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21576A - 集水坑设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集水坑设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21576A
CN115221576A CN202210769389.0A CN202210769389A CN115221576A CN 115221576 A CN115221576 A CN 115221576A CN 202210769389 A CN202210769389 A CN 202210769389A CN 115221576 A CN115221576 A CN 115221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mp
height
parameterized
design
fami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93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铭杰
薛小强
刘远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se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se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se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se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938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215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21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15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2Geometric CAD characterised by design entry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AD, e.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20Configuration CAD, e.g. designing by assembling or positioning modules selected from libraries of predesigned modu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2Reliability analysis or reliability optimisation; Failure analysis, e.g. worst case scenario performanc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水坑设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集水坑的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类型参数包括集水坑长度、集水坑宽度、集水坑深度、集水坑坑底厚度以及集水坑坑壁厚度,实例参数包括建筑功能、本层层高、本层建筑面层以及结构升降板高度;将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填充至参数化集水坑族;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生成集水坑的目标三维模型,并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计算得到集水坑的高度;根据集水坑的高度生成集水坑明细表,输出目标三维模型以及集水坑明细表。解决了在设计集水坑的过程中,人工测量集水坑高度的差错率较高导致设计的集水坑不满足设计需求的问题。

Description

集水坑设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集水坑设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地下室底板等建筑设施为了满足建筑要求经常需要设置集水坑,集水坑可用于暂时存放需要排出的污水或者其他杂用水,在设计集水坑的过程中,集水坑底的净高是比较容易被设计师忽略的且在涉及过程中未进行管线绕行,会出现集水坑底的实际净高无法满足整体净高要求,以及布置完机电管线后不满足整体净高要求的情况,基于此,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往往需要对集水坑的实际高度进行测量,通常为在采用BIM技术生成集水坑的模型后,对集水坑模型的实际净高进行人工测量,然而人工测量的差错率较高,容易导致设计的集水坑不满足设计需求。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水坑设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设计集水坑的过程中,人工测量集水坑高度的差错率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水坑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集水坑的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所述类型参数包括集水坑长度、集水坑宽度、集水坑深度、集水坑坑底厚度以及集水坑坑壁厚度,所述实例参数包括建筑功能、本层层高、本层建筑面层以及结构升降板高度;
将所述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填充至参数化集水坑族;
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生成集水坑的目标三维模型,并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计算得到所述集水坑的高度;
根据所述集水坑的高度生成集水坑明细表,输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以及所述集水坑明细表。可选地,所述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计算得到所述集水坑的高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实例参数中的本层层高、本层建筑面层以及结构升降板高度、以及所述类型参数中的集水坑深度;
根据所述本层层高、本层建筑面层、结构升降板高度以及所述集水坑深度确定所述集水坑的高度。
可选地,根据所述本层层高、本层建筑面层、结构升降板高度以及所述集水坑深度确定所述集水坑的高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本层层高以及所述集水坑深度的差值,将所述差值作为第一高度差值;
根据所述本层建筑面层以及所述结构升降板高度确定高度补偿值;
根据所述第一高度差值以及所述高度补偿值确定所述集水坑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计算得到所述集水坑的高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高度与预设高度进行比对;
在所述高度与预设高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根据所述差值生成调整信息,所述调整信息包括所述集水坑深度的调整信息。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高度与预设高度比对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集水坑的建筑功能确定所述预设高度;
将所述高度与所述建筑功能对应的预设高度进行比对。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集水坑的高度生成集水坑明细表,输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以及所述集水坑明细表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集水坑的类型参数、实例参数、所述集水坑的高度以及所述调整信息生成集水坑明细表,将所述集水坑明细表以及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关联;
