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85139A - 光圈组件及摄像模组 - Google Patents

光圈组件及摄像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85139A
CN115185139A CN202210649333.1A CN202210649333A CN115185139A CN 115185139 A CN115185139 A CN 115185139A CN 202210649333 A CN202210649333 A CN 202210649333A CN 115185139 A CN115185139 A CN 115185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blades
blade
support
connec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493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85139B (zh
Inventor
靖二勇
张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4933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851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85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85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85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851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圈组件及摄像模组。该光圈组件包括光圈支架以及至少三个叶片。光圈支架设有通孔,且具有与通孔连通的设置空间,光圈支架连接于摄像模组的摄像头,以使通孔的中心轴与摄像头的光轴相重合,叶片可活动地设置于设置空间,叶片具有第一侧部和连接第一侧部的第二侧部,第一侧部具有朝向中心轴的第一端。至少三个叶片在设置空间活动,以形成打开姿态或闭合姿态,当至少三个叶片处于打开姿态时,各叶片的第一侧部形成用于供光线穿过以射向摄像头的通光孔,当至少三个叶片处于闭合姿态时,各叶片的第一端均相抵接于通光孔的光轴处,即,光圈组件能够实现完全闭合,从而能够实现较好的防尘功能,光圈组件的功能更加多样。

Description

光圈组件及摄像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圈组件及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可变光圈,往往是通过包括的至少三个叶片的一侧边缘之间形成通光孔,但是,至少三个叶片的边缘之间难以实现紧密地相连接,存在难以使通光孔实现完全闭合的问题,导致在摄像模组不使用时,灰尘容易通过可变光圈落至摄像头,可变光圈的防尘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圈组件及摄像模组,该光圈组件具有完全闭合的状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圈组件,应用于摄像模组,所述光圈组件包括:
光圈支架,所述光圈支架设有通孔,且所述光圈支架具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设置空间,所述光圈支架用于连接于所述摄像模组的摄像头,以使所述通孔的中心轴与所述摄像头的光轴相重合;以及
至少三个叶片,所述叶片具有第一侧部和连接所述第一侧部的第二侧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叶片中,其中一个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一侧部滑动连接于另一个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具有朝向所述中心轴的第一端;
至少三个所述叶片用于在所述设置空间活动以形成打开所述通孔的打开姿态或关闭所述通孔的闭合姿态,当至少三个所述叶片处于所述打开姿态时,各所述叶片靠近所述第一端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侧部形成用于供光线穿过以射向所述摄像头的通光孔,所述通光孔的光轴与所述中心轴相重合,且随着相邻两个所述叶片的滑动位置不同,所述通光孔具有多种不同的孔径,其中,当至少三个所述叶片处于所述闭合姿态时,各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一端均相抵接于所述通光孔的光轴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叶片在所述设置空间活动以在所述打开姿态和所述闭合姿态之间切换时,各所述叶片均在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的同一平面上做平面运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部形成有至少两个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朝向相邻的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二侧部,且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台阶面沿所述中心轴的延伸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第二侧部对应所述第一台阶面形成有至少两个第二台阶面,各所述第二台阶面对应于相邻的所述叶片的各所述第一台阶面,且多个所述第二台阶面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台阶面可滑动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台阶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叶片的多个所述第一台阶面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台阶面相连接,且多个所述第一台阶面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台阶面的相连接处分别形成为多个子端,当至少三个所述叶片处于所述闭合姿态时,各所述叶片的至少一个所述子端均相抵接于所述通光孔的光轴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向上,三个所述第一台阶面分别为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所述第二侧部形成有三个所述第二台阶面,沿三个所述第一台阶面的排列方向上,三个所述第二台阶面分别为第四面、第五面和第六面,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一面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子端,所述第五面与所述第二面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子端,所述第六面与所述第三面的连接处形成第三子端;
