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25076A - 按压感测单元及应用其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及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按压感测单元及应用其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及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25076A
CN115225076A CN202111613302.2A CN202111613302A CN115225076A CN 115225076 A CN115225076 A CN 115225076A CN 202111613302 A CN202111613302 A CN 202111613302A CN 115225076 A CN115225076 A CN 1152250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pad
pressing
sensing pad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133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哲嘉
陈昱翰
廖祈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xart Imag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Pixart Imag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xart Imaging Inc filed Critical Pixart Imaging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225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50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9/00Measuring steady of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pressure-sensitive elements; Transmitting or indicating the displacement of mechanical pressure-sensitive elements, used to measure the steady or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a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L9/12Measuring steady of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pressure-sensitive elements; Transmitting or indicating the displacement of mechanical pressure-sensitive elements, used to measure the steady or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a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by making use of variations in capacitance, i.e.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G01L1/14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capacitance or inductance of electrical elements, e.g.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of frequency of electrical oscillators
    • G01L1/142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capacitance or inductance of electrical elements, e.g.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of frequency of electrical oscillators using capacitors
    • G01L1/146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capacitance or inductance of electrical elements, e.g.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of frequency of electrical oscillators using capacitors for measuring force distributions, e.g. using force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using a plurality of detectors, e.g. keyboar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9/00Measuring steady of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pressure-sensitive elements; Transmitting or indicating the displacement of mechanical pressure-sensitive elements, used to measure the steady or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a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L9/0001Transmitting or indicating the displacement of elastically deformable gauges by electric, electro-mechanical,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 G01L9/0005Transmitting or indicating the displacement of elastically deformable gauges by electric, electro-mechanical,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using variations in capacit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94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 H03K2217/96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7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7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apacitive touch and proximity switches
    • H03K2217/960765Details of shield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按压感测单元及应用其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及输入装置。按压感测单元用以检测按压事件,且包括按压感测垫组以及浮接导电件。按压感测垫组包括相互分隔设置的第一按压感测垫、第二按压感测垫以及接地垫。第一按压感测垫与第二按压感测垫通过接地垫而彼此电性屏蔽。浮接导电件与按压感测垫组中的其中一个相对于浮接导电件与按压感测垫组中的另一个沿着移动方向而可移动地设置,且浮接导电件与按压感测垫组在移动方向上相互重叠。据此,可增加按压信号与噪声之间的比值,从而避免误判。

Description

按压感测单元及应用其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及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压感测单元以及应用其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及输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以检测按压事件的按压感测单元以及应用其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及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键盘广泛地作为使用者界面而用于配合电脑系统,以允许使用者可以操作电脑系统。以现有的垫圈开关(dome-switch)式键盘为例,当按键被按压时,按键的键帽压抵设置在键帽下方的橡胶(rubber dome)垫圈。橡胶垫圈被压缩并提供使用者触觉反馈。同时,橡胶垫圈的变形也会使设置在橡胶垫圈下方的感测电路产生一感测信号。设置于垫圈开关式键盘内的芯片通过感测电路接收感测信号,并根据所接收的感测信号产生对应于被按压的按键的代码。芯片并将代码传送至电脑的处理器,以使处理器可以产生对应于被按压按键的指令。
近年来,发展出一种结合鼠标与传统键盘两种功能的触控感测机械式键盘。也就是说,触控感测机械式键盘可操作在两种或者多种模式下,如:打字模式或者是鼠标模式,以允许用户不只可通过键盘输入指令,也可以通过键盘控制屏幕上的光标移动。
