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81464B - 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81464B
CN115181464B CN202210787797.9A CN202210787797A CN115181464B CN 115181464 B CN115181464 B CN 115181464B CN 202210787797 A CN202210787797 A CN 202210787797A CN 115181464 B CN115181464 B CN 1151814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ulsion
monomer
precursor dispersion
liquid
crosslinking mono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877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81464A (zh
Inventor
黄焕发
陈寿生
刘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Zhanchen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Zhanche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Zhanchen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Zhanche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8779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814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81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81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81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814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3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33/2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mides or im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12Polymerisation in non-solvents
    • C08F2/16Aqueous medium
    • C08F2/22Emulsion polymerisation
    • C08F2/24Emulsion polymerisation with the aid of emulsifying agents
    • C08F2/26Emulsion polymerisation with the aid of emulsifying agents anio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12Polymerisation in non-solvents
    • C08F2/16Aqueous medium
    • C08F2/22Emulsion polymerisation
    • C08F2/24Emulsion polymerisation with the aid of emulsifying agents
    • C08F2/30Emulsion polymerisation with the aid of emulsifying agents non-io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4Methyl esters, e.g. m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08Processes
    • C08G18/0804Manufacture of polymers containing ionic or ionogenic groups
    • C08G18/0819Manufacture of polymers containing ionic or ionogenic groups containing anionic or anionogenic groups
    • C08G18/0823Manufacture of polymers containing ionic or ionogenic groups containing anionic or anionogenic groups containing carboxylate salt groups or groups forming th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30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34Carboxylic acids; Esters thereof with monohydroxyl compounds
    • C08G18/348Hydroxy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2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18/4266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prepar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and/or lactones
    • C08G18/4269Lactones
    • C08G18/4277Caprolactone and/or substituted caprolacto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5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with 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6Compounds of groups C08G18/42, C08G18/48, or C08G18/52
    • C08G18/6633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42
