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4328B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4328B
CN115174328B CN202110363723.8A CN202110363723A CN115174328B CN 115174328 B CN115174328 B CN 115174328B CN 202110363723 A CN202110363723 A CN 202110363723A CN 115174328 B CN115174328 B CN 1151743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sequence
data
guard interval
sequen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637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74328A (zh
Inventor
林伟
戴胜辰
刘鹏
杨讯
颜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6372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74328B/zh
Priority to CN202311600257.6A priority patent/CN11774958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2981 priority patent/WO202220659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174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4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74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43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22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由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交互实现。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将DFT‑S‑OFDM符号中数据序列和保护间隔序列分别划分为多个子数据序列和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一通信设备令每个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n+1个子数据序列与第n个子保护间隔序列首尾相邻。第二通信设备能够有效利用子数据序列前后的子保护间隔序列,进行更准确的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标准已广泛采用了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用于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和传输可靠度。下一代高频WLAN的峰值速率高达176Gbps,可以应用于高清传输、无线投屏、无线回传等场景。为了在支持多用户频分复用的同时降低系统的峰均比,可考虑在下一代高频WLAN中引入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 spread OFDM,DFT-S-OFDM)传输技术。但是,目前的高频通信系统DFT-S-OFDM传输模式下,数据帧中的符号无法准确地进行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该方法有利于对数据帧中的符号进行更准确的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由第一通信设备所执行。第一通信设备为DFT-S-OFDM符号的发送端。第一通信设备将DFT-S-OFDM符号中数据序列和保护间隔序列分别划分为多个子数据序列和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一通信设备令每个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n+1个子数据序列与第n个子保护间隔序列首尾相邻。可见,子数据序列能够有效利用子数据序列前后的子保护间隔序列,进行更准确的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符号中保护间隔序列包括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一致。一个符号中数据序列包括第一子数据序列和第二子数据序列。可见,第一通信设备将符号中保护间隔序列均分为两份,在不增加保护间隔序列开销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保护间隔序列的间距,从而有利于提高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子数据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之前。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一子数据序列的尾部,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的尾部。可见,每个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使得子数据序列能够有效利用前后的子保护间隔序列进行更准确的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符号中保护间隔序列包括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一致。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为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之和。一个符号中数据序列包括第一子数据序列和第二子数据序列。可见,为了兼顾符号中首个子数据序列和最后一个子数据序列,第一通信设备将最后一个子保护间隔序列均分为两个子保护间隔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子数据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之前。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一子数据序列的头部,且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一子数据序列的尾部。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的尾部。可见,两个子保护间隔序列分别位于首个子数据序列的头部,以及最后一个子数据序列的尾部。符号按照该顺序排列,有利于首个子数据序列以及最后一个子数据序列利用前后的子保护间隔序列进行更准确的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通信设备存在两个数据流时,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一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一保护间隔序列包括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一致。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二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二保护间隔序列包括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四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四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一致。其中,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与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为不同的保护间隔序列,和/或,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与第四子保护间隔序列为不同的保护间隔序列。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一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一数据序列包括第一子数据序列和第二子数据序列。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二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二数据序列包括第三子数据序列和第四子数据序列。可见,在多个数据流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分别将多个数据流中符号的保护间隔序列均分为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该方式针对每一个数据流都能够有效降低保护间隔序列的间距。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数据流中子保护间隔序列中的多个保护间隔符号按照第一顺序排列。第二数据流中子保护间隔序列的多个保护间隔符号按照第二顺序排列。第二顺序为第一顺序按照一个或多个保护间隔符号进行循环移位后的顺序。可见,在多个数据流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基于同一保护间隔序列的不同保护间隔符号的顺序,能够避免有害波束赋型效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一子数据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之前。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一子数据序列的尾部。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的尾部。第二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三子数据序列位于第四子数据序列之前。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三子数据序列的尾部。第四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四子数据序列的尾部。可见,在多个数据流的情况下,针对每一个数据流,每个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使得子数据序列能够有效利用前后的子保护间隔序列进行更准确的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由第二通信设备所执行。第二通信设备为DFT-S-OFDM符号的接收端。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帧。该数据帧的一个DFT-S-OFDM符号中数据序列和保护间隔序列分别划分为多个子数据序列和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每个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n+1个子数据序列与第n个子保护间隔序列首尾相邻。第二通信设备根据子数据序列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排列顺序,对子数据序列进行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可见,第二通信设备能够有效利用子数据序列首尾分别的子保护间隔序列,对子数据序列进行更准确的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通信设备获取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分别对应的多个相位。