筑外墙内,例如,在建造建筑主体结构100时,可将固定件77预埋到建筑外墙中。并且当固定件77预埋至建筑外墙中后,X向调节槽79的开口朝向右侧并露出在墙面上,以便于第一活动件的调节操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件77也可以通过后安装的方式固定在建筑外墙上,例如,建筑主体结构100已建造完成,则固定件77则可通过螺钉连接、焊接等方式固定安装到建筑外墙上。
其中,T形螺栓74的头部与T形槽的形状适配,使其能够沿T形槽进行X向的移动,并可通过T形槽实现T形螺栓74与固定件77之间的Y向限位。
其中,Z向调节孔80为设置在第一侧板701上并沿Z向方向延伸的长圆孔,且Z向调节孔80的宽度略大于T形螺栓74杆部的直径,使T形螺栓74的杆部能够刚好穿过Z向调节孔80,并可通过Z向调节孔80实现T形螺栓74与第一侧板701之间的X向限位。
基于上述结构设计,安装转接件时,第一侧板701通过Z向调节孔80套接在T形螺栓74的杆部上,然后进行Z向和X向的位置调节,位置调节完成后将第一螺母75旋紧在T形螺栓74上,使第一侧板701被锁紧固定在建筑外墙上,实现转接件与建筑外墙的固定。上述设计方式,整体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便于安装,利于施工。
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锁紧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两块第一侧板701上的第一限位垫片76,第一限位垫片76上设置有供T形螺栓74的杆部穿过的第一限位孔,两个第一限位垫片76分别通过第一限位孔套设在两个T形螺栓74的杆部上,且两个第一限位垫片76用以在完成纵向龙骨40的Z向调节后与第一侧板701进行固定。
其中,第一限位孔与T形螺栓74的杆部适配,即第一限位孔的孔径等于或略大于T形螺栓74杆部的直径,使第一限位垫片76刚好能够套设在T形螺栓74上,且可实现第一限位垫片76与T形螺栓74在径向方向上的限位,例如,T型螺栓的杆部直径为10mm,那么第一限位孔可以是孔径为10mm或者10.5mm的圆孔。
其中,第一限位垫片76可以通过螺栓连接、铆钉连接或者焊接等方式与第一侧板701固定。例如,第一限位垫片76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侧板701固定,在安装转接件时,第一限位垫片76自由套设在第一活动件上,此时,转接件可通过Z向调节孔80沿第一活动件进行Z向移动,当纵向龙骨40的Z向位置调节完成后,第一螺母75旋紧从而将第一限位垫片76锁紧在第一侧板701上,然后将第一限位垫片76焊接固定在第一侧板701上,此时,第一限位垫片76上的第一限位孔可对转接件进行径向限位,防止转接件发生偏移,保证干挂系统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垫片76为金属材质制成,例如铝合金、钢等,以确保第一限位垫片76的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调节结构包括相对设置于两个第二侧板702上并沿Y向方向延伸的Y向调节孔78以及贯通纵向龙骨40和两侧的Y向调节孔78的第二活动件;第二锁紧结构设置于第二活动件的端部并用以将两个第二侧板702分别锁紧在纵向龙骨40的两侧壁上。
基于上述结构设计,在安装过程中,通过第二活动件沿Y向调节孔78进行Y向上的移动,可调节第二活动件在Y向上的位置,即调节纵向龙骨40在Y向上的位置,如此,可吸收建筑外墙本身存在的Y向上的施工偏差,保证光伏幕墙的安装精度。完成Y向的调节后,可通过第二锁紧结构将两个第二侧板702分别锁紧在纵向龙骨40的两侧壁上,以实现纵向龙骨40与转接件的固定安装,即实现纵向龙骨40与建筑外墙的固定安装。
具体地,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锁紧结构包括第二螺栓71以及第二螺母72,纵向龙骨40上贯穿设置有与两个Y向调节孔78相对的通孔,第二螺栓71的杆部贯通通孔和两侧的Y向调节孔78伸出至纵向龙骨40的外侧,第二螺母72螺旋配合于第二螺栓71上。
其中,纵向龙骨40上的通孔为孔径略大于第二螺栓71杆部直径的圆孔,使第二螺栓71能够刚好穿过通孔,且可在径向方向上对第二螺栓71进行限位。
基于上述结构,装配时,第二螺栓71的杆部依次穿过左侧第二侧板702的Y向调节孔78、纵向龙骨40上的通孔和右侧第二侧板702的Y向调节孔78后向外伸出,然后拧紧第二螺栓71,从而实现两块第二侧板702分别与纵向龙骨40两侧侧壁的锁紧固定,从而完成纵向龙骨40与转接件的固定安装。上述设计方式,整体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便于安装,利于施工。
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板702与纵向龙骨40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防腐胶垫60,防止第二侧板702与纵向龙骨40之间产生电化学腐蚀。
参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调节锁紧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两块第二侧板702上的第二限位垫片73,第二限位垫片73上设置有与第二螺栓71适配的第二限位孔,两个第二限位垫片73分别通过第二限位孔套设在第二螺栓71上,且两个第二限位垫片73用以在完成纵向龙骨40的Y向调节后与第二侧板702进行固定。