    • C08G18/6659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42 with 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3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3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5Additives macromolecula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涂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二异氰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混合进行预聚反应,然后加入第一中和剂进行反应,再与第一水溶剂混合形成前驱体分散液;将第一乳化剂、第一丙烯酸酯单体和第二水溶剂混合形成第一乳化液;将第二乳化剂、第二丙烯酸酯单体和第三水溶剂混合形成第二乳化液;对前驱体分散液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将引发剂、第一交联单体、含氢硅油与第一乳化液和第二乳化液加入前驱体分散液中,进行保温反应得到混合液;对混合液进行降温处理,然后用第二中和剂调节混合液呈碱性,再加入第二交联单体混合,得到乳液。本申请提供的乳液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乳液具有优异的静电包覆性和抗堆叠性能。

Description

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涂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油性木器漆主要采用静电喷涂工艺进行施工,具有涂布均匀、效果好。油性木器漆随着溶剂挥发即干,尤其是硝基漆,干燥迅速,施工2小时即可下线堆叠,效率极高。
水性漆主要为离子性,导电性强,对静电施工具有很大优势,然而,水性漆的基料乳液等基本是以胶粒形式存在,在高速悬杯、悬碟雾化下容易破乳,容易导致表面产生颗粒等问题。另外,水性漆以水为溶剂,潜热高,水分挥发慢,导致漆膜干燥慢,抗堆叠性差。提高此乳液的TG(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较快干燥,虽然有利于抗堆叠,但成膜温度的提高会增加成膜助剂的用量,造成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并且会影响静电包覆性,容易在高速雾化过程中打出颗粒。
因此,如何开发一种在水性静电喷涂工艺中具有抗堆叠性的乳液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液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乳液在水性静电喷涂工艺中存在抗堆叠性能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二异氰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混合进行预聚反应,然后加入第一中和剂进行反应,再与第一水溶剂混合形成前驱体分散液;
将第一乳化剂、第一丙烯酸酯单体和第二水溶剂混合形成第一乳化液;将第二乳化剂、第二丙烯酸酯单体和第三水溶剂混合形成第二乳化液;
对前驱体分散液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将引发剂、第一交联单体、含氢硅油与第一乳化液和第二乳化液加入前驱体分散液中,进行保温反应得到混合液;其中,将引发剂、含氢硅油、第一交联单体与第一乳化液和第二乳化液加入前驱体分散液中的步骤包括:将引发剂和第一乳化液分别匀速滴加入前驱体分散液中的同时,将第二乳化液匀速滴加入第一乳化液中,当还剩余(1~1.3)/2的所述第二乳化液未加入所述第一乳化液中时,将所述含氢硅油和所述第一交联单体加入剩余的所述第二乳化液中,当剩余的第二乳化液往第一乳化液中滴加完的同时,第一乳化液和引发剂往前驱体分散液中也滴加完;
对混合液进行降温处理,然后用第二中和剂调节混合液呈碱性,再加入第二交联单体混合,得到乳液。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乳液,该乳液由本申请上述乳液的制备方法制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乳液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先制备前驱体分散液、第一乳化液、第二乳化液,然后通过特有的滴加方式,将引发剂和第一乳化液分别往前驱体分散液中滴加的同时,将第二乳化液往第一乳化液中滴加,当还剩余(1~1.3)/2的所述第二乳化液未加入所述第一乳化液中时,将含氢硅油和第一交联单体往剩余的第二乳化液中加入,当剩余的第二乳化液往第一乳化液中滴加完的同时,第一乳化液和引发剂往前驱体分散液中也滴加完,滴加完后进行保温反应得到混合液,最后对混合液降温后用第二中和剂调节混合液呈碱性,再加入第二交联单体混合得到乳液。先合成的含聚氨酯的前驱体分散液具有亲水性和机械稳定性强,起到稳定乳化液中的胶粒的作用,由此可以改善静电施工效果,同时聚氨酯具有软而不粘、硬而不脆的优点,可以提高漆膜表面的韧性和滑爽性,提高抗堆叠性能。通过特有的滴加方式形成一个玻璃转化温度逐渐变小的粒子,该梯度变化的结构可以降低成膜温度,提高粒子的稳定性,因此在保证静电施工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抗堆叠性能。另外,在滴加的后面通过先后分别加入第一交联单体和第二交联单体可以在成膜时发生酮肼交联反应形成自交联体系,后滴加的工艺可以提高交联效率,提高漆膜强度,与含氢硅油在协同作用下进一步增强了抗堆叠性能。因此,该制备方法制得的乳液具有优异的静电包覆性和抗堆叠性能,适合用于静电喷涂,可广泛应用于水性木器底面漆,尤其是静电施工领域。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乳液,由于由本申请特有的制备方法制得,因此具有优异的抗静电作用和抗堆叠性能,可广泛应用于水性木器底面漆,尤其是静电施工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乳液的制备方法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乳液的制备方法的工艺线路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乳液的粒子与现有的乳液粒子的结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 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 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或,“a,b, 和c中的至少一项(个)”,均可以表示:a,b,c,a-b(即a和b),a-c,b-c,或 a-b-c,其中a,b,c分别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部分或全部步骤可以并行执行或先后执行,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说明书中所提到的相关成分的重量不仅仅可以指代各组分的具体含量,也可以表示各组分间重量的比例关系,因此,只要是按照本申请实施例说明书相关组分的含量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均在本申请实施例说明书公开的范围之内。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说明书中所述的质量可以是μg、mg、g、kg 等化工领域公知的质量单位。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用来将目的如物质彼此区分开,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XX也可以被称为第二XX,类似地,第二XX也可以被称为第一XX。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将二异氰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混合进行预聚反应,然后加入第一中和剂进行反应,再与第一水溶剂混合形成前驱体分散液;