针对每个子数据序列,第二通信设备根据该子数据序列首尾分别的子保护间隔序列对应的相位,对该子数据序列进行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数据帧承载的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符号。一个符号中保护间隔序列和数据序列的排列顺序为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分别位于多个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n+1个子数据序列与第n个子保护间隔序列首尾相邻。n满足0≤n≤N,N为正整数。处理单元还用于对数据帧进行变换处理。收发单元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变换处理后的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符号中保护间隔序列包括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一致。一个符号中数据序列包括第一子数据序列和第二子数据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子数据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之前。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一子数据序列的尾部。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所述第二子数据序列的尾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符号中保护间隔序列包括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一致。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为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之和。一个符号中数据序列包括第一子数据序列和第二子数据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子数据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之前。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一子数据序列的头部,且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一子数据序列的尾部。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的尾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数据帧承载的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符号,包括:
确定第一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一保护间隔序列包括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一致。
确定第二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二保护间隔序列包括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四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四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一致。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与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为不同的保护间隔序列,和/或,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与第四子保护间隔序列为不同的保护间隔序列。
确定第一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一数据序列包括第一子数据序列和第二子数据序列。
确定第二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二数据序列包括第三子数据序列和第四子数据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数据流中的子保护间隔序列中的多个保护间隔符号按照第一顺序排列。第二数据流中子保护间隔序列的多个保护间隔符号按照第二顺序排列。第二顺序为第一顺序按照一个或多个保护间隔符号进行循环移位后的顺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一子数据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之前。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一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的尾部。第二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三子数据序列位于第四子数据序列之前。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三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四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四子数据序列的尾部。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帧。该数据帧的一个DFT-S-OFDM符号中数据序列和保护间隔序列分别划分为多个子数据序列和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每个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n+1个子数据序列与第n个子保护间隔序列首尾相邻。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子数据序列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排列顺序,对子数据序列进行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分别对应的多个相位。针对每个子数据序列,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该子数据序列首尾分别的子保护间隔序列对应的相位,对该子数据序列进行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设备具有实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设备具有实现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提供的通信设备以及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提供的通信设备。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或者芯片系统,该芯片或者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接口和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进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描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或者芯片系统,该芯片或者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接口和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进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描述的方法。
其中,芯片中的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
上述方面中的芯片系统可以是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也可以是基带芯片等,其中基带芯片可以包括处理器、信道编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调制解调器和接口模块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本申请中上述描述的芯片或者芯片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该存储器可以为芯片内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芯片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代码或指令,当代码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代码或指令,当代码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FT-S-OFDM发射机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FT-S-OFDM接收机的示意图;
图2为802.11ay标准中物理层帧的数据部分的传输示意图;
图3为DFT-S-OFDM模式下短GI数据部分帧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场景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GI序列分为两个sub-GI序列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GI序列分为四个sub-GI序列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GI序列分为三个sub-GI序列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GI序列分为五个sub-GI序列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数据流、第二数据流和第三数据流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数据流、第二数据流和第三数据流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GI序列分为两个sub-GI序列时的相位纠正性能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GI序列分为四个sub-GI序列时的相位纠正性能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GI序列分为八个sub-GI序列时的相位纠正性能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GI序列分为十六个sub-GI序列时的相位纠正性能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通信设备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应理解,在本文中对各种所述示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示例,而并非旨在进行限制。如在对各种所述示例的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形式“一个(“a”,“an”)”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示。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各个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还应理解,术语“包括”(也称“includes”、“including”、“comprises”和/或“comprising”)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定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素、和/或部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素、部件、和/或其分组。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现有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标准已广泛采用了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用于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和传输可靠度。其中协议标准802.11n/ac是应用最广泛的WLAN无线标准。为了提高速度、吞吐量,并且降低功耗,协议标准802.11ax/ad/ay先后应运而生。其中802.11ax是对802.11ac/n的自然演进,同样工作在2.4/5千兆赫兹(GHz)频段上。而802.11ad/ay则是作为辅助技术,工作在60GHz频段,具有超大带宽且无干扰,因此速率可以达到非常高。基于60GHz的802.11ad可以达到8Gbps的数据传输率,而其下一代802.11ay标准峰值速率高达176Gbps,可以应用于高清传输、无线投屏、无线回传等场景。
