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35263A - 一种换热通道结构和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通道结构和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35263A
CN115235263A CN202211147770.XA CN202211147770A CN115235263A CN 115235263 A CN115235263 A CN 115235263A CN 202211147770 A CN202211147770 A CN 202211147770A CN 115235263 A CN115235263 A CN 1152352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s
channel
groups
heat exchange
different direc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477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代坤
石景祯
沈卫立
沈泽奇
杨超
金典军
赵博
丁旭
迟伟佳
郑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henshi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henshi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henshi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henshi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4777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352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35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352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0066Multi-circuit heat-exchangers, e.g. integrating different heat exchange sections in the same unit or heat-exchangers for more than two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 F28D7/16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with conduit assemblie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e.g. square or annular; with assemblies of conduits having different geometrical features; with multiple groups of conduits connected in series or parallel and arranged inside common casing
    • F28D7/16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with conduit assemblie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e.g. square or annular; with assemblies of conduits having different geometrical features; with multiple groups of conduits connected in series or parallel and arranged inside common casing the conduit assemblies having a square or rectangular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通道结构和换热器。所述换热通道结构包括:P种流体通道,其中P≥2;当P=2时,所述流体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交叉间壁设置;任意一组第一通道与Q组第二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Q组第二通道相对该组第一通道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任意一组第二通道与Q组第一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Q组第一通道相对该组第二通道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其中Q≥2;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中的任意其中一种适于流通冷侧介质,另一种适于流通热侧介质。本发明提供的换热通道结构,能够使得任意一组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实现至少两个不同方向的换热,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通道结构和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通道结构和换热器。
背景技术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通常由侧板、冷侧板、热侧板、接头等组成。冷侧板、热侧板上分布有流体通道,一般冷(热)侧板和热(冷)侧板底面形成一种通道,热(冷)侧板和冷(热)侧板底面形成另外一种通道,将侧板、冷侧板、热侧板按照一定顺序叠放,通过真空扩散焊接形成一体,从而形成换热器芯体,再将换热器芯体与接头进行焊接,形成换热器。
现有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的通道结构如图1所示,每相邻两层的冷侧流体通道100和热侧流体通道200之间通过板体300分隔,由于通道结构的限制,换热只能通过垂直板体300上下两个方向进行,导致冷侧流体通道100和热侧流体通道200之间只能至多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换热,热交换效率较低,传热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换热只能至多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换热,热交换效率较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使得不同通道内的流体实现至少两个不同方向的换热,提高热交换效率的换热通道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换热通道结构,包括:
P种流体通道,设置于芯体内,其中P的取值范围为P≥2;当P=2时,所述流体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交叉间壁设置;
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与Q组所述第二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Q组所述第二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任意一组所述第二通道与Q组所述第一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Q组所述第一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其中Q的取值范围为Q≥2;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中的任意其中一种适于流通冷侧介质,另一种适于流通热侧介质。
可选的,当2≤Q≤4时,
所述第一通道与至多四组所述第二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四组所述第二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所述第二通道与至多四组所述第一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四组所述第一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可选的,当2≤Q≤4时,
边线非顶角上的所述第一通道与三组所述第二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三组所述第二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边线非顶角上的所述第二通道与三组所述第一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三组所述第一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可选的,当2≤Q≤8时,
所述第一通道与至多四组所述第二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四组所述第二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所述第二通道与至多八组所述第一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八组所述第一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可选的,当2≤Q≤8时,
边线非顶角上的所述第一通道与两组所述第二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两组所述第二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边线非顶角上的所述第二通道与五组所述第一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五组所述第一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可选的,当P=3时,所述流体通道还包括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与第一通道和/或第二通道交叉间壁设置;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中的至少其中一种适于流通冷侧介质,至少其中一种适于流通热侧介质。
