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4872A - 一种监控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监控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4872A
CN115174872A CN202211095298.XA CN202211095298A CN115174872A CN 115174872 A CN115174872 A CN 115174872A CN 202211095298 A CN202211095298 A CN 202211095298A CN 115174872 A CN115174872 A CN 115174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preset
target
monitoring area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952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华生
吴映
方丽
林宝坤
孙康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9529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748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74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48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1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for receiving images from a plurality of remote sour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4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in video cont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50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 G06V20/52Surveillance or monitoring of activities, e.g. for recognising suspicious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5Mix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监控方法及装置,涉及物品安全监控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采集图像信息;基于图像信息,确定图像信息中的预设目标;响应于获取到预设目标,以预设目标为基准,创建预设监控区域;监测预设监控区域中的变化,响应于存在第一动态目标并且预设目标脱离预设监控区域,进行信息推送。本公开实现了物品安全的精准看守,能够有效过滤非重要事件的输出和推送,节省存储和传输带宽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监控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物品安全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监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地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用户对居住安全和门前快递,外卖等物品的安全需求也越来越高,丰富安全监控的功能,对于提升用户安全幸福指数至关重要。
但是,目前大多数传统的安全监控只可以识别人形检测无法实现物品安全的精准看守。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监控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安防智能设备,且包括:采集图像信息;基于图像信息,确定图像信息中的预设目标;响应于获取到预设目标,以预设目标为基准,创建预设监控区域;监测预设监控区域中的变化,响应于存在第一动态目标并且预设目标脱离预设监控区域,进行信息推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集图像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第二动态目标时,唤醒安防智能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监控区域为:安防智能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的至少一部分可视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获取到预设目标,以预设目标为基准,创建预设监控区域包括:确定坐标系统中预设目标的坐标点;以坐标点为中心,创定预设形状的预设监控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测预设监控区域中的变化,响应于存在第一动态目标并且预设目标脱离预设监控区域,进行信息推送包括:检测预设监控区域中是否存在第一动态目标;响应于检测到第一动态目标,从图像信息中提取预定帧数的图像,并进行信息推送,其中,进行信息推送包括向用户上报预警信息,预警信息中包括预定帧数的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目标包括静态目标,静态目标数量为至少一个,响应于检测到第一动态目标,从图像信息中提取预定帧数的图像,并进行信息推送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检测预设目标是否脱离预设监控区域;响应于预设目标脱离预设监控区域,进行信息推送,信息中包括图像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设备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采集图像信息包括:获取第一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和第二摄像头采集的第二图像;将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进行拼接,以得到图像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进行拼接包括: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投射至球面坐标系后的图像进行拼接;或者,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在平面坐标系中的缩放图像进行拼接;或者,在平面坐标系中将第一图像放置于第二图像的坐标系内进行拼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进行拼接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对第一图像和/或第二图像进行预处理,其中,预处理包括缩放、裁剪、旋转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进行拼接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对拼接后的图像进行后处理,其中,后处理包括图像融合、拼接质量检测中的至少一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采集图像信息;基于图像信息,确定图像信息中的预设目标;响应于获取到预设目标,以预设目标为基准,创建预设监控区域;监测预设监控区域中的变化,响应于存在第一动态目标并且预设目标脱离预设监控区域,进行信息推送,实现物品安全的精准看守,能够有效过滤非重要事件的输出和推送,节省存储和传输带宽资源。