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64366B - 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64366B
CN115164366B CN202210783444.1A CN202210783444A CN115164366B CN 115164366 B CN115164366 B CN 115164366B CN 202210783444 A CN202210783444 A CN 202210783444A CN 115164366 B CN115164366 B CN 1151643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ty
temperature
air
indoor
wate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834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64366A (zh
Inventor
秦永昌
张航
常林海
刘月行
朱世强
郑国栋
党英峰
王红星
高军
刘玉叶
王俊伟
李庆
贾文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8344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643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64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64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64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643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1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forming water dispersions in th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24F2110/22Humidity of the outside ai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4Free-cool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室内外温湿度传感器、出回风温湿度传感器、连接至空气引射冷雾加湿喷嘴组的供气管路和供水管路,供气管路上设有空气角度调节阀,供水管路上设有水流量调节阀,室外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对室外温湿度进行检测;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对室内温湿度进行检测;出风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对空调的出风温湿度进行检测;回风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对空调的回风温湿度进行检测;控制器用于根据室内外、出回风温湿度数据,调整空气角度和/或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本发明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及方法,控制冷雾加湿的启停以及加湿量大小,保证生产环境达标,保证空调对环境温湿度的精准控制。

Description

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加湿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机组配套安装的机械调控空气引射冷雾加湿系统,能很好的解决春夏秋三个季节空调机组加湿问题,但原设计为单机机械自动控制系统,设备控制原理仍旧通过压缩空气压差控制气阀和水阀的开合角度,无法实现空调系统加湿的动态调控,高压微雾加湿系统由于受到工作原理限制,无法对加湿量进行大范围调整,高压微雾加湿系统由于采用高压工作,对加湿用水要求苛刻,高压工作故障率也很高,市面上的压缩空气引射加湿系统均无法实现根据加湿要求动态调控。
因此,亟需一种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能够控制冷雾加湿的启停以及加湿量大小,保证生产环境达标,保证空调对环境温湿度的精准控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其中,包括:
控制器、室外温湿度传感器、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出风温湿度传感器、回风温湿度传感器、连接至空气引射冷雾加湿喷嘴组的供气管路和供水管路,所述供气管路上设置有空气角度调节阀,所述供水管路上设置有水流量调节阀,所述室外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室内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出风温湿度传感器和所述回风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和所述水流量调节阀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其中:
所述室外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对室外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室外温湿度数据;
所述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对室内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室内温湿度数据;
所述出风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对空调的出风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出风温湿度数据;
所述回风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对空调的回风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回风温湿度数据;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室外温湿度数据、所述室内温湿度数据、所述出风温湿度数据和所述回风温湿度数据,调整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和/或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以对空调机组的送风湿度进行调节。
如上所述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包括小口径电动角度调节阀,所述水流量调节阀包括水流量电控角度调节阀。
如上所述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供气管路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前端的空气调压阀,并且所述空气调压阀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如上所述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供水管路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水流量调节阀前端的过滤器和流量计,并且所述流量计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如上所述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空气调压阀包括压缩空气减压阀,所述过滤器包括超滤膜过滤器,所述流量计包括小口径涡流流量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系统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方法,包括:
对室外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室外温湿度数据;
对室内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室内温湿度数据;
对空调的出风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出风温湿度数据;
对空调的回风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回风温湿度数据;
根据所述室外温湿度数据、所述室内温湿度数据、所述出风温湿度数据和所述回风温湿度数据,调整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和/或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以对空调机组的送风湿度进行调节,其中,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设置在所述供气管路上,所述水流量调节阀设置在所述供水管路上。
如上所述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根据所述室外温湿度数据、所述室内温湿度数据、所述出风温湿度数据和所述回风温湿度数据,调整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和/或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以对空调机组的送风湿度进行调节,具体包括:
在空调机组开机运行过程中,通过控制器读取空调机组的工作模式;
若空调机组处于非加热模式,则通过控制器读取所述出风温湿度数据、所述回风温湿度数据、所述室外温湿度数据、所述室内温湿度数据和控制区域内的目标温湿度;
在室内湿度和回风湿度均大于目标湿度的情况下,则通过控制器关闭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和所述水流量调节阀,以停止加湿;
在室内湿度小于目标湿度,且室内温度高于目标温度,或回风湿度大于目标湿度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关闭所述水流量调节阀,暂停加湿,并在室内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差值在预设温差阈值范围内,且回风湿度小于目标湿度时,启动粗加湿控制模式,控制器按照线性方式调大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
在室内相对湿度低于目标湿度,且与目标湿度的差值小于5%RH时,停止粗加湿控制模式,并不断读取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启用精准加湿控制模式,对加湿湿度进行精准调控;
利用室外温度和室外湿度对室内湿度进行修正;
控制器根据加湿用水流量,对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进行阶梯调节。
如上所述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方法,其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粗加湿控制模式下,所述控制器按照线性方式调大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具体包括:
在室内相对湿度值低于目标湿度,且与目标湿度的差值超过5%RH时,每隔预设时间间隔将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大5%,启动逐步加湿模式,并通过控制器实时读取室内湿度数据和回风湿度数据。
如上所述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精准加湿控制模式包括第一精准加湿控制自动优化模式和第二精准加湿控制自动优化模式,所述对加湿湿度进行精准调控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一精准加湿控制自动优化模式下,根据室内相对湿度值和目标相对湿度的湿度差值,对加湿湿度进行精准自动增加调控,
在所述第二精准加湿控制自动优化模式下,根据室内相对湿度值和目标相对湿度的湿度差值,对加湿湿度进行精准自动减少调控,其中,
所述对加湿湿度进行精准自动增加调控,具体包括:
若湿度差值低于4-5%RH,则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大2%,以将加湿流量增加2%;
若湿度差值低于3-4%RH,则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大1%,以将加湿流量增加1%;
若湿度差值低于2%RH时,则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大0.5%,以将加湿流量增加0.5%,并每隔预设时间间隔,读取室内温度数据和室内湿度数据,直到达到目标湿度,
所述对加湿湿度进行精准自动减少调控,具体包括:
若湿度差值高于4-5%RH,则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小2%,以将加湿流量减小2%;
若湿度差值高于3-4%RH,则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小1%,以将加湿流量减小1%;
若湿度差值低于2%RH,则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销0.5%,以将加湿流量减小0.5%,并每隔预设时间间隔,读取室内温度数据和室内湿度数据,直到达到目标湿度。
如上所述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利用室外温度和室外湿度对室内相对湿度进行修正,具体包括:
在新风开度大于5%,且室内外的湿度差大于5%RH的情况下,利用室外温度和室外湿度对室内相对湿度进行修正,具体包括:
新风系统开度每增加5%,则在需要调大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时,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在现有开度的基础上调大0.2%,在需要调小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时,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在现有开度的基础上调小0.2%;
室内外的湿度差每增加5%RH,在需要调大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时,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在现有开度的基础上调大0.1%,在需要调小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时,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在现有开度的基础上调小0.1%,
所述控制器根据加湿用水流量,对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进行阶梯调节,具体包括:
在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小于等于20%的情况下,控制器将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的开度调整到50%;
