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03320A - 一种碳金融活动管理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金融活动管理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03320A
CN115203320A CN202210692549.6A CN202210692549A CN115203320A CN 115203320 A CN115203320 A CN 115203320A CN 202210692549 A CN202210692549 A CN 202210692549A CN 115203320 A CN115203320 A CN 1152033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data
node
credit
e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925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荣
鲁静
程晗蕾
陈丽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anguang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anguang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anguang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anguang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9254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033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03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33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2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06F16/2228Indexing structures
    • G06F16/2255Hash tab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9Keeping log of transactions for guaranteeing non-repudiation of a transa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8Au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conom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碳金融活动管理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排放节点的信用数据,信用数据包括碳活动数据和节点资质数据;利用信用评估模型对信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排放节点的信用评估结果;基于信用评估结果确定排放节点的碳金融结果;通过上述方式,基于包括碳活动数据以及节点资质数据的信用数据能够反映节点的碳活动情况以及节点的资质,进而反映节点的信用情况,利用评估模型对上述信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信用评估结果能够体现节点的碳金融履约能力,从而实现了对碳金融主体的合理信用评估,以及对碳金融的合理管理。

Description

一种碳金融活动管理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碳金融活动管理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P2P(peer-to-peer,伙伴对伙伴)技术、密码学、数学、计算机编程等技术的融合性技术,是将区块以时间顺序相连的方式且相邻的区块通过首尾哈希值单向连接而组合形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由分布式节点共同参与记账且共同维护一份完整的分布式数据库的技术。
而碳金融指的是利用金融手段和方式在市场化的平台上使得相关碳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得以交易或者流通,现有技术中缺乏对碳金融过程进行合理管理的方式,尤其是对于需要进行碳金融的主体的信用评估不够合理。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碳金融活动管理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实现对碳金融的管理,合理评估金融主体的信用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碳金融活动管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排放节点的信用数据,信用数据包括碳活动数据和节点资质数据;利用信用评估模型对信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排放节点的信用评估结果;基于信用评估结果确定排放节点的碳金融结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碳金融活动管理设备,该碳金融活动管理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处理器用于执行程序数据以实现上述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程序数据能够被执行,用以实现上述方法。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获取排放节点的信用数据,信用数据包括碳活动数据和节点资质数据;利用信用评估模型对信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排放节点的信用评估结果;基于信用评估结果确定排放节点的碳金融结果;基于包括碳活动数据以及节点资质数据的信用数据能够反映节点的碳活动情况以及节点的资质,进而反映节点的信用情况,利用评估模型对上述信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信用评估结果能够体现节点的碳金融履约能力,从而实现了对碳金融主体的合理信用评估,以及对碳金融的合理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碳金融活动管理的方法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碳金融活动管理的方法另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步骤S220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碳金融活动管理设备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区块链系统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此外,本文中的“多”表示两个或者多于两个。