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64615A -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64615A
CN115164615A CN202210673871.4A CN202210673871A CN115164615A CN 115164615 A CN115164615 A CN 115164615A CN 202210673871 A CN202210673871 A CN 202210673871A CN 115164615 A CN115164615 A CN 1151646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ort
heat exchange
electromagnet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738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惠鹏
王祯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7387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646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64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646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08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otherwise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F28D7/08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otherwise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with serpentine or zig-zag configuration
    • F28D7/08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otherwise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with serpentine or zig-zag configuration in the form of parallel conduits coupled by bent por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16K1/36Valv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02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 F16K15/06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with guided 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18Check valves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Combined check valves and actuated valves
    • F16K15/182Check valves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Combined check valves and actuated valves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 F16K15/1823Check valves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Combined check valves and actuated valves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for ball check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44One-way valve
    • F16K31/0655Lift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25B41/42Arrangements for diverging or converging flows, e.g. branch lines or jun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2Compressor contro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36Coi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1Inverter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换热器包括:气管;液管;第一换热管路,其第一端口连接气管,第一换热管路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一单向阀的第一端口,第一单向阀的第二端口连接液管;第二换热管路,其第一端口连接第二单向阀的第二端口,第二单向阀的第一端口连接气管;第二换热管路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一单向阀的第一端口;第三换热管路,其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第二端口,第三换热管路的第二端口连接液管;冷媒从气管进入换热器与冷媒从液管进入换热器时,冷媒的流通路径不同,有效提升制冷制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家用分体式空调分成室内机、室外机;室内机、室外机都有各自的换热器,冷媒在换热器的管路中流动,从而实现室内外空气中能热量转移。其中热泵空调通过四通阀模块可以实现空调进行制冷、制热模式切换。
传统空调的换热器冷媒流路是固定的,即制冷模式下是正循环,那么制热模式则是冷媒按制冷模式下的正循环反向逆循环流动。
迫切需要一种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冷媒流通路径不同的换热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实现了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的冷媒流通路径不同。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换热器,包括:
气管;
液管;
第一换热管路,其第一端口连接所述气管,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一单向阀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单向阀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液管;
