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02082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02082A
CN115202082A CN202210350386.3A CN202210350386A CN115202082A CN 115202082 A CN115202082 A CN 115202082A CN 202210350386 A CN202210350386 A CN 202210350386A CN 115202082 A CN115202082 A CN 1152020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polarizing plate
viewing angle
control panel
crystal molecu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503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02082B (zh
Inventor
松岛寿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202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2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020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20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6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with twisted orientation, e.g. comprising helically oriented LC-molecules or a plurality of twisted birefringent sub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 G02F1/13471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all the liquid crystal cells or layers remain transparent, e.g. FLC, ECB, DAP, HAN, TN, STN, SBE-LC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31Polar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polariser or analyser ax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G02F1/13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orientation effects in which the liquid crystal remains transparent
    • G02F1/139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orientation effects in which the liquid crystal remains transparent the liquid crystal being selectively controlled between a twisted state and a non-twisted state, e.g. TN-LC cel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根据一实施方式,显示装置具备:对第1偏振光分量进行调制的显示面板;第1视角控制面板,其具有包括混合取向的液晶分子在内的第1液晶层;第2视角控制面板,其具有包括扭转取向的液晶分子在内的第2液晶层;以及设于第1视角控制面板与第2视角控制面板之间的偏振轴旋转元件,第1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中的水平取向的第1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与第2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中的位于中间层的第2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大致正交,透射了第1视角控制面板的第2偏振光分量的第2偏振轴与第1偏振光分量的第1偏振轴大致平行,透射了第2视角控制面板的第3偏振光分量的第3偏振轴与第2偏振轴不同,偏振轴旋转元件以使第3偏振轴与第2偏振轴一致的方式使第3偏振轴旋转。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主张基于在2021年4月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1-065406号的优先权,将在该日本申请中记载的所有记载内容援引至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近年来的显示装置中,有可改变能够得到规定的宽高比的视角的要求。例如,在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显示装置中,追求能够从副驾驶席侧视觉确认到显示图像,并且从驾驶席侧在驾驶过程中等的情况下无法确认显示图像的这种视角控制。
在这种控制视角的用途中,提出了集中使用扭曲向列液晶元件的技术。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控制视角的显示装置。
根据一实施方式,显示装置具备:
对第1偏振光分量进行调制的显示面板;第1视角控制面板,其具有包括混合取向的液晶分子在内的第1液晶层;第2视角控制面板,其具有包括扭转取向的液晶分子在内的第2液晶层;以及设在所述第1视角控制面板与所述第2视角控制面板之间的偏振轴旋转元件,所述第1视角控制面板设在所述偏振轴旋转元件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在俯视下,所述第1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中的、水平取向的第1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与所述第2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中的、位于中间层的第2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大致正交,透射了所述第1视角控制面板的第2偏振光分量的第2偏振轴与所述第1偏振光分量的第1偏振轴大致平行,透射了所述第2视角控制面板的第3偏振光分量的第3偏振轴与所述第2偏振轴不同、所述偏振轴旋转元件以使所述第3偏振轴与所述第2偏振轴一致的方式使所述第3偏振轴旋转。
根据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能够控制视角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一构成例的图。
图2是表示图1示出的显示装置DSP的一构成例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构成图1示出的显示装置DSP的各光学要素的轴角度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第1视角控制面板1的一构成例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1视角控制面板1的动作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2视角控制面板2的一构成例的图。
图7是表示显示面板PNL中的像素布局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8是用于说明显示面板PNL的一构成例的图。
图9是表示没有对第2液晶层LC2施加电压的关断时的液晶分子LM2的取向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对第2液晶层LC2施加了电压的导通时的液晶分子LM2的取向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第2视角控制面板2中的关断时以及导通时的视角特性的图。
图12是表示第1视角控制面板1中的关断时的视角特性的图。