当至少三个所述叶片处于所述闭合姿态时,各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一子端均相抵接于所述通光孔的光轴处,和/或,各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三子端均相抵接于所述通光孔的光轴处;
对于可滑动相连接的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沿自所述第一侧部向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相齐平,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六面相齐平;
所述第二面凸出于所述第一面,且所述第五面内凹于所述第四面,或者,所述第二面内凹于所述第一面,且所述第五面凸出于所述第四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部具有背离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台阶面的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端连接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用于将相邻的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二台阶面引导至滑动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台阶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圈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架用于连接于所述摄像模组的摄像头,以使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与所述摄像头的光轴相重合,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相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形成所述设置空间,所述设置空间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架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相重合,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于所述设置空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沿所述中心轴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叶片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第二支架,各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一表面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和/或,各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滑动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架对应所述第一滑动连接部设有第一导向连接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部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连接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导向连接部二者中,一者包括滑块,另一者包括导槽;
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第二滑动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架对应所述第二滑动连接部设有第二导向连接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部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向连接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导向连接部二者中,一者包括滑块,另一者包括导槽;
所述第一滑动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导向连接部的相对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滑动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导向连接部的相对滑动方向不相同;
所述第二支架相对所述第一支架围绕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可转动,所述第二支架相对所述第一支架转动时,各所述叶片在所述第二支架的带动下相对所述设置空间活动,以形成所述打开姿态或所述闭合姿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滚珠可转动相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的外周设有传动部,所述光圈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传动部,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传动部,以使所述第二支架相对所述第一支架发生围绕所述光轴的转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的背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设有凸出部,所述第二通孔贯通所述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外周设有所述传动部。
