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2418A - 显示面板及其指纹识别方法、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指纹识别方法、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2418A
CN115172418A CN202210730947.2A CN202210730947A CN115172418A CN 115172418 A CN115172418 A CN 115172418A CN 202210730947 A CN202210730947 A CN 202210730947A CN 115172418 A CN115172418 A CN 1151724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layer
driving circuit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309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晶
陈善韬
田宏伟
李然
刘政
史世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3094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724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72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24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指纹识别方法、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驱动电路层和发光器件层,驱动电路层,位于衬底一侧;发光器件层位于驱动电路层远离衬底的一侧,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若干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包括若干第一发光单元和若干第二发光单元;其中第一发光单元被配置为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发光;第二发光单元被配置为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发光,以及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吸收周围的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并对吸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正常发光单元中增加光电转换的功能,既无需改变现有的显示面板的整体设计结构,又能够达到指纹识别的目的。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指纹识别方法、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指纹识别方法、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指纹特征的唯一性,使得指纹识别作为生物特征识别的一种方式广泛应用于手机的屏下解锁,银行认证等场景,受众十分广泛。目前常见的指纹传感器有光学指纹传感器、电容指纹传感器和超声指纹传感器等。
显示面板可以包括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显示面板、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L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等。
指纹识别集成是未来发展方向,指纹识别集成即将指纹识别功能与显示功能集成在一起,形成具体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面板,目前对于指纹识别集成仍存在着改进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指纹识别方法、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提供一种新型的指纹识别集成方式。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驱动电路层,位于衬底一侧;
发光器件层,位于驱动电路层远离衬底的一侧,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若干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包括若干第一发光单元和若干第二发光单元;
其中,第一发光单元被配置为,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发光;
第二发光单元被配置为,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发光,以及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吸收周围的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并对吸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阳极、第一发光层和第一阴极;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第二阳极、第二发光层和第二阴极;
第一阳极与第二阳极同层且绝缘设置,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均位于驱动电路层远离衬底的一侧;
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同层且绝缘设置,并位于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远离衬底的一侧;
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同层设置,且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电连接,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位于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远离衬底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发光层包括光电转换发光材料,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光电转换发光材料用于发光以及用于光电转换,且光电转换的光的吸收波长不等于发光的波长;
或者,第二发光层包括发光材料和光电转换材料,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发光材料用于发光,光电转换材料用于光电转换;
或者,第二发光层包括发光材料和光电转换发光材料,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发光材料用于发光,光电转换发光材料用于发光以及用于光电转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电转换发光材料包括热延迟荧光材料;
或者,发光材料包括发光量子点,光电转换发光材料包括光电转换发光量子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光量子点包括:硫化镉量子点或者磷化铟量子点;
光电转换发光量子点包括:硒化铅量子点或者钙钛矿量子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电路层包括若干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若干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与第一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连接,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第二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连接;
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存储模块和第一采集开关;
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二存储模块和第二采集开关;
