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90155B - 一种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90155B
CN115190155B CN202211098697.1A CN202211098697A CN115190155B CN 115190155 B CN115190155 B CN 115190155B CN 202211098697 A CN202211098697 A CN 202211098697A CN 115190155 B CN115190155 B CN 1151901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decision
node
level
power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986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90155A (zh
Inventor
徐重酉
刘�东
廖望
陈蕾
陈飞
翁嘉明
周宏辉
宋晓阳
俞佳捷
陈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09869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901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90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90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90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901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10/00Economic sectors
    • G16Y10/35Utilities, e.g. electricity, gas or water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30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information or by user interaction, e.g.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SCADA] 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networks of the same frequency but suppli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 H02J3/06Controlling transfer of power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Controlling sharing of load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12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 Y04S40/128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involving the use of Internet protoc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系统及方法,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系统包括决策节点、执行节点、高层信息支路、低层信息支路和配电物联网受控设备;决策节点包括高层决策节点和低层决策节点,低层决策节点通过低层信息支路与执行节点连接;配电物联网受控设备与执行节点连接。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方法包括:对配电物联网中的电变量以及信息量进行测量,获得初始状态量;对初始状态量进行判据校验,确定事件类型,根据事件类型,选择预设的决策算法进行决策计算,获得决策结果;将决策结果传递至执行节点;基于决策结果进行动态演化计算,获得元件状态控制策略,保证在不同场景下能根据需要而确定配电控制策略。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分布式能源、储能等技术大规模接入,配电融合终端大规模投运到生产中,使得配电系统呈现需求多样化、情况复杂化等特点。对于需求端的动态过程难以进行建模,使得配电中心往往来不及对实际需求作出反应,从而导致一些地区电力分配不足,而另一些地区电力分配过剩,影响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现有技术中大多只通过一个配电总装置对整个地区进行供配电,不仅会对总配电装置带来过大的电力负压,过于被动的配电方式也会导致配电总装置来不及响应,需要对配电系统进行改进,以满足现有工况下对于配电系统的运行、控制和分析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根据需求端的需要而制定配电物联网的配电控制策略。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系统,包括决策节点、执行节点、高层信息支路、低层信息支路和配电物联网受控设备;所述决策节点包括高层决策节点和低层决策节点,所述高层决策节点与所述低层决策节点之间通过所述高层信息支路连接;所述低层决策节点通过所述低层信息支路与所述执行节点连接,所述高层信息支路用于传递所述高层决策节点的决策信息,所述低层信息支路用于传递所述低层决策节点的决策信息;所述配电物联网受控设备与所述执行节点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执行节点的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决策节点还包括中间层决策节点;所述信息支路还包括中间层信息支路;所述高层决策节点与所述中间层决策节点通过所述高层信息支路连接,所述中间层决策节点之间通过所述中间层信息支路连接,所述中间层决策节点与所述低层决策节点之间通过所述中间层信息支路连接,所述低层决策节点与所述执行节点之间通过所述低层信息支路连接。
可选地,所述高层信息支路、所述中间层信息支路具有双向传递信息的功能,所述低层信息支路从所述低层决策节点单向传递信息至所述执行节点;
所述高层信息支路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中间层信息支路的数量,所述中间层信息支路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低层信息支路的数量。
可选地,所述配电物联网受控设备包括变压器、逆变器、调相机、储能系统、开关和断路器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还包括量测节点,所述量测节点与所述执行节点相连,用于测量所述执行节点的设备运行参数。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系统,所述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对所述配电物联网中的电变量以及信息量进行测量,获得初始状态量;对所述初始状态量进行判据校验,确定所述初始状态量对应的事件类型,根据所述事件类型,选择预设的决策算法进行决策计算,获得决策结果;将所述决策结果传递至执行节点;基于所述决策结果进行动态演化计算,获得元件状态控制策略,其中,所述元件状态控制策略用于更新配电物联网受控设备的运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配电物联网中的电变量以及信息量进行测量,获得初始状态量包括:
对所述电变量和所述信息量进行预处理,对所述电变量和所述信息量进行分类;将分类后的所述电变量和所述信息量中相关联的数据以向量的形式储存;若相关联的向量的数量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直接获得所述初始状态量;若相关联的向量的数量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以矩阵的形式储存所述相关联的向量。
可选地,所述事件类型包括无事件、内部事件、外部事件、物理事件和信息事件。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初始状态量进行判据校验,确定所述初始状态量对应的事件类型,根据所述事件类型,选择预设的决策算法进行决策计算,获得决策结果包括:
判断所述初始状态量中的所述电变量是否满足电变量判据,判断所述初始状态量中的所述信息量是否满足信息量判据;根据满足的判据类型,确定对应的事件类型,进而选择对应的决策算法进行决策计算,获得决策结果,其中,所述决策结果包括对所述电变量的决策控制和/或对所述信息量的决策控制。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决策结果传递至执行节点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决策结果进行潮流计算,获得系统潮流分布,将所述系统潮流分布发送至所述高层决策节点,以辅助下一轮初始状态量的决策判断。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基于配电物联网的系统结构建立了物理流和信息流的传输架构,通过决策节点实现对局部的物理流参数的获取,并对其进行决策计算,获得决策结果,进而对决策节点所管控的执行节点进行直接控制,保证决策的时效性和有效性。通过各级决策节点相互配合,由信息支路传递信息流,使决策节点共同组成一个分层分布的架构,实现对全局的决策调控,实现集中管理,分散控制,保证解决运行和控制中存在的分析问题,在多种场景下均能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而确定控制策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方法步骤S100细化后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方法步骤S200细化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发明。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发明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术语“可选地”表示“可选的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需要注意,本发明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发明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系统,包括决策节点、执行节点、高层信息支路、低层信息支路和配电物联网受控设备;所述决策节点包括高层决策节点和低层决策节点,所述高层决策节点与所述低层决策节点之间通过所述高层信息支路连接;所述低层决策节点通过所述低层信息支路与所述执行节点连接,所述高层信息支路用于传递所述高层决策节点的决策信息,所述低层信息支路用于传递所述低层决策节点的决策信息;所述配电物联网受控设备与所述执行节点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执行节点的控制信息。
本发明所涉及的配电物联网辐射状网架结构,其中,节点部分包括决策节点和执行节点。在一实施例中,每个决策节点都包括具有运算能力的设备,用于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运算处理,针对收集到的信息获得局部的控制策略,然后通过信息支路,将局部的控制策略传递至执行节点,完成对执行节点的控制。
可选地,信息支路指配电物联网的通信路径,包括通过声波、光波、电波传递信息的支路,例如通过导线连接、无线连接、电磁连接等手段连接,由于通信方式存在区别,因此统一在数学上抽象为信息支路进行建模。
决策节点包括配电物联网的调度中心以及带有一定决策计算能力的变电站,执行节点为配电物联网区域内所能够调控或控制的设备所在的节点。
执行节点包括控制器,用于接收由决策节点发出的决策信息,然后将决策信息进行处理,以控制对应的配电物联网受控设备,由于不同的受控设备的控制参数不尽相同,故在接收决策信息后,对其进行处理,获得决策信息中需要控制的设备,根据不同的受控设备调整决策信息的形式,以达到直接控制受控设备的目的。
配电物联网受控设备,表示配电系统中直接工作的设备,包括变压器、逆变器、调相机、储能系统、开关和断路器等设备,通过决策节点发送而出的决策信息对执行节点进行控制,然后通过执行节点中的控制器对所述配电物联网受控设备进行直接调控,以达到直接调节整个配电系统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决策节点通过信息支路与执行节点相连接,配电物联网受控设备与执行节点相连接,在决策节点进行计算并获得决策信息后,发送至执行节点,然后通过决策节点处理决策信息,获得对每种受控设备的控制信号/指令,然后对配电物联网受控设备进行直接调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为与配电物联网的分层分布式的运行架构相匹配,对架构进行分层分布设置,通过各级决策节点、信息路径与执行节点相连,避免了由于配电物联网信息物理过程高度融合、动态过程复杂而导致的难以仿真的问题,有效地从信息物理融合的角度刻画配电物联网动态演化过程,解决了基于传统机理模型的分析方法来分析配电物联网的不足。
可选地,所述决策节点还包括中间层决策节点;
所述信息支路还包括中间层信息支路;
所述高层决策节点与所述中间层决策节点通过所述高层信息支路连接,所述中间层决策节点之间通过所述中间层信息支路连接,所述中间层决策节点与所述低层决策节点之间通过所述中间层信息支路连接,所述低层决策节点与所述执行节点之间通过所述低层信息支路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信息物理控制系统中包括一个高层信息支路,用于收集中间层决策节点和低层决策节点的决策信息,进行全局范围的决策计算;中间层决策节点包括若干个,其数量由系统中的低层决策节点的数量以及执行节点的数量共同决定,用于传递决策信息,进行局部调控。
低层决策节点的数量由系统中的执行节点的数量确定,用于接收上级节点下发的决策信息,进行局部调控,其中,所述上级节点包括中间层决策节点和高层决策节点。
可选地,所述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系统还包括量测节点,所述量测节点与所述执行节点相连,用于测量所述执行节点的设备运行参数。
通过量测节点获取系统中各个元件的运行信息,即电变量,以及不同元件、不同节点之间的信息传递的信息,即信息量。
可选地,所述高层信息支路、所述中间层信息支路具有双向传递信息的功能,所述低层信息支路从所述低层决策节点单向传递信息至所述执行节点;