可选的,所述第三通道与Q组所述第一通道和/或第二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Q组所述第一通道和/或第二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三通道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所述第一通道与Q组所述第二通道和/或第三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Q组所述第二通道和/或第三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其中Q的取值范围为Q≥3。
可选的,当3≤Q≤8时,
非顶角非边线的中心区域的所述第三通道与四组所述第一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同时与四组所述第二通道相邻间壁设置;四组所述第一通道和四组所述第二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三通道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非顶角非边线的中心区域的所述第一通道与四组所述第二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同时与四组所述第三通道相邻间壁设置;四组所述第二通道和四组所述第三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
如上述的换热通道结构;
所述换热通道结构的布置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环形布置、N边形布置、扇形布置、弧形布置和/或不规则布置,其中N的取值范围为N≥3。
可选的,所述换热通道结构的通道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M边形、圆形、半圆形和/或半椭圆形,其中M的取值范围为M≥3。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换热通道结构,包括:P种流体通道,设置于芯体内,其中P的取值范围为P≥2;当P=2时,所述流体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交叉间壁设置;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与Q组所述第二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以使得该组所述第一通道与相邻的Q组所述第二通道实现Q个方向上的换热;任意一组所述第二通道与Q组所述第一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以使得该组所述第二通道与相邻的Q组所述第一通道实现Q个方向上的换热;其中Q的取值范围为Q≥2;从而使得任意一组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能够实现至少两个不同方向的换热,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2.本发明提供的换热通道结构,当2≤Q≤4时,在非顶角非边线的中心区域,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与四组所述第二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四组所述第二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四个不同的方向上;任意一组所述第二通道与四组所述第一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四组所述第一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四个不同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通过交叉间壁设置,从而实现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或所述第二通道在四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3.本发明提供的换热通道结构,当2≤Q≤4时,在边线非顶角区域,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与三组所述第二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三组所述第二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三个不同的方向上;任意一组所述第二通道与三组所述第一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三组所述第一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设置于三个不同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通过交叉间壁设置,从而实现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或所述第二通道在三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4.本发明提供的换热通道结构,当2≤Q≤8时,在非顶角非边线的中心区域,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与四组所述第二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四组所述第二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四个不同的方向上;任意一组所述第二通道与八组所述第一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八组所述第一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八个不同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通过交叉间壁设置,从而实现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或所述第二通道在四个或八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5.本发明提供的换热通道结构,当2≤Q≤8时,在边线非顶角区域,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与两组所述第二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两组所述第二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两个不同的方向上;任意一组所述第二通道与五组所述第一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五组所述第一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设置于五个不同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通过交叉间壁设置,从而实现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或所述第二通道在两个或五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6.本发明提供的换热通道结构,当P=3且3≤Q≤8时,在边线非顶角区域,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可与三组所述第二通道和两组所述第三通道实现总共五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任意一组所述第二通道可与两组所述第一通道和一组所述第三通道实现总共三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任意一组所述第三通道可与三组所述第二通道和两组所述第一通道实现总共五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7.本发明提供的换热通道结构,当P=3且3≤Q≤8时,在非顶角非边线的中心区域,任意一组所述第三通道与四组所述第一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同时与四组所述第二通道相邻间壁设置;四组所述第一通道和四组所述第二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三通道设置于八个不同的方向上,从而实现总共八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与四组所述第二通道相邻间壁设置,且同时与四组所述第三通道相邻间壁设置;四组所述第二通道和四组所述第三通道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设置于八个不同的方向上,从而实现总共八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改进前的换热器通道结构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换热通道结构在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时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换热通道结构在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时的四个方向换热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换热通道结构在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时的八个方向换热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换热通道结构在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时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换热通道结构在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时的八个方向换热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换热通道结构的环形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换热通道结构的矩形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换热通道结构的矩形通道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换热通道结构的圆形通道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换热通道结构的半圆形通道截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换热通道结构的半椭圆形通道截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换热通道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流体通道;11、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第三通道;