第二换热管路,其第一端口连接第二单向阀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单向阀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气管;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的第一端口;
第三换热管路,其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三换热管路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液管。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均包括:
阀体,其内部具有阀腔,所述阀腔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电磁装置,其包括电磁铁及套设在所述电磁铁上的线圈;所述电磁铁为环形圆柱体,具有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电磁铁位于所述阀腔内,所述电磁铁的流通通道的第一开口靠近所述阀腔的第一端口,并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
磁性阀芯,其位于所述阀腔内;所述磁性阀芯位于所述电磁铁的流通通道的第二开口与所述阀腔的第二端口之间,所述磁性阀芯上靠近所述电磁铁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电磁铁的流通通道的第二开口适配的堵塞部;
当所述磁性阀芯的堵塞部堵住所述电磁铁的流通通道的第二开口时,所述阀腔关断。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均包括:
阀体,其内部具有阀腔,所述阀腔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阀腔内具有止挡部;
固定挡圈,其设置在所述阀腔内,且靠近所述阀腔的第一端口,所述固定挡圈的中心通道与所述阀腔的第一端口连通;
电磁装置,其包括电磁铁及套设在所述电磁铁上的线圈;所述电磁铁为环形圆柱体,具有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电磁铁位于所述阀腔内,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止挡部,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所述阀腔的第二端口,并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
磁性阀芯,其位于所述阀腔内;所述磁性阀芯位于所述固定挡圈与所述止挡部之间,所述磁性阀芯上靠近所述固定挡圈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固定挡圈的中心通道适配的堵塞部;
当所述磁性阀芯的堵塞部堵住所述固定挡圈的中心通道时,所述阀腔关断。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性阀芯靠近电磁装置的一端由磁性材料制成,或者所述磁性阀芯由磁性材料一体成型。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第三换热管路由上至下依次布设。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换热管,所述第三换热管路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换热管;
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换热管数量、第二换热管路的换热管数量、第三换热管路的换热管数量相等。
一种空调器,包括:
压缩机;
四通阀;
室内换热器;
室外换热器,其采用所述的换热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均包括:
阀体,其内部具有阀腔,所述阀腔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电磁装置,其包括电磁铁及套设在所述电磁铁上的线圈;所述电磁铁为环形圆柱体,具有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电磁铁位于所述阀腔内,所述电磁铁的流通通道的第一开口靠近所述阀腔的第一端口,并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
磁性阀芯,其位于所述阀腔内;所述磁性阀芯位于所述电磁铁的流通通道的第二开口与所述阀腔的第二端口之间,所述磁性阀芯上靠近所述电磁铁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电磁铁的流通通道的第二开口适配的堵塞部;
所述空调器的控制器被配置为:
在制冷模式下,控制两个单向阀的线圈均断电;
在制热模式下,控制两个单向阀的线圈均通电,使线圈产生与磁性阀芯的极性相反的磁场。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均包括:
阀体,其内部具有阀腔,所述阀腔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阀腔内具有止挡部;
固定挡圈,其设置在所述阀腔内,且靠近所述阀腔的第一端口,所述固定挡圈的中心通道与所述阀腔的第一端口连通;
电磁装置,其包括电磁铁及套设在所述电磁铁上的线圈;所述电磁铁为环形圆柱体,具有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电磁铁位于所述阀腔内,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止挡部,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所述阀腔的第二端口,并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
磁性阀芯,其位于所述阀腔内;所述磁性阀芯位于所述固定挡圈与所述止挡部之间,所述磁性阀芯上靠近所述固定挡圈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固定挡圈的中心通道适配的堵塞部;
所述空调器的控制器被配置为:
在制冷模式下,控制两个单向阀的线圈均断电;或者,控制两个单向阀的线圈均通电,使线圈产生与磁性阀芯的极性相反的磁场;
在制热模式下,控制两个单向阀的线圈均通电,使线圈产生与磁性阀芯的极性相同的磁场。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的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在制冷模式下,
如果压缩机频率大于设定阈值,则控制两个单向阀的线圈均断电;