在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大于20%且小于等于30%的情况下,控制器将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的开度调整到75%;
在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大于30%的情况下,控制器将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的开度调整到100%。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及方法,根据室外温湿度数据、室内温湿度数据、出风温湿度数据和回风温湿度数据,调整空气角度调节阀及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以对空调机组的送风湿度进行调节,可以控制冷雾加湿的启停以及加湿量大小,保证在春、夏、秋三个季节空调冷雾加湿效果,保证空调对环境温湿度的精准控制;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广泛应用在中大型中央空调机组的加湿系统上,有效替代高压冷雾加湿,喷淋加湿等环境,为中央空调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1-控制器,2-空气调压阀,3-空气角度调节阀,4-过滤器,5-流量计,6-水流量调节阀,7-空气引射冷雾加湿喷嘴组,8-室外温湿度传感器,9-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0-出风温湿度传感器,11-回风温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部件位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部件与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部件。当描述到特定部件连接其它部件时,该特定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1、室外温湿度传感器8、室内温湿度传感器9、出风温湿度传感器10、回风温湿度传感器11、连接至空气引射冷雾加湿喷嘴组7的供气管路和供水管路,所述供气管路上设置有空气角度调节阀3,所述供水管路上设置有水流量调节阀6,所述室外温湿度传感器8、所述室内温湿度传感器9、所述出风温湿度传感器10和所述回风温湿度传感器11与所述控制器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3和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与所述控制器1的输出端连接,其中:
所述室外温湿度传感器8用于对室外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室外温湿度数据;
所述室内温湿度传感器9用于对室内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室内温湿度数据;
所述出风温湿度传感器10用于对空调的出风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出风温湿度数据;
所述回风温湿度传感器11用于对空调的回风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回风温湿度数据;
所述控制器1用于根据所述室外温湿度数据、所述室内温湿度数据、所述出风温湿度数据和所述回风温湿度数据,调整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3和/或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以对空调机组的送风湿度进行调节。
其中,空气引射冷雾加湿喷嘴组7设置在空调柜中,并采用常规引射喷嘴组。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3为小口径电动角度调节阀,例如可以为型号为DN10的电动角度调节阀,通过4-20MA模拟量控制开合角度,依调整压缩空气流量。
更进一步地,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包括水流量电控角度调节阀,例如可以为型号为DN20的电控角度调节阀,通过4-20MA模拟量精准控制进水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供气管路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3前端的空气调压阀2,并且所述空气调压阀2与所述控制器1的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空气调压阀2包括压缩空气减压阀。
进一步地,所述供水管路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前端的过滤器4和流量计5,并且所述流量计5与所述控制器1的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过滤器4包括超滤膜过滤器,通过过滤器4可以保证供水质量;所述流量计5包括小口径涡流流量计可以实时检测加湿用水量和加湿实时用水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其型号例如可以为S7-20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PLC的型号不作具体限定。
在工作中,PLC通过IP协议和空调控制柜连通,通过读取空调的工作模式,判断是否启用了冷雾加湿系统,当读取到空调机组工作模式为加热模式时,启用的是干蒸汽加湿,此时,冷雾加湿系统停用,只有在空调机组在非加热工作模式下,才启用冷雾加湿系统。控制器通过空调控制柜读取室内内外温湿度、空调送回风温湿度、控制区域目标温湿度、空调送风风速等,作为微雾加湿流量控制的判断依据,根据设定算法,控制冷雾加湿的启停以及加湿量大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根据室外温湿度数据、室内温湿度数据、出风温湿度数据和回风温湿度数据,调整空气角度调节阀及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以对空调机组的送风湿度进行调节,可以控制冷雾加湿的启停以及加湿量大小,通过冷雾加湿系统和空调系统有机融合,将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2%RH以内,保证生产环境达标,保证在春、夏、秋三个季节空调冷雾加湿效果,保证空调对环境温湿度的精准控制;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广泛应用在中大型中央空调机组的加湿系统上,有效替代高压冷雾加湿,喷淋加湿等环境,为中央空调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方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对室外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室外温湿度数据。
具体地,通过室外温湿度传感器8检测室外温湿度,得到室外温湿度数据。
步骤S2、对室内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室内温湿度数据。
具体地,通过室内温湿度传感器9检测室内温湿度,得到室内温湿度数据。
步骤S3、对空调的出风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出风温湿度数据。
具体地,通过出风温湿度传感器10检测对空调的出风温湿度,得到出风温湿度数据。
步骤S4、对空调的回风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回风温湿度数据。
具体地,通过回风温湿度传感器11检测空调的回风温湿度,得到回风温湿度数据。