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方法可以包含任一个下述方法实施例以及任意不冲突的下述方法实施例的组合所提供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涉及一种区块链技术的具体应用,具体来说,本申请中的区块链可以是用以进行碳活动管理的联盟链,任意运行联盟链架构的设备均可以加入联盟链网络,成为联盟链的节点,参与碳活动的各方均可以有至少一台设备加入联盟链,成为联盟链的节点。举例来说,参与碳活动的各方包括重点排放单位、第三方核查机构、生态环境部门、碳交易所、金融机构等。其中,重点排放单位是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内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重点排放单位即对应部署有排放节点;第三方核查机构是指具有一定的资格和能力,根据规定的核查规则、技术标准和程序要求,对纳入配额管理的单位提交的碳排放报告开展核查,出具独立的核查结论并承担相应责任的专业机构,第三方核查机构即对应部署有核查节点;生态环境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开展碳核查、碳配额分配、清缴履约等相关活动,并进行管理、监督和指导,生态环境部门即对应部署有监管节点;碳交易所主要监督碳交易市场,以及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优先购买权值的评估,主要包括各级各地碳交易所等,碳交易所即对应部署有交易节点,在一些实施例中,联盟链中也可以有多个交易节点;金融机构主要指为重点排放单位提供资金融通服务的主体,且需要根据碳生命周期数据和信用评估模型来对重点排放单位的封信进行分析,进而为重点排放单位融通资金,金融机构即对应部署有金融服务节点。
出于节能减排的目的,需要对重点排放单位进碳活动的管理,例如,碳排放的核查、碳交易管理、清缴履约的管理等。具体来说,对重点排放单位的碳活动管理可以是存在周期性的,例如,清缴履约是指重点排放单位需要定期向生态环境部门上缴与其排放量对应的碳资产,用于抵消碳排放量,通常来说,可以以一年为期限,那么重点排放单位需要上缴与其在该年度排放量对应的碳资产从而完成清缴履约。其中,碳资产包括碳配额以及CCER(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核证自愿减排量),碳配额可以包括通过生态环境部门免费分配方式获取的和/或通过拍卖方式获取的,碳配额和CCER也可以通过同其他排放节点交易得来的,同样地碳资产由于其流通性质也可以用于融资中。
以清缴周期为一年度为例进行说明,在一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在本年度首先排放节点需要制作上一年度的碳排放报告,其中包括了上一年度的碳排放数据,之后生态环境部门委托第三方核查机构对碳排放报告进行核查,而后进行上一年度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最后排放节点在预设时间内完成上一年度的清缴工作。另外,通过拍卖方式进行配额分配可以进行若干次。排放节点也可以在任意时间进行碳资产的交易。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一个年度的核查过程需要在报告出具之后进行,清缴需要在最后进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他步骤的执行顺序是可以调换的。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碳金融活动管理的方法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获取排放节点的信用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碳资产的流通性质,故可以将其作为用以获取融资的抵押,碳资产可以用于进行抵押或质押,本实施例中以排放节点就目标碳资产向金融服务机构请求质押融资为例进行说明,目标碳资产可以包括碳排放配额和CCER中的至少一者。
其中,信用数据包括碳活动数据和节点资质数据,碳活动数据可以用于反映排放节点在碳活动过程中的信用情况,节点资质数据可以用于反映排放节点的经营情况,也就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排放节点的信用情况。
步骤S120:利用信用评估模型对信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排放节点的信用评估结果。
其中,信用评估模型可以是由金融服务机构提供的,根据信用数据得到信用评估结果,信用评估结果可以是信用评估得分的形式,信用评估得分越高表示排放节点的信用情况越好。信用评估结果综合反映了排放节点在碳活动中的信用情况以及排放节点自身的经营状况等因素,全面反映了排放节点与碳金融相关的情况,可以用于辅助确定为排放节点提供何种金融服务。
步骤S130:基于信用评估结果确定排放节点的碳金融结果。
金融服务机构即根据信用评估结果决定是否为排放节点提供金融服务,以及提供何种服务。碳金融结果可以包括排放节点是否能够就目标碳资产进行质押融资以及对应的融资金额。
上述方案中,通过获取排放节点的信用数据,信用数据包括碳活动数据和节点资质数据;利用信用评估模型对信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排放节点的信用评估结果;基于信用评估结果确定排放节点的碳金融结果;基于包括碳活动数据以及节点资质数据的信用数据能够反映节点的碳活动情况以及节点的资质,进而反映节点的信用情况,利用评估模型对上述信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信用评估结果能够体现节点的碳金融履约能力,从而实现了对碳金融主体的合理信用评估,以及对碳金融的合理管理。并且信用评估结果能够反映节点在碳活动的中信用情况以及节点自身的相关信用情况,考虑多方面因素对碳金融过程中的履约能力的影响,信用评估结果更为准确地体现节点在碳金融中的信用情况,有利于合理为其提供金融服务。
请结合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碳金融活动管理的方法另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对排放节点进行信用评估可以是在链下进行的,也可以是在链上通过智能合约实现的,本实施例中以在链下进行为例进行说明。具体而言,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0:获取排放节点的信用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相关步骤可以由金融服务节点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金融服务节点与金融服务机构的其他设备协同执行,例如,金融服务节点执行与区块链系统交互的相关步骤,剩余步骤可以由金融服务节点执行也可以由其他设备执行。