然而,传统OFDM传输信号具有很高的峰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为了避免频带内信号失真以及带外泄露,发射机需要具有较大的功率。但是会导致发射机的功放利用效率低,对上行传输影响很大。同时,802.11ad/ay标准要求的单载波传输波形具有很低的PAPR,但是单载波很难进行频分复用。这对于面向多用户的下一代60GHzWLAN标准在频分复用方面是个很大的制约。
综上所述,为了在支持多用户频分复用,并且降低系统的PAPR,可考虑在下一代60GHz WLAN引入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 OFDM,DFT-S-OFDM)传输技术。DFT-S-OFDM传输技术在本质上具有单载波传输波形的特性。因此,DFT-S-OFDM具有很低的PAPR,同时可支持多用户在频率上进行复用。图1a和图1b分别为DFT-S-OFDM传输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结构。其中,DFT-S-OFDM发射机在传统OFDM发射机的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模块前端增加了一个DFT模块,如图1a所示。其他模块与传统的OFDM发射机对应的模块相同,也执行类似的功能。
其中,WLAN中数据传输帧会分为两个部分:前导(preamble)部分和数据(data)部分。类似于801.11ad/ay单载波模式,DFT-S-OFDM符号之间需要插入保护间隔(guardinterval,GI)序列,如格雷序列等。GI序列用于相位估计、相位补偿和优化同步等。同时,GI序列需要在各个用户所对应的频率部位均具有较低的PAPR。不同空间流的GI序列需要具有一定的正交性,以避免非必要的波束成型效应。
其中,802.11ay标准中已对物理层帧结构有具体的定义。该物理层帧的数据部分的符号之间需要插入GI来实现相位同步和相位跟踪。并且,当存在多个空间流时每个数据流所插入的GI不同,从而避免有害的波束赋型效应。例如,802.11ay标准中物理层帧的数据部分的传输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中所插入的GI序列为长度为64的格雷序列
但是,801.11ad/ay标准中的GI序列之间的间隔太大,对于高阶调制来说无法有效对相位噪声进行估计和补偿。例如,对于采用DFT-S-OFDM传输的高频系统,其DFT-S-OFDM传输模式可以为GI或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模式。例如,图3为DFT-S-OFDM模式下短GI数据部分帧的示意图。可见,GI序列之间的间隔非常大,接收端无法有效通过GI序列进行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为了降低GI序列之间的间隔,可以增加GI长度。但是,增加GI长度会带来极大的开销。同时,对最后一个符号来说,其GI位于末尾符号的前部。末尾符号无法有效利用前后GI进行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若再增加一个承载额外GI的符号,将增加系统开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有利于更准确地对数据帧进行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场景的示意图。该网络场景为一种高频WLAN场景,包括接入点(access point,AP)和站点(station,STA)。其中,AP是一个网络的创建者,是网络的中心节点。例如,一般家庭或办公室使用的无线路由器就是一个AP。每一个连接到无线网络中的终端(如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及其它可以联网的用户设备)都可称为一个站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5所示的网络场景中,对AP和STA之间传输的数据帧进行处理。应注意,图5所示的网络场景中包括一个AP和一个STA,仅为一种示例。该网络场景中还可以包括多个STA,多个STA都可以向AP发送数据帧或者接收来自AP的数据帧,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处理方法由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交互实现。其中,图6中的第一通信设备为DFT-S-OFDM符号的发送端,第二通信设备为DFT-S-OFDM符号的接收端。例如,图6中的第一通信设备为图5中的AP,第二通信设备为图5中的STA。该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01,第一通信设备确定数据帧承载的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符号,一个符号中保护间隔序列和数据序列的排列顺序为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分别位于多个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n+1个子数据序列与第n个子保护间隔序列首尾相邻;
502,第一通信设备将数据帧进行变换处理,并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变换处理后的数据帧;对应的,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帧;
503,第二通信设备根据子数据序列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排列顺序,对子数据序列进行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为了降低GI序列之间的间隔,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待发送的数据帧中一个符号的GI序列将被划分为多个子保护间隔(sub-GI)序列。一种实现方式中,将一个符号中的GI序列划分为两个等长的sub-GI序列。例如,图3所示的GI序列长度为32。将该GI序列划分为等长的两个sub-GI序列,每一个sub-GI序列的长度为16,如图6所示。同时,将一个符号中的数据序列划分为多个子数据序列。例如,图3所示的数据序列长度为480。将该数据序列划分为等长的两个子数据序列,每一个子数据序列的长度为240,如图6所示。
第一通信设备还可以设置sub-GI序列和子数据序列之间的排列顺序。本实施例中令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分别位于多个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n+1个子数据序列与第n个子保护间隔序列首尾相邻。例如,图6的一个数据帧中,两个sub-GI序列分别位于两个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也就是说,该数据帧的第一sub-GI序列位于第一字数据序列的尾部,第二子数据序列与第一sub-GI序列首尾相邻,第二sub-GI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的尾部,如图6所示。具体来说,对于图6的第一个数据帧,第一子数据序列位于第1至第240个子载波。第一sub-GI序列位于第240+1至第240+16个子载波。第二子数据序列位于第240+16+1至第240+16+240个子载波。第二sub-GI位于第240+16+240+1至第240+16+240+1+16个子载波。应注意,图6的每个数据帧之间还存在一个CP,每一个CP位于每一个数据帧的头部。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将GI序列划分为等长的四个sub-GI序列。例如,图3所示的GI序列长度为32。将GI序列划分为四个sub-GI序列,每一个sub-GI序列的长度为8。将图3所示的数据序列划分为等长的四个子数据序列,每一个子数据序列的长度为120,如图7所示。其中,图7相较于图6来说,GI序列之间的间隔更小。那么数据序列采用GI序列进行相位估计时准确度更高。
类似的,图7的一个数据帧中,四个sub-GI序列分别位于四个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也就是说,该数据帧的第一sub-GI序列位于第一字数据序列的尾部,第二子数据序列与第一sub-GI序列首尾相邻。第二sub-GI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的尾部,第三子数据序列与第二sub-GI序列首尾相邻。第三sub-GI位于第三子数据序列的尾部,第四子数据序列与第三sub-GI序列首尾相邻。第四sub-GI位于第四子数据序列的尾部,如图7所示。
应注意,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可将GI序列分割为任意数目的sub-GI序列。例如,可将GI序列划分为2个、4个、8个sub-GI序列,每段sub-GI序列的长度相同。或者,不一定分割为2的次幂个sub-GI序列。例如,将GI序列划分为等长的6个sub-GI序列等,本实施例不作限定。其中,本实施例中限定划分的sub-GI序列为长度相等的序列,便于后续计算参考相位。本实施例中的子数据序列可以被划分为长度相等的序列,也可以被划分为长度不同的序列。具体的划分方式根据数据序列的长度来确定。也就是说,各个sub-GI序列具体插入方式也尽量保持各个子数据序列间等间隔。
再一种实现方式中,由于一个数据帧的首个子数据序列和最后一个子数据序列受到相噪的影响更为严重,因此,为了兼顾首个子数据序列和最后一个子数据序列,本示例中将最后一个sub-GI序列划分为等长的两个sub-GI序列。并且,划分后的两个sub-GI序列分别位于首个子数据序列的头部,最后一个子数据序列的尾部。
例如,图6所示的sub-GI序列中,将原本位于最后一个子数据序列尾部的sub-GI序列进一步划分为两个长度为8的sub-GI序列。并且,令这两个长度为8的sub-GI序列分别位于首个子数据序列的头部,以及第二个子数据序列的尾部,如图8所示。又例如,图7所示的sub-GI序列中,将原本位于最后一个子数据序列尾部的sub-GI序列进一步划分为两个长度为4的sub-GI序列。并且,令这两个长度为4的sub-GI序列分别位于首个子数据序列的头部,以及第二个子数据序列的尾部,如图9所示。可见,采用如图8或图9所示的sub-GI序列划分方式以及sub-GI序列和子数据序列的排列方式,有利于首个子数据序列和最后一个子数据序列进行更准确的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确定sub-GI序列和子数据序列之间的排列顺序后,第一通信设备将对数据帧进行变换处理,并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变换处理后的数据帧。例如,第一通信设备按照DFT-S-OFDM发送模式对数据帧进行DFT和IFFT操作,并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DFT和IFFT操作后的数据帧。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对数据帧进行变换处理的过程可以由如图1a所示的离散傅里叶变换模块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模块来实现。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现有的DFT-S-OFDM发射机中对应模块的执行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变换处理后的数据帧,首先对数据帧进行反变换处理。例如,以基于CP的DFT-S-OFDM系统为例,数据帧的接收端(即第二通信设备)如图1b所示。第二通信设备首先去除CP,然后对数据帧进行FFT变换和频域均衡。最后通过IFFT将信号变回时域,得到每个符号中的子数据序列和sub-GI序列。