所述高层信息支路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中间层信息支路的数量,所述中间层信息支路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低层信息支路的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在通过量测节点获取到运行参数后,由低层决策节点或中间层决策节点进行决策计算,获得决策信息,然后通过信息支路发送至执行节点,通过执行节点处理决策信息,以控制配电物联网受控设备;另一方面,将决策信息通过信息支路层层发送至高层决策节点,通过高层决策节点进行全局范围决策计算,再通过信息支路层层返回低层决策节点,用于指导中间层或低层决策节点的决策。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通过量测节点获取到运行参数后,将运行参数由信息支路发送至高层决策节点,通过高层决策节点进行决策计算,获得全局范围决策计算,然后将与低层决策节点相关联的决策信息通过信息支路发送回低层决策节点,由低层决策节点通过信息支路发送至执行节点,最后通过执行节点处理决策信息,以控制配电物联网受控设备。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系统,所述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0,对所述配电物联网中的电变量以及信息量进行测量,获得初始状态量。
本发明所提的配电物联网系统中,既涉及分布式能源、储能系统等技术。信息与能源耦合设备以及其他新型通讯设备也参与其中,故,配电物联网的信息流和能量流高度融合,所述配电物联网中的事件不仅包括与能量相关的事件,还包括与信息相关的事件,仅对能量流进行测量无法获得配电物联网系统所有的事件,也不能仅通过能量流的数据准确判断事件的类型。
故,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配电物联网的电变量和信息量进行测量,获得既包括节点电压、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等的能量流数据,又包括通信连接情况、数据完整度、系统安全情况的信息流数据。
步骤S200,对所述初始状态量进行判据校验,确定所述初始状态量对应的事件类型,根据所述事件类型,选择预设的决策算法进行决策计算,获得决策结果,其中,判据校验包括电变量判据校验和信息量判据校验。
可选地,所述事件类型包括无事件、内部事件、外部事件、物理事件和信息事件。
具体地,在步骤S200之前包括:当需要判断物理事件和信息事件时,建立判据库,其中,判据库包括电变量判据库和信息量判据库。在对初始状态量进行判据校验时,将初始状态量包含的信息分为电变量和信息量,然后分别对其进行判据校验。当电变量异常,即满足电变量判据时,确定为物理事件,然后通过异常的电变量的数据判断具体为何种异常,然后确定当前发生的物理事件;当信息量异常,即满足信息量判据时,确定为信息事件,然后通过异常的信息量的数据判断具体为何种异常,然后确定当前发生的信息事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判据的类别不尽相同,故可以同时发生物理事件和信息事件。根据事件类型,选择预设的决策算法进行决策计算,获得决策结果。当电变量和信息量均无异常时,判断为无事件,返回步骤S100重新获取初始状态量。
其中,内部事件表示系统内部产生的异常所导致的事件,如馈线功率越上限事件;外部事件表示系统外部产生的异常所导致的事件,如灾害导致的线路受损事件。
可选地,物理场景包括功率越限、电压越限、频率越限等,信息场景包括通信中断、数据缺失、DoS攻击等。
当需要判断内部事件和外部事件时,建立以内部事件和外部事件的判据库。判断初始状态量是否满足内部事件或外部事件的判据,若是,则根据相应的情况确定相应事件,并选择预设的决策算法进行决策计算,获得决策结果。若否,则判断为无事件。
步骤S300,将所述决策结果传递至执行节点。
获得决策结果后,将决策结果发送至执行节点,通过执行节点控制配电物联网受控设备。
步骤S400,基于所述决策结果进行动态演化计算,获得元件状态控制策略,其中,所述元件状态控制策略用于更新配电物联网受控设备的运行状态。
动态演化计算,包括以元件为对象,演化计算获得对元件的控制策略。由于配电物联网受控设备的数量和种类较多,故需要对决策结果进行动态演化计算,针对不同的元件产生不同的控制方式,从而对配电物联网受控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更新。例如,当决策节点计算的结果包含控制逆变器时,需要采用下垂控制的方法,根据计算结果,按照下垂控制曲线计算其有功和无功的调控出力;计算的结构包含控制变压器时,需要根据变压器本身的档位情况进行档位调整。
对事件的判断和决策计算进行举例说明,在一实施例中,判断馈线功率越上限的事件的判据包括:馈线功率>功率上限阈值,即馈线功率大于功率上限阈值时,确定当前的产生内部事件,具体为馈线功率越上限事件。当发生馈线功率越上限事件时,决策节点采用最优潮流进行优化计算,获得决策结果,并由此决策节点进行元件级动态演化计算,然后经由信息支路传递至与该决策节点直接相连的各个执行节点。另一方面,又通过决策节点进行系统级的潮流计算,获得系统潮流分布,经由信息支路传递至高层决策节点进行全局范围的决策计算。
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对所述配电物联网中的电变量以及信息量进行测量,获得初始状态量包括:
步骤S110,对所述电变量和所述信息量进行预处理,对所述电变量和所述信息量进行分类;
步骤S120,将分类后的所述电变量和所述信息量中相关联的数据以向量的形式储存;
步骤S130,若相关联的向量的数量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直接获得所述初始状态量;
步骤S140,若相关联的向量的数量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以矩阵的形式储存所述相关联的向量。
具体地,电变量包括节点电压、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等量测数据。
为了有序储存,将电变量和信息量进行分类,并依据类别储存。为方便计算,将测量值以一定的格式储存在一个向量中,比如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P,Q,V,I],表示将各种电变量作为一个向量进行储存。
当相关联的向量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直接将向量储存,当相关联的向量大于预设阈值时,说明变量较多,故,为了有序储存和计算,以矩阵的形式储存。
可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对所述初始状态量进行判据校验,确定所述初始状态量对应的事件类型,根据所述事件类型,选择预设的决策算法进行决策计算,获得决策结果包括:
步骤S210,判断所述初始状态量中的所述电变量是否满足电变量判据,判断所述初始状态量中的所述信息量是否满足信息量判据;
步骤S220,根据满足的判据类型,确定对应的事件类型,进而选择对应的决策算法进行决策计算,获得决策结果,其中,所述决策结果包括对所述电变量的决策控制和/或对所述信息量的决策控制。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决策结果传递至执行节点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决策结果进行潮流计算,获得系统潮流分布,将所述系统潮流分布发送至所述高层决策节点,以辅助下一轮初始状态量的决策判断。
潮流计算是根据给定的电网结构、参数和发电机、负荷等元件的运行条件,确定电力系统各部分稳态运行状态参数的计算。通常采用的数学方法包括牛顿拉夫逊法、PQ分解法,采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求解。
系统潮流分布指节点电压和支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分布。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方法。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方法。