其中,第二限位孔与第二活动件适配是指第二限位孔的孔径等于或略大于第二螺栓71杆部的直径,使第二限位垫片73刚好能够套设在活动件上,且在径向方向实现限位,例如,第二螺栓71的杆部直径为10mm,那么第二限位孔可以是孔径为10mm或者10.5mm的圆孔。
其中,第二限位垫片73可以通过螺栓连接、铆钉连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实现与第二侧板702的固定。例如,第二限位垫片73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二侧板702进行固定,在安装转接件时,第二限位垫片73自由套设在第二螺栓71上,此时,纵向龙骨40可带动第二螺栓71沿Y向调节孔78进行Y向移动,实现纵向龙骨40的Y向位置的调节,调节完成后,第二螺母72将两侧的第二限位垫片73锁紧在第二侧板702上,最后将第二限位垫片73焊接固定在第二侧板702上即可,此时,第二限位垫片73上的第二限位孔可对第二活动件进行径向限位,防止纵向龙骨40发生径向偏移,保证干挂系统的稳定性。
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二侧板702上均设置有两个Y向调节孔78,对应地,纵向龙骨40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与两个Y向调节孔78相对的通孔,第二限位垫片73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与两个通孔相对的第二限位孔,每组Y向调节孔78、通孔、第二限位孔之间均设置第二螺栓71,并通过第二螺母72锁紧。如此,通过两组Y向调节孔78的设置,可以对第二螺栓71与第二侧板702之间的周向转动进行限位,确保转接件与纵向龙骨40的连接稳定性。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以实现纵向龙骨40在前后、竖直、左右三个方向上六个自由度的位置调节,从而可吸收建筑外墙的施工偏差,保证光伏幕墙的安装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每根纵向龙骨40上均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承挂组件30,承挂组件30用以挂装光伏组件10。在本实施例中,承挂组件30可以采用铝合金材质,也可以采用钢制或不锈钢材质。
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承挂组件30包括底座35和连接臂33,底座35固定连接于纵向龙骨40上,连接臂33的一端连接底座35,连接臂33的另一端连接上挂钩31和下挂钩32。
参见图3,其中,底座35为板状结构,底座35上设置有螺钉安装孔36,安装时,利用不锈钢螺钉90穿过螺钉安装孔36即可将底座35固定到纵向龙骨40的外侧壁上,从而实现承挂组件30与纵向龙骨40的连接。
参见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纵向龙骨40上设置有与底座35配合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沿纵向龙骨4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限位槽41,底座35嵌入在限位槽41中。
在上述结构设计中,限位槽41的设置可以实现底座35在X向和Y向上的限位,确保底座35与纵向龙骨40快速精准的定位,提高了安装便利性,同时避免了底座35在X向和Y向的偏移,提升了底座35与纵向龙骨40的装配可靠性。
参见图4,在其中一示例中,限位槽41直接形成于纵向龙骨40靠近单体框架20一侧的侧面上。
例如,参见图4,在该示例中,纵向龙骨40外侧壁上的左右两端均一体成型有向外延伸的延伸板,且该延伸板的外端向内弯折成L形,L形的延伸板与纵向龙骨40的外侧壁之间围成槽体结构,该槽体结构即为限位槽41,且两个限位槽41对称布置。基于该结构设计,装配底座35时,将底座35两侧分别嵌入左右两个限位槽41中即可实现底座35与纵向龙骨40的水平定位。
应理解,上述示例中限位槽41的设计主要适用于铝合金龙骨等易加工、易成型的金属龙骨中。而对于已打造成型的矩形钢制龙骨而言,则无法适用上述的限位槽41结构。
基于此,为适配钢制龙骨,在另一示例中,限位结构包括基座42,基座42固定设置于纵向龙骨40靠近单体框架20一侧的侧面上,限位槽41形成于基座42靠近单体框架20一侧的侧面上。
例如,基座42可以为通过螺钉固定在纵向龙骨40外侧壁上的板状结构,在该示例中,限位槽41设置在基座42的外侧壁上,且限位槽41的成型方式可以采用前述成型方式,此处不再赘述。基于该结构设计,装配底座35时,将底座35两侧分别嵌入左右两个限位槽41中即可实现底座35与纵向龙骨40的水平定位。其中,基座42为易成型、易加工的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
参见图5,在一具体示例中,基座42包括基板422以及固定于基板422两侧的连接板421,其中,基板422位于纵向龙骨40靠近单体框架20的一侧,两个连接板421分别位于纵向龙骨40的两侧并通过紧固件43与纵向龙骨40的侧壁固定连接,限位槽41形成于基板422靠近单体框架20一侧的侧面上。