第二存储模块的一端与第二阳极连接,第二存储模块的另一端与第二阴极连接,用于存储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连接的第二发光单元对吸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后得到的电信号;
第二采集开关的一端与第二阳极连接,第二采集开关的另一端与采集控制单元连接,第二采集开关用于在采集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输出第二存储模块存储的电信号,以及用于在采集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一复位信号发送至第二阳极。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的显示面板。
第三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第一个方面的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方法,包括:
识别手指区域;
在手指区域覆盖的发光单元中,控制第一发光单元发光,以及控制第二发光单元吸收周围的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并对吸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后输出电信号;
基于电信号,进行指纹识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阳极、第一发光层和第一阴极;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第二阳极、第二发光层和第二阴极;
控制第一发光单元发光,以及控制第二发光单元吸收周围的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包括:
控制输出第一电信号给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
控制输出第二电信号给第一阳极,以及控制停止输出第二电信号给第二阳极。
第四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第一个方面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一衬底;
在衬底的一侧制作驱动电路层;
在驱动电路层远离衬底的一侧制作发光器件层,发光器件层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若干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包括若干第一发光单元和若干第二发光单元;其中,第一发光单元被配置为,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发光;第二发光单元被配置为,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发光,以及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吸收周围的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并对吸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驱动电路层和发光器件层,发光器件层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若干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包括若干第一发光单元和若干第二发光单元;其中,第一发光单元被配置为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发光;第二发光单元被配置为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发光,以及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吸收周围的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并对吸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当识别到手指区域时,在手指区域覆盖的发光单元中,可以通过驱动电路层控制第一发光单元发光,以及控制第二发光单元吸收周围的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并对吸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后输出电信号,然后基于该电信号,进行指纹识别,从而实现了显示面板既可以正常显示发光,又集成了指纹识别的功能。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指纹识别集成方案,即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正常发光单元中增加光电转换的功能,既无需改变现有的显示面板的整体设计结构,又能够达到指纹识别的目的,是一种新型的指纹识别集成方案。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阵列排布以及第二发光单元吸收周围光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3CzIPN在苯溶剂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H3NH3PbI3钙钛矿量子点吸收和发射光谱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H3NH3PbBr3钙钛矿量子点吸收和发射光谱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衬底;
10a-驱动电路层,102-栅极绝缘层,103-有源层,104-层间介质层, 105-栅极层,106-平坦化层,107-源漏极层;
10b-发光器件层,108-像素定义层,109-第一阳极,110-第二阳极, 111-第一发光层,112-第二发光层,112a-第二子发光层,112b-光电转换层;
114-封装层;
11-第一采集开关,12-第二采集开关,13-第二存储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 (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具体地,该显示面板可以为OLED 显示面板。如图1、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 101、驱动电路层10a和发光器件层10b。
驱动电路层10a位于衬底101一侧;
发光器件层10b位于驱动电路层10a远离衬底101的一侧,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若干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包括若干第一发光单元和若干第二发光单元;
其中,第一发光单元被配置为,在驱动电路层10a的控制下发光;
第二发光单元被配置为,在驱动电路层10a的控制下发光,以及在驱动电路层10a的控制下吸收周围的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并对吸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单元是指一个子像素发光单元,例如R(红色) 像素发光单元、或B(蓝色)像素发光单元、或G(绿色)像素发光单元。
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可以为R(红色)像素发光单元、B(蓝色)像素发光单元和G(绿色)像素发光单元中的至少一种(例如为所有的R像素发光单元)。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可以为R(红色)像素发光单元、B(蓝色) 像素发光单元和G(绿色)像素发光单元中的任一种。例如,如图1所示,所有的B(蓝色)像素发光单元和所有的G(绿色)像素发光单元构成了若干第一发光单元,所有的R(红色)像素发光单元构成了若干第二发光单元。本申请实施例中,只有发光功能的发光单元为第一发光单元,既有发光功能又有光电转换功能的发光单元为第二发光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驱动电路层和发光器件层,发光器件层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若干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包括若干第一发光单元和若干第二发光单元;其中,第一发光单元被配置为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发光;第二发光单元被配置为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发光,以及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吸收周围的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并对吸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当识别到手指区域时,在手指区域覆盖的发光单元中,可以通过驱动电路层控制第一发光单元发光,以及控制第二发光单元吸收周围的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并对吸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后输出电信号,然后基于该电信号,进行指纹识别,从而实现了显示面板既可以正常显示发光,又集成了指纹识别的功能。