步骤S5、根据所述室外温湿度数据、所述室内温湿度数据、所述出风温湿度数据和所述回风温湿度数据,调整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3和/或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以对空调机组的送风湿度进行调节,其中,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3设置在所述供气管路上,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设置在所述供水管路上。
在本发明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S51、在空调机组开机运行过程中,通过控制器1读取空调机组的工作模式。
步骤S52、若空调机组处于非加热模式,则通过控制器1读取所述出风温湿度数据、所述回风温湿度数据、所述室外温湿度数据、所述室内温湿度数据和控制区域内的目标温湿度。
步骤S53、在室内湿度和回风湿度均大于目标湿度的情况下,则通过控制器1关闭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3和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以停止加湿。
空调机组开机运行,首先读取空调机组工作模式,在空调机组处于非加热模式下,再读取控制区域内温湿度目标要求,送回风温湿度、以及室内内外温湿度参数,在室内湿度和回风湿度均大于目标控制湿度情况下,停止加湿,通过关闭压缩空气和水阀停止加湿。
步骤S54、在室内湿度小于目标湿度,且室内温度高于目标温度,或回风湿度大于目标湿度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1关闭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暂停加湿,并在室内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差值在预设温差阈值范围(例如为±3℃)内,且回风湿度小于目标湿度时,启动粗加湿控制模式,控制器1按照线性方式调大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
在室内湿度小于于目标湿度,且室内温度高于控制目标温度,或回风湿度大于目标湿度时,暂停加湿,在室内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回风湿度也小于目标湿度时,再逐步启动加湿系统。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粗加湿控制模式下,所述控制器1按照线性方式调大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具体包括:
在室内相对湿度值低于目标湿度,且与目标湿度的差值超过5%RH(例如为)时,每隔预设时间间隔(例如为5分钟)将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调大5%,启动逐步加湿模式,并通过控制器1实时读取室内湿度数据和回风湿度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预设时间间隔及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调大幅度均不作具体限定。即在室内相对湿度值在目标湿度5%RH以下时,启动逐步加湿模式,即加湿量由小逐步调大,调整幅度为5%。
步骤S55、在室内相对湿度低于目标湿度,且与目标湿度的差值小于5%RH时,停止粗加湿控制模式,并不断读取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启用精准加湿控制模式,对加湿湿度进行精准调控。
在控制器读取到室内相对湿度小于目标湿度值5%RH时,停止逐步加湿模式,并不断读取室内温湿度反馈,启用精准加湿控制模式。其中,所述精准加湿控制模式包括第一精准加湿控制自动优化模式和第二精准加湿控制自动优化模式。所述对加湿湿度进行精准调控具体包括:
在本发明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5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S551、在所述第一精准加湿控制自动优化模式下,根据室内相对湿度值和目标相对湿度的湿度差值,对加湿湿度进行精准自动增加调控。
在本发明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51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S5511、若湿度差值低于4-5%RH,则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调大2%,以将加湿流量增加2%。
步骤S5512、若湿度差值低于3-4%RH,则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调大1%,以将加湿流量增加1%。
步骤S5513、若湿度差值低于2%RH时,则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调大0.5%,以将加湿流量增加0.5%,并每隔预设时间间隔(例如为5分钟),读取室内温度数据和室内湿度数据,直到达到目标湿度。
步骤S552、在所述第二精准加湿控制自动优化模式下,根据室内相对湿度值和目标相对湿度的湿度差值,对加湿湿度进行精准自动减少调控。
在本发明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52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S5521、若湿度差值高于4-5%RH,则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调小2%,以将加湿流量减小2%。
步骤S5522、若湿度差值高于3-4%RH,则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调小1%,以将加湿流量减小1%。
步骤S5523、若湿度差值低于2%RH,则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调销0.5%,以将加湿流量减小0.5%,并每隔预设时间间隔,读取室内温度数据和室内湿度数据,直到达到目标湿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第一精准加湿控制自动优化模式及第二精准加湿控制自动优化模式下的湿度差值的判断条件、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调节幅度及预设时间间隔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S56、利用室外温度和室外湿度对室内湿度进行修正。
除室内温湿度对加湿参数有影响外,由于新风系统的引入,室外湿度对加湿系统调控也有一定影响,在本发明中,新风开度小于5%,或室内外湿度差小于5%RH,室外影响不作为加湿系统控制条件,只有新风开度大于5%,而且湿度差大于5%RH,室外湿度才作为加湿系统参考参与加湿系统控制。具体地,在新风开度大于5%,且室内外的湿度差大于5%RH的情况下,利用室外温度和室外湿度对室内相对湿度进行修正。在本发明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6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S561、新风系统开度每增加5%,则在需要调大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时,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在现有开度的基础上调大0.2%,在需要调小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时,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在现有开度的基础上调小0.2%。
