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26135A - 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芯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芯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26135A CN115226135A CN202110414423.8A CN202110414423A CN115226135A CN 115226135 A CN115226135 A CN 115226135A CN 202110414423 A CN202110414423 A CN 202110414423A CN 115226135 A CN115226135 A CN 1152261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module
- data
- terminal
- target
- management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9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2100024458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A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9
- 101000980932 Homo sapiens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9
- 101000733249 Homo sapiens Tumor suppressor ARF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059544 Arabidopsis thaliana CDC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115300 MAC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172132 Mus musculus Eif3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700026140 MAC combinatio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05660 PHY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485 co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芯片及存储介质,应用于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包括第一Wi‑Fi管理模块、第一Wi‑Fi通信模块以及第二Wi‑Fi通信模块,第一Wi‑Fi管理模块分别与第一Wi‑Fi通信模块和第二Wi‑Fi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方法包括:第一Wi‑Fi管理模块接收第一Wi‑Fi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并根据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判断是否满足否定应答条件;若第一Wi‑Fi管理模块判定满足否定应答条件,则第一Wi‑Fi管理模块将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发送至第二Wi‑Fi通信模块;第二Wi‑Fi通信模块根据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生成否定应答NACK帧,并将NACK帧发送至第二终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芯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上网Wi-Fi通信方式普遍为时分半双工。为了避免空间信号冲突,Wi-Fi常采用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CSMA/CA)方式,以及利用网络分配矢量(NetworkAllocation Vector,NAV)策略的载波监听方法。一方面工作站(Station,STA)可以使用NAV维护一个空间信道忙时间,另一方面,在这一空间信道忙时间接收端STA和发送端STA之间的信号确认采用命令确认应答(Acknowledgement,ACK)机制。
具体的,接收端STA在收到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hysical layer Protocol DataUnit,PPDU)后,如果检查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FCS)pass,即校验通过,那么接收端STA可以在短帧间间隔(Short Inter Frame Space,SIFS)时间后回复ACK信号,发射端STA收到ACK之后便可确认该PPDU发送成功。
然而,由于存在空口信道环境等原因导致的接收端STA在PPDU接收时产生信号接收错误的情况,如FCS校验失败,此时因接收端STA无法将此信息接收状态及时反馈给发送端STA,将使得发送端STA继续进行PPDU的无效发送,从而导致了空口时间资源和设备发射功耗浪费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芯片及存储介质,信息处理及时性强,有效克服了空口时间资源和设备发射功耗浪费的缺陷。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第一无线上网Wi-Fi管理模块、第一Wi-Fi通信模块以及第二Wi-Fi通信模块,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和第二Wi-Fi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并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判断是否满足否定应答条件;
若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判定满足所述否定应答条件,则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将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Wi-Fi通信模块;
所述第二Wi-Fi通信模块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生成否定应答NACK帧,并将所述NACK帧发送至第二终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第二Wi-Fi管理模块、第三Wi-Fi通信模块以及第四Wi-Fi通信模块,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和第四Wi-Fi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第四Wi-Fi通信模块接收到NACK帧时,所述第四Wi-Fi通信模块根据所述NACK帧生成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并将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
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判断是否满足目标反馈条件;
若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判定满足所述目标反馈条件,则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将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第一Wi-Fi管理模块、第一Wi-Fi通信模块以及第二Wi-Fi通信模块,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和第二Wi-Fi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并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判断是否满足否定应答条件;以及若判定满足所述否定应答条件,则将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Wi-Fi通信模块;
所述第二Wi-Fi通信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生成否定应答NACK帧,并将所述NACK帧发送至第二终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第二Wi-Fi管理模块、第三Wi-Fi通信模块以及第四Wi-Fi通信模块,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和第四Wi-Fi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第四Wi-Fi通信模块,配置为当接收到NACK帧时,根据所述NACK帧生成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并将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
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判断是否满足目标反馈条件;以及若判定满足所述目标反馈条件,则将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芯片包括第一Wi-Fi管理模块、第一Wi-Fi通信模块、第二Wi-Fi通信模块以及接口,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和第二Wi-Fi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第一Wi-Fi通信模块以及第二Wi-Fi通信模块通过所述接口获取第一程序指令,实现如上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应用于第二终端,所述芯片包括第二Wi-Fi管理模块、第三Wi-Fi通信模块、第二Wi-Fi通信模块以及接口,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和第四Wi-Fi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第三Wi-Fi通信模块以及第四Wi-Fi通信模块通过所述接口获取第二程序指令,实现如上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芯片及存储介质,该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包括第一Wi-Fi管理模块、第一Wi-Fi通信模块以及第二Wi-Fi通信模块,第一Wi-Fi管理模块分别与第一Wi-Fi通信模块和第二Wi-Fi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第一Wi-Fi管理模块接收第一Wi-Fi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并根据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判断是否满足否定应答条件;若第一Wi-Fi管理模块判定满足否定应答条件,则第一Wi-Fi管理模块将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发送至第二Wi-Fi通信模块;第二Wi-Fi通信模块根据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生成否定应答NACK帧,并将NACK帧发送至第二终端。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持双Wi-Fi连接终端中的两个Wi-Fi通信模块之间配置能够实现信息交互的Wi-Fi管理模块,能够使终端在确认出正与其他目标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一个Wi-Fi通信模块出现数据接收错误时,将表征该Wi-Fi通信模块数据接收错误的指示消息先发送至Wi-Fi管理模块,并在Wi-Fi管理模块确定满足否定应答条件的情况下,借助另一个Wi-Fi通信模块向其他目标终端发送NACK帧,以便及时告知其他目标终端当前出现数据接收错误。可见,终端中的双Wi-Fi通信模块不再是完全独立的两个连接,而是通过Wi-Fi管理模块在两个Wi-Fi通信模块之间的协调能力,在一个Wi-Fi通信模块因其空间信道环境较差而导致数据接收错误时,借用另外一个Wi-Fi通信模块及时进行关键信息(如NACK帧)的交互,信息处理及时性强,有效克服了空口时间资源和设备发射功耗浪费的缺陷,进一步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终端智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ACK确认应答机制示意图一;
图2为相关技术中ACK确认应答机制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无线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4为终端UE侧与接入网gNB侧无线协议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数据交互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四;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五;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六;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七;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接收终端进行信息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八;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九;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十;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十一;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发送端进行信息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20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接收终端实现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0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发送终端实现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系统实现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第一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第二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申请相关的部分。