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监控装置,包括: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图像信息;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图像信息,确定图像信息中的预设目标;创建单元,用于响应于获取到预设目标,以预设目标为基准,创建预设监控区域;检测单元,用于监测预设监控区域中的变化,响应于存在第一动态目标并且预设目标脱离预设监控区域,进行信息推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实现了物品安全的精准看守,能够有效过滤非重要事件的输出和推送,节省存储和传输带宽资源。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前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前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采集图像信息;基于图像信息,确定图像信息中的预设目标;响应于获取到预设目标,以预设目标为基准,创建预设监控区域;监测预设监控区域中的变化,响应于存在第一动态目标并且预设目标脱离预设监控区域,进行信息推送,实现物品安全的精准看守,能够有效过滤非重要事件的输出和推送,节省存储和传输带宽资源。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安防智能设备的硬件框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示例电子设备600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随着社会地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用户对居住安全和门前快递,外卖等物品的安全需求也越来越高,丰富安全监控的功能,对于提升用户安全幸福指数至关重要。一般安放智能设备都缺乏门前物品安全监控的功能
现有技术中是在摄像头、智能门铃、带视频的智能门锁等安防智能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人脸识别模块,此处的人脸识别模块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模块。当移动侦测发现有人移动时,安防智能设备进行录像并将识别到的人脸图片发送到用户手机APP。
但是,现有技术的安防监控只可以识别人形检测无法实现物品安全的精准看守,不具备物品位置的定位和设置监控区域以及浪费存储和带宽资源。
为此,本公开提出一种监控方法,结合AI智能识别、PIR人形检测等就能够精确地看守在预设监控区域中物品的安全。通过采集图像信息;当图像信息中存在静态目标时,以静态目标为基准,创建预设监控区域;当检测到预设监控区域中存在第一动态目标并且静态目标脱离预设监控区域,进行信息推送,实现物品安全的精准看守,能够有效过滤非重要事件的输出和推送,节省存储和传输带宽资源。
举例而言,当重要物品无人看守时,可以实现对物品的远程监控,通过AI智能识别物品类别,自动定位物品的坐标,并根据坐标创建监控区域将物品监控。同时,当人体感应传感器(PIR)检测有人出现在门前时,唤醒图像采集设备,当检测到有人突然闯入到预设监控区域时,向用户推送预警消息,当检测到物品脱离预设监控区域时,发送报警信息,并抓拍图像上传。
本公开适用于基于智能设备对需要监控的安全空间进行安防监控,智能设备可以是一种安防智能设备,智能设备包括:智能锁,智能保管柜,智能门锁,智能监控装置等。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实现本公开提出的一种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以及程序产品。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安防智能设备,安防智能设备也可以包括监控设备,例如门前楼前安放的监控摄像头等。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01,采集图像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步骤是由安防智能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执行的,本公开主要是用于对物品的监控,通过摄像头模组实现图像信息的采集,且可以通过至少一个摄像头模组来实现;摄像头可以设置在需要监控的区域范围内,并不局限于设置在智能锁上,或门上,门体上,可以设置在任何能够实现对应的监控功能的地点。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摄像头模组设置的位置不予限制。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摄像头模组可以包括主摄像头模组和辅助摄像头模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摄像头模组的数量不予限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另外,双摄像头可以分工进行图像采集,例如通过第一摄像头采集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第二摄像头采集物品信息,可以提高图像采集和处理效率以及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可以采用双摄像头布局实现图像信息的采集,对于双摄像头可以设置在不同位置,设置规则为能够实现在监控范围上的互相补偿,满足全范围监控的需求,例如在智能锁或监控设备上,可以是水平和设备下方倾斜设置等,在本公开中对于双摄像头的布局不予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中的主摄像头模组可以用于抓取人脸,人形检测和录像功能;辅助摄像头模组可以用于检测物体,例如可以采用鱼眼镜头进行检测,鱼眼镜头的可视范围更广能够更好看守门前物品,鱼眼镜头为一种多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镜头进行检测,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不予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镜头可以设置在监控设备上,也可以直接设置在门平面上。辅助摄像头在安装时需要与门平面成倾斜角a,倾斜角a的设置规则为保证辅助摄像头模组能够清楚地拍摄到门与地面的交接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为了扩展视频门锁的视场角度,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采用图像拼接方法,通过不同的图像拼接方法为用户提供更多视角查看门外的图像场景,同时用户也可设置不同的拼接方式呈现不同的图像效果。举例而言,如果用户侧重点在于直观简单则选择平面拼接效果;如果用户的侧重点在于部分图像的细节则选择画中画效果;如果用户的侧重点在宏观希望从门外看门口的场景则选择鸟瞰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采集图像信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并不是实时进行采集的,在采集图像信息之前需要对休眠的设备进行唤醒开启。采集的图像信息可以是动态或静态图像信息,具体可以是单帧图片、多帧图片、录像或视频等。
步骤102,基于图像信息,确定图像信息中的预设目标。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预设目标可以是静态目标,也可以动态目标,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此不予限制。