第二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摄像头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光圈组件,所述光圈组件的所述光圈支架连接于所述摄像头,以使所述通孔的中心轴与所述摄像头的光轴相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圈组件及摄像模组,通过使光圈组件包括的多个叶片在处于打开姿态时,各叶片的至少包括第一端的至少部分第一侧部之间形成通光孔,换言之,各叶片的第一端以及连接于第一端的至少部分第一侧部之间形成通光孔,以能够实现光圈组件的形成不同孔径的光圈功能的同时,使得多个叶片在处于闭合姿态时,各叶片包括的第一端不会相重叠或相错开,从而各叶片包括的第一端能够均相抵接于通光孔的光轴处,即,光圈组件能够实现完全闭合,从而使光圈组件能够实现较好的防尘功能,提升了光圈组件的功能多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的光圈组件(叶片在闭合姿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的光圈组件(叶片在打开姿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的光圈组件省略第二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的光圈组件省略第二支架(形成的通光孔尺寸较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光圈组件的一角度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光圈组件的另一角度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的两个叶片相连接的剖面示意简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的两个叶片相连接的一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的两个叶片相连接的另一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的摄像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光圈组件1;摄像模组10;摄像头10a;光圈支架2;通孔20;第一通孔200;第二通孔201;设置空间21;第一支架22;第一导向连接部220;第二支架23;第二导向连接部230;传动部231;凸出部232;滚珠24;滚珠承载座240;滑轨241;叶片3;第一侧部30;第一端300;第二端301;第一台阶面302;第一面302a;第二面302b;第三面302c;第二侧部31;第二台阶面310;第四面310a;第五面310b;第六面310c;第一表面32;第一滑动连接部320;第二表面33;第二滑动连接部330;子端34;第一子端340;第二子端341;第三子端342;导向面35;通光孔4;驱动机构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的光圈组件(叶片在闭合姿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的光圈组件(叶片在打开姿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沿A-A方向上的剖视图。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光圈组件1,应用于摄像模组,该光圈组件1用于控制摄像模组的摄像头的进光量,从而控制摄像头拍摄所得的画面的亮度以及景深,以获得不同的拍摄效果。
具体地,光圈组件1包括光圈支架2以及至少三个叶片3。光圈支架2设有通孔20,且光圈支架2具有与通孔20连通的设置空间21,光圈支架2用于连接于摄像模组的摄像头,以使通孔20的中心轴L与摄像头的光轴相重合,叶片3可活动地设置于设置空间21,叶片3具有第一侧部30和连接第一侧部30的第二侧部31,任意相邻的两个叶片3中,其中一个叶片3的第一侧部30滑动连接于另一个叶片3的第二侧部31,第一侧部30具有朝向中心轴L的第一端300。
至少三个叶片3用于在设置空间21活动,以形成打开通孔20的打开姿态或关闭通孔20的闭合姿态,当至少三个叶片3处于打开姿态时,各叶片3的靠近第一端300的至少部分第一侧部30形成用于供光线穿过以射向摄像头的通光孔4,通光孔4的光轴O1与中心轴L相重合,且随着相邻的两个叶片3的滑动位置不同,通光孔4具有多种不同的孔径,通光孔4的孔径不同时,能够穿过通光孔4的光线总量不同,从而摄像头获得的进光量不同,其中,当至少三个叶片3处于闭合姿态时,各叶片3的第一端300均相抵接于通光孔4的光轴O1处,换言之,光圈组件1能够实现完全闭合,从而使光线无法穿过光圈组件1,此时,光圈组件1还能够实现较好的防尘功能,光圈组件1的功能更加多样。
需要说明的是,前文中所述的“各叶片3的靠近第一端300的至少部分第一侧部30形成通光孔4”,指的是,各叶片3的第一端300以及连接于第一端300的至少部分第一侧部30之间形成通光孔4。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通光孔4是形成于各叶片3的第一侧部30之间,因此,通光孔4的孔径尺寸由各叶片3的第一侧部30与中心轴L之间的相对距离决定,换言之,各叶片3活动至相对中心轴L处于不同的距离时,光圈组件1能够形成不同孔径的通光孔4,从而实现光圈组件1的通过调整通光孔4大小,以调整摄像头的进光量多少的功能,请对比图4与图5所示,图4中示出的光圈组件1形成的通光孔4的孔径,小于图5中示出的光圈组件1形成的通光孔4的孔径。
此外,通光孔4的形状由第一侧部30的形状以及第一侧部30的数量决定,而通光孔4的形状越接近于圆形,越利于使摄像头拍摄获得更加高质量的画面。
可选地,第一侧部30具有背离第一端300的第二端301,第一侧部30可形成为自第一端300向第二端301平直的形状,以使形成的通光孔4在具有不同的孔径的情况下,通光孔4的边缘形状差异小,或者,第一侧部30可形成为自第一端300向第二端301至少部分弯曲的形状,以使通光孔4的边缘形状具有弧度,从而更加接近于圆形。
可选地,叶片3的数量越多,形成通光孔4的第一侧部30的数量越多,因此通光孔4的形状越接近于圆形。具体地,光圈组件1可至少包括六个叶片3,以使通光孔4的形状接近于圆形,例如,光圈组件1可包括六个、七个、八个、九个或更多个叶片3。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在多个叶片3处于闭合姿态时,使各叶片3的第一端300均相抵接于通光孔4的光轴O1处,且各叶片3的闭合紧密性好,此时,各叶片3的第一端300可均位于同一个垂直于中心轴L的平面上,从而无论是沿中心轴L的延伸方向上,还是沿垂直于中心轴L的方向上,各叶片3的第一端300之间的缝隙均较小。