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每个符号中的子数据序列和sub-GI序列的排列顺序,对每个符号中的数据符号进行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应注意,由于符号之间存在CP间隔,需对每个符号的第一个子数据序列和其余子数据序列分开进行处理。例如,在DFT-S-OFDM系统中,接收端首先利用已知的sub-GI参考序列计算相位φ1和φ2。这两个相位分别对应于非首个子数据序列的前后的sub-GI序列(如对应图6中的第二子数据序列-240前后的两个sub-GI序列-16)。
本实施例中令一个子数据序列包括W个数据符号。对于非首个子数据序列中第m个数据符号,该数据符号m需补偿的相位的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其中,Δφm表示第m个数据符号需要补偿的相位,φ1和φ2表示该子数据序列的首尾两个sub-GI序列分别对应的相位。根据公式1,第二通信设备计算得到每个符号中的非首个子数据序列的需补偿的相位。例如,一个非首个子数据序列包括100个数据符号。根据公式1,这100个数据符号中的第一个数据符号需要补偿的相位为:类似的,依次计算余下的99个数据符号分别需要补偿的相位,从而对整个子数据序列进行相位补偿。
对于每个符号中的首个子数据序列,还需要考虑CP间隔的影响。其中,对于首个子数据序列中第m个数据符号,该数据符号m的相位估计的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
其中,len(CP*)表示CP在DFT和IFFT变换之后的等效长度,计算公式如式3所示。
len(CP*)=DFT_size·len(CP)/IFFT_size (3)
其中,DFT_size表示DFT变换对CP长度的影响参数,IFFT_size表示IFFT变换对CP长度的影响参数。根据公式2和公式3计算获取W-1+len(CP*)个相位补偿值后,第二通信设备取后W个相位补偿值对首个子数据序列进行相位补偿。也就是说,对于首个子数据序列中第m个数据符号,该数据符号m需补偿的相位的计算公式如式4所示。公式4相较于公式3,进一步限定了相位补偿值(总共W个相位补偿值)。
可见,通过上述公式1-4,第二通信设备可以对子数据序列进行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由第一通信设备所执行。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将DFT-S-OFDM符号中数据序列和保护间隔序列分别划分为多个子数据序列和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一通信设备令每个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n+1个子数据序列与第n个子保护间隔序列首尾相邻。可见,子数据序列能够有效利用前后的子保护间隔序列进行更准确的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由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交互实现。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将DFT-S-OFDM符号中数据序列和保护间隔序列分别划分为多个子数据序列和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一通信设备令每个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n+1个子数据序列与第n个子保护间隔序列首尾相邻。第二通信设备能够有效利用子数据序列前后的子保护间隔序列,进行更准确的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处理方法由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交互实现。其中,图6中的第一通信设备为DFT-S-OFDM符号的发送端,第二通信设备为DFT-S-OFDM符号的接收端。相较于图5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图10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针对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个数据流进行处理。针对多个数据流可以实现更准确的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并且可以避免多个数据流在空间上的有害波束赋型效应。该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01,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一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一保护间隔序列包括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且第一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一数据序列包括第一子数据序列和第二子数据序列;
1002,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二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二保护间隔序列包括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四子保护间隔序列,且第二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二数据序列包括第三子数据序列和第四子数据序列;
1003,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一数据流中符号的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分别位于多个子数据序列的尾部,确定第二数据流中符号的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分别位于多个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一数据流或第二数据流中的第n+1个子数据序列与第n个子保护间隔序列首尾相邻;
1004,第一通信设备将第一数据流进行变换处理,并且将第二数据流进行变换处理;
1005,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变换处理后的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
1006,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数据流中子数据序列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排列顺序,对第一数据流中的子数据序列进行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并且根据第二数据流中子数据序列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排列顺序,对第二数据流中的子数据序列进行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存在多个数据流传输。若同一时域信号序列在多个数据流中同时发送,则会造成空间上的有害波束赋型效应。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本实施例中使各个数据流中的sub-GI序列进行变换,从而使得多个数据流中的序列为不同的时域信号序列。
下面以两个数据流为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对于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来说,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与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为不同的保护间隔序列,和/或,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与第四子保护间隔序列为不同的保护间隔序列。也就是说,同时发送的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相同时域位置处的sub-GI序列需要进行变换。
例如,将第一数据流中一个符号的GI序列划分为等长的两个sub-GI序列,每一个sub-GI序列的长度为16,如图11所示。其中,第一数据流的第一sub-GI序列(如图11中的阴影方块所示)和第二sub-GI序列(如图11中的纯色方块所示)为不同的sub-GI序列。第二数据流中一个符号的GI序列也包括两个sub-GI序列,且一个符号的两个sub-GI序列的位置顺序(如图11中的阴影方块位于纯色方块之后)为第一数据流中同一时域上的两个sub-GI序列移位后的位置顺序,如图11所示。可见,不同数据流之间的sub-GI序列可以进行移位操作,避免相同序列处于同一时域间隔。其中,图11给出一种两个数据流的简单模式。即每个数据流的一个字符包含两个sub-GI序列,不同数据流同一位置的符号的两个sub-GI交换位置即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之间可以避免空间上有害波束赋型效应。
其中,第一数据流或第二数据流中符号的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分别位于多个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一数据流或第二数据流中的第n+1个子数据序列与第n个子保护间隔序列首尾相邻。第一数据流或第二数据流的符号中的子数据序列和sub-GI序列的排列方式,可以参考图5和图6实施例中对应的描述。例如,图11中的第一数据流的符号中第一sub-GI序列位于第一子数据序列的尾部,第二sub-GI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的尾部。第二数据流的符号中第一sub-GI序列位于第一子数据序列的尾部,第二sub-GI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的尾部。采用上述排序方式,有利于对每个符号中的子数据序列进行更准确的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确定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中的符号的子数据序列和sub-GI序列的排列顺序后,第一通信设备将第一数据流进行变换处理,并且将第二数据流进行变换处理。例如,第一通信设备按照DFT-S-OFDM发送模式对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进行DFT和IFFT操作,并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DFT和IFFT操作后的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进行变换处理的过程可以由如图1a所示的离散傅里叶变换模块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模块来实现。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现有的DFT-S-OFDM发射机中对应模块的执行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变换处理后的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数据流中子数据序列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排列顺序,对第一数据流中的子数据序列进行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并且根据第二数据流中子数据序列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排列顺序,对第二数据流中的子数据序列进行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图5实施例中对应步骤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示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可以同时传输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据流。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交互流程与图10实施例中的交互流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以三个数据流为例,对不同数据流的GI序列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还是以数据流中一个符号的GI序列划分为等长的两个sub-GI序列,每一个sub-GI序列的长度为16为例进行描述。为了避免同一时域信号序列在多个数据流同时发送时造成的空间上的有害波束赋型效应,本实施例中的多个数据流中分别的sub-GI序列中的保护间隔字符可以循环移位,从而使得不同数据流在同一时域位置的sub-GI序列不同。其中,一个数据流中的GI序列包括多个GI符号。