图13是表示第1视角控制面板1中的导通时的视角特性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另一构成例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构成图14示出的显示装置DSP的各光学要素的轴角度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第3视角控制面板3的一构成例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第3视角控制面板3的另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另一构成例的图。
图19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比较例的图。
图20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视角特性的图。
图21是表示基于图20示出的仿真结果的正面比的图。
图22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视角特性的图。
图23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应用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此外,公开只不过为一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保持了发明主旨的适当变更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另外,为了使说明更明确,与实际的形态相比,有时示意性示出附图的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但只不过为一例,不限定对本发明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对发挥关于已经出现的附图进行了说明的相同或者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有时适当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
《第1构成例》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一构成例的图。
显示装置DSP具备显示面板PNL、第1视角控制面板1、第2视角控制面板2、偏振轴旋转元件100、第1~第5偏振片POL1~POL5以及照明装置IL。
第1视角控制面板1设在显示面板PNL与偏振轴旋转元件100之间。第2视角控制面板2设在偏振轴旋转元件100与照明装置IL之间。偏振轴旋转元件100设在第1视角控制面板1与第2视角控制面板2之间。
第1偏振片POL1设在显示面板PNL的前面侧(或者,观察显示装置DSP的观察位置侧)。第2偏振片POL2设在显示面板PNL与第1视角控制面板1之间。第3偏振片POL3设在第1视角控制面板1与偏振轴旋转元件100之间。第4偏振片POL4设在偏振轴旋转元件100与第2视角控制面板2之间。第5偏振片POL5设在第2视角控制面板2的背面侧(或者,设在第2视角控制面板2与照明装置IL之间)。
在后面,说明第1视角控制面板1以及第2视角控制面板2的详细内容。此外,也可以为第2视角控制面板2设在显示面板PNL与偏振轴旋转元件100之间,第1视角控制面板1设在偏振轴旋转元件100与照明装置IL之间。
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在显示面板PNL与照明装置IL之间具备多种视角控制面板。
图2是表示图1示出的显示装置DSP的一构成例的剖视图。在此示出的第1方向X、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彼此正交,但也可以以90度以外的角度彼此交叉。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例如相当于与包含在显示装置DSP内的基板平行的方向,另外,第3方向Z相当于显示装置DSP的厚度方向。
显示面板PNL例如为液晶面板,具备第1基板SUB1、第2基板SUB2、以及液晶层LC。液晶层LC保持在第1基板SUB1与第2基板SUB2之间,利用密封件SE来封固。在此说明的显示面板PNL作为一例,构成为利用沿着基板主面的电场来控制包含在液晶层LC内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PNL不限于图示的例子,也可以构成为利用沿着基板主面的法线的电场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在此的基板主面相当于由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规定的X-Y平面。
第1基板SUB1位于第2基板SUB2的前面侧。第1基板SUB1具备绝缘基板10和取向膜AL1。
第2基板SUB2具备绝缘基板20、绝缘膜21、共用电极CE、多个像素电极PE、取向膜AL2。共用电极CE设在绝缘基板20与绝缘膜21之间。多个像素电极PE设在绝缘膜21与取向膜AL2之间。在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中,多个像素电极PE经由绝缘膜21与一个共用电极CE重叠。像素电极PE以及共用电极CE被控制为向液晶层LC施加电压。取向膜AL1以及取向膜AL2与液晶层LC接触。这些取向膜AL1以及取向膜AL2在一例中为具有与X-Y平面大致平行的取向限制力的水平取向膜,但也可以为垂直取向膜。
在此,仅简化图示了显示面板PNL的主要部分,但第1基板SUB1还具备遮光层、彩色滤光层、外涂层、间隔件等。另外,第2基板SUB2具备多个扫描线、多个信号线、与各像素电极PE电连接的开关元件、各种绝缘膜等。
第1视角控制面板1例如为液晶面板,其具备第3基板SUB3、第4基板SUB4、第1液晶层LC1。第1液晶层LC1保持在第3基板SUB3与第4基板SUB4之间,利用密封件SE1来封固。第1液晶层LC1像后面说明那样,包括混合取向的液晶分子。
第3基板SUB3位于第4基板SUB4的前面侧。第3基板SUB3具备绝缘基板30、第1透明电极TE1、取向膜AL3。第1透明电极TE1在用于控制视角的有效区域AA1中几乎形成在整个区域,设在绝缘基板30与取向膜AL3之间。
第4基板SUB4具备绝缘基板40、第2透明电极TE2、取向膜AL4。第2透明电极TE2在有效区域AA1中几乎形成在整个区域,设在绝缘基板40与取向膜AL4之间。取向膜AL3以及取向膜AL4与第1液晶层LC1接触。这些取向膜AL3以及取向膜AL4中的一方为水平取向膜,另一方为垂直取向膜。
第1透明电极TE1隔着第1液晶层LC1与第2透明电极TE2重叠。第1透明电极TE1以及第2透明电极TE2被控制为向第1液晶层LC1施加电压。
第2视角控制面板2例如为液晶面板,具备第5基板SUB5、第6基板SUB6、第2液晶层LC2。第2液晶层LC2保持在第5基板SUB5与第6基板SUB6之间,利用密封件SE2来封固。第2液晶层LC2像后面说明那样,包含扭转取向了的液晶分子。
第5基板SUB5位于第6基板SUB6的前面侧。第5基板SUB5具备绝缘基板50、第3透明电极TE3、取向膜AL5。第3透明电极TE3在用于控制视角的有效区域AA2中几乎形成在整个区域,设在绝缘基板50与取向膜AL5之间。
第6基板SUB6具备绝缘基板60、第4透明电极TE4、取向膜AL6。第4透明电极TE4在有效区域AA2中几乎形成在整个区域,设在绝缘基板60与取向膜AL6之间。取向膜AL5以及取向膜AL6与第2液晶层LC2接触。这些取向膜AL5以及取向膜AL6为水平取向膜。第2液晶层LC2像后面说明那样,具有使作为直线偏振光的偏振光分量的偏振轴旋转的旋光性。
第3透明电极TE3隔着第2液晶层LC2与第4透明电极TE4重叠。第3透明电极TE3以及第4透明电极TE4被控制为对第2液晶层LC2施加电压。
第1透明电极TE1、第2透明电极TE2、第3透明电极TE3、以及第4透明电极TE4各自例如为单一片状电极,但也可以为沿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的至少一方被划分为多个的电极。
在此,着眼于显示面板PNL、第1视角控制面板1、和第2视角控制面板2的关系。
液晶层LC、第1液晶层LC1、以及第2液晶层LC2在第3方向Z上彼此重叠。显示区域DA、有效区域AA1、以及有效区域AA2在第3方向Z上彼此重叠。共用电极CE、多个像素电极PE、第1透明电极TE1、第2透明电极TE2、第3透明电极TE3、以及第4透明电极TE4在第3方向Z上彼此重叠。
绝缘基板10、20、30、40、50、60例如为玻璃基板或树脂基板等的透明基板。例如,可以是绝缘基板10、20为玻璃基板,绝缘基板30以及40为树脂基板。另外,也可以是绝缘基板10、40为玻璃基板,绝缘基板20、30为树脂基板。
共用电极CE、像素电极PE、第1透明电极TE1、第2透明电极TE2、第3透明电极TE3、以及第4透明电极TE4例如为由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透明电极。
第1偏振片POL1粘接于绝缘基板10,第2偏振片POL2粘接于绝缘基板20以及绝缘基板30的至少一方,第3偏振片POL3粘接于绝缘基板40,第4偏振片POL4粘接于绝缘基板50,第5偏振片POL5粘接于绝缘基板60。这些第1~第5偏振片POL1~POL5在事先成形的薄膜的单面具有粘着剂,但也可以直接形成在绝缘基板的表面上。