其中,限位槽41可以采用前述同样的方式设置在基板422表面上,此处不再赘述。参见图3,在本示例中,两个连接板421通过一体成型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基板422的两侧,使基座42形成“n”字形结构可以整体罩设在纵向龙骨40的外侧。
参见图5,基座42罩设在纵向龙骨40上时,基板422与纵向龙骨40的外侧壁平行且具有间隙,两个连接板421分别位于纵向龙骨40的两侧且与纵向龙骨40的左右两侧壁紧密贴合,紧固件43将连接板421固定锁紧在纵向龙骨40的侧壁上。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为防止两种不同材质间产生电化学腐蚀,还可在连接板421和纵向龙骨40的侧壁之间设置第二防腐胶垫44。
基于上述结构,通过两侧的连接板421与纵向龙骨40进行固定,避免了在基板422上设置紧固件43,从而避免了装配时底座35与基板422上的紧固件43形成干涉,同时,如果基板422上设置紧固件43,则紧固件43易受到轴向拉拔力和径向剪切力同时作用,而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侧面设置紧固件43的方案,紧固件43仅承受径向剪切力,处于最理想的受力状态,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结构设计更为合理。并且,通过两个连接板421与纵向龙骨40固定,增加了基座42与纵向龙骨40的连接点,可以提升基座42与纵向龙骨40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参见图5,在一示例中,紧固件43为连接螺钉,每个连接板421与纵向龙骨40之间均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螺钉,且相邻两个螺钉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300mm。如此,通过对相邻两个连接螺钉之间间距的限定,可以确保每个连接螺钉均仅受径向的剪切力,不受拉力,使连接螺钉处于最理想的受力状态,进而保证连接板421和纵向龙骨40之间的连接强度。
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臂33为一板状结构,并通过一体成型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底座35上,且连接臂33与底座35相互垂直设置,以确保连接臂33与底座35之间的连接强度。
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臂33上焊接固定或一体成型有加强肋板34,加强肋板34沿连接臂33的长度方向延伸,加强肋板34可加强连接臂33的强度,提升承挂组件30的可靠性。
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上挂钩31和下挂钩32通过一体成型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连接臂33远离底座35的一侧,以实现上挂钩31和下挂钩32与底座35之间的连接。
例如,连接臂33远离底座35的一侧焊接固定有一板件,该板件与连接臂33相互垂直设置,以确保连接臂33与该板件的连接强度。且该板件的上半部向上延伸至连接臂33的上方,板件的下半部延伸至连接臂33的下方,使该板件与连接臂33构成“T”形挂钩,其中,“T”形挂钩的上半部即为上挂钩31,“T”形挂钩的下半部即为下挂钩32。
应当理解,在现有技术中,光伏幕墙通常还包括多根横向设置的横向龙骨,承挂组件30则是排列设置在横向龙骨上,然而由于现有的横向龙骨均是通过焊接或机械连接预安装在竖向龙骨上的,因此,在安装光伏幕墙时横向龙骨的高度无法调节,且横向龙骨在安装时也难免会出现施工误差,容易导致挂装在各个横向龙骨上的光伏组件10也会产生安装误差,使各个光伏组件10之间的纵向间距具有差异,均匀性较差,安装效果差。
而本实施例中取消了横向龙骨的设计,直接将承挂组件30设置在纵向龙骨40上,在进行光伏幕墙的安装时可以根据施工需求调节承挂组件30的高度,且该高度的调节可以沿纵向龙骨40的长度方向任意调节位置,调节范围大,如此,可以使每一层的光伏组件10均保持平齐,安装精度高,效果好。而且在安装时可以选择安装一层光伏组件10,再安装下一层的承挂组件30,并根据上下两层光伏组件10之间的间隙对承挂组件30进行高度调节,减小安装误差,使上下两层光伏组件10紧密衔接,提升光伏幕墙外立面光伏组件间间隙的均匀度及美观度。
在本实施例中,挂持组件包括多个单体框架20,多个单体框架20呈矩形阵列排布的挂接在各个承挂组件30上,且每相邻两列单体框架20之间均对应一根纵向龙骨40,每上下相邻的两个单体框架20之间均对应一个承挂组件30。在本实施例中,单体框架20用以挂装光伏组件10,如此,可使多个光伏组件10呈阵列排布的挂装在建筑外墙上形成光伏幕墙。