现有的触控感测机械式键盘可包括电容感测电路,其包括多个感测电极对。每个感测电极对定义出对应于其中一按键的感测点。当用户的手指触摸或者按压按键时,感测点的电容值会随着变化。通过检测每一感测点的电容值的变化量,可判断对应于感测点的按键是否被按压或者被触摸。
在用户的手指靠近按键表面,但并未按压时,对应于按键的感测点的电容值就会产生变化,而可能造成感测信号的噪声。另外,因使用者的手指所产生的压力所造成的按压距离有限,因此在按键于触摸状态以及按压状态下,在同一感测点所测得的两种电容值之间的差值较小。据此,对于现有的电容式键盘而言,芯片较难根据所接收的电容变化值来判定该按键是仅被触碰或是有被按压,而导致容易误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按压感测单元以及应用其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与输入装置,以提高信噪比且避免误判。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按压感测单元用以检测按压事件,且按压感测单元包括按压感测垫组以及浮接导电件。按压感测垫组包括相互分隔设置的第一按压感测垫、第二按压感测垫以及接地垫。第一按压感测垫与第二按压感测垫通过接地垫而彼此电性屏蔽。浮接导电件与按压感测垫组中的其中一个相对于浮接导电件与按压感测垫组中的另一个沿着移动方向而可移动地设置,且浮接导电件与按压感测垫组在移动方向上相互重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包括:至少一触摸感测单元以及至少一按压感测单元。至少一触摸感测单元包括一触摸感测垫组。触摸感测垫组包括彼此分隔设置的一第一触摸感测垫以及一第二触摸感测垫。至少一按压感测单元包括一按压感测垫组以及一浮接导电件。按压感测垫组包括相互分隔设置的一第一按压感测垫、一第二按压感测垫以及一接地垫,且第一按压感测垫与第二按压感测垫通过接地垫而彼此电性屏蔽。浮接导电件与按压感测垫中的其中一个相对于另一个沿着移动方向而可移动地设置,且浮接导电件与按压感测垫组在移动方向上相互重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输入装置。输入装置包括:多个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以及处理电路。每一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包括:至少一触摸感测单元以及至少一按压感测单元。至少一触摸感测单元包括彼此分隔设置的一第一触摸感测垫以及一第二触摸感测垫。至少一按压感测单元包括一按压感测垫组以及一浮接导电件。按压感测垫组包括相互分隔设置的一第一按压感测垫、一第二按压感测垫以及一接地垫,且第一按压感测垫与第二按压感测垫通过接地垫而彼此电性屏蔽。浮接导电件与按压感测垫中的其中一个相对于浮接导电件与按压感测垫中的另一个沿着一移动方向而可移动地设置,且浮接导电件与按压感测垫组在移动方向上相互重叠。处理电路电性连接于触摸感测单元与按压感测垫组以得到浮接导电件、第一按压感测垫以及第二按压感测垫三者之间的一等效耦合电容的一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一触摸感测垫与第二触摸感测垫之间的一耦合电容的一第二变化量。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按压感测单元以及应用其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与输入装置,通过“按压感测垫组包括相互分隔设置的一第一按压感测垫、一第二按压感测垫以及一接地垫,第一按压感测垫与第二按压感测垫通过接地垫而彼此电性屏蔽”、“浮接导电件与按压感测垫组中的其中一个相对于浮接导电件与按压感测垫组中的另一个沿着一移动方向而可移动地设置,且浮接导电件与按压感测垫组在移动方向上相互重叠”的技术特征,可增加按压信号与噪声之间的比值,从而避免误判。
为使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单元在未按压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单元在按压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单元在未按压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单元在未按压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垫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垫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垫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垫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在未按压状态沿线XI-XI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0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在被物件按压而保持在按压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1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在未按压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在被物件按压而保持在按压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鼠标的按键盖在未按压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鼠标的按键盖被按压而保持在按压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公开有关“按压感测单元以及应用其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及输入装置”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实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请参照图1与图2。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单元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单元在未按压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按压感测单元1可被应用于任何电子装置中,以感测按压事件。前述的电子装置可以是输入装置,如:键盘或鼠标,且可电性连接于个人计算机或是整合在其他系统或设备的壳体或是机壳内,以让用户输入指令。在一实施例中,键盘内可包括多个按压感测单元1,且多个按压感测单元1的位置分别对应于多个按键的位置,来感测按压事件。另外,多个按压感测单元1彼此电性连接,如图1所示。
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按压感测单元1包括一按压感测垫组10以及一浮接导电件11。浮接导电件11与按压感测垫组10中的其中一个相对于浮接导电件11与按压感测垫组10中的另一个沿着一移动方向而可移动地设置。也就是说,若按压感测垫组10的位置被固定,则浮接导电件11被设置为可沿着移动方向相对于按压感测垫组10移动,从而改变两者之间的最短距离。然而,若浮接导电件11的位置被固定,按压感测垫组10被设置为可沿着移动方向而相对于浮接导电件11移动。须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举例。在另一实施例中,浮接导电件11以及按压感测垫组10被设置为可相对于彼此靠近或远离而移动,以使二者之间的最短距离可被改变。据此,按压感测单元1可以被应用于用来夹取物体的元件。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按压感测单元1还包括一膜层12,其具有第一表面12a以及与第一表面12a相对的第二表面12b。按压感测垫组10是设置并固定在膜层12上。膜层12可以是一柔性线路板,而使设置于其上的按压感测垫组10可电性连接于一处理电路A1。进一步而言,柔性线路板可包括多条迹线(图2未示出),且按压感测垫组10可通过柔性线路板的迹线而电性连接于处理电路A1。当浮接导电件11靠近按压感测垫组10,而使按压感测垫组10与浮接导电件11之间的最短距离或平均距离减少时,按压感测垫组10可配合处理电路A1运行而得到按压信号。
请再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垫组10可包括相互分隔设置的一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一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以及一接地垫103。须注意的是,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通过接地垫103而彼此电性屏蔽。进一步而言,接地垫103在一参考面的垂直投影会位于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在同一参考面的两个垂直投影之间。
此外,本实施例中,接地垫103在参考面的垂直投影不重叠第一按压感测垫101在同一参考面的垂直投影,也不重叠第二按压感测垫102在同一参考面的垂直投影,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接地垫103在参考面的垂直投影也可与第一按压感测垫101或者第二按压感测垫102在同一参考面的垂直投影局部地或者完全地重叠。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按压感测垫101、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以及接地垫103是共同位于膜层12的相同表面(第一表面12a)上,且接地垫103是位于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之间,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按压感测垫101、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以及接地垫103可共同位于膜层12的第二表面12b上。