输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以及所述集水坑明细表。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集水坑设计装置,所述集水坑设计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集水坑的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所述类型参数包括集水坑长度、集水坑宽度、集水坑深度、集水坑坑底厚度以及集水坑坑壁厚度,所述实例参数包括建筑功能、本层层高、本层建筑面层以及结构升降板高度;
模型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填充至参数化集水坑族,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生成所述集水坑的目标三维模型;
高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计算得出所述集水坑的高度;
明细表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集水坑的高度生成集水坑明细表;
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以及所述集水坑明细表。
可选地,所述集水坑设计装置还包括:
高度检验模块,用于将计算得到的所述集水坑的高度与预设高度比对,并根据所述高度与所述预设高度的差值确定设计参数的调整信息。
可选地,所述集水坑设计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集水坑设计程序,所述集水坑设计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集水坑设计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集水坑设计程序,所述集水坑设计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集水坑设计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集水坑设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集水坑的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所述类型参数包括集水坑长度、集水坑宽度、集水坑深度、集水坑坑底厚度以及集水坑坑壁厚度,所述实例参数包括建筑功能、本层层高、本层建筑面层以及结构升降板高度;将所述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填充至参数化集水坑族;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生成集水坑的目标三维模型,并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计算得到所述集水坑的高度;根据所述集水坑的高度生成集水坑明细表,输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以及所述集水坑明细表。通过获取集水坑的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并根据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填充至参数化集水坑族,所述参数化集水坑用于基于BIM技术构建所述集水坑的目标三维模型以及基于所述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计算得到所述集水坑的高度,实现了在构建模型的同时也可以自动计算出集水坑的高度,而无需在构建模型后,基于模型进行人工测量,提高了计算集水坑高度的自动化,并且本申请通过实例参数结合类型参数对集水坑的高度进行自动测量,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本层层高以及集水坑坑底厚度计算得出的高度,计算得出的集水坑高度的精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集水坑设计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集水坑设计方法第一实施例步骤S4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集水坑设计方法第一实施例步骤S42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集水坑设计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集水坑设计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集水坑明细表的示例图;
图9为本发明集水坑设计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获取集水坑的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所述类型参数包括集水坑长度、集水坑宽度、集水坑深度、集水坑坑底厚度以及集水坑坑壁厚度,所述实例参数包括建筑功能、本层层高、本层建筑面层以及结构升降板高度;将所述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填充至参数化集水坑族;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生成集水坑的目标三维模型,并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计算得到所述集水坑的高度;根据所述集水坑的高度生成集水坑明细表,输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以及所述集水坑明细表。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终端可以是PC,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便携计算机等终端设备。
如图1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集水坑设计程序。
在图1所示的终端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集水坑设计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集水坑的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所述类型参数包括集水坑长度、集水坑宽度、集水坑深度、集水坑坑底厚度以及集水坑坑壁厚度,所述实例参数包括建筑功能、本层层高、本层建筑面层以及结构升降板高度;
将所述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填充至参数化集水坑族;
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生成集水坑的目标三维模型,并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计算得到所述集水坑的高度;
根据所述集水坑的高度生成集水坑明细表,输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以及所述集水坑明细表。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集水坑设计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实例参数中的本层层高、本层建筑面层以及结构升降板高度、以及所述类型参数中的集水坑深度;
根据所述本层层高、本层建筑面层、结构升降板高度以及所述集水坑深度确定所述集水坑的高度。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集水坑设计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本层层高以及所述集水坑深度的差值,将所述差值作为第一高度差值;
根据所述本层建筑面层以及所述结构升降板高度确定高度补偿值;
根据所述第一高度差值以及所述高度补偿值确定所述集水坑的高度。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集水坑设计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将所述高度与预设高度进行比对;
在所述高度与预设高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根据所述差值生成调整信息,所述调整信息包括所述集水坑深度的调整信息。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集水坑设计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所述集水坑的建筑功能确定所述预设高度;