进行信用评估所需要的排放节点的信用数据可以是均在区块链中存储并且金融服务节点能够获取,那么可以由金融服务节点从区块链中获取排放节点的信用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进行信用评估所需要的排放节点的信用数据可以是一部分在区块链中存储,可以直接从区块链中获取,另一部分没有上链存储或者由于保密原因无法直接从区块链中获取,那么可以由金融服务节点从区块链中获取排放节点的部分信用数据,由金融服务节点或其他设备向相关节点请求获取另一部分的信用数据。
其中,排放节点的信用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碳活动数据和节点资质数据,碳活动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碳配额数据、碳核查数据、碳交易数据、清缴履约数据、碳资产数据中的至少一者。
具体举例来说,若节点资质数据不能够直接从区块链中获取,那么则需要执行设备(金融服务节点或其他设备)向排放节点请求获取节点资质数据,若碳核查数据不能够直接从区块链中获取,那么则需要执行设备向核查节点请求获取碳核查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获取排放节点的信用数据之前,排放节点可以先将节点资质数据上链存储,以用于后续的评估过程中。其中,节点资质数据可以包括企业净资产、净利润、企业类型(是否为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
步骤S220:利用信用评估模型对信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排放节点的信用评估结果。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步骤S220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步骤S22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21:根据各项信用数据确定对应的评分。
其中,信用数据包括碳核查数据、碳交易数据、清缴履约数据、碳资产数据,将碳核查数据、碳交易数据、清缴履约数据、碳资产数据和节点资质数据。
进一步具体来说,对于碳资产数据来说,根据碳资产数据确定对应的评分包括:判断目标碳资产是否转移为金融服务节点所有,若是,则确定碳资产数据对应的评分为第一预设评分,若否,则确定碳资产数据对应的评分为第二预设评分,第一预设评分大于第二预设评分,第一预设评分和第二预设评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利用目标碳资产进行质押的过程中,目标碳资产需要转移至金融服务机构占有,故在基于碳资产数据进行信用评估时,可以以是否转移占有作为评估标准。那么若转移了占有,那么相应的评分则较高,若未转移占有,那么相应的评分则较低,判断目标碳资产是否转移占有具体可以根据区块链中目标碳资产的相关信息而确定。
具体举例来说,在进行信用评估时,可以采用百分制对各项信用数据进行评分,判断若目标碳资产已经转移为金融服务机构占有,那么碳资产数据对应的评分为100,若目标碳资产未转移为金融服务机构占有,那么碳资产数据对应的评分为0。
对于除碳资产数据以外的目标信用数据来说,根据目标信用数据确定对应的评分可以包括:根据目标信用数据调整对应的初始评分,得到各目标信用数据对应的评分,目标信用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碳核查数据、碳交易数据、清缴履约数据以及节点资质数据等中的至少一者,初始评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设置。
具体举例来说,在进行信用评估时,可以采用百分制对各项信用数据进行评分,目标信用数据的初始评分可以为50,根据各目标信用数据反映的信用情况在初始评分的基础上进行增减,得到最终的评分。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若排放节点出具的碳排放报告中出现了排放源覆盖不全面或者不合理、参数和方法不准确或错误、报告内容不规范、漏报、瞒报、数据造假、报告不及时等情况,那么碳核查数据中会相应体现,因此基于碳核查数据得到的评分则会较低,相反,若排放节点的碳排放报告较为真实准确,那么基于碳核查数据得到的评分则会较高。若排放节点在碳交易过程中出现违背诚实守信原则的行为,例如,出现交易违约的情况,则基于碳交易数据得到的评分则会较低,相反若在多次碳交易过程中均诚实履行,那么基于碳交易数据得到的评分则会较高。若排放节点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清缴履约,那么基于清缴履约数据得到的评分会较高,若存在未按时清缴或未完成清缴的情况,那么基于清缴履约数据得到的评分会较低。
步骤S322:根据评分以及对应的权重计算得到排放节点的信用评估得分。
其中,所有信用数据对应的权重相加为1,每项信用数据对应的权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调整设置。
举例说明,信用数据包括碳活动数据和节点资质数据,碳活动数据包括碳核查数据、碳交易数据、清缴履约数据、碳资产数据,将碳核查数据、碳交易数据、清缴履约数据、碳资产数据和节点资质数据分别转换成反映排放节点信用情况的评分,每项数据均对应有相应的权重,碳资产数据权重占60%,碳核查数据、碳交易数据、清缴履约数据和节点资质数据的权重均为10%,根据评分以及对应的权重计算得到排放节点的信用评估得分。
步骤S230:基于信用评估结果确定排放节点的碳金融结果。
可以理解的是,信用评估结果可以反映排放节点的信用情况,若排放节点的信用情况过差,那么金融服务机构可以拒绝为其提供金融服务,另外,在对其提供金融服务的前提下,信用情况也会影响到针对目标碳资产可以进行质押融资的金额。
那么具体来说,步骤S230可以包括:判断信用评估结果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是,则确定排放节点无法就目标碳资产进行质押融资,若否,则利用信用评估结果以及目标碳资产的价值确定融资金额。
在一具体的应用场景中,信用评估结果为信用评估得分的形式,第一预设条件则可以是信用评估得分达到预定的分值,例如60,若未达到60,则不为排放节点就目标碳资产提供碳金融服务,若达到了60,则可以确定为排放节点就目标碳资产提供金融服务。
进一步来说,利用信用评估结果以及目标碳资产的价值确定融资金额可以是基于信用评估得分以及目标碳资产的价值进行计算,确定融资金额,信用评估得分越高以及目标碳资产的金额越高则融资金额相应越高。另外,还可以基于信用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对于不同级别的信用评估结果采用不同方式计算融资金额。
继续上例,若排放节点的信用评估得分大于或等于60且小于或等于80,那么融资金额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700701160000081
若排放节点的信用评估得分大于80且小于等于90,那么融资金额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700701160000091
若排放节点的信用评估得分大于90且小于等于100,那么融资金额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700701160000092
