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25726A - 多协议终端的组网方法、通信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协议终端的组网方法、通信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25726A
CN115225726A CN202110349862.5A CN202110349862A CN115225726A CN 115225726 A CN115225726 A CN 115225726A CN 202110349862 A CN202110349862 A CN 202110349862A CN 115225726 A CN115225726 A CN 1152257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virtual
entity
protocol
entity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498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25726B (zh
Inventor
边毅
杨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498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25726B/zh
Priority to US17/685,660 priority patent/US11722373B2/en
Publication of CN115225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5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25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57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 H04L41/046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network management agents or mobile ag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4Configuration by using pre-existing information, e.g. using templates or copying from other elements
    • H04L41/0846Configuration by using pre-existing information, e.g. using templates or copying from other elements based on copy from othe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4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virtualisation of network functions or resources, e.g. SDN or NFV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30Profi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多协议终端的组网方法、通信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本公开通过在中间转换设备内设计实现虚拟终端模拟实体终端,以实现服务器协议与预定内部协议之间的转换,还通过虚拟管理端管控实体终端,通过实体终端厂商公开的解析机制,实现实体终端协议的解析进而完成预定内部协议与实体终端协议之间的转换,方便实现使用不同协议的实体终端均可直接入网,简化中间转换设备结构,实现多协议终端快速组网,提升组网速度和效果,并且降低了中间转换设备制作成本。

Description

多协议终端的组网方法、通信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协议终端的组网方法、通信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开始加入网络。而在物联网网络中,存在多种采用不同通信协议的终端,并且在多数情况下需要实现终端之间的协同组网,以实现相应功能。但是由于终端之间的通信协议存在不兼容的问题,融合网络中通常需要一种中间转换设备来实现各个终端之间协议的转换,而为了实现通信需求,中间转换设备需要兼容多种协议,因此经常造成中间转换设备的结构复杂,影响实际组网效果,并且导致制作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协议终端的组网方法、通信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物联网各个终端通信协议不同,中间转换设备需要协议兼容,导致中间转换设备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的问题。
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协议终端的组网方法,包括:接收服务器下发的配置文件;根据所述配置文件配置虚拟管理端,其中,所述虚拟管理端用于实现实体终端协议与预定协议之间的转换;接收第一实体终端的入网请求,并根据所述入网请求创建与所述第一实体终端对应的第一虚拟终端,其中,所述第一虚拟终端用于实现服务器协议与所述预定协议之间的转换;基于所述第一虚拟终端实现所述第一实体终端入网。