目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上网Wi-Fi通信方式普遍为时分半双工。为了避免空间信号冲突,Wi-Fi常采用CSMA/CA方式,以及利用NAV策略的载波监听方法。一方面STA可以使用NAV维护一个空间信道忙时间,另一方面,在这一空间信道忙时间接收端STA和发送端STA之间的信号确认采用ACK机制。
具体的,接收端STA在收到PPDU后,如果检查帧校验序列FCS pass,那么接收端STA可以在SIFS时间后回复ACK信号,发射端STA收到ACK之后便可确认该PPDU发送成功。
例如,图1为相关技术中ACK确认应答机制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STAa向STAb发送一个PPDU,即数据data发送时间为Tx time,其空口占据时间至少为NAV;当STAb确定帧校验通过即FCS pass,则在SIFS时间后向STAa回复ACK信号。该模式下,STAb每收到一个单播数据帧即PPDU,若帧校验通过都必须向STAa立即回应一个ACK帧。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空口时间效率,相关技术提出了块确认Block ACK策略,用块确认Block ACK模式代替传统的ACK模式,例如,图2为相关技术中ACK确认应答机制示意图二,如图2所示,STAa在连续发射多个PPDU,也就是Data Block之后,再利用Block ACKexchange发射一个Block ACK请求,此时STAb将立刻反馈ACK,即Block ACK给STAa。该模式下,ACK为多个数据帧即多个PPDU的ACK,即Ack Policy=Block Ack,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然而,如图1所示的ACK确认应答机制,在Tx time内由于空口信道环境等原因导致STAb接收信号错误时,例如FCS fail,STAa是无法得知该情况,只有等待当前PPDU发射完成之后,通过经过SIFS没有收到ACK才确认该PPDU发送失败。如图2所示的ACK确认应答机制,Block ACK模式则需要等到更长的时间。
也就是说,当存在空口信道环境较差等原因导致的接收端STA在PPDU接收时产生信号接收错误的情况时,如FCS校验失败,此时因接收端STA无法将此信息接收状态及时反馈给发送端STA,发送端STA只能等待发射完该PPDU,同时经过SIFS后没有收到ACK才确认该PPDU发送失败,该等待过程将使得发送端STA继续进行PPDU的无效发送。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PPDU时间长度可以超过5ms,在较低带宽和速率下数据量还不算太多,但是在高带宽和速率下可以承载的数据量相当可观,所以空口时间资源也就显得更为宝贵,因此PPDU的无效发送将会导致空口时间资源和设备发射功耗的极大浪费。对于Block ACK策略,则问题可能更为明显。
为了解决现有的ACK机制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芯片及存储介质,终端,芯片及存储介质,具体地,通过在支持双Wi-Fi连接终端中的两个Wi-Fi通信模块之间配置能够实现信息交互的Wi-Fi管理模块,能够使终端在确认出正与其他目标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一个Wi-Fi通信模块出现数据接收错误时,将表征该Wi-Fi通信模块数据接收错误的指示消息先发送至Wi-Fi管理模块,并在Wi-Fi管理模块确定满足否定应答条件的情况下,借助另一个Wi-Fi通信模块向其他目标终端发送NACK帧,以便及时告知其他目标终端当前出现数据接收错误。可见,终端中的双Wi-Fi通信模块不再是完全独立的两个连接,而是通过Wi-Fi管理模块在两个Wi-Fi通信模块之间的协调能力,在一个Wi-Fi通信模块因其空间信道环境较差而导致数据接收错误时,借用另外一个Wi-Fi通信模块及时进行关键信息(如NACK帧)的交互,信息处理及时性强,有效克服了空口时间资源和设备发射功耗浪费的缺陷。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5G通信系统或未来的通信系统,也可以用于其他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SM,GlobalSystem of Mobil ecommunication)系统、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系统、LTE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系统、LTE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等。
示例性的,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无线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20。其中,第一终端10用于接收第二终端20发送的数据以及向所述第二终端20发送表征数据接收成功的确认应答(Acknowledge character,ACK)帧以及数据接收错误的否定应答(NegativeAcknowledgement,NACK)帧。第二终端20用于向第一终端10发送数据以及接收来自第一终端10发送的表征数据接收成功的ACK帧和数据接收错误的NACK帧。
应理解,第一终端10或者第二终端20即终端设备,可以是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工作站STA、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用户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路由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应理解,在5G新空口技术中,无线接口为终端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UE与接入网之间的通信,需要遵守接收的规范。其中,无线接口协议栈主要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以及网络层,具体的,物理层PHY位于无线接口最底层,提供物理介质中比特流传输所需要的所有功能,主要用于为MAC层和高层提供信息传输的服务。数据链路层主要包括MA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以及服务数据调整协议(ServiceDataAdaptationProtocol,SDAP)4个子层,SDAP子层位于用户面、而其他3个子层同时位于用户面和控制面,数据链路层介乎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可以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网络层是指RRC层,位于接入网的控制平面,负责完成接入网与终端之间交互的所有信令处理。
示例性的,图4为终端UE侧与接入网gNB侧无线协议架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针对终端UE侧与接入网gNB侧的无线协议架构包括三层和两面,其中,三层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以及网络层,而两面则包括控制面和用户面,在5G协议栈中,控制面包括物理层、MAC层、RLC层、PDCP层以及RRC层;而用户面除包含有与控制面相同的物理层、MAC层、RLC层、PDCP层之外,5G协议架构中的用户面新增加了一个SDAP层,可见,SDAP层只用于用户面,而控制面协议栈不包含SDAP层。具体的,无线协议架构中:(1)物理层向MAC层提供传输信道;(2)MAC层向RLC层提供逻辑信道;(3)RLC层提供给PDCP层RLC信道;(4)PDCP层向SDAP层或者RRC层提供无限承载;(5)RRC层为网络高层,主要负责获取无线资源(即PDCP层提供的无线承载),并且负责使用终端UE侧与接入网gNB侧之间的RRC信令来配置RRC以下的较低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执行信息处理方法的过程涉及物理层以及数据链路层,主要涉及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中的MAC层,终端可以通过各种硬件逻辑电路配合软件代码以实现在物理层和MAC层的信息处理功能。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信息处理系统100中,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信息处理系统包括接收终端即第一终端10和发送终端即第二终端20。第一终端配置第一Wi-Fi管理模块11、第一Wi-Fi通信模块12和第二Wi-Fi通信模块13,第一Wi-Fi管理模块10分别与第一Wi-Fi通信模块12和第二Wi-Fi通信模块连接13;第二终端20配置第二Wi-Fi管理模块21、第三Wi-Fi通信模块22和第四Wi-Fi通信模块23,第二Wi-Fi管理模块21分别与第三Wi-Fi通信模块22和第四Wi-Fi通信模块连接23。第一终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在确定数据接收错误时,向发送端反馈NACK帧。
示例性的,基于图4所示的协议架构示意图以及图5所示的信息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6为信息处理系统的数据交互示意图,如图6所示,具体的,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20均包括对应两个Wi-Fi通信模块的两条Wi-Fi通道,即(MAC0-PHY0-RF0-ANT)和(MAC1-PHY1-RF1-ANT),以及Wi-Fi管理模块CMM;第一终端10中的MAC0和MAC1指第一终端中两个Wi-Fi通信模块分别对应的MAC层,第二终端20中的MAC0和MAC1指第二终端中两个Wi-Fi通信模块分别对应的MAC层;同理PHY0和PHY1指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中两个Wi-Fi通信模块分别对应的PHY层;RF1和RF2指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中两个Wi-Fi通信模块分别对应的射频(Radio Frequency,RF);ANT指设备天线。
其中,第一终端10的(MAC0-PHY0-RF0-ANT)Wi-Fi通道与第二终端20的(MAC0-PHY0-RF0-ANT)Wi-Fi通道进行信息交互,实现不同设备间数据的收发;第一终端10的(MAC1-PHY1-RF1-ANT)Wi-Fi通道与第二终端20的(MAC1-PHY1-RF1-ANT)Wi-Fi通道进行信息交互,实现不同设备间数据的收发;第一终端的(MAC0-PHY0-RF0-ANT)Wi-Fi通道和(MAC1-PHY1-RF1-ANT)Wi-Fi通道分别与第一终端中的CMM模块进行信息交互,实现设备内不同模块间的信息交互;第二终端的(MAC0-PHY0-RF0-ANT)Wi-Fi通道和(MAC1-PHY1-RF1-ANT)Wi-Fi通道分别与第二终端中的CMM模块进行信息交互,实现设备内不同模块间的信息交互。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进行信息处理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第一Wi-Fi管理模块接收第一Wi-Fi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并根据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判断是否满足否定应答条件。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Wi-Fi管理模块可以接收来自第一Wi-Fi通信模块指示数据接收错误的指示消息,即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并根据该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对当前是否满足否定应答条件进行判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为支持双频双并发(DualBand Dual Concurrent,DBDC)的电子通信设备。具体的,第一终端至少配置有第一Wi-Fi通信模块和第二Wi-Fi通信模块,第一终端可以在两个Wi-Fi通信模块分别对应的两个频段建立两路Wi-Fi连接通道,以实现数据并收发。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终端为与第一终端不同的其他电子通信设备。这里,第二终端也可以为支持DBDC电子通信设备。具体的,第二终端至少配置有第三Wi-Fi通信模块和第四Wi-Fi通信模块,第二终端可以在两个Wi-Fi通信模块分别对应的两个频段建立两路Wi-Fi连接通道,以实现数据并收发。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数据传输时,第一终端作为接收终端,第二终端作为发送终端。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Wi-Fi通信模块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数据。
具体的,当第一Wi-Fi通信模块上出现数据接收出现错误时,第一Wi-Fi通信模块可以向当前第一终端中配置的的Wi-Fi管理模块,发送用于指示第一Wi-Fi通信模块在从第二终端进行数据接收时,出现数据接收错误的指示消息,即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进而第一Wi-Fi管理模块可以接收到来自第一Wi-Fi通信模块的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Wi-Fi管理模块配置于第一终端中,与两个Wi-Fi通信模块分别建立通信连接,作为两个Wi-Fi通信模块之间的“桥梁”,对两个Wi-Fi通信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进行协调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Wi-Fi管理模块配置于第一终端的MAC层。