具体地,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单体框架20的上下边框上分别设置有上挂件28和下挂件21,使单体框架20可以通过上挂件28和下挂件21与承挂组件30进行挂接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上挂件28和下挂件21可以通过卡接、焊接等方式设置在单体框架20的上下边框上。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上挂件28和下挂件21与单体框架20的上下边框卡接配合,如此,可实现上挂件28和下挂件21的快速安装和拆卸,操作更加简单,也便于现场施工安装。
例如,单体框架20上下边框的内侧均设置有卡合部,上挂件28和下挂件21上均设有卡合配合部,上挂件28通过卡合配合部与单体框架20上边框的卡合部卡接配合,下挂件21通过卡合配合部与单体框架20下边框的卡合部卡接配合。如此,通过卡合部和卡接配合部的卡接配合,可实现上挂件28和下挂件21与单体框架20的上下边框之间的稳定连接,也便于实现上挂件28和下挂件21的快速安装和拆卸,利于现场操作施工。
参见图6,在本实施例中,卡合部为T形卡接槽25,卡合配合部为与T形卡接槽25匹配的T形卡接件26。
参见图6,其中,T形卡接槽25设置于单体框架20上下边框的内侧。其中,T形卡接槽25可以沿上下边框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轴向贯穿上下边框形成通槽,以便上挂件28和下挂件21的安装和拆卸;在另一些实施例中,T形卡接槽25也可以设置于上下边框的两端部,且其长度与T形卡接件26的长度相等,以使T形卡接件26能够刚好卡接在T形卡接槽25中,也能够实现对T形卡接件26的轴向限位,提升挂装稳定性。
参见图6,其中,T形卡接件26为与T形槽适配的T形结构,使T形卡接件26刚好可以卡接在T形槽中。
参见图6,在本实施例中,T形卡接件26可以通过一体成型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上挂件28和下挂件21的外侧壁上,且T形卡接件26沿上挂件28和下挂件21的长度方向延伸,例如,T形卡接件26可以由上挂件28和下挂件21的一端一直延伸至另一端,使T形卡接件26的长度与上挂件28和下挂件21的长度相等,如此,可以使T形卡接件26与T形槽之间具有足够长的配合长度,卡接面积更大,提升了卡接稳定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卡合部还可以为梯形槽、十字槽等,对应地,卡合配合部可以为梯形件、十字件等。
其中,上挂件28上设置上挂装槽29,下挂件21上设置有下挂装槽27。
具体地,参见图6,在本实施例中,上挂件28和下挂件21均为n字形结构,使上挂件28和下挂件21中均具有开口槽结构,该开口槽即为上(下)挂装槽。
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上挂件28通过T形卡接件26卡接安装在单体框架20的上边框上时,上挂装槽29的开口朝上;下挂件21通过T形卡接件26卡接安装在单体框架20的下边框上时,下挂装槽27的开口朝下。
基于此,在承挂组件30上挂装单体框架20时,将单体框架20下边框上的下挂件21通过下挂装槽27和位于其下方的一个承挂组件30的上挂钩31挂接配合,将单体框架20上边框上的上挂件28通过上挂装槽29和位于其上方的一个承挂组件30的下挂钩32插接配合,即可实现单体框架20与承挂组件30的挂装配合。
在上述结构设计中,单体框架20的重力载荷由下挂件21和上挂钩31承担,而单体框架20的径向载荷(例如风载荷)则由上挂件28和下挂钩32共同承担,传力路径明确,受力方式合理,确保单体框架20挂装的可靠性。并且,将下挂件21作为承重件,可以使单体框架20由下向上托着光伏组件10,承载稳定性更好。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单体框架20的上下挂件21的挂装槽通常均为开口向下的设计,使单体框架20可以通过上挂件28或者下挂件21挂装到承挂件上,然后由于该种结构设计中上下挂件21均由上向下挂在承挂件,导致单体框体受到向上的力(例如地震)时容易跳出脱落,存在安全隐患。为消除上述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设置防跳件或者利用螺钉将挂件进行固定来避免上下挂件21的脱落,但如此一来,就导致了挂件系统的结构复杂化,安装也更加繁琐。
而在本实施例中,下挂件21挂装在上挂钩31上可实现单体框架20的下限位,而上挂件28与下挂钩32插接配合可实现单体框架20的上限位,如此,可以使单体框架20不会向上跳出或者向下沉降,能够被稳定的卡接在上下两个承载组件之间,确保单体框架20在纵向方向上具有较佳的定位可靠性,能够抵抗径向载荷和纵向载荷。并且本实施例中单体框架20的上下限位仅是通过挂件和挂钩的配合实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减少了防跳件和固定结构,结构更加简单,安装也更为方便,挂装可靠性好。
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挂钩32的下端与上挂装槽29的下端之间还设置有纵向间隙,该纵向间隙使得上下两个单体框架20之间具有纵向可调空间,吸收安装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容错性更好。