偏振轴旋转元件100可以粘接在第3偏振片POL3以及第4偏振片POL4的至少一方,也可以与第3偏振片POL3或者第4偏振片POL4一体地形成。
在这种显示装置DSP中,从照明装置IL射出的照明光(無偏振)沿第3方向Z行进,在依次透射了第2视角控制面板2、偏振轴旋转元件100、以及第1视角控制面板1之后,对显示面板PNL进行照明。
更具体来说,在从照明装置IL射出的照明光为非偏振光的情况下,第5偏振片POL5透射照明光的一部分的偏振光分量。
第2视角控制面板2使第2液晶层LC2中的、透射了第5偏振片POL5的偏振光分量的偏振轴旋转。第4偏振片POL4将透射了第2视角控制面板2的偏振光分量透射。
偏振轴旋转元件100将透射了第4偏振片POL4的偏振光分量透射。第3偏振片POL3将透射了偏振轴旋转元件100的偏振光分量透射。
第1视角控制面板1在第1液晶层LC1中,对透射了第3偏振片POL3的偏振光分量进行调制并将其透射。第2偏振片POL2将透射了第1视角控制面板1的偏振光分量透射。
显示面板PNL由透射了第2偏振片POL2的偏振光分量来照明,在液晶层LC中调制偏振光分量。第1偏振片POL1将透射了显示面板PNL的偏振光分量的至少一部分透射。
在此,当将利用显示面板PNL调制的偏振光分量作为第1偏振光分量、且将透射了第1视角控制面板1的偏振光分量作为第2偏振光分量时,第2偏振光分量的第2偏振轴与第1偏振光分量的第1偏振轴大致平行。
当将透射了第2视角控制面板2的偏振光分量作为第3偏振光分量时,第3偏振光分量的第3偏振轴与第2偏振轴不同。
例如,第1偏振光分量、第2偏振光分量、以及第3偏振光分量各自为在X-Y平面上具有偏振轴的直线偏振光。在X-Y平面中,在将第1方向X设为基准方位的情况下,第1偏振光分量在相对于第1方向X形成规定角度的方位具有第1偏振轴,第2偏振光分量相对于第1方向X具有与第1偏振轴大致平行的第2偏振轴,第3偏振光分量相对于第1方向X在与第2偏振轴不同的方位具有第3偏振轴。
偏振轴旋转元件100使从第2视角控制面板2趋向第1视角控制面板1的光的偏振轴旋转。例如,偏振轴旋转元件100为构成为对透射自身的直线偏振光赋予1/2波长的相位差的光学片(相位差板)。这种偏振轴旋转元件100可以为单一光学片,也可以为多层光学片。另外,偏振轴旋转元件100只要能够发挥使偏振轴旋转的功能即可,不限于光学片,也可以为扭曲向列液晶元件等的具有旋光性的元件。
在这种偏振轴旋转元件100中,透射了第2视角控制面板2以及第4偏振片POL4的第3偏振光分量的第3偏振轴以与第2偏振轴一致的方式进行旋转。因此,抑制透射了第2视角控制面板2的照明光被第3偏振片POL3吸收,能够抑制到达显示面板PNL的照明光的亮度下降的情况。
图3是用于说明构成图1示出的显示装置DSP的各光学要素的轴角度的图。在此,在X-Y平面内,将表示第1方向X(X轴)的箭头的前端的方位设为基准方位,相对于基准方位将逆时针的角度设为正的角度。
第1偏振片POL1具有彼此大致正交的第1吸收轴A1以及第1透射轴T1。第2偏振片POL2具有彼此大致正交的第2吸收轴A2以及第2透射轴T2。偏振轴旋转元件100具有快轴F。第3偏振片POL3具有第3透射轴T3。第4偏振片POL4具有第4透射轴T4。第5偏振片POL5具有第5透射轴T5。
此外,虽省略图示,但偏振轴旋转元件100的慢轴在X-Y平面中与快轴F大致正交。另外,第3偏振片POL3的吸收轴与第3透射轴T3大致正交,第4偏振片POL4的吸收轴与第4透射轴T4大致正交,第5偏振片POL5的吸收轴与第5透射轴T5大致正交。
隔着显示面板PNL的第1偏振片POL1以及第2偏振片POL2各自的透射轴彼此正交。例如,第1吸收轴A1与第1方向X大致平行,位于0°的方位。第1透射轴T1位于90°的方位。第2吸收轴A2与第1吸收轴A1大致正交,位于90°的方位。第2透射轴T2与第1透射轴T1大致正交,位于0°的方位。
隔着第1视角控制面板1的第2偏振片POL2以及第3偏振片POL3各自的透射轴彼此平行。也就是说,第3透射轴T3位于0°的方位。
隔着第2视角控制面板2的第4偏振片POL4以及第5偏振片POL5各自的透射轴彼此正交。第4透射轴T4位于与第3透射轴不同的方位,位于45°的方位。第5透射轴T5与第4透射轴T4大致正交,位于135°的方位。
此外,在此的0°的方位相当于X-Y平面中的0°-180°的方位,90°的方位相当于90°-270°的方位,45°的方位相当于X-Y平面中的45°-225°的方位,135°的方位相当于X-Y平面中的135°-315°的方位。
在这种显示装置DSP中,在光沿第3方向Z行进的情况下,透射了第5偏振片POL5的直线偏振光具有沿着第5透射轴T5的偏振轴,经过第2视角控制面板2并透射了第4偏振片POL4的直线偏振光(第3偏振光分量)具有沿着第4透射轴T4的第3偏振轴。也就是说,第3偏振轴相对于X轴位于45°的方位(或者,45°-225°的方位)。
在透射了第3偏振片POL3之后透射第1视角控制面板1的直线偏振(第2偏振光分量)具有沿着第3透射轴T3的第2偏振轴。也就是说,第2偏振轴位于0°的方位(或者,0°-180°的方位、或者X轴方向)。
偏振轴旋转元件100的快轴F或者慢轴在X-Y平面中位于第2偏振轴的方位与第3偏振轴的方位中间的方位。或者,快轴F或者慢轴位于第3透射轴T3的方位与第4透射轴T4的方位中间的方位。也就是说,在图示的例子中,快轴F或者慢轴位于22.5°的方位(或者,22.5°-202.5°的方位)。
此外,在第3透射轴T3位于90°的方位、且第4透射轴T4位于45°的方位的情况下,偏振轴旋转元件100被配置为使快轴F或者慢轴位于67.5°的方位(或者,67.5°-247.5°的方位)。
如上所述,偏振轴旋转元件100相当于1/2波长板,因此,其具有在入射光的偏振轴相对于快轴位于θ°的方位的情况下,使偏振轴旋转2*θ°的功能。因此,在透射了第4偏振片POL4的第3偏振光分量透射了偏振轴旋转元件100时,第3偏振轴以与第2偏振轴一致的方式进行旋转。也就是说,第3偏振光分量在偏振轴旋转元件100中被转换为第2偏振光分量。透射了偏振轴旋转元件100的第2偏振光分量几乎不会被第3偏振片POL3吸收,而是经过第1视角控制面板1来对显示面板PNL进行照明。
对显示面板PNL进行照明的第1偏振光分量在液晶层LC中被适当调制,其至少一部分透射第1偏振片POL1,由此,形成显示图像。透射了第1偏振片POL1的直线偏振光具有沿着第1透射轴T1的偏振轴。也就是说,透射了第1偏振片POL1的直线偏振光的偏振轴位于90°的方位(或者,90°-270°的方位)。因此,在经由偏光太阳镜观察了显示装置DSP的情况下,也能够视觉确认显示图像。
接下来,说明第1视角控制面板1。
图4是用于说明第1视角控制面板1的一构成例的图。在此,示出了在没有向取向膜AL3与取向膜AL4之间的第1液晶层LC1施加电压的关断时的液晶分子LM1的初始取向状态。另外,在此示出的例子中,说明取向膜AL4为垂直取向膜、且取向膜AL3为水平取向膜的情况。但如上所述,也可以是取向膜AL3为垂直取向膜,取向膜AL4为水平取向膜。
需要相对于作为水平取向膜的取向膜AL3进行取向处理,不需要相对于作为垂直取向膜的取向膜AL4进行取向处理。但从获得稳定的取向状态的观点来看,优选相对于取向膜AL4进行取向处理。在该情况下,取向膜AL4的取向处理方向AD4与取向膜AL3的取向处理方向AD3大致平行且朝向相反。此外,取向处理可以为摩擦处理,也可以为光取向处理。
在图4示出的构成例中,取向处理方向AD3以及取向处理方向AD4位于90°-270°的方位。取向处理方向AD4与第3透射轴T3大致正交,取向处理方向AD3与第2透射轴T2大致正交。此外,第2透射轴T2以及第3透射轴T3可以位于0°-180°的方位,在该情况下,第2透射轴T2以及第3透射轴T3与取向处理方向AD3以及取向处理方向AD4平行。
在第1液晶层LC1中,沿第3方向Z排列的液晶分子LM1混合取向。此外,在图4中,示意性示出了俯视下的多个液晶分子LM1。接近第3偏振片POL3以及第4基板SUB4一侧的液晶分子LMA以使其长轴沿着基板的法线(第3方向)的方式垂直取向。
接近第2偏振片POL2以及第3基板SUB3一侧的液晶分子(第1液晶分子)LMB沿X-Y平面水平取向,以使其长轴沿着取向处理方向AD3的方式进行取向。或者,液晶分子LMB向与第2透射轴T2以及第3透射轴T3正交的方位取向。也就是说,液晶分子LMB向90°-270°的方位取向。但液晶分子LMB以使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3的箭头的前端侧的端部从第3基板SUB3分离的方式倾斜(或者,以使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3的箭头的后端侧的端部接近第3基板SUB3的方式倾斜)。
此外,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3的箭头、以及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4的箭头可以为朝向相反。另外,可以是液晶分子LMA向90°-270°的方位取向,液晶分子LMB垂直取向。
图5是用于说明第1视角控制面板1的动作的图。图的左侧示出的剖视图示出在第1透明电极TE1与第2透明电极TE2之间没有产生电位差的关断状态(OFF),图的右侧示出的剖视图示出在第1透明电极TE1与第2透明电极TE2之间产生了电位差的导通状态(ON)。