可以理解的是,传统的双Wi-Fi模式下,两个Wi-Fi通信模块完全独立,而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在两个Wi-Fi通信模块之间设置Wi-Fi管理模块,并基于该Wi-Fi管理模块与两个Wi-Fi通信模块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可以实现两个Wi-Fi通信模块之间间接的信息交互。也就是第一Wi-Fi通信模块可以基于Wi-Fi管理模块将一些特定信息反馈给第一终端中的另一个Wi-Fi通信模块,即第二Wi-Fi通信模块。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终端上的两个Wi-Fi通信模块可以连接至同一个终端,也可以分别连接至不同的终端,因此如果第一终端需要借助第二Wi-Fi通信模块实现第一Wi-Fi通信模块其关键消息的传递,那么第一终端首先需要保证两个Wi-Fi通信模块连接至同一个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否定应答条件指第一终端的两个Wi-Fi通信模块连接至同一个终端,即第一Wi-Fi通信模块和第二Wi-Fi通信模块都连接至第二终端。也就是说,第一终端的两个Wi-Fi通信模块均可以实现与第二终端的信息交互。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Wi-Fi管理模块在接收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之后,便可先基于该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判断第一Wi-Fi通信模块和第二Wi-Fi通信模块是否都连接至第二终端,以实现对当前是否满足否定应答条件的判断。
步骤102、若第一Wi-Fi管理模块判定满足否定应答条件,则第一Wi-Fi管理模块将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发送至第二Wi-Fi通信模块。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果第一Wi-Fi管理模块判定第一Wi-Fi通信模块和第二Wi-Fi通信模块都连接至第二终端,便可确定当前满足否定应答条件。进而,第一Wi-Fi管理模块便可以先将上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转发给第二Wi-Fi通信模块,以通过第二Wi-Fi通信模块进行NACK帧的生成。
步骤103、第二Wi-Fi通信模块根据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生成NACK帧,并将NACK帧发送至第二终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Wi-Fi管理模块在判定满足否定应答条件,并将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发送至第二Wi-Fi通信模块之后,第二Wi-Fi通信模块便可以基于该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生成NACK帧,并发送至第二终端。
可以理解的是,信息在不同的设备之间是按照统一的帧格式进行传输,如PPDU,因此,如果第一终端需要将指示第一Wi-Fi通信模块出现数据接收错误的指示消息反馈给第二终端,则需要将信息封装为统一的帧格式发送至第二终端。
这里,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至少包括数据接收错误地址即第一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和接收错误的PPDU的标识,如PPDU的序列号,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中,第二Wi-Fi通信模块在根据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生成NACK帧时,可以将第一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以及PPDU的序列号,均封装在NACK帧的数据内容字段,即Data字段,并将该NACK帧发送至第二终端,以及时告知第二终端数据接收错误,使得第二终端可以及时进行应对处理,信息处理及时性强,有效克服了空口时间资源和设备发射功耗浪费的缺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PPDU的传输遵循竞争机制,由于NACK帧也是按照PPDU格式传输的,那么第一终端在第二Wi-Fi通信模块上发送的NACK帧也遵循竞争机制。具体的,第一Wi-Fi通信模块可以配置NACK帧对应的发送优先级别,进而按照该优先级别进行NACK帧的发送。
优选的,为了更快的将NACK帧发送出去,第一Wi-Fi通信模块可以将NACK帧设置为较高的优先级,进而使NACK帧以较高的优先级竞争,这样就更有机会将NACK发送出去。
应理解,由于第二终端为与第一终端同样的双Wi-Fi连接设备,如果第一终端通过第一Wi-Fi通信模块接收第二终端中配置的第三Wi-Fi通信模块发送的PPDU,那么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二Wi-Fi通信模块向第二终端中配置的、与第三Wi-Fi通信模块不同的第四Wi-Fi通信模块发送NACK帧。
可见,在本申请中,第一终端中的双Wi-Fi通信模块不再是完全独立的两个连接,而是通过第一Wi-Fi管理模块在两个Wi-Fi通信模块之间的协调能力,在第一Wi-Fi通信模块因其空间信道环境较差而导致数据接收错误时,及时借用第二Wi-Fi通信模块进行NACK帧的生成,并与数据发送端进行交互,信息处理及时性强,有效克服了空口时间资源和设备发射功耗浪费的缺陷。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如图8所示,第一Wi-Fi管理模块接收第一Wi-Fi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04、第一Wi-Fi通信模块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聚合数据单元。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需要从双Wi-Fi通信模块中选择,一个与第二终端进行数据发送的Wi-Fi通信模块处于相同频段的目标Wi-Fi通信模块来进行数据接收。
例如:第一终端配置工作于2.4GHz频段和5GHz频段的两个Wi-Fi通信模块,第一终端采用工作于2.4GHz频段的Wi-Fi通信模块来接收第二终端通信模块通过工作于2.4GHz的Wi-Fi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同理第一终端采用5GHzWi-Fi通信模块接收第二终端通过5GHzWi-Fi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目标聚合数据单元指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resentation Protocol Data Unit,PPDU)。以下实施例中,目标聚合数据单元均使用PPDU进行说明。
应理解,为了提高数据传输效率,该目标聚合数据单元在MAC层采用聚合MAC协议数据单元(Aggregate MAC Protocol Data Unit,A-MPDU)格式进行封装,即将多个MPDU聚合在一个PPDU中。每个MPDU为该目标聚合数据单元PPDU中的子数据单元。以下实施例中,子数据单元均使用MPDU进行说明。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通过第一Wi-Fi通信模块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聚合数据单元之后,第一终端可以对接收到的目标聚合数据单元是否满足数据误接收条件进行判断。
步骤105、若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PPDU满足数据误接收条件,则第一Wi-Fi通信模块向第一Wi-Fi管理模块发送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通过第一Wi-Fi通信模块对第二终端发送的PPDU进行接收时,如果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该PPDU满足数据误接收条件,那么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Wi-Fi通信模块向第一Wi-Fi管理模块发送用于指示出现数据接收错误的指示消息,即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数据误接收条件指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数据中错误的MPDU的数据量超过特定阈值。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进行PPDU的接收时,基于PPDU中由多个MPDU聚合而成的特性,第一终端可以依次接收PPDU中的每个MPDU,并依次进行帧校验,根据校验结果确定MPDU接收错误还是成功,其中,校验失败即接收错误。
这里,第一Wi-Fi通信模块对PPDU是否满足数据误接收条件进行判断的过程,即判断接收端在进行PPDU的接收时,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的MPDU中校验失败的MPDU的个数是否满足特定阈值,进而确定出该PPDU是否满足数据误接收条件。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果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预设时间段内,校验失败的MPDU个数超过特定阈值,那么第一Wi-Fi通信模块便可以确定当前从第二终端接收的PPDU满足数据误接收条件。
这里,如果确定PPDU满足数据误接收条件,那么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Wi-Fi通信模块向当前终端中配置的的Wi-Fi管理模块,发送用于指示第一Wi-Fi通信模块在从第二终端进行PPDU的接收时,出现数据接收错误。
具体的,基于上述Wi-Fi管理模块的功能特性,第一Wi-Fi通信模块一旦确定当前接收的PPDU满足数据误接收条件,便可以将用于指示数据接收错误的指示消息,即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先发送至第一Wi-Fi管理模块,以进一步通过该Wi-Fi管理模块进一步实现对当前是否满足否定应答条件进行判断。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Wi-Fi通信模块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聚合数据单元之后,及步骤104之后,且若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目标聚合数据单元满足数据误接收条件,则第一Wi-Fi通信模块向第一Wi-Fi管理模块发送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之前,即步骤105之前,所述第一终端执行信息处理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6、第一Wi-Fi通信模块依次对目标聚合数据单元中的子数据单元进行校验处理,获得校验结果。
步骤107、第一Wi-Fi通信模块根据校验结果判断是否满足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指接收到的MPDU中校验失败的MPDU的个数大于目标个数阈值。
这里,第一Wi-Fi通信模块在对PPDU中的MPDU依次进行接收时,第一Wi-Fi通信模块可以依次对每个MPDU进行帧校验,继而基于校验结果判断当前接收错误的MPDU的个数是否大于上述目标个数阈值,进而确定出是否满足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已知PPDU中包含的MPDU的总个数。因此,第一终端可以预先根据MPDU的总个数设定接收错误的即校验失败的MPDU的目标个数阈值,进而在第一Wi-Fi通信模块依次对MPDU进行校验处理时,根据当前校验结果和上述目标个数阈值判断是否满足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
步骤108、若第一Wi-Fi通信模块判定满足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则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数据剩余接收时间。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果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当前满足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也就是当前接收到的MPDU中校验失败的MPDU超过特定阈值,那么第一Wi-Fi通信模块可以进一步判断该校验失败的MPDU超过特定阈值的时机是否处于预设时间段。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在PPDU中剩余的MPDU接收完成之前,能够及时的向第二终端发送NACK帧,第一Wi-Fi通信模块需要确保剩余数据接收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以保证NACK帧的发送在数据接收完成之前。
步骤109、若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数据剩余接收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满足数据误接收条件。
具体的,如果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数据剩余接收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也就是说,在数据接收完成之前,能够保证NACK帧先于数据接收完成时间发送至第二终端,以告知第二终端数据接收错误,避免第二终端继续进行PPDU的无效发送。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四,如图10所示,第一Wi-Fi通信模块根据校验结果判断是否满足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7a1、当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目标聚合数据单元中、第n个子数据单元对应的校验结果为失败时,第一Wi-Fi通信模块进行校验失败计数处理,获得计数结果;其中,n为正整数。
步骤107a2、若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计数结果大于预设失败阈值,则判定满足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
步骤107a3、若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计数结果未大于预设失败阈值,则判定不满足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
这里,第一Wi-Fi通信模块预先配置有计数模块,如计数器,用于对上述MPDU中校验结果为失败的MPDU的个数进行统计,进而根据获得的计数结果判断是否满足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也就是说,第一Wi-Fi通信模块在对MPDU依次进行校验处理时,每出现一个校验失败的MPDU,计数器便进行累加处理,第一Wi-Fi通信模块可以基于计数器的计数结果便可得知当前校验失败的MPDU的累计个数,进而执行是否满足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的判断流程。