然而,只要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之间的耦合电容尽可能地被降低或者甚至趋近于零,第一按压感测垫101、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以及接地垫103不一定都要设置在相同表面上。
请再参照图1,多个按压感测垫组10(图1示出3个为例)的多个第一按压感测垫101可通过多条第一线路101a彼此电性连接。相似地,多个第二按压感测垫102可通过多条第二线路102a彼此电性连接,而多个接地垫103可通过多条接地线路103a彼此电性连接。但第一线路101a、第二线路102a以及接地线路103a的设置并不限于图1所示出的例子。
另外,如图1所示,第一按压感测垫101、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以及接地垫103在俯视方向上呈同心环状设置。具体而言,在俯视图中,第一按压感测垫101的形状为圆形,且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以及接地垫103的形状呈具有开口的环形,且围绕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按压感测垫101、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以及第三按压感测垫103的俯视形状也可是其他几何形状。
请参照图1与图2,在每一个按压感测单元1中,浮接导电件11可移动地设置在按压感测垫组10上方。在一实施例中,浮接导电件11可以是一导电层,且直接形成于被一弹性件(图2未示出)所支撑的绝缘件(图2未示出)上。前述的绝缘件例如是键帽,且浮接导电件11可设置在键帽面对于按压感测垫组10的一侧。在另一实施例中,绝缘件可以是一膜层,且多个按压感测单元1的多个浮接导电件11设置在膜层上并排列成阵列。
在另一实施例中,浮接导电件11可以是被绝缘层披覆的导电块体,且通过一弹性件(图2未示出)而设置在按压感测垫组10上方。据此,本发明并不限制将浮接导电件11可移动地设置在按压感测垫组10上方的手段。
另外,浮接导电件11与按压感测垫组10在移动方向上会相互重叠。进一步而言,如图2所示,浮接导电件11与第一按压感测垫101的至少一部分在移动方D1向上相互重叠,且浮接导电件1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的至少一部分在移动方向上相互重叠。当对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施加偏压时,在浮接导电件11与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之间会形成具有第一电容值的第一电容C1,而在浮接导电件1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之间会形成具有第二电容值的第二电容C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以并联方式彼此电性连接。据此,浮接导电件11、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以及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三者之间的等效耦合电容会等于第一电容值与第二电容值的总和(C1+C2).。
须说明的是,既然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会通过设置在该二者之间的接地垫103而被电性屏蔽,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之间并不会形成电容。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浮接导电件11与按压感测垫组10之间的最短距离改变时,等效耦合电容也会改变,且电性连接于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的处理电路A1会检测到等效耦合电容的第一变化量。
请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单元在按压状态的剖面示意图。进一步而言,在浮接导电件11受到外力F而被按压时,浮接导电件11与按压感测垫组10之间的最短距离也随之变小。随着最短距离变小,第一电容C1的第一电容值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电容值都会随着改变,从而使等效耦合电容改变。
在现有的电容感测电路中,多个感测电极对分别对应于多个感测点而设置。通过检测感测每一电极对的耦合电容的变化量,来决定对应的感测点是否被触碰或者按压。因此,一般而言,在现有的电容感测电路中,不会具有位于两个感测电极之间的接地部。否则,感测电极对的两个感测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的变化量会因接地部的屏蔽,而无法被感测。此外,随着接地导电物件,如:手指,逐渐靠近其中一个感测点,但未触碰或按压感测点时,耦合电容也会变化,而很容易产生不必要的噪声。
相较于现有的电容式感测电路,虽然本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垫组10具有设置于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之间的接地垫103,但由于浮接导电件11会与按压感测垫组10重叠设置,在浮接导电件11被按压时,仍可检测到等效耦合电容的变化量。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物件(object)靠近浮接导电件11时,无论靠近的物件是导电体或是绝缘体,因物件靠近按压感测垫组10而对等效耦合电容造成的影响可被有效地抑制。据此,通过将接地垫103设置在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之间,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噪声,从而提高信噪比。
请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单元在未按压状态的剖面示意图。第二实施例的元件与图2所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标号,且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在图4所示的按压感测单元1中,第一按压感测垫101、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以及接地垫103并没有设置在膜层12的同一个表面上。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接地垫103共同位于第一表面12a,而第二按压感测垫102是位于第二表面12b。然而,第一按压感测垫101、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以及接地垫103共同形成的俯视图案可以与图1所示出的图案相同。也就是说,第一按压感测垫101的俯视形状可以呈圆形。相似地,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与接地垫103的俯视形状可以皆为具有开口的环形,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是分别位于不同的表面,但接地垫103在参考面的垂直投影仍会位于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在同一参考面的两个垂直投影之间,以使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电性屏蔽。
请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单元在未按压状态的剖面示意图。第三实施例的元件与图4所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标号,且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按压感测垫101是位于第一表面12a,且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与接地垫103是共同位于第二表面12b。如前所述,即使第一按压感测垫101、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与接地垫103三者并没有共同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只要接地垫103在参考面的垂直投影仍会位于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在同一参考面的两个垂直投影之间,仍可使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电性屏蔽。
另外,第一按压感测垫101、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与接地垫103也可分别具有另一俯视形状,而使按压感测垫组10的俯视图案与图1所示的按压感测垫组10的俯视图案不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垫组的俯视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元件与图1所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标号,且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垫组10A中,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的俯视形状皆大致呈半圆形。另外,接地垫103包括一隔离部1031以及两个环绕部1032。隔离部1031的俯视形状呈条状。在一实施例中,隔离部1031在参考面的垂直投影是位于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在相同参考面的两个垂直投影之间。