如果压缩机频率不大于设定阈值,则控制两个单向阀的线圈均通电,使线圈产生与磁性阀芯的极性相反的磁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的换热器及空调器,通过设计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第三换热管路,第一换热管路的第一端口连接气管,第一换热管路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一单向阀的第一端口,第一单向阀的第二端口连接液管;第二换热管路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二单向阀的第二端口,第二单向阀的第一端口连接气管;第二换热管路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一单向阀的第一端口;第三换热管路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二单向阀的第二端口,第三换热管路的第二端口连接液管;当冷媒从气管进入换热器时,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均导通,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第三换热管路并联;当冷媒从液管进入换热器时,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均关断,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第三换热管路串联;因此,冷媒从气管进入换热器与冷媒从液管进入换热器时,冷媒的流通路径不同,即在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下换热器的冷媒流通路径不同,可以有效提升制冷制热效果,解决了制冷制热效果差的问题。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所提出的换热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冷媒从液管进入换热器的流通路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导通状态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关闭状态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导通状态的又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关闭状态的又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提出的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原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所提出的空调器的制热循环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换热器;
11、气管;12、液管;
13、第一换热管路;14、第二换热管路;15、第三换热管路;
16、电磁铁;17、线圈;
18、阀体;18-1、阀腔;18-2、止挡部;18-3、止挡部;
19、磁性阀芯;19-1堵塞部;
20、固定挡圈;
30、压缩机;40、四通阀;50、室内换热器;60、节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 “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针对目前换热器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的冷媒流通路径相同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实现了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的冷媒流通路径不同,以提升换热能力。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换热器及空调器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换热器10,包括气管11、液管12、第一换热管路13、第二换热管路14、第三换热管路15、第一单向阀V1、第二单向阀V2等,参见图1、图2所示。
第一换热管路13,其第一端口连接气管11,第一换热管路13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一单向阀V1的第一端口,第一单向阀V1的第二端口连接液管12。
第二换热管路14,其第一端口连接第二单向阀V2的第二端口,第二单向阀V2的第一端口连接气管11;第二换热管路14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一单向阀V1的第一端口。
第三换热管路15,其第一端口连接第二单向阀V2的第二端口,第三换热管路15的第二端口连接液管12。
第一单向阀V1的第一端口为正向端口,第二端口为反向端口。当冷媒从第一端口流入第一单向阀V1时,第一单向阀V1导通;当冷媒从第二端口流入第一单向阀V1时,第一单向阀V1关断。
第二单向阀V2的第一端口为正向端口,第二端口为反向端口。当冷媒从第一端口流入第二单向阀V2时,第二单向阀V2导通;当冷媒从第二端口流入第二单向阀V2时,第二单向阀V2关断。
当冷媒从气管11进入换热器10时,从气管11内流出的冷媒分为两路,其中第一路冷媒进入第一换热管路13,从第一换热管路13流出的冷媒流至第一单向阀V1的第一端口,然后经过第一单向阀V1流至液管12;其中第二路冷媒流至第二单向阀V2的第一端口,从第二单向阀V2的第二端口流出的冷媒又分为两路,一路冷媒进入第二换热管路14,从第二换热管路14流出的冷媒流至第一单向阀V1的第一端口,然后经过第一单向阀V1流至液管12;另一路冷媒进入第三换热管路15,从第三换热管路15流出的冷媒进入液管12,参见图1所示。
可以看出,当冷媒从气管11进入换热器10时,第一单向阀V1和第二单向阀V2均为导通状态,第一换热管路13、第二换热管路14、第三换热管路15并联。
当冷媒从液管12进入换热器10时,从液管12内流出的冷媒先流至第三换热管路15,从第三换热管路15流出后再流至第二换热管路14,从第二换热管路14流出后再流至第一换热管路13,从第一换热管路13流出的冷媒进入气管11。
可以看出,当冷媒从液管12进入换热器10时,第一单向阀V1和第二单向阀V2均为关断状态,第一换热管路13、第二换热管路14、第三换热管路15串联。
本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设计第一换热管路13、第二换热管路14、第三换热管路15,第一换热管路13的第一端口连接气管11,第一换热管路13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一单向阀V1的第一端口,第一单向阀V1的第二端口连接液管12;第二换热管路14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二单向阀V2的第二端口,第二单向阀V2的第一端口连接气管11;第二换热管路14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一单向阀V1的第一端口;第三换热管路15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二单向阀V2的第二端口,第三换热管路15的第二端口连接液管12;当冷媒从气管11进入换热器10时,第一单向阀V1和第二单向阀V2均导通,第一换热管路13、第二换热管路14、第三换热管路15并联;当冷媒从液管12进入换热器10时,第一单向阀V1和第二单向阀V2均关断,第一换热管路13、第二换热管路14、第三换热管路15串联;因此,冷媒从气管11进入换热器10与冷媒从液管12进入换热器10时,冷媒的流通路径不同,即在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下换热器的冷媒流通路径不同,可以有效提升制冷制热效果,解决了制冷制热效果差的问题。