其中,静态目标为非移动的物体,是与动态目标相对的概念,静态目标是不可主动移动的物体,例如门前存放的快递,文件等,动态目标是可以主动移动的物体,例如宠物等。
步骤103,响应于获取到预设目标,以预设目标为基准,创建预设监控区域。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预设目标的位置,创建预设监控区域。如果图像信息中不存在预设目标时,则不进行预设监控区域的创建。
在一些实施例中,创建预设监控区域是以摄像头可视范围的图像像素点建立的闭合图形,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以及不规则的闭合图形。可以理解的是,预设监控区域是一个预设范围的闭合图形,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预设监控区域的形状不予限制。
预设监控区域可以采用光学围栏,且结合UWB定位技术。
举例而言,UWB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对不同区域进行划分,并为对应的物品结合光学围栏技术设置物品的进出权限,当物品进入自己权限范围以外的区域时,UWB定位系统进行预警。
UWB(ultra wide band)是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的一种低功耗的无线电技术,采用纳秒级或亚纳秒级的脉冲实现无线通信。具体的,在本公开中多个摄像头模组通过UWB定位技术,实现多个通道的数据传输,相较于单个摄像头的定位技术,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步骤104,监测预设监控区域中的变化,响应于存在第一动态目标并且预设目标脱离预设监控区域,进行信息推送。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当预设监控区域中存在第一动态目标和预设目标脱离预设监控区域同时满足,才进行信息推送。当摄像头模组具体检测第一动态目标和预设目标脱离预设监控区域后,进行信息推送。信息推送可以是本地预警,例如本地声音以及当安防智能设备为视频锁时,可以在内面板的屏幕上进行信息推送,信息推送也可以是远程推送,例如将信息上报到用户终端设备,即上报给用户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app)。
其中,应用程序和安防智能设备之间有绑定关系,可以是无线绑定,也可以是蓝牙绑定,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此不进行限制。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采集图像信息;基于图像信息,确定图像信息中的预设目标;响应于获取到预设目标,以预设目标为基准,创建预设监控区域;监测预设监控区域中的变化,响应于存在第一动态目标并且预设目标脱离预设监控区域,进行信息推送,实现物品安全的精准看守,能够有效过滤非重要事件的输出和推送,节省存储和传输带宽资源。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基于图1所示的实施例,对步骤101和步骤103以及步骤104进行进一步定义。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101之前包括步骤201,步骤103包括步骤204和步骤205,步骤104包括步骤206和步骤207和步骤208以及步骤209。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当检测到第二动态目标时,唤醒安防智能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被动式红外探测(PIR)运用红外光谱技术,检测活体是否超过绝对0℃所产生的热辐射,以此来检测第二动态目标。第二动态目标可以是移动的人或动物。
当设备处于休眠状态时,当安防智能设备检测到有人或动物移动,会唤醒安防智能设备中的移动侦测设备。
安防智能设备中的移动侦测设备具体可以是主移动侦测模组和/或辅助移动侦测模组。安放智能设备中的移动侦测设备可以是一个也可以多个,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移动侦测设备的数量不予限制。当任意移动侦测模组检测到有人或动物移动,均会唤醒安防智能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并开始录像。同时,图像拼接单元开启图像拼接任务,根据用户设置拼接不同的图像效果;向IOT(物联网)平台获取认证指示,以获取上传录像的权限;从传感器获取的流进行编码及拼接,并封装成MP4格式文件,同时对视频文件进行加密;上传线程将视频文件上传至服务器;插件通过向服务器获取数据为用户展示录像,实现图像数据的采集。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采用双移动侦测模组布局实现移动目标的检测,对于双移动侦测模组可以设置在不同位置,设置规则为能够实现在监控范围上的互相补偿,满足全范围监控的需求,例如在智能锁或门铃上,可以是水平和设备下方倾斜设置等,在本公开中对于双移动侦测模组的布局不予限制。
在公开实施例中,以水平移动侦测模组和倾斜移动侦测模组为例,其中,水平移动侦测模组用于水平移动侦测,检测范围可设置为较远距离保证只有有人门前有效范围内就能够检测到;倾斜移动侦测模组用于倾斜移动侦测,需要与门平面构成一个倾斜角,保证摄像头定位范围内都能够检测到移动。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用户也可以通过直播对讲实现远程沟通。其中,直播对讲功能是通过用户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app)进入直播页面,用户点击直播,将用户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app)的直播指令发送至后台,通过IOT平台唤醒图像采集设备;设备端摄像头开启,根据用户设置拼接效果进行图像拼接;设备端开启登录P2P(Pointto point)服务器,登录成功后P2P服务器与手机端建立通信连接;认证后设备端会将加密后的音视频流上传至服务器,用户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app)进行实时播放;直播过程中可进行对讲通话,设备端通过拾音mic获取PCM(Pulse Code Modulation)数据并上传至服务器,手机端获取音频数据并进行播放。
步骤202,采集图像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唤醒安防智能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后,开启摄像头模组,进行抓拍和录像。
图像采集设备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当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启动后,摄像头分别开始自身初始化并提取预先植入的校准参数。第一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第二摄像头采集的第二图像,主要是通过控制传感器的采样频率以及同步两个摄像头的曝光时间,接收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之后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对采集到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校准,其中,数据校准包括色彩和噪点以及畸变参数的校准,根据用户设置的不同拼接模式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投射至球面坐标系后的图像进行拼接;或者,将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在平面坐标系中的缩放图像进行拼接;或者,在平面坐标系中将第一图像放置于第二图像的坐标系内进行拼接,对拼接后的图像进行后处理,其中,后处理包括图像融合、拼接质量检测中的至少一项。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拼接模块实现拼接功能的闭环处理功能,并将拼接好的图像传递给图像基础设施单元;图像基础设施单元将拼接好的图像送出系统,通过WiFi或以太网等基础网络功能发送给指定用户,或者保存到本地存储系统。