这里第一预设失败阈值指一个PPDU中累计校验失败的MPDU的目标个数阈值。
详细的,在MPDU的接收处理和校验处理时,当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出PPDU中、第n个MPDU对应的校验结果为失败时,计数器通过加1处理更新校验失败MPDU的计数结果。如果当前计数结果大于上述第一预设失败阈值,即累计校验失败的MPDU个数大于目标个数阈值,那么第一Wi-Fi通信模块便可确定当前满足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另一方面,如果当前计数结果还未大于上述第一预设失败阈值,那么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不满足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
具体的,在另一实施例中,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五,如图11所示,第一Wi-Fi通信模块根据校验结果判断是否满足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7b1、当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标聚合数据单元中、第n个子数据单元对应的校验结果为失败时,第一Wi-Fi通信模块获取第(n-k)个至第(n-1)个子数据单元对应的历史校验结果;其中,n为正整数,k为小于n的正整数。
步骤107b2、若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历史校验结果为第(n-k)个至第(n-1)个子数据单元均校验失败,则判定满足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
步骤107b3、若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历史校验结果不为第(n-k)个至第(n-1)个子数据单元均校验失败,则判定不满足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
这里,第二预设失败阈值指上述连续校验失败的MPDU对应的目标个数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Wi-Fi通信模块可以对历史接收的MPDU的校验结果进行存储。
详细的,在MPDU的接收处理和校验处理时,当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PPDU中、第n个MPDU对应的校验结果为失败时,第一Wi-Fi通信模块可以基于第二预设失败阈值从存储的历史校验结果中读取第(n-k)个至第(n-1)个MPDU的校验结果,如果第(n-k)个至第(n-1)个MPDU的校验结果都为失败,也就是说包括第n个MPDU在内的连续(k+1)MPDU校验失败,即表明当前一个PPDU中连续出现(k+1)个校验失败的MPDU,那么第一Wi-Fi通信模块可以确定当前满足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否则,确定不满足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
具体的,在另一实施例中,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六,如图12所示,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数据剩余接收时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8a、若第一Wi-Fi通信模块判定满足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则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目标聚合数据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并根据数据传输模式确定数据接收时间窗。
步骤108b、第一Wi-Fi通信模块基于数据接收时间窗和当前数据接收时刻确定数据剩余接收时间。
这里,由于不同的传输模式对应的接收时间窗存在差异,因此第一Wi-Fi通信模块可以先确定PPDU采用的是如图1所示的单播方式,还是图2所示的块发送方式,进而基于PPDU对应的传输模式确定出接收时间窗。如,单播方式,接收时间窗为一个PPDU的接收时间,块发送方式下,接收时间窗为多个PPDU对应的接收时间。
进一步的,第一Wi-Fi通信模块根据上述接收时间窗以及当前时刻便可以确定出数据剩余接收时间,具体的,单播方式下,数据剩余接收时间为一个PPDU的剩余接收时间;块发送方式下,如图2所示,数据剩余接收时间为一个Data Block的剩余接收时间。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七,如图13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Wi-Fi管理模块接收第一Wi-Fi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步骤101a)之后,第一Wi-Fi管理模块根据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判断是否满足否定应答条件(步骤101b)的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b1、第一Wi-Fi管理模块根据预设的地址与终端的对应关系、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携带的第三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确定第一Wi-Fi通信模块对应的目标连接终端。
步骤101b2、若第一Wi-Fi管理模块确定第二Wi-Fi通信模块对应的当前连接终端与目标连接终端相同,则判定满足否定应答条件。
步骤101b3、若第一Wi-Fi管理模块确定第二Wi-Fi通信模块对应的当前连接终端与目标连接终端不同,则判定不满足否定应答条件。
这里,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除了包含数据接收错误的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即第一Wi-Fi通信模块,接收错误的PPDU的序列号以外,该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还包括数据的发送端的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即第二终端中第三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Wi-Fi管理模块在第一终端与其他设备建立连接之后,便可以得知第一Wi-Fi通信模块以及第二Wi-Fi通信模块上各自连接的其他终端,并对各Wi-Fi通信模块上连接的终端标识进行保存。
也就是说,第一Wi-Fi管理模块已知第一Wi-Fi通信模块上连接的设备和第二Wi-Fi通信模块上连接的设备,但是由于各Wi-Fi通信模块上可以连接多个设备,为了确定当前错误数据的发送端,第一Wi-Fi管理模块在基于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获取发送端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之后,可以基于预先设置的地址和终端的对应关系,先确定出第一Wi-Fi通信模块上连接的、错误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二终端。
进一步的,如果第一Wi-Fi管理模块基于预先保存的终端标识确定第二Wi-Fi通信模块上当前连接的设备中同样存在第二终端,也就是说,第一终端的两个Wi-Fi通信模块连接至同一个终端。此时,第一Wi-Fi管理模块确定满足否定应答条件,即能够通过另外一个Wi-Fi通信模块进行NACK帧的协助发送。
示例性的,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接收终端进行信息处理的流程示意图,STAa为发送终端即上述第二终端,STAb为接收终端即上述第一终端,CMM1为第一Wi-Fi管理模块,Wi-Fi0为STAb即第一终端中的第一Wi-Fi通信模块;Wi-Fi1为STAb即第一终端中的第二Wi-Fi通信模块。如图14所示,STAb通过Wi-Fi0接收STAa发送的第N个MPDU,N为大于0的整数(步骤S1);然后对该第N个MPDU进行校验处理,获得第N个校验结果(步骤S2)。进一步的,Wi-Fi0判断第N个校验结果是否为校验失败(步骤S3),若是,则计数器进行加1处理,获得计数结果b(步骤S4);若否,则继续跳转至步骤S1,继续进行下一个MPDU的接收和校验处理。
更进一步的,Wi-Fi0可以判断当前计数结果b是否大于预设失败阈值(步骤S5),若否,那么跳转至步骤S1;若是Wi-Fi0继续判断数据剩余接收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步骤S6),若否,则不做操作,结束当前否定应答过程;若是,则向CMM1发送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步骤S7)。
之后,CMM1判断Wi-Fi0与Wi-Fi1是否均与STAa连接(步骤S8),若否,则不做操作,结束当前否定应答过程;若是,则CMM1向Wi-Fi1发送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步骤S9)。进一步的,Wi-Fi1基于数据误接收消息生成NACK帧(步骤S10),并向STAa发送NACK帧(步骤S11),紧接着结束否定应答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中的双Wi-Fi通信模块不再是完全独立的两个连接,而是通过Wi-Fi管理模块在两个Wi-Fi通信模块之间的协调能力,在一个Wi-Fi通信模块因其空间信道环境较差而导致数据接收错误时,借用另外一个Wi-Fi通信模块及时进行关键信息(如NACK帧)的交互,信息处理及时性强,有效克服了空口时间资源和设备发射功耗浪费的缺陷。
在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八,如图15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进行信息处理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第三Wi-Fi通信模块向第一终端发送目标聚合数据单元。
步骤202、当第四Wi-Fi通信模块接收到NACK帧时,第四Wi-Fi通信模块根据NACK帧生成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并将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发送至第二Wi-Fi管理模块。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可以先通过第三Wi-Fi通信模块向第一终端发送PPDU。之后,如果第二终端通过第四Wi-Fi通信模块接收到NACK帧,那么第四Wi-Fi通信模块可以根据该NACK帧生成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并将该消息传递至第二终端中的Wi-Fi管理模块,即第二Wi-Fi管理模块。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上述第一终端进行信息处理的方法,在第二终端通过第三Wi-Fi通信模块向第一终端进行PPDU的发送时,如果第一终端确定数据接收错误,那么第一终端会向第二终端发送表征数据接收错误的NACK帧。由于第二终端中的第三Wi-Fi通信模块当前正在进行数据发送,那么第一终端可以先将NACK帧发送至第二终端中的另外一个Wi-Fi通信模块,即第四Wi-Fi通信模块。
这里,由于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中PPDU的数据接收情况,以及NACK帧的发送时机是未知的,那么第四Wi-Fi通信模块可能接收到并非NACK帧的其他无关数据帧,因此,为了减少第四Wi-Fi通信模块与第二Wi-Fi管理模块之间的信令开销,第四Wi-Fi通信模块只需将接收到的NACK帧发送至第二Wi-Fi管理模块即可。
可选的,技术人员可提前对NACK帧格式进行自定义,增加表征数据帧为NACK帧的NACK ID类型,那么当第四Wi-Fi通信模块接收到一个数据帧时,只需根据该数据帧中携带的NACK ID类型便可确定该数据帧为NACK帧。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四Wi-Fi通信模块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NACK帧之后,第四Wi-Fi通信模块可以对该NACK帧进行格式转换,将NACK帧转换为可在终端不同模块之间传递的消息形式,即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该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中携带了NACK帧中的数据内容,即Data数据段的内容,以便利用该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在终端内的不同模块之间传递NACK帧中的数据内容。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地实施例中,第四Wi-Fi通信模块在根据NACK帧生成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之后,需要将该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进一步发送至第二Wi-Fi管理模块,以通过第二Wi-Fi管理模块对是否满足目标反馈条件进行判断。
步骤203、第二Wi-Fi管理模块根据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判断是否满足目标反馈条件。
步骤204、若第二Wi-Fi管理模块判定满足目标反馈条件,则第二Wi-Fi管理模块将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发送至第三Wi-Fi通信模块。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在将数据误接收反馈信息发送至第二Wi-Fi管理模块之后,便可以通过该Wi-Fi管理模块判断当前是否满足目标反馈条件,并在满足该目标反馈条件时,将该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发送至第二终端中的当前正在进行数据发送的Wi-Fi通信模块,即第三Wi-Fi通信模块。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终端上的两个Wi-Fi通信模块可以连接至同一个终端,也可以分别连接至不同的终端,如果第一终端需要借助第四Wi-Fi通信模块实现对第三Wi-Fi通信模块上关键消息的传递,那么第二终端首先需要保证两个Wi-Fi通信模块连接至同一个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目标反馈条件指第二终端的两个Wi-Fi通信模块连接至同一个终端,即第一终端。也就是说,第二终端的两个Wi-Fi通信模块均可以实现与第一终端的信息交互。