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路13、第二换热管路14、第三换热管路15由上至下依次布设,使得整个换热器换热均匀性好。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均匀性,第一换热管路13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换热管,第二换热管路14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换热管,第三换热管路15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换热管;第一换热管路13的换热管数量、第二换热管路14的换热管数量、第三换热管路15的换热管数量相等。
第一单向阀V1和第二单向阀V2的结构相同,且两个单向阀的通断状态一致。
(一)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单向阀V1和第二单向阀V2均包括阀体18、电磁装置、磁性阀芯19等,参见图3、图4所示。
阀体18,其内部具有阀腔18-1,阀腔18-1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阀腔18-1的第一端口即为单向阀的第一端口(正向端口)。阀腔18-1的第二端口即为单向阀的第二端口(反向端口)。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阀腔18-1竖向布设,且其第一端口位于其第二端口的上方。
电磁装置,其包括电磁铁16及套设在电磁铁16上的线圈17;电磁铁16为环形圆柱体,具有流通通道,流通通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电磁铁16位于阀腔18-1内,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的第一开口靠近阀腔18-1的第一端口,流通通道的第一开口与阀腔18-1的第一端口连通。阀腔18-1内还具有环形的止挡部18-2,止挡部18-2用于与电磁铁16的外周面抵接,既方便电磁铁16固定在阀腔18-1内,又防止冷媒从电磁铁16的外周面与阀腔内壁之间流过。
磁性阀芯19,其位于阀腔18-1内,且与阀腔18-1间隙配合;磁性阀芯19位于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的第二开口与阀腔18-1的第二端口之间,磁性阀芯19上靠近电磁铁16的一端具有堵塞部19-1,堵塞部与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的第二开口适配。阀腔18-1内靠近其第二端口处还具有止挡部18-3,磁性阀芯19位于电磁铁16流通通道第二开口与止挡部18-3之间,止挡部18-3用于防止磁性阀芯19从第二端口脱离阀腔18-1。磁性阀芯19可在电磁铁16流通通道第二开口与止挡部18-3之间移动。
当磁性阀芯19向远离电磁铁16的方向运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时,磁性阀芯19与止挡部18-3抵接,磁性阀芯19没有堵住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参见图3所示。
当磁性阀芯19向靠近电磁铁16的方向运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磁性阀芯19的堵塞部19-1堵住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的第二开口,使得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关断,进而使得阀腔18-1关断,参见图4所示。
由于阀腔18-1竖向布设,且其第一端口位于其第二端口的上方,因此,电磁铁16位于磁性阀芯19的上方。
因此,当磁性阀芯19的堵塞部19-1堵住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的第二开口时,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关断,使得阀腔18-1关断,即单向阀关断。
当磁性阀芯19的堵塞部19-1没有堵住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的第二开口时,冷媒从阀腔18-1的第一端口进入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的第一开口,经第一开口进入流通通道,经第二开口流出流通通道,然后经磁性阀芯19与阀腔18-1之间的间隙流至阀腔18-1的第二端口。即冷媒从阀腔18-1的第一端口流入,从第二端口流出,阀腔18-1导通,即单向阀导通。
当线圈断电时,通过冷媒的流动带动磁性阀芯19的动作,从而实现单向阀的通断。当冷媒从阀腔18-1的第一端口流入阀腔18-1时,在冷媒的带动下,磁性阀芯19向远离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的方向运动,当磁性阀芯19的堵塞部未堵住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时,阀腔导通,即单向阀导通。当冷媒从阀腔18-1的第二端口流入时,在冷媒的带动下,磁性阀芯19向靠近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的方向运动,当磁性阀芯19的堵塞部堵住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时,阀腔关断,即单向阀关断。
当线圈通电时,通过冷媒的流动以及磁场力的作用带动磁性阀芯19的动作。线圈通电产生磁场,如果磁场极性与磁性阀芯19相同,在磁场磁力的作用下,磁性阀芯19向远离电磁装置的方向运动;如果磁场极性与磁性阀芯19相反,在磁场磁力的作用下,磁性阀芯19向靠近电磁装置的方向运动。
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线圈通电与否以及线圈电流方向,来控制是否产生磁场以及产生的磁场的极性,从而改变磁性阀芯19的运动方向,进而控制阀腔的通断,即控制单向阀的通断。
通过设计上述结构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方便控制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通断。
(二)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均包括阀体18、固定挡圈20、电磁装置、磁性阀芯19等,参见图5、图6所示。
阀体18,其内部具有阀腔18-1,阀腔18-1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阀腔18-1内具有止挡部18-3。阀腔18-1的第一端口即为单向阀的第一端口(正向端口)。阀腔18-1的第二端口即为单向阀的第二端口(反向端口)。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阀腔18-1竖向布设,且其第一端口位于其第二端口的上方。