第1液晶层LC1由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材料(负型液晶材料)形成。沿第3方向Z排列的多个液晶分子LM1包括液晶分子LMA以及LMB。在关断状态下,取向膜AL4附近的液晶分子LMA呈现大致垂直取向,取向膜AL3附近的液晶分子LMB呈现大致水平取向。另外,液晶分子LMA与液晶分子LMB之间的液晶分子LM1各自的倾斜角连续地变化。像这样,液晶分子LM1以呈现混合取向的方式进行初始取向。
在导通状态下,针对负型液晶材料,液晶分子LM1的长轴以与电场交叉的方式取向。也就是说,液晶分子LM1分别水平取向。
在此,说明了作为第1视角控制面板1利用负型液晶材料形成了第1液晶层LC1的情况,但第1液晶层LC1也可以通过具有正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正型液晶材料来形成。另外,第1视角控制面板1可以为应用了电场控制双折射模式的液晶面板。在该情况下,取向膜AL4的取向处理方向AD4、以及取向膜AL3的取向处理方向AD3也彼此平行、且朝向相反,被设定为位于90°-270°的方位。
接下来,说明第2视角控制面板2。
图6是用于说明第2视角控制面板2的一构成例的图。在此,示出了没有对取向膜AL5与取向膜AL6之间的第2液晶层LC2施加电压的关断时的液晶分子LM2的初始取向状态。
取向膜AL6的取向处理方向AD6与取向膜AL5的取向处理方向AD5大致正交。在图6示出的构成例中,取向处理方向AD6与第5透射轴T5大致平行,取向处理方向AD5与第4透射轴T4大致平行。也就是说,取向处理方向AD6位于135°的方位,取向处理方向AD5位于45°的方位。
在第2液晶层LC2中,沿第3方向Z排列的液晶分子LM2进行了扭转取向。此外,在图6中,示意性示出了俯视下的多个液晶分子LM2。对第2液晶层LC2添加了手性剂,液晶分子LM2构成为从第5偏振片POL5(或者第6基板SUB6)朝向第4偏振片POL4(或者第5基板SUB5)按逆时针扭转取向。
接近第5偏振片POL5以及第6基板SUB6一侧的液晶分子LMC以使其长轴沿着取向处理方向AD6的方式取向。或者,液晶分子LMC向沿着第5透射轴T5的方位取向。也就是说,液晶分子LMC向135°的方位取向。而且,液晶分子LMC以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6的箭头的前端侧的端部从第6基板SUB6分离的方式倾斜(预倾斜)。
接近第4偏振片POL4以及第5基板SUB5一侧的液晶分子LMD以使其长轴沿着取向处理方向AD5的方式进行取向。或者,液晶分子LMD向沿着第4透射轴T4的方位取向。也就是说,液晶分子LMD向45°的方位取向。而且,液晶分子LMD以使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5的箭头的前端侧的端部从第5基板SUB5分离的方式倾斜(或者,以使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5的箭头的后端侧的端部接近第5基板SUB5的方式倾斜)。
第2液晶层LC2的第3方向(厚度方向)Z上的大致中央(中间层)的液晶分子(第2液晶分子)LME以使其长轴沿着第1方向X的方式进行取向。这种液晶分子LME的取向方向、以及图4等示出的液晶分子LMB的取向方向在X-Y平面中彼此大致正交。
另外,液晶分子LME的长轴在X-Y平面中与图3示出的第1偏振片POL1的第1吸收轴A1大致平行。
此外,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5的箭头、以及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6的箭头的至少一方可以朝向相反。另外,可以是取向处理方向AD6以及第5透射轴T5位于45°的方位,取向处理方向AD5以及第4透射轴T4位于135°的方位。另外,若液晶分子LME以沿着第1方向X的方式取向,则在第3方向Z上排列的液晶分子LM2可以按顺时针扭转取向。
接下来,说明显示面板PNL。
图7是表示显示面板PNL中的像素布局的一例的平面图。在此仅图示了说明所需的构成。第2基板SUB2具备多个扫描线G、多个信号线S、多个开关元件SW、多个像素电极PE1以及PE2。
多个扫描线G分别沿第1方向X直线性地延伸出去,在第2方向Y上隔开间隔地排列。多个信号线S分别大致沿第2方向Y延伸出去,在第1方向X上隔开间隔地排列。开关元件SW与某一条扫描线G以及某一条信号线S电连接。像素电极PE1以及PE2各自与某一条开关元件SW电连接。
多个像素电极PE1沿着第1方向X排列。像素电极PE1具有与共用电极CE重叠的带电极Pa1。带电极Pa1沿与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不同的方向D1延伸出去。
多个像素电极PE2沿着第1方向X排列。像素电极PE2具有与共用电极CE重叠的带电极Pa2。带电极Pa2沿着与方向D1不同的方向D2延伸出去。此外,带电极Pa1以及Pa2的条数可以为1条,也可以为3条以上。
图8是用于说明显示面板PNL的一构成例的图。在此,示出了没有对取向膜AL1与取向膜AL2之间的液晶层LC施加电压的关断时的液晶分子LM的初始取向状态。
取向膜AL1的取向处理方向AD1、以及取向膜AL2的取向处理方向AD2大致平行,彼此朝向相反。取向处理方向AD1以及取向处理方向AD2例如与第1透射轴T1大致平行。也就是说,在X-Y平面中,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2的箭头的前端位于90°的方位,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1的箭头的前端位于270°的方位。在液晶层LC中,沿第3方向Z排列的液晶分子LM为均匀取向。液晶分子LM以使其长轴沿着第2方向Y的方式取向。
此外,取向处理方向AD1以及取向处理方向AD2可以与第1透射轴T1大致正交。另外,可以是第2透射轴T2位于90°的方位,第1透射轴T1位于0°的方位,但如上所述,从经由偏光太阳镜视觉确认显示图像的观点来看,如图示那样,优选第1透射轴T1位于90°的方位,第2透射轴T2位于0°的方位。
接下来,说明第2视角控制面板2的视角特性。
图9是表示没有对第2液晶层LC2施加电压的关断时的液晶分子LM2的取向状态的图。液晶分子LME的长轴LX与第1方向X大致平行、且与X-Y平面大致平行。如参照图6等说明的那样,在隔着第2视角控制面板2使第4偏振片POL4与第5偏振片POL5以正交尼科尔的关系来配置的情况下,在关断时得到最大的透射率。
图10是表示对第2液晶层LC2施加了电压的导通时的液晶分子LM2的取向状态的图。随着对第2液晶层LC2施加的电压上升,透射率下降。若将在得到最小的透射率时对第2液晶层LC2施加的电压设为最大电压,则图10示出了在最大电压的约1/2的电压被施加至第2液晶层LC2时的取向状态。此时,液晶分子LME的长轴LX与第1方向X大致平行,且相对于X-Y平面倾斜。
这种导通时的第2视角控制面板2在相对于显示装置的法线方向(第3方向Z)向图的右侧(表示第1方向X的箭头的前端侧)倾斜了观察位置的情况、和相对于法线方向向图的左侧(表示第1方向X的箭头的后端侧)倾斜了观察位置的情况下分别的透射率为非对称的。
图11是表示第2视角控制面板2中的关断时以及导通时的视角特性的图。图的横轴为相对于显示装置的法线的极角(°),相当于上述的X-Y平面中的第1方向X、也就是说,相当于0°-180°方位。将X-Y平面中的0°的方位(表示第1方向X的箭头的前端)设为正的角度,将X-Y平面中的180°的方位(表示第1方向X的箭头的后端)设为负的角度。图的纵轴示出了亮度(相对值)。
在此说明的仿真条件如下所述。来自照明装置IL的照明光为非偏振光,第2视角控制面板2被第4偏振片POL4与第5偏振片POL5夹持,没有设置其他光学元件,导通时的第2液晶层LC2的驱动电压为2.5V,透射光的波长为550nm。
图中的A相当于关断时的视角特性。在关断时,在相对于法线方向向图的左侧倾斜了观察位置的情况下,和在相对于法线方向向图的右侧倾斜了观察位置的情况下,均得到大致对称的亮度分布。
图中的B相当于导通时的视角特性。在导通时,在相对于法线方向向图的右侧倾斜了观察位置的情况下得到遍及0°~+50°的范围且大约20%以上的亮度。另一方面,在相对于法线方向向图的左侧倾斜了观察位置的情况下,在30°以上的范围(图中的-30°~-80°的范围)内亮度大约在3%以下,在40°以上的范围(图中的-40°~-80°的范围)内亮度大约在1%以下,几乎处于遮光状态。
接下来,说明第1视角控制面板1的视角特性。
图12是表示第1视角控制面板1中的关断时的视角特性的图。图的横轴是相对于显示装置的法线的极角(°),图的纵轴示出了亮度(相对值)。
在此说明的仿真条件如下所述。来自照明装置IL的照明光为非偏振光,第1视角控制面板1被第2偏振片POL2与第3偏振片POL3夹持,没有设置其他光学元件,透射光的波长为550nm。第1液晶层LC1中的折射率各向异性Δn为0.1482,第1液晶层LC1由负型液晶材料形成。第1液晶层LC1的施加电压为0V(关断)。
在此、在第1液晶层LC1的厚度d不同的条件下进行了亮度相对于极角的仿真。厚度d为5μm、15μm、25μm、35μm、45μm、55μm、65μm、75μm。