具体的,第二Wi-Fi管理模块可以先基于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判断第三Wi-Fi通信模块和第四Wi-Fi通信模块是否都连接至第一终端,如果都连接至第一终端,那么第二Wi-Fi管理模块便可确定当前满足目标反馈条件。
进一步的,第二Wi-Fi管理模块在判定满足目标反馈条件之后,第二Wi-Fi管理模块便可以先将表征第三Wi-Fi通信模块发生数据接收错误的反馈消息,即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发送至第三Wi-Fi通信模块,以使第三Wi-Fi通信模块得知当前正在向第三Wi-Fi通信模块发送的PPDU出现数据接收错误,进而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步骤205、第三Wi-Fi通信模块基于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更新数据发射策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Wi-Fi管理模块在判定满足目标反馈条件,并将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发送至第三Wi-Fi通信模块之后,第三Wi-Fi通信模块便可以基于该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更新数据发射策略。
可选的,第三Wi-Fi通信模块可以停止数据发送,即停止向第一Wi-Fi通信模块发送无效的PPDU。
可选的,为了减少空间时间资源的浪费,第三Wi-Fi通信模块在停止向第一Wi-Fi通信模块发送PPDU之后,还可以向与第三Wi-Fi通信模块连接的所有设备发送网络监听时间的更新消息,即更新NAV的帧,以告知所有设备当前空间时间资源不再被第一终端占用,使得其他终端设备,如第三终端设备能够使用该空间时间资源进行数据传输处理。
可见,在本申请中,第二终端中的双Wi-Fi通信模块不再是完全独立的两个连接,而是通过第二Wi-Fi管理模块在两个Wi-Fi通信模块之间的协调能力,不仅可以利用第四Wi-Fi通信模块及时接收用于表征第三Wi-Fi通信模块对应的接收端数据接收错误的NACK帧,并可以利用第二Wi-Fi管理模块将该NACK帧对应的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及时转发给第三Wi-Fi通信模块,以及时停止数据的无效发送,信息处理及时性强,有效克服了空口时间资源和设备发射功耗浪费的缺陷。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九,如图16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第四Wi-Fi通信模块接收到否定应答NACK帧时,第四Wi-Fi通信模块根据NACK帧生成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步骤202a)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a1、从NACK帧中提取目标字段;其中,目标字段携带数据误接收Wi-Fi通信模块的第一目标地址、数据发送Wi-Fi通信模块的第二目标地址以及数据误接收数据单元的目标标识。
步骤202a2、基于第一目标地址、第二目标地址以及目标标识生成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NACK帧中携带了第一终端中出现数据接收错误的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与该数据接收错误的Wi-Fi通信模块连接的、数据发送端的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以及接收错误的PPDU的标识,如PPDU的序列号。
具体的,第四Wi-Fi通信模块可以对NACK帧进行解析,提取出目标字段,该目标字段携带了上述数据误接收的Wi-Fi通信模块的第一目标地址、数据发送端的Wi-Fi通信模块的第二目标地址以及数据误接收数据单元的目标标识,第四Wi-Fi通信模块可以进一步根据该第一目标地址、第二目标地址和目标标识生成对应于NACK帧内容的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四Wi-Fi通信模块在生成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之后,需要将该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先发送至第二Wi-Fi管理模块(步骤202b),以通过第二Wi-Fi管理模块对是否满足目标反馈条件进行判断。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十,如图17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Wi-Fi管理模块根据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判断是否满足目标反馈条件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3a、若第二Wi-Fi管理模块确定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携带的第一目标地址与第一终端中配置的第一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相同,且第二目标地址与第三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相同,则判定满足目标反馈条件。
步骤203b、若第二Wi-Fi管理模块确定第一目标地址与第一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不同,或者,第二目标地址与第三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不同,则判定不满足目标反馈条件。
这里,基于步骤202可知,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中包含了数据接收错误的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该接收错误的数据的发送端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以及接收错误的PPDU的目标标识,如序列号。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Wi-Fi管理模块已知第三Wi-Fi通信模块上连接的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但是由于各Wi-Fi通信模块上可以连接多个设备,即第三Wi-Fi通信模块上可以连接多个其他Wi-Fi通信模块,为了确定当前出现数据接收错误的接收端为第三通信模块正在进行数据发送的第一终端,第二Wi-Fi管理模块可以基于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获取出现数据接收错误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以及该接收错误的数据的发送端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果第二Wi-Fi管理模块确定第三Wi-Fi通信模块上连接的正在进行数据接收的第一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与该数据误接收反馈信息中数据接收错误的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相同,则表示第四Wi-Fi通信模块收到的NACK帧是第一终端发送的,也就是说,第二终端的两个Wi-Fi通信模块连接至同一个终端。此时,第二Wi-Fi管理模块确定满足目标反馈条件,即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是用于指示第三Wi-Fi通信模块发送至第一Wi-Fi通信模块的数据出现数据接收错误。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果第二Wi-Fi管理模块确定正在进行数据发送的第三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与该数据误接收反馈信息中数据发送端的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相同,则表示第四Wi-Fi通信模块收到的NACK帧是表明第三Wi-Fi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在接收端出现数据接收错误。第二Wi-Fi管理模块在已知第三Wi-Fi通信模块连接至第一终端的情况下,便可直接确定第四Wi-Fi通信模块收到的NACK帧是第一终端发送的,即第二终端的两个Wi-Fi通信模块连接至同一个终端。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果第二Wi-Fi管理模块确定第三Wi-Fi通信模块上连接的正在进行数据接收的第一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与该数据误接收反馈信息中数据接收错误的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相同;并且第二Wi-Fi管理模块确定正在进行数据发送的第三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与该数据误接收反馈信息中数据发送端的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相同,则表示第三Wi-Fi通信模块发送至第一终端中第一Wi-Fi通信模块的数据出现数据接收错误,进一步的,第二Wi-Fi管理模块便可确定第四Wi-Fi通信模块收到的NACK帧是第一终端发送的,即第二终端的两个Wi-Fi通信模块连接至同一个终端。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十一,如图18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三Wi-Fi通信模块基于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更新数据发射策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5a1、响应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确定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Wi-Fi通信模块和目标标识对应的目标聚合数据单元。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终端为路由器时,第三Wi-Fi通信模块上可以连接多个接收端设备,第二终端可以将相同的数据发送至多个设备。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第三Wi-Fi通信模块接收到第二Wi-Fi管理模块转发的、由第四Wi-Fi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时,第三Wi-Fi通信模块可以基于该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中携带的第一目标地址和目标标识确定出当前PPDU接收错误的Wi-Fi通信模块为第一终端中的第一Wi-Fi通信模块。
步骤205a2、确定目标聚合数据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并根据数据传输模式确定数据发送时间窗。
步骤205a3、基于数据发射时间窗和当前数据发送时刻,确定数据剩余发送时间。
这里,为了保证第二终端在PPDU中剩余MPDU发送完成之前,能够及时的接收到第一终端中的第一Wi-Fi通信模块接收PPDU出现数据接收错误的反馈消息,以避免继续进行该PPDU的无效发送,第三Wi-Fi通信模块需要确保剩余数据发送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以保证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的接收在数据发送完成之前。
应理解,由于不同的传输模式对应的发射时间窗存在差异,因此第三Wi-Fi通信模块可以先确定PPDU采用的是如图1所示的单播方式,还是图2所示的块发送方式,进而基于PPDU对应的传输模式确定出发射时间窗。如,单播方式,发射时间窗为一个PPDU的发射时间,块发送方式下,发射时间窗为多个PPDU对应的发射时间。
进一步的,第三Wi-Fi通信模块根据上述发射时间窗以及当前时刻便可以确定出数据剩余发送时间,具体的,单播方式下,数据剩余发送时间为一个PPDU的剩余发送时间;;块发送方式下,如图2所示,数据剩余发送时间为一个Data Block的剩余发送时间。
步骤205a4、根据数据剩余发送时间和预设时间阈值更新数据发射策略。
这里,如果第三Wi-Fi通信模块确定数据剩余发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也就是说,在数据发射完成之前,能够保证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先于数据发送完成时间,第三Wi-Fi通信模块能够及时的更新发射策略。
可选的,第三Wi-Fi通信模块可以在数据剩余发送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停止数据发送,即停止向第一Wi-Fi通信模块发送PPDU。
可选的,为了减少空间时间资源的浪费,第三Wi-Fi通信模块在停止向第一Wi-Fi通信模块发送PPDU之后,还可以向与第三Wi-Fi通信模块连接的所有设备发送网络监听时间的更新消息,即更新NAV的帧,以告知所有设备当前空间时间资源不再被第一终端占用,使得其他终端设备,如第三终端设备能够使用该空间时间资源进行数据传输处理
示例性的,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发送端进行信息处理的流程示意图,STAa为发送终端即上述第二终端,STAb为接收终端即上述第一终端,CMM2为第二Wi-Fi管理模块,Wi-Fi2为STAa即第二终端中的第三Wi-Fi通信模块;Wi-Fi3为STAa即第二终端中的第四Wi-Fi通信模块。如图19所示,STAa通过Wi-Fi2向STAb发送的PPDU(步骤R1);当STAa在Wi-Fi3上接收到NACK帧(步骤R2),Wi-Fi3上接收到NACK帧根据NACK帧生成数据误接收反馈信息(步骤R3),并将该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发送至CMM2(步骤R4),CMM2基于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判断Wi-Fi2与Wi-Fi3是否均与STAb连接(步骤R5),若否,则不做操作,结束当前否定应答过程;若是,则CMM2向Wi-Fi2发送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步骤R6)。进一步的,Wi-Fi2基于该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更新数据发射策略,包括停止数据发射和/或更新NAV(步骤R7)。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中双Wi-Fi通信模块之间不再是完全独立的两个连接,而是通过Wi-Fi管理模块在两个Wi-Fi通信模块之间的协调能力,在一个Wi-Fi通信模块因其空间信道环境较差而导致接收端数据接收错误时,借用另外一个Wi-Fi通信模块及时获取关键信息(NACK帧),并基于Wi-Fi管理模块实现该关键信息的交互,信息处理及时性强,有效克服了空口时间资源和设备发射功耗浪费的缺陷。