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指纹识别集成方案,即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正常发光单元中增加光电转换的功能,既无需改变现有的显示面板的整体设计结构,又能够达到指纹识别的目的,是一种新型的指纹识别集成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阳极109、第一发光层111和第一阴极(图中未示出);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第二阳极110、第二发光层112和第二阴极(图中未示出);
第一阳极109与第二阳极110同层且绝缘设置,第一阳极109和第二阳极110均位于驱动电路层10a远离衬底101的一侧;
第一发光层111和第二发光层112同层且绝缘设置,并位于第一阳极 109和第二阳极110远离衬底101的一侧;
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同层设置,且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电连接,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位于第一发光层111和第二发光层112远离衬底101的一侧;具体实施时,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共用阴极,阴极为覆盖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的整面结构。
这里应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同层”指的是采用同一成膜工艺形成用于形成特定图形的膜层,然后利用同一掩膜版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的层结构。
可选地,如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驱动电路层10a包括栅极绝缘层102、有源层103、层间介质层104、栅极层105、平坦化层106和源漏极层107。发光器件层10b还包括像素定义层108。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114。
有源层103,位于衬底101的一侧。
栅极绝缘层102,位于有源层103远离衬底101的一侧。
栅极层105,位于栅极绝缘层102远离衬底101的一侧。
层间介质层104,位于栅极层105远离有源层103的一侧。
源漏极层107,位于层间介质层104远离衬底101的一侧。
平坦化层106,位于源漏极层107远离衬底101的一侧。
像素定义层108,位于平坦化层106远离衬底101的一侧。
封装层114,位于像素定义层108远离衬底101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层112包括光电转换发光材料,在驱动电路层10a的控制下,光电转换发光材料用于发光以及用于光电转换,且光电转换的光的吸收波长不等于发光的波长;
或者,第二发光层112包括发光材料和光电转换材料,在驱动电路层 10a的控制下,发光材料用于发光,光电转换材料用于光电转换;
或者,第二发光层112包括发光材料和光电转换发光材料,在驱动电路层10a的控制下,发光材料用于发光,光电转换发光材料用于发光以及用于光电转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电转换发光材料包括热延迟荧光材料,热延迟荧光材料可以直接用作OLED的发光材料。热延迟荧光材料,例如3CzIPN (2,4,6-三(9-咔唑基)-间苯二腈),该3CzIPN既可以正常发光,又能吸收旁边像素的光进行指纹识别,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 3CzIPN在苯溶剂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示意图。热延迟荧光材料均可通过蒸镀方法沉积。
Figure BDA0003713420200000091
图2中,3CzIPN的吸收峰位于465nm(纳米)处,其振子强度为 0.1006。3CzIPN的发射峰位于636nm(纳米)处,在红光范围内,因此,3CzIPN分子可以作为红光的发光材料.可以做蓝光波段的吸收,即光电转换材料,也就是说,3CzIPN分子既可以发光,也具有光电转换的功能,3CzIPN分子可做R像素发光单元的发光材料,同时作为光电转换的材料,即光电转换发光材料。
如图3和图4所示,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可将光电转换发光材料单独做一层发光层(图中未示出);或者将原有的发光材料混入光电转换发光材料做一层发光层(如图3中第二发光层112);或者将原有的发光材料混入光电转换发光材料做两层发光层(如图4中的第二子发光层112a 和光电转换层112b),光电转换层112b位于第二阳极110远离衬底101 的一侧,第二子发光层112a位于光电转换层112b远离第二阳极110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选用既可发光又可进行光电转换的材料来实现指纹识别,像素发光单元放置不同的光电转换发光材料,在其中一个发光单元中,例如在R像素发光单元中,混入光电转换的材料,同样是通过吸收旁边像素发光单元的光,实现指纹识别功能。可将该材料单独做成一层发光层,或混入原来的发光材料后做一层发光层,或混入原来的发光材料做成两层发光层。当然,该材料光电转换的光的吸收波长不等于该材料发光的波长(如图2所示),光电转换主要为吸收旁边像素发光单元的光,例如,如图3所示,该材料在R像素发光单元中,而吸收B 像素发光单元的光,这样B像素发光单元的光经过手指反射后可进入R像素发光单元中,利用R像素发光单元中的光电转换功能实现指纹识别,因此,吸收旁边像素发光单元的光不会影响自身像素发光单元的发光。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如图1所示,虚线圆圈可以表示手指区域,图 1仅为示意图,虚线圆圈可以更大。R像素发光单元为具有光电转换功能的像素发光单元,B像素发光单元和G像素发光单元为正常发光单元,R 像素发光单元可以吸收周围像素发光单元的光,B像素发光单元和G像素发光单元的光经过手指反射后可以进入R像素发光单元中,利用R像素发光单元中的光电转换功能实现指纹识别。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材料和光电转换发光材料通过量子点来实现,发光单元放置不同的量子点,在其中一个像素发光单元中,如R像素发光单元中,同时混入光电转换的量子点,混合后进行喷墨打印即可,同样是吸收旁边像素发光单元的光,实现指纹识别功能。
具体的,发光材料包括发光量子点,光电转换发光材料包括光电转换发光量子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量子点包括硫化镉(CdS)量子点或者磷化铟 (InP)量子点;光电转换发光量子点包括硒化铅(PbSe)量子点或者钙钛矿量子点。
可选地,钙钛矿量子点可以包括CsPbI3(三碘化铅铯)量子点、CsPbBr3(三溴合铅(Ⅱ)酸铯)量子点、CH3NH3PbI3量子点和 CH3NH3PbBr3量子点等。
如图5和图6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H3NH3PbI3钙钛矿量子点吸收和发射光谱示意图;例如,现有的红光像素发光量子点材料混合CH3NH3PbI3量子点材料,既不影响红光显示,同时可吸收蓝光或紫外光。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H3NH3PbBr3钙钛矿量子点吸收和发射光谱示意图。图5和图6中的横坐标表示波长。
CH3NH3PbBr3钙钛矿量子点的显示光学效率为24.5%,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4%,具有较好的特性。CH3NH3PbI3钙钛矿量子点具有自吸收弱和吸收边宽的特点,合适的发射峰也使得能与耦合的硅太阳能电池有良好的匹配。通过配体辅助再沉淀技术合成了CH3NH3PbI3钙钛矿量子点,通过优化材料合成方法,减小了量子点材料吸收和发射谱之间的交叠,从而抑制了光波导传输过程中的自吸收损耗。
可选地,通过将光电转换发光量子点混合进发光量子点中,通过喷墨打印的方式进行沉积,采用该种混合的方式更直接些。