步骤S562、室内外的湿度差每增加5%RH,在需要调大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时,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在现有开度的基础上调大0.1%,在需要调小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时,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在现有开度的基础上调小0.1%。
因此,新风系统开度每增加5%,则其对加湿量的影响调控值参与度为0.2%,室外湿度差每增加5%RH,则其加湿量影响0.1%,并将新风系统开度和室外温度的影响依次进行融合加权控制,新风系统开度及室外湿度差对加湿量的影响既适用于调大流量的场景中,也适用于调小流量的场景中。
步骤S57、控制器1根据加湿用水流量,对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3进行阶梯调节。
为保证加湿的雾化效果,又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压缩空气资源,本发明根据加湿用水流量对压缩空气用量进行阶梯调节。在本发明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7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S571、在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小于等于20%的情况下,控制器1将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3的开度调整到50%。
步骤S572、在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大于20%且小于等于30%的情况下,控制器1将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3的开度调整到75%。
步骤S573、在所述水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大于30%的情况下,控制器1将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3的开度调整到100%。
本发明通过冷雾加湿系统和空调系统有机融合,将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2%RH以内,保证生产环境达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方法,根据室外温湿度数据、室内温湿度数据、出风温湿度数据和回风温湿度数据,调整空气角度调节阀及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以对空调机组的送风湿度进行调节,可以控制冷雾加湿的启停以及加湿量大小,通过冷雾加湿系统和空调系统有机融合,将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2%RH以内,保证生产环境达标,保证在春、夏、秋三个季节空调冷雾加湿效果,保证空调对环境温湿度的精准控制;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广泛应用在中大型中央空调机组的加湿系统上,有效替代高压冷雾加湿,喷淋加湿等环境,为中央空调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9)

1.一种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室外温湿度传感器、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出风温湿度传感器、回风温湿度传感器、连接至空气引射冷雾加湿喷嘴组的供气管路和供水管路,所述供气管路上设置有空气角度调节阀,所述供水管路上设置有水流量调节阀,所述室外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室内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出风温湿度传感器和所述回风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和所述水流量调节阀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其中:
所述室外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对室外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室外温湿度数据;
所述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对室内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室内温湿度数据;
所述出风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对空调的出风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出风温湿度数据;
所述回风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对空调的回风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回风温湿度数据;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室外温湿度数据、所述室内温湿度数据、所述出风温湿度数据和所述回风温湿度数据,调整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和/或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以对空调机组的送风湿度进行调节,
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
在空调机组开机运行过程中,读取空调机组的工作模式;
若空调机组处于非加热模式,则读取所述出风温湿度数据、所述回风温湿度数据、所述室外温湿度数据、所述室内温湿度数据和控制区域内的目标温湿度;
在室内湿度和回风湿度均大于目标湿度的情况下,则关闭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和所述水流量调节阀,以停止加湿;
在室内湿度小于目标湿度,且室内温度高于目标温度,或回风湿度大于目标湿度的情况下,关闭所述水流量调节阀,暂停加湿,并在室内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差值在预设温差阈值范围内,且回风湿度小于目标湿度时,启动粗加湿控制模式,按照线性方式调大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
在室内相对湿度低于目标湿度,且与目标湿度的差值小于5%RH时,停止粗加湿控制模式,并不断读取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启用精准加湿控制模式,对加湿湿度进行精准调控;
利用室外温度和室外湿度对室内湿度进行修正;
根据加湿用水流量,对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进行阶梯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包括小口径电动角度调节阀,所述水流量调节阀包括水流量电控角度调节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路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前端的空气调压阀,并且所述空气调压阀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路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水流量调节阀前端的过滤器和流量计,并且所述流量计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压阀包括压缩空气减压阀,所述过滤器包括超滤膜过滤器,所述流量计包括小口径涡流流量计。