另外,在俯视方向上,两个环绕部1032分别连接于隔离部1031的两相反端。其中一个环绕部1032环绕第一按压感测垫101,而另一个环绕部1032环绕第二按压感测垫102。据此,两个环绕部1032在参考面的垂直投影会分别环绕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在参考面的两个垂直投影。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环绕部1032皆呈半环形,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7,其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垫组的俯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6的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标号,且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垫组10B中,第一按压感测垫10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的俯视形状都大致地呈四边形。接地垫103包括隔离部1031以及两个环绕部1032。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隔离部1031具有一通道1031h,以使一部分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一部分第二按压感测垫102共同形成耦合电容。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是通过接地垫103的隔离部1031而被部分地遮蔽。
须说明的是,相较于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完全未被电性遮蔽的情况而言,被部分地电性屏蔽的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之间具有较小的耦合电容。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环绕部1032的俯视形状会局部地环绕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具体而言,两个环绕部1032分别位于通道1031h的两相反侧,并且分别连接于隔离部1031的两相反端。另外,每一个环绕部1032呈条状且由靠近于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一侧的位置延伸到靠近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一侧的另一位置。
请参照图8,其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垫组的俯视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元件与图6的实施例相同或者相似的元件具有相同的标号,且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垫组10C中,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的俯视形状大致呈四边形。须说明的是,第一按压感测垫101具有一凹陷部1011,凹陷部1011由第一按压感测垫101最靠近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的一侧向内凹陷。第二按压感测垫102具有一凸出部1021,且凸出部1021凸出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最靠近于第一按压感测垫101的一侧。凸出部1021朝向第一按压感测垫101延伸并具有与凹陷部1011相互配合的形状。如图8所示,第二按压感测垫102的凸出部1021会置入于第一按压感测垫101的凹陷部1011所定义出的空间内。
接地垫103的俯视形状呈具有开口的环形,且位于凸出部1021与凹陷部1011之间,以使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之间相互电性屏蔽。
请参照图9,其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垫组的俯视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元件与图6的实施例相同或者相似的元件具有相同的标号,且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按压感测垫组10D中,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的俯视形状大致呈梳状。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第一按压感测垫101包括第一连接部分1010以及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分1010的多个第一指状部分1013。第二按压感测垫102包括第二连接部分1020以及连接于第二连接部分1020的多个第二指状部分1023。第一按压感测垫101的多个第一指状部分1013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的多个第二指状部分1023相互交错而设置。然而,第一与第二指状部分1013,1023彼此分隔而定义出一间隙。
另外,接地垫103的俯视形状呈蜿蜒状且位于第一与第二指状部分1013,1023所定义出之间隙内,以使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相互电性屏蔽。
据此,在本发明中,按压感测垫组的图案并不限于上述所提供的示例,且按压感测垫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而设计。
既然等效耦合电容主要是由第一电容C1(其由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浮接导电件11所形成)的第一电容值以及第二电容C2(其由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与浮接导电件11所形成)的第二电容值所影响,只要浮接导电件11与第一按压感测垫101的重叠区域以及浮接导电件1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的重叠区域足够大而可增加对耦合电容的变化值的影响,相较于现有的感测电极而言,第一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1,102的相邻侧边不一定要很长。据此,图8所示的第一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1,102的俯视形状可以被替换为具有四条直线侧边的四边形,且接地垫103的俯视形状可以被替换条形,其沿着第一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1,102的相邻侧边延伸。
请参照图10至图12。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在未按压状态沿线XI-XI的剖面示意图。图12为图10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在被物件按压而保持在按压状态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元件与图1所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具有相同标号,且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输入装置可以是键盘或者鼠标。在本实施例中,输入装置Z1是键盘。输入装置Z1可或其他装置元件的壳体或机箱整合,如移动装置、电子书、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独立键盘、输入装置、配件(如含有内建键盘的平板电脑包)、荧幕、电子服务站(electronic kiosk)、游戏装置、自动柜员机(ATM)、车辆仪表板、控制面板、医疗工作站以及工业工作站。输入装置Z1可以与电脑电耦合或整合作为使用者界面,以让用户可以输入指令。
如图10所示,输入装置Z1包括多个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须说明的是,每一个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被设置于用来感测按压事件与触碰事件。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为一个按键元件。也就是说,通过设置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用户不只可通过按压输入装置Z1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输入指令,还可通过触摸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来输入指令。
请参照图11并配合参照图10,每一个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包括至少一按压感测单元1、至少一触摸感测单元2以及一可移动件3。