步骤S240:将信用评估结果明文和/或碳金融结果上链存储。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于对数据和/或模型的保密需要,在重点排放单位、生态环境部门、碳交易所和金融机构等相关机构可以构建若干隐私计算节点,可以由若干隐私计算节点中的一者执行本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或者由多个隐私计算节点分别执行本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之后再进行比对。
相应地,执行设备获取信用数据可以包括:向相关节点申请获取经同态加密后的数据。具体来说,向金融机构申请获取密文状态下的信用评估模型(同态加密后的模型数据),向生态环境部门和碳交易所申请获取信用评估模型所需要的关于重点排放单位的密文数据(同态加密后的数据),而向重点排放单位申请获取其企业资质的密文数据(同态加密后的数据)。执行设备在获取信用数据之后,在密文状态下,执行步骤S220,而后在得到信用评估结果的密文之后可以对其进行解密,并将信用评估结果的明文进行上链存储,在得到碳金融结果后,还可以将碳金融结果上链存储,通过链下加密计算,链上存储结果的方式,能够在有效保护各相关节点的数据隐私性的前提下,完成对排放节点的信用评估,并且评估结果和/或碳金融结果能够被联盟链中的各方节点查看,保证数据的不可篡改。
上述方案,通过获取排放节点的信用数据,信用数据包括碳活动数据和节点资质数据;利用信用评估模型对信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排放节点的信用评估结果;基于信用评估结果确定排放节点的碳金融结果;基于包括碳活动数据以及节点资质数据的信用数据能够反映节点的碳活动情况以及节点的资质,进而反映节点的信用情况,利用评估模型对上述信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信用评估结果能够体现节点的碳金融履约能力,从而实现了对碳金融主体的合理信用评估,以及对碳金融的合理管理。并且信用评估结果能够反映节点在碳活动的中信用情况以及节点自身的相关信用情况,考虑多方面因素对碳金融过程中的履约能力的影响,信用评估结果更为准确地体现节点在碳金融中的信用情况,有利于合理为其提供金融服务。
进一步来说,通过碳资产的转移与否作为衡量信用情况的重要依据,碳资产若转移则金融服务的风险则相对较小,更为准确地反映节点的信用情况,结合碳资产的价值以及其他信用数据,能够合理确定融资金额,实现合理对碳金融活动进行管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用评估的相关步骤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直接在链上实现,金融服务节点可以事先将信用评估合约部署在区块链中,而后各相关节点可以将排放节点的信用数据与信用评估合约地址一并进行上链,从而触发信用评估合约,计算信用评估结果,且可以将信用评估结果、信用数据存储到区块链中。
此外,信用评估合约处理的信用数据可以是明文形式,也可以是密文形式,故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在链上便捷地自动化完成信用评估,并且采用密文形式进行信用评估也能够保护相关节点的数据隐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行评估之前,排放节点将与金融服务节点关于目标碳资产的交易信息上链存储,从而将目标碳资产转移至金融服务节点占有,在完成上述评估过程之后,金融服务机构即可以向排放节点发放借款,并且可以将上述借款发放信息上链存储,从而能够确保碳金融的相关信息的安全性,不会被篡改。若排放节点未在预定期限内偿还借款,由于目标碳资产已经转移至金融服务节点占有,那么金融服务节点可以直接出售目标碳资产,就出售所得偿还损失。
另外,通过信用评估合约能够便捷地实现在链上完成碳金融活动地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碳金融活动管理设备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碳金融活动管理设备40包括存储器41、处理器42,其中存储器41耦接处理器42。具体地,碳金融活动管理设备40的各个组件可通过总线耦合在一起,或者碳金融活动管理设备40的处理器42分别与其他组件一一连接。该碳金融活动管理设备40可以为具有处理能力的任意设备,例如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等。
存储器41用于存储处理器42执行的程序数据以及处理器42在处理过程中的数据等。例如,碳排放配额、信用评估结果、碳排放数据等。其中,该存储器41包括非易失性存储部分,用于存储上述程序数据。
处理器42控制碳金融活动管理设备40的操作,处理器42还可以称为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4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42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另外,处理器42可以由多个成电路芯片共同实现。
碳金融活动管理设备40可以成为上述任一碳金融活动管理的方法中的任一节点,处理器42通过调用存储器41存储的程序数据,用于执行上述任一碳金融活动管理的方法中任一节点执行的相关步骤。
上述方案,通过获取排放节点的信用数据,信用数据包括碳活动数据和节点资质数据;利用信用评估模型对信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排放节点的信用评估结果;基于信用评估结果确定排放节点的碳金融结果;基于包括碳活动数据以及节点资质数据的信用数据能够反映节点的碳活动情况以及节点的资质,进而反映节点的信用情况,利用评估模型对上述信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信用评估结果能够体现节点的碳金融履约能力,从而实现了对碳金融主体的合理信用评估,以及对碳金融的合理管理。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0存储有处理器可运行的程序数据51,该程序数据能够被执行,用以实现上述任一碳金融活动管理的方法。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0具体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可以存储程序数据的介质,或者也可以为存储有该程序数据的服务器,该服务器可将存储的程序数据发送给其他设备运行,或者也可以自运行该存储的程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0还可以为如图4所示的存储器。