6.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系统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对室外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室外温湿度数据;
对室内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室内温湿度数据;
对空调的出风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出风温湿度数据;
对空调的回风温湿度进行检测,得到回风温湿度数据;
根据所述室外温湿度数据、所述室内温湿度数据、所述出风温湿度数据和所述回风温湿度数据,调整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和/或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以对空调机组的送风湿度进行调节,其中,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设置在所述供气管路上,所述水流量调节阀设置在所述供水管路上,
所述根据所述室外温湿度数据、所述室内温湿度数据、所述出风温湿度数据和所述回风温湿度数据,调整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和/或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以对空调机组的送风湿度进行调节,具体包括:
在空调机组开机运行过程中,通过控制器读取空调机组的工作模式;
若空调机组处于非加热模式,则通过控制器读取所述出风温湿度数据、所述回风温湿度数据、所述室外温湿度数据、所述室内温湿度数据和控制区域内的目标温湿度;
在室内湿度和回风湿度均大于目标湿度的情况下,则通过控制器关闭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和所述水流量调节阀,以停止加湿;
在室内湿度小于目标湿度,且室内温度高于目标温度,或回风湿度大于目标湿度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关闭所述水流量调节阀,暂停加湿,并在室内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差值在预设温差阈值范围内,且回风湿度小于目标湿度时,启动粗加湿控制模式,控制器按照线性方式调大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
在室内相对湿度低于目标湿度,且与目标湿度的差值小于5%RH时,停止粗加湿控制模式,并不断读取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启用精准加湿控制模式,对加湿湿度进行精准调控;
利用室外温度和室外湿度对室内湿度进行修正;
控制器根据加湿用水流量,对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进行阶梯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粗加湿控制模式下,所述控制器按照线性方式调大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具体包括:
在室内相对湿度值低于目标湿度,且与目标湿度的差值超过5%RH时,每隔预设时间间隔将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大5%,启动逐步加湿模式,并通过控制器实时读取室内湿度数据和回风湿度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准加湿控制模式包括第一精准加湿控制自动优化模式和第二精准加湿控制自动优化模式,所述对加湿湿度进行精准调控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一精准加湿控制自动优化模式下,根据室内相对湿度值和目标相对湿度的湿度差值,对加湿湿度进行精准自动增加调控,
在所述第二精准加湿控制自动优化模式下,根据室内相对湿度值和目标相对湿度的湿度差值,对加湿湿度进行精准自动减少调控,其中,
所述对加湿湿度进行精准自动增加调控,具体包括:
若湿度差值低于4-5%RH,则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大2%,以将加湿流量增加2%;
若湿度差值低于3-4%RH,则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大1%,以将加湿流量增加1%;
若湿度差值低于2%RH时,则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大0.5%,以将加湿流量增加0.5%,并每隔预设时间间隔,读取室内温度数据和室内湿度数据,直到达到目标湿度,
所述对加湿湿度进行精准自动减少调控,具体包括:
若湿度差值高于4-5%RH,则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小2%,以将加湿流量减小2%;
若湿度差值高于3-4%RH,则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小1%,以将加湿流量减小1%;
若湿度差值低于2%RH,则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销0.5%,以将加湿流量减小0.5%,并每隔预设时间间隔,读取室内温度数据和室内湿度数据,直到达到目标湿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室外温度和室外湿度对室内相对湿度进行修正,具体包括:
在新风开度大于5%,且室内外的湿度差大于5%RH的情况下,利用室外温度和室外湿度对室内相对湿度进行修正,具体包括:
新风系统开度每增加5%,则在需要调大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时,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在现有开度的基础上调大0.2%,在需要调小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时,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在现有开度的基础上调小0.2%;
室内外的湿度差每增加5%RH,在需要调大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时,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在现有开度的基础上调大0.1%,在需要调小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时,将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在现有开度的基础上调小0.1%,
所述控制器根据加湿用水流量,对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进行阶梯调节,具体包括:
在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小于等于20%的情况下,控制器将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的开度调整到50%;
在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大于20%且小于等于30%的情况下,控制器将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的开度调整到75%;
在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大于30%的情况下,控制器将所述空气角度调节阀的开度调整到100%。