20、芯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一
结合图2-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热通道结构,包括:
P种流体通道10,设置于芯体20内,其中P的取值范围为P≥2;当P=2时,所述流体通道10包括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所述第一通道11与所述第二通道12交叉间壁设置;
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11与Q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Q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任意一组所述第二通道12与Q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Q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12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其中Q的取值范围为Q≥2;所述第一通道11与所述第二通道12中的任意其中一种适于流通冷侧介质,另一种适于流通热侧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方向指的是图2中箭头“β1”所指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指的是图2中箭头“β2”所指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所述第三方向指的是图2中箭头“β3”所指的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第四方向指的是图2中箭头“β4”所指的方向,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35°;相邻两个方向β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通道的实际截面形状和通道的实际分布情况调整,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情况;所述顶角处指的是图2中箭头“K”所指的区域;所述边线非顶角处指的是图2中箭头“L”所指的区域;所述中心区域指的是所述边线所包围的区域;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所述顶角处的换热通道数量的量级相比整个换热通道数量的量级极小,对整个换热通道结构的换热性能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通道11可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12沿第一方向上的至少其中一侧,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12沿第二方向上的至少其中一侧,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12沿第三方向上的至少其中一侧,还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12沿第四方向上的至少其中一侧,从而实现所述第一通道11与所述第二通道12交叉间壁设置;所述第一通道11与所述第二通道12之间的设置方向可以为五个或五个以上,还可以再额外设置第五方向“β5”、第六方向“β6”……可以根据实际换热通道的布局调整,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道11内流通冷侧介质,所述第二通道12内流通热侧介质。
可选的,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11与Q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Q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其中Q的取值范围为Q≥2,从而使得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能够与相邻的Q组所述第二通道12实现至少两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
可选的,任意一组所述第二通道12与Q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Q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12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其中Q的取值范围为Q≥2,从而使得该组所述第二通道12能够与相邻的Q组所述第一通道11实现至少两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
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通道结构包括:P种流体通道10,设置于芯体20内,其中P的取值范围为P≥2;当P=2时,所述流体通道10包括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所述第一通道11与所述第二通道12交叉间壁设置;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11与Q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以使得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与相邻的Q组所述第二通道12实现Q个方向上的换热;任意一组所述第二通道12与Q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以使得该组所述第二通道12与相邻的Q组所述第一通道11实现Q个方向上的换热;其中Q的取值范围为Q≥2;从而使得任意一组第一通道11或第二通道12能够实现至少两个不同方向的换热,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当2≤Q≤4时,
所述第一通道11与至多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所述第二通道12与至多四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四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可选的,当2≤Q≤4时,
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12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三方向上的至少其中一侧;
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11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三方向上的至少其中一侧;
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通道11与所述第二通道12能够实现两个至四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3所示,当2≤Q≤4时,顶角处的所述第一通道11与两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两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三方向上的一侧;或者,顶角处的所述第二通道12与两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两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12设置于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三方向上的一侧;从而顶角处的所述第一通道11或所述第二通道12可以实现两个不同方向的换热,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所述顶角处的换热通道数量的量级相比整个换热通道数量的量级极小,对整个换热通道结构的换热性能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当2≤Q≤4时,在非顶角非边线的中心区域,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11与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四个不同的方向上;任意一组所述第二通道12与四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四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四个不同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11和所述第二通道12通过交叉间壁设置,从而实现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11或所述第二通道12在四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当2≤Q≤4时,