将所述高度与所述建筑功能对应的预设高度进行比对。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集水坑设计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所述根据所述集水坑的高度生成集水坑明细表,输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以及所述集水坑明细表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集水坑的类型参数、实例参数、所述集水坑的高度以及所述调整信息生成集水坑明细表,将所述集水坑明细表以及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关联;
输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以及所述集水坑明细表。
参照图2,本发明集水坑设计方法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水坑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集水坑的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所述类型参数包括集水坑长度、集水坑宽度、集水坑深度、集水坑坑底厚度以及集水坑坑壁厚度,所述实例参数包括建筑功能、本层层高、本层建筑面层以及结构升降板高度;
步骤S20,将所述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填充至参数化集水坑族;
步骤S30,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生成集水坑的目标三维模型,并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计算得到所述集水坑的高度;
步骤S40,根据所述集水坑的高度生成集水坑明细表,输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以及所述集水坑明细表。
在本实施例中,应用于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运行Revit建模软件导入专用设备族,根据专用设备族创建参数化集水坑族,所述参数化集水坑族包括集水坑的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等信息,所述类型参数包括集水坑长度、集水坑宽度、集水坑深度、集水坑坑底厚度以及集水坑坑壁厚度,所述实例参数包括建筑功能、本层层高、本层建筑面层以及结构升降板高度,可选地,所述建筑功能包括设置于机房的集水坑、设置于车位的集水坑、设置于车道的集水坑等,所述本层层高为所述集水坑所在当前楼层相对于下一楼层的底部的高度,所述本层建筑面层为下一楼层表面的建筑材料的厚度,所述结构升降板高度为所述集水坑所在当前楼层的结构升降板相对于当前楼层的高度,示例性的,下一楼层的底部的高度为0m,当前楼层的高度为10m,则所述本层层高为10m,下一楼层的建筑面层的高度为0.5m,则所述本层建筑面层的值为0.5m,所述结构升降板的厚度为0.5m,则所述结构升降板高度的值等于-0.5m。
可选地,在构建所述集水坑的BIM模型前,根据设计图纸获取待设计集水坑的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将所述类型参数以及所述实例参数调整所述参数化集水坑族中的各个参数,以根据调整后的所述参数化集水坑族创建所述集水坑的目标三维模型,具体地,调用预先创建的参数化集水坑族,将所述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填充至所述参数化集水坑族,以根据所述参数化集水坑族生成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图3示出了填充参数化集水坑族的示例图,3a为类型参数的示例图,3b为实例参数的示例图。
可选地,在生成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同时,基于填充后的所述参数化集水坑族计算得到所述集水坑的高度,所述高度为所述集水坑的坑底相对于下一层的高度。
可选地,参照图4,所述步骤S40的步骤包括:
步骤S41,获取所述实例参数中的本层层高、本层建筑面层以及结构升降板高度、以及所述类型参数中的集水坑深度;
步骤S42,根据所述本层层高、本层建筑面层、结构升降板高度以及所述集水坑深度确定所述集水坑的高度。
可选地,在生成填充后的所述参数化集水坑族后,根据所述填充后的所述参数化集水坑族筛选出所述实例参数中的本层层高H1、本层建筑面层H3,以及结构升降板高度H2以及所述类型参数中的集水坑深度H4,进而根据本层层高H1、本层建筑面层H3,以及结构升降板高度H2以及所述类型参数中的集水坑深度H4计算得出所述集水坑的高度。
可选地,参照图5,所述步骤S42包括:
步骤S421,获取所述本层层高以及所述集水坑深度的差值,将所述差值作为第一高度差值;
步骤S422,根据所述本层建筑面层以及所述结构升降板高度确定高度补偿值;
步骤S423,根据所述第一高度差值以及所述高度补偿值确定所述集水坑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集水坑的高度为所述集水坑的底部相对于下一楼层的表面的高度,所述集水坑的底部相对于下一楼层的表面的高度等于当前楼层相对下一楼层的底部的高度与所述集水坑的深度的差值,基于此,获取所述本层层高以及所述集水坑深度的差值,将所述差值作为第一高度差值。
可选地,在当前楼层设置有结构升降板时,若直接采用当前楼层相对于下一楼层的高度确定集水坑的高度时,容易导致计算出的集水坑的高度相对于实际的高度而言偏高,而在下一楼层的表面设置有建筑材料时,基于建筑材料有一定厚度,容易导致计算得出的集水坑的高度相对于实际的高度而言偏高,基于此,在计算得到所述第一高度差值后,根据所述本层建筑面层以及所述结构升降板高度确定高度补偿值,具体地,将所述本层建筑面层H2的值与结构升降板高度H3的值相减,将相减得到的差值确定为所述高度补偿值。
可选地,在获取所述第一高度差值以及所述高度补偿值后,将所述第一高度差值减去所述高度补偿值,将相减得到的值确定所述集水坑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集水坑的高度的计算公式参照以下公式:
H=H1+H2-H3-H4;
可选地,H为所述集水坑的高度,H1为本层层高的值,H2为结构升降板高度的值,H3为本层建筑面层的值,H4为集水坑深度的值。
可选地,在设计所述集水坑的时候,需保证所述集水坑的高度符合设计规范,基于此,在设计过程中,需对设计的集水坑的高度进行复核,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自动复核的方式,可选地,不同的建筑功能对应的集水坑的标准高度不同,在计算得到所述集水坑的高度后,基于所述集水坑对应的建筑功能对所述集水坑的高度进行检验。可选地,参照图6,所述步骤S40之后,还包括:
步骤S50,将所述高度与预设高度进行比对;
步骤S60,在所述高度与预设高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根据所述差值生成调整信息,所述调整信息包括所述集水坑深度的调整信息。
可选地,所述预设高度与建筑功能对应,预置了建筑功能与预设高度的对应关系,在计算得到所述高度后,基于填充后的所述参数化集水坑包括所述集水坑的建筑功能,筛选出所述建筑功能,进而根据所述集水坑的建筑功能确定所述预设高度,具体地,根据建筑功能与预设高度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建筑功能对应的预设高度,进而将所述集水坑的高度与所述建筑功能对应的预设高度进行比对,以获取比对结果,所述比对结果包括所述集水坑高度满足所述预设高度以及所述集水坑的高度不满足所述预设高度的其中一项,在所述高度与预设高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集水坑高度不满足所述预设高度,在所述高度与预设高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高度满足所述预设高度。
可选地,在所述高度与预设高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根据所述差值生成调整信息,所述调整信息包括所述集水坑深度的调整信息,所述集水坑深度的调整信息为对所述集水坑深度调整后,调整后的所述集水坑深度,示例性的,在所述高度大于所述预设高度时,将所述集水坑的深度提高,提高后的所述集水坑深度等于集水坑深度+差值的绝对值,在所述高度小于所述预设高度时,将所述集水坑的深度降低,降低后的所述集水坑深度等于集水坑深度-差值的绝对值。
可选地,在又一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设计人员基于所述集水坑的高度设计管线绕行以及基于集水坑的高度调整所述集水坑的设计参数,参照图7,在计算得出所述集水坑的高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70,根据所述集水坑的类型参数、实例参数、所述集水坑的高度以及所述调整信息生成集水坑明细表,将所述集水坑明细表以及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关联;