固定挡圈20,其设置在阀腔18-1内,且靠近阀腔18-1的第一端口,固定挡圈20的中心通道与阀腔18-1的第一端口连通。阀腔18-1内还具有环形的止挡部18-2,止挡部18-2用于与固定挡圈20的外周面抵接,既方便将固定挡圈20固定在阀腔内,又防止冷媒从固定挡圈20的外周面与阀腔内壁之间流过。
电磁装置,其包括电磁铁16及套设在电磁铁16上的线圈17;电磁铁16为环形圆柱体,具有流通通道,流通通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电磁铁16位于阀腔18-1内,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的第一开口靠近止挡部18-3,流通通道的第二开口靠近阀腔18-1的第二端口,流通通道的第二开口与阀腔18-1的第二端口连通。
磁性阀芯19,其位于阀腔18-1内,且与阀腔18-1间隙配合;磁性阀芯19位于固定挡圈20与止挡部18-3之间,磁性阀芯19上靠近固定挡圈20的一端具有堵塞部19-1,堵塞部19-1与固定挡圈20的中心通道适配。磁性阀芯19可在固定挡圈20与止挡部18-3之间移动。
当磁性阀芯19向远离固定挡圈20的方向运动至第三极限位置时,磁性阀芯19与止挡部18-3抵接,磁性阀芯19既没有堵住固定挡圈20的中心通道,也没有堵住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参见图5所示。止挡部18-3既起到止挡磁性阀芯19的作用,也起到固定电磁铁16的作用。
当磁性阀芯19向靠近固定挡圈20的方向运动至第四极限位置时,磁性阀芯19的堵塞部19-1堵住固定挡圈20的中心通道,使得固定挡圈20的中心通道关断,进而使得阀腔18-1关断,参见图6所示。
由于阀腔18-1竖向布设,且其第一端口位于其第二端口的上方,因此,电磁铁16位于磁性阀芯19的下方。
因此,当磁性阀芯19的堵塞部19-1堵住固定挡圈20的中心通道时,固定挡圈20的中心通道关断,使得阀腔18-1关断,即单向阀关断。
当磁性阀芯19的堵塞部19-1没有堵住固定挡圈20的中心通道时,冷媒从阀腔18-1的第一端口进入固定挡圈20的中心通道,从固定挡圈20的中心通道流出的冷媒,经磁性阀芯19与阀腔18-1之间的间隙流至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的第一开口,经第一开口进入流通通道,经第二开口流出流通通道,然后流至阀腔18-1的第二端口。即冷媒从阀腔18-1的第一端口流入,从第二端口流出,阀腔导通,即单向阀导通。
当线圈断电时,通过冷媒的流动带动磁性阀芯19的动作,从而实现单向阀的通断。当冷媒从阀腔18-1的第一端口流入阀腔18-1时,在冷媒的带动下,磁性阀芯19向远离固定挡圈20的中心通道的方向运动,当磁性阀芯19的堵塞部未堵住固定挡圈20的中心通道时,阀腔导通,即单向阀导通。当冷媒从阀腔18-1的第二端口流入时,在冷媒的带动下,磁性阀芯19向靠近固定挡圈20的中心通道的方向运动,当磁性阀芯19的堵塞部堵住固定挡圈20的中心通道时,阀腔关断,即单向阀关断。
当线圈通电时,通过冷媒的流动以及磁场力的作用带动磁性阀芯19的动作。线圈通电产生磁场,如果磁场极性与磁性阀芯19相反,在磁场磁力的作用下,磁性阀芯19向靠近电磁装置的方向(也即远离固定挡圈20的方向)运动。如果磁场极性与磁性阀芯19相同,在磁场磁力的作用下,磁性阀芯19向远离电磁装置的方向(即靠近固定挡圈20的方向)运动。
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线圈通电与否以及线圈电流方向,来控制是否产生磁场以及产生的磁场的极性,从而改变磁性阀芯19的运动方向,进而控制阀腔的通断,即控制单向阀的通断。
通过设计上述结构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方便控制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通断。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磁性阀芯19靠近电磁装置的一端由磁性材料制成,既可以在线圈通电产生的磁场中运动,又降低了成本。
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中,磁性阀芯19由磁性材料一体成型,强度高,寿命长,而且在线圈通电产生的磁场中可以快速运动。
本实施例的换热器,当应用于空调器时,既可以作为室外换热器使用,也可以作为室内换热器使用。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中换热器的设计,本实施例二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压缩机30、四通阀40、室内换热器50、节流装置60、室外换热器10、控制器等,参见图7、图8所示;其中,室外换热器10采用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换热器。即,将实施例一中的换热器作为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使用。
控制器,其用于控制整个空调器的运行。
室外换热器10,其包括气管11、液管12、第一换热管路13、第二换热管路14、第三换热管路15、第一单向阀V1、第二单向阀V2等,参见图7、图8所示。
第一换热管路13,其第一端口连接气管11,第一换热管路13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一单向阀V1的第一端口,第一单向阀V1的第二端口连接液管12。
第二换热管路14,其第一端口连接第二单向阀V2的第二端口,第二单向阀V2的第一端口连接气管11;第二换热管路14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一单向阀V1的第一端口。
第三换热管路15,其第一端口连接第二单向阀V2的第二端口,第三换热管路15的第二端口连接液管12。
第一单向阀V1的第一端口为正向端口,第二端口为反向端口。当冷媒从第一端口流入第一单向阀V1时,第一单向阀V1导通;当冷媒从第二端口流入第一单向阀V1时,第一单向阀V1关断。
第二单向阀V2的第一端口为正向端口,第二端口为反向端口。当冷媒从第一端口流入第二单向阀V2时,第二单向阀V2导通;当冷媒从第二端口流入第二单向阀V2时,第二单向阀V2关断。
制冷循环时,压缩机3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四通阀40进入室外换热器10,从室外换热器10流出的冷媒经节流装置60进入室内换热器50,从室内换热器50流出的冷媒经四通阀40流回压缩机30。在制冷循环时,冷媒从气管11进入室外换热器10,从气管11内流出的冷媒分为两路,其中第一路冷媒进入第一换热管路13,从第一换热管路13流出的冷媒流至第一单向阀V1的第一端口,然后经过第一单向阀V1流至液管12;其中第二路冷媒流至第二单向阀V2的第一端口,从第二单向阀V2的第二端口流出的冷媒又分为两路,一路冷媒进入第二换热管路14,从第二换热管路14流出的冷媒流至第一单向阀V1的第一端口,然后经过第一单向阀V1流至液管12;另一路冷媒进入第三换热管路15,从第三换热管路15流出的冷媒进入液管12,参见图7所示。
制热循环时,压缩机3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四通阀40进入室内换热器50,从室内换热器50流出的冷媒经节流装置60进入室外换热器10,从室外换热器10流出的冷媒经四通阀40流回压缩机30。在制热循环时,冷媒从液管12进入室外换热器10,从液管12内流出的冷媒先流至第三换热管路15,从第三换热管路15流出后再流至第二换热管路14,从第二换热管路14流出后再流至第一换热管路13,从第一换热管路13流出的冷媒进入气管11,参见图8所示。