如图7和图8所示,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可将光电转换发光量子点单独做一层发光层(图中未示出);或者将原有的发光量子点混入光电转换发光量子点做一层发光层(如图7中第二发光层112);或者将原有的发光量子点混入光电转换发光量子点做两层发光层(如图8中的第二子发光层112a和光电转换层112b),光电转换层112b位于第二阳极110远离衬底101的一侧,第二子发光层112a位于光电转换层112b远离第二阳极 110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选用既可发光又可进行光电转换的量子点,将该光电转换发光量子点单独做成一层发光层,或混入原来的发光量子点后做一层发光层,或存混入原来的发光量子点做成两层发光层。当然,该量子点吸收光的波长不等于该量子点发光的波长(如图5和图6 所示),光电转换主要为吸收旁边像素发光单元的光。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量子点来实现指纹识别,像素发光单元放置不同的量子点,在其中一个像素发光单元中,例如在R像素发光单元中,混入光电转换的量子点,同样是通过吸收旁边像素发光单元的光,实现指纹识别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层10a包括若干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若干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与第一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连接,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第二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连接;
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存储模块和第一采集开关;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二存储模块和第二采集开关;
第二存储模块的一端与第二阳极连接,第二存储模块的另一端与第二阴极连接,用于存储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连接的第二发光单元对吸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后得到的电信号;
第二采集开关的一端与第二阳极连接,第二采集开关的另一端与采集控制单元连接,第二采集开关用于在采集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输出第二存储模块存储的电信号,以及用于在采集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一复位信号发送至第二阳极。
参见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第一采集开关11与第一发光单元连接,第二采集开关12与第二发光单元连接。
参见图9所示,图9为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该像素驱动电路采用7T1C像素驱动电路中的发光部分增加并联电容,其他结构电路不变的情况下实现指纹识别的。
具体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二存储模块13和第二采集开关12。
可选地,第二存储模块13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采集开关12包括第七晶体管T7。第二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和第二电容Cst。
该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为:显示阶段包括第一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补偿阶段和发光阶段;指纹识别阶段包括信号采集阶段和第二复位阶段。
具体的,首先,第一复位阶段:Gate1为低电平,T1打开,将第二复位信号Vinit1输出至节点Vg,T3导通。
接着,数据写入和补偿阶段:Gate2为低电平,T2和T4打开,将数据信号Vdata写入至节点Vs。
接着,发光阶段:EM为低电平,T5和T6打开,发光元件D1发光。
接着,信号采集阶段:当识别到有手指区域时,将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的第二阳极连接的VDD电压调整为其他电压(例如0伏),即关闭VDD电压,使得发光元件D1(第二发光单元)不发光,发光元件D1进入指纹识别阶段,发光元件D1吸收周边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并进行光电转换,将转换形成的电信号存储在电容C1中,在采集控制信号Gate3的控制下,控制输出电容C1存储的电信号,即Gate3为低电平,T7打开,将电容C1 存储的电信号输出。
具体地,在指纹识别阶段中,先识别出手指的区域,然后在该手指的区域中的所有的具有光电转换功能的像素发光单元中,例如R像素发光单元作为具有光电转换功能的像素发光单元。其他B像素发光单元和G像素发光单元作为指纹识别的光源(如图1所示)。将R像素发光单元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关闭VDD电压,R像素发光单元不发光,B像素发光单元和G 像素发光单元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正常输入VDD电压,B像素发光单元和 G像素发光单元正常发光。B像素发光单元和G像素发光单元作为指纹识别的光源,那么此时R像素发光单元中,发光元件D1的阴极有偏压VSS,发光元件D1的阳极无信号输入,光照下,该R像素发光单元内会进行光电转换形成电信号,该电信号会存储在电容C1中,电容C1制备方式只需将阳极层(即第二阳极110)的尺寸做大即可。存储后的电信号在第七晶体管T7开启后,通过第七晶体管T7输出至指纹识别采集装置,指纹识别采集装置对指纹识别进行分析。
接着,第二复位阶段,在采集控制信号Gate3的控制下,将第一复位信号Vinit2发送至发光元件D1的阳极。即Gate3为低电平,T7打开,将第一复位信号Vinit2发送至发光元件D1的阳极,对发光元件D1进行复位。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用7T1C像素驱动电路中的发光部分增加并联电容C1,有利于OLED信号的稳定,并且不用更改其他结构电路的情况下实现指纹识别的,简单方便。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与前面的各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发明构思及相同的有益效果,该显示装置中未详细示出的内容可参照前面的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方法,如图10所示,该指纹识别方法包括:
S11:识别手指区域;
S12:在手指区域覆盖的发光单元中,控制第一发光单元发光,以及控制第二发光单元吸收周围的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并对吸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后输出电信号;
S13:基于电信号,进行指纹识别。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方法,当识别到手指区域时,在手指区域覆盖的发光单元中,控制第一发光单元发光,以及控制第二发光单元吸收周围的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并对吸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后输出电信号,然后基于所述电信号,进行指纹识别,从而实现了显示面板既可以正常显示发光,又集成了指纹识别的功能。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指纹识别集成方案,即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正常发光单元中增加光电转换的功能,既无需改变现有的显示面板的整体设计结构,又能够达到指纹识别的目的,是一种新型的指纹识别集成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阳极、第一发光层和第一阴极;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第二阳极、第二发光层和第二阴极;
控制第一发光单元发光,以及控制第二发光单元吸收周围的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包括:
控制输出第一电信号给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