S20:将第一乳化剂、第一丙烯酸酯单体和第二水溶剂混合形成第一乳化液;将第二乳化剂、第二丙烯酸酯单体和第三水溶剂混合形成第二乳化液;
S30:对前驱体分散液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将引发剂、第一交联单体、含氢硅油与第一乳化液和第二乳化液加入前驱体分散液中,进行保温反应得到混合液;其中,将引发剂、含氢硅油、第一交联单体与第一乳化液和第二乳化液加入前驱体分散液中的步骤包括:将引发剂和第一乳化液分别匀速滴加入前驱体分散液中的同时,将第二乳化液匀速滴加入第一乳化液中,当还剩余(1~1.3)/2 的第二乳化液未加入第一乳化液中时,将含氢硅油和第一交联单体加入剩余的第二乳化液中,当剩余的第二乳化液往第一乳化液中滴加完的同时,第一乳化液和引发剂往前驱体分散液中也滴加完;
S40:对混合液进行降温处理,然后用第二中和剂调节混合液呈碱性,再加入第二交联单体混合,得到乳液。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乳液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先制备前驱体分散液、第一乳化液、第二乳化液,然后通过特有的滴加方式,将引发剂和第一乳化液分别往前驱体分散液中滴加的同时,将第二乳化液往第一乳化液中滴加,当还剩余(1~1.3)/2的所述第二乳化液未加入第一乳化液中时,将含氢硅油和第一交联单体往剩余的第二乳化液中加入,当剩余的第二乳化液往第一乳化液中滴加完的同时,第一乳化液和引发剂往前驱体分散液中也滴加完,滴加完后进行保温反应得到混合液,最后对混合液降温后用第二中和剂调节混合液呈碱性,再加入第二交联单体混合得到乳液。先合成的含聚氨酯的前驱体分散液具有亲水性和机械稳定性强,起到稳定乳化液中的胶粒的作用,由此可以改善静电施工效果,同时聚氨酯具有软而不粘、硬而不脆的优点,可以提高漆膜表面的韧性和滑爽性,提高抗堆叠性能。通过特有的滴加方式形成一个玻璃转化温度逐渐变小的粒子,该梯度变化的结构可以降低成膜温度,提高粒子的稳定性,因此在保证静电施工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抗堆叠性能。另外,在滴加的后面通过先后分别加入第一交联单体和第二交联单体可以在成膜时发生酮肼交联反应形成自交联体系,后滴加的工艺可以提高交联效率,提高漆膜强度,与含氢硅油在协同作用下进一步增强了抗堆叠性能。因此,该制备方法制得的乳液具有优异的静电包覆性和抗堆叠性能,适合用于静电喷涂,可广泛应用于水性木器底面漆,尤其是静电施工领域。
上述制备所用的原料中,二异氰酸酯单体选自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聚己内酯二元醇选自分子量为1000~3000中的至少一种聚己内酯二元醇。第一丙烯酸酯单体和第二丙烯酸酯单体分别独立地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第一交联单体和第二交联单体分别独立地选自二乙烯基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双丙酮丙烯酰胺、己二酸二酰肼中的至少一种。含氢硅油为聚二甲基硅氧烷。第一乳化剂和第二乳化剂分别独立地选自阴离子和非离子混合乳化剂、非离子乳化剂中的至少一种,具体阴离子和非离子混合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铵(FES32),非离子乳化剂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TO4070)。本申请实施例采用自阴离子和非离子混合乳化剂(FES32)为主乳化剂搭配少量非离子乳化剂(TO4070),FES32具有乳化能力强,同时嵌段了部分EO链段,具有离子作用和水合作用相重作用,可以显著提高粒子的稳定性,搭配使用的TO4070具有长的EO链段,能进一步利用屏蔽作用,提高乳液胶粒的稳定性,尤其是是高速剪切下的稳定性。第一中和剂和第二中和剂分别独立地选自氨水、三乙胺、二甲基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引发剂选自过硫酸钠、过硫酸钾、过硫酸铵中的至少一种。含氢硅油选自聚二甲基硅氧烷。第一水溶剂的温度为10~15℃,具体第一水溶剂可以选自温度为10-15℃的去离子水,可以降低前驱体分散液的温度,降低副反应。第二水溶剂和第三水溶剂分别独立地选自去离子水。
在实施例中,第一中和剂和第二中和剂的质量比为(0.4~1):(0.2~0.5)。该第一中和剂用于中和二羟甲基丙酸中的羧基,其添加量与二羟甲基丙酸的添加量基本相同,该第二中和剂用于调节混合液的pH值,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中和剂和第二中和剂的质量比范围内,既可以中和二羟甲基丙酸中的羧基,还可以调节混合液的pH值至7~9,使混合液呈碱性。
在实施例中,第一乳化剂和第二乳化剂的质量比为(0.3~0.8):0.2,第一丙烯酸酯单体和第二丙烯酸酯单体的质量比为(12~18):(12~17)。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乳化剂和第二乳化液的质量比、第一丙烯酸酯单体和第二丙烯酸酯单体的质量比范围内,可以形成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0~100℃的第一乳化液和玻璃化转变温度≤0℃的第二乳化液。
在实施例中,第一交联单体和第二交联单体的质量比为(0.5~1):(0.3~0.8)。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交联单体和第二交联单体的质量比范围内,该第一交联单体与第一乳化液中的第一丙烯酸酯单体和第二乳化液中的第二丙烯酸酯单体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链接到丙烯酸酯的大分子链中,而在成膜时pH值呈酸性,第一交联单体与第二交联单体发生酮肼交联反应形成自交联体系,从而提高了交联效率,提高漆膜强度。
上述步骤S10为前驱体分散液的制备,用反应器完成,具体可以用装有搅拌装置和温度计的四口烧瓶制得。预聚反应包括:升温至58~62℃,然后自升温至70~90℃保温2~4h,再降温至35~45℃。在实施例中,将二异氰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加入四口烧瓶中开启搅拌,蒸汽升温至58~62℃停止,反应体系自升温至70~90℃保温2~4h,使二异氰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反应生成水性聚氨酯,降温至35~45℃后,加入第一中和剂与二羟甲基丙酸中的羧基进行第一中和反应形成羧酸盐,使水性聚氨酯稳定分散于第一水溶剂中形成前驱体分散液。该步骤S10通过先合成具有亲水性和机械稳定性强的含聚氨酯的前驱体分散液,在高速剪切下不容易破乳,具有稳定乳化液中的丙烯酸酯单体的作用,从而可以改善静电包覆性,同时聚氨酯具有软而不粘、硬而不脆的优点,可以提高漆膜表面的韧性和滑爽性,因此提高了抗堆叠性能。