上述方案,通过获取排放节点的信用数据,信用数据包括碳活动数据和节点资质数据;利用信用评估模型对信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排放节点的信用评估结果;基于信用评估结果确定排放节点的碳金融结果;基于包括碳活动数据以及节点资质数据的信用数据能够反映节点的碳活动情况以及节点的资质,进而反映节点的信用情况,利用评估模型对上述信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信用评估结果能够体现节点的碳金融履约能力,从而实现了对碳金融主体的合理信用评估,以及对碳金融的合理管理。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区块链系统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区块链系统60包括排放节点61和金融服务节点,其中,排放节点61为利用目标碳资产进行融资的主体,金融服务节点为向排放节点61提供金融服务的主体。
可以理解的是,区块链系统60中包括多个节点,图中仅示出了其中的排放节点6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区块链系统60还可以包括核查节点、监管节点、交易节点等其他区块链节点。
上述方案,通过获取排放节点的信用数据,信用数据包括碳活动数据和节点资质数据;利用信用评估模型对信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排放节点的信用评估结果;基于信用评估结果确定排放节点的碳金融结果;基于包括碳活动数据以及节点资质数据的信用数据能够反映节点的碳活动情况以及节点的资质,进而反映节点的信用情况,利用评估模型对上述信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信用评估结果能够体现节点的碳金融履约能力,从而实现了对碳金融主体的合理信用评估,以及对碳金融的合理管理。
除了上述碳金融过程可以利用区块链实现以外,排放节点的碳活动的全生命周期均可以利用区块链实现管理,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步骤一:清缴合约获取目标排放节点的碳活动数据。
出于节能减排的目的,需要对重点排放单位进碳活动的管理,例如,碳排放的核查、碳交易管理、清缴履约的管理等。具体来说,对重点排放单位的碳活动管理可以是存在周期性的,例如,清缴履约是指重点排放单位需要定期向生态环境部门上缴与其排放量对应的碳资产,用于抵消碳排放量,通常来说,可以以一年为期限,那么重点排放单位需要上缴与其在该年度排放量对应的碳资产从而完成清缴履约。其中,碳资产包括碳配额以及CCER(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核证自愿减排量),碳配额可以包括通过生态环境部门免费分配方式获取的和/或通过拍卖方式获取的,碳配额和CCER也可以通过同其他排放节点交易得来的。
以清缴周期为一年度为例进行说明,在一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在本年度首先排放节点需要制作上一年度的碳排放报告,其中包括了上一年度的碳排放数据,之后生态环境部门委托第三方核查机构对碳排放报告进行核查,而后进行上一年度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最后排放节点在预设时间内完成上一年度的清缴工作。另外,通过拍卖方式进行配额分配可以进行若干次。排放节点也可以在任意时间进行碳资产的交易。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一个年度的核查过程需要在报告出具之后进行,清缴需要在最后进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他步骤的执行顺序是可以调换的。
可以理解的是,联盟链中可能有若干排放节点,每个排放节点均可以作为目标排放节点进行若干次清缴,本实施例中以将某个排放节点作为目标排放节点为例,对目标排放节点的一次清缴履约过程进行说明。
其中,碳活动数据是指目标排放节点在碳活动中产生的数据,碳活动包括碳配额、碳交易、碳排放、清缴履约等,碳活动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碳排放配额、碳交易数据以及目标期限内的碳排放数据等,碳排放配额指的是由监管节点向目标排放节点分配的温室气体排放额度,碳交易数据指的是目标排放节点关于碳资产交易的相关数据,目标期限内的碳排放数据包括目标排放节点在目标期限内的碳排放量等相关排放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排放节点的碳活动数据可以由拥有上述碳活动数据的相关节点将碳活动数据以及清缴合约地址进行上链,进行上链这一操作会触发清缴合约获取碳活动数据以及执行后续清缴步骤,在清缴合约完成清缴操作后,将碳活动数据一并上链存储。
在一些实施例中,碳活动数据中的部分可以是已经在区块链上存储,另一部分由相关节点将数据上链,进行上链这一操作会触发清缴合约获取相关节点进行上链的数据(此时数据尚未存储到区块链中)以及从区块链中获取数据,以用于执行后续处理步骤,在清缴合约完成清缴操作后,将相关节点进行上链的数据会存储到区块链上。
步骤二:清缴合约基于碳活动数据,确定目标排放节点的碳资产。
具体来说,基于碳活动数据中与碳资产相关的数据可以确定目标排放节点当前所有的碳资产,可以用于后续的目标期限内的碳排放清缴过程中。
步骤三:清缴合约依据碳资产与碳排放数据,确定目标排放节点的清缴履约数据。
目标排放节点的碳资产可能大于目标期限内碳排放量的对应的清缴量,也可能小于目标期限内碳排放量的对应的清缴量,根据碳资产是否能够完成本次清缴,确定目标排放节点的清缴履约数据。其中,清缴履约数据包括清缴的额度以及时间等。
步骤四:清缴合约将清缴履约数据作为碳活动数据上链存储。
需要说明的是,清缴履约也作为碳活动的一种,那么清缴履约数据也可以作为碳活动数据上链存储。具体来说,清缴履约数据可以与触发清缴合约的进行上链的数据一并存储到区块链中。
上述方案,通过碳排放配额、碳交易数据、碳排放数据等碳活动数据反映目标排放节点的碳活动,利用上述数据进行清缴管理,并将清缴履约数据也一并上链存储,从而将碳配额分配、碳交易、碳排放以及清缴履约等碳活动的数据均纳入了碳活动的管理,使得纳入管理的碳活动数据更为全面,有利于对碳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
其中,步骤三还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一:清缴合约判断碳资产与碳排放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要求,以及判断碳资产是否满足第二预设要求。
其中,第一预设要求可以为碳资产大于碳排放量,第二预设要求可以为用于清缴的CCER小于等于碳排放量的预设比例。第二预设要求实际上是对用CCER进行清缴的比例限制,也就是目标排放节点可以拥有超过碳排放量的预设比例的CCER,但是在利用CCER进行清缴的情况下,CCER小于碳排放量的预设比例。
在一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清缴合约判断目标排放节点当前所有的碳资产是否大于其在目标期限内的碳排放量,以及判断用于清缴的CCER是否小于其在目标期限内的碳排放量的百分之五。
若子步骤一中得到的结果均为是,那么执行子步骤二,若得到的结果中存在否,那么执行子步骤三。
步骤二:清缴合约核销目标排放节点的与碳排放数据相应的碳资产。
若满足第一预设要求以及第二预设要求,则目标排放节点所拥有的碳资产能够满足清缴要求,则核销目标排放节点与其目标期限内的碳排放量等量的碳资产,用于核销的碳资产可以包括碳资产配额和CCER。
在一些实施例中,清缴合约可以首先按照第二预设要求中的预设比例利用CCER进行清缴,而后利用碳排放配额完成清缴。