在本申请的在一实施例中,基于图5和图6所示的信息处理系统,图20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接收终端实现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发送终端为STAa,接收终端为STAb,STAb配置Wi-Fi管理模块CMM1、两个Wi-Fi通信模块即Wi-Fi0和Wi-Fi1,STAa配置Wi-Fi管理模块CMM2、两个Wi-Fi通信模块即Wi-Fi2和Wi-Fi3。如图20A所示,接收终端STAb进行信息处理的方法包括:
步骤301、STAb中的Wi-Fi0对STAa中的Wi-Fi2发送的PPDU进行接收。
步骤302、STAb中的Wi-Fi0对PPDU中的MPDU依次进行帧校验,并判断校验结果中是否连续出现n个校验失败的MPDU,或者累计出现m个校验失败的MPDU。
步骤303、若步骤302满足条件,则Wi-Fi0继续判断PPDU的剩余接收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
步骤304、若步骤303满足条件,则Wi-Fi0将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发送至STAb中的CMM1模块。
步骤305、STAb中的CMM模块判断STAb中Wi-Fi0和Wi-Fi1是否均与STAa连接。
步骤306、若步骤305满足条件,则CMM1模块将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发送至STAb中的Wi-Fi1。
步骤307、STAb中的Wi-Fi1根据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生成NACK帧。
步骤308、STAb中的Wi-Fi1将NACK帧发送至STAa中的Wi-Fi3。
图20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发送终端实现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发送终端为STAa,接收终端为STAb,STAb配置Wi-Fi管理模块CMM1、两个Wi-Fi通信模块即Wi-Fi0和Wi-Fi1,STAa配置Wi-Fi管理模块CMM2、两个Wi-Fi通信模块即Wi-Fi2和Wi-Fi3。如图20B所示,发送终端STAa进行信息处理的方法包括:
步骤401、STAa中的Wi-Fi2向STAb中的Wi-Fi0发送PPDU。
步骤402、STAa中的Wi-Fi3接收到NACK帧。
步骤403、STAa中的Wi-Fi3根据NACK帧生成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
步骤404、STAa中的Wi-Fi3将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发送至STAa中的CMM2模块。
步骤405、STAa中的CMM2模块判断STAa中Wi-Fi2和Wi-Fi3是否均与STAb连接。
步骤406、若步骤405满足条件,则CMM2模块将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发送至STAa中的Wi-Fi2。
步骤407、STAa中的Wi-Fi2根据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更新数据发射策略;停止数据发射或者更新NAV。
在本申请的在一实施例中,基于图20A和图20B,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系统实现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20所示,两个终端进行信息处理的方法包括:
步骤501、STAa通过Wi-Fi2向STAb的Wi-Fi0发送PPDU。
步骤502、STAb通过Wi-Fi1向STAa的Wi-Fi3发送NACK帧。
可见,在本申请中,终端中的双Wi-Fi通信模块不再是完全独立的两个连接,而是通过Wi-Fi管理模块在两个Wi-Fi通信模块之间的协调能力,在一个Wi-Fi通信模块因其空间信道环境较差而导致数据接收错误时,借用另外一个Wi-Fi通信模块及时进行关键信息(如NACK帧)的交互,信息处理及时性强,有效克服了空口时间资源和设备发射功耗浪费的缺陷。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第一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如图22示,第一终端10配置第一Wi-Fi管理模块11、第一Wi-Fi通信模块12以及第二Wi-Fi通信模块13,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和第二Wi-Fi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11,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12发送的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并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判断是否满足否定应答条件;以及若判定满足所述否定应答条件,则将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Wi-Fi通信模块13;
所述第二Wi-Fi通信模块13,配置为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生成否定应答NACK帧,并将所述NACK帧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12,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聚合数据单元;以及若确定所述目标聚合数据单元满足数据误接收条件,则向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发送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12,还配置为在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聚合数据单元之后,且若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所述目标聚合数据单元满足数据误接收条件,则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发送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之前,依次对接收的所述目标聚合数据单元中的子数据单元进行校验处理,获得校验结果;以及根据所述校验结果判断是否满足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以及若判定满足所述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则确定数据剩余接收时间;以及若确定所述数据剩余接收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确定满足所述数据误接收条件。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12,还具体配置为当确定所述目标聚合数据单元中、第n个子数据单元对应的校验结果为失败时,进行校验失败计数处理,获得计数结果;其中,n为正整数;以及若确定所述计数结果大于第一预设失败阈值,则判定满足所述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以及若确定所述计数结果未大于第一预设失败阈值,则判定不满足所述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12,还具体配置为确定所述目标聚合数据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并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模式确定数据接收时间窗;以及基于所述数据接收时间窗和当前数据接收时刻确定所述数据剩余接收时间。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至少携带所述第二终端中第三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11,具体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预设的地址与终端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对应的目标连接终端;以及若确定所述第二Wi-Fi通信模块对应的当前连接终端与所述目标连接终端相同,则判定满足所述否定应答条件;以及若确定所述第二Wi-Fi通信模块对应的当前连接终端与所述目标连接终端不同,则判定不满足所述否定应答条件。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至少还携带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和所述目标聚合数据单元的标识,所述第二Wi-Fi通信模块13,具体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以及所述目标聚合数据单元的标识,生成所述NACK帧。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第二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如图23所示,第二终端20配置第二Wi-Fi管理模块21、第三Wi-Fi通信模块22以及第四Wi-Fi通信模块23,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21分别与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22和第四Wi-Fi通信模块23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第四Wi-Fi通信模块23,配置为当接收到NACK帧时,根据所述NACK帧生成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并将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21;
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21,配置为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判断是否满足目标反馈条件;以及若判定满足所述目标反馈条件,则将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22。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22,配置为在当所述第四Wi-Fi通信模块接收到NACK帧时,所述第四Wi-Fi通信模块根据所述NACK帧生成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之前,向第一终端发送目标聚合数据单元。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Wi-Fi通信模块23,具体配置为从所述NACK帧中提取目标字段;其中,所述目标字段携带误接收Wi-Fi通信模块的第一目标地址、数据发送Wi-Fi通信模块的第二目标地址以及误接收数据单元的目标标识;以及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所述第二目标地址以及所述目标标识生成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21,具体配置为若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地址与所述第一终端中配置的第一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相同,且所述第二目标地址与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相同,则判定满足所述目标反馈条件;以及若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地址与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不同,或者,所述第二目标地址与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不同,则判定不满足所述目标反馈条件。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22,具体配置为响应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和所述目标标识对应的所述目标聚合数据单元;以及确定所述目标聚合数据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并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模式确定数据发送时间窗;以及基于所述数据发射时间窗和当前数据发送时刻,确定数据剩余发送时间;以及,当所述数据剩余发送时间大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时,停止向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发送所述目标聚合数据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应用于上述第一终端10,其芯片为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第一Wi-Fi通信模块、第二Wi-Fi通信模块、第一Wi-Fi管理模块以及接口的基带通信芯片;其中,第一Wi-Fi管理模块分别与第一Wi-Fi通信模块和第二Wi-Fi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第一Wi-Fi管理模块、第一Wi-Fi通信模块以及第二Wi-Fi通信模块通过该接口获取第一程序指令,实现如上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并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判断是否满足否定应答条件;
若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判定满足所述否定应答条件,则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将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Wi-Fi通信模块;