进一步,所述配置文件至少包括:所述实体终端列表,其中所述实体终端列表中至少包括所述实体终端类型;所述虚拟终端类型以及每种所述虚拟终端类型对应的虚拟终端的缓存区配置;所述虚拟终端与所述实体终端之间的对应列表。
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配置文件配置虚拟管理端,包括:根据所述实体终端列表,为所述列表中每个实体终端在所述虚拟管理端上配置相应的通信接口。
进一步,所述接收所述第一实体终端的入网请求,并根据所述入网请求创建与所述第一实体终端对应的第一虚拟终端,包括:检测所述实体终端列表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实体终端;在所述实体终端列表中不存在所述第一实体终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实体终端不具有入网权限,并反馈失败信息至所述第一实体终端;在所述实体终端列表中存在所述第一实体终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实体终端的类型,确定与所述第一虚拟终端的虚拟终端类型;基于所述虚拟终端类型和所述虚拟终端与所述实体终端之间的对应列表创建所述第一虚拟终端,并为所述第一虚拟终端划分相应类型的缓存区。
进一步,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虚拟终端实现所述第一实体终端入网,包括:在所述第一虚拟终端的缓存区中缓存所述第一实体终端的终端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终端状态信息基于所述入网请求确定;将第一虚拟终端ID、所述第一虚拟终端的虚拟终端类型、所述第一实体终端的终端状态信息通过上行网络上报至服务器以完成所述第一实体终端入网。
进一步,还包括:接收所述服务器下发的更新后的配置文件;根据所述更新后的配置文件配置所述虚拟管理端;根据实体终端的入网申请,创建与所述实体终端对应的虚拟终端,并基于所述虚拟终端实现所述实体终端入网。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协议网络的通信方法,包括:接收服务器下发的目标虚拟终端ID以及目标数据包;通过所述目标虚拟终端ID对应的目标虚拟终端将所述目标数据包转换为预定协议的第一下发数据,并将所述第一下发数据缓存在所述目标虚拟终端的缓存区;通过虚拟管理端从所述目标虚拟终端的缓存区获取所述第一下发数据,并将所述第一下发数据转换为目标协议的第二下发数据,其中,所述目标协议为所述目标虚拟终端对应的目标实体终端所使用的协议;通过所述虚拟管理端将所述第二下发数据通过下行网络发送至所述目标实体终端。
进一步,还包括:采集第二实体终端的第一上报数据;通过所述虚拟管理端将所述第一上报数据转换为预定协议的第二上报数据,并将所述第二上报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实体终端对应的第二虚拟终端;通过所述第二虚拟终端接收所述第二上报数据并将所述第二上报数据转换为服务器协议的第三上报数据,并将所述第三上报数据上报至所述服务器。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中间转换设备内设计实现虚拟终端模拟实体终端,以实现服务器协议与预定内部协议之间的转换,还通过虚拟管理端管控实体终端,通过实体终端厂商公开的解析机制,实现实体终端协议的解析进而完成预定内部协议与实体终端协议之间的转换,方便实现使用不同协议的实体终端均可直接入网,简化中间转换设备结构,实现多协议终端快速组网,提升组网速度和效果,并且降低了中间转换设备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多协议终端的组网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虚拟管理端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虚拟终端的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虚拟管理端与虚拟终端之间的映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物联网网络的架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第二实施例中多协议网络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公开第二实施例中多协议网络的通信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8为本公开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申请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公开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公开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公开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申请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公开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申请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公开。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公开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多协议终端物联网中的中间转换设备结构复杂,造成多协议终端组网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协议终端的组网方法,该方法主要应用于物联网架构的中间转换设备中,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1,接收服务器下发的配置文件。