按压感测单元1包括按压感测垫组10以及浮接导电件11。按压感测垫组10包括相互分隔设置的一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一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以及一接地垫10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的俯视形状会相互配合,并定义出一间隔。接地垫103设置在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所定义出的间隔内,以使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相互电性屏蔽。须说明的是,在俯视方向上,按压感测垫组10的图案可以被取代为图1、图6至9所示出的任一个实施例,本发明不以图10所示出的实例为限。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按压感测垫组10可被设置在一线路板P1与一绝缘层P2之间,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接地垫103可通过埋设在线路板P1内的迹线(图11未示出),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另外,浮接导电件11是可移动地设置在按压感测垫组10上方。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的浮接导电件11是一导电层,且设置在可移动件3上。据此,浮接导电件11与按压感测垫组10之间的最短距离会随着可移动件3的移动而改变。
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移动件3包括一键帽30以及一弹性件31。弹性件31设置在绝缘层P2上。在一实施例中,弹性件31可被压缩并具有弹性回复性(resilient)。弹性件31连接于绝缘层P2与键帽30之间,以使键帽12可移动地设置在按压感测垫组10上。也就是说,键帽30可以相对于绝缘层P2,在正常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移动。
须说明的是,只要键帽30可以相对于绝缘层P2被维持在特定高度,弹性件31的结构并不限于本发明所提供的范例。举例而言,弹性件31可以是橡胶垫圈(rubber dome)或是金属垫圈(metallic dome)。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个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进一步包括一支撑结构(未示出在图11),且支撑结构设置在键帽30与绝缘层P2之间。此外,支撑结构可以是剪刀状框架(scissors-shaped frame),且弹性件31设置在剪刀状框架中。如此,键帽30的移动方向可以被限制于绝缘层P2的厚度方向上。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实施例。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浮接导电件11是形成在弹性件31上,并且与按压感测垫组10在可移动件3的移动方向上相互重叠。须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浮接导电件11与触摸感测垫组20在可移动件3的移动方向上并没有重叠。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浮接导电件11可以形成在键帽30的内表面。此外,浮接导电件11可局部地重叠于触摸感测垫组20。
如前所述,浮接导电件11会与第一按压感测垫101的至少一部分在移动方向上重叠,而形成具有第一电容值的第一电容。另外,浮接导电件11会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的至少一部分在移动方向上重叠,而形成具有第二电容值的第二电容。须说明的是,既然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会通过设置于该二者之间的接地垫103而相互电性屏蔽,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之间不会形成任何电容。据此,导电浮接件11、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以及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三者之间的等效耦合电容主要与第一电容值及第二电容值有关。
请再参照图11,当键帽30只被物件f(例如是手指)触摸,但未按压时,由于浮接导电件11与按压感测垫组10之间的最短距离没有改变,等效耦合电容只会被些微地改变,甚至没有被改变。换句话说,物件f与键帽30之间的距离只会些微地影响等效耦合电容,或者甚至完全不影响等效耦合电容。据此,只要键帽30未被按压,即使物件f触摸到键帽30,等效耦合电容的第一变化量就会趋近于零。因此,可以避免因物件f逐渐靠近或接触键帽30所产生的噪声干扰等效耦合电容的第一变化量(其用以决定键帽30是否被按压)。
请参照图12,当键帽12被物件f按压时,外力F被施加于键帽30并迫使弹性件31变形,而缩减浮接导电件11与按压感测垫组10之间的最短距离。如此,浮接导电件11与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之间的第一电容值以及浮接导电件1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之间的第二电容值都会产生变化,从而改变等效耦合电容。
请再参照图10及图11。至少一触摸感测单元2包括一触摸感测垫组20。触摸感测垫组20包括彼此分隔设置的一第一触摸感测垫201以及一第二触摸感测垫202,而定义出一触摸感测位置。也就是说,当用户以物件f触摸,但未按压,键帽30的触摸感测位置时,在第一触摸感测垫201以及第二触摸感测垫202之间的耦合电容会被改变。据此,通过检测第一触摸感测垫201以及第二触摸感测垫202之间的耦合电容的第二变化量,可以判定键帽30是否被触摸。
请参照图10,须说明的是第一触摸感测垫201以及第一按压感测垫101是沿着一第一方向D1排列且相互电性连接,以形成一第一电极线L1。另外,第二触摸感测垫201以及第二按压感测垫102是沿着一第二方向D2设置且相互电性连接,以形成一第二电极线L2。第一电极线L1与第二电极线L2可共同形成一感测电路(图10中未标号)。
如图10所示,每一个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可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一触摸感测垫201与多个第二触摸感测垫202。多个第一触摸感测垫201、多个第二触摸感测垫202、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可排列成一阵列。多个第一触摸感测垫201与多个第二触摸感测垫202可设置在按压感测垫组10周围并围绕按压感测垫组10,而定义出多个触摸感测位置。须说明的是,每一个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的键帽30可对应于多个触摸感测位置。
请参照图13并配合参照图11与图12,其中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功能方框图。如上所述,按压感测垫组10以及触摸感测垫组20共同形成感测电路Z11。另外,输入装置Z1进一步包括一处理电路Z12以及一处理器Z13。
处理电路Z12电性连接于多个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的每一个按压感测垫组10以及每一个触摸感测垫组20,以检测多个等效耦合电容的多个第一变化量,其分别对应于多个按压感测垫组10,以及检测每个触摸感测垫组20的耦合电容的第二变化量。须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的键帽30可对应于其中一个按压感测垫组10以及多个触摸感测垫组20。
据此,处理电路Z12可根据触摸感测垫组20的耦合电容的第二变化量,来决定键帽30是否被触摸以及哪一个键帽30被触摸。此外,处理电路可根据等效耦合电容的第一变化量,来决定键帽30是否被按压已及哪一个键帽30被按压。
详细而言,对于每一个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而言,处理电路Z12可检测等效耦合电容的第一变化量,再决定键帽30是否被按压。当等效耦合电容的第一变化量大于一第一阈值,处理电路Z12输出对应于被按压的键帽30的按压信号。另外,处理电路Z12可检测耦合电容的第二变化量,而决定键帽30是否被触摸。当耦合电容的第二变化量大于一第二阈值,处理电路Z12输出对应于被触摸键帽30的一触摸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特定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而言,当两个条件都被满足时,也就是等效耦合电容的第一变化量大于第一阈值,且耦合电容的第二变化量大于第二阈值,处理电路Z12只会输出对应于特定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的按压信号,并忽略耦合电容的第二变化量。
也就是说,一旦键帽30被按压,即使处理电路Z12检测对应于被按压键帽30的数个触摸感测垫组20的耦合电容的第二变化量,处理电路Z12也不会输出对应于被按压键帽30的触摸信号。
如图13所示,处理器Z13电性连接于处理电路Z12,以接收每一个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的状态数据。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Z13可以是可程序化逻辑控制器、逻辑电路、微处理器或是其任意组合。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Z13电性连接于处理电路Z12,但在另一实施例中,处理电路Z12可以整合于处理器Z13。
在处理电路Z12决定键帽30的状态后,处理电路Z12传送对应于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的状态数据至处理器Z13,其中,状态数据可包含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的位址以及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的状态信号。前述状态信号可以是未接触信号、触摸信号或是按压信号。在一实施例中,每一个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的状态信号可以通过同一个处理电路Z12而被传送到处理器Z13。