进一步地,为了使光圈组件1整体沿中心轴L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较小,从而使光圈组件1实现更加轻薄化的设计,各叶片3可不发生沿中心轴L的延伸方向上的活动,换言之,各叶片3可仅发生沿垂直于中心轴L的方向的活动。由于多个叶片3处于闭合姿态时,各叶片3的第一端300可均位于同一个垂直于中心轴L的平面上,因此,可选地,多个叶片3相对设置空间21活动时,各叶片3相对光圈支架2发生沿垂直于中心轴L的同一平面上的运动。
请一并参阅图3、图6与图7,可选地,沿中心轴L的延伸方向上,叶片3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32以及第二表面33,各叶片3的第一表面32可均位于同一平面上,或各叶片3的第二表面33可均位于同一平面上,或者,各叶片3的第一表面32可均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各叶片3的第二表面33可均位于同一平面上,从而便于通过对各叶片3的第一表面32或第二表面33,或者同时对各叶片3的第一表面32与第二表面33进行限位,以使各叶片3在设置空间21活动使,能够相对光圈支架2发生沿垂直于中心轴L的同一平面上的运动。
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10,为了提升可滑动相连接的第一侧部30与第二侧部31之间的光线遮蔽以及防尘功能,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部30可形成有至少两个第一台阶面302,第一台阶面302朝向相邻的叶片3的第二侧部31,且该至少两个第一台阶面302沿中心轴L的延伸方向上依次排列,第二侧部31对应第一台阶面302可形成有至少两个第二台阶面310,各第二台阶面310对应于相邻的叶片3的各第一台阶面302,且多个第二台阶面310中,至少一个第二台阶面310可滑动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台阶面302,从而使第一侧部30与第二侧部31之间的缝隙较小。可以理解的是,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台阶面302不相齐平,且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台阶面310不相齐平,从而使第一侧部30、第二侧部31相互连接的表面形成为沿中心轴L的延伸方向上不平整的形状,换言之,能够使第一侧部30与第二侧部31的结构沿中心轴L的延伸方向上部分重叠,从而一方面,第一侧部30与第二侧部31能够相互限位,以使第一侧部30与第二侧部31沿中心轴L的延伸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相对稳定,另一方面,能够使光线以及灰尘更难以沿光轴O1方向上穿过第一侧部30与第二侧部31之间的缝隙,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各叶片3之间的连接处挡光、防尘性能。
由于第二台阶面310的对应于第一台阶面302设置,因此,接下来将以第一台阶面302为例,详细介绍各台阶面的设置位置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侧部30形成的第一台阶面302为两个时,该两个第一台阶面302不相齐平,当第一侧部30形成的第一台阶面302为至少三个时,以沿自第一侧部30向第二侧部31的方向上最低的一个第一台阶面302为基准,各第一台阶面302具有高度h,可以理解的是,该最低的一个第一台阶面302的高度h为0,该至少三个第一台阶面302的高度h具有多种不同的设置方案,例如,沿自叶片3的第一表面32向第二表面33的方向上,各第一台阶面302的高度h可依次升高或可依次降低,或者,各第一台阶面302的高度h可高低相错,从而使相邻的两个叶片3之间沿中心轴L的两个相反的延伸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均较稳定。
以第一侧部30形成的第一台阶面302为三个为例,沿自第一侧部30向第二侧部31的方向上,沿该三个第一台阶面302的排列的方向上,三个第一台阶面302分别为第一面302a、第二面302b和第三面302c,第二侧部31对应形成有三个第二台阶面310,沿三个第一台阶面302的排列方向上,三个第二台阶面310分别为第四面310a、第五面310b和第六面310c,当第一侧部30可滑动连接于相邻的第二侧部31时,第一面302a可滑动连接于第四面310a,第二面302b可对应于第五面310b,第三面302c可滑动连接于第六面310c。
如图9与图10所示,一种可选的示例中,第一面302a与第三面302c可相齐平,且第二面302b可内凹于第一面302a,此时,对应的,第四面310a与第六面310c可相齐平,且第五面310b可凸出于第四面310a,从而第一侧部30形成为第一面302a与第三面302c之间设有凸条的结构,该凸条自第一端300向第二端301延伸,且该凸条的顶面形成为第二面302b,第二侧部31形成为第四面310a与第六面310c之间凸设有条形槽的结构,该条形槽对应于凸条,且该条形槽的槽底形成为第五面310b,从而第一侧部30与第二侧部31通过条形槽与凸条的结构可滑动相连接,第一侧部30与第二侧部31之间的相对滑动方向精确度高,且第一侧部30与第二侧部31之间沿中心轴L的延伸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稳定。此外,第一侧部30与第二侧部31之间的缝隙形成为包括类似字母U形的形状,光线和灰尘更加难以穿过第一侧部30与第二侧部31之间的缝隙,光圈组件1的挡光、防尘效果好。
另一种可选的示例中,第一面302a与第三面302c可相齐平,且第二面302b可凸出于第一面302a,此时,对应的,第四面310a与第六面310c可相齐平,且第五面310b可内凹于第四面310a,从而第一侧部30形成为第一面302a与第三面302c之间设有条形槽的结构,该条形槽自第一端300向第二端301延伸,且该条形槽的槽底形成为第二面302b,第二侧部31形成为第四面310a与第六面310c之间凸设有凸条的结构,该凸条对应于条形槽,且该凸条的顶面形成为第五面310b,从而第一侧部30与第二侧部31通过条形槽与凸条的结构可滑动相连接,条形槽与凸条可滑动相连接的效果可参见前文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他示例中,第一面302a、第二面302b以及第三面302c分别的高度h还可依次升高或降低。
可选地,对于一个叶片3而言,叶片3形成的多个第一台阶面302可分别与多个第二台阶面310相连接,且多个第一台阶面302分别与多个第二台阶面310的相连接处分别形成为多个子端34,该多个子端34形成为前文中所述的第一端300,当至少三个叶片3处于闭合姿态时,各叶片3的至少一个子端34均相抵接于通光孔4的光轴O1处,以使光圈组件1完全闭合。