在任一厚度d的条件下,在从法线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均得到最大的亮度。另外,在任一厚度d的条件下,在相对于法线方向向图的左侧倾斜了观察位置的情况下,和在相对于法线方向向图的右侧倾斜了观察位置的情况下,均能够得到大致对称的亮度分布。特别是确认到厚度d越增加则高亮度的范围越缩小(或者,限制为接近法线的极角)的倾向。但当厚度d超过55μm时,在极角超过40°的范围内,亮度没有充分下降。因此,为了将视角限制在很窄的范围内,优选设置厚度d的条件,在上述的例子中,优选厚度d在45μm附近。
图13是表示第1视角控制面板1中的导通时的视角特性的图。图的横轴示出了相对于显示装置的法线的极角(°),图的纵轴示出了亮度(相对值)。
在此的仿真条件如上所述。第1液晶层LC1的施加电压为30V(导通)。
在导通时,在任一厚度d的条件下,均得到同等的视角特性。因此,在图13中,重合示出了所有厚度的视角特性。另外,在任一厚度d的条件下,在相对于法线方向向图的左侧倾斜了观察位置的情况下,和在相对于法线方向向图的右侧倾斜了观察位置的情况下,均得到大致对称的亮度分布。导通时的高亮度的范围比关断时的高亮度的范围大。
《第2构成例》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另一构成例的图。
图14示出的第2构成例与图1示出的第1构成例相比,不同点在于,显示装置DSP还具备第3视角控制面板3、第6偏振片POL6。
第1视角控制面板1设在显示面板PNL与偏振轴旋转元件100之间。第2视角控制面板2以及第3视角控制面板3设在偏振轴旋转元件100与照明装置IL之间。在图示的例子中,第3视角控制面板3设在第2视角控制面板2与照明装置IL之间。偏振轴旋转元件100设在第1视角控制面板1与第2视角控制面板2之间,或者设在第1视角控制面板1与第3视角控制面板3之间。
第1偏振片POL1设在显示面板PNL的前面侧(或者,设在观察显示装置DSP的观察位置侧)。第2偏振片POL2设在显示面板PNL与第1视角控制面板1之间。第3偏振片POL3设在第1视角控制面板1与偏振轴旋转元件100之间。第4偏振片POL4设在偏振轴旋转元件100与第2视角控制面板2之间。第5偏振片POL5设在第2视角控制面板2与第3视角控制面板3之间。第6偏振片POL6设在第3视角控制面板3的背面侧(或者设在第3视角控制面板3与照明装置IL之间)。
第3视角控制面板3与图2示出的第2视角控制面板2同样地为扭曲向列液晶元件。如在图14中简化示出那样,第3视角控制面板3具备第7基板SUB7、第8基板SUB8、第3液晶层LC3。
第7基板SUB7位于第8基板SUB8的前面侧。第7基板SUB7具备绝缘基板70、第5透明电极TE5、取向膜AL7。第5透明电极TE5设于绝缘基板70与取向膜AL7之间。
第8基板SUB8具备绝缘基板80、第6透明电极TE6、取向膜AL8。第6透明电极TE6设在绝缘基板80与取向膜AL8之间。取向膜AL7以及取向膜AL8与第3液晶层LC3接触。这些取向膜AL7以及取向膜AL8为水平取向膜。
第3液晶层LC3保持在第7基板SUB7与第8基板SUB8之间,利用密封件来封固。第3液晶层LC3像后面说明那样,包括扭转取向了的液晶分子,具有使作为直线偏振光的偏振光分量的偏振轴旋转的旋光性。
也就是说,第3视角控制面板3为与第2视角控制面板2同样地构成的液晶面板,但第3液晶层LC3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像后面说明那样,与第2液晶层LC2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不同。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不同的情况是指,例如在俯视了液晶层时,包括向在第3方向Z上排列的多个液晶分子不同的旋转方向扭转取向的情况、液晶层中的位于基板界面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位不同的情况、液晶层中的位于中间层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位不同的情况、液晶分子的预倾斜角不同的情况、液晶分子的扭转角不同的情况等。
图15是用于说明图14示出的构成显示装置DSP的各光学要素的轴角度的图。
第1偏振片POL1、第2偏振片POL2、第3偏振片POL3、第4偏振片POL4、以及第5偏振片POL5各自的透射轴、以及偏振轴旋转元件100的快轴与图3示出的例子相同。
第6偏振片POL6具有第6透射轴T6。
隔着第3视角控制面板3的第5偏振片POL5以及第6偏振片POL6各自的透射轴彼此正交。即,第5透射轴T5位于135°的方位。第6透射轴T6与第5透射轴T5大致正交,位于45°的方位。
接下来,说明第3视角控制面板3。
图16是用于说明第3视角控制面板3的一构成例的图。在此,示出了在没有对取向膜AL7与取向膜AL8之间的第3液晶层LC3施加电压的关断时的液晶分子LM3的初始取向状态。
取向膜AL8的取向处理方向AD8与取向膜AL7的取向处理方向AD7大致正交。在图16示出的构成例中,取向处理方向AD8与第6透射轴T6大致正交,取向处理方向AD7与第5透射轴T5大致正交。也就是说,取向处理方向AD8位于135°的方位,取向处理方向AD7位于225°的方位。
在第3液晶层LC3中,沿第3方向Z排列的液晶分子LM3进行了扭转取向。此外,在图16中,示意性示出了俯视下的多个液晶分子LM3。对第3液晶层LC3添加了手性剂,液晶分子LM3构成为从第6偏振片POL6(或者第8基板SUB8)朝向第5偏振片POL5(或者第7基板SUB7)按顺时针扭转取向。也就是说,液晶分子LM3向与第2液晶层LC2的液晶分子LM2不同的方向扭转取向。此外,第2液晶层LC2的液晶分子LM2以及第3液晶层LC3的液晶分子LM3可以向同一方向扭转取向。即,液晶分子LM2以及液晶分子LM3都可以按顺时针扭转取向,也都可以按逆时针扭转取向。
接近第6偏振片POL6以及第8基板SUB8一侧的液晶分子LMF以使其长轴沿着取向处理方向AD8的方式进行取向。或者,液晶分子LMF向与第6透射轴T6大致正交的方位取向。也就是说,液晶分子LMF向135°的方位取向。另外,液晶分子LMF的取向方位在X-Y平面中与图6示出的第2液晶层LC2中的液晶分子LMC的取向方位大致平行。而且,液晶分子LMF以使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8的箭头的前端侧的端部从第8基板SUB8分离的方式倾斜。
接近第5偏振片POL5以及第7基板SUB7一侧的液晶分子LMG以使其长轴沿着取向处理方向AD7的方式取向。或者,液晶分子LMG向与第5透射轴T5大致正交的方位取向。也就是说,液晶分子LMG向225°的方位取向。而且,液晶分子LMG以使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7的箭头的前端侧的端部从第7基板SUB7分离的方式倾斜(或者,以使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7的箭头的后端侧的端部接近第7基板SUB7的方式倾斜)。
第3液晶层LC3的第3方向(厚度方向)Z上的大致中央(中间层)的液晶分子(第3液晶分子)LMH以使其长轴沿着第2方向Y的方式取向。液晶分子LMH的长轴与图14示出的第1偏振片POL1的第1透射轴T1大致平行。也就是说,在X-Y平面中,第2液晶层LC2中的液晶分子LME的取向方位与第3液晶层LC3中的液晶分子LMF的取向方位不同,例如正交。
此外,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7的箭头、以及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8的箭头的至少一方可以为朝向相反。另外,可以是取向处理方向AD8位于225°的方位,取向处理方向AD7位于135°的方位。另外,若以使液晶分子LMH沿着第2方向Y的方式取向,则在第3方向Z上排列的液晶分子LM3可以按逆时针扭转取向。
这种第3视角控制面板3相对于上述的第2视角控制面板2在X-Y平面中90°旋转对称。因此,第3视角控制面板3的视角特性相对于上述的第2视角控制面板2的视角特性在X-Y平面中90°旋转对称。例如,在对第3液晶层LC3施加了电压的导通时,在相对于显示装置的法线方向(第3方向Z)向图的上侧(表示第2方向Y的箭头的前端侧)倾斜了观察位置的情况、和相对于法线方向向图的下侧(表示第2方向Y的箭头的后端侧)倾斜了观察位置的情况下分别的亮度分布为非对称的。
像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组合第1视角控制面板1、第2视角控制面板2、以及第3视角控制面板3,不仅能够控制左右方向的视角,还能够控制上下方向的视角。
《第2构成例、变形例》
在以下说明的变形例中,参照图14以及图15说明的第2构成例的显示装置DSP中的、第3视角控制面板3的构成不同。以下,说明变形例中的第3视角控制面板3。
图17是用于说明第3视角控制面板3的另一例的图。在此,示出了在没有对取向膜AL7与取向膜AL8之间的第3液晶层LC3施加电压的关断时的液晶分子LM3的初始取向状态。
取向膜AL8的取向处理方向AD8与取向膜AL7的取向处理方向AD7大致正交。在图17示出的构成例中,取向处理方向AD8与第6透射轴T6大致平行,取向处理方向AD7与第5透射轴T5大致平行。也就是说,取向处理方向AD8位于45°的方位,取向处理方向AD7位于135°的方位。