服务器一般为使用TCP/IP协议进行通讯传输的互联网设备,各个需要入网的实体终端实际均需要与服务器连接,以实现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指令交互以及功能协作等目的。中间转换设备通常为网关,其上游与服务器连接,下游与实体终端连接,以实现二者之间的数据中转。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与实体终端的物联网主要指企业级使用的大型物联网,需要各类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以及功能协作,例如基于门禁设备、监控设备实现员工考勤管理,或通过各类传感器感知环境信息,再结合空调、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等设备调节办公环境等。而对于企业级物联网来说,通常情况下各个实体终端的需求情况、部署情况等入网相关信息均有固定要求。因此,为了简化入网操作并实现快速配置,组网人员通常通过服务器向各个中间转换设备下发对应的配置文件,使中间转换设备基于配置文件实现快速的内部架构设置,以降低组网难度,提升组网效率。
具体地,配置文件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体终端列表,即允许进行入网的实体终端名单,该列表中至少包括允许入网的实体终端类型,不同类型的实体终端的通信要求均不相同;(2)虚拟终端类型,虚拟终端设置的目的是在中间转换设备中模拟实体终端的性能,对于服务器来说,虚拟终端即为可直接访问操作的实体,因此,虚拟终端类型需要与实体终端类型相对应,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虚拟终端需要实现不同缓存区的配置;(3)虚拟终端与实体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通常以列表形式表示。
S12,根据配置文件配置虚拟管理端。
虚拟管理端主要负责管理下行网络中的全部实体终端,并将体终端的状态、任务、数据等通过虚拟终端接口同步到全部虚拟终端上,其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通过下行接口获取实体终端相应信息,并通过各个终端管理功能模块实现实体终端的管理配置,并通过虚拟终端接口与各个虚拟终端连接。在实际使用时,虚拟管理端还用于实现实体终端协议与预定协议之间的转换操作,其中,预定协议为中间转换设备的内部通讯协议,其可以由组网人员自行设置其协议原则,虚拟管理端基于各个实体终端厂商所提供相应协议的解析方式,对各个不同实体终端所传输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其实际传输的内容,并以预定协议进行表示,进而实现各个实体终端协议在中间转换设备的统一。需要了解的是,实体终端所使用的协议可以为蓝牙传输协议、红外传输协议或其他任意一种物联网设备的通信协议,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具体地,中间转换设备在接收到配置文件后,基于其内部所包含的实体终端列表,为列表中每个实体终端在虚拟管理端上配置相应的通信接口,便于实现虚拟管理端对实体终端的信息获取以及数据下发。
S13,接收第一实体终端的入网请求,并根据入网请求创建与第一实体终端对应的第一虚拟终端。
第一实体终端为当前还未加入到物联网中的实体终端,其在与虚拟管理端连接后,向虚拟管理端发起入网请求,该入网请求中至少包括第一实体终端的实体终端ID、物理地址、实体终端类型、请求时间等内容,中间转换设备接收到该入网请求后,创建与其相对应的第一虚拟终端,并通过第一虚拟终端模拟第一实体终端的全部功能和特性,使其在服务器看来,是可以直接进行访问操作的实体;进一步地,虚拟终端还用于实现预定协议转换与服务器所使用的协议之间的转换,结合虚拟管理端所实现的预定协议与实体终端协议之间的转换操作,最终实现实体终端所上报的信息可以正确被服务器知悉,服务器所反馈或下发的内容也可以直接被实体终端获取。对于服务器来说,其所接入的所有可访问的实体,均为使用同一协议的实体,而对于实体终端来说,物联网所下发的所有内容,也均为其各自使用的协议表示的内容。
图3示出了虚拟终端的架构示意图,其上行接口用于与服务器通信,实现相应数据或指令的上报或收取,其数据缓存则用于缓存与其对应的实体终端的相应内容,例如实体终端ID、终端的设备状态信息以及实体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具体通信的内容的缓存。在对应创建虚拟终端时,以第一实体终端的入网为例,首先检测当前接入的第一实体终端是否为准许接入的设备,即通过检测配置文件中下发的实体终端列表中是否存在该第一实体终端,例如检测列表中是否存在第一实体终端的ID或物理地址,若存在,则证明第一实体终端为预先配置并准许其接入物联网的设备,否则确定第一实体设备不具有入网权限,不允许其继续进行与中间转换设备之间的通信,并向其反馈入网失败信息;在实体终端列表中存在所述第一实体终端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实体终端的实体终端类型,确定待创建的第一虚拟终端的虚拟终端类型与第一实体终端的实体终端类型相同;随后基于虚拟终端类型和虚拟终端与实体终端之间的对应列表创建第一虚拟终端,并基于虚拟终端类型为第一虚拟终端划分相应类型的缓存区,用以进行实体终端信息以及传输信息的缓存。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实体终端类型或虚拟终端类型,其实际影响的是传输数据包的大小、数量以及时效性,并同时影响缓存区的大小,但并不影响实际传输的具体内容。
S14,基于第一虚拟终端实现所述第一实体终端入网。