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首先将第一数据流、第二数据流和第三数据流中GI序列的GI符号进行排序,然后再将GI序列和数据序列进行划分。其中,第一数据流中GI序列的多个GI符号按照第一顺序排列,第二数据流中GI序列的多个GI符号按照第二顺序排列,第三数据流中GI序列的多个GI符号按照第三顺序排列。其中,第二顺序为第一顺序按照第一循环移位系数对多个GI符号进行循环移位后的顺序。第三顺序为第一顺序按照第二循环移位系数对多个GI符号进行循环移位后的顺序。第一循环移位系数与第二循环移位系数不同。然后,第一通信设备再将循环移位后的GI序列划分为sub-GI序列,例如第一通信设备将第一数据流、第二数据流和第三数据流中的GI序列分别划分为两个sub-GI序列。
例如,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个数据流的示意图。第一数据流中GI序列的GI符号按照第一顺序排列。第二数据流中GI序列的GI符号按照第二顺序排列。第二顺序为将第一数据流中GI序列的最后一个GI符号循环移位至GI序列的第一个GI符号位置处,如图12中的第二数据流的GI序列所示。第三数据流中GI序列的GI符号按照第三顺序排列。第三顺序为将第一数据流中GI序列的最后两个GI符号循环移位至GI序列的第一个和第二个GI符号位置处,如图12中的第三数据流的GI序列所示。根据上述GI符号的排列顺序,第一数据流、第二数据流和第三数据流的GI序列为不同的GI序列,从而避免相同序列处于同一时域间隔。其中,第二数据流和第三数据流都可以视为将第一数据流按照循环移位系数对GI序列中GI符号循环移位,但第二数据流和第三数据流的循环移位系数不同。确定第一数据流、第二数据流和第三数据流中GI序列的GI符号的排列顺序后,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分别将各个数据流中符号的GI序列和数据序列划分为多个sub-GI序列和子数据序列。例如,图12中将数据流的一个符号分别划分为两个sub-GI序列和两个子数据序列。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首先将第一数据流、第二数据流和第三数据流中GI序列和数据序列进行划分,然后再将各个数据流所对应的各个sub-GI序列进行循环移位。其中,第一数据流中sub-GI序列的多个GI符号按照第一顺序排列,第二数据流中sub-GI序列的多个GI符号按照第二顺序排列,第三数据流中sub-GI序列的多个GI符号按照第三顺序排列。其中,第二顺序和第三顺序分别为第一顺序按照一个或多个保护间隔符号进行循环移位后的顺序,且第二顺序和第三顺序为不同的顺序。
例如,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三个数据流的示意图。图13的第一数据流中,第一个符号包括两个长度为240的子数据序列和两个长度为16的sub-GI序列。该符号中每一个sub-GI序列的最后两个GI符号的排列顺序如图12所示。第二数据流中每一个sub-GI序列的GI符号按照第二顺序排列。第二顺序为将第一数据流中一个sub-GI序列的最后一个GI符号循环移位至该sub-GI序列的第一个GI符号位置处,如图13中第二数据流的sub-GI序列所示。第三数据流中每一个sub-GI序列的GI符号按照第三顺序排列。第三顺序为将第一数据流中一个sub-GI序列的最后两个GI符号循环移位至该sub-GI序列的第一个和第二个GI符号位置处,如图13中第三数据流的sub-GI序列所示。根据上述GI符号的排列顺序,第一数据流、第二数据流和第三数据流的GI序列为不同的GI序列,从而避免相同序列处于同一时域间隔。其中,第二数据流和第三数据流都可以视为将第一数据流按照循环移位系数对GI序列中GI符号循环移位,但第二数据流和第三数据流的循环移位系数不同。对于同一数据流来说,同一数据流的不同sub-GI序列中GI符号的循环移位系数相同。例如,第二数据流中每一个sub-GI序列相对于第一数据流中相同位置的sub-GI序列来说,该sub-GI序列中GI符号的循环移位系数相同,如图13所示。
其中,当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同时传输三个以上数据流时,各个数据流中GI序列的GI符号的排列顺序或者sub-GI序列的GI符号的排列顺序与图12或图13中的排列顺序类似。即第一通信设备首先将第一数据流、第二数据流直至第n数据流(n为大于3的正整数)中GI序列的GI符号进行排序,然后再将GI序列和数据序列进行划分;或者,第一通信设备首先将第一数据流、第二数据流直至第n数据流中GI序列和数据序列进行划分,然后再将各个数据流所对应的各个sub-GI序列进行循环移位。具体实现方式参考图12和图13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由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交互实现。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同时发送多个数据流时,每个数据流的符号在同一时域位置上的GI序列不同,从而能够避免有害波束赋型效应。多个数据流的符号中子保护间隔序列分别位于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n+1个子数据序列与第n个子保护间隔序列首尾相邻。第二通信设备能够有效利用子数据序列前后的子保护间隔序列,进行更准确的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根据图5至图13实施例中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描述,下面结合图14至图17分别描述第二通信设备采用该数据处理方法时的相位纠正性能。其中,图14至图17示出的是不同调制方式(16QAM和64QAM)下的星座图。
图14为一个GI序列分为两个sub-GI序列时的相位纠正性能示意图。其中,图14中的子图(一)为16QAM调制方式下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时相位纠正后的星座图,子图(二)为16QAM调制方式下相位纠正前的星座图。可见,相位纠正后的子图(一)比相位纠正前的子图(二),该星座图中的相位偏移更小。图14中的子图(三)为64QAM调制方式下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时相位纠正后的星座图,子图(四)为64QAM调制方式下相位纠正前的星座图。可见,相位纠正后的子图(三)比相位纠正前的子图(四),该星座图中的相位偏移更小。
类似的,图15为一个GI序列分为四个sub-GI序列时的相位纠正性能示意图。图16为一个GI序列分为八个sub-GI序列时的相位纠正性能示意图。图17为一个GI序列分为十六个sub-GI序列时的相位纠正性能示意图。对于图15至图17中各个子图的描述可以参考对图14中各个子图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根据图14至图17中相位纠正后的星座图来看,当一个GI序列分为越多的sub-GI序列,相位纠正性能越高。即一个GI序列分为越多的sub-GI序列,相位纠正后的星座图中的相位偏移更小。例如,图17中的子图(三)为64QAM调制方式下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时相位纠正后的星座图。可见,图17的子图(三)比图14的子图(三),该星座图中的相位偏移更小,相位纠正性能更佳。
上文结合图4至图17详细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下面结合图18至图21,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应理解,图18至图21所示的通信设备能够实现图5和图10所示的方法流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的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示意图。图18所示的通信设备用于实现上述图5和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方法。该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单元1801和收发单元1802。其中,处理单元1801用于确定数据帧承载的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符号。一个符号中保护间隔序列和数据序列的排列顺序为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分别位于多个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n+1个子数据序列与第n个子保护间隔序列首尾相邻。其中,n满足0≤n≤N,N为正整数。处理单元1801还用于将数据帧进行变换处理。收发单元1802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变换处理后的数据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一个符号中保护间隔序列包括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一致。一个符号中数据序列包括第一子数据序列和第二子数据序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子数据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之前,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一子数据序列的尾部,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的尾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一个符号中保护间隔序列包括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一致。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为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之和。一个符号中数据序列包括第一子数据序列和第二子数据序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子数据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之前,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一子数据序列的头部,且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一子数据序列的尾部,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的尾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801用于确定数据帧承载的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符号,包括:
确定第一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一保护间隔序列包括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一致;
确定第二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二保护间隔序列包括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四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四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一致;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与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为不同的保护间隔序列,和/或,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与第四子保护间隔序列为不同的保护间隔序列;
确定第一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一数据序列包括第一子数据序列和第二子数据序列;
确定第二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二数据序列包括第三子数据序列和第四子数据序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流中的子保护间隔序列中的多个保护间隔符号按照第一顺序排列。第二数据流中的子保护间隔序列中的多个保护间隔符号按照第二顺序排列。第二顺序为第一顺序按照一个或多个保护间隔符号进行循环移位后的顺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一子数据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之前,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一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的尾部。第二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三子数据序列位于第四子数据序列之前,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三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四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四子数据序列的尾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图18中的各个单元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通过收发器和处理器来实现。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可以为能够执行图5和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的设备(例如芯片)。该通信设备可以包括收发器1901、至少一个处理器1902和存储器1903。其中,收发器1901、处理器1902和存储器1903可以通过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相互连接,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相连接。
其中,收发器1901可以用于发送数据,或者接收数据。可以理解的是,收发器1901是统称,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
其中,处理器1902可以用于对服务器的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器1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该处理器1902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硬件芯片或者其任意组合。在处理器1902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其中,存储器1903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等。存储器1903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1903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drive,SSD);存储器1903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其中,上述处理器1902和存储器1903可以通过接口耦合,也可以集成在一起,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上述收发器1901和处理器1902可以用于执行图5和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处理器1902确定数据帧承载的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符号,一个符号中保护间隔序列和数据序列的排列顺序为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分别位于多个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n+1个子数据序列与第n个子保护间隔序列首尾相邻;n满足0≤n≤N,N为正整数;
处理器1902还用于将数据帧进行变换处理;
收发器1901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变换处理后的数据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一个符号中保护间隔序列包括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一致。一个符号中数据序列包括第一子数据序列和第二子数据序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子数据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之前。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一子数据序列的尾部,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的尾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一个符号中保护间隔序列包括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一致。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为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之和。一个符号中数据序列包括第一子数据序列和第二子数据序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子数据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之前。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一子数据序列的头部,且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一子数据序列的尾部。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的尾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902用于确定数据帧承载的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符号,包括:
确定第一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一保护间隔序列包括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一致;
确定第二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二保护间隔序列包括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四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四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一致;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与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为不同的保护间隔序列,和/或,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与第四子保护间隔序列为不同的保护间隔序列;
确定第一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一数据序列包括第一子数据序列和第二子数据序列;
确定第二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二数据序列包括第三子数据序列和第四子数据序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流中子保护间隔序列中的多个保护间隔符号按照第一顺序排列。第二数据流中子保护间隔序列的多个保护间隔符号按照第二顺序排列。第二顺序为第一顺序按照一个或多个保护间隔符号进行循环移位后的顺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一子数据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之前。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一子数据序列的尾部。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的尾部。第二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三子数据序列位于第四子数据序列之前。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三子数据序列的尾部。第四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第四子数据序列的尾部。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通信设备的示意图。图20所示的通信设备用于实现上述图5和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方法。该通信设备包括收发单元2001和处理单元2002。其中,收发单元20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帧。该数据帧的一个DFT-S-OFDM符号中数据序列和保护间隔序列分别划分为多个子数据序列和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每个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n+1个子数据序列与第n个子保护间隔序列首尾相邻。处理单元2002用于根据子数据序列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排列顺序,对子数据序列进行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2002还用于获取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分别对应的多个相位。针对每个子数据序列,处理单元2002还用于根据该子数据序列首尾分别的子保护间隔序列对应的相位,对该子数据序列进行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图20中的各个单元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通过收发器和处理器来实现。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设备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可以为能够执行图5和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的设备(例如芯片)。该通信设备可以包括收发器2101、至少一个处理器2102和存储器2103。其中,收发器2101、处理器2102和存储器2103可以通过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相互连接,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相连接。