因此,制冷循环时,第一单向阀V1和第二单向阀V2均为导通状态,第一换热管路13、第二换热管路14、第三换热管路15并联。制热循环时,第一单向阀V1和第二单向阀V2均为关断状态,第一换热管路13、第二换热管路14、第三换热管路15串联。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在室外换热器中设计第一换热管路13、第二换热管路14、第三换热管路15,第一换热管路13的第一端口连接气管11,第一换热管路13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一单向阀V1的第一端口,第一单向阀V1的第二端口连接液管12;第二换热管路14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二单向阀V2的第二端口,第二单向阀V2的第一端口连接气管11;第二换热管路14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一单向阀V1的第一端口;第三换热管路15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二单向阀V2的第二端口,第三换热管路15的第二端口连接液管12;制冷循环时,第一单向阀V1和第二单向阀V2均导通,第一换热管路13、第二换热管路14、第三换热管路15并联;制热循环时,第一单向阀V1和第二单向阀V2均关断,第一换热管路13、第二换热管路14、第三换热管路15串联;因此,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室外换热器的冷媒流通路径不同,可以有效提升制冷制热效果,解决了制冷制热效果差的问题。
(一)当第一单向阀V1和第二单向阀V2采用图3、图4所示的结构时,即第一单向阀V1和第二单向阀V2均包括阀体18、电磁装置、磁性阀芯19。
阀体18,其内部具有阀腔18-1,阀腔18-1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阀腔18-1的第一端口即为单向阀的第一端口(正向端口)。阀腔18-1的第二端口即为单向阀的第二端口(反向端口)。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阀腔18-1竖向布设,且其第一端口位于其第二端口的上方。
电磁装置,其包括电磁铁16及套设在电磁铁16上的线圈17;电磁铁16为环形圆柱体,具有流通通道,流通通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电磁铁16位于阀腔18-1内,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的第一开口靠近阀腔18-1的第一端口,流通通道的第一开口与阀腔18-1的第一端口连通。阀腔18-1内还具有环形的止挡部18-2,止挡部18-2用于与电磁铁16的外周面抵接,既方便电磁铁16固定在阀腔18-1内,又防止冷媒从电磁铁16的外周面与阀腔内壁之间流过。
磁性阀芯19,其位于阀腔18-1内,且与阀腔18-1间隙配合;磁性阀芯19位于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的第二开口与阀腔18-1的第二端口之间,磁性阀芯19上靠近电磁铁16的一端具有堵塞部19-1,堵塞部与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的第二开口适配。阀腔18-1内靠近其第二端口处还具有止挡部18-3,磁性阀芯19位于电磁铁16流通通道第二开口与止挡部18-3之间,止挡部18-3用于防止磁性阀芯19从第二端口脱离阀腔18-1。
空调器的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下述步骤:
(11)在制冷模式下,控制第一单向阀的线圈和第二单向阀的线圈均断电。
制冷模式下,冷媒从单向阀的阀腔18-1的第一端口流入,在冷媒流动的带动下,以及磁性阀芯19本身重力作用下,磁性阀芯19向远离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的方向运动,当磁性阀芯19的堵塞部未堵住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时,阀腔导通,即单向阀导通,参见图3所示。因此,在制冷模式下,依靠冷媒流动的带动即可使得两个单向阀导通,无需磁场力的作用。
(12)在制热模式下,控制第一单向阀的线圈和第二单向阀的线圈均通电,使两个单向阀的线圈产生与磁性阀芯的极性相反的磁场。
制热模式下,冷媒从单向阀的阀腔18-1的第二端口流入,在冷媒的带动下,磁性阀芯19向靠近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的方向运动,当磁性阀芯19的堵塞部堵住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时,阀腔关断,即单向阀关断。
同时,线圈通电产生磁场,磁场极性与磁性阀芯的极性相反,磁场吸引磁性阀芯19向靠近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的方向运动。
因此,在冷媒流动以及磁场磁力的作用下,磁性阀芯19向靠近电磁铁16的方向运动,堵住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单向阀关断。通过线圈通电产生磁场,避免压缩机低频运转时由于冷媒流量低无法带动磁性阀芯运动,进而避免无法关断单向阀或单向阀关断不严,避免影响空调器模式切换以及制冷制热能力。
通过在制冷模式下控制两个单向阀的线圈均断电,依靠冷媒流动使得两个单向阀均导通;在制热模式下控制两个单向阀的线圈均通电,使线圈产生与磁性阀芯的极性相反的磁场,依靠冷媒流动和磁场力使得两个单向阀均关断;保证了空调制冷制热模式的顺利切换以及制冷制热能力。
(二)当第一单向阀V1和第二单向阀V2采用图5、图6所示的结构时,即第一单向阀V1和第二单向阀V2均包括阀体18、固定挡圈20、电磁装置、磁性阀芯19。
阀体18,其内部具有阀腔18-1,阀腔18-1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阀腔18-1内具有止挡部18-3。阀腔18-1的第一端口即为单向阀的第一端口(正向端口)。阀腔18-1的第二端口即为单向阀的第二端口(反向端口)。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阀腔18-1竖向布设,且第一端口位于第二端口的上方。
固定挡圈20,其设置在阀腔18-1内,且靠近阀腔18-1的第一端口,固定挡圈20的中心通道与阀腔18-1的第一端口连通。阀腔18-1内还具有环形的止挡部18-2,止挡部18-2用于与固定挡圈20的外周面抵接,既方便将固定挡圈20固定在阀腔内,又防止冷媒从固定挡圈20的外周面与阀腔内壁之间流过。
电磁装置,其包括电磁铁16及套设在电磁铁16上的线圈17;电磁铁16为环形圆柱体,具有流通通道,流通通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电磁铁16位于阀腔18-1内,电磁铁16的流通通道的第一开口靠近止挡部18-3,流通通道的第二开口靠近阀腔18-1的第二端口,流通通道的第二开口与阀腔18-1的第二端口连通。
磁性阀芯19,其位于阀腔18-1内,且与阀腔18-1间隙配合;磁性阀芯19位于固定挡圈20与止挡部18-3之间,磁性阀芯19上靠近固定挡圈20的一端具有堵塞部19-1,堵塞部19-1与固定挡圈20的中心通道适配。