第一虚拟终端创建后,基于第一实体终端的入网请求获取其中包含的第一实体终端的终端状态信息并存入相应缓存区中,例如第一实体终端的ID、物理地址、设备状态等内容,然后将第一虚拟终端创建后所生成的第一虚拟终端ID、第一虚拟终端的虚拟终端类型以及其获取到的第一实体终端的终端状态信息通过上行网络上报至服务器以完成所述第一实体终端入网。对于服务器来说,接入其网络的是具有第一实体终端全部功能与特性的第一虚拟终端,其在接收和下发的数据均按照第一虚拟终端的虚拟终端类型对应的要求进行打包和传输即可。
本实施例通过在中间转换设备内设计实现虚拟终端模拟实体终端,以实现服务器协议与预定内部协议之间的转换,还通过虚拟管理端管控实体终端,通过实体终端厂商公开的解析机制,实现实体终端协议的解析进而完成预定内部协议与实体终端协议之间的转换,方便实现使用不同协议的实体终端均可直接入网,简化中间转换设备结构,实现多协议终端快速组网,提升组网速度和效果,并且降低了中间转换设备制作成本。
图4为中间转换设备内虚拟管理端与虚拟终端之间的映射示意图,其中,一个虚拟管理端可以通过下行网络连接管理多个实体终端,即对应连接多个虚拟终端,每个虚拟终端仅对应一个实体终端以实现其功能和特性,并通过上行网络实现与服务器的通信。图5示出了一种物联网网络的架构示意图,其中,多个中间转换设备与服务器进行连接,每个中间转换设备同时与多个实体终端连接,基于每个中间转换设备内虚拟管理端和虚拟终端的设置,实现了多协议实体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快速组网。
进一步地,在需要对物联网中连接的实体终端进行扩展或调整时,组网人员可通过修改配置文件并重新下发,以实现中间转换设备内架构的更新,以满足对新的实体终端的接入或原有实体设备的调整。具体地,配置文件更新后由服务器下发至中间转换设备,中间转换设备则根据更新后的配置文件,重新进行虚拟管理端的配置,例如调整下行接口数量,各个接口与实体终端之间的对应情况等,然后根据实体终端的入网申请,重新创建对应的虚拟终端,并实现入网即可。
通过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组网方式,在简化中间转换设备结构,降低组网难度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简化网络的更新和调整步骤,便于进行物联网扩展,实现更多类型的实体终端的接入,以达到丰富物联网功能的效果。
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第一实施所提供的组网方式所组成的多协议网络的通信方法,其流程图如图6所示,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21,接收服务器下发的目标虚拟终端ID以及目标数据包。
由于对于服务器来说,虚拟终端是可以直接访问操作的实体,因此其下发的数据包均为针对虚拟终端的数据包,并且在下发目标数据包时将基于该目标虚拟终端的虚拟终端类型进行数据的拆分和打包。
S22,通过目标虚拟终端ID对应的目标虚拟终端将目标数据包转换为预定协议的第一下发数据,并将第一下发数据缓存在目标虚拟终端的缓存区。
目标虚拟终端ID对应的目标虚拟终端接受到目标数据包之后,将其从服务器协议转换为预定协议下的第一下发数据,同时将其缓存在缓存区中等待虚拟管理端进行后续处理。
S23,通过虚拟管理端从目标虚拟终端的缓存区获取所述第一下发数据,并将所述第一下发数据转换为目标协议的第二下发数据。
S24,通过虚拟管理端将第二下发数据通过下行网络发送至目标实体终端。
目标虚拟终端将第一下发数据缓存至缓存区后,可通知对应的虚拟管理端进行第一下发数据的获取,而虚拟管理端接收到该通知之后从对应缓存区中获取该第一下发数据,并将其转换为目标实体终端所使用的目标协议的第二下发数据,其中,目标协议为目标虚拟终端对应的目标实体终端所使用的协议的格式,最后通过下行网络将第二下发数据发送至目标实体终端,以完成从服务器下发数据至实体终端的流程。
需要了解的是,步骤S21至S24给出了数据下发的过程,在实际使用中还应当包括实体终端进行数据上报的过程。图7示出了多协议网络的通信方法的另一种实施流程,其主要用于说明实体终端进行数据上报的过程。
S31,采集第二实体终端的第一上报数据;
S32,通过虚拟管理端将第一上报数据转换为预定协议的第二上报数据,并将第二上报数据发送至第二实体终端对应的第二虚拟终端;
S33,通过第二虚拟终端接收第二上报数据并将第二上报数据转换为服务器协议的第三上报数据,并将第三上报数据上报至服务器。
上述步骤所公开的数据上报流程,与图6所示的数据下发流程相对应,其实际均为通过虚拟管理端实现预定协议与实体终端协议之间的转换,通过虚拟终端实现预定协议与服务器协议之间的转换,二者协同操作实现多种协议实体终端的通信,避免了中间转换设备需要实现的多种协议之间的互相转换,进而简化了中间转换设备的结构复杂程度,并降低了实体终端与服务器,甚至网络内多个实体终端之间数据通信的难度,优化了物联网的功能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图6中所示的通信方法与图7所示的通信方法之间没有固定的先后执行顺序,实际上可以是服务器基于图6所示步骤下发数据后,实体终端基于图7所示步骤进行反馈,也可以是实体终端先基于图7所示步骤进行数据上报,再由服务器基于图6所示步骤进行反馈,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限制。
本公开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存储介质,该非瞬态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安装于物联网的中间转换设备中,其具体为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至S104:
S101,接收服务器下发的配置文件;
S102,根据配置文件配置虚拟管理端,其中,虚拟管理端用于实现实体终端协议与预定协议之间的转换;