边线非顶角上的所述第一通道11与三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三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边线非顶角上的所述第二通道12与三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三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12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当2≤Q≤4时,在边线非顶角区域,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11与三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三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三个不同的方向上;任意一组所述第二通道12与三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三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12设置于三个不同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11和所述第二通道12通过交叉间壁设置,从而实现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11或所述第二通道12在三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当2≤Q≤8时,
所述第一通道11与至多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所述第二通道12与至多八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八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可选的,当2≤Q≤8时,
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12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和/或第四方向上的至少其中一侧;
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11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和/或第四方向上的至少其中一侧;
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通道11与所述第二通道12能够实现两个至八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4所示,当2≤Q≤8时,顶角处的所述第一通道11与一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沿第三方向上的一侧;或者,顶角处的所述第二通道12与三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三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12设置于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和/或第四方向上的一侧;从而顶角处的所述第一通道11或所述第二通道12可以实现一个或三个不同方向的换热,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所述顶角处的换热通道数量的量级相比整个换热通道数量的量级极小,对整个换热通道结构的换热性能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结合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当2≤Q≤8时,在非顶角非边线的中心区域,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11与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四个不同的方向上;任意一组所述第二通道12与八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八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八个不同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11和所述第二通道12通过交叉间壁设置,从而实现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11或所述第二通道12在四个或八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当2≤Q≤8时,
边线非顶角上的所述第一通道11与两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两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边线非顶角上的所述第二通道12与五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五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12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结合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当2≤Q≤8时,在边线非顶角区域,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11与两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两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两个不同的方向上;任意一组所述第二通道12与五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五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12设置于五个不同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11和所述第二通道12通过交叉间壁设置,从而实现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11或所述第二通道12在两个或五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当P=3时,所述流体通道10还包括第三通道13,所述第三通道13与第一通道11和/或第二通道12交叉间壁设置;所述第一通道11、所述第二通道12和所述第三通道13中的至少其中一种适于流通冷侧介质,至少其中一种适于流通热侧介质。
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当P=3时,所述流体通道10包括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和第三通道13;所述第一通道11、所述第二通道12和所述第三通道13中的至少其中两种交叉间壁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道11和所述第二通道12流通冷侧介质,所述第三通道13流通热侧介质。
具体地,
所述第三通道13与Q组所述第一通道11和/或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Q组所述第一通道11和/或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三通道13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所述第一通道11与Q组所述第二通道12和/或第三通道13相邻间壁设置,且Q组所述第二通道12和/或第三通道13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其中Q的取值范围为Q≥3。
可选的,
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于所述第三通道13沿第二方向和/或第四方向上的至少其中一侧;
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于所述第三通道13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三方向上的至少其中一侧;
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11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三方向上的至少其中一侧。
具体地,当3≤Q≤8时,
非顶角非边线的中心区域的所述第三通道13与四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同时与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四组所述第一通道11和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三通道13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非顶角非边线的中心区域的所述第一通道11与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同时与四组所述第三通道13相邻间壁设置;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和四组所述第三通道13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12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6所示,当P=3时,顶角处的所述第一通道11与两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两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三方向上的一侧,同时,顶角处的所述第一通道11与一组所述第三通道13相邻间壁设置,且所述第三通道13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沿第二方向和/或第四方向上的一侧,从而顶角处的所述第一通道11可实现总共三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或者,顶角处的所述第二通道12与一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12设置于沿第三方向上的一侧,同时,顶角处的所述第二通道12与一组所述第三通道13相邻间壁设置,且所述第三通道13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12设置于沿沿