请结合图6、图7与图9所示,以叶片3的第一侧部30形成有三个第一台阶面302,第二侧部31形成有三个第二台阶面310为例,第四面310a与第一面302a的连接处可形成第一子端340,第五面310b与第二面302b的连接处可形成第二子端341,第六面310c与第三面302c的连接处可形成第三子端342。可选地,当光圈组件1包括的多个叶片3处于闭合姿态时,各叶片3的第一子端340可均相抵接于通光孔4的光轴O1处,或各叶片3的第二子端341可均相抵接于通光孔4的光轴O1处,或各叶片3的第三子端342可均相抵接于通光孔4的光轴O1处,或者,各叶片3的第一子端340可均相抵接于通光孔4的光轴O1处,且各叶片3的第三子端342可均相抵接于通光孔4的光轴O1处,以使光圈组件1完全闭合。
优选地,当光圈组件1包括的多个叶片3处于闭合姿态时,各叶片3的第一子端340均相抵接于通光孔4的光轴O1处,且各叶片3的第三子端342均相抵接于通光孔4的光轴O1处,从而实现闭合功能的子端34的数量更多,能够进一步地提升光圈组件1在叶片3处于闭合姿态时的遮光、防尘效果。此时,可选地,第一侧部30的第一面302a与第三面302c可相齐平,且第二侧部31的第四面310a与第六面310c可相齐平,以使第一子端340与第三子端342沿光轴O1方向上的投影相重合,从而多个叶片3处于闭合姿态时,各叶片3包括的第一子端340以及第三子端342均能够同时位于光轴O1处,以实现使各叶片3的第一子端340均相抵接于通光孔4的光轴O1处的同时,各叶片3的第三子端342均相抵接于通光孔4的光轴O1处。
为了便于将叶片3的第一侧部30与相邻的叶片3的第二侧部31沿第一侧部30的第一端300与第二端301相对的方向上可滑动相连接,可选地,第一台阶面302的靠近第二端301的一端可连接有导向面35,该导向面35可为弧面或斜面,该导向面35用于将相邻的叶片3的第二台阶面310引导至滑动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台阶面30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台阶面310的背离第一端300的一端可连接有导向面35,以用于将相邻的叶片3的第一台阶面302引导至滑动连接于对应的第二台阶面310。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详细介绍光圈支架2的具体结构以及光圈支架2与叶片3之间的配合连接结构。
请再次一并参见图2、图3与图6,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圈支架2可包括第一支架22以及第二支架23,第一支架22可设有第一通孔200,第一支架22用于连接于摄像模组的摄像头,以使第一通孔200的中心轴L1与摄像头的光轴相重合,第二支架23与第一支架22相间隔设置,以在第二支架23与第一支架22之间形成设置空间21,设置空间21连通于第一通孔200,第二支架23可设有第二通孔201,第二通孔201的中心轴L2与第一通孔200的中心轴L1相重合,第二通孔201连通于设置空间21,通过使设置空间21形成于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22与第二支架23之间,能够便于通过将第一支架22与第二支架23相分开,以暴露设置空间21,从而便于将叶片3拆装于设置空间21。
可以理解的,叶片3的第一表面32可朝向第一支架22,且第二表面33可朝向第二支架23设置,或者,叶片3的第一表面32可朝向第二支架23,且第二表面33可朝向第一支架22设置,以下叶片3的第一表面32朝向第一支架22,且第二表面33朝向第二支架23设置为例进行说明。
为了能够精确地驱动多个叶片3同时活动,以形成不同孔径的通光孔4或活动至闭合姿态,可选地,可同时分别驱动各叶片3活动。
请一并参阅图6与图7,具体地,叶片3的第一表面32可设有第一滑动连接部320,第一支架22对应第一滑动连接部320可设有第一导向连接部220,第一滑动连接部320可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向连接部220,第一滑动连接部320与第一导向连接部220二者中,一者包括滑块,另一者包括导槽,叶片3的第二表面33可设有第二滑动连接部330,第二支架23对应第二滑动连接部330可设有第二导向连接部230,第二滑动连接部330可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连接部230,第二滑动连接部330与第二导向连接部230二者中,一者包括滑块,另一者包括导槽,第一滑动连接部320与第一导向连接部220的相对滑动方向,与第二滑动连接部330与第二导向连接部230的相对滑动方向不相同,第二支架23相对第一支架22围绕第一通孔200的中心轴L1可转动,第二支架23相对第一支架22转动时,各叶片3在第二支架23的带动下相对设置空间21活动,以形成打开姿态或闭合姿态。由于各叶片3均分别通过各第二滑动连接部330可滑动连接于各第二导向连接部230,因此,第二支架23能够通过各第二导向连接部230分别同时驱动各叶片3活动。
此外,通过使第一滑动连接部320与第一导向连接部220的相对滑动方向,与第二滑动连接部330与第二导向连接部230的相对滑动方向不相同,能够分别限制各叶片3相对第一支架22,以及各叶片3相对第二支架23的滑动轨迹,从而限制叶片3整体在设置空间21中的活动轨迹,以便于精确地控制各叶片3的活动。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叶片3在设置空间21内除了发生滑动以外,还会发生转动运动,因此,第一滑动连接部320与第一导向连接部220之间,以及第二滑动连接部330与第二导向连接部230之间,两对中至少一对之间除了可发生相对滑动以外,还能够发生相对转动运动,如图6与图7所示,图7中示出了第二导向连接部230形成为圆柱形滑块,图6中示出了第二滑动连接部330形成为条状导槽,从而第二导向连接部230与第二滑动连接部330既可以发生相对滑动,又可以发生相对转动。
如图6所示,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架23的外周可设有传动部231,光圈组件1还可包括驱动机构5,该驱动机构5可包括但不限于微型电动机,驱动机构5连接于传动部231,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传动部231,以使第二支架23相对第一支架22发生围绕光轴O1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控制驱动机构5来实现光圈组件1的自动开合,以及通光孔4的孔径的自动调整。
可选地,驱动机构5可通过齿轮传动连接的方式连接于传动部231,此时,传动部231可形成为齿条状,或者,驱动机构5可通过带轮传动连接的方式连接于传动部231,此时,传动部231可形成为表面粗糙度较高的结构。
为了避免驱动机构5与第二支架23之间的传动连接结构与叶片3之间产生干扰,可选地,第二支架23的背离第一支架22的一侧可设有凸出部232,第二通孔201贯通凸出部232,凸出部232的外周设有传动部231,从而使传动部231位于第二支架23的背离叶片3的一侧。