需要理解的是,在接收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之后,需要对第一图像和/或第二图像进行预处理,其中,预处理包括缩放、裁剪、旋转中的至少一项。具体为拼接前的图像缩放以及裁剪功能,根据拼接后的目标尺寸自动完成缩放比例的计算功能,根据拼接的方式自动完成图像的旋转功能;
举例而言,为了便于理解,拼接模式可以包括鸟瞰拼接和平面拼接以及画中画拼接三种方式。鸟瞰拼接是从门外侧看门口的一种视觉图像体验,是将两个摄像头的图像投射到球面坐标系后进行拼接而得到的展示效果;而平面拼接是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一定的缩放比例在平面坐标系中进行直接拼接,包括但不限于上下左右的摆放拼接;画中画拼接是指在平面坐标系中将一个摄像头的图像放置于另一个摄像头图像的坐标系内的拼接方式。
步骤203,基于图像信息,确定图像信息中的预设目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预设目标包括静态目标,静态目标数量为至少一个。预设目标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动态目标,例如宠物等。
步骤204,确定坐标系统中预设目标的坐标点。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分别对抓拍的两个摄像头图片进行AI识别检测,分析图像中的人脸、手、脚、物品、宠物等信息,检测有物品时,通过倾斜摄像头模组定位出物品在坐标系统中的坐标点P0。
具体的,通过单个摄像头定位,即通过图像和背景的反差找出物品中心的在图像中位置,然后再和校准参数进行比较计算出物体在坐标系统上坐标点。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单个摄像头定位技术来确定预设目标在坐标系统中的坐标点,也可以为多个摄像头来实现定位技术,对此不进行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构建光学围栏的坐标系统为例,具体可以是以如下方式构建:以摄像头的中点在地面的投影为原点,垂直于门面为y轴,平行于地面为x轴。
步骤205,以坐标点为中心,创定预设形状的预设监控区域。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倾斜摄像头模组定位物品在坐标系统中的坐标点,以坐标点为中心,根据用户自定义预设监控区域的形状,创建预设监控区域。
预设监控区域的形状可以自定义,即圆形,方形,和不规则多边形等,在本公开中对此不进行限制。以摄像头定位出物品在坐标系统中的位置点p(x1,y1)为中心,根据用户的自定义的预设监控区域的形状创建预设监控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监控区域是安防智能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的可视范围,也可以是安防智能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的一部分可视范围。
安防智能设备只关注预设监控区域内的物品信息变化以及人员移动情况,以此来减少安防智能设备对采集图像信息的处理量。
步骤206,检测预设监控区域中是否存在第一动态目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是否有人或者小动物出现在预设监控区域中,判断当前图片和前一张图片在预设监控区域是否出现较大差异。
步骤207,响应于检测到第一动态目标,从图像信息中提取预定帧数的图像,并进行信息推送,其中,进行信息推送包括向用户上报预警信息,预警信息中包括预定帧数的图像。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检测到第一动态目标时,以预设监控区域切片,AI识别切片中的手,脚,宠物等信息。如果识别到有以上信息则有异常闯入预设监控区域,则抓拍两个摄像头图片同时进行信息推送。
其中,信息推送可以是将信息上报给用户,具体的,是上报给用户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app),通过安防智能设备和用户移动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上传。通信连接可以是WIFI连接。
步骤208,检测预设目标是否脱离预设监控区域。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报预警信息之后,以预设监控区域为边界将图片切片,即获取预设监控区域形状大小的图片,然后AI识别切片中物品是否消失或者脱离。
步骤209,响应于预设目标脱离预设监控区域时,进行信息推送,信息中包括图像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检测到第一动态目标且当静态目标脱离预设监控区域时,上报报警信息,具体的,当有人或动物闯入预设监控区域时且当AI识别当前截取图片中物品消失或者脱离,上报报警事件。同时判断人或动物是否离开预设监控区域,若离开,则上传开始采集的视频录像。
具体的,是上报给用户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app),通过安防智能设备和用户移动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上传。其中,通信连接可以是WIFI连接。
综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当检测到第二动态目标时,唤醒安防智能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信息,基于图像信息,确定图像信息中的预设目标,确定预设目标在坐标系统中的坐标点,以坐标点为中心,创定预设形状的预设监控区域,检测预设监控区域中是否存在第一动态目标,响应于检测到第一动态目标,从图像信息中提取预定帧数的图像,并进行信息推送,其中,进行信息推送包括向用户上报预警信息,预警信息中包括预定帧数的图像,检测预设目标是否脱离预设监控区域,响应于预设目标脱离预设监控区域,进行信息推送,信息中包括图像信息,实现了门前重要物品,即快递外卖等的精准看守,使用预设监控区域技术合理设置预设监控区域能够有效过滤掉非重要事件的输出和推送节省存储和传输带宽资源,同时单摄像头定位技术扩展为多个摄像头来实现室内定位技术,拓展传统UWB超带宽定位技术,以及采用图像拼接技术,扩展视频采集角度,满足用户对门外全方位无死角视觉观察的需求。
基于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监控方法,作为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图3示出了本一种具体的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初始状态时安防智能设备处于休眠状态;当检测到第二动态目标时,唤醒安防智能设备中的移动侦测设备;开启摄像头模组,获取图像信息;通过算法识别检测,分析图像信息,确定预设目标;当检测到预设目标时,通过辅助摄像头模组定位该预设目标在坐标系统中的坐标点,以坐标点为中心,根据用户自定义预设监控区域形状,创建预设监控区域;当存在第一动态目标时,如果当前图像信息与上一图像信息在预设监控区域存在较大差异,并同时从图像信息中提取预定帧数的图像,算法识别预定帧数的图像中的手、脚、宠物等信息,如果检测到预设监控区域中存在第一动态目标并且预设目标脱离预设监控区域,进行信息推送。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基于安防智能设备的硬件框图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如图4所示,提供一种基于安防智能设备的硬件框图。该安防智能设备由主摄像头模组、辅助摄像头模组、主移动检测模组、辅助移动检测模组、WiFi模组、视频主控构成。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主摄像头模组用于抓取人脸,人形检测和录像功能。