其中,收发器2101可以用于发送数据,或者接收数据。可以理解的是,收发器2101是统称,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
其中,处理器2102可以用于对服务器的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器21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该处理器2102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硬件芯片或者其任意组合。在处理器2102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其中,存储器2103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等。存储器2103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2103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drive,SSD);存储器2103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其中,上述处理器2102和存储器2103可以通过接口耦合,也可以集成在一起,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上述收发器2101和处理器2102可以用于执行图5和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收发器21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帧。该数据帧的一个DFT-S-OFDM符号中数据序列和保护间隔序列分别划分为多个子数据序列和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每个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n+1个子数据序列与第n个子保护间隔序列首尾相邻。处理器2102用于根据子数据序列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排列顺序,对子数据序列进行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2102还用于获取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分别对应的多个相位。针对每个子数据序列,处理器2102还用于根据该子数据序列首尾分别的子保护间隔序列对应的相位,对该子数据序列进行相位估计和相位补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前述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或者芯片系统,该芯片或者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接口和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进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其中,芯片中的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
上述方面中的芯片系统可以是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也可以是基带芯片等,其中基带芯片可以包括处理器、信道编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调制解调器和接口模块等。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申请中上述描述的芯片或者芯片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该存储器可以为芯片内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芯片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确定数据帧承载的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符号,一个符号中保护间隔序列和数据序列的排列顺序为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分别位于多个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n+1个子数据序列与第n个子保护间隔序列首尾相邻;所述n满足0≤n≤N,所述N为正整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将所述数据帧进行变换处理,并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变换处理后的数据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符号中保护间隔序列包括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所述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所述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一致;一个符号中数据序列包括第一子数据序列和第二子数据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符号中保护间隔序列和数据序列的排列顺序为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分别位于多个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n+1个子数据序列与第n个子保护间隔序列首尾相邻,包括:
所述第一子数据序列位于所述第二子数据序列之前,所述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所述第一子数据序列的尾部,所述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所述第二子数据序列的尾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符号中保护间隔序列包括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所述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所述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一致;所述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所述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之和,一个符号中数据序列包括第一子数据序列和第二子数据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符号中保护间隔序列和数据序列的排列顺序为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分别位于多个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n+1个子数据序列与第n个子保护间隔序列首尾相邻,包括:
所述第一子数据序列位于所述第二子数据序列之前,所述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所述第一子数据序列的头部,且所述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所述第一子数据序列的尾部,所述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所述第二子数据序列的尾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确定数据帧承载的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符号,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一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一保护间隔序列包括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所述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和所述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一致;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二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二保护间隔序列包括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和第四子保护间隔序列,所述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和所述第四子保护间隔序列的长度一致;所述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与所述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为不同的保护间隔序列,和/或,所述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与所述第四子保护间隔序列为不同的保护间隔序列;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一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一数据序列包括第一子数据序列和第二子数据序列;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二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二数据序列包括第三子数据序列和第四子数据序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流中的子保护间隔序列中的多个保护间隔符号按照第一顺序排列;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子保护间隔序列中的多个保护间隔符号按照第二顺序排列;所述第二顺序为所述第一顺序按照一个或多个保护间隔符号进行循环移位后的顺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符号中保护间隔序列和数据序列的排列顺序为多个子保护间隔序列分别位于多个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第n+1个子数据序列与第n个子保护间隔序列首尾相邻,包括:
所述第一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一子数据序列位于第二子数据序列之前,所述第一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所述第一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所述第二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所述第二子数据序列的尾部;