步骤S80,输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以及所述集水坑明细表。
可选地,在计算得出所述集水坑的高度后,根据所述集水坑的类型参数、实例参数、所述集水坑的高度以及所述调整信息生成集水坑明细表,所述集水坑明细表包括所述集水坑的高度、所述集水坑的类型参数、和/或实例参数、和/或所述调整信息。参照图8,图8示出了集水坑明细表的示意图。
可选地,所述集水坑明细表还可以包括所述集水坑高度与预设高度的比对结果。
可选地,在生成所述集水坑明细表后,将所述集水坑明细表与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关联,以供设计人员查看所述集水坑的目标三维模型的同时查看所述集水坑明细表,进而同时输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所述集水坑明细表以及所述调整信息,以根据所述调整信息调整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可选地,在输出所述调整信息后,接收用户对所述集水坑的类型参数和/或实例参数的调整指令,根据所述调整指令调整所述目标三维模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提前创建了参数化集水坑族,所述参数化集水坑族用于构建集水坑的三维模型以及用于计算所述集水坑的高度后,生成所述集水坑的集水坑明细表,在实际对集水坑的高度进行测量时,获取所述集水坑的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将所述类型参数以及所述实例参数填充至所述参数化集水坑族中,进而根据填充后的所述参数化集水坑族构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以及计算得到所述集水坑的高度,进而根据所述高度以及所述集水坑的类型参数以及所述集水坑的高度生成集水坑明细表,以供涉及人员根据所述集水坑明细表对所述集水坑的高度进行复核,在所述集水坑的高度不满足所述集水坑对应的建筑功能对应的预设高度时,输出调整信息,以供设计人员根据所述调整信息调整所述集水坑的类型参数和/或实例参数,以使涉及后的集水坑满足设计需求,基于本申请实施例创建了包含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的参数化集水坑族,满足了不同类型的集水坑的高度测量需求,同时还通过在构建目标三维模型的同时,自动计算出集水坑的高度,并自动输出所述集水坑的集水坑明细表以及目标三维模型,方便设计人员基于所述集水坑明细表对设计的集水坑进行净高复核,而无需设计人员在构建模型后,人工测量所述集水坑的高度,进而基于人工测量得到的集水坑的高度进行人工净高复核,基于人工测量和人工净高复核手段效率较低,且审查不全面,容易出现错查、漏查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集水坑设计方法提高了净高测量效率以及净高测量精度,进而提高了集水坑设计的精度。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集水坑设计装置,所述集水坑设计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集水坑的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所述类型参数包括集水坑长度、集水坑宽度、集水坑深度、集水坑坑底厚度以及集水坑坑壁厚度,所述实例参数包括建筑功能、本层层高、本层建筑面层以及结构升降板高度;
模型生成模块20,用于将所述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填充至参数化集水坑族,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生成所述集水坑的目标三维模型;
高度计算模块30,用于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计算得出所述集水坑的高度;
明细表生成模块40,用于根据所述集水坑的高度生成集水坑明细表;
输出模块50,用于输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以及所述集水坑明细表。
可选地,所述集水坑设计装置还包括:
高度检验模块60,用于将计算得到的所述集水坑的高度与预设高度比对,并根据所述高度与所述预设高度的差值确定设计参数的调整信息;所述预设高度根据所述集水坑的建筑功能确定。
可选地,所述集水坑设计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实现的步骤可参照本发明集水坑设计方法的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集水坑设计程序,所述集水坑设计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实施例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集水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集水坑的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所述类型参数包括集水坑长度、集水坑宽度、集水坑深度、集水坑坑底厚度以及集水坑坑壁厚度,所述实例参数包括建筑功能、本层层高、本层建筑面层以及结构升降板高度;
将所述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填充至参数化集水坑族;
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生成集水坑的目标三维模型,并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计算得到所述集水坑的高度;
根据所述集水坑的高度生成集水坑明细表,输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以及所述集水坑明细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计算得到所述集水坑的高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实例参数中的本层层高、本层建筑面层以及结构升降板高度、以及所述类型参数中的集水坑深度;
根据所述本层层高、本层建筑面层、结构升降板高度以及所述集水坑深度确定所述集水坑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水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本层层高、本层建筑面层、结构升降板高度以及所述集水坑深度确定所述集水坑的高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本层层高以及所述集水坑深度的差值,将所述差值作为第一高度差值;
根据所述本层建筑面层以及所述结构升降板高度确定高度补偿值;
根据所述第一高度差值以及所述高度补偿值确定所述集水坑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计算得到所述集水坑的高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高度与预设高度进行比对;
在所述高度与预设高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根据所述差值生成调整信息,所述调整信息包括所述集水坑深度的调整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水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高度与预设高度比对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集水坑的建筑功能确定所述预设高度;
将所述高度与所述建筑功能对应的预设高度进行比对。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集水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集水坑的高度生成集水坑明细表,输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以及所述集水坑明细表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集水坑的类型参数、实例参数、所述集水坑的高度以及所述调整信息生成集水坑明细表,将所述集水坑明细表以及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关联;