在一些实施例中,清缴合约也可以先利用碳排放配额进行清缴,而后若碳排放配额小于碳排放量,则单独利用碳排放配额无法完成清缴,则继续按照第二预设要求中的预设比例利用CCER完成清缴。
子步骤三:清缴合约核销目标排放节点的与部分碳排放数据相应的碳资产,向目标排放节点发出清缴提示,以及从目标排放节点的账户划拨预设金额的存款作为罚款。
若不能够满足第一预设要求或第二预设要求,则目标排放节点所拥有的碳资产不能够满足清缴要求,那么清缴合约可以就目标排放节点现有的碳资产进行部分清缴,核销与部分碳排放量相应的碳资产。在目标排放节点不能够完成清缴的情况下,清缴合约可以向目标排放节点发出清缴提示以用于提示目标排放节点尽快履行清缴义务,并且从目标排放节点的账户划拨预设金额的存款作为罚款,其中,预设金额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可以为固定金额,也可以依据清缴情况进行变动。
具体来说,清缴合约可以首先按照第二预设要求中的预设比例利用CCER进行清缴,而后利用碳排放配额进行清缴。或者,也可以首先利用碳排放配额进行清缴,而后按照第二预设要求中的预设比例利用CCER进行清缴。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碳活动的管理还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步骤一:目标排放节点将目标期限内的碳排放数据上链存储。
通常来说,若以上一年度作为清缴的目标期限,那么出于目标期限内的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等因素考虑,目标排放节点通常是在本年度中执行步骤一。
具体来说,目标排放节点可以将自行编制的目标期限对应的碳排放报告上链存储,碳排放报告中包括目标排放节点在目标期限内的碳排放数据。
步骤二:核查节点获取碳排放数据,并将针对碳排放数据的核查结果上链存储。
其中,核查节点对应为受生态环境部门委托的,对碳排放报告进行核查的第三方核查机构。
具体来说,核查节点作为联盟链的节点,在目标排放节点将其包含有碳排放数据的碳排放报告上链后,可以从区块链中获取目标排放节点的碳排放报告。在依照一定的核查规则、技术标准和程序要求完成对碳排放报告的核查之后,可以针对碳排放数据的核查结果上链存储。在一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核查节点可以生成针对目标排放节点的碳排放报告的核查报告作为核查结果,并将核查结果上链存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三方核查机构是受生态环境部门委托而进行核查的,那么步骤二可以由监管节点执行,监管节点获取碳排放数据,而后将该数据发送给第三方核查机构,接收第三方核查机构发送的核查结果,将核查结果上链存储。
步骤三:采用分配方式和/或拍卖方式确定目标排放节点的碳排放配额,并将碳排放配额上链存储。
可以理解的是,与清缴定期进行同理,碳排放配额的分配这一操作也可以是定期进行的,并且碳排放配额的分配周期可以与清缴周期相应,例如,在本年度确定各排放节点的上一年度的碳排放配额,但是碳排放配额是不存在期限的,本年度确定的上一年度的碳排放配额若多于上一年度碳排放量,那么在清缴履约之后,碳排放配额可以有剩余,剩余碳排放配额还可以用于对应本年度的碳排放量进行清缴或者也可以用于与其他排放节点进行交易。
在一些实施例中,碳排放配额的确认可以单独采用分配方式,那么监管节点可以事先将用于计算配额的配额合约部署上链,用于采用分配方式确定各排放节点的碳排放配额。
在一些实施例中,碳排放配额的确认可以单独采用拍卖方式,那么监管节点可以事先将用于进行配额拍卖的拍卖合约部署上链,用于采用拍卖方式确定各排放节点的碳排放配额。
在一些实施例中,碳排放配额的确认可以采用分配和拍卖混合的方式进行,例如,可以以分配为主,拍卖作为补充或者拍卖为主,分配作为补充等形式。
上述步骤三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子步骤一:配额合约获取目标排放节点的目标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配额合约是通过进行上链的数据触发,进行上链的数据可以包括配额合约需要使用的所有数据,也就是目标排放节点的目标数据,也可以仅包括配额合约需要使用的部分数据,也就是部分目标数据。若进行上链的数据包括目标排放节点的所有目标数据,那么配额合约直接获取进行上链的目标数据,若进行上链的数据仅包括部分目标数据,其余目标数据在区块链上存储,那么配额合约可以获取进行上链的部分目标数据以及从区块链上获取其余部分的目标数据,从而能够获取到配额合约需要使用的所有数据。
子步骤二:配额合约按照预设方式利用目标数据确定碳排放配额。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分配方式确定碳排放配额可以是通过历史总量法、历史强度法或基准线法等中的至少一者进行的,其中,历史总量法表示碳排放配额根据历史排放总量确定,减排是通过控制下一年度的碳排放配额在历史排放总量的基础上进行缩减而实现;历史强度法则可以通过控制下一年度的碳排放强度小于历史排放强度而实现减排以及确定碳排放配额;基准线法是将不同排放节点的同种产品的碳排放量从小到大进行排序,选择其中前一定比例作为基准线,那么碳排放配额可以根据产品产量以及对应的基准线而确定,对于数据基础好、产品单一、可比性比较强的行业可采用基准线法进行分配,例如发电行业、电解铝行业等。
具体来说,目标数据可以包括目标排放节点的历史排放数据,按照预设方式利用目标数据确定碳排放配额可以包括根据历史排放数据计算历史的平均排放数据,直接利用平均排放数据作为碳排放配额或者基于预设减排系数调整平均排放数据从而确定碳排放配额。举例来说,历史排放数据可以包括目标排放节点过去三到五年的碳排放数据,过去三年内的碳排放数据计算均值得到平均排放数据,利用平均排放数据作为碳排放配额,或者利用平均排放数据与预设减排系数0.95相乘得到碳排放配额。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数据可以包括目标排放节点的历史排放数据,按照预设方式利用目标数据确定碳排放配额可以包括:根据历史排放数据以及对应的历史产量计算单位产量的历史排放强度,直接利用单位产量的历史排放强度和该清缴年度的产量相乘作为碳排放配额,或者基于预设调整系数在单位产量的历史排放强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利用调整后的单位产量的历史排放强度和该清缴年度的产量相乘作为碳排放配额,其中,调整参数可以用于体现前期减排奖励、减排潜力、对清洁技术的鼓励、行业增长趋势等因素。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数据包括目标排放节点的各产品的产量,按照预设方式利用目标数据确定碳排放配额可以包括根据各种产品的产量和每种产品对应的基准排放量确定碳排放配额。
可以理解的是,在确认碳排放配额之后,配额合约可以将各排放节点的标识、该排放节点的碳排放配额以及监管节点的签名信息一并上链存储,从而实现为各排放节点分配碳排放配额。
上述子步骤一-子步骤二是采用分配方式确认碳排放配额的相关步骤。在一些实施例中,以目标碳排放配额为拍卖对象进行一次拍卖为例进行说明,采用拍卖方式确认碳排放配额可以包括如下步骤:目标排放节点对目标碳排放配额对应的拍卖出价进行加密,并将拍卖出价的密文上链存储,拍卖合约获取若干排放节点的拍卖出价的密文并进行比较,拍卖合约根据拍卖出价的高低确定目标碳排放配额的归属。