在实施例中,前驱体分散液的固含量为20~30%。如20%,22%,24%,26%,28%,30%。
上述步骤S20为第一乳化液和第二乳化液的制备,可以用乳化器完成,具体可以用配有高速搅拌的烧杯完成。在实施例中,将第一乳化剂、第一丙烯酸酯单体和第二水溶剂加入烧杯中搅拌处理,形成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0~100℃的第一乳化液;其中,搅拌处理的转速为800-1000rad/min,时间为30min。在另一实施例中,将第二乳化剂、第二丙烯酸酯单体和第三水溶剂加入烧杯中搅拌处理,形成玻璃化转变温度≤0℃的第二乳化液;其中,搅拌处理的转速为 800-1000rad/min,时间为30min。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上述步骤S10和步骤S20可以同时进行。
上述步骤S30为混合液的制备,可以在装有上述步骤S10中的前驱体分散液的四口烧瓶中完成。在实施例中,对装有前驱体分散液的四口烧瓶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将引发剂和第一乳化液分别均速滴加入装有前驱体分散液的四口烧瓶中的同时,将第二乳化液匀速滴加入第一乳化液中进行搅拌(转速为 400~500rad/min),当第二乳化液的剩余量为第二乳化液的50-65%时,将含氢硅油和第一交联单体匀速滴加入第二乳化液中搅拌(转速为400~500rad/min),当含氢硅油和第一交联单体往第二乳化液中滴加完的同时,第二乳化液往第一乳化液中也滴加完,且第一乳化液和引发剂往前驱体分散液中也滴加完,滴加完后进行保温反应得到混合液。具体的,加热处理的温度为80~85℃。如80℃, 81℃,82℃,83℃,84℃,85℃。保温反应包括:在80~85℃的温度下反应1~2h。如1h,1.5h,2h。本实施例通过特有的滴加方式,如图2所示,即将引发剂和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第一乳化液分别往前驱体分散液中滴加的同时,将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第二乳化液往第一乳化液中滴加,而不是将第二乳化液往前驱体分散液中滴加,可以形成玻璃转化温度逐渐变小的粒子,即对粒子中心位置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到90~100,玻璃化转变温度沿粒子径向方向逐渐变小,该梯度变化结构(如图3所示)可以降低成膜温度,提高粒子的稳定性,因此可以在保证静电施工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抗堆叠性能。另外,在第二乳化液的剩余量为第二乳化液的50~65%时,将含氢硅油和第一交联单体往第二乳化液中滴加,该第一交联单体可以与乳化液中的丙烯酸酯单体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链接到丙烯酸酯的大分子链中,而在成膜时pH值呈酸性,第一交联单体还可以与最后滴加入的第二交联单体发生酮肼交联反应形成自交联体系,即在粒子的外层形成自交联体系,从而可以提高交联效率,提高漆膜及其表面强度,还能进一步提高了抗堆叠性能。在粒子的外层加入含氢硅油,由于含氢硅油的硅氧键能高,可以降低表面能,提高漆膜表面的滑爽性,与自交联体系对抗堆叠起到协同作用。
在实施例中,引发剂往前驱体分散液中滴加完所用的时间和第一乳化液往前驱体分散液中滴加完所用的时间相同,均为2~3h,如,2h,2.5h,3h。具体地,将滴加时间设定为2~3h,将引发剂和第一乳化液分别同时往装有前驱体分散液的四口烧瓶中滴加的同时,将第二乳化液往第一乳化液中滴加,当滴加时间剩余时间为1h时,将含氢硅油和第一交联单体往第二乳化液中滴加,且含氢硅油、第一交联单体、第二乳化液、第一乳化液同时滴加完。
在步骤S40中,可以利用夹套对上述步骤S30的混合液进行降处理,在混合液的温度为35~45℃的条件下,用第二中和剂调节混合液的pH值至7~9,如 7,8,9。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乳液,该乳液由本申请上述乳液的制备方法制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乳液由于由本申请特有的制备方法制得,因此具有优异的静电包覆性和抗堆叠性能,可广泛应用于水性木器底面漆,尤其是静电施工领域。
在实施例中,以乳液的总质量为100%计,乳液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余量为水;
其中,总量的丙烯酸酯单体由第一丙烯酸酯单体和第二丙烯酸酯单体组成,总量的交联单体由第一交联单体和第二交联单体组成,总量的乳化剂由第一乳化剂和第二乳化剂组成,总量的中和剂由第一中和剂和第二中和剂组成。
上述乳液由本申请特有的制备方法得到,其制备工艺中:将二异氰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加入四口烧瓶中开启搅拌,蒸汽升温至58~62℃停止,反应体系自升温至70~90℃保温2~4h后,降温至35~45℃后,加入第一中和剂进行反应,再与10~15℃的去离子水混合形成前驱体分散液,其具有亲水性和机械稳定性强,起到稳定乳化液中的丙烯酸酯单体的作用,由此静电包覆性好,适合用于静电喷涂,同时聚氨酯具有软而不粘、硬而不脆的优点,可以提高漆膜表面的韧性和滑爽性,提高抗堆叠性能;将第一乳化剂、第一丙烯酸酯单体和去离子水加入配有高速搅拌的烧杯中,在800~1000rad/min的转速下搅拌30min,形成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0~100℃的第一乳化液;将第二乳化剂、第二丙烯酸酯单体和去离子水加入配有高速搅拌的烧杯中,在800~1000rad/min 的转速下搅拌30min,形成玻璃化转变温度≤0℃的第二乳化液;将前驱体分散液升温至80~85℃,然后将引将发剂和第一乳化液分别均速滴加入装有前驱体分散液的四口烧瓶中的同时,将第二乳化液匀速滴加入第一乳化液中,滴加时间设定为2-3h,当滴加时间还剩1h时,或者当第二乳化液的剩余量为第二乳化液的50-65%时,将含氢硅油和第一交联单体匀速滴加入第二乳化液中,当含氢硅油和第一交联单体往第二乳化液中滴加完的同时,第二乳化液往第一乳化液中也滴加完,且第一乳化液和引发剂往前驱体分散液中也滴加完,滴加完后持温(温度为80~85℃)反应1-2小时,得到混合液,通过特有的滴加方式形成一个玻璃转化温度逐渐变小的粒子,该梯度变化的结构可以降低成膜温度,提高粒子的稳定性,因此在保证静电施工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抗堆叠性能;最后降温至40℃加入第二中和剂和第二交联单体混合,得到乳液,通过先后分别加入第一交联单体和第二交联单体,可以在成膜时发生酮肼交联反应形成自交联体系,可以提高交联效率,提高漆膜强度,与含氢硅油在协同作用下进一步增强了抗堆叠性能。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先向除水洁净的装有搅拌装置和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通入氮气进行排出空气,然后将27.6g甲苯二异氰酸酯(TDI)、62.4g 2000分子量的聚己内酯二元醇、10g二羟甲基丙酸加入四口烧瓶中搅拌,缓慢升温至60℃,自升温至 80℃保温反应2~4h,至NCO值达到4.4%,降温至40℃时加入氨水进行反应 15min后,开启快速搅拌并加入400g10~15℃的去离子水进行反应30min,得到前驱体分散液,待用;