为了使第一支架22与第二支架23相连接,以使第一支架22与第二支架2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稳固的同时,减少第二支架23相对第一支架22转动时产生的摩擦,第一支架22与第二支架23可通过滚珠可转动相连接。
如图6与图7所示,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22的朝向第二支架23的一侧可设有滚珠承载座240,滚珠24可转动设于滚珠承载座240,第二支架23可对应滚珠24设有滑轨241,滚珠24可滚动连接于滑轨241,从而滚珠24与第一支架22的相对位置稳定,且滚珠24与第二支架23的相对运动轨迹也稳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滚珠承载座240还可设于第二支架23的朝向第一支架22的一侧,第一支架22还可对应滚珠24设有滑轨241。
可选地,第一支架22与第二支架23可通过多个滚珠24可转动相连接,从而通过增加滚珠24的数量,来增加第一支架22与第二支架23之间的连接位置,从而进一步地提升第一支架22与第二支架23的相对位置稳定性。进一步地,滚珠承载座240以及滑轨241也可为多个,各滚珠24设于各滚珠承载座240,且各滚珠24可滚动连接于各滑轨241,如图6与图7所示,图6中示例性地示出了滚珠24为四个且滚珠承载座240也为四个,图7中示例性地示出了滑轨241也为四个。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多个滚珠24对应设置于同一个滚珠承载座240,且使多个滚珠24可滚动对应连接于同一个滑轨241。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光圈组件1,通过使光圈组件1包括的多个叶片3在处于打开姿态时,各叶片3的至少包括第一端300的至少部分第一侧部30之间形成通光孔4,换言之,各叶片3的第一端300以及连接于第一端300的至少部分第一侧部30之间形成通光孔4,以能够实现光圈组件1的形成不同孔径的光圈功能的同时,使得多个叶片3在处于闭合姿态时,各叶片3包括的第一端300不会相重叠或相错开,从而各叶片3包括的第一端300能够均相抵接于通光孔4的光轴O1处,即,光圈组件1能够实现完全闭合,从而使光圈组件1能够实现较好的防尘功能,提升了光圈组件1的功能多样性。
此外,通过使光圈支架2包括第一支架22以及第二支架23,并使各叶片3分别可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架22以及第二支架23,以能够通过驱动机构5驱动第二支架23相对第一支架22转动,来同时分别带动各叶片3在设置空间21中活动,从而实现光圈组件1的通光孔4的孔径自动调整,以及自动闭合功能,各叶片3的活动精确度高,光圈组件1的自动化程度高。
请参见图11,图11是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的摄像模组的剖面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10,该摄像模组10可包括但不限于自动对焦镜头、电子摄像头、相机等,该摄像模组10可应用于但不限于手机、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该摄像模组10包括摄像头10a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光圈组件1,光圈组件1的光圈支架2连接于摄像头10a,以使通孔20的中心轴L与摄像头10a的光轴O2相重合。由于光圈组件1能够实现自动调整通光孔4的孔径的功能,以及自动完全闭合的功能,因此,摄像模组10能够实现摄像头10a的进光量自动调整的功能,从而自动调整摄像头10a拍摄所得的画面的亮度以及景深,以及在摄像模组10不使用时,使光圈组件1自动完全闭合,以实现摄像头10a的防尘功能。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光圈组件及摄像模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光圈组件及摄像模组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光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摄像模组,所述光圈组件包括:
光圈支架,所述光圈支架设有通孔,且所述光圈支架具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设置空间,所述光圈支架用于连接于所述摄像模组的摄像头,以使所述通孔的中心轴与所述摄像头的光轴相重合;以及
至少三个叶片,所述叶片具有第一侧部和连接所述第一侧部的第二侧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叶片中,其中一个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一侧部滑动连接于另一个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具有朝向所述中心轴的第一端;
至少三个所述叶片用于在所述设置空间活动以形成打开所述通孔的打开姿态或关闭所述通孔的闭合姿态,当至少三个所述叶片处于所述打开姿态时,各所述叶片靠近所述第一端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侧部形成用于供光线穿过以射向所述摄像头的通光孔,所述通光孔的光轴与所述中心轴相重合,且随着相邻两个所述叶片的滑动位置不同,所述通光孔具有多种不同的孔径,其中,当至少三个所述叶片处于所述闭合姿态时,各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一端均相抵接于所述通光孔的光轴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叶片在所述设置空间活动以在所述打开姿态和所述闭合姿态之间切换时,各所述叶片均在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的同一平面上做平面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形成有至少两个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朝向相邻的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二侧部,且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台阶面沿所述中心轴的延伸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第二侧部对应所述第一台阶面形成有至少两个第二台阶面,各所述第二台阶面对应于相邻的所述叶片的各所述第一台阶面,且多个所述第二台阶面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台阶面可滑动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