目标碳排放配额可以归属于一个或多个排放节点,在确定目标碳排放配额的归属之后,拍卖合约可以将目标碳排放配额归属的目标排放节点以及对应的拍卖出价明文上链存储,对于其他排放节点的拍卖出价进行密文上链,另外,还可以将各排放节点的标识、该排放节点的对应的目标碳排放配额以及监管节点的签名信息一并上链存储,从而实现为各排放节点分配目标碳排放配额。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分配方式确认碳排放配额的过程中无需排放节点的参与,但是采用拍卖方式确认碳排放配额的过程中需要各排放节点参与目标碳排放配额的拍卖出价。拍卖合约的触发条件可以包括存在预定数量的出价信息上链,或者拍卖时间截止等。
其中,拍卖出价可以是目标排放节点对目标碳排放配额给出的单价。在根据单价将出价的若干目标排放节点进行排序之后,按照出价由高至低的顺序,依次向目标排放节点分配与其需求量相应的目标碳排放配额,直到目标碳排放配额用尽。具体举例来说,例如目标碳排放配额为100万吨,向拍卖出价最高的目标排放节点分配其需要的50万吨,向拍卖出价第二高的目标排放节点分配其需要的40万吨,向拍卖出价第三高的目标排放节点分配剩余的10万吨。
在一些实施例中,联盟链的各节点中可以部署有可信执行环境(TEE,TrustedExecution Environment),拍卖合约可以不属于区块链节点的可信执行环境中,出于信息安全和隐私考虑,采用拍卖方式确认碳排放配额可以包括:目标排放节点将拍卖出价进行加密处理后发送至链上区块链节点的可信执行环境中,在可信执行环境对拍卖出价进行解密,若满足可信执行环境中的拍卖合约的触发条款时,拍卖合约在可信执行环境中对拍卖出价进行明文比较,拍卖合约根据拍卖出价的高低确定目标碳排放配额的归属。拍卖合约可以将目标碳排放配额归属的目标排放节点以及对应的拍卖出价明文上链存储,对于其他排放节点的拍卖出价进行密文上链,另外,还可以将各排放节点的标识、该排放节点的对应的目标碳排放配额以及监管节点的签名信息一并上链存储,从而实现为各排放节点分配目标碳排放配额。
步骤四:目标排放节点将对待售碳资产的出售信息上链存储。
可以理解的是,拥有碳资产的排放节点可以将其拥有的碳资产中的部分或全部进行交易,交易的对象即为待售碳资产。碳交易的过程可以在区块链上进行,以目标排放节点出售待售碳资产的过程为例进行说明,目标排放节点可以生成对待售碳资产的出售信息,而后将该出售信息上链存储,故所有区块链节点均可以获取该待售碳资产的出售信息。
步骤五:意向购买方节点获取出售信息并对应将意向购买信息上链存储。
在目标排放节点将待售碳资产的出售信息上链存储之后,意向购买方节点可以从区块链上获取所有碳资产的出售信息,供用户根据需要从中选择其意向购买的对象,进一步地可以根据意向购买方用户输入生成与目标碳资产的出售信息对应的意向购买信息,并将意向购买信息上链存储,以使目标排放节点获取意向购买信息。
其中,意向购买信息包括优先购买权值,在意向购买方节点将意向购买信息上链存储之前,意向购买方节点可以从区块链上获取优先购买权值,而后基于优先购买权值生成意向购买信息。优先购买权值可以是基于意向购买方节点的碳履约数据进行评估得到的,优先购买权值能够反映意向购买方节点的碳履约情况,可以用于向出售方节点体现其碳履约能力。
在一具体的应用场景中,目标碳资产的出售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出售方节点的身份标识、出售单价、出售数量、目标碳资产的类型、监管节点的签名信息等。那么对应的意向购买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意向购买方节点的身份标识、购买单价、购买数量、意向购买的碳资产类型、优先购买权值、目标碳资产的出售信息、监管节点的签名信息等。
步骤六:目标排放节点获取与出售信息对应的意向购买信息,以用于确定购买方。
在意向购买方节点将针对目标碳资产的意向购买信息存储到区块链中之后,出售方节点可以从区块链上获取到意向购买信息,并可以供出售方用户基于若干意向购买信息,从若干意向购买方节点中选择购买方节点。意向购买信息中包含的关于意向购买方节点的信息可以用于作为出售方用户选择购买方节点的依据。
步骤七:预设区块链节点将交易结果上链存储。
其中,预设区块链节点可以为目标排放节点,也可以为购买方节点。
步骤八:清缴合约获取目标排放节点的碳活动数据。
步骤九:清缴合约基于碳活动数据确定目标排放节点的碳资产。
步骤十:清缴合约依据碳资产与碳排放数据,确定目标排放节点的清缴履约数据。
步骤十一:清缴合约将清缴履约数据作为碳活动数据上链存储。
上述方案,通过碳排放配额、碳交易数据、碳排放数据等碳活动数据反映目标排放节点的碳活动,利用上述数据进行清缴管理,并将清缴履约数据也一并上链存储,从而将碳配额分配、碳交易、碳排放以及清缴履约等碳活动的数据均纳入了碳活动的管理,使得纳入管理的碳活动数据更为全面,有利于对碳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
另外,本申请中联盟链部署了多种智能合约,智能合约能够使得业务执行和处理更加自动化且更加高效,并且不易受干扰,使得业务执行和处理更加稳定,提高了碳活动管理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碳金融活动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排放节点的信用数据,所述信用数据包括碳活动数据和节点资质数据;
利用信用评估模型对所述信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排放节点的信用评估结果;
基于所述信用评估结果确定所述排放节点的碳金融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金融结果包括所述排放节点是否能够就目标碳资产进行质押融资以及对应的融资金额,所述基于所述信用评估结果确定所述排放节点的碳金融结果包括:
判断所述信用评估结果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若是,则确定所述排放节点无法就所述目标碳资产进行质押融资;
若否,则利用所述信用评估结果以及所述目标碳资产的价值确定所述融资金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用数据为明文形式或密文形式,所述信用评估模型为明文形式或密文形式;所述得到所述排放节点的信用评估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信用评估结果明文和/或所述碳金融结果上链存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活动数据包括碳配额数据、碳核查数据、碳交易数据、清缴履约数据、碳资产数据中的至少一者;所述利用信用评估模型对所述信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排放节点的信用评估结果包括:
根据各项所述信用数据确定对应的评分,根据所述评分以及对应的权重计算得到所述排放节点的信用评估得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资产数据对应的所述权重大于其他各项所述信用数据的权重;和/或,所述根据各项所述信用数据确定对应的评分包括:
判断目标碳资产是否转移为金融服务节点所有;
若是,则确定所述碳资产数据对应的所述评分为第一预设评分;
若否,则确定所述碳资产数据对应的所述评分为第二预设评分,所述第一预设评分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评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项所述信用数据确定对应的评分包括:
对于各目标信用数据,根据所述目标信用数据调整对应的初始评分,得到各所述目标信用数据对应的所述评分,所述目标信用数据包括所述碳核查数据、碳交易数据、清缴履约数据以及所述节点资质数据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目标信用数据用于反映所述排放节点的履约能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信用评估模型对所述信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排放节点的信用评估结果包括:
通过信用评估合约对所述信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排放节点的信用评估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排放节点的信用数据包括:
从区块链上获取一部分所述信用数据,并获取相关节点发送的另一部分所述信用数据;
或者,通过信用评估合约获取相关节点上链的所述信用数据。
9.一种碳金融活动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金融活动管理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数据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能够被执行,用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692549.6A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碳金融活动管理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2033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2549.6A CN115203320A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碳金融活动管理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2549.6A CN115203320A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碳金融活动管理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3320A true CN115203320A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76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92549.6A Pending CN115203320A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碳金融活动管理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0332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09945A (zh) * 2023-12-19 2024-03-15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数字货币技术的碳金融定向支付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09945A (zh) * 2023-12-19 2024-03-15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数字货币技术的碳金融定向支付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042989A1 (en) Asset-backed tokens
US819050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wap contracts management with a discount curve feedback loop
US8438068B2 (en) Reputation in on-line consumer markets
CN110163740A (zh) 一种信用融资方法及装置
CN109711983A (zh) 基于区块链架构的仓单质押融资评估方法及装置
WO2022001715A1 (zh) 基于区块链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AU2016202206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ed matter resolution
CN105844515A (zh) 大宗商品在线订单融资交易系统
US2015007394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reconciliation of an account using at least three sets of records
CN111429283A (zh) 一种贵金属交易的管理平台、管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0288476A (zh) 基于大宗交易平台的交易方法及大宗交易平台
CN112632186A (zh) 区块链共识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区块链系统
TW201931270A (zh) 碳交易系統、及碳交易方法
KR101799235B1 (ko) 에스크로 서비스 보증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1199479A (zh) 基于区块链进行进口海外代付的方法、存储介质
KR101575927B1 (ko) 반복 판매가 가능한 상품 재판매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5203320A (zh) 一种碳金融活动管理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03321A (zh) 一种碳资产交易的方法、设备和区块链系统
KR20210097946A (ko) 블록체인 기반 거래 중개 시스템
CN116362903A (zh) 一种资金协同管理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51992A1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816237A (zh) 一种电力交易结算风险管控方法
CN113989040A (zh) 资产证券化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651833A (zh) 证券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装置
CN115203319A (zh) 一种碳活动管理的方法、设备和区块链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