将5g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铵(FES32)、1.2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TO4070、145g甲基丙烯酸甲酯、5g丙烯酸丁酯单体、70g去离子水加入在配有高速搅拌的烧杯中,高速搅拌30min,得到第一乳化液,待用;
将6g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铵(FES32)、0.6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TO4070、56g甲基丙烯酸甲酯、60g丙烯酸异辛酯、10g丙烯酸叔丁酯、4g丙烯酸单体、60g去离子水加入在配有高速搅拌的烧杯中,高速搅拌30min,得到第二乳化液,待用;
S20:将四口烧瓶中的前驱体分散液升温至80℃,将过硫酸钠(引发剂) 和第一乳化液分别均速滴加入前驱体分散液中的同时,将第二乳化液匀速滴加入第一乳化液中,当第二乳化液的剩余量为第二乳化液的50-65%时,将10g聚二甲基硅氧烷(含氢硅油)和10g双丙酮丙烯酰胺(交联单体)加入第二乳化液中,当第二乳化液往第一乳化液中滴加完的同时,第一乳化液和过硫酸钠(引发剂)往前驱体分散液中也滴加完,滴加完后保温反应得到混合液;过硫酸钠往前驱体分散液中滴加完所用的时间和第一乳化液往前驱体分散液中滴加完所用的时间均为3小时;
S30:在四口烧瓶中的混合液降温至40℃的条件下,加中和剂氨水调整 pH=7~9,继续加入5g己二酸二酰肼搅拌均匀,过滤出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去离子水是公司自制,其余原料是市售产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先向除水洁净的装有搅拌装置和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通入氮气进行排出空气,然后将33.3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57.5g 1000分子量的聚己内酯二元醇、9g二羟甲基丙酸加入四口烧瓶中搅拌,缓慢升温至60℃,自升温至85℃保温反应2~4h,至NCO值低于1%,降温至40℃时加入氨水进行反应 15min后,开启快速搅拌并加入400g10~15℃的去离子水进行反应30min,得到前驱体分散液,待用;
将5g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铵(FES32)、1.2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TO4070、135g甲基丙烯酸甲酯、10g丙烯酸丁酯单体、70g去离子水加入在配有高速搅拌的烧杯中,高速搅拌30min,得到第一乳化液,待用;
将6g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铵(FES32)、0.6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TO4070、60g甲基丙烯酸甲酯,74g丙烯酸丁酯,4g甲基丙烯酸单体、60g去离子水加入在配有高速搅拌的烧杯中,高速搅拌30min,得到第二乳化液,待用;
S20:将四口烧瓶中的前驱体分散液升温至80℃,将过硫酸钠(引发剂) 和第一乳化液分别均速滴加入前驱体分散液中的同时,将第二乳化液匀速滴加入第一乳化液中,当第二乳化液的剩余量为第二乳化液的50-65%时,将6g聚二甲基硅氧烷(含氢硅油)和6g双丙酮丙烯酰胺(交联单体)加入第二乳化液中,当第二乳化液往第一乳化液中滴加完的同时,第一乳化液和过硫酸钠(引发剂)往前驱体分散液中也滴加完,滴加完后保温反应得到混合液;过硫酸钠往前驱体分散液中滴加完所用的时间和第一乳化液往前驱体分散液中滴加完所用的时间均为3小时;
S30:在四口烧瓶中的混合液降温至40℃的条件下,加中和剂氨水调整 pH=7~9,继续加入3g己二酸二酰肼搅拌均匀,过滤出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去离子水是公司自制,其余原料是市售产品。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将5g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铵(FES32)、1.2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TO4070、135g甲基丙烯酸甲酯、10g丙烯酸丁酯单体、70g去离子水加入在配有高速搅拌的烧杯中,高速搅拌30min,得到第一乳化液,待用;
将6g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铵(FES32)、0.6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TO4070、60g甲基丙烯酸甲酯,74g丙烯酸丁酯,4g甲基丙烯酸单体、60g去离子水加入在配有高速搅拌的烧杯中,高速搅拌30min,得到第二乳化液,待用;
S20:将500g去离子水加入四口烧瓶中并升温至80℃,将过硫酸钠(引发剂)和第一乳化液分别均速滴加入前驱体分散液中的同时,将第二乳化液匀速滴加入第一乳化液中,当第二乳化液的剩余量为第二乳化液的50-65%时,将 6g聚二甲基硅氧烷(含氢硅油)和6g双丙酮丙烯酰胺(交联单体)加入第二乳化液中,当第二乳化液往第一乳化液中滴加完的同时,第一乳化液和过硫酸钠(引发剂)往前驱体分散液中也滴加完,滴加完后保温反应得到混合液;过硫酸钠往前驱体分散液中滴加完所用的时间和第一乳化液往前驱体分散液中滴加完所用的时间均为3小时;
S30:在四口烧瓶中的混合液降温至40℃的条件下,加中和剂氨水调整 pH=7~9,继续加入3g己二酸二酰肼搅拌均匀,过滤出料。
在本申请对比例中,去离子水是公司自制,其余原料是市售产品。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先向除水洁净的装有搅拌装置和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通入氮气进行排出空气,然后将33.3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57.5g 1000分子量的聚己内酯二元醇、9g二羟甲基丙酸加入四口烧瓶中搅拌,缓慢升温至60℃,自升温至85℃保温反应2~4h,至NCO值低于1%,降温至40℃时加入氨水进行反应 15min后,开启快速搅拌并加入400g10~15℃的去离子水进行反应30min,得到前驱体分散液,待用;
将5g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铵(FES32)、1.2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TO4070、135g甲基丙烯酸甲酯、10g丙烯酸丁酯单体、70g去离子水加入在配有高速搅拌的烧杯中,高速搅拌30min,得到第一乳化液,待用;