现将描述可以作为本发明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电子设备,其是可以应用于本发明的各方面的硬件设备的示例。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电子的计算机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发明的实现。
电子设备包括计算单元,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中,还可存储设备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计算单元、ROM以及RAM通过总线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也连接至总线。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在本申请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系统,所述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对所述配电物联网中的电变量以及信息量进行测量,获得初始状态量;
对所述初始状态量进行判据校验,确定所述初始状态量对应的事件类型,根据所述事件类型,选择预设的决策算法进行决策计算,获得决策结果;
将所述决策结果传递至执行节点;
基于所述决策结果进行动态演化计算,获得元件状态控制策略,其中,所述元件状态控制策略用于更新配电物联网受控设备的运行状态;
所述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系统,包括决策节点、执行节点、高层信息支路、低层信息支路和配电物联网受控设备;
所述决策节点包括高层决策节点和低层决策节点,所述高层决策节点与所述低层决策节点之间通过所述高层信息支路连接;
所述低层决策节点通过所述低层信息支路与所述执行节点连接,所述高层信息支路用于传递所述高层决策节点的决策信息,所述低层信息支路用于传递所述低层决策节点的决策信息;
所述配电物联网受控设备与所述执行节点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执行节点的控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配电物联网中的电变量以及信息量进行测量,获得初始状态量包括:
对所述电变量和所述信息量进行预处理,对所述电变量和所述信息量进行分类;
将分类后的所述电变量和所述信息量中相关联的数据以向量的形式储存;
若相关联的向量的数量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直接获得所述初始状态量;
若相关联的向量的数量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以矩阵的形式储存所述相关联的向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事件类型包括无事件、内部事件、外部事件、物理事件和信息事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初始状态量进行判据校验,确定所述初始状态量对应的事件类型,根据所述事件类型,选择预设的决策算法进行决策计算,获得决策结果包括:
判断所述初始状态量中的所述电变量是否满足电变量判据,判断所述初始状态量中的所述信息量是否满足信息量判据;
根据满足的判据类型,确定对应的事件类型,进而选择对应的决策算法进行决策计算,获得决策结果,其中,所述决策结果包括对所述电变量的决策控制和/或对所述信息量的决策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决策结果传递至执行节点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决策结果进行潮流计算,获得系统潮流分布,将所述系统潮流分布发送至所述高层决策节点,以辅助下一轮初始状态量的决策判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决策节点还包括中间层决策节点;
所述信息支路还包括中间层信息支路;
所述高层决策节点与所述中间层决策节点通过所述高层信息支路连接,所述中间层决策节点之间通过所述中间层信息支路连接,所述中间层决策节点与所述低层决策节点之间通过所述中间层信息支路连接,所述低层决策节点与所述执行节点之间通过所述低层信息支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信息支路、所述中间层信息支路具有双向传递信息的功能,所述低层信息支路从所述低层决策节点单向传递信息至所述执行节点;
所述高层信息支路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中间层信息支路的数量,所述中间层信息支路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低层信息支路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物联网受控设备包括变压器、逆变器、调相机、储能系统、开关和断路器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量测节点,所述量测节点与所述执行节点相连,用于测量所述执行节点的设备运行参数。
CN202211098697.1A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51901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8697.1A CN115190155B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8697.1A CN115190155B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90155A CN115190155A (zh) 2022-10-14
CN115190155B true CN115190155B (zh) 2023-01-17

Family

ID=83523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98697.1A Active CN115190155B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90155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9762A (zh) * 2018-11-07 2019-04-16 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物联网信息分级处理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5789B (zh) * 2008-06-23 2012-12-12 上海申瑞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域量测系统追踪状态估计方法
EP2907059B1 (en) * 2012-10-12 2019-04-03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ortmund Computer implemented method for hybrid simulation of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associat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for real time applications