S103,接收第一实体终端的入网请求,并根据入网请求创建与第一实体终端对应的第一虚拟终端,其中,虚拟终端用于实现服务器协议与预定协议之间的转换;
S104,基于第一虚拟终端实现第一实体终端入网。
具体地,配置文件至少包括:实体终端列表,其中列表中至少包括实体终端类型;虚拟终端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的虚拟终端的缓存区配置。
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根据配置文件配置虚拟管理端时,具体被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根据实体终端列表,为列表中每个实体终端在虚拟管理端上配置相应的通信接口。
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接收第一实体终端的入网请求,并根据入网请求创建与第一实体终端对应的第一虚拟终端时,具体被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检测实体终端列表中是否存在第一实体终端;在实体终端列表中存在第一实体终端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实体终端的类型,确定与第一虚拟终端的虚拟终端类型;基于虚拟终端类型创建第一虚拟终端,并为第一虚拟终端划分相应类型的缓存区。
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基于第一虚拟终端实现第一实体终端入网时,具体被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在第一虚拟终端的缓存区中缓存第一实体终端的终端状态信息,其中,终端状态信息基于入网请求确定;将第一虚拟终端ID、第一虚拟终端的虚拟终端类型、第一实体终端的终端状态信息通过上行网络上报至服务器以完成第一实体终端入网。
计算机程序还被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接收服务器下发的更新后的配置文件;根据更新后的配置文件配置虚拟管理端;根据实体终端的入网申请,创建与实体终端对应的虚拟终端,并基于虚拟终端实现实体终端入网。
本实施例通过在中间转换设备内设计实现虚拟终端模拟实体终端,以实现服务器协议与预定内部协议之间的转换,还通过虚拟管理端管控实体终端,通过实体终端厂商公开的解析机制,实现实体终端协议的解析进而完成预定内部协议与实体终端协议之间的转换,方便实现使用不同协议的实体终端均可直接入网,简化中间转换设备结构,实现多协议终端快速组网,提升组网速度和效果,并且降低了中间转换设备制作成本。
与此同时,该存储介质中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还可以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本公开二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201至S204:
S201,接收服务器下发的目标虚拟终端ID以及目标数据包;
S202,通过目标虚拟终端ID对应的目标虚拟终端将目标数据包转换为预定协议的第一下发数据,并将第一下发数据缓存在目标虚拟终端的缓存区;
S203,通过虚拟管理端从目标虚拟终端的缓存区获取第一下发数据,并将第一下发数据转换为目标协议的第二下发数据,其中,目标协议为目标虚拟终端对应的目标实体终端所使用的协议;
S204,通过虚拟管理端将第二下发数据通过下行网络发送至目标实体终端。
计算机程序还被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采集第二实体终端的第一上报数据;通过虚拟管理端将第一上报数据转换为预定协议的第二上报数据,并将第二上报数据发送至第二实体终端对应的第二虚拟终端;通过第二虚拟终端接收第二上报数据并将第二上报数据转换为服务器协议的第三上报数据,并将第三上报数据上报至服务器。
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作为物联网中的中间转换设备使用,其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至少包括存储器100和处理器200,存储器100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200在执行存储器100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公开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示例性的,电子设备计算机程序步骤如下S301至S304:
S301,接收服务器下发的配置文件;
S302,根据配置文件配置虚拟管理端,其中,虚拟管理端用于实现实体终端协议与预定协议之间的转换;
S303,接收第一实体终端的入网请求,并根据入网请求创建与第一实体终端对应的第一虚拟终端,其中,虚拟终端用于实现服务器协议与预定协议之间的转换;
S304,基于第一虚拟终端实现第一实体终端入网。
具体地,配置文件至少包括:实体终端列表,其中列表中至少包括实体终端类型;虚拟终端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的虚拟终端的缓存区配置。
处理器在执行存储器上存储的根据配置文件配置虚拟管理端时,具体执行如下计算机程序:根据实体终端列表,为列表中每个实体终端在虚拟管理端上配置相应的通信接口。
处理器在执行存储器上存储的接收第一实体终端的入网请求,并根据入网请求创建与第一实体终端对应的第一虚拟终端时,具体执行如下计算机程序:检测实体终端列表中是否存在第一实体终端;在实体终端列表中存在第一实体终端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实体终端的类型,确定与第一虚拟终端的虚拟终端类型;基于虚拟终端类型创建第一虚拟终端,并为第一虚拟终端划分相应类型的缓存区。