所述第二Wi-Fi通信模块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生成否定应答NACK帧,并将所述NACK帧发送至第二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应用于上述第二终端20,其芯片为集成了CPU、第三Wi-Fi通信模块、第四Wi-Fi通信模块、第二Wi-Fi管理模块以及接口的基带通信芯片;其中,第二Wi-Fi管理模块分别与第三Wi-Fi通信模块和第四Wi-Fi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第二Wi-Fi管理模块、第三Wi-Fi通信模块以及第四Wi-Fi通信模块通过该接口获取第二程序指令,实现如上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第四Wi-Fi通信模块接收到NACK帧时,所述第四Wi-Fi通信模块根据所述NACK帧生成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并将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
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判断是否满足目标反馈条件;
若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判定满足所述目标反馈条件,则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将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应用于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包括第一无线上网Wi-Fi管理模块、第一Wi-Fi通信模块以及第二Wi-Fi通信模块,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和第二Wi-Fi通信模块连接,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具体来讲,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当存储介质中的与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并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判断是否满足否定应答条件;
若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判定满足所述否定应答条件,则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将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Wi-Fi通信模块;
所述第二Wi-Fi通信模块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生成否定应答NACK帧,并将所述NACK帧发送至第二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应用于第二终端,第二终端配置第二Wi-Fi管理模块、第三Wi-Fi通信模块以及第四Wi-Fi通信模块,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和第四Wi-Fi通信模块连接,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具体来讲,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当存储介质中的与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第四Wi-Fi通信模块接收到NACK帧时,所述第四Wi-Fi通信模块根据所述NACK帧生成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并将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
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判断是否满足目标反馈条件;
若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判定满足所述目标反馈条件,则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将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示意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实现流程示意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实现流程示意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实现流程示意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实现流程示意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第一无线上网Wi-Fi管理模块、第一Wi-Fi通信模块以及第二Wi-Fi通信模块,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和第二Wi-Fi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并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判断是否满足否定应答条件;
若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判定满足所述否定应答条件,则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将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Wi-Fi通信模块;
所述第二Wi-Fi通信模块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生成否定应答NACK帧,并将所述NACK帧发送至第二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聚合数据单元;
若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所述目标聚合数据单元满足数据误接收条件,则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发送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聚合数据单元之后,且若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所述目标聚合数据单元满足数据误接收条件,则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发送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依次对接收的所述目标聚合数据单元中的子数据单元进行校验处理,获得校验结果;
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根据所述校验结果判断是否满足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
若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判定满足所述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则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数据剩余接收时间;
若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所述数据剩余接收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满足所述数据误接收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根据所述校验结果判断是否满足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包括:
当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所述目标聚合数据单元中、第n个子数据单元对应的校验结果为失败时,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进行校验失败计数处理,获得计数结果;其中,n为正整数;
若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所述计数结果大于第一预设失败阈值,则判定满足所述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
若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确定所述计数结果未大于第一预设失败阈值,则判定不满足所述数据误接收初始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至少携带所述第二终端中第三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判断是否满足所述否定应答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预设的地址与终端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对应的目标连接终端;
若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确定所述第二Wi-Fi通信模块对应的当前连接终端与所述目标连接终端相同,则判定满足所述否定应答条件;
若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确定所述第二Wi-Fi通信模块对应的当前连接终端与所述目标连接终端不同,则判定不满足所述否定应答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至少还携带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和所述目标聚合数据单元的标识,所述第二Wi-Fi通信模块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生成NACK帧,包括:
所述第二Wi-Fi通信模块根据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以及所述目标聚合数据单元的标识,生成所述NACK帧。
7.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第二Wi-Fi管理模块、第三Wi-Fi通信模块以及第四Wi-Fi通信模块,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和第四Wi-Fi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第四Wi-Fi通信模块接收到NACK帧时,所述第四Wi-Fi通信模块根据所述NACK帧生成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并将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
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判断是否满足目标反馈条件;
若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判定满足所述目标反馈条件,则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将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Wi-Fi通信模块根据所述NACK帧生成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包括:
从所述NACK帧中提取目标字段;其中,所述目标字段携带误接收Wi-Fi通信模块的第一目标地址、数据发送Wi-Fi通信模块的第二目标地址以及误接收数据单元的目标标识;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所述第二目标地址以及所述目标标识生成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判断是否满足目标反馈条件,包括:
若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地址与第一终端中配置的第一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相同,且所述第二目标地址与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相同,则判定满足所述目标反馈条件;
若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地址与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不同,或者,所述第二目标地址与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的地址不同,则判定不满足所述目标反馈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将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响应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和所述目标标识对应的所述目标聚合数据单元;
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确定所述目标聚合数据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并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模式确定数据发送时间窗;
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基于所述数据发射时间窗和当前数据发送时刻,确定数据剩余发送时间;
当所述数据剩余发送时间大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时,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停止向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发送所述目标聚合数据单元。