将6g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铵(FES32)、0.6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TO4070、60g甲基丙烯酸甲酯,74g丙烯酸丁酯,4g甲基丙烯酸单体、60g去离子水加入在配有高速搅拌的烧杯中,高速搅拌30min,得到第二乳化液,待用;
S20:将四口烧瓶中的前驱体分散液升温至80℃,将过硫酸钠(引发剂) 和第一乳化液分别均速滴加入前驱体分散液中的同时,将第二乳化液匀速滴加入第一乳化液中,当第二乳化液往第一乳化液中也滴加完的同时,第一乳化液和过硫酸钠(引发剂)往前驱体分散液中也滴加完,滴加完后保温反应得到混合液;过硫酸钠往前驱体分散液中滴加完所用的时间和第一乳化液往前驱体分散液中滴加完所用的时间均为3小时;
S30:在四口烧瓶中的混合液降温至40℃的条件下,加中和剂氨水调整 pH=7~9,继续加入3g己二酸二酰肼搅拌均匀,过滤出料。
在本申请对比例中,去离子水是公司自制,其余原料是市售产品。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先向除水洁净的装有搅拌装置和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通入氮气进行排出空气,然后将33.3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57.5g 1000分子量的聚己内酯二元醇、9g二羟甲基丙酸加入四口烧瓶中搅拌,缓慢升温至60℃,自升温至85℃保温反应2~4h,至NCO值低于1%,降温至40℃时加入氨水进行反应 15min后,开启快速搅拌并加入400g10~15℃的去离子水进行反应30min,得到前驱体分散液,待用;
将5g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铵(FES32)、1.2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TO4070、135g甲基丙烯酸甲酯、10g丙烯酸丁酯单体、70g去离子水加入在配有高速搅拌的烧杯中,高速搅拌30min,得到第一乳化液,待用;
将6g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铵(FES32)、0.6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TO4070、60g甲基丙烯酸甲酯,74g丙烯酸丁酯,4g甲基丙烯酸单体、60g去离子水加入在配有高速搅拌的烧杯中,高速搅拌30min,得到第二乳化液,待用;
S20:将四口烧瓶中的前驱体分散液升温至80℃,同时将过硫酸钠(引发剂)和第一乳化液分别均速滴加入前驱体分散液中,过硫酸钠的滴加时间为3h,第一乳化液的滴加时间为1.5h,当第一乳化液滴加完后,将第二乳化液均速滴加入前驱体分散液中,第二乳化液的滴加时间为1.5h,当第二乳化液的剩余量为第二乳化液的50-65%时,将6g聚二甲基硅氧烷(含氢硅油)和6g双丙酮丙烯酰胺(交联单体)加入第二乳化液中,滴加完后保温反应得到混合液;
S30:在四口烧瓶中的混合液降温至40℃的条件下,加中和剂氨水调整 pH=7~9,继续加入3g己二酸二酰肼搅拌均匀,过滤出料。
在本申请对比例中,去离子水是公司自制,其余原料是市售产品。
相关性能测试分析:
将上述实施例1~2、对比例1~3提供的乳液做成水性木器面漆,进行性能检测,检测如下表1所示:
表1
上述表1的对比结果显示:实施例1~2提供的乳液在静电喷涂后,具有静电包覆性好,表面无颗粒,具有静电施工效果好,且易分开,无破损,具有抗堆叠效果好,因此可以解决目前油转水形势下的水性静电施工工艺下的抗堆叠问题。然而,对比例1提供的乳液在静电喷涂后,漆膜表面有麻点,且出现粘住粘坏,需要大力分开,这是由于没有先形成聚氨酯制成分散液前驱体,不能起到稳定乳化液中的丙烯酸酯单体的作用,造成乳液稳定性差,导致静电包覆性和抗堆叠性能差。对比例2提供的乳液在静电喷涂后,虽然具有静电包覆性好,表面无颗粒,具有静电施工效果好,但是需要用力分开,出现破损,这是由于在S20步骤没有滴加双丙酮丙烯酰胺(交联单体)聚二甲基硅氧烷(含氢硅油),在S30步骤中没有滴加己二酸二酰肼(交联单体),没有形成自交联体系,造成其抗堆叠性能差。对比例3提供的乳液在静电喷涂后,虽然易分开,无破损漆膜,但漆膜表面有麻点,这是由于形成常规的核壳结构的粒子,而不是形成本申请实施例呈玻璃转化温度逐渐变小的粒子,造成成膜温度高,在静电喷涂过程中产生颗粒,导致静电效果差。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二异氰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混合进行预聚反应,然后加入第一中和剂进行反应,再与第一水溶剂混合形成前驱体分散液;
将第一乳化剂、第一丙烯酸酯单体和第二水溶剂混合形成第一乳化液;将第二乳化剂、第二丙烯酸酯单体和第三水溶剂混合形成第二乳化液;
对所述前驱体分散液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将引发剂、第一交联单体、含氢硅油与所述第一乳化液和所述第二乳化液加入所述前驱体分散液中,进行保温反应得到混合液;其中,所述将引发剂、含氢硅油、第一交联单体与所述第一乳化液和所述第二乳化液加入所述前驱体分散液中的步骤包括:将所述引发剂和所述第一乳化液分别匀速滴加入所述前驱体分散液中的同时,将所述第二乳化液匀速滴加入所述第一乳化液中,当还剩余(1~1.3)/2的所述第二乳化液未加入所述第一乳化液中时,将所述含氢硅油和所述第一交联单体加入剩余的所述第二乳化液中,当剩余的所述第二乳化液往所述第一乳化液中滴加完的同时,所述第一乳化液和所述引发剂往所述前驱体分散液中也滴加完;
对所述混合液进行降温处理,然后用第二中和剂调节所述混合液呈碱性,再加入第二交联单体混合,得到乳液;
其中,所述第一乳化液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0~100℃,所述第二乳化液的玻璃化转变温度≤0℃;所述第一交联单体选自双丙酮丙烯酰胺和己二酸二酰肼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交联单体选自双丙酮丙烯酰胺和己二酸二酰肼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交联单体和所述第二交联单体能发生酮肼交联反应,所述第一交联单体和所述第二交联单体的质量比为(0.5~1):(0.3~0.8);所述第一中和剂和所述第二中和剂的质量比为(0.4~1):(0.2~0.5),所述第一乳化剂和所述第二乳化剂的质量比为(0.3~0.8):0.2,所述第一丙烯酸酯单体和所述第二丙烯酸酯单体的质量比为(12~18):(12~17);
以所述乳液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乳液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总量的丙烯酸酯单体25~35%
含氢硅油0.5~1.5%
总量的交联单体0.5~2%
二异氰酸酯2~5%
聚己内酯二元醇3~7%
二羟甲基丙酸0.5~1.5%
总量的乳化剂0.5~1%
引发剂0.1~0.2%
总量的中和剂0.5~1%
余量为水;