控制输出第二电信号给第一阳极,以及控制停止输出第二电信号给第二阳极。
具体地,如图3、图4、图7、图8和图9所示,在指纹识别阶段,输出低电平信号VSS给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输出高电平信号VDD给第一阳极109,且不输出电信号给第二阳极110,即可以认为第二阳极110接收到的电信号的电压为零。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如图11所示,该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S21:提供一衬底;
S22:在衬底的一侧制作驱动电路层;
S23:在驱动电路层远离衬底的一侧制作发光器件层,发光器件层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若干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包括若干第一发光单元和若干第二发光单元;其中,第一发光单元被配置为,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发光;第二发光单元被配置为,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发光,以及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吸收周围的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并对吸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
可选地,该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可采用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 (PECVD)、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加热蒸镀、电子束蒸镀、溅镀 (Sputter)、分子束外延(MBE)、喷墨打印、曝光显影等方法制备。
如图3-4、图7-8所示,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可将光电转换发光材料单独做一层发光层(图中未示出);或者将原有的发光材料混入光电转换发光材料做一层发光层(如图3和图7中第二发光层112);或者将原有的发光材料混入光电转换发光材料做两层发光层(如图4和图8中的第二子发光层112a和光电转换层112b)。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以喷墨打印、光电转换发光材料为量子点材料为例,对该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具体说明,该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1.背板制备,包括制备驱动电路层,驱动电路层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2.完成发光器件层的制备,即完成RGB像素和量子点的阳极(AND) 和像素定义层(PDL)和阴极的制备;
3.通过配体辅助再沉淀技术合成了钙钛矿量子点(CH3NH3PbI3量子点),通过喷墨打印的方式进行沉积,采用该种混合的方式更直接些;
3.1、在原有的发光量子点(例如R量子点)中混合光电转换发光量子点(例如钙钛矿量子点),混合后,再进行喷墨打印;
3.2、先打印光电转换发光量子点(例如钙钛矿量子点)后,再打印发光量子点(例如R量子点);
4.完成封装层和显示面板结构的制备。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驱动电路层和发光器件层,发光器件层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若干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包括若干第一发光单元和若干第二发光单元;其中,第一发光单元被配置为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发光;第二发光单元被配置为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发光,以及在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吸收周围的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并对吸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当识别到手指区域时,在手指区域覆盖的发光单元中,控制第一发光单元发光,以及控制第二发光单元吸收周围的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并对吸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后输出电信号,然后基于所述电信号,进行指纹识别,从而实现了显示面板既可以正常显示发光,又集成了指纹识别的功能。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指纹识别集成方案,即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正常发光单元中增加光电转换的功能,既无需改变现有的显示面板的整体设计结构,又能够达到指纹识别的目的,是一种新型的指纹识别集成方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驱动电路层,位于所述衬底一侧;
发光器件层,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所述若干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包括若干第一发光单元和若干第二发光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发光;
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发光,以及在所述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吸收周围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并对吸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阳极、第一发光层和第一阴极;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第二阳极、第二发光层和第二阴极;
所述第一阳极与所述第二阳极同层且绝缘设置,所述第一阳极和所述第二阳极均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同层且绝缘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阳极和所述第二阳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所述第一阴极和所述第二阴极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一阴极和所述第二阴极电连接,所述第一阴极和所述第二阴极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光电转换发光材料,在所述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所述光电转换发光材料用于发光以及用于光电转换,且光电转换的光的吸收波长不等于发光的波长;
或者,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发光材料和光电转换材料,在所述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所述发光材料用于发光,所述光电转换材料用于光电转换;
或者,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发光材料和光电转换发光材料,在所述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所述发光材料用于发光,所述光电转换发光材料用于发光以及用于光电转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电转换发光材料包括热延迟荧光材料;
或者,所述发光材料包括发光量子点,所述光电转换发光材料包括光电转换发光量子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量子点包括:硫化镉量子点或者磷化铟量子点;