当其中一个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处于被触摸状态,也就是键帽30被触摸但未被按压时,处理电路Z12传送对应于被触摸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的位址与触摸信号至处理器Z13。当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处于被按压状态,处理电路Z12传送对应于被按压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的位址与按压信号至处理器Z13。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Z13可电性连接于主机的控制芯片。处理器Z13传送对应于特定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的状态数据至控制芯片,以让控制芯片可执行对应于特定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的状态数据的程序。
请参照图14以及图15,分别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在未按压状态以及被物件按压而保持在按压状态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元件与图11及图12相所示同或者相似的元件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标号,且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可移动件3’包括一可挠覆盖层30’以及一间隔子组件31’。可挠覆盖层30’是设置在绝缘层P2上方并且通过间隔子组件31’与绝缘层P2分隔。
可挠覆盖层30’具有一凸出区域30a,且凸出区域30a对准按压感测垫组10的位置。另外,浮接导电件11为导电层,且浮接导电件11是设置在可挠覆盖层30’的其中一表面上,并且面对绝缘层P2而设置。
间隔子组件31’设置在可挠覆盖层30’与绝缘层P2之间,以允许可挠覆盖层30’形变。如图15所示,当外力F通过物件f而施加于可挠覆盖层30’的凸出区域30a时,可挠覆盖层30’与间隔子组件31’都会变形,且位于可挠覆盖层30’的浮接导电件11会随着可挠覆盖层30’的变形而向下移动。如此,浮接导电件11与按压感测垫组10之间的最短距离会被缩减,从而改变浮接导电件11与按压感测垫组10之间的等效耦合电容。
据此,相似于图13所示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的可挠覆盖层30’被按压时,处理电路Z12可以测量到等效耦合电容的第一变化量。当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的可挠覆盖层30’被触摸,但未被按压时,等效耦合电容的第一变化量极小而使处理电路Z12无法测量。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接地垫103在第一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1、102之间,在可挠覆盖层30’没有产生形变时,可抑制等效耦合电容的第一变化量。
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举例。在另一实施例中,浮接导电件11可以内埋在可挠覆盖层30’内部,并可随着可挠覆盖层30’的形变而产生形变。
请参照图16,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局部俯视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元件与图10所示相同或者相似的元件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标号,且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输入装置Z1’中,按压感测垫组10的俯视图案以及触摸感测垫组20的俯视图案都与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不同。具体而言,第一触摸感测垫201的俯视形状大致呈栅栏状,而第二触摸感测垫202的俯视形状是大致呈条状。
详细而言,第一触摸感测垫201具有两个栅状部分(未标号)以及一横栏部分(未标号),其中每一栅状部分是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而横栏部分是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并连接两个栅状部分。另外,第二触摸感测垫202是以其长轴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D2而设置。由俯视方向观看,第二触摸感测垫202在第一方向D1上,会与每一个栅状部分错开。
如图16所示,第一按压感测垫101的俯视形状为与第一触摸感测垫201相似的栅栏状。然而,第一按压感测垫101的横栏部分具有弧形段。另外,第二按压感测垫102的俯视形状呈条状,其相似于第二触摸感测垫202的俯视形状。相较于第二触摸感测垫202,第二按压感测垫102进一步包括一凸出段,且凸出段朝向第一按压感测垫101的弧形段延伸。然而,凸出段与弧形段之间定义出一间隙。
如图16所示,由俯视方向观看,接地垫103呈开口环形(open annular shape),且位于第一按压感测垫101的弧形段以及第二按压感测垫102的凸出段所定义出的间隙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以及第一触摸感测垫201是沿着第一方向D1排列,且通过一桥接部而彼此电性连接,以形成至少一第一电极线L1。另外,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以及第二触摸感测垫202是沿着第二方向D2排列,且通过一连接部而彼此电性连接,以形成至少一第二电极线L2。
请参照图17以及图18。图17与图18分别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鼠标的按键盖在未按压状态以及被按压而保持在按压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输入装置Z2可以是鼠标。输入装置Z2可电性耦接于电脑系统,以让用户可通过输入装至Z2输入指令,来控制电脑系统。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可通过触摸或按压输入装置Z2来输入指令。
详细而言,输入装置Z2包括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20、一壳体Z21以及一处理电路Z22。壳体Z21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且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20以及处理电路Z22被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具体而言,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20可包括至少一按压感测单元1、至少一触摸感测单元2、一基板4以及一按键盖5。
在本实施例中,按压感测单元1包括一按压感测垫组10以及一浮接导电件11。按压感测垫组10的结构可相同或者相似于前述任一实施例的结构,且在此不再赘述。相似地,触摸感测单元2可包括多个触摸感测垫组以形成多个触摸感测位置,且每一触摸感测垫组的结构可相同或相似于图10或者图16所示的结构,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按压感测垫组10可移动地设置在浮接导电件11的上方,且按压感测垫组10与浮接导电件11在一移动方向上相互重叠。进一步而言,基板4包括一凸柱41,且浮接导电件11设置在凸柱41上。
另外,按键盖5具有外表面以及相对于外表面的内表面。按键盖5以其内表面朝向基板4而可移动地设置在基板4上方。按压感测垫组10以及触摸感测单元2可共同位于按键盖5的内表面。如图17所示,按压感测垫组10与凸柱41重叠。相似于前述的实施例,当按键盖5被物件触摸,但未被按压时,只有触摸感测单元2的耦合电容会变化。通过测量在触摸感测单元2的不同触摸感测位置的耦合电容的第二变化量,可以决定哪一个触摸感测位置被触摸。据此,通过触摸按键盖5的外表面,用户可控制显示屏幕上游目标移动。
如图18所示,当按键盖5被施加外力F而被按压,以使按压感测垫组10与浮接导电件11之间的最短距离被缩减时,按压感测垫组10与浮接导电件11之间的等效耦合电容会产生变化。通过测量等效耦合电容的第一变化量可以决定按键盖5是否被按压。据此,用户可通过按压按键盖5来输入其他指令,以控制电性连接于输入装置Z2的电脑系统。
处理电路Z22可以是控制芯片,且设置在基板4上。在一实施例中,基板4可以是印刷电路板。另外,按压感测垫组10以及触摸感测单元2可以电性连接于处理电路Z22。处理电路Z22可通过触摸感测单元2测量耦合电容的第二变化量,以及通过按压感测垫组10来测量等效耦合电容的第一变化量,以决定按键盖5是被触摸还是被按压。
综合上述,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按压感测单元、应用其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及输入装置中,通过“按压感测垫组包括相互分隔设置的一第一按压感测垫、一第二按压感测垫以及一接地垫,其中,第一按压感测垫与第二按压感测垫通过接地垫而彼此电性屏蔽”、“浮接导电件与按压感测垫组中的其中一个相对于浮接导电件与按压感测垫组中的另一个沿着一移动方向而可移动地设置”以及“浮接导电件与按压感测垫组在移动方向上相互重叠”的技术特征,可提升按压信号与噪声之间的比值,从而避免误判。