输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以及所述集水坑明细表。
7.一种集水坑设计装置,所述集水坑设计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集水坑的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所述类型参数包括集水坑长度、集水坑宽度、集水坑深度、集水坑坑底厚度以及集水坑坑壁厚度,所述实例参数包括建筑功能、本层层高、本层建筑面层以及结构升降板高度;
模型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类型参数以及实例参数填充至参数化集水坑族,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生成所述集水坑的目标三维模型;
高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填充后的参数化集水坑族计算得出所述集水坑的高度;
明细表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集水坑的高度生成集水坑明细表;
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以及所述集水坑明细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水坑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坑设计装置还包括:
高度检验模块,用于将计算得到的所述集水坑的高度与预设高度比对,并根据所述高度与所述预设高度的差值确定设计参数的调整信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水坑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坑设计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集水坑设计程序,所述集水坑设计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水坑设计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集水坑设计程序,所述集水坑设计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水坑设计方法的步骤。
CN202210769389.0A 2022-07-01 2022-07-01 集水坑设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2215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9389.0A CN115221576A (zh) 2022-07-01 2022-07-01 集水坑设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9389.0A CN115221576A (zh) 2022-07-01 2022-07-01 集水坑设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1576A true CN115221576A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10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9389.0A Pending CN115221576A (zh) 2022-07-01 2022-07-01 集水坑设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2157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63703A (zh) * 2024-02-22 2024-03-26 中建三局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立杆自动配杆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63703A (zh) * 2024-02-22 2024-03-26 中建三局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立杆自动配杆方法
CN117763703B (zh) * 2024-02-22 2024-05-03 中建三局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立杆自动配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58138B (zh) 基于bim的房间装修构件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09344506B (zh) Bim三维模型的深化图自动生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543209B (zh) 一种构件数据库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1143923A (zh) 模型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232235B (zh) 基于三维模型的关系型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09006669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Quantity Takeoff Computations From Computer Aided Design Drawings
KR102217396B1 (ko) 3d 철근 배근 시공도 생성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5221576A (zh) 集水坑设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60140260A1 (en) Determining wind loading of structures through wind flow simulation
CN110096540B (zh) 测绘数据转换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04251690A (zh) 一种获取相对高度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079215B (zh) 坡道工程量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090903A (zh) 基于bim的构件统计方法及相关装置
KR20090055198A (ko) 파일의 압축율 제어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제어장치
CN101777090A (zh) 计算机仿真焦炉护炉设备安装施工方法
CN107885913B (zh) 辐射场屏蔽方案可行性判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10388A (zh) 基于bim的预制构件设计质量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5590241B (zh) 自适应地电子票据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9344458A (zh) 基于revit设计软件统计工程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48033A (zh) 工程清单的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85038A (zh) 一种待装修空间的工程量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3094785B (zh) 建筑模型构建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638928A (zh) 三维虚拟提资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139268A (zh) 面积轮廓确定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US846358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quantity takeoff computations from computer aided design drawing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