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从而顶角处的所述第二通道12可实现总共两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或者,顶角处的所述第三通道13与一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该组所述第三通道13设置于沿第二方向和/或第四方向上的一侧,同时,顶角处的所述第三通道13与两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两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三通道13设置于沿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三方向上的一侧,从而顶角处的所述第三通道13可实现总共三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所述顶角处的换热通道数量的量级相比整个换热通道数量的量级极小,对整个换热通道结构的换热性能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可选的,当P=3且3≤Q≤8时,在边线非顶角区域,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11与三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三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三个不同的方向上,同时,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与两组所述第三通道13相邻间壁设置,且两组所述第三通道13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两个不同的方向上,从而在边线非顶角区域的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11可实现总共五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
可选的,当P=3且3≤Q≤8时,在边线非顶角区域,任意一组所述第二通道12与两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两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12设置于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同时,该组所述第二通道12与一组所述第三通道13相邻间壁设置,从而在边线非顶角区域的任意一组第二通道12可实现总共三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
可选的,当P=3且3≤Q≤8时,在边线非顶角区域,任意一组所述第三通道13与三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三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三通道13设置于三个不同的方向上,同时,该组所述第三通道13与两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两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该组所述第三通道13设置于两个不同的方向上,从而在边线非顶角区域的任意一组所述第三通道13可实现总共五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
结合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当P=3且3≤Q≤8时,在边线非顶角区域,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11可与三组所述第二通道12和两组所述第三通道13实现总共五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任意一组所述第二通道12可与两组所述第一通道11和一组所述第三通道13实现总共三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任意一组所述第三通道13可与三组所述第二通道12和两组所述第一通道11实现总共五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可选的,当P=3且3≤Q≤8时,在非顶角非边线的中心区域,
任意一组所述第二通道12与两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两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12设置于两个不同的方向上;
任意一组所述第二通道12与两组所述第三通道13相邻间壁设置,且两组所述第三通道13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12设置于两个不同的方向上;
从而在非顶角非边线的中心区域的任意一组所述第二通道12可实现总共四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
结合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当P=3且3≤Q≤8时,在非顶角非边线的中心区域,任意一组所述第三通道13与四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同时与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四组所述第一通道11和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三通道13设置于八个不同的方向上,从而实现总共八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11与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同时与四组所述第三通道13相邻间壁设置;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和四组所述第三通道13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12设置于八个不同的方向上,从而实现总共八个不同方向上的换热;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实施例二
结合图2-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具体为一种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包括:
如上述的换热通道结构;
所述换热通道结构的布置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环形布置、N边形布置、扇形布置、弧形布置和/或不规则布置,其中N的取值范围为N≥3。
具体地,所述换热通道结构的通道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M边形、圆形、半圆形和/或半椭圆形,其中M的取值范围为M≥3。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换热通道结构的布置形式可以为图7中的环形布置或图8中的矩形布置,也可以为其他的多边形布置,扇形布置、弧形布置和/或不规则布置,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或使用情况调整,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情况;所述换热板片通道的通道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图9中的矩形通道截面、图10中的圆形通道截面、图11中的半圆形通道截面和/或图12中的半椭圆形通道截面,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调整,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情况。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换热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P种流体通道(10),设置于芯体(20)内,其中P的取值范围为P≥2;当P=2时,所述流体通道(10)包括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所述第一通道(11)与所述第二通道(12)交叉间壁设置;
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通道(11)与Q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Q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任意一组所述第二通道(12)与Q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Q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12)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其中Q的取值范围为Q≥2;所述第一通道(11)与所述第二通道(12)中的任意其中一种适于流通冷侧介质,另一种适于流通热侧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当2≤Q≤4时,
所述第一通道(11)与至多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所述第二通道(12)与至多四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四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当2≤Q≤4时,
边线非顶角上的所述第一通道(11)与三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三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边线非顶角上的所述第二通道(12)与三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三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12)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当2≤Q≤8时,