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辅助摄像头模组采用鱼眼镜头在安装时需要与门平面成倾斜角a,倾斜角a需要适当调整保证模组能够拍摄到门与地面的交接处情况保证无视觉死角。鱼眼镜头可视范围更广能够更好看守门前物品。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Wifi模组,主要用于完成截图、录像、和事件的上报到云服务器,再根据用户配置的推送规则将事件录像推送到用户APP;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主移动检测模组用于水平移动侦测,检测范围可设置为较远距离保证只要有人在门前有效范围内就能够检测到。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辅助移动检测模组用于倾斜移动侦测,和摄像头一样需要与门平面构成一个倾斜角,保证摄像头定位范围内都能够检测到移动。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视频主控用于负责图像的畸变矫正、定位计算、预设监控区域创建、和业务逻辑处理功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主摄像头模组、辅助摄像头模组、主移动检测模组、辅助移动检测模组、WiFi模组、视频主控,实现了物品安全的精准看守,能够有效过滤非重要事件的输出和推送,节省存储和传输带宽资源,拓展传统定位技术。
与上述的一种监控方法相对应,本公开还提出一种监控装置。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控装置500的结构示意图。该监控装置应用于安防智能设备,安防智能设备也可以包括监控设备,例如门前楼前安放的监控摄像头等。如图5所示,包括:采集单元510,用于采集图像信息;确定单元520,用于基于图像信息,确定图像信息中的预设目标;创建单元530,用于响应于获取到所述预设目标,以预设目标为基准,创建预设监控区域;检测单元540,用于监测预设监控区域中的变化,响应于存在第一动态目标并且预设目标脱离预设监控区域,进行信息推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500还包括:唤醒单元,用于当检测到第二动态目标时,唤醒安防智能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创建单元530还用于:确定预设目标在坐标系统中的坐标点;以坐标点为中心,创定预设形状的预设监控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500还包括:预警单元,用于检测预设监控区域中是否存在第一动态目标;响应于检测到第一动态目标,从图像信息中提取预定帧数的图像,并进行信息推送,其中,进行信息推送包括向用户上报预警信息,预警信息中包括预定帧数的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单元540还用于:检测预设目标是否脱离预设监控区域;响应于预设目标脱离预设监控区域,进行信息推送,信息中包括图像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集单元510用于:图像采集设备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获取第一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和第二摄像头采集的第二图像;将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进行拼接,以得到图像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集单元510用于: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进行拼接包括: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投射至球面坐标系后的图像进行拼接;或者,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在平面坐标系中的缩放图像进行拼接;或者,在平面坐标系中将第一图像放置于第二图像的坐标系内进行拼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集单元510用于:将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进行拼接之前,对第一图像和/或第二图像进行预处理,其中,预处理包括缩放、裁剪、旋转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集单元510用于:将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进行拼接之后,对拼接后的图像进行后处理,其中,后处理包括图像融合、拼接质量检测中的至少一项。
综上所述,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监控装置,通过采集图像信息;基于图像信息,确定图像信息中的预设目标;响应于获取到预设目标,以预设目标为基准,创建预设监控区域;监测预设监控区域中的变化,响应于存在第一动态目标并且静态目标脱离预设监控区域,进行信息推送,实现物品安全的精准看守,能够有效过滤非重要事件的输出和推送,节省存储和传输带宽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公开的装置实施例与上述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前述对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本实施例的装置,原理相同,对于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可参照上述的方法实施例,本公开中不再进行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和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图6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电子设备600的示意性框图。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公开的实现。
如图6所示,设备600包括计算单元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60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608加载到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访问/存取存储器)6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603中,还可存储设备6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计算单元601、ROM 602以及RAM 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