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挂件21和上挂钩31之间、上挂件28和下挂钩32之间均设置有防噪音胶条61,如此,可增加挂件和挂钩之间的摩擦力,提升挂装稳定性,也可避免刮风时金属咬合位置出现噪音。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单体框架20的上边框上设置有两个上挂件28,两个上挂件28分布于上边框的两端,且横向相邻的两个单体框架20上相邻端部的两个上挂件28与同一个下挂钩32挂接;单体框架20的下边框上设置有两个下挂件21,且两个下挂件21分布于下边框的两端,横向相邻的两个单体框架20相互靠近即相邻的端部上的两个下挂件21与同一个上挂钩31挂接。
具体地,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上挂钩31和下挂钩32的两端分别向左右方向延伸至相邻两个单体框架20的内侧,使上挂钩31和下挂钩32的左半部分与左侧的单体框架20相对,上挂钩31和下挂钩32的右半部分与右侧的单体框架20相对,如此,左侧单体框架20右端的上挂件28和右侧单体框架20左端的上挂件28可以与同一个下挂钩32挂接,同理,相邻两个单体框架20的下挂件21可以与同一个上挂钩31挂接。
基于上述结构,通过将上挂钩31和下挂钩32向两侧延伸,使其形成具有一定长度的支撑件,与横向龙骨的作用类似,可以实现对横向相邻两个单体框架20的挂接,挂接稳定性好。而且本实施例的上挂钩31和下挂钩32相比于横向龙骨又具有纵向可调节的优点,可以使上下相邻的单体框架20紧密衔接,安装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单体框架20由若干单体边框201围合形成,相邻两个单体边框201之间通过角键22连接,每个单体边框201远离承挂组件30的一侧均设置有与光伏组件10匹配的卡槽23,T形卡接槽25设置于单体边框201远离卡槽23的一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单体框架20包括四根单体边框201,四根单体边框201首尾相接围合形成矩形框体结构,使单体框架20的形状与光伏组件10一致。具体地,参见图2和图6,单体边框20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腔24,连接腔24沿长度方向贯穿单体边框201,相邻两个单体边框201的连接腔24之间通过角键22连接,其中,角键22为边框的常规连接件,本实施对其结构不再赘述,例如,角键22可以采用CN204271989U公开的角键。
其中,四个单体边框201的结构相同,参见图6,每个单体边框201的外侧均设置有卡槽23,如此,可通过四根单体边框201上的卡槽23分别对光伏组件10的四个侧边进行卡接,使光伏组件10被卡接定位在单体框架20中。
参见图6,与T形卡接件26配合的T形卡接槽25设置于单体边框201远离卡槽23的一侧,如此,单体框体的外侧通过卡槽23挂装光伏组件10,单体框架20内侧通过上挂件28和下挂件21挂装在承挂组件30上,从而实现将光伏组件10挂装在纵向龙骨40上。
参见图1和图2,相邻光伏组件10之间的接缝,可以采用密封胶50密封,可保证整个外立面是完整的密封面,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漏气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光伏组件10选用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V,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实现光伏建筑的一体化设置。在现有的建筑幕墙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石材作为立面装饰材料,但是石材在荒料开采、荒料切割、板材加工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碳排放,造成环境破坏及环境污染。本申请采用BIPV组件代替常规建筑用石材,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及环境污染,而且BIPV组件的应用,增加了建筑外立面可以使用光伏组件的应用场景,为建筑光伏装机量扩容。同时,常规的幕墙板大多是天然石材,不同批次的天然石材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色差,通过质量控制,可减弱色差,但无法消除。而本申请选用BIPV组件作为墙板,可以做出彩色、仿石材、仿铝板、以及3D图案等不同效果,样式更为丰富,应用场景更为广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外立面的美观度。特别是仿石材BIPV光伏组件,其外观与常规石材无限接近,但是仿石材BIPV光伏组件图案的偏差及色差很小,可以完美代替常规天然石材在建筑外立面上起到装饰作用,解决了石材开采加工过程带来的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理解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1)

1.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挂持单元,所述挂持单元包括呈阵列排布的若干单体框架(20),所述单体框架(20)的上下边框上分别设置有上挂件(28)和下挂件(21),其中,所述上挂件(28)包括开口朝上的上挂装槽(29),所述下挂件(21)包括开口朝下的下挂装槽(27);