处理器在执行存储器上存储的基于第一虚拟终端实现第一实体终端入网时,具体执行如下计算机程序:在第一虚拟终端的缓存区中缓存第一实体终端的终端状态信息,其中,终端状态信息基于入网请求确定;将第一虚拟终端ID、第一虚拟终端的虚拟终端类型、第一实体终端的终端状态信息通过上行网络上报至服务器以完成第一实体终端入网。
处理器还执行存储器上存储如下计算机程序:接收服务器下发的更新后的配置文件;根据更新后的配置文件配置虚拟管理端;根据实体终端的入网申请,创建与实体终端对应的虚拟终端,并基于虚拟终端实现实体终端入网。
与此同时,处理器200在执行存储器100上的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本公开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示例性的,电子设备计算机程序步骤如下S401至S403:
S401,接收服务器下发的目标虚拟终端ID以及目标数据包;
S402,通过目标虚拟终端ID对应的目标虚拟终端将目标数据包转换为预定协议的第一下发数据,并将第一下发数据缓存在目标虚拟终端的缓存区;
S403,通过虚拟管理端从目标虚拟终端的缓存区获取第一下发数据,并将第一下发数据转换为目标协议的第二下发数据,其中,目标协议为目标虚拟终端对应的目标实体终端所使用的协议;
S404,通过虚拟管理端将第二下发数据通过下行网络发送至目标实体终端。
处理器还执行存储器上存储如下计算机程序:采集第二实体终端的第一上报数据;通过虚拟管理端将第一上报数据转换为预定协议的第二上报数据,并将第二上报数据发送至第二实体终端对应的第二虚拟终端;通过第二虚拟终端接收第二上报数据并将第二上报数据转换为服务器协议的第三上报数据,并将第三上报数据上报至服务器。
以上对本公开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公开不限于这些具体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构思的基础上,能够做出多种变型和修改实施例,这些变型和修改都应落入本公开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协议终端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服务器下发的配置文件;
根据所述配置文件配置虚拟管理端,其中,所述虚拟管理端用于实现实体终端协议与预定协议之间的转换;
接收第一实体终端的入网请求,并根据所述入网请求创建与所述第一实体终端对应的第一虚拟终端,其中,所述第一虚拟终端用于实现服务器协议与所述预定协议之间的转换;
基于所述第一虚拟终端实现所述第一实体终端入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文件至少包括:
所述实体终端列表,其中所述实体终端列表中至少包括所述实体终端类型;
所述虚拟终端类型以及每种所述虚拟终端类型对应的虚拟终端的缓存区配置;
所述虚拟终端与所述实体终端之间的对应列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配置文件配置虚拟管理端,包括:
根据所述实体终端列表,为所述实体终端列表中每个实体终端在所述虚拟管理端上配置相应的通信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一实体终端的入网请求,并根据所述入网请求创建与所述第一实体终端对应的第一虚拟终端,包括:
检测所述实体终端列表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实体终端;
在所述实体终端列表中不存在所述第一实体终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实体终端不具有入网权限,并反馈失败信息至所述第一实体终端;
在所述实体终端列表中存在所述第一实体终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实体终端的类型,确定与所述第一虚拟终端的虚拟终端类型;
基于所述虚拟终端类型和所述虚拟终端与所述实体终端之间的对应列表创建所述第一虚拟终端,并为所述第一虚拟终端划分相应类型的缓存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虚拟终端实现所述第一实体终端入网,包括:
在所述第一虚拟终端的缓存区中缓存所述第一实体终端的终端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终端状态信息基于所述入网请求确定;
将第一虚拟终端ID、所述第一虚拟终端的虚拟终端类型、所述第一实体终端的终端状态信息通过上行网络上报至服务器以完成所述第一实体终端入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服务器下发的更新后的配置文件;
根据所述更新后的配置文件配置所述虚拟管理端;
根据实体终端的入网申请,创建与所述实体终端对应的虚拟终端,并基于所述虚拟终端实现所述实体终端入网。
7.一种多协议网络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服务器下发的目标虚拟终端ID以及目标数据包;
通过所述目标虚拟终端ID对应的目标虚拟终端将所述目标数据包转换为预定协议的第一下发数据,并将所述第一下发数据缓存在所述目标虚拟终端的缓存区;
通过虚拟管理端从所述目标虚拟终端的缓存区获取所述第一下发数据,并将所述第一下发数据转换为目标协议的第二下发数据,其中,所述目标协议为所述目标虚拟终端对应的目标实体终端所使用的协议;
通过所述虚拟管理端将所述第二下发数据通过下行网络发送至所述目标实体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采集第二实体终端的第一上报数据;
通过所述虚拟管理端将所述第一上报数据转换为预定协议的第二上报数据,并将所述第二上报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实体终端对应的第二虚拟终端;