台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多个所述第一台阶面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台阶面相连接,且多个所述第一台阶面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台阶面的相连接处分别形成为多个子端,当至少三个所述叶片处于所述闭合姿态时,各所述叶片的至少一个所述子端均相抵接于所述通光孔的光轴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形成有三个所述第一台阶面,沿三个所述第一台阶面的排列方向上,三个所述第一台阶面分别为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所述第二侧部形成有三个所述第二台阶面,沿三个所述第一台阶面的排列方向上,三个所述第二台阶面分别为第四面、第五面和第六面,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一面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子端,所述第五面与所述第二面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子端,所述第六面与所述第三面的连接处形成第三子端;
当至少三个所述叶片处于所述闭合姿态时,各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一子端均相抵接于所述通光孔的光轴处,和/或,各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三子端均相抵接于所述通光孔的光轴处;
对于可滑动相连接的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沿自所述第一侧部向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相齐平,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六面相齐平;
所述第二面凸出于所述第一面,且所述第五面内凹于所述第四面,或者,所述第二面内凹于所述第一面,且所述第五面凸出于所述第四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具有背离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台阶面的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端连接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用于将相邻的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二台阶面引导至滑动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台阶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圈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架用于连接于所述摄像模组的摄像头,以使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与所述摄像头的光轴相重合,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相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形成所述设置空间,所述设置空间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架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相重合,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于所述设置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中心轴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叶片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第二支架,各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一表面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和/或,各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滑动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架对应所述第一滑动连接部设有第一导向连接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部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连接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导向连接部二者中,一者包括滑块,另一者包括导槽;
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第二滑动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架对应所述第二滑动连接部设有第二导向连接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部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向连接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导向连接部二者中,一者包括滑块,另一者包括导槽;
所述第一滑动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导向连接部的相对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滑动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导向连接部的相对滑动方向不相同;