空调器的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下述步骤:
(21)在制冷模式下,控制第一单向阀的线圈和第二单向阀的线圈均断电;或者,控制第一单向阀的线圈和第二单向阀的线圈均通电,使两个单向阀的线圈产生与磁性阀芯的极性相反的磁场。
制冷模式下,冷媒从单向阀的阀腔18-1的第一端口流入,在冷媒流动的带动下,以及磁性阀芯19本身重力作用下,磁性阀芯19向远离固定挡圈20的方向运动,当磁性阀芯19的堵塞部未堵住固定挡圈20的中心通道时,阀腔导通,即单向阀导通,参见图5所示。
当两个单向阀的线圈均断电时,依靠冷媒流动的带动即可使得两个单向阀导通,无需磁场力的作用。
当两个单向阀的线圈均通电时,线圈通电产生磁场,磁场极性与磁性阀芯的极性相反,磁场吸引磁性阀芯19向靠近电磁铁16的方向(即远离固定挡圈20的方向)运动。因此,在冷媒流动以及磁场磁力的作用下,两个单向阀导通。通过线圈通电产生磁场,避免由于冷媒流量低无法带动磁性阀芯运动。
在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执行下述步骤:
(21-1)获取压缩机频率。
(21-2)如果压缩机频率大于设定阈值,则控制两个单向阀的线圈均断电。
当压缩机频率>设定阈值时,说明冷媒流量较大,依靠冷媒流动的带动即可使得单向阀导通。
(21-3)如果压缩机频率不大于设定阈值,则控制两个单向阀的线圈均通电,使两个单向阀的线圈产生与磁性阀芯的极性相反的磁场。
当压缩机频率≤设定阈值时,说明冷媒流量较小,仅依靠冷媒流动无法保证单向阀稳定导通,因此,线圈通电,产生与磁性阀芯的极性相反的磁场,在在冷媒流动以及磁场磁力的作用下,保证单向阀稳定导通。
通过设计步骤(21-1)~(21-3),根据压缩机频率与预设阈值的大小确定两个单向阀线圈的通电与否,既保证单向阀可以顺利导通,又节省电能。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设定阈值为40Hz。
(22)在制热模式下,控制第一单向阀的线圈和第二单向阀的线圈均通电,使两个单向阀的线圈产生与磁性阀芯的极性相同的磁场。
制热模式下,冷媒从单向阀的阀腔18-1的第二端口流入,在冷媒的带动下,磁性阀芯19向靠近固定挡圈20的方向运动,当磁性阀芯19的堵塞部堵住固定挡圈20的中心通道时,阀腔关断,即单向阀关断,参见图6所示。
同时,线圈通电产生磁场,磁场极性与磁性阀芯的极性相同,在磁场磁力作用下,磁性阀芯19向靠近固定挡圈20的方向运动。
因此,在冷媒流动以及磁场磁力的作用下,两个单向阀关断。通过线圈通电产生磁场,避免压缩机低频运转时由于冷媒流量低无法带动磁性阀芯运动,进而避免无法关断单向阀或单向阀关断不严,避免影响空调器模式切换以及制冷制热能力。
通过在制冷模式下控制两个单向阀的线圈均断电,依靠冷媒流动使得两个单向阀均导通;或者,控制两个单向阀的线圈均通电,使线圈产生与磁性阀芯的极性相反的磁场,依靠冷媒流动和磁场力使得两个单向阀均导通;在制热模式下控制两个单向阀的线圈均通电,使线圈产生与磁性阀芯的极性相同的磁场,依靠冷媒流动和磁场力使得两个单向阀均关断;从而保证空调制冷制热模式的顺利切换以及制冷制热能力。
当压缩机低频率运行时,冷媒流动速度低、流量低,因此对于单向阀的磁性阀芯的推动力也低;环境超低温状态下时,单向阀低温冷缩管径变小,导致磁性阀芯在内部移动阻力变大;多种因素可能导致单向阀出现失效情况。因此,通过对单向阀的线圈通电产生磁场,在冷媒流动以及磁场力的作用下推动磁性阀芯动作,保证单向阀可以顺利关断和导通。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磁吸方式主动控制单向阀的流通或关闭状态,保证可变分流空调器稳定进行模式切换。通过电磁装置可以使磁性阀芯在冷媒流量较小时依旧稳定实现流通或者关闭状态切换,避免出现失效情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个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管;
液管;
第一换热管路,其第一端口连接所述气管,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一单向阀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单向阀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液管;
第二换热管路,其第一端口连接第二单向阀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单向阀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气管;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的第一端口;
第三换热管路,其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三换热管路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液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均包括:
阀体,其内部具有阀腔,所述阀腔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电磁装置,其包括电磁铁及套设在所述电磁铁上的线圈;所述电磁铁为环形圆柱体,具有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电磁铁位于所述阀腔内,所述电磁铁的流通通道的第一开口靠近所述阀腔的第一端口,并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
磁性阀芯,其位于所述阀腔内;所述磁性阀芯位于所述电磁铁的流通通道的第二开口与所述阀腔的第二端口之间,所述磁性阀芯上靠近所述电磁铁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电磁铁的流通通道的第二开口适配的堵塞部;
当所述磁性阀芯的堵塞部堵住所述电磁铁的流通通道的第二开口时,所述阀腔关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均包括:
阀体,其内部具有阀腔,所述阀腔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阀腔内具有止挡部;
固定挡圈,其设置在所述阀腔内,且靠近所述阀腔的第一端口,所述固定挡圈的中心通道与所述阀腔的第一端口连通;
电磁装置,其包括电磁铁及套设在所述电磁铁上的线圈;所述电磁铁为环形圆柱体,具有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电磁铁位于所述阀腔内,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止挡部,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所述阀腔的第二端口,并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
磁性阀芯,其位于所述阀腔内;所述磁性阀芯位于所述固定挡圈与所述止挡部之间,所述磁性阀芯上靠近所述固定挡圈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固定挡圈的中心通道适配的堵塞部;