所述光电转换发光量子点包括:硒化铅量子点或者钙钛矿量子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若干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若干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存储模块和第一采集开关;
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二存储模块和第二采集开关;
所述第二存储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存储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阴极连接,用于存储与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连接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对吸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后得到的电信号;
所述第二采集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阳极连接,所述第二采集开关的另一端与采集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二采集开关用于在采集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输出所述第二存储模块存储的电信号,以及用于在所述采集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一复位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阳极。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8.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手指区域;
在所述手指区域覆盖的发光单元中,控制第一发光单元发光,以及控制第二发光单元吸收周围的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并对吸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后输出电信号;
基于所述电信号,进行指纹识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阳极、第一发光层和第一阴极;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第二阳极、第二发光层和第二阴极;
所述控制第一发光单元发光,以及控制第二发光单元吸收周围的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包括:
控制输出第一电信号给所述第一阴极和所述第二阴极;
控制输出第二电信号给所述第一阳极,以及控制停止输出第二电信号给所述第二阳极。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衬底;
在所述衬底的一侧制作驱动电路层;
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制作发光器件层,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所述若干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包括若干第一发光单元和若干第二发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发光;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发光,以及在所述驱动电路层的控制下吸收周围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并对吸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
CN202210730947.2A 2022-06-24 2022-06-24 显示面板及其指纹识别方法、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1724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0947.2A CN115172418A (zh) 2022-06-24 2022-06-24 显示面板及其指纹识别方法、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0947.2A CN115172418A (zh) 2022-06-24 2022-06-24 显示面板及其指纹识别方法、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2418A true CN115172418A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87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30947.2A Pending CN115172418A (zh) 2022-06-24 2022-06-24 显示面板及其指纹识别方法、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7241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0675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sing infrared radiation
US11387284B2 (en) OLED display substrate having a quantum dot color film laye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2938411B (zh) 具有混合结构的全彩色有源矩阵型有机发光显示器
US6608439B1 (en) Inorganic-based color conversion matrix element for organic color display device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US20060232992A1 (en)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ac driving of organic diodes
US20060038752A1 (en) Emission display
US9347628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TWI301038B (en) Electrolumenscent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US20070024186A1 (en) Color Filter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Apparatus Thereof
CN103000655A (zh) 显示器和电子装置
US2023015709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6269252A (ja) 発光装置
KR20090026871A (ko) 유기 발광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1063680A (zh) 一种基于交流驱动平面型显示单元的上转换器件
JP2013065405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586834B2 (en)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5172418A (zh) 显示面板及其指纹识别方法、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5241235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12209497U (zh)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微硅显示器
US20040100176A1 (en)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that filters colors
US11837590B2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5050901A (zh) 光感发光器件、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95777A (zh) 具有发光器件的显示设备
JP2002270367A (ja) 光機能素子、有機el素子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