通过所述第二虚拟终端接收所述第二上报数据并将所述第二上报数据转换为服务器协议的第三上报数据,并将所述第三上报数据上报至所述服务器。
9.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0349862.5A 2021-03-31 2021-03-31 多协议终端的组网方法、通信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52257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9862.5A CN115225726B (zh) 2021-03-31 2021-03-31 多协议终端的组网方法、通信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7/685,660 US11722373B2 (en) 2021-03-31 2022-03-03 Method for networking multi-protocol terminals,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9862.5A CN115225726B (zh) 2021-03-31 2021-03-31 多协议终端的组网方法、通信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5726A true CN115225726A (zh) 2022-10-21
CN115225726B CN115225726B (zh) 2024-05-24

Family

ID=83448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9862.5A Active CN115225726B (zh) 2021-03-31 2021-03-31 多协议终端的组网方法、通信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722373B2 (zh)
CN (1) CN11522572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9058A (zh) * 2023-09-15 2023-10-24 工业云制造(四川)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基于云制造模式的多协议设备接入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41673A (ko) * 2001-11-21 2003-05-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에스아이피 미디어 게이트웨이 제어기
CN102469065A (zh) * 2010-11-02 2012-05-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与html5浏览器互通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WO2018204225A1 (en) * 2017-05-01 2018-11-08 Fisher-Rosemount Systems, Inc. Open architecture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CN110493351A (zh) * 2019-08-28 2019-11-22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联网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16845A (zh) * 2020-03-12 2020-07-14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配置边缘设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00236546A1 (en) * 2017-07-28 2020-07-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Updating Network Access Application Authentication Information, Terminal, and Serv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6308B (zh) 2013-12-17 2017-04-12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协议平台通信方法及多协议平台
CN103888443B (zh) 2014-02-20 2017-10-24 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和评测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多协议解析的方法和多协议解析系统
CN106792800B (zh) 2016-11-29 2020-12-22 义乌市智享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协议控制方法及用于多协议控制的ap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41673A (ko) * 2001-11-21 2003-05-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에스아이피 미디어 게이트웨이 제어기