在第3液晶层LC3中,沿第3方向Z排列的液晶分子LM3进行了扭转取向。此外,在图17中,示意性示出了俯视下的多个液晶分子LM3。对第3液晶层LC3添加了手性剂,液晶分子LM3构成为从第6偏振片POL6(或者第8基板SUB8)朝向第5偏振片POL5(或者第7基板SUB7)按顺时针扭转取向。也就是说,第3液晶层LC3的取向状态与第2液晶层LC2的取向状态不同,第3液晶层LC3的液晶分子LM3向与第2液晶层LC2的液晶分子LM2不同的方向扭转取向。
接近第6偏振片POL6以及第8基板SUB8一侧的液晶分子LMF以使其长轴沿着取向处理方向AD8的方式取向。或者,液晶分子LMF向与第6透射轴T6大致平行的方位取向。也就是说,液晶分子LMF向45°的方位取向。另外,液晶分子LMF的取向方位在X-Y平面中,与图6示出的第2液晶层LC2中的液晶分子LMC的取向方位大致正交。而且,液晶分子LMF以使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8的箭头的前端侧的端部从第8基板SUB8分离的方式倾斜。
接近第5偏振片POL5以及第7基板SUB7一侧的液晶分子LMG以使其长轴沿着取向处理方向AD7的方式取向。或者,液晶分子LMG向与第5透射轴T5大致平行的方位取向。也就是说,液晶分子LMG向135°的方位取向。另外,液晶分子LMG的取向方位在X-Y平面中与图6示出的第2液晶层LC2中的液晶分子LMD的取向方位大致正交。而且,液晶分子LMG以使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7的箭头的前端侧的端部从第7基板SUB7分离的方式倾斜(或者,以使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7的箭头的后端侧的端部接近第7基板SUB7的方式倾斜)。
第3液晶层LC3的第3方向(厚度方向)Z上的大致中央(中间层)的液晶分子(第3液晶分子)LMH以使其长轴沿着第1方向X的方式取向。液晶分子LMH的长轴与图14示出的第1偏振片POL1的第1透射轴T1大致正交。也就是说,在X-Y平面中,第2液晶层LC2中的液晶分子LME的取向方位与第3液晶层LC3中的液晶分子LMF的取向方位大致平行。
此外,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7的箭头、以及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8的箭头的至少一方可以为朝向相反。另外,可以是取向处理方向AD8位于135°的方位,取向处理方向AD7位于45°的方位。另外,若以使液晶分子LMH沿着第1方向X的方式取向,则在第3方向Z上排列的液晶分子LM3可以按逆时针扭转取向。
《第3构成例》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另一构成例的图。
图18示出的第3构成例与图14示出的第2构成例相比,不同点在于省略了第3偏振片POL3。也就是说,第1视角控制面板1与偏振轴旋转元件100相对置。例如,偏振轴旋转元件100粘接于构成第1视角控制面板1的绝缘基板40。
在为与透射了偏振轴旋转元件100的光入射至第1视角控制面板1的第2偏振光分量具有同样的偏振度的直线偏振光的情况下,能够省略第3偏振片POL3。
因此,能够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削减构成显示装置DSP的部件个数,能够削减成本。
《比较例》
图19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比较例的图。
图19示出的比较例与图18示出的第3构成例相比,不同点在于,省略了第1视角控制面板1。
《显示装置DSP的视角特性》
接下来,说明显示装置DSP的视角特性。
图20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视角特性的图。图的横轴示出了相对于显示装置DSP的法线的极角(°),图的纵轴示出了亮度(相对值)。
在此说明的仿真条件如下所述。在此假设的显示装置DSP的构成如在第2构成例的变形例中说明的那样,显示面板PNL由第1偏振片POL1与第2偏振片POL2夹持,第1视角控制面板1由第2偏振片POL2与第3偏振片POL3夹持,第2视角控制面板2由第4偏振片POL4与第5偏振片POL5夹持,第3视角控制面板3由第5偏振片POL5与第6偏振片POL6夹持,偏振轴旋转元件100由第3偏振片POL3与第4偏振片POL4夹持。第2视角控制面板2的构成如参照图6说明的那样,第3视角控制面板3的构成如参照图17说明的那样。
来自照明装置IL的照明光为非偏振光,透射光的波长为550nm。第1液晶层LC1中的折射率各向异性Δn为0.1482,第1液晶层LC1通过负型液晶材料来形成。第1液晶层LC1的施加电压为0V(关断),第2液晶层LC2的驱动电压为2.5V(导通)。
在此、在第1液晶层LC1的厚度d不同的条件下进行了亮度相对于极角的仿真。厚度d设为1μm、1.5μm、2μm、2.5μm、3μm、3.5μm、4μm、4.5μm。
在任一厚度d的条件下,在从法线方向附近观察的情况下,均能得到最大的亮度。另外,在任一厚度d的条件下,因第2视角控制面板2以及第3视角控制面板3的视角特性的影响,在相对于法线方向向图的右侧倾斜了观察位置的情况下、和在相对于法线方向向图的左侧倾斜了观察位置的情况下,均得到非对称的亮度分布。在图示的例子中,相对于法线方向向图的右侧倾斜了观察位置的情况下得到的亮度比相对于法线方向向图的左侧倾斜了观察位置的情况下得到的亮度高。
图21是表示基于图20示出的仿真结果的正面比的图。图的横轴示出了第1液晶层LC1的厚度d,图的纵轴示出了正面比。在此的正面比被定义为在极角为60°的情况下的亮度相对于在极角为0°的情况下的亮度之比。
从该结果来说,若厚度d为1μm以上,则确认到在极角为60°的方向的正面比为12.5%以下。
像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至少组合第1视角控制面板1以及第2视角控制面板2,能够控制显示装置DSP的视角。
《视角特性的对比》
接下来,一边比较各个显示装置DSP的视角特性一边说明上述的各构成例以及比较例。
图22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视角特性的图。图的横轴示出了显示相对于装置DSP的法线的极角(°),图的纵轴示出了亮度(相对值)。
图中的C示出了比较例中的显示装置DSP的视角特性,图中的D示出了第1构成例中的显示装置DSP(第1液晶层LC1的厚度d为1.5μm)的视角特性,图中的E示出了第2构成例中的显示装置DSP的视角特性,图中的F示出了第3构成例中的显示装置DSP的视角特性。
在任一例中,均确认到在将最大亮度设为1时,在极角为-20°以下的范围(图中的-20°~-80°的范围)中亮度低于10%,几乎成为遮光状态。
另外,第1构成例、第2构成例、以及第3构成例中的视角特性与比较例的视角特性相比,能够确认出在相对于法线方向向图的右侧倾斜了观察位置的情况下、以及相对于法线方向向图的左侧倾斜了观察位置的情况的任一种情况下,均能够降低亮度。
特别是,根据第2构成例以及第3构成例,在将最大亮度设为1时,确认出在极角为40°以上的范围内能够将亮度降低至低于10%。
《应用例》
图23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应用例的图。图23示出的显示装置DSP相当于搭载于车辆200的车辆用显示装置。车辆200具备设于车辆的前部的挡风玻璃210、分别设于车辆200的侧部的侧窗211、212、驾驶席221以及副驾驶席222、设于驾驶席221以及副驾驶席222的前方的仪表盘230、设于仪表盘230的显示装置DSP、分别设于车辆200的侧部的后视镜241、242。
显示装置DSP位于驾驶席221以及副驾驶席222的前方。此外,驾驶席221以及副驾驶席222在上述的各构成例中说明的第1方向X上排列。
在图示的显示装置DSP应用上述各构成例来构成的情况下,图3等示出的表示第1方向X的箭头的前端侧的方位相当于副驾驶席侧的方位,表示第1方向X的箭头的后端侧的方位相当于驾驶席侧的方位。另外,图22等示出的极角中的、正极角范围相当于从副驾驶席侧观察显示装置DSP的情况下的极角,负极角范围相当于在从驾驶席侧观察显示装置DSP时的极角。
现在,驾驶席221的驾驶员从大致正面或者左侧斜方观察显示装置DSP。另外,副驾驶席222的搭乘者从大致正面或者右侧斜方观察显示装置DSP。
在此,第1视角控制面板1被设定为关断状态、且第2视角控制面板2被设定为导通状态,由此,得到图22示出的这种视角特性。因此,驾驶席221的驾驶员当想要在20°以上的极角的范围(-20°~-80°的范围)内观察显示装置DSP时,成为大致遮光状态。因此,驾驶员无法视觉确认在显示装置DSP显示的图像。此外,驾驶员在第2视角控制面板2被设定为关断状态的模式下,能够视觉确认在显示装置DSP显示的图像。
另一方面,副驾驶席222的搭乘者当想要在正面或者30°以下的极角的范围(0°~30°的范围)观察显示装置DSP时,能够视觉确认到在显示装置DSP显示的图像。
另外,在40°以上的极角的范围(40°~80°的范围)内,如上述那样,将亮度降低至少于10%。因此,抑制显示的图像投影至侧窗212这样的不期望的现象(映入)。由此,能够抑制在驾驶员经由侧窗212视觉确认后视镜242时视觉确认性的下降。