相较于现有的电容感测电路,在浮接导电件11被按压之前,因物件靠近按压感测垫组10而对第一按压感测垫101、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以及浮接导电件11三者之间的等效耦合电容的第一变化量所产生的影响可以被显著地抑制。据此,通过在第一按压感测垫101与第二按压感测垫102之间设置接地垫103,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噪声,从而提升信噪比。
另外,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Z10(Z20)可以被应用在任何输入装置,例如输入装置Z1,Z1’或是输入装置Z2,以让使用者可通过按压或触摸来输入指令。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5)

1.一种按压感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感测单元用以检测按压事件,且包括:
一按压感测垫组,其包括相互分隔设置的一第一按压感测垫、一第二按压感测垫以及一接地垫,其中,所述第一按压感测垫与所述第二按压感测垫通过所述接地垫而彼此电性屏蔽;以及
一浮接导电件,其中,所述浮接导电件与所述按压感测垫组中的其中一个相对于所述浮接导电件与所述按压感测垫组中的另一个沿着一移动方向而可移动地设置,且所述浮接导电件与所述按压感测垫组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相互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感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接导电件与所述第一按压感测垫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相互重叠,而形成一第一电容,且所述浮接导电件与所述第二按压感测垫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相互重叠而形成一第二电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感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垫包括一隔离部,且所述隔离部在一参考面的垂直投影是位于所述第一按压感测垫在所述参考面的垂直投影以及所述第二按压感测垫在所述参考面的垂直投影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压感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垫包括连接于所述隔离部的一环绕部,以使所述接地垫在所述参考面的所述垂直投影环绕所述第一按压感测垫在所述参考面的所述垂直投影以及环绕所述第二按压感测垫在所述参考面的所述垂直投影。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压感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具有一通道,以使所述第一按压感测垫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按压感测垫的一部分共同形成一耦合电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感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感测单元进一步包括:一膜层,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按压感测垫、所述第二按压感测垫以及所述接地垫共同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或者共同位于所述第二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感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感测单元进一步包括:一膜层,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按压感测垫与所述接地垫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按压感测垫位于所述第二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感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感测单元进一步包括:一膜层,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按压感测垫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按压感测垫与所述接地垫位于所述第二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感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感测垫具有一凹陷部,且所述第二按压感测垫具有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朝向所述第一按压感测垫延伸并具有配合于所述凹陷部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感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垫在一参考面的垂直投影不重叠所述第一按压感测垫在所述参考面的垂直投影,也不重叠所述第二按压感测垫在所述参考面的垂直投影。
11.一种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包括:
至少一触摸感测单元,其包括一触摸感测垫组,其中,所述触摸感测垫组包括彼此分隔设置的一第一触摸感测垫以及一第二触摸感测垫;以及
至少一按压感测单元,其包括一按压感测垫组以及一浮接导电件,其中,所述按压感测垫组包括相互分隔设置的一第一按压感测垫、一第二按压感测垫以及一接地垫,且所述第一按压感测垫与所述第二按压感测垫通过所述接地垫而彼此电性屏蔽;
其中,所述浮接导电件与所述按压感测垫中的其中一个相对于所述浮接导电件与所述按压感测垫中的另一个沿着一移动方向而可移动地设置,且所述浮接导电件与所述按压感测垫组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相互重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垫在一参考面的垂直投影不重叠所述第一按压感测垫在所述参考面的垂直投影,也不重叠所述第二按压感测垫在所述参考面的垂直投影。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接导电件与所述第一按压感测垫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相互重叠,而形成一第一电容,且所述浮接导电件与所述第二按压感测垫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相互重叠而形成一第二电容。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垫包括一隔离部,且所述隔离部在一参考面的垂直投影是位于所述第一按压感测垫在所述参考面的垂直投影以及所述第二按压感测垫在所述参考面的垂直投影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感测垫与所述第二按压感测垫中的其中一者具有一凹陷部,所述第一按压感测垫与所述第二按压感测垫中的另一者具有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朝向所述第一按压感测垫延伸并具有配合于所述凹陷部的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触摸感测单元的所述第一触摸感测垫以及至少一所述按压感测单元的所述第一按压感测垫是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且相互电性连接,以形成一第一电极线,至少一所述触摸感测单元的所述第二触摸感测垫以及至少一所述按压感测单元的所述第二按压感测垫是沿着一第二方向设置且相互电性连接,以形成一第二电极线,且所述第一电极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线共同形成一感测电路。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进一步包括:一可移动件,其中,所述浮接导电件与所述按压感测垫组中的其中一者设置在所述可移动件上,且所述浮接导电件与所述按压感测垫组之间的一最短距离会随着所述可移动件的移动而改变。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件包括一键帽以及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是设置在所述按压感测垫组与所述键帽之间,以允许所述键帽沿着所述移动方向在一正常位置与一按压位置移动,且所述浮接导电件是位于所述键帽或所述弹性件上,以随着所述可移动件的移动而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件包括一可挠覆盖层以及一间隔子组件,其中,所述间隔子组件是设置在所述可挠覆盖层与所述按压感测垫组之间,以允许所述可挠覆盖层形变,且所述浮接导电件是位于所述可挠覆盖层上,以随着所述可挠覆盖层的变形而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进一步包括:
一基板,其具有一凸柱,其中,所述浮接导电件是设置在所述凸柱上;以及
一按键盖,其具有一外表面以及一内表面,其中,所述按键盖以所述内表面朝向所述基板而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方,至少一所述触摸感测单元与所述按压感测垫组是位于所述按键盖的所述内表面上,且所述按压感测垫组重叠于所述凸柱。
21.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装置包括:
多个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其中,每一所述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包括:
至少一触摸感测单元,其包括彼此分隔设置的一第一触摸感测垫以及一第二触摸感测垫;以及
至少一按压感测单元,其包括一按压感测垫组以及一浮接导电件,其中,所述按压感测垫组包括相互分隔设置的一第一按压感测垫、一第二按压感测垫以及一接地垫,且所述第一按压感测垫与所述第二按压感测垫通过所述接地垫而彼此电性屏蔽;
其中,所述浮接导电件与所述按压感测垫中的其中一个相对于所述浮接导电件与所述按压感测垫中的另一个沿着一移动方向而可移动地设置,且所述浮接导电件与所述按压感测垫组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相互重叠,但未与至少一所述触摸感测单元重叠;以及
一处理电路,其电性连接于所述触摸感测单元与所述按压感测垫组以得到所述浮接导电件、所述第一按压感测垫以及所述第二按压感测垫三者之间的一等效耦合电容的一第一变化量,以及所述第一触摸感测垫与所述第二触摸感测垫之间的一耦合电容的一第二变化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触摸感测单元的所述第一触摸感测垫以及至少一所述按压感测单元的所述第一按压感测垫是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且相互电性连接,以形成一第一电极线,至少一所述触摸感测单元的所述第二触摸感测垫以及至少一所述按压感测单元的所述第二按压感测垫是沿着一第二方向排列且相互电性连接,以形成一第二电极线,且所述第一电极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线共同形成一感测电路。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等效耦合电容的所述第一变化量大于一第一阈值时,所述处理电路输出一按压信号;
当所述耦合电容的所述第二变化量大于一第二阈值时,所述处理电路输出一触摸信号;以及
当所述等效耦合电容的所述第一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耦合电容的所述第二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所述处理电路只输出所述按压信号。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进一步包括:一可移动件,其中,所述浮接导电件与所述按压感测垫组中的其中一者设置在所述可移动件上,且所述浮接导电件与所述按压感测垫组之间的一最短距离会随着所述可移动件的移动而改变。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装置为键盘,所述可移动件包括一键帽以及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是设置在所述按压感测垫组与所述键帽之间,以允许所述键帽沿着所述移动方向在一正常位置与一按压位置移动,且所述浮接导电件是位于所述键帽或所述弹性件上,以随着所述可移动件的移动而移动。
CN202111613302.2A 2021-04-19 2021-12-27 按压感测单元及应用其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及输入装置 Pending CN1152250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233,806 2021-04-19
US17/233,806 US11674862B2 (en) 2021-04-19 2021-04-19 Input device including improved pressure sensing unit desig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5076A true CN115225076A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02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13302.2A Pending CN115225076A (zh) 2021-04-19 2021-12-27 按压感测单元及应用其的电容式混合感测元件及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11674862B2 (zh)
CN (1) CN11522507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74862B2 (en) * 2021-04-19 2023-06-13 Pixart Imaging Inc. Input device including improved pressure sensing unit design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6545B1 (en) * 1995-11-14 2001-04-17 Geoffrey L. Taylor Piezoresistive foot pressure measurement
DE19917941A1 (de) * 1999-04-21 2000-10-26 Bosch Gmbh Robert Bremsgerät für Fahrzeugbremssysteme
US6647794B1 (en) * 2002-05-06 2003-11-18 Rosemount Inc. Absolute pressure sensor
US7089797B2 (en) * 2004-10-18 2006-08-15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Temperature insensitive pressure sensor
JPWO2017138647A1 (ja) * 2016-02-10 2018-11-29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圧力検出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KR102360850B1 (ko) * 2017-06-30 2022-02-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3603053B (zh) * 2018-01-23 2024-01-23 苏州明皜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机电系统装置
US11674862B2 (en) * 2021-04-19 2023-06-13 Pixart Imaging Inc. Input device including improved pressure sensing unit desig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53400B2 (en) 2024-04-09
US11674862B2 (en) 2023-06-13
US20220334014A1 (en) 2022-10-20
US20230266191A1 (en) 2023-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00385A1 (en) Configurable Force-Sensitive Input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9965079B2 (en) Pressure-sensitive touch screen and touch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143127B2 (en) Operation switch device
US8730199B2 (en) Capacitive control panel
JP5446626B2 (ja) センサ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US694370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 integrated membrane switch and capacitive sensor
US11418193B2 (en) Key unit and keyboard using the same
EP3128393B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0289210B1 (en) Enabling touch on a tactile keyboard
US20110216030A1 (en) Signal sensing structure for touch panels
US10922515B2 (en) Integrated fingerprint and force sensor
US11953400B2 (en) Input device including improved pressure sensing unit design
US10592057B1 (en) Two layer forcepad
JP6199541B2 (ja) タッチ入力装置
CN102109921B (zh) 输入装置、输入控制装置以及便携式信息设备
JP7026525B2 (ja) センサ装置
CN113994308B (zh) 输入装置以及输入系统
CN114385043A (zh) 柔性触摸面板设备
TW202145271A (zh) 電容式觸控按鍵
KR101358355B1 (ko) 터치 패드
US11437994B2 (en) Touch sensor and keyboard using the same
US20220344114A1 (en) Key unit and keyboard using the same
CN117590955A (zh) 非均匀压力致动阈值
JP2018173696A (ja) 感圧機能付きタッチセンサ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2011039830A (ja) 入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