设备6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605,包括:输入单元60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60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60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60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609允许设备6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计算单元6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计算单元60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s,图形处理单元)、各种专用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计算单元、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计算单元6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监控方法。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控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6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602和/或通信单元6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设备60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 603并由计算单元60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计算单元6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前述监控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ASSP(Application Specific StandardProduct,专用标准产品)、SOC(System On Chi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CPLD(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RAM、ROM、EPROM(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快闪存储器、光纤、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Cathode-Ray Tube,阴极射线管)或者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LAN(LocalArea Network,局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互联网和区块链网络。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又称为云计算服务器或云主机,是云计算服务体系中的一项主机产品,以解决了传统物理主机与VPS服务("Virtual Private Server",或简称 "VPS")中,存在的管理难度大,业务扩展性弱的缺陷。服务器也可以为分布式系统的服务器,或者是结合了区块链的服务器。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既有硬件层面的技术也有软件层面的技术。人工智能硬件技术一般包括如传感器、专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分布式存储、大数据处理等技术;人工智能软件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数据处理技术、知识图谱技术等几大方向。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公开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安防智能设备,且包括:
采集图像信息;
基于所述图像信息,确定图像信息中的预设目标;
响应于获取到所述预设目标,以所述预设目标为基准,创建预设监控区域;
监测所述预设监控区域中的变化,响应于存在第一动态目标并且所述预设目标脱离预设监控区域,进行信息推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图像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第二动态目标时,唤醒所述安防智能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监控区域为:
所述安防智能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的至少一部分可视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获取到所述预设目标,以所述预设目标为基准,创建预设监控区域包括:
确定坐标系统中所述预设目标的坐标点;
以所述坐标点为中心,创定预设形状的预设监控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所述预设监控区域中的变化,响应于存在第一动态目标并且所述预设目标脱离预设监控区域,进行信息推送包括:
检测所述预设监控区域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动态目标;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第一动态目标,从所述图像信息中提取预定帧数的图像,并进行信息推送,其中,所述进行信息推送包括向用户上报预警信息,所述预警信息中包括所述预定帧数的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目标包括静态目标,所述静态目标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第一动态目标,从所述图像信息中提取预定帧数的图像,并进行信息推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预设目标是否脱离所述预设监控区域;
响应于所述预设目标脱离所述预设监控区域,进行信息推送,所述信息中包括所述图像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所述采集图像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摄像头采集的第二图像;
将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拼接,以得到所述图像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拼接包括:
将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投射至球面坐标系后的图像进行拼接;或者,
将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在平面坐标系中的缩放图像进行拼接;或者,
在平面坐标系中将第一图像放置于第二图像的坐标系内进行拼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拼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图像和/或所述第二图像进行预处理,
其中,所述预处理包括缩放、裁剪、旋转中的至少一项。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拼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拼接后的图像进行后处理,
其中,所述后处理包括图像融合、拼接质量检测中的至少一项。
11.一种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图像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图像信息,确定图像信息中的预设目标;
创建单元,用于响应于获取到所述预设目标,以所述预设目标为基准,创建预设监控区域;
检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预设监控区域中的变化,响应于存在第一动态目标并且所述预设目标脱离预设监控区域,进行信息推送。