当所述磁性阀芯的堵塞部堵住所述固定挡圈的中心通道时,所述阀腔关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阀芯靠近电磁装置的一端由磁性材料制成,或者所述磁性阀芯由磁性材料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第三换热管路由上至下依次布设。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换热管,所述第三换热管路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换热管;
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换热管数量、第二换热管路的换热管数量、第三换热管路的换热管数量相等。
7.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
四通阀;
室内换热器;
室外换热器,其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均包括:
阀体,其内部具有阀腔,所述阀腔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电磁装置,其包括电磁铁及套设在所述电磁铁上的线圈;所述电磁铁为环形圆柱体,具有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电磁铁位于所述阀腔内,所述电磁铁的流通通道的第一开口靠近所述阀腔的第一端口,并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
磁性阀芯,其位于所述阀腔内;所述磁性阀芯位于所述电磁铁的流通通道的第二开口与所述阀腔的第二端口之间,所述磁性阀芯上靠近所述电磁铁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电磁铁的流通通道的第二开口适配的堵塞部;
所述空调器的控制器被配置为:
在制冷模式下,控制两个单向阀的线圈均断电;
在制热模式下,控制两个单向阀的线圈均通电,使线圈产生与磁性阀芯的极性相反的磁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均包括:
阀体,其内部具有阀腔,所述阀腔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阀腔内具有止挡部;
固定挡圈,其设置在所述阀腔内,且靠近所述阀腔的第一端口,所述固定挡圈的中心通道与所述阀腔的第一端口连通;
电磁装置,其包括电磁铁及套设在所述电磁铁上的线圈;所述电磁铁为环形圆柱体,具有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电磁铁位于所述阀腔内,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止挡部,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所述阀腔的第二端口,并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
磁性阀芯,其位于所述阀腔内;所述磁性阀芯位于所述固定挡圈与所述止挡部之间,所述磁性阀芯上靠近所述固定挡圈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固定挡圈的中心通道适配的堵塞部;
所述空调器的控制器被配置为:
在制冷模式下,控制两个单向阀的线圈均断电;或者,控制两个单向阀的线圈均通电,使线圈产生与磁性阀芯的极性相反的磁场;
在制热模式下,控制两个单向阀的线圈均通电,使线圈产生与磁性阀芯的极性相同的磁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在制冷模式下,
如果压缩机频率大于设定阈值,则控制两个单向阀的线圈均断电;
如果压缩机频率不大于设定阈值,则控制两个单向阀的线圈均通电,使线圈产生与磁性阀芯的极性相反的磁场。
CN202210673871.4A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Pending CN1151646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3871.4A CN115164615A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3871.4A CN115164615A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64615A true CN115164615A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84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73871.4A Pending CN115164615A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6461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83157B (zh) 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06770B (zh) 三通电磁阀
JP2017025986A (ja) 直動式電磁弁及びそれをパイロット弁として備えた四方切換弁
CN105823267B (zh) 热泵系统及其调节方法
CN104180442A (zh) 空调系统
CN203454454U (zh) 热泵空调系统
JP2017057977A (ja) 直動式電磁弁及びそれをパイロット弁として備えた四方切換弁
CN105004109A (zh) 六通阀及具有该六通阀的冷暖型空调器
JP6607721B2 (ja) 直動式電磁弁及びそれをパイロット弁として備えた五方切換弁
CN204063308U (zh) 空调系统
JP2017166547A (ja) スライド弁およびこのスライド弁を使用した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115164615A (zh)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04787417U (zh) 热泵空调系统
CN106286889B (zh) 六通换向阀和空调系统
CN103388881A (zh) 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31069A (zh) 空调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642835B (zh) 多联机室外机和具有其的多联机
CN106288484A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CN203518362U (zh) 热泵空调系统及具有它的汽车
CN104964476A (zh) 风冷热泵机组
KR101915986B1 (ko) 전자밸브 제어장치 및 제어방법
CN104697233A (zh) 制冷系统和防止制冷系统的压缩机湿压缩的运行方法
CN212377365U (zh) 四通阀和空调
CN115127262A (zh) 一种具有压力调向阀的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10736265A (zh) 一种多功能热泵热水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