承挂单元,所述承挂单元包括若干纵向龙骨(40)以及沿每根所述纵向龙骨(4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承挂组件(30),且每相邻两列所述单体框架(20)之间均对应一根所述纵向龙骨(40),每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单体框架(20)之间均对应一个所述承挂组件(30),其中,所述承挂组件(30)包括上挂钩(31)和下挂钩(32),位于所述承挂组件(30)上方的所述单体框架(20)通过所述下挂装槽(27)挂装在所述上挂钩(31)上,位于所述承挂组件(30)下方的所述单体框架(20)通过所述上挂装槽(29)与所述下挂钩(32)插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挂组件(30)还包括底座(35)和连接臂(33),所述底座(35)固定连接于所述纵向龙骨(40)上,所述连接臂(33)与所述底座(35)固定连接,所述上挂钩(31)和所述下挂钩(32)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臂(33)远离所述底座(35)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龙骨(40)上设置有与所述底座(35)配合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所述纵向龙骨(4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限位槽(41),所述底座(35)嵌入在所述限位槽(4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41)形成于所述纵向龙骨(40)靠近所述单体框架(20)一侧的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基座(42),所述基座(42)固定设置于所述纵向龙骨(40)靠近所述单体框架(20)一侧的侧面上,所述限位槽(41)形成于所述基座(42)靠近所述单体框架(20)一侧的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42)包括基板(422)以及固定于所述基板(422)两侧的连接板(421),所述基板(422)位于所述纵向龙骨(40)靠近所述单体框架(20)的一侧,两个所述连接板(421)分别位于所述纵向龙骨(40)的两侧并通过紧固件(43)与所述纵向龙骨(40)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槽(41)形成于所述基板(422)靠近所述单体框架(20)一侧的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43)为连接螺钉,每个所述连接板(421)与所述纵向龙骨(40)之间均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螺钉,且相邻两个所述连接螺钉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300mm。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33)上设置有加强肋板(34),所述加强肋板(34)沿所述连接臂(33)的长度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框架(20)的上边框上设置有两个所述上挂件(28),两个所述上挂件(28)分布于所述上边框的两端,且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单体框架(20)上相邻端部的两个所述上挂件(28)与同一个所述下挂钩(32)挂接;所述单体框架(20)的下边框上设置有两个所述下挂件(21),且两个所述下挂件(21)分布于所述下边框的两端,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单体框架(20)上相邻端部的两个所述下挂件(21)与同一个所述上挂钩(31)挂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挂钩(32)的下端与所述上挂装槽(29)的下端之间设置有纵向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框架(20)由若干单体边框(201)围合形成,相邻两个所述单体边框(201)之间通过角键(22)连接,每个所述单体边框(201)远离所述承挂组件(30)的一侧均设置有与光伏组件(10)匹配的卡槽(23),所述上挂件(28)和所述下挂件(21)设置于所述单体边框(201)远离所述卡槽(23)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框架(20)的上下边框的内侧均设置有卡合部,所述上挂件(28)和所述下挂件(21)上均设有卡合配合部,所述上挂件(28)通过所述卡合配合部与所述单体框架(20)上边框的所述卡合部卡接配合,所述下挂件(21)通过所述卡合配合部与所述单体框架(20)下边框的所述卡合部卡接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为T形卡接槽(25),所述卡合配合部为与所述T形卡接槽(25)匹配的T形卡接件(26)。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纵向龙骨(4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以将所述纵向龙骨(40)与建筑主体结构(100)固定连接的锁紧机构,每个所述锁紧机构均包括转接件、第一调节锁紧组件和第二调节锁紧组件;