所述第一通道(11)与至多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所述第二通道(12)与至多八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八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当2≤Q≤8时,
边线非顶角上的所述第一通道(11)与两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两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边线非顶角上的所述第二通道(12)与五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五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12)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当P=3时,所述流体通道(10)还包括第三通道(13),所述第三通道(13)与第一通道(11)和/或第二通道(12)交叉间壁设置;所述第一通道(11)、所述第二通道(12)和所述第三通道(13)中的至少其中一种适于流通冷侧介质,至少其中一种适于流通热侧介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通道(13)与Q组所述第一通道(11)和/或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Q组所述第一通道(11)和/或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三通道(13)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所述第一通道(11)与Q组所述第二通道(12)和/或第三通道(13)相邻间壁设置,且Q组所述第二通道(12)和/或第三通道(13)相对该组所述第一通道(11)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其中Q的取值范围为Q≥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当3≤Q≤8时,
非顶角非边线的中心区域的所述第三通道(13)与四组所述第一通道(11)相邻间壁设置,且同时与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四组所述第一通道(11)和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对该组所述第三通道(13)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非顶角非边线的中心区域的所述第一通道(11)与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相邻间壁设置,且同时与四组所述第三通道(13)相邻间壁设置;四组所述第二通道(12)和四组所述第三通道(13)相对该组所述第二通道(12)设置于不同的方向上。
9.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上述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通道结构;
所述换热通道结构的布置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环形布置、N边形布置、扇形布置、弧形布置和/或不规则布置,其中N的取值范围为N≥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结构的通道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M边形、圆形、半圆形和/或半椭圆形,其中M的取值范围为M≥3。
CN202211147770.XA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换热通道结构和换热器 Pending CN1152352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47770.XA CN115235263A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换热通道结构和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47770.XA CN115235263A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换热通道结构和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35263A true CN115235263A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82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47770.XA Pending CN115235263A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换热通道结构和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3526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04291A (en) * 1961-05-29 1965-09-15 Babcock & Wilcox Ltd Improvements in tubulous type heat exchangers
EP3062055A1 (de) * 2015-02-26 2016-08-31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Wärmetauscher,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20190033013A1 (en) * 2016-03-30 2019-01-31 Woodside Energy Technologies Pty Ltd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heat exchanger
CN109564074A (zh) * 2016-08-08 2019-04-02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热交换器应用的故障容错通道布置的系统
CN113883946A (zh) * 2021-10-28 2022-01-0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热交换流体通道、热交换器及热交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04291A (en) * 1961-05-29 1965-09-15 Babcock & Wilcox Ltd Improvements in tubulous type heat exchangers
EP3062055A1 (de) * 2015-02-26 2016-08-31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Wärmetauscher,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20190033013A1 (en) * 2016-03-30 2019-01-31 Woodside Energy Technologies Pty Ltd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heat exchanger
CN109564074A (zh) * 2016-08-08 2019-04-02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热交换器应用的故障容错通道布置的系统
CN113883946A (zh) * 2021-10-28 2022-01-0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热交换流体通道、热交换器及热交换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65461B1 (en) Three-circuit stacked plate heat exchanger
CA2803972A1 (en) Heat exchanger plate, plate heat exchanger provided therewith,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plate heat exchanger
KR101218967B1 (ko) 초고온가스 원자로용 열교환기
GB2303910A (en) Heat exchanger with a stacked plate structure
CN111707115A (zh) 一种具有组合换热板片的扩散焊紧凑式换热器
WO1997008506A1 (en) A three-circuit plate heat exchanger
CN112097552A (zh) 一种复合式的紧凑型换热器芯体
CN1997865A (zh) 板式热交换器
CN102042772A (zh) 具有介质均分器的层叠板翅结构换热器
CN103868394A (zh) 换热器的流通板、换热器的换热单元及换热器
CN101178293A (zh) 用于热交换的板
CN103528419A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板、热交换器和包括热交换器的空气冷却器
CN104515422B (zh) 翅片及具有该翅片的换热器
CN202195728U (zh) 具有介质均分器的层叠板翅结构换热器
CN109443056B (zh) 双面交错印刷电路板式换热板和换热器
CN104296566A (zh) 一种板翅式热交换器
CN103673718A (zh) 换热器的翅片及换热器
JP2024519278A (ja) 熱交換器
CN106931821A (zh) 一种换热板和气体‑液体换热器
CN115235263A (zh) 一种换热通道结构和换热器
WO2013048021A1 (ko) 용접식 판형 열교환기
EP0699292B1 (en) Heat exchanger
JPH06331295A (ja) 積層式熱交換器
JP4874365B2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及びその熱交換器を用い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19572764U (zh) 钎焊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0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