CN107947169B (zh) * 2017-12-07 2020-01-10 清华大学 一种面向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信息流建模方法
CN108599259B (zh) * 2018-06-20 2021-07-20 湘潭大学 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微电网主动运行决策方法
US10990668B2 (en) * 2018-09-17 2021-04-2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ocal and global decision fusion for cyber-physical system abnormality detection
US11520881B2 (en) * 2019-01-23 2022-12-0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Framework for cyber-physical system protection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s and power grid
US11503045B2 (en) * 2019-01-30 2022-11-1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calable hierarchical abnormality localization in cyber-physical systems
CN111866132B (zh) * 2020-07-20 2022-02-15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交通运行控制方法
CN114123163B (zh) * 2021-02-20 2023-10-27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信息物理融合模型的主动配电网优化控制方法
CN113673114A (zh) * 2021-08-30 2021-11-19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协同耦合求解方法
CN114117705A (zh) * 2021-12-03 2022-03-01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配电信息物理系统优化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9762A (zh) * 2018-11-07 2019-04-16 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物联网信息分级处理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电网热稳定输送能力辅助决策系统;张怡等;《电网技术》;20200505(第05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90155A (zh) 2022-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24708A1 (en) Real-time economic dispatch method of power system
CN111371603B (zh) 应用于边缘计算的服务实例部署方法和装置
WO2017036244A1 (zh) 配电网数字仿真系统
Etemadi et al. A cost-efficient auto-scaling mechanism for IoT applications in fog computing environment: a deep learning-based approach
Alavi et al. Forecast-based consensus control for DC microgrids using distributed long short-term memory deep learning models
Reindl et al. Scalable, decentralize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self-organizing nodes
Kundur et al. Techniques for on-line transient stability assessment and control
Nguyen et al. A distributed hierarchical control framework in islanded microgrids and its agent-based design for cyber–physical implementations
KR102589383B1 (ko) 마이크로그리드의 전력 수급 예측 장치 및 그 방법
Wang et al. Phase balancing in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data center
CN109639498A (zh) 一种基于sdn与nfv的面向业务质量的资源柔性配置方法
CN114899885A (zh) 电力调度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5190155B (zh) 一种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信息物理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325603A (zh) 故障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5622087B (zh) 配电网的功率调控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6127396A (zh) 一种智能电网中云调度任务的方法
López et al. Optimal under voltage load shedding based on voltage stability index
CN114966296B (zh) 一种振荡源定位方法及装置
WO2024066159A1 (zh) 专网配置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heng et al. Collaborative distributed AC optimal power flow: a dual decomposition based algorithm
CN114696324A (zh) 一种低压配电网调控方法、装置、配电终端及存储介质
El‐Fergany et al. Meta‐heuristic algorithms‐based real power loss minimisation including line thermal overloading constraints
An et al. Cloud-Edge Collaboration Based Data Mining for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Shao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ower Dispatching Automation System Based on Deep Learning
Chakravarthi et al. Real Time Line Power flow Control using Model Agnostic Controll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