1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095298.XA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监控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51748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5298.XA CN115174872A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监控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5298.XA CN115174872A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监控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4872A true CN115174872A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82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95298.XA Pending CN115174872A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监控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7487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41056A1 (en) * 2003-01-21 2004-07-22 Hitachi, Ltd. Security system
CN107483889A (zh) * 2017-08-24 2017-12-15 北京融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智慧工地管控平台的隧道监控系统
CN112211496A (zh) * 2019-07-09 2021-01-12 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门锁的监控方法、系统及智能门锁
CN113473074A (zh) * 2020-04-27 2021-10-01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方法、电子设备、检测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293858A (zh) * 2021-12-31 2022-04-08 深圳市爱深盈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盗门锁系统
CN114584733A (zh) * 2020-11-30 2022-06-0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可视门铃的图像采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可视门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41056A1 (en) * 2003-01-21 2004-07-22 Hitachi, Ltd. Security system
CN107483889A (zh) * 2017-08-24 2017-12-15 北京融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智慧工地管控平台的隧道监控系统
CN112211496A (zh) * 2019-07-09 2021-01-12 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门锁的监控方法、系统及智能门锁
CN113473074A (zh) * 2020-04-27 2021-10-01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方法、电子设备、检测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584733A (zh) * 2020-11-30 2022-06-0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可视门铃的图像采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可视门铃系统
CN114293858A (zh) * 2021-12-31 2022-04-08 深圳市爱深盈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盗门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63498B1 (en) Alarming method and device
WO2020073505A1 (zh) 基于图像识别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00077035A1 (en) Video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8073577A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报警方法和系统
EP2966852B1 (en) Video monitor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JP2020516188A (ja) 顔画像重複削除方法及び装置、電子機器、記憶媒体、プログラム
CN109040693B (zh) 智能告警系统及方法
WO2017166469A1 (zh) 一种基于智能电视机的安防方法、装置
CN110889334A (zh) 人员闯入识别方法及装置
US10277888B2 (en) Depth triggered event feature
JP2010015469A (ja) 静止領域検出方法とその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7578000B (zh) 用于处理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01964A (zh) 一种基于运动检测的智能家居监控方法及其系统
WO2023231479A1 (zh) 瞳孔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218620B (zh) 基于环境亮度的拍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5174872A (zh) 一种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11651627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277789A (zh) 基于视频的社区安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6645503B2 (ja) 画像解析装置、画像解析方法、及び、画像解析プログラム
CN112911154B (zh) 一种抓拍方法、服务器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153291B (zh) 拍照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5334289A (zh) 音频视频处理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61380A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04492A (zh) 一种电子猫眼的通信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08024060B (zh) 人脸抓拍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