所述第二支架相对所述第一支架围绕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可转动,所述第二支架相对所述第一支架转动时,各所述叶片在所述第二支架的带动下相对所述设置空间活动,以形成所述打开姿态或所述闭合姿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滚珠可转动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外周设有传动部,所述光圈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传动部,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传动部,以使所述第二支架相对所述第一支架发生围绕所述光轴的转动。
1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头以及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光圈组件,所述光圈组件的所述光圈支架连接于所述摄像头,以使所述通孔的中心轴与所述摄像头的光轴相重合。
CN202210649333.1A 2022-06-09 2022-06-09 光圈组件及摄像模组 Active CN1151851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9333.1A CN115185139B (zh) 2022-06-09 2022-06-09 光圈组件及摄像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9333.1A CN115185139B (zh) 2022-06-09 2022-06-09 光圈组件及摄像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85139A true CN115185139A (zh) 2022-10-14
CN115185139B CN115185139B (zh) 2023-10-27

Family

ID=83513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49333.1A Active CN115185139B (zh) 2022-06-09 2022-06-09 光圈组件及摄像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8513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9377A (ja) * 1993-09-07 1995-03-20 Asahi Optical Co Ltd 撮像装置
JP2003330060A (ja) * 2002-05-17 2003-11-19 Nisca Corp 光量調整装置
CN107765442A (zh) * 2016-08-17 2018-03-06 徕卡仪器(新加坡)有限公司 多光谱虹膜装置
WO2019124071A1 (ja) * 2017-12-21 2019-06-27 株式会社nittoh 絞り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又は投影装置
CN110888252A (zh) * 2019-12-05 2020-03-17 黄剑鸣 阵列式光圈结构及摄像电子设备
CN212543831U (zh) * 2020-06-04 2021-02-12 欧菲影像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9377A (ja) * 1993-09-07 1995-03-20 Asahi Optical Co Ltd 撮像装置
JP2003330060A (ja) * 2002-05-17 2003-11-19 Nisca Corp 光量調整装置
CN107765442A (zh) * 2016-08-17 2018-03-06 徕卡仪器(新加坡)有限公司 多光谱虹膜装置
WO2019124071A1 (ja) * 2017-12-21 2019-06-27 株式会社nittoh 絞り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又は投影装置
CN110888252A (zh) * 2019-12-05 2020-03-17 黄剑鸣 阵列式光圈结构及摄像电子设备
CN212543831U (zh) * 2020-06-04 2021-02-12 欧菲影像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85139B (zh) 202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049692A1 (en) Camera lens assembly
KR101170714B1 (ko) 자동 초점 엑츄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108769325B (zh) 电子装置
CN113411484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8328370B2 (en) Projector
US20240085662A1 (en) Actuator for driving reflector
CN113747024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2052791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2672568B (zh) 电子设备
CN115185139A (zh) 光圈组件及摄像模组
JP2002311319A (ja) 複合レンズ
EP2219071B1 (en) Focusing device for beam projector
CN112761447B (zh) 滑轮装置及推拉门窗
KR101511065B1 (ko) 렌즈 구동용 엑츄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렌즈 조립체
TWI392953B (zh) 鏡頭調整模組
WO2022095751A1 (zh)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
KR102648798B1 (ko) 카메라의 광량 조절장치
KR102533577B1 (ko) 반사계 액추에이터
CN220455582U (zh) 潜望式镜头驱动装置
CN117908217B (zh) 一种反射驱动组件及摄像模组
CN219980946U (zh) 致动器、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TW202036039A (zh) 鏡頭裝置
KR102495466B1 (ko) 양 방향 반사계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215934935U (zh) 一种成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20491097U (zh) 多模式镜片调节机构及光学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