其中,所述总量的丙烯酸酯单体由所述第一丙烯酸酯单体和所述第二丙烯酸酯单体组成,所述总量的交联单体由所述第一交联单体和所述第二交联单体组成,所述总量的乳化剂由所述第一乳化剂和所述第二乳化剂组成,所述总量的中和剂由所述第一中和剂和所述第二中和剂组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往所述前驱体分散液中滴加完所用的时间和所述第一乳化液往所述前驱体分散液中滴加完所用的时间相同,均为2-3小时。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聚反应包括:升温至58~62℃,然后自升温至70~90℃保温2~4h,再降温至35~45℃;和/或
所述第一水溶剂的温度为10~15℃;和/或
所述前驱体分散液的固含量为20~3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处理的温度为80~85℃;和/或
所述保温反应包括:在80~85℃的温度下反应1~2h。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液的温度为35~45℃的条件下,用所述第二中和剂调节所述混合液的pH值至7~9。
6.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丙烯酸酯单体和所述第二丙烯酸酯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含氢硅油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或
所述二异氰酸酯单体选自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聚己内酯二元醇选自分子量为1000~3000中的至少一种聚己内酯二元醇。
7.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乳化剂和第二乳化剂选自阴离子和非离子混合乳化剂、非离子乳化剂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引发剂选自过硫酸钠、过硫酸钾、过硫酸铵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第一中和剂和第二中和剂选自氨水、三乙胺、二甲基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
8.一种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乳液由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乳液的制备方法制得。
CN202210787797.9A 2022-07-06 2022-07-06 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51814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7797.9A CN115181464B (zh) 2022-07-06 2022-07-06 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7797.9A CN115181464B (zh) 2022-07-06 2022-07-06 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81464A CN115181464A (zh) 2022-10-14
CN115181464B true CN115181464B (zh) 2023-09-01

Family

ID=83516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87797.9A Active CN115181464B (zh) 2022-07-06 2022-07-06 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8146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95820B1 (en) * 1999-11-15 2002-05-28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Aqueous polymer emulsion-polyester polyol blend for reducing or eliminating flooding and floating in water-based two component polyurethane coatings
CN1544500A (zh) * 2003-11-27 2004-11-10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丙烯酸酯化聚氨酯为核主体的核壳粒子及其制法和应用
JP2006001981A (ja) * 2004-06-15 2006-01-05 Fuji Xerox Co Ltd 乳化重合方法、ラテックスポリマーの調製方法及び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CN104151481A (zh) * 2014-07-31 2014-11-1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95494A (zh) * 2018-03-26 2018-08-14 上海三瑞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渐变式玻璃化温度的乳胶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8559029A (zh) * 2018-05-16 2018-09-21 朱红艳 一种水性自交联丙烯酸聚氨酯核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91190A (zh) * 2019-10-30 2020-02-14 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水性自发光弹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539461A (zh) * 2022-02-21 2022-05-27 广东衡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梯度结构丙烯酸酯乳液、水性工业漆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4001260T5 (de) * 2013-03-14 2015-12-17 Cabot Corporation Kern-Schale-Polymermaterialie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95820B1 (en) * 1999-11-15 2002-05-28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Aqueous polymer emulsion-polyester polyol blend for reducing or eliminating flooding and floating in water-based two component polyurethane coatings