在上述应用例中,说明了显示装置DSP搭载于车辆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能够应用于携带型电子设备、各种监控器等的电子设备。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能够控制视角的显示装置。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身,能够在其实施的阶段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变形并具体化构成要素。另外,能够利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组合形成各种各样的发明。例如,可以从在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所有构成要素删除几种构成要素。而且,可以适当组合基于不同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

Claims (11)

1.一种显示装置,其具备:
对第1偏振光分量进行调制的显示面板;
第1视角控制面板,其具有包括混合取向的液晶分子在内的第1液晶层;
第2视角控制面板,其具有包括扭转取向的液晶分子在内的第2液晶层;以及
设在所述第1视角控制面板与所述第2视角控制面板之间的偏振轴旋转元件;
所述第1视角控制面板设在所述偏振轴旋转元件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在俯视下,所述第1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中的、水平取向的第1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与所述第2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中的、位于中间层的第2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大致正交,
透射了所述第1视角控制面板的第2偏振光分量的第2偏振轴与所述第1偏振光分量的第1偏振轴大致平行,
透射了所述第2视角控制面板的第3偏振光分量的第3偏振轴与所述第2偏振轴不同,
所述偏振轴旋转元件以使所述第3偏振轴与所述第2偏振轴一致的方式使所述第3偏振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偏振轴旋转元件构成为对所述第3偏振光分量赋予1/2波长的相位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还具备:
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前面侧的第1偏振片;
设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第1视角控制面板之间的第2偏振片;
设在所述第1视角控制面板与所述偏振轴旋转元件之间的第3偏振片;
设在所述偏振轴旋转元件与所述第2视角控制面板之间的第4偏振片;以及
设于所述第2视角控制面板的背面侧的第5偏振片,
所述第3偏振片具有透射所述第2偏振光分量的第3透射轴,
所述第4偏振片具有透射所述第3偏振光分量的第4透射轴,
在俯视下,所述偏振轴旋转元件的快轴或者慢轴位于所述第3透射轴的方位与所述第4透射轴的方位的中间的方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1偏振片具有第1吸收轴,
在俯视下,所述第2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与所述第1吸收轴大致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还具备具有包括扭转取向的液晶分子在内的第3液晶层的第3视角控制面板,
所述第3液晶层的取向状态与所述第2液晶层的取向状态不同,
在俯视下,所述第3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中的、位于中间层的第3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与所述第2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大致正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还具备设于所述第3视角控制面板的背面侧的第6偏振片,
所述第2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从所述第5偏振片朝向所述第4偏振片扭转取向,
所述第3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从所述第6偏振片朝向所述第5偏振片扭转取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在俯视下,所述第2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中的接近所述第5偏振片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与所述第3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中的接近所述第6偏振片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大致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2液晶层中,接近所述第5偏振片的液晶分子相对于基准方位向逆时针135°的方位取向,接近所述第4偏振片的液晶分子相对于基准方位向逆时针45°的方位取向,
在所述第3液晶层中,接近所述第6偏振片的液晶分子相对于所述基准方位向逆时针135°的方位取向,接近所述第5偏振片的液晶分子相对于所述基准方位向逆时针225°的方位取向。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还具备具有包括扭转取向的液晶分子在内的第3液晶层的第3视角控制面板,
所述第3液晶层的取向状态与所述第2液晶层的取向状态不同,
在俯视下,所述第3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中的、位于中间层的第3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与所述第2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大致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还具备设于所述第3视角控制面板的背面侧的第6偏振片,
在俯视下,所述第2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中的接近所述第5偏振片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与所述第3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中的接近所述第6偏振片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大致正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2液晶层中,接近所述第5偏振片的液晶分子相对于基准方位向逆时针135°的方位取向,接近所述第4偏振片的液晶分子相对于所述基准方位向逆时针45°的方位取向,
所述第3液晶层中,接近所述第6偏振片的液晶分子相对于所述基准方位向逆时针45°的方位取向,接近所述第5偏振片的液晶分子相对于所述基准方位向逆时针135°的方位取向。
CN202210350386.3A 2021-04-07 2022-04-02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2020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65406A JP2022160895A (ja) 2021-04-07 2021-04-07 表示装置
JP2021-065406 2021-04-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2082A true CN115202082A (zh) 2022-10-18
CN115202082B CN115202082B (zh) 2024-02-20

Family

ID=83362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50386.3A Active CN115202082B (zh) 2021-04-07 2022-04-02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89318B2 (zh)
JP (1) JP2022160895A (zh)
CN (1) CN115202082B (zh)