所述第一调节锁紧组件包括用以调节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100)的相对位置的第一调节结构以及锁紧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100)的第一锁紧结构;
所述第二调节锁紧组件包括用以调节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纵向龙骨(40)的相对位置的第二调节结构以及锁紧所述纵向龙骨(40)与所述转接件的第二锁紧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包括两个由第一侧板(701)和第二侧板(702)构成的L形板件(70),且两个所述L形板件(70)对称设置于所述纵向龙骨(40)的两侧,其中,两个所述L形板件(70)的所述第一侧板(701)均通过第一调节锁紧组件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100)固定连接,两个所述L形板件(70)的所述第二侧板(702)通过第二调节锁紧组件分别与所述纵向龙骨(40)的两侧壁固定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结构包括固定件(77)以及两个第一活动件,所述固定件(77)固定设置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100)上,两个所述第一活动件沿X向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件(77)上,两个所述第一侧板(701)分别沿Z向可活动地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活动件上;
所述第一锁紧结构包括两个分别将两个所述第一侧板(701)和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固定件(77)进行锁紧固定的第一锁紧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77)上设置有沿X向延伸的X向调节槽(79),所述X向调节槽(79)为T形槽,所述第一活动件为T形螺栓(74),所述T形螺栓(74)的头部伸入所述X向调节槽(79)中,所述第一侧板(701)上设置有沿Z向延伸的Z向调节孔(80),所述T形螺栓(74)的杆部穿过所述Z向调节孔(80),所述第一锁紧件为螺旋配合于所述T形螺栓(74)上的第一螺母(75)。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锁紧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两块所述第一侧板(701)上的第一限位垫片(76),所述第一限位垫片(76)上设置有供所述T形螺栓(74)的杆部穿过的第一限位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垫片(76)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孔套设在两个所述T形螺栓(74)的杆部上,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垫片(76)用以在完成所述纵向龙骨(40)的Z向调节后与第一侧板(701)进行固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结构包括相对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702)上并沿Y向方向延伸的Y向调节孔(78)以及贯通所述纵向龙骨(40)和两侧的所述Y向调节孔(78)的第二活动件;
所述第二锁紧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件的端部并用以将两个所述第二侧板(702)分别锁紧在所述纵向龙骨(40)的两侧壁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结构包括第二螺栓(71)以及第二螺母(72),所述纵向龙骨(40)上贯穿设置有与两个所述Y向调节孔(78)相对的通孔,所述第二螺栓(71)的杆部贯通所述通孔和两侧的所述Y向调节孔(78)伸出至所述纵向龙骨(40)的外侧,所述第二螺母(72)螺旋配合于所述第二螺栓(71)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伏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锁紧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两块第二侧板(702)上的第二限位垫片(73),所述第二限位垫片(7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栓(71)的杆部适配的第二限位孔,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垫片(73)分别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孔套设在所述第二螺栓(71)上,且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垫片(73)用以在完成所述纵向龙骨(40)的Y向调节后与所述第二侧板(702)进行固定。