CN1544500A (zh) * 2003-11-27 2004-11-10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丙烯酸酯化聚氨酯为核主体的核壳粒子及其制法和应用
JP2006001981A (ja) * 2004-06-15 2006-01-05 Fuji Xerox Co Ltd 乳化重合方法、ラテックスポリマーの調製方法及び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CN104151481A (zh) * 2014-07-31 2014-11-1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95494A (zh) * 2018-03-26 2018-08-14 上海三瑞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渐变式玻璃化温度的乳胶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8559029A (zh) * 2018-05-16 2018-09-21 朱红艳 一种水性自交联丙烯酸聚氨酯核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91190A (zh) * 2019-10-30 2020-02-14 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水性自发光弹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539461A (zh) * 2022-02-21 2022-05-27 广东衡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梯度结构丙烯酸酯乳液、水性工业漆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廖阳飞 ; 张旭东 ; .A/U-g-A型核壳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涂料工业.2009,(0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81464A (zh) 2022-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63601A (en) Polymer non-aqueous dispers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coating composition formulated therewith
CN105622857A (zh) 一种互穿网络结构水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418853A (zh) 一种羟基型水性阳离子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KR19990071973A (ko) 수성 폴리우레탄 수지 및 그 위의 그래프트된 중합체
CN106519107B (zh) 一种纳米粒子改性的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7101930B2 (en) Waterborn film-form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alternating copolymers of isobutylene type monomers
EP1199329B1 (en) Porous films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JP2000026617A (ja) ポリマ―の触媒架橋方法およびそれらが使用される2パック組成物
CN106634548A (zh) 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03835A (zh) 一种高支化度水性饱和聚酯改性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金属用水性光油
CN108570131B (zh) 环氧酯树脂水分散体与丙烯酸树脂的杂化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08570132B (zh) 环氧酯树脂水分散体与丙烯酸树脂的杂化乳液
CN115181464B (zh) 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JP2000281705A (ja) 複合樹脂エマルジヨンの製造方法
US4533695A (en) Non-aqueous dispersions based on capped stabilizers and reactants comprising polyfunctional monomers II
CN105461862A (zh) 单组份水性阳离子聚氨酯-氟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Ma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urethaneurea–vinyl polymer (PUU–VP) uniform hybrid microspheres by SPG emulsification technique and subsequent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US4530957A (en) Non-aqueous dispersions based on capped stabilizers and reactants comprising polyfunctional monomers I
Kawahara et al. Epoxy resin/acrylic composite latexes: re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epoxy groups with carboxyl groups
US4528317A (en) Non-aqueous dispersions based on capped stabilizers and reactants comprising polyfunctional monomers II
JP2001302714A (ja) 複合樹脂エマルジョンの製造方法
CN109206549B (zh) 一种用于金属表面处理领域的阳离子型自由基聚合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234747C (zh) 制备聚(氨酯-脲)/加聚物的复合颗粒的方法
CN112812213A (zh) 一种纸品印刷用高耐摩擦苯丙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257199C (zh) 丙烯酸酯有机硅复合改性聚醚聚氨酯水分散体及其制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