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符号的第三子数据序列位于第四子数据序列之前,所述第三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所述第三子数据序列的尾部,且所述第四子保护间隔序列位于所述第四子数据序列的尾部。
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由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和逻辑电路组成,所述输入接口用于输入待处理的数据;所述逻辑电路按照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对待处理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处理后的数据;所述输出接口用于输出处理后的数据。
10.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指令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363723.8A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Active CN1151743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3723.8A CN115174328B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CN202311600257.6A CN117749585A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PCT/CN2022/082981 WO2022206590A1 (zh) 2021-04-02 2022-03-25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3723.8A CN115174328B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00257.6A Division CN117749585A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4328A CN115174328A (zh) 2022-10-11
CN115174328B true CN115174328B (zh) 2023-12-08

Family

ID=8345801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63723.8A Active CN115174328B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CN202311600257.6A Pending CN117749585A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00257.6A Pending CN117749585A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5174328B (zh)
WO (1) WO2022206590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96624A (ko) * 2002-06-17 2003-12-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오에프디엠심볼에 의사잡음열정보의 사이즈를 조절하여삽입할 수 있는 오에프디엠 송신기 및 이를 이용한오에프디엠신호의 전송방법
KR20060056732A (ko) * 2004-11-22 2006-05-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방식(ofdm) 무선랜에서 서브캐리어 위상 보상 방법 및 장치
CN101414902A (zh) * 2007-10-16 2009-04-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长期演进时分双工系统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6114824A1 (en) * 2015-01-15 2016-07-21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 flexible guard interval for block single carrier transmis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7470B (zh) * 2008-01-18 2010-09-08 清华大学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利用插入导频抑制相位噪声的方法
WO2016165769A1 (en) * 2015-04-16 2016-10-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ime domain n continuous dft-s-ofdm for sidelobes reduction
WO2017201273A1 (en) * 2016-05-19 2017-11-23 Intel IP Corporation Subframe structure for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ofdm) waveforms
US10027442B2 (en) * 2016-07-20 2018-07-17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a single carrier (SC) space time block code (STBC) transmission
US10367672B2 (en) * 2016-09-28 2019-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ments to phase-noise compensation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and scrambl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96624A (ko) * 2002-06-17 2003-12-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오에프디엠심볼에 의사잡음열정보의 사이즈를 조절하여삽입할 수 있는 오에프디엠 송신기 및 이를 이용한오에프디엠신호의 전송방법
KR20060056732A (ko) * 2004-11-22 2006-05-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방식(ofdm) 무선랜에서 서브캐리어 위상 보상 방법 및 장치
CN101414902A (zh) * 2007-10-16 2009-04-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长期演进时分双工系统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6114824A1 (en) * 2015-01-15 2016-07-21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 flexible guard interval for block single carrier transmission
CN107113155A (zh) * 2015-01-15 2017-08-29 英特尔Ip公司 提供用于块单载波传输的灵活的保护间隔的装置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1-1705820 "Analysis of UW-DFT-s-OFDM".3GPP tsg_ran\WG1_RL1.2017,(第TSGR1_88b期),第1-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4328A (zh) 2022-10-11
CN117749585A (zh) 2024-03-22
WO2022206590A1 (zh)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06725B2 (en) Short and long training fields
US10142151B2 (en)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PAPR) reduc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9150480B (zh) 相位跟踪参考信号处理方法与装置
US11463293B2 (en) OFDM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in wireless LAN system
KR102583779B1 (ko) 옥외 wlan용 확장 보호 구간
JP2019071647A (ja) 通信チャネルを介した送信のためのデータユニットを生成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39770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very high throughput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KR101783928B1 (ko) Wlan 프레임 헤더 내 신호 필드의 변조
WO2011040789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lan system
CN107534534A (zh) 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KR20200035455A (ko) 시퀀스 기반의 신호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KR20110086091A (ko) 케이블 전송시스템에서의 사용을 위한 프리앰블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CN110771105A (zh) 适配于不同子载波间隔配置的频域发射器和接收器
WO2020177674A1 (zh) 信息发送、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8289069B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发送端和接收端
KR20170043037A (ko) 다중반송파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반복전송 운용 방안 및 장치
US11469845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5174328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US20230171129A1 (en) Ppdu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US11165614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3572571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芯片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Zafar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chemes
CN11581145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KR100637710B1 (ko) 최대전력 대 평균전력비 및/또는 연산량 감소를 위한선택사상기법의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반송파 통신 방법
KR101415202B1 (ko) 보간 기법과 고속 푸리에 변환을 이용한 이산 푸리에변환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