DE (1) DE102022203342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8237A (zh) * 2005-01-19 2006-07-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JP2007052260A (ja) * 2005-08-18 2007-03-01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090173A (ja) * 2006-10-04 2008-04-17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表示装置
US20090021657A1 (en) * 2007-07-20 2009-01-22 Yungshun Yang Viewing angle controllab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1685210A (zh) * 2008-09-22 2010-03-3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改变偏振化图像的偏光角度的图像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7636517A (zh) * 2016-08-11 2018-01-2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视角可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及视角切换方法
CN207301541U (zh) * 2016-10-25 2018-05-01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视角控制装置以及可控制视角显示装置
CN110187527A (zh) * 2019-02-27 2019-08-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33334A (ja) 2002-10-15 2004-04-30 Toshiba Corp 覗きこみ防止装置及び覗きこみ防止方法
JP4996825B2 (ja) 2005-01-17 2012-08-08 京セラ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視野角制御表示装置及び視野角制御素子
US10782545B2 (en) * 2018-05-16 2020-09-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private device
CN111796438A (zh) * 2019-04-09 2020-10-20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视角切换模块及显示装置
JP2021065406A (ja) 2019-10-23 2021-04-30 株式会社サンセイアールアンドディ 遊技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8237A (zh) * 2005-01-19 2006-07-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JP2007052260A (ja) * 2005-08-18 2007-03-01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090173A (ja) * 2006-10-04 2008-04-17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表示装置
US20090021657A1 (en) * 2007-07-20 2009-01-22 Yungshun Yang Viewing angle controllab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1685210A (zh) * 2008-09-22 2010-03-3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改变偏振化图像的偏光角度的图像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7636517A (zh) * 2016-08-11 2018-01-2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视角可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及视角切换方法
CN207301541U (zh) * 2016-10-25 2018-05-01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视角控制装置以及可控制视角显示装置
CN110187527A (zh) * 2019-02-27 2019-08-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2203342A1 (de) 2022-10-13
CN115202082B (zh) 2024-02-20
US20220326574A1 (en) 2022-10-13
JP2022160895A (ja) 2022-10-20
US11789318B2 (en) 202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86799B1 (ko) 반사형액정표시장치
KR101476841B1 (ko) 시야각 제어 액정표시장치
US9791695B2 (en) Head-up display module
US2022026912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vehicle-use display device
US11719967B2 (en) Display system and vehicle
JP5603539B2 (ja)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861084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6662776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979286A (zh) 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
US786898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11809036B2 (en) Display device, viewing angle control device, electronic display device, and multiple image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viewing angle control panel with a transparent electrode and alignment film
US11988933B2 (en)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first and second viewing angle control panels and a polarization axis rotation element between the first viewing angle control panel and a display panel
US20130271680A1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15202082B (zh) 显示装置
JP520355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337676A (ja) 液晶表示素子
US12001089B2 (en) Display system and vehicle
JP200719936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e et al. An Innovative Stacked Liquid Crystal Panel for Automotive Display: Driver
JPH10104617A (ja) 液晶画像表示装置
KR20010098550A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 및 콘트라스트 제어 방법
JP200907517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19316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