11.一种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第一Wi-Fi管理模块、第一Wi-Fi通信模块以及第二Wi-Fi通信模块,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和第二Wi-Fi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并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判断是否满足否定应答条件;以及若判定满足所述否定应答条件,则将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Wi-Fi通信模块;
所述第二Wi-Fi通信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指示消息生成NACK帧,并将所述NACK帧发送至第二终端。
12.一种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第二Wi-Fi管理模块、第三Wi-Fi通信模块以及第四Wi-Fi通信模块,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和第四Wi-Fi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第四Wi-Fi通信模块,配置为当接收到NACK帧时,根据所述NACK帧生成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并将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
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判断是否满足目标反馈条件;以及若判定满足所述目标反馈条件,则将所述数据误接收反馈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
13.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芯片包括第一Wi-Fi管理模块、第一Wi-Fi通信模块、第二Wi-Fi通信模块以及接口,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Wi-Fi通信模块和第二Wi-Fi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所述第一Wi-Fi管理模块、第一Wi-Fi通信模块以及第二Wi-Fi通信模块通过所述接口获取第一程序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应用于第二终端,所述芯片包括第二Wi-Fi管理模块、第三Wi-Fi通信模块、第二Wi-Fi通信模块以及接口,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三Wi-Fi通信模块和第四Wi-Fi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所述第二Wi-Fi管理模块、第三Wi-Fi通信模块以及第四Wi-Fi通信模块通过所述接口获取第二程序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或7-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14423.8A CN115226135A (zh) | 2021-04-16 | 2021-04-16 | 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芯片及存储介质 |
PCT/CN2022/086409 WO2022218314A1 (zh) | 2021-04-16 | 2022-04-12 | 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芯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14423.8A CN115226135A (zh) | 2021-04-16 | 2021-04-16 | 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芯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26135A true CN115226135A (zh) | 2022-10-21 |
Family
ID=83604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414423.8A Withdrawn CN115226135A (zh) | 2021-04-16 | 2021-04-16 | 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芯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226135A (zh) |
WO (1) | WO202221831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42421B (zh) * | 2024-04-11 | 2024-07-02 | 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fttr的终端认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94046A (zh) * | 2006-06-23 | 2007-12-2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3401666A (zh) * | 2013-06-29 | 2013-11-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重传方法和装置 |
WO2016072781A1 (en) * | 2014-11-06 | 2016-05-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Bootstrapping wi-fi direct communication by a trusted network entity |
WO2016176806A1 (zh) * | 2015-05-04 | 2016-11-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帧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WO2018076350A1 (zh) * | 2016-10-31 | 2018-05-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确定接收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
US20190342916A1 (en) * | 2018-05-04 | 2019-11-07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Cooperative multi-band operation scheme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CN111726205A (zh) * | 2019-03-18 | 2020-09-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WO2020222446A1 (ko) * | 2019-04-29 | 2020-11-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Harq 동작을 위한 nack 프레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230149A1 (en) * | 2013-07-11 | 2017-08-10 | InterDigital Pantent Holding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mart harq for wifi |
CN105071906B (zh) * | 2015-07-09 | 2018-06-15 | 清华大学 | Wlan系统中实现同频同时全双工通信的方法及节点 |
CN110880962A (zh) * | 2018-09-06 | 2020-03-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全双工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2021
- 2021-04-16 CN CN202110414423.8A patent/CN115226135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22
- 2022-04-12 WO PCT/CN2022/086409 patent/WO202221831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94046A (zh) * | 2006-06-23 | 2007-12-2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3401666A (zh) * | 2013-06-29 | 2013-11-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重传方法和装置 |
WO2016072781A1 (en) * | 2014-11-06 | 2016-05-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Bootstrapping wi-fi direct communication by a trusted network entity |
WO2016176806A1 (zh) * | 2015-05-04 | 2016-11-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帧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WO2018076350A1 (zh) * | 2016-10-31 | 2018-05-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确定接收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
US20190342916A1 (en) * | 2018-05-04 | 2019-11-07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Cooperative multi-band operation scheme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CN111726205A (zh) * | 2019-03-18 | 2020-09-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WO2020222446A1 (ko) * | 2019-04-29 | 2020-11-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Harq 동작을 위한 nack 프레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218314A1 (zh) | 2022-10-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00344031A1 (en) |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3411831B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US11588585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on two PDSCHs | |
CN107979847B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 |
CN108307519B (zh) | 消息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 |
CA3131039A1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JP4465360B2 (ja) | データが誤って拒否される確率が低減されているデータ伝送方法 | |
JP2009232109A (ja) | 無線端末装置および再送方法 | |
EP3890222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feedback resource in sidelink | |
US20240215107A1 (en) | Drx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US20230049573A1 (en) | Device-to-device relay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TW201832504A (zh) | 傳輸回饋訊息的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 |
CN118215150A (zh) | 实现数据传输的冲突检测方法及装置 | |
WO201722085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packet duplication in a multi-connectivity scenario | |
WO2021035556A1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WO2022218314A1 (zh) | 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芯片及存储介质 | |
EP3547761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 |
US1106450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 |
WO2023072147A1 (zh)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
CN118476314A (zh)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 |
WO2020067960A1 (en) | Transmission of protocol data units | |
CN111294148A (zh) | 信令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 |
CN117793792B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22252180A1 (zh) | 业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240090039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irst device, and second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021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