CN202210783444.1A 2022-06-27 2022-06-27 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51643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3444.1A CN115164366B (zh) 2022-06-27 2022-06-27 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3444.1A CN115164366B (zh) 2022-06-27 2022-06-27 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64366A CN115164366A (zh) 2022-10-11
CN115164366B true CN115164366B (zh) 2024-05-10

Family

ID=83490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83444.1A Active CN115164366B (zh) 2022-06-27 2022-06-27 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6436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85049A (ko) * 1997-05-27 1998-12-05 배순훈 가습기의 분무량 제어 방법
JP2010019440A (ja) * 2008-07-08 2010-01-28 Toshiba Corp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調制御装置
JP2011185509A (ja) * 2010-03-08 2011-09-22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加湿量制御システム
CN202119071U (zh) * 2011-05-09 2012-01-18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空调水雾加湿消振装置
CN207023224U (zh) * 2017-07-21 2018-02-23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稳定烘丝机热风相对湿度的装置
CN207527766U (zh) * 2017-10-16 2018-06-22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空调微雾加湿器供水装置
CN109458669A (zh) * 2018-11-01 2019-03-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湿控制装置、空调系统及其加湿控制方法
CN113587220A (zh) * 2021-06-29 2021-11-02 福建佰时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空调箱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85049A (ko) * 1997-05-27 1998-12-05 배순훈 가습기의 분무량 제어 방법
JP2010019440A (ja) * 2008-07-08 2010-01-28 Toshiba Corp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調制御装置
JP2011185509A (ja) * 2010-03-08 2011-09-22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加湿量制御システム
CN202119071U (zh) * 2011-05-09 2012-01-18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空调水雾加湿消振装置
CN207023224U (zh) * 2017-07-21 2018-02-23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稳定烘丝机热风相对湿度的装置
CN207527766U (zh) * 2017-10-16 2018-06-22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空调微雾加湿器供水装置
CN109458669A (zh) * 2018-11-01 2019-03-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湿控制装置、空调系统及其加湿控制方法
CN113587220A (zh) * 2021-06-29 2021-11-02 福建佰时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空调箱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64366A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4274B (zh) 锅炉供热气候补偿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4068460B (zh) 一种调节烟叶含水率、温度的控制方法
CN104214911B (zh) 纺织厂复合式plc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7914858A (zh) 空调器、船用空调系统
CN109037736A (zh) 燃料电池的加湿控制调节装置和加湿控制方法
CN104515334A (zh) 一种空调制热模式的频率控制方法
CN110657500A (zh) 一种具有自动加湿功能的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CN201262443Y (zh) 锅炉供热气候补偿系统
CN206771574U (zh) 具有传感器故障纠正功能的变风量空气处理机组系统
CN104456726A (zh) 一种双通道回风空调箱及其控温方法
CN114060919B (zh) 一种洁净室空气处理正压调节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CN115164366B (zh) 空调机组冷雾加湿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2370933A (zh) 一种可靠高效的旁路烟气干燥塔自动喷雾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850836A (zh) 一种隧道式增温增湿设备的出口物料含水率定量控制方法
CN109695943B (zh) 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的涂装空调的温湿度控制系统
CN111396298A (zh) 基于压差设定值变化的循环水泵主、被动变频联合控制法
CN2886406Y (zh) 一种粮仓保湿调质装置
CN105627529B (zh) 基于变速积分pid型迭代学习算法的空调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14198983U (zh) 一种空调恒温恒湿控制系统
CN107702284B (zh) 一种恒温恒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016195U (zh) 燃料电池的加湿控制调节装置
CN203533803U (zh) 一种空调系统节能自动控制装置
CN207644610U (zh) 空调器、船用空调系统
CN203797856U (zh) 一种室内恒温恒湿系统
CN220912438U (zh) 一种正压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压力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