CN202222767836.7U 2022-10-20 2022-10-20 光伏幕墙干挂系统 Active CN219261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67836.7U CN219261461U (zh) 2022-10-20 2022-10-20 光伏幕墙干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67836.7U CN219261461U (zh) 2022-10-20 2022-10-20 光伏幕墙干挂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1461U true CN219261461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65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67836.7U Active CN219261461U (zh) 2022-10-20 2022-10-20 光伏幕墙干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14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02968A (zh) * 2024-02-04 2024-03-15 德州智南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拆卸幕墙面板的装配式建筑金属幕墙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02968A (zh) * 2024-02-04 2024-03-15 德州智南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拆卸幕墙面板的装配式建筑金属幕墙结构
CN117702968B (zh) * 2024-02-04 2024-04-19 德州智南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拆卸幕墙面板的装配式建筑金属幕墙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261461U (zh) 光伏幕墙干挂系统
KR102195701B1 (ko) 태양광 모듈 클램프 장치
JP3173601U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支持構造体の支持金具及び該支持金具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パネル支持構造体
KR101619949B1 (ko) 태양전지 구조물
CN208316656U (zh) 一种一体式跟踪支架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结构
KR200495901Y1 (ko) 태양광 모듈 고정용 브라켓
JP5622709B2 (ja) 太陽光発電パネルフレームの支持架台構造
KR20150117513A (ko) 태양광 어레이의 조립식 지붕 고정 구조물
KR20200133497A (ko) 부착식의 태양광발전모듈
CN115573496A (zh) 光伏幕墙干挂系统
KR102350846B1 (ko) 벽면 태양광 구조시스템
JP5699180B2 (ja) ソーラーパネル用架台の構築方法
JP5606898B2 (ja) 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用架台
CN220359077U (zh) 贴屋面柔性光伏支承装置
CN219145297U (zh) 一种支撑结构
CN219643826U (zh) 用于太阳能光伏面板的扣接式固定支撑系统
CN219760907U (zh) 光伏支架固定装置
CN113726271B (zh) 一种水面光伏面板安装支架
KR19990023401U (ko) 태양전지 모듈 고정장치
CN219718119U (zh) 一种适于柔性支架的组件连接节点和光伏发电装置
CN217849335U (zh) 太阳能板安装连接组件
KR102210126B1 (ko) 태양광 패널의 지지구조
CN220058852U (zh) 一种建筑模板连接锁紧装置
CN219690839U (zh) 一种建筑幕墙安装结构
JP6072444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取り付け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