CN102469065A (zh) * 2010-11-02 2012-05-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与html5浏览器互通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WO2018204225A1 (en) * 2017-05-01 2018-11-08 Fisher-Rosemount Systems, Inc. Open architecture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CN110582732A (zh) * 2017-05-01 2019-12-17 费希尔-罗斯蒙特系统公司 开放式架构工业控制系统
US20200236546A1 (en) * 2017-07-28 2020-07-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Updating Network Access Application Authentication Information, Terminal, and Server
CN110493351A (zh) * 2019-08-28 2019-11-22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联网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16845A (zh) * 2020-03-12 2020-07-14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配置边缘设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9058A (zh) * 2023-09-15 2023-10-24 工业云制造(四川)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基于云制造模式的多协议设备接入方法及系统
CN116939058B (zh) * 2023-09-15 2023-11-28 工业云制造(四川)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基于云制造模式的多协议设备接入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5726B (zh) 2024-05-24
US11722373B2 (en) 2023-08-08
US20220321412A1 (en)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66013B2 (en) Unified devi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US11265333B2 (en) Method of achieving synchronization management of account information of WEB interface in multi-system DAS
CN100550763C (zh) 网络设备的管理方法及网络管理系统
WO2022262465A1 (zh) 基于opc ua的时间敏感网络集中用户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11586145B (zh) 一种车辆诊断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002173A1 (zh) 一种智能设备入网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控制系统、方法
CN111880446A (zh) 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及控制指令的接收方法
CN105450779A (zh) 一家电设备连接多服务器的方法
EP3122008A1 (en) Cloud desktop pushing method and system, pushing end and receiving end
US20230161541A1 (en) Screen proj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13518134B (zh) 一种mesh组网下通过域名访问主路由器的方法与装置
CN110213340A (zh) 箱式交换机的云管理方法、交换机、服务器及平台
CN111901162A (zh) 物联网设备及其配网方法、物联网系统
WO2023045611A1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6679095A (zh) 一种互联接入的方法、装置及智能空调系统
CN115225726A (zh) 多协议终端的组网方法、通信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15188331A1 (zh) 转发控制方法、驱动器及sdn网络
CN109274715A (zh) 车载多通道通信系统的平台资源管理系统
CN109032978A (zh) 一种基于bmc的文件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5577433A (zh) 一种acs集群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005421A (zh) 一种通过单网络端口实现对多网络系统Telnet控制方法
CN116112560B (zh) 基于Reactive机制的数据上行与代理方法及系统
CN109489185A (zh)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和内机控制器
CN110209136B (zh) 一种控制系统中硬件资源统一调度方法
JP3855618B2 (ja) 分散型ビル管理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